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AI CC版的phantasm插件下载 CS插件吗

您当前的位置: -&
-& Astute Graphics全系列ai插件下载 包含AG―ai插件公司的所有插件
? ? ? ? ? ? ? ? ? ? ? ? ? ? ?
Astute Graphics全系列ai插件下载 包含AG―ai插件公司的所有插件
国产软件/辅助设计/免费软件
Win9X/2000/XP/2003
Astute Graphics全系列ai插件下载 软件简介:
stute Graphics是国外知名的ai插件公司,本站此次发布的这个《Astute Graphics全系列ai插件》指的是Astute Graphics ai插件公司的所有插件。。。基本都包含了。插件支持Illustrator cs4/cs5/cs6/cs7/cc/cc2014,支持32、64bit系统,喜欢ai插件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
Astute Graphics插件安装说明:插件默认安装于X:\Program Files\Adobe Illustrator cs6\Plug-ins (x为你的安装盘符)(或者点击桌面ai图标-右键-属性-打开文件位置,即可查看到你的ai软件安装位置)
包含的插件:InkQuest交换通道(墨水映射)InkScribe距离和角度的限制MirrorMe对称路径MirrorMe万花筒Phantasm曲线色阶Rasterino取消链接图片裁切一键pssubscribeVectorScribe圆角标注路径变换扇形ColliderScribe增强对齐-全路径吸附DynamicSketch手势修剪路径InkQuest查找叠印区域InkQuest分离预览分色等等。。。。。。。。。。。。。
依次点击进入 Astute Graphics全系列ai插件下载 包含AG―ai插件公司的所有插件 下载页
与“Astute Graphics全系列ai插件下载”相似并与“ai插件下载”相关的软件:
网友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下载站立场无关!,本站只提供软件免费下载!)
Copyright &
偶要下载()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号 - QQ:832469 mail:
中国提供的所有软件均来自互联网,下载个人纯属学习交流之用,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我联系,我们会马上改正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b&多图预警!!!&/b&&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不要再赞我了,后面一群用代码的大牛虎视眈眈的,怎么不去赞他们?&br&————————————————————————————————&br&看了&a data-hash=&42bdf1b2b27b1d41bd1765& href=&///people/42bdf1b2b27b1d41bd1765&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余光鑫& data-tip=&p$b$42bdf1b2b27b1d41bd1765&&@余光鑫&/a&的方法,觉得对我来说太难,····所以 今天我还是找到了办法,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更不需要代码。&p&下面给出我的教程:&/p&&p&所需软件:Ai Cs6 + Ps Cs6 ;&/p&&p&主要用了Ai的插件
Phantasm CS 中的彩色半调(Halftone)的效果&b&&u&(Ai cc版本不行哦,cs6可以,如果崩溃了,把插件删掉就可以了)&/u&&/b&&/p&&p&6.03 update:
插件地址:为了尊重知识产权,大家还是自行搜索吧。谢谢 &a data-hash=&596c0a5fdd9b36cea06bac348d418824& href=&///people/596c0a5fdd9b36cea06bac348d418824&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顾轶灵& data-tip=&p$b$596c0a5fdd9b36cea06bac348d418824&&@顾轶灵&/a&提醒&/p&&p&好了正式开始&/p&&p&0.
先随便找个Apple 的 Logo到Ps;&/p&&img src=&/e37f5c36e18a7a5edb17eb75b04bed0f_b.jpg& data-rawwidth=&489& data-rawheight=&5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9& data-original=&/e37f5c36e18a7a5edb17eb75b04bed0f_r.jpg&&&br&&p&1.
然后选中它的选区。在按ctrl+shift+i反选,再shift+f6羽化差不多16px;&/p&&p&2.
新建一个图层alt+delete 填充随便什么色;&/p&&img src=&/82d4f6b88ce06f8694e64e_b.jpg& data-rawwidth=&620& data-rawheight=&7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0& data-original=&/82d4f6b88ce06f8694e64e_r.jpg&&&br&&p&3.
导出png到Ai,选中图层,找到效果—Phantasm—半色调;&/p&&img src=&/712b4bfc2d0f_b.jpg& data-rawwidth=&919& data-rawheight=&9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19& data-original=&/712b4bfc2d0f_r.jpg&&&br&&p&4.
调整后参数差不多就可以。我们要的是圆角矩形,所以在输出形状里选selected symbol。不过得先选中一个符号,先点确定关掉。画一个圆角矩形拖到符号面板;&/p&&img src=&/47c4e338a96753d8bdf30baa8dbc800e_b.jpg& data-rawwidth=&676& data-rawheight=&5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6& data-original=&/47c4e338a96753d8bdf30baa8dbc800e_r.jpg&&&br&&p&5.
然后选中这个符号,再在外观面板中点Phantasm把输出形状改成selected symbol;&/p&&img src=&/ddc9fd6c2b95f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10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ddc9fd6c2b95f_r.jpg&&&br&&p&6.
导到Ps里加一个渐变叠加就可以了;&/p&&p&6.04更新:图层样式里加一个渐变叠加效果就可以。&img src=&/f02c615ef8389fd8dccfc1f_b.jpg& data-rawwidth=&632& data-rawheight=&7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2& data-original=&/f02c615ef8389fd8dccfc1f_r.jpg&&&/p&&br&&img src=&/6e9bb0eae6d9d7257527_b.jpg& data-rawwidth=&1417& data-rawheight=&8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17& data-original=&/6e9bb0eae6d9d7257527_r.jpg&&————————————————————end————————————————————&br&最后再上一张刚做完的图^_^&br&&img src=&/3de6a18beda0796faf659e4_b.jpg& data-rawwidth=&2479& data-rawheight=&35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79& data-original=&/3de6a18beda0796faf659e4_r.jpg&&————————————————6.03 update————————————————&br&&blockquote&
看到有好多人问我字体,其实我也就百度了一下“纤细的中文字体”就找到了。&br&还有没有购买版权,不能用作商业用途哦,谢谢一些网友的提醒。&/blockquote&地址:说了不能用作商业用途的哦,大家还是自行想办法吧。&br&XX部的是 悦黑纤细字体&br&6.06 update: WWDC的用的应该是Apple 御用字体Myriad Set Pro.谢 &a data-hash=&bc99ea20a899db6a2eaa& href=&///people/bc99ea20a899db6a2ea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Linkzero Tsang& data-tip=&p$b$bc99ea20a899db6a2eaa&&@Linkzero Tsang&/a&
多图预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要再赞我了,后面一群用代码的大牛虎视眈眈的,怎么不去赞他们?————————————————————————————————看了的方法,觉得对我来说太难,·…
用Processing大约50行代码搞定。&br&========================&br&不知不觉居然破了三百赞,再多写点。&br&评论里好多人觉得Processing不明觉厉,但实际情况是Processing非常简单,音清体柔易推倒,号称是最适合零基础学编程的语言,也是个以画图为导向的编程语言,个人认为学习曲线比Photoshop还要平缓。搞设计的骚年,除了阿豆比,你还需要来一把称手的武器防身~~后面加了两段Processing的简介,为Processing打打广告。&br&========================&br&已贴到Processing吧里:&a href=&///?target=http%3A///p/&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rocessing制作WWDC2014风格的宣传画_processing吧&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下面是用这段代码生成的其它logo图案:&br&嗯,代码的好处就是写完这50行之后,你只要替换不同的logo图片进去就能得到相同的效果。&br&另一个好处是所有参数都可调,比如间距,圆角矩形大小,渐变的速度和程度等等~~~&br&耐克的:&br&&img src=&/c8f5ea987bc138d9a13e42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1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c8f5ea987bc138d9a13e42_r.jpg&&彪马的:&br&&img src=&/0d8cabe007c8bd2529318_b.jpg& data-rawwidth=&795& data-rawheight=&3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5& data-original=&/0d8cabe007c8bd2529318_r.jpg&&印象笔记的:&br&&img src=&/cffdb7a1351e93ecd4ae2e02b1e260bc_b.jpg& data-rawwidth=&797& data-rawheight=&6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7& data-original=&/cffdb7a1351e93ecd4ae2e02b1e260bc_r.jpg&&锤子的:&br&&img src=&/8dc77b3b58db00c545fba_b.jpg& data-rawwidth=&390& data-rawheight=&21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0&&网上找了张静物图也能生成类似效果:&br&&img src=&/86f63e499deab626cabed45c_b.jpg& data-rawwidth=&233& data-rawheight=&42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33&&&img src=&/933f27f7fa1fd8b745b3_b.jpg& data-rawwidth=&374& data-rawheight=&71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4&&&br&================================================&br&代码大体的思路是这样的:&br&Logo图片导入后,先用滤镜里的THRESHOLD分成黑白两色,视情况看是否需要用INVERT进行反色;然后运用滤镜里的BLUR使得logo的边缘变成渐变的灰色。&br&在得到的这张图上按照圆角矩形的间距均匀取点,得到各点的颜色,由颜色的亮度值brightness()决定绘制在该点上的圆角矩形的大小,所有圆角矩形的颜色都由所在点的水平位置决定,就是通过map()把横坐标投射到hue()色相带上得到相应的值。&br&再单独写个圆角矩形的函数供调用,一切OK~&br&&br&===============================================&br&下面是代码,带注释的版本可以点到我上面那个链接里去看。&br&&br&PI&br&float hueLv;&br&int spacing=12;&br&int sideL&br&&br&void setup() {&br&
selected=loadImage(&guita.png&);&br&
selected.resize(400, 0);&br&&br&
selected.filter(THRESHOLD, 0.9);&br&
//selected.filter(INVERT);&br&
selected.filter(BLUR, int(spacing*2/3));&br&&br&
size(selected.width, selected.height);&br&
background(255);&br&
noLoop();&br&}&br&&br&void draw() {&br&
for (int i=spacing/2;i&selected.i+=spacing) {&br&
if (map(i, 0, selected.width-1, 0, 255)-156&0) {&br&
hueLv=map(i, 0, selected.width-1, 0, 255)+100;&br&
else {&br&
hueLv=map(i, 0, selected.width-1, 0, 255)-156;&br&
println(hueLv);&br&
colorMode(HSB);&br&
fill(hueLv, 150, 220);&br&
for (int j=spacing/2;j&selected.j+=spacing) {&br&
sideLen=int(map(brightness(selected.get(i, j)), 0, 255, 0, spacing*7/8));&br&
Rrect(i, j, sideLen);&br&
}&br&}&br&&br&void Rrect(int x, int y, int side) {&br&
noStroke();&br&
beginShape();&br&
vertex(x-side*3/8, y-side/2);&br&
vertex(x+side*3/8, y-side/2);&br&
arc(x+side*3/8, y-side*3/8, side/4, side/4, -HALF_PI, 0);&br&
vertex(x+side/2, y-side*3/8);&br&
vertex(x+side/2, y+side*3/8);&br&
arc(x+side*3/8, y+side*3/8, side/4, side/4, 0, HALF_PI);&br&
vertex(x+side*3/8, y+side/2);&br&
vertex(x-side*3/8, y+side/2);&br&
arc(x-side*3/8, y+side*3/8, side/4, side/4, HALF_PI, PI);&br&
vertex(x-side/2, y+side*3/8);&br&
vertex(x-side/2, y-side*3/8);&br&
arc(x-side*3/8, y-side*3/8, side/4, side/4, PI, PI+HALF_PI);&br&
endShape();&br&}&br&&br&======================&br&之前觉得自己用Photoshop还凑合,但也没想出如何用PS做,直到看了其它几个答案~~&br&PS确实是神一般的存在,但是,有些情况用用代码确实很方便~~~~&br&======================&br&喂喂,评论里那些拿膝盖说事的,什么时候膝盖变成七毛钱一斤还包邮的廉价货了?这几张简单图片绝对换不来你金贵的膝盖好嘛!!&br&======================&br&6月9日更:&br&&br&干货从嘚瑟开始,下面几幅是我最近用Processing画的图。&br&本来以为Photoshop很难做出这种海报效果,没想到楼上的牛人举重若轻~~&br&只好祭出杀招——动图!Photoshop你好啊,你能制作视频和动图吗?哈哈~~(好吧,其实PS可以的,只不过那功能很弱而已)&br&&br&不过,故事要从静态图讲起,用文字和图标拼成图案貌似是个强需求(嗯,Prezi的好多模板都是这种风格),但解决这个问题的在线App不多,而且要么对中文支持不好,要么可定制性较差。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用Processing写这个大约80行:&br&&img src=&/dd9735dfba_b.jpg& data-rawwidth=&479& data-rawheight=&3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9& data-original=&/dd9735dfba_r.jpg&&&br&既然能用文字拼,那当然改一改就能用形状拼啦:&br&&img src=&/d90bfefd18d_b.jpg& data-rawwidth=&479& data-rawheight=&3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9& data-original=&/d90bfefd18d_r.jpg&&&br&动起来(知乎居然不支持gif,坑爹啊,我动图都做好了的说):&br&&img src=&/af6d531f4f106ed9d4d31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49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当然也可以找一些图标来拼,这个加上动画效果也才130行左右:&br&&img src=&/a11f545c928b5d1a18ce7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8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a11f545c928b5d1a18ce7_r.jpg&&&br&&br&下面这个动画效果是让图片沙粒状自然塌落,约140行:&br&&img src=&/5d1a62e7121cfa5eacdd7b8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49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img src=&/7cfaa443dfc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65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不瞒各位看官说,写完这段后,我替换不同图片进去玩了一晚上,太好玩了,根本停不下来!!&br&&br&另外,Processing跟建筑结合也挺紧密的,据我道听途说所知,国外很多牛叉的建筑学校讲参数化设计之前都会先教Processing,让学生对编程上手。&br&看,我用60行画了个水立方..................................................................的表皮~~&br&&img src=&/00e97b153aaa114a788c322adfc2c6cb_b.jpg& data-rawwidth=&490& data-rawheight=&3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0& data-original=&/00e97b153aaa114a788c322adfc2c6cb_r.jpg&&&br&======================&br&&br&嘚瑟完毕,介绍下Processing。&br&Processing是一门画画的编程语言。简单来说,有三个优点:音清体柔易推倒。&br&&br&1. 先说体柔:&br&Processing安装文件体积很小,只有一百兆多点,而且它是完全开源免费的。相比较而言,阿豆比和自动桌都太贵了。&br&&br&2. 再说音清:&br&Processing语法都非常直白,都是大白话,比如:&br&line(0,0,100,100); &br&就是画一条线,线的起点坐标是(0,0),终点坐标是(100,100)。&br&&br&再比如:&br&rect(10,20,100,80);&br&就是以点(10,20)为左上端点画一个宽100高80的长方形。&br&如果在这句前面加一行 fill(0); 就画出个黑色的长方形。&br&&br&当然,上面举的这两个例子在Photoshop里也就是点两下鼠标的事,可是如果你要画一千条线,一万个长方形呢?Processing加一个for循环,一共三行搞定;一个个的拿鼠标画的话估计要画到共产主义实现的那天吧-_-|||&br&&br&3. 易推倒。&br&Processing学起来很快,上手也非常容易。&br&在官网介绍里,就有这么一句:创造Processing的初衷就是让编程新手能在视觉环境下学习编程,因为人脑对图形的理解力比文字高几个量级。&br&Processing项目启动是2001年,正式版发布大约是08,09年。Processing创造者也坦承,发展速度和应用场景比他们想象的快多了广多了。&br&&br&就我个人而言,我自学Processing之前是没有任何编程经验的。想当初大学里的VB必修课也是无聊至极,考试全靠连蒙带猜外带沐浴了阅卷老师的慈悲光环才60分低空掠过雷区。我是去年知道有Processing这么个东西,今年春节假期归来后才开始断断续续的学习。由于学习曲线很平缓,又带图形界面,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形成正反馈,进而~~~停~不~下~来。&br&这是我学习了十小时左右的时候自己做的东西:&br&&br&&img src=&/972d1c4faa0cbf1cb534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972d1c4faa0cbf1cb534_r.jpg&&&br&现在看起来当然很简单了,就是个模拟重力让小球跳一跳然后贴到四个边上,但当时足足写了三个小时,点击运行后程序跑起来那一刻心情倍儿爽啊。&br&&br&再重复一遍,Processing虽然简单,但没简单到电线杆小广告那种”不打针不吃药,三分钟根除祖传老中医“的程度,不过配合上一两个小时内就进入的正反馈周期会让你学起来很爽。&br&&br&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这个时代,人人都该学点编程。&br&有时候写两行代码解决手边小问题确实非常方便(比方说上面那个2*3的多图片拼图就是我在得知知乎不能传gif后随手写的),不看广告看疗效,谁用谁知道!况且,Processing上手真的so easy~&br&嗯,看到”易推倒“三个字就激动,第3点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打住。&br&&br&上面是一些个人体会,下面这几点Processing的优点都是我道听途说的,不是很懂,个人也没有实际操作经验。&br&1. Processing是建立在Java基础上的,可以看成是简化版的Java语言,所以跟Java关系很好。Java应用的广泛性和Processing代码的简洁加在一起有很大想象空间。&br&2. 很多硬件套装都有Processing接口,比如微软的Kinect,你可以写体感游戏神马的;再比如arduino,就是一堆传感器,马达什么的,你可以自己制作遥控飞机神马的。&br&想象这样一个场景:&br&你以后有了儿子,天天抱着你大腿撒娇,&br&——芭比芭比,给我买个带摄像头的遥控飞机嘛,我想看楼上漂亮姐姐洗澡。&br&——熊孩子!就知道买买买!你懂个屁!不知道买来的飞机又贵功能又有阉割吗?看爹地亲自给你造一个遥控飞机,超静音,带1080P实时图像无损传输系统和光学防抖镜头~~o(╯□╰)o~~~儿啊,我真羡慕你摊着一个好爹~~&br&&br&&br&好吧,上面说的都是Processing易做而PS难做的事情,其实在处理图片的时候,Photoshop和Processing更是一种互补的关系,比方说PS里最简单的抠像换脸在Processing里非常难实现。骚年啊,你只有双剑合璧,内外兼修,才能笑傲江湖,东方不败~~~&br&&br&无论Photoshop还是Processing都是工具,而非目的,而不管你承不承认,我们平常做事时的思维其实都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工具的影响的局限.........这句翻译成人话就是:有了趁手的工具,你创作的野心就更大了。&br&&br&举个我自己的例子:&br&在这个TED演讲里,&a href=&///?target=http%3A///plan/planLearn.htm%3Fid%3D34317%23/learn/resVideo%3FlessonId%3D400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数据可视化系统学习&i class=&icon-external&&&/i&&/a&&br&女科学家收集了飓风的数据,然后让不同类型数据代表音乐的各个属性,“谱”出了一个乐谱,然后“演奏”出了飓风的数据,其实还真的挺好听的。&br&去年我看了这个演讲后觉得,哇,好酷,然后没了。&br&前几天又碰巧看了这个视频后顿时觉得,诶,我也可以试试。正好Processing里也有专门的声音库,我想如果把一张图片“演奏”出来的话,肯定很有意思。实现思路很简单,但这个想法还未实现,主要原因是我至今还无法充分理解傅里叶变换是什么东西,而这好像是声音处理的基本概念 &_&|||~~~好吧,总之呢,举这个例子想说明的是,学会新工具,就有更多的新玩法~&br&&br&结语:音清体柔易推倒,你确定不想来爽一下?O(∩_∩)O~~&br&===================&br&6月20日更:&br&为了方便大家爽一下,我做了两个“细胞级”的手把手体验教程,点到这两个微博里看一下:&a href=&///?target=http%3A////B984a173j%3Fmod%3Dweibotime&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B9&/span&&span class=&invisible&&84a173j?mod=weibotime&/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和&a href=&///?target=http%3A////B9SbH6Haj%3Fmod%3Dweibotime%23_rnd4&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B9&/span&&span class=&invisible&&SbH6Haj?mod=weibotime#_rnd4&/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r&8月7日更:&br&晕,刚发现Processing里有内置的圆角矩形函数,我居然还费劲地写了一个。&br&带来的结果是我上面写的那五十多行里从void Rrect开始就都可以删掉,这样整体代码长度就缩短到三十行了。&br&&br&=================&br&11月29日更:&br&制作了一个非常精彩的全面介绍Processing的视频,来这里看看:&br&&a href=&///?target=http%3A///v_show/id_XODM0MzM3MDUy.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迄今最精彩的Processing中文教程 Processing初探&i class=&icon-external&&&/i&&/a&
用Processing大约50行代码搞定。========================不知不觉居然破了三百赞,再多写点。评论里好多人觉得Processing不明觉厉,但实际情况是Processing非常简单,音清体柔易推倒,号称是最适合零基础学编程的语言,也是个以画图为导向的编程语言,个人…
每一款汉字都是一首诗,下面是一些值得推荐的中文字体。&br&&br&福利:关注汉仪字库微信公众号,回复“汉仪旗黑”,即可下载汉仪旗黑15款+全新56款。&br&&br&感谢 &a data-hash=&5ebed88fc05e13aad0ae39e& href=&///people/5ebed88fc05e13aad0ae39e&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曾浩& data-tip=&p$b$5ebed88fc05e13aad0ae39e&&@曾浩&/a&&a data-hash=&bcff7cca1e7e687d1ba1ed58a2b3dbf6& href=&///people/bcff7cca1e7e687d1ba1ed58a2b3dbf6&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王拓翔& data-tip=&p$b$bcff7cca1e7e687d1ba1ed58a2b3dbf6&&@王拓翔&/a& 等众多知友的提醒,如有需要请务必购买正版。 &br&感谢@&a href=&/people/shesrebel& class=&internal&&于晏&/a&提醒,“方正清刻本宋悦简体”正确的名称是“方正清刻本悦宋简体”。&br&&br&update(日)&br&----------------&br&1 方正书宋简体 &br&&img src=&/dded056f58ec127cd82f_b.jpg& data-rawwidth=&443& data-rawheight=&1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3& data-original=&/dded056f58ec127cd82f_r.jpg&&&br&2 汉仪旗黑 25&br&&img src=&/7d59a83abc2a_b.jpg& data-rawwidth=&443& data-rawheight=&1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3& data-original=&/7d59a83abc2a_r.jpg&&&br&&br&update(5月22日)&br&----------------&br&1 方正正纤黑简体&br&&img src=&/368e7acbc2aba0ecc3b04_b.jpg& data-rawwidth=&443& data-rawheight=&1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3& data-original=&/368e7acbc2aba0ecc3b04_r.jpg&&&br&2 汉仪全唐诗简体&br&&img src=&/f47b444facd87dde918499_b.jpg& data-rawwidth=&443& data-rawheight=&1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3& data-original=&/f47b444facd87dde918499_r.jpg&&&br&3 微软雅黑&img src=&/a0d6fdda4ea16_b.jpg& data-rawwidth=&443& data-rawheight=&1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3& data-original=&/a0d6fdda4ea16_r.jpg&&&br&&br&----------------&br&update(3月13日)&br&非常感谢各位知友厚爱,今天更新四款字体。&br&&br&1 方正字迹-吕建德行楷&br&&img src=&/b8aa9fc7fd6cfec_b.jpg& data-rawwidth=&443& data-rawheight=&1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3& data-original=&/b8aa9fc7fd6cfec_r.jpg&&&br&&br&2 方正字迹-典雅楷体&br&&img src=&/686a480ee8d_b.jpg& data-rawwidth=&443& data-rawheight=&1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3& data-original=&/686a480ee8d_r.jpg&&&br&&br&3 八大山人字体试用版&br&&img src=&/65efdfc851a8d097f97d4_b.jpg& data-rawwidth=&443& data-rawheight=&1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3& data-original=&/65efdfc851a8d097f97d4_r.jpg&&&br&4 方正清刻本悦宋简体&br&&img src=&/b6aa11a0a245_b.jpg& data-rawwidth=&443& data-rawheight=&1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3& data-original=&/b6aa11a0a245_r.jpg&&&br&&br&----------------&br&update(2月18日)&br&1 方正幼线简体&br&&img src=&/ef72b35cd14fb868be9fe_b.jpg& data-rawwidth=&443& data-rawheight=&1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3& data-original=&/ef72b35cd14fb868be9fe_r.jpg&&&br&2 方正兰亭刊宋&br&&img src=&/7c3fcbab4d709a_b.jpg& data-rawwidth=&443& data-rawheight=&1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3& data-original=&/7c3fcbab4d709a_r.jpg&&&br&&br&----------------&br&&br&&b&典雅型:&/b&&br&1 方正宋刻本秀楷简体&br&&img src=&/2e0a36ea9e83fe288c7d_b.jpg& data-rawwidth=&443& data-rawheight=&1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3& data-original=&/2e0a36ea9e83fe288c7d_r.jpg&&&br&2 康熙字典体(繁体)&br&&img src=&/b460c8373ccf77c5e6d431_b.jpg& data-rawwidth=&443& data-rawheight=&1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3& data-original=&/b460c8373ccf77c5e6d431_r.jpg&&&br&3 欧体楷书&br&&img src=&/5c319af24eb5b4daff67_b.jpg& data-rawwidth=&443& data-rawheight=&1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3& data-original=&/5c319af24eb5b4daff67_r.jpg&&&br&4 方正苏新诗柳楷简体&br&&img src=&/fec080cefb75e_b.jpg& data-rawwidth=&443& data-rawheight=&1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3& data-original=&/fec080cefb75e_r.jpg&&&br&&br&&b&柔美型:&/b&&br&1 方正简启体&br&&img src=&/0c932e49e2f_b.jpg& data-rawwidth=&443& data-rawheight=&1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3& data-original=&/0c932e49e2f_r.jpg&&&br&2 长城中行书体&img src=&/36eb981a8f8e7c4a6938dca45a13eef9_b.jpg& data-rawwidth=&443& data-rawheight=&1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3& data-original=&/36eb981a8f8e7c4a6938dca45a13eef9_r.jpg&&&br&&br&&b&灵动型:&/b&&br&1 书体坊米芾体&br&&img src=&/f939d34b356e60c00fffb28ba87c2a29_b.jpg& data-rawwidth=&443& data-rawheight=&1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3& data-original=&/f939d34b356e60c00fffb28ba87c2a29_r.jpg&&&br&2 祥南行书体&br&&img src=&/833b5b44ec02dbf94dafa4_b.jpg& data-rawwidth=&443& data-rawheight=&1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3& data-original=&/833b5b44ec02dbf94dafa4_r.jpg&&&br&3 方正黄草&br&&img src=&/e00a7303b9bbfdc_b.jpg& data-rawwidth=&443& data-rawheight=&1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3& data-original=&/e00a7303b9bbfdc_r.jpg&&&br&&br&&b&精致型:&/b&&br&1 冬青黑体&br&&img src=&/54aaa2db3e654edc454135_b.jpg& data-rawwidth=&443& data-rawheight=&1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3& data-original=&/54aaa2db3e654edc454135_r.jpg&&&br&2 昆仑细圆&br&&img src=&/e2ca11c777_b.jpg& data-rawwidth=&443& data-rawheight=&1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3& data-original=&/e2ca11c777_r.jpg&&
每一款汉字都是一首诗,下面是一些值得推荐的中文字体。福利:关注汉仪字库微信公众号,回复“汉仪旗黑”,即可下载汉仪旗黑15款+全新56款。感谢
等众多知友的提醒,如有需要请务必购买正版。 感谢@提醒,“方正清刻本宋悦简体”正确的名…
看身边,看朋友,看同事,看看我们这个并不成熟的圈子,优秀的产品经理总归很少。他们已经犯完了应该犯的错误,然后才牛逼起来。大多数产品经理都在抱怨来抱怨去,很少能有象楼主这样不耻下问的,哈哈。&br&&br&反思我做产品经理的漫长历程,我把我以前犯过的错误,把后来带人的所见,以及与朋友聊天时的所闻,都列出来,以备大家各自警醒。&br&&br&&b&1&/b&&b&、想当然。&/b&&br&这个是产品经理经常所犯的最大错误了。我们接到一个需求,我们想了想,然后就认为自己想的是对的。因为我们用过很多同类产品,想过很多类似的事情,等等。我们也想去做市场调查,但漫长而经常不靠谱的市调结果,往往让我们更加不知所措。所以我们反思:除了想当然我们还能干嘛?也就只能想当然了。&br&为了不让自己想当然,我们找目标用户听取需求,我们绘制用户模型,我们头脑风暴,我们力争让自己的每一步都显得比较靠谱,希望最终的结果证明我们不是在想当然。唉,我们不容易啊。&br&当然,我们都不想想当然。如何去除在项目初期的想当然成份,就是产品经理的巨大课题。&br&&br&&b&2&/b&&b&、沟通不足。&/b&&br&产品经理,作为一款产品的精神领袖,我们需要把我们的想法,让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清清楚楚明明了了。这时,沟通显得极为重要。你做了PPT、写了文档、文档中图文并茂还配了音频视频;你一而再再而三地开会,你每时每刻都在强调产品的核心功能与特色功能。但你无数次悲哀地发现:漏斗原理绝对是特么的真理。甚至你无可奈何地想起存在主义的信条:他人即地狱。&br&是的,没有人能完全了解另一个人。幸好,做一款优秀的产品不需要完完全全了解你Team中所有人。沟通本身是有很多技巧的,每个人都可以学会。&br&呃,其实沟通有件法宝。那就是,永远不要觉得自己牛逼而别人傻了吧叽。倾听一直比表达重要。&br&&br&&b&3&/b&&b&、忽视原型。&/b&&br&我倾向于任何产品,都需要有原型阶段。原型阶段是个思维和验证阶段。最近两三年的经验是,我们大家都知道做原型,但原型并没有发挥出真正的用途,没有让我们发现产品中潜在的问题。每当这时,我就无比崇拜那些独创出游戏门类的人象宫本茂、席德·梅尔、彼得·莫里纽克斯等人。只有好的、彻底的、令人兴奋的原型,才能让他们成就万千玩家的欢乐。&br&原型不是用来交差的啊XD。&br&&br&&b&4&/b&&b&、需求变更。&/b&&br&人无完人,我们更不可能强求每个人都是伟人。所以,我们也有犯错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发现自己想错了,我们需要改变原来的需求。但是,在原型阶段之后步入实施,也就是思考阶段完毕进入构造阶段,需求真的已经不是我们一个人的事儿了,你这一拍脑袋,设计师、前端、后端、UE都得跟着你变啊XD。据不完全统计,所有失败的产品,60%的原因是需求变更太频繁导致实施人员心灰意冷无以为继。&br&做产品跟建房子真的就是一回事。当你画完建筑图纸,然后开始施工了。这时你想把卫生间从东移到西把书房从南移到北,嘿,还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br&当然不是说不能变。我相信认真负责的产品经理,需求越变更未来产品会越好。但不能太随意了。&br&&br&&b&5&/b&&b&、老板说??&/b&&br&对产品经理来说,有一种灾难,叫“老板说”。老板说不喜欢红色。老板说这产品是给老年人用的。老板说登录框放到左边很醒目??&br&世界上最可怕的人是什么?是老板。谁都有老板。但懂得和老板打交道的产品经理才能成功。&br&老板要面子,但老板更想赚钱。显而易见的是,你的产品不都是做给你老板用的,所以大多数产品经理在“老板说”之后,或者变了需求,或者偏了方向,或者改了进度,或者啥啥啥的。&br&你要想当个成功的产品经理,学会怎么听从“老板说”,或者学会怎么与老板打交道,是个非常重要的本领。&br&&br&&b&6&/b&&b&、未能有效地整合资源。&/b&&br&我把所有你在项目行进过程中,所要调配的人力、物力都叫作资源。你最头疼的肯定是人员问题了。那位程序员死活听不懂你的话。那位设计师一直对你铁青着脸。而你觉得他们能力真的有问题。你想换成配合更默契的人。你得找人事经理,或者直接找老板。你能否成功,就归结为你的资源整合能力怎么样。&br&或者是,当你做到半道,你的产品不被大家看好,上司不愿再继续了。能否说服上司对项目进行持续投入,这也是资源整合的能力之一。&br&据不完全统计,所有失败的产品,90%的原因归结为资源整合不到位。&br&&br&&b&7、不靠谱的项目周期。&/b&&br&老板总希望第二天早上醒来就发现项目已完成,开始赚钱了。产品经理希望第二天早上醒来,项目的里程碑已经圆满。但希望不是现实,愿望只是愿望。大多数产品经理在既定的时间点上,看不到应该看的东西。Delay是我们永恒的宿命。&br&每当你陷入拖期的烦恼时,你该明白,你团队中的伙伴们,谁都不希望拖期,谁都知道青春无比宝贵。项目管理的精华就是资源管理,而时间是最可宝贵的资源。&br&如果你开始了一个新项目,那我建议你一定要把周期分得细之又细,并在每个验证点仔细验证。如果你的项目现在拖期,不必烦恼,只要团队中每一分子都有求胜欲望,那很快会靠谱起来。&br&&br&&b&8&/b&&b&、不敢直视产品品质。&/b&&br&绝大部分产品,尤其是互联网类的,产品不是做完了就完了;还必须在交付运营的过程中,进一步验证、改造,提升产品的质量。&br&最糟糕的情况莫过于,当你的产品一上线,用户蜂拥而至,又一哄而散。据不完全统计,80%跳楼的产品经理都是因为这个原因。剩下的20%很坚强,他们顶住了压力,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反观产品,分析数据,说服团队积极面对快速行动,然后把用户又感召回来了。&br&当然大多数产品都是上线后无人问津。大概念上的产品经理也需要对此负责。而不幸的是,很多产品经理在这时候退缩了,不敢担责任。遥想当年,当我的团队承受这种压力时,那几个跟着我的兄弟,纷纷提出辞职,整得我仰天长笑壮怀激烈。&br&其实,反思我们的产品为什么赢不来用户,这样的过程会让我们成长得更快。别怕总结教训,别怕失败,别怕面对过去。&br&&br&&b&9&/b&&b&、不能有效学习。&/b&&br&很多产品经理,当他们做成了一款或者两款或者更多的产品之后,他们往往固守成功,忘记了进一步学习。即便他们认为自己是在学习,那也是在学习如何让自己已经有的经验成为牢不可破的教条。咳咳,其实没有比这更可怕的事情了。你想想,为神马拥有那么多优秀产品的微软会在网络时代行走艰难?&br&有则你肯定听过的寓言,关于空杯的。如果我们想一直在产品这条线上走下去,嗯,要保持有一颗空灵的心,天真而好奇,永远不认为自己是对的,永远做好迎接新知识新理论的准备。还有,永远不要再说永远!&br&&br&我原本列的提纲中有16点,经过浓缩排重,就只剩下了这9点。完全避免这9个问题谈何容易。但我们可以用来警醒自己:别再犯二了。&br&&br&共勉。
看身边,看朋友,看同事,看看我们这个并不成熟的圈子,优秀的产品经理总归很少。他们已经犯完了应该犯的错误,然后才牛逼起来。大多数产品经理都在抱怨来抱怨去,很少能有象楼主这样不耻下问的,哈哈。反思我做产品经理的漫长历程,我把我以前犯过的错误,…
人机交互中的等待,简单可以看做以下过程:&br&&img src=&/7a975bfc53fa232b05db83_b.jpg& data-rawwidth=&1166& data-rawheight=&4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66& data-original=&/7a975bfc53fa232b05db83_r.jpg&&我们的设计目标,是尽可能减少用户&b&感知到&/b&的等待时间。我能想到的,有如下几种方式:&br&&b&1. “欺骗”用户,隐藏等待&/b&&br&例如, 微信和Path分享图片,点击“发送”,图片立即出现在时间线上。实际上并未上传到服务器。用户直接收到“发送成功”的视觉反馈,而上传的过程被隐藏了。涉及状态切换的按钮,比如“喜爱”、“收藏”,一般会先给用户一个操作成功的视觉反馈,无需等待服务器返回“操作成功”的实际结果。&br&这样的好处是,大多数情况下用户不需要焦虑等待内容上传完毕。坏处是,偶尔网络连接不好,用户的获得反馈和实际情况不一致。&br&示意图如下:&br&&img src=&/d401d6baeb747b479c784f35c3bd8924_b.jpg& data-rawwidth=&1160& data-rawheight=&4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60& data-original=&/d401d6baeb747b479c784f35c3bd8924_r.jpg&&&b&2. “欺骗”用户,缩减等待&/b&&br&这种方式我只想到一个案例,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 Instagram 提前上传策略(&a href=&///?target=https%3A///mikeyk/secrets-to-lightning-fast-mobile-desig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ecrets to Lightning Fast Mobile Design // Speaker Deck&i class=&icon-external&&&/i&&/a&):&br&&img src=&/e932ff45ed1bad16a64ca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e932ff45ed1bad16a64ca_r.jpg&&示意图如下:&br&&img src=&/b2f3a7ca617c7e8ee5e947f21a263553_b.jpg& data-rawwidth=&1154& data-rawheight=&4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54& data-original=&/b2f3a7ca617c7e8ee5e947f21a263553_r.jpg&&&b&3. 将模态的等待,转化为非模态的等待&/b&&br&Weico 客户端有一个非常贴心的特性。当用户点击一个网页或视频链接时,用户不会被锁定在一个模态的加载状态,链接内容会以小窗的形式在左下角不影响阅读的区域进行非模态加载。用户可以继续浏览微博时间线,直到内容加载完成。令人焦虑的等待时间被用户的持续浏览消解了。&br&示意图如下:&br&&img src=&/468c007f0dd527c3c498_b.jpg& data-rawwidth=&1142& data-rawheight=&5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42& data-original=&/468c007f0dd527c3c498_r.jpg&&&b&4. 以上三种都是通过对流程的设计来减少或化解实际等待时间。而在交互设计中最常使用的手法,应该是通过不断给予用户当前状态反馈,从而缩减&u&感知&/u&到的等待时间,即过场、加载动画等。&/b&&br&这是一个蛮大的话题,以个人能力无法展开阐述。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玩一下这个东东:&a href=&///?target=http%3A//jsfiddle.net/gUkgX/1/embedded/result/&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jsfiddle.net/gUkgX/1/em&/span&&span class=&invisible&&bedded/result/&/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尝试估算每种按钮给出结果的时间,你有什么体验?&br&大概你已经猜到了,每个按钮的给出结果的时间都是10s。但是由于反馈的形式不同,人们感知到的时间也各不相同。以此为启发,再根据实际情况的限制和使用场景,我们可以设计出不同形态的的滚动条、旋转菊花甚至弹幕和小游戏,来降低被感知的等待时间。
人机交互中的等待,简单可以看做以下过程:我们的设计目标,是尽可能减少用户感知到的等待时间。我能想到的,有如下几种方式:1. “欺骗”用户,隐藏等待例如, 微信和Path分享图片,点击“发送”,图片立即出现在时间线上。实际上并未上传到服务器。用户直…
一百多个回答中发现很多人的答案讲得是做产品经理之前大家是做什么的或者产品经理是做什么的,这样又造成恶性循环让更多的人这样回答,不过问题本身的描述就有误导性,不怪回答者。&br&&br&我想问问题的人其实是想知道或者说想让别人知道,在没有任何产品背景或者产品相关背景情况下的人怎么通过可行的办法提升自己的产品技能或者意识,然后让成为产品经理变成可能。&br&&br&我站在以上同学的肩膀上总结了一下这个问题:&br&要想成为产品经理,换句话说你要做成产品经理这个“产品”,至少让它可用,可能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br&&br&&strong&个人认知方面&/strong&&br&个人认知也就是你用什么方法去获取和搜集最新的产品信息、用户需求,你是否有一双细致入微的眼睛或者广阔的思维,当然如果你现在没有但你至少应该有这方面的潜力,实在不行就不断的锻炼自己。那么其他人怎么提高自己对产品的认知水平呢?有以下几个方法:&br&&blockquote&a. 关注互联网社区,多结交这方面的朋友。不管这种朋友对产品的理解是深还是浅,你总是可以从中学到点什么。&br&b. 尝试不同的产品,像极客一样追逐新鲜的东西。微博等东西的出现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不但让你可以迅速了解当前的热点,同时也让你更快的了解到最新的产品资讯。&br&&br&c. 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一个产品总有被骂的一面,搜集整理这些点,成为你的一个惊醒库,在你有能力设计产品的时候,你被骂的机会就会少。&br&&br&d. 提升沟通能力。做产品总要说服很多人,有时候是老板,有时候是研发,有时候是市场人员,有时候甚至是你的女朋友,你总要掌握一些技巧,这是在不断的碰壁过程中提升的。&/blockquote&&br&&strong&个人思考方面&/strong&&br&信息爆炸的观念很早就有了,人们也做了很多努力去帮助别人过滤信息,这其中就有google的成功,还有digg的努力,后来又出现了社交网站的熟人传播模式(facebook的like),以及现在的问答网站,这种帮助从由一个组织提供转变到众包提供,虽然信息的准确性提高了,但是信息量依然是巨大的,在这种情况下个人的过滤能力(也就是思考能力)显得有为总要,细化到产品层面就是需要我们:&br&&blockquote&a. 经常系统地总结和思考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产品的类似功能点。当你使用的产品多了,你就能看到很多产品功能,有些产品功能其实是类似的,但是改变了展示形态,这就需要你善于观察和总结,能够把他们归为一类。&br&&br&b. 多理解和思考为什么产品需要某个功能,什么场景下需要这个功能。很多产品功能可能在当时情况下你并不觉得很重要,甚至你都很难发现它,但是当你遇到的时候又会觉得很让你惊讶,普通人也许惊讶一下就过了,但是你可能需要思考的更多。&br&&br&c. 探索失败。整个互联网行业中产品太多,失败的产品总是占大多数,不要沉迷在成功的产品中,失败的产品其实更是一部经验教科书。&/blockquote&&strong&个人实践方面&/strong&&br&思考而不实践就是空谈,就是空中楼阁,也许你现在还没有从事互联网产品行业,但是你有做一个自己产品的机会,你就一定要把自己所思考的结论运用到实际当中去,因为只有这样你才会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或者是否幼稚,从而剔除掉那些对产品有害的东西保留住在产品路上对你有帮助的东西。那么怎么做呢:&br&&blockquote&a. 进入一家这方面的公司,实际参与到一件产品的设计工作中或者一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如果你的运气不错,这是最好的实践方法,就算你只是产品部一个打杂的,至少之前的产品经理会给你些写文档的机会,运用上去吧,你会收获很大。&br&&br&b. 建立一个博客或者个人网站,并当成一个个人产品,然后用产品的思维去运营和设计。如果你的运气稍差,你可以选择为自己建立一个独立的博客或者个人网站,也许很多人认为现在都微博了还博客干吗,但我想说的是“现在也有快餐,但是我们还是会经常回家做饭。”在这个过程中你不但可以运用你的理论,你还可以学到设计、信息规划、技术、数据分析、运营等方面的东西,也许一不小心你就被创业了。&br&&br&c. 做一份接近用户的工作,比如市场、运营、编辑或者客服。产品人大部分都很信奉UCD(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想,实际上所有的产品原型都来源于用户(当然你自己也是用户),既然不能马上走入产品岗位,那就先去亲近用户,避免在做产品的时候出现闭门造车的情况。&/blockquote&&strong&个人沉淀方面&/strong&&br&思考过了,实践过了,但这些依然是浮云。思考了还在自己的脑袋里,实践了也只是形成了初步的成果,如果不把它们记下来并分享给其他朋友是没有意义的,就好像建房子,你只是把地基搭好了却不在上面添砖加瓦,然后又去建新的地基,虽然你很忙,但却没有一栋成型的房子,而分享给朋友就是请他们来家里做客,感情就会深,交心就会多。&br&&blockquote&a. 反思错误,并深深印在自己心里。自己思考的结论不免有错,遇到错误一笑了之的心态虽好,但是得不到什么,只有弄清楚自己为什么会错,是什么让自己判断出错,怎么避免不再出错,想清楚这些问题错才错的值得,而且你解决了一个问题,那么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br&&br&b. 将思考和实践过的东西写下来。好记性不如烂键盘,这是真理,以前只能写在本子上,现在可以敲进电脑里,有自己的网站就是方便,甚至存在云端,历史也洗不掉,把东西沉淀下来做好适当的分类,当你需要的时候你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也许你还没有产品方面的经验,但是你已经有了很多积累。&br&&br&c. 懂得分享成果。把粮食存起来等天荒地老,虽然很浪漫,却一样很愚蠢,因为要么会坏,要么会被老鼠偷吃掉。分享给别人,让别人知道你在思考,提升你自己的影响力同时帮助别人成长,把快乐分享给别人你的快乐会加倍。&/blockquote&其实这四个方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通过搜集、思考、验证、总结四步逐步提升产品意识和市场意识,缩短与产品经理的距离。另外除了这四个主要方面的需求需要满足,我个人认为产品经理还需要“懂点技术、懂点设计、懂点经济、懂点哲学、懂点心理学”,当然略懂即可。&br&&br&QQ邮箱的产品经理说过一句话“如果你比销售人员内向,又比工程师外向,你就可以考虑产品经理这个职位”,我想说的是“只要你足够想,就可以!”,欢迎来到互联网产品的世界。
一百多个回答中发现很多人的答案讲得是做产品经理之前大家是做什么的或者产品经理是做什么的,这样又造成恶性循环让更多的人这样回答,不过问题本身的描述就有误导性,不怪回答者。我想问问题的人其实是想知道或者说想让别人知道,在没有任何产品背景或者产…
为了维护世界的和平,为了防止世界被破坏。&br&改善工作环境从清理产品狗开始!&br&&br&我们来一次列举产品狗的几大罪状。&br&&br&一、无知&br&&br&情景回放:&br&汪汪汪:“这个设计不大气!”&br&设计师:“...”&br&&br&汪汪汪:“你看人家应用这功能挺好的,我们也加个吧”&br&工程师:“行,大概5天能搞定”&br&汪汪汪:“什么!怎么要这么久,多加几个人再加加班吧。这个需求挺急的。”&br&工程师:“...”&br&&br&汪汪汪:“我们这个月做四个活动吧”&br&运营:“...”&br&&br&二、无能&br&&br&情景回放:&br&汪汪汪:“这个功能感觉不对拿掉吧。”&br&工程师:“好”&br&汪汪汪:“这个逻辑我还没想清楚,你先开发着吧”&br&工程师:“...”&br&汪汪汪:“你看他们有这个功能,我们也加一个吧”&br&工程师:“....”&br&汪汪汪:“这个功能感觉不对还是拿掉吧。”&br&工程师:“....”&br&&br&三、内斗&br&&br&汪汪汪1:“每次让小A加个功能,他总是推脱,肯定是看我不顺眼”&br&汪汪汪2:“对”&br&汪汪汪1:“还有运营小C”&br&汪汪汪2:“新来那个Pm小D总是跟我对着来”&br&汪汪汪1:“咱俩想个招把他们逼走”&br&.......&br&&br&===================================================&br&尼玛,为什么公司要招产品狗?&br&&br&我们来看下互联网的分工。&br&&br&1. 工程师:处理技术方面的问题(必备)&br&2. 设计师:处理视觉交互方面的问题&br&3. 运营:负责造内容,引流量,与用户互动提高留存。&br&产品狗:你们都给我好好干活!(开个玩笑)&br&说实在的,剩下的事基本都应该是产品狗来干的。&br&&br&1. 团队协调,当工程师,设计师,运营出现纠纷时进行沟通协调,得出解决方案。&br&2. 竞品分析,关注竞争对手产品,分析结果辅助决策。&br&3. 产品方向,做什么,目标用户群,痛点在哪里。&br&4. 产品定义,信息架构设计,MVP都有哪些功能,可能追加的功能点,优先级。&br&5. 产品设计,三栏?双栏?十二栅格?瀑布流,面包屑。。&br&6. 项目管理,功能排级,协调解决项目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突发问题。&br&必杀技:背黑锅。&br&&br&这些都是PM自己这圈的事,当然PM有时候还会兼职干点其他活。&br&于是就有了:&br&自己做设计的PM,自己做iOS的PM,自己做运营的PM......&br&&br&做一个优秀的PM对技能树要求比较高的。&br&那如何做一个合格的PM么,答案特别简单,摆正自己的位置,你就是被请过来服务工程师、设计师、运营、老板的。&br&&br&“要解决问题,不要制造问题。”&br&&br&谢谢。&br&&br&利益相关:本人产品狗。
为了维护世界的和平,为了防止世界被破坏。改善工作环境从清理产品狗开始!我们来一次列举产品狗的几大罪状。一、无知情景回放:汪汪汪:“这个设计不大气!”设计师:“...”汪汪汪:“你看人家应用这功能挺好的,我们也加个吧”工程师:“行,大概5天能搞…
&b&最近发现一些超级过分的事情!!!有各种小朋友表示自己培训班/学校/团队做培训的时候用的就是这个例子,还过来质疑我是不是抄的……妈蛋这必须不!能!忍!!!&/b&&br&&br&&b&把你们培训班/学校/团队名字给我报!上!来!商用还假装自己原创哪有这么不要脸的!告丫侵权!有赔偿我分你一半!&/b&&br&&br&※另有新品上市,已加入十分钟拯救丑设计系列套餐,欢迎围观~&br&&a href=&/question//answer/?group_id=450624& class=&internal&&设计中,如何安排视觉上的优先级? - 知乎用户的回答&/a&&br&&br&&br&&br&================================&br&隔了好久之后的update= =&br&&br&&br&回答几个问题:&br&&br&1,转载是可以的哦,但是请注明作者还有答案链接,我微博账号 &b&小敏xxs&/b& 欢迎围观。&br&&br&2,有几个知友想要跟我合作,非常抱歉,虽然当时一时兴起答了这个题目,但是我并不是一名平面设计师也不是海报设计师&br&&br&3,对于要素材的,知乎上真的有非常好的答案在,请大家尝试搜索功能~我就不再一一回复了。&br&&br&4,之前有机会拿这个答案进行了一次讲座,也因此做了ppt,并且优化了不少,不想太破坏这个答案的结构,所以稍后会放在微博,想要的别客气自己拿~我不是大神,但是能够给各位分享一下设计的基础,对尤其是在校学生社团活动有所帮助,还是很开心的。&br&&br&&br&&br&以下是原答案~&br&===============================================================&br&填坑。&br&本来觉得知乎上这么多优秀的设计师,实在不好意思班门弄斧的,可是这么久过去了,也没有一个靠谱可操作的回答,那就……我来吧。&br&===============================================================&br&首先我要申请吐槽!&br&&br&那些放几张图让楼主看着来的同学们,你们这都是&b&民!科!&/b&你们造吗?&br&谁说设计就是看感觉看审美,设计&b&很科学&/b&的好吗!!!&br&脱离原则谈打破原则,还没及格就想高大上,你们呀……真是太不尊重设计这门学科了哼!&br&&br&审美从来就是一种能力,而不是一种态度。&br&吐槽完毕。&br&================================================================&br&&br&先祭出设计四大基本原则:&br&&b&重复,&/b&&b&对比,&/b&&b&亲密,&/b&&b&对齐。&/b&&br&&br&&br&&b&1,重复&/b&&br&&img src=&/aab10b5ab001d61e64ed199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1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aab10b5ab001d61e64ed199_r.jpg&&&b&重复指的是,设计中的视觉要素在整个作品中重复出现。&/b&&br&可不是说放几个一样的小方块就是重复了哦,仔细看上图,颜色重复出现,高度、宽度重复出现,元素间距重复出现,可以预见的是,如果我们在最后再加一个小方块,一定还是同样的颜色、高度、宽度、间距,如果不是为了突出,我们不会引入新的元素。&br&应用上来说就是,如果我要加一行字,第一反应是,用之前用过的颜色和字体,如果没有确凿的理由,就坚决不出现新的要素。这是设计的克制,也是初学者最最先要学会的一件事!&br&&br&来我们根据这个原则,对题主的海报进行第一次手术,手术的奥义是——&b&重复&/b&。&br&&img src=&/ef12e6a7be41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ef12e6a7be41_r.jpg&&&blockquote&完全按照题主的意图和内容,将文字提了出来,字体全部用微软雅黑(新手用这个字体没错就是啦),大小和位置也没有改,只是扔掉了花花绿绿的视觉元素(字体样式、大小、行间距),按照重复的原则进行整顿。&br&&/blockquote&什么,一点都不高大上?都说了这是科学!要一步一步来!&br&&br&&b&2,对比&/b&&br&&img src=&/9b867c75fd7a1bf673de4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6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9b867c75fd7a1bf673de4_r.jpg&&……?&br&&br&&br&&b&对比指的是,避免页面元素的太过相似,如果元素不相同,那就请深深的不相同。&/b&&br&有重复就一定有对比,重复是基调,对比就是焦点。重复一定要精确,对比一定要大胆。&br&对比可以有多种方式产生。大字体与小字体,oldstyle与sanserif,粗线条与细线条,冷色与暖色,平滑与粗糙,长宽与高窄,小明与大明(咦?)……等等。&br&&br&正所谓密不透风,疏可跑马,放手去搞不要逃,不强烈的对比宁可不要。&br&&img src=&/37d61c12a57cce1dfb5d55a16b609b4c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37d61c12a57cce1dfb5d55a16b609b4c_r.jpg&&&blockquote&好吧其实题主原本的对比已经很明显了(我指字号),我稍微调整一下,再配张小图,形成图与文的对比。(图是百度来的,百度图片现在很好用哒,还有推荐的是昵图网和站酷网,设计师标配,不过切记要注意版权问题~)&br&&/blockquote&是不是看着很乱,找来找去找不到想要的信息累觉不爱?不急,下一步。&br&&br&&b&3,亲密&/b&&br&&img src=&/051efae694fbaa9f4a0757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3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051efae694fbaa9f4a0757_r.jpg&&&br&&br&&b&亲密性指的是,物理位置的接近意味着内容的关联,所以要将&/b&&b&相关的项目组织在一起&/b&&b&。&/b&&br&新手的设计总是元素四散,杂乱无章,看似是他们不懂留白的奥义,但实际上是不懂亲密。相关内容得到有效组织,空间自然会空出来,就像知乎的Club感觉会场都是人,但要是让他们按照大小个以男左女右前后相隔一臂左右相隔一拳原则立正看齐排排站,我保证还能塞进500人(……我在说什么)。&br&&br&标题要对应相关文本,图片要响应对应内容,大小层次,尊卑有序,&b&亲密&/b&,保证了内容传达的有效性。&br&&img src=&/bffb9349aa99cbbdfb68e6ca517e403a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bffb9349aa99cbbdfb68e6ca517e403a_r.jpg&&稍微有点样子了吧~?再来本阶段最后一步。&br&&br&&b&4,对齐&/b&&br&&b&&img src=&/fdd230ac5bf1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2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fdd230ac5bf1_r.jpg&&对齐指的是,任何元素都不能在页面上随意安放,每一项都应当与页面上的某个内容存在某种视觉联系。&/b&&br&对齐是地心引力,一根参考线立在那里,就要求所以被选中的元素死死的贴在上面,不允许有一像素的叛离。&br&同一根参考线意味着某种联系,将依附于它的元素建立起&b&亲密&/b&以外的秩序。&br&&br&由于&b&对齐&/b&原则在以上的示范中其实无处不在,我已经默默遵循了(不对其会死晚期),就不再单独示范啦。需要强调的是,在物理位置相聚太远的情况中,要熟练运用辅助元素将不同的对齐联系起来。比如:&br&&img src=&/be117e84fb78619ecd9ced9d_b.jpg& data-rawwidth=&896& data-rawheight=&5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96& data-original=&/be117e84fb78619ecd9ced9d_r.jpg&&&blockquote&右边利用辅助线,将上半部分的左对齐与下半部分的右对齐联系起来,使得画面稳定,内容具有连续性。&br&&/blockquote&&br&到现在为止,我们利用设计四项基本原则对答主的海报进行了初步的处理,使其基本达到【及格】标准。&br&&img src=&/930a000fdaaabe0d2d0e6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930a000fdaaabe0d2d0e6_r.jpg&&&br&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可操作性,非常适合零基础新手的设计方法,各位切记设计也是门科学,谨记原则多加练习才是正道哦~~&br&&br&当然,最后这张成果仅仅是初步处理,完全算不上高品位也完全算不上优秀,颜色上氛围上,字体的考究选择上依然有非常大的改进空间,但是路要一步一步走嘛,由于时间(拖延)和精力(太懒)原因,我下次再慢慢填:)&br&&br&对了,以上理论基础均来自于《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此书深入浅出,例证丰富,居家旅行必备良品,每次公司的产品GG问我怎么提高设计审美时,我都首推这本书。PS:不光是新手,好多设计专业的同学们,也真的需要看一看了……&br&&br&&br&这么久了还有人会点赞,我真的十分感谢。我一直觉得,让生活变好也许很难,让生活变美却是我们可以做到的事。作为一枚设计师,我愿意跟大家分享生活中一切可以变得更美的细节,个人订阅号 &b&生活与美学&/b& (全拼音搜索即是),欢迎关注^_^&br&&img src=&/fee5d026174aad0ef4b92b2_b.jpg& data-rawwidth=&2000& data-rawheight=&8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00& data-original=&/fee5d026174aad0ef4b92b2_r.jpg&&
最近发现一些超级过分的事情!!!有各种小朋友表示自己培训班/学校/团队做培训的时候用的就是这个例子,还过来质疑我是不是抄的……妈蛋这必须不!能!忍!!!把你们培训班/学校/团队名字给我报!上!来!商用还假装自己原创哪有这么不要脸的!告丫侵…
我看过的有关创业的视频集中在 Stanford eCorner(&a href=&///?target=http%3A//ecorner.stanford.edu/&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ecorner.stanford.edu/&/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和 Startup School(&a href=&///?target=http%3A//zh-cn.justin.tv/startupschool/videos&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zh-cn.justin.tv/startup&/span&&span class=&invisible&&school/videos&/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网景创始人 Mark Andreessen 的(&a href=&///?target=http%3A//ecorner.stanford.edu/authorMaterialInfo.html%3Fmid%3D2457&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ecorner.stanford.edu/au&/span&&span class=&invisible&&thorMaterialInfo.html?mid=2457&/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强烈推荐。&br&&br&除此之外,我认为新一代的创业者中有不少是不错的演说者:Mark Zuckerberg, Mark Pincus, Tony Hsieh。他们的演讲都很值得看看。
我看过的有关创业的视频集中在 Stanford eCorner() 和 Startup School()。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网景创始人 Mark Andreessen 的()。强烈推荐。除此之外,我认为新一代的创业者中有不…
&b&1 明确的架构&/b&&br&接手任何一个部门的最重要的事情,是明确或者重新调整组织架构。架构的关键是:谁在什么位置,负责什么内容,一定要明确。&br&所谓“明确”的意思是:&br&&ul&&li&不允许两个人交叉负责&/li&&li&也不允许集体领导&br&&/li&&li&不允许有模糊的领域&br&&/li&&/ul&出了问题,大家都清楚谁应该出来承担责任。取得了成绩,谁的功劳也很清楚。&br&&br&&b&2 明确的目标&/b&&br&领导不是决定怎么爬梯子的人:&b&他是决定把梯子搭在哪个墙上的人&/b&。&br&所以他必须明确的指出这个方向,向全员传达。如果这个没有做好,再优秀的团队也不会拿出好的结果。&br&&br&&b&3 没有权力,没有责任&br&&/b&天底下没有让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吃草的事情。&br&你明确的委托了你的要求,就要明确的授权和投入资源给他。否则,出了问题责任不是他的,而是你的。&br&上司的一个重要职责,是为下属解决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而你能提供的,其实就是权力和资源。用好他们。&br&&br&&b&4 可视化&/b&&br&团队大了,最大的问题就是:&b&你看不到问题&/b&。&br&即使团队还小,组建一个可视化的工具和流程的组合是必须的。这样你的团队才有足够的可扩展性。&br&比如 &br&&ul&&li&github 可以让你看到每个程序员的每一次 commit 。 &br&&/li&&li&issues 可以让你看到课题的解决过程。 &br&&/li&&li&pivotal tracker 的燃尽图可以让你看到整个团队的效率。&br&&/li&&li&微信群可以让你们实时沟通。&/li&&li&基于 wiki 的文档和汇报可以让所有人对项目的状况一目了然&/li&&/ul&你并不需要真的跟踪这些,但是,你需要有看到这些的能力。这样才能在出问题的时候掌握第一手的材料。而团队成员知道他的东西“可能会被看见”,执行的效率和质量,也会有提升。&br&可视化还意味着&b&“信息的对称”&/b&。上面所有的工具和流程可以保证团队成员用最低的成本了解“项目中的新鲜事”。保证快速准确的响应。&br&&br&&b&5 扁平化&/b&&br&做事情上,不要设置太多级别。确保任何一件事的负责人,都可以直接找到可以拍板的那个人。&br&&br&&b&6 分割和适当的中间结果检查&/b&&br&把一个大项目分割成多个时间点做检查可以有效的管理风险。&br&确保你检查的结果不是虚的。一定要求可见的,最好是可触摸的产品。导入一些敏捷管理的方法保证这一点。&br&&img src=&/9d97ca6382fcc89c7c0d8e5301f92feb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9d97ca6382fcc89c7c0d8e5301f92feb_r.jpg&&&br&&br&&b&7 提前要求承诺&/b&&br&管理上常被忽视的一点是,没有提前要求团队成员的承诺。一个&b&“上面布置下来的任务”&/b&,往往不会很好的完成。而一个&b&“向上承诺会做好的项目”&/b&,则不一样。虽然很可能是同样的事情。&br&&br&&b&8 不要试图改变一个人&/b&&br&人并非不可改变,但公司里往往成本上并不合适。&br&如果一个人在他的岗位上做不好(不是在上升的过程中),那么最好的办法是&b&把他换到更合适的地方去。&/b&&br&所谓“有潜力”,“慢慢提高”等很多时候都是一厢情愿。&br&&br&&b&9 要结果,不要借口&/b&&br&工作上的事情只有两个结果:&b&搞定,或者没搞定&/b&。&br&如果没搞定,我想听的是损失如何?是否有 fix 的办法?需要再投入多少?&br&至于你为什么搞砸了,中间有什么狗血?不要给我汇报。这些事情事后汇报没有任何意义。&br&&br&&b&10 不断改善&/b&&br&“改善”是丰田管理方法的核心之一。世界在飞速的变化,今天有效的方法,明天可能就失效。观察团队,发现问题,不断改善。
1 明确的架构接手任何一个部门的最重要的事情,是明确或者重新调整组织架构。架构的关键是:谁在什么位置,负责什么内容,一定要明确。所谓“明确”的意思是:不允许两个人交叉负责也不允许集体领导不允许有模糊的领域出了问题,大家都清楚谁应该出来承担责…
谢不妖,楼上讲的太复杂,李叫兽出马,7页PPT教你写互联网风格产品文案。&br&&br&&p&用互联网思维写文案—小公司也可以颠覆大品牌。&/p&&br&&p&小米、凡客、雕爷牛腩、皇太极煎饼,无数打着“互联网思维”的小公司0成本营销,逆袭大品牌,其“互联网味”的文案功不可没。&/p&&br&&p&那么如何写一个互联网思维的文案呢?&/p&&br&&p&&strong&1,分解产品属性&/strong&&/p&&img src=&/43f41228f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43f41228f_r.jpg&&&br&&p&互联网初创公司无不把产品分割成一个个独立属性。小米先是给我们普及了CPU、GPU等,到了小米4,竟然开始给我们普及材料学知识—“小米4,奥体304不锈钢,8次CNC冲压成型”。&/p&&img src=&/182d8ea465e530dce8df97fc3f995814_b.jpg& data-rawwidth=&589& data-rawheight=&4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9& data-original=&/182d8ea465e530dce8df97fc3f995814_r.jpg&&&br&&br&&p&就连跟雷军取经的凡客陈年也不甘示弱,在衬衫的发布会上普及化学知识—如何让衬衫不皱,在纤维素大分子间增加横向共价交联。&/p&&p&(没错,下面不是化学老师的PPT,而是陈年产品发布会的PPT)&/p&&img src=&/2b4eba83a2b74eae87d747f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2b4eba83a2b74eae87d747f_r.jpg&&&br&&p&&strong&为什么互联网文案需要分解产品属性?&/strong&&/p&&p&因为这有助于它们弥补和大品牌的劣势。&/p&&br&&p&消费者选购产品时有两种模式—&strong&低认知模式&/strong&(不花什么精力去思考)和&strong&高认知模式&/strong&(花费很多精力去了解和思考)。&/p&&br&&p&大部分时候,消费者处于“低认知模式”,&strong&他们懒得详细了解并比较产品&/strong&,更多的是简单地通过与产品本身无关的外部因素来判断—“这个大品牌,不会坑我,就买这个!”“这个德国产的,质量肯定比国产好,就买这个!”&/p&&br&&p&&strong&在这种情况下,小品牌是打不过大品牌的&/strong&,因为消费者直接通过“品牌”来推测产品质量,而不是详细比较产品本身。&/p&&br&&p&&strong&怎么办呢?&/strong&&/p&&br&&p&应该把消费者变到“&strong&高认知模式&/strong&”,让他们花费很多时间精力来比较产品本身,而不是简单地通过品牌和产地来判断。&/p&&br&&p&而“分解产品属性”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让消费者由一个“模糊的大概印象”到“精确地了解”。&/p&&br&&p&所以雷布斯在2011年产品发布会上,就开始巧妙地用这关键一张图来分解产品属性:&/p&&img src=&/5872f4daf01aa5bd17525b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5872f4daf01aa5bd17525b_r.jpg&&&br&&br&&p&这就是为什么大品牌的广告往往强调一个整体的印象(“再一次,改变一切”“极致设计”等),而小品牌往往会详细地分解产品属性,让消费者进入“高认知模式”。&/p&&br&&p&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招聘,假设一个清华的和一个武大的去应聘,HR只有10秒钟来判断要谁,那么武大的毫无机会—10秒钟只能对比“品牌”了;但是如果HR有1小时时间来判断要谁,那么就是胜负未定,看个人能力了。&/p&&br&&br&&p&&strong&2,指出利益:从对方出发&/strong&&/p&&img src=&/f0eaf91ef808bac1582a07fe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f0eaf91ef808bac1582a07fe_r.jpg&&&br&&p&文案进行“分解产品属性”还不够,你需要把利益点说出来—&strong&这样的属性具体可以给对方带来什么&/strong&。&/p&&br&&p&比如上面的转租房间广告,右边的说出了具体的“利益”,显得更加吸引人。&/p&&br&&p&无数销售员败在了这一步,他们详细地介绍了产品,但是顾客抱怨说:“&strong&你说的这些特点都不错,可是对我来说有什么用呢?!&/strong&”&/p&&br&&p&无数的应聘者也败在了这一点,他们详细介绍了自己的经历,但是HR抱怨说:“&strong&你的社团、实习经历都不错,可是对我们公司具体有什么用?&/strong&”&/p&&br&&p&如果想写出中国好文案,你需要转变思维—不是“向对方描述一个产品”,而是“告诉对方这个产品对他有什么用!”&/p&&br&&p&&strong&3,定位到使用情景&/strong&&/p&&img src=&/63df7f6b5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63df7f6b5_r.jpg&&&br&&br&&p&当被要求描述一款产品,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p&&p&“&strong&这一个XX&/strong&”(定位到产品属性)&/p&&br&&p&有些人还会想到—“&strong&这是一款专门为XX人群设计的产品!&/strong&”(定位到人群)&/p&&br&&p&其实还有第三种—“&strong&这是一款可以帮你做XX的产品&/strong&”。(定位到使用情景)&/p&&br&&p&实际上,针对互联网产品的特点(品类复杂、人群分散),你应该更多地把产品定位到使用情景—&strong&用户需要用我的产品完成什么任务&/strong&?&/p&&br&&p&比如如果我描述“这是一款智能无线路由器!”(产品类别),你可能不知道我在说什么。&/p&&br&&p&但是如果我说“你可以在上班时用手机控制家里路由器自动下片”(使用情境),你可能就会心动。&/p&&br&&p&所以,最重要的并不是“我是谁”,而是“我的消费者用我来做什么?”&/p&&br&&p&&strong&4、找到正确的竞争对手&/strong&&/p&&img src=&/a2f1ddd237c774df884c244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a2f1ddd237c774df884c244_r.jpg&&&br&&p&消费者总是喜欢拿不同的产品进行比较,因此写文案时,需要明确:&strong&我想让消费者拿我的产品跟什么对比?我的竞争对手到底是谁?&/strong&&/p&&br&&p&比如上图中,我假想的上述两种加多宝凉茶的文案,前一种是跟预防上火的中药比,虽然更加突出了“防上火”功能,但是人觉得“是药三分毒”,可能不敢喝;后者跟饮料比,增加了“防上火”功能,给人感觉“不再为喝不健康饮料而有负罪感”了。&/p&&br&&p&&strong&无数的行业创新产品都涉及了这样的竞争对手比较:&/strong&&/p&&br&&p&在线教育的竞争对手其实并不是线下培训,因为对那些肯花这么多时间和金钱参加培训的人来说,在线教育显然满足不了其对质量的要求;它的竞争对手其实是书籍、是网络论坛,因为它的客户是因为没钱没时间而无法参加培训,以至于不得不看书自学的人。&/p&&br&&p&太阳能的竞争对手最初并不是火电,因为对于性能稳定的火电来说,太阳能太不靠谱了;它的竞争对手是“没有电”—太阳能最初在美国失败,但是却在非洲首先商业化,对美国人来说,太阳能太不稳定了,但对没有电网的一些非洲国家来说,自建太阳能发电器总比没有电用要好。&/p&&br&&p&凡客抗皱衬衫的竞争对手其实并不是价值几千块的商务衬衫(像它宣传的那样),因为肯用这些商务衬衫的人瞧不起凡客;它更可能的竞争对手是T恤和POLO,因为它的消费者是那些因为害怕挤地铁把衬衫挤皱而不得不穿T恤的人。&/p&&br&&p&第一代iPhone真正的竞争对手并不是诺基亚手机,因为比起诺基亚手机,它续航不行、通话质量不行;它真正的竞争对手是华尔街日报、游戏机、视频播放器。在当时的主流观点下,作为一款手机,它有无数缺点;但比起其他视频播放器、报纸等,它却好多了,还有打电话功能。&/p&&br&&p&&strong&所以,构思好文案、好宣传,先找到你产品真正的竞争对手。&/strong&&/p&&br&&br&&p&&strong&5、视觉感&/strong&&/p&&img src=&/e19d61c9feda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e19d61c9feda_r.jpg&&&br&&br&&p&你的文案必须写的让读者看到后就能联想到具体的形象,比如上图文案,如果只说“夜拍能力强”,很多人没有直观的感觉;但是如果说“可以拍星星”,就立马让人回忆起了“看到璀璨星空想拍但拍不成”的感觉。&/p&&br&&p&优秀的文案看到后能让人联想到具体的情景或者回忆,但是&strong&太多文案写的抽象、模糊、复杂、假大空,让人不知所云:&/strong&&/p&&ul&&li&&p&教育课程广告: “我们追求卓越,创造精品,帮你与时俱进,共创未来!”&/p&&/li&&li&&p&mp3广告:“纤细灵动,有容乃大!”&/p&&/li&&li&&p&芝麻糊广告:“传承制造经典!”&/p&&/li&&li&&p&男生求婚:“我们一定会幸福生活,白头到老!”&/p&&/li&&li&&p&政治演讲:“我希望追求平等,减少种族歧视!”&/p&&/li&&li&&p&面试者:“我有责任感、使命感、一丝不苟、吃苦耐劳!”&/p&&/li&&/ul&&br&&p&&strong&如果同样的意思,加入“视觉感”的描述,效果就显著不同:&/strong&&/p&&br&&ul&&li&&p&&strong&教育课程广告: “我们追求卓越,创造精品,帮你与时俱进,共创未来!”&/strong&&/p&&p&“我们提供最新的知识,以帮你应对变化的世界。”&/p&&/li&&/ul&&br&&ul&&li&&p&&strong&mp3广告: “纤细灵动,有容乃大!”&/strong&&/p&&p&“把1000首歌装到口袋里!”(来自乔布斯)&/p&&/li&&/ul&&br&&ul&&li&&p&&strong&芝麻糊广告:“传承制造经典!”&/strong&&/p&&p&“小时候妈妈的味道”&/p&&br&&/li&&li&&p&&strong&男生求婚:“我们一定会幸福生活,白头到老!”&/strong&&/p&&p&“我想在我们老的时候,仍然能牵手在夕阳的余晖下漫步海滩。&/p&&/li&&/ul&&br&&ul&&li&&p&&strong&政治演讲:“我希望追求平等,减少种族歧视!”&/strong&&/p&&p&“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来自马丁路德金)&/p&&br&&/li&&li&&p&&strong&面试者:“我有责任感、使命感、一丝不苟、吃苦耐劳!”&/strong&&/p&&p&“我为了1%的细节通宵达旦,在让我满意之前决不放弃最后一点改进。”&/p&&/li&&/ul&&br&&p&&strong&为什么视觉感这么重要?&/strong&&/p&&p&因为形象化的想象是我们最基本的需求之一,人天生不喜欢抽象的东西。所以古代几乎所有的抽象理念都被形象化—因为“正义慈悲”太抽象,所以直接创造一个形象化人格化的神出来;因为下雨过程太抽象,所以虚构出“雷公电母”。&/p&&br&&p&心理学中有“鲜活性效应”,是指我们更加容易受一个事件的鲜活性(是否有视觉感)影响,而不是这个事件本身的意义。&/p&&br&&p&当年伊拉克战争时,美国记者不停地报道“数千美国人死亡”,但是少有美国人动容;但是一旦报道某个家庭妻子失去了丈夫的故事,整个国家反战的情绪就起来了。这不是因为一个丈夫的生命比几千人生命重要,而是因为这样的故事显得“更加鲜活”。&/p&&br&&p&所以,写文案,一定要有“视觉感”,否则别人看了不知道你到底在说些什么。&/p&&br&&br&&p&&strong&6、附着力—建立联系&/strong&&/p&&img src=&/aec7aa57ab2e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aec7aa57ab2e_r.jpg&&&br&&br&&p&作为小公司,你可能会发布全新的创新产品。但是人们不喜欢陌生,从而经常不买账。这时候你就应该为文案建立“&strong&附着力&/strong&”—&strong&将信息附在一个大家熟知的物品上。&/strong&&/p&&br&&p&比如上图,假设你完全不了解电视机顶盒,它宣传“&strong&自由遥控&/strong&”,你可能没什么概念;但是如果说“&strong&让电视1秒变电脑&/strong&”,你就明白了—原来是可以像电脑一样自由操控电视啊!&/p&&br&&p&你很想让自己的产品文案流行起来,但是一个让人陌生的东西是难以流行的。为了让全新的产品或者概念流行,你需要把它同一个大家熟知的东西联系起来。&strong&比如:&/strong&&/p&&br&&ul&&li&&p&乔布斯发布第一代iPhone时,并没有直接推出iPhone讲解功能,而是说要发布3个产品—1个电话、1个大屏幕iPod、1个上网设备,这3个产品都是大家熟悉的。然后乔布斯才说,实际上我们只发布一个产品,它具备上面3个产品的功能,那就是—iPhone。&/p&&/li&&/ul&&img src=&/c3efafd19c884f3b73a1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3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c3efafd19c884f3b73a1_r.jpg&&&br&&br&&ul&&li&&p&为了让陌生的新兴球星火爆起来,媒体往往给他们起一个外号—“智力C罗桑切斯”“德国梅西马林”。这是为了把陌生小将同知名球星联系起来,让大众更容易理解。&/p&&/li&&/ul&&br&&ul&&li&&p&同理,你知道为什么有中国科技圈的“雷布斯”了吧?&/p&&/li&&/ul&&br&&p&&strong&为什么“附着力”这么重要?&/strong&&/p&&p&这是因为人的记忆模式。&/p&&br&&p&人的大脑记忆就像高坡上的一条条河流,新记忆就像一滴水,这滴水如果滴到土地上,就会立刻蒸发;如果能够滴到河流里,就能融为一体,到达大海。同样,如果新知识无法同旧知识建立联系,人很快就会忘记它;如果和旧有的熟悉的东西建立了联系,人就容易记住它。&/p&&br&&p&所以,你需要提高文案的“附着力”,让它和旧有的东西联系起来—&strong&甚至就连电话发明者贝尔当年申请的电话专利,名字都叫“一种新型电报改良技术”。&/strong&&/p&&br&&p&&strong&7、提供“导火索”&/strong&&/p&&img src=&/e6216efb5cfe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e6216efb5cfe_r.jpg&&&br&&p&文案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别人的行为,如果仅仅让别人“心动”,但是没有付出最后的“行动”,可能让文案功亏一篑。最好的办法就是提供一个显著的“导火索”,&b&让别人想都不用想就知道现在应该怎么做。&/b&&/p&&br&&p&比如上图,假设这是在微信主页发的文章,为了让你关注该微信主页,肯定是右边的文案更有效—它让你想都不想就知道现在怎么做。&/p&&br&&p&无数现象证明了这一点:&/p&&br&&p&之前美国某大学设计了破伤风疫苗宣传手册,但是问题是每年不论如何提高手册的警示力—使用患病者的恐怖图片,都难以让学生们去打疫苗。最后问题解决了,在手册附了一张校医院地图以及疫苗时间—&strong&原来学生们只不过是懒得去网站查地图和时间而已。&/strong&&/p&&br&&p&心理学家还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透明玻璃门的冰箱内放满食物,很多人去偷食物;但是给这个冰箱上个锁,在把锁的钥匙放在锁旁边,结果几乎没有人去偷食物了。因为偷食物这件事由“&strong&想都不用想就知道怎么做&/strong&”变成了“&strong&需要想想才知道怎么做&/strong&”,就显著降低了别人做这件事的欲望。&/p&&br&&p&所以,永远不要低估“伸手党”的“懒惰程度”,必要时在文案中明确告诉别人:现在你应该怎么做!&/p&&br&&p&————————————————————————&/p&&p&&strong&更多意想不到的分析,搜索并关注微信主页“李叫兽”。&/strong&&/p&
谢不妖,楼上讲的太复杂,李叫兽出马,7页PPT教你写互联网风格产品文案。用互联网思维写文案—小公司也可以颠覆大品牌。小米、凡客、雕爷牛腩、皇太极煎饼,无数打着“互联网思维”的小公司0成本营销,逆袭大品牌,其“互联网味”的文案功不可没。那么如何…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3086 人关注
946 个回答
1144 人关注
131 个回答
1725 人关注
389 人关注
161 个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hantasm插件 cc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