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说明编辑新闻记者的基本功有声语言基本功的内容

电视播音主持有声语言规范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年硕士论文
电视播音主持有声语言规范问题研究
【摘要】:电视具有广泛的受众群体,电视播音主持有声语言的规范关系到社会语言文字健康规范的发展和国家和谐语言生活的建设。电视播音员主持人作为有声语言的传播者,应当担负起引导和规范国家通用语言的历史责任。以往对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语言问题的研究缺乏有力的语料依据,只随机找节目来统计其语言错误,缺乏对相关节目深入的跟踪研究。本文采取了个案分析的方法,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加以调查,并把其出现的有声语言问题加以量化,通过图表展示出来。此外,为了提高数据的说服力,选取了普通话相对比较规范的推普周加以限定。通过统计2002年、2010年、2011年、2012年这四年推普周期间央视节目中,播音主持人出现的有声语言问题,找出语言问题的发展规律并对出现语言规范问题的原因进行了理析,提出了解决办法,希望给业界从业人员一些启示。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的有声语言,笔者对电视播音员主持人有声语言失范问题做出了详细的分类。新闻类节目容易出现的有声语言问题主要有语音问题、发声问题和言语问题。其中,语言问题主要包括由方言影响带来的语音不纯和语音基本功不扎实造成的语音错误。发声问题主要包括口腔控制不强造成的发音不清晰和运气不恰当造成的气短问题。言语问题包括停连不当和使用外语词等。专题类节目最主要的有声语言问题为语音错误,特别是声调错误,另外主持人的言语能力有待提高。综艺类节目的主要有声语言问题为语言表达不流畅。
电视有声语言问题出现的客观原因包括外来文化的影响,从业人员数量激增、队伍质量参差不齐,海量的信息对播音员主持人提出了挑战,监管缺失、相关法规执行力度不够;主观原因包括播音员主持人态度不积极、规范意识有待提高,播音主持功底不够深厚、文化素养水平低,播音员主持人对自身的定位不明确等。
最后文章中针对播音员主持人有声语言失范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了相关解决措施,主要有充分认识电视播音主持有声语言规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播音员主持人的言语和文化素养,加强相关法规建设,建立社会监管和研究组织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3【分类号】:G222.2;H102【目录】:
摘要3-4ABSTRACT4-5目录5-8引言8-9第一章 概述9-12 一、 选题的意义9-10
(一) 理论意义9
(二) 实践意义9-10 二、 研究现状10 三、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10-12
(一) 研究方法10
(二) 特色和创新10-12第二章 电视播音主持有声语言的界定和规范12-14 一、 电视播音主持有声语言界定12 二、 电视播音主持有声语言规范12-13
(一) 规范的定义12
(二) 规范的作用12-13 三、 研究对象和范围13-14第三章 电视播音主持有声语言失范现象14-25 一、 《新闻联播》有声语言问题14-20
(一) 语音失范14-16
(二) 发声失范16-19
(三) 语言表达失范19-20 二、 《今日说法》有声语言问题20-23
(一) 语音失范21
(二) 发声失范21-22
(三) 言语失范22-23 三、 《星光大道》有声语言问题23-25
(一) 语音失范24
(二) 发声失范24
(三) 言语失范24-25第四章 电视播音主持有声语言问题原因分析25-28 一、 客观层面25-26
(一) 外来文化影响25
(二) 队伍质量参差不齐25-26
(三) 海量信息26
(四) 监管力度不够26 二、 主观层面26-28
(一) 规范意识有待提高26-27
(二) 专业素养有待提高27
(三) 自身定位必须准确27-28第五章 电视播音主持有声语言问题趋势28-37 一、 数据分析28-35
(一) 新闻类节目有声语言问题趋势29-32
(二) 专题类节目有声语言问题趋势32-35 二、 新闻类节目和专题类节目有声语言问题对比分析35-37
(一) 语音问题35
(二) 发声问题35-36
(三) 言语问题36-37第六章 电视播音主持有声语言规范措施37-40 一、 强化思想认识37-38
(一) 电视语言规范化关系国家文化振兴和繁荣37
(二) 电视发展为推广通用语言文字提供良好途径37-38
(三) 电视有声语言规范关系和谐语言生活建设38 二、 提高专业素养38-39
(一) 继续提升政治素养38
(二) 加强自身文化修养38-39
(三) 加强政治业务培训39 三、 加强法制建设39-40
(一) 完善语言文字法律法规体系39
(二) 建立健全协同监管机制39-40结语40-41附录一 《新闻联播》中容易读错的字41-42附录二 《今日说法》中容易读错的字42-43附录三 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化法律法规和政策梳理43-45参考文献45-46致谢46-47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姚喜双;[J];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03期
卢迪迪;;[J];语言文字应用;2012年01期
孙积农;[J];语言文字应用;1998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樊冠钰;;[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姚喜双;孙琰洁;;[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祝捷;张丁;;[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董伟;张方;;[J];今传媒;2011年05期
万俊杰;;[J];今传媒;2012年02期
冯媛媛;;[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张武江;;[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吕媛娇;;[J];才智;2011年18期
刘慧;;[J];才智;2011年20期
冯佳;;[J];才智;2011年3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何伟;邹煜;马月红;侯敏;朱维彬;;[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何伟;邹煜;马月红;侯敏;朱维彬;;[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11年
姚喜双;;[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付莉;;[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谢俊英;;[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毛力群;;[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詹碧文;[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金重建;[D];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
赵小东;[D];四川大学;2007年
罗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郑静;[D];安徽大学;2010年
武龙飞;[D];河南大学;2011年
黄杰;[D];河南大学;2011年
王睿;[D];河南大学;2011年
赵悦;[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王楠;[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陈荟如;[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刘冉;[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李亚莉;[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务楠;[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姚喜双;[J];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小蕴;;[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8年09期
李坤明;;[J];黑龙江史志;2008年19期
吴昱;;[J];电影评介;2007年14期
娄可伟;;[J];当代电视;2007年09期
梁春竹;;[J];戏剧文学;2007年06期
张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闻闸;;[J];现代传播;1983年03期
王葆华;薛玲;戴莉;周国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张新泽;;[J];理论学刊;1991年06期
闫少雅;[J];体育学刊;199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姚喜双;;[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鲁景超;;[A];聚焦世界华语播音[C];2004年
黄旭曦;浩淼;李苏;;[A];聚焦世界华语播音[C];2004年
邹煜;胡凤国;;[A];第八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翁佳;;[A];聚焦世界华语播音[C];2004年
汪良;;[A];聚焦世界华语播音[C];2004年
张颂;;[A];聚焦世界华语播音[C];2004年
姚喜双;;[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A];聚焦世界华语播音[C];2004年
王相菊;刘力;;[A];全国民政医学护理专业第三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鲁景超;[N];文艺报;2010年
董万寄;[N];榆林日报;2010年
翟优;[N];四平日报;2010年
闻欣;[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冯桢 刘红霞;[N];大同日报;2010年
张隽波;[N];山西日报;2010年
翟媛;[N];中华新闻报;2006年
方捷新;[N];中国文化报;2007年
曾致?朱俊玲;[N];中华新闻报;2008年
廖翊 璩静;[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金重建;[D];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
倪兰;[D];复旦大学;2007年
郑璇;[D];复旦大学;2009年
衣玉敏;[D];复旦大学;2008年
陈小红;[D];复旦大学;2009年
程凯;[D];山东大学;2007年
陈亮;[D];中南大学;2005年
罗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卢迪迪;[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年
张岚;[D];安徽大学;2011年
王睿;[D];河南大学;2011年
朱瑞臣;[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孔涵;[D];河南大学;2012年
韩金晔;[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耿于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王宏伟;[D];吉林艺术学院;2010年
蔡昕蕴;[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潘芳;[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及旗下全部分类
打开微信扫一扫,关注圣才:
sc100xuexi
认证官方微博
认证官方微博
播音主持业务第三部份 播音主持语言表达
  一、创作依据的准备与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
  备稿的步骤与方法
  备稿的含义
  备稿,即创作依据的准备,是每一次具体的播音创作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是播音创作活动的开始。经过备稿,播音员主持人最终的目标是要做到: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章。备稿的含义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播音主持不是个人的随意活动。播音是播音员主持人在话筒前的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但绝不是个人的随意的言语活动。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忠夹、准确地反映稿件的精神实质,鲜明、生动地传达稿件的思想感谢,才能圆满完成播音任务,才能实现稿件的播出目的。
  稿件是作者对于生活的认识和提炼,是作者的&一度创作&。播音作品,是播音员主持人基于对生活的理解,把稿件的文字符号转化为直接可感的声音符号的&二度创作&。试想,如果对创作客体&&稿件,没有深刻的了解和把握,这播音创作又从何谈起呢?倘若播音员主持人与稿件之间处于一种生疏或隔膜的状态,是很难产生好的播音作品的。
  (2)从文字到有声语言的转换不是简单的对应过程。文稿播音的创造性集中地体现在将文字希件转化为有声语言的符号转换过程中。稿件的文字语言,和由此转化而来的播音有声语言,是稿件内容的两种不同存在形式,各有不同的物质形态,前者诉诸播音员主持人的视觉,后者诉诸受众的听觉。但是,这二者之间并不仅仅是文字和语音的简单对应。我们知道,稿件是作者对客观世是的认识的反应,是作者思维活动的成果。播音员主持人要将这一思维成果转化为清晰、准确、生动感人的有声语言,必须深入到稿件中去,并透过稿件认识其反应的现实生活,把握作者的思维过程,领悟、体味作者的认识成果。如果播音员主持人只做&字形&&语音&这样一种语言表层结构的转换,是远远不够的,是不能使语音变成稿件作者和播音员主持人的双重&心理印迹&的,也就不能渗进播音员主持人的创造力,也就不会产生出好的播音作品。
  (3)稿件内容纷繁、形式多样。播音员主持人接触到的稿件内容纷繁,形式多样,所涉及内容的深浅。雅俗幅度很大,风格各异。这众多而丰富的内容,不可能都为播音员主持人所熟知,只有在备稿上狠下功夫才能应付自如,保证准确无误,才能清晰从容地传达稿件,为受众服务。
  备稿的内容与方法
  备稿可以分为广义备稿和狭义备稿。
  (1)广义备稿是播音创作的基础,播音员主持人掌握稿件、表达稿件的思想文化基础及语言基本功的锤炼,实质上反映播音员主持人的修养。广播电视节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l风格各异,其中新闻性节目时效性极强,具体准备稿件的时间往往十分紧迫,这就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平时要注意各方面的学习和积累,培养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积累广博的文化知识和生活体验;具备较丰富的艺术修养和熟练的语言表达技巧。为播音再创作提供坚实的基础。
  (2)狭义备稿是播音员、主持人播出稿件的具体准备方法、要求和步骤。我们把狭义备稿,概括为六个步骤,简称&备稿六步&: 第一、划分层次。所谓层次,是指稿件的布局、结构。拿到一篇稿件后,首先要对稿件的句、段进行整理,即从播音的角度对稿件中的自然段进行归并和划分。
  第二、概括主题。主题是指主要事实中包含的思想意义,也称&稿件的中心思想&。概括主题既要揭示出深刻的思想含义,又要有利于调动播讲者的思想感情。
  第三、联系背景。背景,主要是指稿件的播出背景。播出背景包括上情和下情两方面内容。上情:是指和稿件有关的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等。下情:是指国际、国内各方面的现实情况及其变化。下情里还有&主流&和&支流&。分析背景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稿件中的政策精神和播音的针对性。
  第四、明确目的。知道了稿件是针对什么而发的之后,还要进一步明确通过播出达到什么宣传目的。播讲目的和稿件主题不同,稿件的主题具有稳定性和不变性,但播讲目的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侧重和表现,所以,必须结合现实情况去分析目的。
  第五、分清主次。首先要找出重点。找出重点是为了在播讲中有主有次。重点一般是指直接表现主题、体现目的、抒发感情、感染受众的地方。稿件内容的次要部分是指那些起说明、铺垫作用的词语和句段。次要部分为重点部分的表达服务。
  第六、确定基调。基调,是指稿件总的思想感情色彩和分最、播音时总的态度倾向。它体现的是播讲者对稿件认识、感受的整体结果。可以说,一篇稿件播得是否成功,基调提供着最直观、最易感觉到的判断依据。实质上,基调要求播音的表达与理解感受统一,要求声音形式与稿件的体裁风格统一。备稿应注意的问题
  (1)高度重视,认真备稿。要克服对备稿不重视,凭老经验播音主持的不良倾向,积极认真地进行创作依据的准备。
  (2)备稿应准确迅速。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具有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意识。具体到备稿这个环节,从语言表达上,要求准确无误:从效率上说,要求备稿迅速熟练。
  (3)备稿不能机械死板。那种拿到稿件,不假思索张口就念,或者不深入思考,只是简单机械地一遍遍反复读的备稿方法,往往是事倍功半的。因为只有消化稿件,把握稿件的精神实质,在稿件的播出目的、针对性和思想感情上下功夫,才有可能播好这篇稿件。
  (4)处理好备稿&质&与&量&的关系。一般来说,在普遍准备的基础上要抓住重点,坚持养成分析稿件的习惯,久而久之,快速驾驭稿件的能力就会不断地提高。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感受、态度、感情
  感受: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来说,播音创作中的感受,就是&感之于外,受之于心&的意思。感之于外,就是通过视觉、听觉感受器官不只是感到文字、声音的存在,而是透过文字、声音的符号,感觉到这符号所代表的具体的客观事物的存在。受之于心,是指客观事物对播音员主持人的直接或间接刺激而引起的内心反映和体会。感受,是播音员或主持人因语言符号(文字的、声音的)达于客观事物,从而接受其刺激并主动体验产生内心反应的过程。播音感受,既从稿件、话题、节目和与受众的直接交流中来,又要融化到播音的有声语言中去。感受本身也是随着理解的深化,感情的积聚,由浅到深,反复推进的。
  态度:所谓态度,就是创作者对外界刺激的估量、判断、评价。它是具体的,随语言内容变化的;无论肯定或否定,赞扬或批评都应该是鲜明的,分寸适当的,这些体验和评价还要贴切地体现在播音的有声语言中。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性质和特点决定我们的态度应该是正确的、明朗的,肯定所是,否定所非。
  感情: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态度,就形成了不同的感情。它比感受更积极、更深刻。它反映创作者的道德、理智、经验,表现出情操、性格、毅力等个性。
  具体感受与整体感受
  具体感受:
  感受的基本要素:形象感受。播音创作主体的感受首先是从稿件、话题、节目内容的&表层感触&开始的。而语言、词语、形象的感知是播音感受的起点。客观事物、稿件文字作用于播音员主持人的感官,首先引起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时间、空间知觉、运动知觉的运动,形成一系列相应的形象感知。正是诸种感知觉的初步内心体验,我们把它称之为形象感受。形象感受是播音感受中最基本的感受。
  感受的结构要素:逻辑感受。在播音感受的初级阶段,播瓷员主持人不仅感触到词语所代表的客观世界的形象,同时,也感触到语言序列的内在逻辑。我们把它称之为逻辑感受,即播音员主持人在播音创作过程中对文字、声音符号所反映的客观事物问的关系的主观体验。
  整体感受:
  形象感受和逻辑感受都是在客观事物的具体发展阶段和具体稿件、具体话题的具体环节上产生的,因此,都是具体感受。随着语言序列的展开和对稿件、话题和节目内容的理解的深入,随着对语词文字符号形象感受、逻辑感受的积累,播音员主持人的感受逐渐地脱离相对孤立的词语感受的材料,而逐渐进入抽象、本质、概括、整体的认识表象的阶段&&整体感受。整体感受,就是感受由分散的具体导向综合的整体的过程,就是播音感受由量的积累导向质的飞跃的过程。
  二、调动思想感情的方法
  情景再现
  情景再现的含义
  情景再现就是播音员主持人以语言内容为依据展开再造想象,使其中的人物、事件、情节、场面、景物、情绪&&在自己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形成连续的活动的画面,并不断引发相应的态度、感情的过程。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情景再现的内涵:
  (1)情景再现属于一种联想、想象活动,是对播音员主持人再造想象特点的概括。
  &(2)播音员主持人的联想与想象必须以语言内容为依据,以符合稿件的需要为前提,必须遵循稿件规定的目的、性质、范围、任务,不能信马由缰,任意驰骋。
  (3)依据语言内容想象出的画面应该是连续的、活动的、有内在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静止的。
  (4)播音员主持人进行联想、想象的目的应该是引发相应的态良、感情。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情景再现一定要产生于具体感受中,要以情为主。播音员主持人通过对语言内容的具体感受,要引发相应的态度、感情,进而激发强烈的播讲愿望,而不能只满足于&画面&清晰,只重视景而忽视情。
  情景再现的展开过程
  播音员主持人在具体的语言创作过程中,运用情景再现可以按以下四步来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
  第一步:理清头绪。这一步主要是从情景再现的角度对语言内容进行梳理,它与备稿当中的划分层次有一致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这里更注重从画面的角度来理清内容的头绪。包括:把握结构,明确先后顺序;把握画面的主次详略及特点。
  第二步:设身处地。设身处地就是通过想象,将自己置身于稿件所描述的情景中,缩短我们与稿件所述情景的时空距离和人物的心理距离等,使我们迅速地投入到稿件所规定的情景中,获得现场感,感到&我就在&。
  第三步:触景生情。触景生情再现的核心问题。这里强调的是内心积极的反应,摈弃的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式的无动于衷。在触景生情这一步我们还要掌握两点要求:一是反应积极、一触即发;二是以情为主、情景交融。
  第四步:一现身说法。当内心情感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想把我&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历,亲身所感&的情景再现给受众,并使受众产生某种情景的再现,从中受到感染。这也正是创作主体始而有意、继而实现的责任。
  以上四步并非界限分明,而是联系紧密,常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总之,是要让自己的思想感情运动起来。情景再现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情景再现要以播讲目的为中心,受播讲目的的引导和制约,不要为&情景再现&而&情景再现&。
  (2)善于调动各方面的积累,对情景加以丰富和补充,加深创作主体的体验。需要说明的是,不是每一个情景都必须详细补充,也不是同一情景中的每一个地方都要花同样的力气去想象,要抓重点、难点,关键要获得感情触发点。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
  (3)把握情景再现准备与播出时的区别。情景再现在准备与播出的两个环节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准备是搔出的基础,蕉当廑这签丑准备笪盛墨。但两者之间也存在着区别,主要体现为:第一,准备时有较充足的时间去展开想象,再现情景;播出时语句要连续不断,一句紧接一句,没有时间去细致展开和浮想联翩。否则容易造成情景分离,说到下句时,内心还停留在上句。第二,准备时,创作主体脑海中的画面可以较清晰,形象较鲜明j而播出时,景已模糊,情愈加凸显。在这个阶段,我们不必再细致地展开想象,只需让情景稍加显露,重要的是快速唤起我们准备时的具体感受和触动心灵的那一点。
  内在语
  内在语的概念及其意义
  播音的内在语是指那些在文字语言中所不便表露、不能表露,或没有完全显露出的语句关系和语句本质。
  内在语是帮助播音员主持人把稿件变成自己想要说的话,使思想感情运动起来的内部技巧之一,对播音表达的直接引发和深化含义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内在语的作用
  内在语是播音员主持人的心理活动,为播音语言表达提供究实的内心依据,其作用概括起来有两大方面:揭示语句本质和揭示语言链条。
  (1)揭示语句本质。语句本质是指句子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深层的内在含义和态度情感。我们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分斫,从语句较宽泛的表层意义来锁定语句本质。语句本质落实到表达上则可以引发出贴切的语气。
  (2)揭示语言链条。语言链条实际是指语句间的逻辑关系。揭示语言链条就是搞清句与句、段与段、层次与层次如何衔接成一个有机整体的问题。特别是在文稿中那些文气不太贯通的地方,在段落层次需要做明显转换而又不好衔接的地方,或需要赋予语言以动作感、形象感的地方,或在需要唤起受众注意,引发他们思考的地方。都可运用内在语来衔接、过渡、铺垫或转换,以帮助找到自然贴切的语气,造成一气呵成、浑然一体的效果。
  内在语的分类
  根据内在语的性质和作用的不同,我们把它分为六种基本类型:
  (1)发语性内在语。所谓发语性内在语,就是在呼台号之前,在节目、稿件、层次、段落、语句之间加上适当的词语。播音员主持人把这些词语作为开头在内心播出来,并与稿件原来开头的词语自然地衔接,将其&带发&出来。
  (2)寓意性内在语。寓意性内在语是稿件文字的&弦外之音&,是两否茬语确的内在含义,是结合上下文语言环境挖掘出来的语句本质和语句目的。 &
  (3)关联性内在语。关联性内在语是指那些没有用文字表示出来的语句关系,具体地说,就是那些体现语句逻辑关系和示出来的语句关系,具体地说,就是那些体蚬语句逻卑茸天系不u语法意义的隐含性关联词和短语。它的最大特点是,通过挖掘语句间隐含性的关联词或短语,使语句关系更加明晰。
  (4)提示性内在语。提示性内在语用于语句段落层次之间,也是为了解决上下语气衔接的问题,但与关联性内在语有所不同,它不是以关联词和短语的形式出现,而且内容上也更丰富多彩。如果说关联性内在语重在使语句逻辑关系更加严密,那么提示性内在语则更注重使表达语气富于灵动的活力。
  (5)回昧性内在语。回味性内在语一般用于段落、层次,特别是全文的结尾处。大体上有四种形式:寓意式回味、反问式回味、意境式回味、线索式回味。
  (6)反语性内在语。反语性内在语直接体现了语句表层意义与深层内在含义,即语句本质的对立关系或对比关系。一般说,在上下文语境中比较容易把握。大体有:对立型反语内在语、反问型反语内在语、双关型反语内在语、非对立型反语内在语。
  内在语的最优化
  (1)内在语是对稿件理解和感受的集中概括
  语句内在语的最优化,是服从于稿件整体,即宣传目的、主题思想和整体基调,切忌就句论句地确定内在语。
  (2)在稿件的重点和难点上把握内在语
  所谓重点,是宣传目的和主题思想的落脚点,是全篇的关节所在。所谓难点,是指语句本质不好把握,文气不十分贯通,播起来又不好衔接的地方。我们没有必要句句都找内在语,但对重点语句的本质含义应深入挖掘。
  (3)要注意语句本质的差异
  有两种情况:一是要在搞清语句表层意义的基础上,根据语句目的和上下文语境挖掘语句的深层含义,并准确判断把握具体的态度分寸。二是有些句子表层意义与深层含义异向,这时的内在语应该和句子的深层含义的意向一致统一,而不被文字表面意义所迷惑。
  (4)内在语要鲜明简洁有说服力
  表述内在语的目的,是为了训练把握内在语的能力,使自己思想感情运动起来,而不是为了表述而表述,内在语的把握应力求避免朦胧模糊,内在语的概括表述要精确可感,鲜明简洁,有说服力。
  对象感
  对象感的含义
  所谓对象感,就是指播音员主持人必须设想和感觉到对象的存在和对象的反应,必须从感觉上意识到受众的心理、要求、愿望、情绪等,并由此而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之处于运动状态,从而更好地表情达意,传达稿件节目的精神实质。对象感强的播音特征
  大凡能调动听众、观众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共鸣,受欢迎的播音都有很强的对象感,换言之,对象感的作用使播音体现出以下特征:
  一是体现人文关怀。播音员要在&目中无人&的环境中努力做到&心中有人&,心里时刻装着受众,感觉到受众的存在,想受众之所想、急受众之所急地把握对象的心理要求、愿望和兴趣点,它已经融入传者对受众的真诚、尊重与关爱,这本身就是一种人文关怀。
  二是表达丰富亲切。富有对象感的播音音色富于变化,语气上亦丰富,避免了长时间同一频率所造成的单调,从而保持受众心理上的兴奋状态。表现在播音语言上,语气显得亲切、有变化。
  如何把握对象感
  要熟悉传播对象,要重视对受众的基本构成进行定性分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
  析&__努力获得对象感。那么,怎样才能使对象感不失之笼统?如何获得并把握住对象感?j,&我们必须具体设想:这样的稿件,这样的内容,这样的形式,这样的宣传目的,在今天,应该播给什么样的人听?哪些人最需要听?听到不同的地方会有什么不同的反应?听完了又会有什么反应?给什么样的人听最能增强我们的播讲愿望,最有利于达到播讲目的?
  f1)对象感的&质&与&量&。为了获得对象感,我们可以从质和量的两方面去具体设想。所谓质的方面,是指环境、笺氛、心理、素养等有关对象的个性要求。所谓量的方面,是指性别、年龄、职业、人数等有关对象的一般情况。而质的方面又是最根本的。从质和量两方面了解受众,设想并掌握受众特征,找准与受众利益最密切的相关点,由此获得对象感,我们就能播出新闻的新鲜感,吸引并满足受众的兴趣和要求。
  (2)依据节目内容所反映的主题和目的设想对象,获得对象感。一旦掌握了受众的心理需求,找准了与受众利益密切的相关点,有了充足的依据,对象感就会强烈起来,到了非说不可的地步。
  (3)我们所设想的对象应该稳定统一。就某篇稿件来说,我们设想的具体对象应该是稳定的、统一的,不应该这一段设想对这些人播,那一段设想又对另一些人播。一般而言,设想的对象稳定会使播讲更集中,更鲜明。
  (4)播音员主持人与所设想的对象之间关系是平等的。对象感不是单单设想对象,同时要解决好播音员主持人与对象的关系问题。为了达到传播的有效性,为了使受众对播音员主持人产生&认同&和&自己人&的亲近感,播音员主持人与所设想的对象的关系就应该是平等的关系。这种关系意味着平等、融洽、真诚和坦诚。
  (5)为了获得对象感,为了使设想的对象具体有依据,要尽可能多地熟知各种对象的情况,丰富生活体验。这就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应深入生活,通过直接或间接的种种渠道关注现实,了解熟悉各种人,尽量和各个层次各种职业的人打交道,了解更多人的更具体的需要,在设想具体对象时才会更切合节目和稿件的内容和形式,更好地达到播讲目的。
  注意几个误区
  误区之一:播音员主持人执着地去追求设想对象的客观实体。
  误区之二:无论什么稿件都设想一种具体对象。
  误区之三:对象感时断时续,时有时无。
  误区之四:认为稿子并无确定对象就不必多此一举,或认为稿子已有了限制就不必设想具体对象了。
  误区之五:以为面前有对象就不需要对象感。不知道场外的受众才是我们传播的主体。
  三、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停连的定义
  停连是指在有声语言的流动过程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我们给停连下的定义是:在有声语言的表达过程中,那些为表情达意的需要所作的声音中断、休止就是停顿。反之,那些不中断、不休止的地方(特别是有标点符号,而不中断、不休止的地方)就叫连接。停连,是在有声语言行进中的&标点符号&,停连要按文意、合文气、顺文势,自如地服从思想感情运动的需要。
  停连的作用
  停连的作用可以表现在许多方面,有的组织区分,使语意明晰i有的造成转折呼应,使逻辑严密;有的可以强调重点,使目的鲜明;有的并列分合,使内容完整;有的体现思考判断,使传情更加生动;有的令人回味想象,创造意境。
  当然,停连常常是和其他技巧一起共同服务于表达的。它与重音等技巧相比,最主要的作用是使语言意思更加清楚。也就是说,停连主要是解决播音时怎样断连词句、组织好语言意思的表达问题。因此,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学会运用停连组织语句,区分意思。这是进行播音再创造活动的一项语言基本功,是播音员主持人借以表情达意的语言技巧之一。
  停连位置的确定
  (1)准确理解语句意思
  要想恰当地选定停连位置,准确达意,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语句的意思,因为这是关系着达意正确与否的大问题。
  (2)正确分析语句结构
  在理解了书面语言的意思之后,特别是对那些容易看懂而不易让人听明白的长句子,播音员主持人有必要再作一下播前的句子结构分析。
  (3)恰当体会情景神态
  有些语句,我们理解意思没错,语句结构也清楚了,但是按一般的词语关系来确定停连位置却仅仅可以使语意清楚,不发生错误,而不能使语句中所蕴含着的生动、丰富的情景神态得以充分的表达。在为表达情景神态而设置停连时,要以不影响语意清楚为前提,然后再以传&神&恰当为标准。
  (4)合理处置标点符号
  我们在播音中,要按照自己对稿件内容的理解,合理地处置标点符号。也就是说,在那些有标点符号的地方,我们根据需要也可能要连接;在那些没有标点符号的句子中间,我们根据需要也可能特意要停顿。
  停连的表达方式
  常见的停连方式有:
  (1)落停。这种方式一般用于一个完整的意思讲完之后。它的特点是:第一,停顿的时间较长;第二,停时声止气也尽(气正好用完);第三,句尾声音顺势而落,停住。
  (2)扬停。这种方式一般用在句中无标点符号之处,或一个意思还没有说完而中间又需要停顿的地方。它的特点是:第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求0停顿时间较短;第二,停时声停气未尽;第三,停之前的声音稍上扬或是平拉开。
  (3)直连。这种方式一般用于有标点符号而内容又联系紧密的地方。它的特点是:顺势连带,不露接真。
  (4)曲连。这种方式一般用于标点符号两边既需要连接又需要有所区分的地方,特别是一连串的顿号相间,或者是排比句式之类的连接点。它的特点是:连环相接,连而不断,悠荡向前。
  重音的定义
  在播音中,那些根据语句目的、思想感情需要而给予强调的词或短语就叫重音。重音的问题实际上是词或词组在句子里面的主次关系问题,不同于词的轻重格式中的重读音节。确定重音的位置,选择重音的表达方法,都要从具体语句着手,从全篇稿件着眼。重音表达方法多种多样,并非只有重读,而应以内容、环境、情感而定。
  重音的作用
  每篇作品有主题,朗读作品有目的,落实到语句中,语句也有目的,重音就是体现语句目的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每一个语句至少有一个重音。重音愈精,语意愈清,目的愈明。语言的目的性要靠重点来体现,语句重音必须准确地为语言目的服务。
  重音的确定
  在正确理解语句意思的基础上,根据重音的主要作用,我们提出三条参考标准和相应的具体选择办法:
  (1)重音应该是突出语句目的的中心词。这类词,是指那些在语句中占主导地位和最能揭示语句本质意义的词或词组。它们是准确、鲜明地传达语句目的的核心。
  (2)重音应该是体现逻辑关系的对应词。这类词是指那些具有转折、呼应、对比、并列、递进等作用的词语。它们是语句目的的实现过程中的重要逻辑线索。
  (3)重音应该是点染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这类词是指那些对显露丰富的感情色彩、情景神态和烘托气氛等起重要作用的比喻、象声以及其它形容性的词或词语。它们可以使特定环境中的语句目的生动形象地突出出来。
  选择确定重音的总的原则是:以能否突出语言目的为首要标准,综合考虑逻辑关系和感情表达的需要,有利则取,不利则舍。
  重音的表达
  选定了重音之后,并不一定就能恰当地表达出语句目的。还要注意准确地表达重音。运用重音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下面就简单介绍几种常见的强调重音的方法:
  (1)强弱法。这是一种用声音的轻重、高低变化来强调重音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重音不光可以用强和高的声音来强调,强中见弱,高中显低也不失为有效的方法。
  (2)快慢法。这是一种用声音的急缓、长短、顿连等变化来强调重音的方法。
  (3)虚实法。这是一种通过声音的虚实变化来强调重音的方法。
  总之,所谓强调重音、突出重音,都是在对比之中实现是多样的,但总的要求只有十六个字:加强对比,协调适当,讲究变化,切忌呆板。选用方法时,要从三个方面去考虑:&要能准确体现出语句目的;二要依据思想感情的运动;三要符合语流变化的需要。具体地讲也就是:要从全篇稿件的高度着眼,达到主次分明;又要从听和说的正常习惯考虑,不显生硬;再有就是重音的确定要少而精。这就是运用强调重音的各种方法时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语气的概念
  语气是具体思想感情运动状态支配下语句的声音形式。对语句的实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把握:首先,具体的思想感情是语气的&神&、灵魂。其次,具体的声音形式是语气的&形&、躯体。最后,语气存在于句子之中,它在整个的语言流动中占据着核心的位置。
  语气的感情色彩和分量
  在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中,总的感情色彩体现在节目的基调中,而具体的感情色彩体现在语气之中。语气的感情色彩,是指语句包含的是非和爱憎等。&是非&,是指正确、错误、反对、支持、赞扬、批判、严肃、亲切、郑重、活泼、坚定、犹豫&&态度方面的具体性质。爱憎,是指挚爱、憎恨、悲痛、喜悦、热望、焦急、恐惧、疑虑、冷淡、愤怒&&等感情方面j的具体性质。态度、感情交融为一体,可以展现各类语句的丰富多彩。
  语气的色彩是语句的内在的思想感情的积极运动的显露,它体现为创作主体声音与气息的变化。
  语气的分量指的是在把握语气感情色彩的基础上,创作主体还要区分是非、爱憎的&度&,能区分感情色彩不同的程度和不同的量级并能使之付诸有声语言的表达。
  语气的声音形式 .
  语气的感情色彩和分量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所以声音形式也一定是曲折起伏、不断变化的。我们用&语势&来表示语气的声音形式。语势,指一个句子在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下声音的态势,或者说有声语言的发展趋向。
  语势是由气息、声音、口腔状态这三方面因素多层次、立体化的多重组合而构成的。构成语势的这三方面因素是互相渗透、融合在一起的,也使语势呈现为立体的运动变化态势。
  节奏的概念
  节奏是有声语言运动的一种形式。在播音中,节奏应该是由全篇稿件生发出来的、播音员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所造成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声音形式的回环往复。我们从四个方面作一下具体分析。首先,播音节奏是以思想感情运动为依据的声音运动形式。其次,播音节奏的外部形式表现为有声语言语流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再次,节奏的核心是具有一定特点的声音形式的回环往复。最后,播音节奏的基本要求要立足于全篇和整体。
  节奏的类型
  (1)轻快型。多扬少抑,声轻不着力,语流中顿挫少,且顿挫时间短,语速较快,轻巧明丽,有一定的跳跃感。全篇重 点处的基本语气、基本转换都比较轻快。 
  (2)凝重型。多抑少扬,多重少轻,音强而着力,色彩多浓重,语势较平稳,顿挫较多,且时间长,语速偏慢。重点处的基本语气、基本转换都显得分量较重。
  (3)低沉型。声音偏暗偏沉,语势多为落潮类,句尾落点多显沉重,语速较缓。重点处的基本语气、基本转换多偏于沉缓。
  (4)高亢型。声多明亮高昂,语势多为起潮类,峰峰紧连i扬而更扬,势不可遏,语速偏快。重点处的基本语气、基本转换都带有昂扬积极的特点。
  (5)舒缓型。声多轻松明朗,略高但不着力,语势有跌宕但多轻柔舒展、语速徐缓。重点处的基本语气、基本转换都显得舒展、徐缓。
  (6)紧张型。声音多扬少抑,多重少轻,语速快,气较促,顿挫短暂,语言密度大。重点处的基本语气、基本转换都较急促、紧张。
  运用节奏的方法
  (1)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扬&一般指声音的趋势向上发展;&抑&一般指声音的趋势向低发展。如果重点要&扬&,&扬&前要&抑&:如果重点要&抑&,&抑&前要&扬&。扬、抑二者本身是对比而言的,并没有什么绝对的标准。
  (2)欲停先连,欲连先停。在播音中,连要连得顺畅,停要停得恰当。在连接时,要同时考虑停顿,在停顿中,要注意连接。停连的运用不能生搬硬套,要依文意、合文气、顺
  文势。
  (3)欲轻先重,欲重先轻。轻重相间,虚实相间,也是形成节奏的重要方法。语流推进过程中,由于色彩和分量的需要,在加重声音之前,要先弱化声音,在轻化声音之前,要先强化声音。
  (4)欲快先慢,欲慢先快。快慢是节奏的一个重要方面。&慢&是指字音稍长,停顿多而时间长。&快&是指字音短促,停顿少而时间短,连接较多。重点句需要慢时,前面句子则需适当加快。重点句需要快时,前面句子则需要适当减慢。
  在实际运用中,四种方法交错、重叠使用。只有综合使用它们,才能使节奏更为灵活多样。四种方法的核心是:加强对比,控纵有节。
  四、即兴口语表达
  广播电视即兴口语表达的原则与分类
  广播电视即兴口语表达的原则
  (1)坚持真实的原则。口语表达,首先应该建立在信息真实的基础上。离开了真实的前提,辞藻越华丽,调唱得越高,越可能失去受众的信任。
  jj12)坚持准确的原则。准确,就是要用最恰当的字句,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地表现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3)坚持密集的原则。信息的密集,就在于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给受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4)坚持迅捷的原则。面对全球化信息传播的激烈竞争,我们不仅要&发言&,还要获得主动性、时机性、时效性、权威性。要做到这几点就必须牢牢抓住首发权,不仅要在第一时间&发现&,还要在第一时间有理、有利、有节地&发出&信息。
  (5)坚持精美的原则。所谓精美,就是要善于揭示信息的内涵,用优美的声音和巧妙的表述,赋予信息以美感。
  广播电视即兴口语表达的分类
  (1)新闻评论类主持人节目
  这类节目主要发布新闻、现场报道或对事实进行评论,有很强的信息传播功能和舆论引导功能。对于节目主持人,受众要求他们及其所传播的事实具有真实性、权威性。新闻评论类主持人节目的功能以及受众对新闻评论节目的需求,统统落实到主持人的语言上,所以新闻类口语便呈现出用语简洁明快、准确严谨的特点,书面语色彩稍浓于其它类型的节目,表达时爱憎分明,刚柔相济,严谨生动,亲切朴实。同时语气郑重大方、新鲜感突出、感情饱满而质朴。
  (2)综艺娱乐类主持人节目
  综艺娱乐类的主持人语言要热情真诚、幽默风趣,同时语调要亲切自然,不能矫揉造作,避免庸俗化的倾向。
  (3)社教服务类主持人节目
  社教服务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要深入浅出、耐心细致,富于生活气息,播讲自然亲切、平易近人、轻松平和、娓娓道来。
  (4)交流谈话类主持人节目
  这类节目以围绕各种问题讨论的形式,表达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中,人们对沟通、交流、理解的渴望和追求。受众希望主持人能为参与者营造出一个开放、平等的交流空间,并善于在倾听中寻找谈话和询问的亮点。具体操作上就要求主持人的语言要坦率真诚,以情感人,轻松幽默,自然平易,随意而不拖沓。
  串联语
  串联语的特点
  串联语是指播音员主持人在组织、串联节目各组成部分的时候,即兴发挥的话语。串联语具有很强的主动性、机动性、灵活性、应变性。掌握串联语的特点,有助于主持人更好地把握各部分的轻重缓急、快慢疏密,使得节目进程紧凑有致,富于节奏感。
  (1)篇幅短小,内容精炼
  与主体信息相比,串联语所占的时间短、比重小。虽然仅仅是三言两语,但决不是可有可无的,要把串联语用在关节点上,要把话说在节骨眼上。
  (2)见缝插针,针对性强
  。.串联语形式多样,位置灵活。但无论出现在哪里,无论是叙述、说明还是点评,串联语通常是由某个人、某件事或某一点引发开来的。因此,要扣紧由头,见缝插针,抓住关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言之有趣的话语,才能真正起到串联、提示、点染的作用。
  (3)依赖语境,借景生情
  即兴串联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对于语境的依赖。在创作过程中,主持人随时可能觉察到蕴涵在语境中的有价值的信息点,借景生情,情生而&兴&发,于是产生不吐不快的动机和愿望。
  (4)寓理于情,情理交融
  串联语既要明理又要抒情,更多的情况是,将道理融化在感人的话语之中,产生&润物~ItI*声&的表达效果,让人不知,不觉、心甘情愿地接受你的看法。
  串联语的功能
  串联语是由节目的需要而产生的,因此,节目的需要也就决定了串联语的功能。串联语的功能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1)衔接转换的功能
  串联语的首要功能是&串联&,串联语穿针引线、环环紧扣,形成完整的逻辑链条,使节目编排的结构意图得以显现。
  (2)补充完善的功能
  不管是新闻类、文艺类还是服务类节目,都可能会有一些非说不可,但又不能、或者不便放在节目的板块中来表述的话,这时候就需要主持人通过串联语来起补充完善的作用。
  (3)阐发和点化的功能
  主持人要在尊重原有材料的基础上,对串联语做适当的加工和调整。对于那些受众不十分熟悉的内容,需要用串联语来作相对通俗的阐发和及时的引导。对于那些专业性较强或是意蕴较深的内容,需要用串联语来作巧妙的&点化&和恰切的诠释,以使受众对传播内容有更加清晰、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4)沟通和交流的功能
  串联语是节目各部分衔接的链条,主持人要在把握节目脉络的基础上,抓住机会,抓住受众情感的高潮点,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讲究分寸地对节目内容做分析评价,以引起受众的注意和激发受众的兴趣,烘托场上气氛,使主持人与受众之间沟通、交流的渠道顺畅,达到感情的共鸣。
  串联语的把握
  串联语的把握可以从前期和现场两个方面来进行。前期主要是准备阶段,包括把握节目的需求及必要的知识准备和临场心理准备;后期主要是实战阶段,包括把握即兴串联语&从文字语言到有声语言的转换和从内部语言向外部语言的转换&及自控与控场的能力和技巧等。
  (1)精心准备,有充分的预案
  a.把握节目的需求。即准备必须紧紧围绕节目的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相关材料,以体现节目宗旨。
  b.必要的知识准备。主持人应该在&善于传播&上下功夫,那么,就需要不断地吸收。虽然他不是某个领域的专家,辐只要节目需要,他可以迅速地吸收这个领域的相关知识,争取具备一定的发言资格。
  .c.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良好而稳定的心理素质是获得良好的临场心理状态的基础。具体到每一次的创作,除了做好必要的案头工作以外,还要进行一定的临场心理准备。首先是重视彩排;其次是要重视热场;第三是要注意排除杂念,专心地进入创作情境。
  (2)创作现场把握
  a.保持积极活跃的思维状态。在即兴口语的现场,创作主体的思维活动必须处于高度活跃的状态。首先要&勤于捕捉&,无论在场上场下,都要密切注意节目制作过程的一切变化乒&只有勤于捕捉,才能抓住动人的瞬间。其次是&主动思考,I,多动脑子,多想办法。第三是要&善感&,应当善于积极感觉外部世界的刺激和捕捉自己的点滴感受,善于由外及内地将所感受到的刺激加以梳理和深化,也善于由内及外地将自己的所感所思,条理化、清晰化、情感化地传达受众。
  _.b.掌握串联结构技巧。首先应该明确的是,串联的基础和前提是节目的整体构思,然后才是语言的加工润色。通过清理内在的逻辑关系,使看起来无序的内容变得&有序&,使衔接转换&合情合理&,不突兀,不单调,不直白。
  c.把握整体的节奏。在节目现场,主持人要像交响乐队的指挥一样,&俯瞰&全局,把握高低、快慢、轻重、虚实的变化,对各个场景的衔接熟稔于心,对节奏的控制收纵自如。
  d.发挥有声语言的魅力。有声语言是播音员主持ASU造性劳动的最终体现,因此,它的质量如何,对即兴口语表达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串联语的创作追求
  (1)求新。主持人的语言,关系到节目串联的成败,其创新的表现在于:将新鲜的内容,新鲜的视角,新鲜的结构形式,新鲜的表达方式融入串联语当中,避免简单化、模式化, 不说空话、套话、水话、废话,努力创作出意味深长而又新颖别致的串联语。
  (2)求精。&求精&对主持人自身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体现在语言风格的磨砺上,就需要主持人善于广采博收、兼容并 蓄。并以此作为基点,在实际工作中客观地评价自己,不断地调整、完善、创新,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新颖的语言风格。
  (3)趋雅。串联语同样要在遵循语言规范的大前提下,汲取书面语缜密严谨、文雅庄重的长处,发挥生活13语通俗生 动、句式简短、富有感情的优势,依照广播电视传播语境的要求,创作出较高层次的&雅化&即兴I:Zl语。
  (4)向美。广播电视有声语言的美在于和谐,串联性即兴语也要服从这一要求,力图与节目、受众和谐共振。只有当语言与节目整体风格一致时,人们才会感到和谐。串联性的即兴口语,要追求更高、更美的层次,就要尽可能吻合节目的特点,体现节目的宗旨、风格,以满足受众的审美期待。
  话题操作技巧
  话题的进入
  成功的入题可以在瞬间唤起受众的注意和兴趣。入题要吸 引人并使人明白其主旨,要自然而然地引领着受众,步入话 题,展开话题。
  (1)开门见山,直切]主题
  这是一种直接、概括地揭示话题主旨的进入方式,这种开头的特点是单刀直入,简洁明快,让人在短时间内进入主持人所设计的思路之中,给人感觉干脆利落、直截了当。
  云用开门见山、直切主题的方法,需要有高度的概括能力和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要能够精确地提炼其宗旨,精当地表述其内涵,以清新、明快的姿态将话题呈现在受众面前。
  (2)抓住重点,择要推荐
  我们先将节目的主要内容和信息的关键点、精彩部分提炼出来,在节目一开始就向人们加以介绍和推荐,这样入题,既可以增强吸弓I力,使受众产生心理期待,又可以帮助他们做好收听收视的心理准备。
  (3)触景生情,借景抒情
  00通过对周围景物或环境因素的观察、捕捉,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地进入话题,可以为节目营造出一种和谐、亲切的现场气氛。运用这种技巧需要注意的是,借用景物和环境因素不可牵强附会、矫揉造作。
  (4)以小见大,以事醒人
  这种入题方式多用于社会性话题,其特点在于:以那些或常见,或一反常规,或有情有趣,或典型新鲜的事例作引子,从凡人小事入手,由身边的现象谈起,实现以小见大,以事醒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宣传效果。
  话题的衔接转换
  话题的进行,离不开衔接和转换。熟练地掌握相关技巧,可以帮助我们顺利地完成起承转合,使话题的进程层次鲜明,环节清晰,观点突出,富于节奏。
  (1)引用资料,逐渐推进。一个话题的顺利进行应该具备
  多方面的条件,而一些恰当的、典型材料的引用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话题要层次清晰、逐步深入,单纯用语言来实现起承转合和衔接变换有时会略显单薄,适当&用事实说话&,可以使转折自然,容易为受众接受。
  (2)设置&中突,引人入胜。&真理越辩越明&,不同观点的 讨论、碰撞可以将人们的认识引向深入,智慧和情感的火花往往在碰撞中显现出来。因此,主持人要善于发现不同观点,善于巧妙地控制对话的进程,何时高潮迭起,何时降落缓j中,都应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3)言简意赅,画龙点睛。主持人虽不应该喧宾夺主,大 发议论,但还是应该承担起&主持&的责任。恰当的插话,精当的评议,引申纠偏,耐人寻味。
  (4)巧用&重复&,突出重点。&重复&是借用现场捕捉的 来自群众的话语,它既表达了主持人的倾向,又不会有强加于人的感觉。这样,不仅有助于对原句的理解,而且由于变化产生了新的刺激,可以加深印象,强化认识。
  (5)选择时机,巧妙&打断&。为了把握节目的正确导向, 为了使议论集中和深入,为了给更多的人发言的机会,主持人在必要时需用委婉巧妙的方式打断或不露痕迹地予以提示。主持人在打断别人发言时,一要谨慎从事,注意礼貌,选择时机;二要灵活巧妙,注意方法,让人接受。
  话题的结束
  在充分地展开一个话题之后,还要巧妙地将它作结。精彩的结束语不仅可以突出话题的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可以升华主题的意义,使受众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审视这一话题的价值,并把这种关照问题的方法辐射到其他的事物上,产生&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因此,话题的结束部分是至关重要的。
  话题的结束方式大体有:
  (1)首尾呼应,评论点题
  (2)以情感人,触动心灵
  (3)梳理归纳,概述要点
  (4)由此及彼,引发联想
  (5)正确分析,合理建议
  临场应变
  主持人的临场应变
  主持人的临场应变是指在节目进行当中,当意想不到的情况突然发生时,主持人所做的现场应急反应,它可以检验出主持人思维品质、知识涵养、语言储备和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水平。
  临场应变要求
  (1)反应迅速,举重若轻
  临场应变首先要求反应迅速。在节目录制现场,无论多么复杂的场面,多么出乎意料的突变,作为主持人都能一下抓住关键点,游刃有余地&轻轻带过&。
  (2)恰切得体,自然天成
  也就是语言运用要得当准确,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切合&题旨情境&,符合具体语境的场合、氛围,符合传受双方的身份和心理。
  (3)化险为夷,锦上添花
  在节目的进行当中,尤其是在直播的过程当中,存在着很主持人,要用真诚、平等的心态面对嘉宾和受众,耐心聆听,尊重对方。但也不放弃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可待机而动,顺势而发,委婉地表达不同的看法,巧妙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使谈话渐入佳境,避免直接&中撞。
  (3)善解人意,及时调整
  主持人要善于沟通感情,善于调节气氛,设身处地替对方着想。
  (4)有意岔题,峰回路转
  在直播热线节目和现场谈话节目当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问题,遇到棘手的问题,采取&硬切&的办法回避,当然不失为一种策略,但也不妨采取正面回答的办法,巧妙地扭转逆反心理,消除不良影响。
  (5)以攻为守,合理&冲撞&
  在某种意义上,主持人是节目的主人,但有时候也会遇到某些采访对象或嘉宾反客为主,发出咄咄逼人的诘难。这种情况下,主持人不能有恐慌、软弱或者逃避的表现,而要&遇强不弱&,从容应对,把难题甩回给对方,如果处理得当往往很能出彩。
  当然,临场应变的策略很多,甚至每一个成功的主持人都有自己的经验之谈。别人的经验要学,自己的经验总结尤其可贵。因为经验往往都是跟教训联系在一起的,经验的得来都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所以作为一个主持人必须要不断积累总结经验,丰富自己策略的宝库,这样才能够从容应对各种突变。
我的电子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记者基本功大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