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同业业务之间同业业务的风险主要来自哪里

金融机构同业业务发展的新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作者:赵越
  摘要:2012年以来,快速发展的金融机构同业业务呈现出新的特点,不稳定性增强、业务衍生形式多元化、功能发生本质性改变、机构主体分层化明显。这些新特点带来了新的问题,包括放大了市场波动,同业业务游离于市场监管、规避了信贷调控、脱离了市场监督。对此,如何进一步加强同业业务管理,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同业业务 同业拆借 市场监管
  日,人民银行发布了《同业存单管理暂行办法》,同业存单正式推出。同业存单的推出增加了金融机构同业负债的管理工具,也有利于规范近年来迅猛发展的金融机构同业业务。2012年以来,金融机构同业业务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其带来的市场剧烈波动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以辽宁省为例,对此进行详细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金融机构同业业务发展的新特点
  同业业务是商业银行之间及其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往来行为,主要包括同业拆借、同业存放、买入返售(卖出)、同业借款等1。新形势下,金融机构同业业务发展呈现以下新特点。
  (一)不稳定性增强
  近年来,同业业务由于资金使用效率高、盈利空间大、资本消耗低、无拨备要求等优势,受到银行机构的普遍青睐而得以迅猛发展。以辽宁省为例,2012年末,金融机构同业业务负债方余额较2010年末增长了92%,高于同期各项存款增速63个百分点;同业业务资产方余额较2010年末增长了67.9%,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近30个百分点。
  但由于同业业务有别于一般存款业务,其游离于实体经济,流转于金融市场,乘数效应显著,具有一定的虚拟特性,极易受市场事件、预期因素及政策环境影响骤升骤降。2013年以来,金融机构去杠杆,同业业务萎缩。2013年9月末,辽宁省金融机构同业业务负债方余额较2012年末缩减了7.3%;同业业务资产方余额较2012年末萎缩了11.8%。特别是,同业负债期限主要以3个月以内的短期为主,不稳定性较强,使得同业负债占比较高的金融机构较易在同业负债批量到期而市场整体资金紧张时出现困难,如2013年6月债市风暴中某股份制商业银行首先出现违约。
  (二)业务衍生形式多元化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商业银行之间及其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往来行为都可以称为同业业务,既包括无担保的同业拆借、同业存放、同业借款,也包括票据的买入返售、卖出回购等。从辽宁省的情况来看,同业往来(包括同业存放和同业拆借,下同)和买入返售分别是同业业务负债方和资产方的主要形式。在负债方,2012年末,同业往来占金融机构全部资金来源的7.15%,卖出回购占2.92%。在资产方,2012年末,同业往来占全部资金运用的5.35%,买入返售占7.79%。同业往来中同业存放占绝大部分。从负债方看,2012年末,辽宁省金融机构同业存放占同业往来的93.8%,同业拆借占5.84%。从资产方看,2012年末,存放同业余额占同业往来的85.39%,拆放同业余额占比为9.27%。这主要是由于同业拆借有明确严格的监管规定,为规避监管,金融机构不断创新拆借之外的同业业务形式。
  笔者发现,在实际工作中,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系统内以“协议存款”的方式通过“存放同业”科目将闲置资金上存,之后通过“调出调剂”来运用资金。另外,金融机构通过同业拆借进行的同业业务也不全是监管范畴内的同业拆借,比如,辽宁辖内某城商行同业拆借项下开展的业务实际上是同业代付2。根据《中国办公厅关于规范同业代付业务管理的通知》(银监办发〔号)规定,同业代付记录在同业拆借项下,但实际监管上并不适用《同业拆借管理办法》。
  (三)功能发生本质性改变
  同业业务逐渐由清算工具演变为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管理工具。在同业存款利率放开之前,同业存款主要期限为活期,用途是清算,同业存款利率放开以后,特别是近几年,非清算性质的同业存款大幅增加,其清算功能逐渐弱化,资产负债管理功能进一步突出。
  以辽宁省为例,2012年末,满足清算需要的活期同业存款余额较2011年末下降2.4%,2013年9月末较2012年末又进一步下降70.9%。同时,作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工具的定期同业存款急剧增长。2012年全年定期同业存款累计发生额较2010年增长了270.4%。同业业务中的资金来源与运用成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渠道,与公司业务、零售业务并列成为许多银行的三大主营业务。2012年,辽宁省金融机构资金来源增量中同业业务占比为15.64%,较2010年提高了24个百分点;资金运用增量中同业业务达到22.90%,较2010年提高了22个百分点。
  (四)机构主体分层化明显
  以股份制商业银行和部分跨区域经营的城商行为主的全国性中小型银行经营较为活跃,创新性强,属于相对风险偏好型,其主要通过在同业市场吸收资金进行高盈利性运作,同业业务以负债方吸收资金为主。全国性大型银行资金相对充裕,区域性中小型银行资金运用渠道相对单一,这两类机构是同业市场资金的主要供给方,同业业务以资产方运用为主。
  以辽宁省为例,2012年,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3同业往来负债方增加额为99.13亿元,同业往来资产方增加额为206.54亿元;中资区域性中小型银行4同业往来负债方增加额为16.33亿元,同业往来资产方增加额为149.12亿元。两类金融机构合计资产方增加额是负债方的3.1倍。中资全国性中小型银行5同业往来负债方增加额为768.61亿元,同业往来资产方增加额为249.29亿元,负债方增加额是资产方的3.1倍。2013年前9个月,辽宁省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同业往来负债方增加额为-119.22亿元,同业往来资产方增加额为215.21亿元;中资区域性中小型银行同业往来负债方增加额为79.99亿元,同业往来资产方增加额为111.22亿元。辽宁省中资全国性中小型银行同业往来负债方增加额为252.72亿元,同业往来资产方增加额为-422.05亿元。
  金融机构同业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放大了市场波动
  目前,金融机构同业业务利润主要来源:一是借短放长的利差,二是巨大的同业业务发生额和较高的流动频率。前者势必形成资产负债的大量期限错配,后者在金融机构相同的考核周期下,同质化的资金需求和不稳定的资金供给极易引发市场共同的乐观和紧张气氛,特别是大量关键期限同业资产到期的资金紧张时期,如果发生违约事件就会迅速在同业中引发恐慌情绪,并蔓延传导,放大市场资金波动和价格波动,增加系统的不稳定性。
  (二)游离于市场监管
  现有法规对同业拆借制定了较为详尽的监管办法及实施细则,但对同业借款、同业存放、调入调出调剂等资金往来的规定较为简单,甚至模糊。金融机构为规避监管,基本上采取同业存放、同业代付等性质相同但形式不同的业务方式来取代同业拆解,规避监管。近些年,辽宁省金融机构同业拆借占同业业务量不到10%,没有同业借款发生,目的就是规避人民银行的监管。
  (三)规避了信贷调控
  目前,同业业务不仅是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工具,也成为银行将表内信贷资产转移出表外,规避信贷调控的重要手段。据对辽宁省城商行的检查,途径有以下几类:
  1.票据买入返售
  部分城商行通过票据买断转贴现,与贷存比较低的农信社和农商行合作,将应归于贷款项的票据资产计入资产负债表的“买入返售金融资产”项下。
  2.计划
  个别城商行通过自营资金对接银信合作的信托受益权转让,将信贷资产转移至资产负债表的“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项下。通过上述腾挪,银行和企业之间的融资行为被掩盖为银行与金融同业之间的金融资产投资关系,不占用信贷规模,降低了风险资产规模,又能够绕开存贷比监管和信贷政策导向的约束。
  3.资管计划
  个别城商行通过同业存放资金对接银证合作的资管计划,将融出资金转移至资产负债表的“应收款项类投资”项下。
  (四)脱离了市场监督
  市场的监督主要取决于信息的透明。《同业拆借管理办法》规定,同业拆解通过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网络进行。对同业存放等同业业务没有相关规定,目前金融机构间同业存放普遍采取网下交易。从辽宁省的情况看,九成以上同业往来采取网下交易。大量的网下交易容易产生期限不透明、信用不透明、机构不透明,给银行运作、市场监管和金融系统稳定都带来隐患。
  政策建议
  (一)修订《同业拆借管理办法》
  将金融机构间同业存放、同业代付、同业借款等无担保的资金融通业务全部纳入同业拆借监管范围,完善监管制度,杜绝变相拆借行为的发生。同时,纳入同业拆解监管领域后,通过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网络进行交易,有利于同业市场的透明、监管及交易主体之间市场行为的发现。
  (二)完善对同业资产负债业务的监管
  按照现行的监管规定,同业资产的风险权重为20%-25%,同业往来资产无拨备要求,同业存款大部分无准备金要求,这些监管规定无法全面衡量同业资产负债业务风险,刺激了同业业务冲动发展。建议修改监管标准,促使金融机构在平衡风险和的基础上发展同业业务。
  (三)改革商业银行考核机制
  目前,利益驱动下的商业银行考核模式既包括时点考核,也包括规模考核。时点考核人为设置了易引发市场波动的关键时点,规模考核加剧了同业业务规模过度虚拟性的特征。建议改时点考核为日均考核,规模考核为单位指标的盈利水平考核。
  (四)丰富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管理工具
  近年来,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模式主要是资产带动负债下的发展,这种同业资产发展的模式使得市场资金紧张成为常态。在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主动负债管理应该成为商业银行日益重视的资产负债管理内容。同业存单的推出,为拓展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融资渠道、促进货币市场发展提供了标准化的主动负债工具。建议加强对标准化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的监管,进一步丰富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管理工具。
&&& 作者:赵越 孙永君 李媛媛
  1.《2013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同业代付是指受托代付行根据代付申请行的委托,在规定的代付起息日,向代付申请行指定的企业支付相关款项,代付申请行在约定的代付到期日归还代付行有关款项的业务。
  3.包括(,)、(,)、(,)、(,)、、(,)、邮政储蓄银行在辽宁辖内的分支机构。
  4.包括鞍山、抚顺、丹东、营口、阜新、辽阳、盘锦、葫芦岛、铁岭、朝阳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营口银行除外)。
  5.包括(,)、农业发展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进出口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浙商银行、盛京银行、、、营口银行、哈尔滨商业银行、银行。
  作者单位:赵 越 沈阳分行货币信贷处
  孙永君 东北财经大学财政学院
  李媛媛 南京审计学院
  责任编辑:罗邦敏 廖雯雯
(责任编辑:HF025)
02/15 15:2602/02 14:41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专题图鉴
网上投洽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寻找银行同业业务风险的有效防范办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寻找银行同业业务风险的有效防范办法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金融机构同业业务发展动因、风险及政策建议--《华北金融》2014年05期
金融机构同业业务发展动因、风险及政策建议
【摘要】:随着我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化,金融机构间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同业业务保持快速增长。同业业务快速发展是由内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同业业务具有能规避金融监管、降低资本占用、扩展利润增长等多重优势,金融机构自身有扩大同业类业务的动力,而我国当前的金融宏观环境使同业业务快速发展成为可能。然而同业业务快速增长也可能带来弱化金融宏观调控效果、增加流动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以及影响金融机构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等风险,下一步需要金融机构和金融宏观管理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合力防控好同业风险。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F832.2【正文快照】: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入,利率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速,金融市场日趋完善,融资结构持续优化。在此背景下,金融机构大力激发改革创新动力,加快经营转型力度,增强与金融机构同业之间交流合作,同业业务保持快速增长。一、同业业务基本情况近年来,金融机构同业业务总体保持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晓勇;[J];金融信息参考;1998年12期
;[J];中关村;2005年07期
周伟忠,庄伟;[J];上海金融;2005年04期
程志国;[J];金融信息参考;1998年04期
傅良中;[J];电子商务世界;2005年08期
;[J];西南金融;1985年08期
王俊川,宋占平;[J];经济师;1998年07期
周诗广;严立无;;[J];南方金融;1985年07期
本刊编辑部;;[J];南方金融;1986年04期
陈秀东,徐少曦;[J];福建金融;198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江华;;[A];广西服务企业年问题研究[C];2009年
韦耀莹;钟凤艳;;[A];广西农村经营机制创新与国际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钱勤华;;[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姚善英;;[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周静;;[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孙飞;陈兵;蒲实;;[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姚遂;;[A];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下)[C];2002年
张长龙;;[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卷)[C];2006年
司林胜;徐营星;;[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赵斌;;[A];《武汉金融》2010年第12期[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商务时报》记者
陈琨;[N];商务时报;2007年
刘诗平?白洁纯;[N];中国信息报;2008年
黄金滔 朱先妮;[N];上海证券报;2009年
高汉祥 记者
颜春匀;[N];六盘水日报;2009年
李赞;[N];陕西日报;2011年
刘华;[N];成都日报;2005年
农行江苏徐州分行
延门;[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5年
王清(湖南省湘潭人民银行);[N];法制日报;2005年
李卫玲;[N];国际金融报;2004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袁长军;[N];金融时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史山山;[D];安徽大学;2011年
罗玉冰;[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张雪强;[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周再清;[D];湖南大学;2012年
王大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桑瑜;[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谭辉雄;[D];湖南大学;2010年
叶涛;[D];厦门大学;2006年
徐明圣;[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王赟;[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计培丽;[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杨楠;[D];广西大学;2011年
苏志敏;[D];宁波大学;2012年
张林友;[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杨渊博;[D];西北大学;2014年
肖肖;[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李津津;[D];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11年
蔡谦;[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林琳;[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吕丹;[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同业业务快速发展的风险及对策
2014年6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同业业务是金融机构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减少资本占用、增加经营收益的重要工具。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同业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银行流动性管理、系统性风险防范、金融业宏观调控提出挑战。本文对防范同业业务风险的具体做法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建议。 中国论文网 /2/view-6540451.htm  关键词:商业银行;同业业务;风险管理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金融脱媒的深化,金融机构间同业业务交易逐渐活跃,尤其是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同业业务已成为其业务经营的重要内容。同业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风险也随之暴露。资产端与负债端期限错配产生的流动性风险,增加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以及规避信贷规模管控等都值得关注。   一、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同业业务发展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西安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同业资产和同业负债快速增长,截至2014年4月末,西安城区八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同业资产同比增长77.52%,同业负债同比增长33.34%。各机构同业资产中存放同业主要用于与同业间的日常清算,以活期存放为主。由于同业存放无需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金融机构间互存可以不断循环,进而使同业业务规模扩大。   二、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同业业务存在的问题及风险隐患   (一)同业资金运用期限错配易引发流动性风险。截至2014年4月末,西安城区八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同业负债资金中,期限为1年及以内的资金占比92.75%,1年以上的资金占比7.25%。同业资产资金中,期限为1年及以内的资金占比89.64%;1年以上的资金占10.36%。金融机构同业资金运作中,借入资金与资金运用大多通过期限错配获取利差收益,如果金融机构无法借到足够的资金,负债期限较短的资金到期后就会出现无法偿还的情况,导致透支或违约。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受融资创新产品少的制约,一旦同业市场资金紧张就会受到流动性风险的冲击。   (二)同业市场利率的分化使流动性风险因素加大。经调查,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在同业业务利率执行中并不统一,同时,同业融资价格不透明,极易引发恶性竞争,影响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报价质量,扰乱资金市场的价格稳定。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利率的波动性显著增强,对金融机构负债来源的影响因素将大大增加,加剧同业资金波动,使流动性风险因素增大。   (三)同业业务的发展增加了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截至2014年4月末,与西安城区八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开展同业业务的机构数为122家,其中银行机构118家,证券机构4家;本地机构52家,异地机构70家。同业业务的发展,使得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合作更为紧密,由此产生的金融风险关联度也大幅提高。比如金融市场发生的局部风险事件,可能会通过同业业务链条扩展到整个金融市场、整个金融体系,且传导速度更快、更隐蔽,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宏观金融的不稳定性。   (四)同业业务规避信贷规模管控,影响监管机构调控效率。由于金融管理部门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信贷规模调控的主要方式是监测存贷款规模、贷款集中度等指标,而对同业业务不纳入信贷规模管控,因此,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规避信贷规模管控,大规模进行同业业务,并实现了游离在管控范围之外,影响了监管机构准确判断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运用资金的真实状况。   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防范同业业务风险的具体做法   计提风险准备金。西安城区八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均对同业业务计提了风险准备金。   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截至2014年4月末,西安城区八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中,除1家机构未对同业业务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外,其余7家均建立了同业业务规范流程及同业业务风险防范预警处置机制。同时,八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均配备了专职人员负责同业业务,业务人员岗位设置最少2人,最多20人。   风险处置。截至2014年4月末,西安城区八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中,最大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为211.4%,最大十家客户授信集中度为796%。   建立利率定价机制。西安城区八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中,除1家机构未建立利率自主定价机制外,其余7家均建立了完备的利率自主定价机制,能合理确定同业业务的定价。以某城市商业银行为例,该行成立了同业定价小组,并在《同业业务管理办法》中对同业业务定价机制做了明确规定,具体为:吸收本币同业定期存款的定价,采用以同期限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为基础,并加减相应点数或上下浮动确定同业存款价格的机制,Shibor利率以当日中国货币网公布的同期限利率为准。吸收本币同业活期存款价格原则上参照人民银行挂牌公告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执行,超过人民银行挂牌公告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水平的,须由该行总行同业定价小组审批。   四、加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同业业务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完善监管制度和体系,加强全面风险监管。健全同业业务的监管制度框架,规范对创新型同业业务的会计核算、风险计量、尽职管理、风险控制和责任追究,要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细化相关管理办法或指引,建立完善配套的会计核算、流程管理、检查监督等制度。使基层监管部门和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机构有法可依、有据可查,依法合规开展同业业务创新和发展。   (二)强化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自我约束,不断提升风险控制能力。一是按照风险和成本可控原则设定适应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同业业务发展的监管指标,重新梳理风险资产权重体系,避免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通过不同风险权重的资产业务进行监管套利。二是分机构、分区域开展现场检查,揭示规避监管要求或变相掩盖风险的行为,督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建立完善同业业务、表外业务的风险分析预警体系和风险管控机制,建立并严格执行统一综合授信限额制度,加强表内与表外全面风险管理。三是加强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流动性状况的监管,指导各机构做好压力测试和风险应急预案,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不断提升风控能力。   (三)规范银行间同业市场操作,使同业创新业务健康稳定发展。构筑多层次的监管机制,避免监管真空。明确市场规则、创新业务操作规程、参与市场交易主体的职责和违规责任追究。加强市场监管和业务交易合规性监测,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确保同业市场业务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宏霞,何桐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分析―基于同业业务视角[J].财会研究,2014,(3):77-80。   [2]焦洁.浅析商业银行金融同业合作的创新空间及发展策略[J].中国外资,2014,(5):77。   [3]肖崎,阮健浓.我国银行同业业务发展对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14,(3):65-73。   [4]叶翔,梁珊珊.银行同业业务发展及其对货币供给的影响[J].海南金融,2013,(1):53-58。   [5]赵越,孙永君,李媛媛.金融机构同业业务发展的新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基于辽宁省的调研[J].债券,2014,(1):49-52。   Risks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Business of the Same Trade of Local Corporat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SHANG Wenyu   (Operations Office of Xi’an Branch PBC, Xi’an Shaanxi 710002)   Abstract:The business of the same trade is an important tool fo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o adjust the structure of assets and liabilities, reduce the occupation of capitals and increase the operation income. The business of the same trade of local corporat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develops rapidly. Meanwhile, it also challenges banks’ liquidity management, systematic risk prevention and financial macro adjustment and control.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concrete measures on prevent risks of the business of the same trade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Keywords: commercial bank; business of the same trade; risk management   责任编辑、校对:杨振峰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行同业业务风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