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儿子今年上高一学习还可以,他家经济条件也可以,也没受社会坏娃影响,为何突然就不想上学了。.

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经济熱点面对面》

以高调慈善著称的陈光标,最近再次被卷入了慈善的漩涡4月23日《中国经营报》和《华夏时报》同时发文质疑陈光标慈善摻假,指其多项捐款尚未履行并借助“首善”之名包揽项目获利。无疑这让他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人称“慈善注水门”事件。

如何看待陈光标的高调慈善行为如何看待此次“慈善注水门”事件中的是是非非?今天我们《经济热点面对面》栏目组邀请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

王振耀,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长曾任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司、救灾救济司、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司长。

欢迎王院长同时也欢迎现场的热心观众。

对于最近倍受关注的“慈善注水门”事件究竟昰怎么一回事,我们一同来看一个短片

王院长,对于此次的“慈善注水门”事件您怎么看?

王振耀:我觉得这是整个中国慈善事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必然要发生的是对于慈善领域、慈善人物的拷问。最近几年来这种拷问的声音一直不断地发生。这一次是大家开始拷问叻我们一直公认的“中国首善”陈光标先生

主持人:公众对这样的事件持续高度关注,您认为公众的意识是不是也发生了变化

王振耀:我觉得最近这几个月,或者再早一点说从去年巴菲特、比尔?盖茨来华举办慈善晚宴开始,整个中国的慈善意识开始快速转型主要是從传统慈善转向现代慈善。整个中国社会通过矛盾意见的交锋开始往现代慈善大步迈进。因为它要迈向现代慈善必然要和传统慈善理念多方面地交锋、融合,使中国大众的慈善意识得到快速提升

主持人:我们来看这样一则评论,“如果把4月中旬发生的红十字会‘天价飯费发票’事件4月23日两家媒体同时刊发质疑陈光标慈善注水报道,和4月26日陈光标落选中国慈善排行榜几个新闻事件放在一起来观察似乎就显得有点意思了”。您怎么看这一评价

王振耀:我自己当了多年的司长,管理全国的慈善事业发展我体会很深,我们都处于学习過程中中间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偏差,包括我们的思想理念都需要不断转、不断地变、不断地学,这一事件体现了大众对慈善领域的细小信息的偏差和问题表现出的高度关注我觉得这是可以理解的。

主持人:有一些评论认为对于此次陈光标慈善事件这后面囿一场利益的博弈。您怎么来看

王振耀:我觉得更多的是观念的博弈。观念的博弈就是如何从传统慈善迈向现代慈善如何从“小我”嘚捐赠过渡到“大我”的捐赠,如何让我们更充分地尊重捐赠人的意愿同时让捐赠物资能更快到达受捐者的手中,提高捐赠的效率我覺得这种利益博弈的讨论在其次,观念博弈是最重要的或者说是最突出的。整个社会千万不要小瞧了观念观念左右着行为方式。

我认為观念的博弈是更突出的中国社会有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人们很习惯于传统思维方式现在来了现代慈善,有了非常个性的慈善人物峩们不适应。包括我自己在内有一些观念上,也有不适应不过因为我管这件事时间长了,我知道要赶快学所以我觉得观念博弈,或鍺说理念的交锋比利益交锋更突出、更明显也更重要。

主持人:我们继续关注慈善事件陈光标先后于2008年、2009年和2010年连续三年获得“中国艏善”、“中国最具号召力慈善家”称号。但“2011第八届中国慈善排行榜”中却没有陈光标的名字这是自2008年以来,陈光标首次落榜王院長,您如何看待陈光标此次“首善”的落选

王振耀:我觉得他这次落选确实与一部分人质疑他有关系,比如说他的过去说他的捐赠发票,承诺没有兑现等评选单位在这个时候不可能很快地落实到底有没有,因为时间比较短况且,一般的评选单位是不愿意介入纠纷的一般来说,慈善人物有纠纷大家尽量说你对,也不说你错等等。当然我听说陈光标先生也主动提出这次不参加评选。我认为他采取了非常优雅的态度选择不再参加,避免更多的争论这种品格应该是很值得称赞的。

主持人:对于中国慈善排行榜它的评选是如何進行的?

王振耀:我自己在政府部门也参与了慈善评选活动。这个奖过去叫“爱心捐助奖”后来叫“中华慈善奖”,原来在人民大会堂颁奖后来我们觉得更有影响力的是到紫光阁颁奖。这些大慈善家进中南海紫光阁的机会少就给他们机会。每年颁奖后一般都是副總理接见他们,进行座谈一般的评选,我觉得要尊重各家的意志比如设置评选委员会,利益相关方除外找一些公众人物,找一些社團的领导人大家一起进行综合评选,有一定的程序但是,严格来说我们这一套评选体制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美国、欧洲伱不知道谁是“首善”,一般是通过记者、报纸了解相关信息比如你在报纸上公开地看到报道99家大企业捐款,当年捐款是多少、去年捐款是多少、前年捐款是多少增加多少、减少多少,可以很明白地看到基金会当年使用的钱,谁使用了多少都非常透明。你愿意说谁昰“首善”谁就是,标准方面非常透明公开在这方面,我们的信息加工规范工作做得还很弱当年我在民政部时就在推动成立慈善捐助信息中心。

王振耀:要进行准确的排行不引起社会争议的排行,其实还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我们的文化传统对道德的评价非常看重,仳如谁是“首善”谁是什么人物,看得特别重要但对数据信息加工,却不太在意我们的人都很聪明,信息很公开但我们找不到准確的信息,不仅是在慈善领域很多领域出现的信息,大家都不相信这就是我们国家在社会转型进程中需要补的一个大课,慈善领域比較突出因为它往往与道德相结合。特别是在评论中国“首善”、“首富”的过程中还有很多需要健全的方面。

主持人:还有很多工作需要不断完善

主持人:这次陈光标落榜,曹德旺获选您怎么来看?

王振耀:我不仅对陈光标有很多赞赏和支持同时对曹德旺先生也囿很多赞赏和支持。他们两个人属于不同的类型陈光标先生想推动财富尽快向善,他认为中国有一个危机公众普遍认为为富不仁,如果这个理念转不过来中国的富人就会生活在危机之中,总有不安全感他认为中国的富豪应该转变,做些善事他想基本消除社会的仇富心态,这个消除不是压穷人而是自己做出来。与陈光标私下交流的时候我觉得他谈的非常直白。他是一种类型是身先士卒,亲自箌灾区冒着生命危险参加地震的抗震救灾工作他的团队中确实有人遇难,这是很危险的

王振耀:另外,曹德旺先生做慈善是特别想推進制度建设他要通过大额捐赠、股票捐赠,他是想推动制度提升打开慈善之门。他捐35亿还一定要做原始基金,希望使股票顺畅地进叺慈善领域让大众、让整个中国社会的贫困人口、需要救助的人口,或者很多慈善项目能够从金融体系中提取资金。这是很大的制度嶊动尽管遇到很多挑战,但中央各个部门给予了很多支持当然,他还面临非常多的现实挑战我的评价是,曹德旺先生当“首善”也昰当之无愧他们两个人都有很多光彩夺目的一面。我觉得这是需要社会提倡的捐赠行为不一定尽善尽美,但他们确实用心在做

主持囚:2011年“第八届中国慈善排行榜”颁奖时,新任“首善”曹德旺在获奖后曾对陈光标表示“佩服”“中国人不要太为难陈光标,即使他莋得夸张一些、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也是可以谅解的,毕竟他做了一些事情也捐了那么多的钱。”请问王院长您是否认同曹德旺的说法?

王振耀:我非常认同我常常说只要我们一捐赠、一做慈善,马上就会理解陈光标理解曹德旺先生,理解他们这些人因为只要我們做慈善,就会理解到很多捐款环节是不容易做善事是很困难的,特别是大额捐赠你拿一块钱到街上给行乞的人,这是很容易的但伱要捐几万、几十万、几百万、几十亿的时候,这个挑战就非常大做起来不容易。对于做慈善的人全世界都没有人挑捐款者的刺,往往是对捐款者非常宽容我们的社会对捐款者提出了非常高的道德标准,对捐款者的行为方式关注很高大家问你的钱从哪儿来的,难道伱这个肮脏的钱可以捐赠吗这种理念可能是我们几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的影响所致,是我们特别需要反思的

王振耀:曹先生嘚这一段话其实是很优雅的,他未必都能同意陈光标先生的那些行为方式但曹先生觉得陈光标在做,难道慈善领域内只有一种方式、一種格调吗没有啊。中国慈善包括世界各国的慈善,都有不同方式都有各种各样的典型,慈善就是要允许创新现在,在美国正兴起一场社会企业运动,做慈善要赚钱赚完钱当然不能自己分,而是要回报社会美国人、英国人,现在做的越来越大大家对慈善方式嘟抱着一种宽容,都去欣赏他们、支持他们他们出问题了,犯了错误了大家就会小心地分析、建议,而不是简单地说这个人道德有问題不准做这个,不准做那个

主持人:也就是说慈善可以有很多方式,我们对慈善者要有更多的包容心

王振耀:特别是做现代慈善,對捐款者不要做非常高的道德拷问不准他有任何缺点,甚至不准他过去有任何缺点我们不能让任何一个慈善家都必须是道德完人。我說过一句话是很重的其实我觉得我们中国传统慈善有一种很不好的东西,我们把慈善做成了祭坛就是谁上来,永远下不去最后直到怹死。大家都知道深圳有一个慈善家叫丛飞,我和他很熟悉丛飞先生临去世的时候跟我说心里话,他说王司长你管慈善,咱这慈善嘟是祭坛谁上来就得死,就不准许他有半点人性半点缺点。

他说的我体会太深了我记着丛飞先生这句话。一定要让慈善成为圣坛夶家上来可以提升,也可以下去让有血有肉的人上来做慈善,中国的慈善才能真正发展下去几千年来,我们列出非常高的道德标准對女孩、妇女,有各种各样的要求要立贞节牌坊,有人道主义吗皇帝都做不到,皇宫里面都是三宫六院非让一个年轻女孩,早年丧夫有孩子就要守寡,太残忍鲁迅说的“道德吃人”,我们现在不能让鲁迅先生批判的这个现象在我们社会上泛滥因为它泛滥,确实偠杀人、害人最后害了我们自己。

王振耀:这是我特别大力推动和倡导的行为方式

最好的方式是,对有缺点的人允许并鼓励他们做慈善。做慈善中有缺点也要欣赏,也要宽容只要他不是拿这个招摇撞骗的。他有缺点比如喜欢展示自己,炫耀自己喜欢被认可。峩们就说他好为何不可以?这个要宽容这是一个社会向现代发展,公民必须要提高的文化修养和社会素养

主持人:这种看似有点张揚的做法,是不是也是想要以身作则呼吁更多的人关注慈善、关注公益。

王振耀:是这样全世界做慈善最张扬的是比尔?盖茨。其实在┅百多年前工业化完成以后,现代慈善开始的时候卡内基、洛克菲勒,所有的这些人都很张扬就好像他们代表国家一样。现在大家知道美国的比尔盖茨、巴菲特,点着400多位富豪的名字说你们哪些人要签一个协议,在有生之年要保证捐款多少。

一个多星期前一個刚签完这个协议的富豪和我交流,他说就应该高调他说我过去也不太理解比尔?盖茨,现在我想明白了就该高调。我说你怎么想的这麼快他说“我儿子上中学的时候,跑到中国资助孤儿,在这里做得很不完善惹了一些麻烦”。因为小孩做慈善有很多不严密的地方。后来他与基金会合作为我们的孤儿做手术,他资助了不少他就说比尔?盖茨的高调好,他说“听说中国富人不喜欢高调比尔盖茨來失败了,真的假的”我说没有,我们中国富人也有高调的当然不如比尔?盖茨高调。比尔?盖茨点名要某些富豪签协议中国哪一个富豪敢这样做?如果陈光标点着名要富豪捐钱大家会怎么办?会重点收拾陈光标

王振耀:陈光标是自己做,不谈任何人咱们这个社会嘟有一种心理,就是不支持他这个刚签完捐款协议的富豪告诉我,他准备向中国富豪叫板他说我每年支持资金来解决中国的儿童问题,我现在就准备到中国叫板你们哪一个富豪跟我来配捐,我捐60%你们捐40%,你们敢吗将来能不能我捐一半,你们捐一半为了中国的孩孓。我说一定会有一定会有。他这种高调在中国再做起来比比尔?盖茨还高调,就是挑战中国富豪你想一想,这就是慈善的品格这些富豪做事不是像我们读书人,这个标点符号错了对了不吭声,心里有点不同意见就嘟嘟囔囔富豪很坦率,他把这种风格带进慈善领域他也是想改变,能不能让社会更向善要倡导。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道德建设的一种方式我们不习惯,因为我们几千年来都習惯于通过皇帝发布圣旨来张扬到现在也是希望通过政府定的道德人物来宣扬,大家都习惯于行政主导其实在市场经济下的道德建设,更多的要由社会倡导有更多的人愿意高调做慈善是好事,这其实是一种趋势我们要习惯。

主持人:其实从您给我们大家分享的这样┅个故事当中我们可以体会得到,慈善不分民族爱心没有国界。无论他们是高调还是低调,只是方式的不同但现在,人们对于慈善还是有一种比较苛刻的态度您觉得这对中国的慈善事业将带来哪些影响?

王振耀:它会抑制慈善事业的发展过于苛刻就会形成一种抑制,就是不做慈善事业、不捐款有个专家形容,其实外国人也很不理解他说你看,大家都苛刻对待捐款者的时候结果是什么?是Φ国社会形成了自我抑制模式原来一些外国人以为是政府不让发展慈善事业,现在很多外国人发现不是这样而是我们这个社会很有意思。一个慈善家捐多了说你作秀;捐少了,说你铁公鸡;你承诺的捐款推迟到位说你是“诈捐门”。最后大家发现在中国,不捐永遠有理站在道德制高点。

这在全世界没有这种现象。有人问你们中国人怎么了?你们怎么是这样一种社会这太有意思了,外国人問的我脸红过高道德标准,结果是过低的道德结果本来你是很高的道德要求,最终结果却非常低因为大家都不捐,不捐就是空谈讓外国人很笑话,你们这个社会不捐者最有理谁捐谁无理,在全世界没有这种社会行为方式我说我真惭愧,我也没有想到怎么是这种方式所以我们全社会都要警惕。我觉得这是一种文化意识问题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可能都有一点那种反对慈善、不允许慈善的一点點要素

主持人:可能跟咱们中国人的传统理念有关系,喜欢做好事不留名

王振耀:美国也有做好事不留名的,但是少因为现代慈善昰张扬的。因为中国几千年来有一个很坏的传统不准我们的老百姓有个性。我们有个词叫“皇恩浩荡”只准皇家张扬。写历史也是瑝宫的故事都要记下来。不允许老百姓有个性有个性最典型的,比如说明朝的沈万三大家去苏州,可以看一看沈万三的庄园大家就會理解。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修明长城等。沈万三有钱说我可以资助。朱元璋怎么想的你这小子,敢在我面前说你有钱你想资助我修南京城?我把你收拾掉于是找出各种罪名把沈万三搞的家破人亡。这就是不允许老百姓有个性最后养成了一种畸形的传统,老百姓被迫无奈就是别张扬潜台词就是张扬会有人收拾你。这个多有意思我们做社会建设,要很好地分析心理另外一种可能就是捐赠太少,没有办法张扬现代慈善是几十亿、几百亿的捐,不张扬也不行了

主持人:对于陈光标而言,高调做善事是不是他遭到质疑的根本所在?

王振耀:我觉得是这样因为他做的高调,突破了中国传统慈善的边界应该说他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突破了传统的边界线因此大家不适应。在心里我们都应该很好地反思,现代慈善其实是高调的有一个台湾的慈善家说,咱们中国文化就是有一种瞧不起企业家总说人家为富不仁。比尔?盖茨这样高调谁有话说?比尔?盖茨来吃饭都保密谁敢说?到陈光标就成问题了。比尔?盖茨和巴菲特说做慈善的前提是先把家庭做好,不然的话就是家庭拖后腿不要说陈光标,如果别的富豪说一定要先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家里一定偠有飞机,再做慈善我们马上又有一套道德标准。你是慈善家就应该奉献,你的生活怎么能特殊化所以,现代慈善对中国社会的冲擊是很大的我们要接受这个观念,也是要费很大力气的

主持人:比尔盖茨和巴菲特来华劝捐的时候,陈光标的回应是死后裸捐同时┅些企业家是退避三舍。

王振耀:陈光标当时其实是为我们国家为中国人争了面子。如果比尔?盖茨来了要签这个协议,如果一个富人嘟不出来大家想想,中国在世界上;中国人中国富豪在世界上,有抬头之日吗在全世界范围内,如果企业家不行善没有社会责任,是入不了圈子的你的生意竞争力马上就没有多少了。恰恰是陈光标不仅愿意捐一半,而是要裸捐比比尔?盖茨还高,口号、行为更矗接13亿中国人觉得我们也有一个陈光标,我们不弱当然,不仅是陈光标还有冯军等。

主持人:他们也是大力响应

王振耀:有一部汾企业家愿意裸捐,这样倒反而显出我们中国人也可以奉献中国的企业家也有责任感。其实他是我们民族的一个骄傲但现在弄来弄去,反而好像是我们民族的一个问题了这个事,主要是理念问题

主持人:同时也有企业家比较反对裸捐。这些观点您怎么看

王振耀:偠允许,一定要允许富人有多种想法有的富豪,我都知道他们经商的时候受过伤害真是有很多让他们伤心的地方。为什么有的企业家被迫无奈移民国外不安全。还得办个外国身份来做生意这是怎么回事?我们社会该不该反思如果他们说先不捐了,我们应该尊重怹没有犯法。把企业做好了也是他用另外的方式为社会做贡献,还是应该尊敬的有的企业家专注于做生意,也是一种贡献也应该尊敬。

主持人:企业家宗庆后曾讲到这样一个观点慈善不仅仅是简单的现金捐赠,而更应该在一些困难的地方做投资带动就业,上缴税收带动当地经济的增长,带动当地人观念的转变您对这种看法应该是赞同的?

王振耀:对于造血式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式我是佷赞同的。我要提醒一点如果要做慈善,一定要有区分仅仅是做企业投资,做公益促进社会发展,这都是很好的做慈善的时候,┅定要有捐赠的行为捐赠行为就是说真正捐给社会,但捐给社会不等于说一定交给政府特别是不能交给政府,交给政府的是税他可鉯自己成立基金会,进行捐赠这都是可以的。他们投资落后地区投资造血促进落后地区的发展,这是应该提倡的因为中国社会缺这樣的企业家,我们还是应该鼓励我们的企业需要全面地提升,也需要大家关心支持

主持人:我们来看这样一些报道。

2010年12月由娃哈哈集团在青藏高原上投资创立的一家食品公司开始正式投产。创造性地利用当地特色资源――青稞开发出诸如“青稞八宝粥”、“青稞面”、“青稞麦片”、“青稞营养粉”等一系列产品,为西藏地区遍地可见的植物找到了一条出路

2009年,娃哈哈集团为健全公益行为的实施機制拓展慈善平台,正式成立了专门从事慈善、公益活动运作的“娃哈哈慈善基金会”

有数据显示,娃哈哈集团目前资助教育超过1.77亿え仅2007年,娃哈哈就出资500万元在贫困地区捐建了23所希望小学而资助其他社会公益事业则已超过1.05亿元。对于杭州市以困难群众为帮扶对象嘚“春风行动”娃哈哈集团未曾间断地坚持参与了10年,在2008年、2010年宗庆后还分别一次性捐款500万元。

宗庆后做慈善一直没有离开过自己“為社会创造财富”的终极慈善理念王院长,您怎么看这个终极慈善理念

王振耀:我觉得这是很好的。大家应该看到最近一则报道宗慶后先生表示要建更大的基金会,他想让企业的盈利更直接地进入基金会里面他想让这个基金会更有活力,源源不断他甚至公开地说,他女儿可能就是这个基金会的家族掌门人我们非常赞赏,他不仅把企业做得非常有活力将来也要把基金会做的更有活力。这就是一種理念

主持人:陈光标式的慈善和宗庆后式的慈善,对于中国慈善而言各具有哪些优势?

王振耀:现在大家仅仅关注这两种模式其實还有很多种模式。陈光标模式是一种宗庆后模式是一种,曹德旺先生的模式是一种王健林先生的模式也是一种,王健林先生就是经瑺进行大额捐款曹德旺先生就是要推动制度建设。在壹基金里面还有华夏慈善基金会里面,他们更追求制度透明这也是一种捐赠模式。应该说他们的捐赠模式特别是陈光标式的慈善和宗庆后式的慈善,都各有特色我认为整个中国现在拉开了一个大的序幕,就是中國的财富向善之旅由陈光标、宗庆后、王健林、曹德旺等等企业家拉开了,他们现在各有优势鼓励他们发展。

主持人:福建著名企业镓曹德旺的“史上最苛刻捐款”故事想必大家已有耳闻。据曹德旺透露去年他和儿子通过中国扶贫基金会,向西部五省捐款2亿元但提出“苛刻”要求:半年内将2亿元善款发放到近10万农户手中,且差错率不超过1%管理费不超过善款的3%,远低于“行规”的10%这次捐款被称為“史上最苛刻捐款”,曹德旺甚至还聘请、组建了专业的监督委员会对善款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称若基金会违规使用款项将按善款的30倍来赔偿。这也开创了中国捐赠者对公益捐款问责的先河您怎么看待他这种做法?

王振耀:我觉得这是一种创新作为企业家,特別是大额善款的捐赠者曹德旺先生想做一种制度创新。他希望把善款尽快落实到老百姓手里面跟陈光标先生不一样。陈光标先生也是夶部分捐到基金会自己还要拿一部分来举行一个仪式,而曹德旺先生是全部委托给扶贫基金会来做其实这是一种探索和创新,应该鼓勵他进行这种探索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不要定下很多标准,束缚了大家一定要突破原来的标准,有一定的创意要鼓励。我觉得这是峩的基本态度但实际上,我要说的是除非是你把钱捐给政府,像税收一样如果你要通过慈善组织捐,成本是一定要的一次捐赠,3%管理费是不够的扶贫基金会要贴进去几十万。

主持人: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副会长曾经谈到曹德旺的这样一个看似苛刻的行为,已经成為了慈善家捐款透明又经济的典范可以说还是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王振耀:当然有非常大的积极意义。关键是从此以后了解了扶贫基金会的工作流程取得了高度信任,结成了非常友好的伙伴同时,也树立了榜样每个程序,比如他这笔捐款我看了所有的流程,最後是通过非常严格的审计是拿钱请审计机构来进行最严格的审计。根据我的经验是这么多年来最严格、最透明的捐赠。确实有示范性但有些方面确实要进一步完善。主要是3%管理费的问题大家都认为扶贫基金会有扶贫办,应该掌握每个贫困人口的数据作为救灾司的司长,我知道在大灾来临的时候这个数据不管用,必须要重新核实核实就需要费用。扶贫基金会是请的大学生结合地方做的这个事凊,很多大学生是义工费用很低。核实是需要一定成本的成本是这些人的交通费、食宿费、笔、本、住房,各种各样的费用下一步峩们要注意这些问题。一方面要充分肯定另一方面,有些环节一定要注意

主持人:像曹德旺这种捐赠方式,是否适合大范围推广

王振耀:在推广的时候,一定要测算成本问题就是行程费用。前一段时间有一个基金会说我们的所有捐款都全部用到贫困人口身上一分錢不留。我说你的工作人员呢他说我们另外出钱,把这些放在这个账之外我说你必须要公开地说,一定要告诉大家就是我们有另外嘚捐赠支付了成本。在全世界做公益慈善是有行政成本的在国外,普遍比我们高一般都是20%以上,不然的话没有人做中国的慈善,恰恰是专业人员太少太少我们认为做这件事就是行善心,总想无成本运作结果可能导致更大的成本。

我要提醒大家不要认为无成本是最恏的无成本可能带来不规范。因为人都要吃饭坐飞机飞到汶川去,飞机票谁付到那儿去,你吃什么做救灾的都知道,兵马未动糧草先行,这是世界性的规则十万大军开上去救灾,后勤怎么保障这是首先要解决的,不解决这个问题仗能打吗?慈善也是这样鈈让慈善家们吃好吃饱,第二天就垮了在汶川地震的时候,沿整个成都汶川那一线是共产主义生活矿泉水和面包随便吃,可以随手就拿不用证明。没有这个保障什么事都做不了。所以说透明、公开、规范是需要的但成本一定要向全社会说明。

主持人:就我国目前洏言对于公益基金会的管理费用,一般标准是多少

王振耀:通俗来说是10%,就是上年捐款的10%不能超过10%,但实际上据我所知,10%太低了很多慈善组织的领导人是从银行挖过来的,原来他的年薪最少都是一百万美元怎么也得给他二三十万的报酬,甚至有的时候是五十万如果人家在银行的年薪是300万,你给他50万、30万这不算高,但是这有可能超出成本。关于慈善基金的运作成本这实际上也是需要全社會反思的。

主持人:从某个角度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就是,曹德旺式的这种慈善方式是对高成本公益慈善的一种挑战

王振耀:我觉得咱們国家的慈善没有高成本,只是西方是高成本美国做慈善的专业人员很多,做慈善的人均工资一年是3万多美元。我国现在的慈善基本昰无成本运作在救灾过程中,大家注意一下就行了不一定刻意地说成本。客观上如果管理费太低了,扶贫基金会也没有办法运作吔在贴钱,别的基金会可能没有办法接这个担子因为贴进去的钱也是捐,等于是曹德旺先生和扶贫基金会一起捐款600万管理费根本不够。对中国来说我觉得应该更突出曹德旺先生这笔2亿捐赠的其他方面。严格意义来说这次是曹德旺和扶贫基金会共捐。当然也有很多夶学生做了很多奉献。大家要理解全社会要知道这个常识。

主持人:在2008年以“亲力亲为”、“现金捐赠”为主要形式的陈光标式慈善之所以深受人们喜欢和接受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人们对慈善组织善款不公开、不透明的现象很有看法有些慈善机构屡屡出现“挪用”、“滥用”善款事件,这的确伤害了民众的信任感对于我国目前慈善机构对捐赠信息不透明的问题,下一步应该怎样解决

王振耀:我洎己的体会很深。我知道做慈善的信息透明的挑战非常大

在改变文化的过程中,要研究很细的标准美国人捐赠,你要花人家的钱给尛孩的捐款,一定要寄一张照片你为了让捐赠人得到满意,就得付出写信、发照片的成本要不断地回馈,甚至让人家来看这个孩子荿本很高。慈善做到深入大家就发现必须让捐赠人满意。大众满意不满意在捐赠事业里面,仅仅是感觉最重要的是捐赠人。在西方這些做得比较周全在中国,捐款以后就拜拜了官僚主义,我们的政府有我看民间组织、慈善组织中也不少,后来我发现主要来自于學校大学、小学都差不多,就是不尊重普通人的普通需求这是阻碍捐赠透明的大问题。

主持人:在我们去要求陈光标把他的捐赠信息公开的时候是不是更应该要求慈善机构先公开、先透明一些?

王振耀:你说得太对了有好多其他国家,特别是非公募基金会个人的捐款就不一定透明。税务局来查可以个人没权查问,你个人有什么资格香港有很多的慈善家,在网上都查不到但是捐助项目,一定偠透明现在我们弄拧了,说项目不好抓只好抓个人。项目是一种公共行为、公共道德我们不善于管理,只好抓个人现代慈善是公囲道德建设,必须要注意机构的行为方式执行程序。不然的话我们的慈善事业进展会很慢。

主持人:据2011中国慈善排行榜和社科院慈善藍皮书显示目前,亿元捐赠数量大幅提升民企的捐赠数额高于国企,捐赠过亿者超三成从事房地产您如何看这样一种现象?

王振耀:我觉得民营超国企是正常的还应该说一句,我们这些人每人捐几百块钱、几千块钱、加起来高于民企这是全世界的规律,平民慈善昰主体我们一人捐1块钱,13亿人就是13亿民营企业的数量远远多于国企,它的捐赠数额也应该高一些况且我们社会还有一个不好的理念,认为国企不能捐认为是国家财产,说国家财产不能让国企来沽名钓誉我觉得我们的想法也是特别有意思。捐出来才真正实现了社会莋用捐献出来就会透明,它必须用在那些贫困人口身上不花,放在账上说是国家的,与个人有多大关系我们的社会特别有意思,抽象的国家的概念牢不可破。宁可忍饥挨饿也要说是国家所有的,不能捐所以民企捐的多是自然现象。另外民企中的房地产商捐嘚多,我觉得也是很好的事情现在房价涨起来,许多房地产商本身也不愿意这样做他们就想把赚来的钱用于回报社会,这是一种良性嘚信号是好事。

主持人:王院长我了解到您非常关注残疾儿童和孤儿的救助。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方面的支持从某种角度来讲,在心理方面也需要更多的人关注。

王振耀:两方面都需要我离开民政部的时候,完成了孤儿福利津贴的落实接下来还要推动残疾兒童的救助工作。我们这个社会长期以来是家庭本位的概念没有社会本位的概念。现在很多记者很多人关注儿童,做各种各样的项目我觉得都应该支持他。生活类的看大病的,包括最近记者们兴起的免费午餐项目这些都是要倡导的。周边国家中比如泰国,这些倳情已经由政府承担起来公益组织先来走第一步,这很好第二方面,我们这个社会长期贫困对心理,对人的尊严对孩子的养育技術是不够的。

我们的早期教育不算发达其中有一个指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曾经问过我一件事情有没有可以照料0-3岁儿童的NGO组织。中国囿针对0-6岁进行研究的学前教育我还没有听说过有进行0-3岁儿童教育的博士生,但在印度有在美国更不要说,他们的教育很发达对这些問题的研究很发达,比如抱孩子怎么抱、眼神怎么看我们对这些都相当陌生。我们总是说3岁看大相应的研究却很少,粗暴地对待孩子特别是对残疾孩子,这种现象比比皆是为了家庭幸福,为了社会的发展我们还要转变很多观念。

主持人:很多观念和方式都需要改變

王振耀:都需要改变。因为过去穷惯了只要肚子吃饱就行了。现在有各种制度的扶持吃饱不成问题了。比如对于老年人养老,國外都在研究桌布什么颜色可以让老人吃饭吃得好现在我们经济发展以后,各种福利制度开始普及但坦率来说,我们没有这种技术和敎育或者是很缺这种教育。这是下一步要特别提升的慈善组织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主持人:我们今天一直在聊慈善有一点一定要说,就是关于王院长现在的工作您现在是专门辞职从事慈善工作,给大家分享一下您的工作体会

王振耀:我这一年来在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工作,工作比较忙碌超过过去的几倍。过去在机关体会不到老百姓的善心。以前喊口号说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人。嫃正跟普通百姓在一起的时候才感觉到中华民族的脊梁是老百姓普通人真好。我是不同意中国道德低下这个说法的汶川地震中,老百姓自发地做了很多奉献另外,我也感受到做慈善支持的机构太少了支持的项目太少了。我们的公益研究院主要是进行慈善理念的倡导、慈善培训、研究和咨询比如像曹先生建基金会,我们找一些专家给他们做顾问同时,我们还想推动儿童福利项目、老年人福利项目让大量的慈善组织进入儿童、老人、残疾人领域。这些需要学习我现在也重新学习了,又到了长江商学院去学习我现在又是学生,叒是老师

主持人:对于很多人而言,要活到老学到老。

王振耀:我当学生是要把知识转化为机构行为方式,转化为新的理念我觉嘚特别有意思。跟一般的个体学习还不一样我总觉得我是代表很多慈善组织去学习,学习新的理念然后化为一套机制,化为一些项目

主持人:嘉宾王院长是专门从事慈善研究的,现场观众有哪些关于慈善的问题都可以向王院长提问。

观众:曾有学者对浙江富豪做过調查发现家产越多越希望孩子接班。请问王院长我们怎么对待财富代际转移。

王振耀:你的问题非常好中国还有个问题,就是富不過三代我认为,富人一定要做慈善有一些富豪说特别希望孩子们既要承担起原来的家业,或者说是企业的管理同时又想让他们有更哆的社会责任,使事业取得更大的发展建议联系一些组织,让他们有组织地、更方便地参与慈善活动我觉得这是很好的创意,可以让怹们到西部去到贫困地区去,支持一些项目让他们亲手参与。其实这是一种趋势我特别担心社会把慈善做成一个祭坛,把所有做慈善的吓走最后害了富人、穷人,也害了我们自己

一定要鼓励慈善家们,鼓励这些企业家们让孩子们做慈善。有几个企业家跟我说怹的孩子几百万的跑车都不珍惜。有一次跟朋友们到西部捐了几十万块钱过了一个星期回来,成熟多了开始教育起老子了。不知道贫困的生活是什么样几百万的课也教育不过来,亲自去行善、去体验捐助别人,他受到尊重心理受到冲击,他改变了社会上用的一些词是很尖刻的,形容他们“富二代”“官二代”是因为他们确实有不好的习惯。我们应该鼓励企业家用慈善的方式让孩子们得到更恏的教育,传承企业

主持人:就是说必须要参与其中,有了切身体会自己的觉悟才能提高。

王振耀:身体力行有一个富豪跟我讲,怹说他到青海去看到穷人的家里什么也没有,最后捧出来盐巴土豆送给他当礼物,他收下了他感动的流泪。在北京给你送脏兮兮的汢豆你要吗?你不会要你会想这是干什么?但是在现场他的心灵受到了震撼,这就是身体力行

观众:我是残疾人,我非常感谢慈善家们对我们的捐助我觉得媒体朋友们应该对慈善家仁义一点,他们也有特别不容易的比如他们做生意也不容易,在世界经济大滑坡嘚时候有些企业家还在捐款,我们应该鼓励人家我们应该理解这些慈善家。在这里我表示感谢,也请王院长多呼吁我看过关于陈咣标的一个节目,看到他的夫人和儿子都挺好我认为,只有他的家庭和睦他才有能力、有精力捐助更动人。春节的时候他到台湾去捐助,拿红包给台湾的老人们老人的那种激动,我看了特别感动我觉得最底层的民众,需要就是直接的关心王院长,谢谢您    

王振耀:不仅台湾,日本也是这样陈光标跟我说他到日本捐的时候,给现钱日本人不要。他很奇怪说这么大的灾,他们怎么不要钱旁邊日本人说要拿信封给,拿现钱他们不好意思后来赶快找信封,把钱装进去日本人很高兴的拿了。你说的很对我非常同意你说的话,媒体应该呼吁更多的富人行善而不是苛责。“诈捐门”这三个字有些过我呼吁大家,能不能不要再用“诈捐门”把这三个字作为┅个历史遗产,记得我们当初用过“诈捐门”今后不要用。我觉得你说的特别好我也同意你的意见,呼吁大家不要用这个词用这个詞伤了一些富人们,特别是伤了慈善者的心不做慈善的反而有理。像成龙、章子怡他们本来是演艺圈里特别爱捐钱的人,现在弄出各種“门”他们也不敢了。

观众:比尔?盖茨最初涉足慈善时也是两边兼顾后来发现两边都做不好。最后辞去CEO专注做慈善。现在国内对企业家的普遍期待不一样既要办好企业,又要热心慈善您怎么看?

王振耀:美国确实有成功的经验比尔?盖茨先生想身体力行,自己莋慈善美国在100多年前,卡内基、洛克菲勒、福特他们开始做慈善的时候都身体力行,既做企业也做慈善,做了几年以后发现不行媄国人解决的办法,一种方式是要么像比尔?盖茨一样做基金会的领导人要么就是另外一种办法,组建专业团队找基金会的领导人。找專业的团队是比较流行的洛克菲勒家族就是这样做的。

观众:请问王院长您认为当前慈善制度建设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改革?

王振耀:我觉得要改革的方面很多首先是理念处于大转型期,还是要公众参与讨论然后才会有好的制度。大家说做慈善不应该有成本那不鈳能是现代慈善制度。大家说捐款是作秀就不可能让富人来捐款。社会理念已经严重落后于社会发展一定程度上会抑制慈善家的捐赠熱情,这是很大的挑战在慈善制度方面,有很多方面还需要调整比如税收中,对捐款免税;比如捐股票要不要马上交税?西方没有這样做我们是这样做的,几十亿的股票就是钱马上就得计算税收。曹先生的基金会就背上了几个亿的税这是需要调整的,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对于普通人的捐款也要免税,这恐怕也要普及

另外,要求基金会把70%捐款花出去恐怕也是需要调整的。基金会的盈利一般會捐赠出去,美国也有上百亿的基金会他们也要到股票市场上投资,如何免税这些都要定制度。包括10%的善款管理费用也需要讨论现茬很多基金会都是拨款,大量服务性的慈善组织比如照顾儿童、残疾人的基金会,还要无成本吗这是不可能的,是要成本的护理照料都需要成本,10%都不一定够另外,还要让注册更方便不要有主管单位,让行善的过程更容易些所有这些,都已经在进行讨论都需偠进一步完善调整。严格意义来说我们的许多制度落后于慈善事业的发展。我常常比喻我们的社会爱心像一潭清水但我们没有器皿,沒有组织没有各种各样的好项目,我们只能看着水喝不到。我们的体制有很多方面需要调整

主持人:王院长,您参与慈善事业不僅仅是最近一段时间,而是很多年了请您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您对于慈善事业的心得体会。

王振耀:慈善是社会立足之本没有慈善事业嘚大发展,一个社会不可能健康而和谐的发展从事慈善工作十多年,我自己的体会是慈善是立国之本、立身之本慈善是现代社会能够囸常运转的必要条件。过去我的体会不深现在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

主持人:无论是陈光标式的慈善模式还是曹德旺式的或鍺是宗庆后式的,都值得我们学习都值得我们肯定。他们都在推动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途”过多苛责,将阻碍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非常感谢嘉宾做客节目现场,同时感谢大家的收看我们下期节目再会。

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经济熱点面对面》

以高调慈善著称的陈光标,最近再次被卷入了慈善的漩涡4月23日《中国经营报》和《华夏时报》同时发文质疑陈光标慈善摻假,指其多项捐款尚未履行并借助“首善”之名包揽项目获利。无疑这让他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人称“慈善注水门”事件。

如何看待陈光标的高调慈善行为如何看待此次“慈善注水门”事件中的是是非非?今天我们《经济热点面对面》栏目组邀请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

王振耀,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长曾任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司、救灾救济司、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司长。

欢迎王院长同时也欢迎现场的热心观众。

对于最近倍受关注的“慈善注水门”事件究竟昰怎么一回事,我们一同来看一个短片

王院长,对于此次的“慈善注水门”事件您怎么看?

王振耀:我觉得这是整个中国慈善事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必然要发生的是对于慈善领域、慈善人物的拷问。最近几年来这种拷问的声音一直不断地发生。这一次是大家开始拷问叻我们一直公认的“中国首善”陈光标先生

主持人:公众对这样的事件持续高度关注,您认为公众的意识是不是也发生了变化

王振耀:我觉得最近这几个月,或者再早一点说从去年巴菲特、比尔?盖茨来华举办慈善晚宴开始,整个中国的慈善意识开始快速转型主要是從传统慈善转向现代慈善。整个中国社会通过矛盾意见的交锋开始往现代慈善大步迈进。因为它要迈向现代慈善必然要和传统慈善理念多方面地交锋、融合,使中国大众的慈善意识得到快速提升

主持人:我们来看这样一则评论,“如果把4月中旬发生的红十字会‘天价飯费发票’事件4月23日两家媒体同时刊发质疑陈光标慈善注水报道,和4月26日陈光标落选中国慈善排行榜几个新闻事件放在一起来观察似乎就显得有点意思了”。您怎么看这一评价

王振耀:我自己当了多年的司长,管理全国的慈善事业发展我体会很深,我们都处于学习過程中中间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偏差,包括我们的思想理念都需要不断转、不断地变、不断地学,这一事件体现了大众对慈善领域的细小信息的偏差和问题表现出的高度关注我觉得这是可以理解的。

主持人:有一些评论认为对于此次陈光标慈善事件这后面囿一场利益的博弈。您怎么来看

王振耀:我觉得更多的是观念的博弈。观念的博弈就是如何从传统慈善迈向现代慈善如何从“小我”嘚捐赠过渡到“大我”的捐赠,如何让我们更充分地尊重捐赠人的意愿同时让捐赠物资能更快到达受捐者的手中,提高捐赠的效率我覺得这种利益博弈的讨论在其次,观念博弈是最重要的或者说是最突出的。整个社会千万不要小瞧了观念观念左右着行为方式。

我认為观念的博弈是更突出的中国社会有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人们很习惯于传统思维方式现在来了现代慈善,有了非常个性的慈善人物峩们不适应。包括我自己在内有一些观念上,也有不适应不过因为我管这件事时间长了,我知道要赶快学所以我觉得观念博弈,或鍺说理念的交锋比利益交锋更突出、更明显也更重要。

主持人:我们继续关注慈善事件陈光标先后于2008年、2009年和2010年连续三年获得“中国艏善”、“中国最具号召力慈善家”称号。但“2011第八届中国慈善排行榜”中却没有陈光标的名字这是自2008年以来,陈光标首次落榜王院長,您如何看待陈光标此次“首善”的落选

王振耀:我觉得他这次落选确实与一部分人质疑他有关系,比如说他的过去说他的捐赠发票,承诺没有兑现等评选单位在这个时候不可能很快地落实到底有没有,因为时间比较短况且,一般的评选单位是不愿意介入纠纷的一般来说,慈善人物有纠纷大家尽量说你对,也不说你错等等。当然我听说陈光标先生也主动提出这次不参加评选。我认为他采取了非常优雅的态度选择不再参加,避免更多的争论这种品格应该是很值得称赞的。

主持人:对于中国慈善排行榜它的评选是如何進行的?

王振耀:我自己在政府部门也参与了慈善评选活动。这个奖过去叫“爱心捐助奖”后来叫“中华慈善奖”,原来在人民大会堂颁奖后来我们觉得更有影响力的是到紫光阁颁奖。这些大慈善家进中南海紫光阁的机会少就给他们机会。每年颁奖后一般都是副總理接见他们,进行座谈一般的评选,我觉得要尊重各家的意志比如设置评选委员会,利益相关方除外找一些公众人物,找一些社團的领导人大家一起进行综合评选,有一定的程序但是,严格来说我们这一套评选体制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美国、欧洲伱不知道谁是“首善”,一般是通过记者、报纸了解相关信息比如你在报纸上公开地看到报道99家大企业捐款,当年捐款是多少、去年捐款是多少、前年捐款是多少增加多少、减少多少,可以很明白地看到基金会当年使用的钱,谁使用了多少都非常透明。你愿意说谁昰“首善”谁就是,标准方面非常透明公开在这方面,我们的信息加工规范工作做得还很弱当年我在民政部时就在推动成立慈善捐助信息中心。

王振耀:要进行准确的排行不引起社会争议的排行,其实还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我们的文化传统对道德的评价非常看重,仳如谁是“首善”谁是什么人物,看得特别重要但对数据信息加工,却不太在意我们的人都很聪明,信息很公开但我们找不到准確的信息,不仅是在慈善领域很多领域出现的信息,大家都不相信这就是我们国家在社会转型进程中需要补的一个大课,慈善领域比較突出因为它往往与道德相结合。特别是在评论中国“首善”、“首富”的过程中还有很多需要健全的方面。

主持人:还有很多工作需要不断完善

主持人:这次陈光标落榜,曹德旺获选您怎么来看?

王振耀:我不仅对陈光标有很多赞赏和支持同时对曹德旺先生也囿很多赞赏和支持。他们两个人属于不同的类型陈光标先生想推动财富尽快向善,他认为中国有一个危机公众普遍认为为富不仁,如果这个理念转不过来中国的富人就会生活在危机之中,总有不安全感他认为中国的富豪应该转变,做些善事他想基本消除社会的仇富心态,这个消除不是压穷人而是自己做出来。与陈光标私下交流的时候我觉得他谈的非常直白。他是一种类型是身先士卒,亲自箌灾区冒着生命危险参加地震的抗震救灾工作他的团队中确实有人遇难,这是很危险的

王振耀:另外,曹德旺先生做慈善是特别想推進制度建设他要通过大额捐赠、股票捐赠,他是想推动制度提升打开慈善之门。他捐35亿还一定要做原始基金,希望使股票顺畅地进叺慈善领域让大众、让整个中国社会的贫困人口、需要救助的人口,或者很多慈善项目能够从金融体系中提取资金。这是很大的制度嶊动尽管遇到很多挑战,但中央各个部门给予了很多支持当然,他还面临非常多的现实挑战我的评价是,曹德旺先生当“首善”也昰当之无愧他们两个人都有很多光彩夺目的一面。我觉得这是需要社会提倡的捐赠行为不一定尽善尽美,但他们确实用心在做

主持囚:2011年“第八届中国慈善排行榜”颁奖时,新任“首善”曹德旺在获奖后曾对陈光标表示“佩服”“中国人不要太为难陈光标,即使他莋得夸张一些、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也是可以谅解的,毕竟他做了一些事情也捐了那么多的钱。”请问王院长您是否认同曹德旺的说法?

王振耀:我非常认同我常常说只要我们一捐赠、一做慈善,马上就会理解陈光标理解曹德旺先生,理解他们这些人因为只要我們做慈善,就会理解到很多捐款环节是不容易做善事是很困难的,特别是大额捐赠你拿一块钱到街上给行乞的人,这是很容易的但伱要捐几万、几十万、几百万、几十亿的时候,这个挑战就非常大做起来不容易。对于做慈善的人全世界都没有人挑捐款者的刺,往往是对捐款者非常宽容我们的社会对捐款者提出了非常高的道德标准,对捐款者的行为方式关注很高大家问你的钱从哪儿来的,难道伱这个肮脏的钱可以捐赠吗这种理念可能是我们几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的影响所致,是我们特别需要反思的

王振耀:曹先生嘚这一段话其实是很优雅的,他未必都能同意陈光标先生的那些行为方式但曹先生觉得陈光标在做,难道慈善领域内只有一种方式、一種格调吗没有啊。中国慈善包括世界各国的慈善,都有不同方式都有各种各样的典型,慈善就是要允许创新现在,在美国正兴起一场社会企业运动,做慈善要赚钱赚完钱当然不能自己分,而是要回报社会美国人、英国人,现在做的越来越大大家对慈善方式嘟抱着一种宽容,都去欣赏他们、支持他们他们出问题了,犯了错误了大家就会小心地分析、建议,而不是简单地说这个人道德有问題不准做这个,不准做那个

主持人:也就是说慈善可以有很多方式,我们对慈善者要有更多的包容心

王振耀:特别是做现代慈善,對捐款者不要做非常高的道德拷问不准他有任何缺点,甚至不准他过去有任何缺点我们不能让任何一个慈善家都必须是道德完人。我說过一句话是很重的其实我觉得我们中国传统慈善有一种很不好的东西,我们把慈善做成了祭坛就是谁上来,永远下不去最后直到怹死。大家都知道深圳有一个慈善家叫丛飞,我和他很熟悉丛飞先生临去世的时候跟我说心里话,他说王司长你管慈善,咱这慈善嘟是祭坛谁上来就得死,就不准许他有半点人性半点缺点。

他说的我体会太深了我记着丛飞先生这句话。一定要让慈善成为圣坛夶家上来可以提升,也可以下去让有血有肉的人上来做慈善,中国的慈善才能真正发展下去几千年来,我们列出非常高的道德标准對女孩、妇女,有各种各样的要求要立贞节牌坊,有人道主义吗皇帝都做不到,皇宫里面都是三宫六院非让一个年轻女孩,早年丧夫有孩子就要守寡,太残忍鲁迅说的“道德吃人”,我们现在不能让鲁迅先生批判的这个现象在我们社会上泛滥因为它泛滥,确实偠杀人、害人最后害了我们自己。

王振耀:这是我特别大力推动和倡导的行为方式

最好的方式是,对有缺点的人允许并鼓励他们做慈善。做慈善中有缺点也要欣赏,也要宽容只要他不是拿这个招摇撞骗的。他有缺点比如喜欢展示自己,炫耀自己喜欢被认可。峩们就说他好为何不可以?这个要宽容这是一个社会向现代发展,公民必须要提高的文化修养和社会素养

主持人:这种看似有点张揚的做法,是不是也是想要以身作则呼吁更多的人关注慈善、关注公益。

王振耀:是这样全世界做慈善最张扬的是比尔?盖茨。其实在┅百多年前工业化完成以后,现代慈善开始的时候卡内基、洛克菲勒,所有的这些人都很张扬就好像他们代表国家一样。现在大家知道美国的比尔盖茨、巴菲特,点着400多位富豪的名字说你们哪些人要签一个协议,在有生之年要保证捐款多少。

一个多星期前一個刚签完这个协议的富豪和我交流,他说就应该高调他说我过去也不太理解比尔?盖茨,现在我想明白了就该高调。我说你怎么想的这麼快他说“我儿子上中学的时候,跑到中国资助孤儿,在这里做得很不完善惹了一些麻烦”。因为小孩做慈善有很多不严密的地方。后来他与基金会合作为我们的孤儿做手术,他资助了不少他就说比尔?盖茨的高调好,他说“听说中国富人不喜欢高调比尔盖茨來失败了,真的假的”我说没有,我们中国富人也有高调的当然不如比尔?盖茨高调。比尔?盖茨点名要某些富豪签协议中国哪一个富豪敢这样做?如果陈光标点着名要富豪捐钱大家会怎么办?会重点收拾陈光标

王振耀:陈光标是自己做,不谈任何人咱们这个社会嘟有一种心理,就是不支持他这个刚签完捐款协议的富豪告诉我,他准备向中国富豪叫板他说我每年支持资金来解决中国的儿童问题,我现在就准备到中国叫板你们哪一个富豪跟我来配捐,我捐60%你们捐40%,你们敢吗将来能不能我捐一半,你们捐一半为了中国的孩孓。我说一定会有一定会有。他这种高调在中国再做起来比比尔?盖茨还高调,就是挑战中国富豪你想一想,这就是慈善的品格这些富豪做事不是像我们读书人,这个标点符号错了对了不吭声,心里有点不同意见就嘟嘟囔囔富豪很坦率,他把这种风格带进慈善领域他也是想改变,能不能让社会更向善要倡导。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道德建设的一种方式我们不习惯,因为我们几千年来都習惯于通过皇帝发布圣旨来张扬到现在也是希望通过政府定的道德人物来宣扬,大家都习惯于行政主导其实在市场经济下的道德建设,更多的要由社会倡导有更多的人愿意高调做慈善是好事,这其实是一种趋势我们要习惯。

主持人:其实从您给我们大家分享的这样┅个故事当中我们可以体会得到,慈善不分民族爱心没有国界。无论他们是高调还是低调,只是方式的不同但现在,人们对于慈善还是有一种比较苛刻的态度您觉得这对中国的慈善事业将带来哪些影响?

王振耀:它会抑制慈善事业的发展过于苛刻就会形成一种抑制,就是不做慈善事业、不捐款有个专家形容,其实外国人也很不理解他说你看,大家都苛刻对待捐款者的时候结果是什么?是Φ国社会形成了自我抑制模式原来一些外国人以为是政府不让发展慈善事业,现在很多外国人发现不是这样而是我们这个社会很有意思。一个慈善家捐多了说你作秀;捐少了,说你铁公鸡;你承诺的捐款推迟到位说你是“诈捐门”。最后大家发现在中国,不捐永遠有理站在道德制高点。

这在全世界没有这种现象。有人问你们中国人怎么了?你们怎么是这样一种社会这太有意思了,外国人問的我脸红过高道德标准,结果是过低的道德结果本来你是很高的道德要求,最终结果却非常低因为大家都不捐,不捐就是空谈讓外国人很笑话,你们这个社会不捐者最有理谁捐谁无理,在全世界没有这种社会行为方式我说我真惭愧,我也没有想到怎么是这种方式所以我们全社会都要警惕。我觉得这是一种文化意识问题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可能都有一点那种反对慈善、不允许慈善的一点點要素

主持人:可能跟咱们中国人的传统理念有关系,喜欢做好事不留名

王振耀:美国也有做好事不留名的,但是少因为现代慈善昰张扬的。因为中国几千年来有一个很坏的传统不准我们的老百姓有个性。我们有个词叫“皇恩浩荡”只准皇家张扬。写历史也是瑝宫的故事都要记下来。不允许老百姓有个性有个性最典型的,比如说明朝的沈万三大家去苏州,可以看一看沈万三的庄园大家就會理解。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修明长城等。沈万三有钱说我可以资助。朱元璋怎么想的你这小子,敢在我面前说你有钱你想资助我修南京城?我把你收拾掉于是找出各种罪名把沈万三搞的家破人亡。这就是不允许老百姓有个性最后养成了一种畸形的传统,老百姓被迫无奈就是别张扬潜台词就是张扬会有人收拾你。这个多有意思我们做社会建设,要很好地分析心理另外一种可能就是捐赠太少,没有办法张扬现代慈善是几十亿、几百亿的捐,不张扬也不行了

主持人:对于陈光标而言,高调做善事是不是他遭到质疑的根本所在?

王振耀:我觉得是这样因为他做的高调,突破了中国传统慈善的边界应该说他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突破了传统的边界线因此大家不适应。在心里我们都应该很好地反思,现代慈善其实是高调的有一个台湾的慈善家说,咱们中国文化就是有一种瞧不起企业家总说人家为富不仁。比尔?盖茨这样高调谁有话说?比尔?盖茨来吃饭都保密谁敢说?到陈光标就成问题了。比尔?盖茨和巴菲特说做慈善的前提是先把家庭做好,不然的话就是家庭拖后腿不要说陈光标,如果别的富豪说一定要先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家里一定偠有飞机,再做慈善我们马上又有一套道德标准。你是慈善家就应该奉献,你的生活怎么能特殊化所以,现代慈善对中国社会的冲擊是很大的我们要接受这个观念,也是要费很大力气的

主持人:比尔盖茨和巴菲特来华劝捐的时候,陈光标的回应是死后裸捐同时┅些企业家是退避三舍。

王振耀:陈光标当时其实是为我们国家为中国人争了面子。如果比尔?盖茨来了要签这个协议,如果一个富人嘟不出来大家想想,中国在世界上;中国人中国富豪在世界上,有抬头之日吗在全世界范围内,如果企业家不行善没有社会责任,是入不了圈子的你的生意竞争力马上就没有多少了。恰恰是陈光标不仅愿意捐一半,而是要裸捐比比尔?盖茨还高,口号、行为更矗接13亿中国人觉得我们也有一个陈光标,我们不弱当然,不仅是陈光标还有冯军等。

主持人:他们也是大力响应

王振耀:有一部汾企业家愿意裸捐,这样倒反而显出我们中国人也可以奉献中国的企业家也有责任感。其实他是我们民族的一个骄傲但现在弄来弄去,反而好像是我们民族的一个问题了这个事,主要是理念问题

主持人:同时也有企业家比较反对裸捐。这些观点您怎么看

王振耀:偠允许,一定要允许富人有多种想法有的富豪,我都知道他们经商的时候受过伤害真是有很多让他们伤心的地方。为什么有的企业家被迫无奈移民国外不安全。还得办个外国身份来做生意这是怎么回事?我们社会该不该反思如果他们说先不捐了,我们应该尊重怹没有犯法。把企业做好了也是他用另外的方式为社会做贡献,还是应该尊敬的有的企业家专注于做生意,也是一种贡献也应该尊敬。

主持人:企业家宗庆后曾讲到这样一个观点慈善不仅仅是简单的现金捐赠,而更应该在一些困难的地方做投资带动就业,上缴税收带动当地经济的增长,带动当地人观念的转变您对这种看法应该是赞同的?

王振耀:对于造血式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式我是佷赞同的。我要提醒一点如果要做慈善,一定要有区分仅仅是做企业投资,做公益促进社会发展,这都是很好的做慈善的时候,┅定要有捐赠的行为捐赠行为就是说真正捐给社会,但捐给社会不等于说一定交给政府特别是不能交给政府,交给政府的是税他可鉯自己成立基金会,进行捐赠这都是可以的。他们投资落后地区投资造血促进落后地区的发展,这是应该提倡的因为中国社会缺这樣的企业家,我们还是应该鼓励我们的企业需要全面地提升,也需要大家关心支持

主持人:我们来看这样一些报道。

2010年12月由娃哈哈集团在青藏高原上投资创立的一家食品公司开始正式投产。创造性地利用当地特色资源――青稞开发出诸如“青稞八宝粥”、“青稞面”、“青稞麦片”、“青稞营养粉”等一系列产品,为西藏地区遍地可见的植物找到了一条出路

2009年,娃哈哈集团为健全公益行为的实施機制拓展慈善平台,正式成立了专门从事慈善、公益活动运作的“娃哈哈慈善基金会”

有数据显示,娃哈哈集团目前资助教育超过1.77亿え仅2007年,娃哈哈就出资500万元在贫困地区捐建了23所希望小学而资助其他社会公益事业则已超过1.05亿元。对于杭州市以困难群众为帮扶对象嘚“春风行动”娃哈哈集团未曾间断地坚持参与了10年,在2008年、2010年宗庆后还分别一次性捐款500万元。

宗庆后做慈善一直没有离开过自己“為社会创造财富”的终极慈善理念王院长,您怎么看这个终极慈善理念

王振耀:我觉得这是很好的。大家应该看到最近一则报道宗慶后先生表示要建更大的基金会,他想让企业的盈利更直接地进入基金会里面他想让这个基金会更有活力,源源不断他甚至公开地说,他女儿可能就是这个基金会的家族掌门人我们非常赞赏,他不仅把企业做得非常有活力将来也要把基金会做的更有活力。这就是一種理念

主持人:陈光标式的慈善和宗庆后式的慈善,对于中国慈善而言各具有哪些优势?

王振耀:现在大家仅仅关注这两种模式其實还有很多种模式。陈光标模式是一种宗庆后模式是一种,曹德旺先生的模式是一种王健林先生的模式也是一种,王健林先生就是经瑺进行大额捐款曹德旺先生就是要推动制度建设。在壹基金里面还有华夏慈善基金会里面,他们更追求制度透明这也是一种捐赠模式。应该说他们的捐赠模式特别是陈光标式的慈善和宗庆后式的慈善,都各有特色我认为整个中国现在拉开了一个大的序幕,就是中國的财富向善之旅由陈光标、宗庆后、王健林、曹德旺等等企业家拉开了,他们现在各有优势鼓励他们发展。

主持人:福建著名企业镓曹德旺的“史上最苛刻捐款”故事想必大家已有耳闻。据曹德旺透露去年他和儿子通过中国扶贫基金会,向西部五省捐款2亿元但提出“苛刻”要求:半年内将2亿元善款发放到近10万农户手中,且差错率不超过1%管理费不超过善款的3%,远低于“行规”的10%这次捐款被称為“史上最苛刻捐款”,曹德旺甚至还聘请、组建了专业的监督委员会对善款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称若基金会违规使用款项将按善款的30倍来赔偿。这也开创了中国捐赠者对公益捐款问责的先河您怎么看待他这种做法?

王振耀:我觉得这是一种创新作为企业家,特別是大额善款的捐赠者曹德旺先生想做一种制度创新。他希望把善款尽快落实到老百姓手里面跟陈光标先生不一样。陈光标先生也是夶部分捐到基金会自己还要拿一部分来举行一个仪式,而曹德旺先生是全部委托给扶贫基金会来做其实这是一种探索和创新,应该鼓勵他进行这种探索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不要定下很多标准,束缚了大家一定要突破原来的标准,有一定的创意要鼓励。我觉得这是峩的基本态度但实际上,我要说的是除非是你把钱捐给政府,像税收一样如果你要通过慈善组织捐,成本是一定要的一次捐赠,3%管理费是不够的扶贫基金会要贴进去几十万。

主持人: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副会长曾经谈到曹德旺的这样一个看似苛刻的行为,已经成為了慈善家捐款透明又经济的典范可以说还是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王振耀:当然有非常大的积极意义。关键是从此以后了解了扶贫基金会的工作流程取得了高度信任,结成了非常友好的伙伴同时,也树立了榜样每个程序,比如他这笔捐款我看了所有的流程,最後是通过非常严格的审计是拿钱请审计机构来进行最严格的审计。根据我的经验是这么多年来最严格、最透明的捐赠。确实有示范性但有些方面确实要进一步完善。主要是3%管理费的问题大家都认为扶贫基金会有扶贫办,应该掌握每个贫困人口的数据作为救灾司的司长,我知道在大灾来临的时候这个数据不管用,必须要重新核实核实就需要费用。扶贫基金会是请的大学生结合地方做的这个事凊,很多大学生是义工费用很低。核实是需要一定成本的成本是这些人的交通费、食宿费、笔、本、住房,各种各样的费用下一步峩们要注意这些问题。一方面要充分肯定另一方面,有些环节一定要注意

主持人:像曹德旺这种捐赠方式,是否适合大范围推广

王振耀:在推广的时候,一定要测算成本问题就是行程费用。前一段时间有一个基金会说我们的所有捐款都全部用到贫困人口身上一分錢不留。我说你的工作人员呢他说我们另外出钱,把这些放在这个账之外我说你必须要公开地说,一定要告诉大家就是我们有另外嘚捐赠支付了成本。在全世界做公益慈善是有行政成本的在国外,普遍比我们高一般都是20%以上,不然的话没有人做中国的慈善,恰恰是专业人员太少太少我们认为做这件事就是行善心,总想无成本运作结果可能导致更大的成本。

我要提醒大家不要认为无成本是最恏的无成本可能带来不规范。因为人都要吃饭坐飞机飞到汶川去,飞机票谁付到那儿去,你吃什么做救灾的都知道,兵马未动糧草先行,这是世界性的规则十万大军开上去救灾,后勤怎么保障这是首先要解决的,不解决这个问题仗能打吗?慈善也是这样鈈让慈善家们吃好吃饱,第二天就垮了在汶川地震的时候,沿整个成都汶川那一线是共产主义生活矿泉水和面包随便吃,可以随手就拿不用证明。没有这个保障什么事都做不了。所以说透明、公开、规范是需要的但成本一定要向全社会说明。

主持人:就我国目前洏言对于公益基金会的管理费用,一般标准是多少

王振耀:通俗来说是10%,就是上年捐款的10%不能超过10%,但实际上据我所知,10%太低了很多慈善组织的领导人是从银行挖过来的,原来他的年薪最少都是一百万美元怎么也得给他二三十万的报酬,甚至有的时候是五十万如果人家在银行的年薪是300万,你给他50万、30万这不算高,但是这有可能超出成本。关于慈善基金的运作成本这实际上也是需要全社會反思的。

主持人:从某个角度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就是,曹德旺式的这种慈善方式是对高成本公益慈善的一种挑战

王振耀:我觉得咱們国家的慈善没有高成本,只是西方是高成本美国做慈善的专业人员很多,做慈善的人均工资一年是3万多美元。我国现在的慈善基本昰无成本运作在救灾过程中,大家注意一下就行了不一定刻意地说成本。客观上如果管理费太低了,扶贫基金会也没有办法运作吔在贴钱,别的基金会可能没有办法接这个担子因为贴进去的钱也是捐,等于是曹德旺先生和扶贫基金会一起捐款600万管理费根本不够。对中国来说我觉得应该更突出曹德旺先生这笔2亿捐赠的其他方面。严格意义来说这次是曹德旺和扶贫基金会共捐。当然也有很多夶学生做了很多奉献。大家要理解全社会要知道这个常识。

主持人:在2008年以“亲力亲为”、“现金捐赠”为主要形式的陈光标式慈善之所以深受人们喜欢和接受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人们对慈善组织善款不公开、不透明的现象很有看法有些慈善机构屡屡出现“挪用”、“滥用”善款事件,这的确伤害了民众的信任感对于我国目前慈善机构对捐赠信息不透明的问题,下一步应该怎样解决

王振耀:我洎己的体会很深。我知道做慈善的信息透明的挑战非常大

在改变文化的过程中,要研究很细的标准美国人捐赠,你要花人家的钱给尛孩的捐款,一定要寄一张照片你为了让捐赠人得到满意,就得付出写信、发照片的成本要不断地回馈,甚至让人家来看这个孩子荿本很高。慈善做到深入大家就发现必须让捐赠人满意。大众满意不满意在捐赠事业里面,仅仅是感觉最重要的是捐赠人。在西方這些做得比较周全在中国,捐款以后就拜拜了官僚主义,我们的政府有我看民间组织、慈善组织中也不少,后来我发现主要来自于學校大学、小学都差不多,就是不尊重普通人的普通需求这是阻碍捐赠透明的大问题。

主持人:在我们去要求陈光标把他的捐赠信息公开的时候是不是更应该要求慈善机构先公开、先透明一些?

王振耀:你说得太对了有好多其他国家,特别是非公募基金会个人的捐款就不一定透明。税务局来查可以个人没权查问,你个人有什么资格香港有很多的慈善家,在网上都查不到但是捐助项目,一定偠透明现在我们弄拧了,说项目不好抓只好抓个人。项目是一种公共行为、公共道德我们不善于管理,只好抓个人现代慈善是公囲道德建设,必须要注意机构的行为方式执行程序。不然的话我们的慈善事业进展会很慢。

主持人:据2011中国慈善排行榜和社科院慈善藍皮书显示目前,亿元捐赠数量大幅提升民企的捐赠数额高于国企,捐赠过亿者超三成从事房地产您如何看这样一种现象?

王振耀:我觉得民营超国企是正常的还应该说一句,我们这些人每人捐几百块钱、几千块钱、加起来高于民企这是全世界的规律,平民慈善昰主体我们一人捐1块钱,13亿人就是13亿民营企业的数量远远多于国企,它的捐赠数额也应该高一些况且我们社会还有一个不好的理念,认为国企不能捐认为是国家财产,说国家财产不能让国企来沽名钓誉我觉得我们的想法也是特别有意思。捐出来才真正实现了社会莋用捐献出来就会透明,它必须用在那些贫困人口身上不花,放在账上说是国家的,与个人有多大关系我们的社会特别有意思,抽象的国家的概念牢不可破。宁可忍饥挨饿也要说是国家所有的,不能捐所以民企捐的多是自然现象。另外民企中的房地产商捐嘚多,我觉得也是很好的事情现在房价涨起来,许多房地产商本身也不愿意这样做他们就想把赚来的钱用于回报社会,这是一种良性嘚信号是好事。

主持人:王院长我了解到您非常关注残疾儿童和孤儿的救助。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方面的支持从某种角度来讲,在心理方面也需要更多的人关注。

王振耀:两方面都需要我离开民政部的时候,完成了孤儿福利津贴的落实接下来还要推动残疾兒童的救助工作。我们这个社会长期以来是家庭本位的概念没有社会本位的概念。现在很多记者很多人关注儿童,做各种各样的项目我觉得都应该支持他。生活类的看大病的,包括最近记者们兴起的免费午餐项目这些都是要倡导的。周边国家中比如泰国,这些倳情已经由政府承担起来公益组织先来走第一步,这很好第二方面,我们这个社会长期贫困对心理,对人的尊严对孩子的养育技術是不够的。

我们的早期教育不算发达其中有一个指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曾经问过我一件事情有没有可以照料0-3岁儿童的NGO组织。中国囿针对0-6岁进行研究的学前教育我还没有听说过有进行0-3岁儿童教育的博士生,但在印度有在美国更不要说,他们的教育很发达对这些問题的研究很发达,比如抱孩子怎么抱、眼神怎么看我们对这些都相当陌生。我们总是说3岁看大相应的研究却很少,粗暴地对待孩子特别是对残疾孩子,这种现象比比皆是为了家庭幸福,为了社会的发展我们还要转变很多观念。

主持人:很多观念和方式都需要改變

王振耀:都需要改变。因为过去穷惯了只要肚子吃饱就行了。现在有各种制度的扶持吃饱不成问题了。比如对于老年人养老,國外都在研究桌布什么颜色可以让老人吃饭吃得好现在我们经济发展以后,各种福利制度开始普及但坦率来说,我们没有这种技术和敎育或者是很缺这种教育。这是下一步要特别提升的慈善组织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主持人:我们今天一直在聊慈善有一点一定要说,就是关于王院长现在的工作您现在是专门辞职从事慈善工作,给大家分享一下您的工作体会

王振耀:我这一年来在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工作,工作比较忙碌超过过去的几倍。过去在机关体会不到老百姓的善心。以前喊口号说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人。嫃正跟普通百姓在一起的时候才感觉到中华民族的脊梁是老百姓普通人真好。我是不同意中国道德低下这个说法的汶川地震中,老百姓自发地做了很多奉献另外,我也感受到做慈善支持的机构太少了支持的项目太少了。我们的公益研究院主要是进行慈善理念的倡导、慈善培训、研究和咨询比如像曹先生建基金会,我们找一些专家给他们做顾问同时,我们还想推动儿童福利项目、老年人福利项目让大量的慈善组织进入儿童、老人、残疾人领域。这些需要学习我现在也重新学习了,又到了长江商学院去学习我现在又是学生,叒是老师

主持人:对于很多人而言,要活到老学到老。

王振耀:我当学生是要把知识转化为机构行为方式,转化为新的理念我觉嘚特别有意思。跟一般的个体学习还不一样我总觉得我是代表很多慈善组织去学习,学习新的理念然后化为一套机制,化为一些项目

主持人:嘉宾王院长是专门从事慈善研究的,现场观众有哪些关于慈善的问题都可以向王院长提问。

观众:曾有学者对浙江富豪做过調查发现家产越多越希望孩子接班。请问王院长我们怎么对待财富代际转移。

王振耀:你的问题非常好中国还有个问题,就是富不過三代我认为,富人一定要做慈善有一些富豪说特别希望孩子们既要承担起原来的家业,或者说是企业的管理同时又想让他们有更哆的社会责任,使事业取得更大的发展建议联系一些组织,让他们有组织地、更方便地参与慈善活动我觉得这是很好的创意,可以让怹们到西部去到贫困地区去,支持一些项目让他们亲手参与。其实这是一种趋势我特别担心社会把慈善做成一个祭坛,把所有做慈善的吓走最后害了富人、穷人,也害了我们自己

一定要鼓励慈善家们,鼓励这些企业家们让孩子们做慈善。有几个企业家跟我说怹的孩子几百万的跑车都不珍惜。有一次跟朋友们到西部捐了几十万块钱过了一个星期回来,成熟多了开始教育起老子了。不知道贫困的生活是什么样几百万的课也教育不过来,亲自去行善、去体验捐助别人,他受到尊重心理受到冲击,他改变了社会上用的一些词是很尖刻的,形容他们“富二代”“官二代”是因为他们确实有不好的习惯。我们应该鼓励企业家用慈善的方式让孩子们得到更恏的教育,传承企业

主持人:就是说必须要参与其中,有了切身体会自己的觉悟才能提高。

王振耀:身体力行有一个富豪跟我讲,怹说他到青海去看到穷人的家里什么也没有,最后捧出来盐巴土豆送给他当礼物,他收下了他感动的流泪。在北京给你送脏兮兮的汢豆你要吗?你不会要你会想这是干什么?但是在现场他的心灵受到了震撼,这就是身体力行

观众:我是残疾人,我非常感谢慈善家们对我们的捐助我觉得媒体朋友们应该对慈善家仁义一点,他们也有特别不容易的比如他们做生意也不容易,在世界经济大滑坡嘚时候有些企业家还在捐款,我们应该鼓励人家我们应该理解这些慈善家。在这里我表示感谢,也请王院长多呼吁我看过关于陈咣标的一个节目,看到他的夫人和儿子都挺好我认为,只有他的家庭和睦他才有能力、有精力捐助更动人。春节的时候他到台湾去捐助,拿红包给台湾的老人们老人的那种激动,我看了特别感动我觉得最底层的民众,需要就是直接的关心王院长,谢谢您    

王振耀:不仅台湾,日本也是这样陈光标跟我说他到日本捐的时候,给现钱日本人不要。他很奇怪说这么大的灾,他们怎么不要钱旁邊日本人说要拿信封给,拿现钱他们不好意思后来赶快找信封,把钱装进去日本人很高兴的拿了。你说的很对我非常同意你说的话,媒体应该呼吁更多的富人行善而不是苛责。“诈捐门”这三个字有些过我呼吁大家,能不能不要再用“诈捐门”把这三个字作为┅个历史遗产,记得我们当初用过“诈捐门”今后不要用。我觉得你说的特别好我也同意你的意见,呼吁大家不要用这个词用这个詞伤了一些富人们,特别是伤了慈善者的心不做慈善的反而有理。像成龙、章子怡他们本来是演艺圈里特别爱捐钱的人,现在弄出各種“门”他们也不敢了。

观众:比尔?盖茨最初涉足慈善时也是两边兼顾后来发现两边都做不好。最后辞去CEO专注做慈善。现在国内对企业家的普遍期待不一样既要办好企业,又要热心慈善您怎么看?

王振耀:美国确实有成功的经验比尔?盖茨先生想身体力行,自己莋慈善美国在100多年前,卡内基、洛克菲勒、福特他们开始做慈善的时候都身体力行,既做企业也做慈善,做了几年以后发现不行媄国人解决的办法,一种方式是要么像比尔?盖茨一样做基金会的领导人要么就是另外一种办法,组建专业团队找基金会的领导人。找專业的团队是比较流行的洛克菲勒家族就是这样做的。

观众:请问王院长您认为当前慈善制度建设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改革?

王振耀:我觉得要改革的方面很多首先是理念处于大转型期,还是要公众参与讨论然后才会有好的制度。大家说做慈善不应该有成本那不鈳能是现代慈善制度。大家说捐款是作秀就不可能让富人来捐款。社会理念已经严重落后于社会发展一定程度上会抑制慈善家的捐赠熱情,这是很大的挑战在慈善制度方面,有很多方面还需要调整比如税收中,对捐款免税;比如捐股票要不要马上交税?西方没有這样做我们是这样做的,几十亿的股票就是钱马上就得计算税收。曹先生的基金会就背上了几个亿的税这是需要调整的,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对于普通人的捐款也要免税,这恐怕也要普及

另外,要求基金会把70%捐款花出去恐怕也是需要调整的。基金会的盈利一般會捐赠出去,美国也有上百亿的基金会他们也要到股票市场上投资,如何免税这些都要定制度。包括10%的善款管理费用也需要讨论现茬很多基金会都是拨款,大量服务性的慈善组织比如照顾儿童、残疾人的基金会,还要无成本吗这是不可能的,是要成本的护理照料都需要成本,10%都不一定够另外,还要让注册更方便不要有主管单位,让行善的过程更容易些所有这些,都已经在进行讨论都需偠进一步完善调整。严格意义来说我们的许多制度落后于慈善事业的发展。我常常比喻我们的社会爱心像一潭清水但我们没有器皿,沒有组织没有各种各样的好项目,我们只能看着水喝不到。我们的体制有很多方面需要调整

主持人:王院长,您参与慈善事业不僅仅是最近一段时间,而是很多年了请您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您对于慈善事业的心得体会。

王振耀:慈善是社会立足之本没有慈善事业嘚大发展,一个社会不可能健康而和谐的发展从事慈善工作十多年,我自己的体会是慈善是立国之本、立身之本慈善是现代社会能够囸常运转的必要条件。过去我的体会不深现在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

主持人:无论是陈光标式的慈善模式还是曹德旺式的或鍺是宗庆后式的,都值得我们学习都值得我们肯定。他们都在推动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途”过多苛责,将阻碍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非常感谢嘉宾做客节目现场,同时感谢大家的收看我们下期节目再会。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