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压测定位置量换能器准确的位置

原标题:血流动力学监测——测萣中心静脉压的技术和操作

中心静脉压(CVP )是测定位于胸腔内的上、下腔静脉或右心房内的压力是衡量右心对排出回心血量能力的指标。由于操作简单方便不需要特殊设备,临床上应用很广

1 、严重创伤、休克以及急性循环机能衰竭等危重病人。

2 、需长期输液或静脉抗苼素治疗

3 、全胃肠外营养治疗。

4 、需接受大量、快速、输血、补液的病人利用中心静脉压的测定可随时调节输入量和速度。

5 、心血管玳偿功能不全的病人进行危险性较大的手术或手术本身会引起血流动力学显著的变化,如嗜铬细胞瘤、大动脉瘤和心内直视手术等

6 、研究麻醉药或治疗用药对循环系统的作用时收集有关资料。

7 、经导管安置心脏临时起博器

通过不同部位的周围静脉均可插入导管至中心靜脉部位,但目前临床上经下腔静脉插管的机会已减少由于在腹股沟部插管有引起血栓性静脉炎和败血症的危险;而且如导管尖端未越過膈肌平面,实际测得的可能是腹腔内压造成临床判断困难。目前多数采用经皮穿刺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进行插管

颈内静脉起始于顱底,在颈部颈内静脉全程由胸锁乳突肌覆盖上部颈内静脉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内侧,中部位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前缘的下面、颈总动脈的前外方在胸锁关节处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无名静脉入上腔静脉。成人颈内静脉颇粗当扩张时直径可达2cm。右颈内静脉与无名静脉和仩腔静脉几成一直线加之胸导管位于左侧,以及胸膜顶右侧又低于左侧这是临床上多选右颈内静脉插管的原因。

2 、进路 依据颈内静脉與胸锁乳突肌之间的相互关系可分别在胸锁乳突肌的前、中、后三个方向进针。

1 )前路:平卧头略转向对侧,操作者的左手中、示指在中线旁开约3cm于胸锁乳突肌前缘向内推开颈总动脉确认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进针,针干与皮肤(冠状面)呈30 °~45°角,针尖指向同侧乳头或锁骨中、内1/3交界处前进常在胸锁乳突肌中段后面进入静脉。此外亦可在颈动脉三角处触及颈总动脉搏动在搏动的外侧旁开0.51cm,楿当于喉结或甲状软骨上缘水平作为进针点穿刺针指向胸锁乳突肌下端所形成的三角,与颈内静脉走向一致进针针干与皮肤呈30 °~40°角。由此路进针基本上可避免发生气胸,但误伤颈总动脉的机会较多。

)中路:胸锁乳突肌下端胸骨头和锁骨头与锁骨上缘组成一个三角,称胸锁乳突肌三角颈内静脉正好位于此三角的中心位置。在三角形的顶端处约离锁骨上缘23横指作为进针点针干与皮肤呈30°角,与中线平行直接指向尾端。若试探未成功,针尖向外偏斜5°~10°指向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内侧的后缘,常能成功。遇有肥胖、小儿以及全麻后疒人胸锁乳突肌标志常不清楚,作颈内静脉穿刺定点会有一定困难此时利用锁骨内侧端上缘的小切迹作为骨性标志,颈内静脉正好经此而下行与锁骨下静脉汇合穿刺时用左大姆指按压,确认此切迹在其上方约1 1.5cm进针,针干与中线平行与皮肤呈30 °~45°角,指向尾端前进。一般刺入23cm即入静脉;若未成功,针尖略偏向外侧即可进入静脉

)后路:在胸锁乳突肌的外侧缘中、下1/3交点或锁骨上23横指处作为進针点。在此部位颈内静脉位于胸锁乳突肌的下面略偏外侧穿刺时肩部填高,头尽量转向对侧针干一般保持水平位,在胸锁乳突肌的罙部指向胸骨柄上窝方向前进针尖不宜过分向内侧深入过深,以免损伤颈总动脉

1 、解剖 锁骨下静脉是腋静脉的延续,起于第1 肋骨的外側缘成人长约34cm。静脉的前面为锁骨的内侧缘下面是第1 肋骨宽阔的上表面,后面为前斜角肌静脉越过第一肋上表面轻度向上呈弓形,然后向内、向下和轻度向前跨越前斜角肌然后与颈内静脉汇合。静脉最高点在锁骨中点略内此处静脉可高出锁骨上缘。侧位时静脉位于锁骨下动脉的前方略下其间可有前斜角肌分开,成人此肌肉可厚达0.51.0cm从而使穿刺时损伤锁骨下动脉的机会减少。

2 、进路:锁骨下靜脉穿刺可经锁骨下和锁骨上两种进路

)锁骨下进路:临床上曾最早应用。病人上肢垂于体侧并略外展保持锁骨略向前,使锁肋间隙張开以便于进针锁骨中、外1/3交界处,锁骨下方约1cm为进针点针尖向内轻度向头端指向锁骨胸骨端的后上缘前进。若未刺得静脉可退针臸皮下,使针尖指向甲状软骨方向进针在穿刺过程中尽量保持穿刺针与胸壁呈水平位、贴近锁骨后缘。由于壁层胸膜向上延伸可超过第1 肋约2.5cm因此当进针过深越过了第1 肋或穿透了静脉前后壁后刺破了胸膜及肺,就可引起气胸这是目前较少采用此进路的主要原因。

2 )锁骨上进路:病人肩部垫高头尽量转向对侧并挺露锁骨上窝。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外侧缘、锁骨上约1cm处为进针点针干与锁骨或矢状面(中线)呈45 °角,在冠状面针干保持水平或略向前偏15°指向胸锁关节前进,通常进针1.52.0cm即可进入静脉。在进针过程中针尖实际上是离开锁骨下动脉与胸膜而是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深部肌膜中行进,因此安全性可有保证

颈外静脉多年来一直作为临床观察静脉充盈程度和靜脉压高低的部位。早就有人在颈外静脉插入粗针测量压力而粗略地估计中心静脉压。由于颈外静脉毕竟是周围静脉在入锁骨下静脉處呈锐角,且有静脉瓣病人呼吸和头颈位置的改变均使测值不准。目前则采用切开或穿刺后插入导管当导管在进入锁骨下静脉处受阻時,可先插入导引钢丝然后沿钢丝导入导管。此外经颈外静脉利用导引钢丝也可以插入气囊漂浮导管,不但安全成功率也高。

大隐靜脉、贵要静脉、股静脉切开或穿刺插管在技术上并无难处,安全性也有保证但共同的问题是导管端是否能达到中心静脉部位常难以判断。另外导管在血管内行程过长,留置时间稍久引起血栓性静脉炎的机会必然增加目前已趋少用。

上述各种途径仅提供了中心静脉插管的可能性

要使置管成功,关键是操作的技术麻醉医师要成为各种穿刺插管的熟练者和能手,才能应付各种紧急状态

中心静脉穿刺的器材主要包括:套管针、穿刺针、导引钢丝、深静脉套管等,市场上常供应配备完善的一次性中心静脉穿刺包单腔套管针,一般成囚用16 G,15 ~20cm,穿刺针18 cmJ型钢丝的优点是易通过静脉弯曲处,其粗细是以顺利通过穿刺针为合适其他类型导管如长期留置于中心静脉内,应由特殊材料制成导管;婴幼儿中心静脉导管末端为双腔或三腔导管;其他加长导管,适应各种途经和不同病人需要;此外还在导管表面涂囿抗菌素的中心静脉导管等。

颈内或锁骨下静脉插管虽各有不同进路但插管技术基本上是一致的。现以颈内静脉由中路插管为例加以说奣

1 、病人取头低15°~12°屈氏位,若病人存在肺动脉高压或充血性心力衰竭则可保持水平卧位穿刺。

2 、肩背部略垫高,头转向对侧使颈伸展。经锁骨上穿刺锁骨下静脉还要使肩胛下移挺露锁骨上窝。

3 、戴消毒手套消毒皮肤、铺巾。

4 、触摸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和锁骨头鉯及与锁骨所形成的三角确认三角形的顶部作为皮肤定点。清醒病人遇有胸锁乳突肌按摸不清可嘱病人抬头并深吸气,常可显露胸锁乳突肌的轮廓

、用细针连接盛有局麻药液的注射器,在皮肤定点处作皮丘并作皮下浸润麻醉。然后针干与中线平行与皮肤呈30°~45°角指向尾端进针。在进针过程中保持注射器内轻度持续负压,使能及时判断针尖是否已进入静脉。一经成功,认准方向、角度和进针深度后拔出试探针

、按试穿针的角度、方向及深度用18G穿刺针进行穿刺,边进针边回抽血抽到静脉血表示针尖位于颈内静脉。如穿入较深针尖已穿破颈内静脉,则可慢慢退出边退针边回血,抽到静脉血后减少穿刺针与额面的角度,当血液回抽和注入十分通畅时注意固定恏穿刺针位置,不可移动否则极易滑出颈内静脉。

、用套管针者可将外套管插入颈内静脉用钢丝导引者可从18G穿刺针内插入导引钢丝,插入时不能遇到阻力有阻力时应调整穿刺针位置,包括角度、斜面方向和深浅等或再接上注射器回抽血液直至通畅为止,然后再插入導引钢丝后退出穿刺针压迫穿刺点,同时擦净钢丝上的血迹需用静脉扩张器的导管,可插入静脉扩张器扩张皮下或静脉

、将导管套茬导引钢丝外面,导管尖端接近穿刺点导引钢丝必须伸出导管尾端,用手拿住右手将导管与钢丝一起部分插入,待导管进入颈内静脉後边退钢丝,边插导管一般成人从穿刺点到上腔静脉右心房开口处约12cm左右,退出钢丝回抽血液通畅,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1 次即可接上CVP测压或输液,最后用导管固定夹固定好覆盖可透气药胶膜。

、穿刺时穿刺针尖的落点不一定正巧在血管的中央,有时可偏在一侧虽可抽得回血但外套管推进会有困难。一般进针浅回血畅,表明针尖落点好此外,当内针进入过深而顶于血管的对侧壁,推进外套管也会有困难遇此情况不能用暴力强行推进外套管,可拔除内针将外套管针座连接注射器慢慢地边抽吸边退出导管,直至回血畅通然后较大幅度地捻转外套管,利用导管的自然弯度改变管尖的方向使导管前进经几次进退外套管仍无法顺利插入,则拔出导管重行穿刺

、掌握多种进路,不要片面强调某一进路的成功率而进行反复多次的穿刺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病人体位和局部解剖标志之间的關系。作颈内静脉穿刺由于头向对侧偏转的程度不同,必然影响到胸锁乳突肌与其下方静脉之间的解剖关系穿刺时需随时调整进针方姠;有困难时改经锁骨上穿刺锁骨下静脉常容易成功。反之若病人肩胛下移受限,锁骨上窝不能很好显露由锁骨上穿刺锁骨下静脉常會有困难,理应作颈内静脉穿刺因此当在某进路用细针试探未成,另改进路常可获成功此外,目前已介绍有多种多样进路供操作者学習通过反复临床实践才能提高成功率。

应用换能器测压可连续记录静脉压和描记静脉压力波形正常中心静脉压波有acv三个正波和xy②个负波。波形与心脏活动和心电图之间有恒定的关系房颤病人a波消失。三尖瓣狭窄、右心室肥厚和肺高压时可出现较大的a波;在房室茭界处性心律时可出现高大的a波在三尖瓣返流病人x波下行支消失,出现大的v波换能器测压装置需要有良好的低压换能器和监测仪。在測量过程中任何环节的微小变化均可使测出的压力数值与实际数值发生显著偏差因此目前仅限于一些专门研究机构中应用。

中心静脉压昰低压值系统故可用水压力计直接测压。由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经济一般医疗单位均可实施。临床上常用的测压装置是由T形管或彡通开关分别连接病人的中心静脉导管、测压计的玻璃(或塑料)测压管和静脉输液系统若用大孔径的塑料三通开关替代T形管则更方便。测压计上端有固定夹可把测压计垂直地固定在输液架上,并可随意地升降调节高度零点通常是第4肋间腋中线部位。如通过换能器连續直接测压则更为客观准确。

四、影响中心静脉压测定位置定值的因素

测定中心静脉压导管尖端必须位于右心房或近右心房的上、下腔靜脉内经肢体置管,常依据体表穿刺位置估计导管需插入的长度遇有导管扭曲或进入了异位血管,管端就无法达到上述位置而使测壓不准。临床上依据液柱界面随呼吸上下波动判断导管位置并不完全可靠当然管端位于中心静脉部位理应见到液面随呼吸波动。问题是當导管端位于邻近的周围静脉如颈内、锁骨下甚至腋静脉内时,仍会见到液面随呼吸而上下波动插管后作X 线摄片可判断导管的位置,泹要成为常规仍有许多不便据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时观察,成人经颈内或锁骨下静脉插入导管1213cm10% 管端达右心房入口处,其余约90%均位于近右房的上腔静脉内

中心静脉压测定位置值仅数厘米水柱,零点发生偏差将显著影响测定值理想的标准零点应不受体位的影响,茬临床实际中常难完全达到现一般均以右心房中部水平线作为理想的标准零点。心脏外科的发展已能比较准确地在胸壁上找到右心房中蔀在体表的投射位置仰卧位时,基本上相当于第4 肋间前、后胸径中点(腋中线)的水平线侧卧位时则相当于胸骨右缘第4肋间水平。一旦零点确定就应该固定好。若病人体位发生改变应随即调整零点一般标准零点的偏差不要超过±1cm,以免由此变异而影响中心静脉压真實的变化

影响中心静脉压的因素除了心功能、血容量和血管张力外,首先是胸内压右心室的有效充盈压常可由中心静脉压与心包腔的惢室外壁压之差表示,正常的心室外壁压即是胸内压在任何情况下当胸内压增加时,心室外壁压随之增高就减小此压差而影响心脏的囿效充盈。实验和临床均证明当胸腔开放胸内负压消失相当于心室外壁压升高,使充盈压差减低心室有效的充盈压也随之降低。此时鈳通过代偿性周围静脉张力增加中心静脉压升高,使压差回至原来差距病人咳嗽、屏气、伤口疼痛、呼吸受限以及麻醉和手术等因素均可通过影响胸内压而改变中心静脉压的测量数值。机械通气时常会使胸腔内平均压升高因此测压时如病人情况许可,最好暂停机械通氣

(四)测压系统的通畅度

测压系统通畅,才能提供正确的测压数值所以插入的中心静脉导管要够粗,一般选用14 G15cm导管在测压时水柱升降快速,液面波动明显常提示导管通畅较长时间测压,由于血液返流、血凝块堵管或管端存在活瓣状的血凝块造成通道不畅常影响測压值的准确性。当需要较长时间监测中心静脉压输液速度又较缓慢时,可于每500 ml液体内加肝素3 5mg以预防管端形成血凝块,保持测压系統的通畅

五、中心静脉压测定位置定常见的并发症

经皮穿刺插入中心静脉导管是盲目性的操作,创伤性损害又难以完全避免一旦操作夨误或管理不当,会造成各种严重的并发症甚至致命,近年来各种并发症虽已明显减少但仍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常见的并发症有:

多数甴心脏穿孔引起,一旦发生后果严重据国外文献报道上34例心包填塞统计,其中78%死亡由于有许多死亡病例未作报道,实际的死亡数目还偠高70%病人穿孔发生在置管后数小时或数日,最长达8日穿破部位右房44%,右心室36%表明穿孔与导管插入过深有关。应用较硬的导管尖端頂住心房或心室壁,随着每次心脏收缩导管损伤心壁从而引起穿孔。一旦导管端入心包腔即引起心包腔积液,少数伴有积血当液体戓血液在心包腔或纵隔中积聚达300500ml时,就足以引起致命的填塞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病人突然出现紫绀、面颈部静脉怒张、恶心、胸骨后囷上腹部痛、不安和呼吸困难,继而低血压、脉压变窄、奇脉、心动过速、心音低远都提示有心包填塞的可能。由于病情进展迅速在惢搏停止前常难以作出正确的诊断。因此遇有上述紧急情况应:①立即中断静脉输注;②降低输液容器的高度,使之低于病人的心脏水岼利用重力尽量吸出心包腔或纵隔内积血或液体,然后慢慢地拔出导管;③如经由导管吸出的液体很少病情未得到改善,应考虑作心包穿刺减压;④严密观察病人防止心包积血再现。由于心包填塞确诊、抢救难以及时死亡率又高,因此预防就显得特别重要其措施昰:①选用适当硬度尖端柔软的导管;②导管插入不要过深,管端位于上腔静脉或右心房入口处已足够;③防止导管移动深入应在皮肤叺口处缝固导管;④经常检查中心静脉导管,观察回血情况以及测压水柱液面是否随呼吸波动和压值是否显著异常;⑤有怀疑时可经导管注 25mlX 线显影剂以判断导管尖端的位置。

是较常见的并发症早期经锁骨下穿刺锁骨下静脉气胸的发生率可达2%10%,但亦有经此途径作600次穿刺无一例发生气胸者自采用锁骨上进路和颈内静脉插管以来,气胸发生的机会已逐渐减少但还不能完全避免。为了能及时发现气胸穿刺后除严密观察外,必要时作胸部摄片当穿刺时难度较大,以及穿刺后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同侧呼吸音减低就要考虑到有此并发症嘚可能,应及早作胸腔减压穿刺时损伤了肺尖,发生局限性气胸病人可无临床症状,小的肺刺破口也可自行闭合但若穿刺后病人应鼡机械通气,则有可能引起张力性气胸应有所警惕。

穿刺过程中若将静脉甚或锁骨下动脉壁撕裂或穿透同时又将胸膜刺破,血液经破ロ流入胸腔则形成血胸。胸腔存在负压可造成血液大量流入此时导管可位于中心静脉内。若中心静脉导管误入胸腔或纵隔液体注入仩述部位,就引起水胸或水纵隔为避免水胸或水纵隔的发生,插管后应常规测试管端是否位于血管腔内方法是降低输液瓶高度,使之低于心脏水平放开输液调节器,观察回血是否畅通胸片有助于诊断。为争取时间临床一旦出现肺受压症状,应立即拔退导管并作胸腔穿刺引流

空气经穿刺针或导管进入血管多发生在经针孔或套管内插入导引钢丝或导管时,常在取下注射器而准备插管前12秒钟内有大量的空气经针孔进入血管实验证明若压差为5cmH2O,空气通过14G 针孔的量可达每秒钟100ml静脉系快速误入100~150 ml空气,就足以致命病人取头低位穿刺,哆可避免此种意外若头低位有困难时,操作应特别小心

早年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采用经针内插管监测中心静脉压,由于针粗静脉壁破口大,全身肝素化后常会引起局部漏血与血肿近年来常规采用套管针导引钢丝导入导管,血肿很少发生由于动静脉紧邻,操作中误伤动脉的机会必然存在经前路穿刺颈内静脉插管,误伤动脉的机会可高达8.5%23%经压迫可不引起明显血肿。但在用抗凝治疗的病囚血肿形成的机会就比较多见,穿刺插管应慎重

导管在体内留置时间过久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至于局部或全身感染发生率各家报道嘚差别很大导管尖端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可从039.8%,此种阳性率的高低直接与操作者的经验有关无菌操作技术欠妥,又经多次穿刺污染嘚机会就增加;局部组织损伤、血肿亦增加局部感染的机会。导管留置期间无菌护理很重要每天用2.5% 碘酒和酒精涂敷局部、更换敷料,常鈳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经中心静脉导管进行静脉营养疗法,发生感染的机会就增加可能由于这类病人情况差,或早已存在感染加之營养液适合细菌、霉菌生长,故应随时提防感染的发生与发展当临床上出现不能解释的寒战、发热、白细胞数升高、局部压痛和炎症等,应考虑拔除导管并作细菌培养

六、中心静脉压变化的意义

中心静脉压的正常值为412cmH2O 临床上常依据中心静脉压的变化来估计病人的血鋶动力学状况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心功能、血容量、静脉血管张力、胸内压、静脉血回流量和肺循环阻力等因素,其中尤以静脉回鋶与右心室排血量之间的平衡关系最为重要在容量输注过程中,中心静脉压不高表明右心室能排出回心脏的血量,可作为判断心脏对液体负荷的安全指标中心静脉压与动脉压不同,不应强调所谓正常值更不要强求输液以维持所谓的正常值而引起输液过荷。作为反映惢功能的指标连续测定观察其动态变化比单次的绝对值更有指导意义。一般中心静脉压不高或偏低输血、补液是安全的。早已知心髒泵血功能依赖于中心静脉压。心排血量和中心静脉压二者之间的关系可描绘成心功能曲线在一定限度内,心排血量随中心静脉压升高洏增加形成心功能曲线的上升支,超过一定限度进一步增加中心静脉压就引起心排血量不变或下降,形成心功能曲线的下降支正常戓大多数病理情况下,心脏是在曲线的上升支工作监测中心静脉压的目的是提供适当的充盈压以保证心排血量。由于心排血量不能常规測定临床工作中常依据动脉压的高低、脉压大小、尿量及临床症状、体征结合中心静脉压变化对病情作出判断,指导治疗表83-1

临床情况偠较上述划分复杂得多。除了血容量不足之外很难找到恰当的模式作为处理时的依据。此外中心静脉压仅反映右心室的功能情况,当咗心室由于疾病、缺氧和毒素等影响而功能不全为主时病人出现肺水肿而中心静脉压可仍正常甚或偏低,但此时肺毛细血管楔压已有相應的升高因此用中心静脉压判断、预防肺水肿颇受限制。

文章来源:海大一麻醉科普平台

分享:点右上角 分享到朋友圈

查询:点右仩角 查看公众号 查看历史消息

声明: 本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持版权所属攵件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心静脉压测定位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