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烟是属于长效美国电影产业收入还是收入保障

  德保县紧紧围绕“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大力培育烤烟支柱产业,实现了烤烟种植面积、烟农种烟收入、烟叶平均价格和烤烟税收“四大新突破”,全县烤烟实现产量5.55万担,同比增长44%,实现销售收入4654.22万元,同比增加1544.64万元,增长49.7%;烤烟种植面积首次突破3万亩,同比增加7400亩,增幅32%;烟农种烟收入首次突破5000万元,达到5507.98万元,同比增长58%,种烟户均收入2.7万元,同比增收7000元,增长35%;烟叶平均价格8.39元/市斤,同比提高0.3元/市斤;烤烟生产为财政提供税收1470多万元,其中烟叶税首次突破1000万元,达到1023.93万元,同比增加339.82万元,增长49.7%。
  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在农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强调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该县党委、政府积极谋划,在今年烤烟生产喜获丰收的基础上,坚持把烤烟生产当作农业支柱产业来抓,稳步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和河南中烟“黄金叶”品牌基地单元建设,力争2013年全县种植烤烟超过3万亩,产量7.5万担,收购等级合格率突破80%。
  为实现2013年烤烟生产目标,该县早计划、早部署,采取一系列大措施力促烤烟生产。建立健全组织保障体系。县、乡镇政府成立烤烟生产领导小组,实行县四家班子领导挂点乡镇、乡镇班子成员包片责任制和县直部门包村驻点联系制,对乡镇党政干部、烟草技术员实行严格的绩效考核;健全政策保障体系。继续实施烤烟生产奖惩办法、烤烟生产风险保障金实施办法等制度,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发展烤烟生产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加强烟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密集型烤烟房300座,投资345万元修建烟田沟渠26条19.6公里,投资12.5万元建设水塘坝工程一座,投资230万元新建烟田机耕道16条15.3公里,投资418.2万元新增购买烟草农用机械设备,投资878万元在燕峒、敬德、都安等乡镇建设烤烟育苗工场5处,加快推进燕峒、那甲、扶平等3个烟叶收购站建设;建立健全技术保障体系。实行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烤烟生产管理和技术人员分片包干责任制,强化对烟区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明确职责,整合力量。结合深入开展“千名干部入乡驻村帮扶”活动和“百千万强基惠农”挂点帮扶大行动,组织党员干部下乡包村驻点,鼓励科技人员带政策、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带信息参与烤烟科技援助服务,推动烤烟生产发展。(黄高念 林宏敏)
无标题文档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股票/基金&
德保大力培育烤烟支柱产业
作者:黄高念 林宏敏
  本报德保讯 德保县紧紧围绕“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体系构建,大力培育烤烟支柱产业,实现了烤烟种植面积、烟农种烟收入、烟叶平均价格和烤烟税收“四大新突破”,全县烤烟实现产量5.55万担,同比增长44%,实现销售收入4654.22万元,同比增加1544.64万元,增长49.7%;烤烟种植面积首次突破3万亩,同比增加7400亩,增幅32%;烟农种烟收入首次突破5000万元,达到5507.98万元,同比增长58%,种烟户均收入2.7万元,同比增收7000元,增长35%;烟叶平均价格8.39元/市斤,同比提高0.3元/市斤;烤烟生产为财政提供税收1470多万元,其中烟叶税首次突破1000万元,达到1023.93万元,同比增加339.82万元,增长49.7%。  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在农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强调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该县党委、政府积极谋划,在今年烤烟生产喜获丰收的基础上,坚持把烤烟生产当作农业支柱产业来抓,稳步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和“黄金叶”品牌基地单元建设,力争2013年全县种植烤烟超过3万亩,产量7.5万担,收购等级合格率突破80%。  为实现2013年烤烟生产目标,该县早计划、早部署,采取一系列大措施力促烤烟生产。建立健全组织保障体系。县、乡镇政府成立烤烟生产领导小组,实行县四家班子领导挂点乡镇、乡镇班子成员包片责任制和县直部门包村驻点联系制,对乡镇党政干部、烟草技术员实行严格的绩效考核;健全政策保障体系。继续实施烤烟生产奖惩办法、烤烟生产风险保障金实施办法等制度,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发展烤烟生产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加强烟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密集型烤烟房300座,投资345万元修建烟田沟渠26条19.6公里,投资12.5万元建设水塘坝工程一座,投资230万元新建烟田机耕道16条15.3公里,投资418.2万元新增购买烟草农用机械设备,投资878万元在燕峒、敬德、都安等乡镇建设烤烟育苗工场5处,加快推进燕峒、那甲、扶平等3个烟叶收购站建设;建立健全技术保障体系。实行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烤烟生产管理和技术人员分片包干责任制,强化对烟区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明确职责,整合力量。结合深入开展“千名干部入乡驻村帮扶”活动和“百千万强基惠农”挂点帮扶大行动,组织党员干部下乡包村驻点,鼓励科技人员带政策、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带信息参与烤烟科技援助服务,推动烤烟生产发展。  黄高念 林宏敏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双河镇农民人均收入倍增工作思考.doc 7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00 &&
双河镇农民人均收入倍增工作思考.doc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双河镇农民人均收入倍增工作思考  【摘要】农民人均收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标之一,以打造现代农业示范镇为目标,加快建设现代化农业的进程,切实实现农民人均收入增长,农民生产生活质量提高。本文通过农民人收入的现状与影响因素,科学规划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强化措施保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思考,从而达到农民收入倍增之效果。  【关健词】农民收入;人均收入;现状;科学规划;强化措施  双河镇地处旬阳县东北部,位于蜀河、小河之间,辖管村(社区)21个,村民小组109个,人口27599人,是旬阳县的农业大镇。全镇区域面积260km2,拥有耕地面积,林地面积22000hm2。  1农民人均收入现状及特点  1.1农民纯收入现状  双河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农民增收作为实现镇城经济突破发展的第一要务来抓,采取产业提质提效,农民收入大幅增长,以烤烟为重点、抓好产业建设,达到了预期效果,实现农民增收目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4208元增长到2012年的6698元,年平均均增长1245元,年均增长率29.5%,增幅高于全县平均水平。从构成上看,第一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52.6%,第二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11%,第三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7.7%,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28.7%,农民人均纯收入结构趋势基本合理。  1.2主要特点  1.2.1产业发展保增长  坚持实施“生态立镇、产业富镇、工业强镇”三大战略,大力推进设施疏菜、生猪养殖、特色林果、优质烤烟等示范园建设,产业上形成梯次结构,长效产业与短平快产业相结合,产业带动农民增收成效明显。2012年烤烟产业收入达700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比重4.2%,农民人均纯收入253元。  1.2.2工矿业稳定促增长  稳定安全的矿业生产,是工业经济的基础,为第二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1.2.3外出务工创增收  有本地在外的矿业老板、能人的带动,精壮劳动力均都外出务工,工资性收入逐年增长。2012年外出务工7171人,占劳动力比重的43.3%,实现人均收入8406元,占农村经济收入比重26.2%,农民人均纯收入2220元。  1.2.4专业合作带动增收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效带动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截至2012年建立有疏菜、养猪、蚕桑等6个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2093户,实现专业合作社收入1500万元。以“专业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有效地带动了农民增收。  2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  2.1农业生产条件制约发展  一是土地条件差,耕地分散,土层浅薄,导致农民收入低;二是自然气候条件影响,自然灾害导致农作物减产;三是农业耕作粗放,不按农业技术要求耕作,导致农业生产收入不稳定。  2.2产业规模效益影响发展  一是农业产业规模程度低,难以抵卸市场不稳的冲击。截至2012年,蚕桑生产在市场低迷时期的经济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比重的0.5%;二是农业生产产品能力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专业社服务功能不键全,为产业生产服务不够。  2.3经济结构单一  农村经济结构上,以种养收入为农民生活来源,靠外出务工收入作生活保障,给农村结构调整带来难度。  3科学规划建设现代农业产业  3.1农民收入倍增的目标  以建设美好双河为目标,以富民强镇为主题,以突破发展为要求,农民人均收入从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6698元,预测分析到2020年全镇农民人均收入可达到16530元,年均增长率12%,农民人均收入水平达到全县中等以上。从构成上逐步优化,实现第一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51%,第二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13%,第三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10%,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26%,农民人均收入结构趋势合理。  3.2制定规划发展现代农业产业  3.2.1农业产业园区规划  在规划编制中,要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政府主导、农民主体,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整体建设、协调推进,扩大试点、平衡发展”的六条原则。结合本镇实际,因地制宜,规划出符合本镇情况的现代农业产业,坚持“优粮壮畜、强烟稳桑,兴林果、抓蔬菜、带魔芋”为产业发展思路,建成烤烟、蚕桑、魔芋、林果四大支柱产业格局。  3.2.2合理布局主导产业  以产业发展趋势为基础,对河道平川地段规划为设施农业园区,以粮、油、菜为主;对海拨800m以下地段,20°以下的缓坡地、梯坎地规划为种养区,以魔芋、蚕桑为主;对海拔800m以上地段规划为林果区,以烤烟、核桃板栗、优质树木为主。坚持做到“山上兴林果、山下建园区、阳坡栽烤烟、阴坡点魔芋”,逐步发展到2020年镇域主导产业建成烤烟333hm2、魔芋333hm2、蚕桑667hm2、林果6667hm2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3.2.3园区规划基础先行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贵州毕节地区大方县2008年烤烟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 中国烟草资讯网
 >>>>正文
贵州毕节地区大方县2008年烤烟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2008年,贵州省毕节地区大方县充分发挥地处毕节地区中心地带的区位优势,围绕打牢农业基础、增加农村投入、促进农民增收这一中心任务,着力发展烤烟优势产业,扎实推进烟水配套工程建设,加强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工作,围绕试点配套新农村建设项目,探索出一条适合全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子,为全国、全省现代烟草农业试点现场会议和毕节试验区建设20周年提供了基础设施综合配套、突出创新的参观现场,接待了省内外参观考察人员20多批,起到了较好的宣传、示范效应。
加快烤烟产业化进程 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
大方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地区中部,现有耕地面积80万亩,其中宜烟土地50万亩;人口99.1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1.235万人;下辖36个乡镇367个村,其中22个乡镇171个村种烟;是典型的农业县,主要农业产品为玉米、烤烟、小麦、水稻、油菜、辣椒、蔬菜等。
2008年,县委县政府充分借鉴多年来&无粮不稳、无烟不富&的发展经验,立足于粮、烟双丰收。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选择比较效益高、生产周期短、价格有保证的烤烟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牢牢把握烤烟价区调整、价格提高的有利时机,以现代烟草农业为发展方向,加快烤烟产业化进程。全县种植烤烟16.4万亩,户均9.8亩;收购烟叶45.48万担,农民种烟收入33400万元,比上年增长69.54%;农民户均种烟收入1.96万元,比去年增加1.19万元;实现烟叶产品税7348万元,比上年增长74.95%;烤烟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8.7%。
完善机制,推动发展
大方是烟叶种植大县,烤烟产业在解决&三农&问题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烤烟生产组织管理上,大方县过去就有&政府领导亲自抓、烟草部门直接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传统。随着烤烟产业市场化进程加快,县委县政府主要从烤烟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及协调、服务上着手,完善机制,形成部门合作、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
一是成立全县烤烟工作领导小组,县长为组长,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为副组长,烟办、烟草专卖局、农业局、财政局、农村信用社、气象局、税务局、物价局、技术监督局等部门负责人参加,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全力烤烟发展服务,为烤烟工作排忧解难。二是实行县领导包乡、乡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烟农责任制,层层负责,对各生产环节进行督促,防止延误农时和粗放管理的现象发生,确保烤烟生产任务按时完成。三是建立烤烟用煤保障机制,对每担烟叶实行10元的煤炭补贴,收购结束后兑现;由农村信用联社向烟农提供小额贷款,解决烤烟生产投入困难问题。四是建设冰雹防御体系,县财政投入资金购置高射炮、火箭炮等防雹设施,在种烟乡镇设立防雹点,统防联防,构建人工防御、人工降雨网络。五是实行目标考核,把烤烟工作的各项指标量化,纳入乡(镇)主要负责人年度工作目标和政绩考核。六是建立政府奖励机制,实行烟叶税分成与烟叶工作实绩挂钩;对完成烤烟工作各项指标的乡村干部进行重奖;对专业大户、科技示范户、种烟大户进行奖励。七是创新烟叶生产组织模式,成立烟叶种植协会和烤烟专业合作社,进行家庭种烟农场、种烟大户种植示范。
打牢基础,支撑发展
烟叶基础设施、烟农队伍都是支撑烤烟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烟叶基础设施建设上,全县重点抓好基本烟田、烟水、烤房、烟草农业机械的配套建设。着力搞好基本烟田规划,建立基本烟田保护制度,因地制宜搞好种烟土地改良。坚持以《大方县烟水配套工程建设规划》为指南,以烟水配套工程作为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坚持综合配套、依托水源、整村连片甚至跨乡推进,切实做到&五个到位&即:组织领导到位、宣传发动到位、规划设计到位、部门配合到位、监督管理到位,扎实推进全县烟水配套工程建设。
经过艰苦努力,2005年来,全县共实施烟水配套工程18.78万亩,完成了规划的58%。2008年,经省水利厅、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批准,大方县开工建设的烟水配套工程共12个项目(13个标段),其中提水工程6个、引水工程6个,分布于8个乡镇41个村,受益面积69010亩,设计概算总投资6670.63万元,预计今年12月底可全面完工。全县烤房建设按照现代烟草农业规模化种植的基本要求,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目前已建设大型密集烤房2172座,可烘烤面积6.5万亩,同时提高了烤烟生产装备水平,2008年大方县在有条件的区域配置农业机械,共配置大型、中型、小型农机具各12台、45台、 451台,并引导成立民间机耕专业队,逐步推行机械化耕作。加快职业烟农队伍建设,以烟草部门培训为主,采用电视、办培训班、进入村寨、田间现场等各种方式培训烟农,使每户种烟农户至少有1人懂得烤烟生产各环节的技术要点,能按技术方案进行操作。
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取得突破性进展
现代烟草农业,是烤烟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改变大方县烤烟生产&小农生产、分散种植、粗放经营、人畜作业&的现状,县委县政府十分珍惜国家烟草专卖局现代烟草农业试点落户大方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在双山镇高坪村进行探索、实践、创新。试点工作以农民增收为目的,按照&一基四化&的总体要求,进行建设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在土地使用权流转、烤烟生产组织方式、专业化分工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加强领导,打造一流试点地区
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工作启动后,在获悉全国烟草农业试点现场会选择大方试点作为参观现场的信息后,大方县决定坚持高标准设计、高强度推进试点工作,并在先进性、可推广性上下功夫,成立了全县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政府领导、烟草扶持、农民主体、市场运作&的试点工作指导思想,制定了全县现代烟草农业发展规划和试点工作方案,及时配套新农村建设的相关项目,动员各级、各部门全力以赴投入试点、现场建设。部门配合,全方位打造一流试点地区。
交通部门对试点周边进村公路进行维修、改造、新建,为参观车辆、试点机械化耕作打通了通道;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将建设项目向试点倾斜,进行农舍的改造、建设,对农民居住环境进行亮化、净化和美化,使试点建筑设施与农民住房设施相协调,创造和谐共荣、共谋发展的新气象;烟草、农业部门提前搞好秋种规划,搞好粮烟分带轮作,烤烟、玉米等一律实行标准化种植,株行与公路垂直,把试点营造为农业观光现场,体现规模宏大、整齐划一、变幻美观的特点;在现代烟草农业试点上开展短信群发服务,每两小时向烟农发布天气情况,定期安排生产活动,发布片区病虫害信息、防治方法,提升对烟农的服务;气象、防雹部门在试点所在区域开展气象服务、雹雨监测与预防,探索降低烤烟生产自然风险的防御办法。
大胆探索,试点工作取得新突破
经过大胆探索、科学求证,试点工作取得以下新突破:
一是集成创新取得新突破。试点地区以烟水配套工程为基础,完成了试点烟水配套工程建设,修建了田间作业机耕便道,配备各型拖拉机。按&两头专业化、中间工场化&模式,以烟叶工场为平台,将育苗中心、大型密集型烤房群与烟叶工场联结,组装配套相关设备,整合了生产收购流程,实现烟叶生产&物、育、耕、保、采、烤、分、收&的一体化管理,在建设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实现了创新。
二是土地流转、烤烟生产组织方式取得了突破。试点地区进行了三种土地使用权流转、三种烤烟生产组织模式探索。在双山镇高坪村成立了 &大方县高坪烤烟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232户,流转土地面积1372亩。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以每亩260元的土地流转费出资入股,烟草部门以扶持入股,由合作社统一经营,实行以烟为主、多种经营,自负盈亏。试点地区有家庭种烟农场3个,面积532亩,由种烟能手向农民租用土地,每亩土地使用权租用费230&300元不等,每户种植面积均在100亩以上。试点地区还进行了烤烟种植单元化烟农服务部示范,主要以生产人员管理片区为基本单元,实行专业化生产和互帮互助。
三是专业化分工取得了突破。试点地区成立了6个专业队,开展育苗、土地机耕、植保、烘烤、分级等专业化服务,解决了单户种烟农户在一些烤烟生产环节上劳动力不足、技术水平跟不上的问题。
四是规模化种植取得了突破。通过示范辐射,全县户均种植面积由2007年的6.5亩增加到2008年的9.8亩。其中100亩以上的家庭种烟农场8个,30亩以上的专业种烟大户237户。
五是减工降本取得了突破。与传统生产相比,每亩用工从39个降至每亩用工20.4个,减工18.6个,每个人工成本按40元计算,每亩用工成本可减少744元左右。
六是烟叶单产质量取得了突破。组织模式改变后试点地区生产技术到位,科技水平提高,平均单产已达154.5公斤、产值2285元。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平均每亩增加单产35.51公斤、产值536元。同时,通过规模化标准生产和集约化经营,提高了烟叶的均衡性和稳定性,杜绝烟叶中的恶性杂物,提高烟叶商品质量。
七是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取得了突破。开展秸秆还田改良土壤,秸秆气化、秸秆压块替代燃煤烘烤试验与示范,有效回收田间烟秸秆和其他作物秸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烟地污染,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采用物理防治烟叶虫害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防止农药对土地、烟叶造成污染。
烤烟产业带动农业发展
大方县烤烟生产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工作基础扎实,市场基础牢固。2008年,全县烤烟坚持走既大又强的发展之路,实现烟叶产量、质量同步提高,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带动整个农业的发展。
一是烟水配套工程让整个农业受益。大方县烟水配套工程覆盖面积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23%,按两年轮作,已有10%以上的耕地在进行其他农业生产时,能用烟水配套工程的水灌溉,增强农业生产抗御干旱的能力。烟水配套工程,已为全县农村人口解决了0.2亩的有效灌溉面积。烟水配套工程作为全区受益面最广的惠民工程,为大方县的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是种烟收入增加,增强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2008年全县农民从烤烟中得到的现金收入人均3274元,占家庭经营现金收入比重的51.5%。烤烟收入的增加,解决了农民生产资金不足的困难,全县农民在春耕生产开始就需要贷款购买生产资料的现象已基本消除。
三是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水平。烤烟生产技术环节多,农民经过系统的培训、学习、实践,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他们在种植其他作物时,将烤烟生产中有关品种、假植、施肥、大田管理的技术进行移植,取得良好的效果,感受到科技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性。烟农已成为推动全县科技兴农的主力军。
四是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引领农业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展示了烤烟生产未来的发展方向,综合配套、科学规划、打牢基础、科技创新、市场接轨的发展模式,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借鉴。在现代烟草农业试点的带动下,农民的商品生产意识、规模化生产意识、以市场为导向的意识正在树立,以烟为主、多种经营的发展思路开始形成。全县根据不同区域,已开始形成稳固的玉米基地、烤烟专业村、小麦烤烟套种基地、油菜基地、辣椒基地、蔬菜基地等,市场在资源的配置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大方县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农民增收的任务非常艰巨。从2009年起,大方县将着力处理好种粮与种烟的关系。在烤烟生产上,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方向,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严格控制、适度从紧&的要求,把稳定规模、控制总量、提高质量作为首要任务,继续加强烟叶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现代烟草农业试点,进一步总结、完善、提高,运用好试点成功经验,推进全县烤烟科学发展。
一是调整烤烟生产组织模式。大方县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构建全县统一土地流转机制,采用租赁、承包、转让等方式,规范土地使用权流转,推进烤烟适度规模化生产。因地制宜选择农民烟草专业合作社、家庭种烟农场、烤烟种植单元化服务部等组织模式,推进烤烟规模化种植。在生产组织模式的调整中进一步研究探索,完善运作机制,提高资源配置率、投入产出率,实现农民增收、烟叶满足市场需要的目标。
二是建立品牌导向型基地。县局根据全国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坚持市场导向,围绕卷烟品牌需求搞好发展定位,建立品牌导向型基地。在区域、品种、施肥、管理与调制等环节下功夫,突出大方烟叶特色,提高烟叶质量,满足市场需求和品牌发展需要。
三是建立烤烟生产风险机制。探索建立烟草农业保险制度,增强烟农抵御风险的能力;建立烤烟生产灾害救助机制,为重灾户、绝收户予以救助;加强气象服务,建立烤烟生产防雹增雨减灾体系,增强烟区和烟农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编辑:黄慧君)
 * 相关文章:& &联系电话:(,8722512
网站声明 (浏览本网,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总访问量:577807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未来产业收入定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