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深化财政专项资金审计报告

新形势下对深化财政审计工作的几点意见
扫描到手机
扫描到手机,随时[继续看!]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扫描左侧二维码,就能在手机继续浏览本文,还能分享到微信或微博。
12:21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今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中,在去年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刘家义审计长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审计工作要以监督检查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为基础,努力实现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审计监督全覆盖。如何认真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如何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是新形势下做好财政审计工作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是财政审计发展进程的必然选择,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完善国家财政体系建设的客观需要。新形势下如何更新观念,找准重点,改进财政审计方式,提高财政审计层次和质量,是当前积极探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当前形势下深化财政审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更新思想,改进方法,抓住审计工作重点
我国的预算制度改革主要特点是:细化预算编制,硬化预算约束,规范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监督,整个预算过程从编制到执行再到结果,刚性进一步增强,透明度进一步提高,约束力进一步加大。因此,审计方式方法应作相应改进,要做到四个方面。
一是思想观念更新。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冲破惯性思维定式,从被动、执行式的工作方式转为主动、创造性的工作态势。不仅要教育和引导审计人员克服“同级审”可搞可不搞的无所谓观念,更要纠正领导干部本身不敢坚持依法审计的错误行为。
二是审计重点转移。当前财政审计的重点应转移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上来,按照实际积极财政政策的要求,把握党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重大财经事项和热点问题,强化收入征管审计,依法规范预算分配秩序和财政管理行为。
三是审计方法改进。要进一步树立起财政审计的宏观意识,注意从宏观高度,总结经验,揭示问题。要深入贯彻“全面审计、突出重点”,注意发现大要案线索”的方针,在财政审计工作中突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加大对违法违纪问题和经济案件的查处力度。要区别不同地区和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审计重点,有所侧重,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抓主要矛盾,对经济发展有影响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向政府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要与计算机审计相结合,在沿用手工查账的基础上,注重利用计算机软件审计,以审计技术创新,适应和推动财政审计的发展,提高质量,扩大审计成果。
四是协调好各种关系。依法搞好财政审计,需要审计机关认真妥善处理审计与人大对财政监督的关系,审计与其他经济监督的关系,审计与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对财政工作领导和管理的关系,审计接受财政拨款与处理处罚财政部门违纪违规的关系。
二、要抓住审计工作重点
对财政审计,除了对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审计外,还要注意突出三个方面的重点。一是财政专项资金审计。重点审查财政支出资金、普教经费,城建资金,房改资金等预算内、外专项资金的分配、拨付、管理、使用及效益情况。二是财税管理审计。重点审查三个方面:一是支出预算分配审计。审查财政、主管部门及其内部有关职能机构分配落实支出预算指标的合法、合理性。看财政部门是否将人大批复的预算,按政府确定的分配原则,一次分配落实到政府主管部门和有关地、市、县,有无截留、自行追加或追加支出指标,搞“小金库”或留作“机动财力”进行再分配等问题。二是收入征管审计。主要审查财税等部门是否严格执行国家财税法规,及时足额征收预算收入,有无隐瞒、转移财政收入,违规减免税收,坐支挪用罚没收入,或因征管不力造成收入流失等问题。三是周转金回收及占用费收支审计。主要审查财政部门是否按照借款合同及时回收周转金和收取占用费,有无不按期回收,造成周转金逾期,呆滞、深沉、以及随意减免、坐支、挪用战胜费等问题;财政部门是否加强管理,建立周转金回收责任考核制度,有无管理松弛,造成周转金回收率低等问题,要选择周转金投放数额大,逾期呆滞严重的项目和用款单位进行延伸审计和调查,延伸审计资金额要达到逾期呆滞周转金的30%。
三、要提高审计质量,建立风险防范制度,最大限度降低审计风险
财政是国家的一项重要职能,是国家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财政审计中不可能全面、彻底查出财政收支中的违纪违规问题,或对存在的问题不能依法做出处理,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都要承担渎职的风险和责任。因此,当前应建立财政审计的风险防范制度,明确审计机关、审计组长、审计人员各自所应承担的风险和责任,并建立相应的监督处罚机制。另外,财政审计质量不高,审计行为不规范,直接影响审计机关的权威和形象。财政审计的对象层次相对较高,如果我们忽视审计质量,审计的风险可能会更大一些。从这个意义上说,需要每个财政审计人员要有更强的质量意识、风险意识,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和懈怠。在审计工作中,要坚持实事清楚、定性准确、处理得当。要严格执行《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认真按审计基本准则和专项审计准则以及有关审计规范开展审计监督工作,把审计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四、充分利用好财政审计成果
近几年,我们财政股每年的工作重点是做好“两个报告”(即财政同级审计工作报告和结果报告)和整改报告。每年同级财政审计工作要向县政府常务会议、县人大常委会会议报告。近两年的财政同级审计报告均以其“内容丰富、数字翔实、揭示问题深刻、建议切实可行”获得县政府和县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和评价。2011年,以政府文件转发了郏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审计整改的工作意见》,建立了审计整改联席会议制度。同时,通过向社会公告,增加了审计工作透明度,使广大民众更好地享有知情权和监督权,把审计监督和舆论监督相结合起来,促进审计整改落到实处。除了积极实施审计公告制度,我们还注重完善整改联动机制,除督促县财政局整改自身管理问题外,还注意利用和发挥财政部门预算管理职能,联动落实纠正部门单位预算执行和专项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的审计整改报告均获得县人大的全票通过。
审计机关通过建立审计成果运用机制,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审计人员深入研究财政管理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既要从审计的视角看财政,又要跳出审计看财政,并在纷繁复杂的财政财务数据资料中深入调查,开展财政转移支付、县财政体制改革、重大民生资金支出等专项审计调查,及时从宏观层面思考问题,分析提炼,对重大问题、倾向性问题展开调查,并将审计结果及时向本级党委、政府反映。营造良好的监督氛围,促进整改提高。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意见强调“要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和去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把审计监督的地位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对新时期的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审计工作赋予了更重的责任。
五、以人为本,切实加强财政审计队伍建设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就要以人为本,全面加强财政审计队伍建设。各级审计机关要做好财政审计干部的选配工作。在机构改革中,要注意保留财政审计骨干。要强化财政审计队伍的政治思想建设。要以审计署提出的“以骨干带全员、以重点带一般、以考核保培训”为原则,按照高标准、高起点的要求,培养一批适应现代审计并能与国际相接轨的财政审计专家。同时,要大力推进计算机辅助审计。要舍得资金投入,尽快配备足够数量的计算机,同时要加大培训力度,使每一个审计人员都能熟练掌握并使用计算机专业审计软件,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作者单位:河南省郏县审计局)
每日精彩好文,尽在好买财富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收听好买财富官方微信
微信号:howbuy
0.60% 1.5%
0.60% 1.5%
0.60% 1.5%
0.60% 1.5%
0.60% 1.5%
0.60% 0.8%
0.60% 1.5%
0.60% 1.5%
0.60% 1.5%
0.60% 1.2%
0.60% 1.5%
0.60% 1.5%
0.60% 1.2%
0.60% 1.2%
0.60% 0.8%
0.60% 0.8%
0.64% 1.6%
0.60% 1.5%
0.60% 1.5%
0.64% 1.6%
0.60% 1.5%
0.60% 1.5%
0.60% 1.2%
0.60% 1.2%
证监会首批独立基金销售机构
银行级加密,保障安全
好买获得腾讯B轮投资,全面提升客户金融服务体验...
掌上基金人人都是基金经理
行情、资讯、热点,一手掌握
精选牛基,抓住每一次赚钱机会
7X24小时,随时随地买卖基金
2.扫描下载到手机
注册领红包
扫一扫,立即下载领取
新手专享新手适合买什么基金?
第一次,安全最重要
货币基金七日年化:
3.49%(01-16)
买的少一点,试试水
看看大家都在买什么
本周热销基金对加强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几点思考
 武汉市蔡甸区审计局 欧阳沁 财政专项资金是财政预算安排的有关部门单位依法组织和使用的,具有特定用途的财政性资金。随着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日益完善,财政专项资金已覆盖农林、水利、医疗卫生、教育、住房保障、社会保障和就业等多个领域。专项资金使用范围越来越广,规模也逐年增大,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开展财政专项审计是《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的法定职责,近几年来,各级审计机关对社保、公共卫生服务、保障性住房等方面多个专项资金进行了专项审计及专项审计调查,屡屡查出资金拨付不到位、挤占挪用专项资金、虚报冒领等问题。但是,在财政专项资金审计中,限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还存在着审计内容比较片面,一些问题不能查深查透等情况。鉴于财政专项资金具有极强的政策性,且项目繁多、数额巨大,为保障专项资金在分配、使用和管理等各环节的合规性、效果性、效率性,审计机关必须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一、当前财政专项资金审计存在的问题(一)审前准备不足,审计实施方案缺乏针对性。不同的专项资金在项目的立项背景、政策制定、申报批复、资金管理和运作模式、效果检验等方面都有行业特殊性和专业性。专项资金审计工作量通常较大,而审计人员和时间有限,在此情况下,审计人员用于审前准备工作的时间较少,审前调查不充分,对项目单位内部控制测评、重要性水平测试和审计风险评估准备不足,制定审计实施方案缺乏针对性。(二)注重财务资料审计,对实际效果审计不足。专项资金审计通常采用审查帐表、收支凭证、指标文件等相关财务资料的方法,以资金账面流向为主线,审计内容偏向资金的财务管理是否合法、合规,往往忽略项目计划执行情况和实际执行效果,审计结果缺乏对专项资金及其绩效目标设立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资金使用的合理性的评价。(三)注重资金使用环节审计,对其他环节审计不足。由于财政专项资金具有很强的政策性,目前的财政专项资金审计中,主要把资金使用情况作为审计的重中之重,资金是否专款专用是审计报告中最常反映的情况。然而专项资金从立项到使用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立项的合理性、指标的准确性、拨付的时效性、管理的合规性、使用的效益性都应受到审计部门监督。二、加强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几点思考(一)加强宏观政策把握,充分做好审前准备工作。在全面了解财政及相关部门对专项资金的管理状况,熟悉财政专项资金种类的基础上,同时注意搜集各项专项资金计划管理的有关文件,对财政专项资金有谁来管理、如何管理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全面掌握财政专项资金的来源渠道规模、资金使用去向、计划完成情况、资金结余情况;分析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状况,查找专项资金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可能存在的问题,明确审计工作重点以及审计步骤方法。(二)坚持真实性为基础,做好财务收支审计。按财政专项资金的流向和管理使用环节,对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资金使用单位专项资金进行账务审计,掌握财政专项资金收支情况,然后与该专项资金的收支计划进行对比,以发现财政专项资金收支中存在的问题。(三)促进专项资金审计重心转变,探索开展效益审计。对专项资金审计应在原来注重真实性和合法性的基础上,逐步开展效益性审计,并建立以政策为重点、以资金为主线、以效益为目标的审计工作方法体系。在审计的过程中,要注重由于决策失误、管理不善等造成的资金使用效益低下和损失浪费,并通过专门的绩效评估,对资金管理和使用效益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切实达到促进专项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提高的目的。应突出对影响大、起决定作用的重点环节开展效益评价,评价要尽量客观、全面、准确,充分发挥预防性、建设性和借鉴性三个作用。(四)注重审计调查,加大审计延伸力度。一级预算单位往往负责专项资金的管理和拨付,而二、三级预算单位才是财政专项资金的具体使用单位。因此,要将专项资金审计与延伸审计相结合,通过专项资金延伸审计,加大专项资金的审计力度,充分揭示出财政专项资金在分配、管理、使用中的存在问题。有针对性提出建议,促使专项资金使用单位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并确保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切实发挥专项资金的应有作用。在延伸审计过程中,可以按以下方式逐步深入。第一,应当根据所查专项资金的特点决定切入角度,选取一个切入点。第二,以调查的对象为中心,根据资金流向,向专项资金的来源和去向两个方向进行追溯和延伸。一是将财政拨出资金与主管部门或者资金使用单位收入的专项资金进行比对,借以发现专项资金是否被分流挪用到其他单位或项目以及是否被被个人贪污的问题;二是将上述单位专项资金实际支出情况与资金计划支出数额、用途进行比对,以发现专项资金是否被本单位挪用于去他项目的问题;三是审计项目单位专项资金支出取得的各类凭证是否真实合法有效,检查项目单位是否存在用虚假的支出凭证套取专项资金等违纪违规问题。第三,可以选取多个要素,从各个方面印证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评价资金使用效益。例如对专项资金计划落实情况进行审计,检查专项资金是不是按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到规定的用途上;其次,对专项资金的最终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延伸,延伸审计到项目资金使用对象,检查专项资金是否真正支付到资金使用对象,使用对象是否符合专项资金支付的条件。   
相关资源列表:浅议如何深化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
<td align="right"
当前位置:
浅议如何深化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
吴治理(湖南省长沙市审计局)
【时间:】 字号: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审计环境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如何深化和推进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是一个值得研究和关注的课题。本文从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内涵入手,阐述开展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重要意义,并对目前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深入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应对措施,供学界和实务界审计同仁参考。&&&&一、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内涵&&&&财政专项资金,是指上级人民政府拨付本行政区域和本级人民政府安排的用于社会管理、公共事业发展、社会保障、经济建设以及政策补贴等方面具有指定用途的资金。绩效审计是审计机关在对依法属于审计监督对象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计的基础上,审查其管理和使用财政资金及其他公共资源所达到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并进行分析、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的审计行为。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是绩效审计的一个内容分支,对财政专项资金开展绩效审计,就是站在专项资金的设置初衷和目标维度的基础上,从投入、管理和使用的绩效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通过运用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结合定量和定性分析手段,对财政专项资金所实现的经济性、效率性以及效果性程度以及是否达到预定绩效目标进行评价判断,并从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体制、机制或制度层面揭示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改进建议。&&&&二、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意义&&&&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是国内国际审计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无论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民主政治和廉洁高效政府的建立,还是满足国家审计自身的发展需要,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产能”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这不仅影响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目标的实施效果,也带来了市场恶性竞争、企业开工不足或倒闭、人员下岗失业、银行不良资产增加等社会问题。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战略部署,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以促进资源节约和保护生态环境。应新形势的要求,审计机关必须加大绩效审计力度,特别是加大对财政产业扶持类专项资金的绩效审计力度,揭露和查处违背国家产业政策和结构调整方针、财政资金损失、国有资产流失、重大资源毁损以及效益低下等问题。&&&&(二)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是推进民主政治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政府职能的转变,要求政府和公共部门提高管理绩效,有效使用财政资金。与此同时,随着公民民主意识和参政议政能力的提高,社会公众越来越关注财政专项资金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等情况。传统的真实合法性财务收支审计无法向社会公众提供政府管理的公共资金使用效益方面的信息,惟有对财政专项资金开展绩效审计,才能满足服务性政府建设和社会公众监督及参与政治的需要。&&&&(三)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是建立廉洁高效政府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可以从国家政策执行、资金管理使用、资源节约利用以及行政效能情况等方面,评价政府部门和公职人员是否尽责,政策贯彻执行是否到位、资金管理是否合法合规、资金分配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存在领导决策不当、管理缺位、利益寻租等因素造成财政资金严重损失浪费及违法违纪等问题,从而从源头上发现和揭露腐败现象,提高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推进廉洁高效政府建设。&&&&(四)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是国家审计自身发展的需要。当前,财政支出刚性增长与可用财力缓慢增长矛盾较为突出,如何分配和使用有限的财政专项资金,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最大程度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是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不但可以揭露财政专项资金存在的管理不规范、损失浪费等绩效性问题,更能注重从资金管理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完善方面进行分析,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三、我国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现状&&&&(一)开展财政资金的绩效审计起步较晚。审计署1991年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效益审计”的概念。2001年,深圳市出台《深圳经济特区审计监督条例》并开展大量试点审计,地方审计机关开展绩效审计的先行试点正式起步;2003年,时任审计长李金华同志提出“积极探索绩效审计的路子”;同年,审计署发布的《2003年至2007年审计工作规划》明确要求“积极开展绩效审计,促进提高财政资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2003年开始,我国审计机关正式步入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探索和实践阶段。&&&&(二)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经验和技术手段落后。当前,大多数审计机关开展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审计还是以揭露问题为主,且相关技术手段也存在较大差距,不能达到国外发达国家的全面效益评估水准。如美国审计署将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以及数理统计的知识运用到绩效审计的计划、分析、管理和数据库等方面,使得绩效审计的管理更加科学化、制度化、信息化。&&&&(三)绩效评价标准规范性不强,评价内容不够全面。从目前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实践情况来看,全国范围还没有统一的、全面的绩效评价标准体系。部分已实施的绩效评价标准中,多数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评价内容不够全面,关注专项资金的经济效益较多,对专项资金的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的关注和评价较少,对专项资金管理效益的关注和评价更少。&&&&(四)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成果应用不大。当前,多数审计机关实施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项目,在按程序出具审计报告或审计决定后,一般就此结束。普遍追求审计程序的完整和规范,而忽视了绩效审计结果的应用和后续跟踪。殊不知,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成果开发和运用也是审计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四、深化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应对措施&&&&(一)从制度层面建立科学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标准体系&&&&鉴于目前绩效审计开展的现状,从制度层面建立科学、全面、实用、操作性强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标准体系,要把握两个关键环节。内容层面,既要包含常规性绩效评价的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环境效益指标、管理效益指标,又要把对财政专项资金的预算管理、政策执行和目标实现情况的相关评价指标融入总的评价标准体系中。操作层面,既要有适合全国审计机关开展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通用评价指标,又要有适合各地具体情况的专用评价指标。&&&&1.通用评价指标。通用评价指标一般包括两类,即政策法规性指标和共性评价指标,政策法规性指标包括国家方针政策规定、社会评价反映、国际通行惯例或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标准等;共性评价指标是指无论针对何种性质和用途的财政专项资金,都必须采用的评价指标,包括财政专项资金到位率、财政专项资金到位及时性、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率、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相符性、合规性等。&&&&2.专用评价指标。专用评价指标视各地各区域经济环境、历史发展状况、地方党委和政府制定的政策制度的不同,由地方审计机关自行设置,为保证指标评价体系的权威性和统一性,一般以省级审计机关为主体,统一制定适合本地区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具体专用评价指标框架。专用评价指标的设置,可以从财政专项资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管理效益等四个大的方面分级设定明细指标和权数,采用综合评分的方法评价某类专项资金的综合绩效。&&&&(二)在实施环节运用“组合拳”开展精细化绩效审计&&&&1.周密安排审前调查,精心制定绩效审计实施方案。专项资金类别多、分布广,开展各类型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没有固化的套路,没有现成的模板。每一类专项资金因管理部门、管理方式和管理程序的不同,相应的审计内容和重点、评价标准都会不一样。因此,必须在审计实施前周密安排审计调查,从财政部门、资金主管部门调查了解专项资金安排的依据、分配原则和拨付程序、资金管理制度建设情况,获取相关预算指标数据和资料。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专项资金管理现状,结合调查了解的相关宏观政策、系统及行业标准等要素,挖掘开展资金绩效审计的突破口,科学选定相关评价标准,确定审计重点、审计事项和实施步骤,科学安排时间节点,做好审计人员分工,精心制定针对性强、操作性强且符合开展绩效审计需求的审计实施方案。&&&&2.点面结合实施审计,善用评价指标进行定量、定性绩效分析。在开展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过程中,针对资金特点和客观环境,科学、合理选择绩效评价指标,紧扣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通过定量分析专项资金规模、结构、和投入产出效益,定性分析专项资金分配程序、拨付方式和管理状态,有重点、有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资金延伸调查,揭示有无资金拨付安排欠合理,分配不公正透明,使用不合规等影响资金绩效发挥的问题,并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分析有无影响专项资金使用绩效的漏洞和缺陷,达到“规范预算管理、推动财政体制改革、促进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保证财政安全、提高财政资金绩效水平”的目的。&&&&3.充分运用计算机审计手段,提高绩效审计效率和质量。财政专项资金的特点是涉及面广、数据量大,对财政专项资金进行数据分析,手工审计难以完成,必须借助计算机审计手段。计算机技术在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中所发挥的作用已越来越大,根据被审计对象的数据特点,通过采集、转换、清理、验证及建立审计中间表等手段,能够构建专项资金审计信息数据库;通过综合运用AO现场审计实施系统、通用审计软件、联网审计系统等专业审计软件或者使用EXCEL、SQL SERVER、ORACLE等通用数据分析工具,对财政专项资金的规模、结构、支出明细进行检索、查询,对多年度的专项资金相关数据进行多维分析比对,把握总体,锁定重点,形成有用的审计线索、疑点或者直接生成审计证据,从而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审计取证,大大提高审计效率。&&&&4.精心撰写审计报告,综合提炼审计成果。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报告是审计实施成果的集中体现,绩效审计报告不同于一般审计报告,不能拘泥于反映审计中发现的具体事例,而是要对审计中获取的大量素材进行综合分析和高度概括,并且突出专项资金的绩效这个主题,从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个方面作出科学合理的审计评价。首先,在素材的选取上,对程度较轻的违法违规事实及与资金绩效关联不大的事例要勇于舍去,对虽然不违反规定,但能反映管理状体和管理权限的问题要纳入审计报告,选取的标准就是能符合绩效审计的需要。其次,要认真分析,在查找问题原因上下工夫。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重点是反映资金管理部门在对资金管理的体制、机制上存在影响绩效的问题,因此,要对审计实施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针对审计发现的具体问题,反复研究,认真分析,提炼观点,力求抓住要害,反映出资金绩效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审计报告更具全面性、准确性和针对性。再次,要在审计建议上下功夫。审计建议提出的是否准确、是否可行,是否具体可操作性,关系到审计建议能否被采纳和落实,关系到绩效审计的目标是否能实现,能否发挥绩效审计应有的作用。对反映国家政策及其执行中的重大问题,关系国家财政安全的重大问题,影响社会公众利益的重大问题等,均可以通过绩效审计分析或研究报告、专题报告、审计信息的形式向政府主要领导或有关部门反映审计成果。重大违纪问题可以移送相关部门处理。&&&&(三)借用外力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力度和影响&&&&对财政专项资金绩效情况开展审计,光靠审计机关“单兵种作战”不够,如能借用外围力量,通过一些措施和手段,在审计机关无法独自实现目标的基础上完成绩效审计任务,势必大大增加审计的力度和影响。如开展对扶持企业的产业发展类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可以在分析数据、确定重点企业延伸审计的基础上,通过发函取证、联合国税、地税机关到企业调查纳税情况,比对企业接受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和缴纳税收情况,分析企业税收贡献率和财政专项资金投入产业效率,揭示有无企业接受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多而税收贡献小的问题,实现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相关绩效审计的目标。又如开展对某地级市的蔬菜基地建设资金使用情况的绩效审计,对基地面积的测量单靠审计人员的查账或其他技术手段,基本无法完成,但是如获取同级国土部门的支持,采用GPS卫星定位测量,将在最短时间里以最快的速度准确获取蔬菜基地实际建成面积情况,再通过实测面积与获取财政专项资金扶持的申报面积作分析比对,揭示部分蔬菜基地申报面积小于实测面积,虚报多领财政专项资金及投入产出比例过低等问题。&&&&(四)加强跟踪检查力度,巩固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成果&&&&对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主要目标是依据审计发现作出审计评价,提出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绩效的富有针对性、可行性和增值性的审计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管理。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效果和质量如何,在于其建议是否得到执行。因此,有必要在审计结束后进行后续跟踪检查,督促在审计成果落实,促进绩效审计目标的实现。后续跟踪检查主要关注审计报告、决定、审计意见及有关批示等是否体现到被审计单位和有关部门的具体行动上,是否真正得到落实以及执行力如何,并对审计整改的情况予以报告。(吴治理)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办公厅  技术支持:审计署计算机技术中心 审计署总机:010-  网站电话:010-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金中都南街17号(邮编:100073) 备案编号:京ICP备号  建议使用分辨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财政补贴专项审计报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