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是韩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吗国家发展还是社会发展问题

知识点梳理
的内涵:建国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线索及其主要成就,“科教兴国”战略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作用。A、扫盲教育1.我国进行扫盲教育工作的原因:(1)我国人民群众文化素养普遍低下;(2)教育事关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3)识字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是最基本的人权。2.扫盲教育的过程与成效:(1)1950年,全国工农教育会议,首先以识字教育为主,“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2)1982年:宪法规定“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3)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在20世纪末,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使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4)成效:新中国成立50年来,摘掉了世界头号“文盲大国”的帽子。B、义务教育1.目的:普及青少年教育、扫除文盲、提高人口素质、培养合格公民。2.措施及成就措施:①1986年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②90年代以来, 普及义务教育成为“科教兴国”的重要环节;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希望工程”等。成就:日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抛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C、 高等教育1、曲折发展历程(1)建国初,中国的高校改造和调整参照苏联,忽视中国实际情况;(2)1958年起,实施“教育大革命”,初步建立教学、生产劳动、科学研究三结合的教育体制;(3)1961年,根据八字方针,到1963年中国高等教育进入稳定发展的轨道(4)“文革”期间高等教育遭到严重破坏;(5)1977年“文革”后,高考招生制度恢复,学校教育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6)以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加快了教育改革的步伐。2.我国重视高等教育发展的措施及取得的成就(1)大学数量不断增加,资源配置、专业结构更趋合理;建立学位制度;设立博士后流动站、改革大学招生和分配制度;扩大办学自主权;成人高等教育规模大;中外大学加强交流(2)少数民族的高等教育得到长足发展(3)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迅速。D、思考教育和科技、经济间的关系:教育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科技和教育是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教育的发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科技进步也推动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发展又带动国民经济的提高。E、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1)中国的历史经验证明了这一点。(2)当代的国际国内形势也决定这一点。①国际上: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其中教育具有基础性的地位。②国内: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沉重的人口负担还没有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而劳动力的素质,提高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们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能力增强的一个主要因素。而这一切都必须坚定不移的依靠教育来完成,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相似的试题还有: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邓小平针对教育曾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材料二:“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平,这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报告》请回答:(1)邓小平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三个面向四有新人”的要求的?又是基于怎样的形势?材料二中党的十四大又是怎样实施这一要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对教育的投入和成就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了“根本大计”的实施,我们对发展中的教育还应思考和实践一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邓小平在《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中指出:“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 一定要把教育办好”又在《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中说:“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奋勇来抓。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材料二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的“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一定要把教育办好”,邓小平是怎样看待教育、科技和现代化建设三者间的关系的?&&&(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江泽民的话表达了怎样的观点?&&&(3)材料一与材料二的观点有何共同之处?&&&
阅读下列材料: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请回答:(1 )此材料的基本观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国家为什么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第四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陆勇......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图文编辑模式
15:39:14&)
970字(802/51)
( 13:05:03)
( 16:26:39)
( 19:00:47)
( 00:43:16)
( 15:21:41)
( 00:02:57)
49字(28/0)
( 13:50:07)
( 13:19:46)
( 13:16:04)
115字(0/0)
( 12:59:12)
( 12:58:03)
( 13:18:15)
173字(4/0)
( 13:13:00)
173字(5/0)
( 14:10:35)
295字(58/0)
( 21:16:12)
( 17:48:49)
( 12:46:01)
( 03:16:46)
239字(2/0)
( 00:26:15)
( 16:15:37)
( 11:42:33)
( 11:00:00)
( 08:01:25)
( 22:58:22)
( 19:57:40)
( 13:12:40)
( 11:05:39)
( 17:27:35)
( 23:34:57)
196字(352/0)
( 23:11:04)
129字(0/0)
( 22:57:19)
115字(2/0)
( 09:56:05)
( 09:51:38)
( 08:12:37)
( 19:12:20)
( 18:31:22)
( 19:31:48)
( 09:04:39)
108字(25/0)
( 20:08:47)
( 16:38:04)
( 10:24:47)
92字(54/0)
( 07:26:36)
( 14:11:37)
( 00:09:30)
( 20:16:54)
( 20:03:26)
24字(25/0)
( 17:45:09)
( 12:06:10)
119字(3/0)
( 17:09:45)
97字(12/0)
( 09:06:37)
( 15:39:14)
62字(16/0)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当前位置: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产业和空间转移的流向及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产业和空间转移的流向(占总量比重)
(1)简述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材料分析题难度:偏难来源:0128
(1)从三大产业看:中国农村劳动力主要向第二产业转移,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内部转移最少。原因在于:第二、三产业的经济效益相对较高,第一产业经济效益相对较低。从转移的空间看:主要是乡镇内部转移,其次是省外转移,向国外转移最少。原因是:乡镇内部迁移成本较低,同时能够兼顾农业生产活动。(2)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提高,产业结构升级,同时造成城市交通压力加大、城市问题突出等负面影响。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主要考查你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迁移方向对环境的影响&&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迁移方向对环境的影响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都属于人口移动,根本区别在于居住地是否发生长期改变。2、经济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3、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例如,美国部分老年人在退休以后由东北部“冷冻地带”向西部、南部“阳光地带”迁移,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随着大庆油田、攀枝花铁矿、金昌镍矿等的开发,吸引大量人口迁人,主要受矿产资源的影响;近代山东、河北大量人口闯关东,主要受土地条件的影响。(2)生态环境变化:受工程建设、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导致生态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在局部地区、特殊时期往往成为引起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例如:5·12坟川大地震后,北川县部分人口外迁山东;三峡工程建设使大量库区人口外迁;西北地区随着土地荒漠化的发展,出现沙进人退的现象。(3)政治因素:在特殊时期可能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例如,我国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吸引东部部分人口到西部地区工作;海湾战争期间,大量伊拉克居民迁往其他国家。&&&(4)社会因素:交通和通信事业的发展,减少了人口迁移的阻力,促进了人口迁移。文化教育和婚姻往往成为青年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家庭对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的迁移常起重要作用。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人口迁移的意义:人口迁移对调整人口分布、劳动力盈缺、促进地区文化交流、新资源开发、经济文化区的建立、民族和种族的融合等都有重要作用。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发现相似题
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99296225767100986235287240808206341> 问题详情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认为,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A.国家发展史B.阶级斗争史C.劳动发
悬赏:0&答案豆
提问人:匿名网友
发布时间: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认为,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A.国家发展史B.阶级斗争史C.劳动发展史D.宗教、思想发展史
网友回答(共0条)
我有更好的答案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是(  )。A.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B.“三个有利于”发展的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D.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2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二为”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是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发展基本规律的高度概括。这里的“二为”是指(  )。A.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B.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稳定服务C.为物质文明建设服务、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D.为改革开放服务、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关考试课程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35分)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效率和公平问题成为公民关注的焦点。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效率与公平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针对效率与公平的矛盾,不同时期党和国家领导采用不同政策:从最初的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 到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在理论上是一个创新,在现实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有重要的意义。十七届五中全会:再次提出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材料二:中秋、国庆两节期间,“晒福利”又成了网络上的一项熟门话题。“单位往账户里打了一万块钱,别的没了”、“只发了一封电子邮件,以示祝贺”……五花八门的帖子显得有些娱乐化,但背后问题的核心却十分严肃——福利只是冰山一角,多数网友真正关心的是收入差距正日渐扩大。因此,优化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成为了政府“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虽然缩小收入差距很难,但只要政府在制度安排、落实机制方面有保障的话,还是很有希望实现的。材料三:日,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在北京召开,与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就调整我国的分配政策,增加人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建言献策。(1)结合材料说明党中央调整收入分配政策的政治生活依据。(12分)(2)试从《政治生活》角度,根据材料二说明“优化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成为政府‘十二o五’规划重要内容”的原因。(13分)(3)根据材料三,简要谈谈人大代表在调整收入分配问题上应具有怎样的“服务意识”。(10分) - 跟谁学
在线咨询您好,告诉我您想学什么,15分钟为您匹配优质老师哦马上咨询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吉安
在线咨询您好,告诉我您想学什么,15分钟为您匹配优质老师哦马上咨询& > && >&& >&(35分)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效率和公平问题成为公民关注的焦点。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效率与公平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针对效率与公平的矛盾,不同时期党和国家领导采用不同政策:从最初的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 到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在理论上是一个创新,在现实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有重要的意义。十七届五中全会:再次提出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材料二:中秋、国庆两节期间,“晒福利”又成了网络上的一项熟门话题。“单位往账户里打了一万块钱,别的没了”、“只发了一封电子邮件,以示祝贺”……五花八门的帖子显得有些娱乐化,但背后问题的核心却十分严肃——福利只是冰山一角,多数网友真正关心的是收入差距正日渐扩大。因此,优化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成为了政府“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虽然缩小收入差距很难,但只要政府在制度安排、落实机制方面有保障的话,还是很有希望实现的。材料三:日,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在北京召开,与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就调整我国的分配政策,增加人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建言献策。(1)结合材料说明党中央调整收入分配政策的政治生活依据。(12分)(2)试从《政治生活》角度,根据材料二说明“优化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成为政府‘十二o五’规划重要内容”的原因。(13分)(3)根据材料三,简要谈谈人大代表在调整收入分配问题上应具有怎样的“服务意识”。(10分)(35分)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效率和公平问题成为公民关注的焦点。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效率与公平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针对效率与公平的矛盾,不同时期党和国家领导采用不同政策:从最初的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 到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在理论上是一个创新,在现实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有重要的意义。十七届五中全会:再次提出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材料二:中秋、国庆两节期间,“晒福利”又成了网络上的一项熟门话题。“单位往账户里打了一万块钱,别的没了”、“只发了一封电子邮件,以示祝贺”……五花八门的帖子显得有些娱乐化,但背后问题的核心却十分严肃——福利只是冰山一角,多数网友真正关心的是收入差距正日渐扩大。因此,优化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成为了政府“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虽然缩小收入差距很难,但只要政府在制度安排、落实机制方面有保障的话,还是很有希望实现的。材料三:日,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在北京召开,与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就调整我国的分配政策,增加人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建言献策。(1)结合材料说明党中央调整收入分配政策的政治生活依据。(12分)(2)试从《政治生活》角度,根据材料二说明“优化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成为政府‘十二o五’规划重要内容”的原因。(13分)(3)根据材料三,简要谈谈人大代表在调整收入分配问题上应具有怎样的“服务意识”。(10分)科目: 高中政治难易度:教材: 高中政治人教版最佳答案(1)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促进经济发展。(3分)②党中央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政策,体现了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3分)③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求党不断提高领导和执政水平,增强忧患意识,及时调整分配政策;(3分)④&党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及时调整分配政策,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有利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3分)(2)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务院必须加强收入分配调节才能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3分)②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这就决定了政府加强收入分配调节,防止收差距过大。(4分)③政府要履行经济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等职能,加强收入分配调节,防止收差距过大。(3分)④政府加强收入调节也是政府依法行政、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现实需要。(3分)(3)①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人大代表要就人民关心的收入分配问题在人大建言献策。(3分)②人大代表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人大代表依法履行提案权、质询权和表决权,通过这些权利的行使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4分)③人大代表要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坚持求真务实、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说话,反映人民的心声。(3分)解析本题以效率和公平问题成为公民关注的焦点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党、政府、人大知识的理解。(1)党中央调整收入分配政策的依据可以从党领导核心、执政方式、宗旨、等方面分析。(2)政府这样做的原因可以从国家性质、政府性质、政府职能、依法行政角度分析。(3)人大代表“服务意识”可以从人大代表的产生、人大代表的权利与义务等方面回答。知识点: 高中政治综合库,政治生活,我国政府相关试题大家都在看推荐文章热门知识点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文明与国家发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