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特有的经济规律吗

恩格斯指出:“生产和交换是两种不同的职能。没有交换,生产也能进行;没有生产,交换——正因为它一开始就是产品的交换——便不能发生。这两种社会职能的每一种都处于多半是特殊的外界作用的影响之下,所以都有多半是它自己的特殊的规律。但是另一方面,这两种职能在每一瞬间都互相制约,并且互相影响,以致它们可以叫做经济曲线的横座标和纵座标。”生产物的生产和交换,各有其自己特殊的起调节作用的客观经济规律。在社会生产领域起调节作用的客观规律是什么?它和在交换领域起调节作用的价值规律之间的互相联系表现在哪里?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赵中社;[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
黄思谦;;[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崇岳;;[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三届学术会议论文集——战略研究综述部分[C];1997年
梁闽凯;;[A];济宁市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5年
岳宏志;寇雅玲;杨燕;;[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王永年;;[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张玉海;付玉川;;[A];生产力理论创新与社会实践--中国生产力学会第15届年会暨世界生产力科学院(中国籍)院士研讨会文集[C];2010年
方劲;;[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张寄涛;;[A];经济改革与理论思考()[C];1988年
创新——青海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优秀论文集[C];1998年
王泓远;;[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毛广云;[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丁华乾 本报记者 何骏 文晶 张莎 记者 颜安;[N];重庆日报;2010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研究员 杨圣明;[N];北京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苏鹏程;[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4年
李春越;[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尚宗元;[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曹丽娜;[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在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国民经济是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但由于还存在公有制的两种形式,因而还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还存在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固有的经济规律,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地方,就有价值规律的存在。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商品的价格以价值为基础,商品按等价原则进行交换。价值规律不是不依赖周围的经济条件而独立存在的,而是在与周围经济条件密切联系中发生作用。在各个特殊的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着特有的经济规律的体系,价值规律的作用总是与这些特有的经济规律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所以,在

一、市场经济的概念 
    市场经济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基础,以市场为依托的经济形式。
1、市场主体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是独立的法人;
2、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都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得以实现;
3、市场机制是经济内在的本体机制。 
市场经济亦可指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经济运行形式或经济管理体制

二、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市场经济是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和完善的。而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首先是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总之,市场经济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动态的经济形式。  
    市场经济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发展和变化的。 
    现代的市场经济是政府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
    商品生产、商品经济、市场经济都是以劳动分工和劳动交换为核心的经济,属于与自然经济相对立的范畴,从广以上说,都属于商品经济范畴。

有四种关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不同观点: 


    两者都是以劳动分工为基础,借助于货币实现商品交换,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实物分配的计划经济体制相对立,只是发展程度不同。 
    认为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区别在于四个方面。 
    认为市场经济属于资本主义的经济范畴,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联系到一起,而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是不相容的、对立的、矛盾的。 
    市场经济的实质是通过市场机制合理分配各种资源,以满足人们有支付能力的需要。计划经济是高度集中统一的决策和自上而下的强制来推动社会再生产过程,指挥整个经济运行的资源配置方式。 
    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既是一个技术问题,又是一个社会经济组织问题。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与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相比,具有不同的特征。 

    从市场经济的实质出发,以及从社会资源配置的高度来概括市场经济的特点,其基本特征为: 


    市场经济以企业为主体,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者,具有六个方面的特点。 
二、充分和不充分的竞争关系  
    竞争是市场经济固有的规律和特点,分为充分竞争和不充分竞争两种类型。明确充分竞争和不充分竞争的概念和区别。 
    市场经济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开放性经济,要求打破地域的限制,使市场开放度扩大,把分散的地方市场联合为统一的全国市场,把国内市场联合为世界市场。 使生产经营具有开放性,形成分工的国际化、生产的国际化、流通的国际化,甚至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四、具有比较完整的市场体系  
    市场经济是由一些市场所组成的,体系包括生产要素市场、商品市场。市场体系的完善程度是判断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生产要素市场,包括资金市场、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商品市场包括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交通市场、旅游市场、服务市场
    基本作用和功能是有效地、合理地配置资源。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需求,这种需要可以通过市场来解决。  
    分工、交换、市场三者形成了一个紧密的因果链条。其中交换关系既是市场产生渊源,又是市场赖以存在的前提,是市场发挥功能的载体。
    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人类依靠资源而生存和发展,并通过利用资源来满足需要。市场可以有效合理的配置资源。

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表现在生产领域是以最少的资源消耗生产出最多的、能适合社会需要的产品。取决于三个方面:1、先进的技术水平和生产工艺;2、合理的、科学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组织结构;3、产品适销对路,能尽快的投入市场,并实现其价值。 
三、灵活调节社会供求的总量平衡  
四、能动地推进科学技术的进步  
    市场经济特别是竞争规律是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使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动力。

第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 

    我国对市场经济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但是实行市场经济是历史的必然性。主要原因是: 
一、计划经济已经暴露出自身难以克服的弊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模式,要求社会化大生产,把整个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个地区和各个企业联合成为一个相互依赖的整体。但是实践证明,这种经济制度呈现出了供求脱节、结构失衡、资源浪费等矛盾,无法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在经历了多次变革后,我国决定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经济理论的巨大飞跃,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性转折,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可观要求。 
三、中国具有实行市场经济的基础  
    两个方面:社会生产力基础;生产关系基础,即经济制度、管理体制、分配方式。 
    在生产关系方面,我国已经具备了四个方面的条件:
1、出现和形成了多元化、多结构、多成分的经济主体;
3、生产要素配置的市场化;
4、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建立。 
四、市场经济使社会主义经济产生了新的活力  
    实行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获得了生机,得到了持续、快速、稳定、协调的发展;是传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使整个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运行过程规范化、合理化;使社会上每个成员的经济收入、生活水平同劳动支出、经营能力联系在了一起。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这是在19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创立的,列宁把取消商品的货币和市场机制,建立计划经济作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任务,斯大林时期正式完成。 
二、对传统理论的挑战和对市场经济理论的认识  
    作为一种科学,经济学应该能够经受历史的考验,1979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逐步证明市场经济的合理性。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  
1.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阶段 
2.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阶段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标志着我国对于社会主义市场问题认识的一次重大突破。
3.“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阶段 
4.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结合阶段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式确定

    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可以实行市场经济,但是,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实行市场经济具有一定的区别和差异,那么在社会主义体制下表现为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节 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相结合 

一、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理论  

    市场经济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社会主义国家则是一直与公有制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前提下,更多的是注重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所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是不能融合在一起的。但是,实际上: 


  1. 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是两个既有联系,但又有区别的经济范畴,而不是直接对立物。  
    公有制的对立面是私有制,而市场经济的对立面是自然经济、产品经济或者计划经济,但是公有制和市场经济两者并不对立 
  2. 私有制与市场经济虽然存在着相互适应的一面,但也存在相互矛盾的一面。  
    在所有制的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表现为生产社会化和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具体体现为经济危机。而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前提下,市场经济也会出现矛盾,甚至是资本主义国家未曾出现的矛盾。 

一方面,我国的企业具有独立的盈利的冲动,另一方面,中国所有制形式并不是单一的公有制,还存在其他的所有制形式。 

二、中国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实践  

第二节  市场经济与按劳分配相结合      按劳分配理论是马克思分配理论的核心,以其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得出来的,但是有一定的条件: 

一、按劳分配是以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为前提。 


二、按劳分配的原则是劳动者按照他提供给全社会的社会劳动量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或经济收入,劳动量难以计量、确认和比较。 
三、社会化劳动量与其说是一个绝对量,不如说是一个相对量。市场更好的计量劳动的价值。 

    宏观调控不仅有着有利的制度基础,而且显得更为重要,体现为: 


一、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落后状态和“追赶阶段”,宏观调控显得更加重要。 
二、经济发展受着一定规律的支配和约束。  
    市场经济具有自己固有的缺陷,需要政府出面来协调和控制。 
三、宏观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社会化大生产需要政府的协调和配合,只有政府协调配合才能更好发挥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四节 上层建筑对市场经济的特殊作用 


上层建筑主要是指生产关系这一块,包括政治意识、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制度等。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求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不能只强调物质文明建设而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齐头并进。  
    市场经济也是法制经济,必然要求有法律保障,有健全的法律体系,同时,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企业是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基本经济组织,是国民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整个经济的活动细胞。他既是社会生产力的组织形式,又是社会经济的一个单元。 
二、企业作为经济主体的要求 
    是指企业对其经营和管理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和处置的权利,对企业的产、供、销、人、财、物、进出口等享有自主权,具体包括数十项权利。 
    企业对其生产经营活动及其结果,从筹集资金到利润分配承担全面的经济责任。 
    企业适应市场变化,调节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在激烈竞争中发展壮大自己。 
    是指受到一系列的约束,包括遵守法律法规、照章纳税、预算约束等。 
明确各类市场的意义。 
一、市场体系的分类和结构 
  1. 按流通的时序划分,市场分为现货市场、期货市场、批发市场、零售市场。 
  2. 按流通的地域和范围分,市场分为城市市场、农村市场、地方市场、全国市场、国际市场 

二、培育和发展生产要素市场 


    金融是指资金融通,与货币流通和信用有关的各种活动的总称。金融市场则是社会经济主体间相互融通资金的场所和相互关系的总和。分为资金市场和证券市场。 
    劳动力市场是指通过劳动力的流动,进行交换的经济活动。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恢复和发展房地产市场,开辟了三级市场。 
    是以出售和购买技术知识、技术成果为主的商品交换和交换关系的总和。可以分为技术开发市场、技术转让市场、技术咨询市场和技术服务市场。 

三、进一步发展商品市场 


    效益是市场经济的核心,一般表示为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或者在产出一定的情况下投入最少。

1、使用价值与价值统一、
3、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统一、
4、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 
二、经济效益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动力  
    市场经济的动力机制是经济效益,是企业的利润。在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下,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方法是不同的。 

第四节 市场经济运行的机制——价格体系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价值是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所决定的,商品价格以价值为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实际上,还有许多因素影响价格,包括: 
二、价格的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价格是由供求关系所决定的,是社会再生产最敏感、最有效的调节器,是所谓的看不见的手。 
    市场竞争中最突出的是价格竞争,价格反映了许多东西,能够使企业优胜劣汰。 
    利率是资金市场中供求关系的表现,工资是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表现。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对贷款额之比,或利息收入与本金之比。工资是对劳动者的报酬,直接反映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 

    市场经济的三大规律是价值规律、竞争规律和供求规律。其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是价值规律。 


    内容包括:商品具有价值,价值由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进行,实行等量劳动的交换。有四个方面的要点。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 
  1.刺激个别价值的降低,进而促进社会价值的下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