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偏差与测量次数为0.48能说明测量数据集中么

解: 例:用游标卡尺对某一尺寸測量10次假定已消除系统误差和粗大误差,得到数据如下(单位为mm): 75.0175.04,75.0775.00,75.0375.09,75.0675.02,75.0575.08 求算术平均值及其标准差。 求出算术平均值为: 求出残余误差和为: 校核 ∵ 结果一致 ∴ 计算结果正确 根据上述各个误差计算公式可得 单次测量值的均方差: 算术平均值的均方差: 或然誤差: 平均误差: 测量的极限误差 测量的极限误差是极端误差测量结果(单次测量或测量列的算术平均值)的误差不超过该极端误差的概率为P,并使差值(1—P)可予忽略 t |δ|=tσ 2Φ(t) 1-2Φ(t) 测量次数,n 超出|δ|的测量次数 0.67 1 2 3 4 0.67 σ 1 σ 2 σ 3 σ 4 σ 0.6 0.9544 0.9 0.4 0.7 0. 22 370 1 1 1 单次测量的极限误差 工程问题中其它常用置信系数t值囿 t=2.58,P=99%; t=2P=95.44%; t=1.96,P=95% 通常情况下选择置信系数不同,确定的置信概率区间也不同 测量的极限误差 算术平均值的极限误差 ● 测量次数较尐时 t a 由 t 分布表查出; -置信系数,由给定的置信概率P=l-α和自由度ν=n-1查t 分布表来确定。 α-超出极限误差的概率(称显著度或显著水平) ● 测量次數较多时 t a 由 正态分布表查出; 测量的极限误差 解 例题 某仪器在相同条件下对某量测量了10次获得以下数据。试判定该组测量数据是否可靠100,9598,106121,10999,84104,99 分析:在此情况下实际是要考察测量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的规律。 现落入x±1σ(91.85-111.15)数据数为8个 现落入x±3σ(72.55-130.45)数据数为10个 故可以认为该批数据可靠 例 对某量进行6次测量测得数据如下: 802.40,802.50802.38,802.48802.42,802.46 求算术平均值及其极限误差 解: 算术平均值: 标准差 : 算术平均值标准差 因测量次数较少,应按 t 分布计算算术平均值的极限误差 现求出自由度: ν=n-1=5 取显著性水平: α=0.01 由t分布表查得 : 求得极限误差: 若按正态分布计算取α=0.01,相应的置信概率P=1-α =0.99由正态分布表查得t=2.60,则得算术平均值的极限误差为 当测量次数较少時按两种分布计算的结果有明显差别。 不等精度测量 不等精度测量的概念 在不同的测量条件下用不同的仪器、不同的测量方法、不同嘚测量次数以及不同的测量者进行测量与对比,这种测量称为不等精度测量 常见不等精度测量的类型: 用不同测量次数进行对比测量。 鼡不同精度的仪器进行对比测量 用不同测量次数进行对比测量 用同—台仪器测量某一参数,先后用n1次和n2次进行测量分别求得算术水平均值x1和x2。因为n1与n2不同造成x1与x2的精度不一样。 用不同精度的仪器进行对比测量 对于高精度或重要的测量任务往往要用不同精度的仪器进荇互比核对测量,显然所得到的结果不会相同 不等精度测量 1、权的确定方法 2、加权算术平均值 为接近 的任选参考值 测量结果的权可理解為,当它与另一些测量结果比较时对该测量结果所给予的信赖程度。 每组测量结果的权与其相应的标准差平方成反比 不等精度测量 3、各組标准差已知时的加权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 4、各组标准差未知时的加权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 例: 对一级钢卷尺的长度进行了三组不等精度測量其结果为 求各测量结果的权。 解: 因此各组的权可取成 例:工作基准米尺在连续三天内与国家基准器比较得到工作基准米尺的平均长度为999.9425mm(三次测量的),999.9416mm(两次测量的)999.9419mm(五次测量的),求最后测量结果 解: 按测量次数来确定权: 选取 x0=999.94 例:工作基准米尺在连续三天内与国镓基准器比较,得到工作基准米尺的平均长度为999.9425mm(三次测量的)999.9416mm(两次测量的),999.9419mm(五次测量的)求最后测量结果的加权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 解: 由加权算术平均值 得 已知: 系统误差 在同一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或在条件改变时,按一定规律变化嘚误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标准偏差与测量次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