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厂为什么要建在盐场建设边

居民区为什么会建在危险化学品旁边?
我的图书馆
居民区为什么会建在危险化学品旁边?
居民区为什么会建在危险化学品旁边?
作者:魏巍 第587期
不仅是天津,全国不少石化企业、工业园,要么像吸盘一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居民区与其为邻;要么像楔子一样,插进了原本就已人头攒动的城市。到底有没有一个标准,规定存有危险化学品的石化企业与居民区之间,该有多远的距离?
【导语】 在天津爆炸事故中,附近很多居民家因为受到爆炸的冲击,导致玻璃破碎、门窗变形,很多居民也因此受伤,血流不止。根据天津当地网友的统计,距离爆炸现场最近的小区只有600米,而方圆3公里内有将近10个小区存在。 不仅是天津,全国不少石化企业、工业园,要么像吸盘一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居民区与其为邻;要么像楔子一样,插进了原本就已人头攒动的城市。到底有没有一个标准,规定存有危险化学品的石化企业与居民区之间,该有多远的距离? 全中国1/3的化工项目与城为邻 “金陵石化距最近居民区约200米;丽东化工与最近居民区约600米;宁波镇海炼化,两万多人口的生活区就在二三百米外……”一位曾经参与过多地石化项目的前中石化高管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说。 全国范围内究竟有多少化工项目毗邻居民区?2006年,原国家环保总局曾组织了全国化工石化项目环境风险大排查,统计显示,在排查的全部7555个项目中,布设于城市附近或人口稠密区的2489个,占32.4%。这是唯一可见的官方公开数据,但只是局限于自日《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以来已批复的拟建、在建和建成投产的化工石化类项目。 居民区为什么会建在石化企业旁边? 在早年中国化工企业建设选址与城市居民区的距离其实是合理的,从过去几十年的实践来看,在没有规划环评之前,对卫生防护距离的规定就已经相当严格,比如必须包括一个5到10公里的隔离带。1999年起实施的《石油化工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规定,炼油厂的安全卫生防护距离最小是400米,化工厂是200米,且卫生防护距离范围内不应设置居住性建筑物,并宜绿化。 然而,现实的问题是,很多化工厂选址时周边还是一片荒地,可是没几年,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居民区就“贴上来了”。比如20年前,从北京市区去位于通州的东方化工厂,路上时间需要两个小时,而如今只需要40分钟,并且这个化工厂已经紧邻这北京市行政副中心的规划用地了。 不仅是北京,上海金山石化建厂之初也设置了绿化带,但随着金山新区的延伸,城市化把绿化带吞噬,金山石化厂区距离生活区的距离只有50-100米了。中国石油化学工业联合会安全生产办公室主任王如军说:“化工厂的选址,远远跟不上城市的变化,所谓的安全标准就会形同虚设。” 除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还有历史的遗留因素。大跃进时期,国家要求每个地方都要建立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小钢厂、小化肥厂等等,遍地开花的局面由此奠定。改革开放后,招商引资和GDP排名压力,又让当年这种遍地开花上项目的势头重新燃起,工厂成了一个城市的中心,甚至围绕工厂形成了一个个独立的小城镇,有居民区,有学校,有医院,有电影院,一应俱全。但是,现在发现,要想搬走这些工厂,困难就太大了。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武汉、北京、等城市,最早提出了将化工企业迁出市区的方案,但实施起来却并不顺利,除了像北京这样有奥运会的特殊情况,其他城市都在反复博弈之中。 就连很多城市新区也无法逃脱居民区与石化企业重叠的命运。2007年PX事件中,腾龙芳烃PX差点落户的海沧南部工业区,其自设立之始就定位于石化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区,《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中,进一步确立了海沧南部发展石化工业的布局。 然而,在《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海沧南部又被定位为“城市次中心”,具有综合性分区配套服务中心职能。城市化的触角开始伸向原本不应住人的化工区。 此次事故爆发的天津滨海新区也有类似的问题:一方面,滨海新区天津港定位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石化产品储运和集散基地;另一方面,在天津市的规划中,滨海新区同时被定位为“宜居的生态城区”。 为什么国外很多化工厂没有成为“不定时炸弹”? 化工企业究竟应该离居民区多远才安全?在国际上,自从造成3000多人丧生的1984年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后,国际劳工组织于1993年制定并发布了《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和《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建议书》。要求各国政府“主管当局必须制定综合的选址政策,规定拟建的危害设施与工作区和居民区以及公共设施之间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许多国家在建设化工厂时都会预留安全距离:比如美国的埃克森美孚炼化一体化工厂与居民区距离为1.2公里;在新加坡裕廊石化工业园与附近居民区的距离是0.9公里;在德国,世界上最大化工企业的生产基地巴斯夫化学距离居民区只有20米。 社区与工厂这么近的距离,居民很容易担心起工厂的安全性。而巴斯夫公司会不定期地组织每个社区居民来化工厂参观,每隔一段时间也会举行一次社区咨询会议。比如,如果某个化工装置的声音过大,工厂员工会在收集到居民的反馈后,及时了解情况,并做一些方案。另外,有些居民的建议,也可以成为企业相关安全设施的标准之一。 同时在生产中,德国的化工厂也会严格管理,每一个装置建设前都要进行风险评估,“简单地说,装置在设计时我们就要确定,它对人、环境是否会造成危险。” 不仅是在德国,以前日本的化工安全事故也很多,但后来政府出台法规,规定企业与周边的居民必须签订协议,告知居民存在的安全风险,并配合社区做好安全宣传和教育。日本国土资源紧张,化工厂附近也有居民区,可即便是普通居民也都知道,如果工厂冒黄烟怎么办,如果冒黑烟怎么办,如果闻到什么气味怎么办。 国外能和谐相处,国内却是“二选一”的难题 化工厂与居民区挨得近,并不是中国的独特发明,为什么中国的化工企业老出事儿?说到底问题出在管理上。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对近年来重大石化事故的调查报告中,经常出现如下字眼:“生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违规承揽业务、原油接卸过程中安全管理存在漏洞、指挥协调不力、管理混乱、信息不畅、施工安全管理缺失……” 2013年10月,由国务院多部委组成的联合督查组赴各地石化企业调研。赴福建的督察组发现,翔鹭石化生产现场存在跑冒滴漏,工艺管线、消防管线腐蚀严重,可燃气体报警仪故障较多……安全隐患有十八项之多。而翔鹭石化所在地,即是厦门PX事件爆发的海沧地区。 一连串的事故让很多普通居民对石化行业的安全性打上了问号。一旦有新的石化产业上马,很多地方的居民都会摆出一副“有我没他,有他没我”的架势。所以在很多城市,都面临着石化和居民孰去孰留的选择题。 但是这道选择题并不好做。此前,大连福佳大化PX项目引发争议后,大连官方允诺福佳大化PX立即停产并搬迁,几年过去,生产照旧进行,搬迁未见动静;1993年差点毁掉深圳的清水河大爆炸发生后,深圳规划部门在当年就着手清水河油气库搬迁,可22年过去了,清水河的搬迁仍然停在“力争”阶段。 清华城市规划院公共安全研究所所长顾林生在接受《三联生活周刊》采访时说:“搬迁(石化企业)往往是地方政府所期待的措施,不仅转移了安全隐患,还可以腾出土地搞房地产开发。可是,有化工厂的老板跟市长说,你这里的投资环境不太好,要搬的话就干脆换个环境了,市长一听,谁想在自己任期内赶走一个纳税大户呢,也就再不提搬迁的事儿。” 搬石化区不易,搬居民区亦不轻松。 环保部2006年公布的全国石化风险排查结果称,127个国家级石化化工项目中,布设于城市附近或人口稠密区的就有60个之多。这127个项目中,约半数都存在5公里范围内环境风险保护目标不明等问题,而被要求落实卫生防护距离内居民搬迁。可是,却没了下文。 据《南方周末》报道,仅以广东茂名为例,2012年3月,广东省环保厅提请环保部挂牌督办茂名市政府,原因即是茂名市政府在中石化茂名公司卫生防护区内的居民搬迁工作不力。 其实这本不该是个问题,如果中国的石化企业能做到像德国、日本企业一样的安全监管和企业自律,就不会引发附近民意如此强烈的反弹;同时,城市规划部门如果能将大型石化基地的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统筹起来,也会不出现居民“包围”化工厂这种事情了。
馆藏&48462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评论:怒江边建化工厂,能不糟蹋这点地么?
来源:光明网
  光明网评论员:大概是云南怒江州地处偏远,新环保法还在快马加鞭的往那里送,两个多月前政治局会议提出的“绿色化”,也还没传达到那里。不然没办法解释,位列国家“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名录的高氯酸钾项目,因何能未经环评就开工建设,因何能落地生态珍贵的怒江大峡谷中,因何能建在离周边村民饮用水源地仅几米之隔的地方。
  今日(6月16日)有媒体披露了这个项目建设的细节:由怒江州福贡县群晟电盐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高氯酸钾化工项目,去年7月开始建设,今年3月开机调试。由于未取得环保审批手续,今年5月4日被怒江州环保局实施了行政处罚,要求缴纳5万元的罚款,并限时完成环评审批手续。
  戏剧性变化在四天之后,怒江州环保局对该项目的环评批复文件中称,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较为敏感,且处于《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限制发展区。虽如此,该环保局仍然批复了环评报告,并量身定制般将项目最终控制规模定为1.5万吨,与该项目原计划的年产规模一毫不差。随后,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向怒江州环保局提交了一份举报意见函,认为项目存在重大环境风险,不宜仓促通过环评审批,应严格按法律规定暂缓项目环评审批,但至今未获正式回应。
  这关键性的四天很耐人寻味。正常说来,针对环境影响较大项目的环评报告书,审批时间大概需要两个月;环境影响最小的环评登记表,审批时间也要十五个工作日。到了批复用于炸药、焰火及火柴的高危化学品生产项目时,居然短短四天就足够了,怒江州环保局的高效真可称得上政府简政放权的“表率”。此外,该批复文件的逻辑也颇有深意,论证强调“环境敏感”、“地处限制发展区”,结论却是批准了该项目,因果之间嫁接如此生硬,几乎在“引导”着公众想象:在环评报告被审批前,政府就有了结论。或者换句话说,无论环评实际效果如何,都要服从已有结论。
  尚无信息显示,到底是什么人、什么部门让怒江州环保局在环评一事上有了“戏剧性变化”。但报道披露,该项目正是云南省怒江州政府“产业建设年”三年行动计划中的新建项目,有这条背景,就足够公众自动生成完整的原因了。几十年的发展经验显示,一旦与GDP发生冲突,环保标准就会被自动舍弃;一旦与地方政府打造的发展规划违和,环保部门的执法权就会被随意捏塑。无论是作为政府组成部分的环保局,还是以其为载体的环保诉求,都不可能自外于政府运转逻辑来进行伸张,甚至不能自外于这个逻辑来仅仅表达事实。
  不是么?若没有尚方宝剑在手,一个理论上可能发生爆炸、可能产生危险废渣倾倒的化工项目,岂会未经环评就开工建设,岂敢和饮用水源比邻而建,岂能调动地方环保局加班加点、量身定做批复文件?反过来看,有了这个尚方宝剑在手,绿色化之风吹没吹到怒江又能带来什么不同呢?
(责任编辑:UN656)
原标题:怒江边建化工厂,能不糟蹋这点地么?
&&&&&&</div
检讨抗灾路径依赖,既不在天灾中竖英雄也不忘在人祸中悲悯苍生…[]
   社论:
也是所有领域包括政治都需要遵守的准则…[]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制碱厂要建在盐场附近,原料之间有什么关系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简单说,制碱的工艺流程就是利用盐场的盐、利用化学物理加工方式,最后提炼出生产生活所需的各种碱.也就是说盐场提供的各种盐就是生产碱的原料.所以将制碱厂建在盐场附近,最明显的区位优势就是接近原料基地.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字化工厂建设方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