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每天只做100两万多元能做什么生意的生意啊,我开粿汁店的,为什么呢?我很努力

可以通过中介,这个比较贵成本高不推荐,可以在58同城赶集网等等,也可以去临街到处转转,看看有没有贴转让啊广告之类的。

什么?揭阳也是潮汕的?!

我……(请脑补一千字脏话)

揭阳看似不比潮州八景秀丽

也没有汕头经济特区的实力雄厚

“海滨邹鲁”、“国画之乡”、“小戏之乡”、

“龙舟之乡”、“华侨之乡”……

它还收获了两个特别的称呼

大城市”和“文明城市”(提名)

《广东省人口发展规划(年)》中

而在中国文明网正式公布的

 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河源市、揭阳市、梅州市、清远市

汕头市、韶关市、湛江市、肇庆市

德庆县、佛冈县、惠东县、廉江市

仁化县、台山市、英德市

*全国文明城市是中国大陆所有城市品牌中含金量最高、创建难度最大的一个。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是目前国内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也是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

不过个人觉着还可以加一个:

因为市里百里之内皆可见榕树

经常能看到拿着蒲扇的大爷大妈

有人说,揭阳没什么美景

“黄歧晚翠”是揭阳八景之一

山上有九庵十八岩,山颠有歧山塔

山中有月容墓、侣云寺、卧云洞……

有“海滨邹鲁”摩崖石刻等二十余处

建于1958年的榕江西湖

坐落在榕城西南,傍依榕江南河

园内西湖岸柳垂荫,碧波荡漾

位于榕城区韩祠路口东侧

也是培养揭阳莘莘学子的最高学府

因周总理第一、二次东征时曾在此居住

位于市区东入口的揭阳楼

取法汉代形式,高约38米

作为揭阳的标志值得一看

每个周六或是节假日晚上8点起

会开始半小时的音乐喷泉表演

这可是目前国内最高、最长的江上音乐喷泉

 还能看见许多用稻草编织成的动物

落差五十多米的天然瀑布

在不足一千米的河段上还有银河飞瀑、

三叠瀑布、无名崆、长寿潭等天然景观

广东省内现存最大规模的同类古建筑

历经明代以来几十次地震,巍然不动

成了今人研究古代建筑的标本

这里美食一星期都能吃不重样

难怪蔡澜说潮菜吃不尽用不绝

瞄爷我就可以吃到世界末日

下面瞄爷就给大家展示一下

揭阳人丰富多彩的一日三餐

(这里仅以榕城区为例)

这间隐藏在榕城区天福路新亚超市对面小巷深处的无名粿汁店,每天早上总是排起长长的队伍,打包的、现吃的,不足20平方米的小店里,挤满了来吃粿汁的食客。

很传统的一家粿汁老店,仍保留了粿汁最原始的做法,手工煎制的粿皮,韧脆滑嫩;用米浆泡制的汤汁,米香四溢……

这里配料很丰富,有猪肠、猪粉、五花肉、油条、蛋卷、猪血、腐竹等,很传统的粿汁搭配,口感真的很不错,真心好食!

地址:榕城区天福路新亚超市对面小巷内

这家西湖边粿条面汤,分粿条汤面汤两种,最重要的是它的汤,汤底是用猪骨煮的,喝起来很清甜,简直炒鸡棒!

十块钱一碗的粿条汤,店家过敢落物件,下了四五种肉料,份量超足!每次去吃,总是会把自己碗里的食物消灭得一干二净,一是合了自己胃口,再是觉得空碗才是对店家最大的尊重。

地址:榕江西湖正门与后门那段路的中心点

经营牛奶豆浆的是镜头里的俩,经营小笼包的是一位阿姨,他们两家是邻居,在这里搭伙做生意已经十几年了,每天早上4点就摆摊,基本上来这里吃的顾客都会点上两家的东西一起吃

每次来到这里,标配是来上一碗牛奶和两个鸡蛋,然后再来上一笼小笼包!

偶尔也会点上其他,这里还有羊奶、豆浆、油条、咸仙饼、油锥、蛋清糕可以选择!每一碗牛奶、羊奶都是新鲜现煮,小笼包也是现做的哦~

地址:榕城榕江影剧院门口

这里是揭阳最老牌的干面馆,环境实在很一般,卫生条件也麻麻的,那些对环境过分要求,请绕道吧!路边小店的环境别指望能好到哪里去!

面分咸,甜两种口味,面条做得粗细均匀,配有肉丸、灌肠、红烧肉、腊肉、肉皮等配料。

吃的时候,要先把面条拌均匀,面条柔韧爽滑,酱料浓而不腻,肥瘦均匀的红烧肉算是点睛之笔,搭配肉丸肉皮汤,汤水看着清淡,全是实打实的真材实料,不会是食物剂勾芡出来。

这间也是揭阳老字号的干面馆,周边的商铺都倒闭了,只剩下这一家还在,还是很多老顾客前来关顾!

这里干面也分咸、甜两种口味,还有各种猪肠、腊肠、猪粉,配上标配肉丸汤,吃完简直不要太满足!

地址:榕城进贤步行街电脑城27-29号

这家店在这里经营已经差不多二十年了,每天早上9点开到晚上9点,中午还有经营一些中餐,不过现在很多食客都是冲着他们这粒反沙咸鸭蛋黄来的,基本上都是老顾客。

新鲜反沙好的咸鸭蛋黄,外表金黄,趁热一咬,酥脆香口,外脆内香,美味佳肴,细嚼慢咽,本身的咸鸭蛋黄香和白糖的甜,在嘴里融为一体,别有风味,其味无穷。

地址:榕城进贤门后坡巷口

这家麦粿小摊在这里煎麦粿售卖已经有十年了,麦粉都是自家碾磨的。每天早上,他便开始准备各种馅料,中午碾粉,并把粉加水搅拌成糊,下午三点半才来到摩托街这里摆摊!

麦烙粿的口味可甜可咸,甜的有豆沙、芋泥、玉米;咸的有韭菜、包菜、芋丝、南瓜等!

新鲜煎好的麦粿,不焦不糊,皮脆馅香,尝上一口满嘴留香,一股淡淡的纯朴乡味在心中油然而生。

地址:榕城区同德路(摩托街)上义学校路口

这家飞燕冰室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

在,闷热的天气总令人不免烦躁。而每当这个时候,飞燕冰室里便会坐满了人,门外还有不少等位的客人,顾客盈门,全都只为一杯简单的水果冰而来!

一个大冰柜,里面放着各种各样的水果冰杯,在玻璃杯里用糖水浸泡各种各样的水果,苹果、梨、哈密瓜、杨梅、菠萝、西瓜等等,再拿到冰柜冷冻结成半晶体的糖水拌着水果非常清爽!

除了水果冰杯,还有各种传统的仙草蜜、杏仁霜等消暑饮品,而且价格非常的实惠哇!一杯只要一块五,两个人随便吃个五六杯才十元不到!

经营这家店的是两兄弟,目前哥哥负责东山店,弟弟负责榕城店。他们是揭阳第一家做双皮奶的店,开到现在已经有15年了!

推荐椰汁双皮奶、黑糯米双皮奶还有红豆双皮奶,这里的双皮奶料很足哦!

地址:榕城望江北路与同德路交接红绿灯附近

这家藏在韩祠路中段的咸仙饼,每天很是热热闹闹,熟门熟路的顾客来到这里的都会来上几个咸仙饼!

每一次来这里,我都会买上两个,然后跑到韩祠路下面吃甜汤,这样搭配吃起来感觉特别爽!嘻嘻!你也可以试一试~

据阿伯说,他在这里卖咸粥已经有35年了,晚上8点才开始营业。

阿伯的咸粥是用慢火熬煮的,白米粒粒分明、入口即化,汤头口味清淡微咸,大口喝下,尝得出小虾米的鲜、香菇的咸香,以及葱花的古早味!

白切鸡肉非常鲜嫩,沾上豆酱,吃起来非常鲜甜,没有之一!

地址:榕城区北门市场内熟鱼摊后面

这位阿伯,街坊邻里都称他“老柯”!他在这里已经做了三十多年了,水粿和酵粿桃都是他和老伴每天早上亲手做的,所有的酱料也都是自制的。

每天下午他会到东山八号街那边叫卖,晚上九点后才到这里来摆摊!薄皮厚馅的水粿,十分可口,百吃不厌。

酵粿桃外脆里嫩,之所以好吃,得益于它的最佳搭档“甜酱油”(俗称“乌豉油”)功不可没,甜咸适中,口感非常好!

地址:榕城西马路榕江中学斜对面

这家店专门做夜宵,每天从晚上9点开始一直做到凌晨3点,做到现在已经二十年了,一直以来主打就是这碗腐乳汁炒粿,很多顾客都是冲着他们这碗腐乳汁炒粿来的!

香浓的腐乳汁、鲜绿的芥蓝,加入嫩嫩的肉筋,还有那入口滚烫的粿条,浓稠的汤汁拌一下,湿而不烂,细嚼入味,绝妙的搭配,一饱口福后皆啧啧称赞。

吃完腐乳汁炒粿条,也可再尝尝一碗肉丸汤,汤底是用猪骨熬制的,喝起来很清甜,简直超级赞!

地址:榕城南门新街桥头

这家肠粉店开到现在已经十几年了,以前开在飞燕3巷里面,这两年才搬到路边这里来,每天从下午6点做到晚上2点。

这家的肠粉香味扑鼻,特制的卤汁淋在肠粉上,粉浆皮薄厚适中吃起来很嫩滑,掀开肠粉外层露出包裹在里面的肉菜,热乎乎吃起来特别香……

地址:榕城区飞燕3巷路口

阿叔在这里已经做二十多年了,只做晚上,基本上来这里吃的都是老顾客。

新鲜煎好的蚝烙,外面松脆咸香,内里鲜嫩爽口,就着热气沾一点鱼露提鲜,呵叱呵叱地放在嘴里嚼着,顺着食道下溜,直至胃部,热气蒸腾,香气袭人。

地址:榕城区中山路南门桥头

阿伯为人很实在就是有点话多,他做鼠瓜丸已经二十多年了,十年前才搬到这里来,每天晚上来吃的人很多,基本上都是熟客。

这是一家很传统的鼠瓜丸老店,仍保留了鼠瓜丸最原始的做法,做出来的鼠瓜丸外皮烙得金黄酥脆,微焦的外表下,入口确是软、糯、又不黏牙。好吃到停不下来!

地址:榕城进贤门大道大市场对面

这家鸭肉粿条专做夜宵档,经营这家店的是一大家子,很友善,做到现在已经14年了,一直以来都是做鸭肉粿条!

鸭肉卖相清爽,皮滑肉实,再加上秘制的酱料洒在上面,吃完后嘴留余香,没有膻味,总体比较偏向清甜的口味。

粿条汤也是超级赞,粿条很细很滑,汤水喝起来特别清甜!想吃鸭肠的建议早点去~

地址:一中桥下码头KTV隔壁

阿伟专门做夜宵档,五口煎锅,他老婆负责在里面包饺子,三两个忙碌的伙计,这一切都是在一家很简陋甚至破旧的老屋进行的,却不简单。

每一样食材都必须要求最新鲜而且要处理的最干净的,每一颗饺子都是现包现卖!超好吃,很赞!

地址:榕城进贤门后坡巷口

这里只有面汤或者粿条汤,不做炒的,多种食材你可以自己挑选,对于深夜爱吃重口的人说,一碗充满沙茶香气汤底的鳝鱼面可以一试!

这家的鳝鱼面跟一般的汤面不同,做鳝鱼面,必须先把鳝鱼炒香后,再跟面一起煮,配菜以空心菜最对味,所以汤头要比别的面汤重口味很多。

而鳝鱼的处理也是十分讲究,鳝鱼不能有一丁点的骨头,新鲜的鳝鱼吃起来爽脆而没有土腥味,吃起来那叫一个酸爽!

地址:榕江西湖后门往一中桥中段

也就只有在揭阳才可以做到了

来揭阳玩又多了一百多种理由?

潮汕最全的美食小吃(目前154种)

先看图感受下到底有多少

【汽车】沙井、罗湖、宝安新城、宝安客运中心都有到揭阳的车,就看你选择啦!

【动车】火车开出时间为12:16,从出发,并在当天20:10到达终点站汕头,沿途停靠。全车均为硬座,空调快速列车,到达终点站汕头的票价为87元。

(点击可查看大图) 

【】深圳—福中三路—金田路—梅观路—水官高速—沈海高速—潮惠高速—烟汕线—新阳东路—揭阳,全程325.3公里

(点击可查看大图) 

那么一次说走就走的旅程!

相差的只是一张车票而已~

老板说了,您点一个 

小编工资涨5毛!谢谢了!

整理编辑丨恋上深圳,转载请注明

资料来源 丨 心微微、广东省人民政府网站

广州生活情报局、揭阳发展吧、食在揭阳等

免责声明:文章来自于氢气球内容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的预约】写在出行前的话

2017年01月22日,我向自己预约了这篇游记,当时我说:
出发前,我敲下了这些文字:
与好朋友一起放松的逛吃

人的精力犹如一块大饼,越长大,被分割的越零碎。小时候一整块大饼都属于小人儿的基本需求,吃喝拉撒睡玩,所有的精力都是给自己的。上学了,大饼被分出去一大部分给了学校给了学业,精力慢慢地出让给了排名给了优胜劣汰,让爸妈高兴,让爸妈满意是要花费不少精力才能满足的,后来,又分出去一部分给了爱情给了情人。上班以后,完整的大饼被打得更加零碎,一块块的分给了工作、朋友、上司、晋升、应酬和家庭,完全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越来越小,以至于一不注意可能就把握不住而失去了。也许再过几十年,适应了这一切后,自己的精力还有被收回给予自己的机会。
八十有余的姥姥,身体健康唯有耳朵有些听不到了,配了助听器也不喜欢经常佩带。外界的嘈杂与喧嚣,在姥姥那里被隔绝在外,内在的小世界得以越来越大越来越强。安然接受了这种情形后,姥姥的生活变得自在而随意。不爱听的不停,喜欢做得就去做,每次见到她,完全看不出年纪又长一些,时光在她身上挺住了脚步。
为何羡慕飞鸟羡慕四季轮回,被生活绑在原地不可动弹的状况,到底要持续多久。不是为了换取成功也不是为了超越别人,只是想去体验更大世界的愿望实现起来真的不简单。
好啦,不矫情了,开篇之后,是我们的广东三地美食之旅。

全中国的美食之地有若干,南方城市中,论吃得出文化,吃得出艺术的,恐怕当属广东了,沿海的那如宝珠一样的小城镇,食物的种类和吃法一脉相承但各具特色。只是想想,就会食指大动。第一次和双子的旅行,就安排在中国南端的两州之间吧,这里是适合爱吃我们的福地。
第一站:广州布拉肠粉。
从广州白云机场降落已是华灯初上,温暖湿润的气候告诉我们已经远离秋高气爽的北京。坐机场大巴到东方宾馆,再打车到我们在广州的落脚点-上下九十甫假日酒店,花费不过50人民币出头。这家假日酒店就在上下九步行街上,从房间的窗户里往外看,细细长长的下九路灯光闪烁店铺林立在身下延伸出去到远处的黑暗中。把行李安顿好,我们携手走进陌生城市热闹的夜幕中。上下九步行街路面不款,聚集了很多广州老字号的酒家小吃。比如广州酒家、陶陶居、莲香楼就集中在下九路上。
另外吃双皮奶的南信,吃肠粉的银记,吃冰的顺记冰室,吃汤圆的汤圆王,也都在这条步行街的骑楼之下。

夜色渐浓,胃口薄弱,便往东走到上九路,寻找今夜的宵夜:银记肠粉。
沿途问店里的小哥,这家店怎么走,谁知问了几个都说这里好远,要走十多分钟。
哈哈,出门靠双腿,这点路还难得到怀揣吃一口美味肠粉的吃货二人组吗。经过荔湾广场,这时的大排档已经开门待客,简单的桌椅,喜笑颜开的客人,心情好胃口也会好!
再走不过五分钟,银记肠粉的灯光出现在已经打烊的商铺之间。
老招牌,捞字号,连门口收银的还有店内招待的加起来岁数也几百岁了。
专业肠粉店原来是这样吃肠粉的。在门口点餐处的后墙上,密密麻麻的挂着所有肠粉的名字和价格,排队点餐的客人都好熟练,快速的点餐并付款。我们的确是门外汉,在如此众多的肠粉面前犹豫不定,最后点了招牌的鲜虾肠粉。交了钱,会交给你一块写了肠粉名字的牌子,把牌子交给服务员,就找座位等了。做肠粉的地方就在里间,中间的隔断初有传餐的倒台,透过中间的窗口,看到了薄薄的肠粉皮是怎么做好滴。一个铁炉一块肠粉,粉浆会平铺在专用的棉布上,入炉一分钟不到就能蒸熟。粉皮熟了,用到在铁板上刮下,然后与搭配的馅料裹在一起,就成了漂亮晶莹剔透的肠粉,最后的一道重要工序,是在盘子里倒入特制的香葱酱油,这就可以吃咯!
第一次看到肠粉的制作过程,身不由己拿着相机在店里拍来拍去,还好客人不多。
不过放下相机准备拿起筷子大快朵颐的时候,服务的阿姨过来悠悠的说,不要拍照。。。好啦好啦,我好好吃饭就是啦。

地址:广州市荔湾区上九路79号

从下九路往西走,就是恩宁路、多宝路。
银记肠粉之后的第二天,我们在多宝路发现了坊间有名的新联肠粉。
肠粉又被称作布拉肠粉,看过肠粉的制作过程后,也明白了名字中的道理,果然是用布“拉”出来的。
北京的肠粉,尝试过几家,那种粘牙的糊答答的口感超级不爽。
广州的肠粉可是出了名的好,怎么可以错过?
第二天上午路过新联肠粉的时候,刚刚在旁边的风行牛奶喝掉一瓶鲜奶,结果面对肠粉傻了眼,完全吃不下,第四天离开广州前,还是不甘心,又走路走了20多分钟,再次来到新联。
这家小店,环境比银记差很多,店里空间小,就在人行道上搭出了桌子椅子,但满当当的吃客众多,是喜欢的苍蝇店类型!
排队的时候,仔细观摩过当地人是怎么吃肠粉。当地人在半透明的肠粉上浇了特有的酱汁,在人行道上找了个座位就开吃了。
肠粉,QQ、爽滑,很清爽呢!酱汁非常鲜,虽然薄皮吸水性不像馒头面包,但是吃到最后会把所有豉油酱汁裹个干净。酱汁的味道有点像甜面酱,是怀旧的味道。

地 址:广州市荔湾区多宝路88号(近西关培英中学)

第三天去小洲村的路上,在路边随便找了一家当地连锁肠粉店尝试了艇仔粥和肠粉,物价倒是不贵,一共只花了13元,但是味道没有专门做肠粉的店好,也没有留下什么特别地印象。
广州归来不吃肠粉,北京,到底找不到一家可以媲美广州小店的了。

广州美食第二站:早茶一盅两件。
几年前在香港中环的陆羽茶室第一次尝试粤式早茶,被简单但充满家庭般温馨的早茶文化深深吸引。而今来到了早茶的发源地,更要一探其究竟。
第二天一早起身,前往下九路上的早茶店“陆点”。若说下九路上,吃早茶的有大名鼎鼎的莲香楼、陶陶居,但这两家多是游客闻名而来,若说当地人更偏爱的,则是这家“陆点”。在东方汇四楼,我们寻到了这家店。大厅并不宽敞,座位也稍显拥挤,但很多老人拿着报纸在这里饮早茶的场面,让我们对这里的点心心生期待。人们静静而津津有味的吃、喝着,并无一位点燕翅鲍和海鲜。珍贵和厚重的佳肴要在晚上华灯初上时才享用。须知,在上午和中午起床后,喝茶涤荡肠胃,食一盅两件是难得的享受哦。
喝的茶是每人一盅,可选择乌龙、普洱、寿眉、菊花等,各取所爱,吃的是虾饺烧卖、蒸排骨、糯米鸡、萝卜糕、叉烧包等,琳琅满目。在茶客满堂的大厅上,侍者来回穿梭着吆喝叫卖,一壶茶水喝尽,只要揭开壶盖,自有人马上续水。
淡淡的日子如一杯清香的茶,所有的甜蜜的,苦涩的,欢笑的,哭泣的回忆都随着袅袅的烟被风吹散,唯有堆积在心底的这段岁月,在茶里沉淀。
在陆点,我们点了包类(椰香铁棍淮山酥)、蒸笼类(蒜香豉汁蒸排骨和酱香百味蒸凤爪)、烧卖类(干蒸鲜虾烧卖)、饺类(陆点招牌虾饺皇)、粽类(瑶柱鲍鱼糯米鸡)、粥品类(瑶柱靓白粥和福果芡实猪肚丝粥)。
虾饺:皮透明、好吃。一只里面包了四只大虾仁。虾仁肥硕“弹牙”,特别鲜美。
蒸排骨与蒸凤爪:早餐吃肉却不会太油腻,蒸笼的热气闷住了食品本身的味道,豉汁味稍显不足,凤爪略硬了。
白粥:保持香滑,更有后味和余味,使人食而甘之。原料完全溶入粥中,味道真是好极了。粥很大量,2人一份足以,不过我们贪心,又点了一碗福果芡实猪肚丝粥,芡实为何物?芡实又叫鸡头米,是南方一种水生植物的果实,做粥做汤有颇多的药用。
椰香铁棍淮山酥:酥皮层数够多,够酥脆,可以吃到内馅中的山药粒。
糯米鸡:鸡肉本身油分很少,但同肥肉,海产一起在糯米中烹调,糯米的油分与肉的油分充分混合,在荷叶的包裹中更显浓香。
在陆点的这几道茶点的味道让我们惊艳,而平日12点前结账的8折优惠实在让我们感叹价格便宜。

地址:下九路58-60号东方汇广场4F001号铺(近荔湾广场)?查看地图

随后第四天一早,我们临出发到潮州前,又去备受网络拥趸的陶陶居体验了一把百年老字号茶楼的气派。
“陶潜善饮,易牙善烹,恰相逢作座中君子; 陶侃惜飞,夏禹惜寸,最可惜是杯里光阴。” 这是广州著名的茶楼“陶陶居”的一副对联,想来这也应该是绝大部分广东人喝早茶时的心理写照吧。
气派的4层茶楼在下九路上非常打眼,9点钟过去已经需要排位,一层层紧挨的圆桌旁坐满了翘首以待的食客。在陶陶居吃早茶,需要自己动手取点心,在一层与二层的点心车上,热门的虾饺和肠粉经常是刚上来就被抢光,在大酒楼吃早茶,也属于体力活了。
与之前在陆点的待遇不同,在陶陶居这一天是国庆当日,早茶的价位还有加收10%的服务费。
榴莲酥:个头小,酥脆,味道足。
流沙包:白白嫩嫩的外皮包裹下是热情的咸蛋黄馅儿,松软香甜。
萝卜牛腩:很典型的广式茶点,但是牛腩不嫩,这两天在广州吃到的牛杂也一般,不知道是不是广东人不善于烹饪牛肉呢?
凤爪:这家的凤爪很嫩,是流沙包之外,最推荐的一道。
猪脚姜:不习惯南方的这种吃法,姜味好重,不喜欢。

热门的点心每每被一抢而空。

自取的好处就是,可以拍全家福~

地址:荔湾区 第十甫路20号(近大同路)

广州-广州酒家与顺德菜

广州堪称中国的美食之都,不仅兼收并蓄了各种异国风情与其他地区的美味,地方特色也非常突出,岭南菜式的基调中广州的粤菜最为代表。
在广州,食广州酒家,如到北京,必去全聚德一样。虽然这样的选择会被当地人不屑一顾,但出于对粤菜最本源的考究与文化的寻踪,还是决定来此一探究竟。
上下九路的广州酒家总店可真气派,晚间十分需要等位。
大厅正门是红色的大牌匾,上有金色字体写着“广州第一家始创于1935年”。
牌匾下的结账台,三个年轻人用古老的算盘核对客人的账单,酸珠噼里啪啦的声音在大厅里回响。
进入宽阔的餐厅内部,客人真是济济一堂,都是慕名而来的各地食客。
我们点了招牌的烧鹅、广州文昌鸡与特色蒸桂鱼,三道大菜不一会就上齐了。对于两个人而言,菜量是比较大的。
广州文昌鸡,把鸡肉切成块状,平铺在容器中,芥蓝吸足了鸡肉与火腿丰富的油脂,除了菜的本味还添了扑鼻的鲜味。
文昌鸡本属于海南文昌地区饲养的鸡种,在海南曾经品尝过当地制法的文昌鸡,鸡肉油脂层很厚,淡黄色的鸡肉要下去一口肥腻得很。而广州酒家的做法是把文昌鸡煮熟后再上锅蒸,高温蒸汽可以把鸡皮内的油脂逼出来,热腾腾的出锅,鸡肉汁水丰富,口感也清爽。话说这道菜的由来也是因为广州酒家这第一家店坐落在文昌路上得来。一整只文昌鸡要均匀切成24片,才可以哟。
特色蒸桂鱼是用整只桂鱼,起了鱼片,下面用云耳垫着蒸,每片鱼肉上放一枚枸杞子和一条陈皮,从而让桂鱼香滑鲜甜。鱼肉很软也很肥,因为北方吃新鲜的鱼并不是很经常,这一条鱼吃到最后让我这个北方人胃口腻了起来。吃鱼肉仿佛吃猪油一般,是鱼太新鲜了吧。
广州酒家的烧鹅也是这家老字号一直以来的招牌菜。据说是选用8-9斤的清远黑鬃鹅。这道菜在去年还被评为了广州十大“最好食吃烧鹅” 。吃烧味少不了解腻的酸梅酱,而且在炎热的广州,一点点酸梅酱入口,也会使得食欲大开不是么。

地址:地址:荔湾区文昌南路2号(近上下九)

在广州的朋友还带我们品尝了顺德菜。
顺德区是佛山市五个行政辖区之一,位于广东省的南部。顺德菜以丰富多样的制作物料著称。
这家顺德来由两位顺德人掌管,菜式不多,以20多款顺德煎焗菜和鸡乸煲做主打。
两位顺德老哥日日跑两转市场买菜,无论手工多繁复,像酿豆角,都是下单才现做。
新鲜豆角提前酿好的话,颜色会变得不青翠,执著的老大厨宁愿躲在厨房里顶着高温人手酿,也不爱提前做省工夫。
顺德菜之天然,就是合乎四季天然食材的时令;之精准,则是以不浮夸、不矫饰的烹饪方式,去还原食材的味道。
真正的顺德厨子不摆饰、不吹嘘,看似质朴无华,却能够把隽永的味道,融合到恰如其分的菜肴中。怪不得有,“食在广东,厨出凤城”之说。
祖传鸡毑([nǎ])煲。毑是指“母的”。
餐桌上,少见鸡乸身影。它一般肩负着生儿育女的重担,直到功成身退后便任其自生自灭,因为肉质已老熟,鲜有人拿来做菜。向来,鸡乸被人遗弃在餐桌以外,因此在农场中售价不高。
殊不知,世间万物竟各有其独有特性,鸡乸如果像通常的做法一样拿来白切清蒸做法,根本是上不了台面;而如果作为煲食,竟然另有一番滋味。数十年,鸡乸煲在顺德大良一带享负盛名,拥趸奇多。
鸡乸煲汤清而甜,一锅汤随着加热,淡淡药材味在餐厅中弥漫开来。
一只鸡乸,起码都有两年,这是受制于其传宗接代的神圣使命,这个使命在无意中成就了鸡乸日子够长鸡味够浓的优势,耐得起煲,久煲不烂,反而越煲越出味。
煎焗的做法也是顺德菜的特长。
煎焗鱼头是广州顺德菜中的一道名菜。鱼头的胶质和腥味都很重,如果单一蒸的话,味道没有那么美味。但是经过上粉,加上胡椒粉去腥味,然后微炸一下,再用红辣椒翻炒一下,就成为香脆美味的煎焗鱼头。
竹肠是猪肚出口的猪肠的一小段,一般竹肠只有一市尺长,就这一小段是猪场中最脆口的一段。油脂丰富的肠子裹上粉一炸,被锅里的热油逼出了油脂,越嚼越香。
相比高调气派的广州酒家,我更偏爱这名不见经传但用心传承家乡味道的顺德小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美味的汤汁与食物让五脏六腑舒坦得不可言喻,在滨江边闲庭信步,听乐手的沧桑弹唱,遥望小蛮腰在夜色中的婀娜多彩,生活真美好。

地址:广州越秀区中山五路68号五月花广场北面(近中山五路)

抵达广州第二天,在初秋的风中醒来,拉开房间的窗帘,外面天气大好,赶紧梳妆打扮,开始今天的荔湾漫游。
推荐线路:上下九步行街饮早茶-恩宁路看骑楼-多宝路吃肠粉-荔枝湾坐游船-西关大屋看古风。
住在下九路就是这样好,早餐的选择非常多。
在微凉的空气中,选一家早茶餐厅,与悠闲的当地人坐在一起,享用一顿丰盛的茶点。然后在茶楼热闹的相互寒暄相互热聊的气氛中,走上街头。
早晨的上下九比晚上安静多了,店铺都没开门,过往的游人也少,空气清凉了许多。
白天,可以看清两侧骑楼建筑上高高的装饰与彩窗,与周围建筑灰色的风格倒很和谐。
走出步行街,直接进入恩宁路。
南方的骑楼真是独具特色。什么是骑楼?在窄窄的街道两旁,一幢幢房子被架于半空,底层的房子似乎往里掏空两米左右。这样,在马路两边便形成了一条自由步行的宽敞的人行走廊,它长可达数百米甚至上千米。这就是近代典型的商业建筑——广州骑楼,岭南建筑的一个重要标志。
骑楼往往底层是商铺,楼上是住家,充分利用马路空间,行人走在骑楼的廊下,完全不必担心日晒雨淋。这种建筑曾是广州街景的主格局,与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齐名。

抬头是对面骑楼上的雕塑装饰-八仙过海。

这一幅是描写早先广州的生活。

而在众多骑楼街之中,最为推荐就是这恩宁路。
恩宁路在广州市西南方,东起宝华路,西北至多宝路与龙津西路相接。成为全市最完整和最长的骑楼街,分布了十几处文物古迹。恩宁路也是一条一生与粤剧纠缠着的“粤剧之街”。自有八和会馆,不少粤剧艺人开始在恩宁路落脚,盛极一时。对面楼上把衣服晾晒在窗口,红红绿绿如彩旗飘。
骑楼下,是广州的市井生活。
虽然紧挨着热闹的步行街,不过走进恩宁路,心情果真安宁下来。好喜欢在古旧的街道里行走的感觉,在北京是这样,在广州也很喜欢这样的街道。
在恩宁路的骑楼下,如今还驻扎了不少制铜的手工作坊。伟星铜器是家父子店,老父亲在门口喝着功夫茶,儿子就在旁边的操作台上敲敲打打。金黄冰冷的金属在铜锤下有了生命,柔软了,温暖了,塑型成了勺子、铃铛、铜壶还有铜狮子。对面的天程铜艺旗下的铜声铜器店铺大了好多,漂亮的铜制品直接放在门口是最好的招牌。被精致的小铜算盘吸引进了店,还发现了一种叫五帝钱的小玩意。铜片被做成了古钱币的样子,钱币上刻有清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五个皇帝的字号,据说有挡煞、防小人、避邪,旺财之功效。想着家里就要装修,把这个埋在地砖下面岂不刚好,便收了三套。店里有只肥肥的猫儿,一直守在装五帝钱的箱子旁边,像极了守财奴。
恩宁路接近多宝路,道路窄而繁华起来。路边巷子里的肉摊面摊迎来送往,生意络绎不绝。小小的皇鹏烧鹅仔和新联肠粉店隐居在这里。皇鹏烧鹅仔只有一个外卖的窗口,没有堂食的座位。收银的小妹坐在档口外,里面的师傅刀法很快,迅速的把带着厚厚蜜汁的叉烧切成均匀的肉片。烧鹅烧鸭卤肠颜色都好靓丽,怪不得生意好到中午就能卖光打烊。

从步行街延伸出来的古老街道,绿树茵茵。

踏上恩宁路,就正式走进了广州人家的生活。

街头的靓芡实,北方没有见过的植物,在广州早茶中常见的食材。

胡同口肉铺子前挂着风干腊肉。

安宁的生活不需要太复杂。

恩宁路上的铜器店,一对父子在经营。

铜声铜器店看门的肥猫守着五帝钱。

广州人喝鲜奶的多,这种风行牛奶随处可见。

广州十甫假日酒店南边有一条药材街,上面很多当地用来入菜的食材。
广东把好东西称为“靓”。

继续前行,绿色见多,水汽渐浓,荔湾湖公园到了。荔湾湖以湖泊为主体,由小翠湖、玉翠湖、如意湖、五秀湖组成。树木成荫,杨柳依依,绿草如茵,桥曲栏回,亭台楼榭,贻水石桥,湖渡辉映.好一派南国风光。周边居民喜欢到荔湾湖健身休闲,还可以在湖边喝喝茶,听听小曲儿。整座公园没有围墙,自然地镶嵌在了这个社区之中,不娇柔做作,就像邻家的女子。荔湾湖公园怀抱着西关大屋建筑保护区。
广州有句俗谚,“东山少爷,西关小姐”,意思是说,东山是权门显宦的聚居地,出入多是官家子弟,势焰薰天,盛气凌人;而西关是商业繁华区,出身富商之家的小姐,花飞蝶舞,招摇过市。
一杯红茶、一个壁炉、一栋洋房、一个侨归东山少爷的典型生活。
一盆兰花、一笼画眉、一手厨艺、一个地道西关小姐(即富家小姐)的精致态度。
西关的特色便是西关大屋。西关大屋是旧广州商贾富绅的居所。
西关大屋多为砖木结构、青砖石脚、高大正门用花岗石装嵌。其平面布局按中原传统的正堂屋形式,基本上是纵深方向展开。其典型平面为三间两廊;左右对称,中间为主要厅堂。中轴线由前而后,由南而北,依次为门廊、门厅(门官厅)、轿厅(茶厅)、正厅(大厅或神厅)、头房(长辈房)、天井、二厅(饭厅)、二房(尾房)。
每厅为一进,一般大屋为二三进,形成颇多的中轴线。两旁偏间前部左边为书房及小院,右边为偏厅和客房。客房顶为平天台,供乘凉、赏月和西关小姐们七夕拜月(拜七姐)等用。偏厅、客房后部为卧房、厨房等。庭园中栽种花木,筑有假山鱼池,颇为典雅清幽。
2公里的距离,步行只需要半个小时不到,线路串联起的历史建筑,却可以玩味很久。

鹊桥下,成就了一对对情侣。

西关大屋,俗称古老大屋,是中国广州西关(荔湾)一带兴建的富有岭南特色的传统民居,大部分西关大屋兴建于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主要分布在多宝路、宝华路、龙津路西、上下九路等地,多为名门望族、官僚巨贾所建。抬头是对面骑楼上的雕塑装饰。

西关博物馆内的小姐床。

位于恩宁路177号。八和会馆以前是粤剧艺人的自发组织成立的行会,从前称为琼花会馆,当时设于佛山。最初的会址并不在恩宁路,1889年,有艺人在黄沙买了地皮重建行馆始称八和会馆。1937年黄沙旧址被日军轰炸。1946年,馆址迁至了恩宁路,当时以关德兴、薛觉先、马师曾为正副会长。每年从世界各地赶来这里寻根的粤剧艺人或爱好者不计其数,他们都是源自这里的“八和子弟”。
位于恩宁路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号。詹天佑出生于广州西关十二甫,故居因年久失修,有关部门按原貌在原地重建了詹天佑纪念馆。
位于恩宁路265号。金声由1932年曾侨居美国的台山商人朱荫桥、朱家藩创建,1934年2月14日开业,命名金声戏院,并取英文名GRANDTHEATER,意即“大戏院”。楼高六层的骑楼建筑,建筑面积为2500多平方米,,以放映美国电影为主。
金声电影院在建成之初有着很多过人之处。它率先装配空气调节设备,设人专门负责场内外的卫生,在民国时代是个很高档的消费场所。观众厅楼上楼下共1500多个软席座位和包厢,楼座的座位所用的材料是真皮,东西两边内墙还模仿外国大戏院装饰假包厢。为彰显高贵身份,电影院门前还特意贴出告示:“衣冠不整,衣履不完,恕不接待”。
金声电影院于1956年公私合营,“文革”时曾更名为“东方电影院”,70年代末是它的辉煌期。
2010年,金声主楼被清拆,仅存写着“金声电影院”金漆大字的牌楼,情形类似澳门大三巴牌坊。地下一楼变成杂货铺。
位于恩宁路41号。西关培正小学是培正家族一员,是广东省一级学校。
位于恩宁路永庆一巷13号。20世纪40年代由粤剧“四大名丑”李小龙的父亲李海泉所建。李海泉移居香港之后就把这座房子租了出去,1978年李家的后人取回了产权。李小龙祖居被划在了培正小学的园区之内,残旧的外观并不起眼,若不是木门上贴着“文物保护”的封条,几乎要被误以为是学校的杂物间。
其具西关大屋建筑风格的砖木结构,内有雕花大梁,彩色雕花玻璃屏风间隔,坐南向北,三进深,面宽约8米,进深约21米,占地面积2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荔湾区政府拟恢复其旧貌,将其开发成李小龙祖居纪念馆、医武馆。
位于恩宁路永庆二巷1号。銮舆堂前身为德和堂,是八和会馆下的粤剧武打行,成立于清光绪年间。
位于恩宁路多宝坊27号。泰华楼是清咸丰年间探花李文田读书的书斋。因珍藏“东岳泰山碑”和“西岳华山庙碑”早期的拓本故名。后陈澧书有“泰华楼”匾。过去有藏书10万卷(册),抗日战争时失散一部分,“文化大革命”时部分书籍和字画又被抄走。
泰华楼,园门向东,硬山两坡顶,内进为书斋房舍和庭院,庭院置假山、种植花木。书斋坐北向南,面宽三间,硬山顶,青砖砌筑,是1988年重盖的,形式风格如旧。内进为厅堂,两侧为房间,厅前入口处设花罩,厅后设神楼。西面原为厨房和用膳的地方,现拆建在二层两坡硬山顶房舍里,外墙贴灰釉面砖。楼占地面积420多平方米。该楼于1993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沙面是个小岛,在广州荔湾区的南部,由两条桥联通广州市区。
直线距离我们酒店很近,不过路只有两条,绕路而行便有些距离了。
这一块土地,原是珠江冲积而成的沙洲,故名沙面。在历史上,沙面曾被称为拾翠洲,这个名字更富诗意,也更符合绿油油的白鹭城风景。在风起云涌的战争年代,沙面被英国与法国共同占有为租界,并且被强制规定中国自己的船只不能停泊。
当时被侵略的伤害在沙面留下了美丽的痕迹,三百多亩的土地上,上百座19世纪末建造的欧洲风格建筑,历经岁月洗礼如今散发着浪漫气息。
在这不大的沙洲上,如今俨然是观摩各种西式风格建筑的绝好区域。
沙面大街2号-6号的楼房,俗称红楼,原是海关洋员华员俱乐部,高三层,红砖砌筑,南面和北面建有尖顶阁楼,仿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建筑风格。
沙面大街54号的建筑,原是汇丰银行,仿西方古典复兴建筑风格,高四层,二层的外墙砌有通柱到三层顶,在西南面楼顶建有穹窿顶的亭子。
沙面大街48号的楼房,是最具代表性的券廊式建筑,高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四周的走廊均为券拱形,外墙刷水洗石米。
沙面大街14号的露德天主教圣母堂,规模虽小,结构简单,但在其入口处仍然为仿哥特式。
沙面大街54号的汇丰银行,平面规整,立面处理采用不同的柱式组合,转角处顶楼为小逊顶,底层入门处为装饰性的门框及圆窗。沙面南街18号的法国东方汇理银行、沙面南街60号的英国圣公会也是新古典主义作品。
沙面白天鹅宾馆举行盛大的庆祝开幕仪式。白天鹅宾馆是中国第一家五星级宾馆。
建筑无息无声的矗立上百年,风雨中鉴证了沙面的前世今生;沙面上的古树年复一年的生长,用自己的繁荣茂盛佐证着沙面岛上的喜怒哀乐。沙面岛上的古树占全广州市的一半,宛然一个郁郁葱葱的绿色世界。
除了游客,傍晚时分可以看到遛弯休闲的居民,很舒心。不过作为一个吸引游客的休闲城中花园,沙面上的咖啡馆太少了,没有地方可以让喜欢发呆闲坐的人停留,是件遗憾事。
在沙面南岸的侨美兰桂坊,胖F寻到了几年仍然惦记的美味乳鸽。到这样偏僻的主打东南亚菜肴的饭店,只为点上16元一只的乳鸽,恐怕也只有我俩了。金牌乳鸽皮酥肉香,恰可以作为下午的meat tea。
露德天主教圣母堂旁边的花园洋房里,藏着一家小巧咖啡馆,记得名字是Voyage12,我们抵达这里的时候恰巧下起了小雨,在露天的花园中稍坐片刻,咖啡香气好浓郁啊,让这个下午更加慵懒了起来。
沙面公园里有年轻人组织的创意市集,买了一套8张明信片,是异型的广州知名建筑,送给远方的朋友。
地铁一号线、六号线黄沙站B、D出口出来过一个人行天桥即抵达。

沙面公园内学生展出自己的文创手帐。

小时候有没有玩过在手腕上画手表的游戏?
布做的手表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常玩的游戏。

买了异形明信片,让老板帮我盖上独特的印戳。

露德天主教圣母堂的一隅。

一直对古镇有浓厚的兴趣,所以在广州安排了一天前往小洲村。
小洲村,所冠有的名号很多,“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村”、“广东省生态示范村”、“最具岭南特色水乡”、“广州最后的小桥流水”......这些都成为了吸引我的因素。
从市区到小洲村,坐公交一个多小时便到了。要知道在北京每次朋友们聚会,从单位到聚会地点,都得一、两个小时,所以这对于我而言是很近距离的一次出行。小洲村不同于丽江大研古镇那么的地处闭塞的地方,更有些相似于周庄、乌镇,离城市圈很近、甚至就位于城市圈中。
下公交边看见了“小洲村”、“广州市瀛洲生态公园”的蓝色大路牌,再往前走了一段,正犹豫是否该问问当地人自己走的路是否正确时,淡黄色的人民礼堂赫然的出现在面前,这是大跃进时期的产物,很是苏联特色。就这样,我走入了小洲村了。
每每提到小洲村,这座建筑在我心里就总是与这里的气质有些不相符似的,所以我没有在这逗留太久。见到有卖小洲村地图的,犹豫再犹豫,还是没有买,决定就凭感觉走吧,或许沿着水乡的灵魂--河道,这就是一个法子吧。

走累了,找一家咖啡厅休息一下。遇到了一位超有自信和控制力的大姐,稳稳地让我们在他家二楼休息了1个多小时,闹中取静的感觉真好。

在小洲村逛了3个小时,总体感觉这里并不适合专程来一次。没有古镇的古朴也没有新修的商业。因为全程下毛毛雨,所以在咖啡厅里喝咖啡吹空调最合我心意。

景区正门入口-小洲人民礼堂-天后宫-泗海公祠-瀛山简公祠-简氏公祠-东池公祠-蚝壳屋1-蚝壳屋2-西园-慕南简公祠-翰墨桥-穗桥简公祠-景区西出口
公交45路小洲总站下车往前直行,252路小洲村站下车往前直行。可于五羊新村换乘45或252路,可于珠影换乘252路。
45路:广州火车东站总站-林和西路-体育中心东门-体育东路-天河邮局-冼村路北-猎德-双塔路-赤岗-江海大道中-大塘-龙潭村-龙潭村牌坊-新滘南路-石榴岗(华洲路)-玩具厂-老鼠岗-镇泰公司-土华-榕树头-小洲(总站)
252路:天河客运站总站-银河园-武警医院-燕塘企业-省军区-军体院-白云区医院-广州体院-广州大道中-南方报社-五羊新村-客村立交-珠影-赤岗东-赤岗-江海大道中-军医学校-台涌-龙潭-新滘南路-石榴岗(华洲路)-玩具厂-老鼠岗-镇泰公司-土华-榕树头-小洲-小洲村-小洲村口-瀛洲生态公园-外环西路(北亭广场)总站
468路:滨江东路总站-珠江广场-广州大桥底-新鸿花园-赤岗塔-广州塔码头-广州塔西-新市头路-新市头路南-珠影(地铁客村站)-赤岗路口-赤岗-江海大道中-大塘-龙潭村-金属冶炼厂-轮修厂-大沙村-大沙村东-救捞局-瀛洲路口-瀛洲路-小洲南路-小洲村-小洲

说道潮菜,从糜开始,糜就是潮州粥。潮州粥用猛火,水一次加足,煮至米粒刚要爆腰就算熟了。这时候整锅粥让余热糜化,米粒下沉,上面浮着一层如胶脂的粥浆,这就是潮州糜。
送糜的小菜,叫"杂咸",以盐渍为主,海鲜的小生物一点也不放过,小贝小蟹全部食之。另外,菜脯、乌榄、榄角、香腐条、腌杨桃、咸吧浪鱼、熏鸭、豆酱姜、贡菜等,数之不尽。
张新民老师的一段话,让我对潮州小镇的早餐充满期待。
在西马路,南洋风格的骑楼和迷宫一样的小巷,纵横交错。美味藏于街巷中,这句话格外实用于潮州。这里的小吃有一大特点就是只做早晨跟下午集市两个时间段的生意。因为都是当天做,现做现卖,一天也只做一定的量,不多卖。想吃的美味的小吃还要先看定时间呢。
西马路上布满了古早味的小吃,潮州人就是在这里的早餐中,开启每一天。

早晨,西马路口的杏仁茶和芝麻茶,每碗两块五。老阿伯在这里摆档最少都有几十年,每次都给你盛上满满的一碗。杏仁茶味道香醇,浓浓的杏仁味道融在糊里。不过有时候过浓就带有些许苦味。而芝麻茶则浓郁香甜,二者捞在一起,更是味道独特。
再往里走,有专营潮式笋粿、韭菜粿、春饼、卷煎等潮式小吃店。
每日到中午时,都有许多人在这里排着队买。笋粿是一种用米浆制的皮,包着新鲜的笋和肉碎蒸熟制成。蘸陈醋食用,味道更佳。还有春饼,与外地不同的是,这里的春饼是包着绿豆瓣以及香菇、虾米和猪肉,油炸过后很酥脆,很多本地人都喜欢吃。卷煎则是薄薄豆腐皮卷上糯米、香菇等配料,在油锅里煎熟而成,味道独特。
而路口那家鱼丸店,有现包的鱼饺,现做的鱼丸,清清爽爽的下锅,洒下点香菜小葱,一两滴香油,一碗清淡的鱼饺鱼丸汤就出锅了。旁边铺子的白糜清淡简单,一点咸菜,一根油条,是常规搭配。

夫妻老婆店炸出的米果子金灿灿。

蒸包子蒸馒头的店热气腾腾。

手打出的鱼浆做出的白色鱼丸。

这家鱼饺鱼丸肯定非常有名气,每天早晨都排长队。

挑好一段糯米肠,老板给煎好、切开、撒上调味料,热热的刚好食用。

这个叫卷煎,用薄薄的豆腐皮卷起丰富的馅料蒸熟再过油炸。

路口鱼丸汤店的美丽少女。

丰富的紫菜鱼丸鱼饺汤。

可口的白糜,米浆浓到粘稠。

走出西马路,往潮州西湖那里走去,不远就是潮州镇记老尾牛杂。据说这家牛杂一小时可以卖出五百碗。
牛杂粿条汤,就是牛杂生烫。材料都是现烫熟,牛肉丸、牛内脏牛杂、牛肉统统都有。
一碗十块钱,最贵的30块。汤里加芹菜、豆芽、姜丝末去腥,汤头清甜。
镇记牛杂外等候的客人。

老板一刻不停的煮牛杂煮粿条。

地址:潮州湘桥区环城西路60号

潮州有很多粿食小吃,咸水粿条就是其中一种。它的外观是一个由米浆做成的如同小碟子的粿皮,摊主通常先把粿皮蒸好备用,而菜脯干则是加蒜头用小炉子炒热,现做现卖。粿皮有劲道,菜脯干咸香爽口,摊主还会告诉你,皮冷菜脯热,再下一杯功夫茶,当时最好。
粿条的三种吃法:有泡、炒、乾三大吃法。这次去潮州,巧合吃到了这三种做法。街边摊的肉菜炒粿条+镇记牛杂粿条汤+沙茶干拌粿条。
其实第一次吃粿条还是在马来西亚槟城,一个老阿姨几十年用一柄锅每天炒几百份的粿条。感觉早期移民到海外的华人把潮州的美味在世界各地发扬光大!

咸水粿条,蒸熟了,每个小碗里浇上肉末和酱油,一口一个吃下。

已经准备好的干制粿条,根据客人要求会做成各种食物。

半夜抵达潮州吃到的街头炒粿条。潮州年轻人不喜欢在家做饭,无论多晚都能在路边找到小吃店。

大火快炒的猪肉粿条加青菜,一份足以让两个人吃饱。

在前往镇记老尾牛杂的路上,在环城西路遇到一家当地菜市场,看到了传说中的鱼饭。潮汕地区生产海鲜,以前的冷藏技术不发达,潮汕渔民就想出了一鲜二熟三干四咸五腌五种方法去保存渔获。
鱼饭没有米,只是鱼,是潮汕人喜爱的吃食。鱼饭本是渔民保存鲜鱼的一种方式,煮熟的鱼饭一篓一篓摆放像一锅锅干饭一样。而且鱼饭新鲜原味,咸淡适中,吃起来往往没完没了,就像吃饭一样,所以得名。一碗粥糜一盘鱼饭就是绝美的宵夜了。鱼饭摊子旁边就是卤水摊子。店家从棕红色的卤水中掏出一条猪肠,刀起刀落,斩成一口的小段。
地道北京人也爱吃猪肠卤水,但做法与南方截然不同。南方善用卤制,一锅卤汁,可以卤出数十种食品,荤有各种肉类,素有各种豆制品。与店家老板语言不通,这段卤猪肠我也未能知道具体叫什么,比大肠系,比大肠红,两端用细绳绑好,斩开后发现,用绳子绑住两端原来是怕中间的肥油流出来。刚从卤水里捞出来的肠子还温热,外皮脆弹,不见一般大肠的腥气,包裹着的肥油厚而不腻,果真是挖掘到了宝贝美味。
食物的简洁反映在了现代潮菜中,依靠新鲜完整的食材,融合出了美味的潮味。

环城西路上的菜市场,老卤味店的老板周五四邻都认识。

主人不会说普通话,他的客人帮我们选了这种猪肠。

街边卖甘草水果的小摊,完美错过。

若论起在潮州吃红肉,那让人第一想起的必然是潮汕牛肉。早些年在小镇伊尔施的早市,见到过早晨刚杀直接送过来的牛羊肉,凌晨的气温不高,整扇的红肉身上还能见到牲畜留有的体温散发而出的热气。潮汕牛肉火锅,一般也是用当天宰杀的新鲜牛。
在潮州吃牛肉的哲学与日本和牛的嫩或者入口即化又有不同,潮汕人对牛肉的追求是抵抗力和反弹,弹牙是牛肉新鲜好吃的最高评价。
晚餐比较正式,尝尝潮州牛肉丸火锅。客栈老板介绍了阿彬火锅,从古城打了一辆摩托车直奔目的地。

白萝卜牛肉高汤是最经典的潮汕牛肉锅的汤底。新鲜的牛肉入沸水只需要几秒就可以汆熟而不老,这个漏勺就是最便捷的工具。

地址:中国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南较路

在汕头打车,遇到当地司机说,玩还是潮州多,潮州的景点比汕头多。
潮州是潮汕地区的核心区域,历史悠久,人文建筑景观结合了潮汕文化的特点,湘子桥、广济门、牌坊街、开元寺……行走在这个南国古都,品尝着传统的潮汕美食,别有一番风味。
潮州很古,潮州很新。也许冥冥中注定,再古老的历史也无法阻挡潮流的侵袭。谁让你名字都叫“潮”呢?
在牌坊街,很难得看到了几栋老屋子。如今的牌坊街也像前门大街一样游人嘈杂,商贾云集。只不过卖的东西可比前门靠谱多了,还真是本地好货,价格不像一般的商业街那么夸张,商家也不会特别热情的招揽客人,只是低头做自己的手艺,配着一壶茶度过每一天。说到底,不管新修的街道楼面多么宽敞明亮,潮州仍是个比较守旧的地方。从做生意上看也如此,在别处,别出心裁的创意新思路自然能赢得新客源,但这里的生意人大多是学着祖上传下来的手艺,守着祖上传下的铺头,即使越做越小到只剩一辆推车,也不会在祖传的手艺中添加新东西。
许驸马府为北宋宋英宗皇帝之女德安公主之驸马许钰的府第,被誉为“国内罕见的宋代府第建筑”,现已辟为民俗博物馆。该府第始建于宋英宗治平年间,历代屡有维修,但至今仍较好地保留。
建筑座北朝南偏东,面宽42米,进深47米,建筑面积约180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三进五间。首进与后座均带插山厅、房合为九间。中厅东西围屋带从厝厅、房及书斋。上厅的后面有横贯全宅的后院,主体的三进与插山构成“工字”格局,围屋隐伏于中座两旁山墙外,形成独厅、独院、独天井之独特设置。
墙体为板筑夯灰和青砖条浆砌,后座正厅东侧二幅墙壁仍保留桃红之竹编灰壁。整座建筑结构严谨,古朴大方

有关史籍记载,历史上潮州曾有牌坊91座,其中太平路39座,其他街巷44座,余在金山、韩山、湘子桥。此外,于乡镇间尚有57座,因此人们喻为“牌坊城”;而集中于太平路(大街)的牌坊,多为横跨路面的四柱三门,规模较大,鳞次栉比,风格独特,气势非凡,故被誉为“牌坊街”。
太平路与东门街是潮州古牌坊最为集中的路段。

广济门城楼,俗称东门楼,正对广济桥,是潮州古城七城门楼之首。
广济门城楼扼潮州古城东西要冲。

“‘猷、灶、义、兴、甲’,一句话概括了潮州城古民居的精华。这几条街巷位于古城中南部,成并列状一字排开,是古代潮州城仕宦商贾望族聚居之地,至今仍保留明清街巷格局和大量古民居。
而甲第巷又是精华中的精华,顾名思义,从巷名“甲第”就可以看出这一点。长不足200米的甲第巷,集中了数十座大大小小的明清宅院,漫步其中,你可以感受到时光的倒流,触摸古代潮人生活的气息,细细品味那历史的余响。

汕头,跟所有的城市一样,庞大而复杂,在每个街巷的纹理中,充满了烟火气,这一切对外地人来说,如同迷宫。还好有食物引领我们,多进一家餐馆,就能多了解这个城市一点。
我们跟着不同的食物,走了不同的路线,每一条路线都有它自己的调性。跟着粿走,我们在阿嬷云集的市场里,等着刚做好的点心从蒸笼里出来,有红色的紫荆花掉到柜台上;跟着甜食走,我们看见了荒废的洋房,旧收音机放着潮剧的巷子,小小的骑楼下是一个个的功夫茶桌,骑摩托车的情侣在百年的旧店堂前买凉茶。跟着牛肉丸走,跟着打冷走,汕头则又是另外一番样子。

汕头城市不大不小,摩托车是人们主要出行工具,出租车不像在北京上海那样抢手,司机的脾气小,服务好,我们用打车软件通常都是“秒接单”。坐上车,跟司机聊起了本地的牛肉,司机推荐这家“海记”,说这家店比福合埕牛肉丸做的好,因为是一个老板统一经营,所以味道如旧。

在汕头吃了这么多顿,感觉牛肉店是汕头的一张名片,牛肉铺子满城都是。老百姓在店门外坐下,下七八个牛肉丸就是一顿饭。牛肉丸浅棕灰色,之前已经煮好晾冷,放在冰箱里可以藏半年不坏。客人走进牛杂丸子店,老板放下自己的功夫茶杯,现洗锅、开火,拿到水里煮热,当浇头一样下在粿条汤里,再汆几片青菜叶,撒上炸过的蒜粒。等到吃进嘴,老板已经坐回原位,又开始喝他那一小杯茶了,从点单到付账不超过半小时。想起了在意大利街头当地人喝卡布奇诺的氛围与状态。日常的简单一餐,有主食有肉,吃的并不油腻。怪不得汕头街头很难见到胖子,最多在市场看到几个铺面老板有肥腩肚。
我从小吃到大的肉丸子,通常是松松散散的,而汕头的牛肉丸是非常瓷实的,筷子戳在上面会弹开,一口咬下去的时候还要用点劲才能咬破,因为牛肉紧密地团结了起来,口感Q弹到不太真实。

当然,汕头的牛肉除了牛肉丸还有绝无仅有美味的牛肉。
潮汕人好牛肉,但鲜牛大多并非潮汕当地所产,而是活牛从四川贵州等地运来,饲养一阵再用。这是当前讲究新鲜质量,趁肉还有热气直送餐档,而并非拘泥土产的趋势。
火锅所用牛肉,一般认为两岁左右的黄牛比较好,公牛母牛倒是讲究不多啦。一头牛做成牛肉火锅时的出肉率大约 30%,如果店里日售 300 斤火锅肉的话,每天就需要消耗一头约千斤重的牛。有些地处郊区的店家,就在店后面养牛,自家用肉自给自足。
所以,在汕头吃牛肉火锅,新鲜度和注水问题倒是不用担心。
烫肉的顺序,有店家建议按照从瘦到肥:嫩肉,牛舌,三花腱,五花腱,匙柄,匙仁,脖仁,吊龙伴,吊龙,肥胼,胸口朥。

潮汕牛肉店内,除了扎实的食材,其实没有调味上的特别之处。汤底一般是牛腩煮的白汤加一些汁水多的白萝卜,喜欢吃玉米的,强烈推荐点一盘玉米,汕头的玉米特别嫩特别甜。
清水锅,注重的就是吃到牛肉的原味鲜甜,所以店里的蔬菜也多是清淡的萝卜、玉米、生菜之类。务必先把所有牛肉涮完了,再加别的食材。

而蘸料非沙茶和普宁豆酱莫属。沙茶酱,在福建广东是必不可少的餐桌调料,其实也是舶来品,改良自东南亚的沙爹(Satay)酱。沙茶酱的原料里,有虾米、鱼干、鱼露、花生、芝麻以及葱蒜头、辣椒、五香粉等香料,鲜味逼人,口味复杂浓郁。
虽然市面上可以买到多种品牌的瓶装沙茶酱,但几乎所有火锅店都会自己调配沙茶酱,不论颜色还是口味都来得较为清淡,甜味稍多些、辛辣度更低,我觉得这样刚好,与牛肉的鲜味补充提升,又不会太抢戏。
普宁豆酱,潮汕地区最草根的酱料,鲜咸带微甜。潮汕不少家庭会自己发酵晒制新鲜黄豆来制作豆酱,又以洪阳镇出品的最为知名。
切牛肉必然是讲究刀工的,如何把一块肉按照纹理,切得漂亮口感又好,也是需要多年经验的。切的不好,很可能就纤维太长难咬,或者舌感粗糙。

这里的牛肉大部分28元一盘。放到沸水里十几秒钟汆熟,沾些许沙茶酱入口又嫩又香,好吃的程度仅次于我在日本吃过的和牛。最后结账,四人吃了300,比帝都的价格便宜了一半。

沸腾了以后,压小火,保持小沸状态。火太大,外层秒熟,里面还是血水。如果真的控制不好火力,要随时撇去血水造成的浮末。肉也别烫太久了——每次放少量肉(大概一盘的 1/3)在漏勺里,下水抖散,勺微微抬离水面沥一沥,再浸入汤里,重复两三次,眼见着血色褪去就收手。
这样涮出的肉不会过老,入口即化,好吃的程度仅次于我在日本吃过的和牛,点个赞。

总店位于八合里,每天早上用新杀的牛肉做牛肉丸,店堂里也卖牛肉火锅。外地人可以第一次见识到牛肉各部分可以吃得那么细、那么精,每个部分还有自己的名字,比如吊龙膀、三花趾、五花趾、匙柄肉和脖仁等等。
地址:金平区 黄岗路坪西6座014-016号铺面(近八合里)
PS:如果现在北京吃潮汕牛肉火锅,我推荐鲜牛记,这一间是我在北京吃到的不错的,从肉到器具都很专业。

在北京最最开始认识潮汕美食是从砂锅粥开始的。当时北京蓝岛大厦路南有一家辉记,主打潮汕砂锅粥,普宁豆瓣酱也是在这家第一次见到。这次来到汕头,也一定要在原产地尝一尝。
上飞机前最后一顿,留给好消化的砂锅粥。从中山公园遛弯,四个人打车找到这里。窝在小巷子里的适口餐厅倒不算很“游客",下午4点去的时候还没什么客人。与规模气派的海记牛肉店比起来,砂锅粥的摊档都是小门脸,基本都是家庭式经营。一排炉灶上最多可以同时煮四锅粥,女老板掌厨,照顾火眼力度、调味、放料,全凭眼疾手快。我们吃饭的时间里,还不时地有外卖送餐的过来取餐。
砂锅粥都是现点现滚,按位收费的,所以我们四个人要了三个不同口味的一人份。后来又加点了一份,还点了新鲜的空心菜和菜脯蛋。

一份是蟹+扇贝,从视觉上看比较浓稠,蟹膏把粥底也染成淡淡的黄色,螃蟹是砂锅粥里浓香的一款,和扇贝这种厚实的肉一起组合,是咸鲜味最重的。

然后还有鳝鱼粥和田鸡粥。鳝鱼粥最不好看,但是却大受欢迎。没有鳝鱼的腥气,因为加了香菇碎和胡椒粉而特别的香甜。

另一份是鲍鱼+鲜虾粥,鲍鱼切片,仙侠事前经过处理已经剥掉了皮。比上一款清爽许多。

田鸡粥是最后加点的,其实吃到这里已经不像最开始每一口都是幸福,因此感觉田鸡粥也就中规中矩了。

菜脯蛋的“脯”常俗写为“哺”,其实“脯”字才是正写,“脯”的本意是肉干,“菜脯”就是腌制过的萝卜干,而闽南语习惯称萝卜为“菜头”,因此把腌萝卜干称为“菜脯”。萝卜干和鸡蛋一起摊成鸡蛋饼,又叫菜脯蛋。菜脯蛋是一道家常菜,流行于台湾、福建、广东潮汕地区,在鸡蛋里面混入菜脯炒成,有时也会加入一些葱。

这里的粥好喝,隐秘的功臣是粥里加的菜脯和香菇碎。

地址:长平路与公信路交叉口南(外贸幼儿园)
人均消费: 79 人民币

去过潮汕的人大抵都会承认:这儿是个美食圣地。
当然,美食圣地这四个称号早已被用滥,纵观全世界,衣食住行中,唯有吃这件事是能撩动所有人的。无论是浓浓的乡愁,还是异国的情怀,总是离不开吃这一道门槛。潮汕人对于食物,早已超越了“爱”、“自豪”和“赞美”,认识的几位潮汕朋友,无论从事哪行哪业,基本谈起家乡的食物,就算再内向沉默的人,也会滔滔不绝,仿佛开启了脑内的另一片天。
不得不说,潮汕人对食物的感情,庄严又细腻,而潮汕的饮食文化,也非外乡人随便来这里吃个几天就能完全吃透,吃懂的。
认识潮汕地区的食物,要从粿食小吃开始。 粿是广东潮汕、福建、海南、台湾等地区传统的一类汉族小食。本是指用秫米、粳米先磨成粉后制作成的食品,后引申为糕点、点心的统称。即是说,粿在华南部分地区的方言中是糕饼典型一类的解馋小食的总称。“粿”因加入各种配料而衍生出各种称法,如甜粿、菜头粿、草仔粿、芋粿、白粿等。
在潮州已经体验过粿条的三种吃法:有泡、炒、乾三大吃法。在汕头又见到了几种不同的做法。

炒糕粿这东西,在汕头是第一次看到。糕粿就是大块的白米糕,切成小块再去炒。做糕粿的时候,是一层层蒸好叠在一起的,所以很有咬劲。
很多正宗的炒粿都躲在老市区的小巷里,我们选了小公园附近的老姿娘炒糕粿,就在镇平粿汁店斜对面。
面街的一口平底锅就是这里唯一的厨具。
炒糕粿有点怪,明明是咸鲜口的东西,居然要蘸糖吃。粿糕炒好端上桌,一起送上来的还有一小碟糖粉。
我们点了个海鲜全家福,有牛肉鸡蛋芥兰虾仁还有大颗的蚝。糕粿外焦里嫩,里面还特别加了水生显得鲜甜同行资深吃货评价:矮油不错哦,比刚才的粿汁还要好吃!说了你可能不信,蘸糖,还真不错。
店内还提供单丛茶,消消食,聊聊天。可以奔赴下一个餐厅了。

汕头粿汁是汕头美食中的一大特色。粿汁,是用米粉做成的粿条煮成的,粿条白白的,加上一勺子卤,上面再整齐得码上卤肉、肥肠、香肠、蛋、豆腐,浇头很多,也体现了各家的特色。
镇平粿汁店占了一个街角,招牌烫金,看上去是个大门面。 开了很多年的老店了,只卖粿汁,专注而专一,虽然用的是粿条,但是各种卤味都做得不错,已然成为潮汕粿汁的模范代表。熟食档就在入口,还接着外卖口。师傅切料切卤肉,麻利得很,只用眼睛看他明晃晃一把刀切五花肉那匀称就是一种享受。吃粿汁,一定要趁热用卤汁把粿条给拌匀了吃。粿条一开始还没被卤汁浸透,吃到后来会越来越香。

人均消费: 15 人民币/碗
地址:金平区镇平路01号(近中山路金凤坛)
第二天一早,选了一家本地人吃肠粉的店做早餐。
这家一大特色是粿汁很有名。粿汁里面料很多,有猪肠、卤蛋、苦瓜、腐竹皮是第一次见,也是这家好吃的一大原因。老板很实在,跟我们聊了半天,问我们是不是特地过来玩。还说要是不够咸再去盛一些卤汁。汕头的鸡蛋都是小小的,蛋白的口感特别弹牙。

鲎粿,音同“后果”,是以汕头饕客喜欢跟外来的人开玩笑说:“吃了鲎粿,后果真的很严重哦。”鲎是种古老的水生物,蓝血、扁壳,其子做成的鲎酱,在潮汕人的眼中,与西方人眼中的鱼子酱一样,是至高的美味。鲎粿原来是一种渗入了鲎酱的米饭团,专做为拜祭祖先和神明的供品而出现。但如今的鲎粿,因为鲎这种水产本身的灭绝,以致鲎酱的消失,早已变得名不符实。
据说传统鲎粿的做法是,将磨成浆的冷糜、薯粉、新鲜鲎卵和鲎肉制成的鲎汁搅拌均匀后注入寿桃形状的粿模,蒸熟后从模具中倒出即可。最早,这是一位孝顺的潮阳媳妇为方便家中无牙的婆婆所创作的点心,吃的时候要入油锅炸,但忌以猛火炸到脆酥,只需要浸在文火的温油中热到透就好。而今的鲎粿,虽然在潮汕一带的一些小吃铺中仍可见到,但所受追捧甚少。因为现代的鲎粿也仅仅是“吃个意思”而已,鲎肉早已被普通虾肉所取代,炸完之后也没有鲎酱可淋,只是浇上些沙茶酱和辣椒酱,失去了鲎这个最重要的元素,鲎粿吃起来口味并不是那么令人惊艳。
游客吃鲎粿首推长盛不衰的老字号:老合福勾无米粿,不仅可以吃到招牌五果汤,甜而不腻,冰凉入心,还有各种无米粿、水粿、菜头粿、芋头粿、笋粿都做得不错,分量大,味道怀旧,物美价廉。

【老牌福合沟无米粿甜汤粿品店 】
地址: 福平路20号之1店
我们是在老妈宫粽球家,吃了双烹粽与鲎粿。双烹粽球 10元,一个粽子里包含有咸甜两种材料。用糯米包裹着的材料分别是:甜料馅有连肉沙、栗子、羔烧白果,咸的部分有虾米、干贝、香菇、蛋黄、南乳肉。一个小小的粽球竟然能容下这么多材料。
这家鲎粿里面就有鲜虾,一只鹌鹑蛋,香菇,腊肠,南乳肉等等的材料。店家在鲎粿上纵横切几刀,浇上辣椒酱,发现汕头的辣椒酱都是偏咸,不辣的,蘸酱吃会比较好,不蘸酱味道会比较淡。一边吃我们一边琢磨其味道,觉得这两样实在有点乏善可陈。粽球是咸料,偏要淋了糖浆来实用。鲎粿更是一种完全陌生又无法消受的口感合味道。当地人会在早餐店点一份鲎粿,配一碗热腾腾的大肠头咸菜汤,两者配起来当早饭,似乎这才是更加明智的吃法。

地址: 外马路(近二医院)

爱西干面是我们抵达汕头的第一顿,中午航餐已经消化殆尽,距离晚上的富苑夜糜还有个把钟头,就选择了距离酒店步行10分钟的爱西干面垫垫肚子。果然人在最饿的时候,是想吃一晚结实的主食的。
这家爱西干面不是老店,就在某家小区的车行道入口边上,进门往里走是厨房,半开放式,是一览无余的操作台。一口热气蒸腾的大锅,一张操作案台。
白色长方形的搪瓷盘子里,放着蛋黄色的手工面。案台边下过单的十几只大碗里碗底已...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万多元能做什么生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