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夫爆炸 化工,为什么打的是中国化工企业的脸

热门推荐:
  作者:杨向宏 董事总经理 广州凯顿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来源:PCI可名文化
  这几天,一则有关巴斯夫德国某工厂爆炸的新闻传遍了中国的化工领域,在这次爆炸中,有两位巴斯夫的员工不幸遇难,还有6人因伤住院。很多业内的人士尤其是贸易商发微信给我询问某某品种是否有大涨的可能,不少人关心的是是否能可以借助这个“难得”的新闻在市场上狠狠的捞一把。你知道吗?今年中国不少我们熟悉的大宗化工原料的市场价格已上涨了不止50%,有些甚至翻倍,个别品种居然涨幅超过了400%(TDI)。目前中国不少熟悉的化工原料市场价格已经比元月份涨了太多,相当于原油价格在100美金的水平,例如:国产金红石型钛白粉年初在9300元/吨左右,目前已高达14000元/吨,业内人士还坚定的认为继续上涨挡不住;新戊二醇已由6000元/吨左右涨到了13800元/吨,;TDI更猛,尽管国内产能过剩,与去年同比需求也没什么变化,但借助于国外几套装置的停产,国内的生产商和贸易商竟然“齐心协力”在短短半年内将市场价格炒高了超过4.5倍,这种炒作完全背离了基本面。
  以前我们在分析一些基础化工品的时候还往往将其与原油价格来进行分析:年初原油价格在35-40美金/桶的时候,中国丙烯的市场价大约在4000元/吨,而现在原油价格涨到了45-50美金/桶区间,但丙烯的价格却冲到了7000元/吨左右,涨幅远远超过原油价格的涨幅;环氧丙烷更是离谱,借助于环保部对山东的稽查,在短短的两个星期之内环氧丙烷的市场价直接狂飙超过20%;还有不可思议的丁二烯,已经由年初的5300元/吨疯狂的涨到了14000元/吨,直接导致由丁二烯制成的顺丁橡胶的市场价摸到了18000元/吨,比天然橡胶的价格还高5000元/吨!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在过去的20年,天然橡胶总是保持比顺丁橡胶高元/吨,天然橡胶与合成橡胶价格倒挂至少我是第一次见到的。
  尽管我们不认为今年1-9月中国经济比去年同期差,但与去年同比,市场对绝大部分化工品的需求并没有呈现两位数以上的增长,但与年初相比,市场售价涨幅超过了50%的品种相当多,很多品种涨幅高达一倍甚至超过一倍,例如顺丁橡胶、丙酮、丙烯、丁二烯、顺丁橡胶等等等等。
  作为制造业企业没有一个希望看到自己所买的原材料尤其是主要原材料价格剧烈的波动,但同时又盼望自己所生产的产品价格涨得越高越好。
  导致中国化工市场正变得越来越疯狂可能有以下的因素:
  1物极必反
  最近20年来,中国化工市场经历了一轮疯狂的扩张,不少产品产能由供应不足到严重的过剩,由此导致的就是不断走低价格的恶性竞争,很多中国企业都坚信一个观点:只要有钱赚就行,很多物料超低的价格让国外的同行苦不堪言,纷纷被迫停产或倒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钛白粉,年间国产钛白粉价格不断走低,让仍然占据着全球市场垄断地位的像杜邦这样的企业异常愤怒,当时濒临亏损的他们有资格有能力将市场价格大幅上调,不断扩大价差让下游的主要客户纷纷的改用中国钛白粉,直接促成了2010年以来中国钛白粉领域的凶猛扩张,现在国际钛白粉巨头们在全球特别是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萎缩了不止一半,迅速的扩张也导致2012年以来中国钛白粉的市场价格由23000元/吨断崖式的下跌到9000元/吨(还是金红石型)。最近我跟朋友为这事进行了一次探讨,我们发现当某一个品种中国的产能在全球占比超过35%,中国又是全球最大的市场,同时相关的生产企业数量又仅仅在两位数时,中国市场这个产品的价格会呈现典型的暴涨暴跌,钛白粉就符合这个特点。经过“充分的洗牌“中国钛白粉企业突然发现团结就是力量,从元月份开始直接拉开了涨价的序幕,8个月的时间对于一个体量达几百万吨的品种价格的涨幅超过了60%,当然下面的第二个因素也间接的促进了这次的涨价,那就是环保稽查。
  2环保稽查
  我们知道不少中国化工品的扩张是靠牺牲环保为代价的,对环境保护的日益严格正大级别的冲击中国化工品的生产,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近一年来环保的治理和稽查直接导致了很多中国化工品市场价格的暴涨,不少的化工品是因为环保治理成本的增加而涨价,但也不排除一些厂家和经销商借机发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环氧丙烷,我们知道中国环氧丙烷产能50%集中在山东,而全国生产的企业不到30家,外企国企和民企基本上是三分天下,由于技术的差异,由外企主导的生产企业采用的是先进的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共氧化法技术,但更多的民企和部分国企仍然采用对环境影响大的氯醇法技术,9月初,中央环保部宣布派出工作对化工大省山东进行环保稽查,直接导致这些本来就非常齐心的生产企业疯狂的拉涨,没有听说哪个主要的生产企业停产,需求与去年同期相比尽管没降,也没有太多的增长,但环氧丙烷的市场价格就是在猛涨。
  3无底线的疯狂
  无底线的疯狂这几个字可以说适用于中国很多的企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TDI。今年没有任何人可以预测到TDI市场价格可以疯狂涨到这么高,这与生产企业的高度集中有相当的关联,中国生产企业是个位数,他们很容易在市场上达成共识,今年生产TDI的主要原料甲苯市场价格涨幅不到20%,下游对TDI 的需求与去年同比虽然没有下降单但增幅也不会超过20%,中国TDI的市场价格硬是被这帮超级齐心的企业从年初的12000元/吨直接升到50000元/吨,当我们询问这些企业的时候他们尽然一致认为价格还要涨,凭什么?凭的是国外几套装置的停产?要知道目前国内TDI的市场价格处于全球的高位,大规模增加出口还只是存在于传说之中,你晓得吗?现在越来越多的下游海绵厂不得不停产,因为他们已经用不起了,更多的下游企业在加速进行替代工作的评估,中国TDI生产企业中很多是国企,在利益面前,所有的企业都一样。但借我20年来的经验来看,外企对利益的追求还不至于这么的无底线。
  通过产能的疯狂扩张和低价竞争,将国外同行彻底打趴,通过环保治理和政府看得见的手大级别的关停中小型化工企业,直接导致行业集中度在今后的五年会逐年的大幅提高,变大变强了的中国企业开始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是靠同行之间的低价竞争和产能扩张是赚不到钱的,大家借助于某些难得的利好消息将市场价格推上去能赚到更多的钱,正在尝到甜头的这些生产企业和贸易商们势必导致市场价格呈现大起大落的场面,我们可以很负责的用”波涛汹涌“几个字来预测及今后3-5年来预测某些化工品的市场价格走势,市场上没有只涨不跌的东西,涨得时候凶猛,跌的时候也会同样的惨不忍睹,这种例子我们见得太多了。
  对于今年余下的11月和12月,我个人不十分看好,除了中国市场热闹以外,全球经济的发展正陷入低迷之中:美国经济实际上比看上去的差;欧元区由于英国要求脱欧、意大利吵着要公投脱欧、以及数以百万计的难民涌入让其苦不堪言;两年持续低迷的油价让曾经花钱十分大手大脚的产油国在财政出现了困难,连富得流油的沙特财政都出现了赤字,对于世界主要的产油国而言,尽可能多的卖原油来换取外汇以确保经济发展是他们的首选,所谓OPEC最近口头上达成的冻产协议只不过是资本市场和投机机构用来推动油价暴涨的噱头,我根本不相信世界主要产油国如俄罗斯、卡塔尔、沙特、伊朗和委内瑞拉等会按要求冻产(冻在高位?)和减产,我们更不能忽略美国页岩气的生产和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国家对石油以外的新能源的发展。
  中国今年前三季度相当一部分的原油进口被用于作为战略储备,随着用作战略储备的油罐陆续被灌满,中国对成品油的需求增长肯定在放慢,越来越多中国生产的额成品油居然被用于大量的出口就是一个佐证。个人不认为11、12两个月还会像前三季度那样疯狂进口原油。个人对下个月和12月份原油看跌,甚至有可能看到40美元/桶,回光返照大半年的中国主要原材料的价格有可能会又一次展开惨烈的下跌,这就是中国市场!这是一个用几乎所有的经济学理论都没法解释的市场!这个市场充满了尔虞我诈、充满了赌性,对于四季度余下的两个月价格有可能还会上去(不敢预测),大家还是小心为妙!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扑克财经旗下品牌,实体产业和金融领域第一新媒体平台。专注于...
1251文章数
以洞见和趣味服务于以新商业领袖为主的全球化新经济时代读者
为价值而生 | 原创 | 深度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全球市场,深度解读,就在凤凰iMarkets
金融小故事,有趣又有料4天5起化工事故,是不是有点多了。
昨天夜间11点42左右,山西临猗一家化工企业发生爆炸,所幸无人员伤亡,这已是近日发生的第5起化工事故!
临猗县政府网发布消息称,11月16日晚11:42分左右,阳煤丰喜临猗分公司甲醇系统净化车间管线煤气泄漏发生空间爆炸着火,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目前装置已卸压结束,装置停车,火已完全熄灭,现场处置完毕。
新浪微博上也有相关报道,有网友在远处拍了照片,并称爆炸发生时声音很大,火光冲天。
公开资料显示,阳煤丰喜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临猗分公司的前身为临猗化工总厂。1970年开始筹建,1974年建成投产。1998年6月,以临猗化工总厂为主发起人,经山西省政府批准,组建了集化肥、化工、化工机械、设备制造于一体的国家大型煤化工企业集团--山西丰喜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现为山西阳煤丰喜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阳煤丰喜临猗分公司不是近日唯一一起化工事故公司,15日凌晨5点20左右,
山东郓城众信实业有限公司发生爆炸
,造成一死一伤。该公司专业生产双苯酮,D-73,D-84等紫外线光固化(UV)引发剂系列产品,是国内生产该系列产品少有的几家企业之一。
山东郓城众信实业有限公司被夷为平地
同一天(15日)下午2点50分许,扬州市海达塑料科技有限公司塑料制品厂发生火灾,工厂内堆放的塑料制品猛烈燃烧,火势很快蔓延开来,燃起的浓烟数公里范围内可见。火灾到下午3时40分许被扑灭,所以没有人员伤亡。初步估算,财产损失大约30到40万元。
海达塑料科技有限公司现场救援照片
11月14日下午15时10分,山西省绛县槐泉村村口一化工厂发生甲苯、硫酸起火事故。
点击看大图
11月13日傍晚湖北钟祥市大生化工有限公司也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公司硫酸厂3名钳工一起上脱硫塔工区进行检修,因缺氧晕倒在塔内,被一名脱硫岗位操作工巡检时发现,造成3人死亡。
快到年底,化工厂事故不断,不管是大是小,希望都引以为戒!!!2017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希望化工人加倍小心操作事项,不要再酿悲剧!让生命永远停留在2016!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账号提交,由微讯啦收录,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中国化工市场为什么正变得越来越疯狂
发布日期:
对不起,当前内容只提供给会员浏览。
还不是会员?花两分钟马上注册
电话注册请拨 400-677-/6
已经是会员了?请先登录。
本文地址:/taibaifen/n_.aspx
供求方向:
供求标题:
供求内容:
企业名称:
&&联系人:
联系电话:
手机号码:
传真: 021--8 电子邮件:
产品交流QQ群:硅铁 5993673 | 金属硅
| 稀土产品
| 多元包芯线
(以上群号仅对会员开放,加群请提供公司名称及登录名以验证身份)巴斯夫爆炸,为什么打的是中国化工企业的脸?
化工707安全专栏(186期)居安咨询——行业领先的工艺安全服务提供商小七:作为全球最大的化工企业,巴斯夫在业内可谓大名鼎鼎,对全球的化工企业来说,巴斯夫是参照的榜样,对民众来说,寄予的期望除了其提供更高质量、更低价的化学品之外,当然也期望他对安全、环境的保证。日晚,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BASF)总部路德维希港化工园区发生了剧烈爆炸,火灾造成2名巴斯夫消防部门的消防员死亡,8人重伤,22人轻伤。爆炸是在巴斯夫员工于管廊内施工时发生的,爆炸引发火灾,被烧的管廊中包括含有乙烯和丙烯产品的管道。消息传来,中国化工业一片震惊。多年来,巴斯夫始终是全球化工行业安全环保典范,如此规模的事故,且在公司总部发生,在巴斯夫实属罕见。小七看来,安全事故是有概率的,说这话当然不是为了给巴斯夫洗地。这次事故当中,有几个很重要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1.为什么巴斯夫爆炸了,民众的反应并不激烈?2.为什么国内大部分化工企业发生事故后,频频爆出各种丑闻?3.为什么媒体舆论没有“痛打落水狗”?开启上帝视角,看看爆炸事故的背后就在事发前三天,《财经》记者刚刚参观采访了路德维希化工园区,听巴斯夫高管介绍了其安全至上的理念和公开透明的沟通机制。巴斯夫随后实施的应急响应措施也正如介绍所言,在第一时间迅速启动。而公司对事故信息的公开则更快——早在中国各大网站发布巴斯夫新闻稿之前,《财经》记者就已收到该公司公关负责人对事故发生以及救援进展的通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长李寿生向《财经》记者指出,巴斯夫对事故的应急响应和公共关系处理均值得中国同行借鉴。近年来,国内一系列炼化厂项目受到当地居民强烈排斥,甚至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凸显出地方政府、石化企业与居民之间缺乏沟通,没有互信的尴尬现状。彭州石化、大连PX、宁波PX、厦门PX等邻避项目纷纷遭遇“民意泥潭”,最终被叫停或重新选址。而天津大爆炸、古雷大爆炸等化工事故更为这种尖锐矛盾火上浇油。事实上,在上世纪80-90年代,包括巴斯夫在内的德国化工行业也如今日中国般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批评。但通过长期坚持安全环保标准和公开透明的沟通机制,德国化工业最终取得了各利益相关方,甚至全社会的信任。多位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国内石化行业专家指出,即使像巴斯夫这种全球化工行业安全环保标杆企业也会发生事故,但相比中国石化项目面对的尖锐对立和排斥,德国化工企业避免陷入“民意泥潭”的秘诀就是在各利益相关方之间,建立由企业主导的,公开透明、互利共赢的信任体系。德国化工企业通过对内和对外两方面措施构建上述信任体系。以巴斯夫为例,公司对外建立了“社区咨询委员会”(CAP)和应急响应组成的沟通机制,对内则践行“携手共创可持续发展”(TfS)和“责任关怀”(RCGC)以及”德国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计划“(CHEMIE3)等行业自律准则。中国化工企业在上述两方面均试图接轨德国模式,但诸多“中国特色”的障碍却让这一过程显得艰难。透明建立信任共16万人的路德维希港分为10个行政区划,与该市隔莱茵河相望的曼海姆市有30万人口。这两个城市在德国都已经属于居民密集的城市。作为世界工厂面积最大的化学产品基地,路德维希港鲜有事故发生。最近一次火灾是在11年前的2005年4月,当时因园区安全室中一个氢气瓶泄漏而发生爆炸,导致安全室内起火,致使两名园区消防队员受伤。上一次致死爆炸事故发生在1998年,有两名员工在分离罐分离化学物质时发生了爆炸,受致命伤而死亡。死亡人数最多的事故是1921年的大爆炸,导致600人丧生。此次事故发生时,巴斯夫大中华区前媒体负责人陆斌正在路德维希总部挂职,她向《财经》记者介绍说,“事故发生后,我们每小时发一次更新,并在园区外设立临时信息帐篷,除了召开新闻发布会,还开通多条居民热线,在网站和社交媒体向本地媒体发说明。”第二天早晨6点起,巴斯夫的应急沟通团队就开始与各路媒体沟通信息,建议附近居民避免室外活动、紧闭门窗。办公室也有人轮班接电话,回答热线中的诸多疑问和担忧。除了上述应急响应的传播渠道,巴斯夫还独有以社区为主的沟通平台CAP。CAP主要由居住在化工装置周边的、具有代表性的个人组成,旨在于工厂管理层与周边社区居民之间搭建一个开放的对话平台。在路德维希做了30多年CAP工作的Michael Mattern在事故发生后始终在一线忙着与社区沟通,他认为与邻居沟通和开新闻发布会同样重要,也都要公开透明。并且有些CAP成员已经向他表达了对工厂的同情。与此同时,远在中国重庆的蒋勇永也开始紧张忙碌着应急响应工作。身为巴斯夫重庆项目公关高级经理的他,在事故发生后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完全透明地传递信息并解答疑问。“我们要主动告诉社区邻居们和当地政府部门,巴斯夫总部发生了事故以及近况如何,而不是等他们来问。”蒋勇永说。巴斯夫亚太区兼大中华区总裁柯迪文博士此前也曾向《财经》记者表示,巴斯夫解决邻避项目社会矛盾的关键是通过透明来获取公众信任,没有这点,其他各种努力都是徒劳。“不管事故大小,居民是否察觉,都公开透明地交流,让居民随时知道园区内的事情。保持这种公开透明一段时间后,彼此的信任就会逐渐建立。”他说。这种透明机制由沟通平台CAP和应急响应办法组成。CAP于2000年在路德维希成立,是由社区各界人士自发组成的20人左右的沟通平台,无任何立法权和管理权,也无议员等政府人士参与。世界各地巴斯夫的CAP成员一般包括:社区各年龄段居民代表、当地NGO代表、医疗界代表和周边其他企业代表。巴斯夫有一套制定好的并且每半年会更新一次的文件。上面有包括政府、社区、媒体、NGO以及员工在内的各利益相关方的名单,一旦巴斯夫分布在全球的任何一个基地发生事故,当地的CAP会立即启动一套类似的应急响应沟通机制——一方面包括如何处理事故,另一方面包括如何根据影响程度同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沟通的原则是信息链必须清晰畅通,即:发生突发事故时,负责事故处理的部门必须随时将信息通报企业传播部门,传播部门必须随时将信息向周边邻居和政府以及媒体等公开。上述信息的传递必须始终清晰畅通。中国特色:政府比企业更积极与国际化工巨头相比,中国化工行业坐拥全球发展最快的经济体和全球最大的市场,正处于项目集中上马的快速发展阶段,与公众的沟通还停留在粗放、无序的阶段。2012年10月,中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拟上马1500万吨/年炼油和120万吨/年乙烯一体化的扩建项目,引发附近200名村民到区政府门前抗议,称项目距离居民社区过近,其中涉及PX项目的部分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镇海区政府回应称项目符合环评要求后,居民强烈不满,导致更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最终迫使宁波市政府作出“坚决不上PX项目”的承诺。继2007年厦门PX和2011年大连PX之后,石化项目已经成为群体性事件的主要针对对象,反映出公民环境意识和权利意识的觉醒,也反映出企业、政府沟通意识、机制的缺失。事实上,主管部门对宁波PX项目的环保标准不可谓不高,仅环境质量监测就做了三次。环保部甚至希望镇海炼化砍掉一些有可能产生污染的装置。但由于中国并不具备类似巴斯夫CAP模式的民众参与平台,单向刻板的信息发布没有给民众公开透明的感觉,导致企业、民众与政府三方面沟通失效。而冲突和对立的根本原因是缺乏信任。随着石化项目面临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中国的化工企业几乎都已认识到必须通过沟通和透明来化解矛盾质疑。在与项目周边社区的沟通上,中石化等国内大型化工企业尚无类似CAP这种专门的沟通机构,但也部分地采用了巴斯夫的一些做法,例如设立热线,鼓励周边居民提供消息、反映情况,有时会把当地政府和居民请来一起开会。中石化的部分化工厂甚至颇具中国特色地设立了“举报奖金”——周围居民如发现安全隐患或者有穿制服的员工违反规定,都可以举报并获得奖金。日,中石化集团青岛炼油化工有限公司公示“百万吨级乙烯项目”环评信息,以征求公众意见。青岛炼化于2008年6月建成投产,总投资126亿元,是国内第一个单系列千万吨级炼油项目。上述百万吨乙烯项目则是在此基础上投资建设。公示之后,青岛炼化公司始终在网上和线下与市民保持对话、主动通过官方微博“青岛炼化”等渠道回应疑问,并开放厂区供市民参观。部分民意代表和理性市民也肯定了炼厂的做法,认为体现了诚意。然而,种种努力均未能阻止“乙烯高致癌”、“青岛接盘厦门宁波遗弃项目”等观点的传播。中国石化项目的立项、审批、征求意见和其他沟通均由政府而非企业主导。青岛炼化在征求意见时,当地政府仍为企业背书,使有能力解读该乙烯项目的独立专家无法发声,也导致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民众不敢相信政府和企业。为争取该项目落地青岛,当地政府自上世纪90年代便开始努力。某种程度上,政府比企业更希望上这个项目,这也是中国石化企业面临的“中国特色”。巴斯夫中国的CAP也同样认识到了自己面对的独特情况,即:任何工作都不可能脱离地方政府,否则会惹麻烦。该公司重庆项目的CAP在建立之初,这种发动社区的工作方式的确引起当地政府一些疑虑,他们担心万一企业发动起群众但最后没能成功建厂,会造成负面效应。最终巴斯夫打消了政府的疑虑。此后,重庆项目CAP的会议上一般都会邀请当地政府和街道的代表作为观察员来参加。企业主导是前提专家们认为,企业主导是建立有效信任体系的前提。巴斯夫重庆项目即为一例,企业以公开、透明和兼顾各利益相关方为准则,形成了有效的沟通机制,建立了信任体系。德国化工企业能够主导信任体系的建立,有其历史原因。以德国第二大化工园区勒沃库森园区为例。最早的勒沃库森化工园区仅有拜耳集团(Bayer)一家企业,园区管理都是拜耳公司负责。过去的20年间,这里从拜耳的单一工厂发展成为一个欧洲化工园区,赢创工业集团(EVONIK)等大企业纷纷入驻。因此,这一改变不仅仅在名称,更在内部的结构。对拜耳和周边居民来说,这里变成欧洲化工园区也是一个全球化的过程。一个日益发展壮大的化工园区会有产业链上的企业不断入驻。园区会包含炼化、日化、特种化学品等几个细分行业的企业,这些企业彼此之间大都为上下游关系,有经济协同性。例如制造石英玻璃会产生盐溶液,它可以用于电解产品,而电解产品的生产中会产生氢,氢可以再用在石英玻璃的制造中。勒沃库森化工园区政府关系与社区沟通负责人Christian Zller向《财经》记者指出,拜耳此前并未计划将此处发展成为欧洲工业园,而是在全球化过程中逐步发展成众多企业协同的产业园。因此他们要向邻居们介绍新进驻的企业、新产品。“居民们必须理解才能接受,园区还要向政治家们解释,这些企业的到来能为城市带来哪些益处,我们(众多企业)一起能够成就什么。”Zller说。勒沃库森化工园区建成后,负责社区沟通的办公室不再像拜耳时代一样设在厂区,而是设在了居民区。Christian Zller每天就到办公室接待各路对园区感兴趣的居民,包括质疑者、好奇者、求职者和寻求支持者,高峰时每天要与80多个人交谈沟通。此外,巴斯夫的路德维希化工园区也和中国石化企业的油田、化工厂一样,初期建设时周边一片空白,巴斯夫修建了员工住房,并建立医院、学校等基础设施,形成社区,进而扩大为城市,与中国的大庆、东营等城市如出一辙。因此巴斯夫在路德维希市不仅是一个普通的纳税企业,在社区的深厚根基使它有能力来主导沟通机制乃至信任体系的建立。从民众角度看,西欧有200多年工业文化的积淀,园区周边社区对大工业的外部性有比较成熟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这种积淀已经形成了一种现代工业文化。例如,德国前首相科尔的故乡就在距离路德维希化工园区几公里的地方,但他退休之后仍回乡居住,并不介意紧邻的化工厂。而在化工行业,这种现代工业文明的重要基础就是行业自律,这也是实现企业主导构建信任体系的基石。行业自律德国化工企业的行业自律包括国际化工协会联合会(ICCA)发起的工业倡议——“责任关怀”(RCGC)、德国化工协会倡导的“德国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计划”(CHEMIE3)和“携手共创可持续发展”(TfS)两个主要部分。德国化工行业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也如今日中国般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批评,历经二三十年努力,和谐共处的生态才得以建立。巴斯夫亚太区兼大中华区总裁柯迪文博士认为,相比其他国际化工巨头,巴斯夫的秘诀很简单:安全标准始终如一,而且自己提出的标准自己做到,并且能保持很长时间。反观中国,企业和政府制定的安全标准或者排放标准其实比巴斯夫的标准更高。“但如果你要获得社会的认同,那么你自己制定的标准自己一定要做到。” 柯迪文对《财经》记者说。他预测,如果中国沿着德国走过的道路发展,那么中国未来对环保的监管以及对化工企业的突击检查和检查出问题后的处理措施都将越来越严格。而中国化工行业显然正力争接轨德国道路——众多中国企业签署《责任关怀全球宪章》(下称《宪章》),并申请加入“携手共创可持续发展”(TfS) 化学行业倡议就是明证。2014年,国际化工协会联合会重新修订《宪章》,强调全球化工企业在维护“责任关怀”理念中的责任和义务,签署《宪章》的企业不但要在其组织内贯彻“责任关怀”理念,而且要为这一理念在全球的推动发挥引领作用。日,中石化、中化集团等430家中国石油化工相关单位的负责人在上海签署《宪章》,敦促各方为达成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等作出承诺。而TfS是由巴斯夫赢创、汉高等六家化工企业于2011年发起的工业倡议,旨在打造可持续的化工供应链,以协调日益复杂的供应链管理流程,并增进全球商业合作伙伴之间的对话交流。目前,已有19家公司加入了该倡议,对供应商实行可持续性评估和审计。赢创工业集团首席采购官及TfS主席Ruediger Eberhard向《财经》记者指出,该倡议活动的核心在于,供应商只需完成一次评估或审计,其审计结果就能被所有组织成员所认可。汉高公司相关人士也认为,对希望与TfS成员公司达成商业合作的供应商来说,他们将从该倡议活动中大大受益。从拜耳公司中独立出来的科思创(covestro)同样看中TfS的价值。公司可持续发展负责人Richard Northcote对《财经》记者表示,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维度: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紧密相连,而科思创的供应商不仅仅供应在中国的生产,也供应公司在全球的生产,所以TfS对科思创更加重要。TfS倡议对供应商的规范力度很强,其规范轨迹呈树状向上延伸,即:如果一家企业是TfS成员的设备或原料供应商,那么TfS对这家供应商的供应商也会提出相应要求。因为TfS的目标就是让整个行业的供应链提高可持续性。但也有专业人士指出,这一树状延伸的供应商规范模式在中国很难真正落地。因为这种规范模式不断延伸,必然会牵涉到有地方政府控股或参股的企业,从而引发地方政府的干预。对此,上述TfS倡议的发起企业表示,任何一家TfS成员企业和其供应商的关系均完全自主,TfS不做强行要求。只要成员企业愿意,仍可与未达标供应商继续签约。然而,在全球化工企业及供应商均力争加入TfS之际,拒绝加入和无法达标的企业无疑会被列入黑名单,失去与TfS成员企业做生意的机会。【本文来源:《财经》杂志,化工707后期编辑 】小七: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巴斯夫这次的爆炸事故,无疑是给了中国的化工企业们一记响亮的耳光。在化工707APP上,七友怎么说?在化工707APP的《化工行业点评》专区,这个话题引起化工人的广泛关注和探讨:谢信宇_上海_过程安全:真正的问题没有暴露出来。其实根本问题就是:当前大量国内企业存在这样那样的不合规不合法经营,同时基层(甚至中层)监管组织也存在大量不合规的监管和被经济压力干预,先天地难以“公开透明”“理直气壮”“光明磊落”“景和气畅”,进而谈“行业自律”和政府“积极”也是痴人说梦。某种意义上说,不完成企业原罪、企业赎罪过程,哪能像BASF这些百年老店“云淡风轻”地“公开透明”。对比起来,打脸是必然,这也算一种救赎吧infire(allan):有深刻的文化问题在,就是对民众的不信任感和高人一等感是由来已久的,即便是满足要求的一些外企都不敢如此公开,但是有些被逼了去沟通的,是有成功经验的。唐彬-过程安全管理:目前是企业、政府、社区互相不信任, 搞得企业能躲多远躲多远, 实在躲不了, 就对付。桀骜不驯:中国的体制体系要能像外国的一半,也不至于每年有那么多的意外事故和环保事故。De_Lv:藏着掖着只会在舆论引起更大反弹,学学德国人该透明透明该公开公开,公信力才有的谈;否则,国人必定继续习惯以舆论以游行示威等给地方政府压力的方式解决问题。ada572638:打不打脸是其次,在中国发生事故是和政府“挂”的很牢的,哪怕是明晃晃的“事故可死人”的指标,但其实每一道程序都落实到人了,都有人负责,事故应该会很少出现才对。国内发生的事故很典型,很多都是重特大事故,事后一查十道把关的至少有九道说失效的!参与讨论?还不是化工707 APP用户?长按二维码下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巴斯夫总部爆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