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黄塔开封明仁药业有限公司黄塔明时通?是不是骗人的?

基本信息/黄塔膏药
所属地区: · · 文化遗产名称:黄塔膏药 遗产编号:Ⅸ-2 遗产类别:民间申报日期:2006
申报人/申报单位:安阳市滑县 遗产级别: 市 关节止痛保健贴,又名黄塔膏药,它是的传统产品,其疗效誉满中州,闻名全国。
历史渊源/黄塔膏药
黄塔膏药的祖传秘方,至今相传13代,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创始人明时通年轻时对医道颇感兴趣,尤其擅长按摩,对经络理论亦略知一二。当时,村里有一位鳏居老人,懂中医中药,晚年家境贫寒。时通便主动前去照料老人,他看到时通为人厚道善良,临终前,便把他保存多年的接骨膏秘方传予时通。老人谢世后,时通不满足于现有的配方,在原有药味的基础上多方拜师求教,大量搜集土单验方,刻苦钻研,反复试验,积40年之心血,终于摸索出一个接骨续筋的经验配方。
传承发展/黄塔膏药
&由于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束缚,此方从第一代起,就只传男,不传女;只传长子,不传次子,有时宁可传给儿媳妇,也不传给亲闺女。所以,从明时通开始,直至第九代的明永仁,皆为单传。至民国20年前后,明永仁才将此秘方传给他的三个儿子明全秀(早逝)、明全富、明全有。从清年间明时通始至末的九代人中,虽已掌握此方,代代相传,但并不以此为生。凡是本村本乡的骨伤患者找上门来,就用自己亲手熬制的膏药义务为患者治病。民国初年,熬膏技术和治疗技术超过了前几代人。延津、原阳、封丘、卫辉、彰德等地前来就诊者日多。明家从此舍医不舍药。新中国成立后,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明家父子继承祖传秘方,专攻正骨熬膏技术。1955年成立卫生所,1959年成立联合诊所,1968年成立大队合作医疗卫生室,后改为黄塔寺正骨专科。  1983年6月,黄塔膏药的第十代传人明全富、明全有自筹资金兴办滑县黄塔寺祖传正骨医院。数年间,平均每天诊治骨伤患者50人左右。至1987年底,先后接收诊治来自黑龙江、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宁夏、新疆、湖北、山东、上海等地的骨伤患者近八万人次。治愈率98%以上,有效率100%。患者赠送的锦旗、匾额有三百面(块)之多。其事迹先后在《》、《》、《》、《》、《中州今古》等报刊上予以报道。
秘方介绍/黄塔膏药
黄塔膏药的祖传秘方是由乳香、没药、龙骨、象皮、土元、冰片、麝香、血竭花、黄丹、透骨草等20余味中草药配制而成的。
功能作用/黄塔膏药
活血化淤,消炎止痛,接骨续筋,祛风散寒。主治:,伤筋。
熬药过程/黄塔膏药
整个熬药过程,关键在于掌握下丹的时间和药膏的老嫩。下丹后,不停地搅拌,防止油沸外溢和窝烟,保证药膏的质量和色泽,故有“膏药黑之功在于熬,亮之功在于搅”的说法。药膏熬得老嫩与掌握火候温度有关,太老不能固定在贴敷部位,太嫩容易移动且不易揭下。他们的经验是“滴水成珠”,即取少量的药膏滴在清洁的凉水中,数秒钟后取出,捏之不粘而有力,其色黑润和而有光泽。
储备问题/黄塔膏药
药膏熬好后,存于铁备用,有效期一年以上,贴敷疗效最佳。好多骨伤患者反映:贴上此膏药,似有虫爬之感,隐隐透痒,自觉舒适,遂能止疼或减轻痛苦,一般无副作用。明时通的第11代传人结合临床实践,在祖传秘方中增加椿根白皮,以增强防腐、消炎作用。1987年,第12代传人将明氏接骨膏动物实验作为河南省医药卫生科学重点科研项目之一。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9次
参与编辑人数:3位
最近更新时间: 01:55:57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合药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