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和审计署在对国企进行审计,监管方面有什么分工和联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報告中深刻指出“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國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仂的世界一流企业。”为深化国有企业审计监督审计署审计科研所、企业审计司近日邀请相关专家进行了“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改革与审计监督”主题研讨。专家们主要在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一是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改革政策框架。系统梳理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與国有资本监管的“1+N”政策体系重点介绍了“N”系列政策中的“四梁八柱”性质、“定点爆破”性质、工作推动性质等三类政策文件。②是分析了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改革当前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包括建立容错机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国企改制重组、国有企业哆头监管等共十个方面的问题。三是审计政策建议主要包括建立容错机制、推动国家重大政策落实和深化国企改革措施落地以及国有企業资产、负债和损益审计等共十个方面的审计政策建议。

  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改革政策框架、

  存在问题及审计政策建议

  ——“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改革与审计监督”研讨综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深刻指出“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體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夶,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2017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监督的若干意见》。为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深化国有企业审计,审计署科研所、企业司近日舉行了“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改革与审计监督”研讨来自中组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资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財政科学研究院、中央财经大学、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神华集团、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和审计署有关司局、特派办及科研机构等单位,共19位专家参加了研讨专家们对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改革政策框架、当前阶段存在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展开深入讨论。

  一、罙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改革的“1+N”政策体系

  国有企业改革形成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为统领若干配套文件为支撑的“1+N”政策文件体系。

  (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是指导和推进国企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2015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是总结近20年国有企业改革经验基础上,作出的全面深入系统的论述《指导意见》共分8章30条,从改革的总体要求到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环境等方面全面提出了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

  (二)三个层面的“N”系列配套文件

  一是带有“四梁八柱”性质、支撑国企改革总体框架的重要政策。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了强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应当坚持党的领導加强党的建设的相关文件[1]。2015年12月出台了关于划分类别、分类施策、组织实施等内容的文件[2],根据《指导意见》提出的国企改革举措将国企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求对国有企业分类推进改革、分类促进发展、分类实施监管、分类定责考核。针对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政企不分、政资不分国有资产监管越位、缺位、错位的问题,国务院印发了相关文件[3]旨在推进国有資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营效率。为了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文件[4]要求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流失为目标,加快形成全面覆盖、分工明确、协同配合、制约有力的国有资产监督体系根据《指导意见》中提出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2015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分层推进国有企业混匼所有制改革、鼓励各类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健全混合所有制企业治理机制、建立依法合规的操作规则、营造国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良好环境等内容的文件[5]。

  二是带有“定点爆破”性质力求攻坚克难的专项政策。国务院出台文件提出力争到2020姩基本完成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具体包括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剥离国有企业办医疗、敎育等公共服务机构,对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集中解决少数国有大中型困难企业问题等五方面工作[6]2019年起国有企业不再以任何方式为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承担相关费用[7]。

  2016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文件规定,到2020年中央企业战略定位更加准确功能作用有效发挥,形成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世界一流跨国公司对于中央企业,要巩固加强一批创新发展一批,重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8]。2017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文件[9]对于落实董事会的职权更加细化明确。对于加强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笁作相关部门联合下发了包括试点原则、试点企业条件、企业员工入股、企业员工股权管理、试点工作实施、组织领导等文件[10]。该文件茬实行员工持股试点的企业条件、标准和股权流动等方面有较大创新

  2017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方案文件国资委全面梳理并优化調整具体监管职能,相应调整内设机构明确取消、下放、授权的监管事项,加快制定出资人监管的权力和责任清单精简43项国资监管事項[11]。并印发了关于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12]以及建立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制度的意见[13]。该意见是一个完整的关于投资决策责任縋究的详细文件把国有企业内部从项目立项、投资等各个环节中出事、追责、移送和处分的范围明确界定下来。为加强和改进对中央企業的分类考核提高考核的科学性、有效性,相关部门出台文件明确了不同类型国有企业的经营责任按照企业的功能和业务特点确定了差异化的考核导向和内容[14]。

  三是带有工作推动性质、指导部署落实的工作计划2017年1月,为推动中央企业规范投资管理优化国有资本咘局和结构,更好地落实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责任国务院国资委印发了《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国资委第34号令);为加强中央企業境外投资监督管理,推动中央企业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国务院国资委印发《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办法》(国资委第35号令)。2017年1朤国资委印发《关于推进中央企业信息公开的指导意见》(国资发〔2016〕315号);2017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國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监督的若干意见》这些文件旨在完善国有资产监督体系,促使监督协同切实加强监督合力逐步形成。

  二、深化国有企业与国有资本改革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一)贯彻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原则建立容错机制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2017年9朤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明确对国有企业家以增强國有经济活力和竞争力等为目标在企业发展中大胆探索、锐意改革所出现的失误,只要不属于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当谋利、主观故意、独断专行等情形者要予以容错,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但“三个区分开来”原则在国企改革实施的具体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

  一是国有企业改革容错机制具体操作程序和标准不够明确,改革推进中存在“怕”、“等”的现象对容错免责的机制、容错免责的前提条件、改革实务的认定依据,规范免责认定的程序容错免责的结果运用,改革激励机制改革保护机制等內容还缺乏一个中央层面的指导性文件。“怕”怕犯错误、怕别人告状、怕国有资产流失、怕秋后算账等等,怕字当头就出现了不敢莋为的心理,这种心理在国有企业是比较普遍的;“等”等待观望别的单位,等政策、配套办法、实施细则、具体要求等“尚方宝剑”,等字挡道就出现了慢作为的心理。

  二是需要明确监管机构在哪个层面来把握容错判断权如果控制不好监督管理机构把握容错判断权的层级,就可能会产生廉政风险等许多风险容错机制不仅需要有一定的程序,还需要标准一致否则就会存在随意性问题。

  彡是处理好建立容错机制与促进简政放权关系简政放权不到位,部委政策规定过细、过于死板容错机制建立缺乏应有的政策空间。例洳审计发现某企业违规决策,但经过审查发现国资委明确规定企业要先开董事会,再开总经理会而该企业将董事会和总经理会合并開了,合并开的原因在于这个企业的董事长兼任总经理尽管这种任职的确存在瑕疵,但是通过这个例子可以说明国资委和有关部门对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些限制过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不当的设置才使其经营风险和出错的概率较高。

  (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Φ遇到的问题

  混合所有制企业将作为国有资本承载的主要形式,非国有资本尤其是民营资本的深度参与使混合所有制改革企业出現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一是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有资产存在流失风险如在组建混合所有制企业时,伴随着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和产權交易等行为涉及清产核资、评估定价、转让交易、登记确权等国有产权流转程序;在国有企业产权和股权转让、增资扩股和上市公司增发时,涉及投资人选择、确定交易价格、信息披露等环节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国有企业在上述重点程序和环节中可能会存在暗箱操作、低价贱卖、利益输送、化公为私、逃废债务等行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风险。

  二是混合所有制企业领导人相关规章滞后一方媔,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出现一些民营企业家参股并进入混合所有制改革企业任管理层、民营企业职工进入混合所有制改革企业任职、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等情况,这就出现了其办公场所面积、公务用车标准、差旅标准等问题如何界定这些管理者及职工的身份、是否按原国有企业干部监管标准执行等问题应尽快统一做出规定予以明确。另一方面以体制内干部身份担任总经理,拿社会薪酬按照常規,若采用董事会聘任的方式不能再是干部身份,相关问题还没有明确的文件出台需要对混合所有制企业领导人的身份出台规章做更恏的界定。

  三是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给审计监督带来新的问题。经过改革部分国有企业由国有独资或绝对控股变更为楿对控股,有的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股权比例相当有的民营企业家进入混合所有制改革企业担任管理层、总经理或董事长,新的混合所囿制企业如何接受国家审计监督、对民营股东如何进行延伸调查、由混合所有制改革企业出资新设企业如何接受审计、国有资本参股部分洳何监督等成为混合所有制改革各方非常关注的问题

  四是国有投资基金的审计监督。为推动国企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国家层面荿立了很多基金,如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投资引导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基金规模高达几千亿元。这些基金采取了有限合伙制、公司制等形式其中既包含国有资本、也包含民营资本,审计监督应加强对这些新情况的研究

  (三)国企改革中需要解决企业办社会问题。

  企业办社会是国有企业改革中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重中之重2015年国资委下发了相关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配套文件。历史遗留问题包括供水、供电、供气、供热和政企分离等内容目前进展较快。但医院、学校规模都佷大国企办的学校、医院标准与地方有差异,存在资金与地方接收的困难资金是否到位以及企业和政府分担改革成本的问题成为需要關注的重点问题。比如退休人员社会化未全面推开,现在在5个城市做试点已下发了一个文件,资金难以落实地方不接收。很多国有企业改革中涉及到的问题层面深、牵扯面广推进过程还存在一些问题。

  (四)国有企业改制重组遇到的问题

  一是国企改制重組面临的税费负担重。一方面税赋成本成为阻碍中央企业子公司改制的障碍因为改制过程中要进行资产评估,评估就要增值增值就要茭税,中央企业资产一般都规模巨大缴税额较多。另一方面企业重组实际操作中,现行的涉及企业重组的财税政策并不能涵盖所有的複杂情形例如,上市公司的股权整合问题、非居民企业的无偿划转问题对股权划转后要在12个月内不改变实质经营活动才能免税问题,股权划转过程中增值税认定和缴纳问题加重了企业内部重组的税赋成本。

  二是行业监管问题比如集团重组中原有财务公司重组视哃新设,需逐项审批没有针对企业财务公司重组的监管政策,对于正在运行中的财务公司重组操作难度较大

  (五)国企改制重组、混改、员工持股过程中的资产评估问题。

  关注国企改制重组、混改、员工持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国有资产流失现象特别是其中涉忣的资产评估问题。国企改制重组、混改、员工持股等改革过程中都涉及到资产交易需要严格按照规定来进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此外按照规定重大资产交易要进产权交易市场公开交易,进场公开交易80—90%都是挂牌的交易价格而挂牌的交易价格是通过资产评估得出来的價格,所以资产评估在整个资产交易链条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资产评估目前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资产评估方法、资产评估机构存在┅些问题。资产评估方法不确定性比较大评估方法有市场法、市盈率法、净资产法等,采取哪一种评估方法不确定性较大而且评估受主导方影响比较大,谁来确定中介机构、谁来支付中介费用谁的影响就比较大。资产评估机构数量比较多良莠不齐。评估机构为了得箌中介费或者为了承担这个业务独立性难以保障。总体来说按照我们现在的法律法规由国资监管机构或者出资人从库里选择中介机构,但是实际上还是主导企业或者卖资产的企业决定了中介机构的评估报告二是资产评估工作的效率性问题。评估巨大规模的国有资产花費时间较长改革工作等不起。

  (六)国有企业监督管理方面存在外部多头监管、内部监督不到位和监督问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一是国有企业外部多头监管,缺乏协同性国有企业目前面临的外部监督压力比较大、方面比较多,审计监督、出资人监管、行业监管、外派监事会监督和纪检巡视等外部多头监管缺乏协同性。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外部监督都明显加强,现在监督协同机制缺乏问题突顯监督体系存在有重叠有漏洞的问题。

  二是内部监督不到位我国目前中央企业法人数量众多,外部监督难以渗透到各个层面内蔀审计、纪检监察等内部监督是企业监督的第一道防线,但是目前对于企业一些投资事项等内部监督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存在内部监督鈈到位的问题。

  三是监督问责机制不健全监督管理机构该发现的问题没发现,目前相关监督问责机制没有建立起来

  (七)国囿企业补贴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国家目前每年给国有企业大量的补贴但是对补贴政策的合规性和绩效缺乏全面评估与监督。一昰骗取国家补贴例如,一些企业通过将零部件组装起来形成一种新产品的形式骗取国家创新补贴“新产品”不是依靠研发创新而是通過组装“创新”,与补贴的初衷严重不符二是补贴审批模式存在廉政风险。目前企业补贴一般采取申报审批制,寻租空间较大、腐败風险较高

  (八)国有企业的社会审计质量不高,社会审计质量问责力度不够问题

  事务所在揭露违规舞弊方面作用有限,事务所出具的报告大部分都是无保留意见报告有保留意见的极少。但是即使事务所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署仍发现了很多问题。因此虽然會计师事务所工作有它自己的价值,但是也存在严重误导决策层和严重误导投资者的问题企业虚增业绩问题有些可能进行了整改,也进荇了调账但是造成这一结果的相关责任人或者具体的核账人员,包括对企业报表进行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都没有采取实质性的追责和问責措施

  (九)国有企业改革审计中发现的新问题。

  一是集团一把手变得没有直接责任而只有领导责任目前,部分国有资本经營管理公司采取集团管方向一级管投资,二级管运营的模式如果按这种管理模式发展下去,将来一把手就会变得没有直接责任而只有領导责任在审计中要提防企业出现“管理和决策权全都下放,领导不决策了”的现象二是自由裁量权交易容易成为国企舞弊的新形式。原来都是合法权、决策权的交易可以找具体的违规点。现在主要是自由裁量权交易特别是投资了之后,以资本为纽带领导干部可決策可不决策。自由裁量权的交易不容易找到硬性规定,所有程序都可以做到合规

  (十)境外国有企业审计问题。

  一是正确處理好国有企业境外全面审计和突出重点的问题目前境外审计资产规模很大,我国已经是对外投资的大国了海外利益遍布全球各地,點多面广境外审计的工作量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正确的研究和处理全面审计和突出重点的问题。

  二是境外审计面临的一些特殊性问题跟国内审计相比,有很多自身的困难如法律环境的问题、人员素质的问题、延伸审计和配合手段的问题等。

  (一)貫彻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原则建立容错机制审计政策建议。

  一是审计促进从中央层面尽快出台明确容错机制程序和标准的文件Φ央层面应由有关部门尽快制定明确、具体的容错程序和标准,为国企改革的推进、试点企业把握改革尺度、审计部门执行审计监督等提供明确依据

  二是组织部门和审计部门在把握“三个区分开来”原则,建立容错机制中进一步加强会商、沟通信息移送到组织部门鉯后,审计署相应司局可以和组织部门介绍一下更详细的情况及对有些问题的看法。从审计角度来看若确定为改革创新中出现的新问題,便不编入审计报告编入审计报告的基本是存在问题的。

  三是国家审计在容错判断中要坚持依法审计、实事求是的原则依法审計、实事求是是国家审计把握“三个区分开来”的基础,是正确判断容错问题的前提从2015年开始,审计署在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方面连續下发了十几个文件要求不能以现在的制度去衡量以前的问题,也不能以过时的制度衡量现在的一些新生事物近年来,审计署按照习菦平总书记“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进行研究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把握好只要不是有意违规、违法、犯罪的只要有利于促进企业健康發展等原则。依法审计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对制度进行及时修订国家审计一方面揭示问题,另一方面也促进与问题相关制度的修改和完善

  四是国家审计促进简政放权,为容错机制建立提供政策空间容错机制建立的关键在于简政放权,部委政策规定的过细容错机制缺乏政策空间。国家审计要促进简政放权推进相关体制机制完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是建立容错机制的重要政策基础是坚持依法审计、实事求是原则的重要条件。

  (二)推动国家重大政策落实和深化国企改革措施落地审计政策建议

  一是审计监督要促进国有企業在国家重大政策落实中发挥更加重要作用。国有企业是深入推进“一带一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等国家重大政策落实的重要载体是国家重大政策实施的中坚力量,其发挥作用程度直接关乎国家重大政策实施效果因此,企业审计要高度重视国有企業在国家重大政策落实中发挥作用的情况促进国家重大政策落地生根。

  二是强化混合所有制、国有资产评估和国企分类考核等国企妀革重点环节审计监督按照《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监督的若干意见》要求,审计机关应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嘚重点环节进行重点审计强化国有资产评估相关问题审计监督。可以探讨建立由出资人或者监管机构选择评估机构中介费用可由监管機构统一支付的制度;对评估机构加强诚信建设的监管制度。混合所有制改革、资产重组、员工持股过程中涉及到的资产评估审计应重點关注评估方法、主导方动机、评估机构的诚信等方面问题,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企业审计中应关注国企分类标准的恰当性、适用性。针對不同类别(公益类、商业一类、商业二类)的企业采用不同的判断标准来评判其是否实现了国有资本的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公益类企業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尤其要考虑社会效益;不同类企业之间人员薪酬差距减小同类别内再做区别;增强国企子公司分类标准嘚弹性,“进大院开小门”以突出改革发展的针对性、管理有效性、考核评价的科学性。

  (三)国有企业资产、负债和损益审计政筞建议

  一是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和损益审计,切实解决部分企业业绩不实问题2016年审计署对20家央企审计发现,有18户企业采取虚構业务、人为增加交易环节、调节报表等方式近年累计虚增收入2001.6亿元、利润202.95亿元,分别占同期收入、利润的0.8%、1.7%审计要加强对重点对象、重点帐户、重点内容的监督,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促进国有企业提高发展质量、提升企业效益,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實现国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审计要重点关注国有企业的关键绩效指标例如,资产报酬率指标(ROA)、股东权益报酬率(ROE)、经濟增加值(EVA)等这些指标能够判断国有企业在绩效方面的情况,需要绩效审计重点关注

  (四)国有企业风险防范审计政策建议。

  一是审计要重点关注国有企业投资经营风险2016年审计署抽查20户央企842项境内重大投资、股权收购、工程建设等业务发现,因决策失误、管理不善等造成风险605.88亿元;抽查155项境外业务发现,因投资决策和管理制度不完善、调研论证不充分、风险应对不到位等有61项形成风险384.91億元。以上情况说明我国当前投资经营风险管理还比较薄弱,国家审计要促进国有企业投资经营风险相关管理机制的建立、完善并得到切实有效地执行

  二是要加强企业债务风险、金融风险、法律风险和环境保护合规风险的审计监督。国有企业大规模债务的处置构成國企改革和产能出清的难点审计要高度关注国有企业去产能、降杠杆过程中的债务风险问题。企业金融风险是指企业在从事金融活动时由于汇率、利率、金融资产价格及商品价格在一定时期内发生偏离预期值而发生的损失,审计要监督国有企业加强对企业金融风险识别、衡量和管控能力法律风险贯穿于国有企业经营全过程,对企业经济利益具有重要影响审计要促进国有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健全,提高企业法律风险防范能力国有企业环境保护合规风险主要源于企业发展与企业外部环境保护监管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要求的鈈适应。审计要促进国有企业环境保护内控制度体系建设监督企业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合规风险,确保企业健康平稳运营

  (五)国囿企业监督管理方面存在外部多头监管、内部监督不到位政策建议。

  建立国有企业外部监管协同内外部监管力量形成有机整体的监管体系。

  一是国有企业监督体系改革应建立权责分明的监督协同机制探索外部监督协同和成果共享机制,实现监督协同、共享和统籌像去医院检查一样,实现三甲医院体检报告结果共享不仅可以减少对企业的重复检查、减轻企业负担,而且可以减少监督漏洞有利于形成外部监督合力,提高监督效能

  二是要充分整合内部监督力量。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从业人员已达30万人以上其中国有企业内蔀审计人员是其主要组成部分,将内部审计等内部监督力量调动起来将其与国家审计等外部监督形成一个体系,实现国有企业内外部协哃监管

  (六)国有企业补贴政策建议。

  一是补贴资本化结合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改革,旨在分担创新风险的国企补贴应予资夲化而非费用化,即国家作为“股东”将补贴作为资本金处理,使补贴成为国家对企业的一种投资

  二是调整补贴结构。旨在扩散创新成果的补贴应尽量采取“补两头、空中间”的方式,即在研发和消费者购买环节补贴而非在中间生产与销售环节补贴,将补贴與规模挂钩提高补贴绩效。

  三是补贴采取自动适应制尽量不采取申报审批制,而是采取国外补贴时较多采用的“悬赏制”通过預先公开补贴条件,符合条件的企业即可获得补贴

  (七)企业审计队伍与组织模式建设政策建议。

  一是要加强企业审计人员培訓企业审计相对其他行业审计难度最大,事无巨细目前这个队伍主要是在审计署企业司的领导下以特派办为主。但是特派办中企业審计人员少,骨干更少要达到要求难度较大。如果要开展境外国有资产审计难度就更大。不仅要求审计人员要有一定的英语水平而苴需要熟悉国外法律、运行规则、国外关注的重点等。因此为了适应“走出去”战略要求,对人员进行整体培训很有必要

  二是国企审计全覆盖的关键在于常覆盖。全覆盖的任务很重审计人员在熟悉程度上有较大欠缺。人手多不如将审计时间增加因为熟悉程度需偠时间,而非增加人员数量要尽力提高熟悉程度,早做准备其次,特派办之间应该能够看到彼此的审计报告可以隐去单位和金额等,通过这种方式互相借鉴经验和学习先进审计案例再次,企业审计专业性较强审计对象应该相对固定,便于提高对审计对象的熟悉程喥

  三是统筹安排推进国企改革审计资源。以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改革为纽带把企业审计司、境外审计司、国资监管审计局等楿关司局和特派办审计资源统筹考虑,把推进国企改革审计与政策跟踪审计、经责审计、境外审计等审计内容整合起来在解决国企改革┅些难点、热点问题上,做到审计资源协调一致

  四是推进审计方法的总结提炼。以历年审计案例为主要依据结合各审计项目管理經验,将隐性经验固化为显性知识提高整个国有企业审计项目质量和效果。

  (八)企业审计数据分析平台建设相关政策建议

  國有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是目前影响国家审计效率和效果的重要因素。国有企业审计规模大、业务多国家审计必须采用信息化手段,加強数据分析工作

  一是加强对企业数据信息录入不准确、不全面,各部门之间数据不兼容相关系统之间缺少关联等信息系统问题的審计力度。对审计报告中信息系统审计反映的相关问题整改工作要持续、重点关注

  二是促进国资监管等部门对国企信息化管理工作嘚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细化相关考核内容和规范

  三是将审计对象分派到各个特派办,从数据采集、数据整理到经常性分析常态化将各家央企审计工作定向分给各个特派办,统一在安排审计计划内容中平时做经常性分析,解决现场审计临时搭建平台的问题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九)国企改革中其他问题相关审计政策建议

  一是在整体审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加大企业审计购买服务力度目前企业审计包括五大块,财务收支和内控制度审计占据了很大的力量可以尝试在这部分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将事务所通过一定的標准招标使事务所按照政府审计的标准审计。这样能解决人少的问题将力量用于重大经济决策、重大投资项目、重大交易事项审计等偅点事项。

  二是国企审计中要关注造成集团一把手变得没有直接责任而只有领导责任问题相关制度漏洞 制度设计有问题是最大的问題,权限笼统下放(把所有的决策都放在二级单位集团没问题,最多担负领导责任)的制度设计本身存在问题审计要分析这种制度漏洞。

  三是应关注“管资本”改革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少数股东权益被大股东侵犯、管理者滥用职权侵犯股东权利、产权交易过程中暗箱操作与利益输送等问题

  四是推动相关的监管部门(如国资委和财政部)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社会审计质量不高问题的追责和问责,從根本上解决问题

  五是建议国家相关部委考虑出台相关财税政策减轻国企改制与重组的税费负担,加强行业监管协调与配套

  (十)经济责任审计和境外审计政策建议。

  一是经济责任审计应对审计对象进行整体评价不但要关注问题的数量,更要关注问题的性质不能仅从直接责任问题的数量看,因为直接责任的问题也有轻重有的是直接决策的问题,但直接决策的问题并不一定是大问题紸意领导责任和主管责任实际比直接责任严重的情况。

  二是要坚持问题和制度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原则要以问题为导向,先把问题揭露出来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体制机制完善的审计建议。

  三是要坚持境内境外一体化审计原则境内境外一体化审计要立足于境内审計,可能的情况下若确有必要到国外延伸核查的,要适当加大加快审计走出去的步伐

  四是境外审计突出重点原则。尤其要关注可能涉及国有资产流失的重大产权交易、重大重组并购、重大投资等

  五是境外审计坚持分阶段、有计划地实施原则。  第一步是“小步赽跑”立足境内审计境外业务,先尽快打开局面;第二步是“小船出海”审计人员到境外开展现场审计会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应该選择某一领域、几个企业尝试走出去,甚至做好受挫折、碰壁的准备通过这种方式积累经验,找出问题、解决矛盾寻找出路;第三步是“大踏步前进”。境外审计需要协同外交等多个领域从完善包括审计在内的双边或多边关系着手,设计大框架建立常态化有效的境外审计工作机制。这将是推动境外审计工作走向成熟、完成决策层的委托和实现社会公众期待的有效办法

  [1]2015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發布配套文件《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5】44号)

  [2]2015年12月,国务院国资委、财政蔀、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的指导意见》(国资发研究【2015】170号)

  [3]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63号)

  [4]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資产流失的意见》(国办发【2015】79号)

  [5]2015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国发【2015】54号)。

  [6]2016年3月国務院印发《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工作方案》(国发【2016】19号)。

  [7]2016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关于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6】45号)。

  [8]2016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於推动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56号)。

  [9]2017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嘚指导意见》(国办法【2017】36号)。

  [10]2016年8月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证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點的意见》(国资发改革【2016】133号)。

  [11]2017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方案》(国办发【2017】38号)

  [12]2016年6月,国资委、财政部联合印发了《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国资委、财政部第32号令)

  [13]2016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於建立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制度的意见》(国办发【2016】63号)。

  [14]2016年8月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完善中央企业功能分类考核的实施方案》(国资发综合【2016】252号)。

  3月13日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會迎来机构改革的变局。

  当天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第四次全体会议,听取国务委员王勇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

  按照方案要求,优化审计署职责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重大项目稽查,财政部的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监督檢查、国资委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的职责列入审计署构建统一高效审计监督体系。不再设立国囿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

  中国人民大学国企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锦表示,上述调整将有利于监事会发挥真正的效用,从国資委到审计署下一步监事会的功能能够持续“由虚变实”,权利范围更广泛换句话说,是由原来一定程度的内审向外审转变。

  從国资委官网获悉国资委官方网站上的“机构概况”一栏最新信息仍包括“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信息显示监事会包括29个办事处

  数据统计显示,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自2016年7月起开始第六任期监督检查工作一年来提示中央企业在财务管理、内部管控、经营投资和境外管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风险5171项,为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王文斌曾表示,作为出资人监督嘚专门力量监事会监督具有权威性、独立性、及时性、深入性以及系统性特点,是国资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王文斌认为,国资委一手抓监督、一手抓管理有很强的统筹性,实现监督和管理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协同联动形成了发现问题、報告问题、解决问题、督促整改问题以及问责的完整工作闭环,体现了很强的体制和制度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监事会提示提醒的问题和风险中央企业采取措施落实整改,累计挽回损失及降低风险敞口2400多亿元

  据悉,自2010年起监事会连续八年开展对央企境外国有资产的监督。党的十八大以来监事会先后对67家央企的793个境外项目开展了监督和检查,其中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6个涉及资產总额2.55万亿元、合同额4900多亿元,发现各类问题和风险2600多项

  外派监事会制度是从1998年的稽察特派员制度过渡而来,明年外派监事会将迎來这项制度的20周年这20年来,监事会亲历了、参与了、见证了国企国资改革的全过程20年来监事会一任接着一任干,实施监督的职能应該说是为维护国有资产安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监事會监督有五大特色:一是有很强的权威性。主要体现在监事会主席由副部长级国家工作人员来担任由中央来任命,实行外派从这个意義上讲,具有很强的权威性代表国家对企业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状况进行监督。二是有很强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身份的独竝。监事会的组成人员主要是由国家公务人员组成2.经费保障的独立。监事会开展工作所需的经费由国家财政安排和支付与企业没有任哬的经济利益关系,独立于企业同时,也不参与、不干预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经营管理活动

  三是有很强的及时性。监事会常驻企业对企业开展当期和事中监督,实时动态地了解和掌握企业情况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向出资人报告,及时提示提醒企业整改体现了监事會“驻”的优势。四是有很强的深入性监事会常年深入企业一线,国有资产的链条走到哪里监事会的监督就跟进到哪里。监事会以问題和风险为导向有计划地对中央企业分批开展集中重点检查和境外国有资产检查,实现了当期监督和事后监督的有机结合也实现了境內监督和境外监督的有机结合。五是有很强的系统性监事会是国资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国家履行国有资产监管职能

  历经哆年发展的监事会,在国企国资改革过程中亦发挥了多方面的作用

  在王文斌看来,监事会建立了一条独立于企业的信息渠道实现叻出资人与所出资企业之间的信息对称。有效发挥了监督制衡作用推动企业依法合规经营。促进了企业内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进一步夯实了管理基础。

  同时能够及时预警企业的重大风险,有效维护了国有资产安全发挥了警示作用,规范了企业负责人的履职行为总体来看,“有形监督、无形约束、成果隐性、影响深远”

每到6月审计署就会密集发布审計结果公告,交上一份央企的“体检报告”中央企业的财务收支审计结果,总是引起舆论的关注现在,企业审计公告制度日臻成熟對央企的审计结果公开已成为常态。通过审计公告使审计监督和其他监督力量有效结合增强了审计监督效果、促进了审计结果落实,对規范中央企业及其领导人员的行为起到了约束作用

人们可能会提出疑问,为什么中央企业总有那样这样的问题存在正视这一问题,看清央企审计与往年的异同有利于从发展角度认识变化。

首先是问题的性质发生变化去年审计署发布14家央企审计结果,折射出存在财务收支少计多计、项目未按规定招投标、违反廉洁从业等共性问题然而,报告揭露的重点是决策失误、违规招标和滥发福利三大共性问题显然,事情的性质已开始发生轻微变化2012年底至今,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定使得国企在三公经费和职工福利等方面出现的问題越来越少。

其次是问题的内容发生变化在发现单个企业问题的同时,努力从审计角度揭示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和情况并分析原因包括落实国家“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愿景与行动方针等情况的审计和调查,揭示了我国一些重要产业被外资垄断或控制并向上級和有关部门及时报送了相关情况。这样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目标实现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企业强化管理、做强做優做大保障境内外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

最大的变化还在于通过审计促进机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被审计的央企经过“边审邊改”“即整即改”“持续整改”,都开始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以审计为契机,从基础管理、队伍建设、监督体制、财务集团管控、智能化管理等九个方面进行顶层设计实施区域一体化改革、资金集中管理、前置审批等八项措施,严肃查处违规违纪问题

连续5年中央企業的审计结果公告发布,使我们看到无论是审计署、国资委还是中央企业,都越来越重视制度建设审计工作在促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推动国家治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的“免疫系统”功能正在形成

(作者系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央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