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东省零售企业50强名单公布 猜猜都有谁

省“三名”企业名单、市“双金”企业名单以及2016年度长兴县工业“50强”企业名单新鲜出炉,快看看你所在乡镇有几家企业上榜了!

2016年工业“50强”企业

浙江江森自控电池有限公司

浙江多蒙佳乐服饰有限公司

化药(湖州)安全器材有限公司

高田(长兴)汽车安全装置有限公司

康迪电动汽车(长兴)有限公司

浙江金三发集团有限公司

湖州老恒和酒业有限公司

浙江永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海信(浙江)空调有限公司

浙江浙矿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中德自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盛发纺织印染有限公司

浙江省长兴丝绸有限公司

浙江铁狮高温材料有限公司

浙江兄弟路标涂料有限公司

桐昆集团浙江恒腾差别化纤维有限公司

浙江汉维通信器材有限公司

浙江海悦自动化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长兴前进机械铸造有限公司

浙江万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新大力电光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益南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湖州纳尼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中山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达峰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锦诚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浙江长安仁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七星电容器有限公司

浙江湖州威达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瑞虹空调配件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丰帆数控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瑞泰耐火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中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凯迪汽车部件工业有限公司

浙江创为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长兴巨源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茶乾坤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以上就是长兴工业“50强”企业的名单啦~

年间,零售单体药店“消失了”近5万家。

食药监总局统计显示,2012年全国零售单体药店为27.1万家,零售连锁门店为15.2万家;至2017年,零售单体药店锐减至22.6万家,零售连锁门店则增长至22万家。

医药零售正经历“单体退、连锁进”的过程,这一过程背后,并购整合是主因。

据动脉网不完全统计,近年,天亿资本、广发信德、高瓴资本等专业投资机构,广药白云山、天士力集团、步长制药等工业企业在参与医药零售行业的投资并购,加上上市系医药零售企业加码对小型连锁药店的兼并,医药零售行业的“圈地运动”开展地轰轰烈烈。

实际上,资本参与医药零售行业并购整合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2004年,海王星辰就与全球知名投行高盛签署了金额为4000万美元的投资协议,成为国内首家接受境外直投的医药零售企业。

之后,国内投资公司也开始参与零售药店投资。现在上市的几大零售药店背后都有专业投资公司的身影。

2007年,老百姓大药房引入泽星投资4.23亿元投资,至2015年老百姓大药房登陆上交所,泽星投资持有老百姓46.42%股份,为其第一大股东。

现泽星投资仍持有老百姓大药房32.58%股份,证券价值约为60亿元。

2008年,今日资本对益丰大药房进行了2亿元人民币注资。现今日资本仍然持有益丰药房约21%的股份,按益丰药房当下市值计算,今日资本所持股份价值已超30亿元。

2010年,君联创投、弘毅投资、百利宏创投以增资及股权转让方式分别获得了云南鸿翔一心堂6.62%、4.95%、0.99%的股份,其中君联创投共出资约1亿元。

至今君联资本仍为一心堂十大股东之一,持股比例为1.01%。按减持5%、52周平均股价计算,君联创投至少从中获益6亿元。

2015年,摩根士丹利以4.1亿元注资大参林,获得其6%的股份,彼时大参林估值为68亿元。至2018年1月,大参林估值已届205亿元,摩根士丹利所持股份亦水涨船高。

除以上案例之外,正等待上市的云南健之佳、山东漱玉平民、河北新兴药房等区域零售巨头背后,均有专业投资机构的身影。预计在上市之后,投资机构将从中取得丰厚回报。

资本缘何热衷于投资医药零售?动脉网以此咨询了华创证券医药分析师邱旻,他表示,资本对医药零售一直比较看好,在近期出现了一个小爆发。

资本看好医药零售主要出于三个原因:

其一是医药零售并非高门槛的一种业态,进入较易。

其二是国内医药零售行业集中度很低,资本介入有助于行业整合。

其三是政策利好零售药店发展,如医保资质审核放开,医药分开下的处方外流机遇等。

医药零售行业是一个低频、高毛、集中度低的特殊消费行业。

从消费频率看,零售药店每日来客数在50人左右,低于便利店、商超等零售门店。

从利润率看,医药零售平均利润率在30%左右,大型连锁药店利润率可高达40%;从市场集中度看,我国零售百强的直营店营收集中度仅在2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零售药店保有率已非常高。

按2016年数据,13.75亿人口/44.6万家药店,约3082人/店的密度,而发达国家的“饱和标准”为2500人/店。考虑到中国城镇化率高,人群居住集中,中国医药零售门店数已经趋于饱和。

这意味着在人口数量无大幅变动的情况下,未来新建门店不会成为进入医药零售行业的主要方式。

从市场集中度看,据商务部数据,2016年国内销售前100位的药品零售企业门店总数为5.43万家,占全国门店数12.2%;销售额为1070亿元,占零售市场总额29.1%;排名前三的零售企业市场份额仅为6.7%。

而对比美国的数据,其连锁化率为75%左右,排名前三的企业占总市场份额超过80%。在连锁率及市场集中度上,我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所以近年的行业政策,致力于推动医药零售连锁率提升。

如“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年”提到,到2020年,药品零售连锁率应达50%以上;而日益严苛的监管环境和产业环境也令单体及小规模连锁乐于投身巨头怀中,加盟或被并购成为非常理性的出路,这些都将助力行业集中度提升。

另外不得不提到政策对零售行业的影响,尤其是医药分开下的处方外流。

从全球经验看,医药分家是必然趋势。美国实行较为彻底的医药分家,约有60-70%的药品通过非医院渠道销售(药店、PBM、邮购);日本实行医药分家40余年,目前70%左右的处方药在院外渠道销售。

美国和日本的经验为我们测算国内处方外流规模提供了一定参考。

动脉网此前曾经做过简单测算,到2018年处方外流将为院外市场带来1300或1650亿以上的增量。出于审慎考虑,将目标值调低,则2018年处方外流规模至少将至1000亿以上。前景诱人,自然引各方资本围猎零售药店。

再一个值得注意的是,药房托管、DTP药房、新零售、药诊店模式正在医药零售行业兴起,这种结构性调整也为资本进入医药零售行业带来了机会。

那么资本进入将为医药零售行业带来什么呢?第一个是产权结构上清晰和精细化管理,第二是并购整合技巧及资金的支持。

资本进驻的零售企业一般为区域性龙头,已具备一定的业务基础,但是在产权结构和管理模式上,还有较大优化空间。

这类似于互联网企业早期靠创始团队打下业务基础,在经营逐步上正轨之后,就需要引入有大公司管理经验的职业经理人,为公司的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一样。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本实际上是零售企业做大做强的帮手。

资本带来的丰厚现金储备也为零售药店整合提供了充足弹药。

就医药零售而言,经营性现金流并不充裕,对外并购需要大量资金,商业拆借或银行贷款会给企业带来不菲的财务费用和还款压力,而资本以入股方式带来的现金则无以上困扰。

好药师市场营销总监张丁丁也认为,资本参与医药零售整合,客观上会推动单体药店及区域连锁数量的整合,有利于监管部分统一管理。

资本带来的财务及管理经验,则有助于零售企业服务能力的提高,其经营结构将发生变化,提供基于药品的多元增值服务,诸如挂号问诊、健康管理、网订店取送的医药新零售等。

哪些资本在投资医药零售

哪些资本在进行医药零售领域的投资,动脉网对此予以了梳理。

高瓴资本集团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专注于长期结构性价值投资的公司。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高瓴现已成为亚洲地区资产管理规模最大的投资基金之一。

高瓴受托管理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全球性机构投资人,包括全球顶尖大学的捐赠基金、主权财富基金、养老基金及家族基金等。

高瓴资本成功投资案例包括百度、腾讯、京东等互联网公司,也包括格力、中通、江小白等实业公司。

2017年8月,高瓴资本旗下专注于大健康领域战略性投资与运营的子公司高济医疗先后与重庆万和、四川东升、成都华杏大药房、北京康佰馨大药房达成战略合作。

动脉网查阅工商资料还发现,除以上提到的几家连锁外,高济医疗对外投资的医药连锁公司还包括广东邦健、河北仁泰、河南百家好一生等。

全亿健康可以说是医药零售领域投资的一匹“黑马”,其并购动作多且区域覆盖广。

自2016年成立以来,其先后并购江苏恒泰、温州一正药房、廊坊百和一笑堂、南通济生堂,2017年,全亿健康又收购了温州叶同仁、常州中诚药房、四川巴中怡和、成都芙蓉大药房等医药连锁企业。

全亿健康背后股东为基石资本和弘毅资本,主要管理团队来自海王星辰、国大药房、投资机构等。

基石资本是国内成立较早的一批股权投资机构之一,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案例包括康恩贝、中山百灵、达康医疗等。

弘毅资本是联想控股成员企业,管理基金规模超百亿元,在产业并购、资本运作方面有多年经验。基石资本和弘毅投资合计为全亿健康提供了数十亿元的资金,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医药连锁企业并购。

“资本+管理”,是全亿健康主要投资逻辑。其通过整合区域龙头连锁企业,形成城市寡头,优化经营结构,并引入信息化和互联网工具,扩大参投企业的经营业绩。

据其官方信息,截至2017年底,全亿健康控股药房已经达到2000多家,2017年销售额将超过60亿元,预计2018年超过80亿元。

华泰系资本母公司为华泰证券,前身为江苏省证券公司,旗下华泰紫金投资公司是华泰系资本在医药领域进行投资的主要平台。

2015年,华泰紫金战略投资贵州一树连锁药房,2016年又相继与河北新兴药房、湖南怀仁健康产业集团、江苏百佳惠瑞丰大药房等多家连锁药店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值得注意的是,华泰系资本出资方并非华泰一家,其通过成立大健康产业基金的方式吸纳了今世缘酒业、苏宁电器、万川医疗等的投资,并在持续募集当中。

华泰系投资对象均为经营业绩在10亿元左右的区域龙头企业,华泰系资本注入之后,将有助于企业进行进一步的扩张,并通过上市的方式退出。

前面已经提到,摩根士丹利在2015年,以4.1亿元注资大参林。在2016年初,摩根士丹利又和大参林一起,对贵州一树进行了投资;之后,又于当年八月,对河北新兴药房进行了战略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河北新兴药房和贵州一树,同时也是华泰系资本参投企业,这说明资本在投资医药零售连锁企业时,有相同的选择标准,以及有意识的协同。

作为全球知名的金融服务和投资机构,摩根士丹利参与中国医药零售企业的并购整合,对于行业无疑有样本性意义,摩根士丹利的深度入局,也将给国内投资机构介入医药零售并购整合带来“国际经验”。

四川省健康养老产业基金

2017年末,有消息称四川省健康养老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入资贵州正和祥药业集团,投资规模近10亿元。

四川省健康养老产业基金是由四川聚信发展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成都高新区财政局、四川股权发展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发起的政府引导产业基金,是名副其实的“国家队”。

虽然双方未公布更多投资细节,但工商信息显示,正和祥药业在2017年12月6日完成了一笔1195.11万元的股权出质,出质对象正是四川省健康养老产业基金。正和祥药业注册资本为3983.7万元,意味着本次出质了约1/4的股权。

正和祥药业由贵州、四川、湖南等地的多家零售药店在2015年整合而来,在黔、川、湘、渝等地拥有超过1000家药店,年营业额达30亿元,是全国药店50强企业。“国家队”基金进来之后,正和祥在区域药店整合及品牌化运营上或有更多动作。

国家队入主医药零售,不止有四川省健康养老产业基金一家。

2017年8月,江苏沿海产业投资基金和南京邦盛投资公司就一起参投了甘肃德生堂。江苏沿海产业投资基金由平安创新资本、邦盛投资、江苏省沿海开发集团、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等公司发起,亦为有政府资金参与的产业投资基金。

甘肃德生堂成立于1999年9月,经过近20年持续发展,现已成为一家专业从事医药健康服务的现代化、集团化连锁企业。业务涵盖医药零售、医药批发、医疗服务、互联网B2C、B2B、O2O、远程医疗等多个领域。

目前德生堂在全国近20个省市,30多个城市拥有500余家连锁门店,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资本加持之后,德生堂开启全国扩展步伐及多元化经营策略,目前已进驻北京等地,并开启电商化运营。

同为西北医药零售巨擘,甘肃众友健康亦获得了资本的加持。2016年9月,众友健康获得天士力大健康产业基金5亿元投资。

天士力大健康产业基金是由泰康人寿领投、中原银行和天士力跟投、共同成立的总规模50亿的健康产业基金。

天士力资本运营产业基金有丰富经验,先后发起了5支人民币基金和3支美元基金,募资总规模超过百亿元。

以“产业+资本”为投资理念,构建大健康产业生态圈。目前已参投超过50个项目,涉及医药生物、医药零售、医疗服务等多个领域。

众友健康成立于1996年。2015年,众友健康凭借创新的并购发展模式,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快速并购整合了陕、甘、宁、青、新30余家连锁药店企业,迅速成长为年营业收入25.6亿元、门店数800多家的行业领先企业,2016年总营业收入预计可达35亿元。

众友健康称,在天士力大健康产业基金加持之后,将更大范围进行全国扩张,在目标省份选择一至三家优质的中小型连锁,采取股权置换的方式,绑定上市。

资本参与医药零售并购整合情况概览

按资本类型看,医药工业企业系资本如广药白云山、步长制药、神威药业;产业资本如经纬中国、纪源资本、中卫基金、和君资本、华康基金;上市医药零售企业一心堂、益丰、老百姓等均在医药零售企业抢先“圈地”。

2017年12月,白云山认购了一心堂约8亿元新发股份;步长制药则于2015年投资了医药电商企业七乐康,并于2017年4月投资了医药O2O企业快方送药;神威药业则从2015年开始在河北发力,陆续并购及投资了多家当地医药连锁企业,涉及近700个门店,年销逾14亿元。

产业资本参投医药电商企业较多,如IDG资本、软银中国、盛太投资等投资了上药云健康;启迪创投、江苏高科、长江国弘等投资了七乐康。

上市医药零售企业跑马圈地自不必说。以“并购狂人”一心堂为例,其2014年4月上市前门店数为2400多家,上市后多方并购,至2017年三季度门店数量已超过5000家,增加一倍有余,聚焦西南,辐射全国。

资本入主医药零售几大猜想

猜想一:区域整合能否“一包就灵”?

资本参与医药零售行业并购整合,无疑会在短时间内带来行业集中度提升。

但是整合只是第一步,对于操盘者来说,如何让整合的资源充分融合,涉及不同企业之间企业文化冲突、新贵与老臣之间的权力交接、管理架构明晰、责权利匹配、经营方向调整等方方面面的问题,需要时间来消化,这波整合潮之后,预计会有持续的消化过程。

猜想二:全国市场格局将如何变化?

目前全国有十多家覆较广的医药零售企业,如一心堂、老百姓、益丰、大参林等,他们的药店网络遍及全国。

各地区尚有区域性龙头,如山东立健、河北新兴药房、河南张仲景、湖北天济、四川德仁堂等。随着医药零售行业并购整合速度提升,未来一些单体药店和中小连锁势必会被不同程度的吸收。

未来全国医药零售格局将成少数全国企业+区域龙头的格局,全国龙头和区域领头者相互制约。

猜想三:整合之后多久可上市?

2017年被视为医药零售企业“上市潮”重启之年,自2014年医药零售企业密集申报上市之后,2017年大参林、漱玉平民、健之佳再次冲击上市。其中,大参林成功过会,目前已经是医药零售市值第一的企业。

虽然很多已整合的医药零售企业都已经达到证监会的上市标准(主要财务指标: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净利润为正且累计超过3000万元、经营现金流超过5000万元或收入累计超过3亿元),但是冲击未果的医药零售企业也给后来者留下了一些启示。

证监会对医药零售企业过会主要关注回款、关联交易、税收、门店登记手续、财务合规、医保、盈利水平等问题。

资本参与医药零售并购整合,肯定是带着上市退出目的去的,如果以上问题无法解决,则上市规划将大受影响。

这也与第一个猜想类似,如果仅仅是简单的合并,无法实现规范化、规模化经营。

预计资本大范围参与医药零售并购整合之后,还将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就以上问题予以处理,这波“上市潮”也将维持到2020年前后。

综上,可以总结,对于资本而言,医药零售是一个进入门槛相对较低,有较大回报空间的优质赛道,并且长期发展趋势看好,可提前围猎相关标的,分享医药零售升级的红利。

对于零售企业而言,引入战略投资者可扩充并购资本,优化自身经营结构,并试水新的业务模式,为多元发展和资产证券化做准备。

原标题:上市公司满血50强(附榜单)

如果一家企业能够在商品生产出来之前,就将其以预售账款的方式销售出去,那么可以认为这家企业是非常强势的。

如果企业能够在经营过程中,产生很少的应收账款,基本不会有拖欠销售款的情况出现,那么也可以认为这家企业是非常强势的。

应收账款总是被企业用作制造虚假利润的利器,一家企业原本卖不出去的商品,通过赊账的方式,可以获得更大的“市场竞争力”,因为下游厂商可以“零成本”先购入商品,这可以让其获得更宽裕的财务状况,也可以将经营风险转移给下游。

但赊销就像是口渴时的毒药,饮上一口,意味着对企业机体健康的摧残,大量使用赊销方式经营,意味着对企业的摧毁。

而预售账款的增加,对于企业来说则是一个好消息。在丛林法则一般的商场经营活动中,如果能够占用下游的资源,那意味着可以使用客户的资本进行商业活动,有能力推行“先款后货”的企业,往往是最强势的企业。

投资于这种最强势的企业,显然要比投资于赊销卖货的企业更有把握。

2017年以来,美国持续加息的进程,让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新兴市场,都承受了不同程度的流动性风险,应收账款无法回收,对于企业的打击是巨大的,但对于能够占用上下游资金的企业来说,平稳渡过危机期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对经营企业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现金流是非常重要的,可支配现金流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如同血液的流动一样重要,强势的企业基本上不必担心“失血”,更容易在资本寒冬中生存下来。

《英才》记者通过对A股所有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净利润指标进行分析,找到各个行业中最具强势地位的企业,例如贵州茅台已经多年没有应收账款,在福建和新疆地区独占市场的三钢闽光、八一钢铁也不可能像其他钢铁企业一样赊销产品,白酒、饮料和百货行业,则仍然是市场上最有盈利能力、最为强势的几个行业。

这些企业由于大多有能力收取预收账款,因此在流动性紧张的时期,有更强大的抗风险能力,对于投资者来说,这应该是做出投资决策时,首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注:此文仅讨论企业的经营情况和盈利能力,并未涉及企业估值情况,投资者在做出决策时,应充分考虑买入估值对于投资结果的深刻影响,以低估值作为买入前提原则。

2018年中旬,关于贵州茅台出现了一则比较搞笑的新闻,为了平抑涨幅过快的茅台酒,公司在一些地区进行了促销活动,结果招致大量黄牛前来抢购,场面一度失控最终警察不得不鸣枪示警维持秩序。“黄牛”盛行,实际上说明想成为贵州茅台的经销商是非常困难的。公司连续多年应收账款为零且预收账款超过百亿,都体现着茅台品牌在中国独一无二的价值。

2018年春季以来,全国范围内的钢材价格继续上涨,各地的钢铁企业都获得了非常好的盈利表现。而福建地区是最近几年“地条钢”出清的重要区域,这些非法生产的企业退出市场后,留给了三钢闽光高达70%以上的区域市场占有率,和非常强势的市场地位,因为福建不仅有比较良好的工业基础,还有高于全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植物蛋白饮料是深受中国人喜爱的饮料品种,其中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很多人对于牛奶的吸收消化有些问题。这就让承德露露、六个核桃等饮料企业能够获得更好的市场表现。刚刚上市不久的六个核桃母公司养元饮品在股价表现上波动不断,但企业经营一直非常稳健。2017年获得了全年28亿以上的预收款,与此同时应收账款持续下降至1800万元,这个成绩足以证明市场对于六个核桃产品的认可。

虽然经常传来实体店受到电商严重冲击的消息,但是我们从财务数据上来分析商超企业,可以看到这些企业仍然有很强大的上下游影响力。目前这些企业的估值普遍不高,但线下消费入口的盈利能力会比投资人的想象要乐观得多。鄂武商是湖北省范围内最大的线下百货商超零售销售网络,净利润现金含量常年达到100%以上,这个数据仍然符合赚钱的好生意标准。

华鲁恒升是这份榜单中少有的化工类企业,并且净利润水平位居前列,公司2018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16.8亿,其中Q1、Q2季度分别实现7.34、9.46亿,连续两季度创造历史新高的业绩,受益于需求增长和环保核查造成的总供给水平下降,公司包括醋酸、DMF、己二酸、辛醇、尿素、乙二醇在内的各类产品都处在景气周期。目前华鲁恒升是全市场最强势的品种之一,随着其盈利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华鲁恒升在化工板块的龙头位置还将持续下去。

东北地区的老牌民营企业集团东方集团,多年来一直稳健经营,虽然在市场上没有过多的新闻,但是经营情况始终良好。在竞争激烈的农产品领域,公司的应收账款一直保持在一亿元以下。截至收稿,东方集团处于停牌状态中,根据公告东方集团将收购厦门银祥集团下辖的五家饲料和食品、肉食品企业,通过这次并购东方集团将完善农业的全产业链布局,这可以进一步增强其盈利能力。

白酒行业的盈利能力一直都非常高,经过2012年“八项规定”的洗礼之后,市场上一些竞争力比较低下的小品牌退出了市场,以茅台、五粮液为代表的一线品牌继续强势,同时,以古井贡酒、顺鑫农业为代表的地方型白酒品牌开始逐渐回暖走强。2016、2017、2018年一季度,古井贡酒的净利润增长率不断提升,盈利能力一直在增长,同时其净资产收益率也从2015年的15.91%上涨至19.09%。

由于行业竞争激烈的特点,在本榜单中能够上榜的科技类企业数量非常少,因为市场上大量的科技类企业(特别是ToB的科技类企业),为了能够获得用户和客户,往往要进行大量的补贴式营销和先工后款。视源股份是目前两市中在这方面表现最强势的科技股,因为其2017年的应收账款竟然只有4300万,但预收款则为4.44亿元,这个表现和其他ToB或ToG类科技企业有非常明显的不同,这可以被看作是产品供不应求的一种表现。

天威视讯是榜单中另外一个上榜的科技类企业,这家企业主要为广东地区的家庭提供有线电视接入服务,业务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面向客户端并且经营稳定,这两个特点决定了其可以在年初向用户先行收费,并且不存在C端顾客拖欠营收账款的行为,因此其经营状态健康稳定。企业持续盈利的关键,在于如何抵御来自宽带网络和WIFI电视所带来的冲击。

快消品非常容易成为市场上的强势品种,因为终端的客户们必须用现金才能购买商品,并且往往具备很强的品牌壁垒,每个细分品类中都有强势品牌掌控市场。在奶茶方面,目前香飘飘是国内的代表企业,虽然这种饮品谈不上健康,但仍然有非常深厚的用户基础。香飘飘也因此获得了比较高的估值水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东省零售企业50强名单公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