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三镖客主题曲》 为什么这么经典的片子没获过任何奖

为什么廊桥遗梦被奉为经典,却未获过任何奖项?_廊桥遗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755贴子:
为什么廊桥遗梦被奉为经典,却未获过任何奖项?收藏
一楼度娘~~
高清语音赠时长 300MB流量等你刮,流量红包抢不停 买一赠一分享送!
最近把梅姨的电影翻出来看了个遍,之前很小的时候就听过廊桥遗梦这个片名,大致知道是讲什么,撼除了被男女主角的演技震撼之外,我在想怎么会有人可以把婚内出轨这种题材拍得这么令人唏嘘,去豆瓣搜了廊桥遗梦的影评,多大700多篇,远远超过梅姨拿了奥斯卡的苏菲的抉择跟铁娘子,这么发人深思的电影,为什么一个奖项都没有呢?连提名都很少~我觉得好奇怪
大致是因为考虑到道德问题。我不是意在批判,但是作为像奥斯卡之类的具有引导意义的公众平台,是必须要有它自己的考量。因为无论如何婚外情都不是一件值得鼓励的事。以及《铁娘子》真的是非常好的电影,我看了好几遍!
小苹果还被奉为神曲呢。能获得什么奖呢?故事情节太单调了,没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当然不会获奖了。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更多公众号:zaoxuexs这里是涵涵的朋友圈,让我们发扬澡雪的精神,光而不耀吧!最新文章相关推荐搜狗:感谢您阅读这100部最值得看的经典电影,你看过几部?(1),本文可能来自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管理员。QQ:您好欢迎来到蝌蚪五线谱【】
【影评】怀念未来——经典科幻电影回顾之《回到未来》三部曲
《回到未来(Back to theFuture)》共拍有三部电影,分别于1985年、1989年和1990年上映。本系列电影由罗伯特·泽米吉斯(Robert Zemeckis)和斯皮尔伯格合(Steven Spielberg)合作完成。第一部上映后,受到了广泛好评,陆续推出了第二部、第三部电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列。
  这个回顾系列源于与朋友闲聊的时候,她想了解一些科幻电影,最好是一般人就能看懂的。在推荐了几部入门的科幻电影之后,笔者萌生了写这个系列的念头。回顾过去这些年来比较经典的科幻电影,目的有两个,一是可以给普通观众做点介绍和引导,另一个则是向那些年对我们颇具影响的电影致敬。本期给大家带来的是《回到未来》三部曲。
  《回到未来(Back to theFuture)》共拍有三部电影,分别于1985年、1989年和1990年上映。本系列电影由罗伯特&泽米吉斯(Robert Zemeckis)和斯皮尔伯格合(Steven Spielberg)合作完成。第一部上映后,受到了广泛好评,陆续推出了第二部、第三部电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列。影片以轻松幽默的风格贯穿始终,讲述主角马蒂(Marty McFly)和布朗博士(Dr. Emmett Brown)数次穿越时空引发的喜剧故事。《回到未来》作为一部科幻电影,运用了当时非常前卫的特效,并且融合了各种流行元素,浪漫、幽默、惊险、动作,很适合全家一起观看,给当时略显沉闷的美国影坛带去一阵清风。
  今年是&回到未来&系列电影上映三十周年,在今日,当时的两位制作人罗伯特&泽米吉斯和斯皮尔伯格已是非常著名的影人。大名鼎鼎的斯皮尔伯格自然不用说,罗伯特&泽米吉斯只说名字可能有些朋友不是很了解,但提起他导演的电影,我想很多人耳熟能详&&《阿甘正传(Forrest Gump)》,罗伯特&泽米吉斯因为这部片子获得了当年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回到未来》三部曲由罗伯特&泽米吉斯导演,斯皮尔伯格监制,在影史上也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合作。
  影片的内容其实并不复杂,在各种&穿越&横行的今天,时间穿越的题材真的不算有多新奇,而且影片中的特效虽然在当时是非常炫酷的视觉享受,但放在当今简直就是小儿科。可能读者有疑问,在各种超豪华、大投入科幻大片轮番轰炸的的今天,这部85年上映的影片有什么值得我们回顾、再次观看的优势呢?虽然《回到未来》三部曲在电影史上还称不上不朽之作,但是这个系列的电影影响了当时整整一代人,我们有理由再次学习和回顾影片成功的因素。其次,由于当时开拍的时候因为预算放弃了大场景,改走喜剧幽默路线,但同样也获得了成功。反观今日,拿钱堆出来的科幻大片真不少,但是看过也就丢去爪哇岛了,印象不深刻,影响并不见有多大。如今的科幻片缺少什么呢?也可以在这部片子里找一找。最后,《回到未来》三部曲在科幻电影史上也占有比较高的地位,作为科幻迷怎能放过呢。
  一般来说,不管是什么样的系列电影,必须都要有个精彩而伟大的开始,要不然有什么理由再拍后续呢?《回到未来》正是如此,第一部电影的剧本和设定,到今天依然影响着诸多时间旅行以及穿越类型的电影。
  《回到未来》第一部的剧情很简单,布朗博士找到主角马蒂来帮忙做实验,试验中布朗博士被匪徒杀害,马蒂慌乱中驾驶时光机回到了30年前,旅程开始了。马蒂回到1955年后意外影响了自己父母的相遇,这时候马蒂遇到的难题就有两个了,一个是找1955年的布朗博士修好时光机,一个就是尽力撮合自己父母,以防止改变未来,导致自己的消失。影片的最后马蒂成功了,回到了1985年,但同时自己的生活也改变了,父母的性格都有转变,生活变得美好起来。很多看过电影的朋友会吐槽影片中诸多不合理的理论和破绽,比如电影里汽车开到88公里每小时的时候加上巨大的能量就可以做时间旅行了,这在现实世界的物理学中怎么可能发生呢。但笔者并不认为这是一部很&严肃&的时间旅行的时间电影,我们的现实世界中有支撑时间旅行的理论,只是要解释这个理论就要把一系列的科学家拖出来挨个给你讲,就目前的理论来说,要进行时间旅行就得需要巨大的能量支撑,单单靠一辆改造的汽车加上核燃料远远不够。另外,现实中理论支持的时间旅行也跟电影中提到的时间旅行也有所不同,现实中即使我们能够回到的过去也是不太可能改变什么,或者是回到了另外一个平行宇宙。所以说这部影片并不是严肃的、以绝对的理论做基础的电影,而是一部带有喜剧色彩的科幻大众电影,与之相对的则是去年上映的《星际穿越(Interstellar)》,后者专门请了著名的科学家来做理论基础。
  抛开电影中漂浮于现实理论之上的时间旅行,单说情节,这方面导演和编剧做得比较严密和完善,并没有出现太大的纰漏。情节上环环相扣,甚至为了拍后续系列留下了伏笔,就第一部来说,结尾也比较圆满。如果只是拍这一部,没有后续,这样结尾也没有问题。反观当今的影坛,很多电影要学一学,不是堆了钱、请了俊男美女,做了很多特效就可以称之为一部好电影,做电影首先要认真,一部情节上破绽百出的影片首先是对不起观众更对不起自己。
  电影的名字虽然是&回到未来&,但其实具体情节是回到了过去,主要故事发生在1955年,为什么选择1955年?1955年,美国大萧条已经结束,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富足,可以算是一个&黄金时代&,之后的一代青年人似乎很憧憬那个年代。在电影中,导演和编辑并没有安排暴力和不和谐的场景,更多的是青少年们拥有愉快的生活和积极向前的态度。美国的60年代70年代充满了对抗和矛盾,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太多的创伤,到了80年代才逐渐恢复,也许正是要舍弃这样的回忆,导演和编剧做了这样的设定,让马蒂从1985年直接回到了1955年。两个时代的对话,加上社会逐渐恢复,让美国人重新找回了自信和尊严,这在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94年制作的另一部经典《阿甘正传》中也有体现。
  整个《回到未来》的第一部,无论是马蒂还是布朗博士,还是其他配角,人物塑造得都不错,表演也很到位,作为一部带有轻喜剧风格的科幻电影,这已经足够了。相对于现在过度包装的电影,30年前的《回到未来》则表现得简单得多,没了纸醉金迷、物欲横流,多了几分简单的纯真。当我们学习、工作了一整天,回到家看一部轻松简单愉快的电影,会得到难得的放松,所以我推荐这一部《回到未来》。
  某日,编辑问我《回到未来》中穿越去未来的具体日期,因为距离上次观赏过去了很多年,重新查看片段才知道是公元日,周三,下午4点29分,如此算来,距离马蒂和博士首次来到未来的日子不远了。事实上,《回到未来(Back to the Future)》的忠实影迷们都在期盼着这一天,甚至还做了特殊的钟表为这个特殊的日子在倒数。
  接上期的话题,这一期主要回顾系列电影的第二部。与第一部不同的是,第二部有一小段真正&旅行&到了未来,于是我们跟着制作方对2015年的美好想像来到了未来。当观众以为这一部是如假包换的&回到未来&的时候,导演又把马蒂(Marty McFly)和布朗博士(Dr. Emmett Brown)丢回了1955年。剧情承接第一部,布朗博士火急火燎地找到马蒂,带他到2015年。这次做时间旅行的原因是要救马蒂未来的孩子,谁知阴错阳差的让反派毕夫钻了空子回到1955年改变了历史,当马蒂和博士再次回去1985年的时候发现情况不对,于是二人重新回到了1955年纠正历史。大概情节就是这样,就故事走向来说完全没有问题,影片中也充分利用了之前的剧情,并且把第一部的镜头和伏笔运用得淋漓尽致,这方面导演和编剧无疑是下了功夫的。
  影片中出现了四个时代,一个是第一部电影片结尾出现的1985年,第二个是2015年,第三个是被毕夫改变了历史的1985年,最后一个是第一部出现的1955年,不同的是第二部出现的1955年,是马蒂第二次回去,因此这个年代里有两个马蒂。怎么样,有点头大吧,这里笔者就不过多解释了,影片中处理得非常好,有兴趣的朋友还是亲自看一看才能更好的理解。《回到未来》的第二部算是真正的时间旅行的片子,这之后拍得有关时间旅行的影片多少都有从这部电影里有所借鉴,如《黑洞频率(Frequency)》、《人生遥控器(Click)》等等。
  既然影片中有一小段是未来的场景,也就是以80年代科技为蓝本遥望的2015年,导演和编剧想象了很多未来的场景,那么究竟有多少成为了现实呢?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些。
  1、飞车&& 第一部片尾布朗博士来找马蒂去未来的时候,开的是飞车,在影片中的2015年,飞车、空中高速公路是司空见惯的东西,但是在现实中,我们并没有实现。有汽车发烧友特别制作了海陆空三栖汽车,而且还有翅膀,并不是影片中出现设计的非常简洁的类型,这一点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悬空滑板&& 影片中出现的悬空滑板是儿童玩具,可见已经相当普及了,可是在现实中的今天并没有实现。虽然有科学家做出来过磁悬浮滑板,但是只能在距离地面2.5厘米的地方悬浮,而且还有诸多条件限制,比如必须在特殊制作制造的地面上。悬空滑板我们也没有实现。
  3、3D全息投影技术&& 影片中马蒂刚来到未来,被《大白鲨》续集电影预告中的鲨鱼&袭击&,马蒂吐槽说大白鲨仍旧不够真实。在今天,3D全息投影在有限条件下可以实现。
  4、可穿戴技术&& 这些年来可穿戴技术炒得火热,比如谷歌眼镜、苹果手表等等,影片中的这个镜头,我们基本可以实现了,只是普及度还不够。
  5、视频通话&& 电影有视频通话的场景,今天,视频通话基本不是难题,几乎所有带摄像头的设备都能实现。
  6、指纹解锁&& 过去的珍妮佛到未来的时候开门用了指纹解锁,现实中2015年的今天,指纹解锁已经很成熟,普遍用于手机等电子领域。
  7、自我调控的服饰&& 影片中马蒂到了未来,布朗博士给了马蒂衣服和鞋子,衣服大小可以自我调节而且还带烘干清洁程序,鞋子自动系鞋带等等。现实中,有人发明了比较智能的衣服,可以调控温度,变得智能,但没有自动情节烘干程序,也没有自动调整大小的功能。鞋子嘛,虽然2011年NIKE复刻了影片中的鞋子,但是没有自动系鞋带的功能,只是配备了LED屏幕和自动充电电池。据说今年会推出一款电动携带的鞋子,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电影中出现了很多科技,我们现实中没有实现,同样现在的2015年出现的很多东西是影片中没有的,比如智能手机,超薄超大的LED屏幕等等。如果布朗博士和马蒂真的在日出现的话,不知道会不会被这个世界吓一跳,也有可能&嘲笑&我们的科技,因为我们至今没有实现时间旅行。
  在电影上映的年代,这些未来科技已经非常吸引人眼球,而在现代人眼中,这真算不上炫酷。抛开这些不说,系列影片的续集都不好做,尤其是第一部大卖的情况下。票房上第二部不如第一部,剧情上也因为场景不断轮换,显得有点碎片化,但是在那个年代,对未来的展示,加上大量的特效镜头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一些缺憾。个人认为,这一部虽然不如上一步,但是也维持了一定的水准,制作方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在这一部的结尾,马蒂终于也拯救了他的世界,比较圆满,但同样也为下一部电影留下了尾巴&&布朗驾驶飞车被闪电击中,消失了。正当马蒂绝望的时候,收到了70年前博士写给他的信,博士回到了1885年,时间旅行又要再一次开始了,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我们下期见。
  未来(future),意思是还没有到来,尚未发生。如果事情还未发生,能影响结果的只有现在的我们。《回到未来(Back to the Future)》三部曲中,布朗博士(Dr. Emmett Brown)不止一次说道,未来不是确定的,未来靠我们自己创造。这也是电影的主旨,从第一部开始,马蒂(Marty McFly)的命运一直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他做的选择都会影响自己的未来。第三部中,不仅仅是马丁很好的把握了自己,布朗博士,就连反派毕夫也做了选择,那么他们是否得有圆满的结局呢?本期我们就来回顾《回到未来》三部曲的最后一部。
  不知道有没有人做过调查,《回到未来》三部曲中最受欢迎的是哪位角色呢?很久以前我大概会喜欢马蒂,这是青少年们心目中很标准的偶像。但现在,我更喜欢布朗博士,在这一部电影中,布朗博士一改过去的理性死板,变得浪漫柔情起来,最终收获了爱情。第三部的剧情紧接第二部,被闪电击中的布朗博士消失在暴风雨肆虐的夜空中,马蒂没过几分钟就收到了70年前博士写来的信。此时,被困在1955年的马蒂找到这个年代的布朗博士,按照70年前博士写来的信找到了时光飞车,马蒂顺利来到1885年,美国的西部年代,于是《回到未来》的西部片开始上演了。
  如果说第一部对1955年&黄金时代&的憧憬和怀念,那么第二部则夹杂了更多对未来的向往,第三部大概是导演和编剧的爱好体现?如今现代人穿越回古代在电视电影圈里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儿,在上世纪80年代这种片并不多,并且穿越回了很多美国人情有独钟的西部时代,加上剧情的流畅和制作方精心制作,第三部也收获了不错的票房。
  美国西部片里有一部非常著名的电影,这就是意大利著名导演塞尔乔&莱翁(Sergio Leone)的《荒野大镖客(A Fistful Of Dollars)》,制作于1964年,1967年在美国上映,主演是著名演员、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并且也是三部曲,后两部分别是《黄昏双镖客(For a Few Dollars More)》、《黄金三镖客(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可能各位朋友已经注意到了,马蒂时间旅行到1885年的时候也化名为伊斯特伍德,并且在之前也展示过枪法,由此可见导演和编辑对西部片的喜爱和痴迷。
  西部片里的要素大概有这么几条,必须要有荒野,有经典的枪手形象,还要有跃马奔驰,当然也少不了持枪决斗等动作场面,这在《回到未来》第三部中都有所体现。不同于其他西部片的是,这部里有我们亲爱的科学家布朗博士,有来自未来的不羁少年马蒂,还有炫酷的时间机器,有了这些,这部电影可以满足很多人的口味,制作方真的是煞费苦心啊,如此可以把一家老小都&拽进&电影院,也是一种功力。
  第三部延续了之前两部的优点,剧情顺畅,基本没有什么破绽,该火爆的时候火爆,该炫酷的时候炫酷,看上去让人觉得这三部电影是一起拍完,然后分段上映,但其实第二部和第三部是第一部上映4年后才重回大银幕,由此可见导演和编剧在剧情方面非常用心。
  《回到未来》三部曲与同时代《星球大战》和《印第安纳琼斯》系列电影一起影响了整整一代人,在人们的生活里几乎是无孔不入,之后又拍了电视剧和动画片,甚至衍生出来很多不同的产品,仅仅是电子游戏就发行了5套之多,发行在各游戏平台,如雅达利ST电脑、Sinclair ZX Spectrum、Commodore 64、世嘉Master System、Mega Drive和超级任天堂等等。电影每一部都各有一部小说,这些小说的内容、角色、对白都增加了,增加的内容大多取自原来的剧本,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读一读。
  三部电影中,有很多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那座钟楼,自从1955年被闪电击中后,钟楼的时间就永远停在那一刻。钟楼作为另一个线索贯穿于整个系列,第一部中马蒂为修复钟楼捐过款,也正是这座钟楼在1955年带他顺利回到了1985年。在第三部中,马蒂和布朗博士甚至见证了钟楼的修建过程。钟楼的出现代表了时间,可以是一刻,也可以是永恒,时光中的每一刻我们都会面临着无数选择,每一个选择都会有一个不同的未来,从这个角度来说,钟楼已经脱离了一个简单的电影道具,变成了一种时间的象征,对未来的象征,也回应了影片的名字《回到未来》。
  影片的结尾处,博士说未来不是注定的,未来靠自己创造,我们可以把握好自己的每一刻创造美好的未来。这篇稿子的题目是怀念未来,既然我们没到过未来,怎么怀念呢?一重含义是向《回到未来》系列电影致敬,我们喜欢并怀念着这部电影。另一重含义是,我们的未来靠自己创造,过去我们无法改变,未来也还不确定,不如把握好现在,才能有更好的未来,让我们怀念着自己创造的美好未来,把握当下,活在当下。
影片获奖记录:
奥斯卡金像奖
&&& 《回到未来》,1985年奥斯卡最佳音效剪辑奖。
英国电影学院奖
&&& 《回到未来II》,1989年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视觉特效奖。
&&& 《回到未来》,1986年土星奖最佳科幻电影奖
&&& 《回到未来》,1986年土星奖最佳男主角奖
&&& 《回到未来》,1986年土星奖最佳特效奖
&&& 《回到未来II》,1991年土星奖最佳特效奖
&&& 《回到未来III》,1991年土星奖最佳男配角奖
&&& 《回到未来III》,1991年土星奖最佳配乐奖
票房收入:
《回到未来》&&&&&&&&&&&&&&&&&& &&&&& 381,109,762美元
《回到未来II》&&&&&&&&&&&&&&&&&&&&&&&& 331,950,002美元
《回到未来III》&&&&&&&&&&&&&&&&&&&&&&& 244,527,583美元
关键词 :回到未来 科幻 影评
我们已经给地球留下了30万亿吨的“纪念品”
忒修斯号猜想
暖暖的米粉来一份
不会飞的胖鹦鹉(上)
然而一般人还是看不懂......
蝌蚪君曾经采访过他们。
如果没有人拿枪逼着你去抢银行,那么你去抢银行的行为就是违法的——因为这...
只需要在嘴里蹭一蹭。
奇奇妙乐星
苹果皮削不削?
舌尖上的添加剂
除了围观小鲜肉,你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蝌蚪社区TOP5
蝌蚪用户最关注:奥斯卡奖:当错误的年份遇上正确的人
责任编辑:
图片来源:伊娃·巴斯克斯(Eva Va?zquez)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Leonardo DiCaprio)、马特·达蒙(Matt Damon)和凯特·布兰切特(Cate Blanchett)等人都有可能获得小金人,尽管他们奉献的都不是自己最好的作品。这是因为奥斯卡评委有时似乎会根据获奖状况,把票投给那些迟迟未能获奖的人。这种事情第一次出现,是在《好莱坞报道》(The Hollywood Reporter)杂志的某期颁奖季特辑上。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凭借电影《荒野猎人》(The Revenant),成为公认的奥斯卡影帝大热门。他在影片中有很多令人难忘的表演:喃喃自语,瑟瑟发抖,假装睡在马的尸体里。但在此之前他早就该获奖了。他在《飞行者》(The Aviator)中展现了一位纨绔子弟从沉湎声色到退隐江湖的转变历程,在《华尔街之狼》(The Wolf of Wall Street)中饰演了一位白手起家、终成商业巨头的“瘾君子”。迪卡普里奥在这两部电影中的表演都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与《荒野猎人》“幸存后复仇”的故事相比,他在这两部电影中的表演也更有层次感。但迪卡普里奥若获奖,则会重复奥斯卡长久以来的一项惯例:在错误的年份把奖颁给正确的人。奥斯卡奖的一贯的做法是,把奖项或是提名授予实至名归的人,但却并不是因为他们最好的作品。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常常是投票者不明事理,更喜好显而易见而不是细致入微的表演。奥斯卡奖总是有时间上的错位,就是因为评委要弥补自己之前犯的错。莱昂纳多两项条件都符合,但其他入围者也不乏这样的情况。马特·达蒙在《火星救援》(The Martian)中的表演十分诙谐,但这还算不上他最好的表演,甚至连今年的最佳都算不上。他也早该获奖了。达蒙曾在罗伯特·德尼罗(Robert De Niro)导演的《特务风云》(The Good Shepherd)中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一位中情局特工的形象,但他的表演却未获提名,这部影片也被大大低估,遭遇惨败。《谍影重重》系列可以说是达蒙演艺生涯的里程碑式作品,但他饰演的杰森·伯恩(Jason Bourne)却未能入得奥斯卡奖评委的法眼。詹尼弗·杰森·利(Jennifer Jason Leigh)凭借在《八恶人》(The Hateful Eight)中的表演获最佳女配角提名,虽然不是“在错误的年份提名正确的人”,但却是“因错误的电影提名正确的人”。她饰演的黛西·多摩格(Daisy Domergue)身为囚犯却毫无改悔之意,被拖去执行绞刑时还在浴血咆哮。但她在《失常》(Anomalisa)中对丽莎(Lisa)一角的声音出演也极具感染力。该片是查理·考夫曼(Charlie Kaufman)和杜克·约翰逊(Duke Johnson)共同执导的一部玩偶动画片,也是一部富有表现力的情感片。利扮演的丽莎忧郁而又坚强,但她没有黛西那样富有表现力的淤青眼框,甚至连真正的眼睛都没有。所以利在《八恶人》中的真人表演最终吸引了评委的目光,让她获得了提名。一般来说,与众不同、扮演难度明显较大的角色并不都像迪卡普里奥扮演的休·格拉斯(Hugh Glass)那么肤浅。在《荒野猎人》中,他一心想为死去的儿子复仇,但这听起来更像是个蹩脚的借口,好让影片中角色的野外跋涉之旅显得顺理成章。去年,埃迪·雷德梅恩(Eddie Redmayne)凭借在《万物理论》(The Theory of Everything)中的表演获封影帝。他的出色表演反映了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人生各个阶段的心路历程和精神世界,获奖可谓实至名归。虽然这一角色身体有缺陷,但却并未影响演员的出色发挥。今年,在《丹麦女孩》(The Danish Girl)一片中,雷德梅恩展现了莉莉·艾尔伯(Lili Elbe)充满痛苦的人生之旅。但如果他饰演的不是一位变性人,他还能获得奥斯卡提名吗?改变外表并不一定都是特技表演,但特技表演几乎总能增加演员的竞争优势。科林·费斯(Colin Firth)本该凭借2009年在《单身男子》(A Single Man)中的表演赢下小金人。他在影片中饰演了一位传统守旧的教授,这名教授也是一位同性恋者,因为爱人的逝去而悲痛不已。然而,当年获封影帝的却是杰夫·布里吉斯(Jeff Bridges),他在《疯狂的心》(Crazy Heart)中扮演了一位失意的酒鬼。费斯在第二年凭借《国王的演讲》(The King's Speech)终于拿到了最佳男主角奖,不过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演的角色患有口吃的毛病,我们都知道费斯本人并不口吃。两年前,马修·麦康纳(Matthew McConaughey)为了出演《达拉斯买家俱乐部》(Dallas Buyers Club)不惜减重40磅,最终击败切瓦特·埃加福特(Chiwetel Ejiofor)成功登顶影帝。然而埃加福特在《为奴十二年》(12 Years a Slave)中的表演更加自然,他本该获得这个奖项。而对麦康纳来说,虽然他已经获奖,但属于他的“正确年份”还尚未到来。在《荒野猎人》这部富有挑战性的影片中,迪卡普里奥经历了很多身体上的考验,正如他所说:“为了拍戏我都冻僵了。”在此之前,他已经四度陪跑奥斯卡了。其中有几次提名确是实至名归,比如他最开始在《不一样的天空》(What's Eating Gilbert Grape)中的表演。但也有名不副实的时候,比如在《血钻》(Blood Diamond)中,他的表演显得十分蹩脚,不过更为蹩脚的是这部影片本身。这一现象并不只是当代才有:凯瑟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曾凭借1933年《清晨的荣誉》第一次当选奥斯卡影后,但在此之后她八度入围,最终都一无所获。为了对她的数次败选作出补偿,在赫本步入暮年之后,奥斯卡评委特意三次授予她影后殊荣,其中包括了《猜猜谁来吃晚餐》(Guess Who's Coming to Dinner),尽管她在这部影片中饰演的角色相当矫情。当某位参选者已经被数次提名,奥斯卡评委虽然心有不愿,但最终还是会让其当选。像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这种天才数度无缘小金人,这种情况只会让人倍感尴尬。最终他凭借2006年的作品《无间行者》(The Departed)获奖,但这只是出于评委的补偿心理。《无间行者》固然是一倍好作品,但却不及他此前执导的《愤怒的公牛》(Raging Bull)和《好家伙》(Goodfellas)那么经典。1991年,《好家伙》获得了奥斯卡提名,但斯科塞斯最终败给了《与狼共舞》(Dances With Wolves)的导演凯文·科斯特纳(Kevin Costner),无缘最佳导演奖。这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也许是因为放马比聚众滋事看起来难度要更大一些吧。阿方索·卡隆(Alfonso Cuaron)最好的作品是2006年的《人类之子》(Children of Men)。这是一部扣人心弦的反乌托邦题材电影。电影制作恢宏大气,在拍摄长镜头时,摄像机一路滑行,穿过好几条街直达拐角。但影片并没有以特效吸引眼球。卡隆甚至没有获得最佳导演奖的提名。最终让他获得该奖的是2013年的《地心引力》(Gravity),该片拥有震撼的技术特效。在诸多导演中,今年乔治·米勒(George Miller)也和迪卡普里奥一样两项条件都符合。他凭借《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Mad Max: Fury Road)获得提名,可以说这一荣誉也考虑了他执导的整个《疯狂的麦克斯》系列和其他影片,是对他整个职业生涯的表彰。执导动作片和超常表演同样不易,但这并不意味着米勒会得奖,因为竞争实在太激烈了。不过,埃尼奥·莫里康内(Ennio Morricone)很有可能会拿下最佳原创音乐奖,因为他身为作曲大师却从未获得这一奖项。他的很多著名音乐作品我们都耳熟能详,其中包括1996年那首令人难忘的《黄金三镖客》(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主题曲,然而这首曲子却并未获得提名。这次,他为《八恶人》所作的配乐多有重复又差强人意。但这是他第六次参选了,所以奥斯卡评委很有可能出于补偿心理为他颁奖。这对卡特·布尔维尔(Carter Burwell)来说可是个坏消息。他为《卡罗尔》(Carol)所作的配乐优美动听,他才是应该获奖的那个人。不过,令人意外的是,这是布尔维尔第一次入围奥斯卡奖,尽管他之前在与科恩兄弟(Coen brothers)和斯派克·琼斯(Spike Jonze)的合作中创作了那么多出色的音乐作品。莫里康内已经获得了奥斯卡终身成就奖,但实话说,这个奖还不如改名叫“对不起,没能颁给你真正的奥斯卡”奖。保罗·纽曼(Paul Newman)也曾得过奥斯卡终身成就奖,但在此之前他在演员奖项的竞争中已经六度落败。最终他凭借1986年在《金钱本色》(The Color of Money)中的表演击败众人,把最佳男主角奖揽入怀中。虽然他和片中的老年“快手”埃迪·费尔森一样出色,但很明显奥斯卡评委是想弥补他之前未能获奖的遗憾。25年前,纽曼在《江湖浪子》(The Hustler)中同样饰演了埃迪一角,他甚至还在《原野铁汉》(Hud)和《铁窗喋血》(Cool Hand Luke)中饰演了更具代表性的角色,但最终都与小金人失之交臂。评委会对往年的疏忽作出弥补,去年奥斯卡把终身成就奖授予斯派克·李(Spike Lee),就是最明显的例子。(李在去年11月份的理事会奖晚宴上领取了该奖,但现在却拒绝出席2月28日的奥斯卡颁奖礼。)奥斯卡评委也并不总是把票投给热门人选。今年最大的黑马之一就是伦尼·阿伯拉罕森(Lenny Abrahamson),他携《房间》(Room)入围了最佳导演奖。这部影片只有一个小小的场景,表演处处受限,但幸得阿伯拉罕森的巧妙处理,整部影片拥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评委的特意选择在入围名单的决定上表现得犹为明显。例如,今年詹妮弗·劳伦斯(Jennifer Lawrence)凭借《奋斗的乔伊》(Joy)入围,这已是她第四次入围奥斯卡奖了。没有人认为她会赢,因为她这次的表演并没有她在获奖作品《乌云背后的幸福线》(Silver Linings Playbook)中的表演那么有说服力。但她属于那种只要有作品就能入围的人。凯特·布兰切特(Cate Blanchett)也属于这类人。不过,今年评选最佳女主角奖的评委可以松一口气了,他们不必考虑劳伦斯和布兰切特。因为尽管布兰切特携《卡罗尔》入围,但她已经凭借《蓝色茉莉》(Blue Jasmine)和《飞行者》获得过小金人了。这一切都为布丽·拉尔森(Brie Larson)获奖扫清了障碍。如果她能凭借《房间》获封影后,那么奥斯卡将出现难得的一刻:在正确的年份把奖颁给正确的人。虽然奥斯卡总在错误的年份把奖授予正确的人,但与“奥斯卡太‘白’”这一严肃迫切的的问题相比,这种错误还算可以理解。被华而不实的表演或导演作品所吸引,总好过对其他族裔群体视而不见,尽管这些群体中确实出现了好的电影作品。忽视黑人演员和制作人绝对是大错特错,尤其是在《冲出康普顿》(Straight Outta Compton)这样一部好作品出现时。《冲出康普顿》看起来有着众多优势,颇有“冲奥”实力。但奥斯卡“在错误的年份授予正确的人”的惯例,也并非丝毫不涉及多样性问题。要做到时间上不再错位,除非评委能做到仅仅关注眼前的影片,也不再做欠考虑和谨慎保守的选择。今年还有一些人本该入围,但却为时已晚,比如《奎迪》(Creed)中的迈克尔·B·乔丹(Michael B. Jordan)。评委们应该仔细看看迈克尔·法斯宾德(Michael Fassbender)在《乔布斯》(Steve Jobs)中的惊人表演。他也因此获得了提名。虽然法斯宾德理应得奖,但我们可别犯蠢。尽管他通过表演生动还原了角色,但这一人物性格复杂、脆弱,他的理智甚于情感,他也不生吃野牛内脏。这种表演可不像是会拿奥斯卡奖的。注:本文作者詹姆斯(James)是一位影视评论员,著有《卡洛琳所知道的》(What Caroline Knew)一书。(译者:牛欢)
本文系转载,不代表参考消息网的观点。参考消息网对其文字、图片与其他内容的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以及其权利属性均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读者和相关方自行核实。
中国核工业正在从以前依赖外国技术进口转变为向全球市场出售自己的技术。中国正在寻求重塑世界核工业,全球多地的新核电项目都可...
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说,尽管有些国家正在考虑加入美国的行动,但另一些国家却不具备所需的军事能力,或面临国内政治压力...
上海市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尿样中兽用抗生素浓度高的儿童肥胖风险是低浓度儿童的两到三倍,男孩的风险高于女孩...
毛泽东将拿枪的军队称为“枪杆子”,将媒体从业者称为“笔杆子”。他认为媒体的使命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人民展开舆论战争,充...
报道称,空气舵不但能让东风-21A导弹在飞行末端做不规则“蛇形机动”,双锥体弹头也可提升对混凝土坚固工事,甚至地下指挥部等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金三镖客经典台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