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天生暴力的弱性太多了,是个暴力不温和且道德败坏的群体,早就该被大自然淘汰掉了。

19世纪以降工业化社会的扩散意菋着宗教的终结将被广泛认定。马克思 、弗洛伊德 ——以及数不清的受到他们著作影响的人类天生暴力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心理學家等——期待在现代性的光照下宗教信仰将会凋萎。然而这并没有应验在21世纪,宗教仍然是人类天生暴力生活最重要的方面之一除了美国的异样例外,大多数发达国家越来越世俗化 而正统宗教在发展中国家到处绚丽绽放。事实上在比例上人类天生暴力似乎正变嘚更宗教性了,因为富裕的、不信教的人们生育婴儿最少 当我们思索伊斯兰教主义在穆斯林世界到处兴起、灵恩派(Pentecostalism)在非洲到处爆炸性的扩张,以及美国反常的虔诚宗教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将有地缘政治的结果,就变得很清楚了

尽管美国宪法明确规定政教分离,宗教信仰在美国的程度(以及宗教在美国的生活与政治论述中伴随的意义)可与许多神权政体相颉颃这样的原因并不清楚。虽然一直有廣泛的观点认为宗教的多元主义与竞争造成宗教在美国的繁盛,而政教的垄断导致宗教在西欧的没落 但对这种“宗教的市场理论”的支持现在显得薄弱了。宗教性似乎更强烈地与对社会不安的感知挂钩在像美国这样的一个富裕国家中,高程度的社会经济不平等可能主宰了一般与欠发达(而比较无安全感)的社会联想的宗教度。美国除了是发达国家中最笃信宗教者之外也有最大的经济不平等。 在国內和国际上穷人往往比富人更笃信宗教。

57%的美国人认为一个人必须信仰上帝才会有好的价值观及道德 有69%的人想要一位受“坚强宗教信仰”指引的总统。 连世俗的科学家都经常承认宗教是意义与道德最普通的来源,在这种情况下这观点并不令人意外。的确大多数宗教嘟对特定道德问题提供了规定好的反应例如天主教禁止堕胎。但关于人们对不熟悉的道德两难如何反应的研究指出宗教对涉及衡量伤害和益处(例如:丧生的人数之于拯救的人数之间的权衡)的道德判断,没有效果

而几乎在每项社会性健康指标的评估上,最不信教的國家都比最信教的国家要好像丹麦、瑞典、挪威、荷兰等国——都是地球上最无神论的国家——在诸如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犯罪率、识字率、国内生产总值、儿童福利、经济平等、经济竞争力、两性平等、保健、教育投资、大学入学率、互联网普及率、环境保护、清廉、政治稳定、对贫穷国家的慈善援助等等的量度上,都一致比笃信宗教的国家评比更好 Scale)——提供了对宗教信念与社会不安全感之间嘚联结更大的支持,而更加阐明了这个领域范围 而且还有另一项发现可能与这个社会不安全感的变量关联:在美国,对宗教的信奉与种族歧视高度正相关

虽然社会功能失调与宗教信念仅仅是相关,并不能告诉我们它们之间的联系到底是什么但这些数据应当破坏了始终存在的、认为宗教是对社会健康最重要保障的主张。它们也的确证明了不信教未必导致文明的崩溃

无论宗教是否促进社会功能失调,似乎可明白的是当诸社会变得越来越繁荣、稳定、民主,它们往往就变得更世俗化即便在美国,朝向世俗主义的倾向也历历在目正如保罗所指出的,与许多人类天生暴力学家和心理学家的意见相反对宗教的信奉“肤浅到一旦情况改进到所需程度,就能马上被放弃”

宗教的进化起源仍然不明。人类天生暴力最早的埋葬迹象可追溯到9.5万年以前许多人把这当作宗教信仰兴起的证据。 宗教的教义往往把性荇为看成是道德上有问题而企图规制——既为了鼓励生育又为了防范不贞的行为基于这一点,有些研究者认为宗教与进化之间的联系昰直截了当的。显然不浪费一生来养大别的男人的孩子,合乎每个男人的遗传利益而伴侣不把他的资源浪费在其他女人和她们的后代身上,则合乎每个女人的遗传利益世界的宗教一般都把这些利益法典化了,经常规定对违犯者严加处罚这项事实促使诸宗教坚持声称洎己对社会有用。因此追溯关于婚姻与性的宗教教义以及进化适存度之间的线索,是很有诱惑力的 然而,甚至是这一项与进化的联結也显得并不怎么直接:因为就男人而言,只要花心的恶棍能避免浪费资源而危及后代的生育和繁殖进化实际上就应该偏袒无差别的异性爱。

人类天生暴力也许在遗传上天生就容易犯迷信:因为只要偶尔的、正确的信仰的益处够大自然选择就应该会导致猖獗的信仰形成。 新宗教教义和认同的制造造成团体的墨守成规和仇外,也许能提供对传染病的一些防范:因为宗教到了分隔人们的程度它会抑制新渏病原的散布。 然而宗教(或其他任何事情)有没有给予人们进化上益处的问题[所谓的“群体选择”(group selection)],一直被广为辩论 而即使部族曾经偶尔是天择的媒介物,而且宗教证明是有适应性的那宗教在今天是否可增加人的适存度,仍然是个开放的问题正如已经提箌的,遗传上根深蒂固的人类天生暴力特质非常多样(如外群攻击性、不贞、迷信等等)它们在我们的过去大概一度是适应性的,可能甚至在更新世(Pleistocene)时就已经不再是最佳的了在一个变得越来越拥挤与复杂的世界,许多这些生物上选择的特质还可能会危及我们

显然,宗教不能化约成只是互相关联的宗教信念的连锁反应每个宗教都包含了祭典、仪式、祈祷、社会制度、节日等等,而这些都背负着种類繁多的目的无论有意识与否。 然而宗教信仰——也就是接受特定历史命题与形而上命题为真——一般都会适切地或可理解地回报这些事业体。我同意人类天生暴力学家罗德尼·斯塔克(Rodney Stark)的观点即信仰先行于仪式,而像祈祷这样的惯行通常被认为是真正与一个神祇(或诸神)沟通的行动。 宗教的信奉者一般相信他们拥有对神圣真理的知识并且每个信仰都为了诠释经验乃至使其教义更加可信,而提供了一个框架

毫无疑问,大部分的宗教实践都是人们相信外在实在及内在实在两者均为真的直接后果的确,大部分宗教习俗只有根據这些基础信念才变得可解许多人在已开始怀疑特定宗教教义的时候,仍然口诵祷文与模仿其仪式的实际情况则是题外话什么信仰最能由那些在失去该信仰过程中的人来例证呢?例如:可能有许多天主教徒虽珍重弥撒的仪式,但并不相信那葡萄酒与面包真的会蜕变成耶稣基督的血和肉但圣餐变体(Transubstantiation)的教义仍然是这个仪式最令人信服的源头。而弥撒在教会中的首要地位取决于许多天主教徒仍认为其基本教义为真的事实——那是教会仍然宣扬它及为它辩护的事实的直接后果。以下这段文字取自《罗马天主教信纲》(The

同样地我承认,在弥撒(圣祭)中为生者亡者所奉献于天主的,是真的、正式的、赎罪之祭而且,那在至圣圣体圣事中者真正的、实在的、本质嘚,是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身体和血连同祂的灵魂与天主性在一起,且这饼的全部本质变成(基督的)体,而这酒的全部本质变成(祂的)血,那就是公教会所称的“体变”我也承认,不论领圣体或领圣血,都是领取完整的基督都领了真的(圣体)圣事。

当然在仅仅宣称有这种信念和实际信仰之间还是有区别的 ——这个区别虽然重要,但只有在一个有些人实际相信他们所相信者的世界才有意義相当大比例——很可能是大多数——的人对于这个或那个宗教信条落入后面这个范畴,似乎很少有理由可以怀疑

从科学的观点来看,很令人诧异的是42%的美国人相信,从世界肇始生命就以其目前的形式存在,另外21%的人则相信生命虽然可能有进化,其进化一直经上渧之手来指(只有26%的人相信进化透过天择) 有78%的美国人相信圣经是上帝的话语(无论是义如其文或“受启迪的”);而且高达79%的基督徒楿信,在未来的某个时点耶稣基督会以肉身回到地球上来。

怎么可能有数以百万计的人相信这些事情呢显然,对于批评宗教信仰的禁忌有助于它们的存活但正如人类天生暴力学家帕斯卡尔·博耶(Pascal Boyer)所指出的,测试现实的失败并不能解释宗教信仰的具体特色:

有关于消失的岛屿和会说话的猫的故事人们通常不会把这些放进他们的宗教信仰中。相形之下人们却会产生鬼和像人的神的概念,并把这些概念用在他们思索各式各样社会问题的时候(什么是合道德的行为怎么对待死亡的人,不幸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要举行仪式等等)。這远比放松通常的合理推理要严谨得多。

据博耶说宗教概念必须源自先于宗教的心智范畴,而这些基础结构决定了宗教信仰与宗教实踐所采取的刻板印象的形式这些思想范畴与像活生生的存在、社会交换、对道德的违犯、自然灾害、理解人类天生暴力不幸的方式等事凊相关。根据博耶的说法人们并不因为松懈了他们的理性标准而接受令人难以置信的宗教教义;他们因为若干教义以似乎合理可信的方式符合他们的“推断机制”(inference machinery),而松懈了他们的理性标准大部分宗教命题在可能缺乏言之成理的地方,就以好记、情感上突出、社交仩有效果来补偿所有这些性质都是人类天生暴力认知的基础结构的产物,而这个体系结构的大部分都不是意识所能及博耶因此论证,奣晰的神学和意识所持的教条都不是一个人宗教信仰的真正内容或成因的可靠指标。

博耶认为我们对宗教理念有比文化还深刻的认知模型,这样的断言可能是正确的(以同样的方式我们对“动物”和“工具”等也有深刻、抽象的概念)。心理学家贾斯廷·巴雷特(Justin Barrett)吔做了类似主张他把宗教比喻成语言学习:我们来到这世界时,在认知上已对语言有所准备;我们的文化和养育不过主宰了我们将暴露於哪种语言中 我们可能也是心理学家保罗·布鲁姆(Paul Bloom)所称的“常识二元论者”(common sense dualist)——即我们可能天生倾向于把心灵看成跟肉体是分開的,因此我们往往直觉认为,有脱离肉体的心灵在世界上作用 这个倾向能导引我们去设想与亡故亲友有未间断的关系,去预期我们洎己死后的幸存以及普遍地认为人们有非物质的灵魂。同样地好几个实验提出,孩童们先天倾向于设想自然事件背后既有设计又有意圖——使得许多心理学家和人类天生暴力学家相信如果完全放任儿童自由发展的话,会发明出某种上帝的构想 心理学家玛格丽特·埃文斯(Margaret Evans)发现,8~10岁的孩子无论他们的家教如何,都一致地比他们的父母更倾向于给自然世界一个创世论的说法

心理学家布鲁斯·胡德(Bruce Hood)认为,我们对宗教观念的易感性类似于人们往往会恐惧在进化上会产生感观威胁的事物(如蛇和蜘蛛),而不是恐惧更可能会杀迉他们的东西(像汽车和电源插座) 而由于我们的心灵进化成能识别世界的模式,我们就常能识别出实际不存在的模式——从云上的脸孔到大自然造化中神灵的手胡德设想出一个额外的认知方案叫作“超感”(supersense),指的是推断出无论是好是坏的隐藏力量的倾向根据他嘚说法,超感完全靠自己衍生出对超自然的信仰(无论是宗教的或非宗教的)而这种信仰以后会被文化转用而不是逐步灌输。

宗教隶属雖然完全是文化传承的事项但宗教态度(例如社会保守主义)和宗教行为(例如上教堂)则似乎受到遗传因素的温和影响。 大脑多巴胺能系统(dopaminergic systems)与宗教的经验、信仰、行为等的关联性已经由数方面的证据表明,包括好几个牵涉神经递质多巴胺(neurotransmitter dopamine)的临床疾病——躁狂症(mania)、强迫症(OCD)、精神分裂等——固定与高度宗教热忱关联起来 血清素(serotonin)也受到牵连,因为已经知道药物会调节它——就像迷幻藥LSD、裸盖菇碱(psilocybin)、仙人球毒碱(mescaline)、二甲基色胺(N, N-dimethyltryptamine或DMT)、亚甲双氧甲基安非他命(3,

无论人类天生暴力心灵如何预先倾向于怀藏宗教信仰事实仍是:每个新世代至少都部分地以语言陈述的形式接受一个宗教的世界观,这在有些社会比其他更为明显法国人、瑞士人、日本囚等不倾向相信上帝,但美国人、沙特阿拉伯人、索马里人却很相信无论宗教的进化基础是什么,似乎都极不可能有个遗传学的解释顯然,宗教大致上只是人们教导他们的孩子有关实在(reality)的本质为何的内容

虽然宗教信仰仍然是人类天生暴力生活最有意义的特征之一,但我们对它在大脑的层次与普通信念的关系所知甚少信教者和不信教者在评价事实的陈述上是否有差异,也不清楚在宗教实践与经驗上已经有过几个神经影像和脑电图研究(EEG studies)——主要的焦点在打坐 和祈祷 。但这些研究的目的在于激起信教的研究对象的心灵和冥想经驗并比较这些经验和意识的传统状态。这些研究都没有设计来隔离出信仰本身

我在马克·科恩(Mark Cohen)位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认知神經科学实验室工作时,发表了第一个把信仰作为一般认知方式的神经影像学研究(已在前章讨论) 虽然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的另一個小组后来特别关注宗教信仰 ,可是并没有直接比较这两种信仰的形式乔纳斯·卡普兰(Jonas T. Kaplan)与我在随后的一个研究中,用了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来测量基督徒与非信徒在评估宗教命题和非宗教命题的真假时大脑的信号变化。 在每次的测试中都给研究对象一个宗教的陳述(例如:“耶稣基督真的施行了《圣经》里归功于他的奇迹”)或非宗教的陈述(例如:“亚历山大大帝是位非常有名的军事领袖”),由他们按按钮来指出该陈述是真或假

对两组研究对象,在两个类别的刺激下我们的结果大都与以前的发现一致。相信一陈述为真是与内侧前额叶皮层(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中更大的活动关联该区对自我表现 、情感联想 、报偿 、目标驱使行为 等很重要。无论研究对象相信的是关於上帝和童贞女之子的陈述或关于日常事实的陈述,本区都显示了更大的活动

我们的研究是设计来让两组人对非宗教的刺激(例如:“老鹰真的存在”)引出同样的反应,而对宗教的刺激(例如:“天使真的存在”)引出相反的反应我们对虔诚的基督徒与非信徒在两種范畴的内容上,获得基本上相同的对信念的结果这项事实强有力地论证了无论想的是什么,信与不信之间的差别是相同的

虽然信与鈈信的比较对两个类别的问题都产生了相同的活动,所有宗教思考和所有非宗教思考却在大脑各处产生范围广泛的差异宗教思考与前脑島(anterior insula)和腹侧纹状体(ventral striatum)更大的信号关联。前脑岛是与对痛的感知 、对别人之痛的感知 以及像厌恶之类的负面感觉相联结 。腹侧纹状体則常常与奖赏联结 如果宗教陈述对两组研究对象都挑起更正面与更负面的情绪,并不会令人吃惊

此外,似乎基督徒和非信徒都对他们嘚宗教信仰多半不太有把握在我们先前对信仰的研究中,我们的刺激有1/3是设计来激起不确定性我们发现当研究对象不能衡量一命题的嫃假值时,在前扣带皮层(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有较大的信号。在这里我们发现宗教的思考(当与非宗教的思考比较时)在两组研究对象中,都引出这個相同的模式两组人对宗教的刺激也花费更长的时间反应,尽管事实上那些陈述并不比其他范畴的陈述更复杂也许无神论者和宗教信徒一般都对宗教陈述的真假比较没把握。

尽管负责宗教的思考方式与负责非宗教的思考方式其基础的处理过程有很大差异相信和不信一命题的区别则似乎超越内容。我们的研究表明这些对立的心智状态能用当前的神经影像学技术来侦测,而且与涉及自我表现和报偿的网絡密切挂钩这些发现可能有许多应用领域——范围从宗教的神经心理学,到利用“测信”来代替“测谎”到理解科学的实践本身,以忣一般对真理的宣称是如何从人脑的生物性产生不一而足。而且再一次这样的结果进而表明,作为人类天生暴力认知的事情事实与價值观之间的鲜明界限并不存在。

宗教信仰虽然可能不过是普通信念应用到宗教的内容上但只要这种信仰的信奉者认为特殊,它们显然僦很特殊它们看来也特别能抗拒改变。这点常被归于这种信仰所处置的是超脱五官感觉的事情乃至通常不容易反证。但这不可能是事凊的全貌从基督教的宗派到拜飞碟教,许多宗教团体都把他们的世界观定锚于特定、可测试的预测上例如:这种团体偶尔会声称在不玖的将来特定的某一天一个大灾难会降临地球。不可避免地这些预言的热衷者也相信,一旦地球开始摇晃或洪水开始上涨他们会被他堺的力量救走。这样的人常常会变卖房产家当放弃工作,与抱持怀疑的朋友和家人断绝关系——全都因显然肯定世界末日在即当那天箌来,一个钟爱的教义随即被彻底推翻但许多这些团体的成员以令人意想不到的机敏来合理化预言的失败。 其实这种信仰危机经常伴隨着加紧传教与制造新鲜预言——这提供了下一个狂热的目标,以及天呀,随后的与实证现实的碰撞这类的现象导致许多人得出宗教信仰一定和普通信念有别的结论。

另一方面我们常遇到对宗教信仰力量的奇怪否认,尤其是来自不信教的科学家例如:人类天生暴力學家斯科特·亚特兰(Scott Atran)声称:“核心的宗教信仰彻头彻尾没意义,并欠缺真值条件(truth conditions)” 因此不能实际影响一个人的行为。根据亚特蘭的说法穆斯林极端分子的自杀式炸弹袭击绝对与伊斯兰教对殉教和圣战的理念无关;它反而是“虚拟亲属”间纽带黏结的产物。亚特蘭曾公开声明一名穆斯林会不会从仅仅支持圣战转向实际犯下自杀的暴行,“与宗教毫无干系而视你是否属于某一足球俱乐部而定”。

亚特兰对穆斯林暴行成因的分析顽固地无视圣战分子对他们自己动机的说词。 他甚至连在自己的研究历历在目时仍旧忽视宗教信仰茬激发穆斯林恐怖主义上的角色。这里是一段他在一篇论文中对访谈圣战分子所做的总结:

所有的人都被问了这类问题:“倘若对方为了報复你而杀害你的家人怎么办?”或者“如果你父亲快死了而你母亲发现你的殉教攻击计划,她要你延迟到你家能重新站起来的话怎么办?”他们都沿着这样的思路答道:一个人虽有对家庭的义务但对真主的义务不能延迟。“而如果你的行动除了你自己外没有造成任何人死亡怎么办?”典型的回应是:“真主还是会同样爱你”例如:当2005年8月,在雅加达的吉冰朗监狱(Cipinang Ba'asyir)提出这些问题时,他响應道:为了圣战缘故的殉教是终极的一概责任(fardh'ain)即优于五功中的四功在内的所有其他义务的不可避免的个人义务(仅信仰的表白与圣戰同等)。对他以及对我所访谈过的大部分准烈士与他们的赞助者而言要紧的是烈士的意图及对真主的忠诚,因此只炸死自己和无论杀迉多少敌人都有相同的价值和报偿。

在非科班出身的人看来是明摆着的对宗教信念的宣示,按亚特兰的说法就不过是与亲族、同伙等囲有的“神圣价值观”与“道德义务”它们没有命题内容。亚特兰对他自己资料的诡异诠释忽视了普遍的穆斯林信仰,即他们相信烈壵会直接上天堂并且帮他们最密切与最亲爱的人在那儿保留一个位置。按照这种宗教理念一共同体内的团结呈现了另一维度。而像“嫃主还是会同样爱你”这样的说法具有值得拆解的意义。首先亚特兰的研究对象相信真主存在是相当清楚的。真主的爱有什么好处呢它的好处在于逃避地狱之火以及得到死后永恒的快乐。说穆斯林圣战分子的行为与他们的宗教信仰毫无干系就像说维护名誉而杀人(honor killing)与行为者对妇女、性、男性荣誉等相信什么毫无干系。

信仰会带来影响在坦桑尼亚,白化病患者的身体器官催生了一个增长中的犯罪荇业——因为他们广泛想象白化病者的血肉有神奇性质渔民因期望抓到更多鱼,甚至会把白化病者的头发编织进渔网里 如果一名像亚特兰的人类天生暴力学家,拒绝按照表面价值来接受这种令人毛骨悚然的非理性而去寻求一个与白化病者身体器官魔力的信仰无关的“哽深”的解释,我一点也不会诧异许多社会科学家非常执拗,无法接受人们常相信的正是他们自称所信的其实,对人类天生暴力血肉囿治疗能力的信仰在非洲很普及而以前在西方也很寻常。据说林肯奄奄一息地躺在福特戏院外时被用“木乃伊漆”(一种用磨碎的木乃伊做的药膏)涂在他的伤口上。晚近到1908年默克公司(Merck)的药品型录上还在卖“真正的埃及木乃伊”来治疗癫痫、脓肿、骨折之类。 脱離了人们信仰的内容我们还能怎么解释这个行为我们不需要尝试。尤其是当人们如此清楚地说出他们的核心信仰时一些人为什么会做絀特定的行为不再是一个谜。

)是精神健康领域的临床医师们最广泛使用的参考书。它界定“妄想”(delusion)为一种“基于对外在真实之不囸确推断的虚假信念尽管几乎别的每个人所相信的东西以及构成无可辩驳的和明显的证明或证据的东西都与之相反,它还是被坚决地保歭”作者们唯恐我们认为若干宗教信仰可能落入这个定义的牢笼,于是在下面这一句话中原则上,免除了宗教教义:“该信念不是被該人的文化或次文化的其他成员所通常接受的(如它不是一条宗教信仰)”(第765页)正如其他人所评述的,这个定义有若干问题 因任哬临床医生都能作证,妄想症病人常患有宗教的妄想而一个信仰其广泛共有的准绳表明了,一个信念可在一个语境中是妄想的但在另┅语境中则是规范的,即使相信它的理由维持不变一名孤单的精神病患者不过是吸引了一群信徒的话,就变得神志正常了吗我们如果純粹根据信奉者的人数来衡量神志正常度的话,那在美国无神论者与不可知论者就一定是妄想狂:这个诊断会对93%的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成員起疑 事实上,在美国不识字的人比怀疑耶和华存在的人还多 在21世纪的美国,不相信亚伯拉罕的上帝大概是所能指出的一个最非主鋶的现象。但对科学思考基本原则的信奉亦然——且不提对遗传学、狭义相对论或贝叶斯统计理论(Bayesian statistics)的详细理解

精神病与正派的宗教信仰之间的疆界可能很难厘清。这点在晚近的一个法院判例特别鲜明该案卷进了一个非常虔诚的小基督教团体,他们被控谋杀了一个18个朤大的婴儿 麻烦从那个小男孩在饭前停止说“阿门”开始。该团体包括了小男孩的妈妈相信他已经发展出“反叛精神”,于是不许他進食与喝水直到死掉那妈妈被起诉后,接受了一项非比寻常的认罪协议:她发誓在如果她儿子复活就撤销所有控诉的条件下她愿意与起诉她的共同被告合作。检察官接受了这项抗辩不过那复活得像“耶稣那样”,而不包括转世成另一个人或动物尽管这队疯子把小男駭的尸体放在一个绿皮箱里带来带去,等他复活超过1年我们并没有理由相信他们任何人患了精神病,然而他们显然得了宗教病

我们对周围世界的经验,以及对在其中的我们的经验依赖发生在我们脑袋里的电压变化和化学作用,但内省对这点提供不了线索然而一个半卋纪来的脑科学宣称事实如此。终于能够根据神经线路与信息处理来理解我们主观性的最宝贵、最令人痛惜以及最亲密的特征意味着什麼呢?

说到我们目前对心智的科学理解各主要宗教仍然和一天天越来越说不过去的教义结合。虽然意识和物质之间的终极关系还没解决但考虑到心灵显然倚赖大脑,现在任何对灵魂的概念设想都能抛弃了可能有个不朽的灵魂能够推理、感觉爱、记得人生事件等等,而哃时始终形而上地独立于大脑之外但由活生生的人身上相关的神经线路受损会抹杀这些能力看来,这个不朽灵魂的理念似乎站不住脚了一个蒙受完全失语症(aphasia,失去语言能力)的人的灵魂还能流利地说话和思考吗?这有点像问一名糖尿病患的灵魂能不能产生充足的胰岛素。心灵倚赖大脑的特定性质也表示我们每个人身上都不会有个统一的自己在作用。人类天生暴力心灵根本有太多可分离的组件——各个都易受独立的干扰所影响——乃至不会像骑士对马匹那样有个单一的独立存在体矗立在那儿

鉴于人脑与其他动物头脑的极度相似,灵魂说又遭受进一步的动荡我们的心智力与那些貌似没有灵魂的灵长类的心智力之间明显的连续性,引发了特别的难题如果黑猩猩與人类天生暴力的共同祖先没有灵魂,那我们是在什么时候获得我们的灵魂的 许多世界的主要宗教都无视这些尴尬的事实,而仅仅断言囚类天生暴力拥有一种绝无仅有的形式的主观性而那主观性和其他动物的内心生活没有联系。灵魂在这里是超凡的信物但对人类天生暴力独特性的主张一般也延伸到道德意义:动物们被认为未拥有任何类似灵魂的东西。因此我们的道德直觉一定是上帝的作品。知性上誠实的科学家们在这种主张的普及之下对有关道德的起源,就身不由己地与宗教公开冲突起来

即便如此,大家广泛想象科学与宗教在原则上并无冲突因为许多科学家自己就是“信教的”,有些甚至相信亚伯拉罕的上帝以及古代奇迹的真实性连宗教极端主义者都珍视囿些科学的产物——抗生素、计算机、炸弹等等——而且我们听说这些求知欲的种子能用一种不致侮辱宗教信仰的方式耐心培养。

这个和解的祈愿以许多名义进行而且现在有许多鼓吹者。但它是基于一个谬误有些科学家并未察觉与宗教信仰有任何问题,仅仅证明了好主意和坏主意并置是有可能的婚姻与不贞之间有冲突吗?这两者经常同时发生知性的诚实能被囿于一隅——在一个头脑里、在一个机构裏,或在一个文化里——的事实并不意味着理智与信仰之间,或科学的世界观作为一个整体与世界的“伟大”以及极为不一致的宗教之間没有完美的矛盾。

能够以例子来显示的是当信教的科学家实际试图调和理智与信仰时,他们的表现有多糟很少有这类的努力比得仩弗朗西斯·柯林斯(Francis Collins)的工作得到更多公众的注意。柯林斯是奥巴马总统任命的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现任院长我们必须承认他的资历無懈可击:他是位物理化学家、医疗遗传学家,以及人类天生暴力基因组工程(Human Genome Project)的前任头头根据他自己的说法,他也是科学与宗教之間不会有冲突的活证明我将以较长篇幅讨论柯林斯的观点,因为他付诸行动之“高雅时髦”的信仰模范大大地让人印象深刻。

在书Φ他声称,展示了21世纪科学与福音派基督教之间的“一个一贯且令人深深满意的和谐”《上帝的语言》是本真正惊人的书。阅读它就跟目击一次知性的自杀一样然而,那是个几乎完全未被承认的自杀:身体受制于绳索;脖子啪嗒折断;呼吸停止;而且甚至现在尸体还在囹人不快的不安中悬荡——然而彬彬有礼的人们到处继续歌颂那大人物的健康

柯林斯不断因为他不是什么而被他的科学家同仁赞扬:他鈈是个“年轻的创世论者”,也不是个“智能设计论”的拥护者基于进化证据的现状,这两者都是一个科学家最好别去认同的事情可昰作为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院长,柯林斯现在对生物医学及其他保健相关研究有比地球上任何人更大的责任,这个机构控制了一年超過300亿美元的预算他也是美国最重要的科学代表之一。我们无需因他相信进化而歌颂他

这里是作为科学家与教育家的柯林斯,如何对一般大众总结他对宇宙的理解(以下采自2008年柯林斯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所做演讲的PPT):

全能的上帝不为时空所限,在137亿年前创造了一个宇宙并把其参数精准地调节成容许经过长时间发展出复杂的事物。

上帝的计划包括以进化的机制来创造出我们行星上多样化惊人的生物最特别的是,那个创世计划包括了人类天生暴力

在进化准备好一间足够发达的“房子”(人脑)以后,上帝赠给人类天生暴力对善恶嘚知识(道德律)、自由意志以及一个不朽的灵魂。

我们人类天生暴力用自己的自由意志来违犯道德律导致我们跟上帝的疏离。对基督徒而言耶稣是那疏离之解决办法。

如果道德律只是进化的一个副作用那么就没有善或恶这回事。它全是错觉我们被哄骗了。我们任何人尤其是坚决的无神论者,真的准备在那种世界观下过我们的日子吗

柯林斯的科学和他的宗教之间有所冲突,真的那么难察觉吗只要想象一下,如果柯林斯作为一名虔诚的印度教徒告诉他的听众,梵天(Lord Brahma)创造了宇宙但现在睡着了毗湿奴(Lord Vishnu)维持它并修补我們的DNA(以一种尊重因果报应和轮回的方式),湿婆(Lord Shiva)最终把它在一场大火中毁灭大部分美国人会觉得他有多科学吗? 柯林斯如果是名哆神论者他还有任何机会来掌管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吗?

在他行医的早期事业里柯林斯企图通过学习世界的主要宗教,来弥补他生命Φ那上帝塑造的洞然而他承认,在向“住在同一条街上的一位卫理公会牧师”寻求温柔的慈悲之前并没有什么进展。事实上柯林斯對世界宗教的无知看来颇为惊人。例如:他经常背诵基督徒的谣传说耶稣是人类天生暴力史上唯一曾经宣称是上帝的人(好像这样就会使公元1世纪的一名未受教育的木匠的意见特别可信)。柯林斯似乎未觉察就在现在这一刻就有数以千计的圣人、瑜伽修行者、江湖骗士、精神分裂患者等声称自己是上帝。而且一向如此40年前,其貌不扬的查尔斯·曼森(Charles Manson)使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费尔南多山谷(San Fernando Valley)里一帮與社会格格不入的人相信他既是上帝又是耶稣。那么我们该不该向曼森咨询关于宇宙论的问题呢他仍活在我们当中——或者至少还蹲茬科克伦州立监狱(Corcoran State Prison)里。柯林斯身兼科学家与有影响力的宗教辩护者反复强调耶稣的怪异自我评价的愚蠢虚构,这项事实就是他在福喑派基督教的回音室里生活太久的许多令人难堪的迹象之一

可是这位朝圣者继续前进:接着,我们得知柯林斯对上帝身份的不确定熬不過与C.S.刘易斯(C. S. Lewis)的碰撞以下这段刘易斯的话充分展现了决定性的力量:

我在这里试图防止任何人说出人们常说的关于他的真正愚蠢的事:“我愿意接受耶稣为一位伟大的道德导师,可是我不接受他自称是上帝”这是一件我们不该说的事。一个只是人的人说了耶稣说的那種事情不会是个伟大的道德导师。他若不是个疯子——和一个说自己是水煮荷包蛋的人同样层次——就是地狱的魔鬼你必须自己抉择。这个人过去与现在若非上帝之子就是狂人或比狂人更糟。你可以把他当傻瓜要他闭嘴你可以对他吐口水或者把他当恶魔杀掉;你也鈳以对他下跪而叫他主和上帝。但千万别让我们想出他是一位伟大的人类天生暴力导师那样屈尊俯就的废话他没有给我们那样的选择。怹并没有这种打算

柯林斯提供了这道精神食粮供我们沉思,然后描述它如何无可挽回地改变了他对宇宙的观点:

刘易斯是对的我必须莋抉择。自从我决定要相信某种上帝以来一整年过去了,现在我被召来做交代了在我第一次到密西西比河以西的旅程中,一个美丽的秋日当我在喀斯喀特山脉间远足时,上帝创造的雄伟与美丽压倒了我的抗拒当我转了个弯,看见一道意想不到的美丽冰瀑有百米高,我就知道我的寻觅结束了第二天早上,当太阳升起时我跪在沾满露珠的草地上对耶稣屈从了。

这是自我欺瞒发挥到极致实在令人震惊,这段文字会是一位企图展示信仰与理智兼容性的科学家写的如果我们认为柯林斯的推理不可能变得更离谱的话,且看他接着透露那瀑布冻成三道水柱这使他记起三位一体。

不消说如果一道冰瀑布能证实基督教的特定信条那什么都能证实什么了。可是当柯林斯“跪在沾满露珠的草地上”时这个真理对他并不明显,而现在对他仍不明显这点对《自然》的编辑也不明显,虽然该杂志是任何语言的朂重要的科学刊物该杂志赞美柯林斯“与信教的人一起来探究科学的思考方式和结果与他们的宗教信仰有多么一致”。 根据《自然》所訁柯林斯致力于那“动人的”与“可嘉的”作业,来建立“一座跨越存在于大部分美国学术界和所谓的‘心脏地带’之间的社会及知性鴻沟的桥梁”而以下是柯林斯如何努力地搭建那座桥:

作为信徒,你们坚守上帝为造物主的观念是对的;你们坚守圣经的真理是对的;伱们坚守科学对大部分人类天生暴力存在最迫切的问题没有提供答案是对的;而且你们坚守对无神论的唯物论主张必须坚定不移地抗拒是對的

上帝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创造了宇宙并建立了支配它的自然律上帝选择了优美的进化机制来创造所有种类的微生物、植物与動物,生物居住在此否则是个不毛的宇宙。最可观的是上帝蓄意选择了相同的机制来生成特殊的生灵,他们会有智能、对是非的知识、自由意志以及寻求与祂团契的愿望。祂也知道这些生灵最终会选择不服从道德律

想想看:那是2006年;一半的美国人口相信宇宙只有6 000年曆史;我们的总统才首度动用其否决权,以宗教立场来封杀美国联邦政府对世界上最被看好的医学研究的资助;而国土上最重要的科学家直接从他的心(如果不是从其大脑)说出这样的话。

当然信仰的眼睛一旦打开,到处都找得到证实以下是柯林斯在考虑是否接受出掌人类天生暴力基因组计划时的考虑:

我花费了一个漫长的下午在一间小教堂祈祷,寻求对这项决定的指引我没有“听到”上帝说话——其实,我从来没有那种经验但在那几个钟头,以我没有预期到的晚祷礼拜作终一阵平和沉降我身。几天后我接受了工作。

我们希朢看到但没发现,“亲爱的日记”中是从诚实的推理来表达这些庄严的飘移我们再一次发现对最不值得注意的意料之外的奇怪强调:僦像柯林斯没有预期会看到冰冻的瀑布,他也没期待晚祷礼拜在花费了“一个漫长的下午在一间小教堂祈祷”的同时,有多不可能会遇仩晚祷礼拜(通常就在日落前举行)呢而柯林斯的“平和”感又是如何?显然旨在要我们把它看成柯林斯宗教信仰真诚性的若干迹象無论有多微小。柯林斯在他书中其他地方正确地说:“一神论和多神论不会两个都对”可是他难道不认为在过去一千年中的某时点,有┅两名印度教徒在庙里祈祷的时候——也许对着象头神格涅沙(Ganesh)——也经验了类似的平和感吗他,作为科学家对于这个事实可能怎麼理解?

我在这个时点应当说我看不出追寻位于许多世界宗教核心的心智状态有什么非理性。悲悯、敬畏、奉献、合一感等当然都属於一个人所能有的最宝贵的经验。一名科学家与教育家非理性与不负责的是对宇宙的结构、对某些书籍的神圣起源,及基于这种经验对囚类天生暴力的未来做出毫无根据与无可辩解的断言。甚至依照一般沉思经验的标准柯林斯提出来支持他宗教信仰的现象简直不值得討论。一道美丽的瀑布一次意料外的教会礼拜?一种平和感这些柯林斯脱出羁绊之旅中最突出的地标,也许是在肯定这是烦恼之海中朂令人不安的细节

柯林斯辩称科学使对上帝的信仰“极度有理”——宇宙大爆炸、自然常数的微调、复杂生命的兴起、数学的效力 ,全嘟对他暗示一位“慈爱、逻辑且一贯的”上帝存在可是当被对这些现象的另一种(且更有理得多的)陈述——或者以暗示上帝可能不慈愛、不逻辑、不一贯或的确缺席的证据——挑战时,柯林斯就宣称上帝立于自然之外因此科学根本不能应对祂的存在问题。同样地柯林斯坚持我们的道德直觉证实了上帝的存在,证实了祂完全道德的品格以及证实了祂渴望跟我们物种的每个成员有团契;可是当我们的噵德直觉因海啸或地震随意毁灭无辜的孩子而退缩时,柯林斯向我们保证我们受时间所限的善恶观念不可信,而且上帝的意旨是个完美の谜 正如宗教辩解常常有的情况,它是个掷铜板的例子:正面的话信仰赢;反面的话,理性输

就像大多数的基督徒,柯林斯相信一套按照教规的奇迹包括童贞女之子和耶稣基督确确实实地复活。他引用N.T.莱特(N. T. Wright) 和约翰·波尔金霍恩(John Polkinghorne) 作为这些事项的最佳权威而當被追问神学的要点时,他建议人们参考他们的书以便进一步地阐明这里给读者们品鉴一下这种文献,以下是波尔金霍恩描述死人即将複活的物理学:

如果我们把人类天生暴力视为精神身体统一体——我相信《圣经》以及心灵和大脑之间亲密联结的当代经验,都鼓励我們这么想——那么灵魂将必须以一种亚里士多德的意义来理解即作为肉体的“形式”,或肉体承载信息的模式这个模式虽然在死亡时囮解,但相信它会被上帝记住而在一个复活的神迹中重组似乎完全是理性的。即将到来的世界的“物质”是那重新化身的载体,它将昰目前宇宙的被转型的物质本身被上帝挽回到它的宇宙之死外。那再生的宇宙并不是造物主无中生有地(ex nihilo)制造一个世界的第二度尝试而是借旧有之物的(ex vetere)新创,作为对现世的蜕变这样上帝才真是一个完全神圣宇宙的“万物之主”(all in all)(《哥林多前书》15:28),该宇宙的神注的“物质”将从现在的物理过程固有的无常和腐朽中产生。这种神秘的和使人兴奋的信仰其动机所倚赖的不仅是上帝的忠心,也倚赖基督的复活(它被理解成影响深远的事件新的创世从它而生),而且还倚赖空墓的细节(它暗示着主的升天和荣耀的躯体是他屍体的蜕变就好像将到来的世界是目前这个不能永生的世界的转型)。

这些信仰的确是“神秘的和使人兴奋的”正巧,波尔金霍恩也昰位科学家然而,问题在于:不可能把他在宗教方面的著作——现在可摆满整个书架——与一个极其有耐心的索卡尔式的骗局 区别开来 我们如果打算用仔细建构的废话来羞窘宗教当权派的话,这正是我们会运用的那种伪科学、伪学术和伪推理不幸的是,我看不出有任哬理由来怀疑波尔金霍恩的诚恳看来弗朗西斯·柯林斯也看不出。

一位具有柯林斯此等地位的科学家,在挣扎着想调和其耶稣神性的信仰和现代科学的过程当中竟将一切都归结到那“空墓”。柯林斯毫不讳言地承认如果他对上帝确实存在的所有科学论证都被证明错了,他的信仰还是不会稍减因为它是建立在所有严肃的基督徒所共有的信仰上,即福音书对耶稣奇迹的说法是真的然而,问题在奇迹故倳即便在21世纪,也跟屋里的尘埃同样寻常例如:耶稣的所有他界神力,都被为数甚多的活生生的目击者归于印度南部的上师萨迪亚·塞巴巴(Sathya Baba)身上塞巴巴甚至声称是童贞女生的。这在宗教的历史上甚至一般的历史上,其实不是个不平凡的声称连像成吉思汗和亚曆山大这样的尘世人物,都一度被认为是童贞女生的(孤雌生殖显然不保证一个人在一边脸颊挨打的时候会凑上另一边脸颊)如是,柯林斯的信仰取决于今天环绕着一个像萨迪亚·塞巴巴的人的奇迹故事那类的声言——甚至还不值得有线电视播放一个钟头——而该声言不知怎的在事情据说发生了几十年以后,当设定在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的前科学的宗教语境中时就变得特别可信了,即使证据只是既与古希臘手稿大相径庭又残缺不全的抄本的抄本的抄本 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现任头头推荐我们相信以下诸命题:

1. 以木匠為业的耶稣基督由一处女所生,作为他的生物种集体罪恶的代罪羔羊他被仪式性地谋杀掉了,然而过了三天后由死复生

2. 他很快以肉體升上“天堂”——他,两千年来在那儿偷听几十亿处于困境的人类天生暴力的同时祈祷(而且有时候甚至还会回答)。

3. 这位看不见的朩匠对无限期维持这种神灵般的安排不满足他终有一天将会回到地球来,审判人类天生暴力在性方面的失检以及对他的疑虑届时他将賜予任何有幸在妈妈的膝上就信服的人以永生——他们信服的是,这个令人费解的一长串奇迹是最重要的揭示关于宇宙的真理系列

4. 我们苼物种群的其他成员,过去的与现在的从埃及艳后到爱因斯坦,无论他或她在人间的成就如何都将被交付一个令人更不想要的命运,該命运最好别明说

5. 同时,上帝或耶稣随其心所欲可能介入或不介入我们的世界,透过祂完全智慧与慈爱的动力偶尔治好末期的癌症(或不治),回答个别特别恳切的祈祷(或不答)安慰丧失亲人的人(或不安慰)。

这样的图景到底违背了多少科学法则我们忍不住想说“全部”。然而从《自然》之类的刊物对待柯林斯的方式来判断,我们只能做出结论在科学的世界观中,或在生成科学世界观的知性严谨和自我批评中没有什么把这些信念从不利的角度来呈现。

在被任命为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院长之前柯林斯开办了一个叫作“苼物逻各斯基金会”(BioLogos Foundation)的组织,其目的(根据它创会使命所声明的话)在于传达“基督教信仰与对宇宙及生命起源的科学发现之间的兼嫆性”“生物逻各斯”是由坦普尔顿基金会(Templeton Foundation)资助,后者是个声称追求对“生命的最大问题”答案的组织但看来主要致力于抹消宗敎与科学之间的分际。由于其惊人的财富坦普尔顿基金会在追求把宗教信仰重塑成科学的合法分支的形象时,似乎能用别的方法买通世俗的学者完全不出所料,《自然》对坦普尔顿基金会也采取了丢人的软弱低姿态

如果柯林斯为科学与巫术、占星术或塔罗牌之间的兼嫆性论辩,他在《自然》会不会受到同样的待遇呢与之相反,他会遭遇到火海般的批评作为一个比较点,我们应当回想一下生物化學家鲁珀特·谢尔德雷克(Rupert Sheldrake)的学术事业,被仅仅一篇《自然》的评论文章干净地腰斩掉了 谢尔德雷克在其著作《一门新的生命科学》(A New Science of Life )中,发展了一个“形态共振”(morphic resonance)理论企图说明生命系统和自然中的其他模式如何发展。 不消说该理论有很大的可能根本是错的。但谢尔德雷克的书中没有一个句子能比得上柯林斯在《上帝的语言》中几乎每一页所达到的知性的不诚实 该怎么来交代这种双重标准呢?显然批评主流宗教(在西方所指的是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还是禁忌据柯林斯说,道德律专门针对人类天生暴力:

虽然其他動物可能有时看来显示了隐约一瞥的道德感但显然并不普遍,而在许多实例中其他生物种群的行为似乎与任何普遍正直感形成引人瞩目的对比。

我们怀疑这位作者到底有没有看过报纸人的行为就没提供这种“引人瞩目的对比”吗?人类天生暴力行为要多糟才能把这“普遍正直感”置于疑地?虽然没有其他生物种群在利他上能比得上我们但在虐待狂式的残酷上也远不及我们。而且在柯林斯的眼中——他毕竟对基因略有所知——其他动物道德的“一瞥”得有多普遍他才会开始去想我们的道德感有进化上的先驱呢?如果老鼠对熟识的咾鼠受罪比对不熟的老鼠受罪表现出更大的苦楚怎么办(它们会。 )如果猴子会自己挨饿以免笼友受到痛楚的电击又该怎么说(它们會。 )如果黑猩猩在接受食物奖赏时展示出公平感又该如何(它们有。 )如果狗也这样呢(亦然。 )如果我们的道德是进化的产物的話这些难道不正好是我们期待的那种发现吗?

柯林斯对道德超自然起源的理据基于真正的利他不能以进化来解释这进一步的断言。由於自我牺牲不能增加个别动物将存活及繁衍的可能性真正自我牺牲就是任何道德生物学论述的本初反驳。因此在柯林斯的观点中,仅僅利他的存在就提供了一位人格化上帝(a personal God)令人信服的证据然而,片刻的思索就可以揭露我们如果接受这个阉割过的生物学,那关于峩们的几乎任何事情都将沐浴于宗教性神秘的温馨光辉之中了。抽香烟不是个健康的习惯而且极不可能提供适应的益处——再说了旧石器时代可没有香烟——可是这个习惯非常普遍且引人入胜。那么上帝会不会碰巧是位种烟草的农夫呢柯林斯似乎看不出人类天生暴力噵德与无私的爱源自更基本的生物性和心理性特质,而它们本身即是进化的产物鉴于其科学训练,这种失察实在很难诠释我们如果不昰更明白事理的话,可能会很想做出宗教教条主义构成科学推理的一个障碍的结论

当然,相信人类天生暴力是唯一按照上帝的形象所造並惠予“不朽灵魂”的生物物种是有伦理含义的。关心灵魂是一个对伦理行为——即实际缓解像我们自己这样的有意识动物的苦难——非常不好的指引对灵魂在受精的瞬间(或非常接近该瞬间)进入受精卵的信仰,导致了对在皮氏培养皿(Petri dishes)中未分化的胚胎干细胞的谬誤忧虑并因此导致对胚胎干细胞研究的深刻疑虑和恐惧。对灵魂的信仰经常使人们对被认为未拥有灵魂的动物所受之苦无动于衷有许哆种动物在以三天大的人类天生暴力胚胎所不能承受的方式受罪。像是用猿类做医学研究让鲸鱼和海豚暴露于军用声纳。 这些都是真的倫理两难涉及真正的受罪。对这个比句尾的句点还小的人类天生暴力胚胎的关心——多年来它们构成医学研究最有前景的语境——是宗敎的许多妄想的产物之一导向伦理的死巷和悲悯的可怕失败。柯林斯虽然看来是支持胚胎干细胞研究但他是在真的(名副其实的)扪惢自问后才支持,而且受到相当大的神学胁迫他对该题目所说的与所写的每样东西,都毫无必要地把一个根本直截了当的伦理问题——洳果一个人真的关心人类天生暴力与动物幸福的话——搞得好复杂

胚胎干细胞研究目前蕴含对人类天生暴力胚胎的毁坏,其伦理学正当性只能从在150个细胞阶段的胚胎到底是什么来考虑我们必须根据我们如何对待复杂性在类似和更高阶段的有机体,以及我们如何对待发展箌更后期的人类天生暴力来思索对胚胎的毁坏。例如:在妊娠中各式各样的状况可能发生对这些状况的补救意味着对更发达得多的胚胎的毁坏——然而这些干预对社会提供了少得多的潜在益处。奇怪的是没有人反对这种医疗手续。一个孩子出生的时候可能会有发育不铨但活着的双胞胎手足寄生在他的身体里——一种叫作“胎中胎”(fetus in fetu)的情况偶尔这种状况在出生好几年后都没被发现,直到孩子抱怨怹身体中有什么东西在动于是这第二个孩子就如肿瘤般地被移除摧毁。 由于上帝似乎偏爱多样性这种状况就有无数的排列可能,而双胞胎可能用任何想象得出来的方式融合双胞胎中的二号也可能是个叫作“畸胎瘤”(teratoma)的一团混乱组织。不消说任何寄生的双胞胎儿無论组织有多混乱,都比在150个细胞阶段的胚胎要发达得多甚至故意牺牲“暹罗双胎”(Siamese,指连体婴)里的一个来救另一个都在美国发苼过;亦即把共有的器官给存活的那个。其实还有把连体婴中要牺牲的那个的未共有的器官移植掉的病例。

有人论辩称有机体的“生存能力”是这里的首要问题:因为若不经过一些特别干预,这种双胞胎无法存活可是许多发育完全的人在他们一生中的某时点,符合这種完全依赖的情况(例如肾脏病患靠洗肾)而且胚胎除非放在适当的情况下,否则本身没有生存能力的确,胚胎能巧妙地设计成即使茬子宫内着床但仍过了某阶段就不能存活。这会消除那些反对胚胎干细胞研究者的伦理学关心吗

写作本书的时候,奥巴马政府还没有除去对胚胎干细胞研究最重要的障碍目前,联邦政府经费只准用在取自生育诊所剩余胚胎的干细胞上这种圆滑是对美国选民宗教信念嘚明显让步。柯林斯虽然似乎愿意进一步支持对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somatic-cell nuclear transferSCNT)生成胚胎的研究,但他在这项辩论中远远不是伦理明晰性的聲音例如:他认为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生成的胚胎,与精子和卵子结合所形成的胚胎不同因前者不是“上帝创造一个人类天生暴力个体の计划的部分”,而“后者是上帝之计划的本身几千年来透过我们的物种和许多其他物种来执行”。 在一个严肃的生物伦理学讨论中談“上帝之计划”能得到什么?如果这种胚胎养足月并变成了生灵和受苦的人类天生暴力那是因为他们的受孕出于“上帝之计划”外,洏杀掉这些人来摘取他们的器官会是伦理的吗?虽然柯林斯对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掌管似乎不太可能阻碍我们对胚胎干细胞研究扭扭捏捏的进展,但他的任命是奥巴马总统区隔一方的真科学和真伦理学与另一方的宗教迷信和禁忌之间差别的一个努力

柯林斯曾写道:“科学对大部分人类天生暴力存在最迫切的问题没有提供答案”,以及“无神论的唯物论主张必须坚定不移地抗拒”我们只能希望这些信念不会影响他在国家卫生研究院的判断。正如我在本书中所论证的在大脑的层次理解人类天生暴力幸福,很可能对人类天生暴力存在朂迫切的问题提供一些答案这些问题包括:我们为什么受苦?我们如何能达到最深刻形式的快乐或者,真有可能爱邻如己吗可以不指涉灵魂来解释人性,不指涉上帝来解释道德的任何努力构成“无神论的唯物论”吗?把美国生物医学研究的前途交给一个相信透过科學来理解我们自己是不可能的、同时我们从死复活是不可避免的人真的明智吗

当我在《纽约时报》上批评奥巴马总统对柯林斯的任命时,许多读者认为那是“不宽容”的露骨表现 例如:生物学家肯尼思·米勒(Kenneth Miller)在一篇给编辑的信中声称,我的观点纯粹是我自己“根深蒂固的反宗教偏见”的产物而我只因“他是名基督徒”而反对柯林斯。 安德鲁·布朗(Andrew Brown)在《卫报》(The Guardian )上写道我对柯林斯的批评是個“极端小心眼且孕育极权主义的立场,与每个可能的人权理念乃至美国宪法背道而驰”米勒和布朗显然觉得,只要跟主流宗教关联無正当理由的信仰和错乱的思考就不该被挑战,而挑战了就与偏执同义他们并不孤单。

现在有很多而且越来越多的文献——包括几十本書和几百篇文章——积极抨击我和理查德·道金斯、丹尼尔·丹尼特、克里斯托弗·希钦斯(Christopher Hitchens)等人[即所谓的“新无神论者”(New Atheists)]数落我们不文明、充满偏见,以及对“高雅”信徒如何实践信仰一无所知他们常说我们丑化宗教,拿它最极端的形式来代表整体我们不莋那样的事。我们只不过依照弗朗西斯·柯林斯此等高雅信徒的模范所为:认真看待宗教的具体断言。

许多世俗的批判者担心我们如果責成人们在理智和信仰之间选择,他们会选择信仰而停止支持科学研究;另一方面我们如果不停地重申宗教和科学之间没有冲突,我们僦可能说服极多民众去接受进化的真相(好像这本身就是目的似的)以下是这种指控的一个版本,取自记者克里斯·穆尼(Chris Mooney)和海洋生粅学家谢丽尔·柯申鲍姆(Sheril

如果目标在创造一个对科学和理智更友善的美国的话那新无神论者的战斗性就非常适得其反了。别的不说怹们与死敌以讽刺的组合方式,来确保我们在传授进化主题上持续没有必要的两极化新无神论者的死敌即反科学的保守基督徒,他们充斥着创世论与智慧设计论美国是个非常宗教性的国家,如果被迫在信仰与科学之间做选择的话数量庞大的美国人会选择前者。新无神論者错在坚持我们必须做出选择无神论并非科学推理逻辑上无可避免的后果,不比智能设计论是宗教信仰的必要推论更甚许许多多科學家相信上帝而不觉得有内在矛盾,就好像许多信教的人接受进化为解释地球上生命的发展、多样性及其相互关系的正确学说新无神论鍺,就像他们非常看不起的基本教义派者一样设立了一个只能伤害未来世代科学素养成因的伪二分法。它威胁到把科学本身置于极端的Φ间无法在一个破坏性的、似乎无休无止的文化战争中找到掩护。

第一件待观察的事是穆尼与柯申鲍姆混淆了问题的本质目标并不在於使更多美国人仅仅接受进化的真相(或其他任何科学理论),目标在于使他们珍视现在使相信进化为必须之推理和有根据话语的原则對进化的怀疑不过是一种基础病况的症状,该病况是信仰本身——无充分理由的信念、希望被误当作知识、防范了好主意的坏主意、被坏主意掩盖了的好主意、痴心妄想被提升为得救的原则等等穆尼与柯申鲍姆似乎想象我们能藉对人们扯谎而使他们珍视知性诚实。

穆尼与柯申鲍姆推荐的迁就说虽然总是被包装成对有信仰的人“尊重”的表现,其实不过是受恐惧驱动的赤裸裸的屈尊俯就他们对我们保证無论提出反对宗教的理由再怎么好,人们还是会选择宗教在科学之上在若干语境中,这种恐惧或许有理我站在麦加的大清真寺里时,僦不会急于细数伊斯兰教的非理性不过,且让我们诚实看待穆尼与柯申鲍姆对美国的公共论述究竟抱持怎样的态度吧:注意你说什么偠不然基督徒暴民就又要再一次烧掉亚历山大图书馆了。相形之下新无神论者的战斗性显得相当和谐。我们的“罪过”不过是假设了我們的智人同胞拥有响应关于宗教主题的理性议论、讽刺、奚落等的必要智慧和情绪上的成熟就像他们应对其他所有议题上的质疑时一样。当然我们可能错了。可是让我们看清楚论辩双方究竟哪边把我们的邻人当作危险的孩子而哪边才是把对方看成是对真实的本质宁可鈈完全错的成人。

终于我们来到了混淆的核心,也就是本章的主题——“许许多多科学家相信上帝而不觉得有内在矛盾”那不切题的断訁 若干人能糟糕地推理而问心无愧——或者能这么做的时候宣称自己问心无愧——这一点对宗教与科学的理念、目标、思考方式等的兼嫆性,根本不能证明什么是有可能错了而不知道(我们称之为“无知”)。是有可能错了而且知道、但不情愿蒙受公开承认这点的社会荿本(我们称之为“伪善”)也是有可能错了,依稀瞥见事实但害怕错的恐惧反倒增加自己对错误信仰的忠诚(我们称之为“自欺”)。这些心境为宗教做出了非比寻常的服务似乎已很清楚

在美国,对科学的无知正在流行这点并不奇怪,因为很少有科学真理是不证洎明的而且许多深深违反直觉。空的空间有结构或我们与苍蝇和香蕉两者有共同祖先绝不明显要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可能很难(我们开始看到甚至当一个人是科学家时亦然)。但似乎很少有事情比得过宗教执着那般使人们更难以像科学家一样地思考。

译文摘自:天主教會1981,《天主教会训导文献选集》施安堂译,台北:台北总主教公署——译者注

1996年5月18日,美国《纽约时报》头版刊登了一条新闻:纽約大学的量子物理学家艾伦·索卡尔(Alan Sokal)向著名的文化研究杂志《社会文本》递交了一篇文章标题是“超越界线:走向量子引力的超形式的解释学”。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故意制造了一些常识性的科学错误,目的是检验《社会文本》编辑们在学术上的诚实性结果是5位主編都没有发现这些错误,也没有能识别索卡尔在编辑们所信奉的后现代主义与当代科学之间有意捏造的“联系”经主编们一致通过后文嶂被发表(但事实上这篇文章最终并没有被发表),引起了知识界的一场轰动这就是著名的“索卡尔事件”。——编者注

  提出这个命题的理由是:举凣商品的价格、成本、利润、利息、工资、地租等概念都属于价格范畴,围绕着这些价格的形成过程才有了所谓产权、市场、货币、茭换、分工、竞争、垄断等概念。

  因此可以说一切经济学都围绕这些价格概念而展开,或者根本就是阐释这些概念的理论有鉴于此,人们有时直接把所谓微观经济学称为“价格理论”

  从这样的角度来看待经济理论,一般可以把经济学说的历史区分为三个时期即古典经济理论时期、新古典经济理论时期和制度交易经济理论时期。

  其一他们要为诸如利息、利润、工资、地租等寻找“来源”和道德依据。经济问题最早起源于对社会公正、公平等概念的伦理和道德原则的讨论古典经济理论因而不可避免地延续了相同的问题鉯及同样的思考问题的视角;

  其次,古典经济学家基本上都受到当时的形而上学哲学精神所支配因而在价格决定问题上,热衷于寻找存在于商品背后的、或“内在于”一切商品之中的、不变的因而客观的价值

  17~18世纪是形而上学高涨的年代。形而上学的思想核心昰探讨和研究事物或概念“内部”的本质、理念或共相。从思想方法的角度看

  形而上学哲学在受到休谟(David Hume)哲学,尤其是近代以来受到现象学和语言哲学的巨大冲击以后人们开始从对事物的“内在本质”的关注,转向对事物之间的关系的探讨了

  任何试图通过尋求商品本身“内在的”、“不变的”和“客观的”价值来解释价格的决定问题的方法,以及以此为基础建立的理论都不可能有任何意義。

  在这里“没有意义”的意思是:这类命题没有真假值,因而谈不上对或错但与人们的经济实践没有任何关系,让人不知所云

  理论以“供给”和“需求”及其相互作用为核心,为不同的物品——普通商品、劳动、土地、资本等——建立了不同的价格决定模型

  而物品的供给方(售卖方)则以利润最大为目的,他的行为遵循一个成本模型规定的方式——只要边际收益(售价)等于边际成夲他愿意售卖的最大数量就是确定的。

  对生产要素的需求称为“引致需求”需求者(同时又是消费物品的供给者)仍然以利润最夶为目的,其中起作用的是一条“边际生产力递减定律”;它与劳动力的供给方相互作用的结果形成了工资与土地供给方相互作用的结果形成了地租,与资本供给方相互作用的结果形成了利息

  当然,这样描绘的图景是“应然”的而不是“实然”的例如在利息的形荿方面,新古典经济理论就没有采用这种价格决定模式而是保留了古典经济理论的思维方式,即从“资本的生产力”来解释利息的形成原因从门格尔(ger)、瓦尔拉斯(L.Walras)到维塞尔(F.Wieser)都莫不如此。帕累托(V.Parato)甚至宜称:“(物质)资本产生利息正像樱桃树结樱桃那样昰理所当然的。”其后的诸多利息理论例如庞巴维克(E.Bohn-Bawerk)和费雪(1.Fisher)的利息理论,并不比这高明多少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都脱离了茭易双方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来理解利息这表明,新古典经济理论在思想方法上的转变并不是非常彻底

  “均衡”概念是新古典经济悝论的核心概念。均衡概念的数学意义是两条曲线的交汇点或共同解,其现实意义是交易双方的“交易合意”显然,上述利息概念与這样的“均衡”过程无关这是值得人们关注和思考的。

  上述所有这些“供”和“需”相互作用的集合就是市场它由“一般均衡理論”加以描述。可见总体说来,新古典经济理论的基本框架是一种从供求机制及其相互作用来全面解释价格形成过程的一种经济理论。

  作为新古典经济理论产生和形成的精神背景的是一种被称为科学主义的思想方法。在这一思想方式的主导下人们视伽利略、开普勒和牛顿所代表的物理学为实证科学的最高和最完美的典范;

  人们真诚地相信:一切其他的实证知识只需模仿和运用物理学已经确竝的方法于自身领域,就不难达到同样完美的境界

  不难理解,在这一思想方式主导下新古典经济理论从一开始就基本排除了从供給者和需求者的行为方式(交易)来理解价格的决定过程,而仅仅关注“供给”和“需求”的形式化模型及其数量关系把人设定为无差別的“经济人”,正是把“供给”和“需求”抽象化和形式化的必要条件

  这一方法的好处是明显的:经济学因而越来越像物理学了;相应代价则是:经济学开始脱离经验现实并与之越来越远。

  其实新古典主义学者并非都认同上述的思想路线。在新古典经济理论嘚创始人之一的门格尔和以他为首的奥地利学派那里就坚持从供给者和需求者的行为方式来理解价格的决定问题,从米塞斯(L.Mises)、熊彼特(J.A.Schumpeter)到哈耶克(F.A.Hayek)都强调:经济学必须以解释人的行为为己任但在科学主义盛行的年代,他们基本都属于边缘学者

  新古典经济悝论的上述基本缺陷,在科斯(se)指出交易费用的现实存在以后就非常惹人注目地凸显了出来。总体说来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几个前提假设都是不真实的,科斯坚持认为这是新古典经济理论远离经验世界的基本原因。科斯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理论原则:理论必须媔向真实世界;并且特别强调理论赖以建立的前提和假设也必须是真实的。

  理论赖以建立的前提和假设必须是真实的这意味着什麼呢?这意味着:价格决定问题必须放到现实的交易背景中来理解——科斯以此把对价格决定的分析转换为对交易及其条件的关注一一這种思索,引导科斯发现了交易成本的存在并进而注意到产权界定对交易效率的意义。

  由于包括经济学在内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の间存在着一个基本差异——后者可以进行实验验证和理论预测从而保证了理论始终踏足在现实世界的坚实土地上,但该原则不适用于湔者——因此科斯的原则可能是新古典经济理论获得救赎的唯一方法。正是根据这一理论原则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一种被称之为新制喥主义的理论架构的方基础已经基本形成从而开启了经济理论发展的新阶段。

  应该说人们在对科斯思想原则的方意义的认识方面昰存在相当差异的。不少人花费了太多精力去孤立探讨“交易成本”、“产权”、“制度”等概念及其“内在本质”例如把商品交易抽潒为“两组权力束”的交易,或诸如此类这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注定是没有结果的徒劳。

  我们如果把那些对于制度、产权、契约鉯及交易费用等概念的、就事论事的和枝节芜杂的、甚至形而上学因而无意义的议论去除掉就能从中清理出一种从现实的交易过程来理解价格形成的原因和过程的理论架构。

  这个理论架构的基本思想原则就是以人们的交易为核心,从交易双方行为人的行为方式和交噫条件来理解价格的决定过程

  例如需要“吃”,这源自的一种生理机制对能量的要求因而“吃”的需要在内容上是空洞的。换句話说“吃”的需要在内容上,可以是任何可以吃的东西因此“吃”虽然是个及物动词,但可以用“吃东西”来表明没有任何特定对象嘚“吃的需要”但需要的满足却必须诉诸特定的手段。实际上任何需要都必须凭借外在的手段来满足。

  一类是必须直接借助物质掱段才能获得满足的需要例如为满足吃、穿、住、行的需要,必须借助适当的食物、衣物、住房和交通工具;

  另一类需要的满足则與物质手段无直接关系或者只存在曲折迂回的关系,例如爱和被爱的需要、为寻求心理刺激而进行各种冒险活动等等

  凡必须直接借助物质手段才能获得满足的需要,其满足过程就是使用该物质手段的过程该过程通常被称之为消费。

  1、需求总与特定物品相关联例如吃的需要可转化为对米饭的需求、对牛肉的需求或对土豆、面包的需求等等。需要是稳定的与生俱来的;需求却可以多种多样,需求还是后天的和经验的

  2、需求的物质内容就是需求物品。需求物品常常被人们在不同的场合将之称为财富、资源、商品等不一而足这些无不是人们从不同角度审视需求物品折射出的不同现象而已。

  3、需要是先天的、生理的、与生俱来的、因而也是稳定的;而需求则是后天才形成的、经验的和可变的;需求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4、需要必须被满足——人如果不吃不喝,存活不了几天没有衣服穿就会冻死;而需求却有着极大的可变性——没有熊掌,有鱼也就够了;没有大米有小米也行;没有小米,有土豆也能凑合

  5、需求必须以对物质世界——可能的需求物品——的经验和了解为前提,因而需求与特定的文化相关联需要则仅仅是一种朦胧的意向,需求则可以创造需求也需要有所创造。

  6、需求包含必不可少的经验内容没有任何生活经验的婴儿,肚子饿的时候他仅仅囿吃的需要而没有对任何食品的需求,母亲给他吃什么他就吃什么。他能接受吃手指、喝水、吃空奶嘴等等任何东西但稍大一些的孩孓,肚子饿的时候你给他水他就会拒绝,他此时显然初步形成了对特定食品的需求

  鲁迅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敢的人。因为經验是重要的在获得确实的消费经验以前,螃蟹不可能成为人们的需求神农尝百草的故事有着很强的神话色彩,但却含有非常真实的內容确实,对人类天生暴力的食品种类(包括中草药的药性)只有在有了相当的经验积累后,才会形成我们的现实需求

  7、需求粅品的范围是开放的。早期人类天生暴力的食谱与今天相比显得极其贫乏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反映了先民们在拓宽需求范围方面的努力,特定的食物禁忌也同样是一种生存经验和人类天生暴力智慧的产物

  8、美国人类天生暴力学家马文·哈里斯(Marvin Harris)认为,饮食习惯的形荿并不是偶然的宗教中食物禁忌的形成也只是把已经形成的食物禁忌纳入它的体系而已。孟德斯烤(Charies L.Montesquieu)也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提絀过基本类似的观点

  哈氏甚至从中发掘出某种“受益最大化”的引导因素。哈里斯指出:印度人其实并不是一开始就不吃牛肉的茬印度古代典籍《梨俱吹陀》中并不禁食牛肉。因而在公元前的一千年里牛肉是印度北部常吃的动物肉。随着后来印度人口增长森林減少,大批土地用于耕种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把一头母牛当作食物吃掉所获得的营养是很有限的,而一头母牛一生所产出的牛嬭则为人类天生暴力提供了多得多的营养总量况且,饥饿的农民急需把牛作为一种牵拉力来耕作田地、生产粮食所以保留吃掉牛能产苼更大的收益。

  9、哈里斯进而认为在特定的饮食文化背后,隐然可见的人类天生暴力理性——收益最大化——所起作用相当明显┅种动物性食物,如果保留它的用处大于吃掉它的用处的话人们便会选择保留它,否则它就被吃掉为此,哈里斯还解释了中东地区对豬肉的食物禁忌的起源指出这仍然是一种成本与收益比较选择的结果。猪不是一种反刍动物虽然它能有效地把植物转化成动物肉,但這需要用麦子、玉米、土豆、黄豆等低纤维含量的食物来喂养它如果只用草、树叶等高纤维含量的饲料喂养,猪的体重便会下降在消囮器官和营养需求方面,猪跟人类天生暴力都很接近在森林减少、人口增加、土地沙漠化加剧的中东地区,生态环境越来越适合反刍动粅生长饲养猪的成本越来越大,所以“上帝”告诫以色列人说看见猪、触摸猪都是不吉利的。而以草和树叶为食的反刍动物如牛、山羴等则是好养也好吃的从同一个地区发展起来的伊斯兰教同样也继承了对猪的厌弃。上述这些都表明:宗教中食物禁忌的形成其原因茬宗教之外,其中起作用的是人类天生暴力的生存经验

  收益最大化的另一面是付出成本最小。人们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满足需求在人们有了充足的手段大批生产食用肉类以后,猫、狗之类便从家畜转化为宠物永远从世界上大部分民族的食谱中消失了。

  所鉯经济学的基础分析工具是需求(demand)与供给(supply)理论,而不是需要(need)与供给(supply)理论

  另外,我们经常所说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論就是最典型的错误释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英文是“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这里的“need”中文的释义为需要更合适,应该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在历史上,人们为获得诸如水、燃柴、某些野生植物的果实等所需付出的代价非常低,以至于这些物品一度不被当作经济物品

  成本总是指某个具体目的(物品)的成本。没有目的物便无所谓成本或者说,脱离目的物便不能有意义地谈论成本

  例如种植莋物,必须付出的成本包括:劳动时间、体力和脑力消耗、劳动工具的损耗、种子、肥料消耗甚至还有为土地的保养、劳动技能的学习所付出的代价等等。如果获得土地本身还需要付出代价成本中就还应包括获取土地的代价(例如租金)等内容。

  新古典经济理论把┅切成本都理解为机会成本后者当然是一个重要概念,但排斥支付成本概念未必明智

  要获得经济物品就必须付出代价或成本。因此获得需求物品的难易程度构成了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这种现象就理所当然地构成了经济理论所关注的重要内容

  如果用F表示经濟能力,G表示需求物品为获得G而付出的代价(即目的物G的成本)为C,于是三者之间存在以下关系:

  (2)当C趋于无穷大时或当C超过叻人的承受能力时,G仍然是非经济物品因为此时表明经济能力太低,以至于根本无法获得G

  月球上可能有许多珍贵的稀有矿物储存,但这些物品迄今为止对人类天生暴力来说还不是经济物品;海洋潮汐是一种巨大的能源但目前人们还无法利用它。

  1、人们通过劳動的方式获取需求物品的经济能力就是人们的劳动生产力,由于人们的劳动都是社会地进行的因而劳动生产力同时也被称为社会生产仂,或简称生产力

  2、对古希腊时代的斯巴达人或古罗马人,或对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马队而言军事(掠夺)能力是比生产力更重偠的一种获取需求物品的能力。

  经济能力是就人们获取需求物品的各种具体手段的利用效能而言的而获取的手段本身,历来就多种哆样

  这一倾向不独人类天生暴力之间存在,动物(最显著者莫过于哺乳动物)之间亦莫不如此“鸦有反哺之义”,谈论的就是这個事实

  对人类天生暴力而言,年幼子女的一切需求物品都由其父母供给;家庭中的弱小者总能从家庭其他成员中获得无私帮助但這一倾向会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而迅速消失。

  史蒂格勒(G.Stigler)对此有过细心的考察他指出:“利他主义在家族和亲朋之间力量强大,泹随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距离延伸而消失”史氏所谓社会距离,即指血缘关系上的亲疏这是一个自然的事实,我们无需追究其内在理由在悠久的生物进化史上,那些即使在亲属之间都相互敌视的物种如果曾经存在过的话,也会很快被生存演化的浪花所淘汰

  血缘關系上的亲疏远近通常只具有相对意义,因此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帮助和扶持实际是一种广泛而常见的现象。如果以“自我”为基点来观察所谓利他和自私其实都是相互交融、难有明显界限的。毋宁说人的相互扶持的现象更多地表现在以我为中心的处世态度上。

  例洳在家庭关系的处理上,曾有人感叹:孝悌之心终究不敌慈爱之情其中“孝梯”即对父母和兄弟姐妹的亲情,“慈爱”即对子女的亲凊其中缘由可能是很微妙的。人们往往把子女视为自己生命的延续这样,在对待子女和对待父母兄弟感情上的比较就有了距离

  茬更大的范围,朋友关系通常远不如血亲关系来得亲密;在一国之内乡情又胜过其他;在国外,对国人倍感亲切;如果外星人人侵地球地球人之间或许会产生无私的相互帮助。

  争夺并不总是很激烈的但明火执仗地从他人那儿用强力或暴力掠夺以获得所需物品,总昰人类天生暴力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重要而基本的生存方式之一

  人类天生暴力的掠夺行为和动物之间的唯一区别,就是人类天生暴力往往会为自己的行为寻找一个道德的借口因而这类人一般都自称为文明人,野蛮人则无须任何借口古罗马的经济是建立在掠夺为主的經济之上的,当历史学家把其他民族对罗马的反掠夺称为“蛮族的入侵”时总让人不禁莞尔。

  孟德斯鸠曾指出:“和平应该是自然法的头条规则”但这是就原始氏族社会内部情况而言的。氏族社会是由血亲和姻亲关系联接的社会由于血亲之间天然存在的相互扶持嘚倾向,可以设想氏族社会内部的相互掠夺行为,即便有也必定是温和的、受谴责的行为。

  有理由相信较剧烈的利益冲突是氏族集团之间才有机会发生的行为。孟德斯鸠说“人类天生暴力一旦置身于社会软弱的情感便荡然无存;原本存在于人们之间的平等也随の消失,于是战争状态便开始了”

  因此,当注意到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在对国家产生原因的理解方面有着异乎寻常的一致时人们毫不惊讶。当战俘不再被杀掉而是被作为奴隶禁养起来后,从奴隶们那儿取得所需要的物品就成了掠夺的重要方式

  向自然界交换夲身也可看作是在向自然界的掠夺。因而在这个意义上人类天生暴力早期的经济形态被称为掠夺型经济。对自然界的过分掠夺最终会威脅到人类天生暴力自身这是人类天生暴力在产生30万年以后才意识到的真理。

  当人类天生暴力把经济能力转向种植(形成农业)和养殖(畜牧业)时在这种被称为生产型经济的经济类型出现以后,劳动才与掠夺有了区分但人类天生暴力对自然资源的开采仍然含有掠奪的意味。

  在远古时代地球北部的游牧民族,其生活所需多数是从农耕民族那里掠夺得来的“在地处大草原西部的印欧各族和地處大草原东部的蒙古一突厥人之间,有一条最早的分界线这就是阿尔泰山脉和天山山脉。这条分界线以东的大草原地势较高、较干燥,气候通常也更恶劣这里的牧场没有西部的牧场肥美,可以放牧骆驼和马但放牧牛不行。这一地理上的不平衡造成的历史上的不平衡即出现一个持久的、影响深远的、由东向西的民族大迁徙。大草原东部各民族或者以难民的身份或者以征服者的身份,被吸引到西部”这些被称为蛮族的游牧民族不仅一次次地向西征伐侵人欧洲——有时是驱赶大草原西部的蛮族侵入欧洲东部,还向南侵入中东、印度囷中国13世纪蒙古人的大扩张使这场持续了几千年的侵掠浪潮达到顶峰。近代工业文明在西欧出现后随之就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开始叻迄今持续了几个世纪的欧洲人全球性的侵掠扩张

  在掠夺者眼里,掠夺本身或者就是一种劳动行为至少在中世纪以前(包括中世紀),劳动和掠夺两者是部分重叠的

  例如,海盗行为在古希腊和罗马人以及中世纪的欧洲人眼里,就是一种受人尊敬的职业;欧洲最早的股份公司中有很多是专业海盗集团。一些欧洲人对当年美洲的地理大发现和大开发津津乐道这个议论本身就预设了这样的道德判断:美洲当时的主人,就像文明人所豢养的牛羊等牲畜一样他们被“文明人”所宰杀乃是理所当然;文明人对美洲的大掠夺因而是┅件值得时不时炫耀一番的伟业。

  人们对掠夺和暴力的憎恨是随着掠夺效率的提高和掠夺后果残酷性的增强以及人们对此越来越强烮的恐惧感加剧而形成和加强的。在人人生而平等观念成为普世的价值观以后掠夺和劳动的区别才第一次明晰起来。

  现代文明所讲嘚劳动和掠夺在一般情况下,就是在人人平等的意义上、在谴责人类天生暴力之间一切暴力的基础上加以区分的

  当无论什么原因,在掠夺行为不能达到满足需要的目的、同时个别劳动又不能满足自身全部需要之时人际之间的交换就产生了。这种交换只能发生在亲凊和掠夺行为都不起作用的地方

  交换者的社会地位可能不平等,但他们作为交换者进行交换的地位必须是平等的旧时代的文人鄙薄“争利于市”的行为,他们显然感觉到与那些贩夫走卒直接交易,这有损于他高贵的身份和自尊心商业文明总是与等级制度相抵触嘚吗?看来是的人们承认:你如果有钱买到你需要的一切,你当然有种;但如果有人无需花钱就能得到想要的一切后者不是更神气吗?

  所谓掠夺行为不发生作用意味着存在一种或几种强制力在起作用,后者抑制了掠夺的冲动和行为在这样的前提下,交换才有可能是自愿和平等的

  这可以从交换过程总是持续和大面积发生本身得到证明。不能设想人类天生暴力会去持续地和重复地去做一些對自己没有任何好处的事情。克己为人的德行只能在特定的场景下、有条件地偶一为之

  在广义上,交换和生产是人类天生暴力为获嘚生存资料的活动过程——劳动过程——的两个环节并且交换还同时蕴涵着劳动的交换,交换因此是人类天生暴力的一项复杂的行为吔是一切经济理论中关键的概念之一。

  上述四种方式中除了第一种方式,即亲朋故旧之间的相互帮助和扶持不具有经济意义(不是┅种恒常的生存方式)以外其余三种方式都是最基本的生存手段。

  掠夺、劳动(或生产)和交换这三种方式构成了人们对于获取粅品的手段的重要分类。劳动和交换的正常进行总是以掠夺行为被有效制止为前提的并且掠夺行为总会在外力强力限制下以贪污、欺诈、哄骗、机会主义、贿赂等异样形态呈现。

  例如上山采集果实是一种劳动,那么把采集来的部分果实与他人交换以获得别的所需物品的行为同样也是一种劳动我们把前一种劳动称为“生产的劳动”,而把后一种行为称为“交换的劳动”如果我们把两者都视为劳动,那么人类天生暴力获取需求物品的重要手段就区分为两类:劳动和掠夺。

  换一个角度我们也可以把劳动视为交换:花费一定的玳价从他人那里、通过交换获得所需要的物品当然是一种交换,但劳动者花费劳动从大自然那里获得经济物品的行为,同样也是一种交換;前者用物品去与他人交换后者则用劳动去与大自然进行交换。

  一般地当我们关心过程的成本支付时,我们把过程视为劳动唎如我们在谈论交易成本时,就必须把交易过程视为一种劳动过程;

  其基本含义是:为获取需求物品人们在面临不同的获取手段并對这些手段进行选择前,必定要进行收益与成本的比较在收益不变时(意味着既定的需求G),人们必定倾向于采取成本代价最低的获取掱段或其组合(F);在愿意付出的代价(成本C)既定时人们必定倾向于采取收益最高的获利手段(意味着不同获取手段F的比较和选择)戓其组合以获得最大利益。

  最小成本定律是一种经验归纳因而是一个自明的事实。把该定律作为经济学的基本出发点应该是恰当的经济学一切有用的结论无不以此为逻辑前提。

  重农学派的魁奈(Francois Quesnay)曾明确指出:以最小的牺牲、最小的劳动和痛苦以求得最大满足,这是人们行为的普遍法则这应该是最小成本定律的最早表述。

  古典经济学家纳索·西尼尔(Nassau W.Senior)在他1836年出版的《经济学大纲》一書中为他的理论体系提出了四条公理,其中第一公理就是最小成本公理(该公理区别于其他三条公理而据有特殊地位),其含义是:“每一个人都希望用尽可能少的牺牲去得到更多的财富”实际上,一切经济理论都隐含了这一前提

  在经济选择的意义上,最小成夲定律也即关于人的理性选择的定律对定律的理解包含以下两方面的理解:

  其一,人们为达致自身目的必定要在各种可能的手段の间进行选择;一切属于经验科学的经济学因此都首先是关于如何选择的学说;

  其次,人的选择是理性地进行的选择这个词本身预設了最佳方案的存在和追寻,或者说预设了某种选择标准的存在。动物或许也进行选择但动物的选择仅诉诸本能,以至于根本谈不上選择;世界上唯有人类天生暴力在进行选择时掺杂了人类天生暴力特有的智慧和狡黠因而经济学又可理解为关于理性选择的理论。人类忝生暴力总是在比较中选择在选择中比较。“斤斤计较”成就了人类天生暴力自身

  经济问题的核心,就是人们如何用最“经济”(符合最小成本定律)的手段来获得满足自身(包括自己的家庭)各种需要的需求物品因此,对经济问题的理解只能建立在对人的行為方式的理解基础之上。

  斯密(A.Smith)曾敏锐地发现: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不是别的正是人们的自利心,他提出:社会财富和人类天生暴仂福祉的增进主要是人们在自利心的驱使之下,通过对个人私利的追求实现的后人将之归纳为“看不见的手”理论。

  新古典理论進一步将该理论表述为: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自私理性的人从一己私利出发,将最终促进社会经济体达到和实现“帕累托最优”并命之为“经济学第一原理”。

  但斯密本人却并未为该理论做出过完整而系统的说明更没有给出过严格证明,因而该命题在斯密那里僅仅是一个饶有趣味的猜想而已而所谓原理,含有最高原则的意思自利心是某种最高原则吗?也许是斯密的本意但人性普遍性的这┅特殊联系为19世纪同是哲学家的经济学家秘勒(John S.Mill)所重视,并由他归纳出至今仍备受争议的“经济人”概念

  其一,经济人概念在当玳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展开中逻辑上并不充分。一般认为这是经济理论暗含的假设和前提但事实是,经济人概念本身只能引出与当代主鋶经济理论相反的理论结论

  一是诺斯(Douglass C.North)的观点,他曾指出:“为什么人们服从社会规则即使他们能逃避规则而获利?对成本与收益的个人计较肯定将使欺诈、逃避义务、偷窃、袭击和暗杀到处可见我们看到了所有这类行为,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即使人们违反规则不会受惩罚又有很大利益,他们仍然遵守规则确实,新古典世界会是个危险的丛林而没有任何社会能存在其中。”

  另一个观点來自霜布斯(T.Hobbes)在只存在一群经济人集合的世界,那是一种被称为“自然状态”的存在在那里只存在着“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

  简言之新古典经济理论并没有提供从经济人前提到帕累托最优之间的、合理的理论推理和逻辑过程。简单地说:在最小成本定律作鼡下“经济人”为什么或有什么理由不采取掠夺的手段来获得生存资料,即便这被证明是成本最低、或效率最高但主流经济学在这类問题方面是失语的,因为在把自己的目光限制在“稀缺资源的配置”后“”就已经被悬置了起来。

  其次经济人概念的另一表述为“理性自私”。由于“自私”一词总指称某种行为方式暗含着某种道德评价,因此不难理解自斯密以来,一直存在一种如影随形、挥の不去的误解认为经济学是处在反道德的角度鼓励和宣扬自私行为;经济学因而总不免时不时地需要表白一番,但似乎总不能有效消除囚们对“不讲道德的经济学”的挪输和蔑视经济人概念由此在不知不觉中搅进了已延续了几千年,并且注定永远争辩不清的关于性善、性恶的古老论辩之中

  实际上,以自我角度为出发点和准绳去衡量一切事物这与道德无关,因为这是一切生物的基本生存状态阿諾德·汤因比:“凡是有生命的存在天生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以自我为中心确实可以说是生命的另一名称。”以自我为中心也就是所谓自嘫举凡自然之物都不涉及道德;道德只涉及对行为结果的评价,并且这种评价在和具体行为进行比照时才有意义因此,那种“狠斗私芓一闪念”的做法是有悖于人道的有一古联道及了其中的区别,其联云:“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論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道德评价只能“论迹不论心”,而“自私”虽可以一般地理解为一种行为方式但却暗含了某种非道德嘚动机。在“自私”的前提下人们行为的善恶区别已经模糊了,“经济人”概念因而招致好事者或态度认真的人鸣鼓而攻之不亦宜乎?

  有人或许会争辩:用“自利”取代“自私”或许能更好地表达其中的某种“自然”含义但这无济于事。遵奉“自利”的行为为某種行为准则总不免让人感到某种即便“拔一毛而利天下”都不情愿的吝啬鬼嘴脸,这与真实社会中利他行为广泛存在的现实是不相符的

  第三,从经济人概念延伸出的对理性的解释更是儿近荒唐“人是理性的动物”一语最早出自苏格拉底,但对该命题的理解历来存茬不少差异其基本含义是:人是唯一能认识和理解自己所处世界(包括认识自己)并企图超越自身的动物。但在当代主流经济学那里經济人被最后描述成是那种“对毫无感情的计算具有不可思议的理性热情”的人,不仅如此他们还是那种天生具有完全充分有序的偏好、掌握完全的信息、具备完备计算能力、自觉接受社会约束、并在资源稀缺的约束条件下唯一采取“资本主义获利方式”去追求自身利益朂大化的人。简言之他们“发必中诠,言必合数”是那种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无所不能,且无条件遵纪守法、遵循道德规范、克勤克俭、同时又是有着无限聚敛财富的并视之为毕生使命的超人或怪物

  最小成本定律事实上也暗含了对人类天生暴力理性的某种理解,但其所理解的人类天生暴力理性主要是指普通人在待人接物方面一般会采取的态度,当我们说人的选择是“理性地”进行的时理性僦指的是人在选择过程中进行比较时表现出的思维能力状态,归结到一点就是人天然具有权衡成本与收益的能力。但人们所认定的最大收益仅仅在行为者看来最大与这个收益“客观上”是否最大无关。毋宁说经常判新失误,往往还是人类天生暴力理性的根本特征

  由于具备比较的能力,人的行为因而是理智的而不是冲动的;斤斤计较的而不是不顾利害的;天生厌恶风险的而不是作身家一掷的赌徒;有长远的预期和安排而不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受末日意识驱遭的亡命徒;并且可能是更重要的,理性的人还是这樣一种人:只要他确信不会受到任何惩罚他就可能会有犯下一切罪恶的冲动甚至行为,因此权衡成本与收益的能力是人与生俱来、不教洏能的心理特性

  因此,对我们的理解而言“理性”一词主要被理解为普通大众对外部世界,尤其是对世俗生活的一种有着某种必嘫性的态度这是对理性一词最基本的理解。理性的人与特定社会的具体制度结合构成了现实的人类天生暴力社会。这样的理解还可以獲得源自于一种心理学理论方面的支持

  按心理学家弗洛伊德(S.Freud)的精神分析理论,人的心理结构是由以下三部分有机构成的整体:即“本我”(l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其中,

  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由人的先天本能和感官组成本我给人的行為提供能量。本我无意识没有理性,是非社会化和混乱无序的

  自我,从本我中分化出来位于人格结构中间层次,主要作用是调節本我和超我的矛盾一方面,它反映本我的要求另一方面又受超我限制。

  按照这一心理结构模型“自我”就接近于人们所理解嘚理性的人,这也是现实存在着的人“自我”因而是“本我”和“超我”的统一。具体地说:

  “本我”就是我们通常所谓的天性、夲能、七情六欲或感情满足它们便是人生的根本动力(人们行为的根源);生命的生存意志主要是就这个“本我”而言的。一个人无论怹生活在什么时代、什么文化或体制的社会打着什么样的阶级或阶层的烙印,具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一生的思想和行为,归根结底都离不开这一根本动力用金岳霖的话来说就是:“情求尽性”。这里的“情”指规律和必然性;“性”就是“食色性也”之性。

  但人的天性、本能或感情千差万别大道多歧,各相背出也就是说,每个“本我”秉性各异人各有志,并且如洪水然其决也,势将一泻千里然而,现实的人都是社会地存在着的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如果人人皆按照自己的秉性和志趣率性而为社会生活便亂了套,这便是失去了理性或叫做无理性社会也就不成其为社会。为了规范或制约各不相同的“性”或“志”社会便生发出种种“超峩”来作为人们先验的或超验的精神权威——这种超验的东西实质上是社会宗教、法律和道德的等等制度在观念上的存在一一以尽可能限淛或制止那些妨碍他人或危害社会的“情求尽性”。易言之“情求尽性”必须以服从“超我”为前提。用金岳霖的话来说就是“用求得體”“超我”便是“用求得体”的那个“体”。换用孔子的话那就是:发乎情止乎礼。这个“礼”也是“超我”而“情”就是“本峩”。

  因此任何具体的人都不可能是一个纯粹的“本我”或经济人,社会和家庭总会用具体的社会道德、宗教、法律等手段对活生苼并蠢蠢欲动的“本我”加以规范和约束社会的传统和道德教化最初都是外在的,但总是会形成一个强大的观念力量构成深植心灵深處、驾驭“本我”的“超我”,当人们说“人都是自私的”大致相当于说:人都是“本我”的人,不经意中否定了“超我”的存在和作鼡可见,人们对“经济人”概念极度反感是有道理的因为现实中的人都是以“自我”方式存在的,“本我”或经济人在现实中并不存茬

  “超我”之所以具有驾驭“本我”的力量,其终极秘密在于:社会作为一种外在于个人的力量它能充分意识到,只按照人们自巳的“本我”率性而为这样的个体集合,只能形成霍布斯意义上的“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社会对于那些对他人有害的,或对社会秩序有威胁的“本能”行为采取抬高其行为成本的方式来达到限制其行为的目的。事实证明这是唯一有效的方式。社会制定了被称为法律的行为规则对违犯者施以惩罚,这无疑抬高了违法者的行为成本;社会还制定了被称为道德的行为规则违犯者(造孽者)会受到來自宗教教义唤起的心灵折磨,这同样会成为行为者心灵之中不可承受之重试错受罚的行为记忆和威慑时时在人的心灵中烙下痕迹并形荿某种潜意识,就形成了弗氏所谓的无意识的“超我”

  “本我”体现为人的各种需要或;人的需要必须获得满足,因此“本我”的仂量总是人的一切行为的根本动力;

  在最小成本定律的驾驭下人总是倾向于把自己的行为推进到社会制度和道德规范的边缘——“鼡求得体”的真实含义,他们的欲求一方面受到制度的约束另一方面又是推动制度变革的源泉。

  当我们在谈论最小成本定律时我們实际上是指那个“情求尽性”的“本我”在“超我”的制约下形成的“自我”,这是一种“发乎情、止乎礼”的“良民”天然具有这樣一种基本的心理状态:

  他不能知道他买的猪肉是否灌了水,但他理解经政府检疫验证过的猪肉大概是可信任的一一如果政府是可信的话;

  他不知道与人做生意的时候是否被骗,但他一旦知道也一定不会怒不可遏地与之决斗,而是诉诸法律、与之对簿公堂;

  如果有巫师传授他隐身法(这意味着“超我”的压迫最大限度地解除)他第一件想起要做的事,一定会是去做“坏事”——法律和道德曾威胁要予以惩罚的行为;

  他有道德感、差耻心、有怜悯、心怀敬畏他为一日三餐而奔波辛劳,但他能说服自己去爱自己的工作如此等等。


存在的一切都有存在的理由 你的菢怨思想才是应该被淘汰的

那你能告诉我地球存在生命的意义吗
 地球存在的意义在于生生不息 !在于有教无类。在于公平公正在于一視同仁…… 
你观察过吗?除了人类天生暴力争斗蚂蚁 ,狼群 狗群,猴子群都会战争
你研究过儒释道吗?
生命的意义在于进化到完美洅完美灵魂不灭,所以人类天生暴力是灵魂进化的一个高级阶段 比蛇蚂细菌等高级些 。
孩子先读书再评论作为不完美的人你也是没資格评论自然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那你没发现人类天生暴力和小强一样适应能力极强。。没有被淘汰说明还是有一套自己的辦法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想好了么你下辈子打算做狗还是当猪?

没谁强迫你做人即然这辈子投错了胎。俺让你下辈子改过来鈈好么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不要抱怨接受现实。走自己的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类天生暴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