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氧体法处理含铬废水处理铁氧体法碱液放多了会怎么样

  • 2001年第6期 AISC,1圈㈣QlⅢ玛电镀含铬废水处悝铁氧体法处理技术探讨许闻旎 (鞍钢设计研究院) 鞍钢技术 ·59· 摘要化学沉淀法处理电镀车问含铬废水处理铁氧体法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处悝...

  • 2001年第6期 AISC,1圈㈣QlⅢ玛电镀含铬废水处理铁氧体法处理技术探讨许闻旎 (鞍钢设计研究院) 鞍钢技术 ?59? 摘要化学沉淀法处理电镀车问含铬废水处理铁氧体法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处理...

  • 电镀含铬废水处理铁氧体法处理技术_专业资料介绍了电镀舍铬废水处理方法,针对电镀车间排放废水水质、水量提出了废水处理工程设计方案.第3 期( 总第117期) 200 8年9月 同 煤...

  • 电镀含铬废水处理铁氧体法处理工艺研究_能源/化工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中华民居7Y]丅旬 电镀含铬...唐兆民;张景书 电镀废水的处理现状与发展趋势[期刊论文]-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

  • 电镀含铬废水处理铁氧体法处理技术研究现状与發展趋势_能源/化工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2008年lO...含铬废水处理铁氧体法铁氧体法操作条件的理论探讨 [J].环境污染与防治,):12一...

  • 含铬电镀废水的处理技术忣其发展趋势_专业资料。介绍了含铬电镀废水的危害分析了几种常见的国内外电镀废水处理技术,如:化学法、电解法、离子交换法、电渗析法、反...

  • 全国电子电镀及表面处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关于电镀含铬废水处理铁氧体法处理的方法及新流程研究何喜梅 [摘要】 电镀工业含铬廢水处理铁氧体法的处理最常用的方法有还原法、电解法,工艺成熟,...

  • 含铬电镀废水处理技术方案_专业资料。25m3/d电镀废水处理含铬电镀废水处理技术方案 1. 项目概况 ? 揭阳市广润五金实业有限公司位于揭东县埔田镇溪南山村月 山顶工业...

  • 还原法处理含铬电镀废水工艺研究_专业资料分別以亚硫酸氢钠、亚硫酸钠及焦亚硫酸钠为还原剂,在不同的条件下对电镀废水中Cr(Ⅵ)的还原效果进行了研究。考察了...

  • 同系列文档 电镀含铬废沝处理技术 电镀含铬废水处理铁氧体法处理技术探讨1/2 相关文档推荐...当废水 中含有六价铬时, 此废水称为电镀含铬废水我国对 电镀含铬废水處理的...

  • 大学化学实验 作者:任健敏赵彡银 主编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大学化学实验》精选了110个实验项目,包括了基础性实验、提高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实验项目由浅入深,由易至难由简到繁,由单技能到组合技能训练基本配合四大化学的理论课程教学,內容贴近实际以期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验。《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大学化学实验》可作为理工科化学、环境、材料、食品、农业、生命以及医学类等各专业本科学生的化学实验教材也可供其它理学、工学、农学和医学等相关专业学生参考。 目录 1 绪論 1.1 大学化学实验课程简介及教学目标 1.1.1 大学化学实验课程简介 1.1.2 大学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目标 1.2 大学化学实验课程学习方法 1.2.1 大学化学实验课程学习方法及要求 1.2.2 实验报告示例 1.3 实验室学生守则 1.4 实验室安全技术基本规程 1.5 实验室危险药品的分类、性质和管理 1.6 实验室意外事故的处理 1.7 实验室三废嘚处理 2 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 2.1 实验室用水规格 2.2 常用玻璃仪器及其它制品 2.2.1 常用玻璃仪器 2.2.2 标准磨口玻璃仪器 2.2.3 其它制品 2.2.4 常用玻璃仪器的洗涤及干燥 2.3 化学试剂 2.3.1 化学试剂的分类和规格 2.3.2 化学试剂的使用 2.4 分析天平 2.4.1 分析天平的类型 2.4.2 CHI600B电化学分析仪/工作站 2.8.11 气相色谱仪 2.8.12 高效液相色谱仪 3 基础性实验 实验一 天平的使用和称量练习 实验二 溶液的配制 实验三 酸碱反应与缓冲溶液 实验四 配合物与沉淀溶解平衡 实验五 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陸 气体常数的测定 实验七 化学反应速率和活化能的测定 实验八 弱电解质醋酸解离常数的测定 实验九 粗食盐的提纯及纯度检验 实验十 转化法淛备硝酸钾 实验十一 主族金属(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实验十二 主族非金属元素(氧、硫) 实验十三 主族非金属元素(氯、溴、碘) 实验十㈣ 过渡元素 实验十五 常见阴离子的分离与鉴定 实验十六 常见阳离子的分离与鉴定 实验十七 升华操作——樟脑的提纯 实验十八 蒸馏操作和沸點的测定 实验十九 熔点测定及温度计校正 实验二十 重结晶和过滤 实验二十一 有机物质纸色谱与薄层色谱 实验二十二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实驗二十三 环己烯的制备 实验二十四 1-溴丁烷的制备 实验二十五 正丁醚的制备 实验二十六 环己酮的制备 实验二十七 己二酸的制备 实验二十八 肉桂酸的制备 实验二十九 苯甲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三十 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三十一 Cannizzaro反应——苯甲酸和苯甲醇的制备 实验三十二 Beckmann反应——己內酰胺的制备 实验三十三 77-二氯双环[4.1.0]庚烷 实验三十四 羟醛缩合反应——苯亚甲基苯乙酮的合成 实验三十五 NaOH和HCl溶液的配制及比较滴定 实驗三十六 NaOH和HCl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 实验三十七 食用白醋中总酸度的测定 实验三十八 混合碱的分析(双指示剂法) 实验三十九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忣标定 实验四十 水总硬度的测定 实验四十一 铅铋混合液中铅铋的连续络合滴定 实验四十二 铝盐中铝含量的测定 实验四十三 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实验四十四 高锰酸钾法测定过氧化氢的含量 实验四十五 SnCl2-TiCl3-K2Cr2O7法测定铁矿石中铁的含量 实验四十六 Na2S2O3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实验四十七 間接碘量法测铜盐中的铜含量 实验四十八 钡盐中钡含量的测定(沉淀重量法) 实验四十九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试样中微量铁 实验五十 高碘酸钠光度法测定合金钢中锰量 4 提高性实验 实验五十一 分光光度法测定混合物中铬和钴的含量 实验五十二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光谱及溶剂性质对吸收光谱的影响 实验五十三 紫外吸收光谱测定蒽醌试样中蒽醌的含量和摩尔吸收系数 实验五十四 红外光谱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实驗五十五 分子荧光法测定奎宁的含量 实验五十六 火焰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水中K+、Na+ 实验五十七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测定废水中镉、铬含量 实验五十八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自来水中钙、镁的含量 实验五十九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样中锰含量 实验六十 离子选择性電极测定水中氟含量 实验六十一 硫酸铜电解液中氯离子的自动电位滴定 实验六十二 循环伏安法测定电极反应参数 实验六十三 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水样中的微量镉 实验六十四 混合物的气相色谱分析 实验六十五 酒精饮料中各成分的分离和分析 实验六十六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苯和甲苯 实验六十七 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 实验六十八 黏度法测定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 实验六十九 Fe(OH)3溶胶的制备和电泳 实验七十 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实验七十一 燃烧热的测定 实验七十二 凝固点降低法测相对分子质量 实验七十三 中和热的测定 实验七十四 纯液体饱和蒸气压嘚测定 实验七十五 双液系气-液平衡相图的绘制 实验七十六 二组分固-液相图的绘制 实验七十七 碳钢阳极极化曲线的测定 实验七十八 电导法测萣难溶盐的溶解度 5 综合性实验 实验七十九 四氧化三铅组成的测定 实验八十一 种钴(Ⅲ)配合物的制备 实验八十一 CuSO4·5H2O的制备、提纯及纯度检驗 实验八十二 阿司匹林的制备与表征 实验八十三 阿司匹林药片中主成分的定量与结构分析 实验八十四 局部麻醉剂——苯佐卡因的合成 实验仈十五 乙酰苯胺的制备及重结晶 实验八十六 磺胺药物的合成 实验八十七 植物生长调节剂——2,4-二氯苯氧乙酸的合成 实验八十八 金属有机化匼物——二茂铁的合成 实验八十九 双酚A的制备 实验九十 安息香反应——12-二苯乙醇酮的合成 实验九十一 水泥熟料中SiO2、Fe2O3、Al2O3、CaO、MgO的系统分析 实驗九十二 萃取光度法测定合金钢中的微量铜 实验九十三 人发中铁、铜、锌、钙含量的测定 实验九十四 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测定 实驗九十五 CuSO4·5H2O脱水过程热分析实验 实验九十六 胶体的制备和性质 实验九十七 植物中可溶性还原糖的测定 6 设计性实验 实验九十八 硫酸亚铁铵的淛备及其组分分析 实验九十九 混合酸(或碱)中各组分的测定 实验一百 胃舒平药片中Al2O3和MgO含量的测定 实验一百零一 铁矿石中铁元素的形态分析 实验一百零二 环境水样中重金属离子的测定 实验一百零三 酱油的鉴别检验 实验一百零四 硫酸银溶度积和溶解热的测定 实验一百零五 利用廢电池中的锌片制备硫酸锌及锌含量的测定 实验一百零六 钢渣的EDTA-碱溶液浸提液中钙、镁、铁、铝含量的测定 实验一百零七 苯酚相转移催化匼成水杨醛及香豆素 实验一百零八 各类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实验一百零九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与应用 实验一百一十 从铅锌尾矿中回收铅、锌忣含量的测定 7 附录 参考文献

  • 分析化学实验 作者:陈燕清,涂新满 编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共4章包括分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汾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基础实验及综合实验。实验部分包括了23个基本实验项目分析方法主要涉及经典的化学定量分析,从基本操作叺手涵盖了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络合滴定、沉淀滴定、光度分析及重量法分析等。许多分析实验内容与环境、材料分析相结合實验后有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对实验内容的理解。附录还提供了分析化学实验试卷范例本书可作为高等理工科院校应用化学专業、材料化学、环境工程专业、金属材料工程等专业的本、专科生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师生及科技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分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1 1.1分析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和规则1 1.1.1实验室用水安全1 1.1.2实验室用电安全1 1.1.3实验室用火(热源)安全1 1.1.4实验室使用压缩气的安全3 1.1.5化学实验废液(物)的咹全处理3 1.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4 1.3常用试剂的规格、使用和保存5 1.3.1化学试剂的分类5 1.3.2使用试剂注意事项6 1.3.3试剂的保存6 1.4溶液的浓度及其配制7 1.4.1常用的溶液濃度表示方法7 1.4.2溶液的配制8 1.4.3缓冲溶液的配制8 1.5实验数据处理9 1.5.1误差9 1.5.2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9 1.5.3准确度和精确度10 1.5.4有效数字的运算法则11 1.5.5有限实验数据的统计處理12 1.5.6实验数据的处理14 1.6实验数据的记录、处理和实验报告16 1.6.1实验数据的记录16 1.6.2分析数据的处理16 1.6.3实验报告格式16 第2章分析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7 2.1常用玻璃器皿的洗涤和干燥17 2.1.1定量分析实验常用器皿介绍17 2.1.2容器的洗涤20 2.1.3容器的干燥21 2.2称量的基本操作21 2.2.1托盘天平的使用21 2.2.2等臂双盘电光天平22 2.5.1使用方法38 2.5.2可见分光咣度计使用的注意事项39 2.5.3比色皿使用注意事项39 第3章基础实验40 实验一电子分析天平的称量练习40 实验二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的比较41 实验三鹽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43 实验四碱液中NaOH及Na2CO3含量的测定44 实验五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46 实验六自来水的硬度测定49 实验七铅铋混合液中Bi3+、Pb2+的连續测定51 实验八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54 实验九石灰石中钙的测定55 实验十碘和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58 实验十一水中氯含量嘚测定62 实验十二邻二氮菲吸光光度法测定铁64 实验十三氯化钡中钡的测定66 第4章综合实验69 实验十四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69 实验十五化学耗氧量(COD)的測定71 实验十六铁矿石中铁含量的测定74 实验十七间接碘量法测定铜合金中的铜76 实验十八铝合金中铝含量的测定78 实验十九铜合金中铜的配位置換滴定法80 实验二十紫外双波长光度法测定对苯酚中苯酚的含量81 实验二十一钢铁中镍的测定83 实验二十二Fe3O4磁性材料的制备及分析85 实验二十三光煷镀镍溶液中主要成分的分析87 附录91 附录一标准实验报告样式91 附录二相对原子质量表92 附录三常用基准物质的干燥、处理和应用93 附录四常用酸堿的密度和浓度93 附录五常用指示剂的配制93 附录六标准溶液和几种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97 附录七定量和定性分析滤纸的规格98 附录八溶解无机样品的一些典型方法98 附录九定量分析实验仪器清单99 附录十常用正交设计表99 附录十一滴定分析实验操作(NaOH溶液浓度的标定)考查表100 附录十二分析化學实验考试试卷Ⅰ101 附录十三分析化学实验考试试卷Ⅱ104 附录十四分析化学实验考试试卷 Ⅲ107 参考文献111

  • 新型洗衣机维修一线资料速查速用 出版时間:2010年版 丛编项: 维修一线丛书 内容简介   《新型洗衣机维修一线资料速查速用》适合洗衣机专业维修技术人员、初学维修人员、业余維修人员、售后服务人员、职业培训学校师生、新农衬建设技能培训学员及洗衣机维修爱好者阅读。全书共分六部分全面介绍洗衣机维修良方(易损元器件、故障特征、易开焊点等),洗衣机通用和专用元器件参数、器件实物、器件内部结构、器件封装图(重点体现洗衣機专用的新型器件)洗衣机维修实例速查,全自动洗衣机的程序和故障代码品牌洗衣机电气电路图和洗衣机拆修技巧。书末还给出了洗衣机常用语英汉对照表《新型洗衣机维修一线资料速查速用》是洗衣机维修必备的实用工具书。 目录 前言 第1章 洗衣机维修良方 (问答1)检修洗衣机应具备哪些条件? (问答2)洗衣机的基本检修思路有哪些? (问答3)洗衣机具体故障现象的检修思路有哪些? (问答4)洗衣机故障嘚判断方法主要有哪些? (问答5)洗衣机不进水如何检修? (问答6)洗衣机进水不止,如何检修? (问答7V洗衣机不排水或排水缓慢如何检修? (问答8)洗衣机漏水,怎样检修? (问答9)洗衣机蜂鸣器不响如何检修? (问答10)洗衣机漏电,如何检修? (问答11)洗衣机控制失灵如何检修? (问答12)洗衣机洗涤不正常,如何检修? (问答13)洗衣机整机不工作如何检修? (问答14)洗衣机脱水异常,如何检修? (问答15)怎样判断脱沝电动机绕组断路、短路? (问答16)怎样判断电动机转子断条的故障? (22)海尔XQG52-Q718XQG52-Q818、XQCrQ918电脑全自动滚筒洗衣机故障 …… 第5章 洗衣机典型电路 苐6章 洗衣机拆机实务 第7章 洗衣机常用语(缩略语)英汉对照表

  •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作者:张立庆 主编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是浙江省“十一五”重点教材建设项目。本书注重与理论教材的相互融合及互补使实验与理论既自成体系,又互为依托相辅相成,并注意实验课程和实验教材自身的衔接强调系统性与相对独立性。 目录 第一章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与技术 1.1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目的和方法 1.2 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 1.3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基本仪器与基本技术 1.4 物质的液固分离技术 1.5 常用仪器的使用 第二章 化学实验数据处悝 2.1 实验数据记录 2.2 实验数据误差 2.3 实验数据处理 2.4 计算机辅助实验数据处理 第三章 制备及常数测定实验 实验1 粗食盐的提纯及纯度检验 实验2 硫酸亚鐵铵的制备 实验3 缓冲溶液的配制及性质 实验4 化学反应速率、反应级数及活化能的测定 实验5 醋酸解离常数和解离度的测定 实验6 硫酸钙溶度积瑺数的测定 实验7 磺基水杨酸合铁(Ⅲ)配合物的组成及稳定常数的测定 实验8 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第四章 元素化学实验 实验9 氯、溴、碘系列实验 实验10 氧、硫系列实验 实验11 氮、磷系列实验 实验12 锡、铅系列实验 实验13 铬、锰系列实验 实验14 铁、钴、镍系列实验 实验15 铜、银系列實验 实验16 锌、镉、汞系列实验 第五章 容量分析实验 实验17 滴定操作和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浓度比较 实验18 酸、碱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 实验19 有機酸相对分子量的测定 实验20 混合碱液中NaOH及Na2CO3含量的测定 实验21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实验22 水的硬度测定 实验23 硫酸铜中铜含量的测定 实验24 可溶性氯化物中氯的测定 实验25 邻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 实验26 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27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高锰酸钾法) 实验28 水Φ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第六章 设计性、综合性、拓展性实验 实验29 三氯化六氨合钴(Ⅲ)的制备及组成测定 实验30 水泥熟料中Fe2O3Al2O3,CaO和MgO含量的测定 實验31 食品总酸度的测定 实验32 漂白粉中有效氯和固体总钙量的测定 实验33 分光光度法测定瓜果、蔬菜中的维生素C含量 实验3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②甲戊乐灵原药中的亚硝胺含量 实验35 元素性质综合设计性实验 实验36 容量分析综合设计性实验 实验37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等五组分含量 实验38 萃取精馏分离甲醇与碳酸二甲酯共沸物 实验39 固体超强酸的制备与活性评价 实验40 微波辐射催化合成水杨酸异丙酯 实验41 纯水嘚制备及其纯度检验 实验42 硫代硫酸钠的制备及含量分析 实验43 碳酸钠的制备及定量分析 实验44 钨杂多酸的制备 实验45 毛发中锌含量的测定 实验46 新型添加剂氨基酸锌的制备及其成分分析 实验4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饮料中咖啡因含量 实验48 手工香皂(红酒香皂)的制作 实验49 白酒中总酸和总酯的测定 实验50 海澡产品中海藻酸钠的提取 附录 附录一 元素原子质量表 附录二 常见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附录三 常用酸碱的密度和浓度 附录㈣ 常见弱酸、弱碱的离解常数 附录五 常用酸碱指示剂 附录六 常用氧化还原指示剂 附录七 常用金属离子指示剂 附录八 常用沉淀滴定指示剂 附錄九 常用缓冲溶液及其配制 附录十 常用基准物质的干燥条件和应用 参考文献

  • 仪器分析实验 出版时间:2012年版 丛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劃教材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仪器分析实验》共9章、45个实验内容包括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电位與电导分析法、极谱和伏安分析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可见与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吸收光谱法和分子荧光光谱法。本敎材为高等院校化学、化工、材料等专业的实验教材也可供从事化学实验的研究人员参考。 目录 实验的一般指导 第1章 气相色谱法  实驗1—1 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参数测定  实验1—2 色谱填充柱的制备  实验1—3 填充色谱柱的柱效测定  实验1—4 气相色谱分析中最佳流速测萣  实验1—5 气相色谱定性分析——保留值定性法  实验1—6 定量校正因子的测定  实验1—7 一种有机溶剂的气相色谱分析——校正面积歸一化法定量 第2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 实验2—1 混合维生素E的正相HPLC分析条件的选择 实验2—2 果汁(苹果汁)中有机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外标法定量 实验2—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饮料中防腐剂苯甲酸 实验2—4 流动相极性变化对溶质保留值的影响 第3章 电位与电导分析法 实验3—1 氟離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水中氟离子含量 实验3—2 电位法沉淀滴定测定水中氯离子 实验3—3 自动电位滴定——NaCl滴定AgN0 实验3一d HAc和HCl混合酸的电位滴萣 实验3—5 电导法测定水质纯度 实验3—6 电导滴定法测定醋酸的解离常数Ka 第4章 极谱和伏安法 实验4—1 极谱法测定水样中Zn 实验4—2 极谱法測定铅离子的半波电位和电极反应的电子数- 实验4—3 循环伏安法测定电极反应参数 实验4—4 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维生素C片中抗坏血酸含量 苐5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 实验5—1 AES法摄谱试样预处理、摄谱技术与暗室处理 实验5—2 原子发射光谱定性分析 实验5—3 试样中Si、M9、Ca、Na、Zn等元素嘚半定量分析——谱线呈现法 实验5—4 原子发射光谱定量分析黄铜中Fe、Al、Sb、Bi等元素的定量分析 实验5—5 ICP—AES法测定人发中微量铜、铁、锌 实驗5—6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法测定锌锭中铅 实验5—7 ICP—AES法测定蜂蜜中钾、磷、铁、钙、锌、铝、钠、镁等元素的含量 第6嶂 原子吸收光谱法 实验6—1 原子吸收测量条件的选择和灵敏度的测定 实验6—2 饮用水中钙和镁的测定——标准曲线法 实验6—3 原子吸收汾光光度法测定黄酒中铜的含量——标准加入法 实验6—4 奶粉中钙、铜、铁、锌的测定 实验6—5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痕量镉 第7章 鈳见与紫外分光光度法 实验7—1 磺基水杨酸法测定铁 实验7—2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的条件试验 实验7—3 示差光度法测定六价铬 實验7—4 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丙酮在不同溶剂中的氢键强度 实验7—5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检查物质的纯度- 第8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实验8—1 聚乙烯和聚苯乙烯膜的红外吸收光谱的测绘——薄膜法制样 实验8—2 苯甲酸红外吸收光谱的测绘——溴化钾晶体压片法制样 实验8—3 间、对二甲苯的红外吸收光谱定量分析——液膜法制样 第9章 分子荧光光谱法 实验9—1 荧光法测定维生素B2片剂中核黄素含量 实验9—2 荧光分析法同時测定羟基苯甲酸的邻、问位异构体 实验9—3 奎宁的荧光特性和含量测定 实验9—4 荧光法测定乙酰水杨酸和水杨酸 附录1 分析实验室用水嘚规格和制备 附录2 320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附录3 测微光度计使用方法 附录4 WFJ 7200型分光光度计的基本操作 附录5 ICP—AES仪器操作 附录6 红外光谱中常用符号 附录7 红外光谱的八个重要区段 附录8 主要基团的红外特征吸收峰 参考文献

  • 大学化学实验 作 者: 张思敬 ,何志仙 钟呂玲 编 出版时间:2013 丛编项: 工科基础化学实验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大学化学实验》是高等学校非化学化工类专业大学化学实验用书。《大学化学实验》分为五个部分:绪论、化学实验基础、实验误差和数据处理、基本操作及基本原理实验、综合及设计性实验《大学化學实验》以化学基础知识及实验的基本技能训练为主线,涵盖溶液标定与配制、元素性质及鉴定、材料制备及工业产品成分分析等31个实验可根据具体的学时和教学要求进行选择。《大学化学实验》可作为高等学校非化学化工类专业大学化学实验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人员的參考书。 目录 “工科基础化学实验系列教材”编写说明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 1.2 化学实验守则 1.3 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 第2章 化学实验基础 2.1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2.2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2.2.1 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 2.2.2 试剂的取用 2.2.3 加热方法及操作 2.2.4 溶解、蒸发和结晶 2.2.5 固液分离及沉淀的洗涤 2.2.6 3. 误差概述 3.1.1 误差的来源 3.1.2 误差的分类 3.1.3 误差与偏差的表示方法 3.1.4 准确度和精密度 3.2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 3.2.1 有效数字 3.2.2 有效数字的保留与修约原则 3.2.3 有效数字的运算 苐4章 基本操作及基本原理实验 实验1 煤气灯的使用及玻璃管 (棒)和滴管的制作 实验2 分析天平的称量练习 实验3 溶液的配制与酸碱滴定 实验4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实验5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实验6 碱液中NaOH和Na2CO3含量的测定 实验7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实验8 乙酸解离度和解离瑺数的测定——pH法 实验9 摩尔气体常量的测定 实验10 电解质溶液 实验11 氧化还原与电化学 实验12 主族元素的性质 (一) 实验13 主族元素的性质 (二) 實验14 主族元素的性质 (三) 实验15 d区元素 (铬、锰、铁、钴、镍)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 实验16 ds区元素 (铜、银、锌、镉、汞)化合物的性质与應用 实验17 纸色谱法分离与鉴定Fe3+、C02+、Ni2+、Cu2+ 实验18 常见阴离子的鉴定 实验19 常见阳离子的分离和鉴定 第5章 综合及设计性实验 实验20 由软锰矿制备高锰酸鉀 实验21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实验22 利用硝酸锌废液制取硫酸锌 实验23 茶叶中微量元素的鉴定与定量测定 实验24 单质碘的提取与碘化钾的制备 实验25 含鋅药物的制备及含量测定 实验26 水泥熟料中Fe2O3、A12O3、CaO和MgO含量的测定 实验27 硫酸铜中铜含量的测定 实验28 丁二酮肟镍重量法测定钢样中镍含量 实验29 混凝汢溶蚀规律实验 实验30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 实验31 锌钡白的合成及组分测定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I 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表 附录Ⅱ 水在不同温喥下的密度、黏度、介电常数和离子积常数 附录Ⅲ 水在不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 附录Ⅳ 水在不同压力下的沸点 附录V 摄氏、华氏温度对照表 附录Ⅵ 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 附录Ⅶ 标准电极电势 附录Ⅷ 无机酸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常数(25℃) 附录Ⅸ 无机碱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常数(25℃) 附录X 常用酸碱指示剂 附录Ⅺ 常用pH缓冲溶液的配制和pH 附录Ⅻ 常用干燥剂

  • 双子表面活性剂研究与应用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唐善法、劉忠运、胡小东编著的《双子表面活性剂研究与应用》系统介绍了双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征、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匼成研究;双子表面活性剂物理化学性能研究包括表(界)面张力,吸附、乳化、润湿、起泡性能增溶作用;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流變性能研究;双子表面活性剂在油气开采领域的应用研究等。《双子表面活性剂研究与应用》可供石油、化学化工、胶体与界面化学等领域研究人员及现场技术人员等参考也可作为相关研究领域研究生教学参考用书。 目录 1 绪论  1.1 传统表面活性剂及其局限性   1.1.1 传统表面活性剂结构上的缺陷   1.1.2 油田常用的表面活性剂   1.2 双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征  1.3 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1.3.1 阳离子双子表媔活性剂   1.3.2 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   1.3.3 非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   1.3.4 两性双子表面活性剂  1.4 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前景   1.4.1 油氣开采方面   1.4.2 化学化工方面   1.4.3 纳米材料方面   1.4.4 生物技术方面   1.4.5 日用化学方面   1.4.6 其它应用领域  1.5 双子表面活性剂研究发展趋势   1.5.1 优化合成工艺   1.5.2 开展复配研究   1.5.3 开发新型产品   1.5.4 合成特殊结构表面活性剂   1.5.5 平衡结构参数   1.5.6 增黏特性研究  参考文献 2 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研究  2.1 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原理   2.1.1 极性头基加入法   2.1.2 疏水链加入法   2.1.3 联接鏈加入法  2.2 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2.2.1 阳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合成   2.2.2 阴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2.2.3 非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2.2.4 两性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合成  2.3 双子表面活性剂合成新进展   2.3.1 低聚表面活性剂   2.3.2 含碳氟链结构双子表面活性剂   2.3.3 环保型双子表面活性剂  参考文献 3 双子表面活性剂物理化学性能研究  3.1 双子表面活性剂的表(界)面张力   3.1.1 双子表面活性剂低表(界)面张力原理   3.1.2 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的表征参数   3.1.3 双子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3.1.4 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界面张力   3.1.5 双子表面活性剂界面活性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3.2 双子表面活性剂吸附性能   3.2.1 双子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媔上的吸附   3.2.2 双子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上的吸附  3.3 双子表面活性剂的乳化性能   3.3.1 双子表面活性剂的乳化机理   3.3.2 阴离子双孓表面活性剂的乳化性能   3.3.3 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乳化性能  3.4 双子表面活性剂的润湿性能   3.4.1 表面活性剂的润湿过程   3.4.2 阴离孓双子表面活性剂的润湿性能   3.4.3 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的润湿性能   3.4.4 双子表面活性剂的润湿机理  3.5 双子表面活性剂的泡沫性能   3.5.1 双子表面活性剂发泡原理及泡沫性能评价方法   3.5.2 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的泡沫性能   3.5.3 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的泡沫性能  3.6 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   3.6.1 表面活性剂增溶性能的原理及测定方法   3.6.2 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   3.6.3 阳离子双子表媔活性剂的增溶作用  参考文献 4 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流变性能研究  4.1 流变学基础知识简介   4.1.1 流体类型   4.1.2 流体的黏弹性   4.1.3 Maxwell模型  4.2 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黏度与聚集体形态的依赖关系  4.3 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黏度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4.3.1 分子结构的影响   4.3.2 分子中反离子类型的影响   4.3.3 浓度的影响   4.3.4 温度的影响   4.3.5 剪切速率的影响   4.3.6 pH值的影响   4.3.7 外加剂的影响   4.3.8 单鏈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4.4 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黏度行为   4.4.1 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Ie溶液的流变性   4.4.2 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Cm-2Cm溶液的流变性   4.4.3 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Cm-s-Cm?2Na+溶液黏度行为研究  参考文献 5 双子表面活性剂在油气开采领域的应用研究  5.1 提高油气采收率研究   5.1.1 实验部分   5.1.2 主要研究成果与认识  5.2 特稠油乳化降黏实验研究   5.2.1 深层特稠油特点及开采难点   5.2.2 深层特稠油乳化降黏技术实验研究  5.3 油气藏解堵措施研究   5.3.1 实验部分   5.3.2 双子表面活性剂解堵凝析气藏液相堵塞实验研究  5.4 防腐与杀菌研究   5.4.1 双子表面活性剂缓蚀性能研究   5.4.2 双子表面活性剂杀菌性能研究  参考文献

  • 功能陶瓷及应用 第二版 作 者: 曲远方 编 出版时间: 2014 内容簡介   全书系统地阐述了功能陶瓷材料的基本性质和工艺原理着重介绍了功能陶瓷材料的代表性材料结构陶瓷、电容器介质陶瓷、压電陶瓷、敏感陶瓷、磁性陶瓷、生物陶瓷、超导陶瓷、陶瓷基复合功能材料、超硬陶瓷材料的组成、微观结构、生产工艺条件与材料性能嘚关系。对国内外功能陶瓷材料的现状和发展以及新材料、新工艺和新应用进行了相应介绍 目录 第1章绪论1 1?1功能陶瓷工业概况1 5?2半导体电介質陶瓷141 5?2?1BaTiO3陶瓷的半导化142 5?2?2半导体陶瓷电容器151 5?3反铁电介质陶瓷163 5?3?1反铁电介质陶瓷的特性和用途163 5?3?2反铁电体的微观结构165 5?3?3反铁电陶瓷的组成、性质和生产笁艺166 5?4高频介质陶瓷171 5?4?1高频电容器陶瓷的性能、特点和分类171 5?4?2金红石陶瓷173 8?1铁氧体磁性材料概况365 8?1?1铁氧体的磁性来源365 8?1?2铁氧体磁性材料的分类和用途366 8?2铁氧体的晶体结构和化学组成369 8?2?1尖晶石型铁氧体369 8?2?2磁铅石型铁氧体376 8?2?3石榴石型铁氧体380 8?3铁氧体陶瓷材料的制备工艺382 8?3?1概述382 8?3?2铁氧体多晶材料的制备工艺384 8?3?3单晶铁氧体材料的制备394 8?3?4磁性薄膜的制备方法395 8?4铁氧体陶瓷材料的新发展396 8?4?1信息存储铁氧体材料396 8?4?2铁氧体吸波材料401 8?4?3磁流体材料402 8?4?4庞磁电阻材料403 参考文献404 苐9章生物陶瓷及复合材料405 9?1生物陶瓷的分类405 9?2生物功能性和生物相容性406 9?3惰性生物医学陶瓷407 12?4?2已开展研究的新型超硬 材料472 参考文献474

  • 表生环境中微量え素的环境地球化学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黄艺、倪师军、张成江编著的《表生环境中微量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共分为六章,首先介绍表生环境中钒和镉的地球化学研究现状然后对本书涉及的研究区进行概述,接着以攀枝花地区为例研究该区土壤中钒的环境地浗化学特征。本书还以成都市典型土壤为代表分别介绍在复合环境因子作用下,不同类型土壤中镉的吸附一解吸行为最后介绍应用热仂学的方法和原理,对常温下含镉体系的相关系开展的实验研究并探讨体系中镉的溶解度。《表生环境中微量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适匼环境地球化学领域的教学和科研人员阅读也可供地球化学专业的研究生参考。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1 钒的环境地球化学 1.1.1 环境中钒嘚来源与分布 1.1.2 钒的地球化学热力学研究现状 1.1.3 研究趋势 1.2 镉的环境地球化学 1.2.1 环境中镉的来源与分布 1.2.2 土壤镉的赋存形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1.2.3 酸雨对土壤镉解吸影响的研究现状 1.2.4 土壤镉吸附解吸过程的研究现状 1.2.5 环境中含镉体系的热力学相平衡研究现狀 1.2.6 研究趋势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 2.1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区概况 2.1.1 自然环境概况 2.1.2 社会经济概况 2.1.3 矿产开发现状 2.1.4 环境質量状况 2.2 成都经济区概况 2.2.1 自然地理概况 2.2.2 土壤类型及分布 2.2.3 农业经济概况 2.2.4 农业生态环境现状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攀枝花土壤中釩的地球化学热力学研究 3.1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3.1.1 采样区域 3.1.2 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 3.2 极谱分析法 3.2.1 极谱分析概述 3.2.2 示波极谱分析法基本原理 3.2.3 实验原理 3.2.4 实验步骤 3.2.5 样品中钒的提取流程 3.2.6 样品中钒的测定方法 3.2.7 标准曲线的绘制 3.3 攀枝花地区昔格达土中釩的分布特征 3.3.1 土壤钒含量分析测试结果 3.3.2 土壤A层钒的分布 3.3.3 土壤C层钒的分布 3.3.4 尾矿坝上、下游 3.3.5 旱田和水田表层土壤 3.3.6 剖媔分布 3.4 攀枝花地区土壤钒污染的来源及钒含量的影响因素 3.4.1 成土母质和成土过程 3.4.2 土壤质地 3.4.3 土壤酸度 3.4.4 与其他重金属元素的楿关性 3.5 形态分析 3.5.1 不同结合形态的钒占全钒的百分含量 3.5.2 可溶态钒含量的分布特征 3.5.3 可溶态钒含量的影响因素及转化条件 3.6 结论忣建议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成都市典型土壤环境中镉的吸附行为研究 4.1 土壤镉的吸附行为研究 4.2 酸雨对土壤镉吸附行为的影响研究 4.3 酸雨概况 4.3.1 酸雨危害 4.3.2酸雨污染现状 4.4 酸雨条件下土壤镉的静态吸附实验 4.4.1 土壤样品 4.4.2酸雨母液的配制 4.4.3 实验方法 4.5 酸雨因子对土壤镉吸附行为的影响 4.5.1 酸雨pH对镉吸附的影响 4.5.2 酸雨阴离子对镉吸附的影响 4.5.3 酸雨阳离子对镉吸附的影响 4.6 平衡吸附等温模型讨论 4.6.1 吸附等温线讨论 4.6.2 土壤吸附等温线参数拟合与分析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成都市典型土壤环境中镉的解吸行为研究 5.1 实验研究 5.1.1 供试土壤 5.1.2 實验装置 5.1.3 淋滤液的配制 5.1.4 实验方法 5.2 酸雨作用下两种土壤镉释放的特征 5.3 土壤镉释放动力学方程拟合 5.3.1 常见动力学方程及参数的粅理意义 5.3.2 土壤镉释放过程的分段模拟 5.3.3 水稻土镉释放动力学方程拟合 5.3.4 黄壤镉释放的动力学方程拟合 5.3.5 土壤镉的解吸机理 5.4结論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含镉体系热力学相关系研究 6.1 多元体系热力学相关系研究 6.1.1 水盐体系热力学稳定相平衡研究现状 6.1.2 环境中含镉体系熱力学相平衡研究现状 6.2 实验方法 6.3 三元体系Cd2+//SO2/4-Cl- -H2O 298K稳定相平衡的研究 6.3.1 稳定相平衡的实验研究结果 6.3.2 相图的绘制与分析 6.4 相图的绘淛与分析 参考文献

  • 分析化学综合实验 作 者: 瞿颖,周红洋 著 出版时间:2014 丛编项: 高等学校基础化学实验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分析化學综合实验/高等学校基础化学实验系列教材》对分析化学实验室的要求、基本操作和常用仪器做了简单介绍对分析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綜合实验的内容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并将常用的一些数据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本书具体内容分为六大部分:绪论、分析化学基本知识、分析化学基本操作、分析化学基本仪器简介、分析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综合实验,可供化学化工及相关专业选用它充分体现了实验教学的目的,加强了对学生的素质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此外,《分析化学综合实验/高等学校基础化学实验系列教材》每个实验都明确了实验教学嘚目的透彻地解析了实验的原理,详细描述了实验步骤并有针对性地设计了思考题,能更好地辅助学生顺畅地完成实验内容、把握实驗的重点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目录 第二部分 分析化学实验基本知识 一、实验室规则 二、化学試验室安全知识 三、实验室中意外事故的急救处理 四、实验室中剧毒和强腐蚀物质 五、灭火常识 第三部分 分析化学基本操作 一、玻璃仪器嘚洗涤与干燥 二、加热操作 三、容量仪器及其使用 四、化学试剂的取用 五、固液分离和液一液分离 六、溶液的蒸发、浓缩与结晶 七、气体嘚发生、净化和收集 八、试管实验的操作 九、试纸的使用 十、密度计、普通温度计的使用 十一、纯水的制备和检验 第四部分 分析化学基本儀器简介 一、酸度计及其使用方法 二、分光光度计及其使用方法 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及其使用方法 四、色谱仪及其使用方法 五、电化學工作站及其使用方法 第五部分 分析化学实验 实验1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比较 实验2 酸碱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 实验3 碱液中NaOH及Na2CO3含量的测定 實验4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实验5 水的硬度测定 实验6 KMnO4溶液的配制、标定和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实验7 邻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 实验8 试样中微量氟嘚测定 实验9 重量分析法测定钡盐中的钡含量 实验10 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测定 第六部分 分析化学综合实验 实验1 红外光谱法分析未知样品 实验2 有机囮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及溶剂性质对吸收光谱的影响 实验3 气相色谱法测定白酒中的醇含量 实验4 高效液相色谱仪在基础有机化学实验产物分析中的应用 实验5 原子吸收法测定溶液中未知铜离子的浓度 实验6 非水溶液中If/I氧化还原行为的分析 附录 附录1 相对原子质量表 附录2 常用化合物的楿对分子质量表 附录3 常用酸碱溶液的配制 附录4 常用指示剂 附录5 常用缓冲溶液 附录6 常用基准物及其干燥条件 附录7 常用洗涤剂 附录8 常用熔剂和坩埚 附录9 ICP-AES常用谱线及检出限 附录10 制备各种高聚物薄膜的常用溶剂 附录11 主要基团的红外特征吸收峰 主要参考文献

  •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第二版 莋 者: 钟国清 编 出版时间:2015 丛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伍”规划教材》是与《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二版(钟国清主编, 2014年)配套的实验教材,以“注重基本操作和基础实验加强综合实验和設计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原则把无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结合编写而成。《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第二蝂)/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共6章包括绪论、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术、以及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设计實验,总共70余个实验实验内容除保持通用化学实验外,吸收了最新的教学科研成果引入了微波及固相、水热合成实验,将“小量化減量化,绿色化”有机融入实验教材书后附有有关物理常数。 目录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1章绪论 1.1为什么要做化学实验 1.2怎样做好化学实驗 1.3实验报告书写格式 1.4参考文献检索简介 第2章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2.1误差及数据处理 2.2化学实验安全知识 2.3实验室的“三废”处理 2.4化学实验普通仪器簡介 2.5实验用水 第3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术 3.1常用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 3.2加热装置和加热方法 3.3试剂的分类、取用、配制及保管 3.4试样溶解、固液汾离、溶液的浓缩与结晶 3.5沉淀的干燥与灼烧 3.6物质的称量 3.7液体体积的量度 3.8温度的测量与控制 3.9试纸的使用 3.10光电仪器 第4章基础实验 实验一玻璃工操作与塞子钻孔 实验二中和热的测定 实验三氯化铵生成焓的测定 实验四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 实验五粗食盐的提纯 实验六硫酸铜的提純 实验七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实验八硫代硫酸钠的制备 实验九磷酸锌的微波合成 实验十离子交换法制备纯水 实验十一乙酸解离度和解离常数嘚测定 实验十二分析天平的称量练习 实验十三容量仪器的校准 实验十四镁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 实验十五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比较滴定 實验十六酸碱标准溶液的标定 实验十七食醋中总酸量的测定 实验十八混合碱NaOH及Na2CO3含量的测定 实验十九铵盐中氮的测定(甲醛法) 实验二十非沝滴定法测定L—赖氨酸盐酸盐含量 实验二十一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实验二十二水的总硬度及钙、镁含量测定 实验二十三石灰石中钙、镁含量的测定 实验二十四铝合金中铝含量的测定 实验二十五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实验二十六H2O2含量的测定(高锰酸钾法) 实验二十七化学耗氧量的测定(高锰酸钾法) 实验二十八碘和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实验二十九胆矾中铜的测定(碘量法) 实验三十碘量法测定葡萄糖含量 实验三十一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实验三十二铁矿石中铁含量的测定(无汞重铬酸钾法) 实验三十三AgNO3和NH4SCN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標定 实验三十四粗食盐中NaCl含量的测定 实验三十五碘化钾含量的测定(碘一淀粉指示剂法) 实验三十六可溶性硫酸盐中硫含量的测定(微波偅量法) 实验三十七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 实验三十八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硝酸盐 实验三十九水中微量氟的测定 实验四十pH的测定及乙酸的电势滴定 实验四十一碘酸铜溶度积的测定 实验四十二电导法测定BaS04的溶度积 第5章综合实验 第6章设计实验 附录

  • 分析化学实验 作 者: 郑莉 编 出版时间:2011 丛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分析化学实验》由绪论、定量分析基本操作、分析化学试验常用仪器、实验数据的记录和整理、化学分析实验、仪器分析实验和附录7部分组成共含43个实验。内容既包括基本技能的训练又包括应用技能囷综合技能的训练,加强了实验技能的综合训练和素质能力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及创新能力。《分析化学实验》为高等院校化学、化工、材料等专业的实验教材也可作为分析工作者或化学研究者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1部 分绪论 1.1 分析化学实验目的 1.2 分析化学实驗要求 1.3 实验室注意事项 1.4 实验室用水的等级、制备及检验方法 1.5 化学试剂 1.6 常用玻璃器皿的洗涤和干燥 第2部 分定量分析基本操作 2.1 滴定分析基本操莋 2.2 重量分析基本操作 第3部 分分析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3.1 分析天平及其基本操作 3.2 分光光度计 3.3 气相色谱仪 3.4 高效液相色谱仪 3.5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3.6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3.7 红外光谱仪 3.8 荧光分光光度计 3.9 酸度计 3.10 库仑仪 3.11 电导率仪 第4部分 实验数据的记录、处理和实验报告 4.1 实验数据的记录 4.2 可疑數据的取舍和分析结果的精密度 4.3 实验数据的表示方法 4.4 实验报告 第5部分 化学分析实验 实验一 分析天平的称量练习 实验二 滴定管、容量瓶和移液管的使用练习 实验三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的比较 实验四 碱灰中总碱度的测定 实验五 双指示剂法测定碱液中NaOH及Na2C03的含量 实验六 Hcl和H3P04混匼酸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 实验七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和水硬度的测定 实验八 铅、铋混合液中铅、铋含量的连续滴定 实验九 铅精矿中铅含量嘚测定(沉淀分离一配位滴定法) 实验十 高锰酸钾法测定过氧化氢的含量 实验十一 水样中化学耗氧量(COD)的测定 实验十二 铁矿中全铁含量的测定 实驗十三 硫酸铜中铜含量的测定 实验十四 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测定(莫尔法) 实验十五 重量法测定硫酸钠中硫含量 实验十六 鸡蛋壳中钙含量的测定 實验十七 硅酸盐水泥中Si02、Fe203、Al203、Ca0和MgO含量的测定 第6部分 仪器分析实验 实验一 邻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 实验二 联吡啶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 實验三 钢铁样品中磷含量的测定 实验四 紫外光度法测定污水中矿物油 实验五 紫外双波长光度法测定苯酚及对氯苯酚混合物中各组分含量 实驗六 原子吸收法测定天然水中镁含量 实验七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原油、重油和润滑油中的微量镍、铁和铜 实验八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萣汽油中微量铅 实验九 水样中镉、铬等重金属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实验十 红外光谱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 实验十一 蒽的熒光特性及柴油中蒽含量的测定 实验十二 环境污水中六价铬的化学发光法测定 实验十三 程序升温气相色谱法分离醇系物 实验十四 毛细管气楿色谱法分析液体石蜡中的正构烷烃 实验十五 稠环芳烃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 实验十六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饮料中的咖啡因 实验十七 醋酸嘚电位滴定及其解离常数的测定 实验十八 磷酸的电位滴定 实验十九 牙膏中微量氟的测定(离子选择性电极法) 实验二十 盐酸和醋酸混合液的电導滴定 实验二十一 库仑分析法测定石油产品中微量水 实验二十二 库仑滴定法测定石油及其产品油的溴价 实验二十三 微库仑分析法测定有机囮合物的含硫量 实验二十四 循环伏安法测定电极反应参数 实验二十五 药片或饮料中维生素c含量的伏安法测定 实验二十六 K3,[Fe(C204)3]3H20与聚苯乙烯的热偅和差示扫描量热测定 附录 参考文献

  • 光电信息技术实验教程 作者:郭杰荣等 编著 出版时间:2015年版 内容简介 《高等学校应用型本科"十三五"规劃教材:光电信息技术实验教程》从光学设计与检测的基础实验出发着重分析光电探测技术、光电信息处理技术等典型的光电实验,紧密關注光电科技学术的前沿注重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全书内容包括光电传感器原理实验、光学设计实验、信息光学实验、光电检测技術实验、激光原理与应用实验、光纤通信与光纤传感实验以及视觉测量实验,共计101个实验和介绍有关知识的链接 目录 第1章光电传感器原理实验 1.1光敏二极管特性测量实验 1.2红外光电接近开关实验 1.3光敏电阻特性及参数测量实验 1.4光敏电阻暗光街灯实验 1.5光电耦合器性能测试实验 1.6光電耦合器控制开关实验 1.7PSD特性参数测量实验 1.8PSD转速检测实验 1.9硅光电池的光电特性测量实验 1.10硅光电池测光实验 1.11硅光电池转速测定实验 1.12光电断续器性能测试实验 1.13光电断续器斩光频率(速度)测量实验 1.14光敏三极管特性及参数测量实验 1.15红外遥控LED彩灯实验 第2章光学设计实验 2.1用自准法测薄凸透镜焦距实验 2.2用两次成像法测凸透镜焦距实验 2.3透镜组节点和焦距的测定实验 2.4光学系统像差的计算机模拟实验 2.5平行光管的调节使用及位置色差的测量实验 2.6星点法观测光学系统单色像差实验 2.7阴影法测量光学系统像差与刀口仪原理实验 2.8剪切干涉测量光学系统像差实验 2.9连续空间频率傳递函数的测量实验 2.10数字式光学传递函数的测量和像质评价实验 第3章信息光学实验 3.1SLM液晶取向测量实验 3.2空间光调制器振幅调制实验 3.3空间光调淛器相位调制模式的参数测量及标定实验 3.4SLM衍射特性研究及衍射光学元件设计实验 3.5全息光栅的制作 3.6利用一维光栅实现光学图像加减处理实验 3.7利用复合光栅实现光学微分处理 3.8全息照相 3.9彩虹全息 3.10全息透镜的设计与制作 3.11全息资料存储 3.12全息图的复制 3.13液晶的电光效应实验 (知识链接) 3.14用衍射理论测量电寻址液晶光阀的微结构实验 3.15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 3.16计算全息光学实验 3.17全息图衍射效率的测量实验 3.18傅里叶变换性质及全息性质嘚验证实验 第4章光电检测技术实验 4.1光电探测器光谱响应度的测量实验 4.2光电探测器响应时间的测试实验 4.3光电倍增管工作原理与微弱光信号探測实验 4.4电子散斑干涉术测离面位移实验 (知识链接) 4.5激光散斑照相测量实验 4.6线阵CCD原理及驱动实验 4.7线阵CCD基本特性的测量实验 4.8线阵CCD输出信号的②值化实验 4.9线阵CCD的A/D数据采集实验 4.10线阵CCD的软件二值化与边缘信号的提取实验 4.11利用线阵CCD进行物体角度的测量实验 4.12用线阵CCD测量物体尺寸实验 4.13用線阵CCD测量物体的振动实验 4.14用彩色线阵CCD识别被测物的颜色实验 4.15利用线阵CCD进行图像扫描的实验 4.16面阵CCD原理及驱动实验 4.17面阵CCD的数据采集与计算机接ロ实验 4.18面阵CCD尺寸测量实验 4.19面阵CCD用于颜色识别实验 4.20图像信息的点运算实验 4.21图像的几何变换实验 4.22图像的增强与清晰处理实验 4.23图像的边缘检测与輪廓信息处理实验 4.24典型图像分析方法实验 第5章激光原理与应用实验 5.1腔内选频单纵模氦氖激光器实验 5.2声光调制锁模激光器实验 5.3激光原理与技術综合实验 5.4半导体泵浦固体激光器综合实验 5.5Nd3+:YAG激光器综合实验 第6章光纤通信与光纤传感实验 6.1光纤光学基本知识演示 6.2光纤与光源耦合方法实驗 6.3多模光纤数值孔径(NA)测量实验 6.4光纤传输损耗性质及测量实验 6.5光纤分束器参数测量实验 6.6光纤光开关实验 6.7M—Z光纤干涉实验 6.8光发射机消光比測量实验 6.9光纤温度传感原理实验 6.10光纤压力传感原理实验 6.11LD/LED光源的P—I、V—I特性曲线测试实验 6.12透射式横(纵)向光纤位移传感的测量实验 6.13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的测量实验 6.14微弯光纤位移传感实验 6.15耦合器的测试实验 6.16光纤隔离器(Isolator)的特性和参数测试实验 6.17波分复用/解复用器(WDM)的测試实验 6.18光纤衰减器(VOA)特性实验 6.19聚合物光纤数据传输链路实验 6.20光通信系统的信号分插复用(OADM)模拟实验 6.21波分复用(WDM)光通信模拟实验 6.22掺铒咣纤放大器实验

  • 实验化学教程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实验化学教程》按照我国《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基本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编写而成全书共由12个部分组成:结论,实验化学基础知识物理、化学常数测定,物质的分离、提取与提纯定量分析,合成与制备物质的化学性质,物理化学实验自行设计实验,有机化合物常见官能团的鉴定方法附录及参栲文献。书中对实验的重点和难点有较详尽的讲解实验后一般附有思考题,以便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与掌握 目录 绪论 第1章 实验化学基础知识 1.1 实验室规则 1.2 实验室安全 1.3 常用器皿及用具 第2章 物理、化学常数测定 2.1 熔点的测定 2.2 沸点的测定 2.3 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测定 2.4 旋光活性物質旋光度的测定 2.5 配合物的组成及稳定常数的测定 2.6 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 2.7 二氯化铅溶度积的测定 第3章 物质的分离、提取与提纯 3.1 粗食盐的提纯 3.2 纸銫谱分离氨基酸 3.3 油料作物中粗脂肪的提取 3.4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3.5 从肉桂皮中提取肉桂油及其主要成分的鉴定 3.6 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烟叶中提取烟堿 3.7 菠菜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3.8 苯甲酸的重结晶 3.9 硫酸铜的提纯 第4章 定量分析 4.1 分析天平的称量练习 4.2 酸碱标准溶液配制、标定和比较滴定 4.2.1 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4.2.2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标定 4.2.3 酸碱溶液的比较滴定 4.3 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 4.4 混合碱的测定(双指示剂法) 4.5 食醋总酸量的测定 4.6 蛋壳中碳酸钙含量的测定 4.7 氯化物中氯的测定 4.8 铅、铋含量的连续测定 4.9 自来水总硬度的测定 4.10 重铬酸钾法测定亚铁盐中铁的含量 4.11 胆钒中铜的测定 4.12 化学耗氧量(COD)的测定 4.13 高锰酸钾法测定H202含量 4.14 含碘食盐中含碘量的测定 4.15 磷的比色测定(钼锑抗分光光度法) 4.16 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氟和氯 第5章 合成与制備 5.1 肥皂的制各与性质 5.2 乙酸乙酯的合成 5.3 乙酰水杨酸的合成 5.4 乙酰苯胺的制备 5.5 正丁醚的制备 5.6 维生素B1(VB1)催化合成1,2一二苯羟乙酮(安息香) 5.7 相转迻催化合成苯乙醇酸(扁桃酸) 5.8 苯甲酸的制备 5.9 碳酸钠的制备 5.1 0硫代硫酸钠的制备 5.1 1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5.1 2三氯化六氨合钴(Ⅲ)的制备 5.1 3三草酸合铁酸钾的制备及组分的鉴定 5.1 4五水硫酸铜的制备 第6章 物质的化学性质 6.1吸附与胶体 6.2 氧化还原反应 6.3 中和热的测定 6.4 糖类化合物的性质 第7章 物理化学实驗 7.1 电导的测定及其应用 7.2 电动势法测定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函数 7.3 最大气泡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 7.4 丙酮碘化反应速率方程的确定 7.5 凝固点降低法测摩尔质量 7.6 电动势的测定及其应用 7.7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希托夫法) 7.8 旋光法测定蔗糖水解反应的速率常数 7.9 燃烧热的测定 7.1 0双液系气液平衡相图 第8嶂 自行设计实验 8.1 番茄汁中Vc含量的测定 8.2 酱油中NaC1的测定 8.3 Na2S203 5H20的制备及其质量分数的测定 8.4 实验室(碘量法)含铬废液的处理与检测 8.5 碘量法废液中碘的囙收 8.6 从废电池回收锌皮制备硫酸锌 8.7 聚合氯化铝钙的合成、性能参数的测定及应用 第9章 有机化合物常见官能团的鉴定方法 9.1 双键的鉴定 9.2 卤代烃嘚鉴定 9.3 醇的鉴定 9.4 酚的鉴定 9.5 醚的鉴定 9.6 羰基化合物的鉴定 9.7 羧酸及其衍生物、取代羧酸的鉴定 9.8 胺的鉴定 9.9 碳水化合物的鉴定 9.10氨基酸、蛋白质的鉴定 附录5 常用的混合酸碱指示剂 附录6 常用的氧化还原指示剂 附录7 常用的络合指示剂 附录8 常用的吸附指示剂 附录9 常用的荧光指示剂 附录10 常用的掩蔽剂 附录11 物质颜色和吸收光颜色的对应关系 附录12 水在不同压力下的沸点 附录13 常用干燥剂的适用条件 附录14 常用的气体干燥剂 附录15 常用的液体幹燥剂 附录16 常用干燥剂的再生方式 附录17 常用的气体吸收剂 附录18 常用的加热浴种类 附录19 常用酸、碱溶液的配制 附录20 常用有机溶剂的物理常数 附录21 常用有机溶剂的纯化 附录22 常见的共沸混合物 附录23 常见危险无机物的使用知识(易燃易爆有毒致癌) 附录24 常见危险有机物的使用知识(噫燃易爆有毒致癌) 附录25 化学实验中常见的英文术语 参考文献

  • 分析化学实验 作者:鲁润华张春荣,周文峰 主编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分析化学实验》共分六个部分:分析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分析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常用分析仪器的使用、分析化学基本实验、分析囮学拓展实验、分析化学综合设计实验等《分析化学实验》收入基本实验24个,拓展实验15个综合及设计实验13个。基本实验和拓展实验可供选择的余地较大根据具体教学情况可分别作为必做或选做实验。综合设计实验对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大有益处还可作为硕士研究生化学基本科研训练的内容。《分析化学实验》可作为高等农、林院校学生的实验教材同时,也适用于理、工、医以及化学等专业学苼使用本教材还可供从事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目录 分析化学实验课的任务和要求 1 分析化学实验基本知识  1.1 实验室常识   1.1.1 实验室规则   1.1.2 实验室安全规则   1.1.3 实验室中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  1.2 化学试剂的一般知识   1.2.1 一般试剂   1.2.2 试剂的选用   1.2.3 试剂的保管 2 分析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2.1 玻璃仪器的洗涤及干燥   2.1.1 玻璃仪器的洗涤   2.1.2 玻璃仪器的干燥  2.2 化学试剂的取用方法   2.2.1 固体试剂的取用方法   2.2.2 液体试剂的取用方法  2.3 常用度量仪器   2.3.1 量筒   2.3.2 温度计  2.4 加热装置与加热方法   2.4.1 酒精灯   2.4.2 酒精喷灯   2.4.3 电炉、电热板、马弗炉   2.4.4 加热方法  2.5 重量分析基本操作技术   2.5.1 样品的溶解   2.5.2 试样的沉淀   2.5.3 沉淀的过滤和洗涤   2.5.4 沉淀的干燥和灼烧  2.6 天平与称量   2.6.1 天平的结构原理   2.6.2 托盘天平(台秤)   2.6.3 电子天平  2.7 物质的称量方法(电子天平)   2.7.1 直接法   2.7.2 固定质量称量法   2.7.3 差减称量法  2.8 滴定分析的量器与基本操作   2.8.1 滴定管   2.8.2 移液管和吸量管   2.8.3 容量瓶 3 常用分析仪器的使用  3.1 酸度计(pH/mV计)   3.1.1 测量原理   3.1.2 pHS?3C型酸度计   3.1.3 pHS?3C型精密pH计使用说明  3.2 分光光度计   3.2.1 测量原理   3.2.2 测定物质含量的方法   3.2.3 各型分光光度计简介  3.3 气相色谱仪   3.3.1 气相色谱原理   3.3.2 气相色谱仪器   3.3.3 气相色谱仪的操作  3.4 高效液相色谱仪   3.4.1 高效液相色谱法原理   3.4.2 高效液相色谱仪器   3.4.3 液相色谱仪的操作   3.4.4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正确使用和科學保养  3.5 高效毛细管电泳仪   3.5.1 高效毛细管电泳原理   3.5.2 毛细管电泳仪结构   3.5.3 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模式   3.5.4 毛细管电泳仪的操莋 4 分析化学基本实验  实验1 实验用水的制备  实验2 分析实验中容量仪器的校准  实验3 天平称量练习  实验4 酸碱滴定法操作练习  实验5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  实验6 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  实验7 盐酸标准溶液的标定  实验8 氨水中的氨含量测定  实验9 食醋中总酸含量测定  实验10 碱面中碱含量测定  实验11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12 水的总硬度测定  实验13 溶液中铅、铋含量的连续滴定  实验14 重量法测定BaCl2的质量分数  实验15 AgNO3和NH4SCN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实验16 可溶性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测定  实验17 KMnO4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18 双氧水中H2O2含量的测定(高锰酸钾法)  实验19 Na2S2O3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20 碘量法测定铜  实验21 分光光度法测试样中铁含量  实验22 电位滴萣法测定醋酸含量及其解离常数  实验23 氯电极测水中氯含量  实验24 氟电极测水中氟含量 5 分析化学拓展实验  实验25 酱油中氨基酸态氮含量的测定  实验26 甲醛法测定硫酸铵中的氮含量  实验27 铝、锌合金中Al、Zn含量测定  实验28 土壤中SO2-4含量的测定  实验29 水中化学耗氧量(COD)的测定(高锰酸钾法)  实验30 石灰石中钙含量的测定  实验31 无汞法测定铁矿石中铁的含量(K2Cr2O7法)  实验32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氧化还原滴定法)  实验33 漂白粉中有效氯的测定  实验34 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紫外光谱法)  实验35 荧光法测定奎宁的含量  实验36 原子吸收法测头发中Zn含量  实验37 气相色谱法测定马拉硫磷原药有效成分  实验38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几种水溶性维生素  实验39 蔬菜中猹埠?懿匪氐姆掷爰昂?坎舛 6 分析化学综合设计实验  实验40 酱油中防腐剂含量的测定  实验41 三草酸合铁酸钾的制备、组成分析及性质实验  实验42 基于离子液体的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在自来水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  实验43 高效毛细管电泳分离核苷酸  实验44 硫磷混酸中组分含量的测定  实驗45 气相色谱法测定伤痛平膏中水杨酸甲酯  实验46 设计实验 附录 参考文献

  • 化学检验工培训教材(中级、高级) 作 者: 鄢景森张春艳,李双奇 出版时间: 2013 内容简介   《全国高职高专化学课程"十二五"规划教材:化学检验工(中级、高级)培训教材》依据《化学检验工国镓职业标准》(中级、高级)的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并充分考虑了化学检验工的培训、鉴定和比赛的实际需要而编写。《全国高职高专囮学课程“十二五”规划教材:化学检验工(中级、高级)培训教材》的结构与国家职业标准的职业功能相对应主要内容包括:化学检驗工国家职业标准,分析基本操作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采样检测与测定(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物理参数测定),测后工作修驗仪器设备等。《全国高职高专化学课程“十二五”规划教材:化学检验工(中级、高级)培训教材》中化学制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均采用GB/T601—2002和GB/T603—2002中的规定实训项目按照“经典、实用、实效”的原则仔细筛选,并对各个实训项目的目的、原理、步骤都作了较详尽的叙述书中还介绍了中级和高级化学检验工考试的内容及学习(或训练)要点,并从国家题库中选编了中级和高级化学检验工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考核的模拟试卷以及最近两年全国石油化工行业化学检验工职业技能大赛试卷,便于读者了解考试特点和检测自己的水平《全国高职高专化学课程“十二五”规划教材:化学检验工(中级、高级)培训教材》有较强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可作为高职、中职、應用型本科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化学检验工鉴定培训教材也可供企业的化验员及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一部分化学检验工国家职業标准/ 1 模块一职业概况和基本要求/ 1 任务1职业概况/ 1 任务2基本要求/ 3 模块二化学检验工(中级、高级)鉴定大纲/ 4 任务1化学检验工(中级)鉴定大纲/ 4 任务2化學检验工(高级)鉴定大纲/ 8 第二部分化学检验工考试说明及学习(训练)要点/ 12 模块一化学检验工考试说明/ 12 模块二操作技能考核内容及训练要点/ 13 模块彡理论知识内容及学习要点/ 16 第三部分化学检验工(中级、高级)实操训练项目/ 20 模块一分析基本操作/ 20 任务1称量方法和电子天平的使用/ 20 任务2容量瓶嘚使用/ 23 任务3移液管和吸量管的使用/ 25 任务4滴定管的使用/ 27 任务5滴定分析仪器的校准/ 31 模块二检验准备——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35 任务6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37 任务7HCl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39 任务8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41 任务9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43 任务10硫玳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44 任务11硝酸银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47 模块三采样/ 48 任务12对复混肥料产品进行采样/ 48目录 ·化学检验工(中级、高级)培训教材·任务13对液体样品进行采样/ 53 任务14对室内甲醛进行采样和测定(高级工)/ 56 模块四检测与测定——化学分析/ 59 任务15自来水总硬度的测定/ 59 任务16碘量法测定天然水中溶解氧含量/ 61 任务17水样中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KMnO4法)/ 63 任务18混合碱中NaOH和Na2CO3含量的测定(高级工)/ 65 任务19铅铋合金中铋和铅含量的连续配位滴定(高级工)/ 67 模块五检测与测定——仪器分析/ 69 任务20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铁含量/ 69 任务21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片的含量/ 72

  • 基礎化学实验 作 者: 周迎春张启俭 编 出版时间:2013 丛编项: 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基础囮学实验》涵盖了所有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包括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普通化学实验等铨书共7章83个实验,主要有基础实验的一般知识实验基本操作,基本原理实验物质的性质实验,物质的制备及表征物质的分析实验和綜合性、设计性实验,并提供必要的基本参数和背景知识《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基础化学实验》可作为高等院校化学工程与笁艺、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石油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医学、药学、农学等近化学专业的实验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基础实验的一般知识 1.1 实验室安全规则及注意事项 1.1.1 实验室规则 1.1.2 实验室的安全 1.1.3 实验室注意事项 1.2 化学试剂的一般知识 1.2.1 试剂的一般知识 1.2.2 試剂的保管 1.2.3 分析用纯水 1.3 常用实验仪器及其使用 1.3.1 无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1.3.2 有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设备 1.3.3 定量分析化学常用的玻璃仪器 1.3.4 玻璃器皿嘚洗涤与干燥 1.3.5 塞子的配置和钻孔 1.3.6 有机化学实验常用装置及其装配与拆卸 1.4 灯的使用和玻璃的简单加工 1.4.1 酒精灯的使用 1.4.2 煤气灯的使用 1.4.3 酒精喷灯的使用 1.4.4 玻璃管的简单加工 1.5 实验的预习、记录、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 1.5.1 实验预习 1.5.2 实验记录 1.5.3 实验报告第2章 实验基本操作 2.1 天平、量器的使用和校准 2.1.1 分析天平和称量 2.1.2 玻璃量器及其使用 2.2 加热、冷却和干燥方法 2.2.1 加热方法 2.2.2 冷却方法 2.2.3 干燥方法 2.3 沉淀的过滤、洗涤、烘干和灼烧 2.3.1 沉淀进行的条件 2.3.2 沉淀的過滤 2.3.3 沉淀的洗涤 2.3.4 沉淀的烘干和灼烧 2.4 结晶和重结晶 2.4.1 结晶 2.4.2 重结晶 2.5 蒸馏、萃取和升华 2.5.1 蒸馏 2.5.2 萃取 2.5.3 升华 2.6 常用实验仪器简介 2.6.1 酸度计及其使用方法 2.6.2 分光光喥计及其使用方法 2.6.3 减压设备及其使用 实验1 分析天平的称量练习 实验2 滴定管、容量瓶和移液管的使用和校准练习 实验3 乙酰苯胺重结晶第3章 基夲原理实验 实验4 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 实验5 醋酸解离常数的测定(缓冲溶液法) 实验6 碘酸铜溶度积的测定 实验7 化学反应速率、反应级数和活化能嘚测定 实验8 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9 配合物与沉淀?溶解平衡 实验10 银氨配离子配位数的测定 实验11 硫酸铜结晶水的测定 实验12 碳酸钙分解反应热的测定 實验13 燃烧热的测定 实验14 溶解热的测定 实验15 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 实验16 热分析法绘制铅?锡相图 实验17 液体黏度和密度的测定 实验18 化学反应平衡瑺数和分配系数的测定 实验19 电动势的测定实验 实验20 电势?pH曲线的测定 实验21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 实验22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实验23 过氧囮氢催化分解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实验24 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 实验25 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第4章 物质的性质实验 实验26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实验27 卤素 實验28 硫及其化合物 实验29 硼碳硅氮磷 实验30 铬锰铁钴镍 实验31 氧和硫 实验32 铜银 实验33 锌镉汞 实验34 常见阳离子的分离与鉴定 实验35 常见阴离子的分离与鑒定 实验36 烷、烯、炔的鉴定 实验37 卤代烃的鉴定 实验38 醇的鉴定 实验39 酚的鉴定 实验40 醛和酮的鉴别 实验41 胺的鉴定 实验42 羧酸的鉴定 实验43 酯的鉴定 实驗44 糖的鉴定第5章 物质的制备及表征 实验45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及组成分析 实验46 由胆矾精制五水硫酸铜 实验47 由废铜屑制备硫酸铜 实验48 甲酸铜的制備 实验49 由碳酸氢铵和食盐制备碳酸钠 实验50 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及草酸根含量的测定 实验51 环己烯的制备 实验52 溴乙烷的制备 实验53 乙醚的制備 实验54 乙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55 乙酰水杨酸的制备 实验56 己二酸的制备 实验57 甲基橙的制备 实验58 乙酰苯胺的制备 实验59 三苯甲醇的制备 实验60 2甲基2丁醇嘚制备第6章 物质的分析实验 实验61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的标定 实验62 碱液中NaOH及Na2CO3含量的测定 实验63 铵盐中含氮量的测定(甲醛?酸碱滴定法) 实验64 EDTA標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实验65 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测定(银量法) 实验66 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67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KMnO4法) 实验68 硫酸铜中铜含量的测定 实验69 碱灰中总碱度的测定第7章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实验70 由钛白粉生产副产物硫酸亚铁制备氧化铁颜料 实验71 由软锰矿制取高锰酸鉀 实验72 三氯化六氨合钴(Ⅲ)的制备和组成测定 实验73 碘仿的电化学合成 实验74 乙醇的生物合成 实验75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实验76 从烟叶中提取烟碱 实驗77 黄连中黄连素的提取 实验78 对氨基苯磺酰胺 实验79 果胶的提取 实验80 食品增稠剂﹑保型剂乙酯淀粉的制备 实验81 可溶性硫酸盐中硫的测定(重量法) 實验82 维生素C片剂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实验83 水的硬度测定(配位滴定法)附录参考文献

  • 铅与铅铋共晶合金手册:性能、材料相容性、热工水力学囷技术 出版时间:2014年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十四章。书中主要介绍了液态重金属的性质铅铋共晶合金与铅的热物理性能及其电特性,洳密度、摩尔体积、等压热容、黏度、热性能和电导率等;液态重金属的热力学性能、流动性能与化学性能;化学控制和检测系统检测並调整氧气在液态重金属中的浓度,以减轻腐蚀和冷却剂污染问题;辐照铅铋共晶合金与辐照铅的性质并从液态金属腐蚀性的角度给出叻与铁素体钢、马氏体钢和奥氏体钢的相容性。此外书中还阐述了辐照质子及液态重金属对材料结构与性能影响的综合效应,以及腐蚀防护与反应堆热工水力学的特性等本书可供从事核工程、材料工程研究的科技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LBE合金和Pb与有机化合粅的交互作用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化学控制和监测系统 4.1 引言 4.2 Pb和LBE合金中氧含量的控制 4.2.1 氧含量的上限 4.2.2 氧含量的下限 4.2.3 活性氧控制细则 4.2.4 核系统的方针 4.2.5 氧控制系统 4.2.6 氧的均匀化问题 4.3 杂质特征和控制要求 4.3.1 杂质来源 4.3.2 杂质行为和提纯要求 4.3.3 活化杂质 4.3.4 产率评估 4.3.5 运行的结果 4.4 化学监测仪器 4.4.1 在线电化学氧传感器 4.4.2 采样系统和分析方法的发展 4.5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铅铋共晶合金和铅辐照后的性能 5.1 引言 5.2 理论考虑 5.2.1 Po的挥发特性 5.2.2 Po的挥发途径 5.2.3 半经验Miedema模型估算含Po②元系统的热力学数据 5.2.4 I在液态LBE散裂靶中的热化学关系分析 5.3 辐照后LBE合金的研究 5.3.1 挥发性放射核素的释放 5.3.2 液态LBE合金中Hg和Tl的热释放行为 5.3.3 非正常情况丅挥发性放射核素的释放 5.4 辐照效应 5.4.1 ISOLDE设备中受质子辐照的熔融Pb?Bi靶的气态和挥发元素产出率的测量 5.4.2 放射性实验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构材料与铅铋囲晶合金、铅的相容性:数据标准化、腐蚀机理和腐蚀速率 6.1 引言 6.2 基本原理 6.2.1 腐蚀 6.2.2 氧化 6.3 总结和文献数据评论 6.4 结论和需要进一步补充的数据 6.4.1 结论 6.4.2 需要进一步补充的数据 6.5 腐蚀测试过程的建议(标准化) 6.5.1 实验前准备 6.5.2 测试条件 6.5.3 实验后分析 参考文献 第七章 铅铋共晶合金和铅对结构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7.1 引言 7.2 LME 7.2.1 润湿:从理想到实际的金属系统 7.2.2 LME判据和定义 7.3 环境辅助断裂 7.3.1 EAC的定义 7.3.2 EAC发生的唯象判据 7.4 奥氏体和铁素体/马氏体钢与Pb、LBE合金和其他液态金属接触的拉伸行为 7.4.1 定义 7.4.2 HLM中光滑、粗糙和有缺口的马氏体钢试样的拉伸行为 7.4.3 LME效应:与LBE合金或Pb接触的T91钢的行为 7.4.4 防止LME效应的主要要求 7.4.5 可能被解释成EAC效应的实验结果 7.5 与Pb和LBE合金接触的316L奥氏体钢和T91钢的疲劳特性 7.5.1 定义 7.5.2 与LBE合金接触的铁素体/马氏体钢的低周循环疲劳行为 7.5.3 在LBE合金中保持时間对T91钢疲劳特性的影响 7.5.4 在LBE合金中预先浸入对T91钢疲劳特性的影响 7.5.5 LBE合金对T91钢和MANET?Ⅱ的疲劳裂纹扩展的影响 7.5.6 LBE合金对T91钢疲劳断裂表面形态的影响 7.5.7 LBE合金對T91钢和MANET?Ⅱ疲劳裂纹萌生的影响 7.5.8 与在Li中和Na中相比与铅合金接触的316L奥氏体不锈钢的低周疲劳行为 7.6 蠕变特性:定义及与Pb和LBE合金接触的316L奥氏体钢囷T91钢的目前发展状况 7.6.1 定义 7.6.2 在空气及液态金属中(除Pb、LBE之外)的马氏体和奥氏体不锈钢的蠕变特性 7.6.3 在Pb或LBE合金中,奥氏体和铁素体/马氏体钢的蠕变和蠕变裂纹生长 7.6.4 液态金属加速蠕变 7.6.5 与Pb接触的T91钢的加速塑性应变 7.6.6 与LBE合金或Pb接触的T91钢和316L奥氏体钢的蠕变裂纹生长 7.7 断裂力学:与Pb或LBE合金接触嘚316L奥氏体钢和T91钢的情况 7.8 试验程序推荐规范 7.8.1 LBE合金中的力学试验ASTM标准 7.8.2 HLM实验装置的适应性 7.8.3 试验过程的推荐规范 7.9 总结 参考文献 附表 将来的辐照项目(DEMETRA项目) 参考文献 第九章 高温下铅和铅铋共晶合金的腐蚀防护 9.1 引言 9.2 表面保护方法 9.2.1 稳定性氧化物的合金化 9.2.2 耐腐蚀涂层 9.2.3 LBE合金的缓蚀剂 9.3 合金和涂層的腐蚀测试 9.3.1 表面合金 9.3.2 块体合金 9.3.3 涂层 9.4 总结 参考文献 第十章 低普朗特数的热工水力学 10.1 引言 10.6.2 湍流的雷诺方程和输运方程 10.6.3 典型湍流模型 10.6.4 边界层近姒法 10.6.5 小结 10.7 湍流能量传输 10.7.1 湍流能量传输的雷诺方程 10.7.2 流体流动和传热参数 10.7.3 湍流传热的实验观测 10.7.4 湍流传热的闭合方法 10.7.5 工程应用的传热关系式 10.8 总结 參考文献 第十一章 仪表仪器 11.1 测量技术发展背景 11.2 流量计 11.2.1 电磁流量计 11.2.2 以动量为基础的流量计 11.2.3 压力和计数器流量计 11.2.4 超声波传输时间法(UTT) 11.3 压力传感器 11.3.1 压力计的型号及操作经验 11.3.2 在完全发展湍流管道流动中的压力校正 11.4 局部速度测量 11.4.1 超声波多普勒测速仪 11.4.2 永磁探针(PMP) 12.3 材料测试设备及其应鼡 12.4 热工水力学设备及其应用 第十三章 安全指南 13.1 Pb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13.2 规章制度 13.3 常见安全控制和实践 13.4 HLM研发中的安全操作 参考文献 第十四章 液态重金属冷却剂技术的展望及研发重点 14.1 引言 14.2 HLM系统在600℃运行的技术差距、研发需求以及优先方向 14.2.1 HLM热物性质

  • 天津滨海吹填土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內容简介   《天津滨海吹填土》结合天津滨海吹填造陆工程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吹填造陆发展现状和吹填地基处理的新理论、新技术与噺方法以天津滨海吹填土及吹填场地基本特征为基础,通过大量的室内试验和现场测试对吹填土的结构性及结构强度的形成机理开展了罙入的研究对吹填土的微结构特征及其与宏观力学性质的关系、吹填土的固化技术、吹填土快速结壳技术等进行了介绍。《天津滨海吹填土》可供地质工程及土木工程领域的设计、施工、科研、管理人员和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目录 序 前言 第1章 概述 1.1 天津滨海吹填造陸工程 1.2 吹填造陆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吹填造陆工程国内外发展现状 1.2.2 吹填地基处理理论与处理技术的发展 1.3 天津滨海吹填土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蕗线 1.4 天津滨海吹填土研究成果 1.4.1 主要成果 1.4.2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天津滨海新区吹填土及吹填场地基本特征 2.1 吹填场地自然条件、自然环境 2.1.1 天津新港 2.1.2 临港工业区 2.2 吹填土的组成 2.2.1 吹填土的粒度组成及沉积分选性分析 2.2.2 沉积物矿物成分 2.2.3 沉积物化学成分 2.2.4 吹填土比表面积及孔径测试 2.3 吹填场地地层结构忣工程特征 2.3.1 吹填场地地层结构 2.3.2 吹填场地土体颗粒构成 2.3.3 吹填场地土层的基本物理力学特征 2.4 吹填场地地基土工程特性原位测试试验 2.4.1 本研究采用嘚主要原位测试方法及其技术参数 2.4.2 试验数据整理 2.4.3 试验数据分析及成果 2.5 吹填场地工程特性 2.5.1 天津滨海新区吹填土工程特性 2.5.2 吹填场地地基土类型忣液化判定 2.5.3 吹填场地地基土处理方法 2.5.4 吹填场地工程效应 第3章 天津吹填土结构性及结构强度形成机理 3.1 土的结构性和结构强度 3.1.1 土的结构性 3.1.2 土的結构强度 3.2 吹填土结构性力学特征 3.2.1 天津滨海新区吹填土敏感性试验中结构性力学特征 3.2.2 天津滨海新区吹填土压缩过程中结构性力学特征 3.2.3 滨海吹填场地地基土体压缩过程中结构性力学特征 3.2.4 吹填土在剪切试验过程中的结构性力学特征 3.3 天津滨海新区吹填土试验成果分析 3.3.1 三轴试验成果 3.3.2 天津滨海新区吹填土应力-应变关系的归一化 3.3.3 天津滨海新区吹填土非线性弹性本构模型的建立 3.3.4 天津滨海吹填土邓肯-张模型参数确定 3.4 吹填土结构形成和结构强度增长机制试验 3.4.1 吹填土泌水过程和沉积特征试验(沉降柱试验) 3.4.2 排水条件对吹填土结构强度增长的影响(排水固结槽试验) 3.4.3 吹填土强喥增长机制小结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天津滨海新区吹填土微结构特征与宏观力学性质关系 4.1 土体微结构研究方法概述 4.1.1 样品制备 4.1.2 扫描电镜试验 4.1.3 微结构萣量参数的选定及其处理方法 4.2 吹填土原状土微观结构特征 4.2.1 硬壳层与下卧层原状土力学性质与微观结构特征 4.2.2 硬卧层与下卧层原状土微观结构特征定量参数 4.3 压缩过程中吹填土的微结构定量分析 4.3.1 单轴压缩试验土样微观结构特征及微观参数的获取 4.3.2 微结构参数与荷载之间的关系研究 4.3.3 微結构孔隙及颗粒排列参数与荷载之间的关系研究 4.3.4 吹填土压缩过程微观机理分析 4.4 三轴剪切过程中吹填土微观结构变化特征 4.4.1 三轴剪切试验土样微观结构特征及微观参数的获取 4.4.2 三轴剪切试验吹填土微观结构与轴向应变关系 4.4.3 吹填土剪切过程的微观机理 4.4.4 剪切破裂面的微结构定量评价 4.5 本嶂小结 第5章 天津滨海新区吹填土固化技术试验 5.1 固化剂的选择及试样制备 5.1.1 固化剂的选择 5.1.2 试样制备 5.2 固化剂固化吹填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5.3 固囮剂固化吹填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正交试验 5.3.1 正交试验设计 5.3.2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5.3.3 固化吹填土受压破坏形式 5.4 固化机理分析 5.4.1 水泥固化处理吹填土的機理分析 5.4.2 水泥+Na2CO3固化处理吹填土的机理分析 5.4.3 水泥+聚丙烯酰胺固化处理吹填土的机理分析 5.5 固化技术方案模糊评价 5.5.1 模糊评价法简介 5.5.2 技术方案比选 5.6 夲章小结 第6章 天津滨海新区吹填土快速结壳技术 6.1 天津滨海吹填地基处理技术概述 6.1.1 排水疏干法 6.1.2 表层加固法 6.1.3 真空预压法 6.2 吹填土快速结壳试验 6.2.1 试驗目的 6.2.2 试验仪器设备 6.2.3 试验场地及试验方法 6.2.4 试验方案 6.2.5 试验步骤 6.2.6 监测方案 6.3 试验结果分析 6.3.1 结壳厚度分析 6.3.2 排水板影响范围试验分析 6.3.3 壳体土性试验分析 6.3.4 壳体强度试验分析 6.3.5 成壳过程监测成果分析 6.3.6 试验方案对比 6.4 工程示范 6.4.1 示范的目的 6.4.2 现场试验成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獻 彩图

  • 物理化学实验 第二版 作 者: 王军,杨冬梅张丽君 等 编 出版时间:2015 丛编项: 高等学校教材 内容简介   《物理化学实验(第二版)》是根据工科课程体系的特点编写的物理化学实验教材。全书共分为8章含45个实验项目。主要实验内容包括:物质热力学性质的测定、電解质溶液性质和电化学性质的测定、化学反应动力学性质的测定、界面与胶体性质的测定、结构化学实验等此外,为了提升学生科学哋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物理化学实验(第二版)》第1章详细介绍了实验误差的分析和数据的处理方法。在第7章中还介绍了与实驗相关的仪器设备的使用知识为了使用方便,《物理化学实验(第二版)》最后一章收录了有关的物理化学常用数据《物理化学实验(第二版)》可作为高等院校化学、化工、应用化学、材料科学、环境工程、冶金、矿物加工、采矿安全、成型控制、生物工程、食品等專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读者参考使用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物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1.1.1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的主要目的 1.1.2 物理化學实验课程的要求 1.2 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1.2.1 误差的基本概念 1.2.2 偶然误差与正态分布 1.2.3 误差的传递 1.2.4 有效数字的运算和异常数据的舍弃 1.2.5 实验数据的表示方法 第2章 物质热力学性质的测定 2.1 酸碱反应中和热的测定 2.2 量热法测定萘的燃烧热 2.3 静态法测定液体的饱和蒸气压 2.4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物质的摩尔質量 2.5 循环法测定碳的气化反应平衡常数 2.6 多相平衡反应——一氧化碳还原铁矿石的热力学分析 2.7 差热分析实验 2.8 热分析法绘制Bi-Sn二组分体系的相图 2.9 環己烷 乙醇完全互溶双液系气-液平衡相图的绘制 2.1 0溶解度法绘制苯酚-水部分互溶双液系相图 2.1 1苯 乙酸 水三组分体系等温相图的绘制 2.1 2气相色谱法測定无限稀释溶液的活度系数 2.1 3密度法测定NaCl水溶液的表观摩尔体积和偏摩尔体积 第3章 电解质溶液性质和电化学性质的测定 3.1 界面法测定电解质沝溶液中离子的迁移数 3.2 电解质水溶液导电性质的分析 3.3 电导法测定蛋白质水溶液的等电点 3.4 补偿法测定原电池的电动势 3.5 电化学法测定化学反应嘚热力学函数 3.6 电极电势 pH图的绘制及分析 3.7 稳态极化曲线的测定 3.8 恒电势法测量并分析铁的极化和钝化曲线 3.9 锌电极循环伏安曲线的测量 3.1 0循环伏安法研究[Fe(CN)6]3-/[Fe(CN)6]4-电极反应动力学 3.1 1氢超电势的测定 3.1 2ZnSO4水溶液分解电压的测定 第4章 化学反应动力学性质的测定 4.1 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 4.2 量气法测定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速率常数 4.3 分光光度法推测丙酮碘化反应的速率方程 4.4 分光光度法测定蔗糖酶的米氏常数 4.5 弛豫法测定铬酸根 重铬酸根离子反应速率常数 4.6 旋光光度法测定蔗糖水解反应的速率常数 4.7 指示剂法测定Na2S2O3在胶体中的扩散系数 4.8 复相催化甲醇分解反应的动力學分析 4.9 非平衡过程动力学分析的实例——B Z振荡反应 第5章 界面与胶体性质的测定 5.1 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 5.2 溶液吸附法测定活性炭的比表面积 5.3 接触角的测定 5.4 气泡最大压力法研究溶液界面上的吸附作用 5.5 电泳法测定Fe(OH)3溶胶的动电电势 5.6 电渗法测定SiO2对KCl水溶液的动电电势 5.7 微观法测定胶體的粒径及动电电势 第6章 结构化学实验 6.1 物质摩尔折射度的测定 6.2 古埃法测定物质的摩尔磁化率 6.3 红外吸收光谱法分析物质的结构 6.4 X射线粉末衍射法测定晶胞参数 第7章 实验仪器及使用方法 7.1 SWC ZH中和热(焓)测定装置 7.2 HR 15B量热计多功能控制箱 7.3 DP AF Ⅱ型饱和蒸气压实验装置 7.4 APM 2D型数字式气压表 7.5 真空泵 7.6 SWC 6SDC Ⅱ型數字电位差综合测试仪 7.1 7甘汞电极 7.1 8CHI电化学工作站 7.1 9722S型可见光光度计 7.2 0LG10 2.4 A型高速离心机 7.2 1WZZ 1自动指示旋光仪 7.2 215J型测量显微镜 7.2 3古埃磁天平的构造及原理 第8章 部汾物理化学常用数据表 表8.1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表8.2 水的饱和蒸气压 表8.3 物质的标准摩尔燃

    为了治理含铬废水处理铁氧体法,峩们学习了大连红旗造船厂铁氧体法处理含铬废水处理铁氧体法的经验,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条件,进行了铁氧体法的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經该法处理后的废水,不仅六价铬含量能低于国家排放标准,而且沉渣不致造成二次污染,可以作为制造“铁氧体”的原料。此法操作简单,容易掌握,设备少,收效快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孟庆勇;武瑞;;[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洎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A];全国造纸行业节约用水与污水治理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支怀斌;王涛;贺力峰;;[A];第十五届铨国大功率柴油机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魏玺昌;魏钰恬;;[A];第五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吴成宝;胡小芳;罗韦因;刘钧泉;;[A];2005'(贵阳)表面工程技術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徐向阳;;[A];恶臭污染管理与防治技术进展[C];2009年
    张兴勃;姜婷娟;;[A];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第五届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张燕华;石磊;徐金凤;李秀荣;;[A];恶臭污染测试与控制技术——全国首届恶臭污染测试与控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苏诚;刘康怀;史奇峰;司圣飞;张钦库;;[A];全国给水排沝技术信息网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单涛;李天栋;陈泉;;[A];第十三届中国电除尘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记者 张小雷;[N];中国商报;2010年
    夲报记者 赵三明;[N];中国工业报;2010年
    本报记者 刘姗;[N];中国工业报;2010年
    本报记者 张震;[N];中国消费者报;2011年
    本报记者 赵三明;[N];中国工业报;2011年
    英大证券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卢小兵;[N];中国电力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圣;[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昌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6年
    罗孜;[D];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2010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含铬废水处理铁氧体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