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研究同性恋的世界史上著名人物研究

【摘要】:网络耽美小说脱胎于日本耽美文学,是耽美亚文化这一流行文化的重要文学式样之一。近年来作为类型化小说,出现在各大文学网站小说板块的显要位置,随着这类网站规模的扩大和受众群体—同人女的壮大,这一类型题材的流行成为了不可回避的文学现象。本文以文化学、心理学、西方女权主义、叙事学为理论背景,采用了文本细读法,结构主义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网络耽美小说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解读。论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网络耽美小说的概况进行概述,主要从两个方面:一是对网络耽美小说进行探源,阐述小说题材主要来源于耽美亚文化、同性恋文学和其他网络类型小说这三种渠道;二是网络耽美小说的传播现状:从分类上看,小说主要分为原创耽美和耽美同人小说;从分布上看,小说主要分布在各大文学网站和论坛;从受众来分析,其受众群体被称为“同人女”,具有一定的女权主义倾向。 第二部分:解读网络耽美小说的主题,小说的主题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阉割情结下的英雄颂歌,体现了对男性权力的崇拜和向往;二是虚幻的“男男罗曼史狂想曲”,表达出对纯爱的向往,同时这种男男罗曼故事可以形成一种安全的审美距离,摆脱移情的困扰;三是爱欲挣扎中的人性呼唤,表达了对物欲社会人性复归的一种期望。 第三部分:探讨网络耽美小说的叙事模式,主要从三个方面:叙事视角、叙事话语、叙述结构。一是在叙事视角上,作者采用无聚焦“上帝”的视角,便于叙写宏大的主题;二是在叙事话语上,进行了一番“乔装打扮”,弱化女性声音,便于完成人物角色的塑造,显得真实可感;三是在叙事结构上,用诗性的话语描写内心的细腻情感呈现抒情化特征,同时又沿承了网络小说的具有零散化叙事结构特点。 第四部分:从娱乐化视野来分析网络耽美小说的审美特征。这些特征表现为:一是超越现实的双重虚拟美感,小说是在网络的虚拟空间创造出来爱情乌托邦世界,具有双重虚幻性,因而带来了双重的虚拟美感;二是自由选择的娱乐化游戏审美方式,作者在自由的状态选择小说题材,并抱着游戏的心态来进行创作,文本体现出了一种娱乐化的审美方式;三是表达感官欲望的审美情趣,小说极尽辞藻描绘男性角色的美,美化情感,满足了大众的感官审美,是一种世俗化的审美情趣。 第五部分:对网络耽美小说产生和流行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综合的评价。从内外因对网络耽美小说的流行原因进行分析,内因主要是女性自身审美诉求,如唯美追求、纯爱的渴望、自我认同建构和逃避现实和幻想的满足,外因主要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本土文化的缺失。在网络耽美小说进行评价上,本文认为它具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体现在文体贡献和现实意义上,消极的一面表现为受众的低龄化趋势、作品精神主题的萎靡化和写手的创作困境。 最后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本文提出这种文学类型的流行现象要客观公正地看待,同时对于这种其不足和今后的发展趋势表示一定的担忧。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授予年份】:2014


【摘要】:李渔()是清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较为少见的描写同性恋的作家。其专门写同性恋的作品有《怜香伴》、《男孟母教合三迁》、《萃雅楼》,还有一些作品对同性恋内容有所涉及。李渔的同性恋作品继承了其创作求新求变的特点,使同性恋题材内容和艺术形式都有了新突破。 同性恋是异性霸权情感中的一股逆流,同性恋文学作品一直以来被大众认为是边缘文学,大多对其采取回避甚至诋毁的态度,因此研究学者少有问津。近年李渔研究日渐增多,但李渔的涉“同”作品却有意无意被忽略了,既然研究李渔,我们就不应忽视它,应该给予客观评价,并做系统的整合,完善李渔的作品研究,将李渔的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因此选择这一题目做深入研究具有多重意义。 本篇论文主体分为三部分: 第一章叙述李渔笔下的同性情爱世界,从内容研究方面来说将其分为二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才子佳人小说的颠覆与拓展。李渔的同性恋作品不仅有才子佳人小说的一见钟情,才色互动的特点,并且兼具“显扬女子,颂其异能”的才子佳人小说特点。李渔的同性情爱作品有才子佳人般重情义、轻势利的特点,但其扩展了重情义的实质,写德写义扩展到个人价值层面和社会价值层面。第二部分是对李渔同性恋作品中同性恋人物形象的研究,包括绝对同性恋者许季芳形象、三人的同性恋模式、男孟母尤瑞郎形象、女同性恋形象。 第二章论述李渔同性恋文学作品中矛盾统一的审美内涵,从审美角度对四个问题进行阐述:一是对同性恋问题反对与纵容、蔑视与同情的矛盾态度;二是李渔同性恋文学作品中风流和道学的激烈碰撞;三是情与理的完美统一;四是俗与雅的相互渗透,四个方面体现着李渔同性恋作品矛盾统一的对立关系。 第三章是对李渔同性恋文学作品的社会价值观的理论评价,从三个方面阐述:一是从道德准则揭示李渔同性恋文学作品中的悲剧性;二是李渔同性恋文学作品对于“社会反论”的应用和表达;三是李渔同性恋作品的缺陷和不足。在带给人欢笑的同时,往往缺乏深刻的思想内涵。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南方周末评论员 李铁;[N];南方周末;2012年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史上著名人物研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