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国目前的社会发展趋势,养猪业是否是菲茨杰拉德 明智之举举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拥有7~8千年的悠久养猪历史。猪为“六畜之首”,猪肉是我国人民的主要肉食。自80年代以来,我国养猪业取得了迅猛发展,猪的年存栏数和年出栏头数及年产肉量基本呈逐年增长趋势,多年来生猪出栏量保持在6亿头以上,市场规模在5000亿元以上,猪肉产量占世界一半。虽然,我国是公认的生猪大国,但与美国等先进技术的养猪强国还有一定的差距,疫病、药残、环境污染等因素制约着我国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随着文化、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未来中国养猪业必然向着集中化、集约化、专业化和工厂化的现代养猪生产体系发展。
国外养猪业发展特点
一、养猪业趋向工业化
养猪场数量逐年减少,养猪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如美国从80年到86年间猪场总数从67.04万个减少到34.7万个(减少48%),每场平均猪数从96头增加到147头。在追求生产效率和规模经济效益的同时,养猪的现代化水平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从而实现了高效、低成本的养猪生产。
二、猪品种和类型的转变
脂肪型猪种趋向消亡,而肉用型和瘦肉型猪种在不断增加扩大,这也是国外养猪生产水平高的表现。
三、饲料工业发达
为适应和促进集约化养猪生产的发展,各国都在研制开发能符合猪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标准和全价配合饲料,并从原料的选择、加工配合、营养的需求、饲料的运输等各方面入手,来调制和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提高饲料的质量和转化效率。
四、高效益的饲养管理新技术
种猪的繁育体系、杂交优势的利用、猪的人工授精、肥猪的全进全出饲养、仔猪的早期隔离断乳和理想蛋白质理论等新的技术理论都被迅速推广运用,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我国养猪业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改革和市场发展,我国养猪业生产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诸多问题困扰着中国的养猪业。
一、目前仍以农村散养为主,规模养猪发展速度在加快
目前主要的生产方式有三种:
1、传统的农户养猪生产方式,一般每户饲养1或3-5头,作为家庭的副业,较为粗放。生产的猪肉偏脂肪型。猪肉主要供给广大农村、城镇及中小城市等。这种方式仍为我国生猪生产的主要方式。
2、专业户养猪,一般每户饲养规模从几十头到上百头,从数百头到上千头不等。这种生产方式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要有一定的投入,建造专门的养猪场,有专人负责管理,利用混合或配合饲料饲养,饲养专门化的瘦肉型猪品种或其二元、三元杂交种,生产的猪肉偏瘦肉型。主要分布在全国瘦肉型猪基地县、经济较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的郊区等。生产的猪肉主要供应国内大中城市。
3、工厂化养猪生产,一般每场年出栏几千头到上万头或一万头到几万头。这种生产方式专业性很强,投入也较大,要有一批专业人员负责生产管理,同时对饲料的营养要求也很高,饲养专门的洋二元、三元杂交种或专门化配套系。生产的猪肉为瘦肉型。主要作供港活猪和供国内大城市消费。
随着养猪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有分散到集约、由专业化生产到专业化经营的不断发展,规模化的养殖水平也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从国家统计局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统计数据可知,2001年至今,我国养猪产业化程度逐年提高,特别是2007年后,呈加速增长趋势。
二、疫病复杂,连绵不断,难以有效控制
疫情的净化和控制是养猪生产的保证。近年来,世界畜牧业的疾病流行情况令人堪忧,各地猪场疾病流行情况不容乐观,传统的流行疾病依旧威胁猪场安全,今冬猪病流行形势依旧严峻:
1、仔猪腹泻:或将大规模流行
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是规模化养猪场引起腹泻的主要病因。前几年主要呈现地方流行性发病,去年春季和冬季可以说是大流行。今年上半年,个别地区已经有流行,一些猪场损失仔猪达几千头,并有反复爆发的情况。入秋以来,已经有多家猪场发病,今年冬季或将大规模流行。该病多发生于3-10日龄哺乳仔猪,呈现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发病特征,死亡率达80%-100%。
2、伪狂犬病:在一些猪场可能再发生
猪伪狂犬病多发生在寒冷的季节,但其他季节也有发生。往往在分娩高峰的母猪舍先发病,几乎每窝都发病,发病率达100%。值得注意的是:病毒在猪场中可通过猪多次传代,使毒力增强,患病母猪可以经乳汁传给仔猪,引起本病的暴发,临床上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黏膜、生殖道感染。此病在过去防控取得的效果比较好,但近几年又在北京到浙江区域内的一些猪场再流行,且都发病于疫苗免疫猪群。发病猪群表现为母猪流产、仔猪和生长猪神经症状、仔猪死亡率高,流行过后,由狂犬病阴性场变成阳性场。
3、蓝耳病:呈散发,总体较平稳
猪蓝耳病以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及各种年龄的猪特别是仔猪呼吸道疾病为特征,现在已经成为引起规模化猪场繁殖障碍和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疫病之一。由于本病可以造成免疫抑制,因此本病也成为诱发猪高热病的重要原发性疾病。猪蓝耳病病毒高度变异,猪场常有多个菌株共存,且不同毒株疫苗相互之间不能完全保护。目前高致病性PRRSV仍是优势毒株,流行数年后其致病性和毒力仍未降低。在中小型猪场与散户多发。目前,猪蓝耳病尚无特效治疗药物。综合性预防措施是减少蓝耳病的有效途径。
4、猪瘟:免疫防控不能松懈
猪瘟在冬春季节多发,呈散发,但危害仍很大,并有新的发生形式,表现为:新生仔猪多发,非典型和繁殖障碍型猪瘟增多,以非典型猪瘟为主,混合感染严重,免疫失败现象严重。一旦疫苗免疫失败或不好,猪场一定会发生猪瘟,主要出现在饲养管理条件较差的中小型养殖场。
5、口蹄疫:呈散发,应强化疫苗免疫接种
冬春季节多发,成散发疫情或病例,主要发生于后备母猪和生长猪。本病具有流行快、传播广、发病急、危害大等流行病学特点,疫区发病率可达50%-100%,病畜和潜伏期动物是最危险的传染源。
由于该病发病率高,传播快和易感动物种类多,容易造成大流行等特点,在防治上,应本着“早、快、严、小”的原则,严格执行动物防疫制度,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6、副猪嗜血病:猪群常发细菌性疾病
冬春发病率高,发生于PRRSV、PCV2感染猪群,PRRSV活疫苗免疫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例增多,日常应强化哺乳仔猪和保育猪猪群的药物预防保健。
当前,在我国的养猪业已采取了一系列疫病综合防范措施,来防治动物疫病:
1、采用“全进全出”制,以方便的对猪舍进行彻底的清洗,减少由于细菌或病毒的遗留所造成的疾病传播。2、严格限制人员、动物和运输工具的流动和进入养殖场,是防止交叉感染的关键。3、对鼠和猫等动物的控制将有助于减少疾病传播。4、对发病和死亡的猪只,应进行严格的处理,防止疫病扩散;对引进的猪只要进行严格的健康检查,不将患病或隐性感染的猪只引入场内。5、定期进行疾病的检测和日常的消毒工作。大中型的养猪企业应该建立疾病诊断试验室,以及时了解疫情动态。6、饲养环境质量监测。
三、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
食品安全问题事故的发生暴露了我们养殖环节中还存在严重的安全生产隐患,猪肉的卫生安全成为消费者日益关注的一个问题,并且越来越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和消费信心。造成产品大量积压和大幅度降价,不仅给相关产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使整个产业陷入困境。由于猪肉产品的安全性问题导致消费者对畜禽产品产生了信任危机,养猪业正面临严峻挑战。影响我国猪肉食品安全的因素主要有:
1、环境因素带来的猪肉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由于追求成本最小化和方便化,容易出现如饲养空间狭小、饲养环境控制力不强、饲养空间卫生状况差等一系列因素,使猪肉质量下降、激素残留等问题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2、饲料添加剂与兽药带来的安全隐患。目前在我国养猪生产中使用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现象已经十分普遍,由于饲养户星罗棋布,对其实行管理和检测难以完全控制和监督。再加上猪场为了片面追求利润,从促生长、控制疾病和提高瘦肉率等目的出发,超量或违禁使用矿物质、抗生素、防腐剂和类激素等,造成排泄物矿物质含量超高,影响土壤生态;抗生素的大量滥用,导致耐药性、药物残留和过敏中毒等危害,给猪肉的食品安全带来隐患。
3、重金属和微生物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饲料和饮用水中的重金属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猪体内,甚至在猪体内富集,使猪肉中的有毒金属超标。同时在生猪屠宰加工运输保藏批发零售过程中,可因为卫生管理不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导致猪肉的腐败从而引起中毒。
这些现象造成消费者对猪肉品质的不信任,严重危害到人们的健康和行业发展。
四、环保压力加大,环保成本增加
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场小区不断增加,畜禽的粪便和污水排放剧增,养殖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部分猪场污水不经处理,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和超高含量的氮、磷等直接排入河流,将严重污染水源,进入土壤也将造成大量矿物质和营养素的富集,破坏土壤植被生存。同时猪场恶臭在空气中散发,造成空气质量恶化和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如何在合理发展规模养殖、调整养殖结构与布局的同时治理养殖污染,是各级主管部门十分关心的问题。由于猪肉在我国人民食品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如何解决规模化养猪生产中的环境问题,做到既要发展经济,有保护好环境就显得更为重要。
目前针对养猪业带来的环境问题我国已采取了一定的措施:(1)综合管理。从多环节入手,加强生产工艺的改进和源头的管理。(2)区域或农场养分平衡措施。(3)环保治理措施。根据预测,发展中国家的养猪业将继续大增长,在耕地面积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单靠养分平衡(还田)措施,显然无法应对继续增加的养猪环保压力。因此,养猪业废弃物的末端治理必不可少。(4)政策与管理措施。尽管过去20年,我国在畜牧业环保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包括科研、技术示范、政策法规和管理等,并取得了长足进步和诸多成果,但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仍然需要继续完善相关政策和加强管理。
五、饲料资源紧张,成本上升
目前原料价格一定程度上主导着养猪业,高价格的原料限制了一部分人养猪。
生产成本高企,利润空间受到挤压:我国饲料原料市场已经逐步与国际接轨,受自然灾害、资源减少和国际贸易等因素的影响,这两年饲料原料价格居高不下,直接推动饲料产品进入高成本时代。与此同时,随着中国步入高劳动力成本时代,饲料行业的人工成本也逐年抬高。尤其是当下国内外通胀形势严峻,更助推了饲料企业的人力、原料、资金等一系列成本的全面上升。
我国是饲料资源并不丰富的国家,豆粕生产主要依靠进口大豆,对进口的依存度达75%左右,鱼粉进口依存度也在70%以上,饲用玉米用量已超过1.1亿吨,占国内玉米年产量的64%,玉米供应日趋紧张。从长远来看,随着养殖业和饲料工业持续发展,大宗饲料原料的供求矛盾将进一步加剧,饲料原料价格不断上涨、波动更加频繁是必然趋势。目前我国玉米-豆粕型为主的日粮结构,在玉米、豆粕价格高企和饲料产品利润率下降的形势下,正受到市场的冲击。
可见,饲料原料难以实现自给自足,进口饲料受到多因素的影响,人工成本逐年抬高,这种种因素造成我国饲料价格在国际上处于较高的档位。面对这种情况,提高饲料转化率是不得不进行的课题:在饲料单价基本相同时,饲料效率的差异则带来每千克增重饲料成本的相对差异,所以提高饲料转化率养猪业对降低饲料成本的作用是很大的。
六、技术进步与创新落后,管理人才缺乏
全国除发达地区和后来兴建的一些猪场设施较好以外,很多规模猪场的设备老化,结构不合理,无法提供现代化猪场所需的良好环境,更无法发挥其生长潜能。对养猪实用技术的应用还比较欠缺,对先进技术的应用也只能算是某些猪场的专利,不重视选种选育,不推广人工授精的比比皆是。农村养猪者对技术欠缺和渴求更是深有感受。科技推广还任重道远。
劳动力也是中国养猪业将要面对的另一个严峻的问题,猪场管理人员在近两年的猪场招聘饲养员的时候已有深刻的体会,因为饲养员的劳动价值过去被严重低估,所以在某些地方,近两年工资翻一倍也很难找到饲养员。现在猪场的饲养员主以来自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农民工为主,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的进行,各地民营企业的兴起对劳动力的分流,社会统筹资金的不断完善,相信5年以后猪场薪资结构和水平相对现在一定有很大的变化。
未来发展方向
我国养猪业要想得到长足发展必先决绝目前这些困扰养猪业的难题,而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也决定了我国养猪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养殖模式”、“智能猪业”、 “低碳排放”等。
一、养殖模式
规模饲养场是养猪业发展的必然方向。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人们对畜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千家万户的分散饲养已经难以适应,而规模化养殖既可增加经济效益,增强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还是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生猪质量的必要基础。也只有生猪养殖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实现服务指导、科技应用、疫病防控、产品销售、质量控制等的系列化、专业化、标准化,从而适用市场发展的需求,保证养猪效益和生猪及其产品的质量。大力发展生猪产业的规模养殖已是大势所趋。
发展规模养猪有2种方式:一是发展企业化规模养猪。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组建包括饲料加工、种畜禽生产、产品加工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产业链。农户可以为企业打工,或者在企业统一管理指导下,从事商品猪的养殖。温氏企业就是这样以一个龙头企业为主体,以股份合作制的形式将公司、农户和高校组织成一个经济利益共同体,进行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二是通过合作组织将家庭经营的小规模养猪组织起来,实行多项统一服务,与市场或加工企业建立产销联系,实现“小舢板组成大舰队”的效果。上海松林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的种养结合的家庭养猪场正是这种形式。这2种方式各有长处,可互为补充。其中,企业化规模养猪,具有资金充足、市场广阔、技术先进等优势,家庭经营的小规模饲养具有污染小、成本低等优势。当市场供求出现变化时,企业化经营可以起到稳定供求的作用,家庭经营的小规模饲养可以起到补充需求或者减少供应的调节作用,从而实现生猪产业的稳定发展,防止大起大落现象发生,可以预见,将来的生猪市场必然会形成企业化规模饲养为主、家庭化小规模经营为辅的养殖业发展模式。
二、智能猪业
未来养猪的科技含量将得到很大的提高,养猪从业人员素质越来越高,各种新技术将更普及地应用到猪场日常管理,基本上摆脱了传统的养猪方法,向高新技术要效益,如:
猪场设施更加智能化
1、猪场自动送料设备及饲料散装技术的应用。
随着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增高,猪场采用人工喂料的方式将大大减少,猪场自动送料不仅将人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也最大限度减少了猪群采食应激,提高猪群生产效率。
2、母猪电子群养饲喂。
国外母猪电子群养饲喂采用的关键技术是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系统能够准确识别个体母猪信息,电子饲喂主要基于3 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动物福利要求,二是猪场精细化数据管理,三是猪场快速扩张。
3、猪舍环境控制。
猪群生产环境的投入可以大大改善猪群的生产性能,主要体现在猪场的降温、保暖和空气质量的控制。
4、猪场数据管理与分析。
采用猪场管理软件,通过对数据的采集及统计分析,可以持续改进猪场的生产成绩,提高猪场生产效率。另外,猪场之间的数据可以进行相互比较,找出不同猪场成绩差异的主要方面,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从业人员更加专业
现在农业的科技含量在不断提高,势必要求有相应专业水平的从业人员来适应行业的变化,但目前农业板块迅速崛起,而人才却出现了严重的断层。未来,企业可与科研院校合作委托定向培养专业人才。
随着工作环境在不断改善,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加入其中。当然这个过程必然是缓慢的。
新技术更多的被应用
根据美国农业部1996年对美国50年来畜牧业中各种科学技术所起的作用进行的总结,遗传育种的贡献率在40%以上,足以可见遗传育种的重要性。猪育种的新技术可以归纳为分子生物学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系统工程理论的应用。
1、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包括:猪基因组计划,可以寻找重要经济性状(如瘦肉率、抗病性等)位点或与之连锁的DNA标记并将其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来改良畜禽品种,提高选择的有效性及年遗传改进量,从而提高动物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数量性状主效基因的检测与利用,如猪应激综合征基因、窝产仔数候选基因等已在猪育种中应用;数量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对遗传力较低、度量费用昂贵、表型值在发育早期难以测定或限性表现的性状,如采用标记辅助选择(MAS),则可提高选择的准确性和遗传进展,提高育种效率;转基因技术,可以改良的主要经济性状。
2、计算机信息技术主要包括:遗传评估系统,可以对猪遗传素质进行的准确评定,这是正确的选种的基础;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的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和图文数据库的建立,使育种数据、种质资源、形态特征、生态环境等与动物育种有关的“数”和“形”联系起来,从群体行为到染色体组型都可以通过图像进行充分的观察和度量,从而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提高育种效果;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随着计算机与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无一例外地在畜禽遗传评估体系采用这些现代技术,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育种效率。
3、系统工程理论的应用。育种方案和繁育体系的优化决策是数量遗传学与系统工程相结合应用于动物育种的又一个重要任务。在猪的育种优化方案中,从生物学和经济学目标考虑,以猪的繁殖力、生长发育、胴体品质等为主要改良的目标性状,通过对性状边际效益的计算和各目标性状经济权重的分析,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和投入产出分析,可制定出育种进展快和经济效益高的优化育种方案。
三、低碳排放
早在2006 年底,联合国粮油组织就公布了报告《牲畜的巨大阴影:环境问题与选择》:肉类食品生产向大气层排放的温室气体大于交通业,占全球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18%。这一数字包括肉类生产工业的每一个环节释放出的温室气体,从清理林地、饲料制造与运输到牲畜的打嗝与排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高品质、高安全性的猪肉需求越来越强烈,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逐渐形成绿色养猪生产。同时,在猪遗传改良方案中,加强对种猪使用寿命的选择。所有这些为我国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树立了榜样。低碳排放是养猪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养猪生产方面,未来我们可采用下列措施,减少“碳排放”:
1 制订适合中国国情的《猪舍建筑标准( 国家标准)》。在猪舍建筑中少用水泥和钢材,水泥生产是制造业中二氧化碳最大的排放源。采用合理的猪舍设计,在冬季可不需另外加温。在我国的中部长江三角洲地区,如采用合理的猪舍设计,在冬季可不再用煤炉在室内加温,会节省很多能源。
2发展生态畜牧业。
生态畜牧业基本特征是:种养结合、健康养殖、资源循环、环境友好、节约高效,抓住机遇大力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也是是畜牧业转变方式调整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生态畜牧业,统筹产业发展,可以做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节约集约生产,提高生产效益,在降低碳排放的同时,又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畜牧业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实现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3 大力推广青粗饲料替代部分精料(10%~20%)喂母猪和育肥猪。
既可降低饲养成本,又可增加碳的吸收。青粗饲料在光合作用下,可以有效地吸收二氧化碳,从而减少碳的排放。
4 支持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
如果比较发电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量, 可以发现, 以煤为燃料发电产生的碳排放量是天然气的2倍, 是太阳能的6倍, 是风能的40倍, 是水力发电的200倍。因此, 我们有义务尽量选择和使用绿色环保能源的家用设备, 例如, 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户外照明灯。同时, 我们还应该支持相关的新能源项目, 如风力发电和垃圾填埋沼气项目;利用热泵技术开发与应用地热能, 利用地热能发电和直接供暖;研究与设计氢能应用设备, 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 开发利用生物质能, 以此类可再生资源代替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资源, 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等。
目前我国养猪业在猪病、食品安全、环保、饲料成本等因素的影响下,面临的形势是比较严峻的,但发展的势头还比较乐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抓准时机,迎势而上。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结合实际情况,寻求各种有效的促进养猪业发展的方法和途径,使中国成为真正的养猪大国、养猪强国。
中国种猪信息网专题――【猪话漫谈】集养猪业百家观点,写养猪业各类见闻,与养猪行业并肩同行,与养猪发展齐步前进,欢迎加入【猪话漫谈】专题栏目,,共同探讨和推广您的观点!中国种猪信息网(http://www./)将致力于养猪事业的服务与发展,!我国是世界第一养猪大国,生猪存栏量4.57亿头,约占世界总存栏量的51.8%。我国生猪生产成本低,优势明显,我国猪肉比国际市场低57%。我国有优良的地方猪种48个,培育猪种12个,在品种资源方面,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相比。
目前,我国生猪上市比较平稳,供求基本保持平衡。据有关部门调查的资料反映,2002年我国猪肉产量与2001年基本持平,较2000年则下降约2.1%。
我国生猪生产已经摆脱了传统单一的饲养模式,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目前主要的生产方式有3种:一是传统的农户养猪生产方式;二是专业户养猪;三是工厂化养猪生产。但我国养猪业存在管理落后、生猪出栏率偏低、屠宰猪的瘦肉率低、猪肉及其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
为了适应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以及加入WTO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实现我国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
一、推行标准化、科技化生产。相关部门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建立生猪及其产品流通的标识制度,把好市场准入关;要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严格控制生猪及其产品的药物残留;要围绕降低生猪生产、加工成本,提高生猪及其产品质量,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为了实现标准化、科技化的生产,必须要培养一批有文化、有技术的农民。
二、建立生猪良种繁育体系与疫病防治体系。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重点是:通过引进、扩繁和选育,全面提高生产水平;通过人工授精,提高良种覆盖率;加强种猪场、配种站和种猪测定中心的建设。疫病防治体系的建设重点是:加强对生猪常见病和某些传染病的控制,确保生猪及其产品的质量安全;建立生猪疫情预测预报网络,完善基层畜牧兽医站。
三、扶持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进程。要以生产、加工利益的连结为核心,加快一体化进程,大力推行“+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采取有效的组织方式,协调和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通过股份合作等方式结成利益共同体。
四、推行规模化与集约化养猪。要生产优质猪肉,必须先发展规模化养猪,这样,才能在种猪、饲料上进行严格控制。只有走规模化养猪的道路,农民才能真正摆脱贫困。规模化养猪不仅仅是养猪数量的增加,而且在管理方式与饲养技术方面也要进行许多改进,这就是要实行集约化养猪。
五、发展生态养猪业。猪场规模越大,污染越严重。为了减少养猪带来的方方面面的污染,应把养殖业和种植业结合起来,走生态养殖的道路,即将猪粪尿通过低费用处理后,用于种植业或淡水养殖业。在猪场建设初期就应该用生态学的观点进行规划,把养殖业与种植业结合起来,把养猪放在一个大的农业生态循环圈中去考虑,充分利用猪粪尿促进农业全面发展,这样,可使养猪业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猜你喜欢的内容。。。
……目前我国养猪业应当做好五方面工作_畜牧兽医_农林牧渔_专业资料。目前我国养猪业应当做好五方面工作 我国是世界第一养猪大国,生猪存栏量57亿头,约占世界总......
……为了适应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以及加入 wto 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实现我 国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提高养猪的饲料报酬,目前......
……化发展趋势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饲养规模化、...接种工作, 但是目前非典型猪瘟的仍 对我国养猪业...做好检疫工作、合理的饲养密度、对病猪的处理、严格......
……虽然目前我国生猪产业发展呈现出与发达国家相似或相同...工作效率,降低能源与投入品消耗,可以极大推动养猪业...养殖业粪便处理等方面都做 到合理配制和循环利用,......
……学管师续费工作主要做好五方面工作_自我管理与提升_求职职场_实用文档。续费工作主要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续费工作必要性:学管师的续费属于二次销售,通过沟通为......
……笔者作为从事基础畜牧兽医工作者, 针对当前养猪业存在...微生物药既无临床针对性有无应有的剂量, 使病原...好、 耐粗饲性强,如果使用杜洛克作为父本,我国地方......
……我国养猪业的历史悠久, 随着养猪技术的发展, 传统...根据目前的生产条件和技术经验,因为工厂化猪场实行全...对严重下痢者还应辅以阿托品。另外,切实做好补水工作......
……应改变养殖模式, 打造事业财富共 养猪业; 资本; 事业...这就必须了解我国目前养猪行业的现状, 笔者 认为我...由于养猪行业属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作 相对封闭。......
……五、口蹄疫成散发,应强化疫苗免疫接种 冬春季节多发,...结语 目前我国养猪业在猪病、 食品安全、 环保、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抓准时机,迎......
……廉租房建设要做好五方面工作★文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珏林 大的住房问题。 力发展廉租房建设在我国 1998年实施住房制度改革 的初期就已经提出来了, 屋......
……为更好的推动养猪业的发展,提高生产水平,本文通过对...疫病防治、规模饲养等方面,来分析和探讨养猪业的发展...④养猪育种配套化,目前我国畜牧科 技工作者充分利用......
……但是我国信息 技术普及滞后的现状和传统养猪业对信息...一,美国、新加坡、瑞典、冰岛四国分列第二 到第五...急是把实现网上交易的各项基础工作做 好,实现猪产品......
……尽管当前畜禽生产出现一些困难,但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好的。从养猪业的...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就做好猪肉等副食品生产供应保持市场稳定工作发出通知,对稳定......
……中国养猪总体概况 1 2014 年我国养猪业特点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做好 2014 年信贷政策工作...提高了肉品的内在质量;五是企业实行现代化管理,保证......
……工作一两年以后有了实践经验就跳槽去做饲料、药品...养猪场变为工厂,而未来养猪业的主力军应该是中等...到一些专家戏说的中国没有流行口 蹄疫,中国只有五......
……近几年我国规模化养猪发展迅 速,目前基础母猪 ..以独立生产的专业化公司为主的牧原模式也应属于这种...河南牧原公司环保工作做得很好,综合采用水泡粪工艺、......
……我国养猪业发展受限的三大原因是什么如何养猪更高效_...几乎从猪出生到出栏,隔三差五地打疫苗,严重影响 ...请科研部门的专家也好, 请一线的兽医工作者也好,......
……养猪应做好的八项基本工作 [分享给朋友] 养猪 时间...尽量减少猪在营养方面产生的 疾病;其次还要保证饲料...现在就登录>>
你可能喜欢2013 baidu 使用百度......
……对现在的总结,从养猪业结构、养猪科技六个方面来分析探讨中国养猪业发展的趋 势.....
……中国养猪业发展现状的思考_畜牧兽医_农林牧渔_专业资料。中国养猪业发展现状的思考...
看过本文章的还看过。。。
您可能感兴趣。。。
最新浏览记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智之举的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