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发展养殖要什么方式才能联系到生态养殖 精准扶贫贫

毕节市七星关区
让群众成为精准扶贫的主角
&&&&来源:&&&&
&&&&&&字号
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扶贫攻坚怎么扶?今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七星关区从区直部门抽调15名干部组成问需式精准扶贫工作组,到省级放珠镇开展问需式精准扶贫,探索一条扶贫新路子
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扶贫攻坚怎么扶?今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七星关区从区直部门抽调15名干部组成问需式精准扶贫工作组,到省级放珠镇开展问需式精准扶贫,探索一条扶贫新路子。
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
找准“穷根子”开对“药方子”
放珠镇是全省100个重点贫困乡镇之一,如何深挖贫困根源?
不是请专家调研分析,也不是让干部职工坐在办公室里凭空想象。
致贫原因是什么?急需解决制约发展的基础设施是什么?群众最有发言权!
今年3月12日,在放珠镇邵家村小学的操场上,从教室里搬来的课桌上摆着六个大碗,每个碗上分别贴着水、电、路、讯、房、寨的醒目图片。驻村干部给每位村民分发一颗包谷籽。“你觉得制约你们村发展的基础设施是什么,你最急需解决的是什么,就把手里的包谷籽投到那个碗里。”
驻村干部简短的叙述之后,村民根据自己的意愿投籽。根据碗里包谷籽的多少,驻村干部将村民们
对“六小工程”(小康水、小康电、小康路、小康讯、小康房、小康寨)的需求进行排列,并将需求情况体现在调研报告中,供相关部门决策,帮助群众解决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像这种群众会,工作组今年在放珠镇召开了100余次。让群众自己做决策,确保扶贫工作对象精准、成因精准、问题精准和需求精准。
“问需式精准扶贫尊重了群众意愿,真正帮助群众找准了‘穷根子’;帮助群众解决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开对了‘药方子’。”法桥村村支书吴常信说。
让放珠镇毛家屯村75岁的金必有老人意想不到的是,不到半年时间,他家门前的通村路就修通了,这让寨子里的年轻人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年年都在扶贫,以前不是送几头羊,就是送点大米,羊死了、米吃完了,又穷了。”金必有用最直白的话道出了问需式精准扶贫的好处。
“老百姓本来想修路,但政府只给他们修建白灰墙、小青瓦的房子,这种扶贫方式老百姓肯定不乐意。”毕节市委常委、七星关区委书记宫晓农对问需式精准扶贫的阐述很简单:不代村“两委” 表态,不代群众决策,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老百姓觉得自己最急需解决的制约生产生活的问题是什么,就想办法帮助他们解决。
目前,放珠镇内已规划、建设了总计30公里通村(组)硬化路,全镇15个村(居)的安全饮水已全部纳入2014年实施,正在制定相关设计方案。
扶贫资金不再“撒胡椒面”
认准“真扶贫”帮扶“扶真贫”
“要不是因为上面说要养羊,我家现在的养猪规模肯定上了一个台阶。”谈及以前的产业扶贫,放珠镇法桥村一组村民吴常胜十分懊恼。
2013年,吴常胜家得到养羊扶持的指标,按要求,吴常胜必须扩大圈舍,不得已,吴常胜将以前饲养的两头能繁母猪卖掉,为羊腾出圈舍。然而,由于缺乏养羊技术,半年时间,吴常胜的羊多数病死,能繁母猪又卖掉了,吴常胜只能“赔了夫人又折兵”。
以前的扶贫,要么是为每户农户修两间圈舍、送几头仔猪的“撒胡椒面”似的短期产业扶贫,要么是所谓的“效益覆盖到户”,但实则是龙头企业得了扶贫真金。
上级扶贫项目养羊的钱不能按群众的需要拿来养牛,种草的钱不能拿来种蔬菜,不切实际、不按民意、不问民需,养鸡鸡瘟,养羊剩圈,最终,贫困群众依旧贫穷。
认准“真扶贫”、帮扶“扶真贫”,才能真正帮助群众脱贫。
胡成富,放珠镇天桥村村民。多年来,他一直在做一件事――养猪致富。但7年过去了,由于生猪市场价格持续波动,胡成富不但没赚大钱,还成了胡成“负”。
在走访中,天桥村的驻村干部了解到胡成富的困境后,得知胡成富还想继续养猪,驻村干部决定帮助胡成富改变养猪的方式。在工作组的帮助下,胡成富到八寨镇考察藏香猪养殖,并计划承包荒山发展循环生态养殖。“以前只想到个人发展,没想到带动他人发展。”胡成富说,我不仅要自己发展养殖,还要带动村里的其他贫困户一起致富。
目前,放珠镇已发展经果林种植2万余亩,发展有养猪专业户、养鸡专业户等,并成立有各种种植专业合作社、养殖专业合作社。这些专业户和合作社的发展,带动了更多的贫困户参与,提升了农民组织化程度。
扶贫工作的落脚点是群众满意
既帮扶生产又帮扶生活的“两条腿”模式
“扶贫不只是数字的变化,关键要看群众对生活满不满意。”今年年初,宫晓农到放珠镇调研时强调,把握好年人均收入低于2736元这一标准,不意味着一定要把人均年收入2735元与2737元的家庭区分开对待,而应灵活掌握。贫富不可能被几元钱左右,关键是看群众满不满意。
“扶贫工作组帮了我家大忙,有他们的帮助,孩子们就能安心读书了。”海螺村村民张义全感激地告诉记者,工作组了解到他家贫穷后,协调土老哥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岳杰帮他家读大学的两个女儿解决了学费和生活费。
扶贫工作组为毛家屯村患白血病张卫协调捐款10万元,驻村干部梁俊还捐献了血小板;协调区残联为放珠镇的残疾人免费办证近200张;协调公安交警部门到放珠镇办理二轮摩托车驾驶证300余张;为天桥村81岁贫困老人唐晓碧解决了住房问题,协调村委会为其代建,并给老人送油送米,保证老人正常生活……
扶贫工作,既盯在抓生产上,又关心扶贫户的生活疾苦,“扶”住了群众的心。
目前,七星关区正在以家屯村作为试点,采用基金扶贫的方式,帮助村民发展生产的同时,帮助村民解决生活问题。(黎秀禹 穆立坤)
(责编:翁玉洁、陈康清)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热门资讯|图说中国
热点栏目|环球博览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合作市围绕四种模式助推精准扶贫
&&&&来源:&&&&
&&&&&&字号
原标题:合作市围绕四种模式助推精准扶贫
今年以来,合作市以加速群众脱贫为核心,认真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帮扶措施,努力在产业扶贫中寻找突破口,以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为带动农牧民致富增收的重要手段,探索出了“公司+基地+农牧户”、“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专业合作社+农牧户+贫困户”、“致富能人+专业合作社”的方式等四种扶贫模式,全力推进精准扶贫。
合作市卡加曼乡格来行政村洒洒犏雌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是最具代表的第二种“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洒洒犏雌牛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整合扶贫、财政资金以及“双联”惠农贷款,现已建设完成标准化牛舍10座及基础附属设施,目前,合作社奶牛养殖规模已扩大到120余头,日产鲜奶450余斤,按产奶期180天计算,年产奶量达7.6万余斤,产值达23万余元,年户均纯收入净增1万元以上,洒洒村的变化是合作市以产业扶贫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一个缩影,也是变“输血”为“造血”的自我发展新路子,成为合作市市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自我发展、不断奋进的典范。(尕藏嘉丁晓梅)
(责编:吕守奎、周婉婷)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本网专稿|精彩推荐
本网视频|视频访谈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海口日报数字报·海口网
04版:抓住新机遇 海口正当时
01版 要 闻
02版 抓住新机遇 海口正当时
03版 抓住新机遇 海口正当时
精准扶贫贵在“可持续”干部帮扶应采取群众“点菜”政府“下厨”方式
明年底贫困人口要全部脱贫
美兰区良坡村在有关部门的帮扶下建了文化广场。本报记者 黄一冰摄
&&&&□本报记者黎光&&&&过去五年,海口农村有1.4万贫困人口脱掉“贫困帽”。“十三五”期间,省下达我市的扶贫任务有13个贫困村。实现全面脱贫,我们仍有一段路要走。&&&&今年的海口“两会”上,海口市“十三五”规划纲要、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为我市精准扶贫画出路线图——精准确定对象、精准滴灌施策、精准制定政策、精准考核验收、精准落实责任;实施脱贫攻坚,力争2017年底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如何更好更快地实现脱贫?“两会”上,精准扶贫成为代表委员们的热门话题。&&&&扶贫调研实现共同富裕仍任重道远&&&&写提案前,吴柳委员多次与帮扶单位一起前往我市最偏远的甲子镇扶贫,并调研过一些落后的农村地区,总结出海口市贫困村的主要特点:&&&&——自然环境较差。我市贫困村主要分布在羊山地区和南部边远地区。羊山地区长期缺水,土层浅薄,农业灌溉条件差,适宜耕种的土地少。部分地区坡地多,平地少,耕地面积有限,农业生产水平不高。&&&&——基础设施落后。由于资金投入较少,贫困村普遍存在水、电、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农业长期靠天吃饭,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涝旱失收。部分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农产品运输难、成本高,经济效益低下。&&&&——生产投入不足。贫困地区由于生产资金缺乏,多种植水稻、瓜菜等短期经济作物,热带经济作物、果树等非生产期较长的作物种植面积较小,收入不高。&&&&——农业产业化程度低。贫困地区缺少有实力、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农户耕地面积小且分散,产业化与组织化程度低。&&&&案例分析调动积极性勿“迫牛喝水”&&&&“此外,观念上的落后也是至今未脱贫的重要因素。”吴柳分析,个扶贫村中,还有104个村的人均收入水平低于6000元;贫困人口有2.31万人,占农业总人口的3.7%。“实现共同富裕仍然任重而道远。”&&&&海口市的扶贫工作开展多年,为什么有的村扶贫多年,仍然戴着“贫困帽”?“扶贫不精准,基本上属于事倍功半。”多年在基层工作的李茂顺代表分析了现实中的两个扶贫例子。&&&&第一个案例:一部门用扶贫经费帮助一贫困村建设一个养猪场、一个沼气站,建成后还给买了满圈猪苗,扶持不能说不到位。&&&&第二个案例:旧州镇岭南村委会荒地多,有条件发展养殖业。帮扶单位没有急着花钱、营造一时繁荣的景象。而是认真调查研究,制定精准扶贫措施。为检验村民脱贫的积极性,帮扶单位让当地村民自己把羊圈先搭起来,经检查验收不是在“忽悠”,帮扶单位才让百姓购羊入圈,然后按每只羊一千元予以补贴。&&&&李茂顺认为,第二个案例是有生命力、可持续的扶贫项目,可以说是做到了“精准”。他分析,第一个案例作法比较传统,虽然目前没有彻底失败,但是沼气站的管理已出现问题,而且目前来看其扶贫造血功能不强。第二个案例,村民自己把羊圈搭起来了,投入了人力物力,说明他有决心有意愿脱贫奔小康,帮扶单位此时再帮他一把,很容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除了购羊,帮扶单位还请农业技术人员培训贫困户怎么养,这样才能可持续发展。目前,当初投入二三十万元购买的扶贫羊,全村农户已经发展到数百只的规模,产生明显经济价值。&&&&“最好的扶贫时机是贫困户自愿、也积极主动,这样的扶贫方式才比较精准,才有生命力和可持续。只是单方面地给钱给羊,是不可持续的。”李茂顺总结,扶贫要根据农村特色,精准施策,最好是一村一策、甚至一户一策,不能“一刀切”。案例一中,没有考虑各家各户的特长,而是给全村造了一个养猪场,在后续管理、发展上存在变数不少。事实上,大规模的公司+农户有时未必适用,还是要考虑其特长和意愿,用当地话来说就是不&&&&能“迫牛喝水”,才能实现精准扶贫。&&&&两会建议多部门形成合力精准出力&&&&在甲子镇蛟龙埇村实际扶贫中,吴柳委员发现,帮扶单位愿望很好,但不一定懂农业技术,帮扶不能帮到点子上。“精准扶贫,需要多个部门形成合力,精准出力,集合大家的智慧来把扶贫这件事情作好。”&&&&吴柳建议,精准扶贫应因户施策。通过进村入户,分析掌握致贫原因,逐户落实帮扶责任人、帮扶项目和帮扶资金。大力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有创业需求和创业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加大资金支持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在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方面,将补助资金直补到人;对读中、高职学生的生活补贴、特困家庭子女上大学的资助费用,可通过“一卡通”等方式直补到受助家庭。干部帮扶应采取群众“点菜”、政府“下厨”方式,从国家扶贫政策和村情、户情出发,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制定符合发展实际的扶贫规划,明确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并落实严格的责任制,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CopyRight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document.write('');新闻排行县市区民生部门邵阳
05-0305-0304-3005-0405-0205-0305-0304-2905-0405-03
05-0504-2905-0305-0405-0404-2904-2905-0505-0305-03
04-2905-0504-30
04-3004-3004-3005-0405-0305-0304-2905-0504-2904-29
-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ShaoyangArticle.onload();让精准扶贫精准落地的“毕节四法”
■精准扶贫政策调查系列报道·贵州篇(案例)
  本报记者 李慧莲 赵海娟   李健  &向前进,向前冲,拔掉穷根建奇功。建奇功,敢探路,精准扶贫迈大步&&&  &精准扶贫春风起,十子歌儿传山里,十子机制十步曲,十子连心心欢喜&&&  &结对帮扶到村户,海雀走进好干部,真心实意来扶贫,屁股粘土坐得住&&&  &精准扶贫要实现,着力建设产业链,干部群众都清醒,九个要素扣得紧&&&  四首歌谣,四部曲,在黔西北地区,中国经济时报调研组不时能听到朗朗上口的精准扶贫之歌。这四首歌是毕节试验区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由当地干部群众共同创作完成的,如今,它已然成为毕节精准扶贫&精准&落地的四大&法宝&。  贵州省毕节市地处川滇黔三省交汇处乌蒙山区腹地,是 &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于一体,8县区中有5个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市262个乡镇(办事处)中有173个乡镇是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镇。除金沙县外的所有县区均列为乌蒙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片区县,是全国最贫困地区之一。2013年末,全市户籍人口870万人,其中农村贫困人口166.58万人。  &按照新阶段扶贫开发改&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灌&的要求,毕节市级成立扶贫开发改革专项小组,针对国家确定的六项机制改革和十项重点工作专项调研,以创新精准扶贫机制为契入点,强力推进试验区扶贫攻坚工作。&贵州省毕节市委副书记胡吉宏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此背景下,毕节市以海雀村等地为试验田,总结和创新了可以复制的精准扶贫 &四法&,建立健全了具体、详实的精准扶贫工作运行体系,较好地实现了&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实行精确化配置、对扶贫对象实行精准化扶持&的要求,目前,已在全市推行。  力量法:明晰一条路径,以&五个机制&撬动&五种力量&  &向前进,向前冲,拔掉穷根建奇功。建奇功,敢探路,精准扶贫迈大步&&&这首歌唱的是精准扶贫四法之一的&力量法&。  &目前发展条件相对较好、人口素质相对较高、扶贫难度相对较小的贫困人口已经陆续脱贫,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结合近年来毕节市的扶贫工作进展以及多次扶贫调研发现的新情况,胡吉宏对本报记者表示,拔穷根,需要更大的力量、更大的动力,要以&五个机制&撬动&五种力量&。  胡吉宏所说的 &五个机制&和&五种力量&,指的是贵州省委提出的:创新产业扶贫开发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内生力量;创新城乡互动发展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拉动力量;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支撑力量;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保障力量;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领导力量。这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毕节市以改革创新推进扶贫开发的总攻路线。  这条路径的明晰成为贫困户的力量之源。&我今年不出去打工了,已经向政府申请了60头猪仔,准备在家大干一场。&7月19日下午,在海拔2300多米的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贫困村民王兴发的家里,他笑着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这个个子矮矮、皮肤黑黑的小伙子,有了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对于依靠养猪业脱贫信心满满。  在调研中,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发现,在毕节市经济开发区中屯、豪沟、汉屯、小坝村一带,受益于城乡互动发展机制创新,以及工业扶贫、旅游扶贫等措施,这些昔日的贫困村早已翻身成为富裕村。工业园区建设所在地附近的村寨,村民的生产已从纯农业发展到多业并举。种菜的、加工的、养殖的、打工的、办厂的、开店的,物尽所用,人尽其才。小坝村村民潘艳琴在开发区内的兴国新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上班,她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她目前一个月能赚三四千元,她丈夫在开发区内的另一家公司上班,收入和她差不多。目前她家已经脱贫致富。  在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昔日的穷山村正在变成一个个生意兴旺的农家乐、农家旅社。受益于&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该区行政村公路通畅率达80%以上,乡村道油路好路率达90%以上。丰富的旅游资源,再加上明显改善的农村基础设施,为该区发展乡村旅游创造了条件,探索出了一条&旅游扶贫&之路。  此外,本报记者在毕节市多个贫困县以及贫困乡村调查时还发现,针对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扶贫开发工作机制的创新也不断涌现,受到当地百姓的欢迎,使当地脱贫路径变得愈加清晰。  十子法:构建一套 &十子&扶贫机制  &精准扶贫春风起,十子歌儿传山里,十子机制十步曲,十子连心心欢喜&&&在海雀村,几乎每个驻村帮扶干部都会唱这首精准扶贫&十子歌&。因为这首歌所唱的&十子机制&正是发源于此。  海雀村,是毕节试验区的&发祥地&,因其在精准扶贫方面的创新,如今正在成为&精准扶贫第一村&。这里推行的精准扶贫&十子&机制,抓住&扶谁的贫&、&谁去扶贫&和&怎么扶贫&等关键环节,使精准扶贫政策很快、很好地落地生根。目前,这一做法已在毕节全市推开。7月19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来到海雀村,一探&十子机制&的玄机。  瞄靶子,建识别机制。走进海雀村,干净整洁的白墙灰瓦房映入眼帘,如果单从外表看,记者根本看不出哪家是贫困户。毕节市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驻村帮扶干部陈毕松告诉记者,海雀村这几年全村基础设施特别是村民的住房有了很大改善,从外面看不太分得出贫困户,必须走进去细看、细问、细了解。针对&扶谁的贫,对象在哪里&,今年1月份以来,驻村工作队入户上门,挨家挨户了解情况。通过全面摸底、村级民主评议公示、乡镇审核公示等程序,最后确定出全村贫困人口为70户共250人,全部纳入今年的减贫对象。  梳辫子,建分类机制。针对&贫困的原因是什么&,海雀村围绕&三个因素&进行分类:一是从因灾、病、学或缺技术、劳力、发展资金等原因中列出1&2项主要原因,分列出每户的贫困成因。二是以人均纯收入为依据,按贫困程度将70户贫困户划分为扶贫户、扶贫低保户、低保户、五保户四类。三是根据分类情况确定对不同对象的帮扶办法。  结对子,建驻村机制。针对 &谁去扶贫&,毕节市扶贫办和赫章县委党校两个结对帮扶单位在联合派驻工作队的基础上,整合单位其他49名&非工作队员&干部,共同参与结对帮扶。  理路子,建规划机制。针对&目标怎么定,思路是什么&,海雀村紧扣70户250人年度脱贫目标,争取结对帮扶单位和有关专业机构,帮助指导和协助制定了《海雀村扶贫工作规划》,决定走以设施农业为主要模式,以刺绣、养猪、养鸡、养牛、荞麦等具体项目为支撑的产业发展路子,并对全村进行了具体的功能区划。  想法子,建帮扶机制。针对&扶什么,怎样扶才有实效&,海雀村的做法是六个到村到户:即结对帮扶到村到户、产业扶持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危房改造到村到户、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到村到户。  找票子,建配置机制。&围绕项目,钱从哪里来&海雀村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争取财政投入。二是积极探索扶贫贴息贷款、信用社无担保贷款等模式,拓宽融资方式。三是将村集体、贫困农户和企业捆绑为利益共同体,促进农户生产与市场有效对接。目前,海雀村已联合贵州壹号公司,由村里出土地和劳动力,企业出资金和技术,合作发展养鸡项目。  甩膀子,建动力机制。&如何激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海雀村的做法:一是通过会议动员、入户引导、参观学习等形式宣传政策、发动群众,使脱贫致富、共建美好家园成为其自觉行动。如在启动刺绣项目的前期,全村只有6个妇女报名。工作队就带领村里妇女外出实地考察,并带回有关刺绣产品的照片和价格信息,目前参加刺绣的妇女增加到了30多名。二是从群众最迫切的需求着手优选排列帮扶需求。三是明确群众主体地位。如&文明新风进万家&活动的有关文明公约让每家每户签字认可,一开始是工作队直接帮助打扫屋里屋外的卫生,现在已经变成了村民的自觉行为,村容村貌大为改善。  强班子,建引领机制。脱贫致富,&领头雁&很重要。对此,毕节大力加强&三支队伍&建设,用好乡镇党委书记,选好村党组织书记,同时注意发挥农村致富带头人的作用。比如海雀村村民张付光家,去年外出务工挣回近6万元,家里还出栏14头猪和1头牛、产出1万公斤洋芋,人均纯收入达到9442元。在他的带动下,村里现在外出务工和发展养殖业的农户正越来越多。  凑份子,建联动机制。如何形成多方参与的扶贫攻坚&合力&?海雀村在上级支持下,积极建立上下协调、横向协作、力量整合的联动机制。上下协调:毕节市县乡村四级分别成立领导机构,将扶贫工作责任细化落实到村到户到人。横向协作:市县建立各行业扶贫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有效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力量整合:海雀村充分发挥作为台盟中央帮扶联系点的优势,积极整合社会各界资源和个人力量。  造册子,建管理机制。&过程很关键,如何精细化?&海雀村着力从四方面健全管理机制:一是对象管理。全村70户贫困户250人已建立台账,对象的基本资料、帮扶情况、帮扶责任人、脱贫时限等信息全部登记在册。二是措施管理。围绕&六个到村到户&制定了详细工作方案,细化了帮扶措施。同时,建立了帮扶工作进展和措施落实情况反馈机制。三是成效管理。建立监测评估体系,准确反映扶贫成效。四是责任管理。按照市县乡建立的精准扶贫考核管理办法,对各级帮扶单位、精准扶贫工作队和结对帮扶责任干部定期考核。  抓手法:突出一个抓手,落实&六个到村到户&  &结对帮扶到村户,海雀走进好干部,真心实意来扶贫,屁股粘土坐得住&&&这首歌唱的是毕节市精准扶贫&四法&之一的&抓手法&。毕节市精准扶贫办副主任黄春说,要让贫困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同步奔小康,需要一个指向更为明确的抓手,而&六个到村到户&即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危房改造、扶贫生态移民以及基础设施等六方面到村到户,则成了毕节市精准帮扶非常有效的抓手。  &肯定想找点钱,只是觅不到门路。上面有人来帮,最好了。&胡吉宏告诉本报记者,这是他此前在海雀村调研时贫困户们向他反映的,如今,随着结对帮扶到村到户的落实,贫困户们的愿望达成了。今年海雀村70户贫困户都已经有了帮扶责任人。整个毕节市,目前,市县乡三级共明确了1854个单位,抽调18239人,组建了2273个驻村工作队;明确干部86147人,通过&1+N&、&N+1&的方式分别与本年度拟减贫的11万余户40余万农村贫困人口结成帮扶对子。当前已实现&一村一扶贫工作队、一户一帮扶责任人&,做到了&单位到村、干部到户、责任到人、措施到位&。  &多喂一头牛,又栽洋芋又种红花,好嘛!&海雀村贫困村民朱学安对于驻村帮扶干部为他们规划的种养业很满意。据陈毕松介绍,目前海雀村70户贫困户除了年老病残丧失劳动力的,都纳入产业发展的扶持对象,哪家参与发展什么产业,全部登记在驻村帮扶干部的工作明细表上。据黄春介绍,为推进产业扶持到村到户,毕节全市落实特色经果林62万亩、林下经济90万亩,中草药70万亩,脱毒马铃薯350万亩、反季节蔬菜100万亩,新增养猪12万头、羊4万只,建设高效农业产业园区55个,扶持发展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00家。  &当然是搬下来好,这里不仅住得好,还能开商店赚钱,我们相当满意。&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格佐新村村民胡雪是扶贫生态移民中的一员,从偏僻的石牛村迁过来后,她们一家住在政府统一规划建设的商业街上的搬迁楼里,一楼是商铺,二楼可居住。最让胡雪满意的是,格佐新村这个扶贫生态移民村位于百里杜鹃景区主干道旁,也是规划建设中的&花海文化城&的核心地段,游客多,生意好。  &我们将扶贫生态移民安排在此,就是想通过发展旅游服务业,解决移民搬迁后的生计和发展问题,让他们不仅能脱贫,还要致富。&贵州省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党工委宣传部副部长王世军对本报记者说。  据黄春介绍,有几组数字能说明毕节在六个到村到户方面的努力:在教育培训到村到户方面,今年毕节全市计划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576346人次,并筹集5310万元资金资助贫困学生。毕节全市计划实施扶贫生态移民搬迁人,建设移民住房4832套,目前正在启动实施中。在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到村到户方面,全市计划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万户 (不含威宁);计划完成通村油路建设6000公里;解决39.43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建设小康房2500户;新建及改造电网线路1037公里;实现98.95%以上自然村通电话;启动建设2190个小康寨等。  产业链法:实现一个突破,推进产业链扶贫  &精准扶贫要实现,着力建设产业链,干部群众都清醒,九个要素扣得紧&&&这首歌歌唱的是,毕节市精准扶贫&四法&之一的&产业链法&。  &产业链建设发展是一种高效稳定可持续的扶贫方式,通过产业链建设,以企业的生产效应吸纳和带动贫困地区劳动人口的致富效应,有利于形成区域发展中心,加快贫困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激活区域经济,实现区域内贫困农户的整体脱贫致富。&胡吉宏对本报记者说。  那么推进产业链扶贫,该怎么走,怎么做呢?胡吉宏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通过十几次在海雀村的调研加上其他地区的调研,自己已写了十几篇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他最深的体会就是实施产业链扶贫,要以产业链建设推动技术环节、生产环节和营销环节一体运作,延伸产业链的功能作用,对接农民与生产、技术、市场的联系。而要实现这一切,就必须首先链起农户、科技、合作社、教育培训、龙头企业、融资、基地、特色品牌、园区等&九个发展要素&。在海雀村,本报记者见到了包含七大产业在内的、完整的、链起&九个发展要素&的海雀村产业链扶贫示意图,把全村70户精准扶贫对象布网在这条产业链上。  &链起&九个发展要素&的产业链扶贫,有利于推动&内源扶贫&,增强内在活力、内生动力与&造血&功能,吸引劳动力回流,通过内外结合促进可持续发展,链动了内生动力和内在活力。&胡吉宏说,应该说,通过&四法&,毕节已使精准扶贫政策的种子较快、较好地实现了落地、发芽,目前正茁壮成长,就等着开花结果了。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中国经济时报社 作者:李慧莲 赵海娟 编辑:曹阳&&&&&&
中国经济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经济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中国经济新闻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经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
微信公众号
中国经济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010)
中国经济时报社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平西府王府街
邮政编码:102209 电话:(010)(总机) (010)0(编辑部) (010)(广告部) (010)(发行部) 传真:(010) 电邮:.cn
Copyright 2011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养殖业精准扶贫方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