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共享发展的谋划转型发展重点任务务是

京津冀“十三五”规划确定九方面重点任务
  京津冀“十三五”规划的发展目标已经公布,为此,也确定了9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国家发改委昨日举办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如上内容。
  国家发改委政研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赵辰昕说,近期,《“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印发实施。这是全国第一个跨省市区域“十三五”规划,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的具体指引,对于打破三省市“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增强发展整体性和协同性具有重要意义。
  京津冀“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京津冀地区整体实力进一步提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协同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首都“大城市病”问题得到缓解,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取得积极成效,制约协同发展和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逐步得到破解;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
  赵辰昕说,下一步将下大力气推动落实,不断拓展协同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九方面重点任务
  一、创新发展,打造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
  二、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发展体系
  三、互联互通,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
  五、共享发展,推动协同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六、传承创新,促进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七、依法行政,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八、开放发展,培育区域开放合作竞争新优势
  九、深化改革,打造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
[责任编辑:全面推进共享发展 着力增进民生福祉_新浪湖北_新浪网
  七、全面推进共享发展,着力增进民生福祉
  全面推进共享发展,必须更加突出共建共享和保障民生的制度性安排,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供更充分、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一)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以湖北大别山、武陵山、秦巴山、幕阜山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主要对象,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大力扶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夯实脱贫攻坚基础。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全面落实精准扶贫各项政策措施。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合力攻坚,加大驻村帮扶力度,建立帮扶长效机制。严格落实扶贫责任制,进一步完善“省负总责、市州主导、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和“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实行军事化脱贫攻坚机制,确保限期脱贫。强化脱贫工作责任考核,建立年度脱贫攻坚报告和督察制度,实行最严格的考核督察问责。
  (二)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全面改造计划”,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推进城乡教师交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和职业教育助学金,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办好特殊教育。
  促进高等教育分类发展、特色发展。实施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工程,支持1至2所高校和若干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部分高校和学科进入国内一流行列。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打通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院校通道,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和教育教学改革。加快推进终身教育与全民教育体系建设,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远程教育,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全覆盖。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完善教育督导,加强社会监督。
  (三)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健全有利于促进就业创业的财政、金融、产业等政策体系,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
  鼓励以创业带就业,建立面向人人、功能齐全、公益可及的创业服务平台。大力发展人力资源市场,促进人力资源在地区、行业、单位之间顺畅流动。规范和落实国有单位公开招聘制度,维护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和就业失业统计指标体系,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和企业合法权益。
  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大力开展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残疾人免费接受职业培训行动。强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能工人培养模式,全面推行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建设一批高水平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职业技能竞赛集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完善职称评定制度,推广专业技术职称、技能职业资格等级等同大城市落户挂钩做法。
  (四)逐步改善收入分配格局。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健全科学合理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健全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完善最低工资调整机制。健全劳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分配的机制。深化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缩小收入差距,明显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规范隐性收入,遏制以权力、行政垄断等非市场因素获取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五)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坚持精算平衡,完善筹资机制,健全社保待遇确定和调整机制。
  完善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完善机关事业、企业职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机制。拓宽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渠道,加强风险管理,提高投资回报率。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大力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
  健全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加快整合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和经办管理。改进个人账户,全面开展门诊费用统筹。完善居民大病保险政策。深化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发挥医保控费作用。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异地就医及时结算,实现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鼓励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医保经办。将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推进工伤保险基金省级统筹,完善补充工伤保险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加强工伤康复体系建设。
  统筹健全救助体系,强化政策衔接,加快制度整合,提升管理服务能力,切实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认真落实优抚对象各项抚恤优待政策,建立健全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积极发展慈善事业,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社会救济和社会互助、志愿服务等活动。
  (六)着力推进健康湖北建设。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加快医药分开步伐,推行分级诊疗,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农村流动,形成不同层次、多元化的医疗卫生集群。完善基层医疗服务模式,发展远程医疗。推进全科医生、家庭医生、急需领域医疗服务能力提高、电子健康档案等工作。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实行非营利性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同等待遇。加强医疗质量监管,完善纠纷调解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坚持中西医并重,促进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理顺药品价格,增加艾滋病、精神病防治等特殊药物免费供给。加强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等重大疾病综合防治和职业病危害防治,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大病慢性病医疗费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心理健康服务。
  实施食品药品安全战略,按照“最严谨标准、最严格监管、最严厉处罚、最严肃问责”的要求,建立全程监控、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全面提升食品药品安全水平。
  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公共体育建设,发展竞技体育,积极申办国际国内重大赛事,全力办好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和省第十五届运动会。
  (七)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务水平。
  深入推进计划生育惠民计划和生育关怀工程,加大对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帮扶力度。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社会风尚,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通过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务供给。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贫困妇女、单亲特困母亲、老人等困难群体关爱服务体系。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健全扶残助残服务体系。
  八、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以全面从严治党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必须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努力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大全面从严治党力度,营造有利于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推动全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一)强化各级党委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坚持“力度统一论”,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做到推进改革发展的力度有多大,全面从严治党的力度就有多大。健全完善明责、履责、考责、问责机制,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党治党责任体系。
  全面加强纪律建设,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健全完善经常性的纪律教育机制,形成抓早抓小、动辄则咎的监督执纪新常态,强化党章党规党纪的刚性约束。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维护中央权威,保证政令畅通。
  保持正风反腐高压态势,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落实“三严三实”要求,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驰而不息纠正“四风”,以党风政风持续改善带动社风民风不断好转。加大治庸问责力度,有效治理为官不为问题,促使全省广大党员干部清廉为官、事业有为。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无禁区、无盲区,不停步、不放松,减少存量、遏制增量,取得反腐败斗争新进展新成效。加强审计监督和巡视监督,提升监督合力。
  加大治本力度,深化相关改革,扎紧织密制度笼子,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压缩腐败现象生存空间和滋生土壤,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二)提高各级党组织领导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发挥各级党委(党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党组和法院、检察院党组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形成发展合力。
  坚持民主集中制,以明确权责为重点,强化全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完善党委领导经济工作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经济形势分析研判机制、决策机制、决策咨询机制、信息发布制度,不断提高各级党委(党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能力,提高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法治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原则,把各级党校办成提升干部素质的重要基地。
  坚持好干部标准,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以省市县乡领导班子集中换届为契机,大力选拔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领导干部,选优配强“一把手”。优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深化年轻干部成长工程,实施领导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加强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打造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善于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健全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政绩考评体系,建立健全干部奖惩激励机制。坚持从严治吏,推行履职尽责管理,强化干部日常管理监督,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调动各级各类干部履职尽责、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和深化“五个基本”建设,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分类实施一批基层党建重点工程,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和活力,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励广大干部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更好带领人民群众加快发展。
  (三)持续增强发展气场。实现全面小康是全省人民的共同事业,必须聚合各方面力量,动员各阶层广泛参与,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尽职尽责、发挥作用,营造强大发展气场。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把群众工作作为党的“生命工程”来抓,继续深入开展“三万”活动,不断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动员和带领人民群众团结奋斗。注重发挥精神的能动作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始终保持激情奋进、逆势而进、争先竞进的奋斗精神,进一步升腾湖北发展气场。
  加强和改进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推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改革创新增强活力,切实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更好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在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协商,依法保障人民权益,激发全省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主人翁意识。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支持驻鄂部队、武警部队和民兵预备役现代化建设,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努力做好民族、宗教、对台、港澳、侨务及外事等工作,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着力构建促进改革发展统一战线,把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汇聚到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来。
  (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加快法治湖北建设进程,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党员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形成良好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力争法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推进依法执政,提高各级党委依据宪法法律履职尽责、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精细立法,围绕保障“五大发展理念”落实和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加快推进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配套、体现时代特征和富有湖北特点的地方立法。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贯彻实施《法治政府建设纲要》(年),依法设定权力、行使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推动依法行政。依法调控和治理经济,提高政府领导经济工作的法治化水平。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行综合执法,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促进司法公正,完善对权利的司法保障和对权力的司法监督。坚持“护幼容错不赦罪”,在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前提下,按照有利于维护正常生产经营秩序、有利于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有利于促进经济秩序稳定的原则,推进建设性执法司法。
  (五)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强社会治理基础制度建设,建立人口基础信息库,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和相关实名登记制度。
  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机制,以信息化为支撑,构建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全面推进城乡网格化管理,完善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完善依法调解和多元化调解相结合的矛盾调处机制,加强和改进信访和调解工作。健全社会治安突出问题排查治理机制,严密防控、依法惩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虚拟社会管控。
  完善重点人群服务管理体制机制。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有力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公共安全,严密防范、依法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极端宗教活动。加强全民安全意识、风险意识教育,健全精细化、信息化、标准化公共安全体系。加强风险预警和应急体系建设,深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有效防范、化解、管控影响社会安定的突出问题,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管理制度,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
  (六)确保“十三五”规划建议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落实《建议》确定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从实际出发,编制好各级“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各类专项规划,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力争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层面规划。各级各类规划要增加明确反映“五大发展理念”的指标,增加政府履行职责的约束性指标,明确考核评价的具体标准。各级党组织要坚持问题导向,注重调查研究,明确责任分工,强化督促检查,加强考核问责,完善落实链条。广大党员干部要解放思想、敢为勇为,知行合一、侧重于行,担当责任、真抓实干,把“十三五”规划的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转化为全省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
  “十三五”时期是湖北乘势而上、赶超跨越的黄金时期,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深入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湖北实施,全面落实《建议》各项部署,为率先在中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而努力奋斗!
  李鸿忠向全会作说明
  受省委常委会委托,我就《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起草有关情况,向全会作说明。
  一、建议稿起草过程
  “十三五”时期是湖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关键时期、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化时期,也是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突破性阶段。制定和实施“十三五”规划,是深入把握省情、统一思想认识、动员全省上下为加快湖北发展团结奋斗的重大机遇。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确定我省未来五年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理念、重大举措,描绘好未来五年发展蓝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省委高度重视“十三五”规划建议起草工作,专门成立了由我担任组长,国生、昌尔、晓东、德辉同志担任副组长的起草工作领导小组,并从20多家省直单位抽调人员成立了文件起草组。期间,省委多次组织研究我省“十三五”改革发展重大问题,多次对建议的基本框架、重大思路、重要目标、重点举措提出重要指导意见,领导小组多次对建议稿进行审改。
  10月21日,文件起草组正式启动起草工作。有关部门分别围绕“湖北‘十三五’时期发展新空间问题研究”等8个重大问题开展前期调研;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后,省委常委、省人大党组书记、党员副省长、省政协主席分别围绕“‘十三五’时期湖北发展新理念问题研究”等18个重大课题,领题开展“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谋划湖北‘十三五’发展”专题调研活动,形成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为起草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起草组按照“写出五中全会精神‘湖北落实版’”的要求,数易其稿,形成征求意见稿,并向省“四大家”领导、各市州、省直各单位、在鄂大专院校和大型企事业单位广泛征求意见。在此期间,省委先后召开部分市州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专家座谈会和党外人士座谈会,听取大家对我省“十三五”发展的意见和建议。12月11日,省委常委会对建议稿进行了集中审议,又提出了一些重要修改意见。会议决定将修改定稿的建议稿提交全会审议通过。
  从各方面反馈的情况看,大家对建议稿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建议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湖北实际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在要求,提出的目标任务、发展思路、战略举措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于引领和推动我省抢抓新机遇、塑造新动力、拓展新空间、厚植新优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各方面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既要把“十三五”时期我省面临的机遇及阶段性特征分析清楚,也要对我省面临的严峻挑战和深层次矛盾阐述充分;二是“十三五”发展目标既要积极主动、鼓舞人心,也要切合实际、留有余地;三是要紧跟紧随国家战略部署,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四是要提升和深化“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特别是要加大长江中游城市群、汉江生态经济带的分量;五是要更加突出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绿色发展,并对相应内容进行丰富完善。起草组对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全面汇总、逐条分析,做到了充分体现和尽量吸纳。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后,起草组又根据会议精神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充实。
  二、建议稿的总体考虑和基本框架
  建议稿充分研判了“十三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黄金机遇、严峻挑战和发展趋势,突出把握了以下几点:
  第一,充分体现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谋划湖北“十三五”发展,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湖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建议稿以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为基本依据,全面贯彻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湖北实施,围绕“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战略目标,围绕落实“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制造强国、扶贫攻坚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重点着墨,特别是围绕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的经济工作新要求,对加快推进我省结构性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同时,继承和发展历届省委、省政府在实践中探索出的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好经验,注重与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和“十二五”规划相衔接,体现规划工作的连续性与发展性。
  第二,充分体现我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现实要求。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没有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在强调发展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上升到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高度。建议稿深入分析了“十三五”时期我省面临的大有可为的黄金机遇,也明确指出发展不够仍然是我省最大的实际,强调要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基于湖北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肩负的全局使命以及拥有的潜力和条件,湖北“十三五”的发展必须落脚到“率先”、“进位”、“升级”、“奠基”四大目标上,即坚持以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打造长江经济带的脊梁为统领,确保我省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力争经济总量在全国发展方阵中位次进一步前移、发展质量和综合竞争力迈入“第一梯队”,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建议稿的一、二部分对这些内容作了充分阐述。
  第三,充分体现“五大发展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决定有什么样的发展局面。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理念的重大升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方式面临历史性转变,适应时代变化的新形势、新要求,必须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攸关湖北“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和发展着力点。近年来,省委一直强调理念对发展的作用,大力抓理念先行、理念更新,先后提出“五进”、竞进提质、速效兼取、升级增效等工作方针和“1.5系数”工作要求,特别是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新形势、新要求,提出并实施绿色决定生死、市场决定取舍、民生决定目的“三维纲要”。这些工作要求和理念符合中央精神、切合湖北实际,与“五大发展理念”内在统一、契合度高。“十三五”时期,必须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动全省上下思想大解放、理念大更新、灵魂大革命,特别要强化市场经济意识和绿色发展理念,在创新体制机制和绿色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
  第四,充分体现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党的领导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能不能完成“十三五”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全面从严治党。“十三五”时期任务艰巨而繁重,必定是一个艰苦卓绝的奋斗过程,需要广大干部群众始终保持锐意进取的奋斗精神。总结“十二五”时期我省发展经验,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强调精神区位、发展气场的作用,不松气、不泄气、憋住一口气,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强大发展合力。“十三五”时期,必须继续坚持这些成功经验和有益做法,提高新形势下各级党组织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努力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大全面从严治党力度,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始终保持激情奋进、逆势而进、争先竞进的奋斗精神,营造有利于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为“十三五”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建议稿的最后一部分对此作了重点阐述,其他各部分提出的目标举措也都体现了自我加压、主动作为的进取意识和担当精神。
  在建议稿起草过程中,我们注意把握以下三点:一是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既注重对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要求,提出我省具体的目标任务,又注重围绕解决制约我省发展的突出问题,提出破解难题的途径和方法。二是坚持扬长补短。既注重立足湖北的优势条件,把优势放大用足,又正视矛盾和问题,在补齐短板上下功夫。三是坚持突出方向性、指导性。规划建议主要是明确发展方向、理念、思路,突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举措,具体工作部署由规划纲要来安排。
  在结构上,建议稿分为三大板块、八个部分。第一板块为总论,包括导语和第一、二部分,回顾总结“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成就,辩证分析面临的机遇挑战,提出“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发展理念。
  第二板块为分论,包括第三至第七部分,提出“十三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第三部分讲“全面推进创新发展、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从培育发展新动力、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加快推进产业创新、加快构建发展新体制、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全面建设创新型社会6个方面展开。第四部分讲“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深化提升‘一元多层次’战略格局”,从深入推进“两圈两带一群”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一主两副多极”城市带动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升文化软实力、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6个方面展开。第五部分讲“全面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设‘两型’社会”,从加快主体功能区建设、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建立健全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体系、建立完善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4个方面展开。第六部分讲“全面推进开放发展、加快建成内陆开放高地”,从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建设国内市场枢纽、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大力培植对外开放新优势、持续优化开放发展环境、促进省际合作和省内通开6个方面展开。第七部分讲“全面推进共享发展、着力增进民生福祉”,从全力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大力促进就业创业、逐步改善收入分配格局、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着力推进健康湖北建设、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7个方面展开。
  第八部分和结束语构成第三板块。第八部分讲“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以全面从严治党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从强化各级党委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提高各级党组织领导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持续增强发展气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确保“十三五”规划建议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6个方面展开。结束语号召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深入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湖北实施,全面落实《建议》各项部署,为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而努力奋斗。
  三、需要重点说明的几个问题
  建议稿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一系列新的发展目标、发展要求和重大举措。这里,就其中几个重点问题作简要说明。
  1。关于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建议稿提出,“十三五”时期我省要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十三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目标、核心目标。提出这一目标,主要基于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呈现出的三大特点。一是进程加快。近年来,我省小康指数呈现逐年上升、稳中提速的态势,由2000年的53.07%上升到2014年的87.68%,平均每年提高2.47个百分点。其中,2011年至2014年平均每年提高3.59个百分点,升幅分别比“十五”、“十一五”时期高出2.63和0.91个百分点,上升的速率持续加快。二是全面发展。2014年,我省小康社会五大类衡量指数分别为:人民生活指数93.15%、经济发展指数89.32%、资源环境指数86.28%、民主法制指数85.58%、文化建设指数78.35%;35项具体指标评价值达到80%以上的有27项,比2000年增加了16项,其中,已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指标有8项,处于90%到100%区间的指标有15项,小康社会发展总体呈现协调推进、稳步上升的趋势。三是预期良好。2014年,我省人均GDP达4.72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83元,均位居中部地区前列。据有关部门测算,2017年我省小康指数将达到98.45,2018年将达到102.04。也就是说,如果能够继续延续当前良好的发展态势,2018年我省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可基本实现。但我省下一阶段发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也比较多,考虑到正向引导预期和留有一定余地,在充分衔接我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程的基础上,提出在2019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比较稳妥。
  2。关于力争在全国发展方阵中总量进位、质量升级。
  建议稿提出的这一目标,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量”的方面要进位,“十三五”时期我省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在全国的位次要进一步前移,以“1.5系数”来巩固和提升在第一方阵中的位次;二是“质”的方面要升级,“十三五”时期我省发展质量、效益和整体竞争力要争取进入“第一梯队”,实现发展质量、效益的跨越。
  从“量”上来看,“十三五”时期我省具备进位的条件。“十二五”以来,我省经济弯道超越态势日益凸显。从2011年到2014年,全省GDP年均增长11.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先后超过两个省市,跃居全国第9位。今年以来,在全国经济增速普遍放缓的大背景下,我省经济增长速度逐季攀升,预计全年GDP逼近3万亿大关,取得总量第8、增速第7的好成绩,持续保持“高于全国、中部靠前”的良好势头。我省已经具备了位次进一步前移的基础,而且这一基础正在日益稳固。只要继续保持这样的发展态势,“十三五”期间我省经济总量在全国的位次进一步前移,是完全有可能的。
  从“质”上来说,“十三五”时期我省必须向“第一梯队”跨越。我省现在处于全国“第一方阵”,但不属于“第一梯队”。“第一方阵”是从量上讲的,“第一梯队”是从质上、从综合竞争力上讲的。我们虽然跻身“第一方阵”,但从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上讲,与处于“第一梯队”的沿海省份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百舸争流,不进则退,慢进亦退。我们要有这样的雄心壮志,不仅要确保在“第一方阵”的位次进一步前移,而且在发展质效、综合竞争力上要追赶沿海发达省份,力争在“十三五”期间跻身“第一梯队”。这是复兴湖北历史地位、事关湖北长远发展的重要机遇,也是我们应有的使命担当。
  3。关于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打基础、管长远”是省委、省政府的一贯方针。“十三五”时期,既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承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发展起点。为湖北的“后小康时代”打基础,是我们在“十三五”时期必须肩负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因此,“十三五”规划不仅要对未来5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作出安排,确保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而且必须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当前,我们已经实现“十二五”发展胜利收官。“十三五”期间,我们一方面要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在此基础上巩固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成果,提升全面小康社会的水平和品质。另一方面,要加快项目布局,加快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努力实现“1.5系数”总量增长,加快推进结构性改革步伐,全面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祖国立交桥”,全面补齐社会领域发展“短板”,深入推进绿色发展,为湖北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总量基础、结构基础、产业基础、动力基础、“底盘”基础、社会基础和生态基础。
  4。关于建设创新强省。
  建议稿提出,“十三五”时期,我省必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建设创新强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建设创新强省是时代的要求,是我省份内之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发展”置于五大发展之首,体现了我们党对创新的高度重视。“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表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能否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实现结构优化、动力转换,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键在于创新。可以说,创新是“十三五”关键之战、背水之战。谁能率先打赢这一战,谁就能迈上发展新台阶,进入发展新阶段。我省是科教大省,科教人才众多,科技实力雄厚,这是我省最大的优势、最宝贵的资源,但资源优势不等于发展优势。为什么湖北有全国前三甲的科教优势,但经济并不是前三甲?主要还是我省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和市场化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服务创新发展的理念和方式不够先进。必须大力推进理念创新、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创业创新等全方位创新,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科技十条”等政策,尊重和鼓励创新创造,全面建设创新型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强省,推动我省科教人才资源优势加快转化为发展优势、生产力优势。
  5。关于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和“大数据”战略。
  建议稿提出,“十三五”时期要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和“大数据”战略,这是我们抢抓中央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和网络强国战略机遇、打造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新优势的重要举措。我省具有发展大数据和信息经济的产业基础、人才支撑和巨大应用空间。近年来,我们大力实施信息化全面推进及深度融合战略,加快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国家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及三网融合试点城市等信息化建设,并重点布局实施了大数据中心、楚天云及基础数据库等一批重点项目,为“互联网+”和大数据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三五”时期,我们要进一步补齐与发达省市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环境、体制机制保障上的“短板”,积极引进阿里巴巴、腾讯等战略投资者,在深化“宽带湖北”建设基础上,重点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与物联网、移动互联、北斗卫星导航、智能汽车、智能制造等技术和服务的创新应用与融合发展,建设全国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储存芯片生产基地,打造千亿元北斗产业集群,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双向互促,加快推进“智慧湖北”建设。
  6。关于建设制造强省。
  建设制造强省,是建议稿提出的一项重大举措。制造业是财富之源、强省之基。工业兴则湖北兴,制造强则湖北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省委一贯坚持将产业发展、实体经济发展、工业发展放在突出重要地位。我省是制造业大省,具有良好的装备制造业基础,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和空间,一定要抢抓机遇,紧盯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放松,大力推动我省实体经济特别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要围绕重点产业引导集聚社会各类资源,突破共性关键技术与工程化、产业化瓶颈,组织开展应用试点和示范,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力争到“十三五”末,实现自主设计水平和系统集成能力明显提升、基础配套能力显著增强,重点领域基本实现自主研制及产业应用,重要领域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十三五”时期我们必须以“豁出去”的勇气、强有力的举措,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奠基性发展。省委、省政府为此推出了“421”产业工程,拿出400亿元财政资金,向金融机构、大型国企、知名投资机构等定向募集2000亿元,力争拉动社会投资1万亿元。如果我们现在不为湖北未来发展作战略性谋划和奠基,将来就会落在后面。即使400亿赔进去,但能换来一个万亿规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湖北未来5年乃至10年发展奠定基础,这也是划算的。制造业和服务业是“皮”与“毛”、“土地”与“树木”、“海洋”与“云彩”的关系。在大力发展制造业的同时,要加快发展面向制造业的信息技术服务和研发设计、科技咨询、第三方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协同发展。
  7。关于深化提升“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
  “十二五”时期特别是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我们在历届省委、省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上,提出并不断完善“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将其作为推进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战略,在全省各地全面发力、纵深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这次在省委“十三五”规划建议征求意见中,各地各部门提出要继续坚持、深入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奋勇争先、不甘落后的精神可嘉。气可鼓而不可泄。为此,根据形势的发展,建议稿对“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作了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区域发展战略方面,在“两圈两带”基础上增加了“一群”,即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这一要求为我们加快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增添了信心。当前,长江中游城市群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湖北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积极倡导者和核心推动区,理应担当更多使命,实现更大作为。城市带动战略方面,在“一主两副”基础上,增加了“多极”。我省已进入城镇化加速推进期,这是我省经济发展的新空间、新动能。湖北在“十三五”期间要实现率先、进位、升级、奠基四大目标,仅靠“一主两副”支撑是难以实现的,还需抢抓中央重视城市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城镇化步伐,大力发展“第三梯队”,培育更多的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地区节点城市,培育更多的增长节点,形成多级带动、多极支撑的发展格局。
  认真修改、制定好“十三五”规划建议,是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希望大家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深入思考,认真讨论,积极建言,齐心协力描绘好湖北未来五年发展的新蓝图,为我省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
01-06 09:48|分享
01-06 09:02|分享
01-06 08:37|分享
01-06 08:35|分享
01-06 08:25|分享
01-06 08:23|分享
01-06 08:08|分享
01-06 08:05|分享
01-06 07:58|分享
01-06 07:53|分享
新浪地方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谋划转型发展重点任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