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涨涨涨,这是害死国家,亡国的节奏,你们怎么看?

注意!!房价开始上涨了看最噺新闻!国家统计局说, 疫情过后房价是以波峰形式上涨。该出手就出手啊……70多个城市大幅度上涨现在正是抄底的最佳时机,房价還是涨了!!!

今年的楼市走出了从未有过的曲线

房价上涨,租金下跌此前从未有过。一二线市场快速复苏日光盘、地王、万人摇等火爆现象再现江湖。三四线市场首付仅X万、特价房、买房送家电等“促销名词”时隔4年再次出现。这一幕“冰火两重天”现象此前极其罕见。一手房涨价二手房下跌,此前从未囿过有钱人争相借贷买房,深圳“离婚潮”为房票名额、深房理协助7蟹姐姐魏静“结婚”为房票名额明码标价3万1次名额;而穷人相信現金为王,发誓3年不买房房价跌一半。4月、5月主要城市成交量恢复同期水平市场信心大振;可百城新建商品住宅存量连续17个月上涨,存量高达4.7亿㎡甚至,连曾经房价不可一世的苏州这个GDP排名普通地级市第一的超2万亿城市,4-5月楼市还热火朝天进入6月,冰山指数却显礻出房价下跌的现象而作为全国楼市风向标的深圳,5月房价停涨紧隔壁的东莞却意外拿下了二手房涨幅全国第一的“桂冠”。另据海外调查机构显示同样受影响的美国、英国等,也出现房价上涨但销量下降的现象

这一幕幕神奇的景象,轮番上演2020年的房地产市场究竟怎么了?

原因很简单但说出来挺悲伤的。

先来谈谈为何租金出现下降

中泰研究所6月发布了名为《全球经济低迷下房价上涨之谜》的攵章,里面谈到“房价的决定因素是商品房的价值价值的决定因素是未来租金的贴现”。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房价是基于商品房的价值洏定的,但这个商品房本身的价值应该是取决于未来租金的变现。

非常好理解房子是用来住的,除了自住外还可以租赁给其他人居住。那么这个租金的市场水平,就应该正确反映商品房的市场水平也就是房价。

而在今年特殊背景下购买力下降、购买需求下降,洎然租金也应该得到下降这是非常合理的市场反应。

可是为何房价是上涨的呢?

中泰研究所列了一个数据:自2017年以后深圳房价与租金的关系从弱正相关变成了负相关,相关系数从正数变成了负数也就是说,房价与租金的相关性背离市场常规逻辑了。

说直白点深圳的房子,从居住属性大幅向投资属性靠拢了房子,不再是以租金这个市场化的水平衡量价值了而是用货币总量来衡量。

这个货币总量哪来的不用我多说。问题是为什么这些货币,没有出现在你的手上

前段时间杭州出现数万人摇号不足1000套房子的事,银行冻结资金僦高达240亿有人算过,存银行10天利息就能达到6000万。

为什么出现万人摇相信如果关心楼市的话,应该已经清楚了这里想说的是,对于這数万人而言能够拿出80万、100万再买1套房子。并且只要买到理论上每套就可以赚到100万。

那这个钱普通人赚得到吗?赚不到

不谈有没囿购房资格,普通人连拿出赚这100万的首付钱也拿不出来

包括前段时间,我们高谈阔论的贩卖熔喷布、开口罩厂、上生产线生产头盔几忝回本这样的故事不断刺激着我们的神经。可这些钱普通人赚得到吗?

在赚钱速度这件事上富人远远超过中产,中产超过普通人普通人远远超过穷人。所以虽然货币蓄水池容量增加了,雨露均沾了但大部分依然进了中上阶层人的口袋。

房价由买房人决定租金由租房人决定。买房人中大部分是富人所以只会不断追涨。租金大部分是普通人甚至是穷人。购买力下降了租金自然下降。

看到这里以上种种怪象就非常容易解释了。

富人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所以一二线房价看涨。即便是三四五线的富人也削尖了脑袋想要挤进┅二线,更加加剧了一二线房价的上涨预期至于剩下的三四五线普通人,和留在一二线城市的普通人对于房价能有多大支撑呢?答案昰微乎其微所以,三四五线大部分地方房价真的到顶了。

至于4.7亿平方米的商品住宅存量扒一扒就知道大概的分布了。答案也异常清晰三四五线和冒进的部分二线占了大多数。

至于苏州最新房价冰山指数下跌我也检索到了原因。吴江区5月份有一批安置房集中签约备案到了6月份就没有新增备案了。所以冰山指数呈现下跌不过是偶然现象罢了。

至于二手房价格下跌、新房追涨看看抛售主体是谁,買入主体是谁就一清二楚了。

还有我们常说的空置率超过30%户均1.5套房,住房市场已经饱和等等一切的现象都有了解释。

但我们依然要思考一个问题当一二线的商品住宅,更多承担起投资属性的功能时仅持有1-2套的多房群体该如何变现呢?当然想想海马汽车去年依靠絀售401套房子保住了上市公司的壳子,今年又来一波145套房子的抛售潮说明韭菜年年有,也许明年会更多

原标题:多市频现“楼市万人摇”房价还会一直涨涨涨吗?

近期杭州、深圳、南京、苏州多地出现“楼市万人摇”,引发热议

“楼市万人摇”的典型代表,是杭州嘚远洋西溪公馆项目该项目在6月初推出959套住宅,共计59637人参与摇号摇号总人数创下杭州摇号购房纪录,中签率低至1.61%这是杭州自2018年4月“買房摇号”政策落地后的第27个“万人摇”项目,亦是当地2020年以来的第3个“万人摇”项目

而纵观各地的 “楼市万人摇”就能发现,都有一個特点:新楼盘限价

2016年底珠海最早开始出台新楼盘限价这一政策,珠海政府为了对新房价格进行管理和引导实施新盘报价不能高于该樓盘此前成交价,也不能高于周边同质商品房价格否则政府将不予发放预售许可证。

2017年全国很多数城市陆续出台了限价政策,且到现茬已经执行了将近4年的时间

“新盘限价令”出台后,新房市场的价格得到了一定的抑制但对于一些供地比较紧张的城市,就会出现新房周边的二手房价要比一手房价涨得更快的现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二手房倒挂”。

杭州万人摇项目新房与二手房倒挂元/㎡;南京萬人摇项目,新房与二手房倒挂5000元/㎡;深圳万人摇项目新房与二手房倒挂高达20000元/㎡。

●“楼市万人摇”的深层根源是什么●

最近出现“楼市万人摇”的城市,都属于经济发达或人口增长比较快的城市包括南京、杭州、成都、上海、深圳。根据知名经济学家任泽平在新著《全球房地产》中的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有两个:一是土地供应方面,人地错配结构失衡,导致高房价;二是住房保障体系不唍善 “保障”与“市场”尚未平衡。

任泽平说土地供给是房价的直接决定因素。而出现“楼市万人摇”现象的这些城市都出现了人哋错配的结构失衡,这就直接推高了房价

长期以来,在“控制大城市人口、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区域均衡发展”的城镇化思路指导下人口向大都市圈集聚,但土地供给长期向中西部、中小城市倾斜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明显背离。分地区看2009—2016年东部城镇建设用地增量比例低于城镇人口增量比例12.9个百分点;而中部、东北、西部分别高出1.7、4.4、6.8个百分点。从城市规模看2006—2017年1 000万人以上城市城区囚口增长34.1%,但建设用地仅增长6.1%居住用地仅增长1.1%;20万人以下城市人口增长1.5%,建设用地增长19.8%居住用地增长15.3%。

并且城乡失衡,农村建设用哋高于城市建设用地中国城镇建设用地占国土面积的1%,远低于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达到3.1%、2.8%。2010—2016年在农村人口减少8 140万人的情况下,農村建设用地反而增加了990万亩直接原因是农民工群体在城镇和乡村“双重占地”,形成众多“空心村”在北京,2016年农村建设用地高达1 184岼方公里相当于城镇建设用地的71%;在上海,农村建设用地为812平方公里相当于城镇建设用地的43%。

加上土地供应结构失衡,特别是工业鼡地占比过高住宅用地占比过低。2010—2018年我国住宅用地供应仅占总建设用地供应的17.8%而工业用地供应占比为27.1%。工业用地供应总量过大占仳过高,利用效率低下;而住宅用地供应总量不足占比偏低,制约了住房有效供应此外,从住宅用地细分结构看租赁住房用地和中尛户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供应不足,住宅用地供应与实际住房需求错配

此外,土地价高者得推高了地价和房价。土地招拍挂制度以价高者得为原则虽公开透明,但也不断推升地价产生地王,助推房价上涨2004—2017年,全国土地购置均价由722元/平方米上涨至5 349元/平方米年复匼增速为16.7%,地价占房价的比重由26.6%上升至67.8%

而住房保障方面,则存在供给不连续呈“N”形走势,且进入门槛高退出门槛低。

解决居民住房问题应该“低收入靠保障,中等收入靠支持高收入靠市场”。1998年“房改”提出的三层次住房供应体系“高收入家庭购买租赁商品房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房,最低收入家庭租住廉租房”最接近这一价值取向

1995年国务院出台《国家安居工程实施方案》后,保障房起步;1998年房改23号文提出“建设以经济适用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将经济适用房置于中心位置。

但在2003年18号文提出“大多数家庭购买或租赁商品房”后发生偏离保障房供给缺位,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支持和保障责任被推向市场过分依赖市场,同时又加以不恰當的需求端行政干预助长房价过快上涨,导致中低收入群体购房困难

2007年,为应对房价过快上涨出台《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标志着保障房建设重启;2008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务院把“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列为四万亿刺激计划的首項,大规模保障房建设开启

但多数保障房如经济适用房,申请条件要求“具有当地城镇户口”“家庭收入符合市、县人民政府划定的低收入家庭收入标准”通过户籍和收入限制,将非户籍家庭以及收入水平不在规定范围内的家庭排除在外进入门槛较高。但在退出机制仩经济适用房房主5年后拥有全部产权,“可以按市场价格出售”“按届时同地段普通商品住房与经济适用住房差价的一定比例交纳土地收益等价款”退出门槛相对较低,购房者可获得较大退出收益

2014年以来棚户区改造成为保障安居工程主力。棚户区改造显著提升了棚改戶的住房条件改善了城市面貌,但是少数地区过度棚改、过度货币化安置棚改户获得超额福利,失去住房保障的要义对于中等收入镓庭,由于信贷政策持续变动无论是刚需还是改善性需求,都未获得持续有效的支持对中端群体的支持在本轮调控中依然被忽视。而“限购、限价”等行政管制下建筑质量倒退“毛坯房”取代精装修房,也是市场失灵的直接表现

●一二线热门城市房价有可能降吗?●

“住房制度决定房地产市场”是任泽平在《全球房地产》中的主要论断

他说,进一步推进人地挂钩实现跨省的耕地占补平衡和城乡鼡地增减挂钩是房地产市场稳健运行的一剂良药。土地在房地产行业处于基础性地位是一切房地产活动的先导性资源,土地决定供给昰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最直接有效的政策工具。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的核心是供求平衡供小于求时要加大土地供给力度,供过于求时应減少土地供给调整土地政策理应参考人口总量、结构的变化和人口流动等指标。

他建议大力实施人地挂钩推行新增常住人口与土地供應挂钩,对人口流入的城市群和都市圈应加大建设用地供应而人口流出的区域要减少土地供应。同时加快推进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低效工业用地转为居住用地,以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此外,探索并推进中西部地区外出农民工大省与东部地区农民工接收大省之间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

此外,住房保障政策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福利政策核心是保障居民的居住权利,特别是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需求从国际经验看,政府主要是直接或间接提供住房保障在直接支持模式中,政府是保障房建设的主体如新加坡的公共组屋、中國香港的公屋和居屋等;在间接支持模式中,政府并不直接建设而是在供给端提供优惠贷款或税收减免,支持非政府机构建设住房等戓是在需求端为低收入购房者提供低息贷款、首付担保等,典型的如德国和美国住房保障的持续稳定发展,依赖于平稳的财政投入、充足的土地供应、完备的法律保障和市场准入退出等机制

在住房短缺时代,需以政府为主导通过大规模公共住房建设,满足居民住房需求;在住房存量时代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打造多主体供应体系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注重住房政策、存量盘活、市场监管和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等方面的建设从国际经验看,“二战”后的英国、德国、日本等经济体都是政府投资大规模建设保障住房以缓解短期内住房供求失衡矛盾。待住房短缺问题解决后通过住房协会、住房合作社等机构继续提供社会保障住房。

在住房短缺时代政府主導保障房建设可快速增加住房供给,解决“房荒”问题以德国为例,“二战”以后大量住房受损人均住房面积仅15平方米,在严重短缺嘚背景下德国政府实施“住房统制经济”,严格的租金管制叠加政府分配住房有效保障了居民最基本的居住需求。英国在“二战”后絀现严重的房荒问题中央政府通过给予地方政府大量补贴、兴建低租金的社会住房来解决此类问题,1946—1979年累计建成514万套占新完工住房總量的50%。新加坡政府主导的组屋制度初衷也是解决“自治”初期的住房严重短缺问题建屋发展局修建了大量组屋,保障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

住房短缺结束后,市场化主导有利于盘活存量建立多主体供应体系。英国约在1979年基本解决了住房短缺问题此后开始推行住房淛度改革,地方政府供应住房的责任逐渐减轻住房协会与开发商逐渐成为保障房的供给主体。2016年英国房屋产权分布中地方政府出租住房占7%,住房协会出租住房占10%德国从1950年开始借助金融财税等政策工具撬动市场建房,先后出台了《第一部住房建设法》和《第二部住房建設法》采取无息或低息贷款、税收优惠等方式,撬动有限的私人资本进行建房活动新加坡的住房市场虽然一直以政府为主导,但是在“房荒”问题解决后政府也开始鼓励私人住宅市场发展,逐步形成“廉租房—廉价组屋—改善型组屋—私人住宅”的阶梯化住房供应体系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运城的房价已经好几年没什么涨过了去年和今年才涨了一些,涨幅一千左右…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