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合作期刊》和《自然合作期刊》子期刊有何区别

英国《自然》杂志修改规则 中科院2015全球自然指数登顶世界第一
关键字:&中科院世界第一中科院排名自然杂志修改排名指数全球自然指数全球自然出版指数中科院全球自然指数世界第一
日,《自然》杂志发布2015年全球自然指数(2015 Nature Index)。此次发布的2015全球自然指数涵盖了日至12月31日发表在68种世界一流科研期刊上的57501篇论文。其中,中国科学院仍然是自然指数中位列全球第一的科研机构。
2015年全球自然指数显示,2014年,中科院排名世界第一
消息一出,不少人对此产生质疑。因为根据“自然”网站公布的2013年的自然出版指数(NPI)显示,中国科学院位列全球第六,相关计数值(CC,corrected count)不到哈佛大学的一半。仅仅一年,中科院就远远超越了哈佛大学,稳居世界第一,这的确让人有点匪夷所思。
2014年公布的自然出版指数显示,中国科学院位居世界第六
对此,观察者网进行了查询,原来在2014年,《自然》杂志对这一指数进行了修正。《自然》杂志将统计指数名称从NPI(nature publishing index,自然出版指数)改成了NI(nature index,自然指数)。统计的收录论文的期刊也从18本扩展到了68本。
2014年12月,《自然》杂志首次以全新的“加权分值计数法”(WFC,weighted fractional count)指数方式发布2014全球自然指数(Nature Index),对2013年的相关数据重新进行统计。结果,在全球前200名科研机构中,中国科学院自然指数排名第一。
由于,中科院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较少,但在其他杂志上发表了不少论文。因此在NPI排名中的位次较低。在对指数进行修正以后,中科院的排名大大提升。
2014年,《自然》杂志利用WFC对全球高校和研究员进行重新排名,中科院排名世界第一
2015年全球自然指数显示,由于中科院在《自然》、《科学》上发表的文章较少,中国科学院在“nature和science发表论文”排名中未进前十
根据“加权分值计数法”,若每篇科学论文的作者数为N,则将每一位作者对该篇论文的贡献记作“1/N”分,而不是都记为“1”分,同时考虑了不同学科之间的权衡问题,将学科优势和研究成果纳入分析中,因此更能反映一个作者、机构和国家对世界科学的贡献率。
根据加权分数式计量,中国位列第二,仅次于美国。中国的 WFT 从 2013 年到 2014 年增长了 16%。自然指数显示,中国最主要的论文合作国家是美国、英国和德国。本地区位居前五的机构中,中科院的论文合作比例最低,北京大学最高。
2015年全球自然指数显示的中国大学排名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来源:观察者网
责任编辑:陶立烽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人表态
o&最热新闻&o
o&最热评论&o《自然》2015十大人物公布 两华人科学家入选
关键字:&《自然》2015十大人物中的中国面孔《自然》2015十大人物公布《自然》杂志评2015年度十大人物中国科学家黄军就入选
2015年关将至,科学界也开始了年终盘点。日,最新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封面故事公布了2015年度十大人物,总结2015年对于科学产生重大影响的十个人。值得一提的是,这十大人物中出现了两位中国面孔,分别是中山大学副教授黄军就,和在中国出生成长的美籍华裔化学家鲍哲楠。
黄军就:争议人类基因编辑
中国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黄军就上榜的原因是,他的研究团队发表了世界上第一篇编辑修改人类胚胎基因的论文,并在全球引发巨大的伦理争议。
2015年4月,黄军就研究团队在《蛋白与细胞》(Protein &
Cell)杂志发表论文,利用Crispr-Cas9技术试图修改人类胚胎中一个可能因突变导致β-地中海贫血症的基因。
为了避免伦理争议,实验使用了缺陷胚胎——由当地医疗机构提供,均无法发育成婴儿,不能正常出生。86个胚胎,48小时后,有71个胚胎存活,其中54个接受了基因测试,仅有28个胚胎的基因被成功修改,但只有一小部分包含替代的遗传物质。
“如果想要在正常胚胎中编辑基因,必须确保成功率接近100%。”黄军就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停止了实验,我们认为该技术还太不成熟。”
比起实验的不完美,伦理争议显然更困扰黄军就。最初他们将论文投向《自然》和《科学》杂志,但均因伦理问题而遭拒绝,只好转而投向名气较小的国内英文期刊《蛋白与细胞》。
“我们希望避免伦理争议。”黄军就曾告诉《自然》。但事与愿违,文章发表之后,还是在全球掀起一片争议浪潮。
科学界的意见呈两极分化。2015年12月份在美国刚落幕不久的人类基因组编辑国际峰会上,初步达成共识,即如果用基因编辑技术来改写人类胚胎基因,目前不可以用于生育。有人担心非法诊所会使用这项不成熟的技术。一些科学家认为该技术可用于研究,也有人说研究也应禁止,以防灾难性后果。
该实验也发现,Crispr-Cas9技术在修改人类胚胎基因方面远不成熟。研究者看到了大量非目标基因突变现象——这种意外突变可能具有破坏性。与过去老鼠胚胎或人类成体细胞基因修改研究相比,此次实验中观察到了远高于前者的突变比例。
黄军就认为,他的团队可能只观测到一部分突变,因为他们只关注了基因组的一部分即外显子组,“如果我们做了全基因组测序,将会知道得更多。”他说。
批评者认为实验成功率低,而且“基因脱靶”现象很多,可能是使用缺陷胚胎所导致。黄军就认可这些批评,但是因为没有正常胚胎里基因编辑的先例,所以他也无从得知该技术是否会在正常胚胎里有不同表现。
他仍然认为,比起动物模型和成人细胞,这些问题胚胎是一个更有意义的模型,因为更接近正常人类胚胎,“我们想向全世界公布这些数据,所以人们可以知道这些模型发生了什么,而不是在没有数据的情况下,只是泛泛谈将会发生什么。”
黄军就说,“其他的基因编辑技术也许会有用。Crispr-Cas9技术相对高效好用,但另一种叫做TALEN的系统据说可以减少意外突变。”
其研究合作者、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松阳洲教授告诉财新记者,他同意国际观点,目前在成人细胞基因编辑方面具有可能。“国际公认成人细胞实验可以做,我们还是按照国际共识去做比较好。”
黄军就曾向《自然》表示,他预测世上第一个编辑基因的婴儿呱呱坠地,或许要到50年或100年之后。“但是谁知道呢,十年之前,没有人知道Crispr。”他说,“我们都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
鲍哲楠:发明完美的人造皮肤
自2008年以来,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鲍哲楠致力于研发人造皮肤,2015年又取得重大进展。2015年10月,鲍哲楠团队在《科学》杂志发表论文,描述了这种人造皮肤模拟触觉的机理。这种皮肤敏感到可以感知蝴蝶和苍蝇落在表面的“触觉”并作出反应。鲍哲楠说,人造皮肤将来也许可以用于换肤,把它裹装在所需部位,能让烧伤病人重新获得触觉。
人体皮肤之所以有触觉,是因为在受到外界刺激时,分布在皮肤上的传感器会将刺激强度转化为电压脉冲,传递到大脑。人造皮肤的原理即是如此。鲍哲楠团队研制出的人造皮肤像纸一样薄,具有双层结构,外层是感知压力的传感器,由塑料和碳纳米管制成,内层是柔性电子电路,可以把压力信号改变成电子信号,传递给大脑,刺激神经元。
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神经接口和材料的科学家 Polina
Anikeeva评价称,鲍哲楠多年致力于让这种材料更加完美,她的实验室聚集了大约40位化学家,化学工程师和材料科学家,实现了高度的多学科融合。
“这不仅仅靠一个想法。”Polina Anikeeva说,“许多想法汇在一起才使其成为可能。”
鲍哲楠称自己的研究灵感往往来自大自然,“如果我们知道如何设计出具有同等复杂度的材料,那么就能解决真实世界里的问题。”研究人造皮肤,最早是从机器人身上获得灵感。当她知道,机器人没有触觉,爬到墙的顶上,没有东西可以抓住就会掉下来时,想到自己一直在做的柔性材料、电子材料,“应该很适合用来做传感器,放在机器人身上,作为人工皮肤。”
“我们还有很工作需要去做。”鲍哲楠说,她希望人造皮肤有朝一日可以为医疗事业带来变革,“现在已经看到了这条道路。”
鲍哲楠1970年出生于江苏南京,1987年考取南京大学化学系,她的父母当时是南京大学教授,鲍哲楠最初就是在南京大学母亲的实验室里接触到高分子化学。完成三年本科课程后,鲍哲楠于1990年移民美国,进入伊利诺州立大学芝加哥分校化学系,1995年在芝加哥大学博士毕业后直接进入贝尔实验室工作,2004年后在斯坦福大学工作至今。
综合财新网、《自然》杂志报道
翻页查看《自然》杂志年度十大人物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来源:观察者网综合
责任编辑:宋代伦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人表态
o&最热新闻&o
o&最热评论&o来源:自然集团 发布时间: 14:29:54
选择字号:小 中
《自然》系列将于2017年新增五个子刊
《自然》系列期刊将于2017年1月新增五个子刊: Nature Astronomy (《自然-天文学》)、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自然-生物医学工程》)、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自然-生态学与进化》)、Nature Human Behaviour (《自然-人类行为》)和Nature Reviews Chemistry (《自然综述-化学》)。这五种新刊将于2016年4月开始接受投稿。
这些新刊将进一步扩大《自然》期刊系列,以服务于快速增加的科研群体,尤其是从事多学科研究,以及通过研究来解决最紧迫的社会挑战的科研人员。新刊的推出旨在响应科研人员的多种需求,为上述各个领域都带来一个满足不同科研群体需要的高影响力期刊。
《》作为《自然》系列期刊中最新增加的自然科学类子刊,以及该领域的一个多学科期刊,将展现和推动所有与天文学有关的关键学科之间的密切互动交流。该刊将发表天文学、天体物理学和行星科学前沿研究领域的最重要科研成果,以及综述和评论。
《》将面向在实验室从事研究,以了解或抗击各种疾病的科研人员、临床医生和工程师。该刊横跨生命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学,涵盖材料、治疗方法和器材等领域,旨在理解、诊断或改善各种临床和卫生背景下的人类健康问题。
《》将吸引研究过去、现在和未来所呈现的各种生物多样性的科学家和实践者。该刊涵盖从分子直至生态系统等进化和生态学方面的基础研究,以及在生态保护、行为和医学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将以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为其核心内容,通过提供一个多学科的平台,来满足科研人员在高影响力的期刊上展示其研究成果的需要,并为之带来更多的读者。该刊所专注的话题贯穿了行为科学研究,这包括感知、记忆与学习、报偿与决策、情绪、语言与沟通、社会认知与行为、信仰体系与文化等研究。该刊还致力于扩大行为科学研究的覆盖范围和影响力,以有助于直接应对最紧迫的社会挑战,并将运用《自然-气候变化》和《自然-能源》两刊所确立的交叉学科的方法。
《》作为《自然综述》系列中第二个自然科学类期刊,将延续《自然-化学》所取得的成功,并继续采用该系列期刊标志性的办刊原则,即权威性、高质量的内容和非同一般的编辑标准。该刊将发表综述、观点,以及要闻与评论等内容,话题覆盖广泛的理论化学和应用化学领域。对于专家及新接触这一核心学科并想寻求入门知识的人士而言,该刊将会帮助他们对此有深入的了解。
除了原创研究之外,《自然-天文学》、《自然-生物医学工程》、《自然-生态学与进化》和《自然-人类行为》还将发表评论、综述文章、新闻和观点及编读往来等内容,涵盖不同研究群体所感兴趣的话题。
与其他冠名《自然》的期刊一样,这五种新刊都各自配备了专业的编辑团队,以确保公平严格的同行评议流程、高水平的编辑和制作,以及发表速度和编辑独立性。
这五种新刊将与其它三十九个冠名《自然》的订阅型、纯在线期刊一起,在同一平台上出版。该平台上的期刊还包括排名最高的多学科类开放获取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去年,发表在上的内容已有超过60%采用了开放获取形式,供读者免费获取。
&《自然》有悠久的服务于生态学和进化,以及天文学研究群体的历史。&《自然》系列期刊出版总监詹姆斯&布彻(James Butcher)说。&《自然》1869年创刊号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托马斯&亨利&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撰写的有关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文章,1995年《自然》上的一篇论文揭示了人类首次发现太阳系外环绕一颗主序星的行星。随着科研数量的增加,我们相信目前是推出高影响力的期刊,来展示这些领域最佳科研成果的合适时机。&
&我们经常收到科研人员的请求,要我们推出刊物服务其所在的科研群体。&布彻说。&生物医学工程和人类行为研究是两个快速发展的领域,并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我们希望这些领域的科研人员能考虑将其最好的研究投给这两个新的《自然》子刊。&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pan style="color:#16/3/13 14:10:39
中国的科研经费又有新的出路了!又可以大幅度提高中国的科研实力了!
<span style="color:#16/3/12 9:34:05
中国的科研经费又有新的出路了!又可以大幅度提高中国的科研实力了!贺贺呵呵呵!
<span style="color:#16/3/12 0:19:24
好消息啊,这不又可造就一大批有nature子刊的青年千人和优青,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又要上新台阶啦!
<span style="color:#16/3/11 16:58:03
希望加快《中国科学》的改革!与各个学会的期刊加紧整合!
<span style="color:#16/3/11 15:57:33
增加999999子刊
目前已有5条评论作者:田天 来源: 发布时间: 9:19:46
选择字号:小 中
1月28日《自然》杂志精选
封面故事: 电脑程序首次战胜职业围棋手
本期封面所示为作为一个电脑芯片嵌入在一块集成电路板上的一张围棋盘。该围棋盘的布局来自日在Fan Hui (黑子)与AlphaGo (白子)之间所进行的一场历史性围棋比赛的最终棋局。这场比赛是在没有让子或让先的游戏中、在19&19的标准大小棋盘上一个电脑程序历史上第一次战胜了一位职业棋手。下棋电脑&深蓝&1997年在一场六局比赛中对战当时的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的胜利被看成是人工智能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这之后仍有一个甚至更大的挑战需要应对&&古老的围棋运动。尽管经过了几十年的优化,但直到不久前最强的电脑下围棋的水平也仍然只相当于人类业余棋手。AlphaGo上阵了。由Google DeepMind开发的这个程序利用深度神经网络来模仿专业棋手,并通过从和自己对阵的棋局中学习来进一步提高其性能。AlphaGo 对阵其他最强围棋程序的胜率达到了99%,并在一场巡回赛中以5比0战胜了卫冕欧洲冠军Fan Hui。
区域性气候变化控制目标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第五个评估报告中的一大主题是,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与温室气体的累积排放成线性比例关系。Sonia Seneviratne等人发现,累积排放与极端降水和极端温度之出现的区域变化之间也存在一个相似的比例关系。与在全球范围内呈现气候变化控制目标相比,在区域范围内呈现气候变化控制目标所具有的优势是,能更好地让各个国家了解这些控制目标的紧迫性。
对成星过程的再认识
哈勃太空望远镜对麦哲伦云中三个年龄为10亿至20亿年的&年轻&大质量星团所做观测,显示了在其最初形成阶段之后几亿年发生的类似星爆的成星过程的明确证据。更年轻恒星的空间分布表明,它们可能源自被这些星团在其主星系盘中绕轨道运转时所吸积的环境气体云,这些气体云为成星过程的持续进行提供了充足的气体来源。星团中的恒星被认为主要是在一次星爆中从由分子气体组成的一个共同前体云形成的。这些新的观测结果也许能够解释为什么大质量的、古老的 &球形&星团似乎经常包含多个星族。
高精度基因编辑
现在广泛用于基因编辑的CRISPR-Cas9核酸酶可方便地被定制,但在与 &on-target site&相似的序列上也会诱导产生全基因组范围的脱靶突变。Keith Joung及同事报告了来自酿脓链球菌的Cas9的一个高保真度变异体,它显示了与野生型酶具有可比性的 &on-target&活动,但也有全基因组范围的断裂捕捉和定向测序方法无法检测到的脱靶事件。
细菌感染过程中的RNA表达
这项研究将&dual RNA-seq&方法应用于同时分析病原体&鼠伤寒肠道沙门氏菌&及其真核宿主细胞内在感染过程中的RNA表达,以揭示细菌riboregulators 所起的作用。在被发现在感染过程中发挥功能的几个细菌&小RNA&(sRNAs)中,作者识别出了一个sRNA (称之为PinT),它暂时性地控制与入侵相关的效应子的表达和该病原体在细胞内存活所需的毒性基因的表达,也改变宿主的编码转录体和非编码转录体的表达。这些发现是对这一高吞吐量筛选方法在揭示在感染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潜在新颖的致病策略方面所具有的用途的一个原理证明。
哺乳动物RNA聚合酶II的结构
真核RNA聚合酶II(Pol II)在蛋白编码基因的转录过程中产生mRNA。酵母Pol II的高分辨率结构是已知的,但哺乳动物这种酶的结构研究迄今为止仅限于低分辨率研究。在这项研究中,Patrick Cramer及同事利用低温电子显微镜来确定以与一个结合态DNA模板和RNA转录体所形成的一个伸长复合物形式存在的哺乳动物(牛)Pol II的第一个高分辨率结构。整个结构与以前确定的酵母伸长复合物的晶体结构相似,但在域取向和基质取向方面也存在若干差别,这些差别将为从机制上了解人类转录提供一个起点。
一种适用于所有季节的电池
在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上得到普遍应用的锂离子电池在低于冰点的温度下能量损失严重,从而限制了它们在电动汽车和高空无人机等方面的应用。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给电池增添外部加热器和隔热材料来缓解,但电池重量会有很大增加。现在,Chao-Yang Wang及同事通过向一个传统电池内部添加一条具有特定电阻的金属箔,研发出了一种 &全天候&锂离子电池。在低温下,电流经由该金属箔流动,从而因电阻而生热。当该电池的内部温度升高到零度以上时,一个开关被触发,从而使电池恢复正常工作。相对于普通锂离子电池,在放电量增加的同时,电池容量只会有少量损失。
(田天/编译 更多信息请访问/st)
《中国科学报》 ( 第2版 国际)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还没有评论。院领导集体
单层FeSe/SrTiO3界面超导的超快动力学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院院刊》(中文版)是中国科学院主办的以战略与决策研究为...
覆盖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信息科学、技术科学与天...
《科学通报》是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力求及时报道自然科学各领域...
近两年国家科技改革力度不断加强,在科技经费管理方面出...
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年度巡展开展啦!巡展将展示科研“国...
日,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逝世30周年纪念日。
庆祝2015国际光年,讲述光学科技改变人类社会的背后故事。
3月10日《自然》杂志内容精选
我要分享 &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 田天&&&&发布时间:&&【字号:&&&&&&】
  封面故事:CRISPR Cas9 基因编辑工具  CRISPR Cas9 基因编辑工具的发展使分子生物学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被用来改变病毒、细菌、动物和植物基因组的该工具,具有揭示基因组组织的秘密、对抗疾病、改良作物和培育定制宠物以及很多其他方面的潜力。所有这些都给监管部门造成了需要应对的可怕道德问题,而这一点更因为关于该方法已被用来改变人类胚胎基因组的消息发布而复杂化了。本期《自然》特刊对CRISPR Cas9 的现状进行调查,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希望一个基因被编辑过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大脑导航功能即便在睡眠中也未停止  几十年的研究表明,哺乳动物导航系统(基于海马体内部和周围)在运动过程中跟踪一个动物的位置。然而过去并不清楚当动物停止运动时大脑是否还跟踪以及怎样跟踪位置。这项研究显示,大脑一直在跟踪位置,不管是在运动中还是在休息时。Loren Frank及同事在海马体的CA2区域识别出一类截然不同的海马体神经元,它们不仅在清醒不动时,而且在睡眠过程中都传递关于当前位置的信号。  证明Majorana模式存在的新证据  费米子有三个已知的基本类型:Dirac, Weyl 和 Majorana。此前,后两者没有被观察到,但关于Weyl和Majorana 模式之存在的证据却在凝聚态物质系统中被发现了。尤其是,Majorana模式的特征在半导体—超导体纳米线器件中被识别了出来,这激起了人们很大兴趣,因为 “non-trivial”拓扑性质过去已经被预测到了。Charles Marcus及同事为证明Majorana 模式在这些器件中的可靠存在提供了下一个必要证据,即通过增加纳米线长度实现的、以 “能量分劈”的抑制形式出现的对Majorana 模式的指数保护。这些发现为控制Majorana 模式和确定拓扑性质的下一步工作开辟了道路。  二氧化碳用作一种化学原料  认为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也许可用作一种化学原料的观点是有吸引力的,但通常也不实际——尽管它很容易与以碳为中心的亲核试剂发生反应,但生成亲核试剂却需要高能量输入。但是现在,受RuBisCO酶(该酶催化植物的固碳反应)的启发,Aanindeeta Banerjee等人显示,在中等温度下含有碱金属的熔融盐,能使非常弱酸性的C-H键在碳酸盐帮助下高效发生羧化作用。这一化学反应的潜力通过将2-糠酸(很容易从不可食用的生物质制取)转化成有用的生源化学原料 “呋喃-2,5-二羧酸”得到了演示。  气候敏感型生态系统被发现  气候变化研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怎样识别对气候变化最敏感的生态系统。这项研究利用在2000年2月和2013年12月间收集的MODIS卫星数据来建立一个新的评价指标,即 “植被敏感度指数”,它所测定的是生态系统对三个关键的气候变量——气温、水可获得性和云层——的外部作用力的反应。该指数可被用来在全球尺度上以高空间分辨率识别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状态(或称弹性状态)。对气候变化的敏感度大的区域在中亚、北美和南美的北极冻原、北方雨林和热带雨林、高山地区、稀树荒原和草原地区、南美东部的 “卡廷加”落叶林以及澳大利亚的东部地区明显存在。  性使得自然选择更高效  对有性繁殖尽管代价大却又普遍存在的事实做出解释,是演化生物学中一个长期未能解决的著名问题。理论和一些实验研究都提出了各种机制,如克隆干涉的降低或减少有害突变 “搭便车”的能力的降低等。以酿酒酵母的实验演化作为一个模型系统,Michael Desai及同事对有性和无性种群的适应性在序列层面的动态进行了对比。他们发现,有性繁殖通过减少有益突变之间的克隆干涉提高适应性,改变被自然选择固定的突变类型。这样的净效应是,有性繁殖会加快适应过程,让自然选择更高效地将有益突变从有害突变中分选出来。
(责任编辑:侯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爱自然爱科学电子期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