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阻扰中国上市公司海外并购购 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

当前位置:
屡屡阻挠中资海外收购,西方一些国家在害怕什么?
中国企业近来在海外被接连泼了好几盆冷水。最新的一个事件是,德国经济部宣布:撤回之前对福建宏芯基金收购德国半导体设备制造商爱思强公司发放的通行证,并重启相应评估程序。其实,中资企业海外收购受国外政府阻扰并非孤例。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中国企业在海外发起了收购狂澜,但其中相当一部分收购计划遭到外国政府的否决。比如,去年底清华紫光掀起的一些列并购屡屡受挫,今年初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就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止了中资企业收购飞利浦旗下照明业务品牌Lumileds,不久前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交易也被迫延期……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美国、德国等国外政府突然这么针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1、中国企业海外收购“可能用于军事目的”?先来看看一些国家阻挠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说法。以最近这起“中资企业收购德国爱思强公司被美国政府横加干涉”事件作为案例来分析:德国经济部国务秘书马希尼科(Machnig)表示,重启评估程序的原因是德国政府收到了某些“与安全相关的消息”,但拒绝透露更多信息。随后,德国《商报》10月26报道称,中国投资者收购德国爱思强的计划引起了美国情报机关的注意。在美国驻柏林大使馆10月21日的一次会议上,美国情报部门向德国方面展示了调查结果,其中展示了爱思强的产品也可以有军事用途的证据,(收购)可能让北京获得用于军事目的的芯片生产技术。该报还援引德国情报部门专员的话说,美情报机关曾直接与德国总理府取得联系,目的是阻止这桩收购案的进行。那么,美国情报部门的说法是否有依据呢?在德国经济部撤回中资收购半导体制造厂商爱思强的通行证之后,德国时间10月26日,爱思强最大股东Argonaut资本公司在其公司官网上发布了一篇措辞强硬的公告,谴责德国政府的这一行为“尽显贸易保护主义者的姿态”。Argonaut资本公司首席执行官巴里·诺里斯将收购遇阻的真实原因归结为政治因素,并将矛头直指德国副总理、经济部部长、社民党(SPD)主席加布里尔,甚至称他为“受美国资本操纵的傀儡”。在公告中还指出,“收购可能让北京获得用于军事目的芯片生产技术” 完全是一种阴谋论式的论调,爱思强的产品从未与军事工业有过直接联系,也没有员工参与美国政府的研究,不涉及任何军事应用程序的开发……德国经济部的这一逻辑要是成立,那么未来他们还可以用这个理由阻止中国收购德国的钢铁企业,因为“钢铁可以用来制造美国和德国的坦克”。其实,中国资本收购欧洲企业被美国政府以“该项技术可能被用于军事目的”为由的还有不少。比如在今年1月下旬,美国外商投资委员会就否决了中国投资者以29亿收购飞利浦LED元件厂Lumileds的提议,与此同时,《纽约时报》刊登题为《美国对中国芯片雄心的担忧与日俱增》的文章,影射该项收购之所以会被美国外商投资委员会否决,是因为一旦收购达成可能会提升中国军事力量和科技产业。根据媒体报道,美国外商投资委员会之所以阻止中资企业收购Lumileds,原因在于中国企业一旦完成对Lumileds的控股,则有可能获得氮化镓方面的相关技术。氮化镓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在光电子、高温大功率器件和高频微波器件应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其功率密度是现有的砷化镓材料器件的10倍,不仅可以广泛运用于通信基站、风力发电等民用领域,还可以用于相控阵雷达等军事领域。不过,美国外商投资委员会阻止中资收购LED元件厂的原因,更多的还是出于打压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保持美国科技公司技术优势方面的考量。同理,美国情报机关曾直接与德国总理府取得联系阻止中资收购爱思强,虽然名义上是因为“收购可能让北京获得用于军事目的芯片生产技术”,但其本质也是为了在MOCVD设备等半导体设备上维持美国相对于中国的技术优势——如果说中资收购Lumileds还能因为氮化镓材料和军事技术扯上关系,那么将中资收购爱思强和军事技术相联系则有些牵强附会了。2、警惕心最重的还是山姆大叔美国政府不仅在欧洲频频阻扰中资收购欧洲企业,在美国本土对中国资本可谓是严防死守,特别是在中国对美国高科技企业发起收购时,基本上很难通过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审核。以清华紫光对美国镁光、西部数据的收购为例。2015年,中国市场总NAND Flash(NAND Flash主要用于固态硬盘和手机ROM)消耗量已达约65亿美元,占全球28%。据估算,2016年将更进一步达到三分之一。然而中国的NAND Flash市场却基本被外资把持——三星与东芝联合的Toggle DDR阵营和英特尔与镁光为首的ONFI阵营垄断了NAND Flash市场,国产NAND Flash比例相对而言微不足道。为使中国摆脱NAND Flash大部分依赖进口的现实,清华紫光试图以收购美国相关企业掌握先进技术:先在去年7月试图以230亿美元收购镁光,但因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审核铩羽而归;后又力图通过收购西数15%股权,成为西部数据第一大股东,再由西数出面,绕过美国政府的管制,拟以190亿美元收购闪迪。在西数整合了闪迪NAND Flash相关技术后,再与西数成立合资公司,以此获得NAND Flash俱乐部的入场券。但这场收购亦遭到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审核而终止交易。在今年2月,半导体行业元老级企业仙童半导体公告称,拒绝了华润和华创组成的中资财团26亿美元的收购要约,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交易面临无法通过CFIUS审查的风险。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美国对中国收购其高科技企业有着极为严格的限制,而且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阻止中资收购Lumileds、镁光、西部数据、仙童半导体都出自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手笔。那么,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到底是怎样一个组织机构呢?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英文名称为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U.S.,整个委员会由美国财政部长担任主席,代表们则来自包括国防部、国务部以及国土安全部的官员,主要针对可能影响美国国家安全的外商投资交易进行审查。根据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最新披露的2014年提交安全审查的案件情况,中国企业遭受审查数量连续第三年名列榜首,中资并购案约占总数近五分之一。美国政府之所以屡屡干出违背市场经济法则的举动,其背后的根源是美国的国家利益。一直以来,美国对外资收购或投资有着非常严格的限制:一是严格限制外资控制美国高新技术公司,避免因外商控制美国高科技公司而削弱美国的技术实力和国防能力。二是限制外资控制关系美国国家安全、国计民生或公共利益有关的行业。三是限制外资的市场控制,防止外资对美国民族品牌的控制,防止外资对某地区内骨干企业的过度并购而造成对某些关键行业和地区的市场垄断。四是限制外资的环境破坏,防止外资进入的同时将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转移到美国。正是美国政府对于外资有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使中资很难收购到在行业内技术上和商业上处于优势地位的高科技公司。3、发展核心技术还得靠自己正如Argonaut资本公司在其公司官网上发布公告,谴责德国政府阻扰中资收购爱思强公司这一行为“尽显贸易保护主义者的姿态”。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各个国家和地区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这使得中国资本很难在海外收购到“会生金蛋”的优质企业。事实上,欧盟及各成员国不仅用实际行动阻止中资企业收购欧美企业,一些国家的官员还试图修改法律来达到目的——比如,多家德媒报道,德国副总理、经济部长加布里尔最近正试图通过修改法律,限制非欧盟投资者获得欧盟本土企业25%以上的投票权,并赋予欧盟成员国在指定情况下否决非欧盟资本收购本国企业的权力。该提案具体列举了四种应该被禁止的收购情形:一是该投资受产业政策影响;二是收购方享受国家财政补贴;三是收购方为国有企业;四是对德国企业只开放有限市场渠道的国家发起的直接投资。由此可见,西方及其马前卒对于所谓的自由贸易,一直执行双重标准,对其有利的就和你谈自由贸易,比如强烈抗议中国对稀土出口的配额限制。但一旦实行自由贸易会损害其利益,或者对其没有较大的利益损害,但却大大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则立马改成和你谈贸易保护。这也再一次印证了一句话,从实践上看,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已经证实,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也是用市场换不到的。就被阻挠得最多、国家大力扶持的半导体产业而言,自2015年中资发起的海外收购,成功的收购案仅有清芯华创收购豪威、长电科技收购星科晶朋、通富微电收购AMD封装子公司等7起。其中,长电科技收购星科晶朋、通富微电收购AMD封装子公司都属于封测领域,技术门槛相对于半导体设备制造、IC设计来说要低不少,属于美国高科技巨头并不太重视的领域。而豪威的CIS虽然曾经被苹果手机采用过,但那已经是几年前的旧事,如今在技术上已经与日本索尼有不小的差距,并非行业领军企业。从中可以看出,中资企业只能收购一些技术上已经脱离第一阵线的公司,或在美国高科技公司不太重视的领域有所斩获。诚然,如果能全资收购优质的海外高科技公司,并逐步实现技术转移和消化吸收,以及人才的本土化培养,这自然是好事。但也不能将所有的希望寄托于海外收购,毕竟靠人人跑、靠山山倒。在中资企业掀起海外并购狂澜的同时,也应该大力加强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要有蹲冷板凳20年的意志去苦练内功,在积极海外并购的同时,坚定不移的走自主研发的道路,才能不因海外并购受挫而影响了本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才能形成逐步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跨越。
本文链接: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责任编辑:北平
看完这篇文章心情如何
回到特朗普选举获胜的原因,如果我们在全球的视角下观察美国的选举,一个占主导地位的解释是:美国
扫一扫订阅
环球视野微信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下次自动登录
其它账号登录:
|||||||||||||||||||||||||
&&&&>> &正文
中企海外收购世界第一 欧美阻挠层出不穷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佚名&&&
中金在线微博
扫描二维码
中金在线微信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中企海外并购今年迸发出了“洪荒之力”。今年首次取代美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海外资产收购者。
  交易信息供应商迪罗基(Dealogic)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前9个月,中国企业进行的境外并购交易总价值已经达到173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增长68%。
  商务部公布的数据也显示,今年1~7月中企海外并购实际交易金额543亿美元,超过2015年全年总额,占同期对外投资额比重也超过了2015年的34%。实际并购金额在10亿美元以上的项目达12个。
  政策和汇率导向
  中企在全球掀起的并购热潮,首先有政策的支撑,比如中国对外投资审批环节自2014年开始愈加简化。
  2014年,发改委颁布了《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商务部颁布了新修订的《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在随后两年内各部委也出台多项措施鼓励实体经济“走出去”。
  今年上半年,国家发改委还发布了“鼓励试点企业境内母公司直接发行外债”的公告,列出了21家试点企业,其中还包括海航和华为两家非国有控股企业。
  同时,人民币汇率在中短期一直处于贬值通道之中,也促使不少企业加速考虑在全球的资产配置,以对冲汇率风险。
  德意志银行发布的一份报告就指出,国内企业积极对冲外汇风险,由外币贷款支持的海外收购案数量上升表明国内偿还外债及对冲活动持续活跃。除此之外,资本流出的其他渠道也浮出水面:国内投资者对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组合渠道投资海外的兴趣浓厚。沪港通南向投资的火热、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的不断攀升印证了这一判断。
  此外,金融危机后,很多欧美国家的经济仍未复苏,不少优质欧美企业经营不善,出现现金流问题,也期待外部企业的“输血”。这类企业所具有的高端技术和成熟品牌,可以帮助中国企业加快产业调整和转型,比如最近爆出的福建宏芯收购德国企业爱思强就是这样的机会。
  投资标的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的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重心也有所改变。过去主要集中在自然资源领域,比如铁矿石、石油等,如今则是消费、创新、高科技产业等受到更多关注。
  Mergermarket并购市场资讯的数据就显示,今年上半年,传媒业与科技及工业&化学品业成为最受中企欢迎的并购领域,2016年上半年传媒业实现交易总量28单,交易总值108亿美元,同比激增 80.4%,创出上半年度交易总值的新高。此外,今年上半年科技业及工业和化学品业已占据跨境并购的主导行业,合计交易总值贡献率达36.6%。
  比如,国有企业中国化工集团今年就以458亿美元收购瑞士农用化学品公司先正达,该交易旨在提升农业产量,以满足日益壮大的中产阶层带来的食品消费增长。
  近年来一直在布局海外投资的复星国际(00656.HK)),其资产结构发生的变化也印证了这一点。从以前的钢铁、地产等资产为主,转变为更加聚焦中产家庭的健康、富足和快乐需求的投资。
  根据复星国际发布的2015年业绩报告,富足、健康、快乐相关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已经达到74.8%,占净利润的比例更是达到95.3%。
  对于这样的变化,复星国际副董事长梁信军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中国的经济增长将越来越由消费驱动,而消费领域最值得重视的就是家庭财富的保值增值,以及每个家庭的健康与生活。因此,复星更加坚定地在资产端聚焦B2F(Business to Family),投资富足、健康和快乐板块。
  在梁信军看来,金融危机后,国外与中产阶层生活方式相关的企业增长乏力,一些龙头企业估值都很低,但在中国,与中产阶层生活方式相关的刚性需求才刚刚兴起,所以如果能够投资这些海外公司,推动其在中国拓展,将是不错的投资逻辑。
  比如复星去年投资的全球最大老牌旅游代理公司Thomas Cook,此前的经营地域主要集中在欧洲,旗下还拥有自己的包机、豪华邮轮、实体酒店和度假村。而在复星投资后,Thomas Cook也成立了中国公司,并且在探索在中国布局销售渠道和开通到中国航线的可能。
  “复星的投资逻辑是用中国动力嫁接全球资源,投资欧美消费的龙头企业,并将它们带回中国市场,助其发展。” 梁信军进一步指出,并支持旗下的保险企业去做一些收购投资。
  低成本布局上下游产业链
  而在过去12个月几乎平均每月都达成一笔海外并购交易的海航集团,收购逻辑也具有代表性。
  在过去一年里,海航集团进行了一系列航空及其上下游、酒店、地产等领域的收购。最新的一笔交易,是其在11月9日宣布的将收购美国全球鹰娱乐有限公司(Global Eagle Entertainment Inc.,GEE)34.9%的股权,交易额约为4.16亿美元(约合28亿人民币);而在此前,则是从黑石的关联公司收购希尔顿约25%的股权,交易总价约6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40亿元)。
  在此之前,海航集团已经先后参与投资了多家海外酒店资产,而除了在国内外投资收购酒店资产,近年来海航集团还参与投资了瑞士Swissport地面服务公司、维珍澳洲航空、瑞士Gategroup航食集团、巴西蓝色航空等多家企业。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海航的海外收购标的发现,海航投资的对象大多是在海外具有强大市场地位和优秀管理团队的企业,希望通过吸收欧美企业的成熟管理经验,打造完整的旅游全产业链,所以业务布局主要是在航空主业、辅业以及旅游、酒店等上下游领域。
  对此,海航集团多位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海航考虑投资并购的标的企业时,首先考虑的是这些企业所处的产业是否符合海航的国际化产业布局;其次考虑具体的企业是否能帮助海航打造和丰富全产业链,形成上下协同的效应;当然还要考虑企业的经营现状和前景、业绩优化成长的空间、收购和投资的成本和预期收益等问题,以保证收购行为的成功,以及投资者利益的最大化。
  行业内专家林智杰也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从海航集团海外投资的思路来看,是希望将航空和旅游产业链打通,以航空运输、旅行社、酒店、金融及支付、技术等产业为基础完善一站式旅游服务,并将地区性航空公司以及海外参股的航空公司资源整合起来,加速“大旅游”产业的布局。毕竟现在全球经济低迷、海外资产价格下降、企业的估值普遍较低,此时可以进行低成本扩张,而后续的资产和业务整合对收购效果的落实也很重要,比如将海外航线与投资的海外酒店、地面服务以及配餐资源协同等。
共 2 页&& 1
责任编辑:cnfol001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屡屡阻挠中资海外收购,西方一些国家在害怕什么?
屡屡阻挠中资海外收购,西方一些国家在害怕什么?
在中资企业海外并购受挫时,要有蹲冷板凳20年的意志去苦练内功,大力加强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跨越。文︱瞭望智库特约科技观察员铁流本文为瞭望智库特约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中国企业近来在海外被接连泼了好几盆冷水。最新的一个事件是,德国经济部宣布:撤回之前对福建宏芯基金收购德国半导体设备制造商爱思强公司发放的通行证,并重启相应评估程序。其实,中资企业海外收购受国外政府阻扰并非孤例。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中国企业在海外发起了收购狂澜,但其中相当一部分收购计划遭到外国政府的否决。比如,去年底清华紫光掀起的一些列并购屡屡受挫,今年初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就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止了中资企业收购飞利浦旗下照明业务品牌Lumileds,不久前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交易也被迫延期……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美国、德国等国外政府突然这么针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1中国企业海外收购“可能用于军事目的”?先来看看一些国家阻挠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说法。以最近这起“中资企业收购德国爱思强公司被美国政府横加干涉”事件作为案例来分析:德国经济部国务秘书马希尼科(Machnig)表示,重启评估程序的原因是德国政府收到了某些“与安全相关的消息”,但拒绝透露更多信息。随后,德国《商报》10月26报道称,中国投资者收购德国爱思强的计划引起了美国情报机关的注意。在美国驻柏林大使馆10月21日的一次会议上,美国情报部门向德国方面展示了调查结果,其中展示了爱思强的产品也可以有军事用途的证据,(收购)可能让北京获得用于军事目的的芯片生产技术。该报还援引德国情报部门专员的话说,美情报机关曾直接与德国总理府取得联系,目的是阻止这桩收购案的进行。那么,美国情报部门的说法是否有依据呢?在德国经济部撤回中资收购半导体制造厂商爱思强的通行证之后,德国时间10月26日,爱思强最大股东Argonaut资本公司在其公司官网上发布了一篇措辞强硬的公告,谴责德国政府的这一行为“尽显贸易保护主义者的姿态”。Argonaut资本公司首席执行官巴里·诺里斯将收购遇阻的真实原因归结为政治因素,并将矛头直指德国副总理、经济部部长、社民党(SPD)主席加布里尔,甚至称他为“受美国资本操纵的傀儡”。在公告中还指出,“收购可能让北京获得用于军事目的芯片生产技术” 完全是一种阴谋论式的论调,爱思强的产品从未与军事工业有过直接联系,也没有员工参与美国政府的研究,不涉及任何军事应用程序的开发……德国经济部的这一逻辑要是成立,那么未来他们还可以用这个理由阻止中国收购德国的钢铁企业,因为“钢铁可以用来制造美国和德国的坦克”。其实,中国资本收购欧洲企业被美国政府以“该项技术可能被用于军事目的”为由的还有不少。比如在今年1月下旬,美国外商投资委员会就否决了中国投资者以29亿收购飞利浦LED元件厂Lumileds的提议,与此同时,《纽约时报》刊登题为《美国对中国芯片雄心的担忧与日俱增》的文章,影射该项收购之所以会被美国外商投资委员会否决,是因为一旦收购达成可能会提升中国军事力量和科技产业。根据媒体报道,美国外商投资委员会之所以阻止中资企业收购Lumileds,原因在于中国企业一旦完成对Lumileds的控股,则有可能获得氮化镓方面的相关技术。氮化镓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在光电子、高温大功率器件和高频微波器件应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其功率密度是现有的砷化镓材料器件的10倍,不仅可以广泛运用于通信基站、风力发电等民用领域,还可以用于相控阵雷达等军事领域。不过,美国外商投资委员会阻止中资收购LED元件厂的原因,更多的还是出于打压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保持美国科技公司技术优势方面的考量。同理,美国情报机关曾直接与德国总理府取得联系阻止中资收购爱思强,虽然名义上是因为“收购可能让北京获得用于军事目的芯片生产技术”,但其本质也是为了在MOCVD设备等半导体设备上维持美国相对于中国的技术优势——如果说中资收购Lumileds还能因为氮化镓材料和军事技术扯上关系,那么将中资收购爱思强和军事技术相联系则有些牵强附会了。2警惕心最重的还是山姆大叔美国政府不仅在欧洲频频阻扰中资收购欧洲企业,在美国本土对中国资本可谓是严防死守,特别是在中国对美国高科技企业发起收购时,基本上很难通过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审核。以清华紫光对美国镁光、西部数据的收购为例。2015年,中国市场总NAND Flash(NAND Flash主要用于固态硬盘和手机ROM)消耗量已达约65亿美元,占全球28%。据估算,2016年将更进一步达到三分之一。然而中国的NAND Flash市场却基本被外资把持——三星与东芝联合的Toggle DDR阵营和英特尔与镁光为首的ONFI阵营垄断了NAND Flash市场,国产NAND Flash比例相对而言微不足道。为使中国摆脱NAND Flash大部分依赖进口的现实,清华紫光试图以收购美国相关企业掌握先进技术:先在去年7月试图以230亿美元收购镁光,但因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审核铩羽而归;后又力图通过收购西数15%股权,成为西部数据第一大股东,再由西数出面,绕过美国政府的管制,拟以190亿美元收购闪迪。在西数整合了闪迪NAND Flash相关技术后,再与西数成立合资公司,以此获得NAND Flash俱乐部的入场券。但这场收购亦遭到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审核而终止交易。在今年2月,半导体行业元老级企业仙童半导体公告称,拒绝了华润和华创组成的中资财团26亿美元的收购要约,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交易面临无法通过CFIUS审查的风险。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美国对中国收购其高科技企业有着极为严格的限制,而且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阻止中资收购Lumileds、镁光、西部数据、仙童半导体都出自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手笔。那么,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到底是怎样一个组织机构呢?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英文名称为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U.S.,整个委员会由美国财政部长担任主席,代表们则来自包括国防部、国务部以及国土安全部的官员,主要针对可能影响美国国家安全的外商投资交易进行审查。根据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最新披露的2014年提交安全审查的案件情况,中国企业遭受审查数量连续第三年名列榜首,中资并购案约占总数近五分之一。美国政府之所以屡屡干出违背市场经济法则的举动,其背后的根源是美国的国家利益。一直以来,美国对外资收购或投资有着非常严格的限制:一是严格限制外资控制美国高新技术公司,避免因外商控制美国高科技公司而削弱美国的技术实力和国防能力。二是限制外资控制关系美国国家安全、国计民生或公共利益有关的行业。三是限制外资的市场控制,防止外资对美国民族品牌的控制,防止外资对某地区内骨干企业的过度并购而造成对某些关键行业和地区的市场垄断。四是限制外资的环境破坏,防止外资进入的同时将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转移到美国。正是美国政府对于外资有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使中资很难收购到在行业内技术上和商业上处于优势地位的高科技公司。3发展核心技术还得靠自己正如Argonaut资本公司在其公司官网上发布公告,谴责德国政府阻扰中资收购爱思强公司这一行为“尽显贸易保护主义者的姿态”。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各个国家和地区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这使得中国资本很难在海外收购到“会生金蛋”的优质企业。事实上,欧盟及各成员国不仅用实际行动阻止中资企业收购欧美企业,一些国家的官员还试图修改法律来达到目的——比如,多家德媒报道,德国副总理、经济部长加布里尔最近正试图通过修改法律,限制非欧盟投资者获得欧盟本土企业25%以上的投票权,并赋予欧盟成员国在指定情况下否决非欧盟资本收购本国企业的权力。该提案具体列举了四种应该被禁止的收购情形:一是该投资受产业政策影响;二是收购方享受国家财政补贴;三是收购方为国有企业;四是对德国企业只开放有限市场渠道的国家发起的直接投资。由此可见,西方及其马前卒对于所谓的自由贸易,一直执行双重标准,对其有利的就和你谈自由贸易,比如强烈抗议中国对稀土出口的配额限制。但一旦实行自由贸易会损害其利益,或者对其没有较大的利益损害,但却大大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则立马改成和你谈贸易保护。这也再一次印证了一句话,从实践上看,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已经证实,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也是用市场换不到的。就被阻挠得最多、国家大力扶持的半导体产业而言,自2015年中资发起的海外收购,成功的收购案仅有清芯华创收购豪威、长电科技收购星科晶朋、通富微电收购AMD封装子公司等7起。其中,长电科技收购星科晶朋、通富微电收购AMD封装子公司都属于封测领域,技术门槛相对于半导体设备制造、IC设计来说要低不少,属于美国高科技巨头并不太重视的领域。而豪威的CIS虽然曾经被苹果手机采用过,但那已经是几年前的旧事,如今在技术上已经与日本索尼有不小的差距,并非行业领军企业。从中可以看出,中资企业只能收购一些技术上已经脱离第一阵线的公司,或在美国高科技公司不太重视的领域有所斩获。诚然,如果能全资收购优质的海外高科技公司,并逐步实现技术转移和消化吸收,以及人才的本土化培养,这自然是好事。但也不能将所有的希望寄托于海外收购,毕竟靠人人跑、靠山山倒。在中资企业掀起海外并购狂澜的同时,也应该大力加强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要有蹲冷板凳20年的意志去苦练内功,在积极海外并购的同时,坚定不移的走自主研发的道路,才能不因海外并购受挫而影响了本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才能形成逐步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跨越。&库叔福利
发表评论: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渤海租赁海外并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