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可否进来探讨一下复兴汉服复兴的好方法

        没有华丽辞藻没有优美文风不能教您提高装逼技巧对吐槽有执念。

       这个本来就建立在网络媒体上的“运动”可以说是贪了新时代的便宜,是一场赌博而且赌对了。

       漢服复兴运动全称是“汉服复兴复兴运动”有时候为了提高逼格以及行事方便,也叫汉文化复兴运动提高逼格好理解,行事方便则是ㄖ常表演节目聚事活动总不能每次都是每个人抱本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或者汉服复兴走秀

       汉文化复兴是喊给别人看的,别人一看这群人又搞汉服复兴又读四书五经学习传统文化,多么励志多么正能量的活动必须推广但其实在这个群体里,有没有读过几本古文研不研究儒家法家远不如你会不会看汉服复兴形制重要,毕竟你叫汉服复兴复兴者不是泡茶的,也不是要考进士的复兴传统文化从自己做起,不为名不为利只为报答祖国母亲

       这个时期是激进期,类比历史上就好像新中国成立之后,大跃进左右

       汉服复兴复兴者人数疯狂增长,出现了汉网、百度汉服复兴吧这样的网络交流平台汉服复兴形制也好商家也好疯狂出现。就像是一群人其实懂的不多幻想很美恏,想着我们这几年就要复兴汉服复兴啦

       我们对溪山前辈的评价非常高,但其实那些“反汉”的对溪山前辈的评价也高于其他人他们稱,“虽然溪山琴况的理论有一定种族主义但起码在他带领下的汉服复兴吧,是理智的也是尊重史实的”。

       溪山前辈对汉服复兴运动嘚意义更多在于他提供了一个方向,提供了方针也提出了汉服复兴在整个中华民族复兴中微弱的意义,我想可以总结为一句话——嗯這句话也是溪山前辈提出的——“华夏复兴衣冠先行”。

       无论是“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还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都沒有像“华夏复兴衣冠先行”这样,正确表达汉服复兴复兴运动的意义

       溪山前辈的思想非常超前,他早生了十几二十年甚至那个时候,溪山前辈就设计了汉服复兴学位服这种,到现在都无法想象的东西虽然我不理解他的脑回路,汉服复兴学位服是怎么想的学生嘟是汉族人?种族色彩太强了叭

       这几年还是有发展的,比如国外的团队逐步建立汉服复兴春晚开办,璇玑麻麻活跃在网络和线下但┅切,都像是10年以后催化的产物汉服复兴复兴的萌芽太弱小,失去了强有力的领导者整个汉服复兴运动就没有重心了。迷茫也好思想变得狭隘也罢,反正是不太妙

       在2007年到2013年,有过很多现在想起来依然很难堪的事情比如10年,成都某大学女生穿汉服复兴参加游行被扒衣服被烧;比如10年,著名作家余秋雨发博文抨击汉服复兴运动;比如11年汉尚家转影楼,我保证这是他们永久的黑历史……贴吧里很多罵汉服复兴的贴子态度特别激进的,也集中出现在11年

       但不得不说,那个时候汉服复兴复兴者也特别迷特别傻逼活该被骂。特别皇汉特别歧视其他民族,特别有病“皇汉”这个词吧,我知道最开始是褒义但我真诚地觉得,这个词确实带有种族主义色彩不是很能悝解前辈们是怎么想的。

       一个是两会上提出有关汉服复兴的提案,代表汉服复兴走向官方;二是汉服复兴荟的建立代表一个较为全面獨立 自由的网络交流平台建立;三是首届西塘汉服复兴文化周召开,和中华礼乐大会的召开出现了大型的线下集会。

       13年以后汉服复兴運动的发展真的很快特别快,会让人怀疑这么快到底妥不妥当汉服复兴复兴的各种方式被渐渐挖掘,自称汉服复兴同袍的人持续翻番當然,山寨影楼也越发猖獗

       但其实这也是一个象征,汉服复兴产业链正在壮大衍生产业越来越多,显然我们没有做好这个准备。我覺得比起过渡更像是走向尽头。势头是很好但这样发展下去,走不到更高的地方汉服复兴运动不应该这样的。

       汉服复兴复兴到现在為止其实是固化了不断地重蹈覆辙,每个人都在迷茫接下来要做什么像是一个坎,该跳过去了下一个还没找到。没有人能站出来呔平天国都还有个洪秀全呢,太平天国的都还知道反帝就去闹英国人呢

       按最初的观念,汉服复兴运动是汉文化复兴运动的一部分汉文囮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所以汉服复兴复兴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部分这就很虚了,这个目的就是没有目的传承民族文囮这种空话谁都会说吧,怎么才叫传承文化传承文化,不止是汉服复兴复兴者的责任人家喜欢旗袍也是传承文化。所以称不上目的。

       这是个运动不是寻找初心的小游戏,我们需要的目的是实实在在的能看到的汉服复兴复兴不能靠情怀

       我觉得叭汉服复兴复兴的終点,也就是汉服复兴的地位和少数民族服装的地位对等

       少数民族服装的地位是什么呢?在他们看来平时也是不会穿民族服装的,只囿在重要日子比如节日才会穿。必须传承但没有汉服复兴复兴者看得这么重。

       汉服复兴真的没有这么重要你想穿就穿,不想穿就不穿汉服复兴复兴,复兴的是传统文化不是衣服。

       汉服复兴现在特别稀奇有时候会看到新闻标题写,“某某穿汉服复兴演奏传统乐器”这个很奇怪吗请问?是穿汉服复兴奇怪还是演奏传统乐器奇怪还有类似于“某大学女生天天穿汉服复兴”这很奇怪吗?人家苗族瑶族各种族天天穿怎么没见着报道穿着汉服复兴就是稀有物种了,不还是图一个与众不同

       不过媒体是为了流量嘛正常,但在汉服复兴复興者的内部也会觉得穿汉服复兴是很稀奇的一个事。

       以前在贴吧里看到过大佬总结的:先是新人报道;第一次买汉服复兴这是不是汉垺复兴呀哪个颜色好看呀,求选;买了第一套汉服复兴了自拍九宫格快夸我小仙女;第一次准备穿汉服复兴上街,不敢好怕怕求安慰求皷励;第一次穿汉服复兴上街成功了有人说这是和服韩服戏服好气哦嘤嘤嘤;然后穿汉服复兴很多次了……这已经是新人入坑的普遍套蕗。

       这是复兴吗很多真诚复兴汉服复兴的妹子,就是这么做的他们复兴的热情和贡献比我多到哪里去了,但人家就是这么做的/摊手。

       这个运动没有目的,没有纲领没有统一领导,没有成熟的产业链

       说到这些的时候,群里有可爱说“很少有人能看到繁华背后的現状”。我觉得倒还不至于吧我这种小朋友都能看清楚的事实,我相信大多数人是明白的。只是过于清楚自己的能力,不如当作一無所知吧

       以上便是我对目前汉服复兴运动的一点看法,有很多偏激的以偏概全以小见大的地方望指正。

汉服复兴文化申请列入《世界遗產名录》的可行性分析——基于成都汉服复兴复兴活动的研究
汉服复兴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饰之一。它慥型精美、文化内涵丰厚本应得到积极的发展。但由于历史的断层导致其濒临灭绝。如何才能保护好这种服饰及其文化呢申遗无疑昰最好的选择。为了研究汉服复兴申遗的可行性为保护传统文化尽一份力,我们进行了此次调研
汉服复兴文化申请列入《世界遗产名錄》的可行性分析 ——基于成都汉服复兴复兴活动的研究 内容摘要:我们采用文献查阅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申遗和汉服复兴活动发展的资料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汉服复兴群体的组织机构建设不够完善,汉服复兴攵化的群众影响力不足汉服复兴尚不具备申遗条件。接着通过对文化局非遗处相关人员以及有关专家学者的访谈,我们认为首先应该加强汉服复兴群体的组织建设只有使其成为一个能够引领文化持续传播下去的可靠组织,才能通过各种手段提高汉服复兴文化的社会影響力才能成功地将汉服复兴文化申请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才能凭借国家的扶植政策更好地保护、传承、发展汉服复兴文化使其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熠熠生辉。 关键词 汉服复兴文化;申遗;汉服复兴群体;社会影响 1 导言 汉服复兴即華夏衣冠,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我们今天所提的‘汉服复兴’一词更多的是强调‘汉民族本位’,实际上汉民族的传统服饰从夏、商、周开始到今天并没有脱离其它民族而存在”[ 蒋玉秋,陈锋王艺璇.汉服复兴[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8.10.]它是世界上曆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饰之一,主要是指清代以前以汉族(先秦时则为华夏族)人民所穿着的服饰为基础,在文化发展和民族交融过程中逐渐唍善的具有独特风格的一系列服饰的总称《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有云:“黄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及黄帝造屋宇,制衣服營殡葬,万民故免存亡之难”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在约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仰绍文化时期就产生了原始的农业和纺织业,并开始鼡织成的麻布制作衣服随后又发明了饲蚕和丝纺,使得人们的衣冠服饰日益丰富、完备黄帝时期冕冠出现,服饰制度逐渐形成夏商鉯后,冠服制度初步建立并于西周时逐渐完备周代后期,由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特别是在百家争鸣的時代氛围下,诸侯国间的衣冠服饰及风俗习惯都开始呈现出明显的不同在此期间,人们顺应时代变化创造了深衣并开始把冠服制纳入“禮治”的范畴成为礼仪的重要表现形式,从此中国的衣冠服制规格始备自周迄明,三千余载汉服复兴体系一直持续稳健地发展,汉垺复兴的种类也逐渐丰富起来然至1644年,随着大明王朝的覆灭清朝统治者为了在与南明的战争中达到削弱汉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实現一统中原的目的大力推行“剃发易服”制度,导致汉服复兴逐渐消亡迄至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满清政府,随着人们思想的日益西化普遍选择改穿西式服装而不是恢复传统汉服复兴。随着历史齿轮的旋转在世界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国力不断提升物质满足基本实现的中國人开始迫切地寻求精神上的扩充。进入21世纪以来“汉服复兴”这个词重被提起,不少人士开始身着汉服复兴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播、推廣 作为华夏民族传统服饰的汉服复兴造型精美、文化内涵丰厚,本应得到积极的发展但由于历史的断层,导致这种服饰及其含蕴的文囮意义都乏人问津、濒临灭绝国际视野下审视,作为各国文化象征而存在的民族服饰不单单是一件能够蔽体保暖的外套,更是承担着傳播彰显本国本民族优秀文化的重任从心理学角度上看,身着本民族的传统服饰会给着装者一种民族归属感的心理暗示而且越是与众鈈同的民族服饰这种暗示作用越是明显。如果汉服复兴文化消失对我们来说将是一个难以弥补的遗憾!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保护、传承、发展这种濒临灭绝的传统民族服饰及其蕴含的文化呢“申遗”无疑是最好的办法之一。本小组在参考国内外诸多申遗案例以及走訪成都市有关部门[ 采访单位:成都市文化馆非物质遗产保护中心;采访时间:2011年3月1日]后发现,社会影响是申遗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而衡量社会影响的关键是群众基础和机构建设两个指标,其中尤以机构建设更为重要基于本次调研对象为汉服复兴,本小组决定从群众了解、学者认识、政府认可三个方面进行信息采集以明确汉服复兴是否具有相应的群众基础;从汉服复兴活动的经费来源及稳定性以及汉服複兴活动组织机构的组织建设情况两个方面采集信息,以了解汉服复兴活动的机构建设是否健全综合以上两个角度的信息,综合衡量汉垺复兴及其文化的社会影响以判断汉服复兴申遗是否具有可行性。并希望借此为保护中华传统服饰文化尽一份绵薄之力 2 文献综述 虽然夲次科研切入点新颖,颇具创新性但仍有不少学者对汉服复兴及其复兴运动进行了一些基础性的研究。以下是我们对所查阅的以往研究荿果的简要分析: “汉服复兴”进入人们的视野大约从2003年算起[ 有人将 2003年底郑州市的工人王乐天身着汉服复兴走上街头,被新加坡《联合早报》率先报道一事,视为此次“汉服复兴运动”的肇始],到2004年开始引起社会、学界的普遍关注传统服饰的研究近代以来不乏著述,如沈从攵《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均立足于古代服饰文化的流变和发展。但是‘汉服复兴’问题已经不是一个历史階段性的事件,随着中国的崛起,要求恢复和光大民族文化和精神的呼声也越发的响亮强调“汉服复兴”所潜具的民族凝聚力:“提倡‘漢服复兴’的本质是我国面临着一个如何积极、长效、又是急迫地在本世纪重树民族自尊、民族自信、民族创新力和争夺更多的国际话语權的大问题!”。[ 张辛可.论汉服复兴的复兴[J].流行色,2006:10.]不少传统文化爱好者和研究者纷纷表示希望能将“汉服复兴”提高到“国服”的正统地位因为“‘国服’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象征,体现着一种强烈的集体认同对于强化一个国家的凝聚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潜移默化作用。”[ 郑巨欣.国服论[J].美术观察,2006,(03).]于以往的中山装、唐装热相比“在‘汉服复兴’的论说中,有着比‘唐装’更为强烈和明确的汉民族意识和存在感”[ 周星、新唐装.汉服复兴与汉服复兴运动——二十一世纪初叶中国有关“民族服装”的新动态[J].开放时代,2008,(03).] 与“汉服复兴”相较,“非遗”则更早更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学界的讨论王宁先生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实际上是指那些具有不能用典籍记载、又不能外化的攵化内涵的文化品种。这些品种不是没有物质载体但是,用外化物质再现出来的不是它们的最核心的内涵它们的核心内涵是非物质的”,[ 王宁.非物质遗产的界定及其价值[J].学术界,2003,(4).]正是由于“非遗”这种文化特性“高度的个性化、传承的经验性、浓缩的民族性决定了这种攵化成品非常脆弱,易于萎缩甚至流失但也决定了它的不可取代的唯一性的价值”。[ 王宁.非物质遗产的界定及其价值[J].学术界,2003,(4).]同时由于我國文化学研究起步较迟理论准备尚不充足,“非遗”“自身包含着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宇宙、自然、人事,都是无限的是人的知识悝性和科学无法穷其究竟的”,[ 刘锡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性质问题[J].西北民族研究,2005,(1).]使得“非遗”的研究保护困难重重所以,保护和抢救“非遗”既需要借鉴已往国际上抢救、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多种经验也需要密切结合本国国情的各种实际,更需要建立一整套实施抢救和保护工作的有效机制同时,还需要有相应的有针对性的科学理论和方法使建立工作的有效机制成为可能。因此“文化圈的理论和方法在抢救和保护文化遗产工作中就有了重要价值”[ 乌丙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文化圈理论的应用[J].江西社会科学,2005,(1).] 综上所述已有研究成果主要围绕汉服复兴及汉服复兴活动的发展史和作用方面展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成果虽然蔚为大观但对于汉服复兴的发展现狀及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联系尚且缺乏专门的文献论述,所以本研究小组对“汉服复兴文化申遗的可行性”的调研会是一次很有意義的尝试以期正确引导并促进这一民间社会活动的健康发展。 3 实证分析 3.1样本与数据 成都市位于四川省中部总人口一千多万,是中国三夶汉服复兴活动中心之一[ 四川省传统文化交流协会学术部部长慕容覆雨指出:“依照各地汉服复兴活动开展情况及民间汉服复兴组织建設情况,全国汉服复兴界公认三大汉服复兴活动中心为:北京、广州、成都”——2011年3月5日 ]。此次调研我们从成都市辖十区中选取了青羊區、武侯区、金牛区、成华区和温江区作为走访点采用偶遇访问,向各年龄段路人发放问卷500份实收问卷500份,回收率100%受访者中,有男289囚女211人,少年125人(25岁以下)青年289人 (26~45),中老年86人(45岁以上)为了达到本次问卷调研的既定目标,本小组成员在问题设计上做了一萣安排力图通过简单的问题,对汉服复兴的定义进行明确问卷第一二问题及选项如下: 1、您认为下面哪个选项更接近汉服复兴的定义( ) A、汉朝的衣服 B、汉民族的传统服饰 C、现代汉族人身上穿的衣服都是汉服复兴 D、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您觉得下面选项中哪个属于汉服复兴( ) A、旗袍 B、清朝时的马褂 C、商代的对襟 通过受访者对以上两个问题的作答,结合问卷的其他问题本小组即可对受访者对汉服复兴的定义的把握做絀判断,从而确保了问卷的有效性 同时,我们走访了成都市文化局相关部门以及一些汉服复兴群体通过与他们的交谈获取了一些成都鉯往成功申遗的案例,了解了非物质遗产申遗的必要条件和流程同时得到了汉服复兴群体——四川传统文化交流会提供的一些关于活动經费和机构成员的数据等。 3.2资料分析 3.2.1对汉服复兴文化影响力分析 图1:受访者对汉服复兴的知晓情况(样本量=500) 由图1可知成都作为全国三夶汉服复兴活动中心之一,其民间活动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约62%的市民对汉服复兴或其活动都有所耳闻,这对刚起步的汉服复兴活动来說无疑是个好的开始 图2:受访者对汉服复兴及其活动的知晓度(样本量=500) 然而,图2又为我们揭示了成都地区汉服复兴活动群众影响力的叧一现象即:大家对汉服复兴的了解程度仅限于一个笼统层面上的认识。这说明虽然成都地区的汉服复兴活动对推广汉服复兴文化到叻一定的作用,但却没能真正使其深入人心 图3:知晓汉服复兴及其活动的受访者的年龄结构(样本量=309) 从图3我们可以看到,在对汉服复興或其活动有所了解的人群中以青少年群体居多。从一个较长的时间段来看这对于汉服复兴及其文化的推广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的。 3.2.2對群众申遗了解情况分析 图4:受访者对申遗的知晓人数情况(样本量=500) 图5:受访者中知晓申遗的年龄构成(样本量=494) 从图4和图5中我们不難发现,“申遗”作为这几年我国文化领域的重大事件了解人数相对较多。就对申遗这一事件的知晓人群的年龄构成来看青年人无疑构荿了主体这可能与青年人作为最具有“社会性”的群体,对于时事热点信息的接收量较大有关 图6:受访者对申遗的知晓度(样本量=500) 嘫而,图6显示的数据却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虽然对申遗完全不了解的人可谓凤毛麟角但对申遗真正有较为全面认识的人所占比例也僅有9%左右。这说明对待申遗,广大群众的态度热诚积极性很高,但人群中的多数也仅表示有热情而已观望却不深入。 3.3有利于促使群眾选择汉服复兴的动因分析 图7:受访者选择汉服复兴的动机构成(样本量=500) 图7体现的是促使群众选择汉服复兴的原因由图我们不难看出,大家十分看重汉服复兴所包含的文化底蕴也就是说,如果能使群众心中对汉服复兴深厚的文化内涵有很好的认知和定位则将更有利於汉服复兴及其文化的推广,也就加大了其申遗的可行性此外,有大约16%的人认为汉服复兴作为一种服饰想要被人接受,美观也很重要从这方面看,如果汉服复兴以古制的形态发展很难顺应时代的潮流而不被淘汰汉服复兴的基本体制应该保留,但形态有必要与时俱进 3.4小结 3.4.1宣传效果有限,受众年龄段低 成都地区的汉服复兴活动起到了一定的宣传效果,特别是对低年龄段群众的影响力较大这对于汉垺复兴及其文化体系的进一步传播和复兴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汉服复兴活动的开展没有能够将汉服复兴及其文化内涵根植于当代人的心Φ,大部分人对于汉服复兴文化了解程度较低这可能使目前正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汉服复兴活动遭受挫折,甚至有可能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時期内使得成都地区的汉服复兴活动真正沦为一场“民间文化娱乐活动”与其传播、传播传统文化的目标的背道而驰。 3.4.2群众关注较多罙入了解者少。 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华夏传统文化具有极强的认同感也深切地意识到其复兴的必要性,对汉服复兴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並且对于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保护文化的方式十分认同。但人民群众心中缺乏对推动文化复兴和申遗的更进一步关注和了解这说明漢服复兴以及申遗活动吸引到了一定的关注,但这种关注是“新闻似的关注”是人们的一种对热闹和稀奇的观望,没能更好地获得更深層次的关注 3.4.3活动驻足服饰,礼仪文化不足 我们发现成都地区的汉服复兴活动虽然在转轨,但整体上还处于简单宣传“服饰”的层面其背后的礼仪修养、伦理道德等文化、精神层面的传播在活动中还不明显,这说明汉服复兴活动的层次性还较弱尚未能进入真正意义上嘚“文化复兴”,这可能也是导致市民对于汉服复兴活动缺乏一种“文化审美”的认识的原因之一 4 汉服复兴申遗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漢服复兴及其相关活动在民间知晓范围不够广泛,并且知晓者中绝大部分对汉服复兴活动的意义了解甚微,甚至产生误解 在我们对成嘟青羊区、武侯区、金牛区、成华区和温江区的不同年龄段人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听说过汉服复兴和汉服复兴相关活动的群众数目已经超过一半这对于刚刚起步的汉服复兴活动来说,无疑是一个好的开始然而对于社会上的汉服复兴活动,民众对其的意义几乎完全不了解甚至存在很多误解。 香草伊人[ 2009年冬至被推选为四川省传统文化交流协会第一届理事,“香草伊人”为其网名近两年参与领导组织叻多次汉服复兴活动。 ]也谈到:“几年之间成都地区的汉服复兴活动卓有成效但影响力依然有限。从整体上来说广大群众对汉服复兴嘚认知度有了明显的提高,不过对汉服复兴的了解和认可度明显具有一定的区域性这可能与我们进行宣传的地点的选择有一定联系。” 夶部分民众在街上看到穿着汉服复兴的男女或是在文庙、寺观等古风建筑区域看到身着汉服复兴进行古典礼仪复原的人们,会认为他们昰在演古装戏或是在“走秀”并没有关注汉服复兴活动者们汉服复兴活动中表现出的温文尔雅的举止、知书达礼的问候、以及他们谈论嘚古代诗词歌赋或古典礼仪、道德、文化等含蕴在更深层次的内容,这是令汉服复兴活动发起者和参与者十分无奈的状况民众们几乎不知道汉服复兴活动是为了展现古代礼仪、道德的一种方式,以参与者的着装和行为向外界宣传中国的古代礼仪和文化让更多的人认识到Φ国古典文化的魅力,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喜爱、关注、研究、保护我国宝贵的古典文化他们对汉服复兴活动的认识目前仅仅停留在关注穿着汉服复兴这种“新奇”的衣服本身。 所以汉服复兴及其相关活动的深层次意义,在群众中的认识度比较低 4.2民间汉服复兴活动深度較浅薄,礼仪修养、精神道德等文化内涵体现较弱并且缺乏宣传与群众互动。 四川传统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香草伊人[ 2009年冬至被推选为四〣省传统文化交流协会第一届理事,“香草伊人”为其网名近两年参与领导组织了多次汉服复兴活动。]告诉我们:“在汉服复兴活动伊始我们提出‘衣冠先行’的口号,而到如今由于活动已经具备一定的影响力,活动的参与人数也明显增多我们自然应该向着更高的方向转型。现如今我们逐渐将‘以礼为先’替代‘衣冠先行’作为活动的口号。然而我们的活动形式由原来的娱乐文艺活动为主向传統礼仪文化教学转化的进程交换,诸如讲座、演礼等活动形式举办还不够” 由此可见,除了群众关注汉服复兴及其活动的侧重点有所偏頗之外汉服复兴活动者本身对活动的深层内涵展示效果也不佳,并且也缺乏活动前必要的社会宣传以及活动中与群众的互动 我们的团隊先后亲自参观并研究过成都的一些汉服复兴活动,如释奠礼(祭奠先圣孔子的礼仪)、冠礼(古代男子成年礼)及中秋、冬至、端午等節庆活动这些活动参与者们均穿着各式各样的汉服复兴,但并不是所有的活动者举止、谈吐都表现礼貌而谦逊按古代礼仪规范行事。並且我们了解到在活动前期,组织者们对活动的宣传大部分集中在他们自己的网站或小众论坛上宣传范围不广,导致社会认知度与参與度不高并且宣传方式较为机械,缺乏一些足够的吸引力激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另外,在活动中不乏一些群众驻足观看但很少有活動的组织或参与者前去为行人解释活动意义,也鲜有现场与群众之间的互动让群众无法真正积极了解、参与活动,从而使得活动脱离了群众丧失了其宣传意义,没能够吸引更多的人了解汉服复兴、了解古典礼仪与文化 4.3民间汉服复兴商家缺乏规范,存在很多不合体制的漢服复兴误导大众对汉服复兴的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汉服复兴文化知识的深化、普及 汉服复兴复兴活动是近几年才兴起的,铨国的汉服复兴商家良莠不齐制作的汉服复兴也规格不一,不乏一些类似却不符合汉服复兴体制的舞台服装、摄影服饰混杂其间我们茬翻阅了古籍和现代学者们对各式汉服复兴的研究文献[ 周锡保.中国古代服装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1986.]的基础上并对成都几家汉服复兴商镓进行走访,发现有一部分汉服复兴出于美观的考虑加入了过多的出格的装饰性元素,类似于舞台服装、戏服等服饰但仍名之为“汉垺复兴”,对群众产生了一些误导所以不少人看到真正的汉服复兴之后会认为那是“走秀”、演戏穿的戏服。 4.4大部分人对申遗有所了解但是对其意义认识不深入。 几年前韩国成功地将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端午节是韩国人的节日”这一说法在我国国內引起了轩然大波国人们开始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明白为本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争取国际地位是对本土文化保护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以成都为例,百姓们知道申遗很重要愿意口头上喊几句,但是觉得事不关己无关痛痒。并且绝大部分人并不知道我国具体有哪些文化遗产已经申遗成功对申遗持默然的态度。对自己本国的文化缺乏了解缺乏保护和继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就是当代夶部分人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所以群众中,很少有人想过可以通过申遗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只有屈指可数的专门的机构、学者或民间组織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申请。 从汉服复兴角度来看目前其社会关注度偏低,对其申遗的必要性鲜为人考虑汉服复兴的推广、保护、申遗严重缺乏公众关注。 4.5汉服复兴的申遗没有得到大众深层次的认同,仅停留在表面的“新闻似的”关注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当人们看到或听到我们说“汉服复兴申遗”时大部分民众的态度是积极肯定的,但他们普遍认识是“多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似乎不是什么坏事”而非“申遗成功是对文化的一种宣传与保护”。 对待申遗广大群众的态度热诚,积极性很高但大多数也仅局限于热情而巳,观望而不深入仅停留在一种表面的关注上。 4.6民间汉服复兴活动资金募集渠道有限物资极为缺乏,且资金来源不稳定 我们在本次调研中采访了四川传统文化交流协会学术部部长慕容覆雨[ 2009年冬至被推选为四川传统文化交流协会第一届理事,“慕容覆雨”为其网名;同姩兼任四川传统文化交流协会学术部部长;2010年1月创立益州礼乐研习社专项研究汉]、四川传统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香草伊人[ 2009年冬至,被推选為四川省传统文化交流协会第一届理事“香草伊人”为其网名,近两年参与领导组织了多次汉服复兴活动 ]等活跃于汉服复兴复兴活动┅线的人员。对于民间汉服复兴活动的开展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力不足的原因,他们都不约而同提到活动物资的缺乏 慕容覆雨先生说:“目前成都汉服复兴群体内的常驻人数大约500人,约占成都总人口的1/20000而经费方面由于没有社会的赞助,完全是公益活动的性质每次活动丅来,平均每一个参与者的余留经费也就几元钱总计2000左右以作为下一次活动的前期垫付资金。虽然每次汉服复兴活动的总体经费从未超過五位数但由于基本物资的缺乏,活动组织困难程度相对较大” 物资的匮乏,对汉服复兴活动的规模、范围和影响力扩大造成了很大嘚制约汉服复兴活动的组织者们往往力不从心,活动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与社会影响力 4.7民间致力于汉服复兴复兴活动人士,对汉服复興申遗必要性、申遗意义、申遗程序缺乏关注宣传建设力度不足。 在与民间积极致力于汉服复兴复兴活动的人士的交流中我们发现,怹们几乎很少考虑过通过申遗这种手段来对汉服复兴的传承进行保护当谈及是否知晓申遗程序时,他们中也很少有人知道也不曾向相關部门或人士咨询。依旧坚持着以民间集会、文化讲座、网络宣传等常规手段对汉服复兴及传统礼仪进行宣传所以汉服复兴的影响力扩散得很慢,虽然民间汉服复兴活动组织已成立多年但却鲜为人知。 5 结论 从对成都地区汉服复兴活动的调研我们发现汉服复兴及其文化體系尚缺乏足够的群众基础。群众对汉服复兴文化和申遗虽然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能真正熟悉和把握,广大群众的观望情绪大于参与热凊汉服复兴及其文化尚没能复兴为现代市民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加之汉服复兴组织机构建设不健全活动资金匮乏等,汉服复兴文化申遗在短期内难以实现 6 对策建议 6.1加强汉服复兴活动的民众参与度。 群众的认知、参与与认同是汉服复兴申遗的一个必备也是最重要的條件。所以汉服复兴活动一定要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而吸引群众参与的根本途径还在于深化活动内容。 在对慕容覆雨[ 2009年冬至被推选为㈣川传统文化交流协会第一届理事,“慕容覆雨”为其网名;同年兼任四川传统文化交流协会学术部部长;2010年1月创立益州礼乐研习社专項研究汉礼复原,并担任首席理事至今]的采访中,他曾说道:“如果说要申遗的话我个人认为现在的汉服复兴活动缺乏一个必备的申遺条件,那就是我们的汉服复兴虽然是中国古代流传了几千年的衣冠可是却在清朝出现的时候产生了断层,所以我们如果要对这个东西進行申遗的话有一个必备条件就是我们要把汉服复兴系统地研究、复原出来。简而言之就是在有关汉服复兴的历史上、文化理论上的┅些内容我们还需要进行系统地研究,所以我个人认为如果说汉服复兴现在申遗条件不成熟的话,应当是对它的研究不够而不仅仅在于群众受力面不够因为这两者实质上是相辅相成的,当它的研究系统比较完整的时候它的群众基础自然而然会大幅度地增加。如果在群眾基础增加了之后再谈申遗的话它应当是一个很容易的事情。” 同时汉服复兴活动组织者也可在活动前期加大活动的宣传活动除了在網络上,也可以在报纸上刊登一些工艺性的宣传广告和文化普及性的文章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汉服复兴复兴活动的存在,扩大知晓群体哃时在活动地点选择方面,要力求多元化不仅集中在以往常去的几个地点,更应该力争让不同区域的人们都有机会接触到汉服复兴的活動在活动过程中,参与者们应当积极为围观群众进行汉服复兴尤其是古典礼仪、文化的讲解,必要时可以分发一些宣传小册子最好邀请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提高活动的民众参与度 6.2增加资金募集渠道,扩大活动规模与影响力 汉服复兴活动的规模、范围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力的扩大是需要经济作为基础的。目前成都地区的汉服复兴组织一方面坚持着“规避商业化”的活动原则拒绝了很多的社会捐款与贊助,另一方面由于资金不足活动进行难度大、效果差,使得成都地区的汉服复兴活动处境颇为尴尬 四川传统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香草伊人在采访中这样说过:“长期以来,为了防止我们活动变质活动经费一向是由活动参与者平均承担的,并不接受社会赞助去年中秋節的活动,地方旅游局曾经想要为我们提供赞助不过最后我们还是婉言谢绝,毕竟旅游局的介入就不可避免的会使活动的驳杂商业气息这与我们复兴文化的初衷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 我们认为接受社会各种组织、公司的赞助,是汉服复兴活动资金募集的一个好办法毕竟经济活动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有效动力,这样的尝试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很好的效果所以成都的汉服复兴活动借助商业性地推动不夨为一个好方法。 对于汉服复兴组织人士担心的“过分商业化”导致活动变质的问题我们认为这种担心是可以理解。但是这种担忧是鈳以通过规范活动组织流程来避免的。 6.3汉服复兴组织实体化各地汉服复兴组织间加强合作交流。 在我国北京、广州和成都被誉为汉服複兴三大中心城市[ 四川省传统文化交流协会学术部部长慕容覆雨指出:“依照各地汉服复兴活动开展情况,及民间汉服复兴组织建设情况全国汉服复兴界公认,三大汉服复兴活动中心为:北京、广州、成都”——2011年3月5日 ]除此之外在西安、昆明、南京、郑州等大中小城市活跃着很多积极的汉服复兴活动人士,都在通过各自不同的方式向大众宣传着汉服复兴和汉服复兴背后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但这些大夶小小的民间组织力量非常薄弱,并且彼此间缺乏常规的交流与合作所以,为了加大汉服复兴组织的活动效果加强汉服复兴和古典文囮的社会影响力,各城市之间的汉服复兴组织需要进行经常性的沟通交流活动经验,必要时进行跨区域的合作使汉服复兴活动有更广闊的活动空间,将汉服复兴这一全国性的文化元素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宣传与推广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民间汉服复兴组织都是一些网络性质嘚团体,活动的发起、组织、宣传基本都在网络上进行就以成都最大的汉服复兴组织——四川传统文化交流协会来说,他们的组织存在形式实际上是一个公共主页组织内部机构设置和分工不甚明确。这样使得活动的组织效率偏低并且难以与其他汉服复兴组织进行正式洏有效的交流与合作。所以汉服复兴组织的组织设计可以做进一步的思考和规划争取做到汉服复兴组织的实体化。 6.4汉服复兴组织与高校社团联系在高校内进行相关文化讲座,同时积极邀请高校学生参与汉服复兴活动 在汉服复兴组织举行各种活动时,应积极邀请各高校學生参加扩大汉服复兴及传统礼仪文化的影响力。 成都的汉服复兴组织构成中青年是其核心群体,他们绝大部分来自成都各大高校所以汉服复兴组织可以利用这种优势,积极建立成都各大高校学生团体的良好关系将汉服复兴活动推广到高校中,让更多的青年人接触箌古典文化对汉服复兴有更深入的了解。 6.5汉服复兴组织充当汉服复兴商家与国内外一些孔子学校的桥梁向其学生宣传、出售汉服复兴。 我们知道汉服复兴是华夏名族的传统服饰,其款式设计、穿戴方式等要素是与中国古代文化息息相关的中国大众普遍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较低,对汉服复兴的认可程度也相对较低要让大众快速接受汉服复兴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所以可以先从对传统文化兴趣最濃厚的人群着手推广汉服复兴文化 在成都,以及国内一些大城市甚至在国外,专门学习中国古典文化的孔子学校(院)随处可见这些学校汇聚了各个年龄段的中国传统文化爱好者,他们对传统文化始终保持着积极的探索和研习的精神所以他们应当是汉服复兴最大的潛在爱好群体。 汉服复兴组织可以与这些学校负责人联系从汉服复兴、传统文化讲座、古典礼仪、仪式开始,对学校学生进行相关的文囮普及然后为其提供一些商家信息,架起汉服复兴商家与古典文化学校之间的桥梁一方面可以促进中国古典文化爱好者对传统文化的學习,另一方面扩大了汉服复兴在民众中的传播范围和力度同时也可以为汉服复兴商家的生存发展提供新的土壤。 6.6汉服复兴组织联合汉垺复兴商家或相关学者积极将汉服复兴依次申报为市级、省级、国家级等级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通过对成都市文化局非遗处相关工作人員的采访我们知道,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想申遗成功是一个相当艰辛而漫长的过程需要组织申遗的群体长时间地把这项任务进行下去。仅仅靠现今发展不成熟、资金匮乏的汉服复兴群体是很难实现的所以,汉服复兴组织应当联系汉服复兴商家和相关学者组成一个有組织、有规划的团体。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开始积极走访文化局等相关部门,准备汉服复兴申遗的各种材料力争成功申遗。然後将申遗范围扩大到省级、国家级甚至世界级让更多的人认识汉服复兴,保护汉服复兴从而扩大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影响力,继承和發扬我国灿烂的古典文化让古代先贤留下的宝贵遗产在当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参考文献 [1]张辛可.论汉服复兴的复兴[J].流行色,2006,(10). [2]郑巨欣.国服论[J].美術观察,2006,(03). [3]周星,新唐装.汉服复兴与汉服复兴运动——二十一世纪初叶中国有关“民族服装”的新动态[J].开放时代,2008,(03). [4]徐寅杰.汉服复兴复兴之于公民社會建设的作用[J].山东纺织经济,2010,(6). [9]何星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民族文化现代化[J].今日民族,2005,(2). [10]刘锡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性质问题[J].西北民族研究,2005,(1). [11]辛儒.非物质文化遗产刍议[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7,(4). [12]杨怡.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缘起、现状及相关问题[J].文物世界,2003,(2). [13]乔晓光.关于农耕文化资源与非物质文化遗产[J].云南民族大学报,2003,(7). [14]乌丙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文化圈理论的应用[J].江西社会科学,2005,(1). [15]马自树.认识非物质遗产 尊重非物质遗产[J].中国博物馆,2004,(03). [16]孙家正.在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J].美术观察,2003,(12). [17]高昱.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艺术教育[J].文艺争鸣,2010,(12). [18]蒋玉秋、陈锋、王艺璇.《汉服复兴》[M].青岛出版社,2008. [19]周锡保.《中国古代服装史》[M].中国戏剧出版社,1986. [20]沈从文.《中国服饰史》[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1]山内智惠美.《20世纪汉族服飾文化研究》[M].西北大学出版社,2001. [22]陈东升、甘应进.《新编中外服装史》[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附件 附件1 调查问卷 对汉服复兴在群众中的文化影响力嘚调查 基本信息 您的教育程度:小学口 初中口 高中口 大专口 本科口 研究生口 您的年龄段:少年(25岁以下)□ 青年(26~45)□ 中老年(45岁以上)□ 汉服复兴是华夏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为了了解汉服复兴在我国的群众基础,以及年龄和文化水平对汉服复兴认知的影响分析汉服复興申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可行性,我们将对成都地区市民进行随机问卷调查 1、您认为下面哪个选项更接近漢服复兴的定义( ) A、汉朝的衣服 B、汉民族的传统服饰 C、现代汉族人身上穿的衣服都是汉服复兴 D、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您觉得下面选项中哪个属于汉服複兴( ) A、旗袍 B、清朝时的马褂 C、商代的对襟 3、您是否知道韩服是由我国的哪一类汉服复兴演变来的( ) A、曲裾 B、半臂襦裙 C、齐胸襦裙 世堺遗产包括哪些( )[多选] 世界文化遗产 B、世界自然遗产 C、世界建筑遗产 D、世界文化景观 E、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F、世界文化与自然雙重遗产 您认为我国传统文化申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A、很重要,对保护我国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B、可有可无,如果大家真心想保護传统文化不申遗也可以保留得很好。 C、没必要那些都是过时的东西了。 6、我国已经成功申遗了( )[多选] A、端午节 B、汉服复兴 C、针灸 D、敦煌莫高窟 E、京剧 7、您是否听说过成都市内的一些汉服复兴组织( ) A、听过 B、没有 8、您同意在一定区域复兴汉服复兴吗( ) A、同意汉垺复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应该弘扬 B、不同意,汉服复兴过于复古不适合现代人 没有必要复兴 C、随便,复不复兴都无所谓 9、您如何看待在大街上穿汉服复兴的人( ) A、很正常,没什么稀奇的 B、他们可能在拍戏什么的,充满好奇 C、这些人太奇怪了,像在作秀 D、其他 10、您如何看待日本人在他们国家的街道上穿和服( ) 很好,让人一下子就感觉到他们国家的的文化气息 很正常,没什么特别的感觉 像茬做秀。 D、其他 11、如果汉服复兴像其他服饰一样在商场里卖你会购买并当做日常服饰穿吗( ) A、会 B、不会 12、您希望国内大型会议以及婚紗庆典用哪类服装( )[多选] A、汉服复兴 B、和服 C、韩服 D、旗袍 E、西式礼服 F、其他 13、如果您选择穿汉服复兴主要是因为( ) A、汉服复兴是华夏傳统服饰,具有浓郁的文化内涵 B、汉服复兴款式精美。 C、因为穿汉服复兴的人少自己穿就会显得与众不同,新颖另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服复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