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把资产分为哪几类投资资产和消费资产

如果要分散投资,如何进行资产配置?
资产配置和分散风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资产配置简单来讲就是寻找“最优性价比”的投资组合。这里的性价比指的是风险与收益的平衡。资产配置理论的核心假设是就是从非常长期来看,每个资产类别都有一个固定的收益值和风险值(一般以波动性代替)。这一风险和收益是该资产类别的本源属性,是跨越市场周期的。下图列出了国际主流的关于各大类资产长期风险与收益的假设:例如,大部分资产配置模型假设美国股市的长期回报为年化7%,长期风险(即年化波动率)为12%。这是根据美股100多年来的实际表现、再加上人为的实证分析(empirical study),得出的假设。意思即为,以长期的周期跨度来看,一般至少10年以上,美股的预期年化收益为7%。但这一假设不能用来预测中短期的收益。未来两三年内美股的收益如何,要看当前股市的估值和美国的宏观经济周期。或许你要问,凭什么设定一个资产类别的长期收益和风险是固定的?这里嵌套了另一个核心假设,即均值回归(Mean Reversion) 理论,见下图。也就是说,某个资产的价格在短期会偏离其长期均值;但在长期,只要市场近似有效,严重低估的资产就会被买入从而估值上升,严重高估的资产会被卖出从而估值下降,因此长期趋向均值。综上所述,整理一下逻辑链条:假设资产价格长期均值回归——&因此,可假设每个资产有其固定的长期收益和风险——& 基于有效边际(efficient frontier)理论,得出符合特定投资人风险和收益偏好的最优组合个人认为,在当前国内金融大环境下,盲目谈“资产配置”是不切实际的。因为:1. 国内的大部分金融资产的风险定价是错配的,即其风险并不体现在收益上。政府干涉和“刚性兑付”意味着债券、信托、房地产、甚至股权类资产等的价格并不由市场主导。因此不满足资产配置的风险收益对等的基本条件。2. 时间预期错配。许多投资类app根据投资人的偏好生成的资产配置建议,其实是一个长期的配置,而大多个人投资人在执行该建议时往往是短线操作。Wealthfront 在美国之所以发展起来,是因为美国的金融市场在经历了百年的发展后,基本具备了资产配置前提假设对应的土壤。对于中国投资人而言,如果是投资境内,进行基本的分散投资就可以了,盲目追求资产配置往往会落入某些公司的营销圈套。
投资是看好某一方向,分散投资是为了规避风险,所谓“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那关键看你想规避什么风险了。你看好股市,如果只想规避个股风险,那就多买几只;如果想规避行业风险,那就跨行业买;最不济买指数总没有错吧。如果想把二级市场的特有风险也规避掉,那么就在组合里买一些一级市场的产品,VC、PE的份额等。如果你看好整个证券市场,那么可以债券、外汇、商品、股票都搞一些。等钱多到了一定程度,升值就不一定是首要任务了,保值才是。那么就要考虑规避所有能考虑到的风险了。为了规避政治风险和汇率,得做一些跨国资产配置;规避通胀风险,则配置一些类似黄金或者不动产;再往外说,规避身体坏了风险,那就买保险嘛。总之对症下药,找准要规避啥风险,单纯的把钱分开了撒完全不起作用。
恰好最近写了资产配置这块的文章,分享给楼主,希望有用~在专业的投资顾问上,操盘者往往不会将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里,而是以一个“投资组合”的方式来操作,以此来对冲风险和平衡收益。就好比买入股票的时候,一般不会满仓某只股票,而是会分散到几只不同行业的股票,或者轻仓介入一样,满仓买入卖出与赌博无异,不算是理性的价值投资。说白了,“投资”这件事,发展到今天,资产配置、组合投资的理论已经被认定是投资必经之路了,不论是机构投资的大类资产配置,还是家庭个人的资产配置,都需要在各类资产中寻求现金的最佳组合去处。那么,究竟应该如何进行资产配置,才可以在同等风险的承受程度下达到收益的最大化呢?(机构视角)——或者,怎么样的资产配置方式才是最佳的策略,不仅可以兼顾到风险和收益,还可以不影响现金的使用(日常消费or应急情况)?(个人视角)以下将简单探讨上边提出的问题,通过一些普遍的机构投资的资产配置流程,成熟的家庭资产配置模型等来说明“资产配置”这个大概念,并分析现今理财APP的资产配置现状、推测未来可能出现的大众资产配置方向,欢迎有兴趣的各位一同探讨。: )==& 什么是“资产配置”资产配置就是在一个投资组合中选择资产的类别并确定其比例的过程。资产的类别有两种,一是实物资产,如房产、艺术品等;一是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基金等。比如,来看看备受世界推崇的耶鲁大学的捐赠基金的资产配置。(1994财年耶鲁捐赠基金的市值为36亿美金,2015财年达到255.7亿美金,21年的时间里增长超过7倍。)它的配置就包括了上面两种类别的资产。值得一提的是,存款和不动产(房产)投资是中国富豪(千万资产以上级别的高净值人士)最主要的投资理财方式。98%的富豪使用这两种方式进行投资理财,且存款在富豪的整个资产配置中占比38%,不动产占比35%;其他方式的投资相加,总额不足三成。(数据来源于胡润百富)由此可见“土豪”的配置仍然较“土”,也侧面反映了后续金融资产投资的巨大机会,在当今这种无风险产品利率不断下调、金融产品又不断普及和丰富的时代。==& 如何进行“资产配置”由上图可见,除了决策主体不同之外,资产配置的过程和之前分析的机器人投顾的大致过程一致:由上图可见,除了决策主体不同之外,资产配置的过程和之前分析的机器人投顾的大致过程一致:有市场条件和风险偏好的输入(面向个人投资者,还有更强的流动性等个性化要求等)——对市场和投资者的了解找寻各类资产进行与输入资金的对接——找资产的能力根据策略进行资产配置,即买入对应资产组合——是否具备买入的资质和条件等根据输入条件的变化变更配置策略——市场敏锐度、操盘能力等简单标注了这几个步骤背后所涉及到的资金管理方能力,可以发现这几个能力正是区分出各个投资组合收益率表现差异的地方。亦即,资产配置的整体流程,仍然考验着投资者对自我、资产、市场的了解等;“配置”能够给到的是一种投资的策略,让投资免于过度集中,进行平摊风险,守中有攻。在整体的操作过程中,专业投资者的资产配置通常意味着要计算各种不同资产的收益率、标准差和相关性,并运用这些变量进行均值—方差最优化从而选择不同风险收益率的资产组合。关于这些专业的分析和计算,已经有了大量现成的理论和工具。从马科维茨到夏普到米勒,从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到有效市场理论到资本资产定价理论,20世纪中期以来,金融学家已经为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刻画出了一个又一个精美绝伦的投资组合模型。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资产配置就未必包括这些专业而复杂的计算过程,但依然可以根据个人财富水平、投资的动机、投资期限的目标、风险偏好、税收考虑等因素来确定纳入投资组合的资产类别及其比重,并在随后的投资期内根据各资产类别的价格波动情况,及时动态地调整资产配置组合权重,或者在某一类别的资产中再作“个股”选择,以寻求风险控制和投资收益最大化。==& 个人或家庭如何进行“资产配置”(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曾调研全球100,000个资产稳健增长的家庭,分析总结出他们的家庭理财方式,从而得到这张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被公认为最合理稳健的家庭资产分配方式。当然,这里只是给出一种通用的策略,毕竟对于每个人的投资策略,实际的资金使用情况都不一样。简而言之,个人或家庭在进行资产配置时,可以尽可能把以上四种类型的钱分开配置,其中“生钱的钱”配置尽量保持在30%左右。基本上,对于“要花的钱”、“保命的钱”、“保本的钱”目前都有比较成熟的基金代替,分别为“货币基金”、“重大保险”、“养老基金”,能够有实际性收益率区分的,还是在于权益类产品(生钱的钱)的投资。而这个,也正是最考验投资能力的那部分,在配置时要根据高风险高收益的特性来进行资产的投资,既要能拿得住收益、又要能够及时止损。==& 浅谈“资产配置”的发展方向1. 投资范围扩大当前,资产配置正在慢慢朝着多元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原本更关注低风险、固定收益类投资项目的高净值投资者,现在开始逐渐尝试高风险、权益类、有波动性、带创新性、相对有技术含量的产品(如PE等)。这其中,全球化资产、黄金资产更是慢慢受国内投资者的重视,慢慢被纳入了资产的配置范围内。2. 越来越灵活的资产配置随着金融产品种类的不断增多,各类资产的混合度会越来越高,例如原本基金投资就是一种各类权益类金融资产的配置,而目前FOF(基金中的基金)等也迅猛发展中,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内,资产配置也必将越来越灵活。而在这种环境下,“配置”这个过程也会交给专业的投资机构来运营,个人投资者只需要做出适合他自己大方向上的投资决策即可。甚至,目前的机器人投顾只需要几个风险、流动性等问题即可自动生成投资者的投资组合了——投资者无须太多思考,只需要关心核心的几个指标就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投资了。例如以下Acorns的全球化资产配置:[Acorns页面截图]投资范围囊括了各类资产,包括房地产、公司债、国债、混合市场股票、大小公司股票等。当然,目前国内各大理财APP只能够实现金融资产的配置,对于实物类资产的配置暂时无法涉及到。对于某些资产管理计划,是可以通过包装后去投资这类非标不动产等,不过这个层次略深,这里不做讨论。3. 国内理财APP资产配置的发展当前,国内理财APP中,资产配置的功能暂未全面铺开,笔者体验一圈后,也只发现“钱景理财”、“弥财”有似的功能。分析个中原因,可发现,一来基金组合推荐需要资质,二来当前国内组合投资的时机还未成熟:用户还未完全熟悉透某一类型投资,即要求其跨度到组合投资,有点不符现实。[钱景理财页面截图]如上,钱景理财作为取得基金代销资质的机构,在主体的投资页面上推荐了三种投资组合,分别为:进取型、稳健型、保本型。进取型:40%货币基金 + 40%指数基金 + 20%混合基金稳健型:50%货币基金 + 30%债券基金 + 30%混合基金保本型:50%货币基金 + 50%债券基金用户若选择个人定制投资组合,则会弹起测评问题后,将用户归类为以上三种类型之一,再进行投资组合推荐。推荐的组合仍旧是以上三种组合,完全自定义的投资组合目前仍未支持。[弥财页面截图]弥财由于对接的是外国券商,所以可以支持国内指数的混合投资,这个中国版的wealthfront,目前也正处在早期的用户教育和市场开拓中。整体来看,【资产配置】在国内,仍旧是家族资产管理或者高净值资产客户的专属资产管理策略,门槛较高,平民化的资产配置存在很大的市场缺口。目前资产配置在众多的理财APP中更多是金融资产组合投资的概念。组合型投资除了雪球的股票组合型投资外,基金的组合型投资暂未有很成熟的模式。一方面,国内监管较紧,目前对这类发起组合的投资者要,要求有投资顾问的资格。(具体可参照上篇公众号文章)另一方面,当前国内普通投资者对于资产配置的认识不足、基金投资尚未普及,过渡到基金组合投资需要较大程度的用户教育。不过从雪球这一社区来看,通过将股票投资组合的收益率曝光,可以非常有效地抓住组合跟随者,并在用户逐利的过程中隐性教育用户组合投资的概念与策略,是一个可以参考的方向。这其中,如果能够像“摩尔金融”一样,对组合发起者给予阅读收费权等实质性的激励,则可以更好地激发组合发起者的动力,并通过收益率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作用在投资社区内,逐步养成少部分大V做好社区口碑,个人认为这对于组合投资策略的教育和普及会是更好的一个推动。但是以上的投资社区也仅仅是针对股票这一活跃的证券而言,正是因为股票大涨大跌,极富讨论价值的特性,才赋予了社区的活力。而像基金、保险、债券等等这些其他品类,在组合投资上,则很难通过暴涨的收益率来吸引人气。平稳的收益需要较为长期才能兑现,很难在同一时间内做出组合间的对比,所以切入点要放在中长期的资产配置上,并吸引对此等风险偏好和追求长期资产收益的用户。当前,蚂蚁聚宝等新兴理财APP的社区功能也纷纷在试点社区功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用户间的交流、投资策略甚至投资组合间的分享也会越来越多,社区融合化的趋势也会越来越明显。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若平台作为第三方不介入投资资讯等,改为扶持组合发起者,让他们来引领社区的市场动向,草根大V也将从社区中的这一市场机制中获得支持并崛起;若平台作为资讯方与用户单对单进行交互,则平台需要引入专业的第三方投顾服务,精细化用户需求,推荐最适合的投资组合配置,这样才能满足用户的组合投资需求。综合来看,核心关键点还是在于怎么样根据金融产品的特点去激活用户的投资需求,而在信息的传达上,可以通过投资类社区的方式来强引导用户进行组合的关注与自我学习,在跟随着用户一起成长的同时,完成平台金融产品的组合售卖。且走且看,欢迎大家公众号留言一起探讨~下一篇文章,聊聊金融的跨界合作,包括消费金融和资产证券化等模式,欢迎关注并等待。: )
从业者的互联网/金融分享,欢迎关注: )
从业者的互联网/金融分享,欢迎关注: )
在中国经济不断减速的当下,高收益低风险的单一资产难寻,投资者要获得较高投资收益不可避免的需要承担相应风险。对于普通者来说,投资是一件越来越难的事情了。前者首次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战略资产配置体系、分析大类资产跨越周期的回报和风险特征、并针对不同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提出了长期配置比重建议。后者侧重于战术角度,聚焦当下,结合对经济周期的判断,在前者基础上小幅调整,以实现更高回报。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投资者什么最赚钱并不是一个十分困扰投资者的问题。房地产、高收益理财等年收益超过20%的近乎无风险的“赢家标的”,是中国投资者的首选,也为投资者赚钱了巨额收益。但这并不可持续。第一,这些暴富机会的出现,与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之中所产生的一些结构性投资机会有关,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这些投资机会正迅速失去光彩;第二,这也直接造成了中国私人财富集中于存款和银行理财、房地产等少数标的,存在着巨大的缩水风险。如今,中国市场收益和风险更加匹配,高收益低风险的单一资产难寻,获得高投资收益不可避免的需要承担相应风险。投资者的收益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有效分散化承担相同风险的情况下获得更高的组合收益;二是获取择时收益;三是通过主动管理获取单一资产的超额收益。美国学者Brinson等人于1986年发表在《金融分析家杂志》上的“组合绩效的决定”是资产配置领域的经典文献,该研究表明,投资收益的93.6%归因于长期平均资产配置策略,而具体投资于哪只股票或产品、投资的时点选择等因素对回报影响较小。既然如此,未来十年应该如何投资,当下又应该如何进行资产配置呢?其中,战略配置着眼中长期策,依赖合理分散化投资,帮助者在不牺牲预收益的情况下降低风险水平,在承担相同波动风险的前提下获取更高收益;战术配置则着眼于当下,结合对经济周期的判断,在战略配置的基础上进行小幅调整,帮助投资者获得更高回报。ps:本回答来自 专业理财师之家星火金服(微信号:myxinghuo)
分散投资,分散投资,分散投资,是所有专业机构的座右铭。就因为定量解释了为什么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哈里·马科维茨的现代组合理论MPT获得了1990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并成为了今天所有专业机构的资产管理方法与框架,也用来构建基金中的基金FoF(Fund of Fund),获得更加稳健的长期回报。这个理论的精髓:几类资产的相关性(同涨同跌的可能性)越小,组合起来风险就越能被分散,加权预期收益还保持不变。因此,相比单个资产,多资产的组合就意味着相同预期收益时风险将大大降低,或者承担相同风险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当然,前提是组合要做得正确)。风险和波动小了,收益高了,长期投资也更容易坚持。这就像派一支部队去打仗,你会只派步兵,还是步兵炮兵坦克直升机电子兵一起上?根据这个业界公认的资产组合理论,下面通过具体的一个过程带大家走一下:第一步 配置资产类别什么才是一个好的投资组合?回答:组合的各个成员之间最好要有本质区别。把老虎和狮子组合在一起,我们得到的除了兽性还是兽性;而好的投资组合就像老虎、棒子、鸡在一起,刚柔并济,才可以大杀四方,因为它们各有各的特点,互相补充。老辈经常说命中缺水就要取个带水字边的名字,把水补上,这辈子才有好运数。金木水火土的完美组合俗称五行,相生相克,这是我们老祖宗对组合与均衡的认知。相比之下,金银铜铁就是个三流组合。资产组合也一样。比如,针对国内投资者情况,对市场上各类资产进行筛选,可以选定下面四大类资产,它们的组合既能保障收益,又能很好的降低风险:验证一下,咱们选取最近5年这四类资产的数据,做相关性分析(1代表完全相关,0是完全不相关)来看看他们是否满足MPT要求。验证一下,咱们选取最近5年这四类资产的数据,做相关性分析(1代表完全相关,0是完全不相关)来看看他们是否满足MPT要求。可以看到,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最大的不超过0.33,全属于弱相关,甚至还有专业投资对冲风险最喜欢的负相关,非常符合MPT要求。上面,就是一个简单的资产配置初期筛选过程,只是完成了大类别配置的第一步,还需要对各类资产找到投资标的,以及根据某种算法具体确定资产配置的比例问题。想看到后面的步骤,大家就把答案顶上去 :-)
现在大家都说,要做资产配置、要做资产配置、要做资产配置…但回头一想:我为什么要做资产配置呢?你看A收益多好,我干嘛买收益这么低的B呢?我们通常听到最多的说法就是,每种产品配置一点,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可以分散投资的风险。但有多君真心觉得太牵强…不过没关系,今天告诉你一个高逼格解释,以后不管是在朋友面前装逼还是考量放在自己面前的投资产品,都能用得上。正如一国的货币政策中有一个蒙代尔不可能三角一样,金融产品也存在一个不可能三角。这个三角由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组成,对于一个金融产品,只能满足一个或者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市场上是不可能出现一款低风险、高流动性的高收益产品。如果有机构告诉你我有这样一款产品,那有多君很负责的告诉你,请毫不留情的扭头就走,因为这样不专业的机构本身就是个风险。所以,做资产配置其实是在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这三维空间里做取舍,单一产品做不到的三者兼顾,资产组合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做到,当然也不是绝对的。这里所阐述的都是相对概念。在当前的市场形势下,由于资产荒导致收益率一直在下行,所以单一产品如果需要维持收益率预期,就必须降低安全性和流动性。此时就需要通过资产配置选取一些避险资产和低风险资产,去提高安全性和流动性,如黄金、债券和货币型基金等。我们先来看2个历史上的牛人们提出的资产配置模型典型代表——马克维茨模型与耶鲁模型。马克维茨模型马克维茨(Markowitz)是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之一,他在经济杂志“Journal of Finance”上率先发表名为《投资组合选择》(Portfolio Selection)的文章。按理说,在个人资产配置问题上,他绝对有能力通过一番复杂计算,在风险和回报之间找到最优的配置比例。但他给出的配置方案是这样的:马克维茨告诉朋友说,这样做也是为了让遗憾最小,因为不管股票还是债券上涨他都会开心!而这个诺贝尔奖理论简单的说就是:一、投资任何金融产品,都有收益和风险。大妈都知道股票收益高风险也高,债券收益低但风险低。二、不相关资产组合之后,奇迹出现了:收益不变风险下降。如50%的股票和50%的债券配置一个组合,组合的风险比单独股票或债券的风险都低,但收益却没有降低。三、组合资产间越没有关系(相关系数低),组合风险越低。被资产配置的概念忽悠,买的是各种股票基金,风险自然不会降低。四、形成组合资产之间的最优比例。下图蓝色的“有效边界”曲线,就是投资组合里收益最大下,风险最小的股票和债券配置比例。但很多投资者对于资产配置却并不认同。一些投资人认为资产配置的收益较低,可能只有个位数,如果买入股票基金,只要碰到一个涨停板,就等于资产配置一年的收益。但现实情况下,资产配置的收益真的有那么低么?让我们来看看资产配置典型代表-耶鲁大学捐赠基金的表现。耶鲁模型一、资产配置的真实收益事实上,许多进行了资产配置的基金的收益率并不低。以其中的典型代表,耶鲁大学捐赠基金为例,过去20年,耶鲁大学捐赠基金的年均净收益率为13.9%。事实上,对比巴菲特19.4%的50年年化回报率,耶鲁大学捐赠基金的年均净收益率并不低。同时,这一基金最高的年收益率曾达到41%。*对比1995年至2014年这20年,耶鲁大学捐赠基金13.9%的年化收益率远远跑赢了各类指数。*对比1995年至2014年这20年,耶鲁大学捐赠基金13.9%的年化收益率远远跑赢了各类指数。除了指数外,再来看看对冲基金的表现。相比这两支知名的基金,以资产配置为主要策略的耶鲁大学捐赠基金,13.9%的年化收益率并不逊色。*以上数据可能刷新了投资者对资产配置的认识*以上数据可能刷新了投资者对资产配置的认识二、偏重权益原则耶鲁基金的掌门人David Swensen曾披露过资产配置的诀窍,除了多元化这一资产配置的盾牌,资产配置也有进攻的利剑:偏重权益。David Swensen指出,长期投资者在构建投资组合时应明显偏重于股票。这里的股票,不止二级市场上交易的股票,也包括私募股权投资。历年来,耶鲁大学捐赠基金对于权益类资产的配置均在40%以上,而PE资产的配置也均在10%以上。OK,好了,小白投资者就到此止步吧,前方高能慎行。全天候模型刚才有多君有说到,为了提高安全性可通过选取避险资产和低风险资产来平衡。不知大家是否发现,这时考量资产配置的角度不是收益而是风险,这也是有多君要向大家介绍的第三代资产配置模型-全天候模型,又称风险平价模型(Risk Parity)。这个模型不再简单的把资产按照某一个固定比例,在不同的资产类别里划分,而是统计几类主要投资的资产它们所隐含的风险,使得各个配置的资产隐含的风险维持在一个均衡的水平上,所以在投资于股票、债券以外,还会投资于大宗商品以及其它高流动性的资产。所以,模型的关注点不再是某类资产未来可以带来多少收益,而是去计算这类资产未来会产生的风险有多大。比如考量目前配置的这个组合有没有配置到足够的风险,或者说我的风险如果超额了我要不要降低。这个牛X的模型,目前被投资界广泛追捧,机构投资者使用非常多,而它的爹就是著名的桥水基金创始人雷·达里奥(Ray Dalio)。关于它的理论和实务当中的使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上桥水基金的官网下载阅读。这个模型之所以大家都愿意使用,是因为它解决了一个过去被忽视的问题。比如我们拿经典的股债平衡模型来举例,这个模型中60%配置于股票,40%配置于债券,但大家知道,股票和债券这两个资产各自承担的风险其实差别很大。可能这个组合90%的风险都来自于这60%的股票,配置比例和风险比例是不均衡的。而这个模型解决的就是配置比例和风险比例的不均衡。不再关心配置比例是多少,转而关心每个大类资产承担的风险,做到相对平衡。比如我潜在的风险控制目标(我能接受的风险波动)是8%-10%,那么通过计算每个大类资产的风险,再决定每个资产类别要配置多少比例。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按照雷·达里奥的资产框架,黄金是作为现金来看待的。下面这张图是剔除通胀后,200年资产收益变化,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黄金除了跑赢通胀(货币),几乎不能产生其它什么收益。当然,任何事物都会有其缺陷,不排除这个全天候模型。它的局限性在于,不适合资产规模太小的投资者,因为其投资的资产类别非常多,而且会使用杠杆,更适合于机构投资者或大户。另外,杠杆在国外使用很方便,成本也低,但国内做杠杆太难,而且成本也相对较高。以上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个资产配置方案,在目前的时点,资产配置的确是投资者最好的解决方案。但正如查理芒格所说,投资并不简单,认为投资简单的人都是傻瓜。想要要真正做到配置合理,资产保值,不是单单分散投资能够做到的。结尾最后是例行的安利时间,欢迎关注有多,我们的口号是有趣,有料,有回报;多看,多聊,多配置。有多是一款面向大众的全球化资产配置工具,也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便捷、安全、高效的用户体验,帮助用户更深入地理解资产配置的意义和方法。看到这里的都是有多真爱粉,感谢!
题主一共问了两个问题:1,如何理解资产配置;2,如何应用。第一个问题上面已经有人回答了,我就不多说了。我尝试回答一下楼主的第二个问题。现代组合投资理论经马克维茨提出以后,至今在投资界运用经历了三代演变,分别是:1. 经典的股债平衡模型:即以60%股票和40%债券(假定是这样的风险偏好)的资产比例构建一个投资组合,每年末进行再平衡,使该组合比例回到60%股票和40%债券。这个模型今天仍然可以运用;2. 耶鲁模型:耶鲁大学基金会管理人大卫·斯蒂文森在其著作《机构投资者的创新之路》中有详细的阐述,核心思路是在传统的股债平衡模型中增加了大比例的实物投资(诸如房地产、林业等)和另类投资(如对冲基金、股权基金等),由此大幅优化了组合收益。这一做法后来得到众多机构投资者模仿;3. 风险平价(Risk Parity)模型:由目前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Bridgewater的创始人Ray Dalio提出,其管理的All Weather基金正是运用这一模型取得了优异业绩。相较于上两代模型,风险平价模型的核心关注点在定期对其投资的各个大类资产类别面临的风险暴露进行再平衡,使其维持在一个相对均衡的水平上。先这样,去哄小朋友睡觉了。
大家都以为做资产配置是基金经理的工作,或者是大富豪的工作,其实,中产阶级也是应该考虑资产配置的。正巧应某全国金融公众号50强的邀请写了一篇给“小白”看的资产配置文章,拿来做这篇答案最好不过了。 很多人都看过很多财经文章或者财经书籍,发现这些文章和书籍都没办法触及到资产配置的本质。 事实上,“资产配置”的本质上都不外乎有3点,懂得了这3点,千千万万的财务书籍,在你眼里都不再神秘。那么这3点是什么?如果不懂这3点,或许我们要成功只能归结为运气了。 一、定位 我们为什么要做资产配置?有两个答案,1是要达到财务自由,2是财务已经自由的人追求最大收益。 如果你属于第2点,已经财务自由了,就不用看这篇文章了。对于财务自由的人,我相信你的眼光已经很毒辣了,你甚至已经有个团队专门为你的资产进行最大利益化管理,该怎么配置已经有人根据你的专业、行业、地位进行布局了。所以这篇文章是给第1点想要达到财务自由的人看的。 那么,现在我们就需要开始进行定位了,你有多少资金,干多大的事,如果你只有几万块,最好是去买基金,或是理财产品,由基金经理给你进行资产配置吧。或者翻到下面看第二点,借势。 如果你看不上一年5%左右的理财收益,也看不上基金的不稳定收益,想要自己进行资产配置,那么你一定听过最有名的理论:“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理论确实没错,但是请相信我,绝大多数人那“三瓜两枣”还没能达到需要进行资产配置的地步。就你那百八十万的,还要分成N份,买基金、买房子、买股票、买债券、买投资产品、买珠宝、买书画、买艺术品、买黄金、买美元等等……我认为你还是想方设法从中选择最适合你的一两个去投资吧,而专业的资产配置交给职业的经理人去干,这方面的基金一抓一大把。 二、借势 这个世界处处充满限制,你所能想到的一切发财的法门,早就有前人布局,其中的利益盘根错节。你与其想着靠资产配置来达到较大收益或者财务自由,不如投资给某个人比如马云,或者某个平台,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比如一些著名的私募。或者,借势你现实生活中的某位好友,就算你的好友他是个路边卖槟榔的,如果他的生意很好,你甚至可以投点钱给他在他的槟榔摊上开个便利店一起合作,这也是配置资产的一个办法。 只要是双赢,你敢投资敢亏损,也许借势是最快的捷径。 三、识人任人 你看,当你想要进行资产配置的时候,绝对没想过要自己进行投资经营或者创业,有个理论是“让钱来为你工作”,相信你一定有这个想法,大家都蠢蠢欲动,好想马上把钱丢出去,钱马上“下崽”,马上不断有收益。我只能说,醒醒吧,别做梦了。那么多天使投资人、职业投资人,尚且投资失败无数个项目,甚至有些是血本无归,如果你看到这么多负面例子,你还想把钱丢出去吗? 好吧,那成功的投资人到底有些什么本事啊? 他们最大的本事是,识人任人。李嘉诚旗下有300多位智囊团成员时刻效劳。投资马云而成为日本首富的孙正义,他的投资就是投资“人”,一眼看到这个人,聊几分钟,就知道这个人能不能投了,这才是最大的本事。所以呢,如果你没有像孙正义一样读过4000本书,对所有的生意行业做过全面规划了解,还是谨慎点吧。或许我们应该先修炼自己,让自己达到慧眼识珠的程度。 好了,到这里,我们或许可以总结一下:资产配置,需要先让自己达到比别人更高的眼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借势而行或者识人任人都需要眼光历练。当你达到很高的层次,总会发现最适合你的投资模式,那才是通往财富自由的道路。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资产配置是资产保值增值的利器,运用资产配置的方式来打理自己的资产。但是,很多投资者并不知道,资产配置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想要达到最优效果,就需要更科学的方法,在持有过程中不断的动态调整自己的配置。资产配置的调整,按对象分,主要有“定期配置比例再平衡”与“不定期产品调换”两方面,我们今天先来谈一谈“定期配置比例再平衡”。投资者都明白,资产配置中最重要的便是各类资产所占的比例。由于市场变化,像债权类产品会产生利息,股权类、另类产品也会随着时间,资产量发生改变。那么,原本配置的股债比例,就会发生改变。咱们举个极端的例子,配置中仅有一只股权类基金和一款银行固收类理财产品,且金额相等,各占总资产的50%。如果在今年2月初购买了上证指数基金,到今年4月中,收益达到15%左右,也就是股权类资产增值15%;相对的,银行理财如果按目前的行情,年化收益5%,这2个半月获得1.03%的绝对收益。那么,是股权类占比53.23%,债权类占比46.77%,失去了原有的比例。所以需要再平衡。那么,什么时间调整效果更佳?眼见为实,我们来看一看实例。在时间上选取日至日,也就是过去5年,用稳健3配置比例,债权类全部配置银行理财(收益固定为5%),股权类完全为沪深300指数,直接持有不调整的收益为-3.38%;如果每半年调整一次股债比例,收益为18.72%;如果每季度调整一次,收益为17.75%;最佳效果是每2个月调整一次,收益为19.55%。波动率方面,2个月调整一次也是有降低波动的明显效果。直接持有不调整的波动率为25.75%;每半年调整一次波动率为14.20%;每季度调整一次,波动率为14.10%;最佳效果依旧是每2个月调整一次,波动率为14.00%。指数表现是这样,那么基金怎么样呢?相同的时间段,我们用一只排名在第20%的股权类基金替代上文中的沪深300指数,按标准配置比例进行投资,并每2个月将比例再平衡一次,结果证明2个月调整一次非常有效。每2个月调整每季度调整每半年调整不调整绝对收益93.62%86.88%86.34%62.39%年化收益14.13%13.32%13.26%10.18%我们纵向对比一下,分别用沪深300、上证50指数与股权类基金(即组合资产配置)作为股权类配置,银行理财做为债权类配置,其中,股权类基金2个月调整一次,指数不作调整。图表中很直观的反映了2个月调整一次配置的效果远远好于不调整。从数字上,组合资产配置绝对收益为93.62%,远高于沪深300的-3.38%与上证50的1.03%。所以,资产配置只是第一步,更加重要的是过程管理!当然,过程比较专业,可以请一个独立的第三方投资顾问,来帮自己打理!
前面的大大们已经说的很专业了,展开写写一个当代PEVC的幕后推手,教科书式的资产配置案例:耶鲁大学捐赠基金模式(The Yale Model)。先看业绩:30年50倍,IRR~13.9%1985年,David Swanson回校执掌捐赠基金,结果如下。注意1985年后基金总值(黑线)的变化:可以看出,为何说耶鲁模式是资产配置的典范:可以看出,为何说耶鲁模式是资产配置的典范:1985年-2015年,基金的30年年化回报率为13.9%,比其他大学高5%,比指数基金高4%。不要小瞧复利的力量,粗暴点解释, 给基金1块钱本金和30年,它可以还给你50块钱(1.139^30≈49.63)。相比之下,指数基金只能还给你17块,其他大学的基金只能换给你12块。 以10年期年化收益来排名,过去10年中9次排美国大学捐赠基金第一。*这张图实际上显著低估了基金的真实增值能力,因为基金增值后并不完全回流再投资。每年基金收益中,约30-40%要用于学校的各类支出(请老师、建大楼、奖学金等)。前面有答案说21年翻了7倍,这个数字是不准确的。模式特点:FOF、分散、另类、长期、主动在出色的业绩背后,耶鲁模式有几个特点:母基金模式:投资基金为主,借力外脑,直接投资较少,一般为跟投 跨资产类别配置:8大资产类别,上千只基金跨地域国别配置:不局限于美国,既投资发达国家也投资新兴市场股权导向,超配另类资产:类股权收益资产(债券/现金以外的资产)占比超过90%,另类资产(Alternative Assets,本国股票/债券/现金以外的资产)占比超过75%超长期投资:非流动资产占比超过50%,注重与基金经理的长期关系强调主动管理: 押注于最出色的基金经理,利用基本面研究、投后管理等追求超额回报下图总结了耶鲁大学捐赠基金的资产配置策略:*气泡大小表示占比;红色系为常见的另类资产,黄色系为具有防通胀特点的另类资产,蓝色系为常规资产。这个策略背后呢,是一个拿了诺奖的金融理论,和一个被称作机构投资之父的男人……策略核心: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与经理选择上世纪50年代,James Tobin和Harry Markowitz在耶鲁大学考尔斯经济学研究基金会工作期间,提出了现代资产组合理论(Modern Portfolio Theory,MPT,也叫中值-方差分析法)。这个理论 基本上说的就是:投资不仅要看单个资产的特征,更要关注它与其他资产的关系;给定风险水平,如何通过优化资产组合配置,最大化(预期)收益。然后,1985年,David Swanson在博士生导师James Tobin的召唤下,从华尔街投行辞职,薪水打了个两折,把老师们的理论付诸实践,踏上了为母校管钱的征途。任务包括:1)定策略;2)选经理。1)定策略:MPT理论的关键,就是一条有效边界(Efficient frontier),这个边界上的每一点,都代表了给定风险水平下能获得最大回报的资产组合。定策略的主要工作,就是在 了解现实世界中不同资产类别的收益-风险特征基础之上,根据捐赠基金的风险偏好,制定具体的配置目标,让投资组合尽量靠近有效边界。2)选经理:当然,现实世界是复杂的,即使是投资同一资产类别,不同人的业绩也不一样,原因在于市场定价机制并非完全有效,价格有可能被高估或低估,并不完全反映资产价值,而不同投资人挖掘、利用错误定价机会的能力也不一样,能力强者,可以因此获得超额回报。下图显示了不同资产类别中,基金经理的能力差距:*蓝点为头部25%经理的收益水平,红点为平均水平,黑点为尾部25%经理的收益水平。可以看出,VC/REITS/LBO等另类资产类别里,头尾差距特别明显。原因在于流动性低,更难有效定价。 因此,捐赠基金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选择优秀的基金经理(Manager Selection),利用他们的主动管理能力,借力增值。这里的关键,包括明确各类资产中经理的关键成功要素,准确判断各经理的能力,并通过广泛深入的人脉网络,与之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下图要证明的就是,好好选经理确实有价值,总体回报更上一层楼……那么问题来了,各类资产具体有什么特性,其中的基金经理最关键的能力是什么?那么问题来了,各类资产具体有什么特性,其中的基金经理最关键的能力是什么?八大资产类别的细分策略和关键能力根据在不同经济条件下预期收益的变化(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利率变化),Yale将各类资产分为八大类,各类细节如下:1&2. 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和杠杆收购(Leveraged Buyout)以前合称私募股权(Private Equity),2015年开始拆成两类统计汇报,都是非公开市场的投资,都涉及企业经营层面的主动管理带来的超额回报。VC的策略是投资早期企业,依靠高成长性带来的股权增值获得回报,风险和收益都最高。关键能力一是早期机会识别能力,二是投后管理能力。LBO则主要投资成熟企业,利用财务杠杆获得资金买断公司的控股权,通过投后管理(比如出售不良资产、管理层变动、整合运营等)增加公司价值。关键能力首先是投后管理能力,其次是金融工程能力。Yale投资了世界上第一批VC和LBO,历史可以追溯到1976年, 两者相加占整个组合的近1/3,占比是其他大学捐赠基金均值的三倍。原因一方面在于Yale偏好主动管理的投资策略,另一方面也因为有先发优势,和大部分的VC和LBO基金有良好的长期关系,可以投到最好的基金经理。3. 绝对收益(Absolute Return)约等于对冲基金(Hedge Fund),投资于二级市场,包括两种策略:1)事件驱动(event-driven),判断特殊事件(比如合并、分拆、破产重组)对公司价格的影响,进行债权或股权投资(更多可见);2)价值驱动(value-driven),综合对宏观经济、行业和公司情况等方面的研究,发现被市场低估或高估的股票,通过做多或做空获得收益。特点是不仅做多也可能做空(因此叫绝对收益,详见),与大盘的相关性不高,关键是基金经理的信息获取、判断(游走在基本面研究/内幕交易的边缘)和交易执行能力。Yale是首次用绝对收益定义这个资产类别的机构投资者,目前AR占总资产的21.5%。4&5. 美国股权(Domestic Equity)和外国股权(Foreign Equity)指投资二级市场股票的基金,策略是通过对公司自下而上的基本面研究(指标如资产价值、未来盈利和现金流),发掘套利空间,目标是跑赢大盘。和其他资产类别相比最大的特点是流动性强,分散性高,特别是后者有投资组合的和投资地域的双重分散,但是和大盘情况有很强的相关性。 最关键的是基本面研究的能力,FE还会考虑投资目的地国的国家情况。由于美国资本市场发达,定价机制更为有效,套利空间有限,因此偏好主动管理的Yale的资产中,DE只占4%,是大学捐赠基金平均值的1/5。FE因为地域分散和跨国套利空间,则占14.5%,但也略低于同业平均,其中约四成投资于发达国家基金(主要是欧洲), 六成投资于新兴市场基金(中国、印度等)。6&7. 房地产(Real Estate)和自然资源(Natural Resources)两者的投资(最终)标的是实物资产,特点是收益稳定,防通货膨胀,投资周期长流动性差。基金经理对特定领域的了解是关键。8.固定收益(Fixed Income)主要指债券,特点是收入稳定,和其他资产类别协同性低(low covariance),防通货紧缩和经济萧条。但因为收益比较死,投资门槛低,定价最有效,主动管理很难额外价值,基本上不管怎么投都差不到哪里去(可以翻回上面的差距图),因此Yale采用内部管理的方式,而非交给外部的基金经理。基于对各大资产类别风险-收益特征的深入理解和当期的经济情况,设定各类资产每年的具体配置目标(占比),再依据各类资产关键能力挑选最优秀的基金经理,追求主动管理能带来的最大超额回报——这就是耶鲁捐赠基金投资办公室的主要工作。让我再用这图镇一次……---------------------最后,这个模式更适用于机构投资者,对于耶鲁模式中超配的另类资产,个人一般没有直接的access,除非是超高净值个人(Ultra-High Net Worth Indiviual,身家一般从亿开始)。论马太效应……利益相关:给LP打过工的小妹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资产分为哪几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