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蓬溪县人民医院鸣凤镇翔凤大桥村房产过户需要多少钱呢?

蓬溪县介绍_四川遂宁蓬溪县地名网
四川遂宁蓬溪县
行政代码:510921身份证前6位:510921长途区号:0825 邮政编码:629100隶属政区:行政级别:县 车牌号码:川J辖区面积:1251km2人口数量:约76万人人口密度:608人/km2行政驻地:赤城镇 行政区划:
蓬溪县相关网站:??????????????
89.4km2  蓬溪县辖镇,县府驻地。1911年名城厢镇,1950年改名城关镇,1981年更名赤城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蓬溪河左岸。面积89.4平方公里,人口8.3万。3……
36.5km2  蓬溪县辖镇。1954年从上东乡分出建新会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92年建新会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7公里。面积36.5平方公里,……
66.6km2  文井镇位于蓬溪县北部,镇子虽小,却也是物华天宝,地灵人杰。一条主道两旁都是密密麻麻的小商铺;身处闹市,感觉街上虽算不上车水马龙却也是熙熙攘攘,是蓬溪县3……
56.3km2  明月镇基本情况:明月镇位于蓬溪县以西13公里处,蓬(溪)射(洪)公路穿境而过,幅员面积56.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89万亩,辖桂花桥、广坝、九块田、宇……
35km2  常乐镇位于蓬溪县东部,距县城20公里,幅员面积35平方公里,总人口3.1万人,辖23个行政村237个村民小组,耕地20843亩。常乐镇于1992年撤区并……
43.6km2  蓬溪县天福镇位于蓬溪县西南面,地处北纬30o45’,东经105 o 28’,距县31KM,常乐镇12KM,群力乡10KM,红江镇9KM,射洪县青堤乡0.……
  红江镇坐落在涪江河北岸,距蓬溪县城仅44公里,地跨北纬30°40́,东经105°16,东靠我县群力乡和船山区唐家乡,南与大英县……
  宝梵镇位于蓬溪县城西15公里,宝梵镇属川中盆地湿润气候区,具有:冬寒春早,夏热多雨,秋季热量充足、降雨量适中,冬季无霜期长、多云雾等特点,是茶树生长所必……
48.5km2  蓬溪县大石镇位于国道318线公路中段,达成铁路穿境而过,成南高速公路横贯境内,距蓬溪县城20公里,县火车站6公里,遂宁市23公里,交通发达便捷。与宝梵镇……
  吉祥镇是一个小镇,具有典型的川东特色,位于蓬溪县城偏西方,离县城32公里,距遂宁20公里,分别与大石、吉东(市中区)、群力乡和回水乡接壤。现有13个行政……
62.8km2  任隆镇位于蓬溪县城南41.6公里,距遂宁30公里,与遂宁船山区的新力、常理;篷溪的吉星、高升、金桥、三凤、金龙、黄泥接壤,幅员面积62.8平方公里,耕地……
23.8km2  四川省蓬溪县鸣凤镇
  位于县城南偏东16公里,东面壤于南充市。鸣凤镇驻小潼场,全镇面积23.8平方公里。大清光绪十九年间建立场子。下辖有河堡滩、石马……
  三凤镇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三凤镇32412人。
2007年我镇农村公路建设的目标任务:
  1、完成通达工程13个村,通村公路32.87公……
33.2km2  高坪镇位于蓬溪县南部,涪江中游沿岸,东毗三凤,上与金桥、下与荷叶相连,全镇辖倒流溪村、高河村、果园村、红塘村、吉福村、金沙村、马家沟村、南溪村、石马村、……
88.6km2  蓬南镇位于蓬溪县南端,地处二省,三市,五县腹心,幅员面积88.6平方公里,是川东与渝西接壤的周边二十多个乡镇的物质集散中心,商贸辐射面积450平方公里,……
37km2  群利镇位于蓬溪县东南部边缘,距县城82公里。东接重庆合川市,南接潼南县宝龙镇,西临本县蓬南镇,北连武胜县赛马镇,属二省四市五县交界带,为蓬溪东南方向最边……
67.2km2  下东乡地处云阳山脚、米水之滨、县城之郊。全乡辖18个行政村,27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8557人,总面积67.2平方公里,耕地23331亩。  ……
24.7km2  一、区位概述
新星乡位于蓬溪县境北部;现东与南充市嘉陵区七宝寺镇接壤,北与西充县祥龙乡相连;南接赤城镇;西与文井镇为邻。乡政府驻地分水岭位于乡域西部,……
16km2  罗戈乡位于蓬溪县西北边陲,距县城25公里。东抵本县文井镇;西抵射洪县曹碑镇;南邻本县新胜乡;北邻射洪曹碑镇,紧邻旅游圣地高峰山。境内公路纵横,东有罗蓬公……
27.5km2  板桥乡原名板桥子,在清乾隆时代,有集市街房在麦地湾。被失火焚烧之后,由邱、余二姓施出现有的场址,因北段为金带溪环绕,建有一座石磴木板桥,因而得名。
24.6km2  槐花乡位于县城西南,距县城18公里,全乡辖10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人口11924人,耕地面积11064亩,其中田4687亩,幅员面积24.6平方公里。……
36.8km2  蓬溪县吉星镇位于县城东南,距县城25公里,居于涪江、嘉陵江的分水岭上,地跨北纬30 。38、,东经10。57、毗邻南充市嘉陵区的大兴乡和桥龙乡,并与本县……
  黄泥乡位于蓬溪县南59公里,距遂宁市城区46公里,与南充的白家、金凤、大同,蓬溪的金龙、吉星、任隆接壤,三条溪流分别注入嘉、涪两江。乡域南北宽4公里,东……
33.3km2  荷叶乡位于蓬溪县的东端。与重庆市潼南县相壤,距蓬溪县城直距39公里,距达成铁路35公里,距成南高速公里35公里,东西长12.5公里,南北宽10公里,总面……
28.1km2  金龙乡位于蓬溪县东南方,毗邻南充,距离县城130里,幅圆面积28.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675.7亩,总人口10883人,总户数3235户,辖10个行政……
21.39km2  农兴乡位于蓬溪县东南方,毗邻南充、武胜两县,距离县城160里,幅圆面积21.3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881亩,总人口14674人,总户数3679户,辖1……
19.7km2  新胜乡位于蓬溪县城北27公里,地处东经105°35′,北纬30°51′,原名“仙鹤乡”(因此地山形象只从天而降的白鹤故名),1966年改名“新胜”沿用至……
30.9km2  回水乡地处川中丘陵区,离蓬溪县城23km,周边与明月、常乐、天福、群力、吉祥、大石和宝梵等7个乡(镇)毗邻接壤。幅员面积30.9km2,耕地面积1137……
20.2km2  群力乡距县城西44N,邻中区唐家乡、红江镇、吉祥镇和天福镇,幅原面积20.2平方公里,规建中的绵遂高速公路经过我乡的宝塔村、清泉村、义寨村。全乡辖8个行……
39.9km2  高升乡位于蓬溪县城南44公里,与本县鸣凤镇、吉星乡、任隆镇、船山区的河沙镇接壤,乡域南北长11公里,东西宽4.7公里,面积39.9平方公里,地形呈长条形……
27.6km2   蓬溪县金桥镇于1951年从蓬溪县高坪乡分出建立,因驻地金马桥而得名。1958年并入高坪,1961年复设。1992年9月并入高坪镇,1998年9月复设。……
   蓬溪县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偏东,周边与遂宁、射洪、大英、武胜、南充、西充以及重庆市的潼南、合川等八县市毗邻接壤。幅员面积1251km2,全县辖15个乡、16个镇,全县总人口74.7万人。蓬溪属亚热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冬暖春早、无霜期长、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偏少等特点。
    蓬溪县面积1251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74.7万人,2005年辖16个镇(赤城、天福、红江、蓬南、鸣凤、任隆、三凤、大石、常乐、明月、吉祥、新会、文井、高坪、群利、宝梵)、15个乡(新星、板桥、槐花、黄泥、群力、高升、回水、新胜、金龙、荷叶、农兴、下东、罗戈、吉星、金桥)。
    蓬溪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东晋永和11年(公元355年)就建巴兴县,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定名蓬溪县。勤劳智慧的蓬溪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宝梵寺壁画,鹫峰寺及白塔、四川抗金要塞蓬溪砦(寨)等荣载史册。1929年邝继勋率部于蓬溪大石镇牛角沟起义,次日建立了四川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蓬溪苏维埃政府,荣载《中-史》、《解放军将领传》。蓬溪享有“五《史》之乡”的美誉。2000年蓬溪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特色艺术(书法)之乡”,“川中大乐”名扬全国,2004年,省作家协会在蓬溪建创作基地,并积极争取宝梵寺壁画和白塔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为深厚文化底蕴的进一步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增速超十三、人均达三千、财力翻三番”的发展战略。2003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1.6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7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9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96元。
    蓬溪是一个以种养殖业为主的农业大县,耕地面积39647公顷,农产品优质率达80%以上,商品农业生产基地建设面积达56万亩。2002年蓬溪县被国家列为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县,成为了全省最大的PIC外五元生猪制种基地,畜牧业产业化得到实质性推进,四川美宁食品公司、四川齐全有限责任公司已投资发展建设肉牛、PIC外五元生猪养殖基地和生产企业。大石西瓜、何家坝柚子以及沙梨、黄桃、柑橘等时令水果远近闻名。
    蓬溪工业形成了以丝绸、纺织、食品、电力、轻工、建材、机械等为主,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蓬山特曲酒获部省双优,丝绸、丝挂毯、分割肉、猪鬃、桐油纷纷进入国际市场。
    蓬溪能源、交通、通讯、城市基础设施条件优越,发展后劲增强。全县供电能力达5万千瓦,可保证全县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用电增长的需要。形成了以达成铁路、成南高速公路、国道318线、省道邻遂路、县道蓬射路、金蓬路及乡级水泥路为一体的交通网络。开通了全球数字光缆传输固定电话、全球通移动电话、联通移动电话、国内国际电报、传真、宽带网络、互联网,电话装机容量达10651门。坚持经营城市意识,以山水园林城市为目标,凸现文化特色,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县城建成区面积8平方公里,城区人口8万;县城规划区面积1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5万。
    蓬溪县教育、卫生、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省级示范重点中学―蓬溪中学正在建设新的校区。全县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获得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9402人,实施各类科技计划45项,取得国家、省、市、县科技成果26项。
    蓬溪风光秀丽,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位于县城城西2公里处的东方活湖,水面面积4000余亩,自然风光得天独厚,并以其原生态植被、动物、鱼类、山水、田园以及“二十四孝”之“孟宗哭竹”、赤城宝屏山道家“洞经音乐”源起,佛教名胜白塔禅院为代表的儒、释、道文化和以入载《中国建筑史》的鹫峰寺天王殿,旷继勋将军纪念馆为代表的历史人文遗存为资源特色。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曾享有“川中明珠”、“蜀中西子”的美誉。位于城东10公里处的高峰山道观,因其建设按先天八卦修建设计,被誉为“川北迷宫”,至今四季游人如织,香火鼎盛,为四川省第三大道观,也是保存完整的道观园林,千年古柏众多,道家很多神秘的传说和仙界故事都诞生于此。高峰山不仅具有丰厚的道家人文资源,其自然生态资源也极为丰富,山上古木参天,郁郁葱葱,山中“龙泉”、“油、盐、米穴”、五里石板古道、道藏碑刻、高峰晨望、西门晚眺等景观,自然朴素,灵秀宜人,极富道存韵致,又多田园情趣,2003年高峰山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风景区。位于城南5公里处的宝梵壁画,是全国保存较为完善的古壁画,出自明成化2年,颇似唐著名画家吴道子之笔意神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收入《中国绘画史》等多种典籍。
以下地名与蓬溪县面积相当:
蓬溪县网友签到处↓ 元芳,你对蓬溪县怎么看? ---说两句吧!
3楼 网友115.239.212.200于 23:16:48发表:原蓬溪天福镇初级中学九六级三班的同学们,你们都还好吗?好想联系你们,我好多年没有回来亲爱的家乡了,联系方式
2楼 网友27.38.12.125于 23:38:43发表:蓬溪的原职业中学96级计算机的同学们,联系
1楼 网友115.239.212.195于 13:39:54发表:你好,蓬溪以前有个金元乡江平村,找个朋友名卢清贵,如果能联系到他请來电。谢谢
全国地名搜索
区划: ? ?
遂宁行政区划: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转载]八卦蓬溪高峰山
高峰山,位于四川省北部蓬溪县文井镇,海拔高度547米。这里古柏葱茏,气温湿润,有小峨眉之称。在山上有千年古刹,名高峰寺,始建于唐代,虽然屡废屡兴,明清时期建筑尚存。晚清有道人购置进行建设,占地50余亩,以周易先天八卦为布局,依山就势而建,亭台楼阁皆为木结构,因建筑布局极为复杂,廓阁交错穿插,被人誉为迷宫,是川北名胜。
□ 蓬溪历史与文化
蓬溪县现为四川省遂宁市下辖县,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偏东,周边与船山区、射洪县、大英、武胜、南充、西充以及重庆市的潼南、合川等八县市毗邻接壤。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禹贡时期为梁州之域,商周时为古蜀国地,秦为蜀郡,汉代置德阳郡,今县境为汉之为德阳郡德阳县地。萧梁时期(502—534)德阳县更名为小溪县,到西魏恭帝二年(555),又改小溪县为方义县。
北周孝闵帝元年(557)置遂州,县境为遂州石山郡的方义县和怀化郡的始兴县辖地。隋开皇三年(583),撤郡留州,以州辖县、怀化郡、石山郡被省。开皇十八年(598),始兴县更名为青石县,县境为遂州青石、方义县地,炀帝大业三年(607)遂州改遂宁郡。唐高祖武德元年(618),遂宁郡更为遂州,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割方义县北境置唐兴县,县治蓬川(今鸣凤镇翔凤),武后长寿二年(693)唐兴县更名为武丰县,后复名唐兴县。唐天保元年(742),改唐兴县为蓬溪县。县名因治所临“蓬溪河”得名。南宋端平三年(1236),蒙军入川,遂宁府迁蓬溪县蓬溪寨。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长江县并入蓬溪县。明洪武九年(1376),降遂宁州为遂宁县,蓬溪县并入遂宁县。到洪武十三年(1380),蓬溪县复置。清顺治十年(1653),遂宁县并入蓬溪县。雍正八年(1730),建置调整,蓬溪隶属四川布政使潼川府。后又属川北道潼川府至清末。民国时期蓬溪县仍属川北道。后改属嘉陵道。又隶属于驻遂宁的第十二行政督察区。
新中国建立后,属于川北行署遂宁分区专员公署。1952年9月,川东、川西、川北、川南四个行署合并为四川省,蓬溪隶属遂宁专区。1958年,蓬溪县属绵阳专区。1985年5月,遂宁市成立,蓬溪县隶属遂宁市。
蓬溪县有丰富的文物资源,其中以蓬溪白塔最为著名。
蓬溪白塔位于蓬溪县赤城镇白塔街,建于南宋嘉泰四年(1204),为四方形楼阁式砖石塔,塔高十三层计今尺36米,其塔身下有须弥座台基,塔身各层均为四柱三间仿木结构,
塔内有石梯旋绕至顶。每层塔心壁施斗拱三升承托穹隆顶形,穹壁彩绘壁画,前塑佛像为一佛二弟子,共十三身。底层四柱镌缠龙四条,塔刹为宝瓶顶,施五级球形葫芦攒尘收结,曾有人写诗说:直凌汉宵三千尺,阁尽沧叠八百年。因塔身为白色,故名白塔。史料记载,白塔为鹫峰寺建构之一,鹫峰寺始建于宋,后元、明、清各代均有扩建。此后荒废,仅保留有白塔,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古建大师梁思成曾考察此塔,并在《中国建筑史》一书中记载说:“大雄殿之左侧白塔凌空,高十三级,甚峻拔。”
2006年,国务院将蓬溪白塔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蓬溪县有很多历史名人,其中一个就是唐代诗人贾岛。
贾岛,原籍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在长安(今陕西西安)时,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才华,誉为“苦吟诗人”。后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后被排挤贬做长江(今四川蓬溪县)主簿,有贾长江号。贾岛诗以五言律诗见长。注重词句锤炼,刻意求工。他的诗句“僧敲(推)月下门”是“推敲”的典故,著有《长江集》,蓬溪县城内原建有贾岛祠以纪念。
□ 高峰山与道教
高峰山位于蓬溪县文井镇,文井镇以场为镇、因文井而得名。相传在明代初年,此地掘有一口井,有文姓家族围井居住,后家族不断扩大而逐渐形成一个小场,后被人称之文井场。
文井镇的高峰山,当地人说此地为风水宝地,在高峰山顶举目四望,山峰四周环山,山脉八条如同八条巨龙回首向高峰。此山又称高凤山。研究高峰山历史的人说,前者谓其势,后者赋其形。高峰山是蓬溪县一带最高的山峰,这一带即为西充、盐亭、蓬溪三县交界。又因山形如凤凰,所以在当地又称之为高凤山。
高峰山的历史十分悠久,据《四川通志》和《蓬溪县志》记载,高峰山在唐代就建有寺院,名广教寺,有1300多年的历史,因建居高峰山上又称之为高峰寺。当时文人在游览高峰山后写下许多诗词,其中有清代诗人陈我志写下题壁诗一首,诗云:“禅关寂历敞云偎,杖策遥临望眼开。过客有题遮素壁,残碑无字卧苍苔。井泉约略情堪悦,油米荒唐事可猜。闻道罗公曾憩此,巍然遗像起徘徊。”诗中讲述一个传说千年的故事,这个传说故事也记载于《四川通志》中,这就是高峰山经典“油泉米穴”传奇:
相传在唐代,高峰山下石洞镇,有少年罗衣勤学苦读。这罗衣秀才,本是玉帝派下凡间的真龙天子,因得罪灶神遭佞言毁谤,贬为凡体,仅留得一副一说一个准的“金口玉言”。罗衣家贫,只得每日闻钟声登山赶斋。山中天生油泉米穴,因罗衣而取之不尽。日久,僧人厌烦了罗衣秀才,于是改先鸣钟后吃饭为先吃饭而后鸣钟,以此拒之。罗衣无奈,便口占语云:“高峰好,好高峰,先吃饭,后撞钟。罗衣秀才授忌去,米泉油井永无踪。”果然,此后泉穴不再出油出米。这一传说遗迹,至今尚存。
高峰山又是高峰寨,是保存较完好的山寨遗址。高峰寨修建于山腰,筑建高大的寨墙,修建有东、西、南、北四个寨门,寨墙最高处约十多米,现保存寨墙约3公里,山寨地处险要,攻守兼备,相传建于宋元时期,历史上乡村地方武装常设冬防岗哨于寨上。
清代末年,道人王源清在此传播道教,高峰佛寺便成了道观。后收徒范云峰,二人合力进行多次修建经营,落成高峰山道观。
高峰山的道教文化十分深厚,得到许多文人逸士的唱赞,有民国诗人曾这样写诗:层层古柏拥高峰,曙光普照玉玲珑;五岳归来齐拱手,三山统秀拜暝朦。定香妙品晖兰若,佛子灵根慧聪;万法一统承三教,巍峨名刹道深宏。
在山门的对面有一副寿字对联,据传此联为太上老君所创,传授养生十四要旨,上联讲道,以内功筑基进行修持;下联讲德,外功重德,修德养性修炼。联句的中心思想即通过固守自己的精气神,运动“气、在体内进行有序的转换、以自己广种福田的道德修养,用正常的行持达到长寿的目的。这副奇联吸引了许多游人住足,更多的人从中思考,来了解道教文化中的神奇之处。
□ 高峰寺名僧印豁禅师
高峰山佛教经历了数代发展后,到了明末清初,这里因印豁禅师到来而成为川北佛教曹洞宗的道场。
据《寂光印豁禅师行实》记载:印豁禅师()为四川省南充县人,俗姓杨。清顺治年间投法雨禅师落发,后赴南方参学,禅师与白斋禅师行脚,白斋禅师曾对他说,你为名家之子,恐受不了我们修行人的这份澹泊。在经过鸣鸦寺时,印豁禅师读到寺中案上佛典,见有偈曰:“求佛在己,弥陀在心。要行三歧路,便问去来人。”便掩卷复行,边行边疑,“求佛在己,弥陀在心,作么生是心?要行三岐路,便问去来人,作么生是去来人?”又行山中瀑布处,仍不得参悟,后到了万仙寺,遇无著禅师请教仍“疑来疑去,或在行住坐卧之处,胸中不自由,或半偈,或全偈,数数涌之,不知是何意思。亦不管他,只管疑去。”回到川中后又参访允册大师,不久被人请至高峰山居静,转眼间三年已过,有一天,有一个杨居士送斋并执一枝花于榻前,云“鲜花入禅榻”,印豁禅师听到后忽然开悟,得偈:“鲜花入禅榻,青松物外春。摇指游玩去,举步任纵横。踏翻须弥顶,扶起杖月轮。妙貌果如斯,只是不知名。”于是去拜梁平双桂堂破山和尚。
梁平双桂堂的开山祖师破山海明禅师,是佛门巨匠有“小释迦”之称。破山和尚早年于湖北省黄梅的佛教圣地四祖寺、东禅寺参禅,后有感江山易主,山河破碎而自号破山。后参访遍礼名山古刹,受法于浙江天童寺高僧密云禅师,颇得密云禅师厚爱,以手书“曹溪正脉来源”相赠。清顺治十年(1653)在梁平县万竹山始建双桂堂。破山和尚开法之后,灯系繁衍,门徒众多,有“剃度弟子印开等几百余人,嗣法弟子八十七人”,印豁禅师为得法弟子之一,并题偈曰:“坐破蒲团不计年,硬如生铁软如绵。三冬九夏寒温事,谩莫逢人吐一言。”
清顺治十六年(1659),因蓬溪县信众恳请,印豁禅师从双桂堂还留住蓬溪龙印山佛子禅寺,不数年间,四方之参学者云集,僧徒数以千计,四方之得法戒者,数百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五月,寂光印豁禅师圆寂,寿81。塔葬佛子寺龙印山,南充举人罗为赓撰有《寂光禅师塔铭》。印豁禅师知识渊博,著有《寂光豁禅师语录》六卷、《续录》4卷。
□ 王清源VS范云峰
“仙得山灵,山以仙名。终南、武当、太白、峨眉之名灼今古,岂惟山之灵哉!以其有仙踪也。”高峰山近代以得道仙人而盛名于川中地区,这个仙人就是王源清。
王源清生于清代嘉庆年间,幼年时父母就离世而去,为此文献中记载说“法名澄静,幼失怙,释海明大和尚收养。”海明大和尚为天台九峰派第二十二世传戒大律师,以“以三百谷子从大地主佘建中手中买回长潭律寺,复兴法幢。”当时川中地区佛教与道教相互排挤,为了调和,王源清“遵恩师命示现道教法师身份利益大众....后复兴蓬溪高峰山道观。”
相传,在当时高峰山上有道人王源清、居士杨扶云、僧人袁明心,袁、王二人编写“劝善”唱词,广结善缘。王源清则用其修炼的气功为人治病,博得了广大百姓的欢迎。袁、杨、王三人以儒释道三教弘扬,使众人以为是有“道行”之人,因而高峰山的信徒众不断增多。
王源清真人有很多神奇之处,在高峰山及文井镇一带,流传有许多关于王真人的故事。
稻草化粥传说,高峰山每日香客不断,有一天,到用斋的时间,进膳的不断增多,使斋堂的一时忙不过来,这时只见王真人手拿一根稻草,口中念念有词,用手向西方一指,稻草落下大锅之中,一时间粥香满屋,让众人螳目结舌啧啧称奇。用膳完毕后,又真人将铁锅放入水中,用中指带动铁锅旋转,一时间把铁锅涮洗的干干净净。观者屏声静息,使信众佩服的五体投地。
关于王真人还有“身前行,羽化后神”之说。
己未年(1919)七月二十日王清源真人在高峰山无疾羽化。传说王真人羽化后,分别出现在重庆、合川、南充、射洪、蓬溪等地通知自己的弟子回高峰山办事,待弟子们赶上山时,才知道师父已经仙逝多日矣。又三个月后,王点化亲传弟子范云峰。王在重庆将一把钥匙给放牛娃,请送回其弟子范云峰处,当范云峰打开王的抽屉后,见里面有一张纸条,有真人亲笔书写的:“赏放牛娃铜钱三文。”纸条,铜钱也在其中。今高峰山道观一侧有门下生所立“王老师祖灵应真飞升处”碑,
王真人羽化后,门人范云峰继承衣钵。
范云峰是道教龙门派第二十代传人,对高峰山建筑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早年是一个裁缝,以手艺挣得养家糊口。有一天他从外面星夜回家,途中经过高峰山时,见他的前面有一盏灯光晃动,借光看到是高峰山道人王源清以“玄功”为他引路。至此他就有了出家修道的想法。后来又有一天,家中的小孩子不慎用灯笼把家点燃,一时间大火冲天,此时王真人突然不期而至,用大手一挥,熊熊大火立即熄灭,家中谷物丝毫未损,使范裁缝投身门下。王真人收徒后授范裁缝道号“云峰”,这一年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王源清传授范云峰心法,又授以儒、释、道三教的忠恕、慈悲、无为宗旨。
民国初年,王源清与袁、杨二人相继离世。范云峰安葬其师于高峰山寺左东北寨门之间,修石廓竖碑以记其功绩。
□ 高峰山道观概况
民国诗人罗至清曾写诗这样描述高峰山道观,“前山门对后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东涧水接西涧水,北山云布南山云。前台花发后台放,上界钟声下界闻;常步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
高峰山道观总面积5200多平方米,扩建于民国时期,庙宇座西朝东,建筑分上下两层,以回廓连接,楼阁相通,房屋、楼阁计200余间。
到高峰山首先看到的是山门,山门为重檐歇山建筑,有穿逗式梁架,面阔十一间共44米,山门进深三间计有8米,通高达10米。在山门前有一对石狮,山门上正中题有“高峰山”三字,为清末书法家柴文龙所书。文龙()字云海,成都双流人,光绪十四年(1888)举人,十八年(1892)中进士。性聪慧,善诗文,工书法。书作深得汉魏精髓。在山门两侧有他撰写的“结构最高峰,觉天下名山,南条北障皆枝干;优游余穴地,享世间奇福,虎伏龙眠养性情。”门联。
通过12级踏步进入山门内灵祖殿,正中供护法神王灵官。王灵官,姓王名善,宋人,为北宋著名道士林灵素的再传弟子。死后由玉皇大帝封为“先天主将”,主司天上、人间纠察之职,明代永乐年又封为“隆恩真君”并敕建天将庙,宣德年时改为“火德观”。王灵官像以赤面、三目、披甲执鞭,为庙宇的镇守之神。
拾阶而上过廓门见上悬有“是一蓬莱”大匾,右行有一大殿座北朝南,这就是高峰山老君殿。
老君殿为单檐式木结构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二间,通高近六米,前有天井长廓。主神为道德天尊。道德天尊即为老子,老子,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人(河南鹿邑),曾任东周守藏室之史,即掌管图书的史官,孔子曾问礼于老子,隐居河北广阳山老君洞,著作《道德经》五千言,出函谷关羽化。唐高宗李治在乾封元年(666)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1013)加封号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在老君殿后有三官殿,此殿建于民国年间,供奉道教的天官、地官、水官三神,传说天官以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又称之三元,源于东汉巨鹿郡张角。
东汉时期张角所创立的“黄巾道”,以三官法为民众消灾治病,其方法是将姓名分别写在三张纸上,一张放置于高山,或是烧成烟升上天,一张则埋入地下,第三张则沉于水中。民间多有三官庙,供奉三元神像,即“天官”张角正月十五日生,为“上元”。“地官”张鲁七月十五日生,为“中元”。“水官”张修“十月十五日生,为“下元”。在传统的习俗中有“天官赐福”最为普遍,过年时家中贴张“天官赐福”年画,年画中的天官雍容华贵,三绺长须,面容慈祥,红袍玉带,手持如意。携带的五个童子,手中各捧仙桃、石榴、佛手、春梅和吉庆鲤鱼灯,象征着多福长寿,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
三清殿是高峰山的正殿,木结构单檐歇山式,进深近七米,面阔三间,通高6米。殿内供奉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所谓的三清,即元始天尊的“玉清”,灵宝天尊的“上清”,道德天尊,又称太上老君的“太清”,为道教所崇奉的最高神灵。在三清殿的廓柱上,悬有“事在人为,休言万般都是命;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联句。
三清殿东侧为文昌殿。文昌殿供奉文昌帝君,又称为文曲星。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封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是道教尊为主宰功名、禄位的神。在文昌供像前悬挂有“乃武乃文,救人济世存心远;曰贤曰圣,纬地经学问多”联句。
除上述殿宇外,还有供奉孙思邈的药王殿,供奉四神的真武殿,供奉斗姆女神的斗姆殿,供奉汉钟离、太乙救苦天尊、吕洞宾的阴三清殿,供奉社神的土地庙及祀雷神的雷神殿、祀文武财神的财神殿等。
在主体建筑西侧,另建有一组纪念性建筑,这组建筑周围有茂密的松柏护蔽,由以祀北五祖的五祖殿,北五祖是全真教对五人的尊称,即王玄甫、钟离权、吕岩、刘操、王重阳。祀唐代罗衣秀才的罗衣祠,有专祀全真道龙门派碧洞宗第十九代传人王源清的王祖殿、王源清墓及碑亭、范云峰墓及碑亭等构成。
□ 建筑文化与名人
王源清真人羽化之后,高峰山道观由范云峰接管时,除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寺产,为寒山一片其他皆无。为了更好的发展道观及道教文化,完成恩师的未竟的事业,范云峰东上泰山、北到华岳,南去峨眉,西进青城等道教圣地,以“玄功”为人治病,布道化缘;很快范云峰的信徒增多,到高峰山寻仙访道的人巨增,山南海北的信众捐款募化;1932年,国民革命军29军第一路司令李炜如提卖庙产,范云峰出资买下,高峰山道观建筑条件成熟。在范云峰及弟子的谋划下开始进行建设。
此后16年间高峰山道观不断进行增修和扩建,期间范云峰行善济贫,大力弘道,后学愈多,达官显贵、文人名士,争相前来结缘拜谒;信徒远及成都、重庄、武汉、南京、上海、杭州等地。高峰洞天,由此成为全国18行省最具影响力的道教玄都,高峰山道观发展渐至鼎盛。
高峰山道观是一座神秘的建筑,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建筑群按先天八卦设计修建,用《易》六十四卦,以道家“金锁八门”的奇术纵横排比,深蕴玄机。整个建筑群有400多道大小门,如正门、侧门、实门、虚门、活门、死门、机关暗道门等等;以正殿前天井为中心,层层包围,使房屋相连,一柱、一廓、一门、一坎都有玄机。以三清殿和斗姆殿构成坎卦,称坎中满;正南三官殿和老君殿、殿对面南客堂构成离卦,称离中虚;正东文武殿、灵官殿构成乾卦,称乾三正,西由三开间的西客堂构成坤卦,称坤六断。再以“金木水火土”五行安排殿堂,以“壬癸水”克“丙丁火”,以企求防止火灾的发生,体现了建筑规划时的良苦用心。
道观建筑的艺术性更具特色,建筑木作,特别是檐下进行精心的彩绘,其花拱、撑拱、门窗花格等关键部位进行雕刻艺术处理,其中的花卉纹样繁杂,人物形象十分生动。瓦脊部位以川中地区为特点,按放吻兽骑人等瓦件,使建筑本体更加生动鲜活起来。
在高峰山道观最具欣赏的是其匾额。
在高峰山还保留着大量的名人题写的匾额。有“惟道独尊”“为善最乐”“道法自然”“太古道源”“开玄宏道”“德垂西川”“太古玄宗”“道德清高”“有仙则灵”“开山启教”“惟真是恭”“上善若水”“洞天福地”“普济世人”“是一蓬莱”“明真正道”“太清无敌”“古楼玄观”“山中逸士”“道德雄威”道气长存“启教仙翁”“道立玄德”“太清道元”“灵通民瘼”“道法常新”“灵山楼骨”“祥云高峰”“太玄仙觉”“洞天金仙”“盐东蓬北”“龙吕洞天”“道德天一”“川北名胜”等等。
当时的国民党政要,如林森、何应钦、孙科、于右任、谢无量、丰子垲、张澜、陈诚、戴季陶、陈果夫、陈立夫、张群、白崇禧、刘湘、刘文辉等军政要员都与高峰山范云峰道长过往甚密。
在赠送的匾额中,有著名书法家谢无量、著名画家丰子恺等,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国民政府四川省主席的王缵绪书赠的作品,曾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的张澜,也亲笔为高峰山撰写碑亭联。
在匾额中,有最具著名的于右任书法作品。
于右任(),是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于右任早年系同盟会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同时也是中国近代书法家,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中国近现代著名高校的创办人。于右任的书法在近代书法史占有重要的的一席,其书法源自魏碑,兼融行书和隶书笔意,可谓熔碑帖于一炉,其草书由章草入今草,墨酣力足,形态优美。他为高峰山书写的“川北胜景”至今保存完好。
在高峰山道观还有一块林森书写的匾额,上书“为善最乐”四字。林森(),原名林天波,字长仁,号子超,自号青芝老人,别署百洞山人、虎洞老樵、啸余庐主人。福建林森县(今闽侯县)人,近代著名政治家。
日,林森接替因九一八事变而下野的蒋介石任国民政府主席。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林森迁都重庆。代表国民政府对日宣战。
林森书写的匾额以正书入匾,结体法度严谨,端正而不失灵动,唐人笔意甚浓,此匾的题写时间为民国二十三年,即1934年。
张澜()是四川南充人(今西充县莲池乡人)。清末时秀才。早年求学任教,1911年,清政府将川汉铁路路权抵押给英、美等四国银行团,此举损害了四川各阶层人民的利益。因此张澜领导发动了保路运动。1915年袁世凯称帝,蔡锷在云南起义,率军北上,张澜联络川军响应,在南充宣布独立,全川继起声援,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1917年被北京政府任命为四川省省长,1930年为抗议国民党压制思想和学术研究自由,张澜辞职回到南充,继续从事中小学教育。高峰山碑亭落成后,张澜为碑亭撰写了对联:“率三教大道化人,古今罕有;尽一生苦心济世,日月增辉。”
日,成都宣告解放。随机成立了中共川北区委员会、川北行政公署、人民解放军川北军区。胡耀邦任区党委书记兼行署主任、军区政委;1950年3月,为了保护高峰山建筑与文物,时任川北行政公署主任胡耀邦发布政府公告明令进行保护。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