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集团实力有多强为什么不上市

华为为何不上市?任正非的大智慧 - iDoNews
> 华为为何不上市?任正非的大智慧
华为为何不上市?任正非的大智慧
众所周知,华为是目前中国最成功的高科技企业之一,与其他企业不同的是,华为虽然很早就员工持股,但是却迟迟没有上市。
在各个互联网企业鼓吹着天使轮,A轮B轮,IPO的时候,华为却坚持着自己的原则。而在大量互联网公司只烧钱不赚钱吹着泡泡的时候,华为却每年都有利润的高增长,员工的高收入。华为员工的收入丝毫不逊色于一些顶尖的互联网企业。华为是如何做到的?不上市的背后又是什么呢?前不久,新华社对任正非的专访解释了很多问题。
一、华为的傻
华为是跟着深圳特区一起成长起来的,在华为的发展期,有过房地产的一轮轮暴涨,有着股票市场的大发展。个人也好,企业也好,都喜欢急功近利的赚快钱。
很多注明的企业,都在房地产大热的时候成立房地产公司,在股票大热时候去上市,去增发圈钱,去资本运作。主业反而因为辛苦成了获取银行贷款的筹码。
而任正非说华为傻,不把钱看成中心。中心是理想,理想就是要坚守“上甘岭”。钱不是最重要的。
今天,很多人在谈“情怀”,而有意思的是,喊着情怀的人,其实恰恰在出卖所谓的“情怀”来获取金钱。情怀是给别人看的,钱是给自己赚的。
而任正非坚持着自己的傻,坚持着情怀。上市明明是可以圈钱,可以一夜暴富,任正非没有选择。
平静如水的搞研发,搞科技,甚至搞科学。在技术研发上多年持续投入,在管理效率上不懈追求。
任正非透露,丰田的董事退休后带着一个高级团队在华为工作了10年,德国的工程研究院团队在华为也待了十几年,还有IBM持续的咨询。这些傻工夫,慢工夫构成了华为今天高效的管理体系。虽然个体呆在这个体系中未必舒服,但是却保证了华为整体的效率。只要大方向正确,华为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达到业内高水平。
在基础科研上,华为的海外研究所“2012实验室”现在有700多位科学家,今年会到1400多人,大多是外国人,所长是中国人,而所长就是服务的。这些研究很多是基础理论研究,短期内不会有效益,但是这些研究构成了华为的核心竞争力。
多年前的研发让华为今天在一些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而今天的研发保证华为在未来具有核心竞争力。
抛弃了资本运作,虽然会失去了很多短平快的赚钱机会,但是聚焦于基本的产品,技术,管理,可以获得长久的竞争力和持续的增长。
华为的傻得到了回报。
二、为何不上市
关于华为的内部股制度,外界甚至华为内部一直颇有微辞。任正非对此做了解释。
如果上市,“股东们”看着股市那儿可赚几十亿元、几百亿元,逼我们横向发展,我们就攻不进“无人区”了。
这里任正非很清晰的解释了资本对企业发展的副作用,上市企业是属于股东的,股东持有股票是一种短期或者中期的财务行为。所以股东关注的是财务报表,利润与股价让他们用脚投票。
上市以后,企业就很难保持情怀,或者长远的决策,至少长远的决策不能对短期利益影响太大。
其实,百度就一直对美国投资者很无耐,百度在投资耗费巨大的人工智能项目,但是短期没有收益。百度在做O2O,未来前途无量,但是眼下要烧钱,结果就是投资者不买账,百度不得不搞出来航母计划,把烧钱的部分独立,来博取投资者的欢心。
而华为就无须考虑这么多,可以10多年的持续投入到不赚钱,短期看不到效益的地方。
除了决策权,任正非还提到了分配的问题。任正非说
华为这些年劳动与资本的分配比例是3:1,每年经营增值部分,按资本与劳动的贡献设定一个分配比例,劳动者的积极性就起来了。
华为公司3年前应该快垮了。为什么?因为大家有钱了,怕苦了。我们往海外派人都派不出去。大家都想在北京买房、陪小孩,都想在好地方呆。我们就琢磨:为什么不提升一线作战的人的待遇呢?我们确定非洲“将军”的标准与上海、北京的标准不一样,年轻人在非洲很快就当上“将军”。你在非洲干,就朝着这个非洲“将军”的标准,达到了就是“将军”,就可以拿“将军”的钱。现在我们的非洲员工根本不想回来。
对于一个上市企业来说,员工薪酬是市场价。剩余的都是股东的,股东都希望自己拿到的利益多一些。而这样员工的薪酬是市场价,积极性自然也是市场价。
而华为保留了足够的利益分配权,股东分多少,薪酬分多少才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薪酬就可以多分一点。
非洲业务有利于企业的发展,那么就给在非洲的兄弟多点待遇与机会。
不上市,资本在贪婪,也不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而上市以后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此外,任正非还有一点没有说明。人性都是有弱点的,当个人面对手里千万,上亿的股票,玩玩会选择卖到享受人生,而不是继续奋斗。你给了将军的待遇,它也不要的,或者他退到幕后,让后来者奋斗给他贡献收入。而华为不上市,你只有继续奋斗才有分红的机会。
所以华为不上市。
作者:maomaobear | 来源:iDoNews 专栏
正在加载......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华为声称不上市 为什么又要在海外上市?
  华为一个专注的“傻子”
  我们国家谈论企业家、尊重企业家不是太多,而是不够,远远不够。最近有一个名人,做企业做得不错,但也不敢说是国际上最好的。这个人最近成为这个世界上,或者即将成为这个世界上最有权力的人,就是,马上就要成为总统。这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从来没有任何公职经历的人要管理这么大一个国家,成为美国总统。这或许说明一个问题,企业家的能力和精神对一个国家、对一个社会的重要性。
  怎么理解企业家在现代社会的作用,他至少可以给我们创造财富,改变我们的生活,甚至是改变生活方式。以创造财富、改变生活方式而论,咱们这个国家和社会有京东、没京东,可能是不一样的。有、没有华为,是不一样的。更不用说有、没有马云,是断然不同的。具体到华为,这是大家非常关心、知名度非常高,美誉度也非常高的民族企业。
  华为这个企业有哪些了不起的地方,有哪些出色的基因,它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面临哪些问题、有哪些困惑,的经验能否在全中国推广,能否对这个世界有普适性。就这些疑问华为研究专家程东升先生11月26日携新作《华为三十年》做客北京青年报青睐阅读为现场来宾进行了解析。北京青年报副刊主编陈新在活动前给予上述致辞。
   程东升:华为正在成为一个全球化公司
  关于华为这家公司,至少有人听说过或用过它的手机。这家公司1988年创立,到现在有将近三十年的历史,它的创始人叫任正非。他是贵州人。
  这家公司很有意思,因为它诞生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是创造了很多奇迹。它某年向国家纳税30亿人民币,是联想一年利润的总额。它在创办时只用了2万块钱作为起步资金,是草根创业。跟现在的很多大学生一样,在非常艰苦的环境内创立了这家公司。
  但是,三十年后的今天,它从一个技术的模仿者,也就是“山寨”别人的,中间作为追随者,到现在在局部,甚至在很多领域成为领先者。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新闻,华为参与了5G标准的制定。还有文章说华为改变了中国人在通讯领域的地位,完全把握了5G技术的走向。当然,这句话不是很准确,华为现在也没那么牛。但是,的的确确,它是从仿造者、追随者,到现在成为局部的领先者,未来有可能成为这个行业真正的大佬。
  现在它在世界电信制造业的排名处在第二位,距离第一位还有比较长的距离。但是,它成长的速度非常快。
  目前华为有10万名员工,分布在全国各地。它的外籍员工的比例非常大,在全球有将近30个研发中心,外籍研发人员的比例更高,达到70%。
  没有人真正了解任正非
  任正非这个人很低调。到目前为止,公开的媒体报道非常少。尤其是在2003年出第一本关于华为的书,一度想联络采访任正非,实际上这本书没有正面采访到他。一直到准备出版的时候,我们接到华为的联系,到深圳去跟华为进行交流,是一个叫付军的付总接待的我们。付总后来也离开了华为,来到北京创业。后来又去到长沙,在长沙的这个公司做高管。任正非在整个过程中是没有出面的,他是委托了公司相关人员跟我们进行了交流,对书中的不实之处进行了修订。
  当时的华为是处在比较封闭的状态。它的产品和我们普通人是没什么关系的。手机是终端产品,华为是做基站设备的,当时跟我们终端的消费者没有关联性,他们不太重视品牌传播。
  任正非这个人低调。有些企业家,马云同学经常说打着望远镜找不着竞争对手。我们把马云称作ET他长得像外星人。这个外星人很喜欢跟我们交流,不但喜欢跟他的供应商交流,他很喜欢跟媒体打交道,很喜欢站在聚光灯下。任正非不是这样的,他这个人比较讨厌在外面交流。华为一直非常低调,任正非也特别低调,不愿意跟外界特别多的沟通,造成了华为对外的神秘感。大家老是想学习它、研究它,但是很难抓到它。这是任正非这个人和华为这个公司给大家的基本印象。
  毛泽东思想指引华为
  华为在1988年创办的时候,是草根创业,没有任何品牌,没有政策优势。当时中国电信市场是所谓的“七国八制”,我们之前用的模拟式电话、手摇式电话,当时的交换机是由7、8个国家不同制式的公司提供的。中国是没有能力生产自己的交换机的,几乎全部进口。华为后来也从事这个领域的产品生产。华为的价格只是这些进口产品的三分之一。
  产品研发出来以后,华为到底怎么推广呢?他们采取的模式是农村包围城市。这是我们从华为的有关资料里看到的一句话。我们看到这句话很熟悉,因为这是毛泽东打游击战的战略。因为在一线城市,都是被这些大牌的跨国公司占据的,这是他们的天下。跨国公司几乎在所有的省会都有自己的分公司,营销力量非常强,技术服务力量也非常强。但是,在农村市场、二三线城市,他们的力量是非常薄弱的。所以,华为就从这里下手,所谓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战术,一点点蚕食跨国公司的战场。最终,攻入主要城市。现在是三分天下。
  当华为1988年创办的时候,任正非就提出华为要三分天下。虽然只有2万块钱创办这家公司,但志向非常大。当时他就立下志向,未来世界电信市场里,华为必定要占三分之一。到十五年左右的时候,他就已经实现了这个目标。
  日本有、中国有任正非
  在日本稻盛和夫同样是个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商业思想家,他现在已经80几岁了,创办了几家世界500强企业。他是日本京瓷公司的创始人。京瓷公司现在是生产复印机、数码产品的公司。最初的京瓷公司是做陶瓷产品的。很多公司的产业变革是不可思议的。稻盛和夫创办了这家公司,把这家公司带入了世界500强。
  之后,他又拯救了日本航空。日本航空在辉煌一时之后也陷入了困境,也是濒临破产。稻盛和夫临危授命,成为这家公司的董事长。经过短短六年的时间,日航又从濒临破产晋升为世界500强。
  稻盛和夫的年龄比任正非大,但他们的人生经历非常相似。稻盛和夫出生的时候,日本跟中国一样,产业凋敝,民众生活非常困难。任正非小时候也是这样的,1944年出生。在少年时代和青年时代,经常处于饥饿的状态,家里没东西吃。稻盛和夫也是这样,家里非常穷。任正非家里也是这样,家里三四个兄弟姐妹,每个人多吃一口饭,另一个人就要饿死。这两个人有相似的人生经验,而且这两个人也都有连续创业的经验。稻盛和夫是连续创业,连续成功,一直到80几岁,还在做创业的尝试。稻盛和夫也有强烈的危机意识。
  我一直觉得危机意识的来源可能和小时候的经历有密切关系。饥饿感的背后是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身体机能的饥饿有可能带来精神状态上强烈的不安全感。后来稻盛和夫一直觉得公司经营处处面临危机,只有去除危机,公司才能正常发展。任正非也有这种强烈的意识。这两个人的思想观念非常相近,人生经历非常相近。
  稻盛和夫在2011年来到广州,应任正非的邀请,专门去华为参观访问,两个人进行了闭门交流。任正非和稻盛和夫两个人是惺惺相惜。我听华为公司传达出来的信息是稻盛和夫对任正非很敬佩,任正非觉得稻盛和夫很像自己。虽然比自己年长十几岁,但他们的人生经验非常相近。日本的文化和中国的文化是一脉相承的,稻盛和夫的《干法》和《活法》里有几个核心观点,像利人、利己,都是来自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我们也许已经在现场的历史时期淡化了这种思想,但日本人保留得非常好,学习得也非常到位。
  华为用三十年的专注赢得尊敬
  任正非也反复说,华为实际上是一群傻子,所谓的傻就是他们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华为在成长三十年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的股票的跌涨。1993年,股票刚刚发行,很多人疯抢股票。2007年,又是一次大牛市。从2007年到现在一直处于熊市状态,现在开始恢复。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赚了很多钱。我的同事,在2004年的牛市里,从20万赚到800万。这叫投机行为。反正市场上有机会,我跟着大势走。有可能爆发,有可能赔本。还有一个行业,就是地产,三十年来,起起落落。华为都经历了,但是都没有做。华为没有票,也没有做地产。华为的地产都是产业地产,是因为自己有需求。
  华为经历了很多诱惑,都没有随波逐流。为什么?它专注,它专心,它专一。我就做我的电信设备,做最专业的东西。也许它的利润率不是很高,发展得不是很快,但我一定会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成为最牛的人。从三十年前2万块钱创业的只有几个实习生的小公司,现在成为全球第二大电信设备制造商。
  华为的手机也是。先在销售,为沃达丰这家世界著名的品牌做贴牌。同时,又做华为自己的品牌。先在欧洲卖得非常好。2008年才回到中国销售。华为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非常晚。这个时候最牛的手机是小米,小米手机风靡大江南北。有一句著名的口号“猪站在风口上也能飞得起来”。我很认同这句话,但还有一句话要送给雷军,猪始终是猪,没有风的时候会掉下来。因为它不是飞猪。抓住机会是必要的,更主要的是要有持之以恒的能力。
  华为有将近二十年的手机研发积累,后劲非常足。做企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持续的积累。可以想像的是如果华为见到很火,马上投资做房地产,就像今天所有的央企都做房地产。(,)的董事局主席,他们旗下有远洋地产。本来在海洋上做货运,结果到陆地上盖房子。几乎所有的央企都有自己的地产公司。短期内赚了一大笔钱。但是,它肯定会分散你的精力,消耗你的研发和持续创新的能力。
  华为很值得我们敬佩,它非常专注。它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一定是有深层原因的。
  五君子制定华为基本法
  华为的基本法最初版本是1994年左右制定的。五君子主要是指人大的几个教授。教授也自己做了华夏基石咨询公司,开始传播华为的文化。华为当年做基本法,最主要是为了解决价值观一的问题。这家公司要做什么,目的很清晰。未来十年发展到什么样的地步,要很清楚。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要规定下来。华为基本法的第一句就是华为要成为电子信息领域的领先者。除了电子信息领域,其他的事情一概不做。所以,华为到现在为止,没有做股票、没有做汽车。像小米、乐视的多元化经营,不能说不对。我们只能说某件事情做得很专注,也许更加容易成为这个领域的领导者。华为的基本法就规定了不允许做其他的。
  华为的基本法字数不是很长,但规定了基本的原则。这个原则统一了上下的思想。老板像上帝一样高高在上,俯视大地,对全局的发展情况非常了解,往哪个方向走也非常了解。下面的员工不一定知道,中层也不一定知道。他在地面,视野范围非常狭窄,就是通过基本法统一大家的思想。华为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基本法起到重要作用。基本法是十年修订一次,那个阶段已经过去了,新的阶段还没有开始。修订的时候,是不是五君子还要参与呢?很难说。那五位教授在基本法制定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但他们的作用主要是从外部对华为的理念进行提炼和定型,这些思想还是任正非自己的,只是大家讨论。讨论之后,由教授们形成文本,把它固化下来。
  海外上市还是国内上市
  商业有自己的规律和规则,商业是不分地域、不分国籍、不分民族的。每个民族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利益。实际上商业是不讲这些东西的。它唯一的规则就是讲商业自己本质的规则,利润率、风险。
  中国市场养育了华为。问题是随着华为规模的扩大、产业地位的提升,它必须进行全球化,市场必须面向全球,只有这样才能支撑它的发展。
  为什么要在海外上市呢?首先是华为需要美金,人民币兑换成美金现在是多难?一个人一年只能兑换五万块钱,华为这么庞大的公司,五万块钱怎么搞?人民币兑换成美金再运到国外去使用,这个条件太麻烦了,非常漫长。所以,华为必须在国外上市,换取美金。让国外投资人投资,刚刚讲了一系列好处。还有一个好处,上市公司借钱是不用还的。你买上市公司的股票,亏了肯定不能找上市公司要吧?这个融资成本是最低的。让国外的投资者投资华为是占便宜了吗?从我们的角度来讲,投资这么好的华为公司,也许占了大便宜。但是,华为不是所有公司都赚钱,也不是所有的公司都百年,也许华为亏损呢?海外的投资人是不是要承担亏呢?
  华为上市所有人都可以投资,只要开一个海外账户就可以。它不排斥任何投资者,只是根据需要而选择在海外上市,这是商业规律所需要的。
  作者介绍:程东升,总裁读书会创始人,青年学者,持续研究华为企业经营,先后出版有《华为真相》《华为经营管理智慧》《任正非管理日志》等作品书。2016年出版新作《华为三十年》。
  新书简介:2016年在众多华为朋友的协助下,程东升最新一本反映华为三十年经营管理的作品《华为三十年》在大陆出版上市。新作中对原先撰写的文章进行了整理,并对超过70%的内容进行了严谨的修订。在此基础上添加了华为近年来企业战略的变化、以及当下面临的诸多挑战及应对方法。完整全面的向读者展现了华为三十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
  & [基本信息]
  书名:《华为三十年》
  作者:程东升 刘丽丽著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10月
(责任编辑:李莹 HN016)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华为声称不上市 为什么又要在海外上市?》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你可能会喜欢
热门新闻排行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华为公司为什么不上市
栏目:职场之道&&
&&2013年&nbsp第1期&nbsp&nbsp
&&华为公司作为中国民营企业的一面旗帜,多年来始终未上市。实际上,华为公司曾经有过两次上市的经历,只不过后来都不了了之。
&&& 十几年前,中国开始设计“创业板”,这个概念后来一度改为“科技板”,由政府选择科技型企业上市。政府设立了“发审委”,当时的“发审委”比现在豪华,都是院士。但院士的价值取向是理论上是否有贡献,而企业的取向是“我要赚钱”。所以,华为公司在当时没有通过论证,因为在院士眼里,它没有科技含量。
&&& 2001年,华为在公司内部专门成立了一个上市筹备小组,确定了“先私募引入战略投资者,再整体上市”的总体思路。随后,华为公司先后与IBM、摩托罗拉、英特尔、马可尼、NEC等国际大公司进行了广泛的接触,邀请它们入股。在这些公司中,华为公司与IBM的接触最深。战略投资者谈过了五六家,但都是无果而终。
&&& 任正非并非不懂资本运作。这些年来,他卖华为电气,卖华为3Com,无不显示出对资本市场的精通和对投资时机的良好把握。既然如此,他不可能不知道自己开出的条件根本不能引来IBM这样的“金凤凰”,那他为什么还要坚持这么做?
&&& 答案可能是任正非并非真心想上市,而只是想通过上市这个噱头来安抚军心。
&&& 有人认为,华为公司不上市是因为任正非不想让华为脱离自己的控制。华为公司毕竟只是一家民营企业,而大多数辛辛苦苦把公司做大的民营企业创始人,都不希望失去对公司的控制。实际上,即便在欧美国家,许多所谓的隐形冠军企业,虽然在某个细分市场做到了全球第一,为了保持对公司的控制权,也绝对不上市。
&&& 如果我们知道上市的基本目的就是融资,那我们就会知道目前的华为公司,确实还不需要上市。
&&& 实际上,华为公司之所以不上市,除了以上几种猜测外,还可能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 首先,华为公司的股权结构特点。华为公司是全员持股,所以“华为人”能够万众一心,企业的执行力特别强。如果上市,以华为公司的业绩实力,势必会在一夜之间造出成千上万个千万或亿万富翁,而这些人,又几乎都是华为公司的骨干——当一个公司的骨干都是身家上千万甚至过亿的时候,他们还会努力工作吗?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华为公司不上市还好,一旦上市,可能会立即开始走下坡路,因为大家都有钱了,也就没有干劲了。
&&& 华为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策略,也可能导致了它不适合上市。上市公司需要对股东负责,需要对每季度的业绩进行负责。简单来说,上市公司为了不让股东指三道四,往往会把短期业绩看得很重,而长期战略目标则可能会被忽略。
&&& 重短期业绩轻长期目标,这与华为公司的商业模式恰恰相反。在华为公司崛起之前,电信业还属于技术驱动型的产业。然而IT泡沫以后,华为公司敏锐地发现,由于技术的发展已经远远超过了目前的客户需求,新技术越来越难以被市场证明,所以电信业已由技术驱动型转变为客户需求驱动型。在这种新的趋势下,华为公司进行了商业模式的创新,将自己定位为量产型公司而非技术创新型公司。在新的商业模式下,华为的新产品投入市场即以两三年后量产的模型来定价,一开始就是亏损。这样,西方竞争对手由于在成本上处于劣势,所以竞争不过华为。至于后来进入的小公司,更是无法与它竞争。
&&& 这种先用不赚钱甚至亏损的价格打开市场的做法,让华为迅速扩大了市场份额。例如,1998年的接入网,UT卖1800元每线,但华为公司率先推出了600元一线,结果UT消失了,华为公司占领了70%的接入网市场份额。在ADSL市场上,华为公司也是同样的招数,宽带市场成为全球份额第二。“华为”亏了吗?事实证明,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华为”是大赚了。
&&& 这样的竞争策略,决定了华为公司不宜上市。因为一旦上市,就要对短期业绩负责,就不能站在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的长度去定价,从而去占领市场。
&&& 华为公司不上市的最根本原因,可能因为它不缺钱。各种各样的融资模式,尤其是把一块业务做大后卖掉的融资模式,让它在进入21世纪后总是有足够的现金流可用。有人曾说过,“华为”卖公司比“中兴通讯”上市融到的钱还多,如果只是为了融资,华为公司根本没有必要上市。
出版社:同心出版社
作者:张炼海
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
客户服务热线:010-  举报邮箱:xiandaiyuedu@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市公司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