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帮我注册一个ins号吗万分感谢什么意思

如何下载ins,在国内。_百度知道
如何下载ins,在国内。
我珐穿粹费诔渡达杀惮辑看到你回答的别人,说你下载的ins可以直接注册。我下载的没有注册,你是在哪里下得??急求!!谢谢!!万分感谢!!!
Instagram!iPhone、iPad 版 安卓版 望采纳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哪位亲帮我注册个twitter账号,我的手机可以连vpn但是总无法注册,哪位亲帮我注册一个,万分感谢!!!_百度知道
哪位亲帮我注册个twitter账号,我的手机可以连vpn但是总无法注册,哪位亲帮我注册一个,万分感谢!!!
唯独twitter无法注册,万分感谢,我的手机可以连vpn但是总无法注册!!手机facebook ins都上得去,哪位亲帮我注册一个!哪位亲帮我注册个twitter账号
您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系统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难题奖励10(财富值+经验值)+提问者悬赏30(财富值+经验值)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下载一个酷盛推特版
你有常用邮箱吗?给我账号,(不要国内的那些人人,猫扑什么的)我帮你注册,你要自己上邮箱去验证激活,最好是outlook的邮箱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twitter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前几天,突然发现默认浏览器的Chrome的主页被篡改为了hao123。每次第一次打开,都自动跳转到&a href=&///?target=http%3A///%3Ftn%3D_hao_pg&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tn=_hao_pg&/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这个网址。自己到网上搜了一下,试了各种方法最终还是无果,本着屌丝懂技术,神都难不住的精神决定自己破掉它。(*^__^*) 嘻嘻……&br&&一& 缩小包围圈&p&1、chrome设置?&/p&&br&对chrome中的启动时、外观属性都进行了修改,仍然没有解决问题。&br&&img src=&/cbea48b811258eaad0f3cbf_b.jpg& data-rawwidth=&837& data-rawheight=&4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37& data-original=&/cbea48b811258eaad0f3cbf_r.jpg&&&br&&p&2、快捷方式中添加了参数?&/p&&br&发现不管是从桌面快捷方式还是直接点击exe文件,chrome主页都被篡改。这就排除了是在桌面快捷方式中的目标栏中添加了hao123网址的缘故。哎,查看一下桌面chrome快捷方式不就得了,整的这麽麻烦。囧。&br&&img src=&/c08babd041eb343f1e7038_b.jpg& data-rawwidth=&366& data-rawheight=&46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6&&&br&&p&3、chrome.exe被篡改或者chrome配置文件被修改?&/p&&p&将chrome的配置文件和可执行文件一同拷贝到虚拟机中,擦,在虚拟机中就没问题。说明问题不在chrome身上。&/p&&p&那会是什么问题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转折来了,将chrome.exe重新命名后,再打开浏览器,主页就是设置的&a href=&///?target=http%3A//.hk/&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k&i class=&icon-external&&&/i&&/a&,这样就没问题了。测试一下,将firxfox.exe重命名位chrome.exe后,主页也被篡改位流氓导航页。看来chrome.exe是个关键词啊!一个解决方案就这样诞生了,太easy了吧。但是这里面到底隐藏着什么奥秘呢?继续整!&/p&&p&&二&我要看代码&/p&&p&1.
先上第一个利刃,microsoft旗下的Process Explorer。&/p&&br&查看chrome.exe的主进程信息如下,亮点就在下图中。&br&&img src=&/459e26e24d0e87d90874_b.jpg& data-rawwidth=&903& data-rawheight=&3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3& data-original=&/459e26e24d0e87d90874_r.jpg&&&br&&br&&p&小伙伴们一定看到了Command line下面的编辑框里有我们久违的流氓url吧。这个Comand
line是什么东东?&/p&&br&
Windows下常见的创建进程的api就是CreateProcess,这个函数申明如下。&br&&img src=&/9af736f4fd12c4a165a1df_b.jpg& data-rawwidth=&746& data-rawheight=&3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6& data-original=&/9af736f4fd12c4a165a1df_r.jpg&&&br&&p&其中的第二个参数,就是Command line,在我们这里就是chrome.exe应用程序的参数。该api的详细介绍在&a href=&///?target=http%3A///en-us/library/windows/desktop/msv%3Dvs.85%29.aspx&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en-u&/span&&span class=&invisible&&s/library/windows/desktop/ms682425(v=vs.85).aspx&/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p&现在的问题就是这个command line是谁传递给chrome.exe进程的?弄清楚这个问题之前,先要搞清楚,windows下,双击或者右键打开应用程序时,该应用程序进程是谁创建的?查阅资料发现,通过双击或者右键打开的应用程序进程都是由explorer.exe这个进程调用CreateProcess创建的。那么,我们的流氓url Command line 就一定是explorer.exe传递给chrome.exe。看来explorer.exe有问题了。测试一下,通过任务管理器中的创建新任务的方式启动chrome就没有流氓导航了。但是通过和虚拟机中的explorer.exe文件对比,发现主机和虚拟机中的两个文件完全相同。Exe运行时不光要加载自身的.exe程序文件,还要依赖一些动态库dll。是不是dll有问题。利刃2上场。&/p&&p&2、ollydbg闪亮上场。&/p&&br&用od加载explorer.exe运行,查看所依赖的dll。&br&&img src=&/94d0c9fd_b.jpg& data-rawwidth=&910& data-rawheight=&3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10& data-original=&/94d0c9fd_r.jpg&&&br&&p&看到有几个可疑的非系统dll,QvodExtend.dll,
QvodWebBase.dll,按理说explorer.exe是不会依赖非系统dll的。想起来,网上说的卸载Qvod可以解决问题。这个怎么能说卸就卸呢?万万不可以的。&/p&&p&问题肯定是在调用CreateProcess之前出现的,在当前模块中查找调用CreateProcess的地方,一共有四个点,全部设置断点,然后调试explorer.exe进程?当然时调试失败了。~~~~(&_&)~~~~ &/p&&p&但是重新加载explorer.exe运行,然后查看kernel32.dll的CreateProcess的代码发现了重要的问题。&/p&&br&下图就是kernel32.dll中的CreateProcess代码,尼玛不是说好了的CreateProcess将调用CreateProcessInternalW吗?这儿怎么上来直接 jmp
QvodWebB.10008B90?QvodWebB你要闹啥啊!!!&br&&img src=&/56ab58b4f8_b.jpg& data-rawwidth=&624& data-rawheight=&5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4& data-original=&/56ab58b4f8_r.jpg&&&br&看看下面这个正版的CreateProcess吧。&br&&img src=&/12bbf8cf2fe987f574e9cfeb_b.jpg& data-rawwidth=&611& data-rawheight=&5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1& data-original=&/12bbf8cf2fe987f574e9cfeb_r.jpg&&&br&至此,整个流程大致出来了。QvodWebBase.dll将kernel32.dll的CreateProcessW代码的前5个字节改为了一条jmp指令,改变了CreateProcess的正常执行流程。实际上,CreateProcessA,CreateInternProcessW,CreateInternProcessA都被注入了相应的跳转指令。&br&&p&&三&深入巢穴&/p&&p& QvodWeb如何随explorer.exe加载,QvodExtend.dll, QvodWebBase.dll到底都做了些什么?先mark,后面接着整。&/p&&br&&p&1.先看看QvodExtend.dll, QvodWebBase.dll都导出了些什么函数。&/p&&p&&img src=&/f1449edfc92ce397f2081a_b.jpg& data-rawwidth=&833& data-rawheight=&2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33& data-original=&/f1449edfc92ce397f2081a_r.jpg&&下面是QvodWebBase.dll导出的函数。可以看到有InstallWindowsHook钩子函数。&/p&&p&&img src=&/8a0f7ef326ca_b.jpg& data-rawwidth=&829& data-rawheight=&2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9& data-original=&/8a0f7ef326ca_r.jpg&&同时,用IceSword扫描时发现,QvodExtend.dll还是个BHO。&/p&&img src=&/aa0cb8cb5bcd67a16a0d3e_b.jpg& data-rawwidth=&1236&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36& data-original=&/aa0cb8cb5bcd67a16a0d3e_r.jpg&&&br&&p&同时,测试发现如果将QvodExtend.dll重命名后,就不会出现主页被篡改,同时explorer.exe也不会有QvodExtend.dll和QvodWebBase.dll模块。由此可以推断,QvodExtend.dll随explorer.exe或者ieplorer.exe启动时,会向系统注册QvodWebBase.dll中的钩子函数,接着再是加载QvodWebBase.dll时,该dll的DLLMain入口函数会向当前进程注入Jmp指令。&/p&&p&反汇编QvodExtend.dll代码可以发现,注册QvodWebBase.dll中的钩子函数的代码&/p&&img src=&/dcf19ab6e04_b.jpg& data-rawwidth=&1011& data-rawheight=&5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11& data-original=&/dcf19ab6e04_r.jpg&&至此,整个过程告一段落。&br&解决办法就是删除或者重命名QvodExtend.dll和QvodWebBase.dll。不知道会不会影响qvod,目前不得而知。&br&----------------------------------------------分割线------------------------------------------------------------------------------&br&QvodExtend.dll在其dll_main函数中,判断当前的模块是explorer.exe或者iexplore.exe,若两者都不是则退出;否则读取qvod安装目录下的QvodCfg.ini文件获取
QvodWebBase的版本号,找到 QvodWebBase.dll后调用LoadLibrary加载该模块(加载过程中会向CreteProcessA/W中注入代码,这个代码就是在CreateProcessInteralA调用之前修改comand line参数),接着调用GetProcAddress获得
QvodWebBase安装钩子的导出函数installwindowshook,并执行该函数,该钩子的类型是WM_CBT。整体流程就是这样。&br&
----------------------------------------------分割线------------------------------------------------------------------------------
&br&该实验的软件版本是QvodPlayer5.17.152.0,目前在最新版本中该问题已经解决。
前几天,突然发现默认浏览器的Chrome的主页被篡改为了hao123。每次第一次打开,都自动跳转到这个网址。自己到网上搜了一下,试了各种方法最终还是无果,本着屌丝懂技术,神都难不住的精神决定自己破掉它。(*^__^*) 嘻嘻……&一& 缩小包…
更新:擦,本来只有一句话,推荐Qt,远离微软,有人追问,补充了点,有人又追问,又补充了点,然后出了趟门回来,感觉跟捅了马蜂窝一样。既然都说到微软了,那就接着展开一下。&br&&br&&b&问题的本源&/b&&br&&br&微软就是战线太长了,忙着去主导各种标准,制订各种框架,这样的话,才能更好的夹带私货,用一个你必须用的东西推进另外一个他想让你用的东西,诸如dx和windows,诸如c#和 &a href=&///?target=http%3A//asp.net&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asp.net&/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而又因为主导了开发者,才能进一步主导用户,而主导了用户,大量的利润便会随之到来。在整个链条中,如果消费者没得选择,开发者也没得选择时,微软就能想卖啥就卖啥,完全基业长青了。出个新东西没关系,不符合我的利益我就不支持。如果新东西很有前途,那我自己搞一套,然后再把我的开发者和用户绑架过去。&br&&br&到底哪一个方向会有前途呢?微软自己也说不清。到底哪个领域对今后的软件生态影响比较大呢?微软自己也道不明。只能朝着各种有苗头的地方去努力,以前技术领域比较窄,微软可以囊括整条产业链,编译器/IDE/框架,开发者基本可以躲在微软的圈子里不出来。后面各个技术领域蓬勃发展,分支越来越多,微软就有些力不从心了。但是战略依旧没变,任然试图去主导任何一个技术领域的标准。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去忽悠各种开发者:“跟我来吧,有美好的明天”,但技术领域每天都在推陈出新,产生新的细分。为了主导更多的新领域,称霸完一个领域后,微软的重心并不是完善该领域,而是继续集中精力称霸其他新的领域。&br&&br&对于支持期的技术,微软会利用自己强大的影响力进行各种捆版整合,告诉你:“新的革命又到来了,你准备好了么?”,告诉你:“用了它之后,你就什么都不愁了”,“XXX即将停止支持”,然后各种社区中,一堆mvp前扑后拥的进行推广:“XXX大法好,MS法力无边”;书店的柜台上,瞬间多出几十本红色封面黑色封面的宝典;CSDN的主页里,各种微软 TechED, 夏令营。很多人一看,我靠,全世界都在用,我再不用是不是就要被淘汰了呀?&br&&br&完成支持后,微软进入绑架期,为了不让你用其他的东西,微软想尽一切你的需求,然后为满足你可能的一切需求,开始拼命的飙版本,来兼容各种各样的东西。很多人觉得这个东西好像挺强的,什么都能做,不用学其他了,微软就笑开花了,觉得可以绑架大家了,于是开始疯狂的用该技术夹带越来越多的私货,或者是新技术,或者是为了强迫其他人用另一个东西,为了兼容这些私货,继续飙版本,这就叫绑架。&br&&br&等到你积累了越来越多的代码,或者成熟框架后,你突然发现,原来你能做的事情,就是只能在微软给你划定的一亩三分地里面不断的耕耘。想用它开发一个微软商业上不支持的东西?没门。依赖微软越久,做出选择的成本越来越高。这时会有两种结局,第一种,微软给你指出下一个革命的方向,你别无选择,斩断原有积累投入到下一个革命中。异或,微软觉得自己在这个领域江山稳固了,竞争对手都没了,不会再出什么幺蛾子了,于是彻底开始不思进取,你用着过时的技术干着急。&br&&br&曾任微软副总裁的李开复回忆:“一个产品队伍一旦失去了假想敌,就会松懈,盖茨和鲍尔默也会撤回对它的投资和支持。比如说,微软IE击败网景之后,微软就降低了投资,致使它的浏览器多年没有再进步,直到又出现了‘火狐’这个敌人,才又开始振作。”火狐就是网景的“遗孤”。&br&&br&&b&微软的绑架&/b&&br&&br&MFC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年同 VCL竞争时挺上进的,VCL一死,MFC也跟着死了,现代的界面系统都是 windowless直接绘制控件了,笨重的mfc还在基于系统控件。大量的onpaint自己做,人招不到不说,工作效率奇低,熟练的mfc工程师还比不过学习Qt一个月的学生开发效率高,你说我会选啥?mfc还需要各种奇巧淫技才能达到 qt的效果,弄那些技巧的人变动,项目就傻逼了,考虑到这一点,你说我又会选啥?最近两年界面开发又开始脚本化了,你会发现 Qt有各种支持脚本(除了内嵌支持 js的 QtScript外,还有 Python的 PyQt,还有 Lua)任你选择。核心代码C++,逻辑界面python,用过脚本开发UI的人都不会想用回C++写UI,因为界面逻辑脚本化可以提高至少两倍以上的生产力。微软的策略呢?想用脚本?没门,因为我不推脚本但是我推c#,所以你想方便的写高级界面?还是跟着我去弄 .net和wpf去吧,这就叫绑架。面对绑架你别无选择,开发者微软系的代码和经验积累越多,想离选择非微软的东西成本就越高,想不被微软绑架的代价就越大。&br&&br&为啥有人愿意给 Qt脚本化而不愿意给微软的界面系统脚本化呢?并不是微软的技术就比不过Qt,而是大家唾弃微软的臭脾气,外加Qt是开源的,为它实现脚本各种方便。这里并不是说开源的东西就一定比微软的东西好,微软有很多领先的技术甩开源几条街,主要问题在于微软的封闭性。所以我的论点并不是一定要用开源,而是建议大家有选择的余地下,选择非微软技术,比如qt, flash这种。&br&&br&&b&死也要主导行业标准&/b&&br&&br&为了引导行业标准,微软很多设计的很好的东西,各种音视频格式,还有最近的 HD Photo图片格式,比 jpg2000 和google的webp好多了。但是很多人由于微软的封闭不买微软的帐,很多框架和软件都直接支持webp了,也没几个人支持wdp,在这种情况下,我宁肯选择次一等级的 webp。&br&&br&微软的出过很多标准性的东西,比如wmv, wma格式,当年挺先进的,微软也天天忽悠人去用这两个格式,但是由于封闭,最终失去支持,大家选择了更加开放的方案来代替,微软也就不思进取了,最终视频领域 现在是 h.264/265,音频领域是 he-aac v2。&br&&br&微软又试图代替 pdf,引领该领域的标准,然后自己出了一个 xps。论技术,确实高于 pdf很多,但是没人用呀,没软件支持呀,连打印机都只支持扫描成pdf格式。所以我选择 pdf并不是因为 pdf技术比微软强,而是因为它不是微软的。而且我估计个两年出个 pdf2,xps也就跟 wmv一样进棺材了。&br&&br&再比如 SilverLight,微软在没有太大把握的情况下硬推这个东西,就是因为怕c#由于满足不了RIA使得C#开发的开发者流失到微软以外去,为此 .Net还逼迫大家升了几个版本。可惜,大家都知道的,于是微软自己对它的支持都少了很多。&br&&br&你说微软技术弱么?不弱。那为啥这些明显乱七八糟的东西微软都要硬撑着试图主导行业标准但是最终又主导不了呢?那是因为我们先前提到的微软战略,从几十年前到现在都从来没有变过,然而时代变了。&br&&br&&b&Win32 API&/b&&br&&br&Win32 是系统层最稳定的接口,一切功能的基础。这么基础的东西,微软该化大力气持续发展对不对嘛?非也,随便举两个例子你就会发现其实它已经落后世界很多了。微软是任性的,觉得我提供的开发模型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为什么要参考其他操作系统改进呢?即便其他操作系统提供的功能很好,我也要给你挑挑刺。而按照微软一贯的规律,系统 API领域,我完全控制了,那么我改进的动力也就不那么强了,庶民们岂能妄自议论 Win32 API,更别说想提交改动 patch给我了。&br&&br&线程同步:如果你写线程同步,你会发现 Win32 API缺很多关键的东西比如:条件变量,读写锁,这两个最基本的能够组合成其他任何同步模型的东西,微软直到 Vista的年代才提供支持(msdn Condition Variable),这就意味着,你如果用了,你将面临很难在 xp下跑的情况。你问微软 xp怎么办,微软说用 event去 wait嘛。你就奇怪了,event这么弱智的东西能代替条件变量么,为啥不再xp年代就支持了?&br&&br&单次初始化:pthread_once,没错,windows下面由于缺少这个东西,你再做一个全局变量供你的接口访问时,你需要保证该变量只被初始化一次。即便多线程同时调用访问该变量的接口,也不会出现两次初始化的情况,pthread_once就是做这个事情的。直接把代码写成:if (inited == false) { init(); inited =} 线程又不安全,外面加一个 CriticalSection,那你又需要在更前面去 Init这个 CriticalSection,还要保证不会发生多次 Init,问题还是没解决。于是很多人在 Windows下的解决方案是,在全局变量声明一个类的静态实例,这样 main()之前,那个类的构造函数能够提前被调用,进而又引入了新的问题,及多个全局实例又会存在谁先谁后被构造的问题,你又得用恶心的 #pragma宏来解决,最后初始化代码一团乱麻。而如果微软提供 pthread_once类似方法,那或许这一切都会变的很清爽。&br&&br&网络接口:用过 winsock接口的人都觉得简陋,你想实现高性能的网络服务,需要控制 TCP的大量细节参数,比如 TCP_NOPUSH, TCP_CORK, 还有 QUICKACK这些控制调整 TCP面向流量优化或者面向流速进行化的基本功能,winsock上看都看不到。更别说 Google的 TCP速率优化(Kernel 3.2.12收录的 Google patch)等现代功能了。即便是对比最基本最传统的 posix套接字,winsock的行为也是错乱的,比如 REUSEADDR,再比如 Win32下你监听一个 UDP端口,给远端发送 UDP数据包,如果远端没有监听该UDP端口,那么你服务端收到 icmp: port unreachable后,那个udp socket就彻底被 reset了,后续什么数据都读不进来,持续给你报 10054,搞笑吧。除非你创建udp套接字时做一大堆 *windows独有的* 专门的设置,否则vista之前,你都会被 10054。vista之前,默认情况下,客户端如果拒绝收服务端的 udp包的话,服务端的 udp套接字就用不了了,这是不是在搞笑么?还有各种基础功能限制,比如:缺乏poll支持(强迫你用iocp代替),select最多64个fd,没有 socketpair。当然,没有这些也可以写网络应用,但写惯 unix下的网络代码突然来 win下写,就会觉得这真是个玩具呀。&br&&br&TLS:TLS有数量限制也不管了,但是线程本地存储这个东西是需要 destructor的,即我创建了一个本地存储来存一个对象,我可以设置一个 destructor函数指针,在线程退出时,这个函数会被自动调用到。比如你想实现一个 per-thread cache(比如类jemalloc的 arena),线程退出时能够被自动析构,这个最基本操作在 Win下却可以把你别扭死,原生TLS API没有这个支持,你又不想所有线程退出都要强迫使用者调用一下 destructor,那么你开一个线程监听所有线程?还是怎么招?看看 boost和 jemalloc这些在 win下的 destructor实现,你就会发现恶心的要死,就像要在一块工整的电路板上,焊接一根非常碍眼的飞线一样。&br&&br&GDI/GDI+: GDI是牛逼的,出生早又承当了 GUI的基础工作,毕竟那么多年了,做成这样是无可厚非的。但是XP年代的 GDI+一出生就落后于时代。比同期的同一个级别的开源项目 Cairo(gtk后端,wine用来模拟gdi/gdi+的后端,webkit/mono后端)和 Quartz(OS X图形后端)来,GDI+除了速度卡外,图像质量差,功能简陋,不支持抗锯齿,对GDI的字体效果也并没有质的改进。所以 Windows下的应用软件,一直因为字体和图像质量受到诟病。直到后面的 Direct2D出来希望改进这个局面,也已经是好多年以后的事情了。大量兼容 xp的程序还在跑在 GDI/GDI+上。&br&&br&( 问题有很多,以下省略若干字)&br&&br&按微软的能力,想改进这些基础接口,应该不是难事。但基础接口的长期滞后,折射出的是该公司全胜时期的傲慢。&br&&br&&b&统治与分治&/b&&br&&br&微软的接口设计向来是缺乏美感的,喜欢复杂化,喜欢什么东西都搅合在一起。什么叫做大一统?就是什么都能做,貌似很强大,一个东西能做的事情很多,开始是好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耦合度高,各种盘根错节,一旦其中一个设计很 “巧妙”的东西过时了,那所有依赖它的东西将面临死亡。什么叫做分治?就是保证简单性和可拆分性,每个系统专心做好一件事情。一个不行,换掉即可,整个解决方案是由若干全部可以替换的子模块组成的,这叫分治。&br&&br&Windows技术栈就是一个典型的大一统设计,他有很多很巧妙,依赖性很强的东西。比如,“一切都是窗口”,这个思想,从设计上来说就是有问题的。举个简单例子,WSAAsynSelect 用过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网络接口,用来判断哪个套接字上有事件。但是却又要传一个窗口句柄过去,让窗口来接受网络事件,这就是一个很搞笑的例子。微软为什么这么设计呢?因为应用程序本身有一个消息循环了,就是窗口消息循环,但是如果处理网络的应用程序使用类似 unix poll的方法,去等待消息的话,窗口消息就得不到处理了。如果把poll放到一个线程里的话,那UI线程要找网络线程做点事情,那网络线程在 poll的等待周期中,如果没有新的网络数据过来,可能短时间内没办法理会 UI线程的请求。于是微软的解决方案,就是让网络层的事件合并到 UI的窗口事件中,这样就比较方便了,全部在窗口消息队列,你要把UI和网络放到一个线程也可以,两个线程也罢。这样把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搅在了一起的:“巧妙” 设计在微软的技术栈里数不胜数。&br&&br&合理的处理方法应该是啥?应该是继续使用 Poll,每次 poll可以设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并且可以被外面线程唤醒,这样就不会出现之前的问题了,两件事情不会搅在一起,这就叫可拆分性。结果呢,不关网络,大量的其他东西都和窗口搅起来了,等到 Windows程序要移植的时候,就会变得万分痛苦。有人说不是有 IOCP么?看看有多少一流的服务器支持 iocp?再说java可以把所有不同操作系统的异步事件模型封装成NIO,对 Windows对的 iocp却提供单独的接口,而且直到 7.0以后才有,微软总喜欢和全人类反着来。&br&&br&缺乏审美的设计,才会导致 Win32 API被 GUI所束缚这样一种结果。这在其他系统对比来说,这时听都没听过的事情。这是设计上的偶合,还有商业上利益的选择。比如网页开发,C# 和 &a href=&///?target=http%3A//asp.net&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asp.net&/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绑定太紧,&a href=&///?target=http%3A//asp.net&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asp.net&/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和 iis绑定太紧,iis和 windows又绑定太紧。微软的东西才出来都是先进的,可封闭的微软不愿意同外面合作。你要用我先进的东西,你就一个系列都要用。最终全部都搅在一起了,风险是相当大的,系统就像一个吞噬了各种化学物的怪兽一般,蹒跚前行。&br&&br&而所谓简单性和可拆分性的东西,是四处皆可替换的东西。比如你做 web开发,你选一门语言,python,语言就做好语言的事情。外部的网络框架,可以用 django,flask, web.py等等,接口可以用 fastcg / cgi / wsgi / uwsgi / apache_mod, 而外部的服务器,可以用 apache, nginx, lighthttpd。清晰的被分成:语言层、框架层、协议层、服务层 四个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若干备选方案,互相兼容,web.py过时了,我换 flask,apache过时了,我换nginx。每个产品都专注做好自己的事情,并前后适配其他层次的方案,python出问题了,我换 ruby,换php,协议任然用 apache_mod或者 fastcgi。这就是分治,具备美感的设计。&br&&br&这样的情况在微软的技术体系里很难出现,这些技术运行到windows下水土不服不说,微软自己就不让你选:你要写asp .net,那语言你就用 c#(vb比较小众),用了&a href=&///?target=http%3A//asp.net&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asp.net&/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你就要用iis,而iis只能跑在 windows下。外部的人很难兼容进来,本来微软就不太愿意支持其他技术。那么好,一开始可能领先,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这么长的链条中间一环出问题,可能会导致其他的跟着他一起被人抛弃。&br&&br&微软一方面出于商业考虑,生怕自己技术链中哪个环节被人替换,一方面有些接口设计充满耦合,考虑不周,导致后面大量的主动升级和被动升级,什么 ocx, com, atl, ole,dx1-7类似的东西都可以搞出那么多来折腾人,系统内核 GUI,网络、多媒体,大量的 API偶合在一起。最终简单的一个 Office和 Windows一样臃肿丑陋,这就叫缺乏美感的设计。&br&&br&&b&C#&/b&&br&&br&C#是一门简洁优雅的好语言,是微软中比较少见有品味的设计,这是因为 C#之父 Anders就是来源于微软之外的 Borland。Anders 早年为 Borland 设计的 Turbo Pascal 和 Delphi 就以编译速度快,使用简单和功能强大受到大众的喜爱,所以在设计 C# 时融入了很多早年的审美观。C#语言层面上胜过 java不少。我经常边用边骂 java到9到10了,也没想着好好的学学 C# 的一些特性。Java 这么多年连个 get/set 都不抄一下,连个unsigned都不肯给我用用。用 C#写代码比 java流畅不少,但应用范围太窄呀,我没办法还得接着用 java呀,应用范围广呀。我用 java写的程序随便运行在几乎任何平台上,大量最新的开源成果可以直接应用。可怜的C#却被微软画了一个圈,死死的呆在圈里出不来。其实大家都是欢迎 C#的,不然也不会有 mono这个项目了,但 mono运行效率比 jvm低不少,比原生的 .Net运行时低很多,库也不全,实在难以承当大任。&br&&br&除了部分人专门从事 C#的工作外,现在互联网企业,几乎很难看得到 C#的身影:做移动应用,用原生的 java和 objc。做服务端用 C++/java/各种动态脚本,做页面用 Js 页游用 Flash。做PC游戏用C++/脚本,没C#什么事情。移动游戏主要也在使用 C++/脚本(unity只是众多游戏开发引擎中一个单例未来是否被代替未知,XNA就是个玩具)。唯一只有微软的老本行PC桌面应用,没错,是C#,但是现在也面临诸多挑战: CEF(Chromium Embedded Framework)用js直接写Windows本地应用,如网易云音乐用CEF效果拔群;Qt系列+脚本(越来越多互联网公司在用,如Wps);自己C++UI库/脚本(例子太多了)。这些方案你或多或少都能挑出些问题来,但不可否认的是她们正从各个方向蚕食 C#的传统地盘。你可能说C#在客户端能做很多非 UI的事情(比数据库和网络还有图像),但 CEF/Qt 这些播放点流媒体、访问下网络、弄下图像或者请求下数据库同样很简单。现在 GUI开发的脚本化进程正在席卷各种桌面开发方案, js等脚本运行速度越来越快,C#速度上并不能体现出数量级的优势,而且基于泛型的脚本语言开发效率比原来高很多,同时这些解决方案全是跨平台的。而整个进程中 C# 被排除在外了,这才是 C#真正危机的地方。&br&&br&&b&DirectX&/b&&br&&br&有人奇怪我为何喜欢 OpenGL,话说白了只有一个理由,它是开放的而且它不是微软的。如今很多人会说你看 d3d 接口不错,兼容性高,CPU占用低而且画面好。没错,但记心好点的同志们把时间拉长一点,Win95时代微软强推 DirectX而封锁 OpenGL很多系统调用的事情各位还记得到吧?那各位还记得到 DX才出来时烂成什么样子么?当时业内骂声一片,很多人看了眼接口就扔了,直到 DX5出来的时候,你稍不留神,还会把整个屏幕画花了,或者弄死机了。当年 OpenGL领先 DX不是一个量级。直到 DX8出来了,才算完善了一些。微软为了商业利益,把整个行业拖后了数年之久。直到2006年,很多 3A大作还是以 OpenGL为图形底层,不鸟微软的 D3D。&br&&br&微软的技术架构,向来不太优雅,耦合度又高。Dx7以前,DirectDraw的表面和 D3D设备还有纹理搅在一起,DSound的坐标系统又可以和 D3D的坐标系统搅在一起。大量的数据结构被定义出来,一个矢量一个矩阵还要单独定义一下,不准我跨平台库用自己的定义么?你就不能用个数组么?你强大是强大,但是你耦合度实在太高了。一个环节更新,所有环节被迫更新,然后就飙版本的原因之一。DirectX的设计就是没有品味的,如果按照简单性和可拆分性的思路来重新考虑,Dx软件包中,应该隔的比较开才行,能不定义的对象和结构体,尽量不定义,用C原始的类型或者数组来接口,这样不会妨碍我外面灵活使用。然后游戏开发者靠一门胶水语言把这些独立模块根据需要粘合在一起,这样的方式是不是更清爽一些呀?&br&&br&开放的东西能自我适应性,自我修正。Real Networks估计很多人还没忘记,当年的他开发的 RM / RMVB视频格式,因为压缩比高,同信噪比下码率能有更低的码率,画面质量更好,而赢得了广泛的支持。但是 RM / RMVB却是一个封闭的视频格式,虽然领先了业界数年之久,但是数年后即被开放的 H264所代替,H264虽然一开始接受度不高,但是数以万计的人在帮他完善。学院派今天发研究出一种更有效的宏块搜索方式,不出两个月工程界就跟进了。今天有人发现一个运动估计的改进,明天有人实现个更低延迟的缓存管理,或者提升下错误恢复能力。免费的 x264不论从延迟,性能,画质,码率都直接秒杀很多商业公司的编码器,ffmpeg又可以轻易的播放h.264视频。最终 Real Networks抱着它的 rm/rmvb一起进了坟墓,死前还不忘叫一句它正在开发 rmvb2,超越 h.265标准的编码格式,业内嗤之以鼻。视频领域的玩法已经变了,H.264通过不断发展,最终颠覆了RMVB的商业模式,这就是一项技术自我适应,自我修正的例子。&br&&br&今天的 D3D就像当年的 RMVB,就算他用商业手段狠狠恶心了 OpenGL一把,导致后面 OGL数年发展不顺,但是老话说得好:理胜力为常,力胜理为变;一时之强弱在力,千古之胜负在理。随着 OpenGL新标准的不断完善,虽然暂时不能彻底抛弃 DX,但封闭的 Dx必然会随着微软 Windows 逐渐边缘化,这就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br&&br&&b&全世界玩一套,微软自己玩一套&/b&&br&&br&还是因为微软最初的战略没有改变,导致全世界一套,微软自己玩一套;微软看不起开源界,开源界也不理微软。再次强调,并不是只有开源才好,而是这么多家公司里,只有微软一家试图自己从头到尾建立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只有微软一家采取如此封闭的策略。然而早年微软可以罩住整条产业链,并且活的很爽,但是现在大量基于开源界的最新成果都和微软技术栈水土不服。&br&&br&所以开发者会面临:依赖微软和不依赖微软两种选择。依赖微软,很容易和外界形成隔离。而不依赖微软,你得到的是满天下的选择。前者强调高度集成统一,后者强调可拆分替换。然而,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br&&br&&b&成也萧何,败也萧何&/b&&br&&br&早年的微软,象一个潜伏在丛林里的猎手,利用自己操作系统的优势地位,寻找着产业链最高端的用户需求。一旦一项技术可以满足用户某种根本需要,微软就不惜牺牲眼前的现金流,来换取未来的行业领导地位和盈利。或快速收购,或恶意打压,或自家出一套,任何一个领域只要有新的东西出现,微软就试图去控制它,并绑架获出钱养活接受了微软标准的软件开发商让他们支持,出钱扶持低端的开发者让他们学习微软标准,于是巨大的利润,随之而来。&br&&br&这样的战略,使微软茁壮成长,并成为接二连三的行业标准拥有者。然而这样的战略有一个致命的BUG,就是标准必须是与时俱进的,微软需要不断调整已有标准,否则越来越多的标准就会成为束缚住微软的一条条绳索,越来越多的兼容性问题象一座座大山一样压得微软喘不过气来。掌握的标准越多,微软越难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被微软体系外更加迎合用户偏好的竞争者们所取代。&br&&br&有人说:“微软错过了移动化浪潮,错过了云计算,是因为鲍尔默的误判。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再牛逼的人也有判断失误的地方”。但是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种说法的荒谬性,我们需要清醒的指出,就算没有鲍尔默,微软即便赶上了云计算,他也会错过雾计算;他即便赶上了雾计算,他照样会错过烟计算。&br&&br&这样的战略,使微软早年站到了时代的风口浪尖,又使如今的微软,变得越来越与时代背道而驰,不是微软不想融合,而是融合的成本越来越高。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理解了微软的核心战略,就不难理解微软为什么会去弄什么 xps, silverlight;理解了微软的战略,就能理解为何微软的精力总是在制定新标准,而不是改进老标准了;理解了微软战略,就不难理解为何进入2000年以后,微软总是昏招迭出了。&br&&br&病在肌肤,还可以医治,病在肺腑,人就危险了。沿袭了那么多年的战略,成就了微软和他的下游开发商,也害了微软,让微软想改变都改变不了。就像一辆陆地上上装甲车,装甲越厚越坚固,然而现在要到水里开战了,所有装甲一夜之间全成了负担,要寻求救赎,除非把自己从头到尾全拆了才行。进入2009年后,看到当年一致支持自己标准的下游开发商们,粉粉判离微软转投敌营时,微软深刻的意识到,老天已经再也不像原来一样眷顾微软了,这真可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br&&br&&b&微软的选择&/b&&br&&br&人什么时候会感觉到压力?就是拥有一个东西,但是看着这个东西一天天的减少,越努力抓住他,却又越抓流失的越快,改变意味着放弃,等待意味着死亡。在这样的压力下,微软昏招迭出,这并不能怪微软高管愚昧,也不能说微软运气差,而是自从步入 2000年以后,沿袭了几十年的一家统治世界的战略与时代变得格格不如了。早年的成功让微软无视各种问题,继续靠惯性又活了15年,错过了自我救赎的最佳时机。&br&&br&核心战略出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决策对错,很多人还不愿意承认,认为换了鲍尔默就能解决,认为开源 .Net,就能救 C#,就能救微软,其实这是一个天真的想法。微软战略从头到尾就没变过,开源其实相当于承认先前战略是失败的,可它却又没有提出一套新的思路和新的战略。事实上早在2000年时微软就进入了战略迷茫期,所以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有重点,缺乏主题。虽然如此,还是能靠惯性继续生存,但是自我否定之后,新战略是什么呢?战略层的自我否定会极大的伤害企业向心力,让微软在未来变得更加艰难,同时又没有确立能够经得住实践验证的新战略,这又会使整个企业变得比原来更加迷茫。&br&&br&但微软能改变么?不能。微软没有办法提出一套和原来战略不兼容的新战略,除非完全把自己和多年经营的生态链砸碎。15年前的最佳改变期被其错过后,如今再怎么变都只能在原有战略框架下寻求小改变,时代的巨流,象一股巨大的引力场,吸引着身躯庞大的微软,无可奈何的掉进自己挖的坑里。&br&&br&&b&无可奈何的结局&/b&&br&&br&直接送货上门发达了,便利店就萧条了。网上购物兴起了,实体零售业也就死亡了。这就叫做 “新经济体” 代替老经济体。判断一个经济体是否衰落,看的从来不是它银行里还有多少钱,而是看它的商业模式是不是还成立。如今的微软,就是一个核心商业模式被颠覆了的企业。这不是开源能够救得了的,更不是盖茨复出能够救得了的。&br&&br&听到微软开源,让我想起之前 Sun公司 Solaris开源为 Open Solaris,希望用开源来挽救自己的颓势,没多久它就倒闭了。如今一项根本技术,比如操作系统,已经很难被一家公司所垄断。商业模式一旦被颠覆了,开源也不能成为救命稻草。&br&&br&事物强弱变换,新旧更替,本来就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盖茨是一个聪明人,看到了未来的局面,知道什么叫月满则亏,水盈则溢,在微软最鼎盛的时候功成身退,高风亮节的做起了慈善,将最苦的差事留给了鲍尔默。所以,聪明的盖茨也是不会复出的,所以,其实我挺同情老鲍的。&br&&br&&b&结尾故事&/b&&br&&br&一开始就没想喷微软,我不是一个极端的人,一开始只是回答问题,建议题主用 Qt,远离微软的技术。但是完蛋了,一堆人上来围攻,那我真得正儿八经的把微软这事情说的清楚点才行了,否则我变成误导题主了。&br&&br&其实世界是欢迎微软改变的,我们这些从小学电脑就用着盗版微软系统的人,对微软也还是有感情的。但是微软这次能否迎来新生,还得看微软自己,我们是帮不了他的。&br&&br&最后,给大家分享个小故事:&br&&img src=&/a4e6e0fd43aa_b.jpg& data-rawwidth=&268& data-rawheight=&32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8&&&br&&blockquote&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1856年~1943年),被西方科学界的精英人物誉为是唯一堪比达·芬奇并超越爱因斯坦的伟大科学家,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天才、发明创造的巨匠,但由于他身上同时也具有某种神秘甚至超自然的特质,也有人称他为神秘怪客或超人。是他发明和创造了交流电系统,对现代世界工业产生了深远影响。特斯拉引起的革命不仅限于电力工程,也涉及其他领域。他在科学和工程学领域取得了大约1000项发明。&/blockquote&&br&尼古拉·特斯拉,交流电的发明者,当年毅然选择放弃交流电专利带给他的暴利,将交流电公诸于众,从此交流电变成了一项免费的发明。因为他觉得,交流电这么基本的东西,是属于全人类的。如果当年特斯拉选择不开放交流电专利,那估计我们今天的社会,都得倒退一百年。&br&&br&一百年后的特斯拉汽车公司,在
Elon Musk 的领导下将自己领先世界的电动车发动机专利向世界开放,同样也是觉得电池车这种东西,是应该属于全人类的。而公司名称选作 “特斯拉” 也代表着向一百年前的 尼古拉·特斯拉致敬。
更新:擦,本来只有一句话,推荐Qt,远离微软,有人追问,补充了点,有人又追问,又补充了点,然后出了趟门回来,感觉跟捅了马蜂窝一样。既然都说到微软了,那就接着展开一下。问题的本源微软就是战线太长了,忙着去主导各种标准,制订各种框架,这样的话,…
关注这个问题很多天了,也看完了各位的争论。理论上我支持匿名用户的说法,即实验在家庭条件下很难做成,即便只需要定性的结果而非定量,因为其中有太多不可控的因素。严谨起见,我用了8天时间自己试了试,过程如下:&br&&br&器材:500 mL可乐一罐,喝掉一半;马克笔一支。&br&&br&喝掉一半的原因有二:一是为了容易识别刻度;二是担心溶液中CO2含量过于多,不容易一次性放完。&br&&br&迅速拧紧瓶盖,在剩余液面的最高处(非凹液面的最低处,原因:深色不透明液体难以观测)用记号笔标上日期()&br&&img data-rawheight=&2560& data-rawwidth=&1920& src=&/3c5bd9a41db7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3c5bd9a41db7_r.jpg&&接着将瓶盖拧开,仍然套在瓶口,以便CO2逸出,同时尽量减少水分的挥发。&br&&br&8天之后(日),目测大部分CO2已经逸出。为了尽量保证准确性,采取了使用分液漏斗萃取时的标准流程,即:拧紧瓶盖,上下颠倒并摇晃震荡数次,打开瓶盖放出气体;重复数次后在拧开瓶盖的过程中已经无法感受到气体的释放。&br&&br&以下是放气后,剧烈摇晃产生的泡沫(类似于水震荡产生的泡沫,在数秒后迅速消失),可以看出此时残留的CO2已经不多:&br&&img data-rawheight=&2560& data-rawwidth=&1920& src=&/912aa89dee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912aa89deef_r.jpg&&&br&那么结果如何呢?很遗憾,我认为没有结果:&br&&img data-rawheight=&1920& data-rawwidth=&2560& src=&/fa9765dad1f40ef462fc93a42a14b70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560& data-original=&/fa9765dad1f40ef462fc93a42a14b70f_r.jpg&&手机拍摄有些不清楚,我用两条白线标明了8天前作的标记及今日可乐的液面最高处。肉眼可以看出存在轻微的液面下降,但我并不认为这能充分表明可乐存在体积的减少,原因如下:&br&&ol&&li&即使瓶口没有敞开,8天内仍有一定的水分挥发无法估测;&/li&&li&也可能由于振荡时一些液体黏着在瓶壁上造成液面下降(就像使用容量瓶的时候);&/li&&li&由于一直放在冰箱保存,拿出时也没有完全恢复至室温,温差会对液体体积产生一定影响。&/li&&/ol&&br&题目的纠结之处在于,不仅实验条件难以控制及实施,理论分析亦是十分困难,因为可乐中存在非常多种类的分子,简单模型无法充分验证其变化;同时相关资料相对较为匮乏,难以从互联网上找到可信证据。我在此建立一个非常简单的模型尝试分析,欢迎指正。&br&&br&可乐的主要成分,除去水及二氧化碳,还有糖及磷酸,咖啡因等[1]。首先需要确定:糖或者酸的添加对于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是否有影响。&br&&br&以下为CO2在不同气压下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化[2][3][4]:&br&&img data-rawheight=&272& data-rawwidth=&373& src=&/4dec11bd29937bed8cbc2a83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3&&其中最上面一条线为实验数据,来源于[2]中的paper,作者为Luca Gallo, Giovanna Ferrentino, Diego Barletta, Francesco Donsì, Giovanna Ferrari, Massimo Poletto。&u&&b&意大利人!&/b&&/u&下面两条为文献[3][4]中的数据。这里的溶解度被定义为:&blockquote&CO2 solubility (g CO2/100g H2O) in pure water at 40°C&/blockquote&当水中加入蔗糖(glucose)或者malic acid后,对CO2溶解度的影响如下:&br&&img data-rawheight=&199& data-rawwidth=&662& src=&/ba1bfe817c8bb103c19b42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2& data-original=&/ba1bfe817c8bb103c19b42e_r.jpg&&大致的趋势是:当每100g水中加入的蔗糖质量在4g~12g之间时,CO2在水中的溶解度会显著下降;当水中加入malic acid时,CO2的溶解度几乎不受影响。更直观的图如下:&br&&img data-rawheight=&283& data-rawwidth=&700& src=&/026d4b9d8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026d4b9d8f_r.jpg&&&blockquote&CO2 solubility (g CO2/100g H2O) for the water – glucose system (a) and the water – malic acid system (b)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 4 g glucose (a), 0.01 g malic acid (b); ■, 12 g glucose (a), 2.68 g malic acid (b)&/blockquote&左图是加入蔗糖后的溶解度变化,右图是加入malic acid的变化。当水-蔗糖-malic acid组成一个三相的溶液时,CO2的溶解度则为:&br&&img data-rawheight=&270& data-rawwidth=&348& src=&/9f110e41acbab4a1f4eece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48&&虚线是在40摄氏度时的实验结果,实线是在50摄氏度时的实验结果。实验中各成分的含量为:12 g of glucose and 0.01 g of malic acid in 100 g of water。&br&&br&对比可乐(普通可乐)的成分:每100 mL中含有11.2g蔗糖及少量磷酸,大致相等,所以下文均直接采用实验数据。&br&&br&现在模型简化为:&u&&b&在一个含有100g水,12g蔗糖,0.01g磷酸的溶液中混入CO2,求解在条件(a)及条件(b)的情况下,液体的体积是否有差别?&/b&&/u&&br&&br&&u&&b&条件(a,模拟未放气):封闭系统;CO2处于饱和状态;系统压强大于大气压。&br&条件(b,模拟放完气):开放系统;CO2处于不饱和状态;系统压强等于大气压。&/b&&/u&&br&控制变量:温度=40摄氏度(25度的实验数据暂时找不到,但结果不会有差别)&br&根据匿名用户提供的数据,100 g普通可乐在室温下的体积为90.09 mL[5]。&br&水的密度会随温度变化,忽略溶液中的蔗糖和酸,20摄氏度时水的密度(&i&kg/m3&/i&)为998.2;40摄氏度时水的密度为992.2[6]。计算出100 g普通可乐在40摄氏度时的体积为 89.55 mL。&br&&br&条件(a):&br&不同实验表明,瓶装碳酸饮料(实验主要对象为可乐或7-up)中的气压并非定值,大约在200 kPa至300 kPa之间摇摆[7][8][9]。&br&&br&然后我找不到这个体系的体积相位图,所以算不下去了。&br&&br&哪位找到的话麻烦告诉我一下,万分感谢!&br&&br&当然此题还有另外一种考虑角度,即:&b&放气的过程可以考虑为气压降低的过程。&/b&在2~3atm降到1atm的过程中,水的体积会增大,所以放过气后的溶液体积比原来大。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到溶剂的影响,仅作参考。&br&&br&(说了半天还是什么都没说,摔)&br&&br&Reference:&br&[1] 可乐的成分:&a href=&///?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ki/%25E5%258F%25AF%25E5%258F%25A3%25E5%258F%25AF%25E4%25B9%2590&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zh.wikipedia.org/wiki/%&/span&&span class=&invisible&&E5%8F%AF%E5%8F%A3%E5%8F%AF%E4%B9%90&/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2] Solubility of carbon dioxide in ternary and quaternary mixtures of water, CO2, malic acid and glucos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phase equilibrium modeling. &a href=&///?target=http%3A//www.aidic.it/icheap9/webpapers/164Gallo.pd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aidic.it/icheap9/webpap&/span&&span class=&invisible&&ers/164Gallo.pdf&/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3] Wiebe and Gaddy (1940) --- PSRK ·····, ELECNRTL ––, PRWS&br&model.&br&[4] Battino R. and Clever H.L., 1965, The solubility of gases in liquids, Chem. Rev., 66,&br&395-463.&br&[5]&a href=&///?target=http%3A//www.elmhurst.edu/%7Echm/vchembook/121Adensitycoke.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elmhurst.edu/~chm/vchem&/span&&span class=&invisible&&book/121Adensitycoke.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6] density of water: &a href=&///?target=http%3A///water-density-specific-weight-d_595.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water-density-specific-weight-d_595.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7] Kimmey, R. Pepsi Brooklyn Bottling Center. Fax. 25 May 2000&br&[8] Murphy, P., E. Klages & L. Shore. &i&The Science Explorer: Family Science Experiments from the World's Favorite Hands-On Museum&/i&. 5.&br&[9] Kieran, Kelly. Re: what is the average pressure in a 12 oz. soda can? Mad Scientist Network. 3 February 2000.
关注这个问题很多天了,也看完了各位的争论。理论上我支持匿名用户的说法,即实验在家庭条件下很难做成,即便只需要定性的结果而非定量,因为其中有太多不可控的因素。严谨起见,我用了8天时间自己试了试,过程如下:器材:500 mL可乐一罐,喝掉一半;马克…
第一次在知乎写长回答,打算谈谈灾难片(僵尸片)中的人类社会结构,(预警:) &b&以夹带私货为主&/b&!&br&&br&======================================================&br&&br&首先, 作为the walking dead的小粉丝,支持我看了五季的原因有很多,上面也大多说到了,比如将人类伦理放在极端情况下考量: Rick杀死Shane,Lori和Shane通奸,Carrol杀死病人,Carrol杀死丽兹,Rick杀死或放过各种可杀可不杀的人,救或不救各种可救可不救的人...&br&&br&可以明显的看到,故事开始Rick的道德标准基本上是正常社会中的道德标准(特别是他还有警察的身份)。不过随着故事进行,对他的刺激越来越多,Rick的道德标准也越来越下滑,但也没有到达完全无道德的地步。基本上来说,随着一次次艰难的选择,Rick心里的标准也越来越明晰,在两难情境中也越来越少犹豫。&br&&br&&b&灾难中对人类伦理的想象自然是十分吸引人的,但在我看来,更吸引人的莫过于对人类社会结构的想象。&/b&&br&&br&借用福山书中的观点:&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政治秩序的起源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br&正常的社会中,不论是什么样的政体,总有一定的政治秩序。当这种政治秩序因为某种原因(战争、自然灾害、内部矛盾...)而崩溃时,政治会衰退到更基本的形态。&br&照理来说,当社会像《The Walking Dead》中一样完全崩溃时,人类社会理应回归所谓“自然状态”,既一切统治秩序出现前的初始状态。对于“自然状态”,有三种著名的说法:&br&&br&&a href=&///?target=http%3A///question/.html%3Fqbl%3Drelate_question_0%26word%3D%25D7%25D4%25C8%25BB%25D7%25B4%25CC%25AC%%25E5%25BF%25CB%26optimi%3D4&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霍布斯,洛克,卢梭三者的“自然状态”和“社会契约”有何区别&i class=&icon-external&&&/i&&/a&&br&&blockquote&霍布斯的“自然状态”可以简单的概括为由于自然资源匮乏而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战争状态。在此前提下,霍布斯提出的“社会契约”就可以很好理解了,即霍布斯将自然状态的描述过于糟糕以及霍布斯对于秩序的渴望有关,可以简单概括为个人放弃管理自己的权利,赋予某一拥有强大力量者(即利维坦),并承认他的一切行为。由此可见,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还没有脱离神学影响,而且具有专制的特点。&br&&br&洛克的“自然状态”,是一种自由和平等的状态,人们自觉的依据自然法来决定他们的行动和处分他们的财产和人身,自然状态的标志是没有共同的裁判者。洛克将作为理性规则的自然法引入了自然状态之中,并且赋予每一个遵守自然法的人以自执行的权力,一定意义上洛克的自然状态已经披上了文明的外衣,尽管还远不够完备。&br&&br&卢梭对于人类“自然状态”的认识主要反映在他的另一部著作即《论社会不平等的起源》中。卢梭看来,在真正的自然状态中,人在丛林里健康、自由而平等的生活着。但是随着文明不知不觉发生以后,自然状态的美好日益遭到破坏。卢梭同时承认美好的“自然状态”已经不可能通过从文明社会的简单后退实现,而必须重新设计社会社会制度。卢梭在这里是美化了“自然状态”。&/blockquote&&br&但福山的书中指出,所谓“自然状态”如果存在,则最接近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部落社会,因为所谓部落的社会结构,在人类从灵长类分化出来之前可能便已经存在。&br&通常而言,社会在大灾变之后,总倾向于退回以血缘为本位的部落社会,这也是人类初期部落制时期的政治秩序。在危险的时候,家庭是一切组织的根本,而家庭自然延伸出的亲戚关系,则自然成为人们团结到一起的纽带。&br&比如在中国历朝历代的后期,中央政权无力掌控局势的时候,就总会出现以家族为依托的地方势力割据一方,这些军阀往往大量任用自己的亲族,而非像中央政权一样选贤举能,可以说是一种部落化的政权。另外,在一些偏远的乡村,同姓之人统治于族长之下,也可视为部落制的一种形式。&br&&br&但在各种美剧(和电影)中,灾难的降临往往非常快速,而且伴随着额外的自然环境的改变(如僵尸),使得失序后的社会不一定退回到部落制的形态,而是呈现出各种各样形态,有着丰富的可能性,而这是非常吸引我的地方。&br&&br&&img src=&/a6c5659febaf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2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a6c5659febaf_r.jpg&&&br&&ul&&li&&b&为了不显得更加跑题,赶紧从 《The Walking Dead》开始&/b&&br&&/li&&/ul&在僵尸潮爆发的初期,美国政府没有出现任何戏份,估计很快就弃疗了。无怪,北美大平原上,的确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僵尸大军的进攻。况且,所有人身上都附带病毒,所以理论上需要所有的正常(非正常)死亡都处于监控之下才可能防御。而现代的政府所依赖的如电视,网络,无线电等种种控制手段,在灾难中都极易受到打击。&br&这种形式天然决定了幸存者们不可能组成特别大的团体,不但部落行不通,城邦之类的自治城镇也不可能,至于美国各级政府的巨大上层建筑,自然也只有崩溃。&br&&br&下面就分别说说剧中出现的几个小团体&br&&br&&ul&&li&&b&Rick一行人——自由人的联合&/b&&/li&&/ul&&img src=&/688ec0faa99a724aedd7d3_b.jpg& data-rawwidth=&532& data-rawheight=&3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2& data-original=&/688ec0faa99a724aedd7d3_r.jpg&&&br&典型的家族小团体,以Rick,Lori,Shane三个好基(pin)友(tou)为中心,吸纳其他几个小家庭组成。至于决策形式,可以说是典型的&b&民主集中制,&/b&XD,前期Shane来集中,后期Rick来集中,在Rick杀掉Shane之后,短暂的变为Rick的独裁制,后来在监狱被总督攻陷后,基本上又回到原样。&br&&br&&b&Rick的团体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自由主义的&/b&,团结众人的可以说是一种相同的道德观,而离开则是自由的,Rick从未试图阻止成员离开。这也是为什么这个团队是主角团队,从某种意义上,这个团队最能体现美国的建国精神。&b&团队根据相同的道德观吸收新成员(Rick的三个问题),也根据价值观来淘汰成员(火拼Shane,放逐Carrol...)&/b&&br&&br&这样灵活的组成方式,使得团队得以几度分裂又几度重聚,分裂使得团队避免了火拼,重聚又一再证明了角色们在某些价值观上达成了统一,使得这个团体具备了特殊的凝聚力。&br&&br&在监狱被总督攻陷之前,在各方面都像是一个颇为自由的小社会,吸纳并养活了大量的人口,为成群的儿童提供教育。而且可以看出,Rick等元老组成委员会完成大事的决策,但并非事无巨细,并且他们并没有谋求更高级的待遇(阶级并没有产生)。而劳动的分配基本上是能者多劳,并未出现任何强制劳动的情况。总的来说,监狱后期实现了剧中人类所创造的最佳政治模式。&br&&br&&br&&ul&&li&&b&Governor总督的小镇——负责制政府&/b&&/li&&/ul&&img src=&/ccc364e3290_b.jpg& data-rawwidth=&1240& data-rawheight=&7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40& data-original=&/ccc364e3290_r.jpg&&&br&假想一下,如果作为一个总督小镇生活的幸存者,不开上帝视角,那Governor的统治可以说是非常完美的。镇上有相对富足的生活(可以开party),虽然这些资源来自于巧取豪夺外部的幸存者,但Governor一直保守着秘密,并未让镇中的幸存者知晓。&br&不错,这是一个以邻为壑的政权,并且数次依赖仇外的情绪达成团结。但&b&不得不说总督在这个失序的世界中恢复了政府,可能还称得上是负责制政府。&/b&不论总督对Rick等外面的幸存者如何壕无人性地杀掠,显而易见的是,他保护镇子里的人口,并非为了利用他们的劳动而进一步提高自己和跟班们的生活水平,而是实实在在为了镇子里的人有更安稳的生活。从这一点上,他的政府是负责制的,而不是专制的。不谈实现的手段,Governor前期所维护的镇子,甚至是比监狱更加美好的存在。&br&&br&如果非要说缺点,虽然剧中没有表现,但可以想见,总督的镇子中,加入和脱离可能并不是完全自由的,虽然可能有一定程度的自主,但一定面临着相当大的阻力(甚至报复)。&br&&br&&ul&&li&&b&Joe的法制团伙——法律&/b&&/li&&/ul&&img src=&/a9604dd89f_b.jpg& data-rawwidth=&768& data-rawheight=&4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8& data-original=&/a9604dd89f_r.jpg&&在《The Walking Dead》第四季中,Daryl与Beth走散之后,遇到并加入了Joe的团伙。&b&Joe的团伙可以说在崩坏的世界中部分地恢复了法律。&/b&法律的内容非常简单:&b&1.&/b&&b&最先说claim的人占有资源。&/b&不论是什么资源(食品、床...)都适用这条规则,甚至Daryl射死的猎物也这样被别人强占;&b&2.说谎的人可以被大家随意处罚。&/b&说是随意处罚,但基本上是活活打死。&br&&br&这两个规定可谓是简单明了,概念非常明确以至于可以视为两个法律条文。而“法律”不禁止的事情,在这个小团体里都是合法的,人与人之前也互不干扰,各过各的。&br&在一定程度上,这种规定非常适合Joe和Daryl这样个体战斗能力非常强,又不愿意甘居人下的大老爷们儿。使得若干强力的男人有可能结成一个互惠的生活团体而不至于火拼,简单而高效。&br&&br&唯一的缺陷,虽然这是一个有法制的小团体,但还称不上法治。法治要求有独立自主、客观公正的执法机关,但这个团体中,Joe一人可以说对于第二条“说谎”的法律具有解释权。这使得Joe一定程度上称为统治者,最后甚至想利用这条法律杀掉Daryl。&br&&br&&ul&&li&&b&女警Dawn的合作社——经济秩序&/b&&br&&/li&&/ul&&img src=&/87fedfca8cf9ca_b.jpg& data-rawwidth=&764& data-rawheight=&4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4& data-original=&/87fedfca8cf9ca_r.jpg&&&br&以女警察Dawn为首的几个前警察带领一些幸存者驻守在亚特拉大的一家医院,他们阻塞了楼梯,只留一个出入口,使得这一地方基本上不可能被僵尸攻陷。可以说,他们的基地具有剧中最好的防御条件(虽然没有什么物产)。&br&&br&&b&医院的运作带有强烈的经济算计:每个人消耗的资源都被记下,由其劳动进行补偿。可以视为创造了一种信用货币。&/b&在这种交换机制甚至有一定市场性,能提供稀缺服务的医生过着相对富足的生活,在能源稀缺的情况下还可以听音响;而拖地搞清洁的Noah则生活的比较悲催,地位也比较低下。&br&由经济利益的计算出发,医院的人会在外面抓捕(并致伤)幸存者,然后通过救治他们并强迫他们提供服务加以补偿。如果幸存者受伤过重,需要消耗太多的药品,医院则会放弃救治。同样像Noah一样的叛逃者会被尽全力捉捕回来。可以说,在Dawn等人眼里,幸存者代表着劳动力,其背后有且只有经济价值。&br&&br&&b&医院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突出的阶级性&/b&。Dawn和其他几个男女警察穿着警服,负责外出搜索资源,其他人身着病号服,在内部完成一些劳动。男警察时常欺凌弱小,如推搡老人,强迫妇女提供性服务,Dawn对此基本上也视而不见,并且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维护自己的领导。&br&&br&总的来说,医院是剧中出现的最复杂最高级的社会结构,至于好坏,则仁者见仁了。Beth和Carrol是绝不会愿意生活在一个阶级社会的,而Noah在出逃体验了一圈之后,最后还是选择留下,这也直接导致了Beth的死亡。&br&&br&&ul&&li&&b&食人族Gary——完全的失序&/b&&/li&&/ul&&img src=&/06a46407fb6ade2bebfc3_b.jpg& data-rawwidth=&762& data-rawheight=&4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2& data-original=&/06a46407fb6ade2bebfc3_r.jpg&&&br&食人族可以说是Rick一行人的反面,在各个路口设下标牌吸引幸存者们前往终点站,然后抢劫、杀人、腌制,敲骨吸髓的猎杀幸存者。有趣的是,这帮人一开始真的是在终点站做慈善的,但之后被一伙不知感恩的坏人绑架关押作为性奴,终于逆袭之后干上了坏人们的生意。&br&&br&食人一族可以说代表了秩序崩溃的极端情况,这伙人把自己和其他幸存者视为两个物种,并可以做到毫无顾忌、好无底线的利用他人。这已经超出人与人的关系了,更像是人与家畜的关系。从这个角度上来说,&b&食人族说得上是代表了霍布斯的“自然状态”:人人对人人的战争&/b&,只不过食人族内部出于策略、血缘的关系,免于相互之间的战争。&br&&br&未加考证的引用以下史料:&br&&blockquote&公元304年,慕容鲜卑大掠中原,抢劫了无数财富,还掳掠了数万名汉族少女。回师途中一路上大肆奸淫,同时把这些汉族少女充作军粮,宰杀烹食。走到河北易水时,吃得只剩下八千名少女了,慕容鲜卑一时吃不掉,又不想放掉,于是将八千名少女全部淹死,易水为之断流。&br&&/blockquote&说是未加考证,应该多半是假,不过大概是那个意思。&br&战乱年代游牧民族(甚至汉人军队)掳掠人口和食人的情况,应该并不鲜见。&br&&br&&ul&&li&&b&《The Road》&a href=&///?target=http%3A///77467/&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末日危途 The Road(2009)&i class=&icon-external&&&/i&&/a&——“他人即是地狱”&/b&&br&&/li&&/ul&&img src=&/5be200fb81c_b.jpg& data-rawwidth=&270& data-rawheight=&40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70&&这里不得不提另一部电影 &b&《The Road》,&/b&故事的背景是人类遭遇了一场不知道什么灾难,可能是小行星撞击带来的火山爆发,地球被灰尘笼罩,光合作用停止,动植物死亡。&br&基本上可以说,这部电影中的情况比僵尸潮更为危险,毕竟人们不能像Herschel一样开农场,也不能像Daryl一样用松鼠和兔子解决自己大部分口粮了。&br&于是&b&《The Road》&/b&中最大的威胁来自&b&极度紧缺的资源和无底线的人与人的相互伤害,真正称得上“他人即是地狱”。&/b&剧中父子俩竭尽全力躲避他人,也曾经碰到了食人的团伙,这里的食人族同样囚禁奴隶,不过一次只是截取一部分肢体,保证食物的新鲜(而不是像Gary他们一样腌制)。而大量不食人的幸存者,恐怕友善的也是极少的。&br&&br&&ul&&li&&b&《Revolution》末世 &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末世 第一季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从联邦政府到军阀割据&/b&&/li&&/ul&&img src=&/acec713ad47a87b05914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acec713ad47a87b05914_r.jpg&&&br&最后还想提一下这部美剧,中文译作《末世》,看名字就有点山寨。这部剧基本上只有故事背景值得一看,其对白质量和情节设计,基本上和国产电视剧接轨了。看到第二季的时候终于坚持不下去了,怎么看都对这个世界框架感到惋惜——这么好的想法居然拍成这样。&br&&br&书柜正传,故事是说有一天人类社会突然没电了,既所有跟电力相关的东西都不好使了(虽然后面他们揭示这是因为什么纳米病毒...不过这也太...)。总的来说,在揭示谜底之前,还是很fancy的想象:失去电力,美国政府失去所依赖的电视、网络、媒体、无线电,再也无法控制广袤的国土,无法指挥遥远的军队,于是政府崩溃,军阀出现,美国大地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国家(估计还有不一样的国体),互相征伐,枪械和弹药无法再生(女主用弓箭),所以军火就成了最重要的资源。这可以说是用一个技术因素的变换重构了整个人类政治结构,非常有创意,只可以没有好好开发,故事也基本上停留在军事专制的门罗共和国。&br&&br&最后放一张地图:&br&&img src=&/f257cad53d98f053ca396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f257cad53d98f053ca396_r.jpg&&&br&&br&=========================================================&br&不写什么总结的话了,有类似的例子欢迎提醒!&br&总的来说,喜欢看灾难片就是因为迷恋这种新奇的想象力 XD
第一次在知乎写长回答,打算谈谈灾难片(僵尸片)中的人类社会结构,(预警:) 以夹带私货为主!======================================================首先, 作为the walking dead的小粉丝,支持我看了五季的原因有很多,上面也大多说到了,比如将人类伦理…
因为鲁菜已经进到大多数北方人大众日常的家常菜里了,所以大多数北方人几乎每天吃的都是鲁菜,只是不觉得是鲁菜。偶尔吃几次川菜换换口味,便觉得川菜著名,胜于鲁菜。&br&&br&其实,从烹饪技法上来说,凡是用大葱炝锅,用各种汤调底味的菜,全都是鲁菜,其它菜系要么不炝锅,要么不用大葱炝锅。&br&&br&================&br&补充: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总结自其他答主。在于鲁菜对于烹饪技术要求太高,但多是“隐式”的技术。不像淮扬菜那样,功力显而易见。什么意思呢,就是淮扬菜的功力,可以体现在成菜上,造型,刀工等,的确可以让食客叹为观止。但鲁菜的技术多用在原料制备与火候上,能直接体现在成菜的不多。&br&&br&比如说原料,鲁菜中两个重要原料是清汤和奶汤。毛汤的出汤率大约在1比4左右,奶汤和清汤的出汤率都是1斤料出1斤汤。双吊汤1斤料可能出不来一斤汤。而这些耗废巨大功夫做出来的汤,除了有限的奶汤菜和清汤菜,只能充当鲁菜的原料,成菜以后是看不出来的。&br&&br&说到成菜的难度,那就更大了,一道爆双脆,欠一分不熟,过一分不脆,这个火候没有多年的功力是出不来的,但是了,多年的功力只表现在了肚仁和鸡胗这两种“低端”的食材上,菜卖不出价钱,只能是由学徒来妙,食客也自然就体会不到鲁菜爆技法的精妙。&br&&br&再比如九转大肠,先煮,再炸,最后用高汤煨透,一道“大肠”做的菜,用了三种技法,打了五种味道,卖得很贵,从工艺复杂程度来说,它值这个价,但是作为食客,这么贵的价格只买了一道猪大肠,这一辈子可能就吃一次尝尝鲜而已。&br&&br&再举一个例子是鲁菜代表菜葱烧海参,从发制,制汤,煨炖,熬葱,都充满了技术,任何一步都不能有差池。比如熬葱,欠一分不甜,过一分发苦,再比如发制,欠一分太韧,过一分太糯。海参这种东西除了腥气没有什么本味,所以任何一步出了问题,在成菜上就会被放大,没有任何可取巧的余地。&br&&br&还有的答主自称广东人,喜欢川菜的开水白菜,我本人也认为开水白菜是一道好菜,但是一道菜,扯出了逼格不逼格的就有点太扯了。鲁菜也有清汤菜,成菜品质和开水白菜一样,只是没有这么高“逼格”的名字罢了。&br&&br&其实任何一道菜,都是厨师智慧的结晶。这种用毛汤吊出的清汤在任何菜系里都是作为原料出现的。再结合开水白菜的起源,也就不难理解,各菜系在传播过程中的互相影响与互相借鉴了。&br&&br&鲁菜也有所谓的开水XX,但是鲁菜就老老实实地叫清汤XX。&br&&img data-rawwidth=&1334& data-rawheight=&750& src=&/bda170e8eccf362c254d0ef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34& data-original=&/bda170e8eccf362c254d0efe_r.jpg&&来看看这道菜。&br&&br&另外有些人吹开水白菜吹得完全不着边际,甚至吹成了川菜代表菜。川菜调味,博大精深,岂是一道开水白菜代表得了的?&br&&br&&br&——————————————&br&再补充:答主没有扬鲁菜,贬川菜。答主的观点是:菜系因人而存在,人口在流动中,也促成了菜系间的互相影响,借鉴与融合。所以,任何一道菜,都是创制者与改良者智慧的结晶。&br&&br&再为川菜说一句,可能川菜在传播过程中以麻辣,口味重作为突出特点,使大家对川菜有误解。川菜的精髓在调味,素来是,味道醇厚,口味多变,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并不是只有麻辣。
因为鲁菜已经进到大多数北方人大众日常的家常菜里了,所以大多数北方人几乎每天吃的都是鲁菜,只是不觉得是鲁菜。偶尔吃几次川菜换换口味,便觉得川菜著名,胜于鲁菜。其实,从烹饪技法上来说,凡是用大葱炝锅,用各种汤调底味的菜,全都是鲁菜,其它菜系要…
&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target=http%3A//bestcss.net/&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bestcss.net/&/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br&&br&&b&2个聚合站,都收录了很多精品网页。&/b&
2个聚合站,都收录了很多精品网页。
谢邀。&br&&br&前方高能预警,敬请注意。&br&在看这个答案之前,大家可以先看看我这个回答:&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平面排版时,突出中文的美感有哪些方法?&/a&&br&前面这个回答重在领会里面体现出来的精神,而不是拘泥于具象。&br&但这个答案我着重描述具象,当然也会体现出精神。&br&&br&&br&&br&给照片配上文字,与平面排版有相通之处,但又截然不同,照片的文字,重在衬托照片,而平面设计的文字则重在传达力量,前者更多的是一种点缀,而后者更多的是一种武器,所以,照片的文字是为了引导人们更好的观看照片,而不是喧宾夺主。&br&&br&&br&&br&上面这点至关重要,因为一不小心,你就可能走火入魔,把你的照片变成了平面设计作品。&br&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以这幅照片为例:&br&&img src=&/aabeace1cf08eeb7f20bdc7_b.jpg& data-rawwidth=&1500& data-rawheight=&1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00& data-original=&/aabeace1cf08eeb7f20bdc7_r.jpg&&虽然这幅照片的文字很吸引人的眼球,但这个文字是平和的,没有攻击性的,它重在描述事实,起的是辅助性的作用,哪怕它的位置很显眼,但人们分配给它的注意力却是有限的,这就是属于给照片配字而不是平面设计。&br&&br&&br&当然,有时候二者的界限并不是十分的明显,比如:&br&&img src=&/2afa9073ee5_b.jpg& data-rawwidth=&1399& data-rawheight=&7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99& data-original=&/2afa9073ee5_r.jpg&&这幅作品的文字是平和的,不具有攻击性的,但它又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从花纹到字体都是经过雕琢的,因此,你很难判断它的性质。不过在正规的摄影比赛中,一般都不允许添加修饰性的文字,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修饰性的文字会让图片形成一种设计感,进而影响人们对图片本身的判断,比如这幅图,去掉文字你会感觉是非常普通的摄影作品,但加上文字之后你会感觉还比较不错。&br&&br&&br&一般而言,采用平和的描述可以很大限度的避免你的摄影作品变成平面设计作品。&br&&br&&br&下面开始正文。&br&我归纳了一下我常用的添加文字的方法:&br&文字渲染型 &br&朴实无华型&br&底纹型&br&文字线型
&br&字体搭配型 &br&颜色搭配型 &br&大小组合型 &br&图文混合型&br&印章型&br&镂空型
&br&&br&上面十种类型你如果都能掌握,应付你为照片添加文字这个工作绝对绰绰有余了。&br&&br&&br&&b&一:文字渲染型。&/b&&br&何为文字渲染型?简单点儿讲,就是让人们分配更多的注意力到文字,进而用文字优化画面。咦?这不是有点儿步入误区了吗?不是不要让文字吸引过多的注意力吗?咳咳,这是个例外。&br&&b&运用这个类型,最重要的就是要选好字体&/b&,手写体?粗犷体?纤细体?字体的选择几乎决定了你的最终效果。&br&比如这幅作品:&br&&img src=&/5f6ac7749aacc4cfd06ab45_b.jpg& data-rawwidth=&1500& data-rawheight=&1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00& data-original=&/5f6ac7749aacc4cfd06ab45_r.jpg&&因为文字占据的空间大,所以人们很容易就被它吸引到,又因为文字极具煽动性,所以会让人们的注意力停留的时间更长,而在字体的选择上,选择了更加坚硬的字体来配合画面,加上黑色文字的选择,与整体画面的融合十分到位。&br&&b&二:朴实无华型&/b&&br&这种类型十分常见,也运用得非常广泛。简而言之,这种类型就是纯文字,并且没有颜色的对比,大小的对比,字体的对比等。&br&这种类型又有两个基本型:竖直型和水平型。&br&比如:&br&&img src=&/dcf5ed9f10be8c01ea83e5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2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dcf5ed9f10be8c01ea83e5_r.jpg&&这就是竖直型。&br&再比如:&br&&img src=&/e37da937c6c0c5f48e9ff083ac6ef635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2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e37da937c6c0c5f48e9ff083ac6ef635_r.jpg&&这就是水平型。&br&&br&这种类型的关键在于:&b&把握好字体的选择,间距的选择和文字的选择。&/b&&br&字体要融合画面,间距根据需要增减,文字一定不能与画面格格不入。&br&具体我就不展开了,因为这也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讲清楚的事情。&br&&b&三:底纹型&/b&&br&什么叫底纹型?就是在文字区域存在一个底纹将文字与画面分离开来。&br&这种类型的优点就是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画面对文字的影响,让你拥有更大的空间选择文字与排版,并且能更加有效的凸出文字。&br&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我们在画面输入文字的时候,因为颜色差异不大的关系,文字经常被画面掩盖掉了,这时候,底纹型就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个问题。&br&当然,这种类型也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就是如果安排不好,就像是在画面上打了一个补丁一样。&br&比如:&br&&img src=&/bad295eaca5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2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bad295eaca5_r.jpg&&&img src=&/5f577cebbadf14b61b15ccf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5f577cebbadf14b61b15ccf_r.jpg&&下面这幅图,因为整体色调偏暗,如果再加上黑色文字,会出现文字看不清的状况,而运用底纹型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br&&b&底纹型的关键在于如何让底纹更好的融合进画面而不显突兀,主要的方法有一:让底纹本身具有设计感。二:调整不透明度。三:将部分文字置于底纹之外以加强底纹与画面的联系。&/b&&br&&br&&br&&br&&br&&b&四:文字线型&/b&&br&所谓文字线型,就是在画面的文字之中有一根线,这根线呢,通常有三种表现形式:水平,垂直和斜线,而线本身又有两种形式:实线和虚线。&br&不要小看这根线,它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平衡画面,凸显层次,引导观者等。&br&比如:&br&&img src=&/a22fcecdcb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2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a22fcecdcb_r.jpg&&&br&再借用几张其他答案的:&br&&img src=&/f1bf99a4f88debb98271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2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f1bf99a4f88debb98271_r.jpg&&&img src=&/956aeffae36c8d26f0b52bb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10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956aeffae36c8d26f0b52bb_r.jpg&&&b&这种类型的关键在于安排好主次关系,选择好线条和选择好摆放的位置。&/b&&br&&br&&br&&br&&br&&b&五:字体搭配型&br&&/b&&br&这种类型没有太多要讲的,主要就是不同字体类型进行搭配,同中求异,凸出重点,&b&个人建议字体不要太多,2-3种足矣,另外建议印刷体和手写体进行搭配。字体搭配还包括:中英文搭配,文字与数字搭配等。&/b&&br&&img src=&/80cc8bab05eee_b.jpg& data-rawwidth=&1500& data-rawheight=&8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00& data-original=&/80cc8bab05eee_r.jpg&&&img src=&/d8255ffe77c1cf1dbabaa_b.jpg& data-rawwidth=&1500& data-rawheight=&8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00& data-original=&/d8255ffe77c1cf1dbabaa_r.jpg&&&br&&br&&br&&b&六:颜色搭配型 &/b&&br&&b&这个也很简单,就不展开了,注意的要点是:颜色不要太多,2-3种即可,色彩的纯度不要太高,不然容易非主流。&/b&&br&&img src=&/5e98b1dcc24c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5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5e98b1dcc24c_r.jpg&&&b&七:大小组合型 &/b&&br&&b&这个很简单了,前面也已经用到过了,就是让字体有一个大小的变化,进而突出重点和拥有节奏上的变化。&/b&&br&&b&当然还有很多种组合方式,比如这种:&/b&&br&&img src=&/7c52f898ebdc7fe4d27b97cd39c6b251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2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7c52f898ebdc7fe4d27b97cd39c6b251_r.jpg&&&br&&br&&b&上面这三种类型其实经常是综合使用的。&/b&&br&&br&&br&&br&&br&&b&八:图文混合型&/b&&br&&b&这种就是在文字中还镶嵌着图片,图片一般以个性签名,图腾,特殊符号等构成,可以很好的活跃画面。&/b&&br&&img src=&/99cbe673f255a42a6a68cc1a8b1376f5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99cbe673f255a42a6a68cc1a8b1376f5_r.jpg&&&br&&br&&br&&br&&b&九:印章型&/b&&br&这个类型的适用范围稍微狭窄一些,主要是运用在中国风的照片里面。&br&&br&&img src=&/8d1fe7f464ad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8d1fe7f464ad_r.jpg&&&img src=&/b5c650ad5c25d1df0a6a6eccf9e2b9cf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b5c650ad5c25d1df0a6a6eccf9e2b9cf_r.jpg&&&br&&br&&br&&b&十:镂空型。&/b&&br&&br&所谓镂空型,就是文字是镂空的。对于镂空型的,&b&需要注意的是底色的选择和字体的选择,一把而言,白色底色就不错,如果你能选到更适合的当然更好,字体的话要够宽大,不然太纤细就完全没有效果了。&/b&&br&&img src=&/106cdd83fdbf65e6bb378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2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106cdd83fdbf65e6bb378_r.jpg&&&br&&br&匆匆忙忙的写了这些,很多细节都没讲到,就这样吧。
谢邀。前方高能预警,敬请注意。在看这个答案之前,大家可以先看看我这个回答:前面这个回答重在领会里面体现出来的精神,而不是拘泥于具象。但这个答案我着重描述具象,当然也会体现出精神。给照片配上文字,与平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万分感谢 英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