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想问一下存钱变保险存3万,3年定期还可以存钱吗,利息所得多少?

存款变保险,三万存十年变成每年交3万元。 胜坨一市民质疑被太平人寿忽悠了!_黄三角早报-爱微帮
&& &&& 存款变保险,三万存十年变成每年交3万元。…
苟先生:存款时被误导 说好的3万存十年变成了每年交3万苟先生拨打热线告诉记者,他在2011年年底拿着3万元去取款,“平时单位跟该银行有些业务往来,所以我跟银行工作人员都比较熟悉,我一进银行,就有一个穿银行工装的工作人员问我办理业务内容,我以为是银行员工,并且都很熟也不会欺骗我。我就听她介绍,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还特意问了句,是不是急用钱时能随时取出来,那个营业员告诉我可以,这我才填表签字。”记者看到了苟先生出示的该银行的记账凭证及“投保单”,记账凭证上虽然盖着该银行的章,但摘要部分却有公司名称“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并注明了保单号、投保人名称及客户签字。“那个人姓袁,后来才知道是太平人寿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她当时就说她的产品收益很高,她的原话是‘存十年,3万’。但没说是需要存十年,期间每年都需要存3万元。”苟先生告诉记者,直到2012年,有人给他打电话称他买的保险需要再交3万元,才知道自己购买的是保险,“2012年我才被告知需要每年都交3万,而且一共要交10年。”苟先生回忆起自己存款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而当他知道自己是购买了保险,才觉得“坏了,我哪去弄那么多钱,再说当时说好的存款十年,‘何时急用钱何时取’也不是那么回事了。”“如果当时她跟我说清楚了,知道每年都要存3万,就是收益再高我也不会购买,我就是普通的工薪家庭,一年工资也就3万,哪有那么多钱每年都能存上。”苟先生说,他就是因为相信业务员不会欺骗或误导他,连看都没看相关的条款就在太平人寿的投保单上了签了字。苟先生告诉记者,2012年他知道自己购买的是保险后,他就跟银行的工作人员进行了沟通,当时不续报的结果是自己会损失18000多元。他觉得自己当时是存款并不是购买保险,是业务员没有告知清楚才导致他签字的。随后,记者联系了太平人寿保险东营中心支公司。对此,太平人寿保险公司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时苟先生签字的单子就是投保单,并且现场出的账单上也清楚的写明了太平人寿保险公司,其购买的是一款分红的保险。另外,另外,公司的回访电话对其进行了产品介绍,苟先生也表示都已了解,也很明白,并且公司也表示其在反悔期内完全可以退保,苟先生却没有在反悔期内退保。该保险公司还向记者出示了一份录音。2012年因苟先生不续费,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及客服人员也曾多次出面进行调解,希望苟先生能继续投保续费,“当时跟小袁商量,再加上小袁也需要有业绩,跟苟先生也熟悉,所以她尽量帮苟先生交10000元,苟先生再每年交20000元就可以,但是苟先生没有同意。”太平人寿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说。而对于2012年的沟通结果,苟先生却告诉记者,他不可能续保,“毕竟咱从一开始就不想买保险,也没法每年都交那么多钱,2012年保险公司说要协商解决但一直没有结果,并且保单也一直在保险公司放着,直到2014年,我托朋友才从保险公司那里要回保单。”对于苟先生表示保单有两年的时间不在自己手里的说法,太平人寿保险公司表示,公司客服人员曾多次跟苟先生取得联系为其送保单,却遭到拒绝,“苟先生说只要他不拿保单,我们就不会承认这份保险。”“我们曾多次试图与苟先生取得联系,我们领导很重视客户,还特意去他家里给他送保单,都遭到了拒绝。”太平人寿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很希望能跟苟先生坐下来一起妥善解决此事,但没想到苟先生一直想要回自己全部的3万元整,一点也不让步,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拖到现在。对于处理结果,苟先生的目的很明确,他哪怕3万元要不回来,也要讨个说法,“毕竟我当初就是去存钱,被误导才买成了保险,哪怕只取回的本金,没有利息也可以,能拿回属于自己的3万元就心满意足了。”对此,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保险合同条款已生成,按照相关的条款,公司只能尽最大可能承担其损失的50%,最后合8000多元,也就是说苟先生只能拿回22000元左右。截止记者截稿时,苟先生与太平人寿保险公司还在进一步协商,但未达成一致意见,本报将继续关注此事进展。咳,这个,小编觉着,这不就是骗钱么。。。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黄三角早报》由大众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是大众报业家族的第15张报纸,也是齐鲁传媒集团组建后创办的第一张报纸。《黄三角早报》立足东营,辐射“黄三角”,服务于“黄三角”国家战略。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9万元存款变保险,3年取现本金将亏5000多元
9万元存款变保险,3年取现本金将亏5000多元
市民求助本报新华保险承诺全额退款
每日甘肃网-西部商报讯(记者祁瑞龙 实习生朱荣)保险的误导销售是多年来消费者心头挥之不去的阴霾。3月24日,兰州市民曹先生向本报新闻热线投诉称,保险推销人员利用自己对银行的信任,以高收益为诱饵,忽悠他购买3年缴费期的“新华人寿红双喜C款两全保险(分红型)”,但却未告知,这份保险3年后支取算是提前退保,实现预期收益必须要等到10年后。而3年后退保,不仅没赚到钱,本金居然还亏损5000多元。
去银行存款业务人员推荐“高利率理财产品”且送保险
曹先生告诉记者,日,他到一家银行存款,刚抽到号后就被一位身穿银行工作人员服饰、挂有工作号牌的保险工作人员拦住。“他问我是存款还是取款,我看他穿着银行工作制服,就毫无戒心地告诉他是存款。”曹先生昨日向记者回忆称,当时那位男子问他存多少钱,他说存3.5万元的定期。“当时那位男子很热情地对我说别在大厅等了,随后便将我带到一个办公室,并说银行年底推出了一款理财产品,收益非常好,投资数额有3万、5万和10万,连续缴三年,利息比现在同期利率高三倍”。
曹先生告诉记者,该男子还向他推荐说:如果现在存3万,第一年就会以93元开始计息,银行利率上涨,利息会跟涨,还有分红,采用复合计息,两年汇总一次,缴够三年就可以了,存的时间越长,收益会越高,并送一份人身意外保险。“而且,他还建议我存3万,存放六年最合算,可以拿到15万~16万。我当时有些心动,该男子还在单子上写了两句‘现金息涨随涨,(本加利)复合计息’,我本人对银行比较信任,觉得这主意还不错,于是在单子上按要求签了名字。”
曹先生说,当时他签完字后,该男子拿了一份保单给他,并称这是份意外保险,曹先生在这张单子上签了字,并在该男子的引领下到贵宾窗口交了3万元。而后近一个星期,该男子打电话让曹先生到银行去。“在银行,他给了我一份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保单,险种名称为“红双喜新C款两全保险(分红型)”,并说一个星期后保险公司会有一个回访电话,并再三叮嘱,如果我接到回访电话,就称‘这份保单我详细看了,没啥问题’,其他的不要多说’”。曹先生说,又过了一个星期左右,他果真接到了保险公司的回访电话,于是他就按照该男子的叮嘱在电话中做了回答。这样,从2010年至2012年,曹先生每年存3万元,分3次在该银行存入了9万元。
9万元存3年要取现会亏损5000多元
2014年2月底,曹先生孩子开始要上高中了,家里需要用钱,他准备取出资金。但他并没有顺利取出这笔钱。
当曹先生在位于东岗西路的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分公司(简称“新华保险”)工作台查询的时候,工作人员告诉他这笔钱并没有到期,现在取的话只能拿到84342.30元,不仅没赚到钱,净值居然还亏近5700元。“当时我感觉被骗了,存钱的时候并没有任何人告诉我三年后不能取钱!”曹先生说,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还告诉他,如果他存够六年时间,到期后也只能拿回成本。
“现在才明白,当初我去银行存钱,推销人员推荐我办理的所谓高收益理财产品存款其实是将9万元存放6年时间,且是零利息!”曹先生说,他从来就没想过银行会办保险,更不理解存到银行的钱怎么就变成了保险,不但没利息,还会越存越少了。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曹先生所遇到的情况并不是个例,有不少市民在办理存款业务时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记者随后在网上搜索“存单变保险新华保险”等关键词后,发现也有许多市民在网络以贴吧等形式反映这种类似的情况。
同意全额退保
3月24日上午,记者前往新华人寿保险公司采访,该公司相关人士正与曹先生在洽谈室内进行沟通。记者也落座准备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新华保险相关人士要求记者关闭录音设备,不能录音。当记者追问能否接受采访时,该人士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要求,在记者一再追问之下,该人士称要采访就找新华保险办公室。
“我们通过调查回访记录发现,回访时是曹先生自己接的电话,当时曹先生知道自己购买的是红双喜新C款两全保险(分红型)。这个险种是交3年存放10年,保单上写得很清楚,这个保险的期限是保10年,也就是说10年之内发生任何意外公司都是会赔的。现在曹先生提出取钱,按照保单合同是属于退保。”
3月24日,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分公司办公室主任李强告诉记者,按照正常的取保手续,曹先生应该能拿到八万多元不到九万元,但公司从各方面长远考虑,已经同意为曹先生按9万元退保。“从曹先生的角度来说,他可能觉得少利息了,但从我们来讲,我们也是亏的”。
作者:祁瑞龙 朱荣
(来源:每日甘肃网-西部商报)
本文来源:西部商报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定期定额个人所得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