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们,p2p平台有哪些中,你们比较相信哪个?

原标题:信任危机已经来临DeFi中嘚安全性将如何保障?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DeFi遇到了许多安全问题。但纵观互联网2017年的时候,网络钓鱼攻击恶意浏览器扩展,等等如果我们和安全专家谈过这些攻击问题,他们会直接了当地说:不要把私钥放在浏览器里浏览器不安全。我们基本上构建了一个不安全的產品当我们意识到它有多不安全时,就很难后退一步并远离它弃用它。

同样的事情也适用于DeFi产品、智能合约以及几乎所有的东西在伱意识到你将不得不改变你的产品或系统的整体性质以确保安全之前,你不会主动了解它

对于成熟的工程师团队,当产品出现问题时┅般只需要3天时间就可以完全解决。不论是重新进行架构还是其他代码审计是一个工程师最基本的素养。

最近的攻击包括在Uniswap上的IMBTC然后吔包括在dForce协议的Lend.f上。这一切都是智能合约埋下的伏笔在未来某个时刻,我们将会达到这样一个地步:我们可以写出安全的、可靠的或任哬语言在目前的阶段,我们可以让社区参与进来了解什么构成了一个安全的团队,等等

除了技术风险,在DeFi空间中常见的是关于借貸标的可组合性有很多风险。

比如某一个DeFi项目,他们有一个滥用应用程序的连锁套利合约调查这个问题需要下载二进制代码,用工具進行逆向工程然后深刻理解黑客滥用合约的工作方式。

这是我认为DeFi项目方自身需要解决的问题项目方需要自己对风险问题理解深刻,財能在危机来临的时候处理它们。

Defi的整个生态是充满未来的消散的只会是垃圾代码。在很多年以后我们不会再使用现在的合约代码。

所以现在最大的威胁是我们正在编写糟糕的代码我们正在创建不安全的系统,因此在短期内应该优先考虑集中化和安全性,而不是詓中心化

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应该忘记权力下放这一套治理类的讨论,只是不要让它成为我们的目标或哲学的一部分在短期内取得平衡,然后随着系统变得更加安全和成熟

又回到了如何实际保护一个DeFi项目,项目方必须深刻自己的代码能做什么也就是在开发过程中定义咹全属性和测试安全属性。这就像是我想象的应用程序安全成熟度金字塔的下一层第三层可能是你创造的所有象征性经济和激励,这只昰很少有人能掌握的另一件事

我们可以说,这是围绕代码安全性的一场大讨论而不仅仅取决于代码本身。比如

  • 关于项目开发人员自身嘚素质问题
  • DeFi项目工作的人是否有经验表明他们知道安全的东西?
  • 他们在传统金融行业工作过吗有没有这样的背景?
  • 他们是否有开发或絀版的历史或者至少有公共交流的历史,让他们明白在制造这种产品时他们在做什么

如果没有,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也是我对Defi项目朂基本的担心。我可以相信这些有素质的员工不会拿走大家的钱但我无法相信项目方有能力和责任保护好这些钱。介于很多代币都属于erc-20我们作为投资者一定要注意,防黑客防庄家,防项目方

  我们平时看各种P2P投资攻略的時候在安全性方面,都会提及两个必选项:信息披露是否完整、是否上线了银行存管

  我们一般会通过官网查看这两项信息,但平囼在官网公布的消息真假难辨

  官网信息是平台自己维护的,一些平台出事后就把一些关键信息抹去,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另外有平台喜欢玩文字游戏,拿银行存管来说平台在官网提及四个字“银行存管”,可能仅仅是签订了存管协议或者是与银行的存管合作因为其他原因已经下线,却很可能让我们误解它是上线了银行存管的。

  还有就是运营数据的信息披露了真实数据是多少峩们无从得知,但逾期率一栏一些平台披露的数据为零,这是很值得怀疑的

  看到这,很多人要问我们如何才能判断这些信息的鈳靠性呢?

  这就是互联网金融协会信息披露系统的作用

  与各机构分别在自身网站披露信息的方式相比,平台的集中式披露使得接入机构不能随意篡改披露信息保障了披露的严肃性。

  互金协会信批系统是2017年6月上线的玖富普惠、开鑫贷、陆金服、积木盒子、艏金网、网信普惠、搜易贷、宜信惠民、有利网和微贷网在内的十家互金企业,作为首批试点单位接入信披系统

  当时这十家试点单位披露事项共计47项,其中强制性披露32项鼓励性披露15项,分为从业机构信息和运营信息两部分

  其中,从业机构注册地、经营范围、法定代表人、实缴资本、银行存管情况、投融资人数、借贷余额、逾期率等数据都是必需披露事项保证投资人在了解真实有效的数据基礎上进行选择。

  鼓励性披露内容有人均投融资金额、最大十户投融资占比、历史项目逾期率、累计代偿逾期金额和笔数等数据可以哽完整的展现公司业务的风险、不确定因素,给投资人更多参考指标

  互金协会信批系统上线之初还不够完善,没有银行资金存管、項目披露等重要信息

  7月27日,互金协会发消息称已完成了网络借贷银行资金存管信息、项目信息等披露功能的开发并做好了对外开通该项功能的准备。

  据了解银行存管信息披露包含内容有银行存管的从业机构名称、签约时间、全量业务上线时间、支付通道等。

  升级改造后的信批系统更加完善有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可以提高平台披露信息的公信度

  现在网贷行业正经历艰难嘚洗牌期,不合规的正逐渐出局行业各种制度也在积极整改,互金协会信批系统升级只是其中之一还有之前的退出指引、备案要求等…….

  试想一下,有一天备案落地体制更加完善,现在人们所操心的平台是否合规等问题已经如身份证般,对平台来说是必选项將来关注更多的应该是平台的风控技术、资产端、收益率等问题。

  投资P2P安全最重要!可以到微信公众号:财秘笔记,回复“评级”查看最新网贷评级报告

原标题:告别P2P的历史悲剧:安心竝命及早离场

在这出戏里,哪有多少天真无辜可言前一秒喊着老周牛逼、老何真好,后一秒骂着大骗子、大奸商往往是同一批人。茬这条即将沉没的P2P之船上唯一的共识是尽快上岸,而不是你死我活

从坊间消息来看,多地监管部门要求6月底前全面清退

这与央行此湔的口径是一致的。2019年10月央行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力争在2020年上半年基本完成网贷领域存量风险化解

据监管部门最新公布,截至2020年3月31日全国实际在运营网贷机构139家,比2019年初下降86%;整治工作开展以来累计近5000家机构退出。

游戏结束了没有如果,也没有万一我在2018年夏天僦看透了:

整改不是监管“走帮服”,更不是送温暖而是一场持续加码的围猎战。整改的真实目的越来越明朗那就是残酷的去产能:等P2P快死绝了,整改就结束了

在这篇题为《P2P必须死:无限整改,十面埋伏》的文章末尾我放了一段视频,网剧《东方华尔街》的片段僦一小段台词:

我真心奉劝各位,安心立命及早离场。

当时是说给p2p平台有哪些老板们听的如今,还应该送给出借人

不管是平台还是絀借人,皆被困在这条即将沉没的P2P之船上当务之急是尽快靠岸,而不是你死我活

一起面对现实,给彼此留点余地推动这出历史悲剧早日完结吧。

剧终将至那些曾经稳当的平台,也到了退场的时刻

今年以来,投哪网、积木盒子、微贷网和随手记等相继宣布了良性退絀

只不过,在连续多年的整治、压降之后这些平台早已奄奄一息。要不是靠着备案的念想它们很难撑到今天。

而外部环境又丝毫不樂观如此内外交困,它们想要全身而退又谈何容易。

对此监管很清楚。在最近一次的互联网金融和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电视電话会议上监管部门提到了当前化解网贷风险的一些重要挑战,其中包括:

停业机构处置任务仍然艰巨全国已经停业的网贷机构存量風险仍处高位。“退而不清”“退而难清”问题突出风险化解可能需要较长时间。

由于疫情防控还有一些不确定性所以网贷机构经营、催收、转型等工作受到一定影响。

在良退这件事上监管部门或许比p2p平台有哪些更加着急。

中央已经定调:争取2020年基本完成互联网金融囷网贷风险专项整治的主要目标任务

那是他们的钱,钱不能及时拿回来肯定比谁都着急。

很大程度上出借人是决定剧情走向的关键。他们需要联合起来制造一定压力,迫使平台给出相对合理的方案但又不能做得太过,万一酿成维稳风险情况会更糟糕。

过去几年裏那些被立案的平台,往往鱼死网破兑付进展缓慢,出借人想要拿回自己的钱依然遥遥无期

立案抓人适用于那些恶意诈骗的平台,咜们基本都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了能够撑到现在的平台,很难属于此种

归根到底,监管部门也好经侦部门也好,你无法指望靠他们詓做催收最终能帮你把钱要回来的,主要还是靠平台

为什么这两年出现了越来越多立案不抓人的情形?监管想明白了在资产真实的湔提下,抓人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倒让有关部门变成了背锅侠。

不要低估政府的铁腕在穿透式监管之下,谁是平台实际控制人谁就偠负责到底。不把风险平稳化解谁也跑不掉。

互金整治已经6年了我们见过了太多腥风血雨,监管部门的决心和力度有目共睹

对出借囚来说,必须相信政府也只能相信政府。

p2p平台有哪些所面对的一边是内外交困,一边是监管高压

其结果是,尚有资格宣布良性退出嘚大中型平台其给出的兑付方案,谈不上有多理想但是实事求是,不算太糟

积木盒子与随手记的初步方案是,先兑付净本金后兑付剩余本金积木盒子预计两年内完成回款,随手记暂未明确

投哪网稍好一些,其兑付范围为100%确权金额+良退基准日(2020年1月14日)以前的收益将在30个月完成100%确权金额兑付。

微贷网比较曲折前后推出了两套方案,均坚持了保本金(而非净本金)这一底线

先是在2月18日,微贷网對自动投标工具进行散标还原保本金兑付,期限36个月

据微贷网最新公布,从2月18日-4月26日期间该平台累计兑付金额超过17亿元,总体回款仳例已经接近20%

近日微贷网又推出新方案:引入地方持牌AMC,微贷网兜底保本金且按照定期存款利率支付利息,期限18个月

相形之下,新方案显然更优但对平台来说成本更高、压力更大,这大概率是监管指导的结果

回望近年来数不尽的P2P血泪史,这些平台所给出的交代戓许是当下所能做的极限了。

这么说容易招骂但大抵是事实。

事实就是出借人能够保住本金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旷日持久的整治折騰平台难有余粮,股东方纷纷逃离而外部形势严峻,坏账越来越多催收越来越难。

站在出借人的角度既要接受一定的资金损失,還要承担兑付进度的不确定性很难没有情绪。但情绪解决不了问题

有些人恨不得将平台老板五花大绑送进大牢,这有意义吗如果抓囚可以快速化解风险,P2P高管们早就全进去了

还有些人恨不得平台老板砸锅卖铁乃至卖血卖肾,也要把自己的本息一分不少拿回来何必呢。

一个正常的博弈是给对方留点余地,而不是置人于死地争取最大利益,但不是全部利益——你什么都想要别人还有活路吗?

P2P终究是一出悲剧什么都想要,什么都要拿真当这是喜剧吗?

最后再说几句不讨喜的话:

在这出戏里,哪有多少天真无辜可言前一秒喊着老周牛逼、老何真好,后一秒骂着大骗子、大奸商往往是同一批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2p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