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做ct和单做pet最后用软件合成和一体机的区别

诊断癌症做PET-CT真的必要吗,辐射对人体的损害程度会不会很大?做了PET-CT,其他检查是不是就没必要做了呢?
按投票排序
PETCT技师来一发。
问题一,从业至今的经验来看,上到PETCT,下到常规影像学检查(CT、MRI、DR),都不能确诊癌症!最终确诊依靠病理学结论(但是病理学结论也!有!错!的!时!候!),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经验丰富的医师可以做到一定程度上的“确诊”,就是通过影像学表现来给出倾向性意见,例如癌症多器官转移,有明确的原发灶,出错的几率非常小。
问题二,PET/CT的辐射剂量来源来源于放射性核素和CT两部分。其中,PET使用的放射性辐射绝大多数来源于氟-18(18F),18F发射正电子,产生高能γ射线, 辐射剂量约为2.1×10-2mSv/MBq,新型PET/CT使用的放射性药物剂量相对减少,所用剂量标准是体重乘以0.1~0.15,一般不会超过10mCi,一次检查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大概3.9mSV左右,这个有公式可以算。第二部分辐射剂量的主要来源于CT扫描,高端PET/CT多配置3D自动毫安技术(各厂家名称不一),根据定位相决定不同层面给出的mAs,与固定mAs相比全身剂量大大降低,全身PET/CT检查的总辐射剂量一般在15mSv左右,低于常规局部增强CT扫描的辐射剂量(例如肝脏增强至少同一部位扫描三遍)。
这里需要补充一点的是部分受检者根据临床需要会在一定时间(一般为1hour)以后行局部检查,前后对比,所接受的剂量会增加。
一次性接受50mSv以下的辐射剂量是安全的,超过100mSv才有可能产生直接辐射损伤的风险(存在辐射确定性效应的风险),达到250mSv辐射剂量为亚临床剂量(无症状性过量辐射,有可能造成少量生物细胞损伤,人体可修复或代偿,不至于产生临床症状),超过500mSv辐射照射,则可能造成5%受照人员出现辐射损伤症状,超过1000mSv辐射照射,才可能造成25%受照人员出现辐射损伤症状。综上所述PET/CT检查的辐射剂量低于上述安全剂量,是安全的检查。
问题三,一句话,PETCT不是万能的。非常感谢大家的赞!真是受宠若惊。回答这个问题的初衷是为了让大家更多地了解核医学这个学科,因为我再也不想回答什么是核医学了。我们和放射科是两个部门好吗、我们也没有磁共振好吗(有PET/MRI的壕医院请无视,话说我也好想要)、我们也不是白医学好吗(好像暴露了家乡)。回归正题,其实PET/CT只对于部分肿瘤具有非常好的临床意义,原因后面会详细说。大家熟知的肺癌、鼻咽癌、食管癌、肝癌、肠道肿瘤、淋巴瘤、生殖系统肿瘤(有几例YJ-Ca想想都疼),骨骼系统的肿瘤都可以通过它来进行评估:定性、定位、能否手术、放化疗有效与否都是很好哒~~~不要跟我提找原发灶,因为有一小部分肿瘤是通过PET找不到原发灶的。造成PET/CT有时候很尴尬根本原因是无法找到完美的显像剂。被誉为世纪分子的18F-FDG(氟代脱氧葡萄糖)是目前临床运用的主力显像剂(没有之一),通过准确反映体内器官/组织的葡萄糖代谢水平能够满足很多肿瘤的诊断需求(我没说代谢高就一定是恶性的哦)那么问题来了,如果部分肿瘤不鸟FDG怎么办!?答案是我们还有别的显像剂啊…比如公认的前列腺癌特异性显像剂11C-Choline,脑肿瘤11C-Methionine,反映细胞增殖的18F-fluorothymidine(FLT)and so on~通过这些显像剂的补充我们可以达到我们的部分预想目的,从而为病友、为临床科室提供足够多的帮助。但是!即使如此我们也不敢说我们通过PET解决了所有的肿瘤问题,比如说一小撮胃癌、肾癌,每次一看这些申请单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因为我们做的实在有限,哪怕是跪下求楼下回旋加速器的大爷们也找不到完全合适的显像剂。顺便吐槽一下以此牟利的部分人,(不要问我为什么)实在是太贵了,而且各省价格不一,普通家庭很难负担,而且目前绝大多数省份是通过常规手段无法报销的。以上!大家可以部分无视括号内容,欢迎大家提问、同行大神轻拍,谢谢!
无论如何,肿瘤的明确诊断,基本上都需要病理学依据。PET-CT和其他影像学检查一样,只是一种倾向性辅助诊断工具,只是其对特定肿瘤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要更高一些。诚然如我们在统计学中学过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要更高并不表明某人被诊断出肿瘤的概率就会更高(何况,其实最终还是需要靠病理检查),因此:如果作为体检项目,而且对钱不敏感,可以做PET。如果很多辅助检查证明肿瘤可能大,那么主要目的是找到病理依据,而非获得更多的影像学依据。以上,没机会谢邀请。另,关于辐射问题,请参见本人先前的回答:
谢谢邀请,数天未上网,今天才看到。
洪嘉君已经回答得很好。
如果用于筛查,除非经济条件非常好,不推荐使用昂贵的PET-CT,常规的体检套餐已经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的问题。如果有肿瘤方面的家族史,则推荐根据家族史重点筛查。例如有肺癌家族史,同时有吸烟史,则是肺癌的高危人群,推荐在体检时做胸部低剂量CT,而不是常规的X线胸片,同时查肺癌肿瘤标志物(CEA、NSE、SCC、CYFRA21-1等)。除此之外,对不同器官肿瘤的筛查,还有MRI、超声等手段。
如果是已经发现肿瘤,PET-CT的意义在于简便快捷地明确转移灶,并进行临床分期,敏感性和特异性基本均在85%以上,对某些肿瘤甚至在95%以上。而临床分期对于治疗策略的选择十分重要(选择手术、化疗或其他)。
如1楼所言,PET-CT不能进行病理诊断,病理诊断需要活体组织检查(穿刺活检、内镜活检或手术活检等)。但PET-CT对于鉴别良恶性肿瘤有一定的意义。如果在某处发现一结节,不能确定良恶性,而患者本人或其病情不能接受活检,则PET-CT可以提供一定的良恶性线索,绝大多数良性肿瘤PET-CT检查无放射性摄取增高,绝大多数恶性肿瘤表现为放射性摄取增高。
PET-CT检查的放射性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所使用的核素对比剂18-FDG,一次检查的辐射量大概10mSv,相当于《辐射防护规定》中一次应急照射限值(100mSv)的十分之一 ;二是来自CT扫描,每次检查大概数个mSv。所以这项检查是比较安全的。
①pet-ct对一些疑难的病灶以及早期的原发灶的鉴别诊断诊断有奇效,对于诊断不作为首选,但是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手段。②辐射根据不同类型机器有差异,不过辐射是很大的,不过对机体损害没有相关系统性的跟踪研究,现在先进的达到2~3msv和薄层ct类似,损害风险较小。③以ct mri作为首选诊断手段,pet-应付复杂棘手的鉴别诊断,日本把pet作为健康人群的筛查检查,效果有待考证。以上
petct主要作用是找原发灶或排除转移,而且都肿瘤了,就不要考虑辐射了吧
转载自PET/CT 能做什么?大型医疗设备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断层显像仪(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检查在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肿瘤的分期和再分期、分化程度;肿瘤复发的鉴别;肿瘤的治疗方案的指导;肿瘤治疗疗效评价;肿瘤预后的评估;血肿瘤标志物持续增高、肿瘤家族等肿瘤高危者的肿瘤原发和转移灶的寻找等方面,以及神经精神疾病、心血管疾病的诊疗评估等方面均具有很好的优势,对于有适应症患者接受PET/CT检查的受益明显大于极低概率的辐射风险,甚至使受检者获得挽救生命的机会。PET/CT那么强大那么。。。问题来了!我们。。。有两个问题哦随着媒体对辐射安全知识的扩大宣传,接受PET/CT检查的患者开始担忧PET/CT的辐射安全,甚至医务人员也惧怕PET/CT检查,到底PET/CT检查安全吗?患者检查后医务人员多久可对患者进行医疗活动?下面就此两方面疑问分别释疑。第一个问题:PET/CT检查安全吗?PET/CT的辐射剂量来源来源于放射性核素和X-CT两部分。其中,PET使用的放射性辐射绝大多数来源于氟-18(18F),18F发射正电子,产生高能γ射线, 辐射剂量约为2.1×10-2mSv/MBq,新型PET/CT使用的放射性药物剂量减少了。一般,一次检查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大概3.9mSV左右。第二部分辐射剂量的主要来源于CT扫描,高端PET/CT多配置智能低剂量CT,智能低剂量扫描的辐射剂量大大降低,全身PET/CT检查的总辐射剂量一般在15mSv左右,低于常规局部增强CT扫描的辐射剂量。一次性接受50mSv以下的辐射剂量是安全的,超过100mSv才有可能产生直接辐射损伤的风险(存在辐射确定性效应的风险),达到250mSv辐射剂量为亚临床剂量(无症状性过量辐射,有可能造成少量生物细胞损伤,人体可修复或代偿,不至于产生临床症状),超过500mSv辐射照射,则可能造成5%受照人员出现辐射损伤症状,超过1000mSv辐射照射,才可能造成25%受照人员出现辐射损伤症状。而PET/CT检查的辐射剂量均远远低于上述安全剂量,是非常安全的医学检查。第二个问题:患者检查后医务人员多久可对患者进行医疗活动?PET/CT受检者对周围人群的辐射主要来源于放射性药物,由于其有效半衰期短,体内放射药物很快排泄和衰变下降到安全水平。一般注射药物后需要等待1小时后检查,加上其他准备时间及延迟显像,患者离开核医学科时一般需要2小时以上。目前新型PET/CT检查一般使用185MBq氟-18标记的药物,2小时后患者体内放射性核素大多已衰变和排泄,对周围1米人群的辐射剂量已下降到0.01mSv/h以下,随时间推移患者体内的放射性药物进一步衰变减少,所产生的辐射剂量更低。例如,患者检查完后离开核医学时,医务人员此时接触患者进行30分钟医疗活动,可能接受的辐射剂量大约只有0.005mSv(5μSv)。我们知道10km高空的天然辐射剂量大概为 5μSv/h,接受5μSv的辐射剂量相当于您坐1小时飞机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基本可忽略不计。也就是说,患者检查完PET/CT后离开核医学科后,患者体内的放射性药物对周围所产生辐射剂量已下降到天然高空的本底水平,此时医务人员对受检患者的正常医疗活动,医务人员接受辐射剂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假设你是个患者或家属 面对PET的高额费用以及辐射效果有些犹豫 给予如下回答1.诊断癌症做PET-CT真的必要吗?答:这个问题问得有点类似"人一定要吃苹果么" 不具体情况详细讨论是不好一概而论的同时 我觉得你应该问的是"在癌症的诊疗过程中一定要做PET/CT么" 明白差别在哪里么?PET/CT不光可以用于诊断癌症 也在癌症的转移评估/治疗的效果评估/预后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简单来说 当然不是所有癌症或某种癌症的所有情况都需要做PET/CT检查但很多情况下是需要的 比如怀疑癌症而找不到原发灶/找到病灶而不易定性/判断癌症的侵犯范围和恶性程度/判断癌症是否存在远处转移/癌症治疗后的效果评估你看也有其他人说到了PET/CT的各种优缺点 所以这种东西不能一概而论 我猜你是怕医生让你们做过于贵的检查而有所犹豫吧 你可以就你自己详细情况去咨询一下其他的医生 不然光是泛泛的讲"真的有必要吗"是没有结果的2.辐射对人体的损害程度会不会很大?辐射对人体的损害大不大很难说 你可以理解成这是一个概率的问题 当辐射高于一定程度之后 损害的概率明显升高 但不代表辐射高于这个程度就一定有损害 而辐射低于这个程度就一定无损害 所以现代医学需要在诊治疾病的收益和增加辐射剂量的风险之间权衡或者再通俗点说 没事闲的我拿针戳你一下你肯定不愿意 但是为了给你治病拿针抽你的血或者给你打药你还是能接受的对吧 我的意思就是为了看好病受这点辐射是值得的 懂?成天惦记着被辐射了会不会不好 拜托都是癌症了 还纠结这点辐射有点舍本逐末了吧3.做了PET-CT,其他检查是不是就没必要做了呢?你是想花了那么多钱承担了那么大的"伤害"所以想能不能少做点别的检查少受点别的"伤害"是不是?遗憾的是 做了PET/CT之后 只能说少部分检查的意义相对来说不大 比如同部位的CT平扫 但PET/CT仍然不能替代大多数检查 打个比方 鲍鱼燕窝鱼翅这些名贵的食物 再怎么营养丰富 你吃了之后就能不吃米饭不吃苹果不吃白菜了?
pet非常敏感,我们老师讲课时,用拳头砸了一下桌子,然后说现在他手上的上做pet就能检查出来。推荐做过手术的人用pet做复查,能及早发现复发或转移。
PET CT临床主要应用于肿瘤等领域重大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客观的说,中国的设备甚至比国外还要先进,但差距在于人员的素质和专业度,这并不拥有一个先进设备就可以精确诊断的,更需要高尖端人才的有效利用。日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pet-ct水平在全世界都是领先的,再给您啰嗦几句pet-ct的特色和优势。  1、早期PET-CT能早期诊断肿瘤等疾病。由于肿瘤细胞代谢活跃,摄取显像剂能力为正常细胞的2-10倍,形成图像上明显的“光点”,因此在肿瘤早期尚未产生解剖结构变化前,即能发现隐匿的微小病灶(大于5mm)。  2、安全检查安全无创。检查所采用的核素大多数是构成人体生命的基本元素或极为相似的核素,且半衰期很短,所接受的剂量较一次胸部CT扫描的剂量稍高,安全高效,短时间可以重复检查。  3、准确检查结果更准确。能提供有价值的功能和代谢方面的信息,同时提供精确的解剖信息,能帮助确定和查找肿瘤的精确位置,其检查结果比单独的PET或CT有更高的准确性。  4、快速进行全身快速检查。其它影像学检查是对选定的身体某些部位进行扫描,而PETCT一次全身扫描仅需近20分钟左右,可直观的看到疾病在全身的受累部位及情况。  5、性价比高可早期发现肿瘤,确定性质,其治疗费用较晚发现减少1-5倍,生存时间提甚至10倍;一次检查就可准确判断大多数肿瘤的良恶性、是否有转移,避免了多种检查延误疾病诊断或制定错误的治疗方案;可准确对于肿瘤进行分期,减少不必要的治疗方法和剂量;能准确判定治疗后的肿瘤复发。
真情推荐:新视野-宁璞(北京新视野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宁璞医院管理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针对中高端客户的一站式海外健康服务平台,先后与美国联合健康保险公司UHC(共享美国4000多家医疗机构的渠道),日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日本JTMC建立了战略合作,此外公司还荣幸成为Brand USA美国旅游推广局、日本旅游局医疗旅游项目重点合作伙伴,是目前国内极少数具备海外旅游、海外医疗全资质运营的健康服务机构。
随时随地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400-602-9960
微信公众号:北京新视野
这个主要是看医生技术,而不是仪器普通胸部CT受到的辐射剂量,是一张X光胸片的50-100倍。我这里也有过医生3月内给病人开了6次CT,结果病人无法下床的例子如果医生技术合格,他心里应该清楚什么样的诊断就足够了,之后吃不准可以考虑再往上去,没必要“一步到位”,直接就来最精密的
PET CT好像只用于判断细胞代谢速度来判断是否属于恶性,如已确诊就没必要做了吧。
pet得话,确诊了疾病就没必要做了,pet是功能成像,说白了就是诊断疾病是否发病的,ct是结构成像,诊断物质结构,pet-ct则结合两者功能,意见仅供参考~PET/CT的优势与CT,MRI,PET的比较
时间:&&&&来源:&&&&作者:
& & & 我们经常听说有X片、核磁共振、PET、PET-CT,这几项检查有什么差别呢?PET-CT相比起来有有什么优势呢?
1.首先来说X片:
& & & X光是穿透性很强的射线,一种高能量光波粒子,所以一般物体都挡不住,射线要被阻挡,关键由射线强度、频率、阻挡物质与射线作用程度、阻挡物质厚度、阻挡物质大小共同决定。一般情况下,常见的X光(医院用)大约3~5cm的铅块就可以阻挡了。而人体是阻挡不住X线,X线摄片就是通过一组射线通过人体,根据人体阻挡的结构的不同,透过人体的X线量是不同的,然后在背后拍下X片,骨骼阻挡X线强,我们会在X片上看到白色的人体骨骼影像。
& & &X线的缺点:对于密度变化的不大的病灶,如早期肺癌的磨玻璃影像,X片基本上很难发现。
2. CT全称:computed tomography
CT是一种功能齐全的病情探测仪器,它是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简称。
CT的工作程序是这样的:它根据人体不同组织对X线的吸收与透过率的不同,应用灵敏度极高的仪器对人体进行测量,然后将测量所获取的数据输入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就可摄下人体被检查部位的断面或立体的图像,发现体内任何部位的细小病变。
& & & CT是一项非常伟大的发明,它结合了计算机技术,采集到X线影像之后,才通过计算机的数学计算,还原出人体内部结构的影像,比起X片,CT影像很看到更为细小的病变。&
3.磁共振(MRI)
  MRI也就是核磁共振成像,英文全称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之所以后来不称为核磁共振而改称磁共振,是因为日本科学家提出其国家备受核武器伤害,为表示尊重,就把核字去掉了。
为了避免与核医学中放射成像混淆,把它称为核磁共振成像术(MR)。 MR是一种生物磁自旋成像技术,它是利用原子核自旋运动的特点,在外加磁场内,经射频脉冲激后产生信号,用探测器检测并输入计算机,经过处理转换在屏幕上显示图像。
& & 缺点: & 1.和CT一样,MRI也是影像诊断,很多病变单凭MRI仍难以确诊,不像内窥镜可同时获得影像和病理两方面的诊断;
   & & & & & 2.对肺部的检查不优于X线或CT检查,对肝脏、胰腺、肾上腺、前列腺的检查不比CT优越,但费用要高昂得多;
   & & & & & 3.对胃肠道的病变不如内窥镜检查;
   & & & & & 4.体内留有金属物品者不宜接受MRI。
   & & & & & 5. 危重病人不能做
   & & & & & 6.妊娠3个月内的
   & & & & & 7.带有心脏起搏器的
  优点:1.MRI对人体没有损伤;
   & & & & & &2.MRI能获得脑和脊髓的立体图像,不像CT那样一层一层地扫描而有可能漏掉病变部位;
   & & & & & &3.能诊断心脏病变,CT因扫描速度慢而难以胜任;
   & & & & & &4.对膀胱、直肠、子宫、阴道、骨、关节、肌肉等部位的检查优于CT。
  PET全称为: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是核医学领域比较先进的临床检查影像技术。前面说的X线,CT、MRI也好都是结构影像的,也就是说都是通过影像来看人体结构的,而是目前惟一可在活体上显示生物分子代谢、受体及神经介质活动的新型影像技术,现已广泛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病情判断、疗效评价、脏器功能研究和新药开发等方面。 与前三者的成像原理有本质的区别。
  (1)灵敏度高。PET是一种反映分子代谢的显像,当疾病早期处于分子水平变化阶段,病变区的形态结构尚未呈现异常,MRI、CT检查还不能明确诊断时,PET检查即可发现病灶所在,并可获得三维影像,还能进行定量分析,达到早期诊断,这是目前其它影像检查所无法比拟的。&
(2)特异性高。MRI、CT检查发现脏器有肿瘤时,是良性还是恶性很难做出判断,但PET检查可以根据恶性肿瘤高代谢的特点而做出诊断。&
(3)全身显像。PET一次性全身显像检查便可获得全身各个区域的图像。&
(4)安全性好。PET检查需要的核素有一定的放射性,但所用核素量很少,而且半衰期很短(短的在12分钟左右,长的在120分钟左右),经过物理衰减和生物代谢两方面作用,在受检者体内存留时间很短。一次PET全身检查的放射线照射剂量远远小于一个部位的常规CT检查,因而安全可靠。
  5.PET/CT
& & &PET只是单独的分子影像学检查,也就是只能得到代谢的影像,在临床使用中发现很大的弊病,比如假阳性率过高,定位困难等等,而PET/CT是PET和CT两种技术的完美结合,相互补充。PET/CT这种技术的组合可以大大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如需要对体内单个孤立性小病灶进行良恶性鉴别诊断和手术前定位等),可以对病灶做到定性、定量、定期、定位,被誉为21世纪三项最伟大的医学发明之一。
从2000年开始,业界解决了PET和CT设备整合,同步扫描的问题。PET/CT不仅能够解决同步扫描的问题,同时,通过CT扫描得到密度图,用于散射校正,可以极大地提高精度和诊断准确率。目前最先进的设备可以达到52环PET同64层CT整和(如西门子公司的Biograph64),通过同心电图的同步(术语叫门控),以及考虑到心率不齐的手动ECG编辑重建,可以用于心脏机能和恶性病变的精确定位。
中国PET-CT地图
推荐PET-CT中心
o&o&o&o&o&
o&o&o&o&o&SPECT和PET和CT有什么区别,相比其他两者,SPECT有什么优势?
求大神尽可能详细。
按投票排序
CT:X线的原理:一个机器从人体的一侧发射射线穿过人体 另外一侧有个机器接收 根据透射过来的射线多少 来判断人体里边长什么样---在这个原理的基础上 CT就是:发射射线和接收射线的机器围着人转 这样就能知道人体里边立体的长什么样SPECT:给人体内弄进去一种药 会特定的在某个地方扎堆 且本身会放射线 然后在人体外边拿个机器去探测哪里放了射线 就知道这个药都聚在哪里了PET:你可以认为探查人体的原理跟SPECT基本一致 差别在于PET用的药药比较有个性 一次性只往两个相背的方向放两个射线 这样用两个机器在人体两侧一起检测 更准确和高效至于优势嘛...笼统来讲 各有所长 相互补充 不可替代 要不你给我讲讲黄瓜比茄子和香蕉的优势在哪里?(想歪的同学请去面壁)非要硬说的话SPECT和PET比 机器相对便宜 药物制作相对简易和广泛 对于病人看病来讲没有优劣之分 只有适用范围不同跟CT就更是如此 完全就不在一个层面上基本不能对比 比方说你觉得抽血做检查和量血压做检查哪个有优势?无法比较是不是 看血糖高不高要抽血 量血压就没用不是?看血压高不高就要量血压 抽血就没用不是?
这些都是属于核医学下面的一些设备,总称为ECT,包括SPECT,PET,SPECT/CT,PET/CT。当然还有PET/MR,前两者是单纯的核医学设备,而后三者是带融合的,目前一般是带CT融合,MR融合的特别少,国内只有数台,做这种检查都是靠注射放射性药物进行显像的。SPECT和PET类似,和CT是不同的类别:
后者是机器本身发出射线进行成像,主要用于检测人体解剖学上的病变,成像清晰可随需要进行重建。
而前者是注射标记有放射性药物的代谢物质进行成像,主要通过检测生理学上的代谢异常来诊断疾病,成像模糊但可先于解剖病变而诊断出疾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et ct检查价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