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入了个Q460,求问怎么煲和入耳式耳机煲机音乐线的问题

新手买q460了,求问能用手机煲吗【耳机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303,754贴子:
新手买q460了,求问能用手机煲吗收藏
政府办学,免学费入读大专+高级工双证教育,选择医药行业,成就辉煌未来.
同问~(ps:我就是拿手机煲的-_-)
……很显然很悬,能出声,但推不好,你们什么手机~~
放心!他就是为手机设计的!
当然能了。收音机最好了,电量足
当然能了。收音机最好了,电量足
马克。好多资源链接。
是个玩意儿就能推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如何煲耳机?
【多长时间?对播放器有要求么?播放什么的歌曲呢?型号:罗技UE Triple-Fi 10vm】
关于耳机煲机的争议,个人认为最客观的文章就数一下这篇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全文翻译了那篇来自于innerfidelity的文章,原文地址包括了文章中的视频,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原文地址:在我去CanJam落基山耳机发烧友聚会之前,我把一台崭新的AKG Q701安装在了我的头部声学测试仪器上,把仪器放在了标准的测试环境下,并关上了门,准备等待几天后耳机煲好了再拿下来。在我奔向700英里之外的丹佛市之前,我按下了按钮,开始了煲机测试。在这300个小时的煲机过程中,耳机首先播放了一个小时的90dBSPL的粉噪音(pink noise),然后安静地让耳机休息十分钟,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包括频率响应(frequency
response); THD+noise vs. intermediation
distortion spectra 和impulse response。整个系统由于小的故障被迫停止了几次,不得不重启,整个测试在三个约100小时的测试后完成。在约330个小时的测试中,总共约有1.7万次的单独测量取值。在完成测试之后,将三组数据整理到了一起。Arnaud在这过程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经过了多次尝试后,他把测试的数据变化做成了视频。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频率响应:Arnaud的视频展示的是330个小时中频率响应图。刚开始时是最开始煲机时的数据和结束时的数据对比,后面是整个330个小时煲机中的变化过程。通过这个视频我的一些看法是:在大约2千赫兹处,出现了类似于上下呼吸一样的有趣变化,而且这个变化在之后的另外一种数据中更加的明显。我认为这个现象是由于昼夜循环产生的温差造成的,我们在原来一些实验中也见到过类似的变化。如果你觉得“呼吸”现象或是抖动不是来自煲机的过程,我相信肯定也不会来自于人为。如果煲机真的产生了效果并被记录下来,似乎并没有在频率响应数据中体现出来。Aruaud之前用过的方法并不能表现出在低频上的信息,很多人都说煲机使他们得到了更多的低频,我做了一张这样的图对比了一下耳机左右振膜分别在煲机前后的频率响应对比。我把右声道的数据(也就是下面的数据)降低了5dB为了更清楚的对比,我非常高兴整套设备在这12天的测试里运行的非常稳定,所以我对这一系列数据的准确程度有很大的信心。经过了330个小时的煲机,数据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如果煲机真的存在,在频率响应方面似乎并没有多大的影响。THD+Noise vs. Frequency随后我们整理了THD+Noise vs
Frequncy的数据,我把这些数据做成了下图。在这样的测试环境下这种检测会非常的敏感,如果在测试房间外面的街道上有一辆卡车经过,测试数据会很容易的出现一个峰值,所以在数据图上我们很容易发现随机的微小峰值,但这并不能影响测试数据的大趋势。结果是,我并没有看出煲机所带来变化。当时我想我们应该去看看别的地方的变化了,幸运的是,Arnaud制作了一个累积谱衰减的视频,让我们来看一看。累积谱衰减(Cumulative Spectral Decay (CSD))累积谱衰减可以让我们知道当突然间关闭耳机的信号时会发生什么。想象如果现在正在播放一段粉噪声,然后突然将信号关闭。理想的话,在所有频率上的信号能量就应该瞬间消失。但是在现实世界这是不可能的,信号能量会在你关闭信号时依然存在并且产生共振,然后慢慢地消失。打个比方,当你敲击一下铃铛,当你停止敲击时,声音仍然还会回旋一阵。CSD就是为我们展现这个过程的,它展现了耳机内各个频率下能量消失的过程。在下面的视频中,从左到右是频率递增的数值,信号能量的大小是从上到下递减,从后到前是从信号切断后到信号彻底消失的时间轴。通过数据图我的看法是:1.
在大约25000hz处山脊的呼吸现象仍然显而易见,这仍然是24小时日夜交替由于温差导致的变化。2. 我们终于看出了一些在9000hz处的变化。左右声道都在9000hz处存在着一道明显的山脊,随着煲机的过程,左右声道的山脊都巧妙的消失了。对我来讲这完全是煲机所带来的现象,不是日夜交替,也不是环境影响,而且这个现象在两个声道都存在且出于同样的方向。这个现象虽然很小,小到未必能被人耳识别出来,但毕竟总算说明煲机带来的变化。出于测试的专业性,我不能因为这微小的变化而为煲机对耳机的影响下结论。但是我们仍然有更多的数据可以看,那就是:互调失真(Intermodulation
Distortion)Intermodulation Distortion (IMD)(这个还是大家自行百科吧,一句两句说不清楚的)通过数据图我们可以看到在500Hz和3000Hz的峰值,并且在2500Hz和3500Hz处产生的互调失真。我选择500Hz是因为我对煲机在振膜上的影响很感兴趣。如果选择的频率过低,机体的共振会对我的判断造成很大的影响.选择3000Hz是因为这个区域不会低到过多来自耳罩或者耳廓的共振,对于偏高频又是足够的扎实,也是我们最容易辨别煲机影响的区域。维基百科:“声学工程师会尽力的去避免Intermodulation,因为即使是最简单的信号也会使得声音在频率上的失调,时的声音变得无法接受。”所以我画了以下这张图,整理了2500HZ处和3500HZ处Intermodulation的振幅随时间的变化。终于!我们看到了随着时间的延长振幅处于下降的趋势。整体上来看各个声道通过煲机过程都产生了1.5dB的降幅。我之所以选择这个数据是因为我觉得声音的变化可能就是源自于失真的变化。总结所以通过数据我可以说我证明了煲机的存在么?其实并不能,我很高兴通过数据我看到了一些变化,但我并不能表示这样的变化真的是我们声音变化的来源么,我不能这么说。如果煲机真的存在,我希望会有一种数据确确实实的可以证明它的存在。难道煲机真的不存在吗?或是不能被检测出来?也不是..我们确实看到了一些变化,CSD图在9KHZ时的山脊变化,或是后面的IMD,所以那些说煲机是玄学的朋友应该承认变化是客观存在的。通过这个测试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如果煲机的影响真的存在,它也不会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很多人日日夜夜总在说煲机对他们的耳机产生了多大多大的变化,在我看来确实有些夸张了。我的登山鞋需要多穿才能舒服,我的帆布鞋也是穿多了才会更合脚,但是登山鞋永远也不会变成帆布鞋。永远不要相信你的耳机现在听着不好,煲完之后就会变为神话。当你打开一台新耳机的包装时,你不用有任何顾忌的去开始后使用它,因为它的声音会和用很久之后的声音非常相似。如果你觉得在中频有些你不满意的地方,随着你的使用,问题便会解决。如果你仍然觉得需要煲机,我会建议播放粉噪声,音量要比你平常播放时稍微大一些。如果你找不到,播放音乐就好了,从专业角度来看,用不同种类的音乐煲耳机的不同频段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你发现打开包装时耳机听上去很糟糕,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声音变得越来越好,这是你的大脑对这个世界做出的奇怪反应,奇迹并没有出现在耳机里,而是在你的大脑中。
正常音量,别开太大,一直听就行了,没啥特别的,当然有煲机音乐煲机软件,可以煲的快一点,但是我还是觉得,就听歌,煲的时候自己能体验到,而且煲机是个两方互相的作用,你褒耳机,耳机也煲你。
曾经看过一个帖子。一位耳机烧友买了一个新耳机,刚试听觉得声音不够好,遂煲之。使用数月之后,感觉声音有很大提升。
然后这位烧友的一个朋友买了一个和他一摸一样的耳机,买回来的时候,这位烧友特意用他用了几个月的耳机和这个新耳机进行试听对比,结果发现声音是一样的。
结论:煲的不是耳机,而是你的耳朵。刚用一个耳机的时候,因为耳朵不熟悉这个耳机的声音,觉得这也不好那也不好,熟悉之后,你就会觉得顺耳很多。个人作为低端入门耳机烧,也没有做过实验,不过觉得这个结论挺有参考价值的,哪位烧友到时候有时间可以做做这个实验哦。
布莱克道格:
你能问这个问题,说明你不在专业层次上。所以,可以推测,你跟我一样,都是初尝禁果的“新生儿”。煲耳机,煲的不是耳机,煲的是“逼格”,我自己也以前也到处研究煲耳机的道道,现在回想一下,纯粹装逼。。。我的IE80,煲过400+小时,也是按照他们说的,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做的。但是,我真的能分出来么?好吧...我是个木耳朵。所以,答案是“不用煲”,或者是“随便煲”。你感觉逼格提升就好~对这些感兴趣的,真正能体会出其中的微妙改变的,能有10%?说说各种煲机的结果。无论你怎么煲,不进行同纬度的比较,肯定是没用的,也就是物理上说的“控制变量法”。所以,你如果是利用正常听歌来达到煲机的目的,亦或是按照之前那些人说的道道去煲,你都是感觉不出来任何提升的。正常听歌:温水煮青蛙,你根本不可能感觉出来,哪怕就真的是有改变。煲开以后再听:你的脑子难道能记忆下煲之前的感受?然后和你煲之后的感受进行对比? 说得很对:如果你发现打开包装时耳机听上去很糟糕,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声音变得越来越好,这是你的大脑对这个世界做出的奇怪反应,奇迹并没有出现在耳机里,而是在你的大脑中。 这就是B格在作祟!所以,再说一次,煲机不是为了提升耳机性能,仅仅是为了提高B格~我自己就是为了提高B格才跟风的。顺带问一句:您家是火电,水电,风电还是核电?
最开始我需要强调一点,煲机,我们一般说的煲机是指通过煲机这种手段而得到我们感官上觉得更好的同一耳机。而其实还有另外一种则是由于煲机,得到了一个完全不对,甚至是坏了的耳机。我们通常说的煲机是第一种,即使我们说所谓的耳机没有煲好,也是所谓第一种类型的。而第二种则是由于音量过大或者声音频率超过了耳机的范围之类的各种因素,弄出来的。以下文字只是说第一种煲机。信则有不信则未必无,我总认为这句人类对宗教称不上经典的评价却很适合煲耳机这个东西。有过无数次体验,早上起来外面吹着暖而湿的海风,带上耳机,放上一首熟悉的歌曲,忽然发现自己的耳机里传出来的熟悉的声音变得更加的清澈动人。这时候总会下意识想下,说咦我耳机是不是煲的更好了?但每次听久已后,感觉就会消失,又或者是熟悉了这种新的声音。我从不去煲机,但并不阻止我去相信煲机。实际上声音这东西受环境心情甚至姿势这些东西影响都很大,大概这也被归于所谓的脑放吧?但是如何关于如何去煲机就让人觉得有点神奇了,有人说用大编制煲,有人说用钢琴曲煲,有的人说用白燥煲,有的人说用自己平常听的声音去煲。更多的人是隔段时间放不同的东西。我没试过盲听AB过各种状态煲机下的耳机的区别,但我相信即使有区别耳机依然是那个我喜欢的耳机,细节方面会有一点点的改变,最多最多相信,高频毛刺减少,中频更加圆润,低频下潜更加到位之类。至于那些说煲开没煲完全2个耳机/线材/音源之类,我觉得很惊讶,并且我没办法否定。因为当有人和你说这2个东西差距很大的时候,我们会下意识的去比较2者的不同,即使是细微的差距,也会被我们放大。至于说某耳机要煲1000+小时XXX会好很多,能秒掉比自己贵一倍的XX耳机一般都是商家或者极端粉丝说的。举个例子,最常用在煲机上面的EXK,也是个人非常喜欢的一个塞子。有幸听过老烧友纯天然1K+小时的和当时在店里面试听的(我脑补成没煲开的)。好的不说了,就说网上老烧们说的能改变的一些东西:1,高频毛刺减少。确实有。2,高频开始不刺耳,齿音消失。没有的事!!!私以为EXK最爱的地方就是的亮骚的高频+附带的齿音了,很多人接受不了这种高频,但通过煲机高频不刺,齿音好转,肯定是没有!当然您可能会说是1K+的EXK煲机方法不对,那么我也可以质疑您的EXK是不是煲坏了?因为我认为EXK如果没有如此之亮,那么其就不是EXK了。3,人声开始很好听耐听毒。EXK人声本来就挺好,虽然我觉得有些远,但是用来听听日系小女生,空灵女声之类还是很不错的,而人声这东西,我真心很难听出到底是耐听还是不耐听又或者什么叫做毒。所以真心很难评价这点。综上EXK还是那个EXK,如果给了您一耳朵惊艳,那么煲机结束以后您会觉得真心棒。如果您第一感觉不舒适,不耐听,煲机结束您会出掉它不是么?一路走来,边听边看。是非常舒服的一件事情,但是切切不要随着他人的评论去改变自己的感觉。强硬着去接受别人强压给您的感觉,这岂不是丧失了听音乐的本质了?最后说说自己吧。信则有不信则未必无,我属于后者。不信,但是觉得未必无。
作为一个玩了些年头耳机的人,我的经验就是不用刻意的使用什么煲机设备或者软件去煲机,自然听,声音开始不要太大,保证每天都用几个小时,大半个月基本上就能进入状态了。所谓的进入状态就是声音相对于刚开声来说宽松一些,消除齿音什么的,不要指望有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那绝对是在胡扯。
首先你得要有一口砂锅 倒点水 葱姜蒜不能少 然后把耳机洗洗丢进去 大火沸腾之后转小火 咕嘟咕嘟煲它个一下午基本上就差不多了(其实我也研究过这个问题的 听歌的同时其实就是在煲耳机了吧
谢邀从未 “煲” 过。煲耳机的实质就是通过在耳机可承受的范围内进行长时间工作,以达到振膜快速老化的效果。做个比喻的话,就是将新买回来的跑车连续开上千公里,以使得汽车中的各种崭新的机械部件尽快磨合,以达到正常的使用性能。所以就这个方面来讲,只要你在听歌,就是在煲耳机,只不过是属于慢热型地 “煲” 。但是后来网上对于这个话题越传越神,比如说煲耳机可以令耳机的素质脱胎换骨——如果有这等神奇效果的话,奸商们肯定早已行动起来了;比如说煲耳机方法不当会使耳机的声音毁掉——个人只听说过被煲坏掉的,没听说过被煲毁掉的...另外 @胡越 说的这一点我也非常赞同,就是「你在煲耳机,耳机也在煲你」。如果拿每个耳机和视觉相比较的话,每副耳机都会有一个类似光线强度的存在。当你在光线强烈和光线昏暗的情况下看同一个物体,留下的印象是不一样的,而更换耳机的时候则会造成光线的明暗程度突然变化,你的眼睛需要适应一段时间,耳朵也同样需要。我并不知道在煲耳机的过程当中,是你的耳朵适应了耳机,还是耳机自身经过了磨合——这两个因素当中哪一个起到了更关键的作用,但是这不妨碍我们下一个结论,那就是正常使用耳机就是最好的煲耳机的方法。P.S. 提问者提到自己的耳塞是 TF10 ,对于此类动铁耳塞来讲,因为动铁单元的振膜与动圈式单元不同,具体体现在动铁单元的振膜为金属材质,形状也类似平板,没有折环等复杂机械结构,所以有人说动铁耳塞没有煲耳机的必要,应该是有道理的 [1] 。[1]
站在专利角度层面介绍动铁单元
Albert Yu:
关键在于,即使煲完之后性能曲线上有些可测量到的变化,实际上人耳也感觉不到
我买的国产小排量的车,初期使用的时候经过精心的煲车,过了磨合期以后可以达到保时捷的性能
看你买多少钱的了。我觉得3k多一条塞子无论如何也想要认真对待吧。(不管煲机有没有用)白噪音粉噪音定时刷个几天先。我每次买铁三角,初听都心灰意冷觉得也就值五十块钱。但三个月后我又听了听我森海的监听(这条比较便宜,由于是监听也没什么渲染)。有对比才有差距。差点为铁三角的声音哭出来。个人认为煲机是你慢慢要磨合的事情,昼夜不停地煲不如你去使用它。用它听歌,看电影。听电音,古典,听摇滚,听对白,听爆炸。慢慢的,它将成为独一无二的塞子,磨合成了你听东西的节奏。也许是心理作用,也许是物理变化。总之它作为你的一个结界,一个朋友,已经符合了你的全部。到这种时候。就可以说它真的煲开了,不管听什么都舒服。如果不小心坏了,那就是生不如死,再接受一条塞子(就算和前一条一模一样)就好像再接受一个朋友似的。心路历程也得重新走一遍。
手里有IE80,PK1,MX980,EXK,HF5,频繁使用均超过一年。曾有W3几个月时间。家里还有一个BO的多媒体玩具箱子A8(不是耳机)。我要说的不是我刚买回来的声音和现在的声音有XXX区别,那肯定有人challenge我对声音的记忆力。这些塞子都是一手的,在实体店试听后买的。我要说的是,我先听实体店里很多人把玩了几十、几百小时的耳机(我会跟店主确认没换过线),再掏钱买了同款后马上用同前端同音乐试拆包的新耳机,至少我能听到清晰的区别,最明显的常常是乐器分离度和低频的量感,新的更混更闷,用多的更通透。差别不算巨大,不会改变耳机的风格,但感受是明显到可被察觉并有价值提升的——就是说如果没听过同款老耳机,会有可能认为新耳机不值那个价。所以我会告诉你,该煲,会有提升,越高档的耳机越明显,动圈更显著,但动铁一样有变化。至于怎么煲,是自然用还是不放在耳朵上专门煲,我比喻一下,没开声的新耳机就像不在状态的顶级球队,你明明知道这帮球员身价很高能力冠绝天下,但他们就是刚醒酒,脑子蒙的,你愿意看这样的比赛么?你会为错过了这样一场比赛而失落吗?一般不太会,你还是想看他们正常发挥打出水银泻地的组织与进攻。专门run in就是这个意思,跳过你不想看的不好看的比赛,直接看好状态的。如果你就是想慢慢体会耳机的进步,那也没问题,各人取舍罢了。其实没真正玩过这些器材的人,是常嘲笑烧友的,嘲笑功放,嘲笑换线,嘲笑电源,嘲笑转盘绑解码,嘲笑几千元的耳机,并把这些事都联系到那著名的「用水电比用火电声音更干净,尤其葛洲坝的水电甩其他一条街」的梗上。音乐这件事确实更personal一些,也和敏感度有莫大关系,我有幸观摩过一位合唱指挥的排练,在几十人的合唱中他可以立即停下准确指出哪个人的声音不准,我自诩古典乐爱好者当时也完全没感受,可那人单独唱两句,大家就能听出问题了。我想说的是,耳朵的敏感确实各人有不同,和眼神儿一样,但100元耳机和2000元耳机的差距是一般都听得到的。没有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推荐大家先去实体店认真试听十分钟再做判断,烧友没有天生的,都是被这么毒进来的。放心,实体店太习惯于只蹭听不买的人了,无需不好意思。
所谓煲耳机是个伪命题,
耳机只要不过量使用就行了,这个过量有2个方面,音量和时间,与其说煲耳机,不如说保耳机,任何电气设备都是需要正确保养的。说什么煲开了之后如何如何好,那都是瞎掰,一个好耳机听一耳朵就知道了,你会越听越好,只是因为你已经适应了这个耳机,即便一个长的不太好看的人,你瞧久了也不会觉得难看了,比如葛大叔。试图通过煲耳机来大幅提高耳机性能,那纯粹是痴人说梦,再怎么保养奇瑞QQ都跑不出法拉利的速度,但如果你档位乱挂,油门刹车乱踩,法拉利也会坏的。
关于这个问题见仁见智的,先给你个雅登(akg代理商)关于煲机的说法。------------------------------------------------------------------------分割线--------------------------------------------------------------问题一:雅登怎么看待“煲”这个问题?它是“玄学”吗?   答:基于时间,成本等众所周知的原因,厂商一般不会将耳机(或喇叭)彻底煲开后再出售给消费者,所以煲这个步骤,大多需要用户自己来执行。(请不要因此责怪厂商,因为你根本无法想象如果每一副耳机都要花这么长时间煲练对于厂家来说负担会有多重,成本也会因此直线上升,所以煲机这事,很多情况下不得不由用户自己来完成。)   先说雅登的结论,厂家从大一点的范围来说,无论是耳机、音箱,还是音源、放大器甚至是、插头、线材等等,都是需要通过煲练(或长时间的使用)来达到正常状态的。(也就是说没煲开的耳机或其他设备的声音都还不是正常状态。)耳机,音箱自不必说,音源,放大器需要“煲”这个事实也正逐渐被发烧友所接受,关于线材的煲练问题,很多人不以为然,认为这纯属子虚乌有,甚至认为是“玄学”。这种情况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不少人潜意识里都认为“凡是(目前)科学不能解释的东西都是虚假的”。但他们显然没有意识到,截止目前的科学依然是个“未完成体”,很还有很多完善的空间,这也制约了它对于现下的许多现象进行解释。   对于“煲”这个问题,雅登的观点非常明确:“毫无疑问,所有的设备(包括线材,接插件等),都是需要煲练的,煲练可以确实的改变其声音。这一点已经经过无数发烧友和雅登自身的实践经历来证明。雅登相信科学,但雅登更相信事实。雅登认为这些现象终将会得到(科学)解释。”   问题二:很多人认为新耳机开声就能基本确定其走向,没必要“非煲不可”,雅登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   答:这其实是一个很主观的问题,雅登可能无法提供绝对意义上的标准答案。“开声听七分”是目前发烧友中存在的一个说法。但雅登认为:从声音的角度来说,所谓的“七分”其实是个很抽象的概念,很多时候无法具体量化供参考。尽管不少发烧友相信“开声听七分”并将其作为判断一副耳机声音的准则,但实际情况是,不少喇叭和耳机并不适用这条准则,它们在煲练前后的声音差异超出预期。   雅登自己代理的AKG耳机就是很好的例子,我们发现不少型号的AKG耳机非常“欠煲”,需要超过500小时的煲练才逐渐进入正常的声音状态,部分型号彻底煲开甚至需要800小时,(比如K3003,K315,Q460,K701等等)而且还必须保证煲练的方法正确,否则声音可能无法达到最好状态。你会发现一些型号的耳机在彻底煲开后,比起刚开声时有着非常大的区别。   综上所述,对于这个问题,雅登的观点是:从使用上来说,新拆的耳机直接开始听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用户想要让一副耳机获得正常状态下(甚至是理想状态下)的声音,那么煲机是必须的,对于要求较高的发烧友来说甚至应该作为“产品操作规范”来执行。任何负责任的世界级耳机厂商都是以一副耳机充分煲开(当然是采用正确的煲练方法)后的声音作为评估这副耳机声音品质的依据和标准,而不是刚开声的状态(因为针对一副状态不正常的耳机进行讨论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换句话说,无论一副耳机刚开声的表现如何,都不能作为判断这副耳机(最终)声音表现的依据。   问题三:雅登是否有官方推荐的煲耳机方法?具体如何做?   答:所谓的煲耳机其实就是接上前端播放设备播放音乐,和正常的使用没有本质的不同(但细节上存在微妙的差异)。之前雅登曾经在《AKG使用手册》中提到了关于AKG耳机的煲练方法(详见链接:)。但后来发现,这个方法虽然不错,但在具体施行上并不那么方便(比如你必须用FB2000才能设置每首歌曲之间的间隔),因此我们经过斟酌,重新制定了关于耳机煲练的推荐方法和注意事项。当然,此法仅适用于耳机。   雅登官方推荐的煲耳机方法:   1,每一轮连续煲机的时间设为7-10小时(记作一轮),最好不要超过10小时,我们建议连续煲完1轮后让耳机充分休息10小时以上,再进行下一轮的煲机,依此循环,煲机时间也依次累计。   2,刚开始的50小时应使用较小音量(约为正常聆听音量的三分之二)来进行煲机,并且所选曲目应较为舒缓。此时忌用大动态,大编制交响或者重金属摇滚等音乐煲机。   3,之后的200小时应使用正常聆听音量进行煲机,所选曲目应涵盖尽可能多的类型和乐器。建议设置一个播放列表,以专辑为单位依次排列,不同风格和类型的专辑交替播放。   4,再之后的200小时(或更长时间),请使用正常音量和稍高于正常聆听的音量交替进行煲机。(如果你本人的聆听音量较大,请维持原来的煲机音量煲机,这一点请自主把握。)所用曲目可维持不变或稍作调整。   5,煲机完毕后,请维持正常音量聆听   关于煲耳机的注意事项:   1,所有的煲机音乐请尽可能使用无损音乐文件。另外,最好选择录音品质优秀的音乐文件,母带级高码率的音乐文件更佳。不建议使用年份较早的历史录音专辑进行煲机。   2,对于耳机,请选择合适的前端进行煲机。随身便携的耳机(或)最好选择随身播放器作为煲机前端,台式耳机最好选择阻抗灵敏度相匹配的作为煲机前端。直推耳塞搭配台式耳放或是台式耳机搭配随身前端均可能无法获得最佳的煲机效果。   3,除了最初的50小时以外,煲机的音乐应尽量多样化,最好涵盖不同的类型、风格以及乐器。(如,交响、协奏、小编制、钢琴、弦乐、吉他、电子乐、人声、流行,NEW AGE,JAZZ,民乐等)。另外,我们建议煲机音乐不要过多的使用摇滚或重金属音乐。(最好不超过一轮煲机音乐总时长的20%,即1-2小时)   4,对于耳机,我们不建议长时间(超过16小时)用大音量(明显超出正常聆听的音量)连续煲机的行为,这可能造成耳机的损坏。   5,一般耳机要进入正常的状态至少需要累计煲机400-500小时,部分耳机可能需要累计煲机800-1000小时以上才能完全煲开,请秉持耐心。   6,不同的人聆听音量和阀值是不同的,雅登无法提供普世的界定标准,因此“正常聆听音量”这一说法只是根据大多数人平均的聆听音量而言。请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把握煲机的音量。   7,为了保护听力,雅登建议您尽可能的使用小音量聆听。------------------------------------------------------------------------分割线-------------------------------------------------------------- 就我个人来说,煲耳机肯定是有用的,但是视情况而定,譬如说动铁耳机的话就不怎么太需要煲机,而动圈,特别是大单元,煲机还是有效果的,煲耳机并不是说煲好听了,而是让耳机尽快发挥出应有的水平。按我以前的q460来说,500小时声音就有很大改观了。现在正在煲的mdr-1r也有可闻(听)的改变。但总的来说,一句话,换了变速器的自行车还是自行车。不要指望煲机能小白兔变大奥……
信号和音量以略小于正常听音乐的音量,播放粉红噪声即可。这里有下载,可能需要翻墙。没有粉红噪声可用各种任何音乐,效果一样。白噪声当然也可以煲机,只是低频的能量比较少,需要的煲机时间比粉红噪声长一些。时间大部分耳机在20-50小时后的声音开始趋于稳定,但也有一些时间会长达数百小时。这取决于耳机振动系统的材料顺性。具体到TF10,老版本大概100小时左右。被罗技收购后的版本没听过,参考老版本就是。禁忌(如果不是钱多了没处花,或者别人免费提供耳机给你测试)千万不要试图以非正常的大音量来煲机。没有任何人知道会发生什么后果。不必自行考验人品和运气。建议如果你愿意,可以相信任何煲机技巧,什么分阶段,分音量,分信号内容……等等。但这些技巧都是臆测,毫无根据,更遑论证实。它除了带来麻烦和风险,没有任何意义。
好好的耳机为什么要炖汤啊? 那玩意也不好吃啊!
zhentao lai:
优酷有视频,测试耳机是hd650,一台煲过,一台全新,请了几位所谓的资深发烧友来盲听,结果让人大跌眼镜,错误率将近百分之八十,甚至说高音更通透,低音的下潜更深,实际那台是新的…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搜来看看。 我自己有hd800,hd598 ,px200,以及iphone的原装耳机,听了那么久,没感觉煲与不煲的区别,个人认为是耳朵的适应和主观心理作用。
煲耳机是一个加速耳机性能稳定的过程,理论上经过煲机,音效是会有提升,其实大多数普通人听不出来,如果你的耳机在五百元以下,我认为没有煲的必要,随便听听好了,哈哈很简单,听舒缓轻柔的音乐,音量从小到大,开始是最大音量的百分之30左右,煲的时间不要太长,,大概五六个小时停半小时,如此反复,音量逐步加大,但别超过总音量的百分之50,煲两周就差不多了
有爱的暴叔:
其实真没什么讲究的,说2个最简单的办法1.不嫌折腾的话,找个收音机开到没有信号的频段,放着吧(里面是沙沙声)。2.正常听音乐,音量开小到正常一半以下就行。专业煲法百度上一搜一大片,不介绍了。
电子元件就在那里。再如何操作都不会提高元件工作的效果。就这么简单。煲耳机只不过是让元件尽早把所有音域过一遍而已。我觉得还不如从新耳机慢慢听,感受耳机的变化(如果感受得到的话)
反正我看到卖家吹嘘煲耳机的概念时,就已经放弃了这家点,胡逼吧就!
没见过听坏的,但是见过煲坏的。
Greeny Do:
怎样煲耳机前言:煲耳机是因为新的耳机,声音比较紧,需要煲开了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你肯定觉得,一副价格贵的耳机居然跟地摊货区别不大嘛。当然,也可以随便听听歌来煲,这样一般两个月左右煲开。非专业人士不推荐用软件煲,因为用软件煲坏的耳机例子很多。 (一)注意事项  1、适当的音量来煲耳机是至关重要的,音量千万不能太大,每个人的对声音强度的感知不同,最好找个正常听力的人来感知一下。(刚开始音量在正常听力的三分之一左右即可,以后逐级增大,煲机后期音量也一定不要超过正常听力的三分之四)这里的听力指的是平常听歌时正常听力的人一般使用的音量,而不是最大所能接受的音量)2、煲耳机用的音乐应该是动态不大的音乐来“煲”。3、耳机的整体煲机时间应该不少于50个小时。4、不能连续工作太久!最好是隔两个小时停几分钟然后。在继续。(二)开始煲机1、唤醒耳塞 --- South Ampton(Titanic)
2、点燃灵气 ---The Sinking(Titanic)
3、妖娆低频 --- 天地在我心(刘欢)
4、吐钠调查 --- 猜心(万芳) 所有音乐都用无损格式,各25个小时,共计100小时 另外蔡琴的《渡口》和《加州旅馆》的现场会版本,是测试音质的不二选择歌曲。(以上部分内容来自pingpingjerry以及一些耳机发烧友,答主认为网上一些煲机教程太过于繁琐,而且表达不明确,原理讲解太多而且很杂,我不就煲个耳机吗,他么通篇穿插原理知识读完一半就累死了,而且还是晕头转向不知从何处下手)(答主用了将近一整天的时间到各大论坛贴吧寻找比较好的煲机方案,不过难免有些不恰当的地方还请指正,80块钱以上的耳机煲一下还是有些好处的,对于800大洋以上的耳机,还是建议咨询一下懂这方面的朋友,或者去咨询一下客服,看看是不是正确且规范的使用软件或煲机碟能得到更好的效果。
没见过听坏的,但是见过煲坏的。
首先煲耳机的概念其实和扬声器煲机概念差不多,动铁耳机煲机其实是需要的,因为它的振动板和整个耳机结构装配过程本身作用力和大多数普通耳机一样并不均匀,可能部分结构过紧,经过正常使用一段时间,动铁耳机的状态发挥相对更平稳。另外一些菜鸟并不知道一些动铁耳机本身有一个减震垫片和减震结构,这个结构一开始也会有点过紧,它主要作用减少共振。其次是动铁的金属振动板,振动板经过一段使用后也会产生一些不损害结构的金属疲劳,金属板的振动开始进入磨合状态,声音开始变得温定。另外动铁耳机分频器一般采用电阻设计,这些电阻也会经过煲机后产生声音变化,这也是电阻性能磨合后产生的微差结果,它的量化性虽然轻微却很现实。
Bgm.fantasy:
跟下面两位被折叠的一样:没有必要煲耳机,自己的从来不煲。买耳机的也从来没有说过煲。
自然听就好了……
"最好的煲机就是正常使用 一般在100小时之后渐入佳境"
自然听,刚开始别大音量就好了。
先用收音机调到一个空台,用那种沙沙的声音煲耳机,音量不要太大,刚好能听见就行
这样煲两个星期,再下一些无损音乐【随便什么只要不是摇滚】用小于播放器最大音量的三分之一的音量听,一个星期后就可以用你自己平常的音量听了,这个是我自己的方法
【注意煲耳机切忌用有损音乐格式,因为有损音乐格式压缩的是高频和低频,煲耳机就是要把高频和低频煲好,用有损音乐格式煲不出效果的;煲耳机三星期结束后可能你觉得音色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不要紧的,自然听就好,一个月左右就会出效果的】
用了三百个小时以后。面对高一档的塞子也面无惧色。不是自己的塞子变吊了,是别的塞子地位下降了
天才撸管少年:
一般的耳机还真不用煲,除非是高频太毛糙低频下潜实在太浅,一般都是顺其自然的……如果真要煲,有专门的白噪音粉噪音,用这声音搭配70%左右的音量去一直放,每天4小时最多了,效果立竿见影
一个字、装比!
建议哈,听Eason10年的Live,用心感受颗粒感和大喘气吧~
谢邀 耳机的确是越听越舒服 但是我不推荐去特意煲 正常听即可 如果非要煲 不必弄什么白噪音 注意高中低三频都均衡的听
煲,就是用声音的自然振幅把线材之间震得更洽合,但是这个声音不能大或极端到把线材震到破坏性或不合适的地步,所以在煲的时候要注意音量和乐曲的选择。
其实长时间用耳机听不同风格的东西也行。
个人觉得没有必要专门煲耳机,如果真有所谓的煲玩耳机之后产生了明显的变化,那也其实是一个快速挖掘耳机潜力,同时缩短耳机使用寿命的过程。
用调频收音机,把收音机调到没有频道,只有呲呲声,让音量调到你耳朵能承受的最大值,连续响10个小时以上,让后音量调到你耳朵能听到的最小值,再接着响几个小时就算初步成品,最后停摇滚,金属的重摇滚,每天听歌几个小时,联系一周,大部分耳机都能达到最好状态了
被尿憋死的神经:
一张图解决问题~一张图解决问题~不过一般一千以下的有些人建议就随便听就好,不用刻意去煲,自己感受变化。我个人倾向于还是煲。
啊 壮哉我大tf10
我觉得吧 正如前面大神说的煲机是相互的但我想加一句 “更多时候不是你煲耳机 而是耳机煲你”习惯了便爱上了(除非真的没法习惯= =)
用火。用火电。
番番de未泯:
耳机是用来“听”的,不是用来“吃”的,根本不用“煲”啊,煲机是玄学。
以大部分耳机的振膜效果之差,根本谈不上煲。有用吗。某些情况下有,对于某些耳机,经过一段时间振膜的使用,使得振膜进入状态,会有一定的效果。打个比方就是一张崭新的A4纸和一张揉皱的A4纸,纸的不少性质已经发生了改变,当然,耳机振膜的改变远远没有那么明显。耳机的振膜(主指动圈)一般有较多的涂层,高端的头戴式涂层更是厚,一段时间的使用确实会“达到应有的效果”但不是“达到更好的效果”。其实这个在音响和头戴式上比较明显,一般耳塞也仅仅是进入状态而已。这跟“手机第一次充电要充满不是一会事”
踢飞10还是自然听吧……不听动次打次过一段时间就煲的差不多了 (*≧▽≦)
煲是需要的。但指望前后有天壤之别也是不现实的。动圈振膜的关系新的时候比较硬经常会不到位。所以时间长了声音会有一耳朵变化。动铁变化相当小,也有。至于怎么煲,红白噪,收音机,自然放,都行。百度搜出来的都行,只要把新的这段时间稳定过渡过去就成。顺便最重要的,好奇今年2015了,题主是怎么买到TF10的?还能有全新的?求私信呀!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文字、视频等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大家学习与交流。相关内容如涉嫌侵犯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请向本站发送有效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反馈邮箱&&&&。
学生服务号
在线咨询,奖学金返现,名师点评,等你来互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入耳式耳机煲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