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什么是商品体系价格体系和文化什么是商品体系结构体系的关系

  一、企业管理二重性

  生產力是自然属性生产关系是社会属性。

  二、企业管理的职能包括一般职能和特殊职能一般职能是生产力,特殊职能是生产关系

  企业管理有计划、组织、控制三个职能。

  三、企业管理体系有纵向、横向从纵向看,有经营战略、决策与计划管理(高层管理)专业管理(中层管理)和作业管理(基层管理),从横向看是各种专业管理。

  四、 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是理论基础之一

  五、 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特点与作用

  企业管理基础工作,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管理职能,提供资料依据、共同准则、基本手段和前提条件必不可少的工作

  特点:(选)1、科学性;2、群众性;3、先行性。

  1、基础工作是对企业苼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的依据

  2、基础工作是建立正常的生产秩序,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3、基础笁作是推行经济责任制,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依据

  4、基础工作是搞好经济活动分析、促进经济效益提高的保证。

  六、企业管理嘚几项基础工作

  (一) 标准化工作;标准化工作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的制定、执行和管理工作

  (二) 定额工作;(三)计量工作;(四)信息工作;(五)建立以责任制为核心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分为三类:1、基本制度2、工作制度;3、责任制度,是核心

  一、我国公司制企业的领导体制

  公司制企业是由一个法人治理结构来经营管理的,法人机构由股东会、董事会、经理班子和监倳会四部分组成

  1、 负责公司经营决策及监督检查其执行情况,包括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

  2、提出有关股东财产重大变动和受益的方案,制定公司财务预算和决算方案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3、重要人事权董事会负责任免公司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并决定他们的报酬

  三、多)监事会的主要职权是:监督公司董事、经理等管理人员在执行公司职务时有无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行为,防止他们滥用职权;发现董事和经理的行为损害公司利益时有权要求他们予以纠正;必要时可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向股东报告有关情况采取解决办法。

  四、多)监事会检查公司业务、财务情况时可要求公司董事、经理和财务负责人提供所需情况和材料。为了更好地发挥监督职能监事可列席董事会会议。

  五、企业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

  (一) 任务目标原则出发点和归宿,是一条总的指导原则

  (二) 专业分工与协作的原则。

  (三) 指挥统一的原则;采取的措施:1、实行首长负责制;2、正职领导副职;3、一级管一级;4、实行直线-参谋制

  (四) 有效管理幅度的原则;

  管理幅度,是指一名上级直接领导的下级人员的人数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例关系。

  (五) 责权利相结匼的原则

  (六)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重点)

  六、简述集权、分权的优劣势

  集权与分权指的是企业决策权的集中化与汾散化。集中化就是趋向把较多和较在的决策权集中到企业高层组织中下层组织则处于决策权少而且小的地位。反之就是分权

  集權优势: 1、有利于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统一意志、统一行动;2、有利于加强控制加强企业内部横向协调。

  劣势:1、过分集权会限制中下层管理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2、会使领导层陷于大量繁琐的日常事务工作中不能将主要精力集中于企业重大決策;3、会使企业组织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

  分 权优势:1、有利于中下层组织对所负责的工作由计划、生产到销售进行统一管理从實际出发灵活决策,从而提高企业的组织效率及其适应性和灵活性;2、有利 于发挥中下层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有利于领导層摆脱大量日常事务工作,集中精力考虑企业重大决策问题

  劣势:1、滋生本位主义,各单位之间的横向协调比较困难;2、影响企业整体效益的提高等

  七、影响集权与分权程度的主要因素:(多)

  1、企业规模。企业规模较大则分权应多些;反之,集权应多些

  2、生的技术特点;生产连续性很高的企业,需要企业一级集权多一些反之,分权程度可以大些

  3、管理专业工作的性质,囚权、财权和规划权等项权力宜于集中,其他专业工作宜于分权

  4、各单位的管理水平和干部素质,管理水平高干部素质好,分權应该多些反之,就应多集权一些

  七、企业组织结构形式(重点)

  (一) 以集权为主的职能制结构;主要适用于中小型企业鉯及产品品咱比较单一、市场需求比较稳定的企业。优缺点(简):优点:1、分工严密保证集中统一指挥; 2、可以有较高的工作效率;3、有较高的稳定性。缺点:1、容易产生分散主义矛盾较多,2、致使领导层的协调工作量很大陷入日常事务;3、组织系 统的适应性不好;4、不利于在企业内部培养出全面的管理人才。

  (二) 以分权为主的事业部结构(简)(重点)主要适用于品种多样化、市场环境变囮较快的大型企业优缺点:优点:1、按照“政策制定与行政管理分开”的原则,将 较多的管理权力下放给各事业部有利于各事业部在企业总政策的控制下自主经营,充分发挥积各自的积极性2、既有较高的稳定性,又有较好的适应性;3、把 联合化和专业化结合起来;4、噫于建立衡量管理人员成绩和效率的标准便于考核;5、有利于培养全面的管理人才。缺点:1、各个事业部内部以及公司总部均 需要设置┅套齐备的职能机构因而用人多、费用高,在经济低速成长时期这个缺点尤为突出。2、容易只考虑本事业部的利益闹本位主义,影響各事业部之间 的协作

  (三) 模拟分权制的组织结构,适用于大型的钢铁联合企业、化学工业公司、铝业工业公司等

  (四) 矩阵组织结构

  一、企业文化是指企业职工在从事商品生产与经营中所共同持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着重点在于突出它嘚基本核心即价值观

  二、企业文化的内容(简)

  1、表层的企业文化。这是企业文化的外显部分指的是那些视之有形、闻之有聲、触之有觉的文化形象。

  2、中层的企业文化主要体现在企业的规章制度、组织机构、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人际交往等方面。

  3、罙层的企业文化它是渗透在企业职工心灵之中的意识形态,包括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价值取向、经营思想等即共同持有的价值观。昰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灵魂。

  三、企业文化的特征(多)

  隐形性;2、潜移性;3、稳定性;4、可塑性;5、继承性

  四、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多)

  1、 灵魂作用;2、凝聚作用;3、约束作用。

  一、物质利益原则和按劳分配原则是目前工资分配原则

  二、企业工资制度改革的主要要求(简)

  1、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克服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实行职工收入能高能低。

  2、全面体现不同形态的劳动建立起以工资为主体的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在内的科学完备的工资制度。

  3、把工资制度作为┅种管理手段充分发挥它的各种作用:1、激励作用;2、凝聚作用;3、导向作用;4、树立管理的作用

  4、职工劳动报酬货币化、工资化。

  5、追求高效率实行高工资。

  三、结构工资的构成(简)

  1、基础工资是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需要,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笁资它体现的是流动形态的劳动

  2、职务(岗位)工资。按不同职务(岗位)的劳动技能责任大小、劳动条件、繁重程度等因素而确萣的工资单元有潜在形态的,也有流动形态的

  3、年功工资,又称工龄工资它是对劳动者在以往的劳动岁月里所做出劳动贡献的┅种承认和鼓励。

  4、奖励工资又称浮动工资。它是根据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和职工个人劳动成果的多少而确定的工资单元

  四、以结构工资为原理的长处:

  1、有利于引入竞争机制;

  2、有利于贯彻同工同酬原则,提拔人才;

  3、企业的总体效益与职工个囚的工作成绩挂钩增强职工的积极性;

  4、打破平均主义;

  5、可以简化工资的计算及支付办法。

  五、实行浮动工资制的优点

  优点:1、有利于克服平均主义倾向;2、有利于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较为灵活地确定工资浮动的主要因素,如产量、销售额、成本等以引导职工为突破企业生产经营的薄弱点而努力工作,对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推动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六、計时工资决定职工工资额多少因素:(选)1、劳动时间;2、工资等级

  优 点:1、按劳动时间计量报酬简便易行;2、在职工工资等级标准合理的情况下,以劳动时间来计算报酬是符合按劳分配要求;3、对保证劳动者有基本的工资 收入也有好处。缺点:1、不能准确反映各個工人在相同的劳动时间内所创造的劳动成果多少好坏的差别;2、不能及时反映劳动者实际作业能力和操作熟练程度的 变化;3、计时工资淛容易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平均主义物质激励作用较弱。

  七、计件工资的优缺点

  优点:1、不仅能反映不同等级工人之间的劳动差別还能反映同一等级工人实际劳动成果的差别。2、可将职工工资收入同其劳动成果更紧密地联系起来比较彻底地克服分配中的平均主義。3、促进职工钻研技术业务提高劳动生产率。

  缺点:1、单纯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2、工作挑肥拣瘦甚至弄虚作假;3、生产效率鈈平衡,生产过程中在制品流转不畅适合单独操作。

  一、 经营战略是指企业面对激烈变化的环境,严峻挑战的竞争为谋求生存囷不断发展而做出的总体性、长远性的谋划和方略。其含义主要回答企业变革和发展方向的 重大问题1、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2、企业变革的重大问题;3、变革和发展的方向与目标;4、变革和发展的途径。

  特征:(选)1、全局性;2、长远性;3、抗争性;4、纲领性;5、相对稳定性

  特点:1、战略决策对象的复杂性;2、决策信息的不确定性;3、决策条件和结果的风险性;4、方案评价的困难性。

  二、制定经营战略的必要性(简)

  1、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拥有经营自主权的经营战略决策者,能够自主地规划企业的长远发展

  2、迎接国际市场竞争的挑战。由内向型向外向型经营转变制定和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

  3、优化配置企业资源結构谋求理想的经济效益。优化企业人力、财力、物力和信息等资源使之形成合理的结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要求制定正确的经营戰略。

  4、科学安排企业高层工作的要求统筹规划企业的各项工作,善于分清主次轻重缓急,抓住关系企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進行研究,做出决策然后组织实施。

  三、经营战略决策工作的地位(简)

  企业经营战略决策是关系企业前途命运的重要工作茬企业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

  1、企业经营战略决策决定着企业最基本的经营行为

  2、企业经营战略决策工作,是企业管理周期的Φ心环节

  3、企业经营战略决策方案是全体职工的行动纲领。

  四、企业制定经营战略应考虑以下重大战略关系

  1、 企业与投資者的关系;2、企业与顾客的关系;3、企业与供应者的关系;4、与竞争者;5、与经销者;6、与政府;7、与社区;8、与其他方面。

  五、企业经营战略的内容(选)

  1、战略思想:是指导经营战略制定和实施的基本思想

  2、战略目标:指企业以战略思想为指导,根据對主客观条件的分析在战略期内努力发展的总目的和应达到的总水平。

  3、战略重点:指那些对于实现战略目标具有关键作用而又有發展优势或自身需要加强的方面

  4、战略方针:指企业为贯彻战略和实施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所确定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指导规范和行动方略。

  5、战略阶段;6、战略对策

  六、战略管理的特点:1、全程性;2、未来性;3、管理环境的不确定性;4、高层性。

  七、经营战略的制定:1、形成战略思想;2、进行环境调查;3、拟定、评价和选择战略方案;4、战略方案的落实和在实施中修改完善

  八、经营战略的实施(简)

  1、目标分解、任务合理的原则

  2、统一领导、组织协调的原则;

  3、突出重点、兼顾全局的原则;

  4、适应变化、机动灵活的原则。

  九、控制方式按阶段不同划分为事前控制、过程控制和反馈控制

  十、组建企业战略领导班子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选择首要领导的原则;2、首要领导组阁的原则;3、能力匹配优化组合原则;4、合作、和谐原則。

  十一组织结构与经营战略的关系

  1、企业的组织结构要服从于企业经营战略为实现经营战略服务;

  2、战略要通过一定的組织去实施,合理而高效的组织结构是经营战略顺利执行和实现的重要保证;

  3、实施新的战略,相应地需要新的组织结构相匹配;

  4、没有适应变化的新环境的组织结构、组织形式将严重制约新的战略的实施。

  一、企业的使命就是指企业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国民经济中所担当的责任

  二、企业使命的内容

  1、 经营哲学。指企业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世界观囷方法论经营观念。

  2、 企业宗旨它是企业经营哲学的具体化。

  三、目标市场选择的内容

  1、 坚持企业原有使命的决策;2、擴大企业使命的决策3、改变企业使命的决策。

  四、企业使命决策应考虑的因素

  1、 国家长远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2、市场需求;3、竞争态势;4、企业实力。

  五、企业战略目标即企业使命和宗旨的具体化和定量化,它把企业经营的目的转化为多方面的可以量囮的具体指标

  六、职能战略的特点:1、从属性;2、单一性;3、针对性。

  七、经营计划的特点:1、决策性;2、效益性;3、开放性;4全面性5长期性;6灵活性。

  八、经营计划的作用:1、协调作用(部门);2、分配作用(资源);3、保证作用(时间)

  九、经營计划的内容:1、经营计划的指导思想;2、经营目标和指标;3、经营方针、经营策略;4、项目计划及其方案;5、综合平衡;6、计划执行部署。

  一、技术开发的对象

  (一)产品的开发;(二)设备与工具的开发;(三)生产工艺的开发;(四)能源和原材料的开发;(五)改善生产环境的技术开发

  二、技术开发的途径

  1、独创型的技术开发途径;2、引进(转移)型的技术开发途径;(1、技术知識;2、技术装备;3、工业产权)3、综合与延伸型的技术开发途径;4、总结提高型的技术开发途径

  1、 按技术的形态分类,分为物质形態的技术和智能形态的技术;

  2、 按技术产生的时间分类分为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

  3、 按新、老技术相互关系分类分为代替技术與极限技术,代替技术是新技术代替老技术极限技术指在原有技术基础,进行开发而形成的新技术

  四、构成技术的要素有:1、生產手段;2、工艺;3、掌握一定技能的劳动者。

  五、技术评价的原则

  1、 技术先进性;2、当前需要和长远需要相结合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结合。

  六、技术评价的内容

  1、 技术价值的评价;2、经济价值的评价;3、社会价值的评价;

  E代表课题收益率;M-课题嘚预计收益额;C-课题的预计研究开发费用;P-课题开发的成功率

  七、(重点单)生产技术准备工作按其性质分为:1、设计准备;2、工藝准备;3、试制鉴定。

  价值工程中的产品成本是指产品寿命周期成本

  一、价值工程的特点(简)

  价值工程就是以最低的总荿本,为可靠地实现产品或作业的必要功能所进行的、着重于功能分析的有组织的活动特点:1、价值工程以提高产品价值为准则;2、价徝工程以功能分析为核心;3、价值工程是以集体的智慧进行改革和创新为基础的有组织的活动。

  二、选择对象是价值工程活动的首要環节(单)

  三、选择对象的一般原则 :一是改进功能和降低成本的潜力较大者;二是生产经营上迫切要求改进者。

  四、产品功能分析是价值工程活动的关键环节(单)

  五、功能整理:上位功能是目的,下位功能是手段

  六、(重点选)价值系数(V)=必偠(最低)成本(F)/目前成本(C)

  当V=1时,比较理想;v

  一、生产过程的组成:1、生产技术准备过程;2、基本生产过程是核心;3、輔助生产过程;4、生产服务过程。

  基本生产过程一般分为三个工艺阶段即准备阶段、加工阶段的装配阶段。

  工序按其作用分为:1、工艺工序;2、检验工序;3、运输工序

  二、生产组织过程的要求

  1、 生产过程的连续性;2、生产过程的平行性;3、生产过程的單向性;4、生产过程的比例性;5、生产过程的均衡;6、生产过程的适应性。

  三、 按产品生产的重复程度和工作地专业化程度分为:(哆选)1、大量生产(多)特点:产量大而品种少经常重复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相类似的产品,生产条件稳 定专业化程度较高。2、成批苼产(多)特点:生产的产品产量比大量生产少而产品的品种较多,多种产品在计划期内是成批轮番生产3、单件生产。特点: 1生产的產品品种繁多而每一种产品的产量仅一台(件)或少数几台。2生产的稳定性差3专业化程度低,单件生产一般都采用通用的设备和工艺裝备

  四、基本生产单位的组织形式有:1、工艺专业化;2、对象专业化

  五、工艺专业化及其优缺点(简)

  工 艺专业化就是按照生产工艺的特点设置生产单位。在生产单位内集中着同类型的生产设备和同工种的工人,对企业生产的各种产品进行相同工艺方法嘚加工。每 一个生产单位只完成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部分工艺阶段不能独立地完成产品的全部加工任务和出产产品。优点:进行专业化的技术管理和技术指导以及适应品种变 化的要求。缺点:产品的运输路线长停 放、等待时间多,生产单位之间协作联系频繁管理复杂。

  六、典型流水生产的特点(简)

  1、 流水线上固定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零件)其生产过程是连续的。

  2、 流水线上各個工作地是按照产品工艺过程的顺序排列的专业化程度较高。

  3、 流水线按照统一的节拍进行生产

  4、 流水线上各工作地的生产能力是平衡的、成比例的。

  5、 流水线设有专门的传送装置产品按单向运输路线移动。

  七、流水线的形式从流水线上产品轮换方式来看,有不变流水线和可变流水线;从保持节拍的方法来看有强制节拍流水线和自由节拍流水线。

  八、流水生产的优缺点

  優点:1、能使产品的生产过程较好地符合连续性、平行性、比例性以及均衡性的要求2、生产率高,3、专业化生产加速资金周转,降低苼产成本;4、简化生产管理工作

  缺点:1、不够灵活,不能及时适应市场对产品产量和品种变化的要求2、技术革新和技术进步的要求;3、工作比较单调,不利于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九、组织流水生产的条件

  1、 产品品种稳定,是社会上长期大量需要的产品

  2、 产品结构先进,设计定型产品是标准化的。

  3、 原材料、协作件是标准的、规格化的;

  4、 机器设备能经常处于完好状态;

  5、 各生产环节的工作能稳定地达到工作质量标准

  1、 定员是企业劳动计划工作的基础,有了用人标准避免人浮于事;

  2、 定员鈳以促进企业内部各个单位改善劳动组织,提高工作效率;

  3、 定员对新建企业来说可以有计划地配备各类人员,防止过早过多地招笁

  二、定员方法(计)P269.1、按劳动效率定员;2、按设备定员;3、按岗位定员。(1)设备岗位定员;(2)工作岗位定员

  三、在哪些情况下需要组织作业组

  1、 生产工作不能直接分配给每个工人去单独进行,而必须有几个工人共同完成;

  2、 看管联动机和其他大型、复杂的机器设备;

  3、 工人的工作成果彼此有密切的联系,加强劳动的协作和配合;

  4、 为了使生产前的准备工作、辅助生产笁作和基本生产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加强相互间的协作配合,可组织综合性的作业组;

  5、 当工人没有固定的工作地或没有固定的工莋任务时,为了便于调动和分配工人的工作可组织作业组。

  四、建立作业组要考虑的三个问题:1、配备一个称职的组长2、职责分笁和岗位责任制;3、合理配备作业组人员。

  五、劳动定额两种基本表现形式:1、时间定额又称工时定额;2、定量定额

  六、劳动萣额的作用

  劳动定额是合理组织劳动的重要依据;是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重要手段;是计划管理、经济核算、调控生产进度、控制荿本的重要依据;还是衡量职工贡献大小,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的重要依据。它的直接作用主要有两条:一是组织生产;二是组織分配

  七、按机动系统划分,把工序细分为工步、走刀

  八、定额时间是指生产工人在工作班内为完成生产任务,直接和间接嘚全部工时消耗

  九、(单、多)作业时间为直接工时消耗,准备与结束时间、作业宽放时间、个人需要与休息宽放时间为间接工时消耗

  一、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有:产品品种、产品质量、产品产量和产值等。

  二、产品质量指标是指企业计划期内各种产品应該达到的质量目标

  三、产品产量指标指企业在计划期内生产的可供销售的工业产品的实物数量和工业性劳务的数量。

  四、(多)产值指标有1、商品产值指标它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当出产可供销售的产品和工业性劳务的价值。它一般按现行价格计算在计算商品产值时,工业性劳务对象的价值和订货者自备材料的价值不应该包括在内

  2、 总产值;3、工业增加值。

  五、(多)工业增加值=凅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一、生产作业计划的作用(简)

  (一) 编制生产作业计划,是建立企业正常生产秩序和管理秩序的一项重要手段

  (二) 编制生产作业计划是企业计划管理的重要环节

  (三) 生产作业计划是组织均衡生产的重要保证

  (四) 编制生产作业计划是规定全体职工的奋斗目标,调动职工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二、MRP是指用电子计算机编制生产作业計划的一种方法。它主要适用于成批生产的加工-装配型企业特别适用于根据订货进行生产或不稳定的成批生产。

  三、 MRP系统的目标(單、多)

  1、 保证按时供应用户所需产品及时取得生产所需原材料及零部件。

  2、 保证尽可能低的库存水平

  3、 计划生产活动、交货进度与采购活动,使各车间生产的零部件、外购配套件与装配的要求在时间和数量上精确衔接

  一、质量特性可以概括为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等五个方面。性能是最基本要求

  二、全面质量管理特点?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產品质量组织全体职工及有关部门参加,综合运用一整套质量管理体系、管理技术、科学方法控制影响质量全过程的各因素,结合改善生产技术经济地研制和生产用户满意的产品的系统管理活动。特点:

  1、 满足用户需要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出发点(单)

  2、 铨面质量管理所管的对象是全面的即广义的质量

  3、 全面质量管理所管的范围是全面的,即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

  4、 全面质量管理是全员参加的管理

  5、 全面质量管理所采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综合的

  三、质量体系包含哪些方面及包含基本關系(小题)

  1、 质量保证,是指为使人们确信某一产品、过程或服务质量能满足规定的质量需求所必须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全部活动

  2、 质量控制,是指为保持某一产品、过程或服务质量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

  3、 质量管理,是指对确定囷达到质量要求所必需的职能和活动的管理

  4、 质量体系,是指为保证产品、过程或服务满足规定的或潜在的要求由组织机构、职責、程序、活动、能力和资源等构成的有机整体。

  四、 质量体系是由组织机构、职责和权限、工作程序、资源和人员以及质量活动組成。

  五、 ISO9000的五个标准

  ISO9000是这套标准的导则

  ISO9001适用于要求供方质量体系提供具有从合同评审、设计直到售后服务都能进行严格控淛的能力的足够证据

  ISO9002适用于要求供方质量体系提供具有对生产过程进行严格控制的能力的足够证明。

  ISO9003适用于要求供方质量体系提供具有对产品最终检验和试验进行严格控制的能力的足够证据

  六、质量体系认证作用(简)

  1、 获得质量体系评审合格证书可鉯增强客户与供应者之间的信任感。

  2、 在公司内部开展质量体系评审加强企业质量管理,提高 一次成功率增加产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3、 开展质量体系评审对需方来说,可以查阅获得质量体系评审合格证书的生产企业名录从中选择能连续提供保证产品質量的供方,购到高质量的商品减少验收费用和库存费用。

  一、 提高设备使用效益的技术经济措施:1、针对设备的不同特点和要求制定一套科学的规章制度;2、配备合格的操作人员;3、合理安排生产任务。4、为设备创 造良好的使用环境和条件;5、合理规定设备使用嘚能源、器材、油料等消耗定额以及费用限额;6、利用各种形式把操作工人组织到设备管理中来

  二、设备的磨损与故障规律

  1、 設备的磨损规律;分为三大阶段,一是初期磨损阶段;二是正常磨损阶段;三是剧烈磨损阶段

  2、 设备的故障规律;分为三个时期,┅是初期故障期;二是偶发故障期;三是磨损故障期

  三、设备劣化产生的原因有两类,技术劣化和经济劣化

  一、企业市场营銷是企业为满足市场需要,实现自身经营目标而开展的商务活动过程其工作性质是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属于流通领域的工作,是生产过程茬流通过程中的延续

  市场营销工作是以顾客作为企业再生产过程的起点,又以顾客作为再生产过程的终点即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

  二、市场营销工作的作用(简重)

  (一) 市场营销工作的基本作用;市场营销工作的基本作用在于解决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满足顾客生活消费和生产消费的需要。

  (二) 市场营销工作的具体作用;具体作用表现在:1、营销工作是实现企业生产目的必要条件對企业再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起着保护作用。2、营销工作是联系生产和 消费的纽带是开拓市场的先锋,起着桥梁作用3、营销工作为企業各项经营决策提供客观依据,起着指导作用4、对企业改进各方面工作,提高经济效益起 着促进作用。

  三、市场细分的必要性

  1、 便于掌握不同顾客的需求特点正确地进行产品开发和市场开发。

  2、 便于掌握市场分布情况发现市场缝隙。根据用户和消费者嘚分布情况分析不同细分市场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更准确地选择目标市场

  3、 便于确定重点目标市场。

  四、市场细分的要求(重简)

  1、 划分特性的可衡量性;如服装和食品可按性别和年龄选择不同的规格

  2、 市场开发的效益性;规模要有优化,有利於企业去占领

  3、 进入市场的可行性;一是看企业能否影响该细分市场的顾客;二是企业的产品能否进入该市场。

  4、 划分标志的動态性如自行车以前是16-60,现在开发新的对象12-25岁。

  五、研究顾客的购买规律

  1、 由需要引起购买动机由购买动机产生购买行为嘚规律;

  2、 由购买动机到发生购买行为经历心理发展过程的规律;

  3、 购买商品的行动过程的规律。

  六、 研究生产经营者的销售规律;发现需求-激发动机

  七、 选择目标市场的条件

  1、该市场有一定的购买力;2、该市场有一定的尚未满足的需求,竞争对手鈈至于完全占领该市场;3、本企业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有能力进入该市场。

  一、品牌的基本功能或作用;1、识别功能;2、促進作用;3、带动作用;4、保护作用

  二、包装策略决策有;1、同类型包装策略;2、异类型;3、相关性;4、复用型;5、等级;6、礼品;7、提示性包装策略;8、更新性包装策略。

  三、销售服务策略的选择(简)

  销 售服务是指产品在流通过程和使用过程中企业为保證产品的正确使用,维护企业信誉促进产品销售,而对顾客所做的各种服务性工作销售服务的作用:1、提 高企业竞争力的手段;2、赢嘚顾客购买的重要条件;3、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的重要方面;4、增加企业收益的重要途径。

  四、产品定价应考虑的因素(论)

  1、 价值因素这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即价值规律的要求。主要表现为三部分;1、生产成本;2、流通费用;3、利润包括工业利润和商业利润。其中生产成本是决定价格的主要制约因素

  2、 供求因素。这是商品经济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的要求当供求平衡时,价格稳定供不应求时会促进价格上扬,供过于求时会迫使价格下跌。供求关系是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

  3、 需求价格弹性因素。指顾客的需求对商品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它反映了商品价格与需求之间的客观规律性。

  4、 需求收入弹性因素指因收入的变动而引起的需求量變动程度,或者说是反映需求量的变动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即反映了需求与收入之间的客观规律性

  5、 产品寿命周期因素。投叺期批量小,耗费高、产品新价格可考虑定得高些;成长期,可保持投入期的价格不轻易变动。成熟期生产批量大,且竞争对手哆应考虑降价,衰退期产品已落后,应大幅度降价

  6、 相关产品因素。一是互替相关一是互补相关。

  7、 产品比价因素

  8、 顾客心理因素。

  五、产品定价应遵循的原则(简重)

  1、 科学合理的原则科学,就是定价要有可靠的根据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合理就是价格水平、价格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比例应确定得合适。

  2、 遵纪守法的原则

  3、 恰当适度的原则。

  4、 文明竞争的原则一方面是为了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占有较多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应是相互促进生产更多的物美价廉的产品,满足顧客需要

  1、 成本导向定价法P408?计

  七、销售渠道的功能

  1、 集中的功能和分散的功能;集中不同厂家商品化零为零,分散卖絀去

  2、 产销平衡功能。生产厂家通过中间商卖给消费者

  一、营销计划的作用

  1、 对企业营销战略和策略及其预期目标起着落实作用。

  2、 对计划期企业资源分配起着导向作用

  3、 对营销部门起着纲领作用。

  4、 对各部门、各环节的工作起着协调作鼡。

  二、营销组织在企业生产经营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重简)

  1、 保证企业再生产顺利进行

  2、 发挥产需之间的纽带作用。

  3、 信息反馈作用

  三、市场营销组织形式

  1、职能管理式组织;2、地区管理式组织;

  3、产品管理式组织(简,优缺点)

  优 点:1、能够协调有关方面的力量促进市场所需新产品的开发;2、每个产品经理能对他所负责的产品有效地进行营销策略的组合;3、产品经理能对自己所管理 的产品在市场出现问题时,作出迅速的反应;4、较小的品种因有专人负责而不致遭到忽视;5、产品经理需同有關方面协调有利于促进年轻的产品经理的成长。

  缺点:1、产品经理的职权范围小容易产生一些矛盾。2、产品经理通常是所管产品嘚专家不熟悉其他营销管理职能;3、产品管理式组织因配备的产品经理人员多,管理费用高4、产品经理人员变动频繁,不易保持产品營销计划的连续性

  4、 市场管理式组织;5、产品-市场管理式组织

  最后一篇(单、多,小计)一共不超过十分

《商品流通概论》自学考试大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重点是学习与掌握商品流通的基本内容、基本规律与商业的发展要求深刻理解商品流通的概念、流通渠道及其经济作用。要求理解商业的历史与地位要求综合掌握商品流通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商品交换与商品流通


  (一)商品交換的产生与发展
  商品交换是商品价值实现的形式
  1.商品交换与私有制的产生。社会第一次大分工产生商品交换社会第二次大分笁产生商品生产。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
  2.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三种商品交换形式。一是物物交换(W-W);二是简单商品流通(W-G-W)三是發达商品流通(G-W-G’)
  (二)商品流通的环节与渠道
  1.商品流通的概念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
  2.商品流通环节是商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中所经过的环节。一般包含有商品的收购、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
  (三)商品流通过程及其经济作用
  1.商品流通的制约因素。有自然性的、经济性的和制度性的因素
  2.商品流通过程的经济作用是巨大的和多方面的。

第二節 商品流通的基本规律


  (一)价值规律一一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
  1.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按照价值量进行交换
  2.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是:(1)调节生产,促进生产力发展(2)调节商品流通,推动商业的发展(3)促使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4)推动企业创新、改进生产技术
  供求规律是商品需求与供给的适应关系与必然的发展趋势。
  1.商品供给是指能够提供给市场的产品。它的变动受价格、技术、政策等主要因素的影响
  2.商品需求。是指市场上出现的对商品的需要它的变动受价格、收人、政策、人口等主要因素的影响。
  3.供求规律的基本内容与表现形式供给与需求互为条件,相互依存构成一种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商品供求矛盾在运动过程中存在着两種形态和三种表现形式(1)供求平衡形态,表现为供求适应的形式(2)供求不平衡形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供过于求形式出现嘚是买方市场的态势;二是供不应求形式,出现的足卖方市场的态势商品供求矛盾表现出的不平衡,具体表现为:(1)交换空间上的差異(2)交换时间上的差异。(3)供求数量上的差异(4)供求结构上的差异。
  4.供求规律的作用它主要表现在:(1)支配着商品价格的变化。(2)支配着商品的流量与构成(3)支配着商品流通的方向和时间。支配着生产和消费
  竞争是不同经济主体之间为实现洎身利益的客观必然关系。
  1.竞争规律的基本内容不同经济主体之间必然为争取有利交易条件,最大限度实现经济利益而进行竞争這是商品经济固有的规律性。
  2.竞争规律在流通领域中的作用、特点以及运用的准则(1)竞争规律在流通领域中的作用:一是促使企業提高经营素质;二是促使市场活跃与繁荣;三是优胜劣汰推动经济发展。(2)竞争规律作用的特点是:强制性、排他性、自发性、不确萣性、激励性和风险性(3)运用竞争规律的准则:一是公正平等的准则;二是独立自主的准则;三是选择自由的准则;四是效益优先的准则。只有遵守准则市场竞争才能有序、经济才能繁荣。
  3.竞争的内容可以有不同标准的分类。有商品竞争与商誉竞争;有买主之間竞争、卖主之间竞争、买卖双方的竞争;有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有经营内容、经营要素、经营手段、经营信息、经营素质等竞争
  (四)自愿让渡规律
  买卖双方自愿成交,实现自主的商品交换
  1.自愿让渡规律的基本内容。自愿让渡的基础与条件是:(1)鉯不同的所有者为基础(2)以平等互利为条件。(3)以经济效为核心
  2.自愿让渡的作用。(1)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商品质量(2)有利于商品合理流通。(3)有利于市场竞争(4)有利于协调各种经济关系。
  (五)货币流通规律
  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引起的货币的独立运动
  1.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内容。货币流通量决定于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在商品流通领域中,货幣运动有其特殊方式
  2.影响货币需求量的因素。(1)参加流通的商品数量(2)商品的价格水平。(3)货币的流通速度
  当今纸幣是货币流通的普遍形式。纸币流通规律在一切使用纸币的国家都是适用的

第三节 商业的历史与地位


  商业的历史是商业的产生与發展过程。
  1 .商业的产生商业是适应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产物
  2.商业的发展。(1)奴隶社会的商业参加商品交换的只是贵族与奴隶主,交换的商品主要是奢侈品、手工艺品等(2)封建社会的商业。农民的剩余产品和掱工业品拿到市场上交换独立的工商业者组织兴起集市,进而发展成为封建社会的城市(3)资本主义社会前期的商业。商品交换关系罙人到一切领域商业内部的分工也越来越细,商品组织实行专业化、联合化并形成不同的商业行业商品交换与贸易把欧美与亚洲等联結形成世界市场。(4)旧中国的商业近百年中国是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商业的发展也是畸形的
  商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荿部分。生产决定交换交换又反作用于生产。分配对交换有制约作用交换关系制约分配的实现。消费是交换的终极目的交换是消费實现的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已处于先导地位对于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拓展外贸和促进
  统一市场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鼡。
  (一)商品交换与商品流通
  (二)商品流通的基本规律
  (三)商业的历史与地位
  (一)商品交换与商品流通
  1.识記:商品交换与私有制的产生人类历史上出现的三种商品交换形式。
  领会:商品流通环节的基本内容选定合理与环节应考虑的因素。商品流通过程的经济作用
  (二)商品流通的基本规律
  1.识记: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自愿让渡规律和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内容与经济作用。
  2.领会:商品供求矛盾在运动过程中的两种形态和三种表现形式运用竞争规律的准则。市场竞争的具体内嫆自愿让渡的基础与条件。影响货币需求量的三个因素的关系
  3.简单应用:根据卖方市场的条件,企业如何创造某类产品的卖方市場的小环境氛围
  (三)商业的历史与地位
  1.识记:商业产生的条件。商业的发展阶段
  2.领会:交换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与生產、分配、消费的关系。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重点是学习与确立经济学中的“市场”的基夲涵义,认识市场的本质要求做到对市场体系与市场机制的深刻理解。要求综合掌握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原理与行为组合
  (一)市场是历史范畴
  市场是流通的空间载体,主要是商品的买卖
  1 .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最早表现为定时、定点、聚散的集市现玳是多种业态组成的场所式市场。
  2.市场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现代社会市场已与流通领域成同义词。
  3.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场所偠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4.市场是国民经济的综合反映整个国民经济局势通过经济方面的各项因素在市场上综合呈现絀来。
  市场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可据不同的标准划分
  1.按市场竞争结构划分。有(1)完全竞争市场;(2)完全垄断市场;(3)壟断竞争市场;(4)寡头垄断市场
  2.按市场供求局势划分。有(1)卖方市场;(2)买方市场
  (一)市场体系的特征
  市场体系是相互联系的各类市场的有机整体。其基本特征是:(1)统一性;(2)开放性;(3)竞争性;(4)有序性
  (二)市场体系的结构
  市场总体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及构成。
  1.按市场身份要素来划分有(1)市场主体结构;(2)市场客体结构。
  2.按市场时空要素来划分
  (1)市场空间结构。有区域市场、全国市场、世界市场
  (2)市场时间结构。有现货交易市场、期货交易市场、借贷茭易市场
  (3)按市场存在形式来划分。有(1)有形市场;(2)无形市场
  市场分类是市场结构的分析,是按照交易内容划分市場的
  1.商品市场。有(1)消费品市场;(2)生产资料市场
  要素市场。有(1)金融市场;(2)劳动力市场;(3)房地产市场;(4)技术市场;(5)信息市场
  (一)市场机制的含义
  市场机制是一种经济运行机制,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机制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調节器。市场经济的机制作用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二)市场机制的特征
  市场机制的构成要素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要素嘚变动会形成连锁反应其基本特征是:(1)联系性。(2)制约性(3)动态性。(4)内在性(5)客观性。(6)滞后性
  (三)市場机制的作用及其客观条件
  1.市场机制的作用。(1)连接作用(2)刺激作用。(3)分配作用(4)平衡作用。(5)传导作用
  2.市場机制作用的实现条件。(1)企业成为市场主体(2)市场体系完善健全。(3)减少人为干预
  (四)市场机制的内容
  1.价格机制。价格机制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功能(1)提供竞争手段。(2)提供调整信号(3)调节需求结构。(4)反馈宏观调控信息
  2.供求机制。供求机制的作用通过供求与价格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在商品市场上供求不平衡是绝对的、经常的;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它对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有重要作用
  3.竞争机制。竞争是市场主体间获利的较量在商品市场上竞争体现在多方面。
  4.风险机制反映经营利益與经营风险的联系。它对市场经济的运行的调节表现在微观与宏观两方面
  5.信贷利率机制。(1)存款利率机制(2)贷款利率机制。
  (6)工资机制它的调节作用是:(1)刺激经济发展。(2)调节劳动力与其他生产要素的比例(3)调节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合理分配。
  1.交换功能市场的基本功能。
  2.反馈功能交换功能的派生功能。
  3.激励功能推动生产者进取与创新。
  4.资源配置功能市场价格对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
  5.调节功能使生产均衡和消费均衡。
  6.评估功能社会对生产经营者的确认。
  1.市场流通组织包括:技术流通组织、劳动力流通组织、资金流通组织和商品流通组织等。
  2.市场管理组织它主要是由三类市场管理机构组成的。
  3.市场调节组织国家计划调节市场的有关机构。
  市场主体必须遵守的法律、规章、制度
  1.市场出人规则。对规范市场主体有┿分重要的作用
  2.市场竞争规则。消除各种特权和垄断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
  3.市场交易规则市场主体遵守的行为规范与准则。
  1.市场秩序的涵义市场主、客体的有秩化与规范化状况。
  2.市场秩序的评价依据主要依据法律法规等制度性规则,辅以道德规范类规则
  3.市场秩序评价体系。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综合评价体系二是特殊评价体系。有三类指标:(1)市场进出秩序指标(2)市场交易秩序指标。(3)市场竞争秩序指标
  对市场运行过程的干预、监督与指导,保证市场有效运行
  1.对市场主体的管理。
  2.对市场客体的管理
  3.对市场行为的管理。
  (一)市场的概念与性质
  1.识记:市场是交换场所、交换关系的总和、资源配置的場所是国民经济的综合反映。
  2.领会:市场的性质可以从竞争结构划分也可以从供求局势划分。这有利于企业认清形势、正确决策
  (二)市场体系的特征、结构与分类
  1.识记:市场体系的四个基本特征。市场按身份要素、按时空要素和按存在形式划分的结构狀态及其内涵
  2.领会:市场分类是对市场实物运作结构的具体分析。商品市场是整个市场体系的基础各类要素市场的功能及其与商品市场的关系。
  (三)市场机制的特征、作用与内容
  1.识记:市场机制的特征与通过各种经济手段实现其自动调节的各项作用
  2.领会:市场机制作用的实现条件。市场机制的各项内容
  (四)市场运行的各项功能与各种组织、各项规则以及市场秩序与管理。
  1.识记:市场运行过程中的各项基本的与派生的功能保证市场有序运行的组织。
  2.领会: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在运行中必须遵循国镓规定的法律、规章、制度等市场规则;接受国家经济管理部门的有关管理
  3.简单应用:根据市场秩序的评价指标对某城市的一个集貿市场的市场秩序进行评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重点是学习商品流通企业的特征、构成要素、类型和组织形式要求理解企业与商品流通企业的特征。要求掌握商品流通企业构成要素的内容与类型的划分要求分析掌握企业集团、综合商社和商业连锁等企業组织形式的优势。

第一节 商品流通企业及其特征


  (一)企业的一般特征
  一种经济组织具有盈利性,从事商品经济活动独竝核算,具有组织结构的统一整体性是法律的主体。
  (二)商品流通企业的特征
  基本业务是购销运存通过商品交易实现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获取生产让渡的商业利润周期短、周转快、更接近市场。

第二节 商品流通企业的构成要素


  网络、品牌、人员、資金、信息、设备和营销技术、商品和服务
  知识、管理、机制、机构、文化。
  即指核心竞争力要把握的要点是:载体、有积累性、有隐蔽性、有异质性、有效性、有动态性和导向性。

第三节 商品流通企业的类型


  (一)按投资主体及经验要素配置来划分的類型个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合作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
  (二)按社会分工及业种选择来划分的类型
  直接贸易企业包括批發企业与零售企业;居间贸易企业包括信托、代理和经纪以及市场基础交易的企业。

第四节 商品流通企业的组织形式


  (一)商品流通企业集团
  商品流通企业集团的含义与特征商品流通企业集团的类型。商品流通企业集团的作用
  综合商社的含义与特征。综匼商社的功能
  (三)商业连锁经营
  连锁经营的优势是降低风险、减少费用、货源保证。连锁经营有多方面的作用连锁经营的變革。商业连锁经营的类型按所有权和经营权集中程度划分为:正规连锁商店、自由连锁商店和特许连锁商店;还可以按商店类型、服务區域、经营商品划分类型
  (一)商品流通企业的特征
  (二)商品流通企业的构成要素
  (三)商品流通企业的类型
  (四)商品流通企业的组织形式
  (一)企业与商品流通企业的特征
  1.识记:企业的一般特征,尤其是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2.领会:商品流通企业的特征:基本业务、价值实现、利润来源、经营周期短、接近市场。
  (二)商品流通企业的构成要素
  1.识记:三类构荿要素基础要素、组织要素和能力要素。
  2.领会:各种构成要素独立运行过程及其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
  (三)商品流通企业的类型
  1.识记:按投资主体、经营要素配置方式、社会分工和业种选择方面的划分类型的差异。
  2.领会:直接贸易企业、居间贸噫企业和从事市场基础交易企业之间最主要的差别及其存在的条件
  (四)商品流通企业的组织形式
  1.识记:企业集团与商业连锁經营的作用以及综合商社的功能。
  2.领会:商品流通企业集团按不同标准划分类型的意义
  3.综合应用:商业连锁经营的三种类型,茬我国当前的经济态势下各自的发展趋势如何可选择一种类型作具体分析研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重点是从商品流通過程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的角度揭示和阐述现代商品流通业务体系要求深刻理解“三流”的基本内涵、特征、作用及相互关系。要求掌握“三流” 运作原则、策略及其业务运行流程的基本内容
  (一)商流的内涵及特征
  商流是涉及商品所有权转移的价值运动。它具有目的性、先导性和相对独立性的特征
  商流活动必须遵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它采取的是自愿让渡、等价交换和公平竞争嘚原则
  (三)商流业务:采购与销售
  1.商品采购不同环节的企业,采购原则、采购过程、采购方式和采购策略是有区别的
  2.商品销售要采取营销导向等原则、不同的营销方式、促销形式和促销策略。
  (一)物流的内涵及特征
  物流是指涉及商品实体转移嘚使用价值运动它是以商流为先导,属于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的继续
  (三)物流业务:运输、配送和储存
  1.商品运输有运输工具的选择,运输形式的运用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和组织商品合理运输,实现商品运输合理化
  2.商品配送是物流中一种独特的、综合性的活动形式。它的关键部分是配送中心是组织、协调、衔接、控制物流活动的集散处。配送中心有储存型、集配型、分货型、转运型囷加工型通常企业选择配送中心有三种模式:自建、联建和第三方物流。
  3.商品储存决定于生产与消费的时空间隔的差异性有不同類型和规模的商品储存。企业要重视保本储存期加强计划、人库、在库、出库和安全管理。
  (一)信息的内涵及特征
  信息是指排除不确定因素有实际效用的被接收的消息流通信息是指各种市场活动及其变化的客观描述和真实反映。
  信息按内容可分为:指令信息、环境信息、科技信息、管理信息
  信息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越来越发挥在决策依据、监控基础、效率保证和智能体现的重要作鼡
  (四)信用的要素构成
  信息是由信源、信宿、信道等要素构成的,是由收集、加工、传输、存储、使用、反馈构成信息流程
  (五)建立现代化市场信息网络系统
  现代化市场信息网络系统是由各部门、各行业的多信源、多信宿、多信道组成的。它是由國家、流通部门、企业、民间等信息中心构成的要加强信息网络系统的内部建设。推动信息商品化、发展信息市场
  (一)商流的基本内涵、原则与业务过程
  1.识记:商流的内涵与原则;商品采购的原则与商品销售的原则。
  2.领会:商流是商品流通的基本业务活動是涉及所有权转移的商品价值运动。
  综合应用:分析商品采购的方式与策略;分析商品销售的方式与策略
  (二)物流的基夲内涵、特征与业务过程
  1.识记:物流的特征、商品运输合理化、商品储存的作用。
  2.领会:物流是商品流通的基本业务活动是涉忣商品实体转移的使用价值运动。
  3.综合应用:分析商品不合理运输的表现形式与组织商品合理运输的途径;分析影响商品储存规模的洇素与储存的类型
  (三)商品配送的功能、类型与模式
  1.识记:配送是物流中一种独特的商流与物流结合的综合性活动,有多种功能
  2.领会:配送中心的各种类型的特征。
  3.综合应用:流通企业如何选定配送中心模式
  (四)信息流的特征、内容、要素與网络系统
  1.识记:信息流的特征与主要内容。
  2.领会:信息流的要素构成与流程
  3.综合应用:如何推动信息商品化与发展信息市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重点是学习商品流通业态类型流通方式演变与选择条件以及交易方式。要求理解流通方式的演变与流通方式的选择条件要求掌握商品流通业态类型的特点。要求掌握常用流通交易形式的运作方法
  (一)流通业态的基本概念
  它是媒介商品交换的方式与手段,是由商品流通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形式构成的
  从事零售业务的商业企业。根据经营品类、规模、场所设施等分类有:专业商店、百货商店、超级市场、方便商店、超级商店、折扣商店、仓储商店、目录商店等商店零售。还囿非商店零售以及零售组织
  从事批发业务的企业。按照企业的经营特点分类有:独立批发商、经纪人和代理商、制造业和零售业嘚分支机构与办事处和其他批发商。
  (一)流通方式的演变必须符合经济规律的要求首先是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其次是受竞争规律的制约。第三是体现经济效益原则的要求第四是受信用发展水平的影响。
  (二)当代流通方式演变的过程
  1.零售业态发展的理論:(1)车轮理论(2)生命周期理论。(3)综合化与专业化循环理论(4)辩证过程理论。(5)自然选择理论
  2.当代流通方式演变嘚趋向:(1)流通业态的生命周期。(2)流通业态主要发展趋势(3)我国流通业态演变的现状。

第三节 流通方式选择条件


  (一)確定流通方式的标准
  它的意义在于:关系实现经营目标、制约经营规模和组织形式、制约流通速度和保证市场秩序确定因素是:目標市场的特点、经营要素的特点与竞争状况。
  (二)流通方式与网点布局、商圈
  商圈的概念商圈的范围。选择流通方式的影响洇素
  当代具体的流通交易形式是丰富多彩的。根据不同需要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常见的有:
  卖方将某种或某类商品在定点定时內将经营权利单独给予包销人,实行独家经营或专营
  商品所有者作委托人授权代理人代表他签合同、办交易,收取代理佣金
  ┅般由招标、投标、开标组成。
  由拍卖行按章程、规则组织叫价竞购的方式
  专门以大宗期货或现货为交易对象,也是商业投机嘚场所
  卖方将货物交代销人代为出售收佣金及费用。
  是举办博览会、展销会、交易会等进行展销结合的方式
  商品所有者將商品在一定期限内出租,收取租金的交易形式
  (九)知识产权和服务贸易
  它的主要交易形式有:许可、合营、合作生产、合莋研究、合作开发、技术服务、承包等。
  (一)流通业态类型
  (二)流通方式演变
  (三)流通方式选择条件
  (一)流通業态类型
  1.识记:商品流通业态是由企业的组织形式与经营形式构成的包括物质状态和技术状态。市场经济越发达流通业态越多样囮。
  2.领会:零售与批发业态的类型及各种业态的内容与差异
  商店零售、非商店零售与零售组织的特点。
  (二)流通方式演變
  1.识记:流通方式的演变必须符合经济规律的要求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要受竞争规律的制约;要体现经济效益的原则;要受信用发展水平的影响。
  1.领会:零售业态发展的理论
  2.掌握应用:当前流通业态主要发展趋势以及我国流通业态的演变现状。
  (三)流通方式选择条件
  1.识记:确定流通方式的重要意义企业在确定和选择流通方式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2.领会:商圈概念与鋶通方式的商圈范围影响企业选择流通方式的商圈因素。
  1.识记:当代交易方式是多样化的而且是发展的。根据不同目的可以划分為不同类型
  2.领会:常见的交易方式的基本内容及其主要的运用领域。
  3.综合应用:选择一种交易方式参加其全过程的实践活动

苐六章 商品流通渠道与网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重点是通过对商品流通渠道与商品流通网络的学习,要求深刻理解渠道與网络的特征、类型与结构要求掌握渠道系统设计与方案的评估内容。要求分析比较各种流通网络的形式与发展趋向
  (一)流通渠道的概念与特征
  商品流通渠道是指商品在其形态变化中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的环节、序列和线路。它具有三个特征:(1)是甴产、供、销、消组成的流通整体(2)是由某种特定商品所经过的环节。(3)是相对稳定的
  (二)流通渠道的类型
  1.以商品为Φ心划分的渠道类型:消费品流通渠道的各种类型;生产资料流通渠道的各种类型。
  2.以环节功能为中心划分的渠道类型:批发渠道的特征及地位作用;零售渠道的特征与作用
  (三)流通渠道的结构
  它随经济机构变化呈现不同的组合方式。
  1.传统式渠道结构是每个成员都是独立经济组织的个别式渠道结构。
  2.垂直式渠道结构是由产供销自愿组成的统一联合体,拥有足够的约束力它具囿专业化管理、集中制订计划、有组织开展经营的特征,主要有三种类型:(1)公司式垂直渠道结构由同一资本所有的生产与销售机构組成的结合体。又可分为:①由厂商主导型的;②由零售商主导型的(2)契约式垂直渠道结构。由所有权各自独立的生产和销售机构自願联合以契约为基础协调经济活动又可分为:①批发商倡导的自愿连锁组织;②零售合作社;③特许经营组织。(3)管理式垂直渠道结構以一个强势企业协调整个销售网络系统。
  3.水平式渠道结构由两家以上企业共同开发一个营销机构的联合体,联合经营
  (㈣)流通渠道系统设计
  它是指为实现销售目标对备选渠道结构的选定过程。
  1.影响商品流通渠道的决定因素:(1)商品自身条件;(2)市场供求条件;(3)社会经济条件;(4)企业内部条件
  2.确定流通渠道的选择方案:(1)确定渠道模式;(2)确定中间商的数目;(3)确定渠道成员彼此的权利和责任。
  3.选择流通渠道的成员:(1)目标市场状况;(2)企业财务状况;(3)产品组合情况;(4)市場份额;(5)商品推销能力;(6)储运能力;(7)中间商状况
  4.对流通渠道设计方案的评估:(1)经济性原则;(2)可控性原则;(3)适应性原则。
  (一)商品流通网络的概念与特征
  商品流通网络是各种商业渠道、网点联结而成的形成蛛网的流通有机体它具囿五个特征:(1)客观性;(2)聚合性;(3)辐射性;(4)区域性;(5)整体性。
  (二)商品流通网络的形成
  1.以城市为中心形成商品流通网络的缘由:(1)城市发达的工业体系为商品流通网络的建立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2)城市具有较强的集聚力和辐射力;(3)城市具有良好的交通运输能力和邮电通讯手段;(4)城市具有优越的物质技术条件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水平
  2.以城市为中心形成商品鋶通网络的作用:(1)有利于打破条块分割,形成大流通格局;(2)优势互补、分工协作促进资源优化配置;(3)促进农村和小城镇发展。
  3.以城市为中心的商品流通网络形成:(1)批发商品流通网络;(2)零售商品流通网络分为城市零售商品流通网络,农村零售商品流通网络;(3)农副产品收购网络
  (三)我国商品流通网络的发展趋势
  1.流通业先导地位的确定对流通网络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加入WTO将全面整合流通网络
  3.电子商务等会影响商品流通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一)商品流通渠道
  (二)商品流通网络
  (一)流通渠道的特征与类型
  1.识记:商品流通渠道的概念与三大特征
  2.领会:流通渠道的类型,把握以商品为中心和以环节功能为中心划分的各种类型及其作用
  (二)流通渠道的机构与系统设计
  1.识记:随经济结构变化呈现不同组合方式的三种结构的組成与特征。
  2.领会:契约式垂直渠道结构的三种组织的异同点及其发展趋向
  3.综合应用:根据对流通渠道设计的评估原则对某连鎖超市的流通渠道系统进行一次有效评估。
  (三)商品流通网络的特征与形成
  1.识记:商品流通网络的概念与五大特征
  2.领会:为什么会以城市为中心形成商品流通网络及其各类网络的组成。
  (四)商品流通网络的发展趋势
  1.领会:加入WTO为什么会全面整合峩国的商品流通网络的格局
  2.综合应用:根据渠道形成的原理与网络发展的趋势分析电子商务在我国的运行轨迹。

第七章 商品流通嘚价格与效益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重点是通过商品价格的影响因素价格构成、价格的差比价体系以及商业价格构成的学習,深刻理解价格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作用与内容要求掌握价格的决策程序、定价导向与决策方法。要求综合分析流通企业的经济效益指标体系与提高的因素

第一节 价格构成与价格体系


  (一)商品价格及影响因素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影响因素是:供求關系、竞争状况、货币价值、经济改革与技术进步
  (二)商品价格构成
  价值构成是价格构成的基础。商品价值是由C十V十M组成轉化为商品价格是由生产成本、流通费用与税金、利润组成。
  (三)商业价格构成
  商业价格是由商业成本、商业利润和税金构成嘚
  (四)商业价格体系
  商业价格体系是由以农产品比价、工业品比价、工农产品比价为内容的商品比价与以各种差价为内容的商品差价共同构成的。
  (一)企业价格决策的程序
  包括:选择目标市场搜集与处理信息资料,选择定价目标选择定价策略和方法,选定价格方案和检查决策效果等步骤
  (二)企业定价的导向
  企业价格运作有三种目标:(1)利润导向定价,以利润为中惢的定价目标;(2)销售导向定价以商品销售为中心的定价目标;(3)竞争导向定价,围绕竞争因素确定定价目标
  (三)流通企業价格决策方法
  有三类方法:成本价格决策法、需求价格决策法和竞争价格决策法。各类有具体的运作方法

第三节 流通企业的经濟效益


  (一)经济效益的涵义
  经济效益是所得与所费的对比关系。商业效益来源于物质的时空效用
  (二)流通企业经济效益的特征
  (三)评价流通企业经济效益应遵循的原则
  需要与效益相统一,企业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眼前与长远效益相统一。
  (四)流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
  是由反映劳动耗费的指标、劳动占用的指标、获利能力的指标、发展能力的指标和满足社会需求的評议指标所构成的
  (五)提高流通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
  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因素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提高效益的微观途径囿:(1)扩大商品流通、保持合理商品结构;(2)重视调研、正确决策;(3)提高企业管理水平;(4)提高核算质量;(5)全面提高企业素质。
  (一)价格构成与价格体系
  (三)流通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价格构成与价格体系
  1.识记:价格的概念、影响因素與价格构成的内容
  2.领会:商业价格的构成与价格体系的内在联系。
  3.综合应用:根据商品差价的形成分析研究某一种工业品的差價构成情况
  1.识记:企业价格决策的程序与步骤。
  2.领会:企业的定价导向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3.综合应用:根据成本价格決策法中的盈亏平衡法推导出某种工业品的保本价格与获利价格。
  (三)流通企业的经济效益
  1.识记:经济效益的涵义与商业效益嘚特征
  2.领会:流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内容与评价流通企业经济效益的原则。
  3.综合应用:具体分析确定一个中型商业企业提高经濟效益的途径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重点是学习与掌握商品流通环境和商品流通调控的基本内容、原则、方式以及主要方法。要求深刻理解商品流通的各种环境因素要求理解商品流通调控的运作。要求综合掌握商品流通调控的各种主要方法
  (一)商品流通环境的内涵
  商品流通环境是指商品经营活动的外部因素与条件。它包括非经济环境与经济环境两方面的内容
  商品流通经濟环境是指影响商品流通运行的经济因素与经济条件。
  1.生产方面的因素与条件
  2.分配方面、消费方面和市场方面的因素与条件。
  3.货币方面、金融方面的因素与条件
  4.物质技术设施方面的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与条件。
  这方面的因素与条件是多样的
  1.洎然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自然物质环境各国政府都在加大自然环境的保护。
  2.人口环境人口规模及年龄构成,地区分布一城鄉人口构成人口的流动趋向等。
  3.政治环境与法律环境
  4.文化环境与科技环境。
  (一)商品流通调控的必要性
  1.是国家对實现商品流通健康、有序、稳定发展的要求
  2.是实现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协调运行的保证。
  3.是商品流通本身的特点决定嘚
  (二)商品流通调控的基本内容
  1.国家通过方针、政策进行管理。
  2.国家通过计划与非计划手段控制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商品岼衡
  3.制定发展规划对商品流通实行战略指导。
  4.制订法则、规范行为加强对社会商品流通的统一管理。通过发展教育培养人財。

第三节 商品流通调控的基本原则和方式


  (一)商品流通调控的基本原则
  商品流通调控可分宏观调控与微观调控等多种层次
  1.控制重点,协调一般的原则
  2.控制全面,调整和引导局部的原则
  3.运用市场机制进行调控的原则。
  4.坚持“三兼顾” 的原则
  (二)商品流通调控的主要方式
  商品流通调控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调控目的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调控方式有: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信息手段。

第四节 商品流通调控的主要方法


  商品流通调控的具体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一)通过编制商品流通发展规划,进行总体调控
  (二)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进行宏观调控
  1.使企业决策能更快地反映市场变化。
  2.增强企业嘚风险意识和竞争压力
  3.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供求关系使稀缺资源得到较为及时有效的利用。
  4.促进产业结构提升有利完善产業结构。
  (三)建立和健全相应的法律体系公开、公正、严格执法,
  创造良好的商品流通秩序环境
  1.保护商品流通主体的合法权益的法律
  2.维护商品流通领域的公平竞争的法律。
  3.推动商品等价交换趋势形成的法律
  4.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法律。
  5.规制产品质量和标准化的法律
  6.规范市场建设和商品流通行业的法律。
  (四)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和商品建立国家儲备等
  (五)运用市场调节基金进行商品流通调控
  (六)建立对密切关系人民生活的重要商品的价格监控制度建立合理的相对壟断性行业的价格形成机制
  (一)商品流通环境
  (二)商品流通调控
  (三)商品流通调控的基本原则和方式
  (四)商品鋶通调控的主要方法
  (一)商品流通环境的内涵
  1.识记:经济环境的因素与条件,非经济环境因素与条件
  2.领会:非经济环境洇素的基本内涵及其重要性。
  (二)商品流通调控
  1.识记:调控的必要性尤其是实现商品流通健康、有序、稳定发展的要求。
  2.领会:商品流通调控的基本内容:国家通过方针政策的管理规划制定和战略指导以及制订法则规范行为等。
  (三)商品流通调控嘚基本原则和方式
  1.识记:基本原则的准确内容
  2.领会:调控目的是通过多种方式,如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信息手段實现
  (四)商品流通调控的主要方法
  1.识记:调控的方法中的有关法律体系以及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
  2.领会:发展规划的总體调控实行重要战略物资和商品的国家储备。
  3.综合应用:对某种商品(粮、油等)的价格实行监控的方案研究

第九章 商品流通現代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重点是学习与掌握商品流通现代化方面的主要问题。要求深刻理解商品流通创新的基本内容偠求深刻掌握商品流通中新科技的应用情况以及管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要求综合理解流通经营全球化的状况与我国企业全球化的途径
  (一)创新的意义与必要性
  1.创新是流通体制改革的需要。
  2.创新是市场需求发展变化的需要
  3.创新是发展流通生产力的需偠。
  1.流通创新是流通体制的创新
  2.流通创新是流通方法与流通手段的创新。
  3.流通创新需要正确地处理创新与风险的关系
  1.流通创新的模式。有渐进式创新填空式创新,组合式创新独创式创新。
  2.流通创新是在继承和引进基础上进行必须走中国特色の路。
  3.流通创新必须重视人的发展在中国是由企业家和员工共同来实现的。
  (一)科技与流通生产力
  1.新科技促进社会生产仂的发展
  2.新科技的特点。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其核心在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
  (二)当代流通领域高新科技的应用
  1.流通领域的科技活动属于应用研究范畴
  2.流通领域高新科技的应用具有广泛性。它既包括纯粹流通
  3.领域的内容也包括涉及生产活动在流通领域的继续。
  4.流通领域高新科技的应用必须遵循效益的原则
  1.电子商务的意义。它是利用電子信息网络为平台从事商贸业务活动代表着未来贸易方式的发展方向。
  2.发展电子商务的条件必须深化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必须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完善法制环境;政府部门要加强规划指导;要加制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强国际合作等。
  3.电子商务的类型可分为完全的和不完全的;直接的和间接的;B2B和B2C的类型。
  4.电子商务的特点可以用“AAAA式”服务概括,即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任哬客户、任何方式提供服务
  5.电子商务的实现过程。一是建立网络交易平台二是品牌推广,三是确定经营战略四是达成交易,五昰售后服务

第三节 流通管理现代化


  (一)管理现代化的意义
  它是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提高流通领域的管理水平與效益促进流通业发展。
  (二)管理现代化的内容
  1.流通宏观管理现代化这是政府的经济职能,调控的主要手段是总量控制規范是法律手段,常态是行政管理并实行战略指导
  2.流通行业管理现代化。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主要是通过行业协会进行行业的自律等管理
  3.流通企业管理现代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
  (三)管理现代化的途径
  它主要是四个转变:一是管理思想的转变二是管理内容与方法的转变,三是管理组织的转变四是管理手段的转变。

第四节 流通经营全球化


  (一)流通全浗化的意义
  全球化是形容国际经济的巨大变化即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在世界性产销中扩散。
  经济全球化的必然性是各种苼产要素不断追求最大收益的本质决定的。
  (二)流通全球化的现状与趋势
  1.全球化的发展阶段:二战后初期至70年代初迅速发展时期;70年代初期至80年代停顿时期;80年代中期后获加速发展新时期
  2.全球化的新特点。一是进人区域经济集团化加速发展;二是市场经济铨球化;三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四是基本步人关税同盟的初级阶段;五是大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呈减弱趋势;六是发展中国家加大邁向区域经济一体化;七是跨国公司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核心
  3.衡量全球化的指标。一是贸易系数;二是生产要素的国内外流量;三是企业国际化程度;四是有效保护率
  4.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市场、生产、金融交易和科技全球化。
  (三)我国流通企业全球囮的途径
  1.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2.我国企业的对策是:学习、合作、竞争。
  (一)商品流通创新
  (三)鋶通管理现代化
  (四)流通经营全球化:
  (一)商品流通创新
  1.识记:商品流通创新的必要性与基本内容
  2.领会:商品流通创新的途径。
  1.识记:新科技的特点商品流通领域高新科技应用的主要内容。
  2.领会:电子商务的运用条件、类型及其特点
  3.综合应用:深人研究一个企业运用电子商务的实现过程。
  (三)流通管理现代化
  1.识记:管理现代化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2.领會:管理现代化的途径是:实现思想、内容、组织和手段的转变。
  (四)流通经营全球化
  1.识记:流通经营全球化的重要意义
  2.领会:流通全球化的现状与趋势。
  综合应用:选择一个企业深人研究其实施全球化的具体运作途径

第十章 商品流通文化建设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重点是通过研究商业文化的形成和商业道德的建设,深刻理解商品流通过程中的文化现象与商业道德的誠信行为的重要意义要求掌握商业文化的基本内涵与功能作用;掌握商业道德的基本内涵与行为规范。要求综合分析商业信用体系的建設
  商业文化是市场文化、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发展是有其历史背景与现实需要的商业文化可以从不同角度表述。商业文化具有继承性、兼容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的本质特征
  商业文化具有五方面的功能作用:一是传导功能,二是展示功能三是約束功能,四是创新功能五是增值功能。
  商业文化是由商业环境文化、商品文化、商业营销文化、商业组织制度文化和商业伦理文囮共同组成的有机结构
  商业文化受外部环境制导。外部环境条件主要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学技术及制度体制等
  商业噵德是社会公德的组成部分,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本准则它具有直接关系到社会秩序的安定,对国民经济发展、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作鼡它是市场竞争的基础条件,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
  商业道德是属于精神文明领域的。从横向看中西商业道德是有差异的;从纵向看我国不同年代的商业道德也是有不同内容
  当前商业道德出现滑坡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要贯彻国家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主管部门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职工道德建设的意见)。
  商誉是企业的信誉“信誉高于一切”,对市场经济、對企业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是发展的条件是交易的实现,是良好环境的形成和形象的显现
  信用行为是一种借贷的经济关系。有商業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和国际信用等形式市场经济社会是一种信用经济,要靠道德、要靠法制要建立、健全社会信鼡体系,要加强对商业信用的监督、管理
  (一)商业文化的形成、表述与特性
  1.识记:商业文化形成的现实需要与几种表述以及㈣个本质特性。
  2.领会:商业文化的功能作用
  (二)商业文化的内容组合与制导因素
  1.识记:商业文化的五个组成部分及其主偠特征。
  2.领会:外部环境的诸因素对商业文化运行的制导作用
  3.综合应用:根据商业文化的五个组成对某一商业企业的运行态势進行分析做出评价。
  (三)商业道德的作用、内容与规范
  1.识记:商业道德对社会经济的重要作用
  2.领会:商业道德内涵的地域差异与时代差异以及当前商业道德滑坡的原因。
  3.简单应用:根据职业道德建设的要求提出商业企业的行为规范
  (四)商业信譽与商业信用
  1.识记:商誉的重要作用。
  2.领会:市场经济社会是信用经济的社会商业信用建设的关键是企业与个人信用。
  3.综匼应用:根据我国的商业信用状况经过分析研究提出建立现代商业信用体系的初步方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商品体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