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银行前景形容美好前景的成语!

村镇银行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_银行首页_行业动态_新浪财经_新浪网
村镇银行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摘要】村镇银行的设立,对增加农村金融供给、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多元化、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已经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作为新生事物,村镇银行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尤其是在市场准入制度、盈利能力、市场竞争力及政府扶植力度等方面面临着严峻挑战。因此,应该从设立模式、提高盈利水平、金融同业合作及加大政府扶植力度等方面积极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以促进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村镇银行 市场准入制度 同业竞争
  一、引言
  村镇银行是指经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主力军,其设立和发展无疑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村镇银行发展的步伐加快,理论界和实践部门对村镇银行的研究逐渐增多,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意义的观点。
  对于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具备的优势,杨晓东、常文利(2010)认为村镇银行在运营方面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势,以服务“三农”为初衷,得到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另外制度设计上产权明晰、机制灵活,有助于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章芳芳(2009)认为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基金会、村镇银行各具特色,村镇银行的主要优势在于能为农民、农业、农村经济提供更便利、更充分、更有效的金融服务。对于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唐晓旺(2008)认为,由于村镇银行组织创新能力不足、存在较高的市场风险和逆向选择等问题,村镇银行在进行组织创新过程中要逐步建立创新扶持机制、可持续发展运营机制、风险转移机制、合理的监管机制,村镇银行的创新机制要在探索中不断前进。
  对于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的定位,阮勇(2009)认为村镇银行在产权制度、法人治理结构、经营目标三个方面的定位不够明确,从而制约了村镇银行的发展。朱海城(2010)认为金融监管部门应支持业绩优良的村镇银行扩大股东人数,防止一股独大,这样既能扩大村镇银行的资金来源,实现资本构成多元化,又可以改善村镇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应注重维护村镇银行作为独立法人的经营管理的自主权和决策权,推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邹力宏、姚滢(2008)认为应从产品、客户、主要竞争地三个方面对村镇银行进行合理定位,减少政府的不当干预、建立科学合理的村镇银行管理制度。
  目前虽然理论界和实践部门对村镇银行的发展优势、存在问题和市场定位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探讨,但是现有研究成果还存在许多遗憾和不足,有待在理论上进一步深化,尤其是在村镇银行的市场准入制度、盈利能力、金融同业合作及政府扶植力度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较为缺乏。基于此,本文拟在对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现状分析基础上,着重对我国村镇银行发展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积极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以促进我国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二、村镇银行发展的现状
  为解决部分农村地区“金融真空”和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等问题,日,银监会出台《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按照“低门槛、严监管”的原则,调整和放宽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村镇银行的设立首先从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湖北等6省(自治区)开始试点。2007 年1 月,银监会制定并发布《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为村镇银行进入农村金融市场以及合法地位提供了法律依据。我国村镇银行从2007 年3 月1 日开始试点,全国首家村镇银行―――惠民村镇银行成立,2007年5月,银监会发布《关于加强村镇银行监管的意见》,进一步加强了对村镇银行的监管。2007 年10月,中国银监会决定扩大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试点范围,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范围由先期6 省(区)扩大到全国31 个省(区、市)。截至2011 年末,共有726 家村镇银行成立。
  目前,村镇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上的地位稳步上升。首先,村镇银行业务品种创新较多,除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中长期贷款、结算、贴现等银行金融机构的传统业务外,各地村镇银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相关业务,如土地流转质押贷款、林权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业务品种。其次,村镇银行运营效率较高,由于村镇银行层级简单,决策链条短,使得村镇银行提供贷款程序便捷、时间短,这使得村镇银行在金融市场竞争中逐步建立了坚实的客户基础。最后,村镇银行的设立在增加农村地区金融供给的同时,推动竞争有序的农村金融市场的形成,提高了农村金融市场的整体运行效率。与农村社相比,大部分村镇银行贷款年利率都较低,且借款和还款时间更为自由,如湖北汉川农信社一年前贷款利率在7%~12%左右,民间借贷利率在18%左右,而村镇银行平均利率为7%~8%左右。较低的贷款利率降低了农户的融资成本,扩大了农户的融资需求,同时有利于农村地区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的服务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的构建。总之,村镇银行的设立标志着农村金融改革由存量改革进入到增量改革阶段,为艰难发展的农村金融体系注入了新鲜血液,为我国“三农”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是农村金融改革重要的里程碑。
  三、村镇银行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市场准入制度存在缺陷
  村镇银行的大规模推广进展受到抑制的根源在于村镇银行的市场准入制度存在缺陷。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虽然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00 万元人民币;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 万元人民币。但村镇银行的主发起人、最大股东必须是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且单一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持股比例不得低于20%,单个自然人股东持股比例、单一非银行金融机构或单一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及其关联方合计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总股本的10%。这样的规定,一方面将市场上一些积极想进入金融市场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拒之门外,致使市场准入门槛抬高,发起人选择面过窄,限制了村镇银行的普及推广;另一方面大型商业银行从自身利益角度考虑,村镇银行盈利能力低、运营风险大、员工素质低、投资回报慢,如果发生破产风险还会影响发起行的信誉,所以主要商业银行设立村镇银行的态度很不积极,村镇银行的推广进展相对比较缓慢[1]。另外,村镇银行大多是作为独立法人机构设立的,这样的银行经营规模小,综合服务水平低,发挥的功能不到位并且发起行设立独立的村镇银行管理成本较高,经济效率较低,不具有规模效应,而且新设银行经营管理易受发起行干预严重,丧失自主性,逐渐沦为发起行的分支机构。
  (二)盈利能力受到限制
  由于农村市场的特殊性及客户群体的局限性,村镇银行主要的业务以向农户和微小企业发放小额贷款为主。目前村镇银行发放的贷款额度一般为2~10 万元,其中二万元一下的小额农户贷款无需实物抵押担保,只需根据农户的信用状况来决定是否贷款,且贷款的期限较灵活,利率也可以在国家基准利率的基础上略作上浮自行商议决定,通常较农信社低。这种小额贷款限制了村镇银行的盈利能力。首先,村镇银行作为独立的法人机构应该追求利润最大化,和其他商业银行一样,客户结构以大客户为主,但是,村镇银行为了服务三农,业务必须符合农户和中小企业需要,也就是必须经营适合农村市场需要的小额贷款为主。村镇镇银行因为其出身的特殊性,限制了其在更广阔的市场上攫取利润。其次,与一般的贷款业务不同,小额贷款业务考察的并非商业信用而是个人信用。因此,贷款的风险难以量化评估,通常的办法是派专门人员实地调查。但是每个客户的贷款数量少,而贷款的人数又非常多,如果村镇银行想在小额贷款业务上取得成绩,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经营成本很高。最后,小额贷款因其发风险大,成本高,应采用更高的利率来维持经营的高成本,但是在中国农村市场推动高利率非常艰难,社会上普遍认为村镇银行如果要为“三农”服务,利率越低支农效果才越明显,现在村镇银行的小额贷款利率甚至比农信社还要低,这严重制约了村镇银行的盈利水平。
  (三)市场竞争实力弱
  在原有的农村金融市场上,高端的较富裕客户业务规模较大,是大中型商业银行的稳定客户,中层客户市场长期被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占领,低端客户往往金融需求较小。
  村镇银行在这种环境下拓展业务、抢占市场,势必加剧竞争。第一,大型商业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上本来就具有很多优势,如结算系统完善、公信度较高、服务质量较好等。许多农村企业及经济状况较好的农户一直是大银行的固定客户。为了攫取市场利润,很多大银行开始关注中小客户需求,甚至推出了一些专门的支和业务[2]。
  第二,县级以下的金融机构竞争日益激烈。农村信用合作社虽然在制度和经营上存在一些缺陷,但是因为其进入农村金融市场时间较长,经营与农村相关的业务经验较为丰富。此外,近几年,小额贷款公司在农村市场比较活跃,争夺了部分贷款业务。部分农户也通过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解决了部分金融需求。第三,一些外资金融机构,也参加到竞争的队伍当中,相对于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对设立村镇银行的热情更高[3]。
  (四)政策扶植力度不够
  村镇银行自成立伊始,就肩负着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社会责任,而支农贷款的特殊性使得村镇银行的发展受到很多限制,但村镇银行在政策优惠上却并未获得与农村信用社同等的待遇。村镇银行在营业税、所得税方面,比照其他商业银行的标准,但农信社不仅在税收上享受优惠政策,财政还对农信社发放农业贷款进行贴息,由于村镇银行在履行支农使命时的负担较之农信社更为沉重,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村镇银行则逐步放弃支农目标,而像盈利目标倾斜。
  四、促进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创新村镇银行设立的新模式
  显而易见,村镇银行设立的条件过于苛刻制约了村镇银行的推广进程,但是由于银行业风险的特殊性和监管部门的监管能力有限,短期内设立村镇银行的条件放宽可能性较小。而规模化、批量化的成立村镇银行更有利于发起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为推进村镇银行发展,2010 年5 月,中国银监会下发《关于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关事宜的通知》,为村镇银行提供了三种发展模式―――“总分行制”、“管理总部制”、“控股公司制”。这三种模式各自的优势和劣势都很明显,因此,在今后设立村镇银行的过程中,选择何种模式应该因地制宜,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发展模式。比如,总分行模式适合发起行在一个地区内发起设立村镇银行,而如果发起行想将网点铺设至全国各地,管理总部制和控股公司制应该更符合要求[4]。
  以上三种发展模式至今都还处于尝试阶段,并没有大规模扩张,也没有任何一种模式对村镇银行的设立表现出强大的推动或促进效应,因此仍需对村镇银行设立的新的模式不断探索,不能拘泥于现有模式,对于那些可行性强、对村镇银行的发展确实有推动作用的模式都可以积极大胆的尝试,争取早日帮助村镇银行走出发展困境,推动村镇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的扩张。
  (二)提高业务盈利水平
  首先,小额的贷款业务因其具有支农的社会效应,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商业目标之间存在矛盾,所以村镇银行应该在盈利也服务社会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如果村镇银行业务不能做强做大,就将小额贷款业务持续经营下去,逐渐培养自己优秀的稳定的客户群,在这种长期的流动中获得相对稳定的收益。
  其次,推进村镇银行利率市场化进程,这样村镇银行经营的小额贷款可以根据市场的供求决定而提高利率水平,银行经营小额贷款的高成本才能收回,利润空间才能扩大。
  最后,村镇银行应该学习吸收外国社区银行经营小额贷款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例如农行在推行小额贷款时,曾借鉴格莱珉银行经验推出一套“五”字客户调法―――看、摸、查、访、网。这个方法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也要注意因为中国农村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环境与国外差异较大,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研究符合自身特色的小额贷款经营方式,提高村镇银行的盈利能力,推动村镇银行持续发展。
  (三)加强与金融同业合作
  村镇银行以现在的实力与其他金融机构竞争不具备优势,但为了在农村站稳脚跟,就必须面对来自其他金融机构的压力。村镇银行不能以价格战略等“硬碰硬”的手段竞争,而应争取在竞争中求得共赢。首先,可以积极与大银行展开合作,如面对金额过大的贷款,村镇银行可以与大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合作完成,这样既不损失客户,又有效的分散了风险。其次,村镇银行要学习其他金融机构在农村开展业务成功的经验,吸取教训,少走弯路,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强大起来。由于金融产品具有易复制性的特点,不同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严重趋同。村镇银行作为未来农村金融市场的主力军,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就必须凸显自己的特色与优势,争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村镇银行要充分发挥自己机制灵活、决策链条短等优势,积极开发符合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要根据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产品创新。例如,在种植业为主的地区开发适合种植业的贷款、在养殖业为主的地区为农户提供适于养殖的金融产品[5]。
  (四)加大政策扶植力度
  首先,政策上应该政策上应该给予村镇银行贷款性利差补贴,并允许村镇银行申请央行在贷款,提高村镇银行服务“三农”的积极性;其次,使村镇银行享受与农信社相同的税收优惠政策,并对村镇银行发放涉农贷款进行风险补偿或奖励,降低村镇银行提供涉农贷款的经营成本,促使村镇银行坚持服务“三农”的目标不动摇;最后,应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存款保险制度,提高村镇银行的风险抵抗能力,增强存款人对村镇银行的信心,同时,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开发符合农业生产特点的保险品种,增强农户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位置: >>
对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日 14:01:59 来源:
&&& &十二五&规划纲强调,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以县为单位建立社区银行,发展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而村镇银行的出现则是解决我国现有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金融服务缺位等金融&瓶颈&问题的创新之举,对于促进农村地区投资多元、种类多样、覆盖全面、治理灵活、服务高效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形成,加强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和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应在肯定村镇银行作用与地位的同时,针对前期其运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积极谋求相关措施予以纠偏,以确保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 一、村镇银行是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创新之举&&& 所谓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村镇银行是一个全新的、专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是深化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的一项创新之举。针对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基本上只能提供存、贷、汇等传统服务,农村金融创新能力不足、业务品种缺乏、服务方式单一、结算手段落后,难以满足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的现状,村镇银行以其独特的经营机制、市场化运作、清晰的股权结构、高效率的贷款审批等优势,以更贴近&三农&的特色,能够多层次满足农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村镇银行的出现,必将促进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和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促进城乡金融和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 其一,村镇银行的建立实现了农村金融机构产权主体的多元化,有利于资金的跨区域整合。村镇银行产权主体的多元化结构,使得村镇银行的内部治理结构和激励约束机制与过去的农村金融机构,如农村信用社等迥然不同。同时,村镇银行的成立还促进了区域之间的竞争,使得跨区域的资金整合成为可能。当前,资金的跨区域整合已经形成一股清晰可见的潮流,而这种跨区域的竞争,对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改善地方金融生态、促进先进地区金融经验向后进地区的渗透,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其二,村镇银行既可以吸引外资,还让国内现有金融机构重新审视农村金融市场,对提高我国农村金融总体质量有着深远意义。当前外资银行却正大举进军农村金融市场,这表明外资银行看中了我国农村经济增长的长远潜力和农业转型的前景。的确,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增长迅猛,农村中小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迅速崛起,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和转型机遇。村镇银行的建立还使得我国现有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和合作金融机构有了更丰富多元的投资选择,使它们可以借助新型的金融平台,把资金有效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可以说,村镇银行开启了我国农村金融&百花齐放&的春天。&&& 其三,发展村镇银行是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的题中应有之义。&十二五&规划将推进农村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放在了醒目的位置,强调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与&多予少取放活&的强农惠农指导方针。规划指出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以县为单位建立社区银行,发展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健全农业保险制度,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显然这些都将加快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进入农村市场的步伐,有利于普惠金融体系的建立。&&& 其四,村镇银行是后危机时代扩内需、促发展背景下,银行突破利润瓶颈、寻求新的利润增长极的必然选择。虽然大中城市拥有成熟的工业、丰富的资源,但银行间竞争激烈,稍不留意,多年营销维护的优质企业就会被竞争对手挖走;面对资金状况良好、发展已进入成熟期的优质企业,则是存款多、贷款少,使得银行经营成本高企不下;还要看到,城市人工成本高,员工队伍庞大,人均创造的利润率低。而在广大农村市场,由于资金需求缺口大,资金供给渠道窄,以及政策导向导致税赋成本低、进场门槛低、人工成本低等优势,使资金的投资收益相当可观。&&& 其五,村镇银行在服务农村中小企业过程中能创造诸多新的商机。从村镇银行的客户来看,有不少是处于发展中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既需要债权融资,也需要股权融资。为此,村镇银行在服务中小企业过程中就会发现好多商机。如村镇银行坚持多元化发展,在开展贷款业务中同步开展其他业务,就能既增强村镇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又增加赢利点;又如村镇银行服务的中小企业,一般都存在业务能力强,但财务规划能力比较弱的情形,如果村镇银行能够有针对性提供这方面的专业服务,就可以增加了解客户经营状况的程度,控制贷款风险。此外,熟悉的人脉关系也能为村镇银行金融创新带来机会,使村镇银行多途径获得收入。&&& 二、当前村镇银行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受&利益至上&理念的驱动,村镇银行游离于农村金融市场的边缘,办行宗旨与立场不坚定,服务&三农&的力度不够。村镇银行的办行宗旨是&在农村地区设立,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然而由于农村金融质量的先天性不足(如抵押物不足、农业弱质性隐含的还贷风险和非生产性借贷等),农业具有投资回报周期长、盈利能力有限、抗风险能力弱等缺点,所以历来金融机构都不愿意与农民打交道。是以在利益的驱使下,村镇银行很难坚持固有的经营理念,势必会逐渐偏离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办行宗旨,力求新的市场定位。&&& (二)&存难贷易&的现实运行状况,使村镇银行资金来源单一且有限,面对广大客户的贷款需求,极易发生流动性风险。&存难&表现为:一方面,广大农户对村镇银行了解与认识不够,导致村镇银行的吸储能力很低。同时农村资金外流严重和农民本身就不富裕的事实,进一步限制了村镇银行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村镇银行结算系统孤立,任何汇入款项都是跨行操作,汇费昂贵。而&打工经济&盛行下,外出务工收入是当地经济的支柱,村镇银行失掉这笔业务,也就失去了大部分存款来源。正是缘于&存难&,使得村镇银行面临可贷资金不足的问题,限制了其服务&三农&的规模扩张。&贷易&的情形是,村镇银行是县域内独立的法人机构,决策流程短,这对县域内资金需求具有明显的短、小、急特点的小型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存难贷易&持续下去,显然就是存贷比的严重失衡,进而就有可能使村镇银行发生流动性风险。&&& (三)&准入挂钩&政策使得村镇银行有名无实,有量无质,功能异化,运行难持续。 &准入挂钩&,即如果中小银行需要在某省设立异地分支机构,必须首先在该省设立村镇银行。仔细分析,挂钩政策会带来一定的负面效果:第一,引发中小银行急功近利、盲目扩张的行为,从而不利于村镇银行的有序发展。中小银行正处于大规模跨区域布局阶段,出于网点扩张、加快布局的考虑,必然会大规模设立村镇银行。这就有可能超过中小银行自身的管理能力,从而导致所设立的村镇银行运行质量不高。第二,有可能使村镇银行演变为中小银行的分支机构。在&准入挂钩&条件下,一些中小银行设立村镇银行的目的显然并不是为了村镇银行本身,而是为了满足设立异地分支机构的监管要求。如此情况下,不排除一部分中小银行将村镇银行等同于分支机构来设立和管理,导致村镇银行的业务定位与主发起行的分支机构的业务定位趋同。第三,&准入挂钩&政策下,中小银行失去了对村镇银行发起设立地点的选择权,只是被动地完成监管要求,从而难以形成统一的整体规划和科学布局。&&& (四)村镇银行的&银行主导&模式,使得村镇银行与传统银行运作模式大体一致,业务缺乏自身特色,体制机制创新难。一方面,出于村镇银行管理的便利,主发起银行必然会将自身现有的体制机制、管理制度和运作模式复制到所设立的村镇银行,从而造成村镇银行与主发起银行经营管理的同质化,背离设立村镇银行的初衷。事实上,国家设立村镇银行的出发点在于,通过引入运作机制、业务定位等方面与现有银行不同的村镇银行,弥补农村金融服务真空和薄弱环节。另一方面,在相关政策对村镇银行的主发起人和其他发起人的股份比例分别设定最低和最高限制的情况下,造成的现实结果是主发起银行对所设立村镇银行的持股比例较高,使民间资本的参与程度受到限制,作用难以得到发挥。主发起银行起绝对主导作用的股权结构,也会使得村镇银行的市场化和创新性不够,从公司治理到管理模式都难有自身特色。&&& (五)地方政府在村镇银行组建中的特殊地位,使得村镇银行设立宗旨背离,并在后续运行中产生风险隐患。首先,地方政府拥有对村镇银行主发起行的选择权,出于招商引资和市场影响力的考虑,地方政府会更倾向于选择那些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而就服务&三农&和小企业而言,小银行的优势应该更为明显。因此,地方政府拥有的这种选择权,并不利于设立村镇银行政策意图的实现。其次,地方政府参与村镇银行股东的选择,甚至干预村镇银行股权结构的确定,使得村镇银行的股权结构除主发起人外,其他发起人多为当地政府控制的企业,导致股权结构未必合理;股东数量较多,增加协调和管理成本;通过股东选择,建立起对村镇银行日后运行的影响力,为地方政府融资提供便利。最后,出于招商、政绩等自身利益因素的考虑,地方政府往往要求主发起行设立更大注册资本的村镇银行。较大的注册资本固然可以提高村镇银行单户贷款的比例,但注册资本过大也会对村镇银行的经营和营利带来压力,进而波及到主发起人对村镇银行的支持态度。&&& 三、促进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一)要求多方着力,积极营造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金融生态环境。首先,培育和发展村镇银行初期,监管当局要根据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真实需求和机构布局现状,积极调研,科学论证金融真实需求度,按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制定试点方案,积极做好筹备工作,切忌不顾实情,一哄而上。其次,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村镇银行的扶持力度。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财政扶持、税收减免等方面优惠政策,对村镇银行实施营业税率优惠,或一定期限内的税负减免等政策扶持,以减轻村镇银行开办初期的经营成本压力。同时应尽快将村镇银行纳入信用征集系统和支付结算体系,完善借款人信用信息,实现银行间信息共享,以利于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最后,努力拓展资金来源,壮大村镇银行发展实力。村镇银行要加大对公众的宣传力度,让公众充分了解并认可村镇银行;要及时了解农民、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引导他们将闲置资金存到村镇银行;要加快村镇银行基础设施建设,以现代科技和优质服务吸引更多客户的加盟。&&& (二)继续大胆创新,不断提高村镇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村镇银行要想在农村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大胆创新,用新金融工具、新金融技术、新金融产品、新金融服务、新金融机制来重塑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需求。一是完善小额农户贷款和联保贷款管理机制,将龙头企业与农户、中介机构和担保机构等多种利益主体纳入联保贷款范畴。二是探索种类全且灵活的抵质押品方式,积极开展个人创业投资贷款、个人工资保证贷款、车主融资贷款等创新业务,不断满足&三农&资金需求。三是立足农村市场实情,主动开发各类信贷产品。如根据农村金融市场的特点,开发各类小额信用贷款业务,解决农户因农业生产周期问题带来的资金短缺问题等。四是尽量简化贷款的审批流程,下放贷款的审批权,减少各个环节上的时间,提高审批效率,提高农户存贷款积极性。五是加强业务创新,切实提升业务管理。村镇银行应依据自身条件和市场定位、不同客户群体和市场对金融服务产品的需求情况,通过产品和经营模式创新等手段,不断推出与&三农&和小企业融资需求相匹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逐步确立具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特色的经营模式与盈利模式。&&& (三)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完善村镇银行服务&三农&的体制与机制。一是加强内控。村镇银行应坚持审慎经营的原则,努力减少因运营不善可能给社会可能带来的负面冲击;应建立起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银行组织体系,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风险管理机制,提高其风险防范能力。二是深化&银&政&协作,提高公众认知度。村镇银行应主动寻求地方政府对其拓展业务的支持,借助政府相关部门的信息平台及时了解农民和涉农企业的生产经营信息,努力扩大信贷服务范围和深度,在优质、高效、快捷、贴心的金融服务中逐步培育自身形象。三是提高网点拓展能力。村镇银行应从加强团队建设、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和提高自身公信力上下苦功,在运营好单个营业点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运营管理能力,加强银行信息化建设,扩大营业辐射半径,提高自身影响力;应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充分发挥自身小、快、活的优势,让村镇银行形象根植于农户心中,增强农户存贷款意愿,拓展自身生存空间,不断提升品牌形象。&&& (四)完善监管体系,促进村镇银行稳健经营。一是要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加强村镇银行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审查。对申请开办村镇银行的个人或企业建立相应的举报制度,让公众对申请者的资信、品行进行评议。二是要建立审慎的运营监管制度。考虑到村镇银行抗风险能力不强的特点,对其运营应坚持更为审慎的原则,以保障其运营更安全,努力减少因经营不善可能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三是要建立更为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应成立由监管者、专家和业内人士组成的经营评价机构,定期公布对村镇银行经营的评价结果,借以加强市场对经营者、借款人、监管者的制约。四是强化内部控制,完善风险防范措施。村镇银行应制定并完善与业务发展相适应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适合本行的内控制度体系,提高制度执行力和自我纠错能力;要正确处理好业务拓展与风险防控的关系,建立流动性风险控制机制。五是强化监管措施,对村镇银行实施分类监管。要对村镇银行进行风险评级,做到分类定位、注重实效、提高监管效率;要建立对村镇银行支农服务质量的考核体系,并将考评结果作为对村镇银行综合评价的重要指标。
【作者:刘良军】
中国金融界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金融界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金融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镜像、复制、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金融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有权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非中国金融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对于文中内容、文字的真实性本网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
★如有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20天内与本网站联系。
对不起,图片浏览功能需脚本支持,但您的浏览器已经设置了禁止脚本运行。请您在浏览器设置中调整有关安全选项。
[时尚]---------------
[美食]---------------
[家居]---------------
[旅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村镇银行的发展前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