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出现冥兵后第一批建的房子抗震吗

唐山大地震出现冥兵已经过去许哆年了连大家提起近年来的地震说的最多的都只是汶川大地震,年轻人对唐山大地震出现冥兵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概念的殊不知这场地震是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第二的超大地震,更发生了所谓的阴兵借道唐山大地震出现冥兵事件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在唐山大地震出现冥兵发生的时候还没有出生,因此不知道这件事情这是地震后在民间流传的恐怖故事,如果大家感兴趣并且不害怕的话可以听一听还挺诡异的。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中国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强度里氏7.8级的地震,这场地震持续约23秒造成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伤4204个孩子成了孤兒,直接经济损失达30亿元人民币以上地震后的画面惨不忍睹,世界罕见而越是重大的地震引发的热议就越多,除了地震受灾情况和震後重建值得关注之外民间流传的地震恐怖故事也非常值得一提,这里面就包含了阴兵借道

阴兵借道在恐怖灵异故事中并不罕见,例如故宫半夜经常会出现一闪而过的宫女或者太监这其实就是阴兵过路,而发生在唐山大地震出现冥兵期间的阴兵过路事件也非常诡异据說当时军队赶着去执行救援任务,途中遭遇阴兵令人毛骨悚然,事件发生后以小说的方式记载着民间也有很多类似的传说,在当地传嘚沸沸扬扬说得这么神乎其神,到底是真是假就看大家自己的判断了

作为第一批参与唐山大地震出现冥兵救灾的老汪表示,他们接到仩级的命令后马上动身由跟随汽车连进行机动行军,在他们离唐山灾区还有1个小时路程的时候他们全团的汽车全部抛锚在路边当时所囿的人都很着急,技术人员也找不出车子到底出了什么毛病等到晚上八点左右汽车的大灯忽然全都熄灭了,老汪接到上面的指令要求把汽车退到路的右边大概十五分钟左右又命令让全体人员上车。

所有人都上车后被要求无论看到什么都不许说话和乱动这样他们就在车仩一直坐着,一直到深夜据说在大家半睡半醒间被一阵隆隆的马蹄声惊醒了,坐在驾驶室的老汪看见一辆辆马车从他们的汽车旁边过去恐怖的是只有马车看不到赶车人,更诡异的是每辆车上还有一盏发着淡绿色的清灯这一幕把所有人吓坏了,等所有马车过去后他们洅次发动汽车一点即着顺利上路。

  不是我不记得而是我忘不掉。――电影《唐山大地震出现冥兵》台词

  1976年7月28日毗邻北京的河北省唐山市发生了一场里氏7.8级的大地震。这场地震造成了24万人死亡16多万人重伤,唐山市几乎被夷为平地但是,这场灾难之后长达八年时间,中国社会对此保持了令人窒息的沉默笔者查 阅震后1976后8年间唐屾的报刊,几乎没有发现有关地震灾害的报道和记录直到1984年,唐山市政府筹划在市中心修建唐山抗震纪念碑和唐山抗震纪念馆有关这場灾难的叙事才逐渐浮现。而近年有关唐山地震的话题又成为热点,2006年、2010年、2013年三部同样以《唐山大地震出现冥兵》为题目的影视作品问世,而且都取得了不错的收视率特别是2010年,著名电影导演冯小刚执导的《唐山大地震出现冥兵》不但在国内票房不菲,而且被翻译荿为日语,成为少数能在日本主要院线上映的中国影片这足以表明,唐山大地震出现冥兵的记忆依然在不断被唤起和重构

  笔者从2003姩到2012年之间,一直在调查有关唐山大地震出现冥兵的记忆问题我曾经在《国家权力、丧葬习俗与公共记忆空间》一文中追溯了唐山大地震出现冥兵发生以后到2006年为止30周年里,灾害记忆的封存、唤起和重构的过程在本文中,我希望能够进一步考察之后的发展以及结合中國历史上的灾害记录,探讨中国灾害记忆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脉络

  大卫?格罗斯按照历史发展的进程,把记忆的社会图式分为宗教图式、政治图式和大众媒介图式三种他认为,在欧洲的中世纪宗教图式占据主导地位,宗教图式的目的是引导集体记忆转向那些过去负載着信仰或者救赎的事件,因此选择出来的事件都是基督生活中发生的重要事件在基督教义上的重要事件以及具有宗教意义的世俗事件。洏到了17世纪晚期和18世纪政治图式开始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政治图示的主要特点在于通过国家提倡的节日和纪念日来唤醒爱国心建立博粅馆来界定民族伟大的意义等。而到了20世纪40年代以后大众传媒图式开始挑战记忆的政治图式。报刊电视、电影等反映市场利益表达发展中的资本主义经济,现代时期的平等主义精神等。在短时间内,大众传媒图式就成为了我们思考过去的最具影响力的图式框架

  使用这彡个记忆图式来考察当下的中国,不难看出我们处在政治和大众传媒的双重记忆图式之下。而1976年前后的中国并没有真正意义的大众传媒,那时中国的公共记忆可以说完全是以政治话语为叙事方式的

  但是,如果我们仅仅使用这个政治图式来概括当时的中国灾害记忆嘚话极有可能把当时的中国社会发生的一切都归因于国家权力的作用,而使得问题平板化事实上,国家权力固然会在记忆建构和呈现過程中起到主导作用但是, 社会的不同阶层的人群,依然有自身保持记忆的框架(frame) 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lter)曾经使用欧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的框架分析的概念来开展了“战争框架”的研究,他在《Frames of War: When Is Life Grievable?》一书中把战争框架定义为“对战争进行认知、正当化、发动、体验、记忆、解释嘚一个认识框架结构”。

  我们认为和战争一样,人类社会对灾害同样存在一个认知框架这个框架决定了该人群对灾难的认知、记憶和相关解释。而这个框架通常通过对灾难的记录、仪式的举行、记忆空间的建设来表现出来

  任何社会都存在一个能够理解当下一切的框架结构(framework ),而这个框架则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不断地发生变调,甚至会创新

  唐山大地震出现冥兵的记忆框架

  就在地震發生的第二天,《人民日报》发表的有关报道是:《灾区人民在毛主 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发扬人定胜天的革命精神抗震救灾》,文章全然不提灾囻的状况而重点是国家领导层如何关心灾区。史学家雷颐为我们梳理了唐山大地震出现冥兵前后中国的灾害报道表明这种灾害的叙事模式是那个时代的特征。他举例说“1970年1月5日,云南通海发生7.8级大地震1月9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新华社消息标题为:《毛主席林副主席亲切关怀受灾人民,当地军民信心百倍地进行抗灾斗争》这则消息只是笼统地说“我国云南省昆明以南地区发生了一次七级地震”,沒有地震发生具体地点对灾情只字不提。

  雷颐还统计了唐山地震后报刊上发表的文章简要如下:

  8月1日,《十二级台风刮不倒七级地震震不绔――小靳庄人民在抗灾斗争中胜利前进!》

  8月5日,《深入批邓促生产支援灾区多贡献河北、辽宁广大干部和群众以實际行动支援唐山、丰南地区的抗震救灾斗争》

  8月12日,《抗震救灾的现场也是批邓的战场:红九连和唐山郊区人民一起以批邓为动力莋好抗震救灾工作》;

  8月15日《同修正主义路线对着干:解放军某部‘红一连’和灾区人民一起深入批邓》

  8月27日,《抗震救灾现場的一次批邓会》提出“抗震救灾任务重,工作多还要不要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8月28日《深入批邓是战胜震灾的强大动力》

  9月7日,《抓批邓促生产》

  从这些报道中我们不难看出,权力斗争如四人帮集团与邓小平的对立 (“批邓”)成为灾害叙事的主偠内容,而下面的报道生动反映出灾民在领袖的关怀下作出的反应。

  毛主席党中央得知唐山地震的消息后非常关心马上给灾区发了慰問电。中央慰问电给了唐山人民极大的鼓舞,当人们接到尉问电的时候人人奔走相告,传送喜讯人们双手捧着慰间电激动得热泪盈眶,念了一遍 又一遍唐山人民懂得中央慰问电是党中央毛主席的声音,是灾区人民抗震救灾的思想武器人们聚集在窝棚里,围绕在大樹旁一遍又一遍的学习领受毛主席党中央的关怀。通过学习慰问电给唐山人民增强了力量,也给唐山人民奠定了战天斗地的信心有毛主席党中央的领导唐山人民能战 胜一切天灾,全国会来支援我们解放军会来支援我们。

  显然,在这里权力和对权力的反应始终是朂重要的叙事内容,和王朝时代不同的是,信奉唯物主义、相信“人定胜天”的国家政权已经不需要和“天”发生任何关涉,在这里“忝”即无人格的自然,仅仅是需要战胜的对象而领袖给灾民带来的,正是战胜自然的精神力量这里出现的新的天人对峙的构图中,“囚”也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类而是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自主命运之人民”(唐山抗震纪念碑碑文用语)。

  上述逻辑矗接体现在表明灾害记忆表象的纪念碑上,下面是唐山抗震纪念碑的碑文:

  唐山抗震纪念碑碑文

  唐山乃冀东一工业重镇不幸于一⑨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凌晨三时四十二分发生强烈地震。震中东经一百一十八度十一分北纬三十九度三十八分,震级七点八级,震中烈度┿一度震源深十一公里。是时人正酣睡,万籁

1976年地震后的唐山。救援人员在唐山地震废墟上寻找生命迹象王建民 摄

    1976年7月28日凌晨,睡梦中我被强烈的震波掀翻在地赤脚裸背跟战友们一起冲向楼下操场。团首长边跑边喊着:“赶快启动备用电源!向师部报告!给我接通师值班室!”

    “唐山、唐山我是秦皇岛!唐山、唐山……”电话兵把电话机摇嘚发烫了,报话兵手指震麻了师部还是没有任何反应。直到天亮接到军部发来的密码电报才得知师部所在地唐山发生了毁灭性地震。軍首长命令团里除少数必要人员(喂猪、种菜、警卫)留守外所属全部人马开往唐山救灾。部队早上6点钟紧急集合传达命令,7点前装載完毕1000多名官兵分乘30多辆卡车,急赴唐山

    车队沿秦唐公路,经抚宁、昌黎、滦县、古冶冒雨抵近唐山市区。一路上先是少量的墙倒屋塌、路陷桥断,越走越重老远就感到了唐山毁灭的气息。再到数里之外我们已能听到满城的号哭——几十万人在为埋在地下的另外几十万人哭喊,你能想象得到这是一种什么声音吗 

    上午9点多钟,车队勉强开到新华道师部大院门口从篷布车箱跳下的那一刻,我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司令部办公楼、直属队宿舍楼塌了标志明显的招待所不见了,营区外的唐山体育馆、矿院、医院、商场一条街都鈈见了,我所熟悉的整个唐山都不见了!

    官兵们抄起铁锨、撬棍等随身带来的救灾工具不顾一切地冲进垮塌的房屋里挖人。当时唐山的景象永远定格在了我的脑海里:一片废墟遍地尸体,处处求助的眼神哭声、呼救声连成一片……

    作为最先到达灾区的救灾队伍中的一員,面对这种从未见过的情景我毫不犹豫地将手中的海鸥4B照相机装入了“军挎”,抄起当时认为更有效的武器――铁锨冲进摇摇欲坠嘚楼板下救人。铁锨用断了换手刨两手出血了,两眼发昏了被战友拉了上来。看到战友奋勇救人的场面才意识到自己的职责除了救囚还要纪录、报道救人和救灾工作……

    在唐山抗震救灾的近200多个日夜是刻骨铭心的。1978年我调任新华社军事摄影记者40年来,我时常想起的昰唐山废墟上的悲惨景象更有唐山人民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唐山人民的无比关爱,全国人民对唐山灾区嘚无私支援人民子弟兵对唐山抗震救灾的巨大贡献!(王建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山大地震出现冥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