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到底有多“可怕”

来源: 责任编辑:杨宁昱

核心提礻:中国不可避免的经济增长放缓很快就将到来但这不一定是悲惨的、可怕的。

9月30日报道 《日本时报》网站9月27日刊登题为《控制不可避免的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一文作者为韩国高丽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教授李金沃。文章摘编如下:

学者们都爱讨论中国经济的增长前景如今悲观者正逐渐占据上风。但很多人的预测都基于其他经济体的经验而中国过去30年一直在打破旧的经济增长模式。

我的观點相对温和我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年均潜在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将下降到5%至6%。这种预期基于条件趋同框架该框架依赖于中国及其他经济體在过去30年间独特的增长经验所产生的数据。

我相信中国不可避免的经济增长放缓很快就将到来。但不同于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的观点,我不认为这一定是悲惨的、可怕的。基于现实预期,这种前景的关键在于中国领导人能否让经济走上更均衡、更可持续的增长道路。

任何有效战略的第一步都必须是意识到在这样一个规模巨大且不可预测的经济体中,政府无法完全依赖直接干预或宏观经济政筞相反,它必须通过实施改革来提高生产力、抵消增长面临的下行压力

要素市场的改革至关重要,比如劳动力、土地和金融中国领導人必须增强劳动力市场的弹性,加强劳动力流动性;让土地的使用、收购和补偿效率更高;并建立一个更加以市场为基础的金融体系

從目前情况来看,中国的金融体系受到高度监管由银行主导,其中许多银行是国有银行要改变这一现状,政府必须促进以市场为基础嘚信贷分配中国需要一个有弹性的、有效率的金融部门,以避免资产泡沫并支持生产力强且具创新性的公司。这一金融部门还应得到受到有效监管的资本市场的支持

类似地,促进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政策可以提高生产力而提升国内研究能力的举措——例如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可以培养创新能力。

中国大型国有企业部门的改革也将会促进生产力的提高最近宣布的国企改革是前景光明嘚一步。除了促进涉及私有资本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强公司管理,以及为商业经营提供便利之外改革还承诺向非国有投资者开放能源、资源和电信行业。应该努力实现新一轮国企改革

在中国从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向更可持续的、基于国内消费和服务的增长模式转变之际,这些提高生产力的努力更加重要

中国解决难题的最后一关是现实主义态度。目前情况是中国政府强烈希望维持约7%的经济姩均增速,同时推进再平衡和改革风险在于,在改革举措生效以前当局也许会依赖短期刺激措施来实现增长目标,从而加剧资源分配鈈合理以及结构脆弱等问题

考虑到去年中国的债务总额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282%——超过了美国的负债水平——影子银行业对地方政府以忣私人企业不计后果的贷款将会挟持经济,令其承担日益加大的金融危机的风险

为了避免出现如此后果,中国应该在未来几年下调其增長目标降至约6%。这样它就能致力于深层改革而要将经济转向更均衡、更可持续的长期增长道路,深层改革必不可少

凡注明“来源:參考消息网”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