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劵系统维护中正在维护吗

||||||||||||||
当前位置:&&
中信证券开市系统崩溃 原因正在排查
前瞻网摘要:19日开盘,中信证券系统崩溃,用户无法下单。而尽管在十点钟系统趋于稳定,但是依然有不少用户投诉页面出现通讯故障。
19日开盘,中信证券系统崩溃,用户无法下单。而尽管在十点钟系统趋于稳定,但是依然有不少用户投诉页面出现故障。
根据知情人士透露,可能是因为中信证券服务器系统故障导致,但是也有不少人士反对该看法。而当记者联系其工作人员时,均表示原因正在排查。
而这一情形给机构和散户带来的损失,中信证券也尚未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而这绝不是金融机构系统第一次发生故障。
调查载入中,请稍候...
已有人评论 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有什么感想,您也来说说吧!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有什么感想,您也来说说吧!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
热门资讯榜
热门调查榜
将物联网产业分为支撑层、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  中信证劵,这家中国最大的券商正遭遇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危机。根据8月30日晚间新华社消息,中信证劵此前被带走调查的8人中有4名高管因涉嫌内幕交易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并已交代了相关犯罪事实。  同时,随着监管层打击恶意做空及资金违规进出的举措升级,中信证券(600030)牵扯外资做空的传闻日益发酵。  而就在一个月前,它还是救市主力军,为国坚挺护盘。  曲折迷离间,中信证券到底发生了什么?前途如何?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券商内部的防火墙对高管形同虚设,所有信息都会汇集到高管那里;同时,中信证券作为救市主力,可以掌握“国家队”的操作信息,并可提供建议。而中信证券高管的社会关系丰富,不排除能借机获利乃至为人作嫁衣。  有中信证券内部人士对记者坦言,从8月18日开始,内部已经有人事变动的消息,事件爆出后业务亦受到不少影响,特别是一些新开发大客户以及潜在客户的流失,如果此事有定论,恐怕影响会进一步加深。  多位受访者均预计,中信证券不会被重组,仍将是市场主力,但可能被从行业老大的位置上拉下,且高层将被大规模洗牌,话语权会被新的管理团队掌握。  虚设的防火墙  8月25日,暗流涌动的市场掀起波澜。新华社突然发布消息称,中信证券徐某等8人涉嫌违法从事证券交易活动已被公安机关要求协助调查。据媒体证实,徐某即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徐刚。  8月30日,中信证券公告,承认相关人士被带走,并称正在认真查找各项业务尤其是创新业务中存在的问题,深刻反思,严肃整改。  当天晚间,新华社再发消息,称上述人员中4名高管因涉嫌内幕交易,于当日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并已交代了相关犯罪事实。据新华社披露,上述涉事高管,分别为中信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董事总经理徐刚,执行委员会委员、金融市场管理委员会主任刘威,金融业务部负责人房庆利,另类投资业务部总监陈荣杰。  虽然涉事高管的身份已经浮出水面,但整个事件仍然扑朔迷离。作为“救市主力”的中信证劵,缘何反转剧情、陷入内幕交易?  9月4日,深圳圆融方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冉兰告诉记者,在证劵公司内部,研究部、投资部等各个部门之间虽然都有防火墙的设立,但是作为高层,可以穿过这个防火墙,由此所有的信息都会汇聚到他这里,可以供他利用。而他一旦利用谋私,就构成了证监会所打击的“内幕交易”。  “防火墙在券商内部低级别人员里是有用的,但在高层里形同虚设,因为所有的信息都会集合在一个点上。除了信息之后,还要有获利的工具,比如股指期货。虽然所有期货设立的最初目的都是为了保值,而不是为了获利。”冉兰说道。  事实上,本轮被调查的高管,基本上都涉及中信证券核心业务,可以轻易触碰到中信证劵交易的核心内容。有评论指出,“一个负责股票,一个负责固定收益,一个负责客户。这几位加在一起,足以成立一个新的证券公司了。”记者就此采访多个私募人士,均认为该说法不失客观,因为这几位高管负责不同业务,确实覆盖全面,也很容易汇集信息,沟通无障碍。  不仅如此,9月6日,深圳某券商高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信证券是此次救市的排头兵,“国家队”救市主要是通过中信证券的几个主要营业部进行操作。因此,整个救市的数据基本上中信证券均能完整地获得。“在洞悉国家队交易的详细数据的前提下,其内幕交易将相当方便。”  而从中信证券救市时买入的股票来看,也确有内幕交易之嫌。  “一些股票业绩不好,基本面也没有改善,可国家队在救市过程中还是买了这么多,放了这么大量,感觉不正常,比如美邦服饰(002269),有些猫腻在里面。” 9月4日,上海倍霖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杉告诉记者,“在救市过程中,这些股票却放了天量,放完量的几天之后形成一根大阴线,这明显就是庄家跑了。”  在7月份“A股保卫战”中,中信证券一直是券商“领头羊”。有媒体梳理报道称,中信证券总部营业部、望京营业部、金融大街营业部、呼家楼营业部,被认为是证金公司主要“御用席位”的“救市主力”。然而,在救市期间买入的部分个股让人“看不懂”—其中,中信证券总部营业部买入金额前三名除“护盘蓝筹”中国石油、平安银行(000001)外,美邦服饰也在列,涉及金额21亿元。  业内人士分析称,如果买入中石油、银行、券商这些大蓝筹股用以稳定股指是可以理解的,那么中信证券总部营业部3天耗资21亿买美邦服饰;金融大街营业部花12.8亿元买江苏三友(002044)、8.5亿元买良信电器(002706);呼家楼营业部花14亿元买长盈精密(300115),就让外界看不太懂。  徐刚尤为重视业绩指标  “中信的事情就是传统‘老鼠仓’模式。具体指庄家在用公有资金拉升股价之前,先用自己个人的资金在低位建仓,待用公有资金拉升到高位后个人仓位率先卖出获利。”9月5日,广州一位不愿具名的私募基金负责人告诉记者。  中欧陆家嘴(600663)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告诉记者,中信证券的调查,目前还不知道真正的原因,很可能由于证金公司大量资金是通过中信证券来投资的,核心高管不可避免掌握了一些内幕信息,可能利用这些信息,通过亲属或外界展开布局投资。  对此,中信证券一位不便具名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券商出资部分可在专用席位上投资,券商有自主投资权。虽然大部分救市资金划至证金公司的统一账户进行运作,但由于证金公司不能直接投资,所以,包括中信总部、金融大街营业部、望京营业部、呼家楼营业部等就在救市中充当重要角色。不仅如此,在救市过程中,除了接受证金公司的指令,在买入股票方面,公司也会提出一些建议。  “公司业务部门主要分为股权衍生品部、投行部、研究部、资金运营部、经济业务部等,徐刚领导的经济业务部是公司投资的核心部门,不排除在救市过程中泄露信息的可能,但很难相信他会为个人利益而展开内幕交易。”上述中信内部人士表示,研究出身的徐刚工作中非常严谨,对行情的预判很准确、策略转变很果断,业务上对各项目标都会细化,而不是空喊口号。  “不过,徐刚对业务线把关特别严格,还是会给人一种距离感。”上述员工描述道,他对业绩指标尤其重视,基本每个月都会根据各个营业部的业绩,针对性地给营业部负责人发短邮件,其中包括一些指导性的建议。而在他看来,其他单位领导很难做到这一点。  牵扯做空疑云  除了本身的内幕交易,中信证券是否与外资联手做空,是目前舆论质疑的一个更大谜团。  此前有分析认为,股市出现如此不正常的剧烈波动,是有外资机构在做空A股。中航系掌门人、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就曾表示:“这是一场有预谋、有准备的恶意做空,是来势汹汹的针对中国A股发起的一场经济战争。” 曾揭露“蓝田造假黑幕”的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刘姝威直言,这次股指暴跌已经不是正常的市场调整,而是有人精准选择时点,故意做空中国股市。  对于外资恶意做空传闻,7月1日,中金所通过核查结果曾予以澄清否认。但管理层打击恶意做空的举措随后升级。8月25日,与新华社发布中信证券高管被调查消息的同时,海通证券(600837)、广发证券(000776)、华泰证券(601688)以及方正证券(601901)等4家券商陆续发布公告,称因涉嫌未按规定审查、了解客户身份等违法违规行为而遭到证监会立案调查。业内分析,上述行为会导致虚假账户出现,而这些虚假账户很有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个人或者机构投资者所利用,与近期股指大幅波动或有一定的联系。  根据现有规定,外国投资者在中国投资的唯一途径就是购买在港交所上市的有限的中国内地股票,或申请在中国内地购买股票的特殊许可证,购买数量受定额限制。最近两年,中国颁发特殊许可证的数量明显增多。  但香港证券交易所称,自从3月初放行后,投资者尚未通过沪港通进行任何做空交易。相关专家分析认为,仅靠沪港通的额度想将中国股市玩弄于股掌之中并不可能。  尽管明面上的限制诸多,但暗道更多。某券商高层告诉记者,境外资金进入中国的途径有多种多样,例如QFII、收益互换以及伪装成贸易的资金等,均可进入国内A股市场。做空A股的通常做法是在现货和期货两边同时操作,由于国内的现货市场股价偏高,境外的资金通常先卖空股指期货,然后打压现货市场,从而通过做空股价获利。  北京一位不愿具名的私募人士进一步对记者解释称,由于QFII和沪港通规模有限,其实通过贸易和地下钱庄成为外资涌入的两大途径。通过贸易方式,更换公司主体,境外资金便可以改头换面,以合法的“内资”身份顺利进入到A股。一旦进来后,单靠大手笔买卖,也足以做空。  “贸易公司可以从事的业务范围很广,以虚拟的合同可以让大额的资金进入国内,再以公司利润或者销售额来投资证券市场,这样就可以完美绕开监管。”不便具名的中信投行人士告诉记者。  与此相关的是,同样在8月25日,公安部决定,从即日起至11月底,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打击地下钱庄集中统一行动。  而就在8月初,司度(上海)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司度贸易”)在深交所的账户被限制交易3个月。资料显示,该账户背后是国际对冲基金城堡投资(Citadel),并且中信证券下属的中信联创曾经是它的股东。  中信证券8月2日公告回应,中信联创于2010年出资100万美元投资司度,占20%股权。但该股权已转让,并于2014年11月办理了工商变更登记,目前中信联创并未持有司度公司股权。而已退出的该笔投资属于财务投资,且规模小,投资期间中信联创并未参与司度公司的日常运营及管理。  继对冲基金Citadel之后,另一国际对冲基金英仕曼集团(Man Group)也似乎牵涉其中。8月31日晚间,有媒体称英仕曼集团中国区主席李亦非被中国警方带走协助调查,李亦非本人也一度失联。9月1日晚,其丈夫汪潮涌称李亦非“这几天是在参加一场由多部门牵头的、高度机密且专业的会议”。但同日晚间,汪潮涌接受另一家媒体采访时又称李亦非在伦敦开会。而他给第三家媒体的说法则是,9月1日与太太通过电话,电话关机,可能因她要参加重要的内部会议,不方便开机。9月6日,李亦非现身,否认被警方带走调查,称“辟谷”(一种道家养生方式)未开手机。针对“恶意做空A股”的传言,她说“传得太离谱了,哪有那胆子。”  尽管如此,对于中信与英仕曼的关系、乃至与外资联手做空A股的猜想,坊间已经发酵。  根据报道,中信证券官网所披露的“中信证券宏量2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销售公告”产品的投资顾问正是英仕曼。今年2月,英仕曼完成募集的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制度(QDLP)基金的投资者中亦包括中信证券。  记者采访的多个基金、证券人士均认为,假如这些境外基金与中信证券有联系,最大的可能是这些券商通过私人关系,泄露相关的信息给基金获利。  前述券商高层告诉记者,由于中信证券对市场交易数据的掌握,是这类机构最好的联系对象,私人关系及商业关系都可能构成了他们的联系,从而利用已经掌握的数据进行共谋。  8月28日晚间,华融证券投资顾问付学军在认证的博客公开撰文称,虽然不知道做空A股的神秘力量是谁,但自2010年以来,中信期货(中证期货)席位交易存在一只或多只不同凡响的神秘做空力量。“本次股灾之前,中信期货席位的持仓没有任何异常,直到6月17日,空单开始剧增。”  管理层面临洗牌  目前事件仍未定性,但毫无疑问,这家中国最大的券商正遭遇二十年来最严重的危机,关乎生死存亡。  8月30日,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给全体员工发信,坦言“公司正面临重大考验”,“希望广大员工齐心协力,共度难关。”  王东明还表示:“公司正在积极采取措施,查找各项业务尤其是创新业务中存在的问题,深刻反思,严肃整改。”这一表态也出现在了中信证券当天的公告中。  业内分析,券商创新业务主要包括固守类资管业务、融资融券业务、约定购回业务等。自传统经纪业务陷入佣金大战之后,创新业务成为券商业绩的主要增长点。  本次中信证券被协助调查8人名单中,3位高管徐刚、葛小波、刘威,此前分别主要负责经纪业务、资金运营另类投资及风险管理、资本中介业务。后两者负责的业务均与“创新业务”息息相关。  创新业务是中信证券领先行业的突出优势。  记者查阅其年报发现,自2013年开始,中信证券开始转型,降低传统的经纪业务比重,加大包括资本中介、资本运营等创新业务的布局。2014年,已见显著成效。就其2014年年报,中金公司的点评是“再融资和新业务布局是全年主线”。2015年中报显示,多项业务发展均衡,“下半年业务将瞄准创新市场,发展重心将放在量化、对冲等创新专业化领域。”  此番被查与自查,意味着中信证券多年的转型努力、多年积累的业务优势,很可能将付诸东流。  唇亡齿寒。创新业务之外,中信证券的品牌本身也正遭遇空前质疑。  前述中信内部人员向记者坦言,从8月18日开始,内部已经陆续有人事变动的消息。8月25日高管被带走事件爆出后,业务更受到不少影响,特别是一些新开发大客户以及潜在客户明显流失。“如果此事有定论,恐怕影响会进一步加深。”  “影响会是多方面的,包括管理层、现行的体制,甚至从行业老大的位置上被拉下来。”上海一位不便具名的私募总经理说。  所幸是,“应该不会像当年的万国证券那样被重组吞并,当年万国证券之所以下场那么惨烈是因为管金生堵上了万国的几乎全部身家,简单说,万国是亏光了自己的钱,中信则是赚了不该赚的钱,两者有本质区别。”上海一家私募合伙人告诉记者, “最后估计只能被定性为内幕交易。”  多位受访人士认为,遭遇此劫后,中信证券不太可能被合并重组,但管理层料将洗牌重换。  全国券商第一的巨大规模和业务实力,它自身及母公司中信集团多年积累的人脉等资源,或许能使中信证券免于分崩离析,保住一命。  “中信证券公司还会是市场的一大主力,但高层全部被撤换之后,面临的就是新管理团队进驻,新的管理团队对公司的业务发展会有较大影响。”前述券商高层说,“由于中信证券体量较为庞大,未来出现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不大,但话语权会被新管理团队掌握。”  在9月1日启动的最新一轮救市中,中信证券仍在担当主力,再以7月末净资产的20%出资护盘。就在阅兵小长假前一天(9月2日),中信四家营业部共在二级市场买入55亿元股票,涉及个股20只。  曾经疯狂救市如今突遭调查  对很多股民来说,今年的端午节应该刻骨难忘,因为它竟成了A股劫。6月19日,端午小长假前的一周,千股跌停,绿得跟粽叶一样。当周,沪指暴跌13.32%,为7年来最大;沪深两市下跌点数高达687.99点、2372.80点,打破史上最多下跌点数纪录;两市总市值一周蒸发10万亿元,打破中国股市25年来单周市值损失历史纪录。  端午小长假后一周,A股继续排山倒海般暴跌。6月26日周五,沪指一度跌超8%,创出年内第二大单日跌幅,创业板指重挫近9%个股几乎全线跌停,创史上最大单日跌幅。  危急时刻,中央紧急启动大规模救市。6月27日央行宣布降准降息。6月29日养老金入市开闸。  7月4日,以中信证券为首的21家券商联合公告,以2015年6月底净资产15%出资,合计不低于1200亿元,用于投资蓝筹股ETF;同时承诺上证综指在4500点以下,证券公司自营股票盘不减持,并择机增持。  这1200亿元救市资金由证金公司统一管理。一位市场人士表示,证金公司本身不能直接参与交易,这些从券商和银行方面凑过来的钱,得通过券商的人下单来买。  中信证券旗下四大营业部被认为是证金公司主要“御用席位”,在“股灾”期间,四大营业部疯狂护盘给投资者留下深刻印象。  据媒体统计,4家营业部在7月分别登陆龙虎榜222次、83次、195次和237次,分别累计买入370.53亿元、120.23亿元、328.74亿元、265.28亿元,总耗资过千亿。  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公开宣称“救市场就是救自己”。他还进一步提出“救市七法”,包括:大幅降准、增资香港中概股、员工持股等。  毋庸置疑,在证金公司投资过程中,中信证券充当了排头兵的角色,除了疯狂“护盘”行动,还专门成立了应对市场变化小组,有效调动内部资源,同时向监管部门献计献策。  但经历激烈的多空厮杀后,股市最终还是掉头向下。连续多次千股涨停后,7月27日,大盘高开低走然后跳水。当日近1800股跌停,沪指暴跌8.48%,创8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随后,中信证券的剧情开始反转。  7月底8月初,沪深交易所强制多个证券账户暂停交易3个月。因存在重大异常交易行为,这些账户被认为是A股暴跌的“内鬼”。其中最为扎眼的是具有外资背景的司度贸易有限公司账户。据披露,司度股东为国际知名对冲基金城堡投资(CITADEL GLOBAL TRADING S.AR.L),且中信证券下属的中信联创亦曾是司度股东。  8月25日,中信证券曝出被查。
(来源:时代周报)
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信银行系统维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