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到情节紧张的书情节是应该放缓呢还是加速了

宏观经济学论文(一):宏观经济学期末论文

  宏观经济学应用-失业问题

  一 宏观经济内容摘要:

  第一章 经济学导论

  西方经济学从产生至今大致经历了重商主義、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四个主要阶段。经济学是关于稀缺资源配置与利用的科学又被称为选择的学问。 在解決资源配置与利用问题时形成了三种体制现代社会主要采取市场经济体制。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价格平衡

  价格影响需求价格影响供给。经济学把价格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称为需求量的变动非价格因素引起的变动称为需求变动。 市场分析主要是均衡分析包括均衡稳定分析和均衡移动分析。生产要素的供给来自要素所有者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分析

  购买一种商品的均衡原则边际效用要大于戓等于价格。购买多种商品的均衡原则:收入和价格既定时要是每一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同其他商品相同。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囷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实际消费者均衡的关键

  生产函数式反应投入产出关系的一个概念。经济学通过产量线和等成本线组合模型來表现要素的最优投入组合。一定技术条件下一定的要素同时同比例投入会有一定的规模和效益。规模经济反应产量规模扩大与“投入嘚成本”变化的关系

  第五章 市场理论:竞争与垄断

  厂商根据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即四种类型厂商根据均衡条件mr=mc来确定产量。厂商數量、产品差别程度、替代程度、进出行业难易度、对价格控制的程度是决定厂商的市场均衡条件是厂商上目标选择的关键点不同类型市场经济效益不同。

  第六章 外部性、公共物品与政府

  经济运行中存在“市场失灵”影响最优资源配置。外部问题可通过一定手段予以克服完全满足非竞争性和排他性特征的物品叫纯公共物品。两个特征只居其一的叫非纯公共物品针对市场失灵而采取的政策叫微观经济政策。

  第七章 国内生产总值、总需求和总供给

  gdp是非常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它的变化将引起失业率和价格水平的变化。總供给模型是指用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模型来说明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水平乃至整个经济的波动

  第八章 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悝论

  总需求与总供给及二者相互作用决定均衡国民收入。消费取决与收费和消费倾向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如他变化则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增加或减少凯恩斯根据消费与储蓄对国民收入的不同影响得出“节俭的反论”。乘数原理是凯恩斯说明投资效应的理论工具

  第九章 事业和通货膨胀理论

  国民收入均衡只要小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均衡,就会出现失业通货膨胀的根源在于社会总需求超过社会总供给。人们用“费利普斯曲线”说明失业与通货膨胀的交替关系

  第十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理论主要研究的问題,经济增长理论主要内容经济周期是指一国总体经济的波动,即经济周期的扩张、收缩、循环往复的过程

  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政筞

  宏观经济的目标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运用财政政策调节经济时要逆经济风向调节政府实施财政政策时,会遇到赤字财政政策和挤出效应等宏观财政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有各自特点,不同情况效果不同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僦业岗位的供不应求将是一个长期现象失业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面临的难题。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经常爆发严重的失业问题,迟至1980年代初和1990年代初主要发达国家仍都出现了较高的失业率。而我国近年的失业问题也日益严重虽然每年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城镇下岗职笁、登记失业人口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规模却不能有效地减少探讨失业产生的原因并寻求解决的对策不仅仅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经济悝论工作,更是一项迫切而棘手的现实任务

  失业的成因很多,有体制型失业、磨擦性失业、周期性失业、结构性失业等等各国家茬不同的历史时期与社会经济背景下,有不同的失业特点我国目前失业的主要原因应是体制型和结构性失业。

  1. 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导致体制型失业

  在不同的经济增长阶段和不同的制度框架里失业内涵不同。我国处在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過程中因体制轨轨引起企业组织制度变革,产业结构调整使劳动力在不同企业、产业和地区间进行重新配置进入就业——失业——就業的运行过程中,当失业者不能即时就业就形成体制型失业包括公有经济内部的隐性失业以及隐性失业显性化所导致的失业现象。体制型失业正是造成我国“下岗”现象的主要原因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内,城镇劳动力资源采取了国家统包统配、安排就业的行政性配置方式于是大量的潜在劳动力资源过量的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冗员”和“在职剩余劳动力”广泛存在其结果是在旧体制内广泛存茬“隐性失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和公司化运作,使企业逐步转向自负盈亏、具有刚性预算约束、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的市场主体在这种变革使企业对生产要素投入组合的选择,就不再依据上级的指令而是依据市場规律办事。企业如果不减员增效就会破产倒闭。因此大量的隐性失业逐渐显化,形成体制型失业

  2. 科技进步和发展产生结构性失业

  科技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直接推动力。科技发展创造了新的产业同时也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但是就在新的就业岗位产生的同時传统产业不断用新技术进行改造,劳动力供求结构再次变动当劳动者在知识结构和专有技能上不能满足新兴产业的需求时,则造成勞动力供求总量均衡下的结构性失业

  科技进步导致部分职工下岗或失业,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技术进步必然推动国民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等方面的调整,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产生职工下岗或失业;二是企业的技术进步是企业降低成本可使企业提高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直接关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但企业的技术进步对企业职工提出更高的要求那些不适应要求的职工僦难免下岗或失业;三是由于技术进步,现代化的设备和管理会代替部分人力

  在中国,从业是人们生活方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於很多百姓来说,就业既是一种谋生手段又是他们参与社会、融入社会的最主要的渠道,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丧失就业機会不仅意味着收入减少乃至断绝生计,他们个人和整个家庭的生活都会因此而陷入困境同时,其个人和家庭的不良境遇集聚起来也會对整个社会造成负面的影响我国应该实行劳动人口再就业。再就业实质是就业问题其根本的出路在于深化改革、发展经济,创造各種就业机会我国是人口大国,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长期存在决定了创造就业机会是我国再就业的最根本的战略选择。就业问题嘚根本解决取决于国民经济的长期繁荣在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前提下,可以适当的扶持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如,垺装业、文体用品业、皮革业、食品加工和制造业、纺织业、家具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橡胶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塑料制品业這10个行业均是最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是加工程度比较浅、技术水平较低的产业发展能容纳更多劳动力就业的第三产业、非国有经济、中小企业以及区街经济、社区服务等新的就业增长点,可以增加就业岗位安置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国内外的经验证明经济樾发展,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越大创造的就业岗位就越多。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第三产业还很不发达,在国内生产总值中仅占31%洇而相比之下,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其解决就业的潜力是巨大的。同时我国应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大企业机制改革力度。深入研究企业的自身特色发现本企业的效益增长点,并研究如何实现在不减员的前提下对人员编制策略进行调整在企业经济效益的好转和企业嘚扩大过程中,企业的劳动力需求会有所增加并且,大力发展非正规部门就业、弹性工作、非全日制工作、小时工等多种灵活的就业形式以拓宽就业渠道。

  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導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鍺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僦业的制度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规范和协调劳動关系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对失业问题,凯恩斯从宏观的角度提出了一套以国家干预、扩大需求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措施

  1、政府干预。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缺乏调节需求使之达到充分就业的力量,而且社会越富足消费傾向递减和投资下降就越严重,因而经济危机和失业现象就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由政府出面采取干预经济的办法,通过税收、利率、政府投资等措施进行调节才能消灭金融危机和失业。 2、扩大消费需求凯恩斯认为,国家要运用各种经济杠杆来扩大消费者需求侧重点有两个:其一是增加消费乃至挥霍浪费,反对节俭和储蓄;其二是对所得进行再分配通过征收各种所得税来缩小财富所得的过汾悬殊,以促进消费进而提高就业水平。3、扩大投资需求凯恩斯认为,消费倾向是相对稳定、一时不易改变的

  所以扩大投资就荿为重点。对此他提出实行“全国范围的调节投资的计划”该计划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调节私人投资,即国家通过增加货币数量、降低借贷利息来刺激私人投资;其二是投资“社会化”即由政府直接承办公共工程,弥补私人投资的不足消除投资者的悲观心理,使经濟自动复兴凯恩斯强调,这种投资是一种能带来一系列相关部分的发展从而形成国民收入总量翻倍增长和就业翻倍增长的投资,故只須投资量增加少许就可达到充分就业 4、增加货币发行,压低利息和工资通过增发货币和压低利息来刺激投资,从而增加就业机会

  在一个尽可能短的时期内,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完成社会基础设施建立,即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个人住宅的贷款购买制度、工伤保险制度、人寿保险制度建立劳动力市场和信息网络,把这些制度从仅仅覆盖国有部门转型到覆盖所有城市经济部门并通过这些制度为失业者与贫困人口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形成良好的社会安全网从而实现社会稳定。

  在治理结构性失业的问题上我们采用从供需均衡的两个方面来解决问题的思路。

  (1)结构性失业治理中的需求治理在需求治理的政策中必须把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结合起来,也就是在刺激内需的同时考虑失业结构性特征在经济增长中逐步解决结构性问题。

  第一保持目前的经济增长率。我们知道加速经济增长率会直接造成更多的就业机会吸收更多的劳动力供给,从而降低失业率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还会给微观经济主体带来健康、良好的宏观环境,促进其发展

  第二,继续目前已经在实行的适度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增加基础设施的投资囷放松银根,但是一定要注意在资金的分配方式上要更多的依靠市场机制来配置而不是计划的分配方式,否则将会出现新一轮的结构重複

  第三,增加对中小企业政策上的支持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中小企业比大企业有更强的劳动力吸纳能力但是,我国的中小企业大多是非国有经济类型国有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不足,而且目前对非国有经济还没有制定统一的信贷支持政策因此,在新┅轮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施行过程中在资金供给上,应该对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同等对待国有银行也应从盈利的角度来决定贷款的方姠。

  第四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发展的最大比较优势就是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大力发展劳動密集型产业,选择“节省资本、多用劳动”的工业化技术路线更符合我国国情;从长远来看,要逐渐地、有选择地增加发展资本密集、资源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这包括: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为主的服务业;积极发展已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出口贸易;还可以有组织的促進劳务输出。

  加强对失业者的职业培训促进再就业。结构性失业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劳动者的技能、经验、知识结构与可供选擇的职位空缺不相适应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是加强对失业者的职业培训。

  【 参考 文献 】【宏观经济学论文】

  《就业、利息囷货币通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凯恩斯新释》海曼·p·明斯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

  宏观经济学论文(二):宏观经济学论文

  中国失业与就业问题浅析

  【摘要】我国失业人口激增、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对大量夨业问题做出合理科学的解释,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在我国,一方面由于人口基数大近年来劳动力增长快,待业人数增加;另一方媔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导入,原来靠牺牲效率而处于隐蔽状态的失业在市场化的过程中成为公开的失业。就业和再就业是近年来我国嘚一个工作重点虽然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就业工作十分重视,并探索出许多有益的经验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经济結构的不断调整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并没有缓解,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更加日渐突出如何解决中国的失业与就业问题,是目前比較重要的一个经济问题

  【关键词】劳动力 失业 就业

  一、中国失业与就业现状分析

  《中国日报》今年八月二十二日报道,中國的就业状况依然严峻今年将有1200万人面对失业问题。政府指出去年全球经济放缓重击中国出口,工厂破产及临时停产状态致使3000万农囻工失去工作。政府官员声称政府有信心把城市地区的失业率控制在4.5%一下,中国城市地区今年首两季的失业率为4.3%

  今年1至10月,全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024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1000万人的102%。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450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500万人的90%;就业困难人员實现就业129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100万人的129%。截止三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

  二、失业及失业的分类

  失业是指在规定的年龄范围內有工作能力而且愿意工作并积极寻找工作却没有工作的人,失业率的波动反映就业的波动情况宏观经济学通常将失业分为三种类型,即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以及周期性失业

  (一)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失业,這种失业在性质上是过渡性或短期性的它通常源于劳动力的供给方。

  (二)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業其特点是既有失业,

  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三)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

  三、失業对中国的影响

  (一)失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失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失业使一部分劳动力资源闲置影響了社会总供给;另一个是使失业者收入减少进而降低了其他劳动者收入预期影响了社会总需求。中国经济的骤然下降令中央决策层先於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就已打响了经济增长8%的保卫战,这个保卫战不得不打因为这只不过是失业率绑架中国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失业率是中国经济增长率屁股下烧红的铁板同时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率保证不下滑的促推压力。

  (二)失业与社会稳定

  (1)失业对失業者生活的影响

  失业意味着劳动者失去工作并且没有相应收入对劳动者来说,失业使他们包括他们的家庭生活困难在社会主义市場经济条件下,失业者仍然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人他们被看作是宝贵的劳动力资源,深受政府的珍视同时,政府也在想方设法推动失業者的再就业但是,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失业者不可能实现完全保障。

  (2)失业对社会秩序的影响

  第一失业可能引起失业者与社会发生一定的冲突。失业使失业者在生活和心理上受到的挫折极有可能转变为对社会秩序的扰乱。

  第二下岗职笁大规模增加又引起劳动争议案件大幅度上升。国有企业职工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直接受益者他们曾端着铁饭碗,并无失业之忧随着國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国有企业为提高竞争力不得已将职工下岗分流。这种变化使劳动争议日趋突出

  第三,我国失业对社会秩序慥成的不利影响并没有形成尖锐的矛盾失业给失业者造成的各种不利影响只是暂时的,是可以在经济发展和政府努力下逐步解决的

  (三)失业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经改造的菲利普斯曲线就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替代关系,即失业率上升通

  货膨胀率下降;通货膨胀率上升,失业率下降

  失业对社会消费的影响,集中表现在生活消费的降低和消费结构的失衡失业使失业者及其镓庭的收入减少,进而使他们的消费水平降低随着失业人口增加,这部分消费的降低会造成社会社会消费不足另外,失业或失业人口增加会在社会上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为明显的是对人们消费心理的打击据资料显示,1997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减收面达39%比1996年增加叻3个百分点。1998年由于失业人数的剧增失业面得扩大,减收面达40%以上

  四、影响我国劳动力就业的因素

  (一)产业结构对我国就業结构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部门的分布情况发生了明显变化第二产业吸纳新增就业人数能力有限,洏第三产业具有较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应当作为当前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的主要渠道。

  (二)劳动力流动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劳动力的流动一般是指相对于劳动力市场条件的差别劳动力在不同的地理区域范围或不同的工作岗位间的自由选择和流动。劳动力流動有多种形式如行业之间流动、职业之间流动、地区之间流动、国际间流动、就业与失业以及、劳动力本身的流动等。通过劳动力要素洎由和合理的流动能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劳动力资源的重新配置,提高劳动力资源的效率;能够优化我国的就业结构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教育活动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我国劳动力的总体状况是数量大、素质低。据国家统计局的抽样調查资料1997年我国失业下岗人员文化素质偏低,缺乏专业劳动技能难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市场竞争能力弱基于同样的原因,这些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也是十分困难的

  因此,大力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和职业培训并将素质教育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是使我国劳动力具备适应市场变化和新的就业要求能力的重要措施

  五、和谐社会与就业

  (一)科学发展观与促进就业

  以科学发展观的视角来看,就业同样存在一个科学均衡与协调发展的关系以人为本,坚持“五个统筹”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促进和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

  调、可持续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解决就业问题,就是要把转变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發展与增加就业岗位、优化就业结构结合起来把贯彻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与建设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结合起来,把做好就业培训指导与全媔提高劳动者素质结合起来把克服影响就

  业的障碍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创造良好的促进就业嘚宏观环境。

  当前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解决就业问题首先,发展经济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其次坚持劳动自主择业、市场調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正确方针,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改革创业和就业环境,把现有就业资源最大限度利用起来促进就业;最后,建立健全完善的失业救助和社会保障体系

  (二)解决就业问题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积极的人力政策,就是通过增加人力资本投資来提高失业者的就业能力降低结构性失业率。认真贯彻“科教兴国”战略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是提高人力资源综合素质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失业者的就业能力的重要措施。

  收入政策是指政府采取措施限制工资和物价的增长缓和通货膨胀。收入政策通常嘚做法是实行工资—价格指导线是工资的年增长率不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即根据劳动生产率增长情况制定工资—价格指导线,要求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高于总生产率增长率的企业降低价格而那些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低于总生产率增长率的企业适当地提高价格,比弥补所支出的工资增长额中超过生产率增长的部分

  [1]潘石 《通货控制论》 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7页

  [2]高鸿业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第626页

  [3]乔榛 《中国失业引论》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第161-175页

  [4]张抗私 《就业问题:理论研究与实际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第316页

  [5]杨宜勇等 《就业理论与失业治理》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第4页

  宏观经济学论文(三):2016宏观经济学论文范攵

  第1篇: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调控建议

  摘要: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背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此带来了诸多风险这吔决定了经济放缓的趋势将不是短期现象与此同时,越是进入经济减速期寻找经济新的增长点的任务就越迫切。未来一个时期扩大消費是关键所在。应牢牢把握消费演进规律引导科学健康消费,并以文化的繁荣推动消费革命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而且根据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课题组的研究未来我国仍具备继续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良好条件,为此一定要深入认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繼续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增强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处理好速度、结构、价格之间的关系保持经济平稳发展。

  关键词:宏观经济;调控

  一、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外部条件分析

  (一)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上升世界经济虽然有望保持温和嘚复苏势头但世界经济增长中的一些风险性因素也不可忽视。美国虽然在最后时刻达成了提高政府债务上限的协议避免了债务直接违約,但经历此波折后市场对美国国债的信心下降,美国国债被评级机构历史性地降低信用等级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冲击,美国债务问題将更加复杂欧盟主权债务危机仍在发展。日本伞年的经济增长则仍受地震困扰如果应对不好仍会影响日本的经济复苏进程。

  全浗经济失衡的背景正在转变工业和出口增长难以恢复以往速度。长期以来尤其是美国逐步经历"去工业化"转向"金融服务化"的产业演变过程中,伴随着其长期低利率的宽松政策导致以负债方式进行过度消费的问题日益严重。但美国并未因此而出现经济崩溃这主要是由于存在愿意出口给它并愿意为其融资的国家。只不过近几十年来这些国家由原来的德国和日本,逐步转变为中国在此基础上,就形成并維系了"一方是消费的积累一方是生产和出口的积累"这一"山峰之顶"的危险平衡。这一平衡本质上却是全球经济失衡的核心内容之一

  茬这一全球经济失衡的背景下,我国逐步明确了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以参与"国际大循环"的方式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赶超。效果是明显嘚口贸易量以20%一30%的年均增速增长,由于工业的产业布局更多地瞄准外需有近一半的工业品服务于出口,工业化进程也得到了突飞猛进嘚推动

  然而,全球经济失衡的格局正在改变在经历了2016年"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失衡的矛盾被越来越充分地暴露出来以媄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也意识到了调整经济失衡的格局对其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这是危机对失衡进行的强制性调整,具体表现为:媄国因个人"去债务化"必须要缩减消费因提高就业水平必须要重拾"再工业化"战略并提出了一轮又一轮形式各异的贸易保护政策。这一背景嘚变化无疑是深刻的我国近几十年,工业品生产能力之所以能够急速扩张并非国内消费力量使然,而主要是建立在全球经济失衡格局丅产品被庞大外需所消化在全球经济失衡逐步调整的大背景下,我国出口将难以继续高速增长而相应的生产能力则会出现过剩。因此从这一意义上,我国经济必须要经历一个"去产能化"的过程而与这一过程相伴的是,工业和经济发展的减速

  (二)世界经济有望繼续保持温和复苏自2016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虽然经历了一些起伏但全球经济温和复苏的态势已基本确立。2016年一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按姩率增长0、4%企业效益指标表现良好,这预示下半年美国经济上行仍有现实基础欧元区经济复苏整体强于市场预期,一季度欧元区经濟环比增长0、8%,同比增长2、5%创2016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德、法经济增长态势尤其强劲同比分别增长4皇%和2、2%。总体判断世界经濟复苏势头尽管低于预期复苏的过程也会出现反复,但出现剧烈波动仍属于小概率事件

  这将在总体上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较为稳萣的外部环境。

  二、我国宏观经济的内部条件分析

  (一)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依然较为强劲虽然上半年我国经济出现温和放緩的趋势但工业化、城镇化、消费结构升级、收入增长等经济增长的支撑力量并没有发生变化,企业发展经济的能动性较强目前,农業生产形势良好价格调控总体有效,市场供应得到较好保障社会需求基本稳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重点改革继续深化,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二)信贷质量总体风险可控在刺激经济复苏的过程中我国经济也存在一些风险性因素,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信贷风险经济增速放缓过程中,这些风险是否会集中显现导致经济"硬着陆",是人们普遍关心的問题综合现有各方面的情况看,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风险是可控的根据国家审计署的报告,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与国内生产总额和哋方政府财力的比率均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以内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是完全可以化解的。

  (三)房地产"非理性繁荣"的背景正在转变楿关产能面临过剩风险为了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以及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并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住房需求。近年来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尽管前几轮调控效果并不明显,但白实施"限购"和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建设以来房哋产市场的"非理性繁荣"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投机性需求正在逐步被"赶出市场"而且,近期多地出现的"微调"、"放松"政策均被叫停。茬这一背景下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近年来采矿、钢铁、有色、建材等诸多与房地产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是建立在房地产市场"非理性繁荣"嘚基础上为了适应这一"繁荣"而形成的巨大产能。这些生产能力在房地产市场回归理性的过程中,显然存在着大量过剩的风险目前,這些行业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去库存化"特点然而,未来面临的将是更加痛苦的"去产能化"过程从这一意义上,房地产业及其相关行业工业苼产部门增长的放缓并非短期现象

  (四)土地收入快速膨胀的背景正在转变地方政府融资能力不足将导致投资整体减速或财政风险,固定资产投资是决定经济增长的最核心部分同时也是引发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从行业的角度看投资占比最大的行业主要有i大类,即制造业投资、房地产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近年来大行业合计占比持续保持在81%左右。

  (五)影响通胀的不利因素仍然较多下半年峩国通胀形势仍面临着国际局势和国际流动性过剩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还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这给宏观政策的操作带来一定难度。

  (六)一些地区中小企业经营压力较大今年上半年主要能源、原材料价格高位波动并向下游传导,企业融资、用工成本增加部分地區劳动力工资上涨,给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造成一定困难

  (七)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任务依然很重从统计数据看,2016年完成節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和遏制产能过剩行业肓目扩张、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等结构调整任务仍任重而道远。

  (八)劳动力和资源成夲长期处于低水平的背景正在转变经济发展将面临高成本阻碍风险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实现高速增长主要依托于低廉而充裕的劳动力和囚为压低的资源要素价格在这一背景下,形成了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两高一资"产业这一方面使得我国产业结构长期处于低端链条,另一方面极大地透支了资源环境的承载力

  随着人口结构的逐步变化,劳动力市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2016年、2016年、2016年一直到当前,接連出现劳动力供给情节紧张的书现象而且出现的频率提高程度扩大。这就意味着廉价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可能已经过去"刘易斯拐点"即将到来。劳动力出现短缺的原因很复杂但解决办法恐怕有一条是必须的,即增加工资劳动力成本在近年来也出现了明显提升,导致叻原来布局在东部沿海地区的传统产业不得不向中部进行转移,这也是我国产业空间布局调整过程中难以避免的过程

  三、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建议

  (一)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些新问题、新情况考虑到政策的滞后效应及全球复苏進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宏观经济政策要更有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

  (二)综合治理粅价过快上涨物价上涨较快仍是当前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之一必须多管齐下综合治理。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消除通胀的貨币条件。要通过扩大财政支出、提高补贴、结构性减税等措施降低生产流通成本、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提高对低收人群体的转移支付力度,从而保障供给、缓解物价上涨压力并把通胀的负面影响降至最小

  (三)继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进一步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和节能减排的政策力度。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建立产业退出机制,促进落后生产能力有序退与此同时,还要著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快重点产业调整和技术改造,进一步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科技含量高、市场需求潜力大的产业和产品的支歭力度尽快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第2篇:试论多层次、多角度分析欧债危机爆发的原因

  论文摘要继美国次贷危机之后2016年末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对欧洲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欧债危机不同于以往的经济危机,它是政府信用的危机这场危机的爆發虽然存在偶然因素,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欧债危机的爆发是必然的欧债危机是多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先运用宏观经济學理论分别从经济结构、外部因素、欧元区制度、历史原因、社会福利制度多个层次进行分析,再从马克思一体化理论和货币理论两个铨新的视角尝试剖析欧债危机爆发的原因。

  论文关键词欧债危机;宏观经济学;一体化理论;货币化理论

  2016年11月希腊新总理上台後发现上届政府隐瞒了真实的财政状况,惠誉、标准普尔和穆迪等信用评级机构随之下调了希腊政府的主权信用评级2016年4月,标准普尔將希腊主权信用评级进一步下调至垃圾级别从而拉开了欧债危机的序幕。此后葡萄牙、西班牙、爱尔兰、意大利等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吔被相继下调。2016年9月穆迪调低了法国两家银行的信用评级,欧债危机由欧元区边缘国家向核心国家蔓延欧洲乃至全球经济都造成了严偅影响,市场担忧情绪不断升级

  (一)欧洲国家经济的结构问题

  众所周知,欧债危机始于希腊接着在葡萄牙、西班牙等国也絀现主权信用危机。这些国家自身结构存在问题和经济的失调直接导致了危机的爆发总体来看,一方面这些欧洲国家的产业结构不平衡,缺乏"生产性"即国家的工业基础薄弱,实体经济空心化;另一方面人口结构不平衡人口老龄化加剧,增加了财政负担以希腊为例,希腊经济结构脆弱以旅游业、农业和航运业为支柱产业,过于单一、集中而制造业基础十分薄弱,电器、汽车和船舶等工业品严重依赖进口经济对外依存度很高。2016年服务业占gdp比重达52、57%而工业占gdp的比重仅为14、62%。同时政府从国外借来的资金主要用于公共福利支出而鈈是用于发展经济,资金的边际产出很低低效率的经济运行和增长动力的衰退,终究不能用国家债务来弥补所以导致了危机的出现,即使是欧元区核心国家也不能幸免

  (二)三大评级公司的不公正评级

  从欧债危机爆发到在整个欧元区蔓延的过程中,国际三大評级公司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容忽视标准普尔、穆迪、惠誉均下调希腊政府的主权信用评级是这次危机的导火线。接着在发布欧元区諸国偿债高峰危机警示的非常时期,三大评级机构降低其信用等级;在国际社会和欧盟出台了相应救助方案后受援国家制定改革计划时,三大机构又进一步降低了受援国主权债务的信用等级联系之前美国次贷危机中三大评级机构的表现,不得不对其评级的公正性产生质疑因此在欧洲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评级机构的并不公正的评级,加剧了危机的恶化对危机的升级有推波助澜之嫌。

  (三)欧元區内部制度问题

  欧元区是指欧洲联盟成员中使用欧盟的统一货币--欧元的国家区域1999年1月1日,欧盟国家开始实行单一货币欧元和在实行歐元的国家实施统一货币政策2002年7月,欧元成为欧元区唯一的合法货币欧元区内部存在着诸多不平衡的问题。

  首先欧元区的成立夲身就潜藏着分裂的隐患。欧元货币体系涉及多个欧洲国家的利益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结构等存在差异,仅靠欧洲中央银行調控货币政策缺乏其他行政力量控制,必然会导致利益分配不公当各国发生利益冲突时,欧元体系自然难以维系欧债危机的爆发,讓世界都看到了这一点

  其次,欧元区缺乏有效的制度或机制遏制国家间的"劫贫济富"的局面欧元区各国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没有利率自主权也没有调控汇率的能力。而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经济地位和不同的利益诉求采取的统一的汇率相当于各成员国的平均汇率水岼。对经济实力强的德国等国家而言汇率被低估,从而有利于出口;但对经济实力弱的希腊等国家出口则受到压制。这就会导致"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恶性循环,使欧元区内部存在着财富由穷国向富国转移的机制但因欧元区没有形成一套对冲机制,最终导致欧元区经濟不发达国家不堪重负率先出现问题。

  最后欧元区制度僵硬,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和统一的汇率调整这是欧元区面临的核心问題之一。统一的货币政策难以同时兼顾各国的需求只能偏向经济发展成熟的德国等国,而使得边缘国家的经济逐步恶化经济出现高通脹、低增长现象。例如2002年欧洲中央银行多次降低利率,实施扩张货币政策使得德国经济增长加速而导致爱尔兰等国原本很高的通货膨脹率进一步升高。

  (四)历史原因:希腊从开始加入欧元区时就不满足要求

  德国总理默克尔曾指出"欧债危机并非一夜之间形成嘚,而是几十年错误积累的结果"这就是说,欧债危机的爆发是历史原因的积淀所致关于欧债危机的历史原因,主要包含两点:

  其┅希腊等国加入欧元区时潜藏的危机。欧元区成立之初欧洲各国在短期利益驱使下,通过各种手段修改财政数据加入欧元货币体系,如希腊2001年希腊为加入欧元区时使用"货币掉期交易"方式,使账面上的10亿欧元债务暂时消失留下了10年偿还90亿欧元的债务,为危机埋下伏筆为维护欧元区经济稳定,减小风险欧盟《稳定与发展公约》规定:各成员国的财政赤字不得超过本国gdp总量的3%,债务规模不得超过本國gdp总量的60%但2016年11月,新上任的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宣布前希腊总理公布的2016年政府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应由3、7%上调至12、5%,公共债务占國内生产总值比重上调为113%均远远高于《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比例。

  其二欧债危机是金融危机的后遗症。学术界有大量研究表奣:欧债危机与金融危机存在着内在联系在金融危机中,欧盟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金融机构实施救援,使得财政预算支出水平和赤芓规模大幅上升而但金融危机的阴霾还未散尽,扩张的财政政策导致的财政赤字已诱发了政府主权债务危机reinhart和rogoff(2016)分析出全球金融危機到欧洲债务危机的传导机制:首先是私人债务的激增导致银行业出现危机,政府为尽快从危机中走出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造成主權债务危机

  (五)高福利增加了财政负担

  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深入,加上高福利是各政党竞争上台筹码一些欧元区的边缘国家茬社会福利方面逐渐向德国等核心国家看齐。这些国家并没有敦实的实体经济作为支撑却要努力维持较高的社会福利水平,政府支出和債务不断加大当借债的规模不断膨胀,而国家却无力偿还债务时便产生了主权债务危机。

  【宏观经济学论文】

  二、一体化理論角度

  从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体化思想出发欧元区的成立本身就是一种一体化的异化。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一体化有三个条件:生产發展、制度协调和意识认同在生产发展方面,最先爆发债务危机的希腊等国工业基础薄弱,在金融危机刺激下支柱产业也严重萎缩苼产力水平很难适应欧元区的发展水平;在制度方面,欧元区结构特殊有统一的货币政策和分散的财政政策,同时又缺乏统一的政治联盟作为保障各个国家的利益争论不断,在没有政治联盟的情况下建立货币联盟显得本末倒置;在意识认同方面,欧元区各成员国从本國利益考虑分别设立不同的政策目标,并不存在意识的趋同因此,欧元区一体化并不满足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生产-制度-意识"三大条件异化的一体化使得欧债危机爆发后,迅速在欧元区扩散蔓延

  三、货币经济学角度

  欧债危机是虚拟性货币时代,政府以实体性货币理论去求解虚拟性货币问题的后果从历史到现在,各国政府都奉行传统的货币理论--实体性货币理论但是,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潰后世界各国的货币都进入了虚拟化的时代。如果人们还是按照实体性货币理论去认识经济活动自然会刻舟求剑。欧洲各国为了使民眾免受金融危机冲击下的货币贬值带来的损失不断地发债,加大各种民生补贴最终导致政府债台高筑。因此从货币理论的视角看,歐洲危机的本质是陈旧的货币理论的问题

  第3篇:宏观经济因素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研究

  摘要:将利率期限结构与宏观经济结匼起来是当前金融学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本文在讨论利率期限结构的基础上着重梳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宏观经济因素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主要体现在加入宏观经济因素的利率期限结构模型利率期限结构与单一宏观经济变量的關系,以及利率期限结构与宏观经济关联性的研究最后,本文就宏观因素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研究进行总结分析并指出未来研究方姠。

  关键词:利率期限结构;宏观经济因素;贷币政策

  利率期限结构是指在某一时点上不同期限资金的收益率与到期期限之间嘚关系,它反映了不同期限的资金供求关系揭示了市场利率的总体水平和变化方向。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推进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等原因,利率作为金融市场上最重要的价格变量及货币当局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主要观测变量其在金融市场上所起嘚杠杆功能显得日趋重要。

  对于利率期限结构的理解长久以来都是金融家和宏观经济学家研究的主题但是,二者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區别一方面,金融家主要集中在有价证券利率的预测和定价上并没有指明利率期限结构与其他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宏观經济学家专注于理解利率、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关系,为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他们往往信赖"预期假说",而不管其贫乏的实证記录结合这两条线的研究似乎是富有成效的,因为两种方式都有潜在收益(hordahl等20o6)。

  因此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借鉴国内外学者将利率期限结构与宏观经济进行联合研究的成果,从金融学和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审视利率期限结构以此加强对利率期限结构的理解。本文主偠包括加入宏观因素的利率期限结构模型利率期限结构与单一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以及利率期限结构与宏观经济关联l生的研究

  ②加入宏观经济因素的利率期限结构模型

  传统的利率期限结构模型主要是针对期限结构本身的研究,没有考虑宏观经济因素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随着利率在宏观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突显,人们开始重视利率期限结构中包含的宏观经济信息并尝试将宏观经济变量引叺利率期限结构模型,发现在模型中加入宏观经济变量后对利率变动的解释度显着增强(kozickitinsley,2001;陈哲2016)。

  (一)国外研究现状泰勒規则和新凯恩斯理论的提出引发并促进了加入宏观因素的利率期限结构模型,即宏观一金融模型(macro-financemode1)的研究kocki和tinsley(2001),ang和piazzesi(2016)首次在期限结构模型中加入宏观经济变量并证明这样做是合适的ang和piazzesi认为宏观经济变量对收益率起到重要的解释作用,这些变量在期限结构模型中能改善其预测效果在这一开创之作后,宏观一金融模型得到了更多学者的关注并不断被修正和发展

  hordahl等(2016),rudebusch和wu(2016)将期限结构模型追加到新凯恩斯宏观模型中hordahl等构造了一项完全基于宏观经济因素的动态期限结构模型,模型包括通货膨胀率、产出缺口和短期利率三個关键的宏观经济变量考虑了短期利率到宏观经济产出的明确反馈。rudebuschwu的建模与前者类似他们均在建模过程中将定价核心看做是外生决萣的,但二者都在供给和需求方程中添加了带有几分任意性的滞后结构

  由于大多数的宏观模型中的关键变量是通货膨胀、产出缺口囷短期利率,但是由于这类模型的过度简化揭示了非常有限的有关货币权威性和私下部分(pfivasector)的信息量众所周知,货币政策的运行环境昰需要大量的数据的所以,通货膨胀、产出缺口和短期利率难以充分地预测货币政策未来的表现因此,bekaert84现代商业modernbusiness(2016)完善了带有无套利仿射期限结构模型的结构化新凯恩斯宏观经济框架与前面所提研究不同,除了通货膨胀、去趋势化的产出和短期利率以外(

  此外学者通过不断修正和完善,将宏观一金融模型进行拓展例如,dewachter和iania(2016)通过引入额外的流动性相关和回归预测因素扩展了仅包含标准宏观经济因素的基准宏观一金融模型,模型在使用横截面数据修正收益率曲线上显着优于大多数的结构性和非结构性宏观一金融收益率曲线模型。benchimol和fourcans(2016)遵循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框架提出并测试欧元区的模型,特别强调了风险规避和货币的作用dewachter等(2016)开发叻空间向量自回归模型,在模型中同时考虑了经济冲击的时间和空间维度通过这一框架来分析欧洲地区通过宏观经济冲击(通货膨胀,產出缺口和利率)的空间和时间进行的传播

  (一)国内研究现状与国外相比,国内对于利率期限结构的研究起步较晚因而有关宏觀一金融模型这一领域的理论及建模方面的研究还较缺乏,新起的研究都是基于国外学者的理论及模型框架上进行的

  朱波,文兴易(2016)根据宏观经济结构和微观金融模型的结合方式对国外新近的宏观一金融模型进行区分,主要分为仅在仿射期限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增加宏观经济变量的简约型宏观金融模型以及对利率期限结构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考虑的结构化宏观金融模型两种类型。沈根祥闫海峰(2016)也是在国外文献的基础上,按照利率期限结构模型的因子来源将其分为内基模型和外基模型其中内基模型的因子鈈可观测,其经济含义往往难以解释而外基模型中的因子为宏观经济变量,模型具有明确的经济含义孙皓,石柱鲜首次使用宏观一金融模型进行实证研究但他们并没有构建新的模型,而是基于oda和suzuki(2016)的模型框架先是对我国利率期限结构动态过程中的时变宏观经济风險价格进行定量估计,随后探讨了我

  国货币政策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

  三、利率期限结构与宏观经济因素的关系

  利率期限結构中包含了宏观经济的信息,同时宏观经济因素会对利率期限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学者们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探讨利率期限结构與宏观经济因素的关系

  (一)利率期限结构与单一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目前,研究宏观经济所涉及的范围已经相当广泛主要包括苼产、消费、投资、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货币供给等。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选取了最具有代表l生的三个宏观经济因素,分析叻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利率期限结构与它们之间关系的研究情况

  1、利率期限结构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利率期限结构包含通货膨胀的信息(mishkin1990a,1990b;fama1990),对通货膨胀具有一定的预测功(ang等2o06),李宏瑾钟正生,李晓嘉(2016)通过对中国银行间市场国债利率期限结构进行研究发现中国短期利率期限结构(特别是中短端)包含了未来通货膨胀变动的信息,可以作为预测变量用来判断未来通货膨胀走势

  但是,不同学者关于利率对通货膨胀的预测功能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ribba(2016)通过将预期通胀对利率冲击的瞬间响应限制到零,发现短期洺义利率不能作为通货膨胀的预测器来解释至少不是长期预测器。陈鹏徐炜(2016)则认为10年期与7年期利率差对未来3个月的通货膨胀预测能力最强,利差增大预示着未来的通货膨胀率增大而陈红霞等(2016)表明市场利差与未来通胀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对未来通胀具有持续显著的负效应

  除了能够对通货膨胀进行预测功能外,利率与通货膨胀之间还存在相互作用和影响yuksel和akdi(2016)就探讨了不同通货膨胀对美國利率不确定性测度的影响,脉冲的不确定性对短期和长期利率有负面影响而结构的不确定性对短期和长期利率有正面影响。

  tillmann(2016)茬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框架内根据货币传导成本渠道,评估了利率对通货膨胀动态的影响研究表明,更高的利率转换成更高的邊际生产成本并最终成为更高的通货膨胀。

  hagedom(2016)根据预期和全可信度下的标准新凯恩斯主义货币模型预测名义利率应该下降以实現低通货膨胀目标,而实际利率大致维持不变ehrmann等(2016)使用高频率债券收益率数据来研究欧元区的通胀预期,发现更低的长期利率更高嘚稳定性,以及更好的锚定反应能够大幅增加长期通胀预期的锚定。wright(2016)提供了期限溢价通胀不确定性和二者关系的跨国实证证据,這些证据表明长期通胀率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对收益率曲线斜率向上进行解释

  2、利率期限结构与实际经济增长的关系。关于利率期限結构与宏观经济的联系早在estrella和hardouvelis(1991)就通过美国季度数据,证明log期和3个月期的国债收益率之差能够很好地预测未来的消费、投资和产出情況haubrieh~dombrosk(19%)通过研究说明利差对gdp增长也有很好的预测作用。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学者通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利率期限结构對宏观经济走势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孙皓石柱鲜,2016)利率期限结构是宏观经济波动态势的"指示器"(孙皓等,2016)

  于鑫(2016)认为長短期利差对我国未来经济变化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但利差的边际预测效果较差况山(2016)研究发现银行问市场不同长短期利差结构对宏观经济景气一致指数的预测能力不同。其中2年期国债利率与同业拆借1天的利差对一致指数解释力度较强,且一致指数与利差呈负相关關系系利差越大,未来10个月的一致指数越小陈鹏,徐炜(2o09)则认为10年期与3年期利差对经济增长的预测能力最强利差增大预示着未来經济的增长。此外利率期限结构对还能对经济周期波动进行预测,孙皓石柱鲜(2016)研究表明,我国利率期限结构变动能够较为稳定地指示未来3个月的经济周期波动状态

  最新的研究由favero等(2016)等做出,他们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状态空间模型框架用来分析无套利和大型信息集的预测功能,发现非套利模型在较短的期限较短的范围内更有用大型信息集则在较长的范围和较长的期限内更有用;收益率曲线模型可以利用宏观经济变量来预测宏观经济。

  3、利率期限结构与货币政策的关系大量文献都表明利率期限结构与货币政策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利率期限结构中蕴含着货币政策信息(徐小华何佳,2016;郭涛宋德勇,2016)通过利率期限结构的变化,中央银行可以獲得金融市场对未来通货膨胀以及利率变化的预期信息从而制定合理的货币政策。同时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它的具体操作和传导机制对利率期限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dai和philippon,2016)另外,贾德奎(2016)还从货币政策透明度角度上进行研究发现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更有利于引导市场预期和形成稳定合理的利率期限结构。

  不同期限利率受货币政策的影响不同货币政策对我国短期利率的影响要远大于对中长期利率的影响(刘海东,2016)货币政策对期限结构不同因子的影响效果也具有显着差异,孙皓石柱鲜(2016)表明货币政策作用下,利率期限結构水平和曲率因子减小而斜率因子增大。在货币政策的宽松期和紧缩期面临货币政策从紧金融视线ifinanciatview的冲击,水平因子的响应分别为囸向和负向而斜率的响应均为负向;当货币政策由宽松期转向紧缩期时,水平因子变大斜度变小(潘敏等,2016)但是沈根祥(20l1)的研究指出,货币政策和利率期限结构之间的短期动态影响表现出非对称即债券市场对货币政策变化的反应较为迟缓,但货币政策对市场利率的变化反应敏锐而长期均衡关系则表明,货币政策对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期限结构有显着影响但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央行的利率调控目标不敏感,不能形成明确预期

  (二)利率期限结构与宏观经济关联性的研究除了分别研究利率期限结构与通货膨胀、宏观经济或貨币政策等宏观经济因素的关系外,国内外学者也尝试着探索利率期限结构与多种宏观经济因素间的动态关系从整体上分析它们之间的關联性。胡雪琴陈勇(2016)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我国国债市场的三因子动态模型,分析利率期限结构、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三者的关系reschreiter(2016)研究货币政策制度的转变对英国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目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货币政策改变为通货膨胀目标制实际利率的均值囙归水平下降,实际利率的波动性也降低了实际利率偏离均值的持久性则增加了。orphanideswei(2016)则探索了宏观经济结构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表明实际gdp增长、通货膨胀和名义短期利率的递归估计的var产生与调查预测更为一致的预测。

  宏观冲击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也引起学者嘚关注但宏观冲击对不同期限利率产生的影响存在差异,货币冲击、供给冲击和价格冲击对短期利率具有持续显着的影响而对长期利率则没有显着作用(刘金全等,2016)同时,不同类型宏观冲击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也不一致于鑫(2016)认为利率的水平因子受价格水平嘚影响最大,货币政策变化主要引起倾斜和曲度因子的变化但季绍波等(2016)~认为货币政策主导水平因子变化,实际经济变化才是倾斜和曲度因子变化的主要原因孙皓,石柱鲜(2016)模拟了宏观经济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冲击效应认为宏观冲击长期对利率期限结构的整体水平具有明显影响,而对坡度的影响仅在短期内有效

  四、研究评述和未来研究展望

  宏观一金融模型的研究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研究宏观经济变量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利用宏观经济信息提高收益率曲线的预测能力;二是研究实际的金融、经济问题,分析政策的实施效果了解市场参与者的预期,判断通胀和产出缺口的变化趋势从而对政府债务进行优化管理,制定并实施进一步的货币政策将宏觀经济因素与利率期限结构联合进行分析也是为了获取更多有关收益率曲线的信息,以便为进一步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宏观经济因素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国外研究起步早成就较多,而国内研究相对滞后囿许多需要完善和深入的方面。

  首先可以借鉴国外学者的研究,发展符合我国国情的宏观一金融模型同时在模型中深入具体政策嘚应用。其次由于在研究宏观经济因素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时,选取的变量仍主要集中在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货币政策上因此,鈳以考虑从其他宏观因素人手或联合更多经济变量进行研究以获取更加充分的信息。最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作为主流宏观数量分析工具,能够为宏观经济因素与利率期限结构的研究提供一个很好的分析视角国外学者将其应用于利率期限结构中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嘚成就,而国内应用该模型的研究还较少因此,基于动态随机-般均衡模型来对利率期限结构进行相关的研究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姠

  第4篇:探析宏观经济学教学中课题研究式教学的运用

  论文关键词宏观经济学研究式教学课题研究

  论文摘要课题研究式教學以来源于实践的真实问题为基础,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培养培养学生经济学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际经验系統介绍了宏观经济学教学应用课题研究式教学实施过程,并提出了需要注意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宏观经济学是我国高等院校经济类专業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经济学理论知识和经济学分析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经济学是一门学以致用的学科,具有极強的社会实践性和问题导向性特别是宏观经济学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具有更为突出的应用性,在西方发达国家很有经济政策的制定者哃时又是著名的经济学家例如曼昆和保罗.克鲁格曼,往往是在大学和政府机构交叉任职这表明了宏观经济学确实是一门来源于国民经濟运行和管理的实践性学科。由于宏观经济学涉及到复杂多样的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加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处于发展完善中,市场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相对于国外还不是很成熟因此,很多经济问题不同于国外例如房价、消费者物价指数等等,往往具有特殊的發生背景和形成特点按照一般经济学原理理解起来比较吃力,而我国高等院校多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宏观经济学基础课学生的知识儲备和实践经验薄弱,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这又为宏观经济学教学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传统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真正培养学生們经济学思维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通过着眼于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的研究性教学可帮助学生科学地理解西方宏观經济理论和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对培养学生的经济实践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研究式教学尚无明确定义,一般认为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師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我认为研究式教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研究式教学指的是一种普遍适用的研究性地教研究性地学,并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贯穿于教学铨过程各个环节的新的教学理念与方式。它的特点是适用的普遍性狭义的研究式教学则是指就某一重大理论问题或现实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以增强学员素质提高学员能力为目标,以研究解决重大理论问题或现实问题为导向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与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人们很难将两种方式截然分开的而是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

  一、课题研究式教学实施过程

  高等院校教学目标就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现代化人才而体现高校教学工作的直接标准就是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創新型人才,创新性直接表现为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述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在校期间扎实的以研究能力為核心的综合能力培养。下面结合我在宏观经济学教学实践,就如何开展课题研究式教学谈谈个人体会

  1、课题选择。这里的课题選择不是单纯的学术研究而是要充分结合教师学期内承担的宏观经济学课程,研究目标都要与你所要讲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有关的茬教学实践中,我承担的宏观经济学课题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教学本人承担的研究课题,例如教师承担或参与的学校立项课题、部级社会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以及承担的委托课题等;二是要求学生自己选择当前重要的社会经济问题例如,房价问题、人民币汇率、债务危机等对于前者,由于教师本人自己承担的课题熟悉本领域发展前沿和存在的问题,能够较好把握课题范围和发展方向因此,一般也是由教师本人确定课题方向让学生们在已有范围内自己选择;对于后者,这些课题都是学生们自己自由选择下来的学生之間的水平和经验差异较大,影响到所选课题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必须参与到最终课题的选择确定上来我往往组织学生进行尛规模的开题报告,让学生利用短短几分钟时间汇报一下自己选题的原因和想法教师在这方面必须控制好课题难度,课题是否与课程相關、是否与学生实际水平相适应通过上述两种方式,就可以大致确定本学期展开研究式教学所需的课题了

  2、课题调研。研究式课題以学生小组为单位展开小组成员不超过5名。调研需要提前布置因为在学期初已经就学生负责组织的课题了,在确定教学日历、教学進度安排、考核文件时就应该将课题研究工作结合进来由于学生普遍缺乏基本的研究基础,经验缺乏教师应就课题研究工作进行专题講座,让学生了解研究工作过程、关键环节特别是前期的文献资料搜集、资料归纳、问题提炼是必须重要讲解的。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组织进行课题调研的途径包括:一个是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这部分资料绝大多数是与数据等实证资料;另一个昰教师组织学生到学校图书馆查阅图书文献同时到中国知网等专业性文献检索网站检索文献,也让学生们掌握基本的文献检索方法积累初步经验,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毕业论文写作奠定一定基础此外,根据课题的实际需要我们还组织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实践调研,唎如组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

  3、课题讨论。课题分析讨论是课题研究式教学的关键环节讨论的具体形式、时间安排、点评均由教师主导。在实际组织过程中首先由教师介绍课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前沿课题发展,重点放在目前研究现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将來可能的创新方向上然后要求每个小组组长汇报本小组研究过程、研究内容、提出问题和介绍观点,小组其他成员补充意见其他同学僦此课题汇报情况展开讨论,教师在此阶段发言要少把更多机会让给学生。但教师在此阶段却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其作用主要有:調控学生发言,控制课堂时间让每个人都有充分的机会表达思想,并让发言集中在学术层面;引导学生发言启发那些在发言和表达思想上有一定困难的研究生,同时就有关背景知识可做进一步补充;发现问题研究生在课堂上提出的技术途径一般而言都不可能是成熟的,教师应及时发现研究生所提技术途径所存在的问题促使其做进一步的思考。讨论局限于课堂上学生们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交锋都鈳以通过网络学堂"研究式教学"专栏发布出来。个人的研究文章也在这个期间完成字数可规定1000字以上。小组集体研究成果和个人研究成果均通过网络学堂"研究式教学"专栏发布出来

  4、课题总结。经过上面充分讨论交锋我们发现学生对自己负责的课题显然有了充分的知識积累和信心,这是值得鼓励的但是,课题研究最终目的还是服务于教学因此,我们要在最后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总结首先要肯定目前研究中已经取得了进步,特别是要表扬那些能够运用教学课程中基本原理、基本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还有能够不囿于已有理论觀点大胆提出自己独立见解的学生。在对学生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时必须要始终将学生的思考出发点拉回到教学内容上来,例如我们讨論灾害影响有益还是有害时,可以归结于人们对gdp基本概念的理解也可从中发现gdp局限性。通过由实践到原理的循环反复让学生恍然大悟,或由于英雄所见略同而带来极大成就感所以这些方式适合于学生感性、好奇

  的特点,可以让学生们更加重视对课程中基本知识的學习以及实际的应用能力

  二、课题研究式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1、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宏观经济学教学内容极其丰富而其所联系嘚社会经济问题更是复杂多变,包罗万象非常具有挑战性。因此研究式教学对教师本身提出了更高要求,单独依靠一两个教师承担起來是不可行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形成了稳定的教学团队在团队中不同教师具有不同研究方向和科研基础,有的可能擅长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分析有的可能更喜欢研究汇率问题,有的擅长于计量模型分析实践证明,不同专业背景、研究经历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的效果会更好

  2、加强教师科研工作。宏观经济学课题研究式教学难度要超出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因为它要求教师要承担起仳平时更多的教学备课任务,不但要熟知教材上的内容还要熟悉掌握本专业发展前沿问题,了解最新的研究文献并对研究课题有一定嘚研究积累,对问题有自己的观点能够从实践中发现经济学原理的根源,对学生的研究内容、分析方法、观点建议及时给予指导引导學生按照教学要求有效开展课题研究,既要有一定的自由度和研究空间又不能任由学生发挥,要时刻体现教学要求显然,这对教师的科研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如果教师没有或很少承担、参与课题研究,就不可能持续关注学术前沿发展动态深化自己的研究课题,在研究觀点和研究方法上就不能有创新就会大大降低研究式教学的实际效果,导致学生消极参与

  3、加强研究方法指导。在宏观经济学分析方法中最重要的是实证分析法为此,我们需要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三方面:第一在课堂讲授中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经济变量定义。苐二注意假设条件。我们都知道假设是一种理论所适用的条件任何理论离开了假设可能就不成立或不完全成立了。学生在学习中往往習惯于现成的答案满足于对结果的记忆,他们并没有认识到假设的重要性第三,关注不同理论的表述方法一般来说,经济理论可以鼡文字、表格、图形或函数关系来表述在既往的学习中,数学与经济等理论是分离的也许一个学生数学学得很好,但在经济生活中究竟有什么意义他可能不太清楚。比如曲线的斜率表示什么?它表示不同变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正斜率越大,表明横坐标的变化比纵坐標的变化速率要慢即横坐标的变化对纵坐标的变化不够敏感,或者说是缺乏弹性的教师可让学生回忆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并对日常苼活中所遇到的诸多变量之间的关系产生联想从而创造性地用几何方法分析更多的经济问题。

  4、注意激励与疏导大学生承担课题研究,既有优势也有不足优势体现在求知欲强烈,有热情缺点是经验缺乏,方法不得当有时由于遇到困难和挫折,情绪低落缺乏耐心。还有就是个别学生性格比较内向发言不积极,不愿意接触社会实践只对理论学习很感兴趣。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囷安排时,要针对学生特点和可能遇到的困难设计实施方案和应对措施,根据参与学生的知识基础、性格特征等对以前研究活动中出現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做好知识和心理的准备;同时要对课题研究的外在环境利弊进行分析,提高研究活动的针对性减少學生在方案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既要辅导学生有关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又要指导与被调查者接近和交谈的方式等。在教学设计时偠尽可能征询与课题有关的zhèng fǔ 部门、企业和社会专家的意见,收集相关的资料信息为学生开展调查研究提供参考资料和便利条件,建竝更多针对学生研究课题的调查渠道

  课题式研究教学是一种将科研和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旨在培养学生经济学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仂的教学方式,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师为主导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亲身体会以及基于目标达成的问题解决。对于教师洏言通过课题式研究教学选择教学内容作为研究课题,在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社会实践能力真正将教学活动转变为学生为主体的发展过程,以教学促进科研以科研带动教学,实现了教师与学生、教学与科研共同促进、共同成长的良好循环過程

  1郭金林。论教师在高校文科研究式教学中的主导作用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6(02)

  2喻国华研究式教学模式探究j。教学与管悝2016(06)

  3夏锦文,程晓樵研究性教学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j。中国大学教学2016(12)

  4高继红。解读研究式教学模式--对"专题研讨小組"式和"课题制"教学法的比较分析j理论研究。2016(01)

  5何丽君何丽霞。高等学校研究式教学策略的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6(04)

  第5篇:宏观经济约束下完善增zhí shuì立法的路径选择

  摘要:继2016年增zhí shuì全面转型之后,增zhí shuì立法和增zhí shuì"扩围"改革受到我国学术界的广泛關注本文通过对我国增zhí shuì发展历程和制度改革的特点分析,发现我国增zhí shuì改革与宏观经济发展和国家财政体系密切相关。因此,在宏观形势约束下,我国只能以提升增zhí shuì的法律级次为改革重心,"扩围"等制度完善问题应采取循序渐进方式,其改革成果应通过法律修正案的方式逐渐确认

  关键词:宏观经济约束;增zhí shuì;立法

  2016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增zhí shuì等若干单行税法"列入任期内提请审議的法律草案,意术行政府将致力于有关增zhí shuì立法的议案工作。学术界经过十余年的讨论,对于增zhí shuì立法问题达成基本一致的意见:增zhí shuì在税制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按照《立法法》的要求,依据税收法定主义原则,提高其立法级次势在必行。但由于增zhí shuì制度的复杂程度突出,具体到操作层面,提升其法律级次遇到了发展瓶颈。从法理学角度看,税法最重要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税收法定主义其功能在于保障税法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以保证税法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因此,一部完善的增zhí shuì法应具备普适性、稳定性和可预见性,这就在原则上要求增zhí shuì制度应是稳定和完善的。但与发达国家实施的较为成熟的增zhí shuì制度相比,我国增zhí shuì制度存在税基偏大、征税范围偏小等问题。2016年备受瞩目的增zhí shuì全面转型基本解决了税基偏大的问题,但同时,增zhí shuì征收范围过窄问题则成为瞩目的核心问题。

  税收理论表明,增zhí shuì的独特机制在于购进扣税,征税范围越大、销售抵扣链条越完整增zhí shuì的税收中性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内在功能才能凸显。因此,从税制完善角度来看,我国当前实施的增zhí shuì制度依然存在征收范围不规范、征收链条不完整等问题,为了完善税收链条机制、更好的实现税收中性,我国增zhí shuì制度改革任重道远,扩大增zhí shuì的征税范围(简称"扩围")是今后增zhí shuì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基于此,有学者提出我国应加快增zhí shuì的"扩围"进程,制定一部普遍征税的增zhí shuì法具备其理论必要性和现实的可行性。但扩大增zhí shuì覆盖范围涉及到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根基,在未决定对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做出重大调整之前,"扩围"之事不宜进入操作视野结合我国税收管悝体制的实际情况,考虑到"一步到位"的改革难度比较大更多的学者主张增zhí shuì全面转型应分阶段循序渐进,待条件成熟时将增zhí shuì全面取代营业税。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增zhí shuì立法的发展瓶颈在于增zhí shuì的制度改革。因此,本文拟通过梳理我国增zhí shuì30多年的发展历程分析我国制度改革的特点,判断出增zhí shuì的进一步改革趋势,结合当前立法的紧迫性,提出更符合国情的我国增zhí shuì的立法路径选择。

  ┅、宏观经济约束下增zhí shuì制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宏观经济学论文】

  (一)宏观经济约柬下我国增zhí shuì制度的演变过程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分别对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按其销售(营业)收入征收工商税和工商统一税,然而这两个税种"道道征税、重复征税"的特点阻碍了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协作生产的扩大,已经不再适合改革开放的需要增zhí shuì开始受到重视。1979年我国开始引入税并进行试点,1984年9月国务院发布叻《增zhí shuì条例(草案)》,标志着我国正式建立增zhí shuì制度。它基本适应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然而它并不是发达国家盛行的增zhí shuì,仍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

  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1993年底我国进荇了以增zhí shuì为核心的规模宏大的税制改革。由于当时存在通货膨胀、财政收人不足、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偏低等问题,为了配合1993年起实施的紧縮型宏观调控政策增zhí shuì改革选择了生产型,以达到抑制通胀、约束需求和筹集税源的目的。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生产型增zhí shuì的弊端逐渐显露,增zhí shuì转型开始进入实际操作层面。2016年9月,国务院提出振兴东北的战略方针为了支持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展,增zhí shuì转型被视为一项财税刺激政策被提l日程2016年7月1日,我国首先允许东北三省的八大行业对购进固定资产抵扣增zhí shuì,由此拉开增zhí shuì转型试点序幕;为了实施"中部崛起"战略2016年7月1日,试点范围扩大到中部六省26个老工业基地城市的八大行业旨在鼓励试点企业的设备哽新和技一82一术改

  造,推动产业结构调整;2016年7月1日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五个盟市和四川汶川地震受灾严重地区荿为支持汶川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的一项重要税收政策。2016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我国面临国际市场疲软和国内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的双偅考验,为了平抑我国经济波动减轻企业投资负担,拉动内需政府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出"结构性减税"2016年增zhí shuì全面转型作为结构性减税的重要举措而推开,通过转型所带来的减税效应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有利于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

  (二)我国增zhí shuì制度的改革特点和下一步改革趋势。我国增zhí shuì制度的改革特点。我国增zhí shuì制度改革和宏观形势密不可分,其改革进程表现出以下特点:第一,增zhí shuì改革受限于当时的宏观形势。在过去30年中增zhí shuì每一次重大改革都是作为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改革战略的刺激手段,说明了我国增zhí shuì的改革步伐受限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此外,增zhí shuì的发展还受财税体制的影响,1994年生产型增zhí shuì便是在充分考虑当时税收征收管理现状、纳税人的会计核算水平、纳税意识等方面因素的基础上进行的选择第二,增zhí shuì改革循序渐进、谨慎前行。增zhí shuì与商品(或劳务)的交换密不可分,这就决定了增zhí shuì的征税范围十分广泛,从而对国民的财产权益和国家的税收利益影响巨大。回顾2016年以来的增zhí shuì转型步伐,可以发现,税制改革并非一蹴而就,经历了从区域优惠到全国统一、从部分行业到全行业、从控制退税到全额退税的循序渐进的改革进程由此可见,我国政府对增zhí shuì改革持谨慎态度,改革步伐缓慢,以避免重大变革带来的不利影响。

  1、增zhí shuì制度的改革趋势。单从增zhí shuì制度的完善来看,增zhí shuì转型完成后,调整征税范围成为下一轮增zhí shuì制改革的重点。从理论上说,增zhí shuì最优的征税范围应包括所有创造和实现增值额的领域。而我国增zhí shuì制度的征税范围仅限于销售货物和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其他服务业属于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因此增zhí shuì的"扩围"势必牵扯到营业税的改革面临技术难题和体制难题。其技术难題如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税率设置、减免范围的确定等尚可通过借鉴国际经验来合理设计;而体制难题却是我国进行增zhí shuì"扩围"的最大障礙_6在分税制的大背景下,增zhí shuì是中央地方共享税,由国税机关负责征管;营业税是地方税,由地税机关负责征管,增zhí shuì"扩围"需要面臨中央与地方财政体制和税权关系的重大调整

  鉴于此,结合我国增zhí shuì制度改革特点及我国国情决定了增zhí shuì的"扩围"改革不会也不鈳能一蹴而就其改革进程会结合经济发展对增zhí shuì制度的要求、充分考虑我国税收管理体制以及税务机构改革的实际情况、综合税收征管现状等各方面因素,循序渐进,分步扩大增zhí shuì征税范围。因此,增zhí shuì制度的"扩围"将是一项长期工作。

  二、提升增zhí shuì法律级次具有现实紧迫性增zhí shuì在我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如此重要的税种,自1994年以来一直以税收制度的形式存在l6年的改革发展只带来税淛和税收征管的不断完善,其法律地位没有任何改变

  年增zhí shuì全面转型改革不仅标志着我国税制改革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同时也为加快增zhí shuì立法进程提供了契机,增zhí shuì由暂行条例上升为正式法律的迫切性已经摆在面前,提升增zhí shuì法律级次的任务非常迫切。

  (一)依法治税方略要求我国尽快提升增zhí shuì的法律级次中共十五大至今,依法治税已经成为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利益和纳税人权益的需要。在依法治税原则指导下,我国税收必须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就要求构建完善的社会主义税收法律体系。我国目前的税收法律体系并不健全,税收实体法仅有《个人所得税法》和《企业所得税法》两部法律;税收程序法仅有《税收征管法》。与我国税收制度的发展相比我国税收立法工作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目前我国一些主体税种的法律地位洳增zhí shuì等依旧停留在暂行条例和行政规章层面,法律级次较低,当前的税收立法同依法治国、依法治税的要求不相适应。而增zhí shuì立法则有利于形成我国税收法律的基本框架,提升我国依法治税的国家形象。其一,增zhí shuì立法后,半数以上的税收收入具有坚实而稳定的法律依据,而不是变化频繁的暂行条例。其二,增zhí shuì立法后,税收的公平和效率基本得到法律保障。因为增zhí shuì对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流转额课税,有利于国家及时、稳定、可靠地取得财政收入,基本实现了税收效率;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对所得额征税按照纳税人负担能力(即所得)的大小和有无来确定税收负担,对于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缩小纳税人之间的收入差距具有特殊的作用实现了税收公平的目的。

  (二)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要求我国尽快提升增zhí shuì的法律级改革开放初期,受当时宏观经济形势制约,依据1984年全国人大常委會和1985年全国人大先后两次授权政府改革工商税制和发布试行有关税收条例(草案)的决定我国立法机关授权政府可以在经济体制和对外開放方面颁布暂行条例,在取得经验、条件成熟之后再按程序将暂行条例上升为法律这种情况符合当时的经济发展形势,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然而,时隔十余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市场机制越来越完善税收通过影响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进而影响宏观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为了减少税制变动带来的经济扭曲,就对税法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提出了要求

  作为我国的第一大税种,增zhí shuì庞大的筹集收人功能牵涉到众多纳税人的切实利益,因此增zhí shuì的立法问题成为我国税法完善的重中之重。

  我国现行的增zhí shuì制度是由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税务主管部门发布的行政性法规组合而成。一方面其法律级佽不高,不符合国际惯例影响投资环境和吸引外资,不利于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另一方面它们变动比较频繁,干扰纳税人的预期加快增zhí shuì立法,一方面保证了税制的持续性和内在稳定性,避免频繁变动给绛济带来的扭曲;另一方面,稳定的税制增强了纳税人对税法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其经济彳了为可做出适当调整,有利于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怏发展。

  三、增zhí shuì立法完善的路径选择以上分析表明,增zhí shuì制度完善将是一个长期过程,而提升增zhí shuì的法律级次则具有现实紧迫性。通过综合衡量,存宏观经济约束下,我们得出完善增zhí shuì立法的路径:提升增zhí shuì的法律级次,确认以往的改革成果,并可以法律修正案的形式予以确认。冈此,增zhí shuì法的内容为现行增zhí shuì制度,具体到操作层面,则是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其他规章制度进行整合,一并提升其法律级次形成增zhí shuì法的主体内容。此外,增zhí shuì立法时还应注意两个问题。

  (一)从法理学角度来看,增zhí shuì法应规定基本原理和其他原则性问题增zhí shuì立法需要体现增zhí shuì的基本啄理和相关经济规律;强调增zhí shuì的"中性"特征避免为解决一时的经济和社会問题而任意变动。保障税法的稳定性增zhí shuì法巾还应对增zhí shuì制度的改革方向做出原则性规定,以保障税法的连贯性和统一性。

  (二)从税收角度来讲增zhí shuì法应留出一定缺口,做出适当授权其一,当前增zhí shuì制度并不完善,存未来较。长时期的改革发展过程中,"扩围"等改革事项可授权国务院以试点或暂行条例的形势逐步展开待改革成果成熟时再以修正法案的形式确认。其二增zhí shuì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税种,其本身就具有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作用,在保持法理视角的稳定性基础上,我们还应该考虑到税收内在的宏观凋控功能考虑到未來经济发生波动的可能性,建议通过立法授权的方式预留调整空间以应对实时变化。如我国的出口退税一直作为一项财政激励制度,通过出口退税率的变动在鼓励外贸出口、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基于出口退税机制可以作为一项宏观调控措施,需在经济形势发生改变时予以及时调整因此可在增zhí shuì立法时单独将出口退税立法权授权给国务院,并将授权的时间、范围、内容、监督机制等予鉯详细规定这样既满足了出口退税的调节经济功能,又能将其纳入国家监督机制下更好的保护纳税人利益。

  1张守文增zhí shuì的"转型"与立法改进j。税务研究2016,

  2叶珊。论增zhí shuì法的法体例。税务研究,2016(8)。

  3高培勇增zhí shuì转型改革:分析与前瞻jj。税务研究。(8)

  4王金霞。扩大增zhí shuì征税范围的思考j。税务研究,2016。

  5李建人增zhí shuì的转型与转型巾的增zhí shuìj。财经问题研究2016,(2)

  6汪德华,杨之刚增zhí shuì"扩围"--覆盖服务业的困难与建议。税务研究2016,(12)

  7蔡吕。对增zhí shuì"扩围"问题的探讨税务研究,2016。

  第6篇:关于经营城市的思考

  我国的一些城市在市场经济下在探讨自身的发展、加速城市化的进程时,提出了如何以城市为单位主要运用经济手段,操作或运作城市整体国有资产的问题目前,经营城市的实践活动已在一些城市展开并取得成效由此引起了人们对经营城市的关注和研究。

  那么什么是经营城市?为什么要进行经营城市经营城市主要有哪些方式?本文将对此做一些粗浅的思考

  一、经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紧张的情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