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o z支持motoz谷歌服务吗

4月29日消息 根据IT之家此前的报道,谷歌将于5月8日至10日在加利福尼亚的山景城举行I/O 2018开发者大会,届时我们将能够看到更多关于Android P的信息,如全新的手势操作、MD设计等。目前,Android P DP1已经推送给Pixel系列机型。

不过,据该名开发者表示,目前刷入到Moto Z上的Android P系统存在一些bug,比如说相机、WiFi等功能目前并不能工作,而Moto Mods虽然能够工作,但是也存在部分问题。

Moto Z是一款发布于2016年6月的手机,搭载高通骁龙820处理器以及运行Android M系统,目前已经可以更新到Android O系统。

    【中关村在线】MotoZ评测:曾经的谷歌 Ara让“模块化”概念一举成名,经历数年的研发,Project Ara遗憾退场,但诸如联想旗下Moto等品牌又推出了其自有的“模块化手机”概念,但此“模块化手机”非彼“模块化手机”,更具有现实意义。


■ 模块创新为刀锋注入新灵魂 评测

    之所以Moto能够推出Moto Z这样的模块化产品,正是因为其是在原有智能手机功能基础上的拓展,而非重塑,概念上虽没有Project Ara那么疯狂,但更容易转化成为真正让用户感受到“模块化”带来的实际享受,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前很多智能手机在功能和设计等方面存在的同质化问题,不失为一种更实际有效的创新方案。

    Moto Z的首发模块包括多种类型。由于智能手机体积的限制,其本身在功能上相比垂直化的设备显然有明显差距,比如镜头实现高倍光学变焦不容易、电池容量的提升与轻薄化的需求相悖等等,而Moto Z通过支持模块扩展突破了智能手机原有的这些界限。

    联想将Moto Z的外观风格定位为致敬刀锋(Razr)系列的一款产品,硬朗的“薄”是其显著特点。Moto Z机身仅有5.2毫米,外观设计极其均衡简洁,采用美国铝业航空级硬铝金属中框、高标号不锈钢背板,保证了其在超薄的同时具有足够坚硬的机身防护。将Moto Z拿在手中的感觉一是均衡的薄很直观,二是从风格到设计上的硬朗感尤为明显。


■ 采用美国铝业航空级硬铝金属中框

    为了避免“死亡之握”,Moto Z将信号隔离带设计在了机身顶部和底部中间位置,保证正常握持时不会遮挡信号,或许有人也会质疑,横向玩网游时怎么办,对此,其也有自己的解决方案,采用了智能闭环调谐天线技术,能够智能地检测用户对手机的握持并根据实时情况对信号进行调节。


■ 顶部信号带放在中间

    Moto Z系列机型为了方形的指纹识别传感器在这儿留了不小的空间;除了指纹识别,指纹键还提供双击解锁和双击锁屏的功能。指纹键两侧还各有一对麦克风与红外动作传感器的组合,后者用来辅助第一代上就出现的Moto显示功能。

    Moto Z能够做到5.2毫米极致超薄当中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其取消了3.5毫米耳机接口,采用Type-C接口插入耳机,不过其官方配备的耳机并非Type-C形式,而是官方提供了一个3.5毫米转Type-C的转换线,任何3.5毫米耳机都可以通过该转换头插入。


■ 耳机和手机之间通过3.5毫米转Type-C转换线连接

    智能模块是系列的灵魂,不同于那样需要连电池一起整个更换的模块,Moto Mods智能模块可以热插拔,并且像谷歌 Ara一样利用强磁场吸附于Moto Z系列的机身上。当某个智能模块吸附于机身之上时,会给出震动和声音提醒来确认安装成功;安装诸如移动电源外壳这样的模块系统内也会显示充电信息。

    以摩音-JBL扬声器模块为例,它具有两个功率2W的27mm直径发声单元,背部带橡胶腿的铝制支架可以轻松实现“影院模式”,除此之外它还自带1000mAh容量电池可以提供长达10小时的音乐播放。

    而Moto自己推出的摩影-投影模块,虽然仅有11mm厚、125g重,却可以投射最大70的画面,不过50流明的亮度和400:1的对比度以及854x480的分辨率注定了它只能在比较暗的环境下使用;摩影-投影模块自带的1100mAh容量电池可以提供1小时的投影,加上Moto Z本身的电池,预计可以使用2.5小时~4小时左右。


■ 摩影-投影模块可以轻松投影在墙上看影玩游戏等等


■ 摩影-投影模块可以轻松投影在墙上看影玩游戏等等 效果不错

    摩眼-哈苏摄影模块HASSELBLAD TURE ZOOM可以为Moto Z手机增添10倍光学变焦,在不损失画质的情况下拍得更远。并且其本身提供氙气闪光灯,具有物理按键,半按对焦,全按拍照,操作非常简单,同时能够让手机具有卡片式的相机握持感。


■ 底部提供了空隙可以松分离


■ 二者贴在一起紧密度适中

在不损失画质情况下拍得更远

    摩眼-哈苏摄影模块似乎是目前的几个模块当中关注度最高的模块。所以这里主要针对摩眼-哈苏摄影模块进行一些分享。

    摩眼-哈苏摄影模块提供给最大的优势便是传统智能很难具有的十倍光学变焦能力,这能够保证用户使用Moto Z轻松拍摄到20米开外的特写,这在日常使用中尤其显著,非常有利于街拍等摄影创作。

    功能方面,Moto Z继承了此前系列的诸多特性,比如经典的Moto显示(屏幕不完全点亮时,可以查看时间和重要信息)、在黑屏状态下可以快速左右翻转来开启相机功能,双LED灯也可以通过甩动作为手电筒启用等等,以往已经介绍多次,这里就不赘述了。

    Moto Z的UI风格相比之前有了进一步改进,在保持简洁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轻量化的优化,在保持流畅的前提下提供了比之前更靓丽的视觉感。另外,默认状态下,Moto Z的大部分应用被统一到了3个文件夹“工具”、“娱乐”、“推荐”当中,打开其中一个文件夹便可通过下滑的方式切换到另一个文件夹,使用时非常方便。

    外媒对的屏幕细节进行了实测,这里也进行一些补充,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详细观看。

    亮度上,Moto Z的最高亮度为350尼特,类似同样为AMOLED屏幕的Nexus 6P或者,比LCD屏幕稍暗,由于技术区别和没有背光灯的加入,这也是AMOLED屏幕的一贯特性。此外Moto Z拥有的亮度自动增强功能可以使其在强日光下这种场景当中最高亮度达到504尼特,接近,室外可视效果与LCD屏幕不相上下。

    虽然选择了AMOLED屏幕,Moto Z系列还是准备了两种显示模式——为标准RGB空间校正的“标准”模式以及色域更广的“鲜艳”模式。标准模式下,ΔE2000仅有3.3,由于色温调校的原因稍有偏蓝,但整体属于理想的合格水平。


■ 标准模式下色彩偏差(图片来自AnandTech)


■ 标准模式下色彩偏差(图片来自AnandTech)

    sRGB模式下色彩偏差很微小,而鲜艳模式下则比较明显,特别是蓝色更加过饱和。


■ 标准模式下色彩偏差(图片来自AnandTech)


■ 广色域模式下色彩偏差(图片来自AnandTech)

    总的来说,ΔE2000在3左右的Moto Z“标准”显示模式下具备不错的色彩准确度,最高亮度和最低亮度、视角也与一般的AMOLED屏幕旗舰机无异,稍偏冷的色温对于“鲜艳”模式下的色彩稍有影响,但总体来说已经处于不错的显示水准。

    搭载了2600mAh的电池,从数据上看,续航并非其强项,这与其做到5.2毫米极致轻薄的设计有关,不过Moto Z的模块化设计使得其能够具有摩电-电池模块的支持,Moto在官网也特意提供了Moto Z+摩电-电池模块的套装组合销售。并且,实测可知,Moto Z的续航表现虽称不上强悍,但也并不差。

    将屏幕亮度调到一半,声音调到一半,经过约50分钟美剧观看后电量消耗6%,经过30分钟在线音乐收听电量消耗2%,经过15分钟体验《》游戏电量消耗6%,此时仍剩余86%的电量。

    摩电-电池模块可以为增加2220mAh的电量,也就是说,使用摩电-电池模块的情况下,手机总电量可以达到2600mAh+2220mAh=4820mAh,不过这段时间也需要暂时放弃一下便携性。正常情况下,不带有摩电-电池模块的情况下,Moto Z正常使用可以保持一天左右电量,根据Moto数据,在省电模式下,摩电-电池模块可以为Moto Z增加18小时续航。

    虽然Moto Z手机本身续航称不上强悍,但充电速度是Moto Z的一个强项,“充电15分钟,续航6小时”足以保证紧急情况下的补充使用。其秘诀主要采用了Moto新一代TurboPower涡轮快充,通过15W的充电器可以在75分钟内充满电量(笔者实测数据,或根据环境不同而存在误差),非常快速,在当前的所有手机当中属于最前列了。

    综合来看,模块化是Moto Z的灵魂。Moto Mods使得Moto Z不仅仅停留在原有的智能手机方面,功能可以更大范围扩展,有了摩眼-哈苏摄影模块HASSELBLAD TRUE ZOOM拍照可以转化为有光学变焦的卡片机模式,有了摩音-JBL扬声器模块可以具有更好的外放效果,有了摩影-投影模块,可以更轻松的开商务会议、可以轻松在家用投影看电影,这样的多样化体验确实极其诱人。

    况且,Moto Z的模块可能还不仅限此,Moto开放了Moto Mods Development Kit来拉拢合作伙伴,鼓励开发者针对Moto Z开发更多有意思的模块。当然,有多少开发者愿意为Moto Z系列开发智能模块,还需要时间验证,目前来看,摩眼-哈苏摄影模块、摩音-JBL扬声器模块和摩影-投影模块等体验都提供了不小的吸引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motoz谷歌服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