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1、5、7成都区域未来发展方向向

|||||||||当前位置:&>&&>&&>&成华区服务业发展规划发布日期:浏览次数:31329来源:字体:【】【】【】
  为推动成华区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加速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生态城区、现代成华”的战略目标,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成都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等,编制本规划。本规划是成华区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制定相关领域专项规划、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规划期限分为近、中和远期,近期为年,中期为年,远期展望到2020年。
&  一、规划背景  (一)成华区处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关键期
  成华区尚未进入服务经济阶段,正处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关键期,也正处在由传统工业区向现代化城区转型的关键时期。历史原因导致的发展阶段滞后是成华服务业发展落后的根源。规划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即是基于成华区发展阶段的传统工业区向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现代化城区转型过程中的服务业如何跨越式发展问题。
专栏1& 2007年五城区相关指标对比
服务业占GDP比重(%)
服务业贡献率(%)
第二产业贡献率(%)
注:服务经济标准——服务业的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超过60%,或者服务业中的就业者在整个国民经济全部就业者中的比重超过60%,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应该明显超过一、二产业。
&  (二)成华区确立“1413”经济发展战略
  “生态城区、现代成华”的提出,“一轴引领、四城驱动、一区辉映、三带贯穿”经济发展战略的确定,明确了全区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理念和核心任务,也指出了现代服务业将是成华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这必然要求要尽快细化成华服务业的发展思路,促使服务业迅速成为区域经济的支撑,以推动总体战略的实现。  (三)成都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
  《成都市服务业发展规划》对全市服务业发展进行了总体定位和部署,提出了包括成华区在内的中心城区将是成都市服务业的核心功能地域,是服务功能的主要承担者和服务业的主要集聚区,这对成华区实施结构调整,加快服务业发展创造了机遇和条件。同时,成都市鼓励各城区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也对成华区服务业发展定位提出了要求,为成华区服务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四)全球服务产业转移的有利机遇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发达国家亟须削减成本,将会加速制造业的高端环节和高端服务业以及其他优质产业资源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成都是西部地区中心城市,拥有较强的经济综合实力与科技创新实力,在承接发达国家及中国东部发达地区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移中处于有利位置,现代服务业完全有可能在整个世界市场规模萎缩的情况下实现增长,实现服务业发展历史性飞跃。
&  二、发展基础  (一)现状分析  1、总体规模
  年期间,成华区服务业总量不断扩大,2007年达到128.6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大体呈现上升趋势,2007年比1990年提高了9个百分点,达到51.47%。
专栏2& 年成华区服务业增加值以及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2、产业贡献
  从服务业对GDP贡献率看,年期间,总体处于围绕50%数值上下波动徘徊的状态,2007年,服务业对GDP贡献率为42.4%。从二三产业对GDP贡献率比较看,年间,服务业对GDP贡献率在大部分年份里都低于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从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口看,2007年,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口数达到15.26万人,服务业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比重为42.7%,服务业日益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
专栏3& 年成华区三次产业增加值对GDP贡献率
&  3、行业结构
  从各行业增加值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教育、住宿和餐饮业发展较好。从各行业区位熵看,在五城区范围内,成华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具有比较优势。
专栏4& 2007年服务业内部分行业增加值
专栏5& 2007年中心城区服务业内部行业区位熵计算表
行业成华区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09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1.51
批发和零售业0.72
住宿和餐饮业1.01
金融业0.75
房地产业0.6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0.63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0.92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33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49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0.92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0.42
注:区位熵又称专门化率,通过计算某一区域行业的区位熵,可以找出该区域在高层次区域中具有一定地位的优势行业。其计算公式为:Q=S/P,式中,S为成华区某行业增加值占成华区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P为五城区某行业增加值占五城区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Q为区域的经济区位熵,其数值越大表明比较优势越强。
&  4、空间格局
  成华区服务业在空间上呈现新旧更迭、分散发展的格局。曾经辉煌的工业文明使成华区目前散布了大量为工贸配套的服务业,包括二仙桥片区以铁路物流为主的仓储物流业,三环路青龙辖区以专业市场为主的商贸流通业等。新兴的服务业区域不断涌现,以建设路商圈为主的二环路沿线集聚了众多大型商业项目,房地产业发展势头强劲,餐饮娱乐业发展较快,成为成华区目前服务业发展的热点区域;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及北湖景区依托突出的自然生态资源,旅游业发展基础良好;龙潭总部经济城作为成都市唯一的“工业总部经济试验区”,已成为总部经济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二)发展条件  1、丰富的土地存量
  与其它中心城区相比,成华具有独一无二的空间资源优势,全区各类建设用地总面积达35 平方公里、50000 余亩。目前已整理出的存量土地就达9000 余亩,未来二至三年整理出的土地面积将达到2.7 万亩,这为成华区未来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富集的生态及旅游资源
  成华区拥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被称为城市“绿肺”的北湖风景区、以及被称作“中国西部第一高塔”的四川广播电视塔等重要旅游资源。这些独特的生态及旅游资源在中心城区中具有不可复制性,是成华区发展服务业特别是都市旅游业的重要法宝。
专栏6& 成华区旅游资源分布图
&  3、便利的区位交通
  成华区位于成都市城市东北面,是成渝、成绵、成南三条高速公路和川陕公路的起始点,成都东客站等城际交通重要枢纽布局其间,是成都辐射川渝经济腹地的门户,在省、市对外开放、区域合作的战略实施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规划中的成都地铁1号线出口和2、3、4、5、6、7号线均穿梭其间,将带来巨大的轨道经济效应,带动沿线的经营环境和土地等资源急剧升值,推动沿线区域房地产业、商业、餐饮业等服务业发展。
专栏7& 成华区区位及交通路网示意图
&  4、厚重的工业文明
  曾经辉煌的工业文明为成华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科技、人才资源以及浓厚的工业氛围,将是为省内乃至西部地区制造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聚集的重要动因,也为成华在“6+1”的产业链竞争中实现向服务经济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专栏8 “6+1”的产业链
&  5、庞大的市场需求
  成华正处于传统工业区向现代化城区转型时期,大量的新建住宅项目将带来更多人口入驻,新兴的服务业项目将聚集众多的投资者、管理者以及中高级人才,人口的置换将促进区域生活方式发生转变,带来服务业升级转型的契机。同时,成都东客站城际铁路的开通,使成华的服务腹地进一步扩大,直接吸引范围将扩大到覆盖成都经济区的一小时经济圈,直接服务人口将达到3600万人。
专栏9 &成都经济区1小时经济圈辐射城市
2007年末总人口(万人)
&  6、突出的人才资源
  成华区区域内分布有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及电子十一设计研究院、西南电力设计研究院等国家级科研机构30余家,为服务业尤其是科技信息服务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三)问题与挑战  1、发展基础较为薄弱
  与成都其余四个中心城区相比,成华区服务业发展规模较小,增长速度缓慢,2007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为128.6亿元,增速为15.3%,总量和增速在五城区中均排位最后。
专栏10& 2007年中心城区服务业增加值
专栏11 &2007年中心城区服务业增加值增速
&  2、内部结构有待优化
  现代服务业发展较为薄弱,尤其是与其他中心城区相比,差距非常明显。2007年,以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等为代表的传统服务业增加值为77.8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0.5%,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金融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为50.8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9.5%,低于成都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平均水平(41.6%)。
专栏12 &2007年成都市中心城区在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结构比较
注:现代服务业包括《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以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六大行业,其余为传统服务业范畴。
&  3、优势行业尚未形成
  商务服务、文化创意、科技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较弱。商务服务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缺乏相应载体,2007年全区商务服务业增加值仅占服务业增加值的2.6%,在五城区中排名最后。科技信息服务业发展初具规模,但与成华具备的科技和信息优势并不相称,与武侯、金牛等城区差距较大。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和效益尚未真正形成,还处于起步阶段。
专栏13& 2007年五城区部分行业增加值比较
  商贸业、旅游业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较为滞后。商贸业在中心城区中发展明显滞后,零售业以中小百货店、超市居多,档次低、规模小,专业市场发展较为混乱,规模较小的仓储运输业态大量存在,2007年,成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62亿元,仅相当于青羊区的39.8%、锦江区的36.5%。旅游资源与旅游效益呈现巨大反差,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发展不足,旅游产品普遍档次低,旅游经济效益偏低,2007年成华区接待境外游客1.95万人次,外汇收入527万美元,分别仅相当于锦江区的7.6%和4.1%。  4、支撑载体明显缺乏
  目前,成华区还没有甲级或乙级写字楼,且星级酒店数量极少,规模档次不高,仅有1家四星级宾馆、3家三星级宾馆、以及二星级和一星级宾馆各1家。与其他中心城区的差距巨大,严重缺乏服务业发展载体。
专栏14 &2007年成都市高品质写字楼分布情况
甲级写字楼
乙级写字楼
建筑面积(m2)
建筑面积(m2)
&  5、发展环境亟待改善
  从硬件环境上看,成华区过去是老工业基地,在道路建设、管网设备、基础设施以及城市建设方面相对滞后,社会公共服务和设施不完善,城市形象较差,难以满足服务业发展的需要。从软环境上看,政府对于现代服务业的扶持和发展力度还应增大,仍有少数部门对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对企业和项目投资服务的意识不够,这对于成华区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生态城区,现代成华”的城市发展定位,深入实施成都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以提升城市化质量为主线,以服务业的均衡化、现代化、集群化、知识化为路径,推动服务业成为成华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实现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由传统工业区向现代化城区转型,打造西部一流的人居休闲典范区、知识科技创新区、流量经济活跃区,建成立足成都、服务西部、面向全国的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
专栏15& 指导思想解读“四化”:均衡化、现代化、集群化、知识化。
——均衡化:以城乡统筹发展为指导,涉及民生福祉的生活性服务业要体现均衡化布局的原则,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改善人居环境。
——现代化:一是推动服务业业态的现代化。增强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对传统服务产业的创新支撑作用,推动传统服务业业态的现代化;同时,立足区域资源特色,抓住全球产业转移机遇,高起点发展总部经济等新兴经济形态。二是实现城市形象的现代化。以大规模的旧城改造以及房地产业发展为突破口,大力推动城市形象的现代化,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成华”。
——集群化:充分利用区域优势,以产业集聚区的形式支撑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并强调产业链的关联与协作,最终形成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并在能级上向更大区域范围辐射,提升产业竞争力,助推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知识化:即把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入到生产过程中,提高服务产品的知识含量、科技含量,从而提高服务产品的竞争力。依托大学、科研单位等智力资源,为迎合成都乃至西部企业对咨询、法律、会计、网络服务、信息服务等知识型服务业的需求以及居民对投资、家庭理财、新兴旅游等知识含量较高的知识型消费的需求,创新发展创意、教育培训、咨询、研发与技术服务等知识型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价值链向高端、高效方向延伸,从而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和区域经济健康发展。“两大转型”:经济结构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城市形态由传统工业区向现代化城区转型。“三区”:人居休闲典范区、知识科技创新区、流量经济活跃区。
——人居休闲典范区:以城区中独有的空间优势和良好的生态资源为支撑,以房地产业为引擎,联动现代商贸业、都市旅游业和社区服务业,改善区域形象、提升城市品位,使成华区成为最适宜居住和休闲娱乐的人居休闲典范区。
——知识科技创新区:大力推动科技资源、智力资源等向产业资源的转变,以文化创意、科技信息服务、教育培训等知识密集型行业为依托,提升成华服务业水平,使成华成为创业环境好、服务产品创新、人才高度聚集的知识科技创新区。
——流量经济活跃区: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优势以及工业文明优势,立足成都,面向西部,以商务服务、现代商贸、科技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行业为依托,以总部经济为战略方向,促进和带动资金流、商品流、技术流、人才流在区域内有效聚集和辐射,促进成华流量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促进流量要素的跨区域流动,提升成华综合竞争力。“一中心”:立足成都、服务西部、面向全国的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既强调成华作为成都市现代服务业核心区,具备的聚集各种要素的功能;又强调成华独特的门户地位使其具备的强大的辐射功能,尤其是面向成都经济区、成渝经济区的服务功能将逐步增强。
专栏16& 成华区服务业发展路径与定位
&  (二)发展目标  1、近期:年  大力发展房地产业,为商务服务业、现代商贸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提供载体,引导和培育都市旅游业、科技信息服务业、教育培训业和社区服务业,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优化服务业空间布局,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提升,现代化城区经济形态初步显现。  年,服务业年均增长14%以上,到2011年,服务业增加值突破215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达54%,服务业对经济贡献率提高到54%以上。  2、中期:年  加快发展房地产业,做大做强商务服务业、现代商贸业等支撑产业,提升都市旅游、文化创意等特色产业,积极培育科技信息服务业、教育培训业和社区服务业,服务业内部结构日臻优化,现代服务业比重显著提高,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逐步增强,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提升,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服务业成为成华经济发展的主动力。  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以上,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突破4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达61.5%,服务业对经济贡献率提高到80%以上,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46%以上,从业人员数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68%以上。  3、远期:年  到2020年,建立起具有强大的聚合辐射能力、产业特色鲜明的服务业发展框架,力争使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70%以上,建成西部一流的人居休闲典范区、知识科技创新区、流量经济活跃区,以及立足成都、服务西部、面向全国的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
专栏17& 成华区服务业发展指标体系立足成都、服务西部、面向全国的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指标年
服务业增加值(亿元)
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
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
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
服务业对经济贡献率(%)
80人居休闲典范区行业指标2015年
房地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
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房地产内部功能性地产比例(%)
税收收入过五千万元商务楼宇数(栋)
都市旅游业
接待国内外游客数量年均增速(%)
接待国内外游客数量(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速(%)
旅游总收入(亿元)
社区服务业
省级示范社区(个)
国家级示范社区(个)
7知识科技创新区
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增速
占服务业比重达到(%)
教育培训业
教育培训业增加值年均增速(%)
教育培训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
科技信息服务业
科技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
10流量经济活跃区
科技信息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
现代商贸业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额年均增速(%)
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总额(亿元)
餐饮业零售额年均增速(%)
餐饮业零售总额(亿元)
零售额过30亿元零售企业(户)
商务服务业
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
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
&&  四、空间布局  依据“一轴引领、四城驱动、一区辉映、三带贯穿”的区域发展总体格局,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统筹考虑现有和未来的生产力发展格局、人口分布格局,全力营造“136”的服务业发展格局,即构建“1条服务业发展轴”、形成“3个服务业功能区”、打造“6大服务板块”。  (一)第一层次:一轴三区  依据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基础、发展潜力以及未来在全区服务业发展中承担的功能,确定1条服务业发展轴和3个服务业功能区。
专栏18 &“一轴三区”示意图
&  ——服务业发展轴。包括二环路沿线的带状区域,长约5公里。串联了建设路商圈、华润·万象城、成都东区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重大项目,是引领全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升优化产业品质和城市形态、汇聚和辐射城市服务功能的轴中心。积极发展现代商贸、文化创意、房地产业等现代服务业,沿轴线块状开发,打造“高层次的商贸区”、“高品位的休闲娱乐区”、“高品质的文化创意区”、“高档次的居住区”。  ——服务业优化发展区。包括猛追湾、府青路、桃蹊路、建设路、新鸿路、双桥子和跳蹬河城市街区。该片区是目前全区服务业发展较为成熟的区域,是带动服务业提档升级,实现全区服务业跨越发展的重要区域。该片区要重 点推进RBD建设以及建设路传统商圈改造,打造以现代商贸、商务服务、文化创意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强区。  ——服务业拓展发展区。包括保和、万年场、双水碾以及青龙城市街区的大部分区域。该片区是目前全区服务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但未来发展潜力较大的区域,是全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潜力所在,是推动全区服务业迅速腾飞的关键区域。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优势,重点发展商务服务、地铁商业、科技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突出门户经济和流量经济。  ——服务业特色发展区。包括二仙桥、圣灯、龙潭以及青龙城市街区部分区域。该片区是全区资源最为独特、品牌最为响亮、分工最为明晰的区域,是全区服务业发展的特色区域,也是推动全区服务业实现协调互动的重点区域。依托成都唯一的“成都市工业总部经济试验区”以及“大熊猫”“北湖”等的独特招牌,突出发展机电工业总部经济、以熊猫都市家园为主题的都市旅游、健康休闲、文化创意、会展商务等。  (二)第二层次:六板块  依据主体产业发展方向,在三大功能区中进一步明确产业特色鲜明的六大服务板块;综合考虑服务业空间集聚的一般规律和重大项目的带动作用,突出重点,在各大服务板块下进一步明确产业集聚区。
专栏19& “六板块”示意图
&  1、休闲商务服务板块。以猛追湾RBD为核心,包括猛追湾街道办范围,规划面积约2.84KM2。地铁3号线将经过该片区。要充分整合四川电视塔以及猛追湾片区其他各类优势资源,重点发展休闲娱乐、都市观光、商务会展、文化创意、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打造“成都会客厅”,构筑成都休闲之都地标。  ——猛追湾休闲商务区。主要包括锦江猛追湾段以东、一环路东二段以西、建设北路一段以南、双林路以北区域,规划面积约2.16KM2。重点发展以楼宇型总部经济为重心的商务服务业、文化创意、高端特色商业、休闲旅游等高端服务业。  2、新兴服务业发展板块。主要包括二环路周边的区域,即府青路街道、桃蹊路街道、建设路街道、新鸿路街道、双桥子街道、跳蹬河街道、万年场街道大部分区域、保和街道小部分区域,面积约19.95平方公里。地铁4、6、7号线将经过该片区。重点发展现代商贸业、文化创意产业、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和科技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强化生活配套服务,完善金融、商务、餐饮和休闲娱乐功能。  ——建设路商圈。主要包括建设西口以东、建设北路三段东口以西、跳蹬河辖区以北、建设北路二三段以南,覆盖建设路街办辖区的大部分区域,约为3.7KM2。以建设路创意大街为载体,坚持走商贸业大型化、商务业特色化、房地产业集中化的发展道路,打造出独具东郊特色商业内涵的成都新商圈,与春熙路、盐市口、城南商圈错位发展,优势互补。  ——成都东区文化创意产业园。主要包括二环路东二段以东、关家六组规划道路以西、建设南路以南、杉板桥路以北区域,约为0.67 KM2,重点发展现代艺术、创意设计、影视动漫体验等文化创意产业。  ——IT企业培育中心。主要包括一环路东一段以东、二环路东一段以西、建设北路二段以北区域,涵盖踏水桥社区以及电子信息产业大厦,约为0.7KM2,以创业、孵化功能为导向,主要聚集中小型IT企业。  3、地铁商贸服务板块。以地铁枢纽为核心,包括双水碾及青龙大部分区域,规划面积约18.25KM2。地铁1、3、5号线将经过该片区。要依托川陕公路、成绵高速等重要门户交通干线,昭觉寺等旅游资源,抓住1号地铁线起点设置在境内的机遇,重点发展房地产业、都市旅游业、商贸业,打造成为宜居利商的现代都市城区。  ——“地铁上盖物业”。包括城北新区三环路以南,昭觉寺南路以西的区域及青龙街办西部区域,约为0.53KM2,大力发展综合超市、大型购物中心、餐饮娱乐。  4、成都东客站商旅服务板块。成都(新客站)城际商旅城包含保和街道、万年场街道部分区域,规划面积约9.32平方公里,启动面积约2KM2。地铁2、4、7号线将经过该片区。以成都东客站综合交通枢纽为发展平台,积极发展现代商贸、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实现交通枢纽向枢纽经济的转化,打造集交通枢纽、经济枢纽、城市门户三大核心职能为一体的城东新城和辐射西部地区的服务中心。  ——成都东客站现代交通商务区。主要包括成渝高速公路以南,老成渝路以北,三环路以西,区界以东区域,约为1.1KM2,重点发展以总部经济为重要形态的商务服务业、现代商贸等。  5、都市旅游服务板块。包括以“198”区域主的区域,规划面积约为30.04KM2。地铁7号线将经过该片区。以环境和景观保护为前提,依托“198”区域优越的生态资源和“大熊猫”国际文化品牌,高起点、高标准整合旅游资源,发展以商务会议、休闲度假为主的都市旅游业,联动发展文化创意、商务会展、高尚居住、观光旅游、餐饮娱乐等现代服务业,建设成为国际性的休闲旅游度假区。  ——大熊猫生态旅游区。主要以成都大熊猫研究繁育基地为核心,辐射整个北湖熊猫国际旅游风景区,约为16.16KM2,重点发展以大熊猫为主题的生态旅游、文化创意、康体、会议商务和总部经济等。  6、工业总部服务板块。以龙潭总部经济城为核心,包括龙潭街道办的大部分区域,并辐射二仙桥、圣灯街道办,规划面积约27.63KM2。地铁7号线将经过该片区。依托“成都市工业总部经济试验区”的招牌效应,逐步调整和置换制造业功能,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突出发展为制造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努力建设成为全市领先、辐射中西部的工业总部经济集聚区。  ——龙潭总部经济集聚区。主要包括成南高速公路以北、成渝铁路以南、三环路以东、绕城高速以西区域,约为8.6KM2,打造以机械制造、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为核心的工业总部经济集群。
专栏20重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示意图
专栏21 总体布局下的各街道“一街一色”鼓励方向街道名称服务业发展导向
成都市休闲商务中心。围绕RBD建设,大力发展高端商务、总部经济、文化创意、都市旅游、特色餐饮等。
成都市主力商圈之一。围绕建设路商圈建设,着重提升商贸业档次,扩大商圈产业规模,同时充分发挥成都电子科大资源,发展IT及IT服务外包业。
居住商业区。以服务人居为主,强化餐饮、娱乐、商贸业的提档升级。
科技信息服务业培育发展街区。在踏水桥片区发展以面向IT创业型企业为主的楼宇经济;完善居住生活区服务配套。
中小企业总部和驻蓉机构的商务集聚区。以成都东客站建设为依托,重点建设微型商务集聚区,同时大力发展大型卖场、特色餐饮娱乐休闲产业。
城市商业休闲新区。依托华润·万象城等项目,大力发展餐饮娱乐、购物、商务活动等。
人居商贸区。围绕新华公园以及已成熟的居住社区,大力发展餐饮娱乐、社区商业等
高品质文化创意区。依托成都东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加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房地产业、高品质餐饮娱乐业。
工业总部经济集聚区和先进制造业服务中心。依托龙潭总部经济城建设,着重发展以机电为主导的工业总部经济;依托“198”片区资源,发展休闲旅游、生态总部等;依托龙潭场镇建设,完善配套商业、餐饮服务。
校园经济发展区。依托成都理工大学,大力发展校园经济,突出发展珠宝设计、科普旅游、特色商业;促进物流业与专业市场的功能融合,整合改造低端仓储物流业。
高端餐饮娱乐街区。升级改造专业市场;放大沙河资源,发展特色餐饮娱乐、休闲旅游;依托已汇集楼盘,发展中高端零售业。
地铁商业休闲新区。依托“地铁上盖物业”项目,突出发展地铁商业、房地产业和特色餐饮。
都市型文化生态旅游街区。依托中国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昭觉寺、动物园等旅游资源,突出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商务会议、文化创意、特色商业街区等;依托富森美家居等已有市场资源,规范发展专业市场。
城市新兴居住片区。以城中村改造为突破口,改善区域形象,大力发展房地产业、社区商业。
&  五、发展重点
  按照成华的资源禀赋、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对其他产业的支撑作用,构建以房地产业为先导,以商务服务业和现代商贸业为支撑,以都市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业为特色,以科技信息服务业、教育培训业和社区服务业为潜力的服务业发展框架。
  根据成华区经济的发展趋势、项目情况、各服务行业的需求和技术特性以及服务业发展的周边环境,在近期、中期、远期分别明确最重要、重要和一般产业,进而给予不同程度的支持。
&  (一)稳步发展先导产业  1、房地产业
  结合“大房产”战略,以市场为指向,大力发展商务商业地产和住宅房产,将成华区打造成为创业环境良好、人居环境优美的现代商务城区和人居休闲典范区。年,实现全区房地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8%以上,到2015年,房地产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到8.5%以上,房地产业内部功能性地产比例达到19%以上,努力建成3-6栋“税收过5000万元楼宇”。
优化房地产内部结构
  适当提高商务商业地产的比例,大力发展商务地产、商业地产、旅游地产、创意地产、总部经济地产等新兴功能性房地产业,带动商贸、商务、餐饮、娱乐、旅游、文化创意等行业的发展,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载体。依托RBD项目、1号地铁站点以及成都东客站项目建设,积极发展高档写字楼、高星级酒店、购物中心等商务商业综合地产;依托北湖熊猫国际旅游风景区重点发展旅游地产;依托龙潭总部经济城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地产;依托成都东区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着力发展创意地产。
专栏24& 房地产业空间布局图
塑造“人居成华”品牌
  依托成华区优越的区位和自然资源条件,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开发商,开发多元形态的住宅房产,打造宜居品牌。鼓励实力雄厚的开发商开发具有浓郁都市生活氛围、配套完善、景观优美的高品质大型住宅楼盘,以“198”片区内高尚生态住宅及沙河沿线高品质立体生态水居开发为突破口,塑造成华高品质生态住宅品牌,并将目标市场直指高端消费群体;依托已汇集的大楼盘,在二环路沿线以及三环路沿线等区域,重点发展中端时尚住宅,打造“城东中产”品牌。加快旧城改造步伐,改善交通、购物、娱乐、餐饮等居住环境,提升居住环境和居住质量。
  (3)深度开发楼宇经济
  推动房地产与现代服务业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楼宇经济,提升房地产业的可持续经济价值。依托猛追湾RBD项目和成都东客站项目积极培育以具有国际化物态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甲级写字楼为主的楼宇经济;依托北湖熊猫国际旅游风景区及龙潭工业总部经济城项目培育集生态型、低密度、智能化为一体的EOD生态楼宇为主的楼宇经济;结合城市微型CBD的打造,通过新建或盘活楼宇存量资源的方式,培育普适性较强的微型商务楼宇经济。
  (4)推动房产物业经营管理发展
  发展和规范房地产咨询、评估、经纪代理等中介服务,引进服务优良的知名房地产中介企业,重点扶持一批运作规范、实力雄厚的中介机构,构筑快捷、高效、规范的房产交易平台。规范物业管理,提升物业管理标准,提高物业管理水平。提升房地产物业管理的市场化程度,多渠道培育物业管理专业人才, 扩大服务领域,努力优化和改善居住环境。
专栏25& 先导产业重点项目——商务商业地产项目
加快推进猛追湾RBD、华润·万象城、龙湖商业中心、首创购物中心等商务商业地产的建成,大力发展商务商业地产和楼宇经济,以解决成华区服务业发展面临载体缺乏的主要问题。——住宅地产项目
龙湖三千里、三千城、万科金域蓝湾、首创爱这城、高地等一批中高档楼盘的建成,将为成华区带来一大批具有消费能力的人群,迅速聚集人气。——城市综合体
在猛追湾休闲商务区、建设路商圈、成都东客站现代交通商务区、龙潭工业总部经济城等区域规划建设城市综合体,综合城市商业、办公、居住、酒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等功能,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
&  (二)做大做强支撑产业  1、商务服务业
  充分依托区位交通优势和工业文明优势以及重大项目建设,以商务楼宇为载体,以总部经济为重心,同步积极发展生产性中介服务业,完善商务酒店、休闲娱乐等商务服务配套设施,塑造“商务成华”品牌。年,全区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25%以上,到2015年,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以上。
大力发展总部经济  实施总部经济带动战略,积极引进国内外区域性总部、成都经济区大中型企业总部、川内大型企业总部等多层次企业总部,规划建设各具特色的总部经济集聚区。实施品牌化战略,形成以川内乃至西部地区大型制造业企业、资源性企业为主体的特色鲜明的企业总部群落,鼓励企业设立营销总部、行政总部、结算总部、研发总部等职能类型的总部,打造成华总部经济品牌。
积极发展生产性中介服务
  围绕省内乃至西部地区制造业商务服务需求,积极培育生产性中介服务业,打造先进制造业服务中心。引进专业性强、特色突出的中小型中介机构,以国内外资信等级高的大型中介服务机构为战略方向,大力发展上市、财务顾问、并购重组等投资与资产管理服务,规范发展审计、税务、会计等经济鉴证类服务,拓展发展针对企业和政府的咨询、策划、设计、市场调查等社会经济咨询服务业。以星级酒店为主要载体,大力发展商务会议服务。
  (3)优化商务服务业发展环境
  加快写字楼、商务酒店等商务楼宇的建设力度,继续推进帝星大厦、万象城项目、鑫诚国际酒店、华联商贸大厦等项目的建设,力争规划期内新增3-6家软硬件条件一流的符合国际标准的甲级写字楼。结合猛追湾片区、二环路周边片区旧城改造,完善特色餐饮、休闲娱乐、会员制商务会所、品牌专卖等商务功能配套设施。
  (4)科学构建商务服务业空间布局
  立足重大项目和产业特征,以二环路服务业发展轴为引领,构建“四区”的商务服务业空间布局。“四区”即龙潭工业总部集聚区、猛追湾休闲商务区、成都东客站现代交通商务区、北郊生态商务区。龙潭工业总部集聚区,借助“总部经济实验区”的品牌效应和深厚的工业文明积淀,发展以工业总部经济为核心的商务服务业;猛追湾休闲商务区,重点发展商务办公、商务酒店、信息咨询、职业中介、企业管理等商务服务业;成都东客站现代交通商务区,依托交通优势以及临近金融街的区位优势,重点发展以商务办公、专业服务和商务酒店为主要内容的商务服务业。北郊生态商务区依托“198”区域的生态优势,重点发展以商务会议为主要内容的商务服务业。
专栏26& 商务服务业空间布局示意图
  &2、现代商贸业
  加快传统商贸业的现代化步伐,发展以零售商业、特色休闲旅游商业和专业市场为主体的商贸业,鼓励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新型业态,将成华打造为成都的商贸强区,努力成为成都建设西部商贸中心的重要一环。力争到2015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80亿元,零售额超过30亿元的零售企业达3-6户。年,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额年均增速、餐饮业零售额年均增速分别为21%、18%以上,到2015年,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总额、餐饮业零售总额分别达到300亿元、60亿元以上。
  (1)建立完善商业网点体系
  落实城乡统筹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成华区商业网点布局,建立起主力商圈-特色街区-社区商业为主要内容的三位一体的商业网点体系,全力打造猛追湾-建设、保和、青龙和龙潭等综合商贸中心,统筹协调城乡发展,均衡商业网点布局,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各种消费需求,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功能协调的商业网点体系。
  (2)提升发展零售业
  推动零售业高端化发展。以区域消费群体的置换为立足点,依托成都对西南地区消费市场的聚合能力,主力发展多业态、中高档次的商贸零售业。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购物中心和大型百货商店入驻,努力引进国际国内高端品牌旗舰专卖店、折扣店,积极发展新型购物中心、厂家直销中心、购物城等新兴业态。
  坚持特色化战略,深入挖掘大熊猫文化、禅宗文化、工业文化,依托成都东区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规划打造大熊猫主题特色商业街、禅宗文化主题特色商业街、成都东区文化创意主题特色商业街,以特色品牌提升成华商业层次,塑造成华商业新名片,打造现代化的城市商业新形象。
专栏27 &“熊猫·禅宗·创意”主题特色街示意图
&  (3)积极发展餐饮娱乐业
  完善餐饮娱乐设施,尽力挖掘和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餐饮、娱乐品种和项目,广泛吸引餐饮娱乐名店或企业入驻成华,促进餐饮娱乐业向品牌化、连锁化、多样化、潮流化方向发展。大力推动餐饮娱乐业与都市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加快玉双路沿线餐饮企业的提档升级改造,形成以满足大众消费为主的餐饮特色街。整合李家沱现有餐饮资源,沿三友路打造以中高档酒楼、特色餐饮为主的餐饮街区。沿建设南路SM广场一段至圣灯路口,以呈祥东馆、大蓉和、工业文明博物馆和现有中高档商业楼盘入驻群体为依托,深度开发餐饮、休闲、娱乐等业态,形成以工业文明为特色、服务城东区域的高端餐饮娱乐特色街区。以餐饮娱乐特色街的建设提升成华城市品质,增强城市吸引力。
  (4)规范提升专业市场
  整合现有的市场资源,以富森美家居为核心,打造以家居建材为特色,塑料、钢材等其他类型市场为补充的专业市场集群,形成与金牛、武侯专业市场错位竞争的格局;依托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和总部基地的产业基础,发展与园区主导产业相关联的机电、机械等专业市场集群。促进物流业与专业市场的功能融合,整合改造二仙桥片区仓储、运输低端物流业。着力发展连锁经营、城市配送等能够实现高度组织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幅度提高商品流通效率的商业组织、业态和形式,提升专业市场的现代化水平。
专栏28 支撑产业重点项目
1、商务服务业项目
——成都RBD休闲商务区
高起点、高标准地规划建设,引进川庆公司总部楼、四川广播电视塔影视文化广场等项目,突出休闲娱乐的特色,使猛追湾片区成为与成都市中央商务区(CBD)功能互补,以休闲娱乐、商业购物、商务办公、配套居住为核心功能的城市滨水商业休闲综合区。
——龙潭裕都总部经济城
该区域占地2700余亩,建筑面积300余万m2,整个项目预计总投资75亿元,共分为三个地块。一号地块占地779亩,二号地块占地168亩,三号地块占地2000余亩,其中一、三号地块为总部城区,二号地块为商务配套区。总部经济城确定以发展机电研发为主的企业总部,商务配套区,重点发展与总部经济区相配套的咨询、金融、法律、财务等现代服务业。
——成都东客站微型CBD
依托成都东客站综合交通枢纽、临近成都正在打造的金融街优势,华润二十四城等高品质楼盘以及成都东客站片区配套大量的商业用地,为片区建设微型中央商务区提供条件。要引导市场力量打造在成都具有特色和影响力的微型中央商务区,建设甲级乙级写字楼群,既有风格现代的地标性建筑,又有沙河和市政公园作为环境配套,并引进具有较高资质的物业管理,为入驻企业创造良好的硬件设施和软环境。
2、现代商贸业项目
——“地铁上盖物业”
以地铁1号线红花堰终点站为依托,通过高起点的规划和高标准的建筑整体打造,形成集购物、娱乐、休闲和商务于一体的新型商圈。大力发展以超大型购物中心为特色的“一站式”购物消费场所,加强项目招商,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服装、餐饮、娱乐品牌的入驻,营造城北高端商业新氛围。加强地铁商圈和推介力度,聘请专业机构负责商圈的总体定位、形象定位、营销推广策略确定,迅速提升地铁商贸圈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华润·万象城项目
由华润集团成都公司开发,该项目总投资26.19亿,占地约70.05亩,预计总建筑面积约为323000平方米,包括约137000平方米的大型购物中心和约76000平方米的甲级写字楼,打造成都最好、西部最具有影响力的集餐饮、娱乐、购物、商务等休闲时尚生活于一体的中高档区域型商业中心。
——“三千食客”
该项目为餐饮业储备项目,拟布局在玉双路东延线。承接玉双路餐饮一条街的发展势头,形成档次较高的特色餐饮街,汇聚川菜精品菜馆、中华八大菜系名菜馆,融合日本、印度、泰国、法国、地中海等其他异域风情的餐厅,成为城东宴请和商务接待的理想场所。
  &(三)凸显提升特色产业  1、都市旅游业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都市生态休闲旅游”为核心品牌,彰显“大熊猫·北湖·电视塔”三张旅游名片,积极发展生态体验、休闲度假、自然科普、文化娱乐等都市旅游业,使都市旅游业发展成为成华区颇具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将成华区打造成为国际知名的“熊猫都市家园”、西部一流的“科普旅游基地”。年,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速分别为17%、21%以上,力争到2015年,全区实现接待国内外游客190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达到100亿元以上。
  (1)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
  依托“198”区域生态资源,真正发挥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的品牌影响力,深入挖掘大熊猫、北湖资源的生态和文化价值,围绕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北湖整体提升打造北郊片区,开发以生态为主题的生态体验、运动休闲、主题娱乐、商务会展等中高端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将北郊片区打造为享誉国内外的北湖熊猫国际旅游风景区,使“大熊猫·北湖生态休闲游”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都市旅游品牌,提高成华旅游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依托外环路片区生态资源,以特色精品园区为主要载体,发展农业观光、农事休闲体验等。
  (2)积极发展文化休闲旅游
  以四川广播电视塔、成都虎豹海洋游乐园为依托,发挥锦江资源环境优势,开发以观光休闲、文化娱乐为主的旅游项目,发展都市文化休闲旅游。依托昭觉寺厚重的佛教文化,打造以传统民居建筑为特色的商业街区和传统文化庙会,开展集文化休闲、餐饮、娱乐、购物等于一体的禅宗文化休闲旅游。深入挖掘成华工业文化底蕴,围绕成都工业文明博物馆积极发展工业旅游。
  (3)加快发展科普旅游
  以成都自然博物馆改建为契机,整合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动物园资源,将科普教育与休闲旅游完美结合,以青少年游客为重点客源市场,积极开发科普旅游产品。开辟“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动物园”青少年科普旅游线路,填补成都青少年科普旅游市场空白,打造川内独一无二的科普旅游精品。
  (4)科学构建旅游发展格局
  根据成华区旅游资源分布特点和产业特征,构建“两区两带四节点”的旅游业发展空间格局。“两区”即北湖熊猫国际旅游风景区、猛追湾RBD休闲区,北湖熊猫国际旅游风景区位于北郊“198”片区及周边区域,以生态体验、运动休闲、主题娱乐、科普教育等为主要功能;猛追湾RBD休闲区位于一环路与锦江之间,主要发展观光休闲、文化娱乐、餐饮购物等城市休闲旅游。“两带”即沙河生态游憩带、东风渠生态休闲带,主要以沙河、东风渠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依托开展休闲娱乐活动。“四节点”即成都工业文明博物馆、成都自然博物馆、动物园、昭觉寺四个主题旅游节点,着重开展工业旅游、科普旅游、禅宗文化旅游等主题旅游。
专栏29 &都市旅游业空间布局图
&  2、文化创意产业
  借助成华区深厚的工业文化底蕴、四川电视塔的文化辐射效应,以及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发挥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科技和人才优势,大力发展影视动漫、工业设计、珠宝设计、现代艺术、创意策划等文化创意产业,引导产业集聚化发展,努力打造成都市乃至西部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标杆。年,全区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比GDP高2%,到2015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达5%以上。
  (1)集聚发展优势特色行业
  建立和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或产业基地,引导分散的资源和项目尽可能向园区集中,推动影视动漫、珠宝设计、工业设计、现代艺术、创意策划等优势和特色行业集聚化发展。依托电子科技大学强大的IT技术和人才优势,发挥四川电视塔的广播影视文化效应,着力打造以影视动漫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链,使成华成为成都动漫游戏产业发展不可忽视的部分。挖掘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学、宝玉石学科资源,建立珠宝创意产业园区,大力发展珠宝设计、创意、研发、鉴定、评估等相关创意产业。依托厚重的工业文化底蕴,与龙潭工业总部经济城及新都、青白江的产业相衔接,鼓励发展工业设计业。充分发挥红光楼及周边老厂房的载体功能,依托“198”片区、沙河等优良的自然环境,积极发展现代艺术、创意策划等文化创意产业。
  (2)合理规划产业空间布局
  努力构建“两园两区”的空间发展格局,即成都东区文化创意产业园、成都理工大学创意园、猛追湾RBD片区、北郊“198”片区,并引导各区域形成清晰的产业定位,实现适度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与过度竞争。成都东区文化创意产业园位于二环路东二段以东,建设南路以南,杉板桥路以北区域,集中发展现代艺术、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创意产业;成都理工大学创意园位于理工大学旁,重点发展珠宝创意设计业;猛追湾RBD片区主要发展影视制作、动漫游戏、广告创意等行业;北郊“198”片区发展艺术创作、工业设计、创意策划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
专栏30& 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布局图
&  (3)加快搭建产业发展平台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出台税收、信贷、融资、人才引进等相关优惠政策,设立专门的产业发展基金,主要用于吸引知名文化创意企业落户,奖励优秀文化创意企业和突出人才,支持文化创意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引导社会资源向文化创意产业有效集聚。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和服务,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公共展示交易等公共服务平台。成立常设的促进机构,举办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行业展会、节庆活动,作为宣传推介、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建立相应的知识产权信息平台, 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服务水平,避免侵权和重复创作。
专栏31& 特色产业重点项目
1、文化创意产业
——成都东区文化创意产业园
省、市、区三级重点项目,位于二环路东二段以东,建设南路以南,杉板桥路以北,关家六组规划道路以西区域,未来发展以艺术设计、动漫游戏、数字视听等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
——珠宝创意设计产业园
位于成都理工大学配套地块,规划建设具有独特建筑风格、较高艺术品位的大型高层楼宇,积极引进国内外珠宝设计机构和企业,打造珠宝研发、珠宝设计、珠宝鉴定、珠宝评估、珠宝镶嵌等珠宝创意产业链。
——猛追湾RBD文化创意中心
位于猛追湾休闲商务区,以四川电视塔为依托,发挥片区内电子科技大学和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等科技优势,主动接受周边红星路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辐射,大力发展动漫游戏、影视制作、广告创意等文化创意产业。
2、都市旅游业
——成都大熊猫生态园
位于成都市成华区熊猫大道1375号,近期建设规模1526.5亩,其中新增建设用地982亩(成华区446.91亩、新都区535.09亩),总投资3.5亿元。主要建设博物馆、兽舍、产房、实验楼、食品加工站等熊猫研究圈养设施,新建多功能服务区,整体建设集大熊猫繁育、研究、生态旅游、休闲服务为一体的成都大熊猫生态园。
——熊猫小镇
位于青龙街道办,用地面积约2930亩,总投资30亿元,由成都传媒集团作为项目业主,规划建设熊猫国际文化休闲度假区、五星级度假酒店、商业步行街、体育会所和国际化社区,打造以国宝大熊猫为主题的旅游休闲度假区。
——熊猫北湖
位于龙潭街道范围内,占地约1600亩,总投资17亿元,项目业主为成都新盛华农业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该项目将建设集乡村俱乐部、高尔夫练习场、风情小镇集市、高档住宅小区等为一体的高档生态居住区。
——熊猫运动休闲绿地
位于龙潭街道办,占地约1987亩,总投资20亿元,2009年计划投资2600万元,项目业主为成都新盛华农业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规划建设高尔夫球场、高级会所、相关服务配套设施和低密度生态住宅,打造以“水、森林、大熊猫”为主题的国际运动休闲旅游区。
——成都虎豹海洋游乐园
位于猛追湾街4号成都市游乐园核心地段内,由新加坡虎豹集团投资兴建,建筑面积为7670平方米,总投资1200万美元,主营海洋世界展示、休闲设施开发经营。
——成都自然博物馆
位于成华大道成都理工大学段,占地面积75亩,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总投资2000万元,将建成由地球奥秘厅、恐龙生态厅、地质科学厅、古生物厅、地质灾害厅、矿物厅、矿产资源厅、生命起源厅组成的地质类自然博物馆,将是西部最大的地学类自然博物馆。
——四川广播电视塔影视文化广场
位于四川广播电视塔下,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将建成为集影视制作、放映、休闲娱乐、购物餐饮于一体的影视文化基地,进行电视演播和大型电视互动节目录制等,极大地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2009年预计投资5000万元,工程已正式开工。
&  (四)积极培育潜力产业  1、科技信息服务业
  加快科技产业化进程,以建设科技楼宇为依托,重点发展IT及IT服务外包、科技研发以及数字娱乐,努力成为西部科技服务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年,科技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为10%以上,到2015年,科技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到4.5%以上。
专栏32& 主城区科技信息服务业重点发展领域比较
&成华区锦江区高新区金牛区武侯区重点发展领域
IT及IT服务外包、科技研发以及数字娱乐
信息技术服务、网络信息服务、数字传媒创意、金融信息服务
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外包、数字娱乐、信息安全、嵌入式软件、行业应用软件、金融后台服务
与现代制造业配套的研发设计、展示交易、中介服务
电子竞技、数字娱乐产品展示、软件外包、系统集成、IT咨询服务
规划引导三大特色产业集群
  规划建设数字娱乐产业、IT企业孵化器、科技研发总部三大集群。依托成都东区文化创意产业园,以数字游戏、动漫创意为主攻方向,发展数字娱乐,高标准建设数字娱乐消费体验交易中心。借助电子科技大学的品牌、科技、人才等优势,以现有产业为基础,与高新区关联互动推动IT产业以研发、孵化、创业支持为主导方向进行拓展式发展。依托龙潭总部经济城,重点发展机械、电子为核心产业的新产品研制、工业设计、软件开发等科技研发服务。
  (2)加快发展IT及IT服务外包
  以电子科大电子信息产业大厦为核心,大力吸引国内外著名的计算机、网络、软件、通信公司进驻,加强信息传输业、信息服务业、信息咨询业的发展。依托区内科技优势和工业文明优势,大力培育软件产业,开发安全保护、商业等行业和企业应用软件、教育、数字娱乐游戏等软件,为成都经济区内中小型现代制造业企业提供IT服务外包服务。
  (3)建设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产业自主创新体制。引导科技信息服务企业加大技术创新资金投入,逐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积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成果。积极推进多形式、多层面的产学研结合,鼓励企业加强与以电子科技大学为主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充分利用高校与科研实体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开发有市场需求的新技术、新产品,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  2、教育培训业
  大力发展IT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珠宝设计鉴定培训等职业技能教育和素质教育培训,塑造成华教育培训品牌,使成华区成为特色明显的新兴教育培训基地。年,教育培训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2%以上,力争到2015年,占服务业比重达到2%以上。
  (1)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训
  依托电子科技大学和成都理工大学的独特科教资源优势,大力发展IT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珠宝设计和鉴定培训,使成华区成为成都IT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基地和西部地区珠宝设计鉴定培训中心。为成华区服务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积极发展素质教育培训
  瞄准未来具有广阔市场的教育领域,积极发展体育、舞蹈、美术、音乐、棋类等素质培训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满足新兴需求。大力吸引民间资本,做大做强,树立品牌,率先占领市场,成为成都教育培训的又一标杆。
  (3)培育和引进教育培训机构
  建立社会化投入机制,支持高校与企业联办开展合作办学,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和培训机构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鼓励民间资本兴办多层次多类型的教育培训机构,逐渐培育本土的培训机构品牌,并积极吸引国内外著名教育培训机构入驻成华。  3、社区服务业
  以城乡统筹发展为指导,推动社区服务业与惠民工程、“城中村”改造同步并进,重点发展物业管理、家政服务、便民商业、托幼养老、医疗康复、就业指导、法律咨询等社区服务业。到2015年,创建省级示范社区12个,国家级示范社区7个,全区基本建立起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和服务门类齐全的新型社区服务网络。
  (1)拓宽社区服务领域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于民”的理念,鼓励保洁、烹饪、托幼、老年人护理等家政服务进入家庭,加快发展养老托幼、医疗保健、文化娱乐、便民零售等社区服务业,大力开展社区就业信息咨询、就业指导、就业培训和就业组织推介服务,积极引入心理咨询、法律咨询、纠纷调解、保险理财等目前相对欠缺的社区服务项目。
  (2)建设安置小区社区服务体系
  以城乡统筹发展为引导,与东郊企业生活区危旧房改造惠民工程、“城中村”改造相结合,建立安置小区服务管理运行机制,加强安置小区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社区。
专栏33 潜力产业重点项目科技信息服务业
——IT服务业培育中心
以桃蹊路街办辖区实施东郊生活区改造惠民工程为契机,区政府牵头,推动电子科技大学、商业地产开发企业在踏水片区合作创建沙河IT火炬创业中心,以商业楼宇形式发展以软件、电子、通信、计算机及网络等IT产业,重点聚集创业的个人和处于发展初期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力争成为电子信息产业大厦的拓展分区,纳入高新区大学科技园统一管理体系,一方面使入驻企业享受同等政策优惠,另一方面与龙潭工业集中发展区建立孵化-转入机制,即在火炬创业中心孵化成熟的企业可以转入龙潭工业集中发展区规模发展。通过孵化手段、成果转化和配套服务的完善,营造适合IT企业成长的环境。2、教育培训业
——IT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基地
位于电子科技大学周边,以楼宇作为载体,并依托电子科技大学优越的科教资源优势,打造集学历教育、技能培训、技术服务和职技科研为一体的多功能的IT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基地。以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为特色,使成华区成为成都市IT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基地。
——珠宝设计鉴定培训中心
位于成都理工大学,以楼宇作为载体,凭借成都理工大学宝玉石专业在西部的领先地位,打造一个集珠宝首饰设计与加工、珠宝工艺与鉴定、珠宝鉴定与营销等专业的珠宝设计鉴定培训中心,使其成为西部地区珠宝设计鉴定培训的一大品牌。3、社区服务业
——安置小区社区服务建设项目
与东郊企业生活区危旧房改造惠民工程、“城中村”改造相结合,加强各安置小区的生活服务设施、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着重发展物业管理、便民商业、就业指导、家政服务等社区服务,建立规范化的社区服务网络体系。
&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服务业发展领导机构。依托已成立的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由相关职能部门及街道办事处共同参与的成华区发展现代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全区服务业发展,研究决定服务业发展的重大事宜;制定服务业发展目标计划并确定实施主体,督促服务业发展目标落实并进行考核;统筹协调与服务业发展有关的各职能部门工作,优化服务业资源配置。  成立特色街区推进办。在“成华区发展现代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下成立特色街区推进办公室。由一名区级领导担任办公室主任,成员单位由区级相关部门及所涉及街道办事处组成,统筹管理全区特色街区推进工作。负责研究决定特色街区打造的规划和政策;督促特色街区推进工作目标落实完成情况并进行考核;协调解决特色街区推进过程中的重大事宜。  明确行业责任主体。在成华区发展现代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下,确定服务业发展的重点行业,各由一名区级领导牵头负责统筹协调行业发展,各相关部门按照“一业一责”的原则,明确职责,落实责任,负责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和组织实施工作,定期向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汇报行业工作进展情况。  引导行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市场准入、信息咨询、规范经营行为、调节利益纠纷等方面的自律作用,鼓励企业按自愿的原则成立商务服务、现代商贸、文化创意、都市旅游等行业协会,区政府每年予以一定金额的工作经费补贴进行支持。  完善统计制度。完善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重视对商务服务、文化创意、都市旅游、科技信息服务等行业的统计监测;建立服务业发展的主要行业以及重大项目的统计动态监测体系,建立服务业发展月统计、季度分析等通报制度,定期通报全区服务业发展重大项目进展情况以及重大问题。  (二)强化政策资金支持  设立区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设立成华区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对成华区大力发展的房地产业、商务服务业、现代商贸业、科技信息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都市旅游业等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进行专项资金扶持,采用贷款贴息、房租补贴、税收返还、财政奖励等多种方式方法,重点倾斜于对服务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关联度高、辐射面广的战略性项目的政策支持、中小型企业的支持以及公共服务业的支持。  制定配套的服务业扶持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市上在支持服务业发展方面的优惠政策,抓紧制定相关实施细则。针对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制定具体土地、财税、奖励政策及实施细则。对服务业重大项目采用“一事一议”的办法,专项给予政策支持。引导、支持和推动服务业重点领域及关键环节的健康有序发展。  优化城市建设规划。积极对上争取建设用地指标供给,加强与市规划、国土部门的衔接,适当减少休闲商务服务板块、新兴服务业发展板块、成都东客站商旅服务板块、地铁商贸服务板块居住用地的比例,重点保障产业集聚区以及重点项目用地性质,争取较多的商业商务综合用地和公共服务用地指标,增强服务业发展的空间保障。  (三)加强载体建设  支持产业集聚区建设。科学编制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总体规划,做好集聚区筹建项目的前期工作,对集聚区内符合城市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的产业化项目建立规划审批“绿色通道”,实行特事特办、急事急办。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以成华区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为依托,建立重大项目组织的筹备组和指挥机构,利用重大项目的建设和示范效应,形成细分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树立城市品牌。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依托重点项目,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动作的原则,加快推进“二环线、四射线、二节点”的城市交通网建设。同时完善燃气、供水、污水处理等项目建设,完善产业发展配套功能,引导和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增强空间保障。加快推进旧城改造步伐,积极推进512建材市场、八里庄粮食批发市场、西南果品批发市场等专业市场搬迁,引导“198”片区以土地流转和拆院并院等方式实现土地集中经营,为服务业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同时,坚持以规划为导向,控制好储备土地的开发节奏,做好服务业发展用地预留,发挥好土地资源的后发优势,为服务业发展预留空间。  (四)推进区域创新  探索产学研合作机制。积极开展与院校、咨询机构、科研单位等的全面合作,建设科研开发、科技合作、科技创业、成果转化和技术交易的平台,加快现代服务业系统产学研联合发展步伐,将院校、科研院所的优势学科充分转化成为区域的优势产业。  增强人才支撑。加快高端现代服务业管理和技术人才引进,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实行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执业资格评审制度,开展现代服务业专业知识的普及推广工作;加强与高校、职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借脑引智”,大力培养现代服务业发展实用人才。  (五)扩大对外开放  创新招商引资机制。贯彻产业联动原则,制定统一的招商策略,加大产业集群、产业链招商,以优势项目和独特资源为依托进行招商引资。建立和完善项目动态储备和发布制度。根据国际国内产业转移趋势和特点,结合本地投资环境、资源优势、市场基础编制项目手册,搭建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项目平台”,使项目平台成为联系投资者的桥梁和纽带。  深化多层次区域合作。加大与成都市其他区(市)县的合作力度,加强区(市)县之间服务业资源、产品整合以及重大项目建设,强化市场营销,共同打造成都市服务业整体形象和品牌。成立专项工作组或通过相关组织、协会,加强与成都经济区、成渝经济圈其他城市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组织机构的联系,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成华区商务局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
                                                  二〇〇九年六月分享到:0发表评论姓&名:内&容:验证码:请你注意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成华区门户网和新成华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成华区新闻中心门户网站,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主办:中共成都市成华区委 成都市成华区人民政府 承办:中共成华区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c)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新成华》、《成华有线电视》、《成华区门户网站》新闻信息联系方式:联系人:朱虹 联系电话: 蜀ICP备号 技术支持:成都朝发信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都城市发展方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