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调度城市大连远州货运有限公司司

友情提示:推荐按CTRL+D收藏本站点,或者点击创建桌面快捷键,方便下次进入本站点!
简介:闪电 黑马狂奔战法创始人,开盘寻牛战法创始人,中国实时模式培…
11位播主正在直播
实时解盘1848786条观点
免费解答76146个纸条
股友交流2851050条互动
直播动态24小时累计发129个观点
04-01 14:21发布
关注理由:
04-01 11:32发布
关注理由:
04-01 09:28发布
关注理由:
免费解答精选播主,每日在线实时回复纸条
播主介绍:专挖翻倍牛股 ,慧眼看大盘,精准判点位,狙击涨停板…
【问】老师我是四月新体验客户,今天第一天好像没有股票啊
【答】4月5日之前开始放股
多家知名财经类网站名博名播!多年实战经验,若水直播崇尚顺势而…
【问】老师周末愉快
【答】谢谢
正在加载中...
1217601人1
147186人10
盛大游戏回归 相关概念股迎“升”机
散户打新须知小技巧
5月7日股市内参整理(早知道)
5月5日股市内参整理(早知道)
5月5日热点及操作策略
现在股市里人人都在赚钱!到底谁在亏钱?
5月4日股市内参整理(早知道)
5月4日热点及操作策略
4月29日热点及操作策略
【乐乐简介】:
乐乐8年股票投资经验,入市不久就赶上08年股灾,锻炼了极强的心态。2年微私募操盘手…
0人正在观看
闪电 黑马狂奔战法创始人,开盘寻牛战法创始人,中国实时模式培训第一人;坚决反对马后炮;著有《黑马狂奔…
0人正在观看
本人精通超短线操作,有一套自己成熟的选股方法!善于把握热点,能顺势而为,喜做强势股,而且能根据大盘走…
0人正在观看
在1994年参与炒股,经验一直平平。自从日到老钱庄后,在中财等老师的操作启发下,有了…
510人正在观看
【股魔希老师个人简介】
股魔希,职业操盘手,DDE决策分析师。
擅长用DDE结合K线组合挑选爆发…
180人正在观看
股海生涯12余年,有着大资金的运作经验,对于大盘和个股有着精准的分析和判断,并结合多年自创的10种绝…
690人正在观看
抓牛股做主升浪,波段拐点进出即时指导,选好个股指导你买卖,对个股全程跟踪指导进出仓位。不踏空不被套,…
0人正在观看
蓝弘兵是多家财经媒体和股票APP平台特邀知名实盘直播嘉宾。服务于小散,每天最精准实盘直播分析,大盘预…
0人正在观看
初始资金目前资金盈利资金
众多证券客户授课讲师嘉宾,实盘播主,十多年资深投资经验,曾经在私募任职,精通主力炒作手法,曾独立操作…
0人正在观看
初始资金目前资金盈利资金46306.46
多家知名财经类网站名博名播!多年实战经验,若水直播崇尚顺势而为的投资之道,精准把握大势。善于捕捉市场…
0人正在观看
初始资金10000.00目前资金18781.01盈利资金8781.01
12年股龄 ,有过大资金的操作经验,擅长超级短线以及中线牛股为主;
0人正在观看
本人精通中短线操作,精通各种庄家操盘风格,精通主力动态盘口语言分析,有一套成熟的盈利模式!对于大盘机…
0人正在观看
2004年入市,目前是多家知名财经类名博、播主
,2013年度十大最佳播主,2013年度播主评选季…
0人正在观看
多家知名财经类网站名博名播!多年实战经验,若水直播崇尚顺势而为的投资之道,精准把握大势。善于捕捉市场…
0人正在观看
​知名网站最佳播主!民间炒股侠士!我们主打短线波段操作,盘后运用《文子投资黑牛战法》选股…
0人正在观看
以后停止这里的更新,我将转移到新浪去!
0人正在观看
12年股龄 ,有过大资金的操作经验,擅长超级短线以及中线牛股为主;
0人正在观看
播主介绍:专挖翻倍牛股 ,慧眼看大盘,精准判点位,狙击涨停板。实盘操作十余年。趋势为先,热点为王,短…
93人正在观看
​山西狼道,著名草根博主,2004年5月进入股市,经历了牛市与熊市的交替,经过不断的学习…
0人正在观看
多知名财经网、2014年十大最具实力播主,实盘冠军,中国投资好导师TOP10、20…
123人正在观看
  2012年8月来到老钱庄担任版主一职。管理高级内参板块。从老钱庄股市直播测试运营中开始担任个股直…
0人正在观看
慧眼看大盘,精准判点位,征途定乾坤。这里有独特神奇的点位法,魔幻般的时间周期测算带你玩转股市!独创3…
0人正在观看
在各财经网站日点击累积超过70万!成为中国理所当然第一博!连续挖掘牛股一只又一只``````
0人正在观看
正在加载中...
16-03-30 16:50
大家早上好
jackytwo&& 08:39
lbJA73xLO39h&& 10:05
dfs123t-01-08 11:28
【早盘攻略 】
昨日攻略提到大盘将压制指数做题材个股,由于是存量资金博弈,行情需要充分蓄势后才能突破。红苹果认为,目前我们可以把大盘的K线形态看成是一门已经架…
红苹果直播&& 08:41
[早盘攻略 ]
上周五攻略提示逢低参与等待长阳,那么本周初长阳出现后,就要考虑涨到哪里的问题。半年线3550-70点,以及前期整理平台的半分位3600点附近是…
红苹果直播&& 08:26
欢迎进入财神股社直播室,免费提供大盘趋势研判、个股技术分析等服务!大盘回调周期内,控制仓位观望为主,小仓位参与低吸高抛快进快出!
财神股社&& 17:49
【早盘攻略】
昨日攻略提到创业板创出新高后要小心风险,其实本轮反弹主板并没有涨多少,因此也不会跌多深,此次新股发行募集资金预计为 39.4亿元,影响相对有限。…
红苹果直播&& 09:15
[早盘攻略]
随着市场的逐渐回暖,在“股灾”时期所使用的非常手段,都会逐步解除,让市场回归常态。下周面临新股发行,应注意历次新股发行前次新股都是大跌,需谨…
红苹果直播&& 10:06
【早盘攻略 】 短期支持大盘调整空间不大的因素有:一、券商股虽然冲高回落,但整体企稳迹象明显;二、市场流动性充裕,指数稍有下跌蓝筹股护盘迹象明显;三、上证及深成…
红苹果直播&& 08:59
002702怎么办
15-11-12 15:24
大盘连续三天上涨,明天是否会继续上涨呢?请及时锁定财神股社直播室,精彩直播等你来。
财神股社&& 18:00
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财神股社】直播室祝大家股票大涨,祝大家国庆节快乐!
财神股社&& 07:27
财神股社直播室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财神股社&& 09:12
今天大盘尾盘跳水,明后天还有一次向上冲高机会,大家不必着急,冲高后有望反弹结束。欢迎光临新开的红苹果直播室:/room-liv…
红苹果直播&& 17:24
红牛部落&& 12:00
欢迎收藏关注【财神股社】直播室!
大盘趋势研判,个股技术分析。
财神股社&& 22:10
大家都来我的直播室啊
红牛部落&& 07:44
fdgdfhfg&& 08:09
不管大盘如何我依旧在直播室等你的到来
买入点出局点&& 10:54
您尚未登录!
本站所有播主不提供代客理财或qq咨询等非法业务。有私下进行收费咨询或推销其他产品服务,属于非法个人行为,与本站无关,请各位股友务必不要上当受骗!如发现上述违规行为可向本站客服举报,查证属实可获元宝奖励,举报可拨打客服热线:
客服热线: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8:30-17:30)
信息产业部信息备案:皖ICP备号
茂名市公安局网警备案:1号
手机APP扫一扫×
手机扫一扫,下载股市直播app,让炒股变得更简单城市货运出租车申请报告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城市货运出租车申请报告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5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8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大连市“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当前位置: > 大连市人民政府
题材分类: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来源网站发布日期:
所属地区:
文&&&&号:
关 键 词:
公文发布日期:
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大连市“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先导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大连市&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二年八月三日大连市&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现我市经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大连市循环经济促进条例》及《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大连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大政办发&[号),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循环经济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大连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资源能源节约、法规政策体系建设、资源再生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主要指标完成良好  &十一五&期间,大连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9.08%;&单位GDP用水量累计下降39.8%;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由70%提高至90.4%;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由16%提高至4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81.8%提高至98%;粉煤灰综合利用率由68%提高至85%。  (二)组织机构逐步健全  成立了由市长担任组长、41个市直部门领导参加的大连市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工作的综合协调等工作。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研究制定推进相关工作的政策措施。  (三)法规政策体系持续完善  初步构建了循环经济法规政策体系。《大连市循环经济促进条例》于日施行,为进一步引导规范和促进大连市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此外,启动了《大连市生态补偿管理办法》及《大连市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方案》的研究和制定工作。  (四)能源节约卓有成效  大力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工业领域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十一五&期间,共淘汰水泥落后产能677万吨,关闭造纸企业35家、非煤矿山31家、鱼粉加工企业14家、粘土砖瓦窑生产企业97家;完成重点用能单位5000台在用工业锅炉及新安装投运锅炉的节能减排经济性检验工作,实施节能技术改造的锅炉达905台,工业锅炉热效率提高6%。建筑领域加大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改造工作力度,超额完成建设部下达的500万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改造任务;实施环境友好型建筑示范工程18个,总建筑面积513万平方米,累计建成节能建筑达6500万平方米。交通领域大力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应用。&十一五&期间投入营运的新能源汽车达803辆,报废更新高耗能老旧营运车辆11760台。完成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96万平方米;机关节电率、节水率、车辆节油率较2005年提高近20%。  (五)水资源节约成果显著  大力推进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21个单位实施了海水直接利用项目,年利用量达13.1亿吨,已建成海水淡化厂5座,日生产淡化能力达1.19万吨;建成春柳河和恒基2座再生水厂,建设小型单体再生水设施93座,再生水日回用量达22.71万吨,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达40%。  积极推进集雨工程建设。建成重点集雨示范工程316项、小型集雨工程4221项,总集雨面积36000万平方米;完成43个灌区微机控制自动化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灌溉水利用率由2005年的45%提高至2010年的70%以上,节水灌溉面积达90.2万亩。  (六)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稳步推进  提高用地准入门槛。加强新建项目节约集约用地管理,要求大连市新建工业项目的投资强度、利用强度、产业效益高于国家、省规定标准平均10%以上,其中国家级开发区的工业项目投资强度高于15%以上,省级高于10%以上,其他地区高于5%以上。  强化存量土地挖潜。先后实施大连港东部地区和大钢、大化等的搬迁工作,拓展城市建设用地空间。利用低产和废弃盐田、城镇存量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等约70余平方公里。&十一五&期间全市每年土地供应中近70%为存量建设用地。  积极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试点单位建设。2010年,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国家评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试点单位。  (七)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再上新台阶  积极推进大连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静脉产业类)开发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3号)中提出的&抓紧研究创建大连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静脉产业类)&的要求,出台&[2011]&23号),为大连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静脉产业类)开发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  初步建立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已建立多种所有制共存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达1150家(其中工商注册企业750家),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年回收各类再生资源约300万吨,进口再生资源60万吨,再生资源总价值达200亿元。&十一五&期间,主城区共设立再生资源回收网点717个,投运厢式封闭运输车辆达100余台。  (八)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作扎实推进  &十一五&期间,大连市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大连松木岛化工园区分别是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的第一批和第二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大连市是辽宁省开展循环经济重点市,大连瓦房店市是辽宁省开展循环经济重点县级市,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是辽宁省开展循环经济重点园区,大连金牛有限责任公司、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等8家企业是辽宁省开展循环经济重点企业,各级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作进展良好。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建设为大连市循环经济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九)循环经济理念不断深入  深入开展循环经济相关的宣传工作。多渠道宣传循环经济理念,充分利用广播、电视、车载媒体和宣传板等各种途径,培养市民良好的循环经济意识。积极组织循环经济宣教活动,开展&节能宣传周&、&6&5环境日&、&环保世纪行在大连&等循环经济宣传和教育活动,通过印发手册、宣传讲解、培训讲座、知识竞赛等方式,提升群众对循环经济的关注度,深化群众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理解。着力推进&绿色创建&工作,积极开展绿色校园、绿色社区、绿色医院等&绿色创建&活动。  &十一五&期间,大连市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同国内循环经济发展先进地区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各地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各级政府仍需提高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认识,加大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二是资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资源要素制约日趋严重,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三是产业聚集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有待建立,目前产业聚集区的发展存在产业定位不明确和产业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四是资源环境长效管理机制有待加强,恶性环境污染事件时有发生,资源环境管理水平需进一步提高;五是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尚不健全,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六是农村面源污染严重,农村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率还需进一步提高;七是循环经济统计体系不够完善。  二、&十二五&时期发展循环经济的机遇和挑战  (一)战略地位提升为循环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历史机遇。发展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应对金融危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迫切需要,是贯彻落实我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重要举措。《循环经济促进法》为全面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重要支撑,多项循环经济指标已成为考核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约束性指标,不断完善的循环经济激励和约束机制表明了国家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大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循环经济发展工作,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施&品质立市&、建设&富庶美丽文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重要措施和提高城市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十二五&期间大连市面临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历史机遇。  (二)良好的发展基础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十一五&期间,大连市建立了发展循环经济的领导小组,健全了组织机构;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充分发挥示范作用,积累了一定经验;出台了《大连市循环经济促进条例》,初步建立起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规政策体系;2010年,全市GDP达5158亿元,人均GDP突破1.1万美元,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0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大连市在中国最具竞争力城市中排名第九,大连市具备了全面深入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基础。  (三)日趋严重的资源环境约束使循环经济发展面临挑战。大连市资源要素日渐匮乏,人均耕地量持续减少,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空间逐年减小,部分海洋区域生态服务功能受损较为严重,滨海湿地面积逐渐减少。大连市人均生态足迹①为中国人均生态足迹的2.3倍,人均生态足迹约为人均生态容量②的5.8倍。&十二五&期间,随着全域城市化的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环境约束将日趋严重。发展循环经济是大连市突破资源环境要素制约障碍的必然选择。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的机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培育循环经济新兴产业和循环型社会建设为重点,以产业聚集区循环化发展和循环化改造为抓手,依托试点示范工程,完善法规政策体系建设,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长效机制,推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将资源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中的各个环节,全力促进大连市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迈进。  (二)基本原则  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坚持减量优先、再利用与资源化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生产与消费环节并重,优先实施资源使用和废物产生减量化,促进废弃物循环回用和再生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效率。    ①【生态足迹】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②【生态容量】指某一地区、国家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由点及面,在生产、消费、流通各领域加快推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坚持从各产业、各层面、各环节选择一批单位作为示范,凝练典型模式,形成全面推进和示范引领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陆海统筹,全域一体。坚持陆海统筹,科学规划海洋经济发展,推进以海带陆、内外联动,实现优势互补。坚持全域一体化发展原则,形成功能互补、体系完善、覆盖城乡的全域循环经济规划体系。  政府推动,市场主导。坚持以企业为实施主体,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政府运用政策引导、法规规范和投资拉动等方法手段,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推动企业发展壮大。  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坚持解决当前紧迫问题和谋划长远发展相结合,统筹解决人口、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发展目标  到&十二五&期末,大连市循环经济发展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资源产出率大幅提高,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循环型农业体系初步建成,重点工业企业、主导产业和重点工业聚集区循环经济发展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循环经济新兴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循环型服务业成为国内标杆示范,循环型社会建设成果显著。基本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形成以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为特征的循环经济体系。  大连市&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指标体系见表1。  *不包括总装机容量300兆瓦以上规模的电力企业。  四、重点任务  (一)建立循环型工业体系  1.总体思路  &十二五&期间,以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减少各类废弃物排放为主线,进一步推动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和建立能源环境管理机制,积极延伸主导产业产品链和废物代谢链,逐步完善重点工业聚集区的典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不断提升大连市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2.总体目标  到&十二五&期末,工业系统资源利用效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污染控制能力稳步提高,形成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循环经济示范工业聚集区,重点企业、主导产业和重点工业聚集区循环经济发展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为0.96吨标煤/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为13.3吨/万元,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超过95%,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2%。  3.积极开展循环型企业建设  鼓励企业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和能源审计,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和污染防治能力。引导企业通过产业升级等方式,推进产品向绿色化、低碳化转型。引导企业开展能效对标和建立能源环境管理机制。推动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  4.延伸主导产业产品链和废物代谢链  以石化、装备制造、船舶、电子信息产品制造等主导产业为重点,构建产业内和产业间的工业共生网络,完善产品链条和废物代谢链条,通过主导产业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提升工业整体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1)石化产业  延伸石化产业产品链条。以长兴岛石化产业基地、松木岛化工园区、花园口经济区、大连开发区大孤山石化基地等重点区域为依托,推进&油化一体化&,实现大连市石化产业的效益最大化。依托长兴岛石化产业基地,推进大型炼化一体化、大型甲醇制烯烃(MTO)、大型精对苯二甲酸(PTA)等石化项目建设,加快向下游延伸发展化工新材料和特种化学品,推动与汽车、家电、服装等产业间合作。依托松木岛化工园区,发展聚氨酯等新兴产业项目,建设高科技化工企业孵化中心,形成以化肥、基础无机化学品、农药、精细化工以及聚氨酯系列为主的特色化工产业结构。依托花园口经济区,建设化工新材料产业孵化基地,重点发展特种工程塑料、特种合成树脂、可降解材料等化工新材料产品。依托大连开发区大孤山石化基地,重点发展下游高附加值的石化深加工产品,优化和完善石化产业链。探索在庄河循环经济区、太平湾临港经济区等区域建设特色化工基地。(详见附图1)  完善石化产业废物代谢链条。积极研发推广废催化剂、废渣等危废的回收再利用技术。推进再生水利用和海水综合利用。加强废气处置和再利用,氢气、蒸汽提供给周边企业生产、供热等,二氧化硫(SO2)、硫化氢(H2S)等酸性气体采取脱硫处理并回收硫磺,苯系物、硫化物采用生物净化或催化燃烧等方法进行合理化处置。(详见附图2)  (2)现代装备制造产业  延伸装备制造业产品链条。依托大连湾临海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及配套园区等重点区域发展大型加氢反应器、空分装置、压力容器、大型煤化工装备等重型大件产品。依托大连机床集团等重点企业推进高速、精密、复合机床以及伺服系统、高速主轴和电主轴等关键机床部件的研制。依托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不断提升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系列产品的技术水平,发展轨道交通设备产品。依托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大连保税区等区域加快发展节能型客车整车及汽车发动机、变速箱等汽车零部件产品。依托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一重大连加氢反应器制造公司等重点企业推进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成套设备和百万千瓦级核岛设备的研制步伐。兼顾发展模具及压铸件、仪器仪表等基础产业,完善配套功能,强化大连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集群优势。  完善装备制造业废物代谢链条。依托大众一汽发动机(大连)有限公司、大连液压件有限公司和大连市报废车辆回收拆解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积极开展废旧机械设备、废旧机床、废旧汽车零部件的再制造;推进金属资源的高效再利用;大力开展余热、余压的综合利用。(详见附图3)  (3)船舶制造产业  完善船舶制造业产品链条。依托大连湾船舶工业基地、旅顺船舶工业基地、长兴岛船舶工业基地等重点建设项目,加快研发自升式和半潜式钻井平台、大型浮式生产储油船等海洋工程装备及其配套产品,发展液化天然气(LNG)船、大型集装箱船、超大型原油船、大型重载滚装船、大型游船、高档游艇等高附加值船舶产品。提升船舶配套产业竞争力,加强与钢铁加工、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业等相关产业共生建设。  完善船舶制造业废物代谢链条。加强船舶制造过程中废钢铁、废焊条、废塑料和废木材等的分类回收和再利用。推广船舶产业含油废水深度处理工艺,实现油类和再生水二次利用。通过生物处理等方式,实现各种水溶性、溶剂型油漆渣的再生利用。(详见附图4)  (4)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产业  延伸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产品链条。重点发展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半导体照明、新型电子原器件和新型电子原材料等高技术产业。依托大连英特尔项目形成芯片设计、加工制造、封装测试、设备制造的集成电路完整产业链。围绕新型平板显示、新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新兴产业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产品和电子纸、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OLED)等新型平板显示产品。依托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瓦房店等地的光电子产业园,逐步完善从衬底材料、外延片制造、芯片封装、终端显示装置到照明灯具的半导体照明产业链。依托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大连保税区,加快发展新型显示器件、电子元件、敏感元器件和传感器等新型电子元器件集群。依托花园口经济区,加快发展电池材料、半导体照明材料、石墨碳素保温材料和显示材料等新型电子原材料集群。  完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废物代谢链条。加大监督监管力度,要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严格执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及其相关配套细则,引导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与专业电子废弃物处理公司间建立合作关系,实现废旧电子产品的合理处置。(详见附图5)  5.完善工业聚集区典型循环经济模式  持续整合大连市工业资源,促进工业企业集中入园,以&重点工业聚集区&为抓手,以&专业型&和&综合型&两种典型工业聚集区循环经济模式为引领,加快推进现有园区循环化改造,积极引导新建园区循环化建设,探索大连市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新路径。  &十二五&期间,大连市循环经济发展重点工业聚集区涵盖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发展和支持的工业产业区域、&一岛十区&等市级以上工业园。重点工业聚集区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土地利用效益显著提高,资源环境管理方式不断优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一步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  (1)专业型工业聚集区  完善专业型工业聚集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一是重点构建生态产业共生网络。开展工业聚集区主导产业的全链条分析,优化产业链上中下游合理配比,引进补链企业,完善生态产业网络。二是实施&四大工程&。资源集中开发工程,建设海水直接利用、海水淡化、集中拖轮服务、清洁能源等工程;集中运输和物流工程,建设具有行业特色的连接原料产地、主要市场、中心城区、海港、空港、铁路和高速公路的集输运通道,打造园内外快速、便捷、协作的内外部交通运输网络和物流系统;循环经济关键和共性技术推广工程,重点推广循环经济关键工艺技术清单,以宣传、补贴等手段推动企业采用循环经济关键工艺或进行关键工艺改造;能源梯级利用和副产品回收利用工程,建立完善的能源和固体废物管理及统计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产业能源梯级利用和副产品回收处理体系。三是逐步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保障体系。  典型专业型示范聚集区循环经济模式:  大连松木岛化工园区&&重点结合大化、大染等核心企业搬迁改造,发展海洋化工、碳一化工、特色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化工装备制造业以及化工生产性服务业等行业,不断延伸化工产品链条,并与大连市石化产业布局中的其他石油化工工业聚集区域进行错位发展。推广联碱法制纯碱、硫化黑废母液回收、气体深度净化等化工行业循环经济技术,推进石化行业废弃物的区内循环再利用。加强电镀工业园内企业的污染防治工作。与区外建材企业合作,实现废灰渣的综合利用;与区外专业废弃物处理公司合作,实现废催化剂等危废的再生利用及无害化处置。(详见附图6)  大连花园口经济区&&重点建设电子信息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纳米高分子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产业链,不断延伸新材料产品链条。强化节能环保材料和新能源材料与区内外建材、新能源汽车等企业的生态链接,建立区内新材料企业与区外下游产品生产企业的生态共生合作关系。(详见附图7)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淘汰落后和低附加值企业,深入开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发展高端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高端服务业以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为主,包括网络、动漫游、工业设计、集成电路设计、教育培训和总部经济等;高端制造业包括数字视听、光电子、数控装备和新能源等产业。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完善办公危废等废物代谢链。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和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研发平台。(详见附图8)  大连循环产业经济区&&着力开展绿色招商,吸引培育一批引领循环经济行业发展方向的领军型企业。依托大连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重点发展静脉产业;利用电厂废渣,配套发展新型建材工业;围绕华丰家具等一批国内知名家具企业,构建木材&家具&废脚料&集成板材&废旧木材再加工主链条。积极发展精细化工产业、装备配套产业和电子产业。不断完善园区污水集中处理、固体废物处理、再生水综合利用、热能回收等环保基础设施。加强国内外技术合作,推进符合国情的再生资源技术的研发孵化。搭建循环经济信息平台,为园区内外循环经济项目提供相关信息服务。(详见附图9)  大连瓦房店红沿河核电循环经济区&&重点发展海水淡化、盐化工、海洋防腐化工、海洋生物化工、海洋娱乐和旅游业以及核电装备制造、核电辅助设备制造、核电的相关配套产业。着力实施核电-海水淡化-盐化工联产项目,对核电站温海水进行淡化,淡化后的浓盐水提取溴素。实施核电余热利用项目,利用核电站温海水采用热泵技术提取余热并制冷。搭建海洋经济科研平台,推动海水淡化、盐化工、海洋生物工程、海洋化工工程等相关产业先进装备及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详见附图10)  (2)综合型工业聚集区  积极探索大连市综合型工业聚集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进&四个体系&:绿色招商体系,逐步完善聚集区的绿色招商指标体系,从源头杜绝污染重、能耗高的企业入园;生态产业共生体系,强化区内行业内和不同行业间的共生合作,实现区内废弃物最大程度的资源化;资源高效利用体系,推进非常规水资源、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保障体系,为区内企业循环经济发展建立政策保障、组织支持、技术支撑和融资服务。  典型综合型示范聚集区循环经济模式: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大孤山区域深入推进循环经济建设,在西太平洋石化与逸盛&大化等企业间进一步开展生态链接。继续完善整个工业聚集区的生态产业共生网络,不断延长石化、集成电路和先进制造业3个产业链条,构建3个行业内和行业间的生态产业共生关系。深入实施再生水回用、海水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等资源能源管理项目,不断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加大循环经济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力度。(详见附图11)  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开展绿色招商,研究制定绿色招商指标体系,着力吸引附加值高、污染小、产业牵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在石化、重大装备和船舶等领域构建和完善稳定的生态产业网络。高标准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建立紧急事故预防和应急系统,完善循环经济组织结构,不断推动循环经济向纵深发展。(详见附图12)  (二)建立循环型农业体系  &&十二五&期间,以大连市全域城市化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重点围绕农业产业化、生态农业模式、资源节约和能源高效利用以及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不断改进农业生产方式,完善农业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农业、农村污染物排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生活环境。  到&十二五&期末,形成以高效益、低投入、无公害、可持续为标志的循环型农业体系。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至0.6,农业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比率提高至66%,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提高20%以上。  1.持续推进农业产业化  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围绕各区域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建设优势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聚集区,提升农业循环经济建设能力。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升大连市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品牌营销能力。到2015年,新增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0家。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发展,大幅度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对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升级改造,推进&农商对接&、&农超对接&、&直采基地&、&场地挂钩&、&展览展销&等多种农产品营销方式,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过多造成的资源浪费。以蔬菜标准园建设为依托,加快建设城郊&菜园子&,保障市民&菜篮子&。  加快发展高端农产品。实施农产品专业化布局、精细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以庄河蓝莓,瓦房店苹果、棚桃、蔬菜,旅顺、甘井子等地区樱桃,瓦房店雪龙黑牛,复州黄牛,庄河大骨鸡,甘井子、金州等地区高端花卉,长海县海参、扇贝等产品为重点,加快发展具有地域特色,安全、绿色、优质、鲜活的高端农产品,积极培育国内外知名品牌。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强化&三品一标&③认证注册。到&十二五&期末,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基本实现全覆盖,认证一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产品。  2.推广生态农业模式  大力发展林下复合经济,保护林业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地发展林下种植业、养殖业和森林旅游业。重点扶持庄河林-菌、林-禽、林-参,瓦房店林-菜,普兰店林-果、林-禽、林-菌等林下经济。  推进畜禽标准化养殖。按照标准化、现代化的要求对畜禽饲养场的设施、设备、技术以及饲养管理、粪污处理等方面进行规范,不断加强对老场的标准化改造。加快培育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  ③【三品一标】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促进生态渔业发展。实施渔业生态整治,优化渔业产业结构,扩大贝类养殖规模,减少海藻类碳排放。搞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加大渔业增殖放养力度。以长海县为重点,推进海洋牧场建设,采取浮筏、网箱、底播增养殖、人工鱼礁及苗种天然繁育等手段,建立生态化增养殖技术、现代化渔业设施和信息化管理模式相衔接的海洋牧场发展新模式。  3.推进资源节约和能源高效利用  加快农业资源节约利用。加强农业水利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开展水平梯田建设、鱼鳞坑建设以及各种小型灌溉水源工程建设。建设节水设施,集中连片实施水利灌溉项目,重点推进高效灌溉技术,建立节水灌溉服务体系,推广先进耕作技术、节水抗旱作物品种选育、秸秆或地膜覆盖保墒技术等循环型农业技术。加强测土配方施肥和缓控释肥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提高有机肥使用量。加强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建立健全预测预报体系,推广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精准施药技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新型施药器材。  提高农业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重点推进农作物秸秆、海产贝壳、人畜粪便和有机生活垃圾向肥料、饲料、燃料、原料的转化。适时建立以企业为龙头、农户参与、政府监管、市场推进的秸秆收储体系;全面推广秸秆青储黄储、过腹还田、秸秆饲料化、秸秆固化/气化、食用菌生产等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大力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支持海产贝壳等渔业废弃资源再利用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鼓励从渔业废弃物中提取活性物质,生产生物活性微颗粒原料等产品,大幅提升水产品附加值。利用渔业废弃物等建设人工鱼礁。推进农村人畜粪便和有机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重点加大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大力推广沼气、沼液、沼渣利用技术。  积极开展清洁能源工程建设。加快建设集中连片&一池三改&④生态示范村和&四位一体&⑤生态示范小区。加快农村新能源技术综合配套利用项目,推广利用太阳能房、太阳能热水器和高效节能架空炕。建设沼气综合利用项目,重点围绕规模化畜牧养殖小区、农业园区和畜牧养殖集中的村(屯)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项目。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清洁能源关键性技术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工作。  4.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强化农村生活污水管理,推进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和处理设施建设。至&十二五&期末,基本建成&县县建有污水处理厂、镇镇建有污水处理设施&的生活污水处理体系布局和&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  加快推进农村工业污染防治。加快乡镇工业园整合,积极推动乡镇企业向园区集聚,建立园区资源和环境准入标准,加大乡    ④【一池三改】指沼气池的建造与改圈、改厕、改厨同步进行,有利于改善农村环境和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⑤【四位一体】指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在农户庭院土地上、全封闭状态下,将沼气池、畜(禽)舍、厕所、日光温室连接在一起,组成&四位一体&综合利用体系,从而实现产气、积肥同步,种植、养殖并举,能流、物流良性循环。镇企业环境监管力度,逐步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企业。引导乡镇工业园合理定位、突出特色、错位发展,提升工业园发展质量。加快完善乡镇工业园环境基础设施,努力培育园内企业间副产品交换网络。  (三)发展循环经济新兴产业  1.发展&城市矿产&产业&  提高&城市矿产&资源开发的技术和装备水平,推进&城市矿产&产业集聚发展,大力推进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大连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静脉产业类)建设,不断强化&城市矿产&开发企业与回收体系的有机衔接。到2015年,大连市&城市矿产&资源年处理能力达到600万吨,&城市矿产&产业产值达到900亿元。  提高&城市矿产&开发技术水平。加快&城市矿产&技术的研发,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相结合,努力提高技术水平,开发适宜的再生资源利用技术。积极推广应用先进装备,淘汰落后装备和工艺,并推进科研成果向应用工程的转化。  推进&城市矿产&产业集聚发展。依托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大连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静脉产业类),推进大连市再生资源利用产业整合,形成再生资源利用产业集聚区。不断完善大连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静脉产业类)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为园区内的产业发展搭建稳定的基础设施共享平台,提高污染防治能力,使各种废弃物得以安全处置,实现园内废物的&零排放&。  强化与回收体系的有机衔接。推动大连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静脉产业类)与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的有机衔接。整合现有再生资源回收渠道,在我市形成以社区回收站点和分拣中心为基础、集散市场为核心、加工利用为目的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实现再生资源回收的产业化。充分利用国外优质资源,提高大连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静脉产业类)&城市矿产&资源的处理规模。  2.发展新能源装备产业  加快先进新能源装备、技术的研发并推进产业化,着力优化大连市新能源装备产业布局,实现企业集群式发展,不断提升大连市新能源成套装备生产能力和工程承包能力。到2015年,将大连市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  推进先进新能源装备和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以企业为主体,加快建设行业技术研发中心,构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一重大连加氢反应器制造公司等企业与大连理工大学等科研单位的合作,推进第三代核电技术的反应堆压力容器、核岛一回路主设备、环形吊、泵等核电设备和增速机、偏航、变桨驱动器、控制系统、轴承、轮毂等风电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及产业化。  优化新能源产业布局,实现集聚发展。推进大连市新能源装备产业的合理布局,促进新能源装备企业的集聚发展。构建以大连湾临海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及配套园区、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瓦房店西郊工业园区等为主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业聚集区。  提升新能源成套装备生产能力和工程承包能力。引导大型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联合国内外相关企业机构形成集系统设计、系统集成和工程总承包于一体的大型工程公司和系统成套公司,提高大连新能源装备产业的总承包能力。  3.发展再制造产业  完善再制造产品的逆向物流回收体系,不断加强再制造研发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再制造产品试点及再制造产业化工作。到2015年,再制造发动机1.5万台,曲轴、变速箱、发电机、液压件等5万件。  完善再制造产品回收体系。充分利用大连市报废车辆回收拆解有限公司的回收网络和大连装备制造企业的产品销售渠道,不断完善废旧汽车零部件、曲轴、内燃机车、机床、液压件等的逆向物流回收体系,推进有效分类和回收管理,提高再制造旧件收集能力。  强化再制造技术研发能力建设。引导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科研单位与再制造试点企业联合成立再制造技术研发中心和再制造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开展拆解、清洗、修复、质量检测等再制造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及产业化示范,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再制造技术创新平台。  推进再制造产品试点及再制造产业化工作。利用大连市先进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基础,在大众一汽发动机(大连)有限公司、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大连船用阀门有限公司、大连市报废车辆回收拆解有限公司、大连液压件有限公司、大连海事大学董氏镀铁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汽车发动机、内燃机车、船用阀门、发电机、液压件、轴承、曲轴等的再制造试点项目。前期试点的基础上,支持再制造重点产业化建设项目布局。加强市场监管,确保再制造企业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法规和标准。培育掌握再制造技术和管理优势的专业化技术服务单位,为我市再制造企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4.发展海水淡化产业  积极创建国家级海水淡化示范城市,在重点临海或近海产业集聚区和电力、石化等企业实施一批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加强海水淡化关键技术研发,提高海水淡化成套装备研制水平。规划到2015年,全市海水淡化规模要达到50万吨/日。  积极创建国家级海水淡化示范城市。切实落实水资源利用规划,严格控制高耗水工业项目的用水审批,对已纳入规划的海水淡化示范区及海水淡化项目要限制地表水用水审批,确保海水淡化利用工程实施。制定并实施海水淡化发展规划,城市新增用水优先使用海水淡化水,积极发展海水淡化产业,争取到2015年,成为国家级海水淡化示范城市。  加快推进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建设。积极推进重点临海或近海产业集聚区海水淡化工程建设。&十二五&期间,积极推进瓦房店红沿河循环经济区,长兴岛临港工业园区、松木岛化工产业园区、大孤山石化产业园区,花园口新材料产业基地,大连新兴产业经济区,瓦房店太平湾化工园区建设海水淡化系统,新增工业用水主要采用海水淡化水。加强对高耗水企业监管,重点推进大型电力和石化企业配套建设海水淡化工程。新建、扩建红沿河核电站、华能电厂、华能第二热电厂、庄河电厂、普兰店热电厂、大化大孤山热电厂、大化松木岛热电厂等电厂、热电厂的海水淡化项目;实施西中岛石化产业园区公用工程能源中心的海水淡化项目,为西中岛中石油大型炼油项目及其它石化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实施长兴岛西部石化区为恒力石化(PTA)等项目配套的海水淡化项目。继续鼓励支持长海县各海岛采用多种方式建设海水淡化工程,解决海岛用水问题。  加强海水淡化关键技术研发。积极引导国家海洋局大连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大连理工大学等科研单位与国内外相关企业机构成立海水淡化技术研发中心,大力开展反渗透膜、离心式高压泵、能量回收等海水淡化关键技术研究开发,积极研发利用电厂余热以及核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进行海水淡化的技术。  提高海水淡化成套装备研制水平。积极支持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大连重工起重集团、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研制大型海水淡化成套装备,提高海水淡化系统装备集成能力,不断提高我市海水淡化产业的设计、制造和工程建设的技术水平,努力将大连市建设成国内外大型海水淡化技术成套装备研制基地。  (四)建立循环型服务业体系  以资源消耗较大、环境影响相对集中的旅游业、餐饮住宿业、物流业、零售业为重点,完善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全面推进服务业的资源利用减量化和物质循环利用,积极建立服务业先进环境管理制度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至&十二五&期末,零售业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循环型物流业运行良好,生态旅游、绿色酒店和绿色餐饮住宿业循环经济绩效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建设一批生态旅游示范景点、绿色餐饮和绿色酒店示范企业以及低碳零售试点企业,将大连打造成为国内循环型服务业的标杆城市。至2015年,星级酒店、A级景区和大型零售企业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以及港口单位泊位箱量、单位货运能耗等指标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1.大力打造低碳零售业  开展低碳零售试点企业工作。重点推进营业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超市、百货店、专业店的节能降耗。开展建筑保温、空调智能控制系统等能效系统设施改造;引导企业使用节能灯具、节能冷藏设备、变频扶梯等节能设备和技术;引导企业开展能源分项统计和能源审计,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努力形成零售业节能减排长效机制,不断提升零售业节能减排水平。  推动大型零售企业进行绿色采购和促进绿色消费。引导零售企业带动上游供应商开展低碳化建设和生产生态化产品,开辟绿色采购通道,限制过度包装,扩大资源节约和绿色环保型商品销售,通过流通渠道作用开拓生产和消费的低碳空间。促进零售企业向消费者推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新技术、新产品,引导消费者购买和使用循环再生产品。  2.努力发展生态旅游业  加强旅游开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注重保护旅游资源,遏制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强化旅游区规划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开展旅游区环境污染潜在因素分析,制定风景区环境污染应急响应预案。持续美化生态景观,完善配套环境设施,提升大连市生态景观样貌和景区生态服务水平。  推动重点景区节能减排。发挥老虎滩海洋公园、森林动物园、发现王国等重点旅游景区的带动和示范作用,开展海洋馆维生系统、游乐设施等的能效改造和水循环系统改造,实施枝材、动物粪便再利用等资源化工程。依托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升级评定等工作,进一步促进景区配套设施低碳化建设和管理,完善旅游标识、景区环境保护、景区废物分类收集等标识系统等。引导景区积极开展合同能源管理,有序推进景区节能减排。  强化旅行社对低碳旅游的引导作用。健全旅行社的规范化管理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旅行社的窗口作用,加大对生态、健康、文明旅游的宣传力度,实施生态化导游、导购,完善旅游车、旅游集散点等场所的环境保护设施和配件,引导旅游者自觉形成文明出行、绿色消费、生态旅游意识和行为。  3.着力发展循环型物流业  提升物流业运力。完善综合运输体系,促进多种运输方式合理分工,逐步降低轮渡运输成本,吸引南方城市货运运力入连。支持物流车辆使用环保车型,促进物流业节能减排。  发展现代物流园区。继续做好大连市保税港区、机场空港物流园等&一区八园&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完善和网络构架,做好城际、市内的货运物流。促进物流园区设施共享和共同配送,提高整体物流效率。推动中小物流企业整合重组,向专业化、精细化发展。重点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整合各行业供应链管理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港航物流企业集团。  建立高效的物流管理体系。避免港口物流基础设施重复建设,注重提升港口物流运行效率,重点提高单泊位箱量,加快提升港口装箱、保税区卡口验放以及港口突发事件处理速度。加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促进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RFID(射频识别)等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广,整合我市物流资源,全面提高物流服务效率和质量。  4.加快发展绿色餐饮住宿业  加强节能节水管理。引导餐饮住宿企业采用节能型燃气炉灶、太阳能热水器、智能空调、变频电梯等节能产品和节水型器具,引导企业建立内部资源、能源管理制度。  限制一次性用品消费。加强对餐饮企业的卫生监管,健全一次性用品使用的监督和惩罚机制,推进塑料盒和塑料袋收费制度。重点开展三星级以上绿色酒店(宾馆)改造项目,限制并逐步取缔三星级以上宾馆六小件等一次性用具的使用。  推行废弃资源循环利用。加强对餐厨废弃物收运体系的监管力度,促进餐饮企业减少餐厨废弃物排放,将餐厨废弃物的管理工作纳入餐饮企业等级评定范围。建立和完善大连市餐厨废弃物收运体系,加快推进大连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建设。支持住宿业洗浴污水再生和能源梯级利用。引导使用再生材料作为室内装潢装饰产品,形成大连市旅游城市新特色。  (五)构建循环型社会  1.建立绿色消费体系  加强宣传教育,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倡导低碳生活,引导公众理性消费,减少一次性物品使用量。推广使用环境友好型包装,促进企业产品包装的减量化和再利用。引导餐饮企业对节约型消费者给予奖励。制定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奖励政策,提高建筑物在全生命周期的资源能源节约水平。深入开展&绿色创建&活动,创建一批绿色社区、绿色医院和绿色学校。倡导绿色出行,引导公众选择公共交通方式,使用新能源交通工具。  政府带头示范,实行绿色采购和绿色办公。发挥政府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制定绿色低碳产品的优先采购计划,推动绿色采购的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并完善政府部门的资源消耗控制体系,着重做好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推行&无纸化办公&,广泛采用再生纸。精简会议,倡导节约、高效的办公方式。实施公务车油耗定额管理,提高我市公务用车节能水平。  加强绿色低碳产品的认证管理工作。制定绿色低碳产品认证推广制度,引导大型零售企业建立严格的产品准入制度,推行低碳产品、节能环保产品等认证。积极引导企业开展产品生态设计,研发环境友好型产品。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健全&三品一标&监管制度,保证监管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2.推进再生资源综合利用  大力推进大连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静脉产业类)的开发建设。不断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做大做强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产业。到2015年,大连市主城区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以上,新市区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达90%,其他区市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率达98%以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覆盖城乡的、种类齐全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90%以上的再生资源进入专业市场进行规范交易和集中处理,再生资源主要品种回收利用率达80%以上;实现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100%。  大力推进大连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静脉产业类)的开发建设。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重点发展废机电产品、废电器电子产品、废旧金属、报废汽车、废旧塑料制品、废旧轮胎、废纸和工业固废等再生资源回收拆解、加工、综合再利用产业。  建立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立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运行机制。完善多部门联动、协调机制,制定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相关的法规政策,规范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市场秩序。建设800个左右分布于居民社区的标准化再生资源回收站点、6个品种齐全的专业性集散配送中心、1个功能齐备的再生资源综合性交易市场与加工示范基地和1个集回收信息交换中心、网上交易中心、物流信息中心和财务结算中心为一体的再生资源电子信息管理服务平台。(详见附图13)  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加快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建设,实施餐厨废弃物专业化收运项目和餐厨废弃物处理项目,在区市县逐步开展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示范工程。建立健全相关的法规制度和政策机制,加大监管力度,完善餐厨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利用和处理体系。  生活垃圾有效收集、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在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和高新园区重点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小区试点示范和后期推广相结合,大幅度提升垃圾分类收集率。&十二五&时期,全市新建46个生活垃圾收(转)运设施和300个小型生活垃圾收集设施;不断完善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新建金州新区生活垃圾焚烧厂、旅顺口区垃圾焚烧厂和瓦房店生活垃圾焚烧厂。  建筑垃圾的处理再利用。引导建设单位、施工单位采用加强管理、技术创新等措施减少建筑垃圾排放量。加强对建筑垃圾运输过程的监管。加快建设金州新区等地区的大件垃圾和建筑垃圾综合处理项目。培育环保建材企业,建设大连市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信息平台项目,推广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品。  危险废物的集中处理处置。不断提高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水平,推进大连循环产业经济区危险废物集中处理项目的建设,启动长兴岛、松木岛危险废物处置产业园区项目。加强对危险废物处置产业园区和企业的监管力度,提高危险废物污染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  3.加强能源节约利用  积极推进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低碳化,着力开展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的节能工作,大力发展节能服务业,加强重点用能单位的监管,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建设。到2015年,大连市单位GDP能耗降至0.717吨标煤/万元。  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加强节能管理。综合考虑大连市各区市县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节能减排潜力,合理分解地区节能减排指标,强化节能基础数据统计和目标责任考核工作,严格奖惩措施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严格审查程序,严把项目合理用能关,将其作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合理控制地区能源消费增量和总量等的重要措施。  推进产业结构绿色化。积极推进绿色产业规模化和传统产业绿色化进程。结合大连市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三个中心&的建设,大力发展港航物流、软件与信息服务、金融业、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商贸、旅游等消费性服务业。加快发展以节能低碳为特征的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开发风电核电设备等节能低碳产品。建立产业的能耗、环保准入标准,加快石油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绿色化进程,逐步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产能。  促进能源结构低碳化。研发和引进各类节能低碳技术,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结合大连LNG接收站项目,实施&退煤进气&,推进城市气源向LNG转化;加快建设核电和风电项目;推广利用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在庄河、花园口等地的沿海区域建设近海风能发电和海洋能发电试验项目,开发建设近海风电场以及近海潮汐、潮流发电项目。在农村地区继续实施户用沼气池(&一池三改&、&四位一体&)工程、农村生物质气化工程、农村太阳能农舍和节能架空炕工程。  着力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耗。电力行业淘汰能耗高的老旧设备,采用循环流化床、粉煤燃烧等新技术,大力发展热电联产、热电冷联产。石油化工行业推进各类工艺用能的系统优化,不断提高系统用能效率,加强公用工程整体能量系统的优化设计。钢铁行业推广先进的全连铸、溅渣护炉等炼钢技术,重点采用蓄热式燃烧技术,加强余热回收。建材工业推广新型干法窑外分解技术、节能粉磨设备和水泥窑余热发电技术,对现有大中型回转窑、磨机、烘干机进行节能改造,淘汰落后的水泥生产工艺。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建立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动态监测平台,健全建筑能耗统计制度,完善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开展建筑领域合同能源管理。实施超低能耗(节能75%)居住建筑示范项目,启动低碳CBD(中央商务区)和低碳社区的示范项目建设。大力推进产业化成品住宅建设,减少建筑废弃物产生,促进建筑材料循环利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建设以轻轨、地铁和快速公交系统为主的低碳型城市交通网络,完善智能交通系统,推广新能源交通工具。加快老旧船舶的更新改造,逐步实现老旧船舶的淘汰或转产转业,积极提升船舶的整体节能水平。推广各类农机节能技术,淘汰落后渔船,降低渔业油耗。全面开展公共机构的节能规划和节能管理;推广引入合同能源管理等模式,实施大连市大中型市直公共机构建筑照明系统节能改造项目,多途径降低公共机构综合能耗;各级政府定期发布公共机构能源消费报告情况表;加强公共机构节能监察和严格惩处,全面保障公共机构节能有效落实。  加强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监管。加强对大连市列入国家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的86家企业及年综合能耗量5000吨标煤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管,加大节能改造力度,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加强节能审计,开展能效水平对标,切实提高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管理水平,挖掘节能潜力。  加快节能新技术研发和推广,大力发展节能服务业。依托重点节能服务企业和科研单位,加快推进工业锅炉改造、换热技术改造、电机系统节能、建筑节能、余热余压利用等节能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大力发展能源系统诊断、能效分析、能源审计、合同能源管理和建筑能效诊断等节能服务业。加快节能科技服务队伍建设,培育社会节能中介力量。  4.推进水资源节约利用  &十二五&期间,着力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开展水资源节约工作。不断提高再生水、海水和雨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比例,进一步加强工业、农业和生活领域的水资源节约,逐步缓解水资源约束瓶颈,完善节水型城市水资源长效管理机制。  到2015年,单位GDP取水量降至25吨/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至13.3吨/万元,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达到45%。  大力推进再生水利用。完善促进再生水利用的政策机制和价格机制,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再生水利用设施的建设。新建污水处理厂66座,新建再生水利用设施23个,新建污水配套管网2420公里。重新核定企事业单位的用水定额,推动企事业单位使用再生水。重点在热电、石化等用水量大的企业开展大规模的再生水利用项目。鼓励条件适宜的居民小区和锅炉房使用再生水。适时开展再生水的地下水回灌项目。加快推进洗车业建立水循环利用系统。  积极开展海水综合利用。加强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应用,从立法、政策、技术、工程建设等多方面引导海水资源的大规模综合利用。引导电力、石化、冶金等临港、临海重点行业利用海水资源,推进重点临海或近海产业集聚区建设海水综合利用装置及管网配套设施,积极推进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建设。  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在居民小区积极推广使用透水性路面材料,建设雨水储运系统用于收集景观用水。建设下凹式绿地,增加公共绿地的雨水渗透量。在道路、广场、停车场采用可渗透的路面材料,建设渗透边沟。农村地区建设集雨设施,积蓄屋檐、道路、大棚等处的雨水。  加大工业节水力度。淘汰工业企业的高耗水落后工艺,推广高效冷却、热力和工艺系统节水、废水处理及再利用等节水技术和工艺。强化工业节水的基础管理工作。引导督促工业企业完善用水计量统计制度。鼓励企业采用信息化技术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  积极推进农业节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降低农业用水需求量。加强农业节水输灌溉设施工程建设,注重农业节水灌溉设施管护。建立节水灌溉服务体系。推广使用微灌、喷灌、滴灌等高效灌溉技术。  着力开展大生活节水。在公共机构和居民家庭普及节水型器具,进一步加强对既有建筑的节水器具改造。完善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阶梯式水价制度。推广节水阀芯、微生物节水产品、汽车废水处理回收系统等节水新工艺、新技术和新产品。  5.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十二五&期间,坚持&盘活存量、用好增量&的原则,挖掘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潜力,提高新增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推进工业用地的空间整合,建立健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考核制度。到2015年,大连市土地节约集约水平进一步提升,单位GDP建设用地下降30%。  建立节约集约用地评价考核制度。建立并逐步完善大连市节约集约用地考核评价制度,逐步将低效和废弃建设用地挖潜情况、未利用地使用情况、工业用地的投资和利用强度、土地投入产出情况、单位GDP耗用建设用地情况等纳入区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政绩综合考核评价的内容。  加强对存量土地的盘活挖潜。摸清我市存量土地数量以及开发利用情况,重点对批而未供土地、闲置低效用地、废弃工矿用地等进行调查和再利用分析,逐宗制定土地盘活利用方案,拓展建设用地空间。加大征转用土地及用地项目批后监管力度,促进已供应土地尽快开发建设,形成有效供给。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提高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利用效益。  实施严格的土地审批及供应制度。完善项目准入机制,支持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产业项目用地,限制地耗高、产出低的项目用地,控制建设用地的低效扩张。  推进工业用地的空间整合。加大对我市工业用地的空间整合力度,推动各类企业向产业聚集区集中,引导产业聚集区建设使用多层标准厂房,鼓励企业采取租赁方式使用土地,积极探索分期供地方式,提高产业聚集区的土地利用效率。  6.构建绿色交通体系  &十二五&期间,大连市主要从&增加道路交通一体化供给、推进公共交通系统建设、推广新型清洁能源汽车、完善智能交通系统&四个层面着手构建绿色交通体系。  到2015年,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10%,其中营运客车、营运货车分别下降6%和12%,基本建成通达有序、安全舒适及低能耗低污染的绿色交通体系。  增加道路交通一体化供给。建设连接市域各片区间的快速道路和轨道交通系统,加强城区各级道路建设,发挥路网整体效应。完善立体停车场、太阳能交通警示灯和太阳能LED路灯等资源节约型交通基础设施供给。在道路建设、运营管理和维护等各个环节采用节能型工具。新建道路路面铺装逐步采用透水降噪沥青路面。  推进公共交通系统建设。推进轨道交通、新型路面电车(LRT)以及个性化快速公共交通(PRT)等为主的新型高效节能公共交通系统。在景区、广场、社区等地推广自行车租赁、微型电动车租赁、个人移动助手租赁等新型公共交通系统。高水平规划建设一批城市公共交通枢纽。  全面推广清洁能源汽车。鼓励科研单位和企业开展清洁能源汽车相关前沿技术研发与应用。落实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在景区、学校等区域和公共交通领域推广应用新能源交通工具。逐步提高新购公务车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比例。倡导居民使用新能源私家车,适时启动充电站等配套设施建设,实施加油、加气站改建成油(气)电综合服务站项目。  完善智能化交通管控系统。加强交通系统信息化控制和管理,全面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进程,建成覆盖大连全市、重点区域和重要节点地段的三级交通信息平台和智能管控平台。重点完善智能交通监控系统、智能公交调度和管理系统,对道路系统、交通系统、物流系统进行信息化管理、智能化控制,实现交通总量、交通结构和时空间分布的智能调控。  五、空间布局  以大连市生态盈余分析结论为依据,结合大连市主体功能区划分,综合考虑我市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遵循循环经济发展规律,在我市谋划&一核、两区、三带&的循环经济空间布局。(详见附图14、15)  &一核&:依托大连循环产业经济区,建设再生资源利用产业核心区,强化静脉产业与动脉产业的有机结合,积极发展精细化工产业、装备配套产业和电子产业,努力建设成为中国北方最具竞争力的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亚太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示范区和世界一流的循环经济区。  &两区&:建设以主城区(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旅顺口区、高新园区)为主体的循环经济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示范区以及以新市区(金州新区、普湾新区和保税区)为主体的传统产业循环化改造、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示范区。  循环经济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示范区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智力优势,加强产学研合作,大力开发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等方面的技术,提高对大连乃至全省、东北地区的循环经济技术支撑能力。着力发展总部经济、金融保险、软件和创意产业、商贸流通等高端现代服务业,为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传统产业循环化改造、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示范区通过延长产业链、推进清洁生产、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等途径推动传统产业的循环化改造,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装备、海洋工程、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和港航物流、信息服务、旅游等现代服务业。  &三带&:以瓦房店和长兴岛为中心的沿渤海循环经济带,以庄河、花园口、长海为中心的沿黄海循环经济带,以庄河、普兰店、瓦房店北部山区为中心的大连市北部生态屏障带。  沿渤海循环经济带完善基础设施,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发展装备制造、船舶制造及配套、石油化工、精细化工、临港物流和新能源产业等。  沿黄海循环经济带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家具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新材料、旅游休闲和海洋经济等。  大连市北部生态屏障带严格控制开发强度,因地制宜发展旅游、农林牧渔生产加工,加强对林地、耕地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形成我市的生态屏障。  六、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程  &十二五&期间,大连市加快实施循环经济&925&工程,即建设9个循环经济示范工程、20个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园区和50个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单位,推动循环经济全面发展落实。  (一)9个循环经济示范工程  1.&城市矿产&回收利用示范工程  重点进行标准化再生资源回收站点、专业性集散配送中心、再生资源电子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再生资源综合性交易市场和加工示范基地建设。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重点发展废机电产品、废电器电子产品、废旧金属、报废汽车、废旧塑料制品、废旧轮胎、废纸等再生资源回收拆解、加工、综合再利用产业,大力支持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大连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静脉产业类)建设。  2.再制造产业化示范工程  发挥大连市装备制造业的集聚优势,在汽车发动机及其他零部件、液压件、曲轴等领域培育10-20家再制造示范企业。重点推动拆解、清洗、修复、再制造产品质量检测等再制造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和推广。着重建立废旧汽车零部件、曲轴、内燃机车、机床、液压件等的逆向物流回收体系,推进废旧产品有效分类和回收管理。培育5-10家拥有再制造技术和管理优势的专业化技术服务单位,为大连市再制造企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3.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示范工程  以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选择2-3个区市县开展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重点实施餐厨废弃物专业化收运项目,加快推进餐厨废弃物和污泥合并处理示范工程建设。在餐厨废弃物产生、收集、运输、处理全过程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实现大连市餐厨废弃物安全、高效和资源化处理。  4.工业企业清洁生产示范工程  &十二五&期间,在工业、服务业、农业领域内选择300家重点企业单位推行清洁生产审核,推动企业进行工艺改进、产品升级、使用清洁能源和绿色原材料,加强能耗管理和污染物排放管理,提高企业单位的资源产出率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  5.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  支持建设粉煤灰、炉渣高附加值利用项目,开发高性能墙材等新型建材产品。建设脱硫石膏等工业副产石膏代替天然石膏生产建筑材料项目。建设钢渣等冶炼废渣提取有价金属深度综合利用工程。  6.循环型服务业示范工程  &十二五&期间,以老虎滩公园、森林动物园等重点景区为试点,实施动物维生系统、游乐设施等的节能、节水改造工程。重点开展三星级以上酒店(宾馆)和营业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超市、百货店、专业店的节能降耗示范工程。支持各试点单位建立固废分类收集系统、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利用系统、太阳能发电及生物质能利用系统等设施。  实施绿色物流示范工程。在物流园区推广应用物联网、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推动托盘共用和循环利用。  实施物联网示范工程。在交通、物流、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一批物联网示范工程,构建智能交通、智能物流,实现大连城市基础设施的感知、传输、计算、监测控制、远程协作和自治。  7.循环型农业示范工程  在庄河、瓦房店、普兰店等地建设秸秆综合利用项目,适时建立秸秆收集、储存、加工及运输体系,建设秸秆生物质气化/固化、青储、黄储以及秸秆生物反应堆、生产食用菌等资源化利用工程。  在庄河、瓦房店、普兰店等地建设&一池三改&、&四位一体&户用沼气工程与大型中温、常温沼气工程。提高农村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农业和农村污染物排放,改善农村人居生活环境。  8.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示范工程  重点进行再生水回用示范工程、城市雨洪收集和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建设,建设2-3个再生水回灌工程试点。支持有条件的临港临海企业实施海水淡化项目,重点建设大连瓦房店红沿河核电循环经济区、旅顺国电电力等海水淡化工程。努力创建国家海水淡化示范城市。支持海水淡化设备装置产业化工程建设。  9.废弃物协同资源化处理示范工程  在建材、钢铁、电力等行业创建一批协同资源化处理废弃物的示范企业,逐步开展污泥、生活垃圾、工业危废等废弃物的协同资源化处理,通过示范,不断完善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二)20个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园区  大连市以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发展和支持的产业区域、&一岛十区&等市级以上工业园为基础,从新建园区循环化发展和已有园区循环化改造两个方面,重点建设20个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园区,包括5个循环经济发展试点示范园区、10个循环经济改造试点示范园区以及5个农业循环经济建设试点示范园区。  1.5个循环经济发展试点示范园区  以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连循环产业经济区等为示范,对大连市新建工业聚集区按照循环经济规律进行集中优化布局,建成以&产业集聚、企业入园,生态设计、产业成链,专业分工、清洁生产,资源高效、能效领先,技术创新、尊重自然,园区内外、集成循环&为特点的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园区。  2.10个循环经济改造试点示范园区  以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旅顺经济开发区等为示范,对已建成工业园区按照循环经济要求进行循环化改造升级。引导产业聚集区优化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引入&补链&企业,完善基础设施,实现物质循环利用、土地集约利用、能量梯级利用。  3.5个农业循环经济建设试点示范园区  以大连金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作为试点示范农业园区,加快农业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延伸农业产业链条,认证一批&三品一标&农产品,在节水灌溉、农业配方施肥、化肥农药污染控制、渔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以及生物质能利用等领域建设一批示范项目。  (三)50个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单位  重点在特色农产品、绿色有机食品、海洋牧场建设等农业领域,石油深加工、碳纤维复合材料等工业领域,资源回收、资源能源综合利用,新型建材、物流、酒店(宾馆)、零售、旅游、社区等领域培育50家循环型试点示范单位。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循环经济的组织领导  继续加强和完善大连市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方面的领导作用和协调作用,建立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及时解决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各级政府加强对循环经济的组织领导,完善&循环经济领导小组&的运行机制,明确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做到层次有责任、逐级抓落实。  (二)加快循环经济的法规建设  完善《大连市循环经济促进条例》的相关配套法规,研究制定生态补偿管理办法、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再生资源回收管理条例、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管理条例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循环经济配套法规。  (三)加大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  加大各级政府对循环经济的财政支持力度,采用直接投资、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重点支持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程建设,优先发展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配套公共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加大政府绿色采购支持力度。积极探索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的优惠财政补贴政策,认真落实国家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  建立多种形式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融资渠道。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开发与循环经济有关的信贷创新产品,积极给予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企业包括信用贷款在内的多元化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推进循环经济项目风险担保公司的建立。引导社会资本设立循环经济相关的产业投资基金和创投基金。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资源循环利用企业申请境内外上市和再融资。  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制定的差别定价政策。完善阶梯式水价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计加价制度、排污收费制度和建筑垃圾排放收费制度。  (四)健全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和管理服务体系  加快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加大对循环经济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支持建立废弃物资源化技术装备研发中心、再制造工程中心、海水淡化研发中心等各类循环经济技术研究机构。建立循环经济技术管理服务体系。整合完善综合办公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副产品交换系统等循环经济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发布循环经济最新技术、管理和政策,搭建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高效平台,解决循环经济建设重点和关键问题。以重点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为核心载体,建立循环经济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积极开展研发合作、技术转让、技术集成、技术推广、技术交流等各类型技术咨询活动。  (五)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市场机制  积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的循环经济机制。加强碳交易、排污权交易等环境资源权益交换机制建设,促进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节水改造服务、废弃资源再利用等环境服务类企业发展。  (六)完善循环经济统计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循环经济统计指标体系,落实指标考核制度。建立各级政府、产业聚集区、重点企业等各层面的&可量化、可操作、可监测、可考核&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将循环经济发展绩效评定纳入各级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的政绩考评制度。  建立奖励制度,对在循环经济管理、科学技术研究、产品研发、教育培训、示范和推广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依法给予表彰和奖励。  (七)推进循环经济宣传教育和国内外合作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活动,运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手段进行广泛宣传,普及循环经济知识,宣传典型案例,推广示范经验。加强公众参与,群策群力,进一步动员公益组织、义工队伍和社会力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持续扩大循环经济宣传活动规模,丰富宣传内容和形式。通过企业、园区及政府循环经济公共管理和服务平台建设,通过面向校园和社区的重点宣传和培训,不断增强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引导全社会形成健康文明、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  加强与有关国际组织、外国政府、国内其他地方政府在循环经济领域的交流和合作,通过循环经济博览会、交易会以及合资、合作等形式,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循环经济技术、管理经验,吸引雄厚的资金及人才资源,推动循环经济项目合作。  (八)强化行业协会对循环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  发挥行业协会对循环经济建设的指导和技术带动作用。深入了解各行业循环经济政策方向,挖掘适合各行业的循环经济建设潜力,鼓励企业、行业协会制定循环经济相关行业标准、企业标准。    (附图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铁路货运调度员实作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