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创业家家》:谁是金融数据王

《创业家》封面故事:谁是金融数据王?
第1页:谁是金融数据王?
第2页:彭博的中国式路径
第3页:草根创新者在怕什么?
第4页:王冉点评万得资讯
第5页:彭博:金融信息业的一哥之路
第6页:彭博:金融信息业的一哥
  彭博的中国式路径
  ―― 精英派叹息VS草根派崛起
  在中国,为什么做成金融信息服务这门生意的,不是高端的财经精英,而是一群土生土长的民营公司
  文 / 《创业家》记者 卢旭成
  日晚,在北京金融大街上的威斯汀酒店,东方财富网创业板上市庆功会酒会正在举行。公司创始人沈军说,这一天是他人生中第三次戴起领带。当天,东方财富网的股价最高达到86.90元,市值超过120亿元。前来道贺的,有不少知名的财经媒体人,比如创办了《经济观察报》、《第一财经周刊》的何力,还有来自前《财经》主编胡舒立的团队――财新传媒的成员。
  和沈军享受同样幸福感的还有同花顺。日,同花顺在创业板上市,市值约70多亿元,公司创始人易峥身价近20亿元。再加上日在纳斯达克上市的金融界,中国金融服务业已经诞生了三家上市公司。与此同时,面向机构用户的万得资讯、面向个人投资者的大智慧也已经进入上市辅导期。
  这是一个值得玩味的问题:为什么做成金融信息服务这门生意的,不是像新华社、“联办”(中国证券市场设计中心)、“第一财经传媒”这样掌握着高端财经资源的财经媒体集团,反而万得、同花顺、东方财富网,这群土生土长的民营公司成为中国金融信息服务产业的代表性企业?
  过去的几个月里,《创业家》走访了金融信息服务产业中草根派与精英派的代表人物,梳理出这两派人士不同的产业路径:
  草根派:穷出身,没啥资源背景,他们奉行产品主义,首要目的是活下去,通常的“路数”是:以低成本获取海量信息,粗加工,专注于一款核心产品。代表有:万得、同花顺、大智慧、金融界、东方财富网。
  精英派: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传媒人,有资源有背景、有高远的新闻理想,雇用高端人才,做精加工信息,出售给高端的少数人群。代表如,联办、“第一财经传媒”、新华08等。
  新闻主义VS产品主义
  精英派做新闻是发挥媒体功能,制造影响力,主要收入是卖广告;草根派做金融信息服务业,是卖好使有用的产品、服务,要以客户为导向
  《财经》杂志的两任主编有着类似的梦想。胡舒立一直希望能缔造一个中国的彭博集团;在她之后的何力先后创办《经济观察报》、《第一财经周刊》等知名财经报刊,他的夙愿是亲手创建一个金融信息服务公司。早在《经济观察报》任职之时,何力即想到要利用新技术手段将财经信息进行加工,但直到加盟第一财经传媒才有实质性的进展。
  拥有《第一财经日报》、《第一财经周刊》、第一财经电视和广播等业务的第一财经传媒集团是目前中国最知名的财经媒体集团之一。2003年,第一财经传媒集团就有做金融信息服务的想法,但曾经有一个机会摆在第一财经传媒集团的面前,它没有珍惜,等错过了才后悔莫及。
  2005年,万得资讯创始人陆风主动跟第一财经传媒集团寻求合作,想出让万得资讯20%~30%的股份,跟第一财经传媒集团组成类似于“第一财经万得传媒集团”的新公司。但这个合作由于种种原因不了了之。除了体制原因,据了解内情的人透露,当时第一财经传媒高层看不上有点土的万得资讯。
  目前,第一财经传媒从一些财务投资者处募集到2000万元,做金融信息服务业务。但据《创业家》了解,现在第一财经金融信息服务业务的骨干原来也是媒体人,“他们习惯于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做产品和服务,而不是放下身段去想客户到底需要什么。”
  很多媒体人觉得他们似乎离做中国彭博的梦想很近。表面上看,财经新闻和金融信息服务似乎是同一个领域的事情,但其实它们不是同一个行当。媒体人做金融信息服务,沿袭媒体的赢利模式――通过报道的影响力获得相关人群的关注,媒体再把注意力二次售卖给广告主获取收入。比如,由《证券市场周刊》、《财经》等中国知名财经媒体做支撑的和讯网直到2008年其主要收入还是广告。这就如同“一个学文的人转向理科。媒体人的心态是要给人们指点迷津,告诉人们应该怎样怎样。而我们做的是服务”,金融界CEO赵志伟认为。
  反观,万得、金融界、同花顺、东方财富网,它们创始人脑子里想的全都是怎么研发出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要从产品上赚到钱。陆风、易峥、沈军,他们无一不是标准的商人,每时每刻想的是如何将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口袋里的钱,变成自己的收入。
  直到2004年10月在纳斯达克上市前,中国的金融信息服务业都没什么人相信,金融界的模式会成功,因为没人相信靠卖一个炒股软件能让一个企业保持3年高速的增长:2002年营收1630多万元,2003年约2300万元,2004年高达8000多万元。直到2009年,金融界约4.8亿元的营收里,来自个人炒股软件的营收占到绝大部分,广告收入不过区区4000万~5000万元。
  2000年,金融界拿到500万美元投资,虽然也建立了一个金融界网站,但它没有像新浪一样,希望通过二次售卖点击率赚取广告收入。金融界网站不过是其聚集人气的平台,将免费用户中的一部分转化为愿意购买个人炒股软件的用户才是其根本目标。2001年,金融界模仿美国的理财软件研发出个人炒股软件,它很快成为金融界营收主力。3年后,金融界登陆纳斯达克。
  当时,金融界在个人炒股软件上的成功惊醒了同花顺、大智慧等一批企业。同花顺副总裁朱志峰告诉《创业家》,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股市快速发展,证券公司希望股民(尤其是大户)不要跑到营业厅,而是通过网上行情交易系统进行交易。同花顺、大智慧做的都是网上行情系统的开发。从1999年到2001年这段时间是中国股市的第一波牛市,这更增加了证券公司对行情交易系统的需求。一个营业厅动辄拿出几十万购买系统,还要为后续维护支付费用。
  那个年代,同花顺和大智慧,还有通达信、钱龙等公司都在赚这个钱,但随着竞争加剧,利润日益摊薄。再加上2001年4月~2005年8月,是中国股市的一轮大熊市,证券公司对行情交易系统的需求下降,同花顺、大智慧等公司在这轮长达4年的熊市中彷徨不已。朱志峰说,当时同花顺创始团队看不到行业的方向,想过要做更有前途的生意,2003年同花顺一度成立了生物科技公司――杭州核新生物。
  在金融界之后,同花顺和大智慧开始向个人炒股软件转型:由于它们的客户覆盖大部分券商,它们开发出来的个人炒股软件只需在这些用户中推广即可。
  还有2005年创办的东方财富网,以300万元起家。沈军抓住了新一代股民熟悉互联网,喜欢追小道消息,交流炒股心得的特点,推出可以让股民充分交流,小道消息满天飞的社区产品“股吧”。等“股吧”迅速聚集起股民后,东方财富网随即学习金融界推出炒股软件,将“股吧”的用户转化为付费用户,短短5年即登陆创业板,创造了一个奇迹。
  赵志伟在成为金融界CEO之前在新华社工作,他告诉《创业家》:“我参观的第一个国外通讯社就是路透,它的媒体业务本身并不赚钱。”
  国有体制 VS 民营体制
  精英派面对国有体制的束缚,他们面对机会,却经常无可奈何,一声叹息;草根派的创始人在公司一股独大,“独断专行”,决策迅速,可以用股权吸引人激励人
  何力力推万得资讯与第一财经传媒集团联姻未成,但他在金融信息服务业有一番作为的梦想没有消失。只是,体制是任何一个个人和机构难以跨越的天堑。
  2009年7月,何力开始借助SMG(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的技术力量,探讨金融数据库如何做。他发现,对于任何一家上市公司所有年报、季报等公开信息,万得也只开发了不到20%,大量信息甚至根本没录入。如果有人把更多的上市公司数据录入,据此开发分析工具,即可作为金融数据业务的突破口。“项目启动了,前期费用、办公场地都在筹备,但后来协议还没签,相关负责人就被调走了。”2009年11月,何力也离开第一财经,出任《财经》杂志主编。
  到了《财经》之后,何力发现,《财经》早有做金融信息服务的想法,但最终如何做,是自己做还是收购一家排名后面一点的公司来做,一直没有定下来。到现在,《财经》与李泽楷组建金融信息服务公司的合作还没有最终敲定。何力一直这样认为,彭博在全球有2000名记者,而中国连拥有500名财经记者规模的财经媒体集团都没有,“募集几亿元,烧个几年就能做成这个事情。”何力说,可惜我说了不算。
  即便有国家财力支撑,以彭博、路透为目标的金融信息服务业务新华08也面临类似的问题,“新华08的员工都是从新华社内部调配,工资是固定的,却要做很多活;新华08想聘请一个年薪过百万元的高级人才也很难实现。”新华08的内部员工这样说过新华08的困惑。业内人士表示,虽然新华08依靠新华社的力量,已经卖出了几千个金融信息终端,到底有没有人用则不得而知。
  与之相反的是,民营体制下的金融信息服务企业在大浪淘沙般的市场竞争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公司治理方式。现在中国初成气候的金融信息服务企业不外乎两种:一是早期就有风险投资进入,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的金融界;一是完全由私人老板控制的企业,如万得、大智慧、同花顺、东方财富网。
  在万得,陆风到现在还拥有70%以上的股权,早期甚至高达90%。陆风在万得一向说一不二。2009年8月,新湖中宝出资3.25亿元成为大智慧第二大股东,占股11%后,大智慧董事长张长虹依然拥有超过70%的股份,对公司拥有绝对控股权。即便上市后股权被稀释的同花顺、东方财富网,他们的创始人也都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创始人对公司的绝对控制,能让公司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应;而期权等现代激励制度则让公司中高层管理者不计较一时薪酬得失,朝着共同的愿景努力。金融界通过股权激励等方式,请来以宁君为CEO的运营团队,只用短短四年多时间就冲到纳斯达克上市。2005年赵志伟出任CEO后,金融界很快展开并购,于2006年和2007年分别以800万美元、100万美元和300万美元将证券之星、巨灵财经和香港日发证券收入囊中,形成打通整个产业链的业务布局。
  2002年,陆风经过长期思考后决定停掉其他不相关项目,全力做金融信息终端。由于陆风对公司的绝对控制力,因此他可以一天之内就下定决心,召集所有人到公司开会,“不愿意干的你们走人,我也不做你们的思想工作了”。
  东方财富网在2005年推出“股吧”迅速聚集人气后,2006年其管理层马不停蹄地推出天天基金网,结果又赶上了2007年中国基金市场的爆炸式增长。东方财富网副总经理方玉书说,东方财富网做得很辛苦,但大家都心往一块使。媒体同行告诉《创业家》,东方财富网上市后,其高管身价都要以亿元计。
  同花顺、大智慧在看到金融界靠炒股软件成功后,2004年开始把业务重心转向炒股软件,因为反应及时都取得了成功。通达信、钱龙等还坚守网上行情交易系统业务的公司,只能原地踏步。
  同花顺的总工程师于浩淼自1997年浙江大学研究生毕业就没离开过公司,作为公司研发方面的负责人,经常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同花顺上市后,其持有的500多万股股票价值超过4亿元,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有了丰厚的回报。这就是于浩淼拼命工作的动力。
  正规操作 VS 江湖作为
  精英派,在体制内只能中规中矩,不越雷池一步;草根派则想方设法冒着风险,以最低的成本和代价获得海量信息
  体制内的财经媒体精英们进入金融信息服务市场,无不按部就班、老实地向各信息提供方缴纳信息使用费,不敢做夸大宣传。草根派就完全没有这种后顾之忧。这些民营的金融信息服务公司初创时,没有国家提供的资金、政策支持,客户更不会送上门来,一切都要靠自己争取,由此形成了 “只要给点阳光就灿烂”的顽强生命力,其中也难免会有“灰色”的操作。
  业内人士透露,早期的万得资讯,通过雇用兼职学生搜集信息,存储在软盘里卖给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完成了原始积累。长期以来,中国金融信息服务公司所售卖的信息很多没有获得合法授权。2008年万得开始成立资源合作部,开始梳理其信息源。业内人士回忆,同花顺和大智慧2004年~2005年间,为了尽快发展付费的炒股软件用户,不惜利用自己为证券公司提供网上行情交易系统和负责运维之机,大开系统“后门”,攫取用户,一度引起证券公司的反弹。
  另一家著名的炒股软件提供商指南针前高管杨宇(化名)透露,那些售卖炒股软件的公司对个人投资者都有一定的欺瞒成分:“国家老说‘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但卖炒股软件肯定会这样对个人投资者做宣传:炒股能赚钱,赚钱买软件。”金融界人士亦表示,由于整个资本市场高速发展,早前主战场尚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没有精力去解决边缘地带的问题。每当产生投诉,监管部门的板子其实打在公司身上。
  2006年下半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打算推出赢富盘后统计产品。据杨宇称,当时其他公司没有意识到赢富的价值,而且要获得该产品的授权,需缴纳1000多万元费用。金融界、大智慧等公司觉得上证信息公司要价太高。指南针咬咬牙交了1000多万元后在日获得赢富授权,2007年独家卖了8个月。业内人士李铁(化名)称,指南针能独家卖8个月,估计使用了一些“潜规则”的手段。正是在2007年,指南针的营收达到了1.86亿元的巅峰。
  多年的市场拼杀,培养了民营金融信息服务公司敏锐的市场嗅觉,当其感觉到市场风险的临近,随即应变。据业内人士透露,中国证监会将在今年下发文件要求加强对金融信息服务行业的监管,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所有从事金融信息服务的企业都要拿到证券咨询牌照。但监管利剑尚未悬起,防护之盾早已架起。金融界和东方财富网都在2009年收购了一家证券咨询公司。日,同花顺发公告,以680万元收购浙江国金公司100%股权,获得证券咨询牌照。
(责任编辑:何峰)
网友点击排行
网友评论排行
4寸iPhone SE发布 售价3288元起中国首发
移动新发现
近期热点关注谁是金融数据王――草根派有戏 精英派很难(3)_创业时代_科技时代_新浪网
谁是金融数据王――草根派有戏 精英派很难(3)
  有业内人士为《创业家》分析,路透、彭博之所以能靠提供金融信息终端而大发其财,是因为国外的金融信息产业很早就形成了通行的惯例:交易所(源信息提供商)―― 授权信息服务商――最终用户(个人和机构)。在国外,资讯服务收入一直是交易所或者交易所运营机构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这项收入平均约占全球交易所总收入的11%。这个国际通行惯例也影响到国内金融信息服务生态链。
  2006年以前,国内交易所提供的信息是免费的,因此,万得终端在此之前的经营收入并不理想。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始推出收费的行情信息level-2,有用金融信息的免费午餐没有了。“实际上这是深证和上证帮助万得资讯等公司形成了一个良好的赢利模式。机构投资者通过交易所看信息要花钱,万得把信息加工好给你,只是花更多一点钱,但更方便,更快捷。”
  也就是说,万得资讯作为金融信息产业链条上获得授权的信息服务商,如果想获取高昂利润,要做两件事:第一,尽可能降低信息获取成本;第二,尽可能通过各种手段将信息二次加工,更好地服务用户,甚至让用户离不开它,贩卖出高价。这是万得资讯卖终端软件能否成功的两个关键因素。
  据《创业家》了解,万得资讯信息获得的成本可以分为几块――直接购买信息成本、合作获取信息成本、免费获取信息成本和信息整理的人工成本。
  古峥透露,万得资讯很大部分信息需要从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授权的证券信息经营机构和专业资讯数据提供商如恒生指数、财华社等获取。此外,它还购买专业媒体和研究机构的报告。这些信息购买成本现在已成为万得资讯最大的成本支出,已经超过了人力和研发成本。据知情人士估计,每年已超过千万元。
  除了购买的金融数据信息,万得资讯很大部分金融信息来自通过与第三方信息提供商合作分成的方式获得数据。万得的终端相当于一个平台,除了提供自己的资讯,还可以代售第三方机构的数据资讯。比如,投资中国的数据信息就作为万得终端的模块之一向机构投资者出手。只有机构客户在万得终端上购买了这些数据,万得资讯才会反过来给投资中国支付约定的分成。如果把万得资讯的金融终端看作国美或者苏宁的各个门店,那么万得资讯的金融终端越多,万得资讯作为信息代销渠道的议价能力就越强,甚至无需支付一分钱,就能从第三方数据提供方获取很好的分成。显然,万得资讯超过3万个金融终端已经让它具备了很强的议价能力。
  此外,免费从国家统计局网站和各行业网站、报刊杂志等获取信息曾是万得资讯创办早期很重要的信息获取方式,万得资讯需要付出的成本仅仅是雇用一批兼职人员,将散落在各处的信息摘录下来。
  但万得资讯早期从一些网站抓取的信息并未获得授权,这让一些业内人士质疑万得资讯所提供信息的合法性。随着万得资讯逐渐做大,陆风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于2008年初成立了资源合作部,目的就是彻底理顺万得资讯的数据来源问题,进一步拓展信息源。但无论如何,万得资讯都不会像市场调查公司一样自己赤膊上阵亲自搜集信息,那不符合信息成本最小化原则。
  无论是通过何种途径获取的信息,要想真正为用户所用,必须将其分门别类进行搜集、整理和加工,这需要庞大的人力。古峥说,万得资讯的数据采集、录入和分析队伍已超过120人,他们日常会按照数据源的不同(如海外市场、香港等)而分成几个大组处理各种信息。
  万得资讯低成本获取信息的另一重要措施是以低廉的薪水雇用信息采集人员。据《创业家》了解,万得资讯普通的信息采集人员月工资不高。这样的薪水显然难以在上海招募到合适的雇员,2008年,陆风把万得的数据采集部门搬到南京,搬去的时候只有40多人,到2009年已经有120多人。据知情人士透露,在南京的人填满两层楼,新闻、情报部门都在那边。之所以选择南京,一方面是因为离上海近,更重要的是那里大专院校集中,人力成本又比上海低很多。“其实这个工作是比较简单原始的体力活,低学历的熟手比高学历的生手来得快。万得开出的薪水他们也能接受。”一位离职的万得员工说。
  美女销售很凶猛
  万得资讯能将5万多个终端软件卖给各种金融机构,其美女销售团队劳苦功高。
  由于万得终端是按不同的模块和组合卖钱的,比如包含全部功能模块的一个账号年费是十几万,而只包含了股票等单项投资品种的账号是几万元钱不等,万得资讯还将几个账号打包成一个组合套餐来卖,价格根据账号多寡而定。这些服务包价格都不低,而且万得还每年提价10%。如果没有一支如虎狼般的销售团队是极难保持业绩高速增长的。
  2010年某天上午9点××分,阳光明媚,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大楼相对而立的上海浦东新区福山路33号建工大厦9楼陆续走出一批20多岁的职业女性,她们很快消散在上海各大金融机构里。她们就是万得资讯的美女销售团队,她们每天都按照万得资讯规定的出门拜访时间离开办公室(据称出门时间是取其六六大顺之意)。这支遍布全国,总数约200多人的“娘子军”,2009年为万得资讯贡献了3.5亿元的营收。
  业内人士杨建告诉《创业家》,这个奉行狼性文化的美女销售团队是万得资讯的核心竞争力。万得资讯不会像很多做金融IT服务项目的公司那样,要靠销售人员很深的人脉关系才能拿下项目并保证项目的后续收益,任何一个年轻女孩子经过万得资讯销售体系的锤炼都能很快出师并有良好的业绩。
  杨敏大学学的专业跟金融毫不沾边,在几年前万得资讯的一次招聘中被招入行销部,“入职前两个星期进行封闭式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投资基本知识、股票、债券、基金、宏观指数、组合和新闻情报等。”杨敏说。销售技巧和公司文化也是培训必不可少的内容。经过培训,万得资讯淘汰掉很大一部分人员,“2007年招的比较多,结果培训后淘汰了一半。”
  新人正式入职的第一天即配一个资深销售代表为随岗辅导师傅,随岗师傅负责在为期7天的试岗期内对员工进行观察考核,在试岗期内若发现新人不合适马上淘汰。经过了试岗期考验的新人,“在最长为4个月的试用期内,你会不断地接触客户,客户会不断地问你问题,你回来再问产品部的人和一些老员工,很快一些能用得到的知识基本都了解了,客户能问到的问题80%你都能解决。”杨敏说。
  万得资讯的销售模式是:培训、培训,再培训。当销售代表准备推销某个新产品(或新功能)给客户时,得提前电话预约,“一般来讲,只要你说是万得资讯又推出了新产品想上门安装一个给他试用,都能约到。”古峥说。
  销售代表的工作就是上门给客户安装万得资讯的产品,不断对客户进行产品培训。这些新人的经理们会告诉她们:“其实没有太多的销售技巧,你过去后,即便客户并不太愿意听我们讲,但你也要拿起鼠标去跟其讲产品怎么用。”万得资讯的行销目标是,客户一旦同意让自己的销售代表上门培训,就希望其离不开万得资讯的产品和服务。
  为保证这些美女销售能发挥最大的战斗力,陆风制定了种种“铁律”。比如普通的销售代表每周上门拜访次数为12次(每天至少培训1个人,提交1条客户需求,否则当天拜访无效),任何账户和公司都要销售代表亲自安装,销售代表每天拜访回来要填写CRM系统(内容包含人名、公司名、工作经历等)。若发生销售代表远程安装和发账号给客户,CRM信息不全、不实或者账号使用人对应不准确,最低的处罚是扣钱×××元+虚假成本+年终奖绩效的××。
  万得资讯行销部内部分为6个核心分部,为了加强对客户的渗透,归属上述任何分部中的销售代表只能拓展公司指定范围的客户。更残酷的是,一旦某个销售代表将客户啃下来后,马上要准备着把客户移交给万得资讯专门负责维护老客户的销售4部,“到款后××天内(自然日)移交完毕”。这意味着除4部外,其他几个分部的销售代表全都要一个接一个地拓展新客户才能完成每月的销售任务,“万得资讯的销售压力很大,即便你今年每月能拿到最高底薪,但明年你也要从零开始。”杨敏说。
电话:010-《创业家》封面故事:谁是金融数据王?
第1页:谁是金融数据王?
第2页:彭博的中国式路径
第3页:草根创新者在怕什么?
第4页:王冉点评万得资讯
第5页:彭博:金融信息业的一哥之路
第6页:彭博:金融信息业的一哥
  谁是金融数据王?
  ―― 草根派有戏,精英派很难
  在中国做成金融信息服务这门生意的,为什么不是高端的财经媒体精英,而是一群土生土长的草根民营公司
  文/ 《创业家》记者 卢旭成 插画 / 陈禹 编辑 / 刘涛
  神秘万得
  他在一个远离公众视线的暴盈行业潜伏了十多年,奉布隆伯格(Bloomberg)的创业史为圣典。
  他掌握了草根派成功的秘诀: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海量信息;坚定不移、尽可能多地卖终端;还有,毫无风度、极为强硬的领导方式
  文 / 《创业家》记者 卢旭成
  万得面纱
  日,上海阴雨。
  陆风的办公室有一整面落地窗,天气好的时候,透过它能看见上海证券交易所。每天,股市里发生的一切都是上海万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万得,Wind资讯)的生意,万得发出的资讯、数据回过头又是金融机构的经理们不能离手的工具。
  “我们公司原来的口号是‘人人需要信息’,现在改了,叫‘金融就是数据’。因为我觉得信息产业太广了,原来的理想太大,我们做不了。我们定位在做金融领域里的信息服务。”陆风说。
  陆风,今年四十多岁,留着许多年从未变过的平头,脸方,唇阔,牙齿略黄,方框眼镜后面的小眼睛闪烁着湖北人的精明和谨慎。他的惯常打扮是质地不很讲究的深色西服,爱抽烟,说话不时带些粗口。有江湖人的豪气,也有走江湖的狡诈。万得资讯的员工形容他们的老板,长得比较丑,脾气比较躁,在公司80%的时候铁青着脸,但很注重培养人。
  正如《创业家》新浪微博上的粉丝们说的,陆风的个性和数据行业的神秘决定了,那天屋里的谈话像窗外的雨一样,时断时续,无法酣畅淋漓。
  《创业家》:你说数据生意的核心是什么?是靠一个能大批量销售的、简单的、品质稳定的产品,还是做那些只有少部分人付费的、很精致、高端的信息?
  陆风:我们做的是一个专用终端,专用软件。现在的用户有5万~6万人,全是金融机构,他们来一个新人就要装一个终端,就得给我钱。和彭博、路透是一样的。
  《创业家》:你提供统一、标准化的数据?
  陆风:是的,统一的、标准的数据,时时更新。我们收取年费。比如,一个简单的行情数据可以做出很多种模型,我们提供的是大部分人需要用的模型,减轻他们的工作量。
  《创业家》:很多人觉得数据本身不是个生意,找不到能做大的产品和商业模式,好像只有彭博、路透能做,但中国人做不好。
  陆风:数据这个生意很大,真的很大。现在哪个行业不用计算机,用计算机的地方都涉及数据。但很多人认为中国人做数据不能收钱,但你收钱了,他就给你了,我付出了劳动就要收钱,你不想付钱我就放弃你,这得有个过程。
  《创业家》:现在想进来做这个生意的人很多。当大钱进入,行业高速发展的时候,你得上市了。
  陆风:我们不上市。我跟你说,其他那几家上市了,融资100个亿,他也干不过我们,真的。现在想进入我们这个行业,肯定是对市场没有太多了解。这个行业也有一个温州模式,先行的公司占有绝对优势。原先买小商品就去温州去义乌,现在也是。
  《创业家》:万得不上市?近两年你们一直在准备⋯⋯
  陆风:我不知道,也不会告诉你。万得的事不要再谈了。
  《创业家》:你们现在多少人?单人创造的价值大吗?
  陆风:不到1000人。
  《创业家》:你采集信息的人和销售人员的比重是?
  陆风:这个不能跟你讲。
  《创业家》:一年收入能有多少?
  陆风:这个更不能告诉你。
  《创业家》:行业的毛利率大概能有多少?
  陆风:也不能说。
  万得资讯一直想上市。据《创业家》了解,2007年,陆风曾想登陆深圳中小板。当时的万得资讯数据资料来源于2500多个信息源,每天更新8万~12万条。它每天传送和处理的数据如果转换成0和1的代码,用A4纸打印出来叠放,将有珠穆朗玛峰的高度。2007年,万得资讯已经有1200多家金融机构客户、3万多个金融终端,包括100%的全国商业性银行、100%的基金公司、85%的证券公司、78%的保险公司、75%的QFII机构以及众多的海外金融机构。
  但由于一些“私密”原因,比如创始人持股高达70%、固定资产比重过低、信息版权等问题,万得上市计划搁浅了。但传言从未停止。至今上海金融圈还流传着一段轶事:在创业板推出前夕,某天,负责中国创业板筹办的深圳证券交易所专门派员到上海拜访陆风,力邀万得资讯成为第一批创业板上市公司,甚至允诺,万得可以成为创业板第一家上市公司。但当时上海有关方面希望万得能在A股上市。
  如今,创业板上已经有了两家金融信息服务公司――同花顺(SZ:300033)和东方财富网(SZ:300059),它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都是面向个人投资者的。同花顺IPO时,市盈率高达90多倍,其2009年的营收额为1.9亿元;东方财富网创始人沈军,上市当日个人财富市值达到22.9亿元,而2008年东方财富网的营收额只有1.18亿元。
  万得资讯的业绩远在两者之上。根据《创业家》的了解,万得资讯2007年~2009年三年的营收数字约为1.2亿元、2.5亿元、3.5亿元,而它的所有成本(包含源数据购买、人力、后台服务器和带宽等)不超过5000万元;其净利润至少在70%以上。陆风在2009年底时的心愿是,万得在五年内将员工总数从现有的500人增加到5000人,年主营收入将增至30亿元。他希望通过上市融资10亿元左右。
  圈子里有人说,万得最可能成为中国的布隆伯格,甚至有的地方已经超越后者;也有人认为,那只是陆风一厢情愿的梦,中国的现实决定了他不可能做到,他自己的个性也有太多局限。
  关于万得的故事,陆风一再告诫不能写。据他说,他和很多中国主流财经媒体的老大很熟,经常聊,有交情,但就是不许人家写他,一个字都不许。只要一写,他就发飙。还好,《创业家》和万得的交情没那么深。《创业家》热爱极具创业创新精神的公司,但更热爱读者。历经半年的调查、走访,现在,让我们揭开万得的面纱。
  创业,那个找不着北的年代
  陆风是湖北仙桃市沔城回族镇人,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今天在仙桃,他与金山软件创始人雷军齐名。但在家乡以外,他刻意低调,最好世人只知有仙桃雷军,不知陆风其人。
  沔城是湖北省唯一一个回族镇,文化底蕴深厚,至今保留着三国诸葛亮的“读书台”,也出了不少当代知名的文人墨客。少年时的陆风有很强的文人情结和理想主义色彩。1988年,他考上西北轻工业学院(现为陕西科技大学)学工科。他喜欢写诗,还创办了校里的文学社,“这个社现在还有。”陆风说,“当时陕西很有名的文学杂志《延河》有我作品的专版。现在彻底脱离文学了,我连博客都不怎么看了。一开始创业就写合同了。”
  不过,陆风不是一个纯粹的文艺青年。大二的时候,他翻看了一本介绍计算机发展史的书,从此迷上了计算机。当时学校机房里的电脑有限,他每周总要有两个通宵钻在机房里。后来,他开发了一个用计算机设计服装的软件,还自己学习裁剪衬衣,给同学做衬衣。这个服装设计软件让陆风获奖了,也加深了他对计算机的热衷。1992年,陆风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某地的纺织工业局,这是多少人争破头的好单位。陆风上班3天就辞职走人,理由是那里没电脑。辞职后,他曾在中关村为一个小企业做软件开发,后来去过深圳,最后在上海浦东落脚。
  “陆风大概是1993年到的上海,1994年我去过他们的办公室,当时就几台电脑,他雇了一批打字员将报纸、杂志的信息录入软件里,通过‘猫’将数据每天更新给用户。”上海仙桃同乡联谊会副秘书长刘生敏说。那时还没有宽带互联网,上网要通过“猫”(调制解调器)拨号。圈内流传,陆风是这样开始用3000元起家的:1994年的一天,他在饭馆吃饭,听人说证券公司外面的小贩将上市公司的资料复印出来,卖得很火。有人说,假如把上市公司的资料收集起来做成软件,肯定有市场。一旁的陆风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第二天,他租了两台老式电脑,自己写海报,在上海海运学院(现在的上海海事大学)的学生宿舍里摆开了阵势。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正是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当时很多人对证券是陌生的,需要一些工具和方法来帮助他们去判断,做一些投资的辅助分析和决策。”同花顺网络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志峰说。也正是在1994年前后,易峥和叶琼玖两个年轻人在杭州创办了同花顺的前身;深圳有了巨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一直到2002年巨灵都是圈内最好的金融数据供应商;还有上海乾龙也是1994年成立,它是中国最老牌的网上行情信息系统提供商之一,也是后来炒股软件的鼻祖。
  从1994年到2002年,陆风和同行们做的差不多,给证券公司的营业厅提供F10(上市公司基本资料),一套最高时能卖好几万。后来进入者渐多,如港澳资讯、维赛特等,开始打价格战,最后一套只卖一两千元。竞争同质化,赚不到钱,找不到方向,那是陆风最痛苦的一段时间。
  “万得的发展总体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最开始找不着北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找自己的方向。每天做的就是这个证券公司需要点什么,来找你;或者有个什么项目,找你做开发,帮他们建个数据库,做内部管理咨询什么的。只要人家出钱,我们就干。做到最后,人越来越多,钱越来越少。他们(证券公司)就是把我们当民工用。后来我们要翻身了,就到了第二个阶段,我们不当民工了,我们穿上西装,要自己卖产品了。那是在2002年的时候,我们找到北了。其实也没什么契机,就是被客户气的,气得我发火。我说,他妈的我不干了,我宁可去卖苹果也不跟你们玩了,我不玩了。我自己做产品,能卖就卖,不能卖,我就真的准备回家种田了。就在一天之内,我下了决心,所有正在做的项目全都停下,全公司的人都过来开会,不愿意干的你们走人吧,我也不做你们思想工作了。人有的时候是这样的,置之死地而后生。”
  2002年~2003年是中国证券市场的一个熊市阶段。宏观经济不好,金融机构设法对信息服务商压价,做金融数据的公司在那时有了分水岭:2002年,当时中国最火、曾拿到450万美元投资的财经网站――158海融证券网因为纳斯达克崩盘被卖给和讯网;老牌金融数据公司巨灵达到巅峰之后,战略飘忽不定,开始去做电视、卫星、广播等财经媒体业务,直到2006年被金融界以100万美元收购;2003年,看不到金融信息服务行业前景的同花顺一度成立核新生物公司。
  万得不做“民工”卖产品的思路与陆风对布隆伯格的研究密不可分。1997年,布隆伯格自传《我是布隆伯格》出版,里面讲述了华尔街的明星证券交易员迈克尔•布隆伯格如何通过一种名叫“彭博终端机”的产品开始他的创业,并让彭博公司在15年内成长为跟道琼斯、路透齐名的金融信息服务巨头。布隆伯格这样讲述他面临的机会:1982年的时候,“有比我更好的交易员和销售员,也有比我更好的管理人员和计算机专家,但没有人像我这样既懂得证券和投资业,又知道如何让计算机把所有信息电子化,通过网络以最简便的方式传输给用户。”“彭博终端机”由此诞生。
  上世纪90年代末,陆风曾经带领万得管理团队到美国专门考察彭博公司的终端机及其商业模式。让他备受震动的是,1997年全球金融危机,彭博在全球卖出了7.5万个彭博终端机,营收达13亿美元。即使在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的时候,彭博的营收额也近30亿美元,覆盖全球的彭博终端达16.4万个。
  自2003年起,陆风开始按图索骥,从设计万得终端产品到内部管理风格,都在学习彭博。多年来,陆风视《我是布隆伯格》一书为值得膜拜的创业“圣经”,要求万得中层以上的员工必须看。“他经常说一些很有渲染力的话,给员工描绘一个很好的未来,豪言壮志。员工的心理和工作状态受他的影响很大,我们一心要把事情做好,把万得资讯做成中国彭博。大家真的就是这么想,从上到下都是这样。”万得的一位员工说。
  一个终端打天下
  陆风铁了心要开发一种类似彭博的金融信息终端。业内人士杨建(化名)为我们还原了当时陆风推广万得资讯金融终端(wind.net)的一些做法:万得资讯金融终端刚开始做得比较粗糙,但陆风将做好的终端给券商和基金等机构用户去免费试用,然后不断地根据用户的反馈意见进行修改,直到比较完善。陆风崇尚小步快跑,低成本做事。先把东西做出来,推出去,再一点点改进。布隆伯格也是如此。1983年,布隆伯格和他的伙伴用了6个月,制造出第一批22台“彭博终端机”,卖给美林,尽管机器的稳定性出现问题,但这笔收入将彭博公司带入正轨。万得资讯也要经历这个过程。
  来看看为彭博公司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彭博终端机:它外观时尚,两个长方形的双显示屏跟苹果电脑的显示屏有点像,其专用键盘对一些键的功用进行了改造,如把“Enter”键改成了“Go”,把对股票或者证券交易员和销售员无用的“Tab”、“Alt”和“Ctrl”键去掉,功能键都用简单英文标志,简单易用。彭博公司利用自己架设的专线(而不是互联网),通过其终端为金融机构提供金融信息服务。
  万得所提供的金融信息终端则完全没有了有形的硬件设备――只是一个大小容量只有25M的专业客户端软件,在万得的官网即可下载,普通用户要想使用它需要登录账号和密码,万得通过互联网为其用户提供7×24小时的服务。
  跟彭博终端机一样,万得金融终端也强调用户界面的友好。业内人士方浩在万得金融终端推出之初即对万得和财汇等产品进行过详尽的横向对比,他发现这些公司的底层数据没什么两样,但万得终端在易用性方面做得更好。万得资讯金融终端系统中所有的投资品种、模块和功能操作都能通过快捷键进行命令操作,不同功能模块之间可以任意跳转,其终端采用开放式体系架构设计。
  同花顺副总经理朱志峰承认,同花顺也在推面向机构的软件终端,而万得的很多做法值得借鉴,如万得的金融数据库构建得比较全面完整,“万得对客户需求的了解和把握比较充分,并通过其产品设计的多样性满足了大多数客户的需求。”比如,万得终端的一些工具很实用,像一些需要设置公式来计算的数据,他们做成了工具,研究院通过这个工具就能很快得到想要的数据,之后导出数据就可以直接使用。
  前万得员工古峥告诉《创业家》,万得设立有专门的产品部,负责跟销售部门和万得的直接用户沟通,及时了解客户需求,提出新功能的设计方案,然后反馈给公司的开发部门,由开发部进行技术实现。万得资讯金融终端每年有比较大的4次升级,在方便、易用、速度、数据等方面进行提升,甚至修改终端界面的颜色,小的升级平均每周有一次。每当万得开发出一个新的功能,即提供给客户试用,反复修改完善。
  当wind.net比较成熟的时候,中国证券市场迎来了新一轮的牛市。2005年,我国实行股权分置改革,整个金融市场急剧放大,万得资讯的业务随之开始爆发,以至于发展到业界人士所说的,陆风几乎可以坐地收钱。无论是券商、基金还是银行机构的专业人士,想要使用万得资讯的服务――万得金融终端和金融数据库,都需要预先支付一年的服务费用――一个登录账号从几万元到十几万元不等。这种预付费的方式可以让万得资讯有充沛的现金流。2006年,万得资讯营收只有3000万元,但公司已经实现收支平衡。2007年,万得资讯的收入达到1.2亿元。之后每年以翻番的速度发展。据万得内部人士透露,2008年万得资讯的利润有近2亿元。
  这种绝对的市场领先优势加上机构用户用惯了万得资讯的终端,使得万得资讯的产品不但从来不降价,反而每年都有恃无恐地将服务费上调,“平均每年上调10%,有的年份达到30%。”万得员工透露。万得资讯就是这样“蛮横”地攫取着高昂的“行业垄断利润”。
  低成本、海量信息与版权之惑
  万得资讯用来打天下的终端上跑的是什么样的信息?它是从哪里获得的?
  有业内人士为《创业家》分析,路透、彭博之所以能靠提供金融信息终端而大发其财,是因为国外的金融信息产业很早就形成了通行的惯例:交易所(源信息提供商)―― 授权信息服务商――最终用户(个人和机构)。在国外,资讯服务收入一直是交易所或者交易所运营机构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这项收入平均约占全球交易所总收入的11%。这个国际通行惯例也影响到国内金融信息服务生态链。
  2006年以前,国内交易所提供的信息是免费的,因此,万得终端在此之前的经营收入并不理想。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始推出收费的行情信息level-2,有用金融信息的免费午餐没有了。“实际上这是深证和上证帮助万得资讯等公司形成了一个良好的赢利模式。机构投资者通过交易所看信息要花钱,万得把信息加工好给你,只是花更多一点钱,但更方便,更快捷。”
  也就是说,万得资讯作为金融信息产业链条上获得授权的信息服务商,如果想获取高昂利润,要做两件事:第一,尽可能降低信息获取成本;第二,尽可能通过各种手段将信息二次加工,更好地服务用户,甚至让用户离不开它,贩卖出高价。这是万得资讯卖终端软件能否成功的两个关键因素。
  据《创业家》了解,万得资讯信息获得的成本可以分为几块――直接购买信息成本、合作获取信息成本、免费获取信息成本和信息整理的人工成本。
  古峥透露,万得资讯很大部分信息需要从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授权的证券信息经营机构和专业资讯数据提供商如恒生指数、财华社等获取。此外,它还购买专业媒体和研究机构的报告。这些信息购买成本现在已成为万得资讯最大的成本支出,已经超过了人力和研发成本。据知情人士估计,每年已超过千万元。
  除了购买的金融数据信息,万得资讯很大部分金融信息来自通过与第三方信息提供商合作分成的方式获得数据。万得的终端相当于一个平台,除了提供自己的资讯,还可以代售第三方机构的数据资讯。比如,投资中国的数据信息就作为万得终端的模块之一向机构投资者出手。只有机构客户在万得终端上购买了这些数据,万得资讯才会反过来给投资中国支付约定的分成。如果把万得资讯的金融终端看作国美或者苏宁的各个门店,那么万得资讯的金融终端越多,万得资讯作为信息代销渠道的议价能力就越强,甚至无需支付一分钱,就能从第三方数据提供方获取很好的分成。显然,万得资讯超过3万个金融终端已经让它具备了很强的议价能力。
  此外,免费从国家统计局网站和各行业网站、报刊杂志等获取信息曾是万得资讯创办早期很重要的信息获取方式,万得资讯需要付出的成本仅仅是雇用一批兼职人员,将散落在各处的信息摘录下来。
  但万得资讯早期从一些网站抓取的信息并未获得授权,这让一些业内人士质疑万得资讯所提供信息的合法性。随着万得资讯逐渐做大,陆风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于2008年初成立了资源合作部,目的就是彻底理顺万得资讯的数据来源问题,进一步拓展信息源。但无论如何,万得资讯都不会像市场调查公司一样自己赤膊上阵亲自搜集信息,那不符合信息成本最小化原则。
  无论是通过何种途径获取的信息,要想真正为用户所用,必须将其分门别类进行搜集、整理和加工,这需要庞大的人力。古峥说,万得资讯的数据采集、录入和分析队伍已超过120人,他们日常会按照数据源的不同(如海外市场、香港等)而分成几个大组处理各种信息。
  万得资讯低成本获取信息的另一重要措施是以低廉的薪水雇用信息采集人员。据《创业家》了解,万得资讯普通的信息采集人员月工资不高。这样的薪水显然难以在上海招募到合适的雇员,2008年,陆风把万得的数据采集部门搬到南京,搬去的时候只有40多人,到2009年已经有120多人。据知情人士透露,在南京的人填满两层楼,新闻、情报部门都在那边。之所以选择南京,一方面是因为离上海近,更重要的是那里大专院校集中,人力成本又比上海低很多。“其实这个工作是比较简单原始的体力活,低学历的熟手比高学历的生手来得快。万得开出的薪水他们也能接受。”一位离职的万得员工说。
  美女销售很凶猛
  万得资讯能将5万多个终端软件卖给各种金融机构,其美女销售团队劳苦功高。
  由于万得终端是按不同的模块和组合卖钱的,比如包含全部功能模块的一个账号年费是十几万,而只包含了股票等单项投资品种的账号是几万元钱不等,万得资讯还将几个账号打包成一个组合套餐来卖,价格根据账号多寡而定。这些服务包价格都不低,而且万得还每年提价10%。如果没有一支如虎狼般的销售团队是极难保持业绩高速增长的。
  2010年某天上午9点××分,阳光明媚,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大楼相对而立的上海浦东新区福山路33号建工大厦9楼陆续走出一批20多岁的职业女性,她们很快消散在上海各大金融机构里。她们就是万得资讯的美女销售团队,她们每天都按照万得资讯规定的出门拜访时间离开办公室(据称出门时间是取其六六大顺之意)。这支遍布全国,总数约200多人的“娘子军”,2009年为万得资讯贡献了3.5亿元的营收。
  业内人士杨建告诉《创业家》,这个奉行狼性文化的美女销售团队是万得资讯的核心竞争力。万得资讯不会像很多做金融IT服务项目的公司那样,要靠销售人员很深的人脉关系才能拿下项目并保证项目的后续收益,任何一个年轻女孩子经过万得资讯销售体系的锤炼都能很快出师并有良好的业绩。
  杨敏大学学的专业跟金融毫不沾边,在几年前万得资讯的一次招聘中被招入行销部,“入职前两个星期进行封闭式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投资基本知识、股票、债券、基金、宏观指数、组合和新闻情报等。”杨敏说。销售技巧和公司文化也是培训必不可少的内容。经过培训,万得资讯淘汰掉很大一部分人员,“2007年招的比较多,结果培训后淘汰了一半。”
  新人正式入职的第一天即配一个资深销售代表为随岗辅导师傅,随岗师傅负责在为期7天的试岗期内对员工进行观察考核,在试岗期内若发现新人不合适马上淘汰。经过了试岗期考验的新人,“在最长为4个月的试用期内,你会不断地接触客户,客户会不断地问你问题,你回来再问产品部的人和一些老员工,很快一些能用得到的知识基本都了解了,客户能问到的问题80%你都能解决。”杨敏说。
  万得资讯的销售模式是:培训、培训,再培训。当销售代表准备推销某个新产品(或新功能)给客户时,得提前电话预约,“一般来讲,只要你说是万得资讯又推出了新产品想上门安装一个给他试用,都能约到。”古峥说。
  销售代表的工作就是上门给客户安装万得资讯的产品,不断对客户进行产品培训。这些新人的经理们会告诉她们:“其实没有太多的销售技巧,你过去后,即便客户并不太愿意听我们讲,但你也要拿起鼠标去跟其讲产品怎么用。”万得资讯的行销目标是,客户一旦同意让自己的销售代表上门培训,就希望其离不开万得资讯的产品和服务。
  为保证这些美女销售能发挥最大的战斗力,陆风制定了种种“铁律”。比如普通的销售代表每周上门拜访次数为12次(每天至少培训1个人,提交1条客户需求,否则当天拜访无效),任何账户和公司都要销售代表亲自安装,销售代表每天拜访回来要填写CRM系统(内容包含人名、公司名、工作经历等)。若发生销售代表远程安装和发账号给客户,CRM信息不全、不实或者账号使用人对应不准确,最低的处罚是扣钱×××元+虚假成本+年终奖绩效的××。
  万得资讯行销部内部分为6个核心分部,为了加强对客户的渗透,归属上述任何分部中的销售代表只能拓展公司指定范围的客户。更残酷的是,一旦某个销售代表将客户啃下来后,马上要准备着把客户移交给万得资讯专门负责维护老客户的销售4部,“到款后××天内(自然日)移交完毕”。这意味着除4部外,其他几个分部的销售代表全都要一个接一个地拓展新客户才能完成每月的销售任务,“万得资讯的销售压力很大,即便你今年每月能拿到最高底薪,但明年你也要从零开始。”杨敏说。
  而专门负责维护老客户的客户经理每月的底薪跟其他分部的销售代表相当,其工作也不轻松。她们平时要通过频繁拜访保证万得资讯金融终端的使用率和客户培训率,最重要的是要保证老客户成功续约,否则公司要按照丢失客户单子金额的×%扣除其底薪,续签成功最高提成只有×%。她们若想获得更高的提成,唯有让老客户出新单,“这还要剔除每年产品涨价因素。”古峥解释说,如某老客户去年买的产品是10万元,而今年其花了12万元买了同样的产品,多出来的2万元是产品涨价导致的,并不能算客户经理的新单,也没有新单提成。而客户经理能拿到×%提成的老单,“每个客户一年才出一次单。”古峥说。显然,万得资讯整个行销体系的导向很明显――销售人员只有不断地促成客户购买万得资讯的新产品,才能拿到比较好的收入,想吃老本是不行的。
  经受过万得资讯行销体系的考验,留下来的美女销售活得相当滋润。据了解,她们的收入来源不只有销售提成,还可以利用一些便利条件炒炒股票,“你说这样做能发多大财也不见得,但跟其工资收入相比,是不是一笔可观收入?肯定是。”知情人士说。
  万得的未来
  连续保持三年,每年营收净增上亿元之后,万得的高成长何以维持?
  近年来,陆风已着手开拓香港和东南亚市场,瞄准的是关心国内证券、股票市场的海外华人。同时,面向个人投资者的服务也需要展开。目前,中国有1个多亿人次的散户市场,面向散户提供个人炒股软件的金融界、同花顺、东方财富网已分别在纳斯达克和国内创业板上市。万得要想让营业收入上新台阶,摊薄信息购买的成本,把面向个人投资者的服务做起来是当务之急。事实上,早在2006年底,万得就推出了面向个人用户的网站――万点,但一直投入不多,没有太大起色。
  业内人士分析,万得要从过去的B2B向B2C迈进,要跨越的障碍不少。如万得针对机构客户习惯当面销售,并要求用户试用后即付费,并没有投放广告和免费使用的惯例。而B2C业务要通过线上、线下媒体广告吸引个人投资者免费使用,然后再将其中极少的用户(如金融界1400多万用户中只有11多万是付费用户)转化为付费用户。这就要求,万得不但要有庞大的广告预算,还要准备好数以千计的后台服务器和足够的带宽应对可能上千万的并发访问量,这又是上千万元的成本。奉行谨慎投入策略的陆风和习惯了轻松赚取机构用户丰厚利润的万得,会愿意大规模投入资源去做辛苦得多的散户市场吗?
  在拓展个人用户的同时,陆风还尝试让万得形成彭博“金融信息终端+新闻”的双引擎业务布局。1990年彭博进军新闻业,形成了新闻业和金融终端互为补充的良好业务布局,而路透、道琼斯等金融信息服务巨头无不将新闻业和金融信息终端结合起来发展。
  陆风亦做过这种尝试。2005年,陆风曾主动跟第一财经传媒集团寻求合作,想出让万得资讯20%~30%的股份,跟第一财经传媒集团组成类似于“第一财经万得传媒集团”的新公司。“当时(万得的)市场太难了。”《财经》杂志主编何力回忆说,如果当时第一财经传媒跟万得合作,花不了多少钱,就能改变中国金融信息服务市场格局。据悉2005年,第一财经电视业务的营收就有2亿元,第一财经日报营收7000万~8000万元,完全有实力吃进万得的股份。尽管陆风很主动,但一来二去,由于国有体制的一些问题,最后合作不了了之。据了解内情的人透露,当时第一财经传媒高层看不上有点土的万得资讯。
  但陆风并不死心。《创业家》了解,2008年,他几乎有机会拿到《家庭周末》报的一个刊号,甚至与刊号方《中国妇女报》签了协议,但最终没有启动。陆风还谈过很多收购对象,比如《经济日报》旗下的《证券日报》,希望通过获得广告经营权介入媒体经营,但也没有结果。知情人士透露:“陆风的理想模式是成立一个万得通讯社,或者用万得品牌做一个报纸或者杂志,但在中国现行的新闻政策下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他要不租下一个刊号,要不买一家报社的经营权,以便实际运营这个媒体。这样,万得的终端就可以提供自己媒体原创的内容资讯,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信息版权的问题。”
  事实上,和彭博一样,万得开展新闻业务有一定优势:众所周知,新闻业务前期投资不菲,赢利遥遥无期。万得通过金融终端每年获取的稳定收益足以分摊昂贵的投入――即便是雇用500个记者,每个记者平均年薪8万元,一年是4000万元,这还不到其每年利润的零头(万得2009年营收3.5亿元,利润超过2.5亿元)。而按照何力的说法,一方面,中国目前拥有500人采编团队的媒体寥寥无几,有规模,必定能提供最全的中国的金融信息。另一方面,万得所掌握的IT技术可以让其把大量简单重复的写“新闻消息”的工作交给电脑去做。万得完全有能力通过电脑结合其后台数据自动编写出大量的财经短讯,比如“某天某时某分,上海证券交易所指数XXXX点,其中由XX公司和XX公司拉动了XXX点”,其及时、准确性无人能及。
  业内人士分析,万得已拥有5万~6万个终端用户,覆盖了中国最核心的金融界人士,具备了优势的传播介质和目标人群,而现在网络视频、语音技术已然成熟,一个记者+速记员,完全可以完成视频、语音和文字等信息内容的制作,并通过无线、有线网络将这些内容推给万得的客户。万得可以效仿新浪等门户网站,先通过上海相关主管部门申请获取“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然后在财经新闻领域加大自我采编力度。
  除了商业模式上的拓展,陆风个人的性格及行事作风也让人们怀疑万得未来能有多大的前景。陆风对外低调,其实脾气暴躁,在上海建工大厦33层的万得总部,万得的员工一年总有N次能听到陆风在办公室里用一口仙桃口音浓厚的普通话对中层以上干部“咆哮”,“他一年80%的时间是铁青着脸”。对于自己的“失态”,陆风经常用这样的故事解释,布隆伯格在公司毫无风度可言,不管在什么场合他都会对那些影响效率的官僚作风破口大骂。陆风相信,老板的暴怒能让员工战胜惰性。
  陆风还从彭博学来了一些“企业文化”――比如公司所有员工的名片只允许印自己的名字,不能有任何的头衔,以营造公司平等做事的氛围。陆风在员工中经常摆出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当销售部获得好的销售业绩的时候,他总会说,那是因为开发部把产品做得好,而当开发部推出一个产品很畅销之时,他又会对开发部说那是因为销售部销售策略得当,并不全是开发部的功劳。
  作风强势的同时,陆风在万得拥有70%以上的股权。“留人最好的方法实际就是让他看到很好的发展前景。你给他股份再多他看不到发展前景他照样走。”陆风就是这样把创业元老都给“控制住了”。事实上,万得资讯的那批创业元老拿的股份并不多。据说,当年和陆风一起创业的元老走了一些人,现在留下的都是性情比较温和,能和陆风互补的。
  陆风常在万得内部说,彭博的成就与其创始人布隆伯格的远见、胸怀、品格和创新、决策能力有直接关系。那么,万得的未来会如陆风所愿,成为中国的彭博吗?
(责任编辑:何峰)
网友点击排行
网友评论排行
4寸iPhone SE发布 售价3288元起中国首发
移动新发现
近期热点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年创业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