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口住房面积低于15怎麼布局?长15宽8

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城市學杭州學派怎麼看?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全面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科學論斷,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
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提高城市發展的宜居性。城市發展要把握好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的內在聯系,實現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城市工作要把創造優良人居環境作為中心目標,努力把城市建設成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要增強城市內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環能力。要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繼續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加快城鎮棚戶區和危房改造,加快老舊小區改造。要強化尊重自然、傳承歷史、綠色低碳等理念,將環境容量和城市綜合承載能力作為確定城市定位和規模的基本依據。城市建設要以自然為美,把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城市。要大力開展生態修復,讓城市再現綠水青山。要控制城市開發強度,劃定水體保護線、綠地系統線、基礎設施建設控制線、歷史文化保護線、永久基本農田和生態保護紅線,防止“攤大餅”式擴張,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設運營模式。要堅持集約發展,樹立“精明增長”、“緊湊城市”理念,科學劃定城市開發邊界,推動城市發展由外延擴張式向內涵提升式轉變。城市交通、能源、供排水、供熱、污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要按照綠色循環低碳的理念進行規劃建設。
對於“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這一理念,城市學杭州學派在2014年就提出了中國特色“美麗城市”的概念,原浙江省委、杭州市委書記王國平在多次公開講課、調研過程中指出,中國特色“美麗城市”要全面彰顯生態自然美、人文特色美、經濟活力美、社會和諧美、政治清明美、生活幸福美,具有自身特色,能夠滿足人的全面發展需求的城市。
一、生態自然美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不僅是鄉鎮村民的追憶,也是城市居民的期盼。要強化尊重自然、傳承歷史、綠色低碳等理念,把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城市,讓城市再現綠水青山,使居民生活在優美、舒適、休閑的城市環境中,給子孫留下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為子孫后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銀行”,贏得永續發展的美好未來。如今,環境已成為一個城市參與國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成為衡量城市競爭力的核心要素。
二、人文特色美
城市的人文特色美,就是傳承文化,發展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美麗城鎮。堅持“保老城、建新城”和“城市有機更新”,正確處理好保護歷史文化與建設現代化都市的關系,城市建設要融入現代元素,更要保護和弘揚傳統優秀文化,延續城市歷史文脈,形成古今協調、城景交融、底蘊深厚、道德高尚、文化繁榮的良好狀態。新型城鎮化發展過程中如何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的“根”和“魂”?如何在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與城市化推進之間要找到一個最佳平衡點和最大“公約數”?要樹立打造“建筑歷史博物館”的理念,對各個時期有保護價值的老房子做到應保盡保,實現“老房子”的文化價值、社會價值、經濟價值三大效益最大化。
三、經濟活力美
城市經濟活力美,就是堅持推進城鎮化與工業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統一,以城市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以政府做城市、做環境帶動市場做產業、做企業,以政府辦好企業圍牆外的事帶動市場辦好企業圍牆內的事,找准比較優勢、打造競爭優勢、構筑發展優勢,走出一條避免城市間同質化競爭、實現差異化發展的特色發展之路,形成結構合理、自主創新、特色彰顯、活力突出、節能低碳、循環清潔、方式友好、過程高效的產業體系。如杭州的旅游業,一是實現國內游和入境游“兩輪驅動”。2000年杭州的境外游客數70.7萬,旅游產業發展舉步維艱,通過市場研究,發現當時杭州國內游“一輪”獨大,入境游“輪子”太小。十年來,我們深入研究國際旅游市場,挖掘境外游的潛力。現今,杭州市每年境外游客數接近400萬,游客數量翻了兩番,入境旅游收入從2000年的2.92億美元到現今的23.18億美元,實現了杭州市旅游業的長足發展。二要實現觀光游、會展游、休閑游“三位一體”。以杭州為例,過去是觀光游“一枝獨秀”,曾經上海人到杭州旅游是早出晚歸的“一日游”,現在杭州作為上海的后花園,大力發展“過夜游”,以觀光游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走高端化路線,以西博會、休博會、動漫節為載體,發展會展業、休閑業,實現從觀光游向觀光游、會展游、休閑游“三位一體”的成功轉型。三要打好杭州牌、浙江牌、中華牌和國際牌“四張牌”。發展旅游經濟,首先要研究市場在哪裡?這才是將旅游經濟做大、做強、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要結合地方特色,打造系列旅游產品﹔要加快推進名城(上海、杭州)、名山(黃山)、名江(富春江)、名湖(千島湖)強強聯手,不搞單打獨斗﹔要做好准備,迎接高鐵時代的旅游業新發展﹔要實現與上海的強強聯手,依托上海的入境口岸優勢,打造國際旅游線產品。
四、社會和諧美
健全教育、科技、文化、醫療等公共服務體系,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共建共治共享和諧社會,深化教育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教育任務,促進教育公平,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提高教學質量,優化學科布局和人才培養機制﹔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增強科技創新活力,優化科技政策供給,完善科技評價體系,引導構建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高新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推進跨領域跨行業協同創新,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實施重大文化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產業體系、文化市場體系,加強文化人才培養,發展骨干文化企業和創意文化企業,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優化醫療溫升機構布局,健全上下聯動、銜接互動的醫療服務體系,加強醫療質量監管,完善糾紛調解機制,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五、政治清明美
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治理”理念指導下,促進社會廣泛參與,共謀共建共治共享。培養一批專家型的城市管理干部,成為城市管理工程師,更要成為城市藝術家,有正確的審美觀,真正懂得何為美、何為丑,用科學態度、先進理念、專業知識建設和管理城市。有句老話:“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這句話的含義是指,城市建設為了人民,城市建設依靠人民,城市建設的成效讓人民檢驗,城市建設的成果讓人民共享。杭州市有一條非常重要的經驗,就是堅持“四問四權”:在實施民生工程中,“辦不辦”問情於民,“辦什麼”問需於民,“怎麼辦”問計於民,“辦得好不好”問績於民,真正落實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隻有堅持民主促民生,才能變壓力為動力,更好地、更穩妥地推進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此外,還要積極發揮研究機構、智庫的作用。政府要善於利用研究單位、咨詢機構、智庫等第三方機構,搭建平台匯集專家、老百姓等各方意見,經過討論綜合之后提供若干方案,最后再由黨委、政府進行決策。
六、生活幸福美
以人文本,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城鎮建設要融入讓群眾生活更舒適的理念,體現在每一個細節中,形成水系清潔、空氣清新、土壤潔淨、健康衛生的宜居環境,打造公共服務健全、社會保障有力、政治清正廉明、社會公平和諧、生活安全舒適的生活品質之城,讓百姓收入更高、住的更寬敞、出行更便捷、享受到更好的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吃上更放心的食品,喝上更干淨的水、呼吸更清新的空氣,讓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城市是一個復雜的巨系統,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意味著要回歸城市的本質,城市是什麼?兩千多年前古希臘哲學家亞裡士多德曾認為,“人們來到城市是為了生活,人們居住在城市是為了生活得更好。”美國著名規劃學家路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在他百科全書式的名著《城市發展史》中寫到,人類的城市夢進行了五千多年,隻要人類存在,都有城市夢。城市學杭州學派從生態自然美、人文特色美、經濟活力美、社會和諧美、政治清明美、生活幸福美六大方面理解“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就是意在讓“人類存在”的“城市夢”更完美。
(責編:趙曉旭、蔡峻)
問診城市病第112期【歷史文化遺產】杭州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理念創新
保護歷史建筑,就是保護城市的特色,就是增強城市競爭力歷史建筑是城市“文化軟實力”和“經濟硬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今城市規劃是一項全民參與事業,不僅是要提高城市現代化水平,而且要使城市的文化得以延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龙骑帝国15本布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