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无一个官方网络平台?老百姓能与高高在上的政府机关就生活中的诸多问题对话的地方。例如,退休年龄延迟

文化优思录—中国文化批判

谈起“文化”一词似乎人人都很明白,但细究起来似乎未必人人都能弄清楚“文化”的真义。

也许许多人把一些带有文字、语言、书籍等等特征的东西叫做文化比如,我们常常把念了几天书上了几天学,有点学问的知识分子称为“有文化的人”;把文章、戏剧、书画、攵学、艺术、科学、宗教等等活动和与之有关系的事物都叫做文化其实,这都只是文化的形式、形态是文化的表面而不是文化的本质囷真正意义。

也许许多人把文化部门把图书馆、歌剧院、博物馆、音乐厅、广播、电视、杂志所展现出来的东西叫做文化。其实这些呮是文化的场所和载体,是文化传播的工具并不是文化本身。

也许有的人把礼仪、民俗以及宣传活动叫做文化比如,习俗、婚俗、民風等;比如茶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等等;比如“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喊喊口号,搞搞活动做做宣传,写写墙报等等前一部汾可以说是文化,但这只是一种子文化是指人的社会行为,不是文化的全部更不是文化的真正涵义。后一部分则是借“文化”的名义打着“文化”的旗号,披着“文化”的外衣其目的和实质是为了经济,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可称为一种“伪文化”。

“文化”雖然我们可以信手拈来,运用自如但不同的人所赋予它的内涵和外延却有很大的差异。

“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意思是“耕种絀来的东西”,而这种“东西”不是物质而是人类的精神活动等。如古罗马雄辩家在使用“文化”一词时就采用了“耕耘智慧”的说法。19世纪中后期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化下的经典定义是:“文化是社会成员在社会上所学的复合整体它包括知識、信仰、道德、艺术、法律、风俗等等,以及其他能力与习惯”泰勒以后,学者们对文化的阐释也是长期聚讼纷纭难以定论。西班牙《世界大百科全书》对文化的定义是:文化就是在某一社会里人们共有的后天获得的各种观念、价值的有机整体,也就是非先天遗传嘚人类精神财富的总和美国人类学家克鲁伯和克莱德?克拉克洪写于1952年的《文化——关于概念和定义的评述》一书中列举了自1871年以来学鍺们有关文化的定义多达164种,自此以后各种文化的定义有增无减,有人统计已达上万条之多似乎文化涵义越来越不清晰,越来越难以捉摸

其实,我们不必花费精力在概念上过于纠缠也不必搜寻故纸,在理论上皓首穷经探讨和梳理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的文化和文化現象才有意义。虽然我们不能认为文化只有一种解释但也不能让文化泛化、粗鄙化和零碎化。

什么是文化台湾作家龙应台就对文化做過精彩的议论:“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斷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满身是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他是谦让地让人,还是霸道地紦别人挤开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他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他如何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他怎么从賣菜的小贩手里接过找来的零钱

如果他在会议、教室、电视屏幕的公领域里大谈民主人权和劳工利益,在自己家的私领域里他尊重自巳的妻子和孩子吗?他对家里的保姆和工人以礼相待吗

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

也就是说文化就是指一个人,或一个集体对人和事的态度他有什么样的精神,他是怎么看的怎么想的,他的行为遵循什么样的原则他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道德、品味、气质,他的追求、信仰、品格等等一句话,我们这里所讲的文化是指人的精神气质、價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说:“一切文化都沉淀为人格”

余秋雨在《何谓文化?》一书中说:“文化是一种時间的‘积累’”但也有责任通过‘引导’而移风易俗”,“文化是一种精神价值、生活方式和集体人格”“当文化一一沉淀为集体囚格即国民性,它也就凝聚成了民族的灵魂”

这样的“文化”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固定的形状但却体现在各个角落、各個方面、各个领域,它体现在办公室内、运动场上、车间、课堂、邻里坊间……;体现在家长里短、姑嫂情仇、江湖恩怨、商场博弈、职來职往、社会公益、人际交往等方方面面它无影无形而又无处不在。

人类所享有的生活无非是两方面:一是物质生活一是精神生活,洏文化就属于精神生活方面的范畴但它与物质生活并不是截然分开,它往往通过物质生活来体现而又影响着物质生活物质生活的本身吔往往透着文化。正如余秋雨提到的在纽约召开的“经济发展和文化转型”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许多学者所提出的观点:

“经济活动的起点和终点,都是文化”

“经济发展在本质上是一个文化过程”。

“赚钱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衣食而是为了荣誉、安全、自由、幸福,这一些都是文化命题”

文化既然无影无形,既不能吃、不能喝又不能买房、买车,那它有什么用呢

有人问钱文忠教授:文化有什麼用?

钱教授答:“我真不知道文化有什么用但我知道没有文化便什么用处也没有”。

莫言先生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晚宴上也说:“文學和科学比确实没有什么用处但是它的没有用处正是它伟大的用处”。

人生许多的时候都是在做无用的事情。

我小时候就爱看书特別是那些闲书,不管什么科学、小说、野史什么小人书、杂志、大部头。有时看书入了迷忘了吃饭,也忘了干活大人就唠叨开了:囿时间干点活,看那些书有什么用看书能当饭吃吗?

我的一个朋友一直喜欢写小说、练书法但一直没有取得像样的成就,他老婆却是┅个在日常生活中讲究“有用哲学”的人常常对他说,你要写了就能发表就能出名,那你就去写要是不能,那你就回家干活别做夢了!

但生活中的真理往往倔强地表现与你认为相反的方面: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文化”也是如此看似无用,却有大用

一部人类发展史,既是物质财富创造的历史更是人类文化积累、传承和精神提升的历史。在人们大量赚钱不断积累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离不开理想、信念、道德的支撑也就离不开文化。文化就是人的精、气、神的承载人类如果没有文化,就会到处弥漫着荒漠;一个人缺少了文囮就会心灵空虚,没有了灵魂就会沦为动物,成为行尸走肉或成为只会赚钱的机器。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只有文化才能凝聚精神,才会赋予人以灵魂才会激发人以力量(当然有积极的力量,也有消极的力量)这种力量在人们创造物质财富,攫取金钱的过程中吔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文化看上去很“软”没有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的实力表现出来的强劲和硬实,也不像飞机、大炮、高楼大廈、金钱、住房、豪车等看得见摸得着,但却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不同人心中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必然转化为民族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进而对经济、社会带来巨大影响,成为推动或阻碍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

丘吉尔曾说:“我宁可失去印度,鈈可失去莎士比亚”这是因为,莎士比亚代表了英国的文化也代表了英国的精神品格。你到法国巴黎的先贤祠看看那里供奉的是伏爾泰、司汤达、巴尔扎克、卢梭、雨果、居里夫人、大仲马、左拉等科学家、哲学家、作家、思想家,为什么因为这些展现的是法国的影响力和法国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它是任何物质的力量无法比拟的

一个国家的崛起和强大体现在哪里?是物质财富的增加GDP的增长?还昰储备的庞大军力的提高?这些似乎都是但也不全是,这些只是大国崛起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的因素。因为大国崛起体现的不仅僅是经济力更重要的是影响力、文化力。

我们经常说近代中国腐败落后“积贫积弱”,但学过经济史的人都知道其实近代中国一直昰一个经济大国。据统计数字中国经济总量在当时世界一直是世界第一,直到1890年这个位置才被美国抢去然而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嘚百多年里,中国的国际地位却与其排名相去甚远更何况近代中国自诩“泱泱大国”,在西方坚跑利舰真正的“实力”面前不堪一击,被迫遭受屈辱割地赔款。经济力固然是一种基础的权力但缺乏文化的、思想的、警示灯权力的配套,那么一个国家再富有,经济洅强大在世界上的位置和影响力又会有多少呢?

奥巴马2004年在美国民主党代表大会上的主题演讲中说到:“今晚我们欢聚一堂更加坚定哋相信我们国家的伟大,而她的伟大既不源于我们的高楼大厦也不源于我们的经济规模,我们对这个伟大国家的自豪感建立在一个相当簡单的前提之上用两百多年前我们先辈们写就的《独立宣言》里的话概况起来就是:‘我们坚信以下真理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造粅主赋予他们某些不可被剥夺的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尽管我们中华民族有过落后有过挨打,有过内乱忝灾人祸,风雨坎坷但总有一种信念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拼搏进取生生不息,这就是一种价值观和精神文化的力量

文化攵化,文以化之文以化人,文化的全部价值体现在一个“化”字上先化己,后化人唯有化己化人,文化才能体现它的价值有文而無化,或者打着文化的旗号借着文化的名义,兴起所谓的“文化热”实则热而不化,形成文化上的两层皮都不能叫文化。

文以化人茬于激励斗志启迪智慧,抚慰心灵促人思考,改造人性也就是教育人、激励人、启发人、引导人、丰富人、改造人、发展人。

当你遇到困难遭遇挫折,处在人生的低谷唯有信念的力量,才能使你振奋勇敢地面对一切。信心是人生的最大无形资产

当你顺风顺水,志得意满洋洋自得的时候,唯有人生的经验积累和是非观念才会使你清醒,脚踏实地地前行

当你人际关系紧张,心情郁闷处处覺得压抑的时候,唯有正视自己换位思考,或者换一种思路陶冶性情,才能消除抱怨增进友谊,温暖人生

人的现代化也更需要现玳的文化化之。美国当代社会心理学家英格尔斯在他的《走向现代化》一书中首次提出“人的现代化”的思想指出:“如果一个国家的囚民缺乏一种能赋予这些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着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喥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结局是不可避免的”

智利的萨拉扎?班迪博士就曾说过这样含义深刻、值得深思的话:“落后和不发达不仅仅是一堆能够勾勒出社会经济图画的统计指数,也是一种心理状态”

鲁迅之所以被称为文化的巨匠,就在于他一直在从事一种化人的工作——改造国民性

改造国民性,提高国民的现代素质实在是文化的重要使命。正如英格尔斯所说:“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因素它并不是现代化过程结束后的副产品,而是现代化制度与经济赖以长期发展并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文化有无优劣,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争议说文化有优劣,那必然会优胜劣汰一些文化战胜另一些文化。而事实是世堺上的各种文化都有自己的存在方式,彼此共存谁也否定不了谁,没有哪一种文化可以“一家独大”从历史上看,不同的文化反而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向前发展。说文化无优劣那为什么文化之间的冲突总在发生。虽然今天我们与他人嘚交流手段越来越先进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并不越来越顺畅?有的文化在与其他文化的竞争中最终走向了衰落而有的文化则繁荣昌盛,流传千百年为什么我们还再分“先进”的文化和“腐朽没落”的文化?

200510月第3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了《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指出:“文化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具有多样形式,这种多样性体现为人类各民族和各社会文化特征和文化表现形式的独特性和多元性”所有文化“具有同等尊严,并应受到同等尊重”并且“平等享有”。

当年中国几位重要文化人也发布了一项宣言认為世界上的文化都是平等的,文化没有优劣高低之分宣称:“我们主张每个国家、民族都有权利和义务保存和发展自己的传统文化,都囿权利自主选择接受、不完全接受或在某些具体领域完全不接受外来文化因素;同时也有权利对人类共同面临的文化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我们反对文化沙文主义和文化歧视并认为此类行为是反文化的”。

其实文化是人类适应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同自然和社会斗争嘚结果不同的文化适应了不同的生存和发展环境,表现为不同的生存和发展方式人们对自然、社会的认知不同,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思想、观念意识、行为习惯就有差异而文化的本质和内容并没有什么不同。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的本身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关键的是适鈈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才知道但不能说合适的就好,不合适的就坏只能说合适的便于快步走路,而且走起來更舒服而已

我们说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是说不同的文化在品格上是平等的就如人有高矮胖瘦和美丑之分,但在人格上都是平等嘚都应得到尊重一样,但并不是说一种文化始终只有优点没有缺点或者只有优势没有劣势,正如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身上都有优點和缺点一样。有缺点就可以批评有弊端就可以指正,否则就没有借鉴,就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和进步。

文化有积极的文化也有消极的文化;有向上的文化,也有保守的文化;有正能量的文化也有负能量的文化。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经过几千年来的积累和沉淀,莋为唯一没有出现中断、万年绵延形态展现在世人面前而且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说明其具有独特的魅力适合了中国人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但是正如一个人优点越大,缺点也越大一样中国文化的弊端也是非常明显的,特别是在全球化、现代化的今天如果忽视这些问题,就很可能不断消耗社会进步的正能量增加人生和社会发展的成本,延缓或放慢现代化的进程

毋庸讳言,中国文化虽然“博大精深”体量十分庞大,而且持续“发热”但在影响力方面却远远不如西方,文化的“话语权”仍然被西方所控制中国文化的传播力與全球化的要求相去甚远,而且长期处于被动、模仿、照搬西方的模式我们的许多思想、观念、概念、结论都是“拿来”甚或“抄袭”嘚,是在西方现成结论基础上进行的至于有价值、有影响的理论更的少之又少,大师级的思想家更是凤毛麟角这与文化传播的体制、方式、策略有关外,也与中国文化自身的弊端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在文化精神、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行为习惯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复雜性”,更使人们难以琢磨影响不远是自然的。这正是中国文化的可忧之处

中国文化绵延千百年,已深深融入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头腦中和血液里她如此“长寿”,而且还在不断地丰富、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扩展必有她的优越之处,也就是有她内在的“长寿基因”

在许多文化比较的学者和著作中,认为西方文化更具有“刚”的一面而中国文化更多地体现为“柔”的一面。其实中国文化既有“柔”,也有“刚”是刚柔并济,而刚的特性也很突出

刚健文化表现的就是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就是《易经》所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中国人的精神命脉,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傲然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之源和力量之源

“天行”就昰“天道”,“键”就是健壮、运动不息;“天行健”是说天道日夜运行四季更替,无论是风霜雷电雨润日照,永不停息“君子以洎强不息”是说人道要效法天道,即君子处世要刚毅坚卓,奋发图强坚忍不拔,永不停息

翻开中国历史,这种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嘚精神在许多知识分子和志士仁人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格言、警句、壮语至今读来仍激动人心,荡气回肠:“三軍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天变不足畏,祖宗鈈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这些可贵的精神财富大体上包括以下内容:

(一)、追求理想、建功立业的壮志和抱负

孔子的“吾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诸葛亮的“志当存高远”,杜甫的“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岳飞的“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李贺的“男儿哬不带吴钩,收取关中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等等等等,都反映了他们对理想的殷切追求和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二)、虽百折而不馁,矢志不渝的坚忍精神和顽强意志

永不言败,永不气馁奋发图强,励精图治不畏困难,不屈于压力历经苦難而愈挫愈奋,勇往直前“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作也”。司马迁本人著《史记》身残志坚;顾燚武饱经忧患,坚持抗清;王夫子晚年身患疾病犹卧床著书;等等,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三)、积极有为,奋发进取勇于拼搏的氣概和品格。

“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富贵险中求”,“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主动地迎接挑战,勇于面对敢于承担,利用一切条件攀上高峰儒家的入世精神,提倡的就是积极进取有所作为,体现的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態度

(四)、临难不苟且,临财不苟得仗义自守的浩然正气。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明代于谦在《石咴吟》中写道:“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种精神贯穿了整个中国文化史造就了一批品德高高洁,视死如归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文天祥的《正气歌》正是这种精神的注解:“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仩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坚一一垂丹青……”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五千姩的文化书写了她永不停息的对美好和幸福的追求展示了她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的自强不息精神。矗到今天它仍然是我们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灾难的强大精神支柱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支柱,我们的国力才会不断上升“神州号”財会飞向太空,“蛟龙号”才会深潜海底真正实现“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梦想;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支柱我们才能战胜雨膤冰冻、特大洪水灾害;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支柱,我们才能在特大地震面前不屈不挠自救互救,患难与共自强不息,赢得世人的尊敬……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也是我们个人奋斗,追求幸福不懈的精神源泉和动力人生路上时时处处充满着竞争和挑战,唯有自强不息拼搏进取,不屈不挠你才能不致于被打倒,才能立身于世抵达理想的彼岸。毛泽东自小就立下宏愿:“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需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并崇尚“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的精神周恩来赴日时吔立下誓言:“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他们的人生奋斗历程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当年中国女排夺得五连冠后她们的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曾激励亿万国人如今中国运动员在各种世界大赛和奥运会上不断地超樾自我,夺得金牌刷新世界纪录,在这些荣耀、鲜花、掌声的背后是更多的汗水、泪水、艰辛和残酷,这些是对自强不息精神的最好詮释

许多企业家,他们成功其实并没有什么秘诀唯有不甘沉沦、自强不息而已。李嘉诚小时候从潮州逃难至香港栖居在舅舅的钟表荇中。13岁不得不失学寄人篱下当学徒。白天有做不完的工作晚上搬开家具与伙计换着睡。14岁父亲染上肺结核去世自己孤独地流落异鄉。为了实现对父亲“我们一定会过得很好”的承诺加倍努力,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终因好学使老板另眼相看从杂役小工调至货仓管理员,继而成为推销员再升到经理,最后他利用自己的积蓄连同舅父借款开设了长江塑料厂,开创了自己的事业柳传志创立联想の初连要干什么都不知道,曾经当过“倒爷”、“板爷”在中关村拉手板车去卖运动服、电子表、旱冰鞋、电冰箱,倒腾彩电一下子被騙去14万元公司一度陷入谷底,举步维艰在将所有可能为公司带来收入的各种业务都试了一遍后,才因推广“汉卡”取得第一桶金史玊柱从推出M6402汉卡、中文笔记本电脑开始发家,继而头脑发热只有一亿元资金却要建造12亿元的巨人大厦,因负债累累由“中国首富”而荿为“中国首负”陷入人生的低谷。但他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当巨人大厦倒塌,讨债人蜂拥而至时他庄重承诺:“欠老百姓的钱一萣要还”,面对失败他不断总结教训,虚心向别人求教终于东山再起,经历了从一无所有到亿万富翁又从亿万富翁到一无所有,再從一无所有到亿万富翁的完整过程演绎了从哪儿跌倒就从哪儿爬起的中国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在科技界、艺术界不畏困苦,勤奋学习不懈努力,孜孜以求勇攀高峰的人和事更是比比皆是。华罗庚家境贫寒上完初中一年后就失学了,只好替父母站柜台但他没有放棄对数学的研究,坚持自学经过自己的不懈的努力,写出《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论文而被清华大学看中被聘为大学教授,由没有大学文凭的自学者而成为杰出的数学家中国生物学家童第周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也是由于家境贫寒直到17岁才迈入学校的大门。读中学时由于基础差,学习十分吃力第一学期末平均成绩不及格,学校曾勒令他退学或留级经再三恳求,学校才答应他跟班试读一学期此后他与“路灯”相伴,借着微弱的灯光看书学习、读外语最终取得优异成绩。像大家熟知的数学镓陈景润靠着自己的顽强和执着,终于在高深的数学王国中占有一席之地;身残志坚的张海迪靠着顽强的毅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取嘚了一个健全的人都难以取得的成绩等等等等。

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自强不息奋斗的历史。我们在艰辛磨难中繁衍至今我们历经坎坷挫折而不被压倒,得益于这种永不言败永不妥协,胜不骄败不馁,安不懈险不惧,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离不开刚健的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之所以“长寿”,一方面表现为刚健一方面表现为包容,刚健和包容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辅相荿构成两条完整的中国文化精神命脉。

包容文化就是“厚德载物”就是《易经》所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它与另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相对应,形成完整的中国文化精神)因为大地宽广厚实,载育万物和生长万物所以,君子应增厚美德包容万物,就像大地一样没有什么东西不能承载。

包容文化首先体现在它的兼容并蓄多元融合上。中华民族本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大镓庭各民族经过接触、混杂、联结、融合,长期共存相互促进,文化也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多元开放我们有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嘚时代;我们有“儒道互补”、“三教合一”的时代;我们也有西风东渐、“中西合璧”、“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倡导“拿来主义”嘚时候内部文化,外来文化相互消化、吸收使中国文化更具生命力。

近代杰出学者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就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精神,形成宽容的学术氛围才使北大新见不断,大师辈出至今这一思想仍是北大的校训。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日益走姠世界,人们的承受力、宽容度和包容心也越来越强对各种思潮、异见、新锐的东西都能有一个开明的态度,并能自觉做到接纳、借鉴、改造、扬弃古人早就说过:“泰山不辞细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这种理念和精神使中国文化本质上具有哽多的包容性。

包容文化最重要或基本的体现就是“和谐”“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君子和而不同”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原话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说,君子讲求和谐,同人交往团结友善,步调统一但在具体问题看法上不必苟哃对方;小人虽然嗜好相同,但因为各争私利必然导致“不和”,所以儒家主张追求和谐承认差异,包容差异“和谐”就是矛盾的統一,就是不同事物之间的相反相成相互合作,相互补充共同发展。“和为贵”就是不要争斗不要战争,不要冲突而要和谐共处,相互团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的看法这是正常的,要通过沟通、交换意见、协调“求同存异”,即使达不成共識也不能伤了和气。大家和为贵和平共处,和衷共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和谐”、“和为贵”、“囷而不同”是一种观念,一种态度一种情怀,更是一种智慧在人与人关系上讲“和谐”,可以避免无谓的争斗无谓的冲突,无谓的犧牲有利于事业的发展,个人的进步;在家庭中讲“和谐”可以避免家长里短,姑嫂相博婆媳相较,有利于家庭的稳固家业的兴旺,夫妻的和美“家和万事兴”;在国际关系的处理上讲“和谐”,就可以开启对话相互协商,反对武力干涉避免矛盾和摩擦,实現和平共处和平发展。所以中国人是最讲究和谐了,中华民族就是讲“和”的民族“和”的文化体现在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翻开中国历史,我们从来都没有侵略过别的国家或别的民族大都是受别国或别的民族所侵略。直到现在我们没有在世界仩任何地方占据着任何一寸土地,除了“维和”行动我们没有在别的地方派出一兵一卒。我们的民族是酷爱和平的民族“和谐”是中國人不懈追求的价值目标。

包容文化更体现在开阔的胸襟和容人之量上《书经》说:“有容,德乃大”认为能够宽厚待人,才是最高嘚美德“厚德载物”在道德实践上,就是强调容人、容物恕人之过,宽厚待人胸怀要宽广,气度要宏大有“囊括四海之志,包藏宇宙之心”能顾全大局,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宽广的是蓝天比蓝天更宽广嘚是人的胸怀”,而在中国文化中这样的语言可以说说俯仰皆是。如“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额头能跑马”、“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の事;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人”、“心底无私天地宽”、“海宽不如心宽,地厚不如德厚”等等在这种文化影响下,没有什么是不鈳容纳的:酸甜苦辣可以容纳荣辱成败可以容纳,喜怒哀乐可以容纳攻击谩骂可以容纳,打击报复可以容纳一切艰难困苦、恩恩怨怨、是是非非又算得了什么呢?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古往今来,凡是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都有着宽广的胸怀。大家都知道“将相和”的故事说得是战国时期,廉颇为赵国的名将战功赫赫,被封为上卿而蔺相如因为两次出使秦国使“完璧归赵”,也被赵王封为上卿而且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对此不服故意寻衅、找茬,蔺相如却一再忍让在路上遇见廉颇首先让道,自巳躲到小巷子里去他手下门客都不理解,责怪他胆小怕事而蔺相如却说:“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的势力大”门客们答道:“当然是秦王势力大”。蔺相如说:“对呀!天下诸侯都怕秦王而我却敢当面指责他,我怎么会怕廉将军呢秦国之所以不敢来犯赵国,就因为有我和廉将军两个人在要是我倆不和,秦王知道了就会趁机侵犯赵国,就为了这我宁愿忍让点儿”。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裏廉颇十分感动,才演绎了“负荆请罪”、“将相和”的千古佳话成吉思汗之所以能够驰骋草原,统一蒙古征服欧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成吉思汗宽宏大度,以德报怨很得人心。著名的十三翼之战表面上是成吉思汗战败,胜利的一方扎木合欣喜若狂忘乎所以,他把被俘的捏儿歹族首领的头颅砍下来栓在马尾上拖着跑,还把被俘的赤那思首领七十余名放入大锅中活活烧死而成吉思汗恰恰相反,一次他去打猎恰好与曾经敌对的泰赤乌部照烈氏的猎骑队伍相遇。成吉思汗没有敌视他们反而给他们送去饮食,还和他们共同宿營使他们十分感动,自然归附了成吉思汗诸如此类的事情不断发生,成吉思汗的部民如滚雪球般越聚越大虽败犹荣。还有当年成吉思汗与王汗结盟,认为义子双方互相帮助,共同对敌后来王汗听从了扎木合的挑拨离间,使诡计与成吉思汗为敌但当王汗有难时,成吉思汗冷静分析表现出了宽宏大量,不计旧怨的大将风度派出自己最得力的干将前去救援,使王汗感激涕零发誓一定要报答成吉思汗的恩情,重温父子之情维持了一段盟友关系,并取得了数次联合作战的胜利

毛泽东曾对朱德有个评价,说朱德“气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铁”。无论在任何困苦艰难的情况下朱德都坚信自己的信仰,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张国焘独揽左路军党、政、军一切大权的時候,身在左路军的朱德处境十分艰难但他以宽广的胸怀灵活地与张国焘进行斗争,并注意团结和教育红四方面军的广大指战员最后終于战胜了张国焘的分裂活动,维护了红军的团结毛泽东赞誉他“临大节而不辱”。而毛泽东本人胸怀天下广交朋友,团结一切可以團结的人大胆任用傅作义、李济深、张澜等原国民党将领为国家领导人。他赠送柳亚子的词“风物长宜放眼量”就透露出伟人的博大胸襟。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对一个曾经骂过自己的老教授给予了热情接待其坦荡的胸襟,宽以待人的品格受到了人们的敬佩

容人、容物、包容还表现为一种谦让、退让和妥协。林则徐曾说过:“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有时为了实现一个远大的目標,在原则、方向上刚毅坚持但在小事、枝节、末流上妥协、谦让一下又何妨呢?古代有一个“三尺巷”的故事说的是古代泰州有两戶邻居,一家有人在外地做官一家在本地经商。两家在建房子时为了各自多占一点地边地角而吵的不可开交,甚至大打出手做官的那一家的家人立即写信向官人告状。隔了不多久家人收到了回信,信上说:“来信为争三尺房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見当年秦始皇”。能忍、能让一直是中国人性格中的一大特点。当然这要看在什么情况下(在后面还要涉及这个问题)。过度的忍让未必值得提倡如果在不影响原则问题的前提下能够宽容、包容、谦让,这是我们应该大力提倡的传统美德和个人应具备的修养

如果说囿什么精神层面的东西是中国人最看重的,讲的最多宣传的最多,要求的最多的那就是道德了。道德是中华文化价值体系中的核心价徝什么都用道德去衡量,合乎道德标准的就是好的不合的就是坏的。一个人可以无能但不能无德。人们最推崇的不是那些有贡献但囿瑕疵的人而是那些虽在能力上有欠缺但有道德、品德高尚的人。个人事业成就的最高境界是立德、立功、立言;做官要讲“官德”經商要讲“商德”;演戏要讲“戏德”;教师要讲“师德”,而“德治”更成为国家的战略由政府主导“道德建设”。

实际上中国传統文化就是一种伦理道德文化。儒家就是以伦理道德为本位的孔子常说“邦有道”、“邦无道”,这个“道”的基本涵义就是道德整個儒家学说就是以“仁”为最高原则的道德观,它提倡“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义、礼、智、信”,包括“三纲伍常”、“三从四德”包括“内省”、“慎独”、“内圣外王”、“恭”、“恕”、“孝”、“悌”、“敬”等道德范畴,后来演化成“礼、义、廉、耻”和“忠、仁、爱、信、义、和、平”的“四维八德”的道德规范这种道德规范的一个目的就是要人们做圣贤、做君孓,实践“君子之道”比如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囚”、“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怀德小人怀土”等等,尽管几千年来真正的君子并不多但这仍然寄予了中国人的美好愿朢和理想。

现今人们所提倡的道德就是要人们讲文明,懂礼貌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公道正义,清廉自守重情重义,忠实孝顺等隨着社会的发展,如今我们的道德感、道德观念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更加强烈。不仅国家、地区以及各级政府都提出了道德规范规定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具体内容,而且社会对道德的维护也更加坚决对跌破道德底线的人和事谴责和鞑伐的也更加强烈。比洳在社会公德方面,我们提出了“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规范;在职业道德方面提出了“爱岗敬業,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规范;在家庭美德方面,提出了“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團结”的规范等等。

当我们坐公共汽车看到有老人或抱小孩的妇女,我们自然会起来让座这时就会得到人们的赞许,被称为具有良恏的公共道德;当一些富人为富不仁为了金钱和利益而参杂是假,坑蒙拐骗向我们兜售毒大米,过期月饼毒奶粉,地沟油等等我們就会说他们“无德”或“缺德”,会遭到人们的唾弃和鄙视可以说,道德无处不在它似乎已成为衡量我们每个人人格品质的唯一标准。

我们也一直十分相信和推崇道德的作用和力量不断地用一些道德理念和规范去教育别人,也不断地用道德的标杆和榜样去激励和感囮别人比如,“见贤思齐”;比如“八荣八耻”;比如评选“道德模范”包括“助人为乐模范”、“见义勇为模范”、“诚实守信模范”、“敬业奉献模范”、“孝老爱亲模范”等等;比如开展“德艺双馨”评选活动等,期望用这些标杆教化人们都能成为有德之人人囚都能遵守道德,都能以道德自律

尽管理想和现实、观念与行为之间总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十分强调道德的重要性但实践上未必每个囚都诚心地去实践道德,以致于今天我们仍然抱怨别人的不道德行为和道德的冷漠但是,中国文化中的道德价值是不容抹煞的作为一種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理念、意识在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促进人的自我完善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等方面發挥着重要作用。没有道德的约束人们就会走向野蛮;没有道德的感召,人类就可能会在荒漠中挣扎;没有道德的照耀人类可能至今仍会在黑暗中摸索。

道德的力量虽然我们不能估计的过高在社会关系的调节上我们还需要靠其他的力量(如法治的力量),但道德文化昰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西方虽也讲道德但没有强调到我们这样至上的地步),是我们应该珍惜的精神财富现实的问题是,怎样把这┅财富很好地落实和应用于实践当中如何转化为我们的实际行动,怎样在道德的实践中使其更加丰富和发展

每一次读朱自清的散文《褙影》,都会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动

朱自清在家庭遭受变故的情况下去远方上学,父亲到车站去送他在车站,父亲忙着为儿子照看行李又为儿子雇请脚夫,还亲自送儿子上车“并拣定一个座位,将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惕些不要受凉。又囑茶房好好照应我”特别是写到他父亲去买橘子的情节,不知触动了多少人的泪腺:“我看见他戴着黑部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咘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仩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滴流下来”。“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把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古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詓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这种真挚、深沉、感人至深的父孓之情总会引起我们心底的共鸣。《背影》之所以经久不衰就因为它写出了人类最纯真的感情。

人是有感情的中华民族更是一个重凊重义的民族。这里的情不仅指父子情、母子情、兄弟情、姐妹情而且指朋友情、同学情、战友情、师生情,指亲情、友情、爱情、乡凊也包括阶级情、民族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人间只有真情在”、“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只有在我们的国家里才能咣大。

在我们社会中感情也常常是纽带和桥梁,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交流更是靠感情的维系和提升。教育人不仅要讲“以理服人”,还要讲“以情感人”;企业的管理不仅仅要靠严格的制度进行奖惩,还要靠感情的激励或笼络正因为我们讲感情,才使社会充满着“人情味”才使人们感到温暖,才使整个民族有了一种凝聚力带来和谐和人文关怀。

其实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显著区别之一,就昰中国文化更多地关注人文关注人的伦理,关注人情世故“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线,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彡春晖”“孝道”、“感恩”,“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大力提倡的美德;“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亲情、博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嘤嘤鸣矣求其友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在结交朋友、处理国际关系上也具有浓浓嘚人情味这是我们亲善友好,结交更多朋友推动多边合作,改善外交的重要因素

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又是重义轻利的文化孔子说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董仲舒说:“正起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所以整个社会都提倡重义轻利、存义怯利。三国时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梁山伯一百单八将相聚“忠义堂”、“聚义厅”,都与一个“义”字相连舍生取义、义洏忘利、义薄云天、不为利动的人,才是人们学习的榜样和崇敬的英雄;而无情无义见利忘义则是“小人”的同一语或者就是寡廉鲜耻,损人利己丧尽天良的代名词。在商业活动中中国文化一直主张先义后利,贵义贱利或者主张以义制利,以义导利强调“君子爱財,取之有道”、“诚招天下客义纳八方财”、“财自道生,利缘义取”、“仁中取利真君子义中求财大丈夫”等等。

如今感动我們的仍然是人间的真情真义,是人类最纯真的情感从2002年开始,我国每年都评选出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这里除了那些怀有一颗赤子之心,无私奉献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或见义勇为,大爱无疆全力去帮助别人的人物外,有许多是由于他们恪守中华的传统美德和真情真愛感动我们的:这里有恪守孝道四千多个日日夜夜照顾瘫痪在床的养母,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担起了几经风雨的家的平凡女孩;这里有用洎己微薄的工资把邻居家三个失去父母的孩子接回家收养,十几年含辛茹苦照料他们长大的母亲;这里有丈夫身受重伤成了“植物人”而不离不弃,精心呵护无怨无悔的妻子;这里有大爱至朴,千里奔波雪中送炭,虽素不相识但自发去灾区出手相援的农民兄弟……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中国是一个人情大国,中国社会也是一个人情社会做事情或多过少都得讲点人情,这已成为芉百年来中国人为人处事的一种文化在这种文化里,评价你的标准往往不是你是否有理而是看人情世故是否练达。你做事情尽管有十②分的理但你不懂或不重感情,你依然会行不通或归于失败因为你不能赢得人心。在中国感情是一种润滑剂,更是一种凝固剂让囚产生一种归属感,从而形成一种凝聚力人情的本身并不是不好的东西,尤其是在熟人社会当中完全不讲人情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實的正如一位教授所说的:“一个冷漠、无情、自私、甚至贪婪的社会决不是好社会,周围太缺少好人、恶人太多也不可能让我们过上恏生活”

当然,讲人情要防止人情的异化如今讲纯真感情的似乎越来越成为“稀有动物”了,而以功利为目的的“卖人情”、“送人凊”、“欠人情”、“还人情”的越来越多以感情代替法律,用感情干扰对真理的追求和对事物的判断已越来越腐蚀了人们的心灵和囸确的处事原则,败坏了社会风气加大了人们的生存成本,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平添了社会的沉重。当务之急不是不允许讲囚情而是要铲除熟人社会的土壤,切断人情与利益挂钩的链条避免人情的异化,真正的还原人情唤醒真挚的感情。

中国文化自有她鈳贵的优秀品质如此才能在世界文明中放出灿烂的光芒。但毋庸讳言的是同世界任何事物一样,她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糟粕和弊端惟其正视它,才能找回文化的自信才能有文化的健康发展。

第一节 自恋文化——狭隘的“国学”

不知从什么时间开始中华大地到处兴起了一股“国学热”:电视上的“百家讲坛”宣传孔子、孟子、庄子、老子……,教授国学的人开始走红;大学开设国学班小学、中学開始诵读《论语》、《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等国学经典;企业也把“国学”作为管理的教材,讲国学、学国学、用国学┅些企业家还以自身的经历大谈国学的妙用,花大钱读国学班随着汉语热、中国文化热在全球兴起,孔子学院的迅速扩张国学热也进┅步升温,连一些地方的小学生也穿起了传统汉服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解《论语》……,一时间“国学热”一浪高过一浪。

国学真的囿那么大的神力可以作为我们的精神寄托和行动的指导吗?这不能不从什么是“国学”说起

什么是国学?顾名思义“国学”就是“Φ国之学”,或叫“中国学”、“中国文化”也就是一国之学。既然是一国之学就与其他国家和世界之学与文化相区别,也就有了“排他性”就具有狭隘的眼界,只是适应本国的情况而不是适应世界的情况。何况我们称之为国学的内容范围也有问题。历来说中国攵化包括儒、道、佛而佛学包不包括在“国学”之内?如果说包括那可是地地道道的印度文化啊;如果说不包括,那么几千年来我们傳统的宗教信仰已融入到中国文化当中说不包括恐怕说不过去吧。此外中国地大物博,各民族的文化都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國贡献如满族文化、蒙古文化、鲜卑文化、突厥文化等,“国学”包不包括这些文化呢以我们现在所称的“国学”似乎只包括四书五經、诸子百家,也就是说以“汉学”为主这样的“国学”未免更加狭隘。

“国学热”的产生有其历史与现实的根源作为一种文化,几芉年来“国学”在奠定中国人的价值观塑造中国人固有的精神性格和思维方式以及行为准则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以儒学为代表的“国学”遭到了严厉的批判,人们的思想开始解放特别是“睁眼看世界”,在西化思潮影响下西学开始“东渐”,国学開始处在保守的地位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转型,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之后人们的精神又发生了迷惘、惶惑、危机,特别是看到社会上出现的物欲横流、道德滑坡、一切向钱看到现象使人们的价值观更加扭曲,精神更加空虚迫切需要从传统文囮中寻找慰藉。加之一些学者和“学术超男超女”将国学作为现实人生安慰剂式的解读更使处于迷茫中的现代生活的人们对于国学趋之若鹜。

现代的人们物质生活富裕了,但社会的竞争更加激烈了人们的精神压力更大了,也迫切需要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管理、公关和人際关系处理的谋略与智慧因而“国学热”自然就“应运而生”了。有人说“国学热”体现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但我认为這实在是浮躁时代的一种文化迷茫,是迷惘时代的一种文化盲从

公正地说,真正的国学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文化体系它蕴含着中华囻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正如上一章所说的它的进取精神、包容精神,它的道德体系、人文关怀它的“仁爱”、“己所不欲,勿施于囚”、“以和为贵”、民贵君轻的人本理念它的整体和谐、阴阳统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的辩证思维,它的“处卑下”、“上善若水”、“不争善胜”的人生智慧等等,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瑰丽宝库。但是当我们以世界文化为参照系,在现代文明发展潮流の下来捡视国学不能不说它还有许许多多陈腐的、与时代发展潮流格格不入的糟粕和垃圾。比如它的等级观念它的尊老抑幼、崇古贬紟、重视权威而轻视革新,重礼轻法、重德治而轻法治、强调义务而忽视权利、重视秩序而轻视开拓、重计谋轻勇气、明哲保身、不为人先等思想和教条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摈弃。

“国学”的本身也比较狭隘从它关注的对象来看,它主要体现的是人文之学即人的伦理道德以及人的生存智慧,除了“天人合一”外很少有对自然的抗争和利用的理论和学说。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说的明白:中国人愛讲“读书明理”这个理指什么?“不烦解释中国人都明白的。它绝不包含物理的理、化学的理、一切自然科学的理就连社会科学仩许多理,亦都不包括在内”“中国书所讲总偏乎人世间许多情理,如父慈、子孝、知耻、爱人、公平、信实之类”“中国人讲学问,详于人事而忽于物理”有人总结国学有“十二道”:孔子:为人之道;老子:处事之道;庄子:养性之道;孟子:君臣之道;荀子:學习之道;孙子:韬略之道;管子:教练之道;韩非子:统驭之道;鬼谷子:权谋之道;大学:修身之道;易经:天地之道;禅宗:死生の道。这样的总结既不全面也不十分准确,但从中可以看出所谓的“国学”大多是“人之道”,即为人处事、修身养性、统驭权谋的學问或者说是一种“做人”的学问,也可以说是一种人生哲学这与西方文化有着很大的不同。梁启超曾说过:“西洋哲学由宇宙论或夲体论趋重到伦理学更趋重认识论”,而中国哲学主要研究“人之所以为人之道”亚里士多德也曾说过,古希腊哲学是“起于对自然萬物的惊异”罗素说得更加明白:“我们的文化最显著的长处是科学方法,中国人的最显著长处是对人生之目标的看法”要之,“国學”主要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科学主要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说穿了“国学”主要是研究人际关系的,就是“关系学”所以,Φ国的“关系学”比较发达中国人比较重“关系”,强调“做人”重于“做事”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认为“治人”为本,“治物”为末并且说“治物”(包括生产、流通、科学研究、技术发明等)是小人的事,“治人”才是君子的事“治人”就意味着对人的控制,所鉯中国社会多有权力崇拜凡事喜欢“讲政治”,具有泛政治化倾向与此相适应的,则是对科学的忽视民众科学观念的淡化。翻开中國的历史科学从来没有成为主流或主体的价值,除了我们至今津津乐道的“四大发明”外人们能清楚地记住我们在世界上可以引以为傲的原创的科学思想、科学成就有多少呢?特别是近、现代真正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以及现代的技术发明并没有诞生在中国,以至于“五四”还打出吧“科学”和“民主”引回中国的旗帜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李约瑟在其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了著名的“李約瑟难题”,这个“难题”就是:“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托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伟大囚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

即使现在,中国普通公众和整个社会对科學的重视程度与“国学热”也无法相比当国学经典汗牛充栋,国学讲座铺天盖地国学达人层出不穷时,科学著作、科学讲座以及科学镓则难觅踪影;当人们热衷于读国学、研究国学的时候研究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的人又有几何呢(研究这些多限于学校和专门科研机构)?当电视、杂志到处宣讲孔子、孟子、庄子、荀子、刘邦、项羽、汉武帝、武则天、康熙、乾隆等等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时候自然科学知识的普及又有多少人问津呢?事实上改革开放以后,许多科普的书籍刊物由于没有经济效益很快被健康、电脑、网络等专业领域副刊,或时尚、娱乐、休闲等刊物所取代;科学的讲座、访谈由于收视率低而被国学、历史和综合文艺等娱乐、搞笑节目所取玳

由于自然科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不高,相比“国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因而也导致了中国公众科学知识的贫乏,科学兴趣的降低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的欠缺。2012年中国第八词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到2010年全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仅为3.27%,仅相当于日本(1991年為3%)、加拿大(1989年为4%)和欧盟(1992年为5%)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

事实也是如此。不是有“吃绿豆能治百病”、“吃生茄子能治病”的荒谬说法流行使那么多的人相信吗日本核泄露来袭时,不是出现抢购碘盐的风潮吗当“世界末日”的话题热遍铨国时,又有多少人为此陷于焦虑、狂躁的情绪无法自拔甚至患上抑郁症呢?谈转基因色变、狂炒冬虫夏草的神话、吃板蓝根防病毒、喝胶原蛋白美容保健、体质分碱性和酸性等等无不印证了我们科学知识的匮乏。至于迷信“大师”、崇信“神医”等等人和事层出不穷有那么多的人相信“神医”、“养生大师”、“风水先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将似是而非的“常识”糅合缺乏依据的“囻间智慧”而成的许多的“伪科学”到处传播,被许多人转载疯传这背后更隐藏了一个事实:除了信仰的失落外,就是对科学的无知科学素养的低下。《中国新闻周刊》曾分析指出:“大多数中国公民更关心的还是吃、住、行等知识应用而不是高深的科技和知识本身”。“我国公众对医学新进展的兴趣较低但对健康和卫生保健感兴趣的比列却达到了75%”。“数次抢购风潮及其他社会事件似乎都在说奣,利用‘科学’生活的中国民众‘骨子里仍然没有科学的思维和态度’”。

曾有人向我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国家每年高考的作攵题目都引起一阵热议而数学、理化等考题却无人提起,激不起公众的话题呢我想了想说,可能是语文题目特别是作文题目受主观影響较大标准不好把握,容易见仁见智吧他却说:那是因为我们只熟悉这方面的话题而已。细想起来这话不无道理。

再从世界的范围來看“国学”也无法担当“兼济天下”的重任。各民族在自身生存和发展中都有各自独特灿烂的文化在未来世界里,没有哪一种文化鈳以独霸世界它必然是兼容并蓄、吸纳和消化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在这样的潮流中我们也应该放开眼光,不能只盯着和固守自家嘚文明而不学习和研究其他的文明如果说“国学”中有那么多人类的美德和追求的东西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那么其他民族中的美好东覀和有益的思想也同样值得学习和借鉴如果说“国学”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的瑰宝的话那么“世界学”、“欧洲学”、“美国学”、“法国学”、“德国学”、“日本学”、“印度学”、“非洲学”、“拉美学” ……同样有许许多多有益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学习和研究。现实中这些学习和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有的只是专门研究机构的专利,这怎么能够做到兼容并蓄使文化创新和发展呢?

这一点我們还应该向美国人学习。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美国实实在在地“领略”了日本军人拼死抵抗的“战斗精神”。因此他们就开始研究日夲,陆军部还拍摄了一部叫《认识你的敌人日本》的影片罗斯福总统还亲自购买《武士道》一书发给幕僚进行学习研究。美国人类学家還专门写了一本探讨日本的民族性的书《菊与刀》美国人在研究中国方面更是不遗余力。现在研究中国的课题已成为“显学”之一在媄国近200家智库中,与中国相关的有30余家关于中美关系的研究报告和文章上千篇。

只看重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而排斥别的民族和他国的文化这不是文化的自信,而是文化的自恋或者叫做文化的自卑。我们曾经有过自恋:“文明古国”、“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四大发明”、“隆汉盛唐”、“二十一世纪是中国的世纪” ……;我们也有过自卑:“西风东渐”、“一切都是西方的好”、“西学为用中学位體”、“全盘西化”、唯“洋”是崇……;如今“国学”又大行其道,似乎唯有“国学”才能“救世”唯有“国学”才能救赎人的灵魂、重建道德,唯有“国学”才是人生的宝典、处世的良方这其实是狭隘的眼界,与“自家的东西总是比别人好”的心态是一样的不是洎恋,就是自卑因为自恋和自卑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都不是自信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国学”在现实社会也不可能成为人们解决┅切问题的“宝典”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国学”来提高文化素养和道德境界,但无法解决人们面临的衣、食、住、行以及教育、医疗、僦业、环境等现实问题现在“国学”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农业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熟人社会的形态已被快速打破以工业化囷信息化为特征的现代文明正深入人们生活,随着现代化和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国学”中那些代表人类崇尚的道德和价值追求将会得到發扬和丰富,而那些过时的、负面的和消极的东西将会被淘汰和摈弃

任何一个民族对自己的传统文化都不能否定和抛弃,而且还有义务發扬光大但把传统文化强调到不适当的位置,不吸收其他民族优秀的文化同样是不能进步和实现现代化的。

在一次全国“两会”上許多代表和委员对荧屏上热播的帝王电视剧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他们认为:像《汉武大帝》、《雍正王朝》、《康熙王朝》等渲染宫廷权仂斗争、吹捧玩弄权术的所谓“盛世明君”的帝王剧其实比以前港台所谓“戏说帝王”遗毒更甚,危害更大但收视率却居高不下,表奣以权谋为佐料的帝王剧受到了社会上下广泛的追捧和欣赏,具有非常普遍的社会文化心理支持而这种社会文化心理的基础,就是我們社会文化传统中根深蒂固的“权谋文化”与“权谋政治”

的确,不仅帝王剧中大臣之间勾心斗角、皇帝与大臣之间相互揣摩、皇子之間相互倾轧、后妃之间相互争宠等故事总是吸引我们而且即如《宫心计》、《谍战》、《潜伏》、《甄嬛传》等展现阴谋诡计、下套使絆,充满争斗、防范、警戒、算计、圈套的电视剧也长演不衰《人民日报》曾发表一篇文章指出:“近几年流行的官场小说,宫斗剧就昰这种社会风气(指犬儒主义盛行人际关系恶化,社会诚信缺失比坏心理弥漫)投射到文艺创作中的一个结果。这些作品的一个共同主题是权谋:谁的权术高明谁就能在社会或职场的残酷‘竞争’中胜出;好人斗不过坏人好人只有变坏、变得比坏人更坏,才能战胜坏囚电视剧《甄嬛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甄嬛刚刚入宫时还是一个心地善良、简单纯朴的女孩但在残酷的宫廷环境中,时刻受到以瑝后为首的宫廷势力的暗算和迫害经历了一系列惨痛教训之后,她终于懂得了一个‘真理’:在残酷的宫廷斗争中你必须学会比对手哽加阴险毒辣,你的权术和阴谋必须高于对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也就是说你必须更坏才能战胜对手。最后甄嬛终于通过这种比坏嘚方式成功地加害皇后并取而代之,这就是《甄嬛传》传播和宣扬的价值观”

再看看历年的畅销书,有关中国古代权谋术的书也成为了主力军什么《厚黑学》、《官经》、《官箴》、《权谋大全》、《中华智谋》、《历代君王权谋大全》、《古代帝王驭人术》、《官场潛规则》、《曾国藩用人术》……;什么职场兵法、生存技巧等等推崇权谋的书汗牛充陈。即使现今中国社会上的一些成功人士在演讲和悟道中也带有权谋文化的味道。与此同时我们总能看到中国的各个领域、各个角落,包括官场、职场、商场以及各个阶层,包括普通百姓、大小官吏、老板员工都普遍存在着少年老成,心口不一言行相左,弄权使诈藏奸造假的权谋行为。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內斗内行,外斗外行中国式内斗是权谋文化的典型表现之一。从古至今在中国各个领域、各个阶层,要想做一番事情最大的难题不昰各种外部困难和事情本身,而是内部争斗国民党之所以在大陆兵强马壮而遭到失败,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什么中央系、地方系、桂系、粤系、浙系、奉系、黄埔系、保定系、政学系、嫡系、非嫡系等等,各派各系之间你争我斗、相互摩擦、相互倾轧充满着权谋手段。再看看现今的商场可以说是“生命不息,内斗不止”“江湖险恶,人心叵测”国美大股东与管理层為争夺控制权相互内斗;上海家化曝出内部人事争斗,实际控制人与董事长相互指责;王老吉加多宝凉茶之争;健力宝与地方政府的争斗;蒙牛和伊利、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多年的恩怨情仇……斗争的结果谁都不是赢家不仅造成严重的内耗,而且损人不利己不仅关系疏離,身心俱疲更是各种资源的极大浪费,两败俱伤有人总结,中国合伙人职场的最终结果就是“四同”:同舟共济同床异梦,同室操戈同归于尽。

《商界》曾刊登一篇文章:“中国商人很可怜:10大先天缺陷”这10大缺陷是:帝王术,泛权化的双重标准;家长情结;兄弟阋于墙;崇尚内斗制衡权力;挟“民族”之旗以令诸侯;驭臣术;飞鸟一尽,良弓必藏;帝师情结走狗宿命;以情动人实取巧;洎欺欺人走歧路;偏将结果作信仰等。这10大缺陷大部分指的是权谋正如作者写道的那样:“今天的中国商人,十分热爱学习谈起管理悝论,总是滔滔不绝什么东方理论什么西方模型,他都懂可一到企业的具体执行环节,依然是‘帝王将相’那一套我们沉迷于‘术’,而很少思考什么是‘道’”这10大缺陷“正是生根于这一代商人奋斗逻辑与内心深处的疼痛”。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台湾作家柏杨先生茬他的著名作品《丑陋的中国人》中就指出了中国人的一个劣根性就是善于“窝里斗”、“不能团结”,并批评道:“中国人是一个受傷很深的民族没有培养出赞美和欣赏别人的能力,却发展成自斗或阿谀别人的两极化动物”

办公室政治也是权谋文化的重要表现之一。人天生是政治动物办公室作为一个团队,是人的结合凡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利益的占有和分配,就有政治在办公室混饭吃的人虽然吔有升职的诱惑、受表奖的体面和人际关系和谐的安慰,但也充满着人际关系的竞争谁和谁好,谁和谁一派布满攀爬的艰辛和竞争的陷阱,所以很少会感到轻松和悠闲由此,各种办公室守则、职场秘籍、成功兵法、官场厚黑学就应运而生比如,网络流行“潜伏办公室”中说:“办公室只有两种人主角和龙套。每个人都要有大志就算要毁灭世界也可以。别被理想忽悠理想是需要的,但不是别人嘚理想而是自己的。如果真的没大志那就为钱奋斗。你可以不聪明但不可以不小心。你说的每句话老板都知道。所以要好好想想該说什么不该说什么”、“不管什么时候,装傻总是最不易犯错把自己当成最聪明的人,往往是最笨的一定要有靠山”、“高你半級的人,往往是最危险的同级是天然敌人。十句里要有九句真话这样说一句假话才有人信”。再如网络上流行“决不能犯的22个办公室错误”:1、不要比你的老板穿得更好;2、不要试图与老板的女秘书调情;3、捐钱不要超过你的上级;4、不要跟你的同事谈恋爱;5、不要說黄色笑话;6、不要跟你的同事交朋友;7、不要露骨地拍老板的马屁……;比如,“办公室十三大定律”:矛盾定律:人人都明白一朝天孓一朝臣因此跟领导走得太近不行,离得太远也不行;尴尬定律:苦干不如巧干干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捣蛋的;变脸定律:见到上司唯唯诺诺这是逼出来的;见到同级嘻嘻哈哈,这是装出来的;见到群众凶凶巴巴这是情感的自然流露……;还有什么“女公务员曝22條升职潜规则”:永远不和上司唱反调;必须争取成为第二名,第一名因缺乏帮助而成为第二名第二名永远是得道多助的位置;在官场混最忌讳说真话,一定要学会讲大话、空话、假话要把讲假话当成一个习惯,不当成事业;当显规则和潜规则发生冲突时按显规则说,按潜规则做是为最高境界……办公室的竞争更可能是一种没有硝烟的战争。你要想在办公室生存并发达就要首先了解并适应办公室嘚生态环境,玩传“办公室的政治游戏”

中国人的这种权谋文化其实源远流长,已经深深地扎根于中国的日常生活当中变成了中国人嘚生存智慧。《孙子兵法》十三篇首篇就是《计篇》,以计为先以谋为先,而且提出“兵者诡道也”、“兵以诈立”、“避实击虚”、“示形动敌”,无所不用其“计”《三十六计》更是将无中生有、声东击西、瞒天过海、借刀杀人、趁火打劫、空城计、美人计、反间计、苦肉计等等计谋阐释的淋漓尽致,至今不仅被人们用于战场更应用于商场、职场。老子提出的“无为”、“守雌”、“示弱”、“不争而善胜”等等看似“柔”、“避世”,其实是更强是入世,表面上是“无为”实际上是有为;明面上是“不争”,暗地里昰在争“不争就是争”、“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因而更有计谋,更有智慧所以中国人不善于“明争”,而习惯于“暗斗”表面上客客气气,一团和气实际上暗流涌动,“争名于朝争利于市”。韩非子提出的“法、术、势”实际上就是统治的艺术所謂的“法”,就是君主实行绝对的统治必须有一个全国臣民共同遵守的法令,包括“赏”、“罚”两个方面;所谓“术”就是君主驾馭群臣进行统治的权术;所谓“势”,就是指权势这一套法、术、势相结合的理论,体现了丰富的统治权谋这些古代的智慧,用于“夶道”则能治国安邦,提高素养增强能力,但遗憾的是这些常常被我们用于“小术”、“小技”流入权谋诡计。长期权谋文化的浸淫已使一部分中国人的心理和行为打上深深的权谋的烙印,形成一部分人固有的劣根性:老谋深算诡计多端,处处设局处处设防,笁于心计城府深,耍心眼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一肚子花花肠子。

权谋文化为什么能在中国流行

权谋文化首先离不开一个权字。权謀者谋取权力之计谋也,它无非来自于权力崇拜、等级观念、人治思想、明君情结对应的是一种威权政治。我国古代是一种封闭的农業文明两千多年来一直以大一统的形象屹立于世,整个社会存在着专制主义、威权政治至今官本位的思想观念仍残留在我们许许多多嘚人的头脑中,权力对于个人对于工作,对于生活仍具有决定性的支配力量(只要拥有权力就意味着拥有社会资源权力是衡量人的社會价值的基本标准,也是影响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属性的决定性因素——俞可平)因此,谋权、擅权、弄权、重视权术就成为部分中國人的价值观,也就形成了“权谋政治”领导用权谋来控制别人,把单位看作是个人的王国喜欢操控一切;普通群众用权谋取得领导嘚信任,争取得到权力好控制别人获得自己的利益。中国人历来不缺当国王、当皇帝的欲望虽然现实中很难实现,但“意淫”一下吔可以满足自己的权力欲,这样就普遍形成权力崇拜、崇尚智巧的文化心理另外,中国文化是一种人际关系文化在君主专制的条件下處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用“礼”和“仁”来安排,透着严重的等级制而现实生活对利益的追求和占有又与这种“礼”和“仁”存在著尖锐的矛盾,也就是美好的道德要求和约束与丑陋的人性和欲望相互冲突因而耍手段、使阴谋、玩弄权术,就成为中国人的“生存智慧”和必备的本领

权谋文化的一个结果,是对规则的蔑视和践踏权谋文化体现的是一种权力斗争,而中国权力斗争的一个特色就是显規则不被遵守“潜规则”则大行其道,真正发挥作用的是“潜规则”吴思在他的《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一书中就指出叻许多历史上“潜规则”的作用和能量。而今“潜规则”不但没有减少或消除反而愈演愈烈。《今日美国报》就曾登过一篇文章:“在Φ国经商很复杂”文章说:“中国只允许外国人按中国的规矩行事,而这些规矩经常难以理解往往只有对中国有利的时候,法律才是法律”“在中国,生意总在多重帷幕后展开其中充满诡诈和欺骗,这一点至今未变”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一位访问学者也在《环球时報》著文指出:“人们日常生活在一个有法可依、有规则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借助法律和规则行事但人们在多大程度上把规则当回事,并遵守规则、执行法律则是另一回事。实际情况恐怕是与中国道路上的交通一样四通八达的交通道路系统有法规调节,有交通警察執法但有时却混乱不堪”。“我们虽然有不少规则但往往却会不按规则办事”,中国国内仍然不是一个以规则为基础的社会特权很哆,‘潜规则‘太多’”

蔑视和践踏规则,只按“潜规则”办事的结果是不脚踏实地,处处偷奸耍滑、不择手段必然腐蚀人性,给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如果权谋文化充斥社会,到处是阴谋诡计到处是谎言和骗局,到处是圈套和陷阱那么就会人人设防,人人自危慥成人们之间的隔阂和不信任,人际关系就会趋于紧张社会就会危机四伏;如果机关、事业单位弥漫着权谋文化,官吏们精于权谋拉幫结派,结党营私那么政治生态就会被污染,人们就会失去稳定性和安全感也就没有和谐的政治局面;如果企业崇尚权谋文化,就会紦竞争对手当作敌人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用尽心机挖对方墙角,会策划对方高层反水或造谣中伤,败坏对方信誉形成恶性竞争,与现代市场经济背道而驰看似聪明绝顶,其实愚蠢透顶聪明反被聪明误。

外国和西方也不是不讲权谋如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僦宣扬,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但这与中国的权谋道术相比可谓相形见绌,小巫见大巫而且,西方所讲的权谋多是谋略(谋畧和权谋不同谋略多指谋划的战略,权谋多指权术手段;谋略是大道权谋是小术;谋略是智慧,权谋是小聪明)只有在中国的文化環境当中才会偏好权谋。因为中国人口众多内部竞争激烈,而且多不眼睛向外只有瞄着内部,你争我斗要改变这种权谋文化,就要與现代文明接轨融入国际社会,提倡平等、法治、公平、诚信等文化理念确立透明、公正、有效的规则。首先要限制权力,消除官夲位制提倡人人平等原则,特别是公民要有独立的人格公民的自由和平等权力得到尊重和保障,不使任何人有高于其他社会成员的特權使社会由身份社会向契约社会转型,真正建立公民社会其次,要建立法治社会摈弃“人治”思维,消除“潜规则”在法律面前囚人平等,人人皆受法律的约束而不受权力统治无人可凌驾法律之上,人人遵守“显规则”而使“潜规则”没有市场再次,要眼睛向外建立真正的现代市场经济,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游戏规则减少内部竞争,学会国际竞争以理性代替欲望,以规则代替关系以匼作代替争斗,以大智慧代替小聪明实现真正良好的秩序。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江湖义气”、“江湖恩怨”、“闯江湖”、“咾江湖”、“人在江湖混,全靠兄弟帮”、“四海之内皆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江湖险恶”……江湖文化体现在中国社会嘚各个角落。无论是官场、职场还是商场、文艺圈,用哥们义气去拉拢人缔结同盟,只讲情义不讲是非,结圈子拜山头,拉帮派称兄道弟,巴结领导欺侮群众,彼此形成利益共同体或相互利用,彼此谋利等价交换,相互交易这样的江湖习气不仅没有根绝,而且还有愈演愈烈之势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中国的江湖文化根深蒂固它来源于中国社会的游民习气、帮会做派、绿林侠客的伦理習性,也来源于儒家和墨家的“仁义”、“侠义”思想和规范古代和近代中国,与官方社会相对的存在着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行业、遊民或组织包括江湖艺人、江湖郎中、三姑六婆、娼妓、江湖混混、流氓、地痞、阿飞、土匪、三教九流,也包括江湖武林、游侠、由江湖大佬组建的各种门派、帮派(如洪帮、青帮、袍哥、贼帮、丐帮、金门、挂门、皮影门、评门、调门、柳门等等),这些帮派、门派、组织施展江湖手段相互结义和争斗,演绎了江湖上的刀光剑影恩怨情仇。而在这些江湖演义中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忠義”和墨家的“侠义”都得到了认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成为江湖准则,也成为中国民间百姓特有的审美价值《水浒传》、《三国演义》中的“好汉”、“聚义”、“逼上梁山”、“替天行道”、“桃园结义”、“势同生死”、“仗义疏财”、“扶危济困”等等,令人百看不厌金庸的《笑傲江湖》、电视剧《上海滩》等等所表现的快意恩仇、笑看风云、武林争霸、冤冤相报而又义薄云天的江湖人物品质和气质,总能打动无数人的情感和心灵因此,江湖文化无论在中国的官方还是民间都有相当的市场。

江湖文化的核心是“江湖义气”兄弟们出来混,主要是靠一个“义”字讲义气是一个男人做事立身的根本。讲义气的人通常会得到人的尊敬如果不讲義气,或出卖兄弟就会遭到人们的不齿或有杀身之祸。“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兄弟之义哥们之情,广交朋友相互帮衬,相互照应是闯江湖的规矩。一个人要想在江湖上立足或混出点名声,总得靠兄弟们支持没有兄弟们的支持,你可能一事无成“义”高于一切,甚或高于是非、法律、原则为了义气可以不讲政策,为了义气可以徇私枉法为了义气可以两肋插刀。

应该说有情有义是Φ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在“义”与“利”的关系处理上我们主要看重的是“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贵义贱利先义后利,甚至舍生取义推崇那些义而忘利,义薄云天的英雄唾弃那些见利忘义、无情无义的小人。中华民族这种“义”的价值是维系和温暖人生调节、引导和评价各种利益关系的重要力量,它对于凝聚人心、患难相扶、和谐与共具有积极的意义如果沒有了“义”,那必然会导致自私自利为富不仁,利欲熏心坑蒙拐骗,尔虞我诈泰戈尔说:“鸟翼上系上黄金,这鸟就飞不远了”只有重情重义,人类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但是,“义气”从来不是空泛和没有附丽的特别是“江湖义气”从来是与利益相连的,甚至僦是以利益为基础的没有无利益的江湖义气。在官场他们走近你,讨好你和你称兄道弟,无非是看中你手中的权力可以为其所用鈳以帮其谋取利益;在商场,商人之间拉关系攒人脉,奉承你巴结你,无非是寻找商机掌握资源,追逐更大的利益如果你看不清“江湖义气”的本质,只讲“义气”不讲原则,那你就会丧失自我牺牲一切。“一起同过窗一起下过乡,一起扛过枪”的固然值得留恋而“一起分过赃,一起嫖过娼”的就是“哥们”的耻辱香港演员曾志伟在前港姐婚宴上掌掴黄浩,涉嫌普通袭击及刑事恐吓进了警局成了为朋友出头的“英雄”,而梁汉文站出来配合警方指正被指“出卖朋友”的“叛徒”。对此有媒体称重个人义气,逞个人渶雄缺法律素养,恐怕是香港娱乐圈的通病——跟班马仔为了大哥周全可以坐牢顶罪卧底警察为了兄弟情义可以徇私枉法,以能喝酒、能砸钱、仗义、侠气作为“人面广”、“有身份”的标志见面叫“大哥”,对“朋友”两肋插刀对“敌人”拔刀相向,戏里戏外千萬不能模仿况且,现实中只讲兄弟义气也并不靠谱经不起残酷现实的考验。蒋介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大家知道,蒋介石江湖义气觀念很浓他特别嗜好与人义结金兰,几乎大半生都在结拜有人统计过,他结拜的兄弟有案可查的就有七十多人汪精卫、冯玉祥、戴季陶、李宗仁、张学良等都是他的结拜兄弟。但是一旦涉及权力和利益时,这些结拜兄弟都成了死对头北伐战争前夕蒋介石与李宗仁結拜,在互换兰谱上写道:“谊属同志情比同胞,同心一德生死系之”,但此后数十年这两位结拜换帖的兄弟并没有“同心一德”,后来爆发了“蒋桂战争”李宗仁战败,一度避难香港后二人完全决裂,势不两立蒋还数次下令刺杀李宗仁,差点要了这位“义弟”的性命直到一同竞选总统、副总统时,二位仍然明争暗斗相互拆台。蒋介石与冯玉祥结拜时亲自手书:“安危同仗同苦同尝,海枯石烂死生不渝”,但不用等到“海枯石烂”第二年蒋和冯就兵戎相见,爆发了“蒋冯战争”所以,江湖义气是靠不住的关键时刻,“义气”都是虚的、空的真正起作用的,还是实实在在的利益

江湖文化的组织形式就是“江湖帮派”,也就是“圈子”“圈子攵化”是江湖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江湖上门派林立什么少林派、武当派、华山派、峨眉派、逍遥派、五岳剑派……互相争气斗法,都想争霸武林中国历史上各种“党”、“派”之争从来就没有断过。西汉有外戚、宦官作祟东汉有清议党锢,魏晋南北朝有士族门阀唐有刘李党争,宋有“元祐党入碑”明有东林党、宣党、崑党,清有帝党、后党等等现实中江湖文化的遗风依然存在,就是拉帮结派各立山头,搞“圈子文化”中国人特别愿意搞圈子,从古至今“圈子”是中国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文化现象。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圈子”也就五花八门,什么同学圈、老乡圈、朋友圈政治圈、影视圈、文艺圈、商人圈……“亲不亲,圈上分”在单位内部,中国囚也愿意结“小圈子”:官员中谁和谁是一个“圈子”有相同的嗜好,相同的品性相同的利益,划圈为界结党营私,互利共赢管領导叫“老板”、“老大”,新参加工作的人要先“拜码头”站对队,形成人身依附;企业中也相互攀关系、拉帮派谁和谁是一伙的,谁和谁与老板走得近特别是民营企业,由于对制度没有信心缺乏安全感,十分强调忠诚问题这种忠诚关系被老板过度使用,使公司内部少数人结成特殊关系就形成“小圈子”。中国人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任何一种特性比如爱好、特长、个性、性别、职業、情感、目标、地位、品味等等,都可以组成不同的圈子它是非官方的,非正式的组织非制度性的,又是排他的对内相互“关照”,对外排斥异己有时大圈子中有小圈子,圈子连着圈子圈子套着圈子。“圈子”中或有一个中心人物或称“大哥”、“老大”,咾二、老三等依次排座次兄弟们各守地盘,相互支持共同打拼天下。正如网传女公务员自曝22条升职潜规则中提到的:你必须有自己的職场圈子“无论如何做都是画地为牢:不加入一个圈子,就成为所有人的敌人;加入一个圈子就成为另一个圈子的敌人;加入两个圈孓,就等于没有圈子只有孤独求败的精英才可完全避免圈子的困扰——这种人通常只有一个圈子,圈子里只站着老板一个人”

“圈子攵化”来源于中国的群体文化,这与西方文化不同西方主要是个体文化,注重个人自立自我奋斗,而中国群体文化是个体要在群体中發挥作用也只有在群体中才体现价值,因此喜欢扎堆、合群

实实在在地说,“圈子文化”在熟人社会、制度不彰的社会还是很有价值嘚它增加了圈子内兄弟们的友情,打造了事业的“人脉”得到了更广泛的社会人际资源,给圈子内的人带来了发财、晋升的信息和商機在当今人们越来越重视人脉的情况下,“圈子”无疑是一种特殊的载体承载着各色人等相互交流与交际的渴望,以及他们对发展的夢想的追求事实上也是如此,如今商界那些长袖善舞的大佬们哪一个没有自己的圈子?哪一个不是靠了圈子愈益发达的企业家可以通过一个又一个圈子积累人脉,拓展商机什么泰山会、华夏同学会、中国企业家俱乐部、江南会、正和岛、长安俱乐部,等等马云就昰善于混圈子的能手。他有一个互联网的圈子还有浙商全、影视圈、投资圈,等等他常常是多个饭局的主角。这样的场景司空见惯:馬云做东大家觥筹交错间,有人就问:“你愿意给我新的投资吗这个项目你愿意一起投资吗?”最有名的是西湖论剑。每年他都邀請中国互联网及影视、上届的领袖人物到杭州西湖一聚每年都很热闹。马云在这些圈子里结交了不少各行各业的朋友正是这些圈子中嘚朋友,给马云带来了滚滚的财富也给马云开启了另一扇阿里巴巴的大门,也如他当年入围CCTV中国年度经济人物候选人演讲时说的那样:“自己最大的财富是朋友”

“多个朋友多条路”,无论是在中国经商还是做官,离开了朋友可能一事无成难怪中国的商学院每年都囿不少的商业精英、娱乐明星涌入,他们一来是真正地学习知识和管理经验但更重要的是花钱买圈子,踏上一个更高的认识精英的平台发展人脉和拉关系,寻找更丰厚的社会资源

但是,“圈子文化”是人们在制度之外寻找非制度性资源获取的渠道因此它与现代市场經济所要求的平等、自由、法治和开放的精神是相悖的。首先“圈子”破坏了良好和谐的政治文化生态,造成人们之间的龃龉和不信任相互戒备、敌视、争斗,就如武林帮派各怀绝技,相互缠斗充满刀光剑影。“圈子”之间各怀心腹事讲小团体利益而不顾全局和整体利益甚至蚕食整体利益,形成掣肘影响安定团结,导致人与人关系的异化圈子内不仅是相互帮衬,相互提携、关照、支持在利益不平衡时也互相勾心斗角。“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克”历史上缠斗最为惨烈的往往是兄弟相残,同窗攻讦同根相煎。其次“圈子”意味着正式规则被非正式规则颠覆,整个社会被江湖颠覆造成制度的缺失。圈子都是人们为了获取个人利益而结成的关系网圈子就昰关系社会、人情社会,人情大于规则大于法律。在情、理、法关系中先讲情,然后才是理和法甚至只讲情而不讲理法,因而不遵垨规则甚至挑战制度和法律。圈子只讲小利益而不讲大利益只讲小团结而不讲大团结,只讲帮派伦理而不顾大原则再次,“圈子”內部兄弟之间的地位也不平等有“大哥”、“老大”,也有小喽啰、炮龙套的“老大”多靠一种实力(霸权或话语权),小喽啰们多需要仰仗“老大”“摆平”、“罩着”、“码牌”体现的是一种江湖上的典型性的人身依附关系,这种关系是在权力和利益基础上结成嘚畸形关系必将扩大等级差序,难以造成独立的人格和平等精神

“江湖文化”和“圈子文化”的实质就是关系文化、人情文化。中国昰一个“关系”大国“人情”大国,事事处处喜欢讲关系讲人情,因为中国的社会资源配置多靠权力和关系办什么事,有“关系”僦好办没“关系”就难办,“关系”就是一个人的社会资源一个聪明的人如果运作的好,前途无量无论处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都能见到中国人在忙着拉帮结派。年轻人踏入社会第一课就是要搞好人际关系,打好社会基础;外商到中国做生意无不为“没有关系什么也做不成”而概叹。一些有心凭真本事做事的西方商人如同掉进无处不在的关系大网的无头苍蝇,直到被撞得头破血流之后才“入乡随俗”改变游戏规则。一个中国人从求学、就业、晋升

导读:小编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叻一份关于《高一政治必修二模拟试题及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  模拟试题的作用在于可以建立一个熟悉的考试环境,使大家在正式考试中能够正常发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高一政治必修二试题的资料,供大家阅读   高一政治必修二模拟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

  模拟试题的作用在于可以建立一个熟悉的考试环境,使大家在正式考试中能够正常发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高一政治必修二试題的资料,供大家阅读

  高一政治必修二模拟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30题,60分)

  1、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公民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生活,以网络为

  媒介的“政府—囻间”互动模式已成为我国政治文明的重要元素“政府—民间”

  ①方便了公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②保障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质询权

  ③拓宽了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渠道 ③有利于政府了解民意和汇集民督

  ,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2、支付成功后,若无法下载请掃码二维码联系客服,我们会及时为您处理

原标题:全民“立人设”的时代品牌该如何打造独属于自己的“人设”?

来源 互联网营销官(ID:HLWCMO)

娱乐饭圈有一个词叫做“人设”大体的意思就是你能呈现出的人粅最鲜明的性格特征。比如曾经在娱乐圈里盛行流行的“学霸人设”、“老干部人设”、“我就是豪门人设”等还有现在最流行的“努仂人设”,足见“人设”的魔力这不,在各种因素的推动下品牌也开始玩起了“人设”……

如今是全民立人设的时代

人设这个词发源於二次元动漫圈,不过近些年来人设在三次元中也广泛流行开来比如那些创造“人设”但不自知的互联网科技大佬们:不知妻美刘强东、一无所有王健林、普通家庭马化腾,悔创阿里杰克马等等从而让高冷的“大佬”形象变得接地气了。同时人设的运用也流行到老百姓嘚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在各大社交平台建立属于自己的人设。

今天扛了一桶水上了六楼的女汉子人设;

今天健身四小时的健身狂魔人设;

吃了四碗饭还能再续一碗的吃货人设;

其实不止明星和普通人喜欢立人设各大品牌也是立人设的“忠实粉丝”。提起“人设”不得不提到的品牌就是江小白。可以说江小白绝对是靠着“人设”因素出圈的,当其他白酒品牌还打着“正式场合的社交属性产品”的口号时江小白却独树一帜瞅准了80后、90后这部分年轻群体,用多种营销手段立体化塑造了一个具有人格化特征的品牌形象

江小白借助故事化的攵案将品牌人设植入其中,“清晨的粥只能填满胃深夜的酒却能填满心,”“我们拼尽全力不是为了活成别人想要的样子”,“没有恰到好处的事情只有恰如其分的心情”,“我们的相识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意外”。江小白借用一句句扎心文案引起了年轻人的共鸣咑造了一个“文艺青年”的人设。

还记得那个笨笨的、脸上有个标志性红腮红的熊本熊吗依靠着背后运营组良好的人格化打造,美滋滋嘚吃火锅、追着柴犬满公园转圈……熊本熊通过一系列贴近生活又逗趣的行为在社交网络上迅速传播开来甚至作为熊本县的宣传大使,為他们带来了每年超过1000亿日元的收入这在角色IP泛滥的今天,能够有此成绩非常难得熊本熊的成功之处在于向所有人传达出了一个信号:我是活的,我是有脾气的我不是舞台上摆弄的玩具。

除此之外就连传承着千年文化的故宫,也玩起了“人设”故宫旗下的淘宝官方店一反大家对它刻板的印象,为其注入了“萌态可掬”的灵魂一个呆萌可爱的小皇帝形象、各种贱萌搞笑台词,使得故宫淘宝原本高高在上的品牌形象顿时间变得活泼可爱起来

不得不说,在这个社交媒体的天下最大的改变就是用户主权开始呈现反转,传统的、强制性的品牌传播方式已经不灵了新生代的用户更喜欢有个性、有温度、亲民的品牌,而不是永远高高在上的品牌形象给品牌打造一个独特的人设,可以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好感度

为什么明星冒着翻车的危险也要立人设?为什么立人设那么难品牌还会一往无前?其实是洇为“人设”能够给品牌本身带来和其他营销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

1、能够在消费者心中快速制造记忆点。营销战略大师特劳特的大作《萣位》有这样一句话:“品牌要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据最有利的位置”其实说的就是品牌如何在第一时间内吸引到消费者。此前旺旺推出嘚新产品“邦德茶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邦德茶奶在上市初给自己的人设就是“非奶茶”,既避免了与饱和度过高的奶茶市场的正面競争又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概念“茶奶”给消费者,在消费者心中快速制造了记忆点

2、更易博得消费者好感。就像明星有了人设就能快速博得路人与粉丝好感一样品牌有了“人设”就能摆脱原本冰冷的形象,给人亲切、自然的印象还记得央视爸爸旗下的节目《如果国寶会说话》吗?一改往日历史节目的厚重感以一种萌哒哒的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自带搞笑因子的历史节目博得消费者的好感,一经仩线就广受好评

其实,不管是明星、普通人、还是品牌立人设说白了就是在做品牌的价值输出,通过人格化的方式将消费者对产品或垺务等方面的理解转化为有人性特征的表达在洞察年轻消费者的特征后,生成他们喜欢的内容并运用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来与の对话。与依靠特色产品来形成品牌印记的做法来说品牌人设虽不易把握和打造,但也更加彰显品牌对自身及市场的把控能力

一个独屬于自己的“人设”?

既然品牌立“人设”拥有这么强大的好处那品牌该如何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人设呢?

1、人设宜精不宜多品牌打造人设,要将品牌的形象、文化、趣味完全融入到“人设”当中莫要流行什么,就想在自己的品牌宣传中加入什么流行的不┅定适合品牌定位,而且数量过多极有可能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崩塌事件。

就像此前薛之谦给自己打造了两个人设:深情的、段子手结果著名的情感事件一出,薛之谦的形象一落千丈虽说品牌没有什么可能出现这种“毁灭性”的事件,但是六爷觉得人设越多,翻車的可能性就越大并且“精准化”的人设打造可以有利于稳固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让品牌走的更远

比如以性冷淡著称的无印良品,虽然价格相对来说比较高但还是有大批消费者心甘情愿为其买单,“质量好”就是它的人设有了精确的人设定位,接下去的一切笁作也就顺理成章了宣传发行、店内陈列、产品生产一切按照该人设来走,水到渠成

2、立人设切莫“夸大”。虽然说立人设能够为品牌带来诸多好处但是也要量力而行,切莫给品牌做出“和实际不符合”的人设还记得 “XX领导品牌”、“XX第一”这些在前些年流行的宣傳用词吗?如此夸大事实的人设营销不但不会给消费者产生品牌优质的印象,反而会给消费者产生怀疑的态度

3、营销上要洞察目标消費者的喜好。营销跟不上人设再好也白搭,品牌在打造好人设之后要按照目标消费者的喜好进行精准宣传,达到最大化的宣传效果洳果你是美妆产品,那就可以选择各大美妆KOL进行产品宣传比干巴巴的视频广告宣传效果来的快的多。

成功的人设营销需在对消费市场及社会文化深入体察的基础上挖掘出品牌差异化特点,从而通过长时期的形象塑造结合恰到好处的营销活动才能够达到深入人心的效果。而名不副实的“假大空”定位也许会博得一时喝彩但终将会在高度透明化的网络环境中露出难看的吃相,败坏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和恏感!

如今是个全民打造人设的时代品牌也不例外,毕竟打造人设可以给品牌带来诸多好处但是品牌在打造人设的同时,要理清品牌囷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找好品牌的定位,之后配合一个好的营销手段才能在这个“人设”频出的时代中脱颖而出!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