原油最近一直跌原油投资是怎么回事事?

(博客地址:)
【千金丽人】你知道原油为什么会跌吗?
已有 69 次阅读 15:30
【千金丽人】你知道原油为什么会跌吗?& &&商品市场大幅长时间全线暴跌,全球再次陷入严重通缩!美元大涨!新兴市场股市大幅走低,全球经济引擎中国的股市和人民币失控重挫!新兴市场几乎全线陷入大衰退!金融危机后全球市场动荡再次增强。供应方面:  美国和欧盟对伊朗的经济制裁明年一旦取消,伊朗将重返原油战场,已经供过于求的全球原油市场将出现供应激增。当前世界原油产量每天约9660万桶,加上伊朗的增量,原油日产量将再增加约50万桶。此外,OPEC原油产量增加,供应仍然充足。9月,世界原油供应保持在9660万桶/日附近,非OPEC产量有所下降,但OPEC产量增加,抵消了前者的影响。美国方面公布的EIA原油库存数据继续高于市场预期,短期打压油价,而分项指标中汽油的数据出现疲软,对价格形成支撑。截至10月16日当周,美国原油库存增加802.8万桶,预计增长390万桶。上周原油库存增长近760万桶,而过去4周已经累计增长超2200万桶。需求方面:  最近中国出现了需求减缓的信号。中国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三季度GDP同比增幅为6.9%,为2009年1季度来最低水平。1-9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年率为10.3%,前值为10.9%。中国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率为10.9%,前值为10.8%。刘心田表示,中国GDP数据的疲软使得市场预期中国的原油消费将出现下滑,这将加剧原油市场供应过剩的现状,油价下跌不可避免。目前世界油气市场呈现“三大两跌”特征:  “三大”表现为:全球石油持续供大于需,2014年世界石油供应富裕80万桶/日(4000万吨),2015年上半年进一步增至240万桶/日(1.2亿吨);成品油总体供大于需,2014年世界主要油品供应富裕84万桶/日,2015年上半年进一步增至170万桶/日;天然气供大于需,首次出现冬季现货价格低于长贸合同价格。“两跌”表现为:国际原油价格巨幅下跌,国际油价跌幅超过50%;天然气现货价格大幅下跌:天然气现货价格跌幅50%。  欧美的市场经济复苏步伐缓慢,原油难以得到提振。欧盟统计局(Eurostat)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8月季调后建筑业意外下滑,或表明欧元区建筑业的复苏可能有所“恶化”。同时上周公布的一系列CPI数据显示欧洲整体通胀情况不佳,为欧元区通缩风险增加了一分担忧。欧洲整体经济复苏形势堪忧将拖累原油需求复苏步伐。目前国际市场原油库存仍处于较高水平,供应过剩的局面并没有改变,油价反弹并非基本面推动,供需不平衡阻碍油价反弹的步伐。然而,市场的重新均衡必然会给产油国带来阵痛,从而迫使各方削减产量,不过目前的程度依然不够,未来数月内各大炼油厂为了保持利润水平而引发的市场争夺将令原油价格进一步承压。做单理念:顺势而为,严格止损,稳中求胜!1、到了止损位,严格执行止损价位。2、亏单平仓后,绝不立即反手,分析后再入市。3、浮赢加仓失败后,严格遵守“赚一万元不走,到赚最后一分时必走”的补救原则。4、当平仓有了巨大利润后,杜绝马上入市做单,平息喜悦心态后再作分析入市
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 个评论)美原油钻井数目持续降低 油价为什么会再度下跌?_数据分析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美原油钻井数目持续降低 油价为什么会再度下跌?
  FX168讯 自3月中旬以来大幅反弹,但上行动能最近逐步丧失。那些希望原油稳定的人可能要失望了。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将要召开的会议可能继续维持原油产量,尽管原油目前处于纪录低位。市场不会对此感到吃惊,因为已有其他信号。在1月份会议之后,WTI原油跌至45美元下方,触及六年低位,随后恢复至65美元左右水平,因美国原油供应增速随油价下跌而趋缓。
  OPEC似乎看到了希望见到的结果。瑞银(UBS)分析师表示,非OPEC产油国原油供应增速预计由2014年的210万桶/天降至2015年的130万桶/天,2016年将进一步降至10万桶/天。
  原油巨头也大幅削减了资本支出,幅度大15.0%-30.0%。
  然而,美国原油钻井数据降幅近期放缓,预示着油价近期恢复的态势使得生产商更为乐观,产量的下降可能会趋于稳定。
  沙特计划减少高成本生产商,油价持续下跌可能不受欢迎。上周,美国页岩油生产商又开始了经济性的生产。
  也有其他的因素预示着油价的又一次下跌临近了。
  瑞信(Credit Suisse)分析师指出,原油净多头头寸已经升至纪录高点,上一次,当投机头寸于2014年触顶后油价开始下跌,跌幅高达60.0%。
  巴克莱(Barclays)美国全球资产配置主管Keith Parker表示,油价近期多数涨幅归于美元下跌,他认为受此因素推动,原油上涨了60.%。如果美元进一步走强,原油可能再度下跌。
  然而,尽管市场笼罩在悲观气氛中,仍有一些看多者。特别是伯恩斯坦的分析师认为页岩油供应量将继续下降,推动油价明年上涨至每桶85美元。
  校对:夏洛特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为什么 2014 年下半年国际油价会出现大幅度下跌?
按投票排序
关于油价巨跌的原因,这篇是在上一篇油价报告(上的反思,参考了更多的国内外行业报告,希望写得更加有理有据。)布伦特原油价格从2014年的6月份115.19美元/桶下跌到最近的48.11美元,跌幅达58%,引发市场对油价走势的诸多猜测。本文将试图探究油价剧烈变动的原因,并对油价将往何处去提出作者的看法。
从历史来看石油价格经历过多次变动,剧烈波动的原因包括三方面:经济形势变化引发全球需求变化,如金融危机或者中国经济腾飞;供应端变化比如以沙特为主的OPEC国家决定增产或者减产;以及政治危机造成的石油市场恐慌,如海湾战争、伊朗核危机等。那么这次油价大跌主要是哪方面原因引起的呢?
图表1 近40年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变化从需求端来看,全球的石油消费除了08年的经济危机之外,从80年代以来一直延续着上升的态势,并未出现明显的下滑迹象。
图表2 全球石油消费走势
但从供给方面来说,受美国页岩气革命的影响,全球石油供应量正逐年上升。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资料,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之间美国七大页岩油盆地的原油总产量翻番至400万桶/天。至2014年7月,总原油产量进一步增长至470 万桶/天,占到美国原油产量的55%。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美国将超越沙特,成为全球最大的液态石油产出国,这是自1991年以来的首次。图表3
美国7个主要页岩油盆地的原油总产量和美国原油产量显著提升相对应的是美国原油进口的逐步降低,页岩油产量的大幅提升不断减少美国的对外依赖的程度。图表4 美国原油产量显著上升,石油进口下降而全球石油超量供应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全球的石油储备的显著上升。根据JODI的数据,2014年年初开始全球石油储备一路走高,9月份达56亿桶,为近4年来最高。图表5 全球原油库存近4年变化以上数据表明,石油确实进入了一个供大于求的时期,供求失衡是油价下跌的关键因素。在目前的油价情况下,受到最大冲击的是哪些国家呢,油价在什么价位对他们来说是合理的?首先我们先看一下主要石油生产国的实现盈亏平衡所需要的油价水平(Fiscal Breakeven Price)。对于沙特、俄罗斯和伊朗这些主要石油出口国,政府财政收入的大部分依赖石油开采和出口的税收,以至于这些政府的财政预算不得不在一个预测的原油价格基础上制定。这个维持财政平衡的预测原油价格又称财政盈亏线(Fiscal Breakeven Price),市场原油价格在这个价格以上则该国政府财政盈余,反之则有可能出现财政赤字。石油的财政盈亏线计算较为复杂,但可以简单理解为原油开采和运输的成本加上维持政府预算的赋税。比如,根据EIA的数据,沙特的石油开采和运输成本仅为7美元每桶,但巨额的基础设施和外援所需的税收将沙特的石油财政盈亏线推高到了95美元。具体各石油生产国的财政盈亏平衡价格请见下图。图表6主要石油出口国实现盈亏平衡所需要的油价水平显然,目前的油价水平已经远远低于主要石油国的财政盈亏平衡线。如果撇开财政盈亏平衡线不谈,油价和石油的直接生产成本的相比呢?由下图可知,中东地区生产条件最好,陆上石油生产的平均成本为27美元/桶;大陆架地区(工业界以1000英尺水深为限)平均约为41美元;重油约为47美元;俄罗斯地区,以陆上石油生产为主,平均成本约为50美元;世界其他地区,陆上约为51美元;深水区(英尺),成本为52美元;超深水区(&5000英尺),约为56美元;北美页岩油的平均生产成本约为65美元;北美油砂的平均成本约为70美元;北极地区为75美元。因此目前油价不仅跌破财政盈亏平衡线,也低于60%石油生产区域的生产成本。跌破生产成本的价格意味着石油生产越多,亏损越多。图表7
主要石油生产区域实现生产成本油价和页岩气生产企业的成本相比呢?基于23 家公司的数据点,我们得出了一个回归公式,显示页岩油生产商的全部生产成本为65.5 美元/桶,标准差为7.4 美元/桶。这表明在正态分布下95%的页岩油生产商生产成本在58.1 美元/桶至72.9 美元/桶之间。因此,只有当布伦特价格达到70 美元/桶时,一般的页岩油生产商才能够生存,但在77 美元/桶的水平上部分公司会开始承压。图表8
对美国页岩油生产成本的回归分析显然,目前石油价格对于石油生产国和页岩油公司来说都是不合理的亏损价格。根据供求原理,按照以往的历史经验,以沙特为首的OPEC组织将通过调节产量来影响油价。但是如今世界经济对石油远没有那么依赖,以海湾国家为代表的石油输出国组织垄断性议价能力也远不如从前。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后,非OPEC国家原油在世界原油贸易中的比重逐步增加,由不到30%上升到2014年的54%。而且,OPEC作为生产含硫轻油、中质原油和重质原油的海湾国家,面对的是生产轻质原油的西方及北非国家。美国大幅增加的供应量是轻质低硫原油,这已导致全球这类原油供过于求。无论沙特和其他欧佩克国家削减多少原油产能,都无法消除轻质原油在市场中的供应过剩。相反,沙特曾于年将原油产量由1000万桶/日减少到不到250万桶,试图通过减产提高原油价格,但英国、挪威等新产油国并未跟进减产,导致油价维持长期低迷,沙特因此背上了长达16年的财政赤字。所以,对于沙特来说,接受供求关系改变的现实,并以低价原油挤压其他产油国和美国页岩石油开采的市场份额可能是风险最小的选择。所以在11月27日沙特石油部长欧那密在步入OPEC部长级会议的会场前,曾经出现过这样戏剧性的一幕:欧那密反问记者:“为什么沙特需要减产?美国现在也是石油生产大国,他们减产了么?”而沙特的经济实力也足以支持它坚持不减产的决定。和美国页岩油公司多为私人企业不同,沙特拥有7,5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石油部长欧那密曾表示沙特经济在低油价的情况下也能坚持近两年。当然OEPC内部也有不同的声音,日利比亚驻OPEC主管指出,OPEC应当减产50万桶/日;委内瑞拉外长Ramirez则表示,原油公允价为100美元/桶,委内瑞拉愿意缩减石油产量。虽然伊朗、委内瑞拉、利比亚等国内经济水平较低的国家表示希望减产以保证油价减轻国内经济压力,但从历次减产保价的情况来看,显然沙特是OPEC减产的主力,众多OPEC国家只能唯沙特马首是瞻。图表9
2001年及2008年OPEC国家两次减产,各国减产份额以沙特为首的OPEC坚持不减产,减产的重任便落在了非OPEC国家身上,而以私人资本为主,资金实力较为薄弱的页岩油企业则首当其冲。而这也正符合沙特的才策略:暂时牺牲部分OPEC成员的利益,任油价较长时间停留低位,以此压缩美国页岩油生产商的盈利,希望借市场之手赶走生产成本较高的这类企业。目前看来,沙特的策略似乎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如图所示,美国自去年11月份以来钻塔总数已经有显著的下降。图表10
美国自去年11月份以来钻塔总数已经有显著的下降而低油价也给美国页岩油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压力。美国能源集团康菲石油公司、页岩油巨头Continental Resources和加拿大的Vermilion Energy等公司上月均宣布减产。因贷款人拒绝提供更多资金,美国德克萨斯州私营石油公司WBH Energy LP以及合作伙伴1月4日申请了破产保护这是继北美几家能源巨头宣布减产后,首家宣布破产的石油公司。为了获得资金支持,页岩油气公司将付出巨大代价。Linn Energy为获取黑石集团5亿美元的贷款,承诺付出部分油井85%的开采权益。而美国油气Resolute Energy与Highbridge资本管理公司达成一项条约,保证对来自于后者的1.42亿美元贷款偿付至少25%的利息。由下图可以看到,Resolute Energy公司5年期债券价格不到半年来遭到腰斩,收益率大概在27%至32%之间接近垃圾债券水平,交易量也锐减。图表11
Resolute Energy公司5年期债券交易量及交易价格在页岩油私人企业纷纷减产甚至破产的背景下,石油供应量减少,油价的回调似乎可预期。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页岩油生产本身的特点:页岩油的生产成本包括钻井的沉没成本、土地成本、管道、加工设备和运输至市场的成本、税收、利息、公司日常管理费等,但最主要成本都是在勘探时期产生的固定资产投入。因此,页岩油新井的勘探速度虽然减缓,但是近期来看原来开采的油井仍然会继续生产,页岩油产量不会大幅下降。总部设在美国奥克拉荷马州页岩油生产企业Continental Resources Inc.于日宣布大幅削减2015年资本支出预算、自52亿美元下修48%至27亿美元,但也同时表示,资本支出虽大幅下调,但2015年产量预估仍将较2014年增加16-20%。但由于页岩油生产井的另一特性是产量递减很快,不少生产井两年左右产能就会下降到峰值产能的一成左右,所以页岩油产量将在2016年迎来较大的降幅,相应而来的是石油价格的调整。2014年油价一年熊市抵消了过去十年牛市的涨幅,接下来两年油价回调将会是什么程度呢?如果需求面不会出现爆发式增长的话,供应面来说美国页岩油是油价调节的主要因素。美国页岩油的开采潜能仍然是巨大的:目前美国探明油页岩资源已知储量约为3.34万亿吨,折合成页岩油3036亿吨,其中可采储量在700亿至1500亿吨之间,即便按低位700亿吨计,也等于美国常规石油可采储量26.2亿吨的26倍,相当于世界第一产油国沙特阿拉伯的356亿吨的两倍。另外,已探明可采页岩气资源23.4万亿立方米,为美国常规天然气可采储量6.93万亿立方米的3.4倍。因此,油价的上涨受到美国页岩油生产成本的限制——如果油价显著高于页岩油的生产成本,将可能引发新一轮的供需失衡。目前95%的页岩油生产商生产成本在58.1 美元/桶至72.9 美元/桶之间。当布伦特价格达到70 美元/桶时,一般的页岩油生产商才能够生存,但在77 美元/桶的水平上部分公司会开始承压。所以我们预测,油价将在2016年缓慢上升到70美元左右的水平,符合页岩油公司的生产成本,同时也能够满足目前大部分石油产区的生产成本要求(参见图表7,大部分产区的生产成本在50美元左右)实际上,这也符合国际主要投行对油价的预测。
图表12 国际主要投行对油价的预测石油做为大宗商品,价格主要仍然受到供求面的限制。综合以上分析,本轮油价剧烈本轮油价剧烈下降,主要是因为页岩油在供应面对石油市场的巨大的冲击;而在沙特为首的OPEC坚持不减产的前提下,以私人资本为主的页岩油企业将受资金面的限制将被迫缩减产能,并已初显迹象。但是缩减的产能在2015年尚不能体现,所以2015年油价将仍在低位徘徊,市场普遍预期2016年油价将回暖。油价回暖的空间受页岩油生产成本的限制,将在70美元左右,这也满足目前大部分石油产区的生产成本要求。
你看看,国际原油价格已经跌成什么样了?所以,问题,应该改成,2014年后半年国际油价为什么狂跌?先来张图大家感受一下今年的油价走势,六月份后的这跌幅,直接跌去三分之一。先来张图大家感受一下今年的油价走势,六月份后的这跌幅,直接跌去三分之一。75美元一桶的价格,上一次见,大概还在五年前!那我们来分析一下,今年这油价是怎么了?一.供求关系运用最基本的经济学供求关系来解释,那一定是供大于求了,所以油价下跌。怎么个供大于求呢?供应方面:1.美国产油量猛增你们知道现在世界第一产油大国是谁么?沙特?俄罗斯?现实是:U.S. Seen as Biggest Oil Producer After Overtaking Saudi Arabia(美国在超越沙特后成为世界第一产油国)这并不是因为其他国家和地区产油减少了,而是2014美国石油产量猛增!2.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方面,石油产量保持平稳OPEC内部预计将在11月召开会议商讨是否减产,但估计没戏。一来利比亚刚刚逐步恢复石油产能;二来组织内部都是各种缺钱的主,如阿尔及利亚啊,伊朗啊,委内瑞拉啊,除了沙特、卡塔尔、科威特几个日子滋润的有减产的意思,大多数会员国是不会配合减产的。需求方面:世界需求的增长主要就看中国了,但如今中国增速放缓;更何况欧洲大病未愈,日本重启核电,导致国际原油需求疲软。供大于求,价格下跌,此为经济学解释。二.政治原因但是,对于油价这么个世界性的问题,仅仅是供求关系解释下就完了么?显然,背后深层的原因是,政治。我们来分析下,油价下跌了,谁高兴了,谁不高兴了。肯定是石油输出国不开心,输入国很开心。欧洲说,油价便宜好开心,我们能过个温暖的冬天了!美国说,虽然我产油多,但我用油也多,无所谓!OPEC穷国说,我不管多钱,绝不减产,我只要现金流。OPEC富国说,哎,虽然油价跌了,但是,老美不让我们减产,穷国不让我们减产,那就算了,我不差钱。中国说,看你们斗,我赶紧发展!俄罗斯说,尼玛,油价要是跌破60美元我经济就崩溃了!看完各国心情图,你明白了吧,油价下跌,最受不了的,就是俄罗斯。然后你结合乌克兰局势的时间点,结合美欧对俄的制裁,结合卢布贬值的走势图。原因呼之欲出,美欧合力促油价下跌,意欲拖垮俄罗斯经济++++11-20日更新++++话说,大家都看到了我阴谋论的一面,没看到我前半部分的分析么,而且,后半段我明显是调侃的语气呗。。。我猜想,是我最后粗体字把大家都引向了阴谋论。今日上了推荐,重新排版,内容没做变化,只是字体粗细变化。最后,如果你说这波油价下跌和制裁俄罗斯没有一点关系的话,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美欧合力拖垮俄罗斯,有点过于阴谋论了。油价近期的连续下跌让大家重新意识到石油也是周期性产业,自1970年代开始到现在一共经历过7次超大油价波动周期,并且在超大周期之间还有不少小波动。因此对于此次的油价调整我们不应该感到恐慌,从长期来看不过是原油市场的一次价格调整。本文将试图探究油价调整的原因,并对油价将往何处去提出作者的看法。图表1 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大波动与小波动结合油价的价格是由供求决定的,而需求疲软是油价大跌背后的原因之一。根据2014 年10 月发布的石油市场报告,国际能源机构将2014 年原油的全球需求增长预测下调为70 万桶/天,同比增幅0.8%,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中国需求增长放缓是导致石油需求增长疲软的主要原因。中国是全球需求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年在所有出现需求增长的国家中,中国占到总需求增长的33%,同期需求净增长的53%。近5年来中国的GDP增长速度由2010年的10.5%逐渐放缓到2013年的7.7%,2014年三季度GDP增长率更创近六年新低。除了中国外,其他金砖四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和沙特的经济增长率也对原油需求的增长率有着重要影响。而这些国家的经济也不容乐观:印度过去3年都在努力走出经金融危机的阴影,增长率在4.5%--5%之间徘徊;巴西央行于11月11日调低今年经济增长率至0.2%,为5年最低;穆迪将俄罗斯的主权信用评级已经下调为“Baa2”,距离“垃圾级”仅剩一级之差,预计俄罗斯2014年经济增长率仅为0.5%。图表2:所有原油需求增长国在总增长中的占比()与需求疲软情况对应的是石油供应量的逐年上升。在美国,页岩油产量的上升使得该国对进口的依赖下降。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资料,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之间美国七大页岩油盆地的原油总产量翻番至400万桶/天。至2014年7月,总原油产量进一步增长至470 万桶/天,占到美国原油产量的55%。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美国将超越沙特,成为全球最大的液态石油产出国,这是自1991年以来的首次。图表3:美国7个主要页岩油盆地的原油总产量和美国页岩油革命相对应的是美国的原油库存的稳定增长。和坊间流行的“美国动用原油库存压低油价”不同,美国近月的原油库存并没有明显下降,而是稳定在3.8亿桶左右(不含战略石油储备)。图表4 美国原油库存 (不含战略石油储备)由于全球需求的疲软和美国石油产能的逐渐上升,全球经和组织的原油库存也正在逐渐上升,目前稳定在10亿桶。图表5. 经合组织原油库存因此,油价目前的低价是由市场疲软的需求和超量的供给决定的,而非一时的政治因素或者金融资本做空原油所能左右。虽然有人会希望以沙特为首的OPEC国家像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一样,通过减产来平衡供需提升油价,但是上个世纪相比,如今世界经济对石油远没有那么依赖,以海湾国家为代表的石油输出国组织垄断性议价能力也远不如从前。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后,非OPEC国家原油在世界原油贸易中的比重逐步增加,由不到30%上升到2014年的54%。加上OPEC组织内部日益加大的利益分歧,使得即使像沙特这样的世界第一大产油国也无法逆势改变原油市场供应过剩的事实。相反,沙特曾于年将原油产量由1000万桶/日减少到不到250万桶,试图通过减产提高原油价格,但英国、挪威等新产油国并未跟进减产,导致油价维持长期低迷,沙特因此背上了长达16年的财政赤字。所以,对于沙特来说,接受供求关系改变的现实,并以低价原油挤压其他产油国和美国页岩石油开采的市场份额可能是风险最小的选择。而且,美国的复苏进程多波折,油价高企拉高通胀,对经济复苏不利;中国经济大幅放缓,也在制约着石油需求的进一步上升;欧盟经济的滞胀可能会延缓宏观经济的复苏速度。这些因素的相互博弈,将不会支持油价在短期内大幅攀升。因此,我们的问题不是油价会不会上涨,这个答案是肯定的。我们的问题是随着世界经济复苏,油价下一步的走势如何呢?还会继续走低吗?首先我们了解OPEC各成员国的实现盈亏平衡所需要的油价水平(Fiscal Breakeven Price)。对于沙特、俄罗斯和伊朗这些主要石油出口国,政府财政收入的大部分依赖石油开采和出口的税收,以至于这些政府的财政预算不得不在一个预测的原油价格基础上制定。这个维持财政平衡的预测原油价格又称财政盈亏线(Fiscal Breakeven Price),市场原油价格在这个价格以上则该国政府财政盈余,反之则有可能出现财政赤字。石油的财政盈亏线计算较为复杂,但可以简单理解为原油开采和运输的成本加上维持政府预算的赋税。比如,根据瑞士央行的数据,沙特的石油开采和运输成本仅为7美元每桶,但巨额的基础设施和外援所需的税收将沙特的石油财政盈亏线推高到了99美元。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中东和中亚地区最新经济展望,2014 年该地区仅有三个出口国(即科威特、卡塔尔和阿联酋)能在80 美元/桶的油价水平上避免财政赤字,有6 个国家能在相同的油价水平上实现进出口账平衡。鉴于14 年上半年油价相对较高,大部分国家都能在2014 年余下的时间里应对油价在80 美元/桶下方的短期疲软。但是,更长期来看他们需要油价维持高位。沙特政府的财政盈亏线是99美元/桶,远高于目前的原油市场价格。全球咨询机构IHS副董事长丹尼尔o尤金近期撰文称,以目前的石油价格计算,沙特每年将因此损失约400亿美元财政收入。因此,OPEC国家在低油价面前增产已经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如果油价进一步走低对OPEC国家的经济打击将可能是这些国家无法承受的。图表6 中东主要石油出口国实现盈亏平衡所需要的油价水平那么美国的“页岩油革命”是否对油价继续产生冲击呢?我们来看看主营业务在美国的上市页岩油和燃气生产商,并对其成本进行分析。根据中银国际最新报告对于23 家公司的数据点,得出了一个回归公式,显示页岩油生产商的全部生产成本为65.5 美元/桶,标准差为7.4 美元/桶。这表明在正态分布下95%的页岩油生产商生产成本在58.1 美元/桶至72.9 美元/桶之间。应因此,只有当布伦特价格达到70 美元/桶时,一般的页岩油生产商才能够生存,但在77 美元/桶的水平上部分公司会开始承压。我们预测美国页岩油产量近期将继续上升,但是如果油价低于70美元/桶则会大大打击页岩油厂商的生产能力。图表7 对美国页岩油生产成本的回归分析因此,我们得到这样的结论:油价和全球宏观经济紧密相关,受疲软的需求和不断上升的供给影响,石油价格短期内将无法大幅回升,除非经济增长率显著攀升;但是受开采成本和各国的财政盈亏线限制,油价不存在下行空间,而是会长期保持在80美元/桶左右。本文所有论据均非作者原创,系分析各家数据论据后整理。以上所有图表均援引自中银国际刘志成的《中国石油行业:进入新世代》 。本文引用自
回答,有删节:
挖石油的来了,先纠正你们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国际油价和某某国某某油田的开采运输成本没有必然联系。不存在什么平均开采成本是多少所以这个价格会是支撑一类的问题。因为石油和煤炭、铁矿石、黄金一样都是属于矿藏,那就是不同的区块开采成本和预期的收益是不同的,勘探半天拼尽了人品钻三四千米才挖来的一点油是没法和沙特那样地下随便打个眼(夸张的修辞)就自己哗哗冒油的比成本的。如果预期的油价较高,那么开发成本较高的区块就满足了经济可行性,可以开采了,使得世界原油产量增加,同时平均成本被拉高了。反之亦然。所以油价为什么会一直跌呢?首先是需求端预期减少了,在期货市场上直接反应出来,带来了价格的迅速波动(为什么要强调期货,因为在期货市场只要有预期就可以导致价格的迅速变化,不需要大家发现产出的油卖不出去了才开始减产控成本。所以关键是预期而不是实际是什么)。需求预期为啥减少这不用问我大把经济学家告诉你。另外从供给端来看,因为油气行业的固定成本还是比较高的,所以油价下跌的时候大家往往选择尽量扛一扛,这样可以摊薄一些固定成本,如工资设备折旧什么的,故而减产的动力不是特别高。尤其是低开采成本国家,有资料说沙特每桶油成本不到10美元,油价从100掉到70毛利不过从90%掉到86%而已,但是对于成本70的来说就从30%掉到0了。大家可以算算。再考虑几个产油大国如俄罗斯身陷危机缺钱减产找死,天朝油田第一目标是增产保证经济安全第二是养人六百万张嘴,减产裁员闹死你(),什么时候说过要赚钱?委内瑞拉的碳酸盐岩储层要哭死国家情势还不如毛子欠一屁股债。美国正搞页岩气革命油价刚逼近成本线还不足以减产止亏。欧佩克直接说不减产想着要抢占份额哦。所以供给端也不乐观。最后呢,还是请提问者不要问八连跌这种问题了,要问也要问国际油价最近的走势。毕竟国内成品油价格是紧盯国际油价的,根源在国际油价的变化上,另外还有特殊的算法加成,这相当于两个问题了,算法这东西我不敢回答太丫高深了。
贴几张图吧。1、油价和波动率。原油需求的价格弹性低,收入弹性高,相对稳定,供应的波动大,所以从历史上来看,原油波动率远高于其它常规商品,2008年仅次于天然气。从下图也可以看到,原油和常规金融资产波动率与价格负相关性略有不同,整体相关性并不非常高,但部分时段波动率和价格是正向的,比如2010的阿拉伯之春,2012年埃及和叙利亚危机。从2011年中开始,原油波动率持续回落,2013年是wti原油期货上市的最低水平,反映于背后是加拿大油砂和美国页岩油产量的提升为原油供应提供了安全垫,也即在此前3年市场整体供需偏紧状态已经在发生转变,但是以波动率回落的方式体现。2、过去3年和未来5年预期的产量增长,基于2014年初时100美元附近的油价,数据较为粗糙,主要源自各国政府和行业协会等的预期。可以看到过去3年新增产量在500~550万桶上下,但感谢伊朗和利比亚,产量分别下滑了120和100万桶左右,所以实际的产量增长是280~330万桶左右,过去3年原油新增需求基本每年在100~120之间,所以勉强维持了供需平衡。但往后看未来5年,新增产量将在1400万桶以上,加上伊朗和利比亚的恢复,实际产量增长将在1500万桶以上。考虑到经济增长相对缓慢,即便每年按150万桶来算,还有至少700万桶以上的过剩,所以在100美元油价水平,供应长期过剩是必然的。3、那么问题来了,为何早不跌晚不跌,非赶到2014年跌。我们可以看到投行们对油价的预测,线图上端是6月末投行预测价格,下端是10月之后的预测,上面的线是brt 二季度均值,下面的线是四季度均值。我们可以看到,投行们基本就是追涨杀跌,和国内的分析师没啥区别。当然有人不认可这种观点,他们认为油价都这么跌了投行还要继续看空,分明是恶意唱空和打压油价,是高盛的阴谋...其中蓝色线是花旗的观点,熟悉这个市场的人应该都知道花旗去年很出名,因为他们的“原油灯神”Ed Morse,被认为是最早看空原油并准确判断油价会跌到50美元以下的。不过很不幸,他的观点仅限于非公开正式场合下的一些言论,在他们对外的公开报告中,直到去年6月他们还是比较看好的。而实际上最早看空原油的是美林,他们在2012年商品年报中预测页岩油增产将在12个月内将油价打压至50美元以下,花旗是在2013年3月才最早有这一言论的,但当时这两家机构都势单力薄;2013年4月商品有过一波暴跌,彼时“商品黄金十年结束”的言论甚嚣尘上,两家机构甚是得意,但随后到了2013年下半年便基本都偃旗息鼓了。而美林更是在2014年8月就开始表示油价不会深跌。顺带再多看2张图,第一张是eia在2014年报(展望在2013年11月发布,年报在2014年中发布)中对原油供需和价格的展望,左轴是供需,单位百万桶/天,右轴才是brt的预测价格,单位美元/桶。我们可以看到eia对未来2年的预期并不乐观,但却不敢给太悲观的价格预测。顺带再多看2张图,第一张是eia在2014年报(展望在2013年11月发布,年报在2014年中发布)中对原油供需和价格的展望,左轴是供需,单位百万桶/天,右轴才是brt的预测价格,单位美元/桶。我们可以看到eia对未来2年的预期并不乐观,但却不敢给太悲观的价格预测。第二张图是iea过去3年对原油供需的预测,线条指的是不同月报中对于某一年需求的预期,我们可以看到过去的线一直还在更新,这是因为他们有了新的数据后会不停修正和调整。可以看到和brt走势还是很一致的。我的理解是iea其实也是拍脑袋,但还是有人认为这是阴谋论:油价都这么跌了,还下调展望,还不是故意打压油价?....4、最后一张图,也就很简单了,Brt远期曲线。我们可以看到7~9月的第一波下跌,主要是近月跌,主要反映出突发因素利比亚产量回升以及8月旺季需求不佳的影响,8月开始地中海和西北欧市场状态就相当不好了,西北非出货也非常困难。但这些都是短期供需的影响。但是从9月30号沙特大幅下调官售价开始,市场状态就发生了巨大转变,远期曲线从此开始向下平移,这表明市场部分将远端供需过剩反映于近端价格之中。究其原因在于定价方式的转变,从opec所能接受的多数成员国财政和外贸平衡线转变为页岩油成本,而诱因在于opec将远期的页岩油供应视作对自身市场份额的挑战,不再动态调节供应而是选择继续增产和降价,这相当于将潜在的供应增量显性化,随后引发了市场的暴跌。
1.无法用“中国需求”、“美元升值”来解释本次油价下跌油价自今年6月的峰值已经下跌了超过46%,其中一半多是最近半个多月跌下来的。“中国需求”:如果中国需求,下滑得也没有这么快吧,相反,最近一段时间,中国一直在加大原油进口,一船一船地往国内运。事实上,从今年中央政府的投资力度,以及明年的规划来看,大规模投资仍是铁定的事。钢铁股水泥股都起来了,偏偏石油没需求了?“美元升值”:美元升值本质说来还只是一个预期中的逐步上升过程,说美元引起油价崩,那也只是一个缓慢下滑过程,不会是这种雪崩的玩法。2.新能源的出现是油价下跌的主要原因长久以来,很多人只认识到美国页岩油技术的突破,不知道政治因素才是最关键的因素。页岩油的技术根本不是什么新技术,如果不是美国的相关环境保护法案网开一面,根本就不会有美国境内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无数中小油企。美国大石油商操控美国政治近百年了,压制国内油企是他们一直以来的打法。之所以不再压制国内原油开采,是他们已经看到了新能源的曙光了,页岩油只是个桥梁,充其量还能开采10年,但这个时间已足以让人类过度到新能源上来了。国际原油储量够开采百年,但大规模需求可能只是最近10年的事了。这时候还不开采,等于你要把一个未来注定不值钱的财富雪藏,
白白地糟蹋。所以美国才有政治上修改法案开路,经济上大发垃圾债支持,才会有美国突然而至的无数石油开采商和天量原油供给。所以才会有近日油价雪崩倒过来冲击美国中小油企的垃圾债,并连带冲击到美国道琼斯。很显然,不是美国一家才明白过来,所有的石油输出国包括沙特,都已经看到,他们埋在地底下曾被视着“液态黑金”的石油矿藏,随着新能源时代的到来,将会变得非常普通,奇货可居的时代就要终结了。我认为这是原油价格越跌越不减产、越不减产越跌的最深层原因。
美国想要从经济上拖垮俄罗斯,就好像冷战时期的星球大战一样。中国的又一次大的历史机遇,在经济下行的时期遇上了油价大跌。领导层设计好策略的话,可以从美俄争斗中,做无穷的套利。
石油被抛弃是个历史必然,如同煤炭也曾大红大紫闹出资源危机然后不断跌价一样,石油也因为技术革新,渐渐减少在能源市场上的占有率。2010年前已经经济学界就有预测,2015年前代表着新能源发展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会超过石油市场成为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大宗商品市场,但是目前碳交易市场也和石油一样受着全球经济颓势的影响在人们没发现煤炭的时候就有人提出森林资源危机,没发现石油的时候有煤炭危机,然后是石油危机,然而这一系列能源危机都因为新型能源的出现而被证实为杞人忧天,任何一种资源在枯竭之前就因社会发展而被市场抛弃了,其价格也出现拐点向下滑落当然,除了作为能源,石油和煤炭、木材一样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但新材料的开发肯定会像新能源一样压缩对这些原料的需求,像碳纤维等取代塑料,尤其是更加环保的废旧回收循环利用,都会减少资源开采的需求。所以长远的看,不仅化石能源必然走下坡路,化石材料也是夕阳产业,即便工业总消费需求扩大,对资源开采需求的增速却未必同比提高技术革新决定了油价长期战略上的下坡趋势,而较短期的趋势就是经济规律上的。2008年金融风暴后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愈发明显,08年后油价就颓了。这种经济放缓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根本上的因素不得不说到人口滞涨。人类占领了地球,人满为患,人类的消费活动会引发战乱让地球爆炸,那么暂时压抑人类总体的扩张是必须的,于是人口膨胀危机也被人口负增长替代了。人口滞涨使得基础消费品市场不仅饱和还必须受到保护,消费增长从重量到重质,任何产业都面临市场饱和的预期估算。这种增速放缓的领头羊是日本,而08年金融风暴让发达国家的消费泡沫彻底破碎,人类世界最富有文明的地区都进入了经济低增长甚至负增长的境地。政治家的问题是如何提振地区经济以维持社会稳定,经济学家的问题则是将思路从通胀经济学转换到通缩经济学,而我们的问题是人口饱和环境下系统如何进一步提升效能如果提升效能是优先事项,一直以来的通胀模式就未必是经济发展的必须,经济增长也未必是社会稳定的必须。实验场仍然是日本,数十年的经济超低增速并没有影响日本整体社会的发展,科技文化创新照旧络绎不绝,社会秩序仍然是世界上最好的地区之一,除了政坛不稳——可人们对政治的关切度也越来越涣散了。人们富裕奢侈到某个程度后,新的需求不再和经济增长紧密相关,也和政治越离越远。这样一个现象在发展中国家不会发生,要有吃有喝有车有房,就必须赚钱,而经济发展就必须依赖政治对社会体系的完善,所以当今发展中国家的主要政治目标仍然是发展经济可是发展中国家也会紧跟脚步。虽然是本轮大跌最大受益国,可政府仍然压制石油消费需求,国内油价未跌先涨燃油消费税,意思就是让你们少开烧油的车。欢迎买车,买车拉动内需发展经济,不欢迎开车,开车污染空气阻塞交通。您买还是不买?很明显减少石油消费对中国政府来说也已经是利大于弊了,哪怕油价再跌。所以想着以后开烧油汽车便宜的同志们别多想了,真的等到燃油便宜到没人要的地步你们也会嫌弃开燃油车若人口饱和、基础消费饱和、经济增长也出现类似饱和的现象,那全球资源消费就会减缓,石油作为目前最大的资源消费当然首当其冲,这仍然算是一种必然趋势。如果08年金融风暴算是影响油价先涨后跌的特殊事件,更加特殊更加偶然的也更加短期的就是最近的俄罗斯和OPEC了这方面属于战术原因。俄罗斯由于乌克兰被欧美算计的说法如果不过分放大就算不上阴谋论,短期油价受这方面影响,但绝非主因。OPEC会议倒是更加重要些,至少沙特是看明白了,减产不会增加多少收益,油价终究还是要跌,这种局面下石油就是明天的烂苹果,谁的储量丰富谁的资产风险高,早抛早安全,多抛多挽回损失。石油值钱的时候沙特那地方满地是黑金,石油不值钱了,沙特就是满地污染物了。当然掉价是一个过程,没那么夸张,不过沙特想要快速出货的想法不言而喻,而且人家早就开始改变经济结构,很多石油财团早就开始把资产向新能源上转移了。那些还想依靠石油发点财的,反而没有真正的石油大亨懂行情了长期短期的因素综合的结果就是油价还在跌,已经破$60啦!近期跌破$50不是梦啊!历史经验是任何资源危机都不会真的到来,系统总会提前解决资源紧张的问题,原先紧张的资源都会有被边缘化的一天
油价为什么跌  首先我们来看石油话语权的问题。根据2011年数据,全球已探明石油储量约为14800亿桶(一桶约为159升)。根据2013年数据,石油储量排名前十的国家依次是:委内瑞拉、沙特、加拿大、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俄罗斯、利比亚和尼日利亚。此十国共探明储量约14000亿桶,占全球比重90%强。再来看石油生产,根据2014年估算数据,全球日产原油8500万桶,产油量排名前十的国家有俄罗斯、沙特、美国、中国、加拿大、伊朗、伊拉克、阿联酋、委内瑞拉、墨西哥,他们的产量占到全球份额的约68%。在储量和产量上都位居前十名的国家有,沙特、委内瑞拉、俄罗斯、加拿大、伊朗、伊拉克和阿联酋。对国际油价有巨大影响力的主要是美国、沙特、俄罗斯、加拿大。伊朗一直遭受国际制裁,没有能力掀起风浪;伊拉克百废待兴,而且被美国控制;委内瑞拉石油工业还没有彻底成型;中国太依赖进口;而其他国家实力稍逊一筹。  油价在今年年初开始下滑的原因包括:  第一,美国页岩油气革命渐入佳境。美国石油消耗占全球比重为25%左右。尽管人们对“页岩油气革命”的影响力甚至是真实性众说纷纭,但数据显示:2000年到2013年,美国页岩气年产量由117.96亿立方米上升至3025亿立方米,已占到该国天然气总产量的44%。2013年美国每日开采350万桶页岩油,这使得美国石油产量从2004年开始增长了56%。2014年,美国已经从一个石油净进口国变成了一个石油出口国。而就在2013年,美国每天还要进口770万桶石油,接近全球日产量的10%。大买家美国对进口石油失去了兴趣,市场上的石油量却没有本质变化,石油价格自然下跌。  第二,新兴国家经济调整。通过2011年到2012年的相关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墨西哥和印度尼西亚这几个较大的新兴经济体每天消耗的石油(2233万桶),大概相当于全球日产原油的26%,中国就占到12%强。近两年来,中国一直在调整增长率以防止经济过热,而其他几国的增长则不温不火,他们对石油的胃口不足以抵消美国的反面影响。  第三,中东国家及其他地区石油工业稳步发展。从2011年底开始波及整个中东的“阿拉伯之春”革命已经接近尾声。尽管国内政局依旧混乱,但利比亚已经恢复石油出口;尽管有伊斯兰国的问题,但伊拉克的石油产量逐渐提升。同时,以委内瑞拉为代表的南美石油和以尼日利亚为代表的非洲石油正在迅速崛起,这加剧了石油市场上供大于求的局面。  按理说,油价从接近100美元的高位一路下行的过程中,主要产油国一定会采取一些手段,以防止油价的进一步走低,但是他们没有,于是油价下探到如今的50美元一桶,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来看海湾国家。沙特一直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石油生产大国,其产量约占到全球的约13%,而以沙特为核心的海湾阿拉伯国家(沙特、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阿曼及巴林)则占到至少21%。石油是这些国家的命脉。但他们在近年来面临几个问题:第一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开采页岩油气的成本越来越低,已经动摇了传统石油供给结构;第二是俄罗斯大肆占领欧洲及东亚市场,甚至在产油量上超过沙特,与海湾分庭抗礼;其三是太阳能、电能等新兴能源的迅速发展。如今,面临油价下跌,摆在海湾国家面前的有两条路,第一是限产保价,第二是任其发展。我们分析一下他们如何选择。首先看限产保价会怎么样。第一,限产,从长远看可以让石油供不应求,使得油价上涨,但是首当其冲的问题是收入立刻减少。第二,俄罗斯因为乌克兰带来的经济问题而不得不大肆出口石油,一旦海湾国家减产,等于把本来就已经大面积丢失的东亚市场拱手让人,何况还有一个完全不谙国际时事的加拿大。第三,石油减产会逼迫更多国家像美国一样开采页岩油,那么最先得利的是美国人, 因为他们可以卖技术和设备,而长远得利的是所有开采页岩油的国家,但肯定不是以传统石油为主的阿拉伯人。所以限产保价看似是一个长远打算,实际上弊大于利。何况,就算海湾国家限产,可在美国需求不振、俄罗斯疯狂输出的情况下,油价也未必会涨起来。那么任其发展呢?第一,海湾国家对油价变动承受能力很强。海湾石油储存在地表表层,并且非常集中,开采成本极低。而海湾国家经营石油数十年,富的流油,完全有能力抵抗油价的进一步下跌。如果逐个分析的话,沙特的石油储存、生产、出口和消耗量都名列世界前茅,而它只有3000万人口,足以证明这个国家不单单是靠石油开采,而是拥有一个完整的石油产业链,不怕油价下跌。科威特、卡塔尔和巴林小国寡民,承受能力很强。阿曼对国际事务极其低调,只玩自己的。而阿联酋金融旅游收入颇丰,对石油依赖相对小一些。所以,别看石油是海湾国家的命脉,但他们这命脉硬的很,一时半会儿还出不了问题。所以他们可以以油价为武器,开展国际竞争。第二,油价下跌可以打击美国的页岩油气发展。页岩油是传统石油大敌,不过开采难度大、成本高。尽管技术飞速进步,但如今,美国的页岩油每桶成本在70美元左右。也就是说,只要油价低于70美元,页岩油就是赔本赚吆喝。油价持续维持低位,海湾国家没问题,美国的页岩油商人能不能受得了呢?他们受不了了,市场就还是阿拉伯人的。第三,油价下跌可以打压新能源。这很好理解,如果93号汽油每升1块钱,还有人会去买充电8个小时的电动车吗?第四,油价下跌可以打击俄罗斯、伊朗、伊拉克甚至叙利亚。海湾国家是虔诚的逊尼派穆斯林,他们和什叶派的伊朗、伊拉克及叙利亚阿萨德政权简直不共戴天,而伊朗和叙利亚的后台就是俄罗斯。油价下跌,已经让俄罗斯经济大出血,两伊也不好受,长此以往,海湾国家自损一百,杀敌一千。所以,海湾国家就是不限产,简单的说,有钱,任性。当然,海湾国家也绝非铁板一块,尤其是卡塔尔,和其他几国之间有深刻的矛盾,但是沙特一家独大的局面短期内不会改变。油价问题,沙特不动,其他5个国家动也产生不了多大影响,莫不如老实儿待着。
然后,我们来看“石油输出国组织”,既OPEC。OPEC几乎包含了世界主要石油输出国,包括潜力巨大的委内瑞拉、尼日利亚,及中坚产油国伊朗、伊拉克、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等。但是缺了几个重要角色: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在OPEC今年11月举行的会议上,沙特力排众议,坚持不减产。这主要是从沙特本身利益的考量,因为他有钱,玩的起。而从OPEC内部看,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等南美产油国不希望油价跌一下去,尼日利亚、安哥拉之类的黑非洲国家当然更不希望,只是沙特产量太大,不跟着沙特走,是改变不了局势的。
第三,我们来看俄罗斯。俄罗斯当然希望油价涨到天上去。但是乌克兰局势使得他遭到了多方制裁,又恰好碰上美国页岩油开花结果及全球经济不景气导致的油价下跌,使得俄罗斯不得不继续输出石油,以获取利润,所以俄罗斯不太可能限产。毕竟,除了能源,俄罗斯就没有什么更好的经济手段了。  第四,我们看美国。美国页岩油是油价下跌的最大原因,但是如今页岩油已经赔本销售了。也许长远看,技术的进步可以让页岩油成本降下来,但是如今的油价对页岩油有很大的打击。好在这种打击并不能从本质上影响强大的美国经济,但却可以让俄罗斯、伊朗和叙利亚伤筋动骨,顺便还会教训一下越来越不听话的伊拉克以及海湾国家。总之,美国和海湾国家一样,在这个问题上耗得起。  最后我们提一下加拿大,这个国家基本游离于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之外,他只是在呆萌的做生意而已。  那么长远看油价会不会涨回去?我觉得也许会小幅度回调,但不会涨到以前的程度。首先,尽管人们不能肯定页岩油是不是趋势,但清洁能源肯定是趋势,长远看石油不会是人类的唯一选择。第二,石油储量第一的委内瑞拉还没有发展起来,等到他杀将入场,必然改变海湾独大的格局,进一步导致供大于求。第三,海湾国家及OPEC内部也许会因为长期的低价而分裂,但只要沙特不减产,其他国家影响有限。而只要页岩油不被耗死,或者俄罗斯不减产,沙特绝对不减产,问题是美国人受中东石油钳制多年,肯定不希望页岩油轻易被耗死,而俄罗斯实在是不能减产,身不由己。  石油下跌是不是美国人在搞俄罗斯?当然,美国人很想搞俄罗斯。不过油价下跌主要是页岩油的稳步发展及新兴经济体的调整,页岩油生产是从2004年开始逐步增加的,如果美国人那么早就预见了乌克兰,那我们只能说美国实在是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先发展页岩油,再引诱乌克兰政变,从而刺激俄罗斯出兵,再用低油价搞死俄罗斯——不过既然这样,为什么不直接搞死俄罗斯?乌克兰有什么意义?而且还把克里米亚给赔出去了。所以这种阴谋论太主观了。美国控制不了乌克兰的革命,也控制不了俄罗斯出兵与否,更不能预见海湾国家和OPEC的反应。所以油价下跌和乌克兰乱局只是时间上的巧合而已,当然,既然发生了这种巧合,美国人就会利用。  石油对国际社会有着深刻的影响,不过这种影响最终会消失,就像沙特能源部长曾经说过的——人们脱离石器时代,不是因为世界上没有石头了,一样的道理,人们不用石油,绝不会因为石油供不应求。所以沙特最近刚表态,就算降到20美元一桶,我们也不限产!
没想得那么复杂,就是美国贝页岩技术成熟了采集天然气和石油成本大幅度下降,不再需要大量进口原油而且还能卖给别国。因此中东的油王们不干了。跟我斗便宜是吗?来!反正赚够了。于是油价就降下来了。俄罗斯傻眼了!老美和中东佬砍价战术误伤啊!然后中国更傻眼了!老子刚和俄罗斯签了供油合同啊!修油管的钱都给了大部分了,你们就把油价砍下来!坑爹啊!!
关于阴谋论(更准确的说 应该是“国际政治因素”)的猜测,缺乏足够的事实依据。简而言之,长期的结构性因素是消费市场需求不振,石油供给相对过剩; 近期的形势因素是欧佩克为保护市场份额有意不限产; 短期的因素就是资本炒作。实际上美国对欧佩克国家,尤其是中东国家的石油政策影响力很差,并不存在美国命令欧佩克不限产的事实; 而且英国 挪威 美国等非欧佩克国家石油产量大幅增加,欧佩克对整个市场的占有率已降至不到40%,其政策对油价的影响力早已衰落。80年代欧佩克限产未能阻止原油价格暴跌,即为明证。另插一句,现在的欧佩克内部矛盾较大,各国对低油价的耐受力各异,政策分期明显,执行力非常差。万一召开会议不能就限产问题达成一致,更可能引发新一轮油价暴跌。欧佩克现在不限产,主要目的是保住市场占有率。石油出口的收入对这些国家太重要,宁肯忍一时之痛也不愿在市场份额上丢失“一寸土地”。油价下跌,也在挤压非常规石油的盈利空间。美国页岩技术虽然确保了大规模开发,但并不能确保盈利,并且在北美气价长期低迷的情况下页岩气已无利可图,开发商通常选择“放气采油”。而页岩油,除极个别的油田可以将收支平衡价控制在50~60美元,大部分都在75~85美元。深水石油、油砂的成本可能更高。美国页岩油的开发主力是中小型企业,抵御风险能力较差,对油价敏感性还是比较高的。一旦油价跌破平衡价,其发展必将受到影响,产量也将下滑,欧佩克的机会就来了。可以说,欧佩克这一步虽然是险棋,但也是看准了再走的。阴谋论的说法,更多是逆向的、主动构建的。从对俄罗斯不利、欧佩克未采取限产等结果推断出油价受美国操纵的结论。虽然拿不出有力的证据无法“证实”,但正因为是“阴谋”所以很难证伪。
上次大跌是俄罗斯打格鲁吉亚吧。石油这种东西真有市场经济?拿供需和周期说事的幼稚了吧,市场经济哪来的欧佩克?一直是政治角力啊
政治和经济原因兼而有之。现在一下子冒出了好多市场万能论者啊,这哪里是阴谋,明明是阳谋。现在一些小朋友遇事就大喊阴谋论不靠谱……和遇事就大喊这是共济会的阴谋的人也没啥区别……
1.原油价格跟供求关系不大。楼上谈什么供求,什么原油产出国不高兴的问题很扯,现代金融最简单的做空机制都能搞定。2.原油的结算货币是美元,定价权在美元那里,最近美指狂拉,猜想美式文明的天花板已经触及,应该是美元最后的防守战了,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美元现在搞一搞世界还是震一震。3.其实最近很多大事都可追究到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上,人民币最近抢市场抢的实在是猛,人民币在走出去的时候已经做好了充分的防反扑准备,房产,股市,资产证券化等等都是周小川的池子理论下的建设,池子大了,人民币回流就留这里面吧。所以股市伴随着美指狂涨,理财市场,什么信托,P2P ,PE,民间借贷为什么近期风生水起,这都是蓄水池。再到实业,各自贸区的建设等等,顺着这思路基本搞定。4.如果美元绑架下的石油已经不能再制约世界经济,石油就是简单的大宗商品了,那时候才谈供需吧。看看别的大宗商品近几年的跌幅吧,石油以后就在底部趴着吧,并且不是短期行为,做多的自求多福。另外,中国养精蓄锐,吃了多少哑巴亏才拉回来的大宗商品,现在估计够用个10年8年的了,没办法,要不没话语权啊。所以国际大宗商品财团也好多不玩了,都跌成翔了,赚不到中国人钱了,都是泪啊。神仙打架,凡人只能猜一猜,套用一句话,高层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啊。
七年前,2008年的今天,国际原油每桶147美元,中国油价每升6.3元人民币;2015年的今天,国际原油每桶43美元,中国油价每升仍然是6.3元人民币,充分说明中国物价相当稳定,对咱们伟大的发改委点赞……
不否认供求关系影响了油价,但值得注意的是,08年金融危机以后,每波油价下跌都是发生在欧洲银行业某种去杠杆化过程下的。象石油这种对全球经济系统重要性如此高的商品,只依据单纯的供求关系去分析任何的大幅涨跌是不全面的,甚至可能是不大要点的。毕竟,最简单的逻辑是,低油价无法维持一个稳定的中东,而不稳定的中东却会推升油价。
事实证明,中国坚持中立的立场,还是给自己争取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不管有没有政治阴谋,油价下跌确实是俄罗斯不愿意看到的局面,硬汉普京在经济危机面前恐怕也很苦恼。作为一个大国,只有多元化发展才能抵御各种经济冲击。
我们老师说石油价格下跌但供应量没有减少,是因为欧佩克国家想抑制美国新能源(抱歉我忘了是哪一种)的研发,让研发投产无利可图。欧佩克国家在下一盘很大的棋,毕竟新能源发展起来了,石油输出国就喝西北风了
油价不会持续下跌,沙特在美俄之间玩平衡,先跌后涨是必然的。
乌克兰问题,美欧制裁俄罗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炒原油是怎么回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