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上的ted软件为什么连只看英文字幕的app都没有

我对学习的定义是如何高效获取信息高效时间管理以及知识管理,下面是我的一些想法由于知乎不支持GIF,很多动态演示无法呈现可以访问我的博客查看原文:

也欢迎大家线下与我沟通:

我是「工具即延伸」的拥趸。工作、生活越发复杂海量信息的侵袭,早已超过了个体大脑极其自然延伸——四肢嘚处理能力数字工具、应用可以而且应该成为人类技术性进化的助推器。

    移动互联网是个内容消费驱动的产品应用商店里玲琅满目的應用,绝大多数都是让你用来消磨时间的产品正如一位朋友所言:手机(移动设备)就像一个黑洞,不经意间就吞噬了时间

    在我看来,任何没有目的的内容消费都会产生这样的「恶果」我的一个解决方案就是「2分钟原则」,如果一个内容——包括不限于文本、图像、視频无法在 2 分钟内看完,那么就放入「稍后」的工作流里反之亦然。

    与此同时借助算法和自我的过滤器,也可以大幅提升内容消费嘚效率下面是我的内容消费工作流。

    1.1 人工过滤的浅消费

    微信里的海量信息是人工过滤的主要应用场景由于微信官方从未针对微信信息泛滥做出有诚意的过滤机制,这也导致人们在微信内容消费方面的无解难题很遗憾,这方面我也找不出更好地解决方案只能提供一些基本原则:

    • 精简订阅的公众号:现在很多人都不是通过订阅公众号号获取内容,那么还不如取消那么多的订阅呢;
    • 通过标题筛选群聊里的攵章:标题是一个仁者见仁的问题不过多展开讨论;
    • 定制可以看到的朋友圈:微信提供了「不看他(她)的朋友圈」功能,可以花点时間做个过滤列表有助于提升整个朋友圈内容的质量。

    对于微信公众号号里的好文章我通常会存储到 Evernote 里以备不时之需,不过由于微信只支持印象笔记将文章存储到 Evernote 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你需要首先用Safari 浏览器打开这篇文章的网页版然后再复制粘贴到Evernote……

    我通过一个 Workflow 把這个过程简化了:微信公众号的文章,点右上角的「复制链接」然后下拉「通知中心」,直接将链接交给 Workflow 解决你可以从下载这个 Workflow。

    邮件和播客同样需要人工过滤除了内容之外还要考虑其更新速度,对于那种每天一封邮件的网站(博客)最好不必订阅看着收件箱里堆滿了未读的 Newsletter 实在不是一件愉悦的事情。

    我的邮件订阅列表包括:

    • Medium:关注互联网、人工智能、机器人每天一封;
    • Benedict Evans:a16z 合伙人的邮件订阅,围繞互联网热点话题从投资人的角度进行解读,每周一封;
    • Hiten Shah:SaaS 领域技术、市场分析每周一封;

    至于播客订阅,更新周期基本是每周一期目前我在听的几个播客:

    很多播客一集时间很长,完全听下来几本不大可能我的解决思路是利用碎片化时间和不同的应用场景,在多個设备之间切换收听比如我在家用 iPad 的情景比较多,而出门在外iPhone 就是主力工具,因此我用可完美在 iPad 、iPhone上运行的播客应用 上图就是 Overcast 的界媔。

    另一方面则借助于一些播客提供的目录功能,比如下面这个你可以直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1.2 人工+算法过滤的浅消费

    人工过滤昰个力气活,而借助于一些算法在其他内容消费场景中可以有更高效的过滤机制。首先是 Rss 订阅服务 强大的过滤器功能inoreader 将其称之为「规則」,比如下面这个这是我在苹果开发者大会 (WWDC) 前夕设置的一个「规则」,我希望能第一时间获取关于 WWDC 大会的所有直接或间接新闻洇此,我设置了这样一个规则:

    另外我还可以分享一个过滤规则,如下图因为我实在不关注这家公司,所以我也不愿意在 Rss 订阅里看到關于这家公司的任何新闻:

    更多好玩的规则可以去 Inoreader 里自行定制所有这些操作都需要在网页版操作,推荐使用 iPad 上的 Chrome 浏览器进行上述操作通过设置各种「规则」,你的 Rss 阅读器会更符合你的阅读习惯同时也不会错过任何重要的信息。

    Rss 阅读主要围绕文本Spotify、Instagram 则解决了音乐和图潒内容的消费。严格意义上说 不属于「iPad 应用」,但我还是会在 iPad 上使用它最常用的是「发现」功能,这是 Instagram 根据你发的照片内容、关注的囚以及平时点赞的习惯为你自动推荐的一组内容

    对于看到不喜欢的内容可以通过「减少此类帖子」来训练算法,而对于喜欢的内容除叻点赞,还可以通过 Workflow 将其保存到本地或者 Dropbox 基本逻辑是复制图片链接,利用位于 iPad 通知中心的 Workflow 一键保存图片你可以从下载这个 Workflow。

    我把深度內容定义为超过 2 分钟阅读处理的内容包括很多长文以及电子书,长文阅读工具是 选择它的原因是这个工具提供了每篇文章的阅读时长.

    這个阅读时长当然不一定准确,而且不支持中文文章里的阅读时长但至少这个功能可以给我一个参考,我可以灵活选择在不同的空余时間阅读相应时长的文章

    其次,Instapaper 支持高亮、文字转图片分享到 Twitter 等功能看以下为gif展示

    目前我的阅读频率是每两天至少一本书,绝大多数都昰在 iPad 上完成根据不同的电子书类型,我用不同的阅读工具:

    其中 Mobi、Epub 格式的图书都可以直接复制文字做摘录但 PDF 扫描版 就不能这样操作了,我的解决思路是截图并利用上面的几个截图工具对重要段落做标记。

    文件管理一直是 iOS 的弱项比如下载,一般情况下当 Safari 遇到下载情況时,会在后台默默地下载不过由于没有下载进度的提示,很多用户并不知道已经开始下载了但事实上,Safari 可以下载诸多类型的文档丅载完毕后,你会看到下面的提示然后需要导入其他应用打开:

    如果你不喜欢 Safari 的下载姿势,还有一个名叫 的浏览器或许能满足一些人的需求iCabmobile 非常强大,各种自定义的功能和插件让这款浏览器几乎无所不能本文无意展开对这些功能的讨论,应用推荐网站少数派有专门一篇文章介绍这里我只谈涉及到文件管理方面的两个功能:

    • 自定义浏览器 ID:这项功能不仅能以 PC、Mac 等桌面设备的方式浏览网页,还可以在特殊情况下下载一些特殊格式的文件;
    • 下载管理器:iCabmobile 的下载管理器非常强大看下图:

    文件管理方面,文件管理器 Documents 十分好用当 Safari 完成下载任務后,Documents 可以完成接下来的工作比如解压缩,比如上传 VPS 或者上传 Dropbox、 iCloud 之类的云服务

    我除了在基于 FarBox 的博客外,还在 VPS 上放置了一个采用 Typecho 架构的尛站利用 Documents,我可以非常方便地上传下载最最简单的一个操作——替换一个博客主题。

    此外对于云端文件的管理,各家(苹果、微软、Google 、Dropbox)的客户端都很好用文档上传下载、文件复制粘贴都很不错。我目前所有的文本文档比如你所看到的这篇内容,都放在 iCloud 和 Dropbox 里而所有拍摄的照片,包括手机、相机以及 iPad 拍摄的照片都存储在 ,原因有两方面:

      、Dropbox 存储;由于我的主力博客 Farbox 的数据库放在 Dropbox因此,我把文夲内容放在 Dropbox有助于文本的统一管理;
    • Google 相册功能实在太强大了,我只需把照片丢进去它可以自动分类,并支持对图片内容的搜索甚至現在都开始支持 emoji 搜索,看看在我的 Google 相册搜索「Cat」:

    协作几乎是当下最流行的一个词不过,协作并非仅仅是沟通还兼具了对主题、事件嘚追踪和跟进。而且协作不仅是人与人之间也包括人与设备甚至设备与设备。

    我十分讨厌微信、 的所谓「协作」原因如下:

    • 干扰因素呔多:朋友圈、群聊、公众号推送…这些因素都会干扰沟通效率,更别提协作了;
    • 群聊的失败:微信群聊绝对是一件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无主题限制、无过滤机制,刷屏之后一无所有;
    • 无法与外部资源形成整合,请教一个问题如何在 iOS 微信上发一个 Word 文档给朋友?

    市场上解决社交协作痛点的产品很多大致分为两大类型:

    • 主题类:以邮件为代表;
    • 先说邮件,这个古老的互联网产品现在依然有很多粉丝我僦是其中一员。如上文所言我会使用邮件订阅博客或新闻、把 Rss 里的内容筛选过滤后发送到邮箱,我也喜欢通过邮件来沟通因为邮件是┅种主题式的社交协作产品

      所谓主题式沟通是指邮件会默认一个标题。有些人往往不喜欢这样的设计以至于常常收到标题为空的邮件。以主题的方式组织邮件让所有人都在这个主题下发言,讨论并形成共识,最后呈现一个相对完整的信息流而现在其他沟通工具,微信、QQ只是碎片化的信息交换有过群聊的朋友肯定明白,群聊的时候最怕的就是话题分散到最后往往是自说自话,没有任何有意义嘚讨论

      iOS 上有很多优秀的邮件应用。我最常用的两款:(截图如上)和 这两款应用都是iOS 通用版,Airmail 价格 18 元而 Spark 免费。

      相比于价格我更看偅的是两款邮件产品与其他第三方生产力应用的互动,比如当我在 Airmail 里收到邮件时我可以自右向左滑动,与其他第三方应用互动:

      其次峩需要更人性化的邮件搜索功能,Airmail 提供了「智能文件夹」你可以自由定制过滤器:

      而在内容编辑时,Airmail 支持本地及云端的附件当然还有圖片,其邮件编写界面很清爽:

      文档协作的核心是围绕某个文档进行沟通和协作Google 长期以来都是云端协作的支持者,旗下的 Google 云端硬盘支持 doc、表格和演示文档的协作而且目前还支持离线创建、编辑文档:

      我现在的工作流对于 Word 文档的需求并不多,绝大多数都是查看此前有段時间,我会利用 的「评论」功能和一些工作伙伴沟通某个文档方面的修改想法:

      更重要的是Google 文档还具备版本管理功能,名称叫「操作记錄」:

      3.3 工具与工具的协作

      人与人利用工具来协作而工具也可以通过工具完成协作,这里要引入「IFTTT」的概念:也就是对网络服务通过其他網络服务作出反应作出反映举了简单例子,如果(if)我在 instagram 上发布了一张新照片那么(then)Twitter、微博同时也发布这张照片。

      目前 支持海量嘚网络应用,国内缺乏开放 API 精神的现实状况也决定了国内几乎不太会有类 IFTTT 生存的可能性因此,IFTTT 上绝大多数都是海外产品

      这种协作能够夶幅降低重复发布内容的时间成本,而且IFTTT 也设置了相应的过滤规则,完全可以自由定制哪些需要同步哪些不需要同步。

      另一方面工具与工具的协作还包括硬件层面,比如 iPad 如何与 iPhone 协作如何传一张照片?如何把 iPad 上的一段话复制给 iPhone或者发给 Macbook?我目前的解决思路是利用 DeskConnect 支持 iPad、iPhone 和 Macbook,同时安装完成后可以在设备之间完成多个类型文档的协作:

      你的文件需要上传到 DeskConnect 的服务器,并会通过通知推送到其他设备咜对传输的单个文件有不超过 100MB 的限制,并只会保存最近 30 天内的文件你可以发送照片、网址、剪贴板内容以及文档给不同的设备,只需一鍵就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协作

      时间管理是个听起来很忽悠人的概念,但又是一个非常有必要展开的概念与我来说,作为一名文字工作鍺且自由职业者我需要对自己的行为和时间负责,上述工作流其实都是为了打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状态这其中,时间管理的理念都贯穿其中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地方。

      我把时间管理的理念称之为「精力管理」「精力管理」并非我的的提法,但却是我在没看到一本名叫《精力管理》的书之前就想到的一个词这本书的介绍里这样写道:

      尽管我们不能挤出额外的时间,也不能减轻自己的压力但我们可以调動更有意义的东西——精力!管理精力,而非时间是高效、健康与快乐的基础。

      这个判断与我的感受很一致而我在实践时间管理的过程中明显感觉到一点:时间管理的本质精力管理或场景管理,即在合适的场合和自身精力状况做事情

      后来读到一篇的文章,作者 Aaron Swartz 介绍了怹的「时间管理」思路:

      如果想提高效率你就一定要遵循以下准则:首先,你必须充分利用每一类型的时间;其次你得尽量让时间变荿优质时间。

      这里的两个原则就是人在合适的时间做更多合适的事情文章最后有点鸡汤的味道,但还是非常深刻地指出了一个事实:

      关於效率确实有很多误区:比如时间是可以替换的专注做一件事情更高效,自我奖励能提高效率艰难的工作都是苦逼的,拖延症是不正瑺的这些误区的共同本质在于:扭曲你的天性......如果你在努力做一些值得为之付出的事情,就更不应该关闭心灵的窗户了恰恰相反,高效的真正秘密在于倾听身体的声音饿了就吃,困了就睡累了就休息,做有趣的事情这看起来如此简单,没有任何花哨的言语也不需要坚强的意志力,更不像那些人生导师的忠告听从内心看起来就像常识,但社会的羁绊使得我们都误入歧途如果你真的希望变得高效,很简单是时候转身了。

      这几年来我开始践行采用 OmniFocus 来进行个人(精力)管理,同时也辅助以番茄工作法和日历工具

      使用 OmniFocus 的第一要務是清空你的大脑,你需要把大脑里的事情全部告诉 OmniFocus可以通过:

      • 直接打开输入想法、任务等;
      • 浏览网页时的想法直接分享到 OmniFocus;
      • 分配任务吔是清空收件箱的过程,同时也是清洗数据的过程:

        上述几个要素必须认真仔细地填写完整只有这样才能在后续的透视里实现神器效果。

        目前我的文件夹主要根据项目的种类以及我的身份分成以下几个:

        • 工作:包括自媒体撰稿、专栏约稿写书计划等等;
        • 家庭:父母、妻子、猫咪以及其他家庭的事情;
        • 个人:自身兴趣、想法、学习方面的计划;

        上述三大文件夹之下是具体的项目同时文件夹也可以嵌套文件夾,以更好地实现管理OmniFocus 强调「任务」是最小的单位,是可以执行的动作几乎只需要一个步骤,如果还需要多个步骤那么这个「任务」就是「项目」。

        透视是整个OmniFocus的核心功能本质上说,透视不过是查看任务的一种方式但却是一种灵活、自定义的强大方式。

        • 早晨:通過时间和地点(家里)筛选出来的任务;
        • 在路上:适合上下班路上完成的任务;
        • 最重要:每天必须做完的事情;
        • 工作盒子:查看还未开始嘚任务;
        • 跟进:交给别人去做或者要持续关注的任务;
        • 经验教训:记录自己工作生活中的经验和教训;

        每天我的工作就是查看这些透视表由于在收件箱任务分配时严格遵循了数据清洗的原则,因此透视表做起来也非常简单高效

        数据再完整、分类再好,没有行动依然没有意义而如何高效地做事,我的解决思路是「番茄工作法」——将任务分解为多个 25 分钟的小任务我用「」实现这种方法:

        你只需给接下來 25 分钟的工作命名,然后开始计时就好了比如上图就是我设置的「完成 iPad 生产力最后一个章节」,25 分钟后系统会提示你选择休息 5分钟还是洅来一个「番茄钟」(25分钟)

        大概去年 7 月份的时候,我曾用过大约 4 个月的 Todoist并且花钱升级为高级用户,但事实上体验并不好比如没有檢查功能。所谓「检查」就是每隔一段时间重新去审视整个项目的进展情

        况,找到不足并及时调整这是整个流程最容易忽视的环节。

        精力管理的预测主要针对接下来的任务虽然也是 OmniFocus 里的一个功能,但我用的比较少我更倾向于使用日历来安排一些固定的事情,比如生活里重要的纪念日以及工作方面的重要约会和会议目前我用 来管理日程:

        严格意义上说,我对知识管理的思考并非 iPad 特有的不过鉴于目湔我的主力生产工具就是 iPad ,因此也把这块内容整理出来

        Evernote 一直作为我的主力知识管理工具,有「主力」那就一定有「替补」我理想中的知识管理管理工具需要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 跨平台的编辑能力,尤其是 Markdown 文本的支持;

        我不断尝试了多种工具譬如 Mdwiki、Ulysses、Simplenote 等等,但绝大多数茬信息收集和整合方面毫无建树甚至也无法完成基本的搜索。比较一圈之后Evernote 似乎最合适,尤其是信息收集方面你可以通过多个渠道將信息保存到 Evernote,譬如上文介绍的微信公众号文章一键到 Evernote而平时我在 Safari 上收集资料的一般流程是:看到好文章——启动 Safari 的阅读模式——然后將全文以邮件的形式发送给 Evernote:

        上述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文章原来的版式,并且保留原文链接地址有助于今后的查询。我更看重的是 Evernote 嘚搜索能力下图是官方提供的一些搜索语法,更多语法可参见 (印象笔记也适用)

        在信息收集、内部搜索等基础功能之外,Evernote 最被人吐槽的就是编辑功能复杂尤其是在移动端,不论是在 iPad Mini 4 还是 iPhone 6S编辑时都会出现卡顿现象。另外一点被人吐槽的就是至今也不支持 MarkDown。

        我的一個解决思路还是借助 Drafts用 Markdown 语法整理笔记,并将文本内容发送到 Evernote为此,我在 Drafts 里新建了一个 Action一定要在格式上勾选「Text」:

        之所以将文本内容發送到 Evernote 的一大初衷就是为了今后便于修改,而且文本内容的迁移成本也很小,可以非常方便地出来下图 Evernote 里的文本内容:

        统一收集、文夲梳理、搜索、克制的标签和笔记本分类,一个简单而又高效的知识管理系统就形成了随着笔记的增多,如今我想知道某个事物的第┅选择是打开 Evernote 搜索,看看自己之前有没有相关笔记而不再简单粗暴地利用 Google搜索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只看英文字幕的app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