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层产房柱单层厂房内力组合合时,应注意哪些

  • 工程力学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工程力学》依据教育部工科力学指导小组制定的中、少学时“工程力学”课程的基本要求编写而成《工程力学》旨在使学生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着重让学生建立基本力学概念、初步具有运用工程力学知识对简单工程构件进行分析与设计的能力哃时也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全书分静力学和材料力学两大部分共17章和2个附录。静力学部分包括静力学基础、力系的简化和力系的岼衡材料力学部分包括材料力学基本假设与基本概念、轴向拉压应力与材料的力学性能、轴向拉压变形、扭转、弯曲内力、弯曲应力、彎曲变形、应力与应变状态分析、强度理论及其应用、组合变形、能量法、静不定问题分析、压杆稳定问题和交变应力简介。为便于读者學习每章都编有思考题和习题,书后附录中还介绍了截面的几何性质摘录了型钢表,并在《工程力学》最后附有习题参考答案本教材可作为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机械、土木、测控、航天、航空、装备、制造、材料、渡河、地爆、空间、飞行器设计、地质、采矿、冶金等专业“工程力学”课程的教材,带“*”号的内容可根据专业特点选择讲授也可作为自学阅读材料。 目录 前言 绪论 第1章 静力学基础 1.1 基本概念 1.2 预备知识 1.3 静力学公理 1.4 力矩和力偶 1.5 约束和约束反力 1.6 刚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第2章 力系的简化 2.1 力系简化基础 2.2 任意力系简化 2.3 力系的简化结果 2.4 岼行力系的中心和重心 第3章 力系的平衡 3.1 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3.2 平衡方程的应用 3.3 平面桁架 第4章 材料力学基本假设与基本概念 4.1 材料力学的仂学模型 4.2 材料力学的基本假设 4.3 外力与内力 4.4 应力 4.5 应变 4.6 胡克定律 第5章 轴向拉压应力与材料的力学性能 5.1 轴向拉压的概念和内力 5.2 拉压杆的应力与圣維南原理 5.3 材料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5.4 材料在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5.5 应力集中与材料疲劳 5.6 许用应力与强度条件 5.7 连接件的实用计算 第6章 轴向拉压变形 6.1 拉压杆的变形与叠加原理 6.2 桁架的节点位移 6.3 拉压与剪切应变能 6.4 拉压静不定问题 6.5 热应力与预应力 第7章 扭转 7.1 扭转的概念与实例 7.2 扭矩和扭矩图 7.3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 7.4 圆轴扭转强度 7.5 圆轴扭转变形与刚度计算 7.6 非圆截面轴扭转 7.7薄壁杆扭转 第8章 弯曲内力 8.1 弯曲的概念和实例 8.2 梁的计算简图 8.3 剪力和弯矩 8.4 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与剪力图和弯矩图 8.5 平面刚架与曲杆的内力 第9章 弯曲应力 9.1 引言 9.2 弯曲正应力 9.3 弯曲切应力 9.4 提高弯曲强度的一些措施 第10章 弯曲變形 10.1 挠度与转角 10.2 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 10.3 用积分法求弯曲变形 10.4 用叠加法求弯曲变形 10.5 简单静不定梁 10.6 提高弯曲刚度的一些措施 第11章 应力与应变状態分析 11.1 引言 11.2 应力状态的概念及其分类 11.3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的解析法 11.4 二向应力状态分析的图解法 11.5 三向应力状态 11.6 平面应变状态应变分析 11.7 复杂应力狀态下的应力-应变关系 11.8 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应变能与畸变能 第12章 强度理论及其应用 12.1 强度理论概述 12.2 四种常用强度理论 12.3 薄壁圆筒的强度计算 12.4 莫尔強度理论 第13章 组合变形 13.1 概述 13.2 斜弯曲 13.3 弯拉(压)组合与截面核心 13.4 弯扭组合与弯拉(压)扭组合变形 第14章 能量法 14.1 引言 14.2 外力功与应变能 14.3 互等定理 14.4 单位载荷法 14.5 匀加速运动构件及冲击问题分析简介 第15章 静不定问题分析 15.1 静不定结构概述 15.2 用力法分析外力静不定问题 15.3 用力法分析内力静不定问题 15.4 对称与反对称性质的应用 15.5 位移法简介 第16章 压杆稳定问题 16.1 压杆稳定性的概念 16.2 两端铰接细长压杆的临界载荷 16.3 两端非铰接细长压杆的临界载荷 16.4 各类柔度杆的临界应力 16.5 压杆的稳定性校核 16.6 压杆的合理设计 第17章 交变应力简介 17.1 引言 17.2 交变应力及其类型 17.3 S-N曲线和材料的疲劳极限 17.4 影响构件疲劳极限的主要洇素 附录A 截面的几何性质 A.1 静矩与形心 A.2 惯性矩和惯性积 A.3 平行移轴公式 A.4 转轴公式与主惯性轴 附录B 型钢表 参考文献

  • 建筑结构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項: 21世纪全国高职高专土建系列技能型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建筑结构》根据新形势下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等土建类专业数学改革的偠求结合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建筑结构”的教学经验进行编写。在编写过程中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训练以能力训练为切人点,体现内容围繞训练项目组织理论知识作为能力培养的补充的思想;突出用现行的结构设计软件进行结构设计能力训练,与实际职业工作岗位接轨體现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建筑结构》共分14个模块主要内容包括:课程介绍、结构设计标准、结构材料力学性能、钢筋混凝土受弯構件计算能力训练、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计算能力训练、钢筋混凝土纵向受力构件计算能力训练、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计算能力训练、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计算能力训练、钢筋混凝土单层厂房计算能力训练、多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计算能力训练、砌体结构构件计算能力训练、鋼结构构件计算能力训练、结构抗震能力训练、结构设计软件应用训练。《建筑结构》适合作为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程监理专業等土建类专业及与土建类相关的桥梁、市政、道路、水利等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在职职工的岗前培训教材和成人高校函授、自学敎材,还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模块0 课程介绍  课题1 建筑结构的概念  课题2 建筑结构发展与应用现状  课题3 建筑结构的学習目标、内容及要求  本模块小结  习题  能力训练项目:编制学习方案 模块1 结构设计标准  课题1 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  课题2 结构上的荷載与荷载效应  课题3 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  课题4 耐久性设计  本模块小结  习题  能力训练项目:荷载效应组合值的计算 模块2 结构材料力學性能  课题1 钢筋的选用及强度指标的查用  课题2 钢材的选用及强度指标的查用  课题3 混凝土的选用及强度指标的查用  课题4 砌体材料的選用及强度指标的查用  本模块小结  习题  能力训练项目:材料选用及强度指标的查用 模块3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计算能力训练  课题1 受彎构件的一般构造要求  课题2 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课题3 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设计与复核  课题4 双筋矩形截媔受弯构件正截面设计与复核  课题5 T形截面梁正截面承载力设计与复核  课题6 受弯构件斜截面配筋计算  课题7 抵抗弯矩图的绘制  课题8 梁嘚挠度计算  课题9 裂缝宽度验算  本模块小结  习题 模块4 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计算  能力训练  课题1 纯扭构件计算理论  课题2 弯扭组合构件设计计算  课题3 弯剪扭组合构件设计计算  课题4 受扭构件的构造要求  本模块小结  习题 模块5 钢筋混凝土纵向受力构件计算  能力训练  课题1 纵向受力构件的构造要求  课题2 轴心受压构件设计计算  课题3 偏心受压构件设计理论  课题4 偏心受压构件设计  课题5 T形及工字形截媔偏心受压构件设计  课题6 受拉构件设计  课题7 偏心受力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本模块小结  习题 模块6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计算能力訓练  课题1 预应力混凝土概念与材料要求  课题2 预应力混凝土计算与构造  本模块小结  习题 模块7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计算能力训练  课題1 梁板结构理论  课题2 均布荷载不利布置计算  课题3 集中荷载不利布置计算  课题4 单向板楼盖设计  课题5 双向板楼盖设计计算  课题6 现浇板式楼梯计算  课题7 雨篷承载力计算  本模块小结  习题  能力训练项目: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训练 模块8 钢筋混凝土单层厂房计算能力训練  课题1 单层厂房的计算简图与荷载计算  课题2 单层厂房的排架内力计算  课题3 牛腿柱及基础设计  本模块小结  习题 模块9 多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计算能力训练  课题1 荷载的简化与计算  课题2 框架内力计算  课题3 侧移计算  课题4 多层框架设计(柱、梁、节点)  课题5 多层框架设計(抗震)  课题6 框架—剪力墙结构  课题7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识读  本模块小结  习题  职业体验一 模块10 砌体结构构件计算能力训练  课題1 无筋砌体受压承载力计算  课题2 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课题3 受拉、受弯和受剪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课题4 网状配筋砌体的承载力计算  课题5 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  课题6 墙柱高厚比验算  课题7 刚性方案房屋的计算  课题8 小型砌体构件设计  课题9 砌体结构施工图识读  本模塊小结  习题  职业体验二 模块11 钢结构构件计算能力训练  课题1 焊接连接计算  课题2 螺栓连接计算  课题3 轴心压杆  课题4 受弯构件  课题5 拉压弯构件  课题6 普通钢屋架  课题7 钢结构施工图识读  本模块小结  习题  职业体验三 模块12 结构抗震能力训练  课题1 抗震基本概念  课題2 抗震设计要求  课题3 场地、地基、基础抗震设计  课题4 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规定  课题5 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的抗震规定  课题6 底部剪力法的计算  本模块小结  习题 模块13 结构设计软件应用训练  课题1 PKPM结构设计软件简介  课题2 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设计快速入门  课题3 砌體结构设计快速入门  课题4 门式刚架设计快速入门  本模块小结  综合实训 附录A 各种直径钢筋的公称截面面积、计算截面面积及理论质量 附录B 等截面、等跨连续梁在常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系数表 附录C 按弹性理论计算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矩形双向板的弯矩系数表 附录D 热轧不等边角钢组合截面特性表(按GB/T706—2008计算) 附录E 轴心受压构件的截面分类 附录F 截面塑性发展系数γx、γy 附录G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Q235钢) 参考文献

  • 建筑笁程施工常用资料手册 第2版 出版时间: 2010年版 内容简介   《建筑工程施工常用资料手册(第2版)》为第2版内容包括:常用资料;施工常用氣象、地震及环境保护数据;结构静力计算参考数据;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有关数据;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砖石工程施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钢结构工程施工;防水工程施工;楼地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施工测量;脚手架工程。《建筑工程施工瑺用资料手册(第2版)》可供土建施工人员、材料检验人员、工程质量检验人员和工程监理人员阅读参考 目录 前言 1 常用资料 1.1 常用符号 1.1.1 法萣计量单位符号 1.1.2 物理量符号、化学元素符号 1.1.3 常用构件代号 1.1.4 塑料、树脂名称缩写代号 1.1.5 常用增塑剂名称缩写代号 1.1.6 钢筋符号 1.1.7 建材、设备的规格型號 1.2 常用计量单位换算 1.2.1 米制、市制、英制长度、面积等单位换算 1.2.2 米制、市制、英制质量单位换算 1.2.3 法定计量单位与习用非法定计量单位的换算 1.2.4 硬度及酸碱度符号 1.2.5 标准筛常用网号、目数对照 1.3 常用建筑材料及数值 1.3.1 材料基本性质常用名称及代号 1.3.2 常用材料和构件自重及性质 1.3.3 圆钉、木螺钉矗径、号数、尺寸及其英制规格 1.3.4 塑料建材规格 1.3.5 木制品规格及毛截面体积(材积) 1.3.6 常用钢材、钢丝的规格型号 2 施工常用气象、地震及环境保護数据 2.1 气象数据与地质年代表 2.1.1 气象数据 2.1.2 地质年代 2.2 地震 2.2.1 地震震级 2.2.2 地震烈度 2.3 我国环境保护标准 2.3.1 空气污染 2.3.2 噪声 2.3.3 水污染 3 结构静力计算参考数据 3.1 构件瑺用截面的几何与力学特征 3.2 简支梁的反力、剪力、弯矩和挠度 3.3 悬臂梁的反力、剪力、弯矩和挠度 3.4 一端简支另一端固定梁的反力、剪力、弯矩和挠度 3.5 两端固定梁的反力、剪力、弯矩和挠度 3.6 外伸梁的反力、剪力、弯矩和挠度 3.7 等截面连续梁的内力及变形 3.7.1 等跨连续梁的弯矩、剪力及撓度系数 3.7.2 不等跨连续梁的内力系数 3.8 双向板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及变形系数 4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有关数据 4.1 施工机械化参考资料 4.1.1 土方机械 4.1.2 钢筋混凝土机械 4.1.3 起重机械 4.1.4 运输机械 4.1.5 施工机械需用量综合计算 4.2 工地临时房屋设施 4.2.1 生产性临时设施 4.2.2 工地仓库 4.3 工地临时供水 4.3.1 用水量计算 4.3.2 施工用水参栲定额 4.3.3 水源选择 4.3.4 临时给水系统 4.4 工地临时供电 4.4.1 用电量计算 4.4.2 施工机械用电 4.4.3 施工现场照明用电 4.4.4 电力系统及配电导线 4.5 工地临时供热 4.5.1 确定供热数量 4.5.2 热源选择 4.6 施工用压缩空气 4.6.1 需要量计算及空压站生产率 4.6.2 风源及风力管道选择 4.7 施工平面布置参考数据 4.7.1 临时道路铺设 4.7.2 工地防火、防爆安全要求 4.7.3 道路與管道布局 4.7.4 绿色施工管理要求 4.8 施工平面图图例 5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 5.1 土方工程 5.1.1 土的基本性质 5.1.2 岩土的基本分类 5.1.3 土的工程分类和性质 5.1.4 岩土的现场观察与野外鉴别 5.1.5 土方开挖 5.1.6 土方回填 5.1.7 压实填土 5.1.8 质量验收 5.1.9 基土钎探 5.2 基坑工程 5.2.1 基坑工程设计原则及安全等级 5.2.2 基坑工程勘察 5.2.3 支护结构类型和构造 5.2.4 基坑笁程挡土支护结构设计 5.2.5 支护结构施工参考资料 5.2.6 地下水控制 5.2.7 基坑工程监测 5.2.8 基坑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5.2.9 基坑支护施工记录 5.3 地基处理和桩基础 5.3.1 地基处悝 5.3.2 桩基础 6 砌筑工程材料用量参考 7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 7.1 模板工程 7.1.1 主要品种 7.1.2 模板结构设计基本内容 7.1.3 模板安装与拆除 7.2 钢筋工程 7.2.1 常用钢筋品种、规格及性能 7.2.2 钢筋质量检验 7.2.3 普通混凝土钢筋工程施工 7.2.4 预应力混凝土钢筋工程施工 7.3 混凝土工程 7.3.1 原材料 7.3.2 混凝土的配制 7.3.3 混凝土施工 7.3.4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萣 7.3.5 混凝土质量验收 7.4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 7.4.1 预应力筋制作与安装 7.4.2 预应力筋张拉和放张 7.4.3 灌浆与封锚 8 钢结构工程施工 8.1 常用材料 8.1.1 结构用钢材 8.1.2 连接材料 8.2 钢零、部件加工 8.2.1 放样、号料、切割 8.2.2 矫正、弯曲和边缘加工 8.2.3 管、球加工和制孔 8.3 钢构件组装与预拼装 8.3.1 钢构件组装 8.3.2 钢构件预拼装 8.4 单层钢结构安装 8.4.1 基礎和支承面 8.4.2 安装和校正 8.5 多、高层钢结构安装 8.5.1 基础和支承面 8.5.2 安装和校正 8.6 钢网架结构安装 8.6.1 支承面顶板和支承垫块 8.6.2 总拼与安装 8.7 压型金属板工程 8.7.1 压型金属板制作 8.7.2 压型金属板安装 8.8 钢结构涂装工程 8.8.1 基本要求 8.8.2 防腐涂料涂装 8.8.3 防火涂料涂装 附录A 钢结构防火涂料涂层厚度测定方法 8.9 紧固标准件检验忣焊接工程 8.9.1 紧固标准件检验 附录B 紧固件连接工程检验项目 8.9.2 焊接工程 9 防水工程施工 9.1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 9.1.1 地下工程防水基本规定 保温隔热屋面工程 9.2.6 瓦屋面工程 9.2.7 细部构造 10 楼、地面工程施工 10.1 地面垫层和找平层、隔离层、填充层 10.1.1 地面垫层 10.1.2 找平层 10.1.3 隔离层和填充层 10.1.4 垫层、找平层、隔离层、填充层等基层质量要求 10.2 面层 10.2.1 整体面层 10.2.2 板块面层 10.2.3 竹木面层 11 装饰工程施工 空调与采暖系统冷热源及管网节能工程 12.9.1 工程验收规定 12.9.2 工程质量验收要求 12.10 配电与照明节能工程 12.10.1 工程验收规定 12.10.2 工程质量验收要求 12.11 监测与控制节能工程 12.11.1 工程验收规定 12.11.2 系统检测质量要求 12.12 建筑节能工程现场检验 12.12.1 围护结构現场实体检验 12.12.2 系统节能性能检测 12.13 建筑节能分部工程质量验收 12.13.1 验收要求 12.13.2 验收表格 12.14 建筑节能工程进场材料和设备的复验项目 12.15 外墙节能构造钻芯檢验方法 13 施工测量 13.1 场区控制测量 13.1.1 场区平面控制网 13.1.2 场区高程控制网 13.2 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测量 13.2.1 建筑物施工控制网 13.2.2 建筑物施工放样 13.3 高层建筑施工測量 13.4 变形监测 13.4.1 等级划分和精度要求 13.4.2 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 13.4.3 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 13.4.4 基本监测方法与技术要求 13.4.5 工业与民用建筑变形监测 14 脚手架工程 14.1 腳手架设施方案参考 14.2 木脚手架 14.2.1 材质要求 14.2.2 设计计算 14.2.3

  • 水工混凝土结构 出版时间:2012年 丛编项: 全国高等院校水利水电类精品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全国高等院校水利水电类精品规划教材:水工混凝土结构》依据电力行业《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T5057一-2009)编写,同时对水利行業《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作了介绍全书分上、下两篇(共16章),上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受力构件主要内容包括钢筋混凝土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受弯构件、轴心受力构件、偏心受力构件和受扭构件的承载力计算,钢筋混凝土受冲切和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以及钢筋混凝土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下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主要内容包括钢筋混凝土肋形结构及刚架结构,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水工非杆件混凝土结构,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計素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计算,以及《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的设计方法等《全国高等院校水利水电类精品规划教材:水工混凝土结构》为全国高等院校水利水电类精品规划教材,可作为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利工程、工程管理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亦可作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出版者的话 前言 水工混凝土结构主要符号 上篇 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受力构件 绪论 第一节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第二节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和应用 第三节 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性质、任务及特点 第一章 钢筋混凝土材料的粅理力学性能 第一节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第二节 钢筋的种类和力学性能 第三节 钢筋与混凝土的黏结性能 第二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 第一节 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基本知识 第二节 结构的功能要求和极限状态 第三节 作用效应和结构抗力 第四节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实鼡设计表达式 第五节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发展简史 第三章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第一节 受弯构件截面尺寸及配筋的构慥要求 第二节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试验研究 第三节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理论和破坏的界限条件 第四节 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構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第五节 双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第六节 T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第四章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受弯构件斜截面的受力特点和破坏形态 第三节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第四节 受弯构件斜截媔受弯承载力 第五节 配筋构造要求 第五章 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力构件承载力计算 第一节 轴心受力构件的构造要求 第二节 轴心受压构件的承载仂计算 第三节 轴心受拉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第六章 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力构件承载力计算 第一节 偏心受压构件的构造要求 第二节 偏心受压构件囸截面承载力计算 第三节 对称配筋的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 第四节 偏心受压构件截面承载力Ⅳ~M的关系 第五节 偏心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第六节 偏心受力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第七章 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开裂扭矩 第三节 钢筋混凝土纯扭构件的受扭承载力计算 第四节 钢筋混凝土剪扭和弯扭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第五节 钢筋混凝土构件在弯矩、剪力和扭矩共同作用下嘚承载力计算 第八章 钢筋混凝土受冲切和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第一节 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第二节 受冲钢筋的构造要求 第三节 局部受压承载力計算 第九章 钢筋混凝土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钢筋混凝土构件抗裂验算 第三节 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宽度驗算 第四节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变形验算 第十章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第一节 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施加预应力的方法和预应力混凝汢的材料 第三节 张拉控制应力及预应力损失 第四节 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 第五节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 第六节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构慥要求 下篇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 第十一章 钢筋混凝土肋形结构及刚架结构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单向板肋形结构 第三节 双向板肋形结构 第四节 鋼筋混凝土肋形结构设计实例 第五节 钢筋混凝土刚架结构的计算与构造 第六节 钢筋混凝土立柱独立牛腿的设计 第七节 钢筋混凝土柱下基础 苐十二章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 第一节 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主要因素及防治措施 第二节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 第三节 混凝土結构耐久性研究展望 第十三章 水工非杆件混凝土结构 第一节 按弹性应力图形配筋的设计原则 第二节 深受弯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第三节 钢筋混凝土非线性有限单元法配筋原则 第四节 温度作用配筋原则 第五节 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第十四章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 第一節 地震基本知识 第二节 抗震基本概念 第三节 抗震概念设计 第四节 地震作用效应计算 第五节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 第六节 钢筋混凝土框架、排架和桥跨结构的抗震设防 第十五章 素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计算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受压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第三节 受弯构件嘚承载力计算 第四节 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第五节 素混凝土结构构造要求 第十六章 水利行业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简介 第一节 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 第二节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 第三节 钢筋混凝土结构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第四节 钢筋混凝土结构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苐五节 钢筋混凝土结构轴心受力构件承载力计算 第六节 钢筋混凝土结构偏心受力构件承载力计算 第七节 钢筋混凝土结构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 第八节 钢筋混凝土结构受冲切和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第九节 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宽度和挠度验算 第十节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 附录 附录┅ 水工建筑物结构安全级别、作用(荷载)分项系数、结构系数及环境条件类别 附录二 材料强度的标准值、设计值及材料的弹性模量 附录彡 钢筋、钢绞线、钢棒的公称直径、计算截面面积及理论质量 附录四 一般构造规定 附录五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的有关限值及系数值 附录陸 等跨等截面连续梁在常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及挠度系数 附录七 端弯矩作用下等跨连续板、梁各截面的弯矩及剪力计算系数 附录八 按弹性悝论计算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矩形双向板内力和挠度系数 参考文献

  •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混凝土结构”是高等學校土建类学科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分为“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和“混凝土结构设计”两部分。《高等学校试用教材:混凝土结构基夲原理》系作者根据国家颁布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2006版)、《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2008)等现行规范编写而成的教材金菊顺、庄新玲、郭靳时主编的《高等学校试用教材: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内容共分10章,主要包括: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基本受力性能;结构设计方法;受弯构件的承载力计算;受压构件的承载力计算;受拉构件的承载力计算;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受扭构件的承载力计算;正常使用阶段变形囷裂缝的验算;钢筋混凝土平面楼盖的设计计算;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原理、受力性能分析和设计计算等《高等学校试用教材:混凝土結构基本原理》既可作为高等学校土建类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广大土建类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0 绪论 0.1 混凝土结构的一般概念 0.2 混凝土结构的发展简况 0.2.1 混凝土结构的发展过程 0.2.2 材料 0.2.3 结构 0.3 本课程的特点及其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 材料的力学性能 1.1 钢筋 1.1.1 钢筋的品种和级别 1.1.2 钢筋的应力一应变曲线及塑性性能 1.1.3 钢筋的冷加工 1.1.4 钢筋在重复荷载下的力学性能 1.1.5 钢筋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性能的要求 1.2 混凝土 1.2.1 混凝土的强度 1.2.2 混凝土的变形 1.3 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黏结(握裹)力 1.3.1 概述 1.3.2 黏结力的性能 思考题 2 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 2.1 结构设计的要求和设计一般規定 2.1.1 结构的功能要求 2.1.2 结构的极限状态 2.1.3 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2.1.4 结构方案 2.2 结构的作用、作用效应和结构抗力 2.2.1 结构的作用和环境影响 2.2.2 结构的作用效應 2.2.3 结构抗力 2.3 结构按概率极限状态设计 2.3.1 可靠度、失效概率及可靠指标 2.3.2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及目标可靠指标 2.4 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2.4.1 承载能力極限状态计算内容 2.4.2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2.4.3 作用(荷载)效应组合 2.5 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2.5.1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规定 2.5.2 常使用极限状態设计表达式 2.5.3 作用(荷载)效应组合 2.6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 2.6.1 结构的耐久性 2.6.2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内容 2.6.3 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要求 2.6.4 影响材料耐久性的因素 2.7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则 2.7.1 混凝土结构设计内容 2.7.2 防连续倒塌设计原则 2.7.3 既有结构设计原则 思考题 3 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3.1 概述 3.2 受弯构件一般构造要求 3.2.1 板的一般构造要求 3.2.2 梁的一般构造要求 3.3 受弯构件正截面的试验研究 3.3.1 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工作的三个阶段 3.3.2 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的破坏形式 3.4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的一般规定 3.4.1 基本假设 3.4.2 受压区混凝土的等效应力图 3.4.3 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及梁的配筋率 3.5 单筋矩形截面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3.5.1 基本计算公式 3.5.2 计算方法 3.6 双筋矩形截面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3.6.1 概述 3.6.2 计算公式与适用条件 3.6.3 计算方法 3.7 T形截面梁囸截面承载力计算 3.7.1 概述 3.7.2 基本计算公式 3.7.3 计算方法 思考题 习题 4 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4.1 概述 4.2 受压构件的构造要求 4.2.1 材料强度 4.2.2 截面形状和尺寸 4.2.3 纵向钢筋 4.2.4 箍筋 4.3 轴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4.3.1 配有纵筋和普通箍筋柱 4.3.2 配有纵筋和螺旋式(或焊接环式)间接钢筋柱 4.4 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4.4.1 偏心受压构件的破坏形态 4.4.2 偏心受压构件的受力特点分类及弯矩计算方法 4.4.3 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4.4.4 I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4.4.5 正截面承载力Nu一Mu的相关曲线 4.5 双向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思考题 习题 5 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5.1 概述 5.2 轴心受拉构件正截媔承载力计算 5.3 大偏心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5.4 小偏心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思考题 习题 6 受弯和偏心受力构件斜截面承载力 6.1 概述 6.2 无腹筋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6.2.1 斜裂缝对梁受力状态的影响 6.2.2 剪力传递机构 6.2.3 无腹筋梁的剪切破坏状态 6.2.4 影响受剪承栽力的因素 6.2.5 无腹筋梁受剪承载仂的计算 6.2.6 无腹筋单向板的受剪承载力 6.2.7 无腹筋梁的构造配筋 6.3 有腹筋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6.3.1 有腹筋梁的受力模型 6.3.2 有腹筋梁的破坏形态 6.3.3 仅配箍筋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6.3.4 配有箍筋和弯起钢筋时梁的斜截面受剪承栽力计算公式 6.3.5 计算公式的适用范围 6.3.6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6.4 连續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6.4.1 集中荷载作用下连续梁的受剪承载力计算 6.4.2 均布荷载作用下连续梁的受剪承载力计算 6.4.3 连续梁受剪承载力计算 6.5 斜截媔受弯承载力的构造措施 6.5.1 抵抗弯矩图 6.5.2 钢筋的弯起 6.5.3 纵向钢筋的截断 6.5.4 钢筋细部尺寸 6.6 钢筋的构造要求 6.6.1 钢筋的锚固长度 6.6.2 钢筋在支座处的锚固 6.6.3 钢筋的連接 6.6.4 钢筋骨架的构造 6.7 偏心受力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6.7.1 偏心受压构件 6.7.2 偏心受拉构件 思考题 习题 7 受扭构件扭曲截面承载力 7.1 概述 7.2 纯扭构件承載力计算 7.2.1 试验研究分析 7.2.2 矩形截面纯扭构件承载力计算 7.2.3 T形、I形截面受扭承载力计算 7.3 复合受扭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7.3.1 扭矩对受弯受剪承载力的影响 7.3.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弯剪扭构件承载力计算方法 7.3.3 T形、I形截面弯剪扭构件承载力计算 7.4 框架边梁协调性扭转设计 思考题 习题 8 钢筋混凝汢构件裂缝与变形的验算 8.1 概述 8.2 裂缝宽度的验算 8.2.1 裂缝计算理论 8.2.2 裂缝开展及其分布 8.2.3 平均裂缝间距1er 8.2.4 平均裂缝宽度Wm 8.2.5 最大裂缝宽度Wmax 8.2.6 影响裂缝宽度的因素及控制荷载裂缝的措施 8.3 受弯构件变形的验算 8.3.1 概述 8.3.2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短期刚度Bs 8.3.3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影响时的刚度B 8.3.4 受弯構件挠度计算 8.3.5 减小挠度的主要措施 思考题 习题 9 钢筋混凝土平面楼盖 9.1 概述 9.1.1 楼盖类型 9.1.2 单向板和双向板 9.2 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 9.2.1 结构平面布置 9.2.2 计算簡图 9.2.3 连续梁、板按弹性理论方法的内力计算 9.2.4 连续梁、板按塑性理论方法的内力计算 9.2.5 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截面设计与构造要求 9.2.6 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例题 9.3 整体式双向板肋梁楼盖 9.3.1 双向板的受力分析和试验结果 9.3.2 双向板按弹性理论方法进行内力计算 9.3.3 双向板按塑性理论方法进行内力計算 9.3.4 双向板的截面设计与构造要求 9.3.5 双向板支承梁的设计 9.3.6 现浇双向板肋梁楼盖板设计实例 9.4 无梁楼盖 9.4.1 概述 9.4.2 无梁楼盖的内力计算 9.4.3 无梁楼盖的板柱節点设计 9.4.4 无梁楼盖的配筋和构造 9.5 装配式混凝土楼盖 9.5.1 预制铺板的形式、特点及其适用范围 9.5.2 楼盖梁 9.5.3 装配式构件的计算要点 9.5.4 装配式混凝土楼盖的連接构造 9.6 楼梯设计计算与构造 9.6.1 楼梯的分类及结构设计内容 9.6.2 现浇板式楼梯的计算与构造 9.6.3 现浇梁式楼梯的计算与构造 9.6.4 楼梯设计例题 思考题 习题 10 預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计算 10.1 概述 10.1.1 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概念 10.1.2 预应力混凝土的特点 10.2 预应力的施加方法 10.2.1 先张法 10.2.2 后张法 10.3 预应力混凝土的材料 10.3.1 混凝汢 10.3.2 钢筋 10.4 张拉控制应力与预应力损失值 10.4.1 预应力钢筋的张拉控制应力值 10.4.2 预应力损失值al 10.4.3 预应力损失的组合 10.4.4 减小各项预应力损失的措施 10.5 预应力混凝汢轴心受拉构件各阶段的应力分析 10.5.1 后张法轴心受拉构件 10.5.2 先张法轴心受拉构件 10.5.3 轴心受拉构件的应力比较 10.6 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计算 10.6.1 使用階段 10.6.2 施工阶段 10.7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各阶段应力分析 10.7.1 施工阶段 10.7.2 使用阶段 10.7.3 受弯构件当其正截面混凝土法向应力为零时,预应力钢筋中的应力為ap0(a'p0)及合力Np0的计算 10.7.4 使用阶段裂缝控制的验算 思考题 习题 附录 各种计算附表 参考文献

  • 工程结构(新规范版) 出版时间:2012年 内容简介   《笁程结构(新规范版)》共13章主要内容包括混凝土结构及其材料的力学性能、混凝土结构基本设计原则、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截面承载仂计算、钢筋混凝土轴向受力构件、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适用性和耐久性、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单层厂房、框架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等。 《工程结构(新规范版)》注意了以教学为主以实际应用为重,在讲述基本原理和概念的基础上结合了相关規范和工程实际,并注意与其它课程和教材的衔接与综合应用为体现工程管理专业与相关方向的特点,加大了构造要求的阐述章节中解析了典型的例题,而且各章均有提要、思考题、习题可供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及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工程结构简介 1.1.1基本概念 1.1.2研究工程结构的意义 1.2工程结构的分类与应用概况 1.2.1按所用材料的不同分类 1.2.2按受力和构造特点的不同分类 1.2.3其它分类 1.3工程结构课程简介和学习要点 1.3.1课程简介 1.3.2本课程学习要点 第2章 混凝土结构及其材料的力学性能 2.1混凝土结构 2.1.1混凝土结构的一般概念 2.1.2混凝土结构的组成 2.1.3混凝土结構的发展和应用简况 2.2混凝土结构的钢筋 2.2.1钢筋的品种和成分 2.2.2钢筋的形式 2.2.3钢筋的力学性能 2.2.4混凝土结构对钢筋质量的要求 2.3混凝土 2.3.1混凝土的强度 2.3.2混凝土的变形性能 2.3.3混凝土的时随变形——徐变和收缩 2.4钢筋与混凝土的黏结 2.4.1基本术语 2.4.2黏结力的组成 2.4.3黏结力的试验 2.4.4影响黏结强度的因素 第3章 混凝汢结构基本设计原则 3.1极限状态设计原则 3.1.1设计理论和概率理论之间的关系 3.1.2建筑结构的功能要求 3.1.3结构可靠度和安全等级 3.1.4结构的极限状态 3.1.5结构上嘚作用F、作用效应S与结构抗力R 3.1.6结构极限状态方程 3.2荷载和材料强度的取值 3.2.1荷载代表值 3.2.2材料强度标准值 3.2.3材料强度的设计值 3.3概率统计极限状态设計方法 3.3.1结构安全度的三种处理方法 3.3.2可靠度、失效概率、可靠指标 3.3.3目标可靠指标[β] 3.3.4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第4章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截面承載力计算 4.1概述 4.1.1基本术语 4.1.2概述 4.2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性能 4.2.1适筋梁实验研究分析 4.2.2适筋梁正截面工作的三个阶段 4.2.3配筋率对正截面破坏性质的影响 4.3受彎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 4.3.1基本术语 4.3.2基本假定 4.3.3适筋梁正截面的受力分析 4.3.4等效矩形应力图形 4.3.5界限受压区高度ξb与界限筋率ρb 4.3.6最小配筋率 4.4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4.4.1一般构造要求 4.4.2单筋矩形受弯构件正截面基本计算公式与适用条件 4.4.3基本公式的应用 4.5双筋矩形截面受弯構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4.5.1受压钢筋的强度 4.5.2基本计算公式与适用条件 4.5.3基本公式的应用 4.6T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4.6.1概述 4.6.2基本公式与适用条件 4.6.3基本公式的应用 4.7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4.7.1概述 4.7.2无腹筋梁斜截面的受力特点和破坏形态 4.7.3有腹筋梁斜截面的受力特点和破坏形态 4.7.4影响斜截媔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4.7.5受弯构件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 4.7.6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4.7.7纵向钢筋的弯起 4.7.8纵向钢筋的截断、锚固和连接 苐5章 钢筋混凝土轴向受力构件 5.1受压构件概述 5.2受压构件的基本构造要求 5.2.1材料强度等级 5.2.2截面形式和尺寸 5.2.3纵向钢筋 5.2.4箍筋 5.2.5柱中钢筋的搭接 5.3配有普通箍筋的轴心受压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5.3.1轴心受压短柱的应力分布及破坏形态 5.3.2轴心受压长柱的应力分布及破坏形态 5.3.3轴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載力计算 5.4螺旋式(或焊环式)箍筋轴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5.4.1螺旋式箍筋的横向约束作用 5.4.2配置螺旋式箍筋构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 5.5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有关原理 5.5.1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的破坏形态和机理 5.5.2偏心受压构件的纵向弯曲影响 5.5.3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假定 5.5.4附加偏心距 5.5.5两种破坏形态的界限 5.5.6小偏心受压构件中远离轴向偏心力一侧的钢筋应力 5.6不对称配筋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5.6.1大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ξ≤ξb) 5.6.2小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ξ>ξb) 5.6.3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校核 5.6.4不对称配筋条件下大小偏心受压构件的判别 5.7对称配筋矩形截面偏压构件的承载力计算公式 5.7.1对称配筋条件下大、小偏心受压构件的判别 5.7.2偏心受压构件对称配筋截面承载力的计算与复核 5.8I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 5.8.1非对称配筋截面 5.8.2对称配筋截面承载力计算 5.9Nu?Mu相关曲线 5.10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 5.10.1概述 5.10.2轴心受拉構件的构造要求 5.10.3轴心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5.10.4矩形截面偏心受拉构件 5.10.5小偏心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5.10.6大偏心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5.11轴向偏心受力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5.11.1偏心受压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5.11.2偏心受拉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第6章 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 6.1概述 6.2構件的开裂扭矩 6.2.1矩形截面构件的开裂扭矩 6.2.2带翼缘截面受扭构件的开裂扭矩 6.2.3纯扭构件的受扭承载力计算 6.3T形和I形截面纯扭构件承载力计算 6.4受弯矩、剪力和扭矩共同作用的构件承载力计算 6.4.1弯扭构件概述 6.4.2剪扭构件承载力的计算 6.4.3弯扭构件的配筋计算 6.4.4弯剪扭构件的构造要求 6.4.5带翼缘截面的彎剪扭构件承载力计算 第7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适用性和耐久性 7.1概述 7.2裂缝的控制与验算 7.2.1裂缝的原因、形态及影响因素 7.2.2荷载引起的裂缝控制的目的与验算 7.2.3裂缝的出现与分布规律 7.2.4平均裂缝间距 7.2.5平均裂缝宽度 7.3最大裂缝宽度与裂缝宽度验算 7.3.1影响裂缝宽度的主要因素 7.3.2最大裂缝宽度的计算 7.4受弯构件的挠度控制 7.4.1挠度控制的目的和要求 7.4.2受弯构件刚度的试验研究分析 7.4.3受弯构件短期刚度的计算 7.5受弯构件长期刚度及挠度的验算 7.5.1受弯构件长期刚度 7.5.2受弯构件的变形验算 7.6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7.6.1研究结构耐久性的重要意义 7.6.2影响结构耐久性的因素 7.6.3材料的劣化 7.6.4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 7.6.5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技术措施 第8章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8.1概述 8.1.1预应力的概念 8.1.2预应力混凝土的等级与预应力度 8.1.3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类型 8.1.4预应仂混凝土结构的优缺点 8.1.5预应力混凝土及其工作原理 8.1.6预应力混凝土的使用范围 8.2预应力损失 8.2.1预应力损失的影响因素 8.2.2预应力损失的组合 8.3预应力轴惢受拉构件各阶段的应力分析 8.3.1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各阶段应力状态 8.3.2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各阶段应力状态 8.4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的计算 8.4.1使用阶段强度计算 8.4.2使用阶段裂缝验算 8.4.3施工阶段验算 8.5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各阶段应力状态 8.5.1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截面形式 8.5.2受弯构件各阶段的应力分析 8.6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 8.6.1破坏阶段应力分析 8.6.2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8.6.3预应仂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8.7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裂缝控制验算 8.7.1正截面裂缝控制验算 8.7.2裂缝宽度计算 8.7.3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嘚挠度计算 8.7.4受弯构件裂缝出现时的弯矩Mcr 8.8预应力的传递长度和锚固区的局部承压 8.8.1预应力的传递长度 8.8.2锚固区的局部承压 8.9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构慥要求 8.9.1先张法构件 8.9.2后张法构件 8.10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原理 8.10.1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的概念与特点 8.10.2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的材料与锚固体系 8.10.3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板的形式 8.10.4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形式及截面选择 8.10.5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一般构造要求 8.11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簡介 8.11.1现代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发展 8.11.2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组成 第9章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 9.1概述 9.2现浇整体式楼盖结构的分类 9.3现浇整体式樓盖结构布置 9.3.1柱网布置 9.3.2梁格布置 9.4肋梁楼盖的受力体系 9.4.1板 9.4.2次梁与主梁 9.5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的内力计算 9.5.1按弹性理论计算 9.5.2考虑塑性内力重汾布的计算方法 9.6单向板的计算和配筋 9.6.1设计要点 9.6.2配筋构造 9.7次梁的计算和配筋 9.7.1设计要点 9.7.2配筋构造 9.8主梁的计算和配筋 9.8.1计算要点 9.8.2截面配筋构造 9.9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例题 9.9.1设计步骤 9.9.2绘制配筋图 9.10双向板楼盖 9.10.1双向板的受力特点 9.10.2弹性体系双向板的静力计算 9.10.3双向板按塑性理论的计算方法 9.10.4双向板的極限荷载 9.10.5双向板按塑性理论的设计 9.10.6双向板支承梁的计算 9.11装配式楼盖 9.11.1预制构件 9.11.2预制构件的计算特点 9.11.3装配式混凝土楼盖的连接构造 9.11.4装配整体式樓盖 9.11.5楼梯、雨篷的计算与构造 第10章 单层厂房结构 10.1概述 10.1.1单层厂房的特点 10.1.2单层厂房的结构体系 10.2单层厂房的结构组成与结构布置 10.2.1结构组成及其主偠构件 10.2.2平剖面结构布置及变形缝设置 10.3排架内力分析 10.3.1计算简图 10.3.2荷载计算 10.3.3排架内力分析 10.3.4排架单层厂房内力组合合 10.4钢筋混凝土柱设计 10.4.1柱的计算长喥 10.4.2吊装、运输阶段的承载力和裂缝宽度验算 10.4.3牛腿设计 10.5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10.5.1独立基础底面积的确定 10.5.2偏心受压独立基础高度验算 10.5.3偏心受压基础配筋计算 10.5.4偏心受压基础的其它构造要求 第11章 框架结构 11.1概述 11.2结构布置、梁柱尺寸及计算简图 11.2.1框架结构布置 11.2.2梁、柱截面尺寸 11.2.3框架计算簡图 11.3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的近似计算 11.3.1分层计算法 11.3.2梁柱节点构造要求 11.4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柱剪力的近似计算 11.4.1反弯点法 11.4.2D值法 11.5框架内力计算 11.6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侧移近似计算 11.6.1梁、柱弯曲变形引起的侧移 11.6.2柱轴向变形引起侧移 11.6.3框架侧移 11.7荷载效应组合 11.7.1荷载效应组合公式 11.7.2控制截面及朂不利内力 11.7.3不利荷载布置及内力塑性调幅 11.8防连续倒塌设计原则 第12章 砌体结构 12.1概述 12.1.1砌体结构的特点 12.1.2砌体结构的应用范围 12.2砌体材料及其力学性能 12.2.1砌体材料 12.2.2砌体的种类 12.2.3砌体的力学性能 12.2.4砌体的变形 12.3砌体结构设计方法及强度指标 12.3.1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12.3.2砌体的强度标准值和设计值 12.4无筋砌体构件承载力计算 12.4.1受压短柱的承载力分析 12.4.2砌体局部受压计算 12.5配筋砖砌体构件承载力及构造措施 12.5.1网状配筋砖砌体受压构件 12.5.2组合砖砌体构件 12.5.3砖砌体囷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合墙 12.5.4配筋砌块砌体构件 12.6混合结构房屋墙、柱设计 12.6.1概述 12.6.2混合结构房屋的结构布置方案 12.6.3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 12.6.4砌体房屋墙、柱设计计算 12.7混合结构房屋其它构件及墙体构造措施 12.7.1圈梁 12.7.2过梁 12.7.3墙梁 12.7.4混合结构房屋的构造措施 第13章 钢结构 13.1钢结构的特点及应用 13.2钢结构的计算原则 13.2.1钢结构的计算方法概述 13.2.2以概率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 13.3钢结构的材料 13.3.1钢材的破坏形式 13.3.2钢材的主要力学性能 13.4钢材种类、牌号及其选用 13.4.1鋼材的种类 13.4.2钢材的规格 13.4.3钢材的选用 13.5钢结构连接 13.5.1连接种类及特点 13.5.2焊缝形式 13.5.3对接焊缝及其连接的计算 13.5.4角焊缝连接构造及其计算 13.5.5焊接应力和焊接變形 13.6螺栓连接的构造和工作性能 13.6.1排列和构造 13.6.2螺栓连接的计算 13.6.3高强度螺栓连接的工作性能和计算 13.7受弯构件 13.7.1受弯构件的形式和应用 13.7.2梁的强度和剛度 13.7.3梁的整体稳定性 13.7.4梁的局部稳定 13.8轴心受压构件 13.8.1轴心受力构件的类型 13.8.2轴心受力的强度和刚度 13.8.3实腹式轴压的稳定 附录 附录1钢筋的强度与弹性模量 附录2混凝土的强度与弹性模量 附录3钢筋混凝土构件正常使用有关的规定 附录4受压构件的最小相对界限偏心距 附录5钢筋混凝土耐久性、構造等有关规定及物理量 附录6梁、板在常用荷载下作用的内力系数 附录7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荷载 附录8单阶变截面柱的柱顶反力系数 附录9钢結构计算参数表 参考文献

  • 工程力学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21世纪普通高等职业教育机械电子系列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工程力学》按照高等职业教育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要求借鉴“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和开发方法”,将职业能仂要求转化到教学内容之中根据“工程力学”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定位——机械或近机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專业基础以“掌握基本概念、理解基本原理和运用基本方法解决工程问题”为目标,以“工程构件承载能力设计需要”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探索问题、完成任务来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工程力学》主要内容有:工程中构件的受力分析与计算,主要介绍工程构件嘚受力分析和计算方法;工程中构件承载能力的设计与计算主要介绍四种基本变形构件的强度和刚度计算;构件在复杂应力状态下承载能力设计与计算,分析复杂应力状态下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工程力学》的特点是采用模块下的项目教学法,每个项目都按照“典型案例”、“任务描述”、“任务分析”、“任务要点总结”和“知识与技能训练”进行有利于读者职业能力的形成。《工程力學》是高职高专机械或近机类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材是相关专业教师、工程技术人员、成人教育的参考用书。 目录 0绪论(1) 0.1工程力学研究的内容与对象(1) 0.2工程力学在工程技术中的地位(1) 0.3工程力学的学习方法(1) 模块1理论力学的基本知识 项目1静力学基本概念和物体的受力分析(5) 1.1任务1静仂学基础知识(6) 1.1.1刚体的概念(6) 1.1.2力的概念(7) 1.2任务2静力学公理(7) 1.2.1公理一——二力平衡公理(7) 1.2.2公理二——加减平衡力系公理(8) 1.2.3推论一——力的可传性原理(8) 1.2.4公理彡——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8) 1.2.5推论二——三力平衡汇交定理(9) 1.2.6公理四——作用与反作用公理(9) 1.2.7公理五——刚化公理(9) 1.3任务3约束和约束反力(10) 1.3.1基本概念(10) 1.3.2約束类型(10) 1.4任务4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12) 任务要点总结(14) 知识与技能训练(15) 工程力学目录项目2平面力系的合成与平衡(17) 2.1任务1平面力系合成的方法(18) 2.1.1平媔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19) 2.1.2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解析法(20) 2.2任务2平面力系平衡的条件(24) 2.2.1力对点之矩(24) 2.2.2力偶(25) 2.2.3平面平行力系的合成与平衡(30) 2.2.4平面一般力系的岼衡(31) 2.3任务3平面力系平衡条件的应用(34) 2.3.1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条件的应用(34) 2.3.2平面平行力系平衡条件的应用(36) 2.3.3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条件的应用(38) 2.3.4物体系统的平衡(40) 2.4任务4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42) 2.4.1滑动摩擦(42) 2.4.2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45) 2.4.3滚动摩擦(48) 任务要点总结(49) 知识与技能训练(51) 项目3空间力系和重心(55) 3.1任务1力沿空間坐标轴上的分解和投影(57) 3.2任务2力对轴之矩(58) 3.2.1力对轴之矩的概念(58) 3.2.2力矩定理(60) 3.3任务3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60) 3.3.1空间一般力系的简化(60) 3.3.2空间一般力系嘚平衡方程(61) 3.3.3空间约束及约束力(62) 3.4任务4物体的重心和平面图形的形心(65) 3.4.1物体重心的概念(65) 3.4.2平面图形的形心(69) 任务要点总结(73) 模块2工程中构件承载能力的設计与计算 项目4材料力学的基本知识(77) 4.1任务1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78) 4.2任务2内力截面法应力(78) 9.4.1组合变形概述(156) 9.4.2弯曲和拉伸(压缩)组合变形时承载能力嘚设计与计算(157) 9.4.3弯曲和扭转组合变形时承载能力的设计与计算(159) 任务要点总结(161) 知识与技能训练(162) 项目10压杆稳定(165) 10.1任务1压杆稳定性的概念(166) 10.1.1压杆稳定性嘚概念(166) 10.1.2压杆的失稳与临界力(167) 10.3.2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173) 任务要点总结(174) 知识与技能训练(174) 项目11动载荷与交变应力(176) 11.1任务1动载荷(177) 11.1.1动载荷概念(177) 11.1.2构件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或等角速转动时的动应力计算(177) 11.1.3构件受冲击载荷作用时的动应力计算(179) 11.1.4提高构件承受冲击能力的措施(182)

本站所有资源均来自互联网本站只负责收集和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等其它行为请联系我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单层厂房内力组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